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3601A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3601A
CN102013601A CN2010102680321A CN201010268032A CN102013601A CN 102013601 A CN102013601 A CN 102013601A CN 2010102680321 A CN2010102680321 A CN 2010102680321A CN 201010268032 A CN201010268032 A CN 201010268032A CN 102013601 A CN102013601 A CN 102013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contact terminal
connector
nex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3601B (zh
Inventor
山崎惠奖
黑田嘉成
内山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3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3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3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36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利用卡的接触垫进行卡安装的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产生误检测的情况的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其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在接触垫间配置的隔壁的形状不同的多张卡;一对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214、215),它们与检测对象卡(卡A)的同一接触垫(706)接触,其中,在一方的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214)设置与非检测对象卡(卡B)的隔壁(804)抵接而在该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的抵接部(214b),使该触点端子(214)在隔壁(214b)的高度方向上离开另一方的触点端子(215)。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用连接器,尤其涉及能够与多种卡的安装对应的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卡的接触垫(contact pad)进行卡安装的检测的卡用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卡用连接器中,具备能够与卡的接触垫接触的一对触点端子,伴随卡的插入而所述一对触点端子间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利用该情况进行卡的安装的检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291号公报
近年来,在卡用连接器中,要求一种能够安装多张卡的复合型(コンバインタイプ)的卡用连接器。在插入到此种卡用连接器的多个卡中,根据它们的规格而接触垫的位置和分隔接触垫间的隔壁的位置有所不同。在上述的以往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与检测对象卡不同规格的卡(非检测对象卡)时,一对触点端子在该非检测对象卡的隔壁的作用下移动而两者接触,从而可能存在误检测卡安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利用卡的接触垫进行卡安装的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产生误检测的情况的卡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在接触垫间配置的隔壁的形状不同的多张卡;一对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它们与检测对象卡的同一所述接触垫接触,其中,在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一方设置与非检测对象卡的所述隔壁抵接而在该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移动的抵接部,使该触点端子在所述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离开另一方的触点端子。
根据上述卡用连接器,由于通过抵接部使卡检测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在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离开另一方的触点端子,因此能够防止卡检测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沿隔壁的侧面向另一方的触点端子侧移动而两者导通的情况,因此即使在利用检测对象卡的接触垫进行该卡的安装的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产生误检测的情况。
在上述卡用连接器中,优选使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一部分向所述非检测对象卡的隔壁侧伸出而形成所述抵接部。如此,由于使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一部分向非检测对象卡的隔壁侧伸出而形成抵接部,因此能够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防止卡检测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沿隔壁的侧面向另一方的触点端子侧移动而两者导通的情况。
在上述卡用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中的离开与所述接触垫的接触部的位置设置所述抵接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与非接触对象卡的隔壁抵接的抵接部设置在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中的离开与接触垫的接触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该触点端子的接触部与隔壁接触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接触部磨损的情况,因此能够确保一对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接触稳定性。
在上述卡用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中的与所述接触垫的接触部由在该触点端子的一端形成的弯曲形状部的顶部构成,且具有所述抵接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的所述弯曲形状部能够收容在另一方的触点端子的所述弯曲形状部内。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抵接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的弯曲形状部能够收容在另一方的触点端子的弯曲形状部内,因此即使在伴随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具有抵接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向另一方的触点端子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双方的触点端子接触的情况。
在上述卡用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壳体的卡插入方向的跟前侧设置所述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一触点端子,另一方面,在比所述第一触点端子靠卡插入方向的里侧设置所述非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二触点端子。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卡插入方向的跟前侧配置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一触点端子,而在卡插入方向里侧配置非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二触点端子,因此在根据卡的种类而使安装位置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错动的卡用连接器中,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插入到里侧的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的误检测。
在上述卡用连接器中,优选将所述第一触点端子的基端部配置在卡插入口侧,另一方面,使前端部朝向卡插入方向的里侧延伸,并将所述抵接部设置在基端部侧的局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配置在卡插入口侧的第一触点端子的基端部侧的局部设置抵接部,因此能够防止伴随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与其前端部抵接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第一触点端子压弯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抵接部使卡检测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在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离开另一方的触点端子,因此能够防止卡检测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沿隔壁的侧面向另一方的触点端子侧移动而两者导通的情况,因此即使在利用检测对象卡的接触垫进行该卡的安装的检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非检测对象卡的插入而产生误检测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选择性地安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卡A的俯视图(a)及仰视图(b)。
图5是选择性地安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卡B的俯视图(a)及仰视图(b)。
图6是用于说明选择性地安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壳体中的卡A、卡B的前端部的图。
图7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A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A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A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B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B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插入卡B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仰视图。
图16是图12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侧剖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仰视图。
图18是图14所示的状态的卡用连接器的检测用触点周边的仰视图。
符号说明:
1卡用连接器(连接器)
2壳体
201基底部
202侧壁部
203卡合片
204第一引导部
205第二引导部
206收容部
207保持片
208卡止孔
209后壁部
210卡B用触点
211弯曲形状部
211a顶部
212卡A用触点
213弯曲形状部
213a顶部
214、215检测用触点
214a、215a弯曲形状部
214b伸出部
216突出片
217突出壁
3罩部件
301切口部
302施力片
303支承片
304开口部
4卡插入口
5排出机构
501滑动部件
502压缩弹簧
503卡止部件
504第一抵接部
505第二抵接部
506板状部
506a卡合部
511引导槽
512心形凸轮
513第一引导槽
514第二引导槽
515卡止部
516凹槽
517直线状引导槽
6检测机构
601板状部
602抵接部
703凹部
704框部件
705凹部
706接触垫
707隔壁
802凹部
803接触垫
804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多种卡。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能够安装SD(secure digital)卡、MMC(Multi Media Card)卡、记忆棒卡(メモリ一ステイツクカ一ド)三种卡。
在此,SD卡中也包括例如能够追加利用Bluetooth或PHS等的无线通信功能等数据存储以外的各种功能的SDIO(Secure Digital Input/Output)卡。在以下的说明中,利用该SDIO作为SD卡的例子进行说明。而且,MMC卡除了其厚略微薄这一点以外与SD卡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以相同的方式安装。以下,适当地将SD卡及MMC卡称为“卡A”,将记忆棒卡称为“卡B”。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卡A构成检测对象卡,卡B构成非检测对象卡。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纸面右下方侧称为“连接器1的前方侧”或简称为“前方侧”,将该图所示的纸面左上方侧称为“连接器1的后方侧”或简称为“后方侧”。而且,将图1所示的纸面右方侧称为“连接器1的右方侧”或简称为“右方侧”,将该图所示的纸面左方侧称为“连接器1的左方侧”或简称为“左方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对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进行成型而形成的壳体2;对金属薄板材料实施冲裁加工及折弯加工等而形成的罩部件3。壳体2具有大致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其上方侧及前方侧具有开口的空间。罩部件3具有与壳体2的上方侧的开口部相对应的形状,从壳体2的上方侧覆盖壳体2。通过将罩部件3与壳体2组合,连接器1成为仅前方侧开口的形状,由该开口部构成卡插入口4。此外,罩部件3也可以对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进行成型而形成。
在罩部件3的前方侧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口部301,该切口部301用于容易拔出经由卡插入口4安装的卡。而且,在罩部件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施力片302。所述施力片302被略微向下方侧折弯,从上方侧对插入到壳体2内的卡A及后述的排出机构5的卡止部件503施力。而且,在罩部件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支承片303,该支承片303在对安装的卡A的写入容许状态下将后述的检测机构6的抵接部602支承在初始位置。此外,在罩部件3的侧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壳体2的卡合片203卡合的多个开口部304。通过使壳体2的卡合片203与所述开口部304卡合,而将罩部件3相对于壳体2固定。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内部结构。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图2及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从图1所示状态的连接器1取下罩部件3后的情况。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的一部分构成能够安装多张卡的空间(以下适当地称为“卡安装空间”)。在该空间中配设有与多种卡相对应的触点端子、进行多种卡的排出的排出机构5以及检测卡A的写入容许状态的检测机构6。在壳体2内的空间中,排出机构5配设在卡安装空间的右方侧的位置,检测机构6配设在卡安装空间的左方侧的位置。与多种卡相对应的触点适当配设在从卡插入口4的卡的插入路径上。
壳体2具有构成连接器1的底面部的基底部201和在连接器1的侧端部从该基底部201向上方侧垂直地竖立设置的侧壁部202。在基底部201设置有详细结构如后所述的与多种卡相对应的触点,并且形成有用于保护所述触点的结构。在侧壁部202的外侧面形成有与罩构件3的开口部304卡合的多个卡合片203。并且,侧壁部202的前面部的内侧面规定卡插入口4的一部分,其主要形成有对卡A的插入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部204和对卡B的插入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部205。第一引导部204形成在侧壁部202的上端侧,构成为对插入时的卡A的侧面及下表面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205形成在比第一引导部204靠下方侧的位置,构成为对插入时的卡B的侧面及下表面进行引导。
在左方侧的侧壁部202上形成有收容部206,该收容部206收容检测卡A的写入防止功能的状态的检测机构6。收容部206配设在卡插入口4侧的位置,在使检测机构6的一部分向内部侧露出的状态下收容检测机构6。在右方侧的侧壁部202的后面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保持构成排出机构5的一部分的压缩弹簧502的一端的保持片207。保持片207朝向连接器1的前方侧延伸出一定长度。并且,在该后面部上形成有卡止孔208,该卡止孔208卡止构成排出机构5的一部分的卡止部件503的一端。该卡止孔208构成为供卡止构件503的一端从上方侧插入。
在壳体2的后壁部209上沿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排列而设置有作为第二触点端子的卡B用的触点端子(以下适当地称为“卡B用触点”)210。卡B用触点210的基端部固定在后壁部209,而前端部在连接器1的前方侧略微向上方侧延伸,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在卡B用触点210的前端部上设置有朝上方侧突出的弯曲形状部211,且在其顶部211a附近与卡B的接触垫接触。此外,所述卡B用的触点210的一端从壳体2的后壁部209的后方侧向连接器1的外部导出,并能够对卡B输入输出信号。
另外,在壳体2的基底部201的中央附近沿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排列而设置有作为第一触点端子的多个卡A用的触点端子(以下,适当称为“卡A用触点”)212。卡A用触点212的基端部固定在基底部201,而前端部在连接器1的后方侧稍向上方侧延伸,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而且,与卡B用触点210相同,在卡A用触点212的前端部上设置有朝上方侧突出的弯曲形状部213,且在其顶部213a附近与卡A的接触垫接触。
在卡A用触点212中包括检测卡A有无安装的一对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以下,称为“检测用触点”)214、215。所述检测用触点214、215构成为能够与卡A的同一接触垫接触,伴随卡A的插入而所述检测用触点214、215间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利用此种情况检测卡A的安装。此外,详细情况如后所述,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构成为当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接近时能够将其收容的平缓的弯曲形状。另一方面,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构成为当其接近检测用触点215时能够收容于弯曲形状部215a的急剧的弯曲形状。
另外,作为抵接部的伸出部214b从弯曲形状部214a离开而形成在比一方的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靠前方侧的位置。伸出部214b形成为向与卡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器1的左向)突出。伸出部214b伴随卡B的插入而与后述的隔壁804的下表面抵接,使检测用触点214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起到使检测用触点214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离开检测用触点215的作用。
在壳体2的基底部201上,在卡A用触点212与卡B用触点210之间沿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排列而设置有用于保护卡B用触点210的多个突出片216。多个突出片216保护卡B用触点210,使其免于在插入卡B时在卡B的作用下压弯。而且,在配置在最左方侧的突出片216的左方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卡B的反方向插入的突出壁217。当在适当的方向上插入卡B时,突出壁217收容在卡B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凹部内。另一方面,当反方向插入卡B时,突出壁217与卡B的前端部抵接而防止卡B的反方向的插入。
排出机构5具备滑动部件501、压缩弹簧502和卡止部件503。滑动构件501大致具有沿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构成为能够沿壳体2的右方侧的侧壁部20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详细情况如后所述,滑动构件501起到根据使用者的对卡的按压操作而使卡从连接器1的规定的安装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的作用。
压缩弹簧502的后方侧的端部由壳体2的保持片207保持,前方侧的端部由滑动部件501的下表面侧的未图示的保持片保持,对滑动部件501施加朝前方侧施力的作用力。卡止部件503具有在其前端部及后端部向下方侧折弯的形状。后方侧的一端插入到壳体2的卡止孔208中,前方侧的一端与在滑动部件501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引导槽511卡合。卡止部件503起到抵抗压缩弹簧802的作用力而限制滑动部件501向前方侧移动的作用。在卡止部件503的上部载置有罩部件3的施力片302,卡止部件503成为被向下方侧略微施力的状态而与引导槽511卡合。
在滑动部件501上设置有与卡A的右方侧的前端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504和与卡B的右方侧的前端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505。第一抵接部504由与卡A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倾斜面构成,第二抵接部505设置成从滑动部件501的前端部向卡安装空间突出,由与卡的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滑动部件501通过所述第一抵接部504、第二抵接部505与卡A、卡B抵接,伴随着使用者进行的各卡的插入动作而能够沿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滑动。
另外,具有与后述的卡A的凹部703卡合的卡合部506a的板状部506向卡安装空间突出而设置在滑动部件501的内侧面部。板状部506沿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并以其上表面与壳体2的第一引导部204的下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滑动部件501上。卡合部506a设置在板状部506的前方侧的局部,成为比板状部506的上表面稍向上方侧突出的状态。卡合部506a通过与插入到卡安装空间中的卡A的凹部703卡合而起到在进行排出动作时防止卡A飞出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滑动部件501的上表面,且在第一抵接部504的后方侧形成有大致环状的引导槽511。在引导槽511的中央设置有大致具有心形状的心形凸轮512。引导槽511具备:配置在心形凸轮512两侧的第一引导槽513、第二引导槽514、具有卡止卡止部件503的卡止部515的凹槽516以及直线状引导槽517。卡止部件503根据卡的插入动作在此种引导槽511中向一定方向前进。此外,在引导槽511中的卡止部件503的引导路径上形成有防止卡止部件503向逆向前进的阶梯部。
在此种引导槽511中,在未安装卡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卡止部件503成为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的后方侧端部的状态。当插入卡时,伴随滑动部件501向后方侧的移动,卡止部件503经由直线状引导槽517向第一引导槽513前进。然后,当卡被压入到卡止部件503到达第一引导槽513的前方侧端部的位置时,卡止部件503进入凹槽516,之后成为卡止于卡止部515的状态。然后,从卡止部件503卡止于卡止部515的状态进一步压入卡时,卡止部件503从凹槽516向第二引导槽514前进。然后,从第二引导槽514向直线状引导槽517前进,从而卡止部件503再次成为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后方侧端部的状态。
检测机构6包括板状部601、抵接部602和未图示的接点部。板状部601收容在壳体2的收容部206中。抵接部602设置在板状部601的内侧面,其一部分成为在卡A的插入路径上露出的状态。接点部包括配设在板状部601的下方侧的固定接点部和在板状部601的下面部固定成能够摆动的可动接点部。例如,可动接点部由扭簧构成,根据卡A的插入、非插入状态使抵接部602变位而改变板状部601的角度,从而切换与固定接点部之间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此外,关于检测机构6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
在此,说明选择性地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2中的卡A、卡B的结构。图4是选择性地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2中的卡A的俯视图(a)及仰视图(b)。图5是选择性地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2中的卡B的俯视图(a)及仰视图(b)。图6是用于说明选择性地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2中的卡A、卡B的前端部的图。
如图4(a)所示,在卡A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的右方侧设置有切口部701。在卡A的左方侧的侧缘部上设置有切换写入状态的是否容许的识别件702,另一方面,在右方侧的侧缘部上设置有凹部703及金属制的框部件704。而且,如图4(b)所示,在卡A的下表面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多个凹部705,在所述凹部705内配置有接触垫706。并且,在所述凹部705之间设置有将相邻的接触垫706之间分隔的隔壁707。而且,在卡A的侧缘部上设置有由壳体2的第一引导部204引导的阶梯部708。
卡B具有设置成比卡A宽度窄且比卡A长的形状。如图5(a)所示,在卡B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的左方侧设置有切口部801。如图5(b)所示,在卡B的下表面且插入方向的前端部上设有多个凹部802,在所述凹部802内配置有接触垫803。并且,在所述凹部802之间设有将相邻的接触垫803之间分隔的隔壁804。而且,在插入方向的前端部且图5(b)所示的右方侧端部上设置有凹部805,且在该凹部805的插入方向的后方侧设置有大致半圆形状的凹部806。
另外,如图6(a)、(b)所示,卡B设置成比卡A壁厚。卡A的接触垫706设置在卡A的下表面附近。另一方面,卡B的接触垫803设置在卡B的上表面附近。卡B的隔壁804的高度方向(即,图6(b)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构成为比卡A的隔壁707高。
接下来,说明将卡A、卡B插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时的动作。图7~图9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插入卡A时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0及图11分别是图9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1的检测用触点214、215周边的俯视图及侧剖视图。此外,在图7~图9及图10、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罩部件3。
图7示出将卡A插入卡安装空间之后的状态。卡A以使侧面及下表面与壳体2的第一引导部204吻合的状态插入到卡安装空间。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卡A不与滑动部件501抵接,而滑动部件501为配置在初始位置(即,最前方侧的位置)的状态。卡止部件503的前方侧端部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的后方侧端部。此外,在滑动部件501的板状部506上设置的卡合部506a为从卡A的凹部703离开的状态。
从图7所示的状态开始压入卡A时,卡A的右方侧前端部与滑动部件501的第一抵接部504抵接,之后,滑动部件501与卡A能够一体滑动移动。此外,在卡A的右方侧前端部与第一抵接部504抵接的时刻,卡止部件503维持其前方侧端部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的后方侧端部的状态。在卡A的右方侧前端部与第一抵接部504抵接的大致相同的时刻,如图8所示,在滑动部件501的板状部506上设置的卡合部506a与卡A的凹部703卡合。由此,在卡A移动时,受到卡止部506a的限制,在进行排出动作时等能够防止卡A从壳体2飞出的情况。
从图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压入卡A时,伴随卡A向后方侧的移动而滑动部件501抵抗压缩弹簧502的作用力进行移动。伴随于此,卡止部件503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第一引导槽513内滑动。然后,在被压入到最后方侧后,松开压入卡A的手时,卡止部件503的前方侧端部成为卡止于凹槽516的卡止部515的状态。图9示出卡止部件503卡止于卡止部515而卡A被锁定的状态。在卡A被锁定的状态下,卡A用触点212的弯曲形状部213进入卡A的凹部705,其顶部213a成为与接触垫706接触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检测用触点214、215的弯曲形状部214a、215a与同一接触垫706接触。而且,如图11所示,弯曲形状部214a、215a成为以在卡A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的状态与接触垫706接触的状态。此时,检测用触点214的伸出部214b不与卡A的隔壁707抵接,而弯曲形状部214a的顶部与弯曲形状部215a的顶部相同地构成为与接触垫706接触。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一对检测用触点214、215与同一接触垫706接触,通过切换两者之间的导通状态而能够检测卡A的安装。
图12~图14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插入卡B时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5及图16分别是图12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1的检测用触点214、215周边的仰视图及侧剖视图。图17及图18分别是图13及图14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1的检测用触点214、215周边的仰视图。此外,在图12~图14及图15~图18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罩部件3。
图12示出将卡B插入卡安装空间且卡B的右方侧前端部与滑动部件501的第二抵接部505抵接之前的状态。卡B以侧面及下表面与壳体2的第二引导部205吻合的状态插入到卡安装空间。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卡B不与滑动部件501抵接,而滑动部件501为配置在初始位置(即,最前方侧的位置)的状态。卡止部件503的前方侧端部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的后方侧端部。
这种情况下,如图15所示,检测用触点214、215的弯曲形状部214a、215a配置在收容于卡B的同一凹部802中的位置。检测用触点214的伸出部214b配置在与邻接于该凹部802的隔壁804(图15所示的右方侧的隔壁804)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当伴随卡B的插入,弯曲形状部214a、215a收容在该凹部802中时,如图16所示,由隔壁804的下表面压下伸出部214b,从而检测用触点214成为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离开检测用触点215的状态。因此,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不与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接触。
尤其是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构成为,在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接近时能够将其收容的平缓的弯曲形状(参照图16)。因此,即使在伴随卡B的插入而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向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双方的检测用触点214、215彼此接触的情况。
从图12所示的状态压入卡B时,如图13所示,卡B的右方侧前端部与滑动部件501的第二抵接部505抵接,之后,滑动部件501能够与卡B一体滑动移动。此外,在卡B的右方侧前端部与第二抵接部505抵接的时,卡止部件503维持其前方侧端部配置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的后方侧端部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检测用触点214、215的弯曲形状部214a、215a从图15所示的状态向图17所示的状态移动。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检测用触点214的伸出部214b成为被隔壁804的下表面压下的状态,检测用触点214成为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离开检测用触点215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卡B的右方侧前端部与滑动部件501的第二抵接部505抵接的时刻,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也不与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接触。
从图1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压入卡B时,伴随着卡B向后方侧的移动,滑动部件501抵抗压缩弹簧502的作用力而移动。伴随于此,卡止部件503在直线状引导槽517、第一引导槽513内滑动。并且,被压入到最后方侧后,压入卡B的手松开时,卡止部件503的前方侧端部成为卡止于凹槽516的卡止部515的状态。图14示出卡止部件503卡止于卡止部515而卡B被锁定的状态。
在卡B被锁定的状态下,卡B用触点210的弯曲形状部211进入卡B的凹部802,其顶部211a成为与接触垫803接触的状态。检测用触点214、215的弯曲形状部214a、215a从图17所示的状态向图18所示的状态移动。即,检测用触点214、215的弯曲形状部214a、215a成为通过卡B的凹部802而与卡B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在整个卡B的插入工序中不与检测用触点215的弯曲形状部215a接触。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检测用触点214上设置与卡B的隔壁804抵接而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的作为抵接部的伸出部214b,使该检测用触点214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离开检测用触点215。由此,由于能够防止检测用触点214沿隔壁804的侧面向检测用触点215侧移动而两者导通的情况,因此即使在利用作为检测对象卡的卡A的接触垫706进行卡A安装的检测时,也能够防止伴随作为非检测对象卡的卡B的插入而产生误检测的情况。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由于使检测用触点214的一部分向卡B的隔壁84侧伸出而形成作为抵接部的伸出部214b,因此能够以廉价且简单的结构防止检测用触点214与检测用触点215的导通。
而且,在检测用触点214中,伸出部214b配置在从弯曲形状部214a离开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检测用触点214的弯曲形状部214a与卡B的隔壁804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弯曲形状部214a磨损的情况,因此能够确保一对检测用触点214、215的接触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卡插入方向的跟前侧配置卡A用触点212,而在卡插入方向的里侧配置卡B用触点210,因此在根据卡的种类而使安装位置在卡插入方向的前后错动的连接器1中,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插入到里侧的卡B的插入的误检测。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将卡A用触点212的基端部配置在卡插入口4侧,而使前端部朝卡插入方向的里侧延伸,并将伸出部214b设置在基端部侧的局部。由此,能够防止伴随卡A的插入而与其前端部抵接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卡A用触点212压弯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中所示的尺寸或形状等不局限于此,能够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就能够实施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伸出部214作为抵接部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其中该伸出部214伴随卡B的插入而与后述的隔壁804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使检测用触点214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但是对于抵接部的结构来说,并不局限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只要能够伴随卡B的插入而与后述的隔壁804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使检测用触点214在隔壁804的高度方向上移动即可,可以采用任何结构。

Claims (6)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在接触垫间配置的隔壁的形状不同的多张卡;一对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它们与检测对象卡的同一所述接触垫接触,
在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一方设置与非检测对象卡的所述隔壁抵接而在该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移动的抵接部,使该触点端子在所述隔壁的高度方向上离开另一方的触点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的一部分向所述非检测对象卡的隔壁侧伸出而形成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中的离开与所述接触垫的接触部的位置设置所述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检测用的触点端子中的与所述接触垫的接触部由在该触点端子的一端形成的弯曲形状部的顶部构成,且具有所述抵接部的一方的触点端子的所述弯曲形状部能够收容在另一方的触点端子的所述弯曲形状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卡插入方向的跟前侧设置所述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一触点端子,另一方面,在比所述第一触点端子靠卡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所述非检测对象卡用的第二触点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触点端子的基端部配置在卡插入口侧,另一方面,使前端部朝向卡插入方向的里侧延伸,并将所述抵接部设置在基端部侧的局部。
CN 201010268032 2009-09-03 2010-08-27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3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3345A JP2011054460A (ja) 2009-09-03 2009-09-03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9-203345 2009-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3601A true CN102013601A (zh) 2011-04-13
CN102013601B CN102013601B (zh) 2013-04-03

Family

ID=4384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680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3601B (zh) 2009-09-03 2010-08-27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054460A (zh)
CN (1) CN10201360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0291A (ja) * 2000-09-28 2002-04-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398023A (zh) * 2001-07-12 2003-0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装置
JP2003229206A (ja) * 2002-02-04 2003-08-1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495970A (zh) * 2002-09-02 2004-05-12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卡连接器的接触构造
CN1525605A (zh) * 2003-02-26 2004-09-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538576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 卡用连接装置
CN101257168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201117961Y (zh) * 2007-11-19 2008-09-17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侦测装置
JP2008311236A (ja) * 2008-08-04 2008-12-2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8842A (ja) * 2001-12-11 2003-06-2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4621423B2 (ja) * 2003-10-29 2011-01-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044948A (ja) * 2008-08-12 2010-02-25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メモリカードソケット
WO2010018816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ソ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0291A (ja) * 2000-09-28 2002-04-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398023A (zh) * 2001-07-12 2003-0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装置
JP2003229206A (ja) * 2002-02-04 2003-08-1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495970A (zh) * 2002-09-02 2004-05-12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卡连接器的接触构造
CN1525605A (zh) * 2003-02-26 2004-09-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538576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 卡用连接装置
CN101257168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201117961Y (zh) * 2007-11-19 2008-09-17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侦测装置
JP2008311236A (ja) * 2008-08-04 2008-12-2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3601B (zh) 2013-04-03
JP2011054460A (ja)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09893U (ja) メモリカードリーダ
JP4741018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EP111615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nection of two electronic-memory cards
US8496490B2 (en) Card connector
US9652639B2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CN101218592A (zh) 卡连接器
CN201549643U (zh) 电连接器
US8740634B2 (en) Card connector
KR20100086008A (ko) 다양한 카드를 수용하기 위한 카드 커넥터
CN103633498B (zh) 卡片连接器
US20060105633A1 (en) Holder for SIM or USIM chip card
CN104733960A (zh) 托盘式卡连接器
CN101339856A (zh) 开关
CN103531970A (zh) 卡连接器
CN100574012C (zh) Ic卡用连接器
US20120058657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contacts actuated by slider
CN101350460B (zh) 卡用连接器
US20130005167A1 (en) Connector for a memory card
CN101399408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4009335B (zh) 卡连接器
CN102013601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1938066A (zh) 卡用连接器
CN102655288B (zh) 连接器装置
JP3101826U (ja) 側圧の弾力ピン付きpcカードアダプター
CA2551377C (en) Structure for sim car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