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532B -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532B
CN102012532B CN201010269619.4A CN201010269619A CN102012532B CN 102012532 B CN102012532 B CN 102012532B CN 201010269619 A CN201010269619 A CN 201010269619A CN 102012532 B CN102012532 B CN 102012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layer
optical laminate
optical functional
optical
ionizing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96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2532A (zh
Inventor
大石和也
村田力
桑原将臣
森内英辉
芹泽直树
川西崇之
中西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moega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moegawa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40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04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oegawa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oegawa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耐光性、耐皂化性和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少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104以下,其中,R1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就液晶显示装置(LCD)、布朗管(CRT)显示器、投影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而言,在显示装置表面,由于荧光灯等的室内照明、太阳光从窗户的入射、操作者的影子等的映入,而妨碍图像的可见性。此外,还要求对该图像显示面赋予耐擦伤性,以防止在操作时造成划伤。为此,对这些显示器的表面而言,为了提高图像的可见性,而在最表面设置具有形成了微细凹凸结构的防眩层、硬涂层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微细凹凸结构能够使表面反射光扩散、抑制外来光的正反射、防止外部环境的映入(具有防眩性)。
就这些光学层叠体而言,通常有如下的光学层叠体被制造并销售,即,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三醋酸纤维素(以下,称为“TAC”)等透光性基体上设置一层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防眩层的光学层叠体,在光扩散层上层叠有低折射率层的光学层叠体,现在,正在开发通过层构造的组合来提供所希望的功能的光学层叠体。
光学功能层具有所希望的性质。例如,光学功能层具有硬涂性的光学层叠体,能够用作具备硬涂层的硬涂膜。另外,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学层叠体,不仅能够用作硬涂膜,并且,也能够用作具备防眩层的防眩膜。此外,作为光学功能层,也可以使用光扩散层、低折射率层。通过将这些硬涂层、防眩层等光学功能层以单层形式使用或者进行多层式组合,而使得具备有所希望的功能的光学层叠体的开发在不断进展。
关于显示器的最表面(观察面侧),存在有由于静电而造成的尘埃附着、液晶显示工作不良等问题,而一直需求带有抗静电功能的光学层叠体。尤其是,伴随着显示器的高对比度化,也包括尘埃的附着变得显眼的原因,而一直需求带有抗静电功能的光学层叠体。
另外,对于显示器的最表面(观察面侧),可预料到有严峻考验(由物理、机械、化学刺激等引起的负荷),例如,可预料到用蘸有玻璃清洁剂(表面活性剂系、有机溶剂系等各种清洁剂)的抹布擦拭附着于显示器表面的灰尘、指纹等污染等。因此,对于搭载于显示器的硬涂膜表面,一直要求改善防污性。
作为带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防眩膜,有人提出了在透明基材膜上依次层叠有透明导电层和防眩层而成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通过涂布树脂层能够得到1层结构的抗静电防眩膜,所述树脂层含有用于赋予抗静电性的季铵盐性化合物,并添加有用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微粒(例如,专利文献2、3)。
另外,作为导电材料,有人提出了使用聚苯胺、聚噻吩等有机导电材料的光学层叠体。由于有机系导电材料的耐光性比无机系材料差,不能保持抗静电性能,而一直要求对其进行改良。这里,为了改善耐光性,有人提出了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混合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
另外,有人公开了将硬涂层直接设置在包含三醋酸纤维素膜的基材上而成的抗静电硬涂膜,所述硬涂层含有粒径100nm以下的三氧化二锑等金属氧化物、分子内具有3个以上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和分子内含有氟原子的丙烯酸类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54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7/032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66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811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4221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用于显示器的光学层叠体,一直要求抗静电性能。这里,为了能够耐受在室外用途中使用,而要求抗静电性能不因太阳光等光而发生变化的耐光性。另外,用于显示器的偏振片的保护膜,在将偏振光基体和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贴合时,通常进行皂化等处理来提高偏振光基体和保护膜的粘接性。因此,对于在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上层叠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层叠体,要求抗静电性能不变化的耐皂化性。
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防眩膜,提出了在透明基材膜上依次层叠有透明导电层和防眩层而成的膜,就该构造而言,抗静电性、防眩性等优异,但是,由于是在透明基材膜上层叠有2层的构造,因此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2、3所示,通过涂布树脂层而能得到在透明基材膜上层叠有1层的构造的光学层叠体,所述树脂层含有用于赋予抗静电性的季铵盐系化合物,并添加有用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微粒,但是,该构造会产生导电性因皂化处理而降低等的问题。
就使用有聚苯胺、聚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的光学层叠体而言,由于有机系导电材料的耐光性比无机系材料差,不能保持抗静电性能,因此,一直要求对其进行改良。这里,如专利文献4所示,为了改善耐光性,提出了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混合的方法,但是,由于这里使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自身的硬度低,而存在表面硬度低、耐划伤性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抗静电硬涂膜的抗静电性、耐擦伤性优异。但是,该抗静电硬涂膜中添加有用于控制折射率的氟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防污性,当实施皂化处理时,硬涂层中的氟材料溶出,存在防污性降低的问题。即,要求改善皂化处理后的防污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耐光性、耐皂化性以及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现出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性、即使进行了皂化处理时抗静电性和防污性也不太会降低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上述技术课题。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少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104以下,其中,R1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
(2)根据前项(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饱和带电电压为1.5kV以下。
(3)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含有树脂成分和、透光性微粒或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的至少一种。
(4)根据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
(5)根据前项(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是将至少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得到的层,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含有3个以上丙烯酰基。
(6)根据前项(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含有全氟烷基。
(7)根据前项(5)或(6)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氟原子含有率为20%以上。
(8)根据前项(5)~(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这里,Cy是其氢的一部分被上述式的取代基以及任意地被甲基或乙基取代的5或6元环的环烷基部分,a是1~3的整数,X是亚甲基或直接键合,RF是碳原子数4~9的全氟烷基,n是1~3的整数。其中,前述a为2以上时,前述X、RF、n相互独立地选择。)
(9)根据前项(5)~(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这里,RF是碳原子数4~9的全氟烷基,n是1~3的整数,m是0或1~3的整数,n+m是3以下的整数。)
(10)根据前项(5)~(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
[化学式4]
(11)根据前项(5)~(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12)根据前项(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为3个以上的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13)根据前项(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是选自由氧化铟锡、掺锑氧化锡、锑酸锌、氧化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前项(5)或(1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平均粒径为2~30nm。
(15)根据前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含有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
(16)根据前项(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皂化处理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0Ω/□以下。
(17)根据前项(1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是掺杂有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
(18)根据前项(15)或(16)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光学功能层中,前述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被固定于交联了的树脂成分的分子的间隙。
(19)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将前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层叠于偏振光基体上而成。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前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21)根据前项(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显示装置是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1)~(21),能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耐光性、耐皂化性以及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进而,根据本发明(5)、(19)~(21),能够得到一种表现出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性,且即使进行了皂化处理时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性也不太会降低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6)、(7),会获得能够充分导入氟原子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8),尤其是由于全氟烷基(-CnF2n+1)的n的数为4~9,因此含有氟的分子链集中而形成晶体结构,由此能够形成局部地表露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部位,会获得不易妨碍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功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11),会获得制膜性良好、进而固化物的耐划伤性和伸长率以及柔软性得以提高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3),通过透光性微粒在表面形成凹凸而使光散射或者在光学功能层内部使光散射,由此,会获得能够用作防眩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光学层叠体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光学层叠体
10透光性基体
20光学功能层
21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层叠体的基本构造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有含有树脂成分和导电材料的光学功能层。作为光学功能层的形成材料,加入透光性微粒或者通过凝聚而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进一步具备防眩性的光学功能层。
这里,前述光学功能层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层叠于透光性基体上,可以层叠在透光性基体的单面,也可以层叠在透光性基体的两面上。进一步,光学层叠体还可以具有其他层。这里,作为其他层,例如,可举出光扩散层、防污层、偏振光基体、低反射层、其他的功能赋予层(例如,抗静电层、紫外线·近红外线(NIR)吸收层、色纯度的提升层、电磁波屏蔽层、硬涂层)。另外,关于该其他层的位置,例如在偏振光基体的情况下,为与前述光学功能层相反面的前述透光性基体上,在低反射层的情况下,为前述光学功能层上,在其他的功能性赋予层的情况下,为前述光学功能层的下层。依次层叠有偏振光基体、透光性基体以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层叠体,可以用作偏振片。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层叠体的各构成要素(透光性基体、树脂成分等)进行详细叙述。
<透光性基体>
作为最优实施方式涉及的透光性基体,只要具有透光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使用石英玻璃、钠钙玻璃等玻璃,但可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醋酸纤维素(TA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烃共聚物(COC)、含降冰片烯树脂、聚醚砜、赛璐玢、芳香族聚酰胺等各种树脂膜。这些膜可以使用未实施拉伸的膜,也可以使用实施了拉伸加工的膜。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为实施了双轴拉伸加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从膜面内的位相差非常少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未实施拉伸的三醋酸纤维素膜(TAC)。用于PDP、LCD的情况下,更优选这些PET、TAC膜。
这些透光性基体的透明性越高越好,作为全光线透过率(JIS K7105),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另外,作为透光性基体的厚度,从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优选薄的厚度,但是,考虑到其生产率、操作性,适合使用1~700μm的范围的基体,优选使用20~250μm的基体。将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用于LCD用途时,优选使用20~80μm的TAC作为透光性基体。就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而言,尤其是使用20~80μm的TAC作为透光性基体时,由于能够防止卷曲,因此,能够合适地用于要求薄型轻量化的LCD用途。
通过对透光性基体表面实施碱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处理等加工处理,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等底漆涂布,Si蒸镀等薄膜干式涂布等,由此,能够提高透光性基体和光学功能层的密合性,提高该光学功能层的耐划伤性、物理强度、耐化学药品性。另外,在透光性基体和光学功能层之间设置其他层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各层界面的密合性、提高该光学功能层的物理强度、耐化学药品性。
<光学功能层>
光学功能层是含有树脂成分和导电材料,通过固化该树脂成分而形成的层。光学功能层中除了树脂成分和导电材料之外,加入透光性微粒或者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时,可进一步具备防眩性,因此优选。
[树脂成分]
作为构成光学功能层的树脂成分,只要是固化后形成的皮膜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具有透明性的物质,就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前述树脂成分,可举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二液混合型树脂等,其中,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是合适的,其在利用电子射线、紫外线照射的固化处理中,通过简单的加工操作就能有效地固化。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单独或者以适当混合而成组合物的形式使用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环氧基、乙烯基醚基、氧杂环丁烷基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作为单体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作为低聚物、预聚物,可举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硅酮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不饱和聚酯、四甲撑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各种脂环式环氧基等环氧系化合物,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二(1-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醚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这些可以单独或者多种混合使用。
在这些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甲基)丙烯酰氧基为3个以上的多官能单体、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能够加快固化速度、提高固化物的硬度。另外,与导电材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导电材料被固定在高度交联后的分子链内,因此会产生如下效果,即,不易因皂化处理、耐光性试验而产生导电材料成分的脱落等不良情况,不易因皂化处理而产生导电性降低,不易因耐光性试验而产生抗静电性降低。
另外,使用了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情况下,能够赋予固化物硬度、柔软性等,在制成涂料时能够赋予提高粘度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制膜性。
光学功能层中所含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在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中,优选为20~80质量%,更优选为30~70质量%。
作为使上述树脂组合物固化的电离放射线,可以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电子射线中的任一种。另外,这些放射线可以是偏振光也可以是非偏振光。从设备成本、安全性、运营成本等观点考虑,尤其优选为紫外线。作为紫外线的能量射线源,例如,优选为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氮分子激光器、电子射线加速装置、放射性元素等。关于能量射线源的照射量,作为紫外线波长365nm下的累积曝光量,优选为100~5000mJ/cm2的范围,更优选为300~3000mJ/cm2的范围,当小于100mJ/cm2时,固化不充分,因此,有时光学功能层的硬度降低。另外,当超过5000mJ/cm2时,光学功能层产生着色,透明性降低。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与其他氟化丙烯酸酯相比,是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由此,能够产生分子间交联,因此,可产生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皂化处理后也表现出充分的防污性的效果。
将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与导电材料混合使用时,氟化丙烯酸酯的氟成分偏聚于光学功能层的表层附近,由此,可起到如下效果,即,不易因皂化处理、耐光性试验而产生导电材料成分的脱落等不良情况,不易因皂化处理而产生抗静电性降低、不易因耐光性试验而产生抗静电性降低。这里,基于图1对“表层”加以说明。图1是在透光性基体10上层叠光学功能层20而成的光学层叠体1。在图1中,作为光学功能层的一个例子,记载了防眩层。具备防眩层作为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能够作为具有防眩性的防眩膜使用,因此优选。光学功能层20的对于透光性基体10相隔一定距离的面侧为表层21。
这里,使用氟系表面活性剂来代替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时,会产生如下不良情况:(1)氟成分过量地渗出到表面,损害导电剂的功能;(2)由于氟系表面活性剂不是电离放射线固化型,因此,皂化处理时成分脱落,同时也产生导电成分的脱落,抗静电性消失等。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2-(全氟癸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7-甲基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全氟-7-甲基辛基)-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9-甲基癸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全氟-8-甲基癸基)-2-羟基丙酯、3-全氟辛基-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2-(全氟癸基)乙基丙烯酸酯、2-(全氟-9-甲基癸基)乙基丙烯酸酯、十五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一氟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九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五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五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氟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下述化合物(i)~(xxx)等。下述化合物都是表示丙烯酸酯的情况的物质,式中的丙烯酰基都能变更为甲基丙烯酰基。
[化学式5]
[化学式6]
[化学式7]
[化学式8]
[化学式9]
这些可以单独或者多种混合使用。在氟化丙烯酸酯之中内,从固化物的耐划伤性和伸长率以及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含氟化烷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另外,在氟化丙烯酸酯之中,多官能氟化丙烯酸酯是合适的。这里的多官能氟化丙烯酸酯是指具有2个以上(优选为3个以上,更优选为4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氟化丙烯酸酯。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通过直接照射电子射线来固化,作为使用的放射线,可以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电子射线中的任一种。另外,这些放射线可以是偏振光也可以是非偏振光。
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时,需要添加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使用以往公知的引发剂。例如,可例示出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苯偶酰甲基缩酮等苯偶姻及其烷基醚类;苯乙酮、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苯乙酮类;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戊基蒽醌等蒽醌类;呫吨酮;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类;苯乙酮二甲基缩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类等缩酮类;二苯甲酮、4,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以及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这些可以单独或者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而言,以全部固体成分比例来计,相对于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优选为5%以下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4%。
另外,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以含有流平剂、增稠剂、抗静电剂、填充剂、体质颜料等添加剂。例如,流平剂具有使涂膜表面的张力均匀化、在形成涂膜前修复缺陷的功用,可采用界面张力、表面张力都比上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低的物质。
关于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等树脂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构成光学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全部质量,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60质量%。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99.6质量%。如果小于50质量%的话,则存在得不到足够的硬度等问题。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等树脂成分的固体成分包括后述的无机成分以外的全部固体成分,不仅包括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等树脂成分的固体成分,也包括其他任意成分的固体成分。
[导电材料]
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含有导电材料。通过添加导电材料,能够有效防止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上附着尘埃。作为导电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季铵盐、吡啶鎓盐、具有伯~叔氨基等阳离子性基团的各种阳离子性化合物,具有磺酸盐基、硫酸酯盐基、磷酸酯盐基、膦酸盐基等阴离子性基团的阴离子性化合物,氨基酸系、氨基硫酸酯系等两性化合物,氨基醇系、丙三醇系、聚乙二醇系等非离子性化合物,锡以及钛的醇盐这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它们的乙酰丙酮盐这样的金属螯合化合物等,进一步可举出使上述列出的化合物高分子量化而得到的化合物。另外,具有叔氨基、季铵基或者金属螯合部且具有能通过电离放射线进行聚合的单体、低聚物或官能团的偶联剂这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的聚合性化合物也能够作为抗静电剂使用。
另外,可举出导电性微粒。作为导电性微粒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微粒(下面,也称作导电性金属氧化物。)。作为这样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举出ZnO、CeO2、Sb2O2、Sb2O3、Sb2O5、SnO2、常被简称为ITO的氧化铟锡、In2O3、Al2O3、掺锑氧化锡(简称为ATO)、掺铝氧化锌(简称为AZO)等。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氧化锡铟、掺锑氧化锡(ATO)、锑酸锌、氧化锑。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以选择它们之中的一种,也可以将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组合来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为掺锑氧化锡。所说的微粒是指1微米以下的即亚微米大小的粒子,优选平均粒径为0.1nm~0.1μm的微粒。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平均粒径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2~30nm,更优选为5~25nm。平均粒径是通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照相,对100个粒子测定一次粒子的粒径,作为其平均值来求出。通过使用这种粒径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得到抑制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引起着色的效果。光学功能层中含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在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中,优选为1~40质量%,更优选为3~3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20质量%。如果小于1质量%,则抗静电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如果超过40质量%,则光学功能层着色,或者光学功能层的透明性容易减少,因此不优选。
另外,作为导电材料的其他的具体例子,可举出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只要是主链以π共轭系构成的高分子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从脂肪族共轭系的聚乙炔、多并苯(polyacene)、聚薁(polyazulene)、芳香族共轭系的聚亚苯基、杂环式共轭系的聚吡咯、聚噻吩、聚异硫茚、含杂原子共轭系的聚苯胺、聚噻吩乙炔、混合型共轭系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分子中具有多个共轭链的共轭系即多链型共轭系、它们的导电性聚合物的衍生物、以及将这些共轭高分子链接枝共聚或者嵌段共聚于饱和高分子而得到的高分子即导电性复合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其中,更优选使用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等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通过使用上述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能够在发挥优异的抗静电性能的同时,提高光学层叠体的全光线透过率,并且降低雾度值。另外,出于提高导电性、提高抗静电性能的目的,添加有机磺酸、氯化铁等阴离子作为掺杂剂(供电子剂),也可以作为复合物使用。基于添加掺杂剂的效果,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的透明性、抗静电性尤其高,因此优选。
作为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从热稳定性比较高、涂膜成型后的透明性有利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掺杂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简称为PEDOT-PSS)。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总质量,必须含有0.3~20.0质量%的导电材料,特别优选含有0.5~15.0质量%。如果导电材料的配合量少于0.3质量%,则难以表现出抗静电性。如果导电材料的配合量比20质量%多,则有可能损害透明性。
这里,将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与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混合,通过放射线使其固化时,复合物均匀地分散于光学功能层中(面内以及深度方向),起到难以因皂化处理、耐光性试验而使抗静电性降低的效果。此外,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通过与1分子中具有3(更优选为4,进一步优选为5)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或低聚物、预聚物,例如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多官能氟化丙烯酸酯混合使用,使得在放射线固化后,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被固定在牢固地交联后的树脂成分的分子间隙中,由此,不易因皂化处理、耐光性试验造成抗静电性的降低。另外,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不偏聚于光学功能层的表层附近,在厚度方向上也适当分散,由此,能够抑制因耐光性试验造成抗静电性降低。
导电材料中,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以比其他导电材料少的添加量,就能够得到抗静电性。因此,从比较容易与用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微粒、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混合的角度考虑,是优选的。
为了改善因耐光性试验造成的抗静电性降低,有在树脂成分和导电材料的混合物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使用硬度优异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树脂成分时,会产生妨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固化的不良情况,因此,光学层叠体所需的耐划伤性减少。在本发明中,由于即使不适用紫外线吸收剂也能抑制因耐光性造成的抗静电性降低,因此,能够兼顾以往难以获得的耐划伤性和抗静电性。
[透光性微粒]
通过使光学功能层含有透光性微粒,可以使光学功能层的表层形成凹凸。作为透光性微粒,可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偏氟乙烯、聚氟化乙烯系树脂等形成的有机透光性树脂粒子、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等无机系透光性微粒。透光性微粒具有某种程度的直径,并且,与光学功能层中的基质之间具有折射率差,具有在表面形成凹凸使光散射或者在光学功能层内部使光散射的功能。具备含有透光性微粒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可以用作防眩膜。这里,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3~10μm,更优选为1~8μm。粒径小于0.3μm时,防眩性降低,另外,大于10μm时,产生刺眼感觉,并且,表面凹凸程度过大,使得表面看上去发白,因此不优选。透光性微粒的折射率优选为1.40~1.75,折射率小于1.40或者大于1.75时,与透光性基体或者树脂基质的折射率差过大,全光线透过率降低。另外,透光性微粒和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之差优选为0.2以下。光学功能层中所含的透光性微粒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在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中为1~20质量%时,可满足防眩功能、刺眼的光等特性,容易控制光学功能层表面的微细的凹凸形状和雾度值,因而优选。这里,“折射率”是指基于JIS K-7142的测定值。另外,“平均粒径”是指用电子显微镜实测的100个粒子的直径的平均值。
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处于0.3~1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8μm。粒径小于0.3μm时,防眩性降低,另外,大于10μm时,产生刺眼感觉,并且,表面凹凸程度过大,使得表面看上去发白,因此不优选。
[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能够利用无机成分的凝聚形成凹凸来制作。作为使用的无机成分,只要是光学功能层中含有的、在制膜时凝聚形成表面凹凸的物质即可。作为无机成分,有硅溶胶、氧化锆溶胶等金属氧化物溶胶、气相二氧化硅(AEROSIL)、溶胀性粘土、层状有机粘土等。这些无机成分中,从能够稳定地形成表面凹凸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层状有机粘土。作为层状有机粘土能稳定地形成表面凹凸的理由,可举出:层状有机粘土与树脂成分(有机物成分)的相溶性高,也具有凝聚性,因此容易形成第一相和第二相交织的结构,在制膜时容易形成表面凹凸。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层状有机粘土是指在溶胀性粘土的层间导入有机鎓离子的粘土。层状有机粘土对于特定的溶剂,其分散性低,使用层状有机粘土以及具备特定性质的溶剂作为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时,通过选择该溶剂,在光学功能层不含微粒的条件下就会形成具有表面凹凸的光学功能层。
(溶胀性粘土)
溶胀性粘土只要是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并在该溶胀性粘土的层间取入水进行溶胀的物质即可,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合成物(包括取代物、衍生物)。另外,可以是天然物和合成物的混合物。
作为溶胀性粘土,例如,可举出云母、合成云母、蛭石、蒙脱石、铁蒙脱石、贝得石、皂石、水辉石、硅镁石(stevensite)、绿脱石、麦羟硅钠石、伊莱利石、水硅钠石、层状钛酸、蒙皂石(smectite)、合成蒙皂石等。这些溶胀性粘土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多种使用。
(有机鎓离子)
有机鎓离子只要是能利用溶胀性粘土的阳离子交换性进行有机化的离子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作为鎓离子,例如,可使用二甲基二硬脂酰基铵盐、三甲基硬脂酰基铵盐等季铵盐、具有苄基、聚氧乙烯基的铵盐,或者可以使用由鏻盐、吡啶鎓盐、咪唑鎓盐形成的离子。作为盐,例如,可举出与Cl-、Br-、NO3 -、OH-、CH3COO-等阴离子形成的盐。作为盐,优选使用季铵盐。
有机鎓离子的官能团并无限制,优选使用含有烷基、苄基、聚氧丙烯基或者苯基中的任一种的材料,因为可容易发挥防眩性。
烷基的优选范围是碳原子数1~30,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八烷基等。
聚氧丙烯基[(CH2CH(CH3)O)nH或者(CH2CH2CH(CH3)O)nH]的n的优选范围是1~50,进一步优选为5~50,其加成摩尔数越多,对有机溶剂的分散性越好,但如果过于过量的话,生成物会带有粘着性,因此,如果着重于对溶剂的分散性的话,n的数目更优选为20~50。另外,n的数目为5~20时,生成物为非粘着性,且粉碎性优异。另外,从分散性和操作性的观点考虑,季铵盐整体的n的总数优选为5~50。
作为该季铵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四烷基氯化铵、四烷基溴化铵、聚氧丙烯·三烷基氯化铵、聚氧丙烯·三烷基氯化铵、二(聚氧丙烯)·二烷基氯化铵、二(聚氧丙烯)·二烷基溴化铵、三(聚氧丙烯)·烷基氯化铵、三(聚氧丙烯)·烷基溴化铵等。
在通式(Ⅰ)的季铵离子中,R1优选为甲基或苄基。R2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R3优选为碳原子数1~25的烷基。R4优选为碳原子数1~25的烷基、(CH2CH(CH3)O)nH基团或者(CH2CH2CH2O)nH基团。n优选为5~50。
[化学式10]
所含有的层状有机粘土的配合量,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优选为0.1~10质量%,特别优选为0.2~5质量%。如果层状有机粘土的配合量小于0.1质量%,则存在不能形成足够数量的表面凹凸、防眩性不充分的问题。如果层状有机粘土的配合量超过10质量%,则存在表面凹凸数变多、损害可视性的问题。
就溶剂来说,作为形成用于得到防眩性的表面凹凸的溶剂,优选含有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
通过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能够制成可形成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的涂料。由于可形成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的涂料含有上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因此,即使不添加以往所认为的用于制成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凹凸形状所必需的微粒,也能够制作出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凹凸形状。
所说的第一溶剂是指实质上不使层状有机粘土产生浑浊、以具有透明性的状态来分散的溶剂。实质上不产生浑浊是指,除了完全不产生浑浊以外,也包括可看做不产生浑浊的情况。作为第一溶剂,具体来讲,是指相对于层状有机粘土100质量份,添加1000质量份的第1溶剂进行混合的混合液的雾度值为10%以下的溶剂。添加第一溶剂进行混合的混合液的雾度值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混合液的雾度值的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0.1%。
作为第一溶剂,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极性小的溶剂(非极性溶剂)。这是因为,由于层状有机粘土经过有机化处理,因此容易被上述溶剂分散。根据层状有机粘土的种类可使用的第一溶剂不同,例如,作为层状有机粘土使用合成蒙皂石时,作为第一溶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这些第一溶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多种来使用。
第二溶剂是指可以使层状有机粘土以产生浑浊的状态来分散的溶剂。作为第二溶剂,具体来讲,是指相对于层状有机粘土100质量份,添加1000质量份的第二溶剂来混合的混合液的雾度值为30%以上的溶剂。添加第二溶剂进行混合的混合液的雾度值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混合液的雾度值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99%。
作为第二溶剂,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极性溶剂。这是因为,由于层状有机粘土进行有机化处理,难以被上述溶剂分散。能够使用的第二溶剂根据层状有机粘土的种类而不同,例如,作为层状有机粘土使用合成蒙皂石时,作为第二溶剂,可使用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异丙醇等。这些第二溶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多种使用。
这里,为了容易形成用于得到防眩性的表面凹凸,优选混合使用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作为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混合比,以质量比来计,只要在10∶90~90∶10的范围内,就容易形成用于得到防眩性的表面凹凸,因此优选。作为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混合比,以质量比来计,优选为15∶85~85∶15的范围,更优选20∶80~80∶20的范围。如果第一溶剂小于10质量份,则存在因未溶解物而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如果第一溶剂超过90质量份,则存在得不到用于得到足够的防眩性的表面凹凸的问题。
另外,树脂组合物和溶剂(将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组合后的溶剂)的配合量,以质量比来计,在70∶30~30∶70的范围内即可。如果树脂组合物小于30质量份,则存在如下问题,即,产生干燥斑等,外观变差,并且,表面凹凸数增多,损害可见性。如果树脂组合物超过70质量份,则固体成分的溶解性容易受损,因此存在不能制膜的问题。
将通过无机成分形成凹凸的方法和通过微粒赋予凹凸的方法进行组合的 情况
可以将通过无机成分的凝聚来形成凹凸的方法和通过微粒来赋予凹凸的方法进行组合。通过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透光性的微粒,容易调节该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凹凸的形状、数量。
在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中添加微粒形成光学功能层的情况下,微粒偏聚于通过无机成分的凝聚所形成的凸部的缘部(光学功能层的凹部)。
作为微粒偏聚于凸部的缘部的原因,认为如下。
微粒在涂布后的涂布层内,在无机材料成分在对流结构域内形成凝聚结构的同时,开始偏聚于该凝聚结构的缘部。通过干燥工序,在涂液的流动性消失的时刻,微粒被固定化,最终偏聚于凸部的缘部。
通过添加微粒,具有能够调节通过无机成分的凝聚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的形成的优点。通过调节光学功能层表面的形状,能够提高光学功能层表面的耐擦伤性和表面硬度。
(偏振光基体)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与光学功能层相反面的透光性基体上层叠偏光基体。通过将光学功能层、透光性基体和偏光基体层叠,能够制成偏振片。这些层彼此之间可以直接层叠,也可以隔着粘着层等其他层来层叠。这里,该偏振光基体可以使用只透过特定的偏振光而吸收其他的光的光吸收型的偏光膜、或只透过特定的偏振光而反射其他光的反射型的偏振光膜。作为光吸收型的偏振光膜,可使用使聚乙烯醇、聚乙烯撑(polyvinylene)拉伸而得到的膜,例如,可举出对吸附有作为双色性单元的碘或染料的聚乙烯醇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的聚乙烯醇(PVA)膜。作为光反射型的偏振光膜,例如,可举出:3M公司制造的“DBEF”,其构成为,将拉伸时拉伸方向的折射率不同的2种聚酯树脂(PEN以及PEN共聚物)通过挤出成型技术相互交替层叠数百层并拉伸;日东电工社制造的“NIPOCS”或Merck公司制造的“TRANCE MAX”等,其构成为,将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层和1/4波长板层叠,将从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层一侧入射的光分离成彼此相反的2个圆偏振光,使一方透过,并使另一方反射,通过1/4波长板将在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层中透过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偏振片通过将设置有防眩层、硬涂层等光学功能层的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对染色过的聚乙烯醇进行拉伸处理而得到的偏振光基体和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进行层叠来构成。
将偏振光基体和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进行贴合时,进行皂化处理,使偏振光基体和保护膜的粘接性提高。这里,出于不设置防眩层等涂布层(光学功能层)的三醋酸纤维素膜表面的亲水化的目的,进行皂化处理。但是,由于通过将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涂布层的膜整体浸渍于各种溶液来进行皂化处理,因此,设置于三醋酸纤维素的光学功能层的涂布层表面也被处理。
利用皂化处理对三醋酸纤维素表面进行的亲水化可通过测定水的接触角来确认,三醋酸纤维素膜表面的水的接触角在处理前为55°以上、在处理后为20°以下的话,可以说皂化处理进行得正合适。
皂化处理通过浸渍于碱性水溶液、水洗、向酸性水溶液中浸渍来中和、水洗以及热干燥来进行。这里,通过皂化处理,用于形成设置于三醋酸纤维素的涂布层的成分会向碱性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中溶出等,由此,有可能产生特性的劣化。因此,对于要层叠于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上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层叠体,要求耐皂化性,尤其要求降低因皂化处理所造成的抗静电性的劣化。
进一步,就用于偏振片的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而言,皂化处理过的防眩层等涂布层露出于表面来使用,因此,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上层叠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层叠体,需要一并具有耐皂化性和耐光性。
含有光学功能层的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耐光性和耐皂化性优异。
即,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和光学层叠体,在放射照度500W/m2(测定波长范围300~700nm)、黑板温度50±5℃条件下,照射80小时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R2和未处理时的表面电阻率R1之比(R2/R1)需要为104以下,优选为103以下,特别优选为102以下。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和光学层叠体,未处理时的表面电阻率R1和皂化处理后的表面电阻率R3之比(R3/R1)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另外,皂化处理和放射照度500W/m2(测定波长范围300~700nm)、黑板温度50±5℃条件下,照射80小时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R4和未处理时的表面电阻率R1之比(R4/R1)需要为104以下,优选为103以下,特别优选为102以下。
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和光学层叠体的图像鲜明性优选为5.0~80.0的范围(基于JIS K7105,采用0.5mm光梳(optical comb)测定的值),更优选为20.0~75.0。如果图像鲜明性小于5.0,则对比度变差,如果超过80.0,则防眩性变差,因此,不适于用于显示器表面的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功能层和光学层叠体,基于JIS K7105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91.0%以上,更优选为9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3.0%以上。如果全光线透过率小于91.0%,则对比度变差,不适于用于显示其表面的光学层叠体。
此外,为了表现出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性,且即使进行皂化处理时抗静电性和防污性也不太会降低,而更优选以下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光学功能层和透光性基体,所述光学功能层通过对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来得到。这里,前述光学功能层可以层叠于透光性基体的单面也可以层叠于两面上。此外,该光学层叠体也可以具有其他层。这里,作为其他层,例如,可举出偏振光基体、其他的功能赋予层(例如,近红外线(NIR)吸收层、色纯度的提升层、电磁波屏蔽层)。另外,该其他层的位置,例如在偏振光基体的情况下,为与前述光学功能层相反面的前述透光性基体上,在其他的功能性赋予层的情况下,为前述光学功能层的下层。但是,光学层叠体优选仅由透光性基体和直接设置于前述透光性基体上的光学功能层构成,因为这样可减少层数,根据本发明最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物能够得到如下的光学层叠体,其即使是这样构造的光学层叠体,也具有充分满足在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时所要求的特性的性质。下面,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层叠体的各构成要素(光学功能层、透光性基体等)进行详细叙述。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优选采用分子量为1000~4000的氟化丙烯酸酯。通过使分子量为1000以上,即使进行了皂化处理时,抗静电性和防污性也不易降低。分子量小于1000时,不能充分导入氟原子,并且,得不到足够的流平性,因此不优选。当分子量大于4000时,交联密度降低,得不到足够的硬度,因此不优选。
通过添加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使得光学功能层的耐化学药品性优异,在皂化处理后也能发挥足够的防污性。另外,与其他的不是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的物质相比,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由此在分子间产生交联,因此,可产生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皂化处理后也表现出足够的防污性的效果。优选氟化丙烯酸酯成分偏聚于光学功能层的表层附近,优选氟化丙烯酸酯分子中的氟成分偏聚于光学功能层的表层附近。由此,不易产生因皂化处理而导致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脱落等不良情况。例如,氟化丙烯酸酯相较于透光性基体一侧倾向偏聚于表面一侧是指,在含有氟化丙烯酸酯的光学功能层表面至深5nm的范围内存在的氟元素比率为10%以上。氟元素比率通过X射线电子分光法(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法):下面,称作“ESCA”)来测定。在ESCA中,根据在深5nm处得到的氟、碳、氧以及硅等的峰面积算出氟的存在比例。另外,通过ESCA,从光学功能层的表面以每次5nm的幅度测定深至200nm的范围时,从该光学功能层表面至深5nm以5nm的幅度测定所得到的整个深5nm处所存在的氟元素比率,除以从该光学功能层表面的深5nm至深200nm处存在的氟元素比率的平均值所得到的值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上限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1000以下。通过使该值为10以上,能够使氟原子有效地存在于光学功能层表面,因此,即使使用高价的氟材料,也能提供经济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优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含有含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该全氟烷基由-CnF2n+1表示,n的数为4~9。n为3以下时,不能充分导入氟原子,因此不优选。n为10以上时,交联密度降低、得不到足够的硬度,因此不优选。涂布氟化丙烯酸酯时,可预料到含有氟的层偏聚于最表面来制膜。因此,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并用时,有可能在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上层形成含氟层,表面电阻率上升。全氟烷基(-CnF2n+1)的n的数为4~9时,含氟的分子链集中并形成晶体结构,因此,能形成局部地表露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部位,从不妨碍上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功能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具有带有像全氟烷基(-CnF2n+1)这样存在于分子末端的氟原子的取代基时,与存在于分子中间的全氟亚烷基(-CnF2n-)相比,在光学功能层形成前的期间,由于分子中的氟成分容易偏聚于光学功能层的表层附近,而容易提高防污性,因此优选。
就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而言,优选氟原子含有率为20%以上。氟原子含有率为在氟化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中所占的氟原子量的比例,通过下式求出。
氟原子含有率=[(分子内所含的氟原子量)/(分子量)]×100
使用氟原子含有率小于20%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时,为了表现出足够的防污性,需要增多氟化丙烯酸酯的使用量,而产生如下问题,即,经济上不划算,或者,必须在充分研究大量添加时与其他材料的相溶性之后再决定详细的配合比。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含有3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由于含有3个以上的丙烯酰基,因此能够提高光学功能层的硬度。另外,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混合使用时,由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被固定在高度交联的分子链内,因此会产生如下效果,即,难以因皂化处理而产生防污成分、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成分脱落等不良情况,难以因皂化处理而产生防污性以及导电性的降低。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优选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由于氟化丙烯酸酯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因此粘度高。因此,制膜性良好。从固化物的耐划伤性和伸长率以及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氟化丙烯酸酯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丙烯酸酯,可使用下述化合物(i)~(vii)等。下述化合物都是表示丙烯酸酯时的物质,式中的丙烯酰基都可变更为甲基丙烯酰基。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这些可以单独或者多种混合使用。在氟化丙烯酸酯之中,从固化物的耐划伤性和伸长率以及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含氟化烷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另外,在氟化丙烯酸酯之中,优选多官能氟化丙烯酸酯。这里的多官能氟化丙烯酸酯是指具有3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物质。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可举出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作为优选例子。
[化学式13]
(其中,Cy是其氢的一部分被上述式的取代基以及任意地被甲基或乙基取代的5或6元环的环烷基部分,a是1~3的整数,X是亚甲基或直接键合,RF是碳原子数4~9的全氟烷基,n是1~3的整数,其中,所述a为2以上时,所述X、RF、n相互独立地选择。)
上述式(A)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4]
(其中,RF是碳原子数4~9的全氟烷基,n是1~3的整数,m是0或1~3的整数,n+m是3以下的整数。)
更具体来讲,优选以下的(1)或(2)的化合物。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光学功能层中所含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比例并无特别限制,在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中,优选为0.05~50质量%,更优选为0.2~20质量%。如果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配合量少于0.05质量%,则拒水效果、光滑性降低,耐划伤性、防污性、耐化学药品性变差。如果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配合量多于50质量%,则制膜性可能变差。
在上述树脂组合物的体系中,可以在不妨碍其聚合固化的范围内添加使用高分子树脂。该高分子树脂是可溶于在后述的光学功能层涂料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热塑性树脂,具体来讲,可举出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等,优选这些树脂中具有羧基、磷酸基、磺酸基等酸性官能团。
<光学层叠体>
将含有上述构成成分的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涂布在透光性基体上,然后,通过热或者照射电离放射线(例如,照射电子射线或者紫外线),使该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固化,由此形成光学功能层,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作为光学功能层的构成成分,即使是不含有透光性粒子或者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上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光学功能层可以形成在透光性基体的单面,也可以形成在两面上。
光学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为1.0~12.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11.0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0~10.0μm的范围。光学功能层比1.0μm薄的情况下,在紫外线固化时容易因氧的阻碍而产生固化不良,光学功能层的耐划伤性容易劣化。光学功能层比12.0μm厚时,因光学功能层的固化收缩而产生卷曲、产生微裂、与透光性基体的密合性降低、进而产生光透过性降低。另外,随着膜厚增加,所需涂料量也增加,这也成为成本增高的原因。
<表面电阻率>
上述光学层叠体的由光学功能层表面测定的表面电阻率需要在1.0×1012Ω/□以下。如果超过1.0×1012Ω/□,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抗静电性能。上述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1012Ω/□~1.0×1010Ω/□,该范围内会带有静电荷但会马上衰减,更优选为带电少的1.0×1010Ω/□以下,特别优选为1.0×109Ω/□以下。下限值并无限定,例如为1.0×106Ω/□以上。将上述光学层叠体搭载在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构型)液晶上时,上述表面电阻率需要在1.0×1010Ω/□以下。如果超过该值,则产生如因显示器表面带有静电而造成的液晶翻转等图像显示的不良。
光学层叠体在皂化处理后的表面电阻率需要在1.0×1012Ω/□以下。如果超过1.0×1012Ω/□,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抗静电性能。上述表面电阻率在1.0×1012Ω/□~1.0×1010Ω/□的范围内,则显示出虽然带有静电但马上衰减的性质,优选为带电少的1.0×1010Ω/□以下。下限值并无限制,例如为1.0×106Ω/□以上。
<饱和带电电压>
上述光学层叠体优选最表面的饱和带电电压为1.5kV以下。为了使饱和带电电压为1.5kV以下,可通过在光学功能层内添加显示良好导电性的导电材料、或者增加导电材料的添加量来实现。饱和带电电压和表面电阻率相关,表面电阻率越低,饱和带电电压就越低。如果上述饱和带电电压超过1.5kV,则尤其是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对配置于水平方向的电极之间施加电位,因此,因液晶显示器表面带电,而可能容易使显示错乱。上述饱和带电电压更优选为1.0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kV以下。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0.01kV。
上述饱和带电电压可根据JIS L1094进行测定,可举出半衰期测定法。上述半衰期测定法可使用静电衰减测试仪H-0110(西西帝静电气社制造,测定条件:施加电压10kV、距离20mm、25℃、40%RH)等市售的测定器进行测定。
作为具体的测定方法,例如,将试样(4cm×4cm)固定于转盘使其旋转,施加电压,通过上述测定器测定试样表面的耐电压值(kV)。通过描绘耐电压相对于时间的衰减曲线,能够测定半衰期(带电量达到初期值一半的时间)和饱和带电电压。
<耐光性>
用于显示器的设置有防眩层、硬涂层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设想在室外使用,要求耐光性。耐光性的试验,有通过在太阳光下自然暴露来进行的方法,但在产生劣化之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通常进行照射人工光的加速试验。在加速试验中,可以使用碳弧式耐光性试验机,其采用紫外线碳弧灯作为光源。利用碳弧式耐光性试验机的试验条件由JIS K 5600-7-5所规定,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基于该试验条件测定的值。
通过耐光性试验机中发出的紫外线,使得设置于透光性基体上的光学功能层由于分子链的开裂等结构变化而可能产生特性的劣化。因此,对于层叠于透光性基体上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层叠体,要求耐光性,尤其要求降低因耐光性试验造成的抗静电性劣化。
<雾度>
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层叠体的全雾度优选为3~13,更优选为4~10.5,进一步优选为5~9。
<全光线透过率>
光学层叠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1%以上。
<图像鲜明性>
就光学层叠体在皂化处理前的图像鲜明性而言,基于宽0.5mm光梳,优选为0~80%,更优选为10~77.5%,进一步优选为20~75%。
<刺眼感觉>
就光学层叠体的刺眼感觉而言,使与光学层叠体形成面相反面隔着无色透明的粘着层,贴合于分辨率不同的几个液晶显示器表面上,通过CCD相机进行照相,根据图像有无辉度偏差来进行判断。就刺眼感觉而言,以不能用分辨率更高的显示器确认者为宜,优选在分辨率为101~140ppi的液晶显示器中没有刺眼感觉。
<平均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这里,该微细的凹凸形状优选为由根据ASME95求出的平均倾斜算出的平均倾斜角度处于0.2~1.4的范围,更优选为0.25~1.2,进一步优选为0.25~1.0。如果平均倾斜角度小于0.2,则防眩性变差,如果平均倾斜角度超过1.4,则对比度变差,因此,不适于用于显示器表面的光学层叠体。
<表面粗糙度>
另外,就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而言,作为光学功能层的微细的凹凸形状,优选表面粗糙度Ra为0.05~0.2μm,进一步优选为0.05~0.15μm,特别优选为0.05~0.10μm。如果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则光学层叠体的防眩性不充分。如果表面粗糙度超过0.2μm,则光学层叠体的对比度变差。
<接触角>
光学层叠体在皂化处理前对水的接触角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对上限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150°以下。光学层叠体在皂化后对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对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50°以下。
<防污性>
防污性可通过在光学功能层上用油性笔(商品名:马奇(マツキ一,注册商标),ZEBRA制造)进行划线时油墨的擦拭容易度来评价。根据利用无尘布(产品编号:FF-390C Kuraray Kuraflex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擦拭的方法来评价,防污性越好,越容易擦拭。优选以500g/cm2的载荷往复擦20次后可完全擦干净的层叠体。
<麦克贝斯浓度>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麦克贝斯反射浓度表示的是,在使光学膜的透光性基体的、与树脂层相反一侧的面变黑的状态下测定的值越大就越黑。麦克贝斯反射浓度的值优选为3.2以上。在显示器等的表面使用光学膜时,很少在白显示中看出大的差异,因此,为了高对比度化,需要强调黑显示时的黑度。如果麦克贝斯反射浓度小于3.2,则高对比度化不充分。
<光泽度>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60°光泽度优选为100~130的范围。60°光泽度大于130时,防眩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另外,60°光泽度小于100时,虽然防眩性良好,但光在表面的散射增强,使得明室对比度降低,因此不优选。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在透光性基体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的方法,可应用通常的涂布方式、印刷方式。具体来讲,可使用气刀涂布、棒涂布、刮板涂布、刮刀涂布、逆向涂布、门辊涂布、凹槽辊涂布、吻合涂布、铸涂、喷涂、狭缝喷嘴型涂布、帘式涂布、挡板涂布(dam coating)、浸渍涂布、模涂等涂布、照相凹版印刷等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等印刷等。
实施例
下面,采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制造例1)合成蒙皂石的制造
在10L的烧杯中加入水4L,溶解3号水玻璃(SiO2 28%,Na2O 9%,摩尔比3.22)860g,边搅拌边一次性地加入95%硫酸162g,得到硅酸盐溶液。接着,在水1L中溶解MgCl2·6H2O优级纯试剂(纯度98%)560g,将其加入到前述硅酸溶液中制备成均质混合溶液。将其一边搅拌一边用5分钟滴加于2N-NaOH溶液3.6L中。将得到的反应沉淀物立即用日本碍子(株)制造的横向流动方式的过滤系统[横向流动过滤器(陶瓷膜过滤器:孔径2μm,管型,过滤面积400cm2)、加压:2kg/cm2、滤布:蒂托轮1310]进行过滤和充分水洗后,加入由200ml水和14.5g的Li(OH)·H2O组成的溶液制成浆液状。将其移入高压釜中,在41kg/cm2、250℃条件下水热反应3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物,在80℃干燥并粉碎,得到下式的合成蒙皂石。对该合成蒙皂石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如下组成的物质。Na0.4Mg2.6Li0.4Si4O10(OH)2。另外,通过亚甲蓝吸附法测定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110毫当量/100g。
(制造例2)合成蒙皂石系层状有机粘土A的制造
使在制造例1中合成的合成蒙皂石20g分散于自来水1000ml中,制成悬浊液。将溶解有相当于该合成蒙皂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的1.00倍量的下式(Ⅱ)的季铵盐(98%含量产品)的水溶液500ml,添加于前述合成蒙皂石悬浊液中,边搅拌边在室温下反应2小时。对生成物进行固液分离,洗涤,由此除去副生盐类,然后,进行干燥,得到合成蒙皂石系层状有机粘土A。
[化学式17]
(制造例3)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的合成
在500ml的反应烧瓶中,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g(0.1摩尔)的MIBK(甲基异丁基酮)100ml溶液中,边进行气体鼓泡边在25℃滴加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59.6g(0.20摩尔)的MIBK 50ml溶液。滴加结束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g,进一步在70℃加热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5%盐酸100ml洗涤反应溶液。分离取得有机层后,在40℃以下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由此得到无色透明粘稠液体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80.5g。在200ml反应烧瓶中投入制备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40.8g(0.05摩尔)、全氟辛基乙基硫醇71.9g(0.15摩尔)、MIBK 60g,使其均匀化。在该混合溶液中在25℃慢慢加入三乙胺1.0g。添加结束后,进一步在50℃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在50℃以下的条件下采用蒸发器,减压蒸馏除去三乙胺,进一步用真空泵进行干燥,由此得到由混合物构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所述混合物含有由结构式1表示的含氟化烷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并进一步含有丙烯酰基和全氟辛基乙基硫醇的加成反应的位置与前述结构式1不同的化合物。
[化学式18]
结构式1
分子量:2259
氟原子含有率:42.9%
(制造例4)聚苯乙烯磺酸的合成
在1000ml的离子交换水中溶解206g的苯乙烯磺酸钠,在80℃搅拌,同时花20分钟滴加氧化剂溶液(1.14g的过硫酸铵预先溶解于10ml水中),将该溶液搅拌12小时。在得到的含苯乙烯磺酸钠的溶液中添加1000ml稀释至10质量%的硫酸,采用超滤法,除去含聚苯乙烯磺酸溶液的约1000ml溶液,在残液中加入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溶液。上述超滤操作重复3次。进一步,在得到的滤液中添加约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溶液。该超滤操作重复3次。将得到的溶液中的水减压除去,得到无色的聚苯乙烯磺酸的固态物。
(制造例5)掺杂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PS-PEDOT)的合成
将36.7g的在制造例4中合成的聚苯乙烯磺酸溶解于2000ml的离子交换水中,将所得的溶液和14.2g的3,4-乙烯二氧噻吩在20℃混合。将由此得到的混合溶液保持于20℃,一边搅拌,一边缓慢添加氧化催化剂溶液,搅拌3小时使其进行反应,所述氧化催化剂溶液是将29.64g的过硫酸铵和8.0g的硫酸铁溶解于200ml的离子交换水中而得。在得到的反应液中添加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的溶液。该操作重复3次。然后,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200ml的稀释至10质量%的硫酸和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的溶液,在其中加入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的溶液。该操作重复3次。进一步,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2000ml的离子交换水,采用超滤法除去约2000ml的溶液。该操作重复5次,得到1.5质量%的蓝色的掺杂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PS-PEDOT)的水溶液。
(制造例6)掺杂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PS-PEDOT)的异丙醇分散液C液的制成
将在制造例5中合成的掺杂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PS-PEDOT)的1.5质量%的水分散液100g取入到烧瓶中,添加异丙醇100g,边搅拌边添加0.5ml的10%盐酸。然后,持续搅拌30分钟后,放置1小时。采用玻璃过滤器对得到的凝胶状物进行减压过滤,然后,添加异丙醇200g,重复8次减压过滤操作。在固体成分未完全干燥的状态下,从玻璃过滤器中取出,根据加热质量的减少来算出固体成分质量,得到固体成分7.8%的湿润蓝色固体15g。在烧杯中取入异丙醇15g,添加胺-烯化氧加成物(商品名:Ethomeen C/15,LION AKZO公司制造)0.4g,然后,添加所得到的湿润蓝色固体15g,采用乳化分散机(商品名:TK均质机,特殊机化工业制造),以4000rpm的旋转数处理10分钟,得到PSS-PEDOT异丙醇分散液(C液)(固体成分浓度5%,水含量20%以下)。
采用Nanotrac粒径分布测定装置UPA-EX150(日机装株式会社制造),利用单分散模式,对所得到的PSS-PEDOT异丙醇分散液(固体成分浓度5%,水含量20%以下)的平均粒径进行测定。这里,平均粒径(d50)为20nm,d90为40nm。
(制造例7)含有季铵盐基的共聚物D液制造例
在具备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温度计以及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装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40g、轻酯(ライトエステル)DQ-100(共荣化学社制造)50g、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5g、丙烯酸5g、甲醇60g、甲基溶纤剂60g,在烧瓶内边导入氮气边搅拌30分钟,进行氮气置换,然后,将烧瓶内的内容物升温至75℃。接着,在烧瓶内添加AIBN(偶氮双异丁腈)0.5g。一边将烧瓶内的内容物维持在75℃,一边每1小时添加2次AIBN0.5g。从最初添加AIBN开始9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聚合物浓度45%的含季铵盐基的共聚物D液。对于所得到的共聚物,利用GPC进行测定,结果,重均分子量为100,000。另外,测定聚合物的SP值,结果为12.15。
[实施例1]
将含有前述层状有机粘土A、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PSS-PEDOT异丙醇分散液C液的表1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物,用分散机搅拌30分钟,由此得到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将该涂料以辊涂方式涂布(线速度:20m/分钟)在膜厚80μm、全光线透过率92%的透明基体的TAC膜(富士胶卷公司制造,TD80UL)的单面上,在30~50℃经过20秒钟的预备干燥后,在100℃干燥1分钟,在氮气氛围中(氮气置换),进行紫外线照射(灯:聚光型高压水银灯,灯的输出功率:120W/cm,灯数:4盏,照射距离:20cm),由此使涂布膜固化。这样,得到具有厚度5.5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1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2]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表1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5.8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2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1]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含季铵盐基共聚物D液的表1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4.0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1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2]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不含导电材料的表1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5.6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2的光学层叠体。
表1
(制造例8)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E液的合成
在500ml的反应烧瓶中,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2g(0.1摩尔)的MIBK(甲基异丁基酮)100ml溶液中,在25℃边进行气体鼓泡边滴加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59.6g(0.2摩尔)的MIBK 50ml溶液。滴加结束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g,进一步在70℃加热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5%盐酸100ml洗涤反应溶液。分取有机层后,在40℃以下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由此得到无色透明粘稠液体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80.5g。在200ml反应烧瓶中投入制备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40.8g(0.05摩尔)、全氟丁基乙基硫醇42g(0.15摩尔)、MIBK 60g,使其均匀化。在该混合溶液中在25℃慢慢加入三乙胺1.0g。添加结束后,进一步在50℃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在50℃以下的条件下采用蒸发器,减压蒸馏除去三乙胺,进一步用真空泵进行干燥,由此得到由混合物构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E液,所述混合物含有由结构式2表示的含氟化烷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并进一步含有丙烯酰基和全氟丁基乙基硫醇的加成反应的位置与前述结构式2不同的化合物。
结构式2
分子量:1659
氟原子含有率:30.9%
(制造例9)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F液的合成
在带有搅拌装置、迪安-斯塔克分水器的500ml烧瓶中,装入全氟己基乙基硫醇150.0g、硫代苹果酸30.0g、浓硫酸1.5g、甲苯200ml,进行加热回流,直至能够除去理论产量的水分(7.1g)。冷却至60℃后,加入熟石灰20g,在相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后,减压蒸馏除去甲苯,由此得到作为黄色透明粘性液体的硫代苹果酸二-(全氟己基乙基酯)168.0g。
在200ml反应烧瓶中,投入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的ARONIX M-450)17.6g(0.05摩尔)、硫代苹果酸二-(全氟己基乙基酯)43.7g(0.05摩尔)、乙酸乙酯10g,在50℃搅拌下,慢慢加入三乙胺1.0g。添加结束后,进一步在50℃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在50℃以下的条件下,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三乙胺,然后,进一步用真空泵干燥,由此得到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含氟化烷基丙烯酸酯F液25.0g。
[化学式20]
结构式3
分子量:1162
氟原子含有率:42.5%
(制造例10)氟系表面活性剂G液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装置、冷凝器、温度计的玻璃烧瓶中,装入含氟化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式4)19重量份、具有支链脂肪族烃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结构式5)30重量份、在侧链具有分子量400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的单丙烯酸酯化合物39重量份、四乙二醇的两末端被甲基丙烯酸酯化的化合物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重量份以及异丙醇(下面,简称为IPA)350重量份,在氮气流中、在回流下,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双异丁腈(下面,简称为AIBN)1重量份和作为链转移剂的月桂基硫醇10重量份之后,在85℃回流7小时,完成聚合,得到含氟低聚物。该聚合物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下面简称为GPC)聚苯乙烯换算得到的分子量为Mn=5500。氟原子含有率为11.8%。以该共聚物为氟系表面活性剂G液。
[化学式21]
结构式4
CH2=CHCOOCH2CH2C8F17
[化学式22]
结构式5
(制造例11)含ATO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合成
制备在纯水400g中溶解有锡酸钾130g和酒石酸锑钾30g的混合溶液。在60℃花12小时,将该制备的溶液添加于搅拌下的溶解有硝酸铵1.0g和15%氨水12g的纯水1000g中,进行水解。此时,同时添加10%硝酸溶液以使pH值保持于9.0。过滤洗涤生成的沉淀物后,使其再度分散于水中,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20重量%的金属氧化物前体氢氧化物分散液。将该分散液在温度100℃喷雾干燥,制备出金属氧化物前体氢氧化物粉体。对该粉体在空气氛围下、在550℃进行2小时的加热处理,由此得到掺Sb氧化锡(ATO)粉末。
使该粉末60g分散于浓度4.3重量%的氢氧化钾水溶液140g,将分散液保持于30℃的同时,用砂磨机粉碎3小时,制备溶胶。接着,用离子交换树脂对该溶胶进行脱碱离子处理,直至pH值达到3.0,接着,加入纯水,制备固体成分浓度20重量%的ATO分散液。该ATO分散液的pH值为3.3。另外,ATO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nm。
接着,将ATO分散液100g调节至25℃,花3分钟添加四乙氧基硅烷(多摩化学(株)制造:正硅酸乙酯,SiO2浓度28.8重量%)4.0g,然后,搅拌30分钟。之后,花1分钟添加乙醇100g,用30分钟升温至50℃,加热处理15小时。此时的固体成分浓度为10重量%。
接着,通过超滤膜过滤,将作为分散介质的水、乙醇置换为乙醇,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的用有机硅化合物进行过表面处理的ATO分散液。
将该用有机硅化合物进行过表面处理的ATO分散液13.1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制造的PE-3A)25.6g、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制造的UA306I)17.1g、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制造的Irgacure 184)2.5g、乙醇34.2g、甲苯7.5g进行混合,用涂料振荡器混合30分钟,得到固体成分浓度49重量%的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
[实施例3]
将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物,用分散机搅拌30分钟,由此得到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将该涂料以辊涂方式涂布(线速度:20m/分钟)在膜厚80μm、全光线透过率92%的透明基体的TAC膜(富士胶卷公司制造,TD80UL)的单面上,在30~50℃经过20秒钟的预备干燥后,在100℃干燥1分钟,在氮气氛围中(氮气置换),进行紫外线照射(灯:聚光型高压水银灯,灯的输出功率:120W/cm,灯数:4盏,照射距离:20cm),由此使涂布膜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3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4]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2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4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5]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E液、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5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6]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F液、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2μm的光学功能层的实施例6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3]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共荣社化学制造的LINC-3A、以及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2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3的光学层叠体。LICN-3A的结构式如下所示。LICN-3A是结构式6和结构式7的混合品,(结构式6)∶(结构式7)=65∶35(重量比)。
[化学式23]
结构式6
三丙烯酰基十七氟壬烯基季戊四醇
分子量:728
氟原子含有率:44.3%
[化学式24]
结构式7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比较例4]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作为非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氟系表面活性剂G液、以及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4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5]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商品名:轻丙烯酸酯FA-108,共荣社化学制造)、以及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4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5的光学层叠体。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式如下所示(结构式8)。
[化学式25]
结构式8
H2C=CHCOOCH2CH2C8F17
分子量:518
氟原子含有率:62.4%
[比较例6]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不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但含有含ATO紫外线固化型树脂H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6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7]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含季铵盐基共聚物D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7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8]
将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变更为含有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B液的表2所记载的规定的混合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得到具有厚度7.3μm的光学功能层的比较例8的光学层叠体。
表2
<评价方法>
接下来,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评价下述项目。
(皂化处理)
光学层叠体的皂化处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定构成光学层叠体的TAC膜表面对水的接触角,结果,皂化处理前为55°以上的层叠体,在皂化处理后为20°以下,因此,可确认出适当进行了皂化处理。
(1)55℃,6%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2分钟
(2)水洗30秒钟
(3)35℃,0.1当量的硫酸中浸渍30秒钟
(4)水洗30秒钟
(5)120℃,热风干燥1分钟
对上述得到的各光学层叠体,测定初期(没有进行皂化处理和耐候性试验的阶段)的表面电阻率(R1)、皂化处理后的表面电阻率(R3)。这里,以R3/R1小于10者为○,以10以上者为×。
(耐光性试验)
耐光性试验按以下条件进行。
试验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机(Suga试验机(株)制造的耐光性试验机)
产品名:“紫外线自动耐光试验机U48AU-B”
试验条件:黑板温度50±5℃
放射照度:500W/m2(测定波长范围300~700nm)
照射时间:80小时
对于上述得到的光学层叠体,测定初期(没有进行皂化处理和耐候性试验的阶段)的表面电阻率(R1)、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R2)。以R2/R1为104以下者为○,以超过104者为×。另外,对于上述得到的光学层叠体,测定初期(没有进行皂化处理和耐候性试验的阶段)的表面电阻率(R1)、皂化处理以及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R4)。R4/R1为104以下者为○,超过104者为×。
(全光线透过率)
根据JIS K7105,采用雾度计(商品名:NDH2000,日本电色社制造),测定雾度值。表中的雾度是全雾度的值。
(表面粗糙度、凹凸的平均间隔)
表面粗糙度Ra和凹凸的平均间隔Sm,根据JIS B0601-1994,采用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商品名:Surfcorder SE1700α,小坂研究所社制造)进行测定。
(平均倾斜角度)
平均倾斜角度,根据ASME95,采用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商品名:SurfcorderSE1700α,小坂研究所社制造)求出平均倾斜,根据下式算出平均倾斜角度。
平均倾斜角度=tan-1(平均倾斜)
(图像鲜明性)
根据JIS K7105,采用映像性测定器(商品名:ICM-1DP,Suga试验机社制造),将测定器设定为透过模式,用宽0.5mm的光梳进行测定。
(防眩性)
关于防眩性,在图像鲜明性的值为0~80时设为○,在81~100时设为×。
(表面电阻率)
表面电阻率根据JIS K6911,采用高电阻率计(商品名:Hiresta-UP,三菱化学制造)进行测定。测定是在将样品在20℃、65%RH环境下调湿1小时后,在20℃、65%RH的条件下进行的。从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的表面侧,以施加电压250V、施加时间10秒钟的条件,实施表面电阻率的测定。
以1.0×109Ω/□以下时为◎,以超过1.0×109Ω/□且在1.0×1010Ω/□以下时为○,以超过1.0×1010Ω/□且在1.0×1012Ω/□以下时为△,以超过1.0×1012Ω/□时为×。
(饱和带电电压)
使用静电衰减测试仪H-0110(西西帝静电气社制造),在施加电压10kV、距离20mm、25℃、40%RH的条件下,根据JIS L1094测定饱和带电电压。
(耐划伤性)
将日本钢丝绒社制造的钢丝绒#0000安装于耐磨耗试验机(Fu Chien公司制造,Abrasion Tester,Model:339),以载荷250g/cm2往复擦拭光学功能层面10次。然后,在荧光灯下确认磨耗部分的伤痕。伤痕数为0条时为◎,伤痕数为1条以上且小于10条时为○,伤痕数为10条以上且小于30条时为△,以伤痕数为30条以上时为×。
(明室对比度)
关于明室对比度,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中,使与光学功能层的形成面相反一面,隔着无色透明的粘着层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商品名:LC-37GX1W,夏普公司制造)的画面表面,从液晶显示装置画面的正面上方60°的方向,用荧光灯(商品名:HH4125GL,National公司制造)使液晶显示器表面的照度达到200勒克斯后,用色彩辉度计(商品名:BM-5A,拓普康公司制造)测定使液晶显示装置为白显示和黑显示时的辉度,通过以下的式子对所得到的黑显示时的辉度(cd/m2)和白显示时的辉度(cd/m2)进行计算,此时算出的值在800以下时为×,801以上时为○。
对比度=白显示的辉度/黑显示的辉度
(暗室对比度)
关于暗室对比度,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中,使与光学功能层的形成面相反一面,隔着无色透明的粘着层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商品名:LC-37GX1W,夏普公司制造)的画面表面,在暗室条件下,用色彩辉度计(商品名:BM-5A,拓普康公司制造)测定使液晶显示装置为白显示和黑显示时的辉度,用以下的式子对所得到的黑显示时的辉度(cd/m2)和白显示时的辉度(cd/m2)进行计算,此时算出的值为900~1100时设为×,为1101~1300时设为△,为1301~1500时设为○。
对比度=白显示的辉度/黑显示的辉度
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所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和表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耐皂化性、耐光性以及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对于实施例3~6和比较例3~8,除了前述评价以外,还进行以下评价。
(接触角)
测定光学功能层表面对水的接触角。接着,测定皂化处理过的光学功能层表面对水的接触角。水的接触角,根据JIS R3257(基板玻璃表面的润湿性试验方法),使用接触角计(商品名:Eruma G-1型接触角计,Eruma公司制造)进行测定。
(刺眼感觉)
关于刺眼感觉,分别使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形成面的相反面,隔着无色透明的粘着层贴合于分辨率为5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LC-32GD4,夏普公司制造)、分辨率为10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LL-T1620-B,夏普公司制造)、分辨率为12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LC-37GX1W,夏普公司制造)、分辨率为14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VGN-TX72B,索尼公司制造)、分辨率为15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nw8240-PM780,日本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制造)、分辨率为200ppi的液晶显示器(商品名:PC-CV50FW,夏普公司制造)的画面表面,在暗室下使液晶显示器为绿显示,然后,在从各液晶TV的法线方向以分辨率200ppi的CCD相机(CV-200C,基恩士公司制造)摄影得到的图像上,不能确认出辉度偏差时的分辨率的值为0~50ppi时设为×,为51~100ppi时设为△,为101~140ppi时设为○,为141~200ppi时设为◎。
(防污性 马奇(マツキ一)(注册商标)试验)
在制作的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上,用油性笔(商品名:马奇(注册商标),ZEBRA制造)画出长3cm的线,放置1分钟后,通过利用无尘布(产品编号:FF-390C Kuraray Kuraflex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擦拭的方法来评价。以500g/cm2载荷往复擦拭20次后,完全擦掉时设为○,有不能擦掉的部分时设为△,完全擦不掉时设为×。
(麦克贝斯浓度)
关于麦克贝斯反射浓度,根据JIS K7654采用麦克贝斯反射浓度计(商品名:RD-914,坂田工程公司制造),用Magic Ink(注册商标)将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透光性基体的与树脂层相反一侧的面涂黑后,测定树脂层表面的麦克贝斯反射浓度。
(光泽度)
关于光泽度,根据JIS Z8741,采用光泽计(商品名:VG2000,日本电色社制造),测定60°镜面光泽度。
对实施例3~6和比较例3~8所得到的结果示于表5中。表中的数据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对皂化处理前的光学层叠体进行测定的结果。
表6是涉及实施例3~6和比较例8的耐光性的实验结果。
表6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耐光性,并且耐皂化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以一层构造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和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104以下,其中,R1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饱和带电电压为1.5kV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进一步含有透光性微粒或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是将至少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得到的层,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含有3个以上丙烯酰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Cy是其氢的一部分被上述式的取代基以及任意地被甲基或乙基取代的5或6元环的环烷基部分,a是1~3的整数,X是亚甲基或直接键合,RF是碳原子数4~9的全氟烷基,n是1~3的整数,其中,所述a为2以上时,所述X、RF、n相互独立地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为3个以上的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含有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皂化处理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0Ω/□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功能层中,所述π共轭系导电性高分子和高分子掺杂剂的复合物被固定于交联了的树脂成分的分子的间隙。
12.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层叠于偏振光基体上而成。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CN201010269619.4A 2009-09-03 2010-08-31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012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3288 2009-09-03
JP2009203288 2009-09-03
JP2009240799A JP5490487B2 (ja) 2009-10-19 2009-10-19 光学積層体
JP2009-240799 2009-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532A CN102012532A (zh) 2011-04-13
CN102012532B true CN10201253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84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9619.4A Active CN102012532B (zh) 2009-09-03 2010-08-31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59186B1 (zh)
CN (1) CN102012532B (zh)
TW (1) TWI4901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892B (zh) * 2011-12-28 2016-10-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443845B1 (ko) * 2012-09-03 2014-09-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하드코팅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WO2016063827A1 (ja) * 2014-10-20 2016-04-2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シート用基材及び表面保護シート
WO2016104159A1 (ja) * 2014-12-24 2016-06-3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積層体フィルムと電極基板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等の製造方法
CN105824142A (zh) * 2016-03-08 2016-08-03 展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防电磁干扰新工法
KR101653808B1 (ko) * 2016-05-02 2016-09-05 주식회사 유상 편광판 제조공정용 자기점착성 보호필름
TW201743083A (zh) * 2016-06-01 2017-12-16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及其應用
CN106896427B (zh) * 2016-11-17 2018-12-25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静电光学膜层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03534A (ja) * 2016-12-27 2018-07-05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81070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121479B2 (ja) * 2017-11-14 2022-08-18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1941649B1 (ko) * 2017-11-24 2019-0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3736122A (zh) * 2021-07-28 2021-12-03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超爽滑薄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198A (zh) * 2005-07-19 2008-07-16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膜及层叠体
CN100427516C (zh) * 2003-11-21 2008-10-22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氟光固化性组合物
CN101454151A (zh) * 2006-03-28 2009-06-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叠层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5840B2 (ja) * 2004-06-15 2011-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06178276A (ja) * 2004-12-24 2006-07-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フィルム
JP4820716B2 (ja) * 2005-08-30 2011-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49542B2 (ja) * 2005-09-26 2012-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イ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5000933B2 (ja) * 2006-06-16 2012-08-15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101426111B1 (ko) * 2006-12-28 2014-08-05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350383B (en) * 2006-12-29 2011-10-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Scratch-resistant thin fil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516C (zh) * 2003-11-21 2008-10-22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氟光固化性组合物
CN101223198A (zh) * 2005-07-19 2008-07-16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膜及层叠体
CN101454151A (zh) * 2006-03-28 2009-06-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叠层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0124B (zh) 2015-07-01
KR20110025146A (ko) 2011-03-09
KR101559186B1 (ko) 2015-10-12
CN102012532A (zh) 2011-04-13
TW201125732A (en) 201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532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2221720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显示装置及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02859399B (zh)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99217B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796146B (zh) 包含经表面改性的高折射率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抗反射涂层
JP6203796B2 (ja)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1910247B (zh) 包含具有聚(烯化氧)重复单元的全氟聚醚聚合物的硬质涂膜
TWI471340B (zh) 有機無機複合體及其製造方法、有機無機複合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子晶體、塗覆材、熱可塑性組成物、微細構造體、光學材料、抗反射構件及光學透鏡
CN102333831B (zh) 突出的耐磨性和抗污染性的涂料组合物和涂膜
CN102859398B (zh)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US20100196687A1 (en) Antireflection laminate
CN102869506A (zh) 光学层积体、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1203745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US8617693B2 (en) Antireflection laminate
CN106029798B (zh) 用于形成透明被膜的涂布液以及具有透明被膜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JP5490487B2 (ja) 光学積層体
JP5753285B2 (ja) 光学積層体
CN108885283A (zh) 抗反射膜
CN102156311A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偏振片以及显示装置
JP5873237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5426329B2 (ja) 光学積層体
JP2013164567A (ja) 調光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