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214B -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214B
CN102026214B CN2010102435194A CN201010243519A CN102026214B CN 102026214 B CN102026214 B CN 102026214B CN 2010102435194 A CN2010102435194 A CN 2010102435194A CN 201010243519 A CN201010243519 A CN 201010243519A CN 102026214 B CN102026214 B CN 102026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bile communication
modul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lationa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35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6214A (zh
Inventor
田代太一
山本敬治
根岸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6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2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支持高速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移动速度检测部(304)检测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基于该结果决定小区内的调制方式。对于移动速度比规定值慢的移动通信终端(PS),设定高位速率调制方式,进行高速率通信。对于移动速度是规定值以上的移动通信终端(PS)设定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将通信范围扩大而降低移交的频度,防止通信断开。此时,通过使分配通道增加而补偿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引起的通信速率的下降,维持高速率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以微蜂窝方式形成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与伴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的基站的切换、所谓的移交(也称作转交)相关联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形成区域的方式中,大体上有宏蜂窝方式和微蜂窝方式。前者的代表性的是所谓的蜂窝电话系统,无线小区的半径达到几km。相对于此,例如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机系统))采用后一方式,小区半径最大为几百m左右,是很小的。
在微蜂窝方式中,根据地域的通信需要的变化而频繁地增设或撤除基站。由于这样的情况,基站没有伴随其设置位置及与相邻基站的位置关系等的周到的规划(也称作布站设计)而设置的情况较多。对于其结果所发生的区域间的干扰,通过各个基站自律地应对来避免干扰。
在这种系统中,在移交时,通过从移动通信终端的再呼叫来切换基站。在微蜂窝方式的系统中,由于移交频繁地发生,所以在终端的高速移动方面能力较弱,如果基站切换后的通信控制迟缓,则通信中断。因此,在终端高速移动时,发生不能得到应该能得到的通信速率、通话切断的问题。在现状中,移交的性能较大地取决于终端的性能,如果想要提高高速移动性能,则终端成本变高,并且用户的成本负担变大。
为了以低成本支持高速通信及高速移动,充实有关移交的网络侧的处理功能是好的办法。关于这样的支持,已知有例如特开2009-71490号公报所述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中,通过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执行移交的契机的判断从终端手动设为系统主导,实现了高速的移交。
如果移动通信终端为了高速通信(为了避免与高速移动混淆,以下表述为高速率通信)而使用高位速率的调制方式,则能够与基站通信的区域变小,结果频繁地发生移交。如果终端的移动速度为高速,则更频繁地发生移交,不再能够进行稳定的高速率通信。相反,如果使用低位速率的调制方式,则能够与基站通信的区域变大,结果能够抑制移交的频度,另一方面通信速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实施稳定的高速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是具备多个基站CS的移动通信系统,该多个基站以自律分散方式配置成形成小区,并且该多个基站对各自所形成的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进行无线收容,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速度检测机构104、304、401,检测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划区,从多个等级的位速率调制方式中有选择地切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对应于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进行的上述调制方式的切换所引起的位速率的下降,使向上述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增加。
更具体地讲,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在移动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切换为位速率较高的调制方式,如果移动速度比阈值快,则切换为位速率较低的调制方式。向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预先与调制方式建立对应,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对应于切换后的调制方式而切换移动通信终端的通道数。
本发明如上所述,其特征在于,着眼于移动通信终端的调制方式、移动速度、移交的频度相互关联的性质,为了进行稳定的高速率通信而进行考虑到对应于调制方式的通信区域的扩大/缩小的控制。具体而言,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手段,在移动通信终端高速移动的情况下切换为低位速率调制方式,由此小区半径扩大而能够减少移交的频度,能够使通信稳定化。进而,即使调制方式的位速率下降,分配通道数也增加,所以也能够使通信速率稳定化。即,通过对于高速移动通信终端切换为低位速率通信并且增加分配通道数、对于低速移动通信终端切换为高位速率通信并且减少分配的通道,由此不论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实现稳定的高速率通信。
以上,能够提供一种不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实施稳定的高速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调制方式的切换及分配通道数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移动通信终端PS的速度与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移交时的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的变更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不伴随移交而变更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安装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安装的另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通信网络,200网关,300因特网,G11、G12控制装置,400服务器装置,CS11、CS12基站,PS(PS11、PS12)移动通信终端,101、201、301呼叫连接部,102、202、302移交控制部,303调制方式控制部,304移动速度检测部,305分配通道控制部,401移动速度检测部,103、203调制方式变更部,104移动速度测量部,204通道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设想了称作下一代PHS的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系统。XGP的小区设计是与以往的PHS相同的自律分散方式,但进一步将1个控制通道频率再沿时间方向分割为几十个(将各个分割期间称作时隙),通过自律地发现并使用其他基站还没有使用的时隙,在基站彼此间共用控制通道。由此,即使小区(基站的区域)彼此重叠,也不会发生干扰,在小区重叠的部分中能够通过终端侧的选择而自动地进行小区的切换(移交)。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系统图。该系统以通信网络100以及连接在其上的控制装置G11、G12为核心形成。通信网络100例如是载波的个人网等,具体而言是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IP-VPN(IP-Virtual Private Network(IP虚拟专用网))连接服务等的包通信网、或者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等。为了将通信网络100连接到因特网300上而设有网关200。此外,在通信网络100中,设有用来从远距离远程控制控制装置G11、G12等、或提供各种通信服务的服务器装置400。
控制装置G11经由单独的线路收容基站CS11。控制装置G12经由另外的单独线路收容基站CS21。即,基站CS11、CS21分别处于不同的控制装置G11、G12的支配下。当然,各控制装置G11、G12不仅收容基站CS11、CS21,还收容多个基站。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基站被分配收容到控制装置G11、G12中的某个中。
包括CS11、CS21的各基站分别形成无线区(以下称作小区),经由无线通道收容处于该小区中的移动通信终端PS(PS11、PS12)。移动通信终端PS11、PS12随着各自的移动而在各小区间移交,切换连接目的地的基站。控制装置G11、G12也可以经由通信网络100在相互间形成通信链路,移动通信终端PS11、PS12能够经由该链路相互通信。进而,也可以经由网关200接入因特网300。
控制装置G11、G12为了实现移动通信终端间的端对端的通信而承担对置装置(网关200或通信对方的控制装置等)间的交换处理或协议变换等的各种控制。此外,控制装置G11、G12经由网络100,将经由基站通信的信号(声音数据及影像、图像数据等的数字信号、用来进行各种服务的数据等)按照指定的通信种类进行处理。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功能框图。在图2中,控制装置G11、基站CS11、CS21及移动通信终端PS11具备分别承担呼叫连接控制的呼叫连接部301、201、101以及有关移交控制的移交控制部302、202、102。
进而,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G11具备调制方式控制部303、移动速度检测部304以及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其中的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取得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服务器装置400具备移动速度检测部401,在网络中具备求出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速度的功能(例如测量移交的切换间隔,换算为速度)。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G11的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对服务器装置400进行访问,从移动速度检测部401取得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另外,在移动通信终端PS11具备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具有加速度传感器等的移动速度测量部104的情况下,控制装置G11的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可以从移动通信终端PS11直接取得其移动速度。
调制方式控制部303基于检测到的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切换该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各小区内的调制方式。即,调制方式控制部303判断检测到的移动速度属于阶段性划分的速度范围中的哪个,对应于判断出的速度范围,将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调制方式遍及从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到高位速率调制方式阶段性地切换。每当调制方式切换时,调制方式控制部303首先对基站CS11、CS21的调制方式变更部203发出切换指示。将该切换指示经由无线区间的控制通道传递给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调制方式变更部103,由此变更移动通信终端PS11使用的调制方式。
进而,控制装置G11具备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如果因调制方式控制部303的调制方式的切换而导致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通信位速率下降,则分配通道控制部305进行使向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分配通道数增加的控制。即,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对基站CS11、CS21的通道控制部204发出变更指示。将该变更指示经由无线区间的控制通道传递给移动通信终端PS11,由此变更移动通信终端PS11使用的通道数。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G11的调制方式的切换及分配通道数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该处理顺序例如以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交为契机实施,每当移交时被反复执行。图3的控制装置G11在进行了移交的时刻检测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步骤S101)。移动速度则是在每当图3的处理顺序的实施时被检测出,在接着的步骤中,判断与在上次处理顺序中检测到的速度相比有没有变更(步骤S102)。如果速度没有变更,则继续通常的移交处理。
如果检测到的移动速度从上次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在步骤S102中是“否”),则以规定的阈值为基准,判断该阈值与移动速度的大小(步骤S103)。结果,如果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在规定值以上,则控制装置G11决定将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从高位速率调制方向变更为低位速率调制方式(步骤S104),接着,决定增加的分配通道数(步骤S105)。接着,控制装置G11对移动通信终端PS的下个移交目的地的基站通知在步骤S104、S105中决定的调制方式和通道数(步骤S106),继续移交处理。
在步骤S103中,如果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比阈值慢,则控制装置G11决定将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从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变更为高位速率调制方式(步骤S107),决定通过将在上次的控制中分配的通道予以释放来削减分配通道数(步骤S108)。接着,在步骤S106中,控制装置G11对移动通信终端PS的下个移交目的地基站通知在步骤S107、S108中决定的调制方式和通道数,并继续移交处理。
图4是表示移动通信终端PS的速度与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数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表示了速度判断的结果只是高速/低速的两种的情况的例子,而在图4中表示用来判断移动速度的阈值有n(自然数)个等级的情况。在图4中,将移动速度分为从最低速(0~V1)到最高速(Vn-1~Vn)的n个等级的速度划区,根据检测到的移动速度属于哪个区域来改变调制方式和分配通道数。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对应于最低速度的最大位速率的调制方式,设定8位25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方式,作为对应于最高速度的最小位速率的调制方式而设定1位BPSK。关于其接着的移动速度,设定2位QPSK,对应于移动速度的高速/低速,调制方式的位速率依次向低速/高速以阶段状切换。即,移动速度越快,调制方式的位速率越慢,移动速度越慢,调制方式的位速率越快。
例如,在图4中将256QAM中的分配通道数设为1,在判断移动通信终端PS正进行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从256QAM向低位速率的调制方式变更。例如,在变更为2位的QPSK的情况下,通过使通道分配数增加到4,能够在其前后保证同等的通信速率。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将调制方式与分配通道数预先建立对应,如果调制方式决定,则分配通道数自然决定。即,将分配通道数按每个调制方式预先设定,以便能够在调制方式的切换的前后能够得到同等的通信速率。
在移动通信终端PS再次回到低速下的移动的情况下,将调制方式变更为256QAM,在该时刻使分配通道数从已分配的通道数4向通道数1减少。这样,通过根据调制方式使分配通道数增减,即使变更了调制方式,也能够持续维持一定的通信速率。
进而,通过根据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使调制方式的位速率变化,能够实施考虑到小区半径的移交。即,在高速移动时,能够降低位速率而扩大小区半径、降低相对于速度的移交的频度而使通信稳定化。由此,不论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进行高速且稳定的通信。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由移动速度检测部304、401决定移动通信终端PS所属于的速度划区,由调制方式控制部303决定对应于该速度划区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基于所决定的调制方式决定向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在从高位速率调制方式向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切换时,将不足的量的通道数通知给基站CS,使通道数增加。反之,在从低位速率调制方式向高位速率调制方式切换时将多余的通道释放,确保其他移动通信终端用的资源。
另外,关于通道数的增减也可以考虑各种方法,但例如只要使分配通道沿频率方向增减就可以。或者,只要使分配通道沿时间轴方向(时隙的增减)增减就可以。进而,在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等的能够利用多个天线的系统中,也可以通过在低位速率调制方式中使用的天线数增加、在高位速率调制方式中使用的天线减少,由此使通信速率稳定化。
图5是表示移交时的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的变更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移动通信终端PS11为以256QAM及通道数1与基站CS11连接的结构。将此时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信息表示在(IN1)中。考虑从该状态向以移动通信终端PS11为下个转交目的地而移动到基站CS12的小区中的情况。
以移交为契机,控制装置G11取得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根据该结果决定接着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这里,假设进行了QPSK/通道数4的决定。如果这样,则控制装置G11将移交请求RQ1发送给移交目的地的基站CS12,并开始移交顺序。此时,控制装置G11对移交请求RQ1也附加上述决定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信息(IN2),发送给基站CS12。
基站CS12基于被通知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信息(IN2)来设定对于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数。由此,在移交处理后,能够立即以指定的调制方式、通道数再开始通信。另外,通过预先定期地取得移动通信终端PS11的移动速度,能够减轻移交时的处理。
图6是表示不伴随移交而变更调制方式及分配通道的处理的一例的图。这里,考虑以适合于高速移动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信息(IN1)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PS11在基站CS11的小区A1内减速或停止的情况。如果移动通信终端PS11与基站CS11连接的期间超过规定的长期滞留阈值T,则控制装置G11不等待接着的移交,而将适合于低速移动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信息(IN2)通知给基站CS11。由此,对于预计不进行高速移动的移动通信终端PS11,能够设定更适当的调制方式/分配通道数。
如以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支持高速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移动速度检测部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基于该结果决定小区内的调制方式。对于移动速度比规定值慢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定高位速率调制方式,进行高速率通信。对于移动速度是规定值以上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定低位速率调制方式,通过将通信范围扩大而降低移交的频度,防止通信断开。此时,通过使分配通道增加而补偿低位速率调制方式下的通信速率的下降,维持高速率通信。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通信终端中使用的调制方式是固定的。因此,如果为了高速率通信的实施而使用高位速率调制方式,则有对于所有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范围(小区区域)变窄、频繁发生移交而通信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对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改变调制方式、在高速移动时采用低位速率调制方式,由此能够降低移交的频度,使通信稳定化。由此,不再有在所有的终端中通信断开的情况而能够实现稳定的高速率通信。进而,由于通过通信通道数的增加来补偿伴随着调制方式的低位速率化的通信速率的下降,所以通信速率也不会过度下降。因此,能够提供不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实施稳定的高速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图7是表示有关该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安装的另一例的图。图7的结构是代替图2的结构而将主要的功能安装到网关200中而成的。即,网关200具备调制方式控制部303、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并实施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的检测、调制方式的切换及分配通道数的设定。网关200从控制装置G11、G12经由基站CS11、CS21对移动通信终端PS实施有关调制方式的切换及通道数分配的控制。
图8是表示有关该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安装的另一例的图。进而,作为各功能的另一安装方式,也可以将主要的功能安装到基站CS中。在该方式中,各基站CS11、CS21具备调制方式控制部303、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实施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检测、调制方式的切换及分配通道数的设定。基站CS11、CS21经由无线通道直接对移动通信终端PS实施有关调制方式的切换及通道数分配的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在连接在1个控制装置G11上的多个基站CS中的1个或多个基站CS中具备调制方式控制部303、移动速度检测部304、分配通道控制部305,实施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检测、调制方式的切换及分配通道数的设定。在这样的方式中,基站CS对收容在自己的小区中的移动通信终端PS经由无线通道直接实施有关调制方式的切换及通道数分配的控制。对于其他基站CS的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经由控制装置G11及该其他基站CS,经由该基站CS的无线通道施加有关调制方式的切换及通道数分配的控制。
进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除了如上述那样由设在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400等中的移动速度检测部401检测、或从移动通信终端PS自身具备的加速度传感器等取得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基于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交的履历,根据向各小区的滞留期间来检测。
进而,本发明并不直接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中删除某几个结构要素。

Claims (19)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多个基站(CS),该多个基站以自律分散方式配置成形成小区,并且该多个基站对各自所形成的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进行无线收容,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速度检测机构(104、304、401),检测在按每个上述基站(CS)形成的小区间进行移交并移动的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
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划区,从多个等级的位速率调制方式中有选择地切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以及
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对应于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进行的上述调制方式的切换所引起的位速率的下降,使向上述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增加;
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在上述检测出的移动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切换为位速率比该移动速度是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高的调制方式,在上述检测出的移动速度是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位速率比该移动速度慢于上述阈值的情况低的调制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401)根据移动通信终端(PS)在按每个上述基站(CS)形成的小区间进行移交的时间间隔,求出上述移动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将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切换为按每个上述小区内的调制方式预先建立了对应的通道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设有多个上述阈值,按照由各个阈值划分的每个移动速度范围切换上述调制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103、203、303)以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交为契机进行切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的判断;
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随着上述调制方式的切换而变更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使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沿频率方向增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204、305)使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沿时间轴方向增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401)基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交履历来检测上述移动速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401)将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与上述基站(CS)连接的期间与规定的滞留阈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检测移动速度。
10.一种控制装置(G11、G12),该控制装置分别经由单独线路收容以自律分散方式配置成形成小区的多个基站(CS),并将在按每个上述基站(CS)形成的小区间进行移交并移动的移动通信终端(PS)经由上述基站(CS)连接到通信网络上,该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调制方式控制机构(303),对应于随着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而检测到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划区,从多个等级的位速率调制方式中有选择地切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以及
分配通道控制机构(305),对应于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303)进行的上述调制方式的切换所引起的位速率的下降,使向上述小区内的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增加;
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303)在上述检测出的移动速度比规定的阈值慢的情况下,切换为位速率比该移动速度是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高的调制方式,在上述检测出的移动速度是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位速率比该移动速度慢于上述阈值的情况低的调制方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动速度的速度检测机构(304)。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根据移动通信终端(PS)在按每个上述基站(CS)形成的小区间进行移交的时间间隔来求出上述移动速度。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305)将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切换为按照上述小区内的每个调制方式预先建立了对应的通道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303)设有多个上述阈值,按照由各个阈值划分的每个移动速度范围切换上述调制方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制方式控制机构(303)以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交为契机进行切换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调制方式的判断;
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305)随着上述调制方式的切换而变更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305)使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沿频率方向增减。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通道控制机构(305)使向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分配的通道数沿时间轴方向增减。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基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的移交履历来检测上述移动速度。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速度检测机构(304)将上述移动通信终端(PS)与上述基站(CS)连接的期间与规定的滞留阈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检测移动速度。
CN2010102435194A 2009-09-09 2010-07-30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6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8263A JP4829331B2 (ja) 2009-09-09 2009-09-09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装置
JP208263/2009 2009-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214A CN102026214A (zh) 2011-04-20
CN102026214B true CN102026214B (zh) 2013-11-27

Family

ID=43866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35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6214B (zh) 2009-09-09 2010-07-30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9331B2 (zh)
CN (1) CN102026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917B (zh) * 2011-08-15 2015-06-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高铁用户切换方法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US9264115B2 (en) 2012-06-15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igh-speed moving object that moves along fixed route
JP6352709B2 (ja) * 2014-07-17 2018-07-0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WO2023152834A1 (ja) * 2022-02-09 2023-08-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0558A (zh) * 2000-02-25 2001-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通信方式
US6542471B1 (en) * 1997-09-24 2003-04-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obile object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used in th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2540A (ja) * 1998-09-16 2000-03-31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移動速度検出方法
JP4228487B2 (ja) * 1999-10-06 2009-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方法及び無線伝送装置
JP2006311417A (ja) * 2005-05-02 2006-11-09 Nec Corp 移動端末送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基地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471B1 (en) * 1997-09-24 2003-04-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obile object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used in the system
CN1310558A (zh) * 2000-02-25 2001-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通信方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11561A 2001.04.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61437A (ja) 2011-03-24
CN102026214A (zh) 2011-04-20
JP4829331B2 (ja)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6881B (zh) 用于执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CA2718599C (en) Integrated wireless distribution and mesh backhaul networks
CN10138536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邻居辅助切换
US20010034236A1 (en)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for high speed data
US2008024230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41251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制御ノード
JP2004511980A (ja) マルチセ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プライオリティ
JP2003273916A (ja) パケット送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移動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ルータ
US7633908B1 (en) Mobile ad hoc network
CN102695291A (zh)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202621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控制装置
WO2008016780A2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relay in a wide are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40075796A (ko) Wifi-dect 무선 원격통신 네트워크 내의 단말과 관련된 무선 액세스 포인트를 변경하는 방법
JPH11164346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06018348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89494A2 (en) Base station selec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US20030235163A1 (en) Wireless packet routing for minimal delay and simplification of packet routing
JP4805407B2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
US20110199890A1 (en) Broadband data and voice communications over wireless and powerline hybrid networks
EP1643781B1 (e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grouped user equipments
KR100775428B1 (ko) 이동 속도와 이용 서비스 종류에 따른 망 연동 제어 장치및 그 방법
CN101180910B (zh) 根据资源类型切换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呼叫的连接类型
JP4907554B2 (ja) 基地局
CN10195930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基站装置
EP2182759B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improving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