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149B -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3149B
CN102023149B CN200910190212XA CN200910190212A CN102023149B CN 102023149 B CN102023149 B CN 102023149B CN 200910190212X A CN200910190212X A CN 200910190212XA CN 200910190212 A CN200910190212 A CN 200910190212A CN 102023149 B CN102023149 B CN 102023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
tube
raman
nanometers
metallic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02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3149A (zh
Inventor
孙颖慧
冯小峰
苗皎
谢旭
姜开利
刘锴
范守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902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3149B/zh
Priority to US12/815,545 priority patent/US8384893B2/en
Priority to JP2010206594A priority patent/JP5129308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023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3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5Raman scattering
    • G01N21/658Raman scattering enhancement Raman, e.g. surface plasm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其包括一发射模块、一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包括一碳纳米管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Description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曼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爆炸物的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恐怖爆炸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大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机场、火车站或广场,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仅恐怖爆炸一项就占全球恐怖活动的一半以上。同时,随着爆炸物应用范围的拓广、爆炸物新品种的出现以及对爆炸物隐藏手段的进步,存在于现场环境中的爆炸物一般难以定位或不方便取样,如该爆炸物藏匿于隐蔽处、安置在高处或不方便拆卸的位置。因此,传统的爆炸物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挑战。研究快速响应、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尤其是能够在现场环境中检测可能存在的爆炸物的检测系统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拉曼检测系统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痕量检测系统,其利用拉曼光谱获取分子或官能团振动模式的信息。拉曼光谱称之为分子的“指纹光谱”,其可提供分子的详细结构信息,如化学键的类型、强度、角度、构像变化等。因此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较准确,被用来检测各种生化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该拉曼检测系统具有快速响应、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特征。所述拉曼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一发射模块、一具高敏感性或高增强因子的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承载一样品,并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拉曼散射光,并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给予显示。
在现场环境中,爆炸物样品主要以三种方式存在,包括气态样品(如样品蒸气)、固态样品(如样品粉末、吸附有样品的固体颗粒等)及液态样品(如内溶样品成分的液滴、熔融态样品等)。在现有技术中,所述拉曼检测系统大多只能检测与其拉曼散射基底直接接触的液态样品或固态样品。在需要检测多个待测物中可能存在的样品时,需要从每一待测物中取样进行检测,如将呈液态的待测物直接滴在所述拉曼散射基底表面进行检测,将呈固态的待测物配置成溶液或制备成粉末状滴在或分散在所述拉曼散射基底表面进行检测。在需要检测现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物时,由于待测物或疑似爆炸物的数量庞大,在检测时需对每一个待测物都进行取样,取样数目过大,取样过程比较繁琐。
为将所述拉曼检测系统应用于现场环境中的爆炸物检测,Chaney.Raymond.John等人于1995年8月20日申请,于1996年2月29日公开的第WO96/06346号世界公开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并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现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物。该拉曼检测系统采用一登机卡作为拉曼散射基底。乘客如有接触爆炸物,其在登机前更换该登机卡时将会在该登机卡留下爆炸物痕迹,即残留在手指的爆炸物将散落在该登机卡表面或者随汗渍附着在该登机卡表面,从而完成对爆炸物的取样。通过检测所述登机卡即可大致确定携带有爆炸物的乘客。该拉曼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待测物的数量,待测物的数量与乘客数量相等;也相对简化了取样工作,乘客在拿到登机卡时能够自动完成取样。
然而,在检测现场环境中的可能存在的爆炸物时,所述第WO96/06346号公开专利申请所揭示的拉曼检测系统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拉曼检测系统对所有乘客进行取样,工作量大且还有可能延误时间,携带爆炸物的乘客数量极少,但却要对每一乘客进行检测,检测周期太长,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下,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及人口流动大的场合。且该拉曼检测系统也仅能检测到乘客最近有接触其携带的爆炸物的情形,而难以检测到未接触爆炸物的乘客携带爆炸物的情形,更难以检测到藏在隐蔽位置的爆炸物,即该拉曼检测系统的精度较差。综上所述,所述拉曼检测系统虽然对单一待测物具有快速响应、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但在检测现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物时,该拉曼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较高的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其包括一发射模块、一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包括一碳纳米管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
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其包括一发射模块、一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包括由至少两层碳纳米管膜层叠形成的层状结构及设置在所述层状结构表面的多个金属颗粒。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膜表面,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相邻两个碳纳米管膜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且相邻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多个金属颗粒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
一种利用上述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置于具有所述爆炸物的环境中,使该拉曼散射基底吸附该爆炸物散发在空气中的蒸气;向该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
所述拉曼检测系统中的拉曼散射基底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形成的碳纳米管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具有较小的尺寸及较大的比表面积,且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使该碳纳米管复合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孔隙,使该碳纳米管复合膜能够吸附较多散发在空气中的爆炸物蒸气分子;同时该金属颗粒能够以较小的粒径密集排布在该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因此,所述拉曼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通过检测爆炸物蒸气来检测爆炸物。且该拉曼检测系统能够直接对散发在空气中的爆炸物蒸气分子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比较简单,检测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拉曼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拉曼检测系统中的拉曼散射基底中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图1拉曼检测系统中的拉曼散射基底中的复合碳纳米管膜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是利用图1中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流程步骤图。
图5是图1中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时所得到的拉曼光谱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拉曼检测系统100,其包括一发射模块110、一拉曼散射基底120及一接收模块130。
所述发射模块110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发射一光束,以便在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形成散射光。具体地,所述光束照射在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表面的光斑面积小于2平方微米。所述光束为频宽较小且具有固定频率的强光源,如氩离子激光。优选地,所述光束的波长在450.0纳米~514.5纳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束的波长为514.5纳米的绿光,514.5纳米的绿光相对其它波长的光在相同功率下具有较大的散射光强。
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用于吸附一待测样品的蒸气,并将所述发射模块110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形成具有待测样品分子结构信息的散射光。当所述光束发射在该拉曼散射基底120时,该光束将照射到被该拉曼散射基底120吸附的待测样品分子,该光束中的光子与待测样品分子碰撞。光子与待测样品分子碰撞,发生动量改变,从而改变光子的方向,向四方散射;部分光子在碰撞时还与待测样品分子发生能量交换,改变光子的能量或频率,使该光子具有待测样品分子结构信息。即所述光束与吸附在该拉曼散射基底120的待测样品分子发生碰撞后,将形成具有该待测样品分子结构信息的散射光。
所述待测样品的蒸气分子在空气中的含量为大于十亿分之0.1。具体地,所述待测样品如果为气态样品,则该拉曼散射基底120可直接吸附。如所述待测样品为固态样品(如样品粉末、吸附有样品的固体颗粒等)或液态样品(如内溶样品成分的液滴、熔融态样品等),则该待测样品具有一定的挥发度,在其周围具有其蒸气,则该拉曼散射基底120可通过吸附待测样品的蒸气感测到待测样品,而无需直接接触该待测样品。如所述待测样品为气态样品,则该拉曼散射基底120可直接吸附该待测样品。
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包括一框架121及一碳纳米管复合膜122。所述框架121固定在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四周用于固定该碳纳米管复合膜122,并使碳纳米管复合膜122至少部分悬空设置,使照射在该碳纳米管复合膜122中的光束中没有被散射的光子能够透过,以免这部分光子经过反射后再照射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中的碳纳米管上产生散射光,该散射光会对具待测样品分子结构信息的散射光干扰。可以理解,为达到使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固定且部分悬空,还可以选择其他固定装置固定或承载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只要保证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的悬空面积大于2平方微米,即大于所述光束的光斑面积,该光束照射至该碳纳米管复合膜122的悬空部分。
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形成在至少一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优选地,所述每一碳纳米管表面均设置有金属颗粒。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均匀分布形成至少一自支撑的碳纳米管膜,所谓“自支撑”即该碳纳米管膜无需通过设置于一支撑体表面,也能保持自身一定的形状。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膜从一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拉取而获得,该碳纳米管膜由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大致相互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膜表面而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并首尾相连而形成。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间隙位于1纳米~500纳米之间。所述碳纳米管膜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请参见范守善等人于2007年2月9日申请的,于2008年8月13公开的第CN101239712A号大陆公开专利申请。为节省篇幅,仅引用于此,但所述申请所有技术揭露也应视为本发明申请技术揭露的一部分。
当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组成的碳纳米管膜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碳纳米管膜重叠设置形成一层状结构,相邻的碳纳米管膜通过范德华力结合,优选地,所述层状结构包括的碳纳米管膜的层数小于或等于10层,从而使单位面积内的碳纳米管数量较少,从而减小碳纳米管本身的拉曼信号对检测样品分子的拉曼信号的干扰。当所述光束中的光子未与吸附有待测样品分子的金属颗粒碰撞并被散射时,而直接经由所述碳纳米管散射或者经由吸附有待测样品分子的碳纳米散射时,该部分散射光将具有碳纳米管中的分子结构信息,从而对具有该待测样品分子结构信息的散射光造成干扰。导致由碳纳米管形成的碳纳米管膜所得到的待测样品的拉曼光谱强度较大,从而使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所得到的拉曼光谱强度与该碳纳米管膜所得到的拉曼光谱强度的对比度下降,从而降低了对待测样品的拉曼光谱的增强效应。该层状结构中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之间具有一交叉角度α,α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从而使所述碳纳米管相互交织形成一网状结构。使所述网状结构具有多个均匀且规则分布的微孔,该微孔孔径位于1纳米~500纳米之间。优选地,所述交叉角度α大致等于90度,使相邻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布方向大致垂直,以使设置在该碳纳米表面的金属颗粒分布更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122为两层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之间的交叉角度α大致等于90度。
所述金属颗粒可通过将一金属材料用电子束蒸镀法或电子束溅镀法形成在所述碳纳米管表面。具体地,当通过电子束蒸镀或电子束溅镀法形成的金属气体接触到碳纳米管的管壁时,该金属气体会在碳纳米管的管壁表面沉积。由于金属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其会在碳纳米管表面聚集成金属颗粒。优选地,所述金属颗粒通过电子束蒸镀法形成在每一碳纳米管表面,同一碳纳米管表面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的形成及粒径的大小可通过控制碳纳米管表面金属材料的蒸镀量来控制,该蒸镀量不能过大,以避免过多的金属材料沉积在该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金属膜而非金属颗粒。可以理解,在实际蒸镀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测金属材料的厚度来控制碳纳米管表面金属材料的蒸镀量。具体地,所述金属材料在碳纳米管膜表面的厚度应控制在1纳米~100纳米之间,使其以金属颗粒的形式存在。所述金属颗粒的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或贵金属,优选地,所述金属颗粒的材料包括金、银、铜及钯中的一种或多种。该金属颗粒为准球形,其粒径在10纳米~50纳米之间,优选地,其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15纳米之间,优选地,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可以理解,由于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较小且相邻金属颗粒的间隔较小,同时该金属颗粒的粒径及相邻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隔均比较均匀。在外界入射光电磁场激发下,金属表面等离子发生共振吸收,使得颗粒间局域电磁场增强,从而导致分子的拉曼信号增强从而提升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的灵敏度。
该碳纳米管复合膜122进一步可包括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金属颗粒与碳纳米管表面之间。进一步地,该缓冲层包覆整个碳纳米管表面,此时,该金属颗粒设置在该缓冲层上。通过设置该缓冲层,使该金属颗粒设置在该缓冲层上而不是直接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表面,能够使该金属颗粒具有较均匀的沉积面,以使该金属颗粒在各个方向受力较匀称,曲率半径的均匀性更好,从而能够获得更为均匀的散射光,因此该检测系统200得到的拉曼光谱特性图更为清晰,增强效应更明显。即能够使该荧光分子的拉曼信号不被荧光所掩盖。具体地,所述缓冲层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镁等;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10纳米~100纳米之间,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15纳米~30纳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其厚度为20纳米。可以理解,所述缓冲层为一可选择结构。当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不包括缓冲层时,该金属颗粒直接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
请参照图3,为本实施例碳纳米管复合膜122的透射电镜照片,该碳纳米管复合膜122中的多个碳纳米管形成有两个层叠且交叉设置的碳纳米管膜。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外表面间隔设置的金属颗粒为具多晶结构的银颗粒,所述银颗粒的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相邻两个银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金属颗粒之间还设置有厚度为18纳米~22纳米的二氧化硅。
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接收到所述发射模块110发射过来的光束时,该拉曼散射基底120中的多个金属颗粒形成一漫反射面,对所述光束进行漫反射。当所述金属颗粒表面吸附有待测样品时,照射在所述金属颗粒表面的光束与该待测样品中的分子或官能团发生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发生非弹性碰撞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并具有该待测分子的结构信息,形成频率变化的散射光。具体地,该结构信息为每个分子或官能团的振动模式,该振动模式为该分子的独特特征。
所述接收模块130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具体地,该接收模块130可以为多通道光子检测器如电子耦合器件,也可以为单通道光子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从该拉曼光谱特性图可以读出所述待测样品分子或官能团的振动模式及其对应的分子或官能团。
所述拉曼检测系统中的拉曼散射基底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形成的碳纳米管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具有较小的尺寸及较大的比表面积,且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使该碳纳米管复合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孔隙,该碳纳米管复合膜能够吸附较多散发在空气中的爆炸物蒸气分子;同时该金属颗粒能够以较小的粒径密集排布在该碳纳米管复合膜。因此,所述拉曼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通过检测爆炸物蒸气来检测爆炸物。且该拉曼检测系统能够直接对散发在空气中的爆炸物蒸气分子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比较简单,检测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拉曼检测系统100检测爆炸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置于具有所述爆炸物的环境中,使该拉曼散射基底120吸附该爆炸物散发在空气中的蒸气。具体地,所述爆炸物为固态爆炸物或液态爆炸物散发在空气中的蒸气。该爆炸物置于空气中时,由于扩散作用,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该爆炸物的气体分子。该气体分子通过吸附作用附着在该拉曼散射基底表面。该爆炸物分子在空气中的含量大于或者等于十亿分之0.1,优选地,其在空气中的含量大于十亿分之7.7。所述爆炸物包括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奥克托今(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HMX)、环三次甲基三硝铵(黑索金)、硝基胺、苦味酸、太恩(Pentaerythritol Tetranitrate,PETN)、硝化甘油、二硝基甲苯(dinitrotoluene,DNT)、乙二醇二硝酸酯、三过氧化三丙酮(triacetone triperoxide,TATP)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爆炸物为固态三硝基甲苯,其在室温(25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5×10-4帕,即所述三硝基甲苯在环境中达到饱和蒸气压时,该三硝基甲苯分子其在空气中的含量为十亿分之7.7。可以理解,所述爆炸物也可以直接为气态。
S102,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发射一光束。
S103,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请参照图5,为所述拉曼检测系统100检测三硝基甲苯时所得到的拉曼光谱特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所述拉曼散射基底120没有直接与所述固体三硝基甲苯接触,但通过吸附该三硝基甲苯散发在空气中的三硝基甲苯蒸气,就能够检测到该三硝基甲苯的拉曼特征峰。所谓拉曼特征峰即为每一分子在拉曼光谱特征图中对应的一个波峰或者多个波峰的组合,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波峰或者多个波峰的组合。
所述拉曼检测系统能够通过检测空气中的爆炸物蒸气来检测现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物。检测过程比较简单,检测精度较高。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其包括一发射模块、一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
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包括一碳纳米管复合膜,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及设置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颗粒,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碳纳米管组成至少一碳纳米管膜,同一碳纳米管膜中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膜,相邻两个碳纳米管膜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包括至少两层碳纳米管膜,相邻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碳纳米管表面均设置有金属颗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15纳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在10纳米~50纳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的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或贵金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为多晶结构的银颗粒,其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相邻两个银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进一步包括一缓冲层设置在所述金属颗粒与碳纳米管表面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氧化物。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10~100纳米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厚度为18纳米~22纳米。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膜至少部分悬空且其悬空面积大于2平方微米。
17.一种拉曼检测系统,其包括一发射模块、一拉曼散射基底及一接收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
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发射过来的光束进行散射;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包括由至少两层碳纳米管膜层叠形成的层状结构及设置在所述层状结构表面的多个金属颗粒;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膜表面,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相邻两个碳纳米管膜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且相邻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多个金属颗粒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金属颗粒之间的间隙在1纳米~5纳米之间,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在18纳米~22纳米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表面与金属颗粒之间设置有一缓冲层。
19.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拉曼散射基底置于具有所述爆炸物的环境中,使该拉曼散射基底吸附该爆炸物散发在空气中的蒸气;
向该拉曼散射基底发射一光束;
收集从所述拉曼散射基底散射的散射光,形成一拉曼光谱特征图。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检测爆炸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炸物的蒸气分子在空气中的含量大于或者等于十亿分之0.1。
CN200910190212XA 2009-09-15 2009-09-15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Active CN102023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212XA CN102023149B (zh) 2009-09-15 2009-09-15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US12/815,545 US8384893B2 (en) 2009-09-15 2010-06-15 Raman detecting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10206594A JP5129308B2 (ja) 2009-09-15 2010-09-15 ラマンスペクトル測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爆発物を測定す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212XA CN102023149B (zh) 2009-09-15 2009-09-15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3149A CN102023149A (zh) 2011-04-20
CN102023149B true CN102023149B (zh) 2013-04-24

Family

ID=4373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0212XA Active CN102023149B (zh) 2009-09-15 2009-09-15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4893B2 (zh)
JP (1) JP5129308B2 (zh)
CN (1) CN102023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035A (zh) 2010-06-29 2010-11-10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结构
CN103344622A (zh) * 2013-05-09 2013-10-0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检测背景环境中爆炸物残留的纸质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4255B (zh) * 2014-01-07 2016-03-0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类用于检测爆炸物rdx的基于酰胺基二氢吡啶结构的化合物制备方法
CN104155283B (zh) * 2014-07-17 2016-08-24 吉林大学 一种制备高灵敏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方法
CN105866094B (zh) * 2015-12-18 2018-10-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检测液体中硝酸甲酯含量的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检测方法
CN105372227B (zh) * 2015-12-23 2018-09-1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拉曼光谱检测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拉曼光谱检测系统
DE102016200271A1 (de) * 2016-01-13 2017-07-13 Institut Dr. Foerst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und Messung einer Emission
WO2019014887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汎锶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检验农药残留的表面增强型拉曼光谱检测方法
CN109470680B (zh) * 2017-09-08 2022-02-08 清华大学 用于分子检测的分子载体的制备方法
KR102042829B1 (ko) * 2018-09-28 2019-11-08 아이센테크주식회사 노이즈 감소를 위한 광 센싱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폭발물 탐지 시스템
JP2020094885A (ja) * 2018-12-12 2020-06-18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ラマン散乱増強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67939A (zh) * 2019-09-24 2019-12-13 立穹(上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爆炸物快速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4113034A (zh) * 2021-11-17 2022-03-01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手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7245A (zh) * 2004-05-19 2007-05-02 Vp控股有限公司 通过sers增强化学基团检测的具有层化等离子体结构的光学传感器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8047A (en) 1994-08-20 1998-10-06 Renishaw Plc Detector for explosive substances
US7242469B2 (en) 2003-05-27 2007-07-10 Opto Trace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s of Raman scattering probes
JP4579593B2 (ja) * 2004-03-05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標的物質認識素子、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US7485471B1 (en) * 2004-12-17 2009-02-03 Intel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enhanced multiplex signals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US7651863B2 (en) 2005-07-14 2010-0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rface-enhanced spectroscopic method, flexible structured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284662B (zh) 2007-04-13 2011-01-05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97438B (zh) 2008-02-01 2012-11-21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复合膜
US8038926B2 (en) 2008-03-07 2011-10-18 Drexel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s with embedded nanoparticles
CN101294904B (zh) 2008-06-05 2010-07-1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方法
CN101493457A (zh) 2009-02-24 2009-07-29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用拉曼光谱仪检测经单壁碳纳米管标记的检测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7245A (zh) * 2004-05-19 2007-05-02 Vp控股有限公司 通过sers增强化学基团检测的具有层化等离子体结构的光学传感器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9308B2 (ja) 2013-01-30
US8384893B2 (en) 2013-02-26
US20110063612A1 (en) 2011-03-17
JP2011064683A (ja) 2011-03-31
CN102023149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3149B (zh) 拉曼检测系统及利用该拉曼检测系统检测爆炸物的方法
CN102023150B (zh) 拉曼散射基底及具该拉曼散射基底的检测系统
Yu et al. Hierarchical particle-in-quasicavity architecture for ultratrace in situ Raman sen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oxic pollutants
Shi et al. A positively charged silver nanowire membrane for rapid on-site swabbing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of trace inorganic explosives using a portable Raman spectrometer
W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lack carbon-containing fine particles in Beijing during wintertime
Zhang et al.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elemental carbon in Beijing, China: insights from radiocarbon and organic marker measurements
Sooraj et al. SERS based detection of glucose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 than blood glucose level using plasmonic nanoparticle arrays
Guerra-Diaz et al. Dynamic planar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for rapid field air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illicit drugs and explosives
US7656525B2 (en) Fiber optic SERS sensor systems and SERS probes
CN101113953B (zh) 光纤探针的制造方法
Xu et al. Layered filter paper-silver nanoparticle-ZIF-8 composite for efficient multi-mode enrichment and sensitive SERS detection of thiram
CN103398997A (zh) 一种具有纳米圆锥形sers活性基片的快速制备方法
Hasegawa et al. Some measurements of the mixing state of soot-containing particles at urban and non-urban sites
CN102886933A (zh) 用于检测毒品的高灵敏度sers传感器活性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TWI407092B (zh) 拉曼散射基底及具該拉曼散射基底之檢測系統
Edwards et al. Overview of nanotechnology in military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
Yoo et al. Novel single-particle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submicron atmospheric aerosols: Combined use of dark-field scattering an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Tang et al. Cataluminescence‐based sensors: principle,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
Kottapalli et al. Aerodynamic resuspension and contact removal of energetic particles from smooth, rough, and fibrous surfaces
New et al. Feasibility of Enceladus plume biosignature analysis: Successful capture of organic ice particles in hypervelocity impacts
Tyle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tility of laser-secondary neutral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detection of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individual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AU2005327186A1 (en) Detection of analytes
TWI408357B (zh) 拉曼檢測系統及利用該拉曼檢測系統檢測爆炸物之方法
Li et a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Cilwa et al. Scatter-Free IR Absorption Spectra of Individual, 3–5 μm, Airborne Dust Particles Using Plasmonic Metal Microarrays: A Library of 63 Spect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