CN102033256A -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256A
CN102033256A CN2010102865934A CN201010286593A CN102033256A CN 102033256 A CN102033256 A CN 102033256A CN 2010102865934 A CN2010102865934 A CN 2010102865934A CN 201010286593 A CN201010286593 A CN 201010286593A CN 102033256 A CN102033256 A CN 102033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phase difference
plate
difference plates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6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256B (zh
Inventor
金洸贤
申旗澈
李承喜
金智训
金相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3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2Number of plates being 2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以及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偏振板包括具有第一偏振轴的第一偏振器和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一λ/4相差板。第二偏振板包括具有与第一偏振轴交叉的第二偏振轴的第二偏振器和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二λ/4相差板。因此,可以减少侧视中的光泄漏并可改善视角。

Description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涉及平板显示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涉及能够提高显示质量的平板显示器偏振板以及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厚度较小、重量轻且功耗低,使得它们适用于诸如监视器、膝上型计算机、蜂窝式电话等很多不同装置中而日益普及。近来,LCD还已经用于数字信息显示器(DID)中。DID是一种普遍用于在诸如机场、地铁站、购物中心、剧院等公共场所提供信息的显示设备。DID可提供各种数字信息,类似于传统的广告牌。
普通的LCD设备包括根据液晶的光透射显示图像的LCD面板以及设置在LCD面板下方以向LCD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
普通的LCD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并具有公共电极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具有各向异性折射率,从而液晶引起背光组件产生的光中的相差,其中相差的幅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
例如,当LCD设备包括垂直取向(VA)模式的液晶层时,垂直于液晶层的入射光没有相差地通过液晶,但倾斜入射到液晶层的光可被赋予相差。以此方式,LCD面板通常对非垂直发射的光既折射又产生相差。
因此,来自侧视的光量不同于来自正视的光量,从而在某些视角处发生光泄漏。因此,在具有VA模式的液晶层的LCD设备中,对比度(CR)根据视角而改变。例如,LCD设备在正前视中显示具有高CR的图像,在侧视中显示具有低CR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提供能够改善视角的偏振板。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提供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偏振板包括偏振器和λ/4相差板。偏振器具有偏振轴。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方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该偏振板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的补偿膜。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膜可以是正A板,所述正A板的相位延迟值在厚度方向上在约70nm和约140nm之间。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膜可以是负C板,所述负C板的相位延迟值在厚度方向上在约30nm和约80nm之间。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射率可在约1.65和约1.75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偏振板包括偏振器、λ/4相差板、正A板和负C板。偏振器具有偏振轴。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正A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负C板设置在所述正A板和所述偏振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一种偏振板包括偏振器、λ/4相差板、正A板和负C板。偏振器具有偏振轴。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负C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正A板设置在所述负C板和所述偏振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偏振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之下并具有第一偏振轴的第一偏振器和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和第一偏振器之间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一λ/4相差板。第二偏振板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具有与第一偏振轴交叉的第二偏振轴的第二偏振器和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二偏振器之间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二λ/4相差板。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约550nm波长处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板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偏振器和第一λ/4相差板之间的补偿膜从而补偿液晶层产生的相差。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λ/4相差板和第二λ/4相差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折射率可在约1.65和约1.75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振板和第二偏振板。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偏振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之下并具有第一偏振轴的第一偏振器、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和第一偏振器之间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一λ/4相差板、设置在第一偏振器和第一λ/4相差板之间的正A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偏振器和第一λ/4相差板之间的负C板。第二偏振板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具有与第一偏振轴交叉的第二偏振轴的第二偏振器和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二偏振器之间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的第二λ/4相差板。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正A板可设置在第一偏振器之上。负C板可设置在正A板之上。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负C板可设置在第一偏振器之上。正A板可设置在负C板之上。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λ/4相差板和第二λ/4相差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折射率可在约1.65和约1.75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上和之下,调整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从而可减小侧视中的光泄漏。这得到显示设备的改善的视角。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图3A至3G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相关的亮度分布;
图4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相关的视角;
图5A和5B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相关的对比度(CR);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图8是座标图,示出了图7的正A板的配置;
图9A至9H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6的正A板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相关的亮度分布;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图12A至12C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0的负C板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相关的亮度分布;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完整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附图中示出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很多不同方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以使本公开更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为清晰起见,图中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被放大。
应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或层上或者直接连接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没有居间元件或层存在。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这里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将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这里用来表示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别开。因此,下面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教导。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下”、“上”等,可以为了描述的方便而在这里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多个元件)或特征(或多个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空间关系术语意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包括之上和之下两个取向。设备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他取向),且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语也相应地进行理解。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且无意限制示例实施方式。这里使用时,单数形式“一”和“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地清楚指出。还将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或增加。
这里参照剖视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剖视图是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想化实施方式(及中间结构)的示意图。因此,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容差导致的图示形状的变化是可以预期的。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不应被理解为局限于这里示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将包括例如制造所导致的形状的偏差。
例如,示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将通常在其边缘具有圆化或弯曲的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到非注入区域的二元改变。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可导致该掩埋区和进行注入时所经过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的一些注入。因此,图中显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不意图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术语,例如一般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背景中的意思一致的意思,且将不会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上来理解,除非这里清楚地这样定义。
这里描述的所有方法能够以合适的顺序执行,除非这里另外指出或另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任意和所有示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诸如”)的使用仅意图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除非另外声明。这里使用的说明书中的语言不应解释成将任何未要求保护的元件说明为对本发明的实践是必需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利用采用至少一个λ/4相差板和偏振器的显示面板。除了作为圆偏振器以外,所述一个或更多λ/4相差板每个具有特定的折射率。当这些折射率的值选择得正确时,显示面板的光泄漏减少。除了λ/4相差板以外,显示面板还可采用一个或更多具有特定相位延迟的补偿膜。如果相位延迟选择得正确,光泄漏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变得更对称。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0、第一偏振板200、第二偏振板300和背光单元400。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与第一基板110相对的第二基板13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
第一基板110还包括像素电极120。像素电极120设置在由彼此交叉的栅极线(未示出)和数据线(未示出)定义的像素区中。像素区包括反射区RA和透射区TA。像素电极120包括反射电极122和透射电极124。反射电极122设置在反射区RA中并包括导电反射材料。透射电极124设置在透射区TA中并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第一基板110包括面对液晶层140的第一表面111和与第一表面111相反的第二表面112。
第二基板130包括多个滤色器(未示出)和设置在滤色器上的公共电极(未示出)。滤色器可包括红滤色器、绿滤色器和蓝滤色器,或者任何其它所需的颜色组。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公共电压施加到公共电极。第二基板130包括面对液晶层140的第一表面131和与第一表面131相反的第二表面132。
液晶层14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基板130的第一表面131之间。液晶层140可以以垂直取向(VA)模式驱动。液晶层14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142。液晶分子142基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142可基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
第一偏振板200附着到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第一偏振板200可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
第一保护层21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下面从而第一保护层210保护第一偏振器220。第一保护层210可包括具有耐用性和非光学配置的材料。例如,第一保护层210可包括三醋酸纤维素(TAC)膜。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上。例如,第一偏振器220可包括聚乙烯醇(PVA)和在PVA中使光偏振到特定方向的二色性材料如碘(I2)和氯(Cl2)。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一偏振器220之间。第一λ/4相差板230将从第一偏振器220入射的光延迟λ/4相位。第一λ/4相差板23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可通过粘合剂材料(未示出)附着到彼此。
第二偏振板300附着在显示面板100上。第二偏振板300可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低反射膜310设置在第二保护层320之上。低反射膜310包括具有较低反射率的材料,从而低反射膜310减小外部光a的反射率。低反射膜310的反射率可小于约1%。因此,可基本防止反射引起的炫目。
第二保护层32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之上从而第二保护层320保护第二偏振器330。第二保护层320可包括TAC膜。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保护层320之下。例如,第二偏振器330可包括聚乙烯醇(PVA)和在PVA中使光根据特定方向偏振的二色性材料如碘(I2)和氯(Cl2)。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和第二偏振器330之间。第二λ/4相差板340将从第二基板130入射的光延迟λ/4。第二λ/4相差板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可通过一种或多种粘合剂材料(未示出)附着到彼此。
背光单元400设置在第一偏振板200之下。从背光单元400产生的光b顺序从第一偏振板200、显示面板100和第二偏振板300透射,从而显示图像。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参照图1和2,第一偏振器220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一吸收轴220a和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偏振轴220b。这里,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第一偏振器220包括第一表面221和与第一表面221相反的第二表面222。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与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之间。第一λ/4相差板230包括面对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的第一表面231和面对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的第二表面232。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偏振轴22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第一延迟轴230a。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在约550nm的波长处,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例如,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约325nm。Δn是液晶层140的各向异性折射率,d是液晶层140的单元间隙。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具体而言,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包括面对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的第一表面341和面对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的第二表面342。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延迟轴230a的第二延迟轴340a。第二延迟轴340a相对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偏振轴33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
对应于在约550nm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应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吸收轴220a的第二吸收轴330a和基本垂直于第二吸收轴330a的第二偏振轴330b。
上述结构有助于减少外部光a从显示面板100的表面的反射。例如,通过穿过第二偏振器330,外部光a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偏振轴330b基本平行地线性偏振。线性偏振光被第二λ/4相差板340转变成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然后入射到显示面板,在该处它被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反射。反射的光被线性偏振,并被第二偏振器330完全阻挡。因此,由于外部光a的反射导致的炫目通过第二λ/4相差板340的存在而减小。
显示面板100可以以反射模式或透射模式驱动。即,本发明涵盖两种驱动模式。
首先,当显示面板100以反射模式驱动时,外部光a穿过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因而变为圆偏振的。然后外部光a入射到显示面板100。当电压没有施加到液晶层140时,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142基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从而圆偏振光简单地通过液晶层140而没有任何改变。穿过液晶层140的圆偏振光然后被反射电极122反射并被第二λ/4相差板340转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的轴基本平行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吸收轴330a,从而线偏振光被第二偏振器330吸收。显示面板100因而显示黑色。
相反,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层140时,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142基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从而通过液晶层140的圆偏振光被转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然后被反射电极122反射。通过再次穿过液晶层140,线偏振光被转变成圆偏振光。该圆偏振光被第二λ/4相差板340转变成线偏振光,并通过第二偏振器330透射。显示面板100因而显示白色。
第二,当显示面板100以透射模式驱动时,背光单元400产生的光b穿过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并被转变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施加到显示面板100,在这里它经透射电极124施加到液晶层140。当电压没有施加到液晶层140时,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142基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从而圆偏振光简单地通过液晶层140而没有任何改变。圆偏振光然后被第二λ/4相差板340转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的轴基本平行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吸收轴330a,从而线偏振光被第二偏振器330吸收。显示面板100因而显示黑色。
或者,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层140时,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142基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30取向,从而通过液晶层140的圆偏振光被转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被第二λ/4相差板340转变成圆偏振光,并通过第二偏振器330透射。显示面板100因而显示白色。
图3A至3G是座标图,示出了显示黑色图像时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作为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函数。
图3A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时的亮度分布。图3B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5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3A和3B,当极角θ在约0度和约20度之间时,对于每个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01
亮度都很低(例如约0.000cd/m2)。这表示显示黑色图像时没有光泄漏。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02
是当光传输到入射表面时相对于特定轴的旋转角,极角θ是相对于入射表面的法线的倾斜角。亮度随极角θ增大而增大。特别地,亮度在四个不同的取向为约0.015cd/m2至约0.020cd/m2:当1)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在约0度和约30度之间,2)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在约90度和约120度之间,3)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05
在约180度和约210度之间,以及4)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06
在约270度和约300度之间时。这四个取向的亮度值表明光泄漏发生在这些取向。从图3A和3B还可以看出将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折射率nz从约1.45减小到约1.35减少了光泄漏。
图3C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55时的亮度分布。图3D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时的亮度分布。图3E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75时的亮度分布。图3F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85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3C至3F,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在约1.55和约1.85之间时,“总体”亮度相对于图3A和3B普遍减小(例如,不大于约0.010cd/m2)。即,光泄漏减少。
图3G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2.05时的亮度分布。参照图3G,亮度随极角θ增大而增大。特别地,亮度在四种情况或取向下增大到约0.015cd/m2至约0.020cd/m2的值:当1)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在约30度和约60度之间,2)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2
在约120度和约150度之间,3)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3
在约210度和约240度之间,以及4)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4
在约300度和约330度之间时。因此,光泄漏发生在这四个取向。
如上面的图3A-3G所示,“总体”亮度分布对于1.65和1.75之间的折射率nz(即图3D-3E)最低。即,对于上述配置,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具有1.65和1.75之间的折射率nz时,光泄漏被最小化。然而,这些结果是对于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的情况特定的。对于不同条件结果可不同。
图4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相关的视角。
在图4中,X轴表示极角,Y轴表示亮度。
亮度曲线D1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5且方位角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1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5且方位角为约45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2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5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7
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2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5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8
为约45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3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9
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3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10
为约45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4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7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111
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4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75且方位角为约45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5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8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2
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5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8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3
为约45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61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2.05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4
为约0度时测量。亮度曲线D62在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2.05且方位角为约45度时测量。
如以上曲线所示,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时,对于极角θ的任何值而言亮度都保持较低。例如,如亮度曲线D31所示,当方位角为约0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亮度达到约0.004cd/m2的最大值。类似地,关于曲线D32,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7
为约45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亮度达到约0.007cd/m2的最大值。在显示面板100的正视和极侧视(即θ几乎为0度或几乎为90度)中基本没有光泄漏。
还可以看出,当折射率nz小于或等于约1.65时,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8
对亮度没有强的影响。然而,当折射率nz超过1.65时,亮度开始在大得多的程度上随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9
而变化。例如,参照曲线D61和D62(即,对于nz=2.05),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210
为约0度时,亮度达到仅约0.001cd/m2的最大值,但当方位角为约45度时,达到约0.018cd/m2的最大值。这些结果还显示光泄漏主要发生在显示面板100的中间视角处,最大光泄漏发生在大约60度的视角处。
如上所示,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在约1.55和约1.75之间时,总体亮度较低,并且从正视到侧视没有大的变化。即,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且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55和约1.75之间时,光泄漏保持相对最小。然而,这些结果是对于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的情况特定的。对于其它相位延迟值结果可不同。
图5A和5B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1的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相关的对比度(CR)。
图5A是座标图,示出了在水平视角处与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的折射率相关的CR。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为约325nm。
例如,曲线A1代表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31
为约0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测量的CR。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时,CR为约9.9。
当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nz为约1.5时,CR为约11.4。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折射率nz为约1.6时,CR为约18.9,当折射率nz为约1.7时,CR为约24.0。当折射率nz为约1.8时,CR为约33.9。
曲线A2代表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32
为约0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测量的CR。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nz为约1.4时,CR为约11.9。当折射率nz为约1.5时,CR为约12.7。当折射率nz为约1.6时,CR为约21.9,当折射率nz为约1.7时,CR为约27.0。当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nz为约1.8时,CR为约38.0。
图5B是座标图,示出了在对角视角(diagonal viewing angle)处与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相关的CR。
例如,曲线B 1代表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33
为约45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测量的CR。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时,CR为约11.0。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折射率nz为约1.5时,CR为约10.8。当折射率nz为约1.6时,CR为约10.6;当折射率nz为约1.7时,CR为约7.8;当折射率nz为约1.8时,CR为约6.6。
曲线B2代表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34
为约45度且极角θ为约60度时测量的CR。当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4时,CR为约11.6;当折射率nz为约1.5时,CR为约11.1。当折射率nz为约1.6时,CR为约10.8;当折射率nz为约1.7时,CR为约8.2;当折射率nz为约1.8时,CR为约7.0。
如以上曲线所示,在水平视角处,CR随着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折射率nz增大而增大。然而,在对角视角处,CR随着折射率nz增大而减小。
如上所述,水平视角处的CR表现得与对角视角处的CR大致相反。因此,选择折射率nz的值涉及在不同视角的图像质量之间的折衷。例如,如果认为水平视角更重要,则折射率nz为约1.8时CR是最优选的。然而,如果认为对角视角更重要,则折射率nz为约1.65时CR是最优选的。
根据该示例实施方式,低反射膜31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从而可以防止外部光a的反射导致的炫目。此外,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下和之上,并且调整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折射率,使得侧视的光泄漏可以减少。这用于改善显示设备的视角。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图7是示出图6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很多方面与前述图1的示例实施方式相同,除了第一偏振板200还包括正A板240作为补偿膜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1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6和7,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和正A板24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正A板240之间。第一偏振器220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一吸收轴220a和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偏振轴220b。这里,方向D2基本垂直于方向D1。第一偏振器220包括第一表面221和与第一表面221相反的第二表面222。
正A板24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之上。正A板24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40a。正A板240包括面对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的第一表面241和与正A板240的第一表面241相反的第二表面242。
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为从约70nm至约140nm。正A板24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nx+ny)/2-nz}*d。nx是沿x方向的折射率,ny是沿基本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折射率,nz是沿基本垂直于x和y方向的z方向的折射率。这里,d代表正A板240的厚度。
图8是座标图,示出了图7的正A板的配置。
参照图8,第一正平面色散延迟值(first positive plane dispersion delay value)Ro1定义为在绿光波长处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与在蓝光波长处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之间的比率。这里,第一正平面色散延迟值Ro1为约1.013,其中绿光波长为约550am且蓝光波长为约450nm。
第二正平面色散延迟值Ro2定义为在绿光波长处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与在红光波长处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之间的比率。这里,第二正平面色散延迟值Ro2为约0.996,红光波长为约650nm。
第一正厚度色散延迟值Rth1定义为在绿光波长处的相位延迟值Rth与在蓝光波长处的相位延迟值Rth之间的比率。第一正厚度色散延迟值Rth1为约1.011且与第一正平面色散延迟值Ro1基本相同。
第二正厚度色散延迟值Rth2定义为在绿光波长处的相位延迟值Rth与在红光波长处的相位延迟值Rth之间的比率。第二正厚度色散延迟值Rth2为约0.998,与第二正平面色散延迟值Ro2基本相同。
返回参照图7,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之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偏振轴22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第一延迟轴230a。第一λ/4相差板230包括面对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的第一表面231和与第一表面231相反的第二表面232。第一λ/4相差板230的第二表面232耦合到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在约550nm的波长处,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例如,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约325nm。Δn是液晶层140的各向异性折射率,d是液晶层140的单元间隙。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具体而言,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延迟轴230a的第二延迟轴340a。第二延迟轴340a相对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偏振轴33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第二λ/4相差板340包括面对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的第一表面341和与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一表面341相反的第二表面342。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面对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
对于上述在约550nm的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之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吸收轴220a的第二吸收轴330a和基本垂直于第二吸收轴330a的第二偏振轴330b。第二保护层320附着到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表面332。
图9A至9H是座标图,示出了与图6的正A板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相关的亮度分布。
图9A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70nm时黑色图像的亮度分布。
在该示例实施方式中,“光泄漏”被认为是仅当亮度大于约0.015cd/m2时才存在。
参照图9A,当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61
在约0度和约30度之间时,以及当极角θ为约60度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62
在约180度和约210度之间时,亮度为约0.015cd/m2至约0.020cd/m2,认为发生了光泄漏。然而,与前面图3A的没有采用补偿膜的示例实施方式相比,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63
在约90度和约120度之间以及在约270度和约300度之间时,光泄漏减少。
图9B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80nm时的亮度分布。图9C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90nm时的亮度分布。图9D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00nm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9B至9D,与前述图3A的示例实施方式相比,例如,当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64
在约90度和约120度之间以及在约270度和约300度之间时,光泄漏显著减少。
图9E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10nm时的亮度分布。图9F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20nm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9E和9F,与前述图3A的示例实施方式相比,当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10nm至约120nm时,亮度基本上比图3A的亮度更小(例如,不大于约0.010cd/m2)。即,正A板240减少了在每个方向上的光泄漏。
图9G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30nm时的亮度分布。图9H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35,且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40nm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9G和9H,与前述图3A的示例实施方式相比,当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30nm至约140nm且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71
在约0至30度之间和约180度至210度之间时,光泄漏减少。
如上述亮度分布所示,当采用诸如正A板240的补偿膜时,与没有补偿膜相比,显示设备的光泄漏减少。特别地,当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在约110nm和约120nm之间时,光泄漏最大程度地减少。然而,这些结果发生在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波长处为约325nm时。在不同条件下(例如对于不同相位延迟值),结果可不同。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正A板24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之间,从而减少光泄漏并改善视角。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显示设备的操作方面的概念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1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第一偏振板200还包括负C板250作为补偿膜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1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0和11,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和负C板25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负C板250之间。第一偏振器220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一吸收轴220a和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偏振轴220b。这里,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第一偏振器220包括第一表面221和与第一表面221相反的第二表面222。
负C板25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之上。负C板25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50a。负C板250包括面对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的第一表面251和与第一表面251相反的第二表面252。
负C板250是满足nx=ny>nz的相位延迟膜,其中nx是沿x方向的折射率,ny是沿基本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折射率,nz是沿基本垂直于x和y方向两者的z方向的折射率。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x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y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二方向D2。
负C板250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由Ro=(nx-ny)*d确定,其中d是负C板250的厚度。因此,由于nx=ny,负C板250的Ro的值大约为0。
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nx+ny)/2-nz}*d。由于负C板250的厚度方向上的nz<ny=nx,所以相位延迟值Rth为正。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优选地在约30nm和约80nm之间。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偏振轴22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第一延迟轴230a。第一λ/4相差板230包括面对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的第一表面231和与第一表面231相反的的第二表面232。第一λ/4相差板230的第二表面232耦合到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在约550nm的波长处,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例如,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约325nm。Δn是液晶层140的各向异性折射率,d是液晶层140的单元间隙。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具体而言,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延迟轴230a的第二延迟轴340a。第二λ/4相差板340包括面对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的第一表面341和面对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的第二表面342。
对于上述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吸收轴220a的第二吸收轴330a和基本垂直于第二吸收轴330a的第二偏振轴330b。第二保护层320附着到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二表面332。
图12A至12C是座标图,示出了黑色图像的与图10的负C板250的相位延迟相关的亮度分布。
图12A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且负C板25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10nm时的亮度分布。图12B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且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30nm时的亮度分布。图12C示出了当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在约550nm的波长处为约325nm,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的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约1.65,且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约60nm时的亮度分布。
参照图12A至12C,当极角θ在约0度和约20度之间时,对于任何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91
亮度都很低(例如约0.000cd/m2)。亮度基本随着极角θ和相位延迟值Rth的增大而增大。
同时,与前述图3D的没有采用负C板250的示例实施方式相比,当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在约10nm至约30nm之间时,亮度分布与图3D类似。然而,当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在约60nm时,较高亮度的区域相对于图3D的那些区域逆时针偏移。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较高亮度的区域的偏移随着负C板250的相位延迟值Rth增大而增大。因此,能够将亮度分布调整得对于所有方位角
Figure BSA00000276682000192
而言是对称的。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不对称的视角可以通过调整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而改善为对称的,因而提高了显示质量。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图14是示出图13的显示设备的光运行的概念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1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第一偏振板200还包括正A板240和负C板250作为补偿膜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3和14,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正A板240和负C板25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正A板240之间。第一偏振器220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一吸收轴220a和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偏振轴220b。这里,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第一偏振器220包括第一表面221和与第一表面221相反的第二表面222。
正A板24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之上。正A板24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40a。正A板24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在约70nm和约140nm之间。正A板240包括面对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的第一表面241和与第一表面241相反的第二表面242。
负C板250设置在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之上。负C板25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50a。负C板25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在约30nm和约80nm之间。负C板250包括面对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的第一表面251和与第一表面251相反的第二表面252。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之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偏振轴22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第一延迟轴230a。第一λ/4相差板230包括面对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的第一表面231和与第一表面231相反的的第二表面232。第一λ/4相差板230的第二表面232耦合到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在约550nm的波长处,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例如,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约325nm。Δn是液晶层140的各向异性折射率,d是液晶层140的单元间隙。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具体而言,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延迟轴230a的第二延迟轴340a。第二λ/4相差板340包括面对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的第一表面341和面对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的第二表面342。
对于上述在约550nm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之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吸收轴220a的第二吸收轴330a和基本垂直于第二吸收轴330a的第二偏振轴330b。第二保护层320附着到第二偏振器330的与第一表面331相反的第二表面332。
尽管本示例实施方式具有先设置的正A板240,然后设置负C板250,但结构不限于本示例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首先施加负C板250,然后施加正A板240。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1至5B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显示设备是其中显示面板100以透射模式操作的透射型显示器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1至5B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5,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与第一基板110相对的第二基板13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
第一基板110还包括像素电极120。像素电极120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第二基板130包括多个滤色器(未示出)和设置在滤色器上的公共电极(未示出)。液晶层14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液晶层140可以以垂直取向(VA)模式驱动。
第一偏振板200附着到显示面板100之下。第一偏振板200可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
第一保护层21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下面从而第一保护层210保护第一偏振器220。第一偏振器220还使入射光沿特定方向偏振。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一偏振器220之间。第一λ/4相差板230使从第一偏振器220入射的光延迟λ/4相位。第一λ/4相差板23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板300附着到显示面板100。第二偏振板300可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低反射膜310设置在第二保护层320之上。第二保护层32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之上从而第二保护层320保护第二偏振器330。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保护层320之下以使入射光沿特定方向偏振。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和第二偏振器330之间,并使从第二基板130入射的光延迟λ/4相位。第二λ/4相差板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低反射膜31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偏振器33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从而可以防止外部光a的反射导致的炫目。此外,调整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使得侧视中的光泄漏可以减少。因此,可以改善显示设备的视角。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6至9H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显示设备是其中显示面板100以透射模式操作的透射型显示器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6至9H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6,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0、附着于显示面板100下面的第一偏振板200、附着到显示面板100上的第二偏振板300、以及设置在第一偏振板200之下以向显示面板10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400。
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和正A板24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正A板240之间。正A板24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之上。正A板24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的补偿轴。
正A板24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为从约70nm至约140nm。正A板24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nx+ny)/2-nz}*d。nx是沿x方向的折射率,ny是沿基本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折射率,nz是沿基本垂直于x和y方向两者的z方向的折射率。这里,d代表正A板240的厚度。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正A板240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延迟轴。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相对于第二偏振器330的偏振轴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延迟轴。第二λ/4相差板340的延迟轴基本垂直于第一λ/4相差板230的延迟轴。对于在约550nm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相差板340之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的偏振轴。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正A板24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之间。调整正A板24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从而侧视中的光泄漏可以减少。这用于改善显示设备的视角。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10至12C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显示设备是其中显示面板100以透射模式操作的透射型显示器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10至12C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7,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0、附着到显示面板100下面的第一偏振板200、附着到显示面板100上的第二偏振板300、以及设置在第一偏振板200之下且向显示面板10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400。
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和负C板25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负C板250之间。负C板25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之上。负C板25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的补偿轴。
负C板250的平面相位延迟值Ro为(nx-ny)*d,其中d表示负C板250的厚度。如上,对于负C板250,nx=ny,从而Ro约为0。负C板25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正。负C板25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为{(nx+ny)/2-nz}*d。负C板25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优选地在约30nm和约80nm之间。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负C板250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延迟轴。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相对于第二偏振器330的偏振轴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延迟轴。第二λ/4相差板340的延迟轴基本垂直于第一λ/4相差板230的延迟轴。对于在约550nm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偏振器220的偏振轴的偏振轴。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负C板25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和第一λ/4相差板230之间,调整负C板250的相位延迟值Rth从而可以使视角对角地对称。这用于提高显示质量。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横截面图。图19是示出图18的显示设备的操作的概念图。
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与前述图13的示例实施方式基本相同,除了显示设备是其中显示面板100以透射模式操作的透射型显示器以及正A板和负C板的位置不同以外。因此,将省略与前述图13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任何重复说明。
参照图18和19,第一偏振板200包括第一保护层210、第一偏振器220、第一λ/4相差板230、正A板240和负C板250。第二偏振板300包括低反射膜310、第二保护层320、第二偏振器330和第二λ/4相差板340。
第一偏振器22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10和负C板250之间。第一偏振器220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一吸收轴220a和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一偏振轴220b。这里,第二方向D2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D1。第一偏振器220包括第一表面221和与第一表面221相反的第二表面222。
负C板250设置在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上。负C板25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50a。负C板25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在约30nm和约80nm之间。负C板250包括面对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表面221的第一表面251和与第一表面251相反的第二表面252。
正A板240设置在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上。正A板240包括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轴220b的补偿轴240a。正A板240沿厚度方向的相位延迟值Rth可在约70nm和约140nm之间。正A板240包括面对负C板250的第二表面252的第一表面241和与第一表面241相反的第二表面242。
第一λ/4相差板230设置在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上。第一λ/4相差板230具有相对于第一偏振器220的第一偏振轴220b倾斜约45度或约135度角的第一延迟轴230a。第一λ/4相差板230包括面对正A板240的第二表面242的第一表面231和与第一表面231相反的的第二表面232。第一λ/4相差板230的第二表面232耦合到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液晶层140。在约550nm波长处,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从约275nm至约350nm。例如,液晶层140的相位延迟值Δnd可为约325nm。量Δn是液晶层140的各向异性折射率,d是液晶层140的单元间隙。
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之上。具体而言,第二λ/4相差板340设置在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上。第二λ/4相差板34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延迟轴230a的第二延迟轴340a。第二λ/4相差板340包括面对第二基板130的第二表面132的第一表面341和面对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的第二表面342。
对于在约550nm波长处具有约275nm至约350nm的相位延迟值Δnd的液晶层140,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230和340在厚度方向上可具有在约1.35和约2.05之间的折射率nz。
第二偏振器330设置在第二λ/4相差板340的第二表面342上。第二偏振器330具有基本垂直于第一吸收轴220a的第二吸收轴330a和基本垂直于第二吸收轴330a的第二偏振轴330b。第二保护层320附着到与第二偏振器330的第一表面331相反的第二表面332。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设置负C板250,然后设置正A板24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首先设置正A板240,然后设置负C板250。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λ/4相差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上和之下,调整λ/4相差板的折射率从而减小侧视中的光泄漏。另外,补偿液晶层的相差的补偿膜可设置在第一偏振器(其设置在显示面板下面)和第一λ/4相差板之间。补偿膜的存在减少了侧视中的光泄漏,并改善了视角对称性。特别地,可以使视角对角地对称。在这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改善显示质量。
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偏振板,包括:
具有偏振轴的偏振器;以及
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之上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1.35和2.05之间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的偏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的补偿膜。
3.如权利要求2的偏振板,其中所述补偿膜是正A板,所述正A板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在70nm和140nm之间。
4.如权利要求2的偏振板,其中所述补偿膜是负C板,所述负C板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在30nm和80n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的偏振板,其中所述折射率在1.65和1.75之间。
6.一种偏振板,包括:
具有偏振轴的偏振器;
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之上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1.35和2.05之间的折射率;
正A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以及
负C板,设置在所述正A板和所述偏振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的偏振器,其中在所述正A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正A板的相位延迟值在70nm和140nm之间,在所述负C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负C板的相位延迟值在30nm和80nm之间。
8.一种偏振板,包括:
具有偏振轴的偏振器;
λ/4相差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在1.35和2.05之间的折射率;
负C板,设置在所述偏振器和所述λ/4相差板之间;以及
正A板,设置在所述负C板和所述偏振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的偏振器,其中在所述正A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正A板的相位延迟值在70nm和140nm之间,在所述负C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负C板的相位延迟值在30nm和80nm之间。
CN201010286593.4A 2009-10-05 2010-09-16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02033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94226/09 2009-10-05
KR1020090094226A KR101665598B1 (ko) 2009-10-05 2009-10-05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256A true CN102033256A (zh) 2011-04-27
CN102033256B CN10203325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854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6593.4A Active CN102033256B (zh) 2009-10-05 2010-09-16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696B2 (zh)
KR (1) KR101665598B1 (zh)
CN (1) CN1020332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9002A (zh) * 2014-11-18 2016-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4407411B (zh) * 2012-06-29 2017-03-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屏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1737B1 (ko) 2011-11-17 2018-05-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2768380A (zh) * 2012-06-29 2012-11-07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屏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544228B (zh) * 2014-04-21 2016-08-01 王仁宏 光學模組及用於光學裝置之光學功能膜
KR102094761B1 (ko) 2015-03-11 2020-03-3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60112576A (ko) 2015-03-20 2016-09-2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70045757A (ko) * 2015-10-19 2017-04-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90293996A1 (en) * 2018-03-20 2019-09-26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obile termina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723A (zh) * 2002-11-02 2005-12-14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各向同性相的光补偿的电光式光调制元件
US20070165165A1 (en) * 2006-01-17 2007-07-19 Kazuhiro Jot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109832A (zh) * 2006-07-18 2008-01-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圆极化器、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1833198A (zh) * 2009-02-17 2010-09-15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3401B2 (ja) * 2000-05-31 2006-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591298B (en) 2001-07-23 2004-06-1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276392B2 (ja) 2001-07-25 2009-06-10 龍男 内田 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3114325A (ja) * 2001-10-03 2003-04-18 Nitto Denko Corp 積層1/4波長板、円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6995816B2 (en) 2002-04-12 2006-0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devices comprising high performance polarizer package
US7443585B2 (en) * 2002-04-23 2008-10-2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er, polarization light source and image display unit using them
KR100789512B1 (ko) * 2005-06-01 2007-12-28 도시바 마쯔시따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액정 표시 소자
JP3987569B1 (ja) 2006-02-20 2007-10-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2042896A3 (en) * 2006-06-28 2012-03-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plex birefringent mediu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TW200821691A (en) 2006-07-26 2008-05-1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51171B (zh) * 2006-08-18 2014-09-01 Fujifilm Corp 光學補償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4997591B2 (ja) * 2007-03-30 2012-08-08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KR101170078B1 (ko) * 2007-12-03 2012-07-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이방성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 장치
US20090161044A1 (en) 2007-12-21 2009-06-25 Zhibing Ge Wide viewing angle circular polariz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723A (zh) * 2002-11-02 2005-12-14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各向同性相的光补偿的电光式光调制元件
US20070165165A1 (en) * 2006-01-17 2007-07-19 Kazuhiro Jot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109832A (zh) * 2006-07-18 2008-01-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圆极化器、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1833198A (zh) * 2009-02-17 2010-09-15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411B (zh) * 2012-06-29 2017-03-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液晶显示屏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609002A (zh) * 2014-11-18 2016-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5609002B (zh) * 2014-11-18 2019-11-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TWI687909B (zh) * 2014-11-18 2020-03-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85113A1 (en) 2011-04-14
US8508696B2 (en) 2013-08-13
KR20110037001A (ko) 2011-04-13
CN102033256B (zh) 2015-11-25
KR101665598B1 (ko) 2016-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256B (zh)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KR101299575B1 (ko) 트랜스플렉티브 액정 디스플레이와 그 제조방법, 컴퓨터
WO201008705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208176A1 (en) Wide Viewing Angle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8922903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66494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294859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22458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JP459362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728929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50473B2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19103012A1 (ja) 表示装置
US20050179841A1 (en)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mode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H111093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4608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111867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17918B1 (ko) 셀 구성을 최적화한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11048123B2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802343B2 (en) Low reflectivity LCD with COP retarder and COP matching RM
JP2005084593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69155A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20050140901A1 (en)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50000958A (ko) 횡전계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70263146A1 (en) OCB mode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m et al.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ingle cell gap and single gamma cur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NI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