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2662A -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2662A
CN102022662A CN2009100927651A CN200910092765A CN102022662A CN 102022662 A CN102022662 A CN 102022662A CN 2009100927651 A CN2009100927651 A CN 2009100927651A CN 200910092765 A CN200910092765 A CN 200910092765A CN 102022662 A CN102022662 A CN 102022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groove
module back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27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27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2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2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2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为解决传统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发光源组装工艺复杂,定位不准确而发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嵌有发光源;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内。本发明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制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办公用品中,如电脑、手机、公告显示板等。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板、背光模组(简称BLU)等组件,背光模组又包括发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导光板(简称LGP)、扩散膜、棱镜膜、保护膜等光学膜片。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在导光板的一侧边(或两侧边)为发光源,其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入光面后,逐次经过扩散片、棱镜片、保护片等光学膜片中射出背光模组。
传统设计中,将每个LED用焊接等特殊工艺贴附于LED贴附条上,然后再将整个的LED贴附条放在金属反射罩内,由于LED贴附条是柔性的,且长度较长,加上金属反射罩内面积较小,插入的工艺比较困难,工艺难度高,定位准确性差,从而引入诸多画面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使发光源在导光板上的组装工艺变得较为简单、并且定位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背光模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嵌有发光源。
本发明背光模组所采用的发光源,并非采取传统设计方式中集成于一个LED贴附条,并将其固定于导光板单一入光面的光驱动模式,而是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克服了传统设计中发光源贴附难的问题,发光源组装工艺简单,定位准确,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发光源在导光板上的组装工艺变得较为简单、并且定位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
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内。
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将发光源嵌入在所述凹槽内,这样能够使发光源在导光板上的组装工艺变得较为简单、并且定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带有塑料框架的背光模组的侧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导光板;2发光源;3反射膜片;4光学膜片;5凹槽;6塑料框架;7塑料框架上的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能够使发光源在导光板上的组装工艺变得较为简单、并且定位准确。
本发明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嵌有发光源。
所述发光源的嵌入式组装模式克服了传统技术中LED贴附条贴附困难的问题,且无需设计金属反射罩以及散热金属罩,工艺简单、定位准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背光模组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发光源2、光学膜片4。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为四边形,凹槽设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相应地,在导光板的凹槽内嵌有发光源。该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简称LED。
进一步的,凹槽设在导光板的四角处。
因为发光源设于导光板的四角位置,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具有良好的画面均匀度,其均一度可达80%(以14.1″产品为例,传统的设计方法的液晶显示器的均一度为70%,以下均以14.1″产品为例)。
进一步的,在导光板的四角处设有倒角面作为入射光面,在倒角面上设有凹槽,每一个LED嵌入在每一个凹槽内。
在导光板的四角处设有倒角面,可以根据需要在倒角面上设置若干个凹槽,相应地,可以采用若干个LED。
每个倒角面上设置的凹槽个数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因为LED个数太少,会影响发光的强度和亮度,LED个数过多,则形成的倒角面的面积较大,则在背光模组的四角处,会形成较大面积的暗区,影响出光品质。每个倒角面上设置的凹槽个数可以根据导光板大小和出光亮度的要求,视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倒角面上设置2-6个凹槽为宜。这样,在保证光效率的前提下,又大大减少了所需发光源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优选的,在每一个所述倒角面上设置3个凹槽,相应地,在每一个倒角面上采用3个LED。
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的4个侧面上均贴有反射膜片3,减少了光的损失,确保了光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背光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的结构不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一侧边设有波浪形的凹槽5,每一个LED嵌入在每一个凹槽内,LED的出光面与凹槽的波谷相对。
需指出的是,凹槽的个数根据导光板侧面的长度与凹槽的宽度而定。
本实施例中,凹槽的个数为:N=(L/5D,L/D),N为自然数;
其中,L为导光板的侧边长度,D为一个凹槽的最小宽度。
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的一侧边设置了10个凹槽,相应地,采用了10个LED。
如图3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导光板、发光源和光学模片的塑料框架6,塑料框架上设有过孔7,该过孔的位置与导光板一侧边的波谷相对应,LED位于所述塑料框架的过孔处。
本实施例中,LED位于所述塑料框架的过孔处具体为:
LED的信号引线通过该塑料框架上的过孔引出,与外部驱动电路相连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或LED直接贴附于塑料框架的与波谷相对应的位置上,由此实现LED嵌入于波浪形凹槽中。
由上述结构可知,LED位于波浪形曲面的波谷处,即光的焦点处,达到光源从成像焦点发散的100%透射效率,以获得最大光效率。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其画面中心亮度较传统设计提高10%左右。
进一步的,导光板并非传统设计所采取的等厚设计,而是遵循靠近中心位置厚度较大,而边缘处较小的设计原则,其出光面为基于此原理的曲面,该设计既实现了光学性能上的优化,组装性上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缓解出现导光板受热翘曲的缺陷。
进一步的,可以在导光板的两侧边均设有波浪形的凹槽5,进一步保证了两侧发光的均匀度。
进一步的,可以在导光板的四角均处设有凹槽的同时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设有波浪形凹槽,这样既能确保光的均一度,同时还能确保光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该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
S11、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将发光源嵌入于凹槽内,发光源组装工艺简单,定位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设计传统的灯金属反射罩,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具体为:
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切出凹槽。
该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切出凹槽。
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切出凹槽具体为:
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切割形成倒角面;
进一步的,在导光板的四角处切出形成倒角面;
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具有良好的画面均匀度,其均一度可达80%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光的透射效率,对倒角面进行剖光;
在倒角面上切出凹槽。
本实施例中,在倒角面上切出凹槽,可根据需要在所述倒角面上设置若干个凹槽,相应地,可以采用若干个发光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的另一种制作方法。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6中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上凹槽的设置方法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具体为:
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切出波浪形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发光源嵌入于凹槽内具体为:
在用于封装导光板、发光源和光学模片的塑料框架上设置过孔,该过孔的位置与导光板一侧边的波谷相对应;
将发光源置于塑料框架的过孔处。
将发光源置于塑料框架的过孔处具体为:
将发光源的信号引线从塑料框架上的过孔引出,与外部驱动电路相连,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或在塑料框架中不设置过孔,而是将发光源直接贴附于塑料框架的与波谷对应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因将发光源嵌于波浪形曲面的波谷处,即光的焦点处,达到光源从成像焦点发散的100%透射效率,以获得最大光效率。
进一步的,在导光板的四角处切出凹槽的同时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切出波浪形凹槽,再将LED嵌入于凹槽内,这样既能提高光的均一度,同时还能获得最大光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周边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嵌有发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设有倒角面,所述凹槽设在所述倒角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倒角面处设有2~6个所述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均贴有反射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处设有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厚度大于两边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侧边上的所述凹槽的个数N=(L/5D,L/D),所述个数N为自然数;
其中,L为所述导光板的侧边长度;D为一个所述凹槽的最小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波浪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源和光学膜片的塑料框架;
在所述塑料框架上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一侧边的波谷相对应,所述发光源的信号引线通过所述塑料框架的过孔引出。
11.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
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具体为:
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角处切割形成倒角面;
在所述倒角面上切出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导光板的周边切出凹槽具体为:
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切出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发光源嵌入于所述凹槽内具体为:
在用于封装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源和光学模片的塑料框架上设置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一侧边波浪形凹槽的波谷相对应;将所述发光源的信号引线通过所述塑料框架的过孔引出。
CN2009100927651A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2022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7651A CN102022662A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7651A CN102022662A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2662A true CN102022662A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6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27651A Pending CN102022662A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266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854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CN107390433A (zh) * 2017-09-20 2017-11-24 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模块化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634393A (zh) * 2019-09-29 2019-12-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854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CN107390433A (zh) * 2017-09-20 2017-11-24 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模块化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634393A (zh) * 2019-09-29 2019-12-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634393B (zh) * 2019-09-29 2021-11-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9814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1510027B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CN202419335U (zh) 液晶显示器及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CN102102833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201502963U (zh) Led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2152969U (zh) 一种下扩散片及其侧光源led背光模块
CN103547854A (zh)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10835515U (zh) 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19433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CN210294751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31320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767768A (zh)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3765618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561101A (zh) 背光模组
US9116385B2 (en) Light source unit base material,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9164638B (zh)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源
CN102022662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202469747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803316U (zh) 一种背光导光板
CN202266945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
CN202327857U (zh)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2580914U (zh) 直下式大功率led背光模组
CN201788335U (zh) 大功率型led光源的直下式液晶模组
CN201539782U (zh) 一种改良的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