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013B -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6013B
CN102006013B CN201010267371.8A CN201010267371A CN102006013B CN 102006013 B CN102006013 B CN 102006013B CN 201010267371 A CN201010267371 A CN 201010267371A CN 102006013 B CN102006013 B CN 102006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amplitude
distortion
adjustment amount
phase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73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6013A (zh
Inventor
大河原纯哉
铃木恭宜
楢桥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06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6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47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using feedback acting on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94Acting on the real and imaginary components of the input sig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控制器如下控制:将各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Description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power series digital predistorter)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波发射功率放大器(以下,称为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中有预失真(predistortion)法。预失真法使用预失真器对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预先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
一般,通过使功率放大器在饱和输出附近动作,从而获得功率放大器的高的效率。但是,越接近饱和输出,因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而发生的互调制失真(以下,称为失真分量)越增加。除此之外,失真分量具有频率依赖性。作为补偿具有频率依赖性的失真分量的预失真器,有补偿失真分量的频率依赖性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以下,称为数字预失真器)(参照S.Mizuta,Y.Suzuki,S.Narahashi,and Y.Yamao,″A New Adjustment Method forthe Frequency-Dependent IMD Compensator of the Digital PredistortionLinearizer,″IEEE Radio and Wireless Symposium 2006,pp.255-258,Jan.2006.)。
图1表示数字预失真器900的以往结构例子和其周边装置。该例子表示数字输入发送信号由I相信号和Q相信号(以下,也称为I/Q信号)构成的情况。该数字预失真器900包括:线性传递路径901A、失真产生路径901B、分配器902、合成器903、数字模拟转换器(DAC)904、模拟数字转换器(ADC)905、观测器906、控制器907。线性传递路径901A包括延迟器901A1。失真产生路径901B包括:失真产生器901B1、失真矢量调整器901B2、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分配器902对线性传递路径901A和失真产生路径901B分配输入发送信号。合成器903将线性传递路径901A的输出和失真产生路径901B的输出进行合成。数字模拟转换器(DAC)904将合成器903的输出(附加了失真补偿分量的数字I/Q信号)转换为模拟I/Q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ADC)905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而获取的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的输出(模拟I/Q信号)转换为数字I/Q信号。失真观测器906从ADC905的输出中检测失真分量。控制器907基于失真观测器906的输出,调整在失真矢量调整器901B2中设定的矢量系数(振幅(amplitude)和相位)和在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中设定的一个以上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振幅和相位)。
放大装置950包括:对作为数字预失真器900的输出的模拟I/Q信号进行正交调制的正交调制器951;将调制输出的频率变换为载波频率的上变频器(upconverter)952;以及对频率变换的高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953,进行了功率放大的高频信号从输出端子970例如经由未图示的双工器而提供给天线。
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包括: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而获取的定向性耦合器961;对反馈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下变频器(downconverter)962;以及对进行了向下变换的反馈信号进行正交解调的正交解调器963。
图2表示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的结构例子。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包括:J点FFT单元901B31、复数乘法单元901B32、J点IFFT单元901B33。FFT单元901B31将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的输入信号变换为频域。复数乘法单元901B32对将图3所示的失真分量的上侧和下侧频带分割为M个的每个频带乘以从控制器907提供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的调整)。此时,虽然未图示,但成为被分割的频带以外的FFT单元901B31的输出直接输入到IFFT单元901B33中。IFFT单元901B33将复数乘法单元901B32的输出变换为时域。
图4中表示对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失真分量为最小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器907指定用于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一个频带(频带指定处理;S900),并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使得在指定的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成为最小(或者目标值),并将它们设定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调整处理;S901、S902)。【1】在指定的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成为最小且【2】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中的功率成为最小的情况下,控制器907结束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调整,将获得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设定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S903)。在不满足【1】和【2】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907返回到频带指定处理,重复各个处理S900、S901、S902,直到满足【1】和【2】的条件为止(S903)。按照这样的控制流程,在全部频带中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从而补偿具有频率依赖性的失真分量。
在失真分量的频率依赖性较大地变动的情况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失真补偿,需要增加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数。在使用图1~图4所示的以往的数字预失真器900来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的情况下,每次一个频带按顺序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特别参照图2、图4),所以调整时间伴随频带数的增加也增加成为课题。例如,在将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的频带数从4增加2倍而增加到8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全部频带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调整所需的时间与频带数为4的情况相比加长2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的高速调整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是,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包括:线性传递路径,对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失真产生路径,将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合成器,将线性传递路径和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合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基于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控制器包括: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处理控制单元。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相位设定单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振幅设定单元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并且,本发明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是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b)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c)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相位设定步骤和振幅设定步骤。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将相位和振幅分别统一设定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所以能够进行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快速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分割例子。
图4是表示以往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方框图。
图6是控制器的功能结构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频带和失真分量频带的例子。
图9是表示数字预失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等效低通系统(low-passsystem)模型的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
图12是采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实验中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分割例子。
图13A是表示以往方法的相位调整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3B是表示关于相位的调整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调整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4A是表示实验结果的频谱的图。图14B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调整时间的图。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图16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
图19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
图21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
图22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图23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图24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处理流程图。
图25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
图26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的结构和其周边装置。图5所示的周边装置是数字预失真器输入信号产生装置990、放大装置950、以及获取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并生成反馈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的信号的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放大装置950和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与作为以往例子而说明的数字预失真器900的周边装置相同,所以援用该说明并省略重复说明。
数字预失真器输入信号产生装置990包括:发送信号产生器991、导频信号产生器992、以及切换发送信号产生器输出和导频信号产生器输出的切换器993。发送信号产生器991输出的数字输入发送信号是包含期望的信息的信号。导频信号产生器992输出的导频信号是在决定后述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时使用的信号。关于导频信号的频率等没有特别限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数字输入发送信号和导频信号分别由I相信号和Q相信号(I/Q信号)构成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包括:线性传递路径101A、N次失真产生路径101B、分配器102、合成器103、数字模拟转换器(DAC)104、模拟数字转换器(ADC)105、失真观测器106、控制器107。线性传递路径101A包括延迟器101A1。N次失真产生路径101B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101B1、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分配器102将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分配给线性传递路径101A和N次失真产生路径101B。合成器103对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合成线性传递路径101A的输出和N次失真产生路径101B的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DAC)104对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将合成器103的输出(附加了失真补偿信号的数字I/Q信号)转换为模拟I/Q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ADC)105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而获取的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的输出(模拟I/Q信号)转换为数字I/Q信号。失真观测器106从ADC105的输出(数字I/Q信号)中分别测定发送信号频带内的功率和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分割的频带内通过放大装置950产生的N次失真分量的功率。控制器107基于失真观测器106的输出,调整在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中设定的矢量系数(振幅和相位)和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设定的1个以上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振幅和相位)。N是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在该例子中,设为N=3。
控制器107包括:相位设定单元1071、振幅设定单元1072、处理控制单元1073(参照图6)。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振幅设定单元1072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M是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处理控制单元1073判定表示在功率放大器953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如后所述,例如为ACLR)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小于目标值或者目标值以下),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通过相位设定单元1071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通过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仅将3次失真分量作为失真补偿的对象,但也可以通过构成为将一个以上的不同的W(W是5以上的奇数)次失真产生路径并联连接到3次失真产生路径101B中,从而将多个奇数次失真分量设为失真补偿的对象。
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将3次失真矢量调整期101B2的输出变换为频域,且如图3所示对3次失真分量上侧/下侧的频带进行M分割。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包括:串并变换器(S/P)101B31、快速傅里叶变换器(FFT)101B32、复数乘法器(C.M.)101B33、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器(IFFT)101B34、并串变换器(P/S)101B35。S/P101B31对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的输出进行串并变换。FFT101B32将S/P101B31的输出变换为频域。复数乘法器101B33通过对被M分割的每个频带乘以从控制器107提供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从而调整相位和振幅。IFFT101B34将复数乘法器101B33的输出变换为时域。P/S101B35对IFFT101B34的输出进行并串变换。这样,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使用通过控制器107设定的频率特性补偿系数(相位和振幅),对被M分割的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
数字预失真器100直到将3次失真分量最小化(3次失真分量成为目标值以下)为止,将输入信号设为导频信号产生器992的输出(导频信号),在将3次失真分量最小化之后(3次失真分量成为目标值以下之后),通过切换器993的切换,将输入信号设为发送信号产生器991的输出(发送信号)。
参照图7说明控制器107执行的、将对于M个频带的每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振幅的调整量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的处理的流程。接着,将OFDM信号用作发送信号的情况为例具体说明。OFDM信号具有带宽为3.84MHz且路径滚降率(route roll off rate)为0.22的64个副载波。各个副载波的调制方式是QPSK调制。其中,可任意地设定带宽、路径滚降率、副载波数、各个副载波的调制方式等。此外,也可以是WCDMA信号或基于其他方式的信号等,根据想要在放大装置950中放大的信号而适当地设定发送信号。作为失真补偿的判定指标(即,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而使用了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Ratio,相邻信道泄露功率比)。如图8所示,这里的ACLR设为在偏离中心频率±5MHz的失调点中的3次失真分量上侧/下侧频带(3.84MHz带宽)内功率和发送信号频带(3.84MHz带宽)内功率之比。也可以根据发送信号的带宽而适当地设定离中心频率的失调点和3次失真分量频带。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失真补偿的判定指标而使用了ACLR,但也可以作为上侧/下侧各自的3次失真分量频带内的功率。
此外,设为通过已知的方法已经适当地设定了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例如,在将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设为指标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在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中设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使得上侧/下侧的任一个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成为最小(达到目标值)。作为决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有摄动法(perturbation method)(参照野島俊雄,岡本栄晴,大山徹,”マィクロ波SSB-AM方式用プリディスト一ション非線形ひずみ楠償回路,”電子通信学会論文誌,Vol.J67-B,No.1,Jan.1984.)。在使用了摄动法的相位调整量的决定中,测定在最初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的前后的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并将相位的调整量向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减少的方向变更偏移量,并测定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通过重复相位的调整量的变更和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测定,从而求出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成为最小的相位的调整量。对于振幅也是相同的。另外,控制器107具有用于在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中设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功能要素,但对于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设定处理相对于对于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设定处理独立且前置来进行,所以没有图示该功能要素。
【用于控制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的处理流程】
首先,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相位统一调整处理;S101)。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振幅统一调整处理;S102)。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发送信号频带内的功率和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而求出ACLR(ACLR测定处理;S103)。控制器107的处理控制单元1073依次重复S101~S103,直到测定的ACLR小于目标值为止(ACLR判定处理;S104)。这里,在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之后,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这是因为,相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一般比相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大。但是,根据功率放大器953的性质,也有相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比相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在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之后,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
说明控制器107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将本处理设为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以下,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被M分割的频带分别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设为Xm(0<m≤M),将在被分割的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功率设为Dm
参照J.Ohkawara,Y.Suzuki,and S.Narahashi,″Fast Calculation Scheme for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ompensator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IEEE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Spring 2009,proceedings,April 2009,分别说明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以及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振幅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图9表示数字预失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等效低通系统模型。功率放大器由放大路径和3次失真产生路径构成。这里,将s(t)设为数字预失真器的输入信号,将α、β分别设为在数字预失真器中的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振幅和相位,将g(t)设为在数字预失真器中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脉冲响应,将r1设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放大路径的增益,将r3、θ分别设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3次失真产生路径的增益和相位,将h(t)设为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3次失真分量的频率依赖性的脉冲响应。
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z(t)表示为:
z(t)=r1(s(t)+αeg(t)*s3(t))+r3eh(t)*(s(t)+αeg(t)*s3(t))3    (1),
其中,*表示卷积。
在式(1)中,若仅着眼于3次失真分量,则失真分量e(t)表示为:
e(t)=r3eh(t)*s3(t)+r1αeg(t)*s3(t)    (2)。
若将式(2)变换为频域,则成为:
E(f)=(r3eH(f)+r1αeG(f))S3(f)    (3)。
这里,E(f)、H(f)、G(f)、S3(f)分别是e(t)、h(t)、g3(t)、s3(t)的L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将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被分割的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频率特性Hm设为:
H m = K m e j φ m - - - ( 4 ) .
此外,将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Gm设为:
G m = Y m e j X m - - - ( 5 ) .
这里,Ym是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被分割的频带m中的振幅的调整量。由式(3)至(5),被分割的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
D m = | E m | 2 | S 3 , m | 2 = | ( r 3 K m ) 2 + 2 r 1 r 3 α K m Y m cos ( θ + φ m - β - X m ) + ( r 1 α Y m ) 2 |
( 6 ) .
由式(6),可知在将Ym设为常数Ym(0)的情况下,Dm成为最小值是在cos(θ+φm-β-Xm)=-1时,所以以Xm=θ+φm-β-π为中心进行泰勒展开,则Xm和Dm的关系能够由下式近似。
D m | Y m ( 0 ) ≅ | r 1 r 3 α K m Y m ( 0 ) X m 2 - 2 r 1 r 3 α K m Y m ( 0 ) ( θ + φ m - β - π ) X m + ( r 3 K m ) 2 + ( r 1 α Y m ( 0 ) ) 2 + 2 r 1 r 3 α K m Y m ( 0 ) ( - 1 + ( θ + φ m - β - π ) 2 2 ) | - - - ( 7 )
= | a 2 , m X m 2 + a 1 , m X m + a 0 , m |
其中,
a2,m=r1r3αKmYm(0)
a1,m=-2r1r3αKmYm(0)(θ+φm-β-π)
a 0 , m = ( r 3 K m ) 2 + ( r 1 α Y m ( 0 ) ) 2
+ 2 r 1 r 3 α K m Y m ( 0 ) ( - 1 + ( θ + φ m - β - π ) 2 2 )
由式(7),Dm能够由使用了Xm的2次函数表示。因此,若求出2次函数的系数(a2,m,a1,m,a0,m),则能够算出将失真分量最小化的Xmin,m。接着叙述振幅。由式(7),在将Xm设为常数Xm(0)时的Ym和Dm的关系成为:
D m | X m ( 0 ) = | ( r 1 α ) 2 Y m 2 + 2 r 1 r 3 α K m Y m cos ( θ + φ m - β - X m ( 0 ) ) + ( r 3 K m ) 2 | - - - ( 8 )
= | b 2 , m Y m 2 + b 1 , m Y m + b 0 , m |
。这里,
b2,m=(r1α)2
b1,m=2r1r3αKmcos(θ+φm-β-Xm(0))
b0,m=(r3Km)2
。由式(8),Dm能够由使用了Ym的2次函数表示,因此Ym也与Xm相同地,若求出2次函数系数(b2,m,b1,m,b0,m),则能够算出将失真分量最小化的Ymin,m
【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
图10是表示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图。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相位的初始调整量X1、……、XM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相位步骤S11p)。失真观测器106同时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1、……、DM(相位步骤S12p)。
说明失真分量的功率测定方法。放大装置950的输出信号通过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而变换为模拟I/Q信号,该模拟I/Q信号通过ADC105而变换为数字I/Q信号。失真观测器106对该数字I/Q信号进行串并变换之后,乘以窗函数(例如汉宁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由于能够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结果统一求出失真分量的频谱,所以失真观测器106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结果统一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1、……、DM。以往失真观测器906仅观测了指定的频带的功率,但第1实施方式的失真观测器106统一测定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全部功率D1、……、DM
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XM和测定的功率DM作为R1m,l1(0<l1≤L1)和R2m,l1而对每个频带记录(相位步骤S13p)。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对相位的调整量X1、……、XM加上预定的偏移值A11、……、A1M(A11、……、A1M全部是正值),并将新的相位的调整量X1、……、XM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相位步骤S14p)。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相位步骤S12p至S14p重复执行L1(L1是3以上的整数)次(相位步骤S15p)。另外,在相位步骤S14p中,也可以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关于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也可以不是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减去正的偏移值,而是存在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正的偏移值的频带和加上负的偏移值的频带。例如,将第奇数个失真分量频带设为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正的偏移值的频带,将第偶数个失真分量频带设为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的频带。此时,也可以将流程变更为在相位步骤S15p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步骤S14p。
在将相位步骤S12p至S14p执行了L1次的情况下,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使用R1m,l1和R2m,l1,通过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确定用于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a2,mX2 m+a1,mXm+a0,m)的系数(a2,m,a1,m,a0,m)(相位步骤S16p)。然后,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作为-a1,m/(2a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步骤S17p)。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计算相位的调整量Xmin,m为止,重复相位步骤S16p至S17p(相位步骤S18p)。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计算相位的调整量Xmin,m之后,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相位的调整量Xmin,1、……、Xmin,M(相位步骤S19p)。
表示在式(7)中使用泰勒展开,从而以2次函数表示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但是,也可以不使用泰勒展开,而将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设为余弦函数(Dm=c2,mcos(c1,m-Xm)+c0,m),在相位步骤S16p置换使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系数(c2,m,c1,m,c0,m)。其中,
c2,m=2r1r3αKmYm(0)
c1,m=θ+φm
Dm=(r3Km)2+(r1αYm(0))2
在相位步骤S17p中,由确定的系数(c2,m,c1,m,c0,m)计算Xm,使得Dm成为最小。例如,在Xm的单位为弧度的情况下,作为π-c1,m而计算Xm。通过使用余弦函数,从而不进行基于泰勒展开的近似,所以存在与使用2次函数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正确地表示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的情况。因此,通过使用余弦函数,存在与使用2次函数的情况相比,失真补偿量加大,能够以少的重复次数来达到目标值的情况。在这里是使用了余弦函数,但也可以利用补角的公式而作为正弦函数。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作为余弦函数。
控制器107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按照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将本处理设为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以下,将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被M分割的频带分别设定的振幅的调整量设为Ym
【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
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振幅的初始调整量Y1、……、YM(振幅步骤S11a)。失真观测器106同时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1、……、DM(振幅步骤S12a)。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每个频带分别记录所设定的振幅的调整量Ym和测定的功率Dm作为R3m,l2(0<l2≤L2)和R4m,l2(振幅步骤S13a)。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振幅的调整量Y1、……、YM加上预定的偏移值B11、……、B1M(B11至B1M全部是正值),并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新的振幅的调整量Y1、……、YM(振幅步骤S14a)。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重复振幅步骤S12a至S14a直到执行L2(L2是3以上的整数)次(振幅步骤S15a)为止。另外,在振幅步骤S14a中,也可以若振幅大于0,则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关于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也可以不是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减去正的偏移值,而是存在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正的偏移值的频带和加上负的偏移值的频带。例如,将第奇数个失真分量频带设为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正的偏移值的频带,将第偶数个失真分量频带设为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的频带。此时,也可以将流程变更为在振幅步骤S15a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进行振幅步骤S14a。
在将振幅步骤S12a至S14a执行了L2次的情况下,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使用R3m,12和R4m,12,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用于表示振幅的调整量Y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b2,mY2 m+b1,mYm+b0,m)的系数(b2,m,b1,m,b0,m)(振幅步骤S16a)。然后,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作为-b1,m/(2b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振幅步骤S17a)。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计算振幅的调整量Ymin,m为止,重复振幅步骤S16a至S17a(振幅步骤S18a)。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计算振幅的调整量Ymin,m之后,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振幅的调整量Ymin,1、……、Ymin,M(振幅步骤S19a)。
接着,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实验结果。实验中使用了2GHz波段1W级放大器(输出补偿(back off)12.4dB)。将3次失真分量的上侧/下侧分别以等间隔进行2分割(M=4),并从频率低的频率开始设为频带1、2、3、4(参照图12)。L1和L2分别设为3。将ACLR的目标值作为-45dBc进行了实验。作为比较,也对一个频带一个频带依次调整相位和振幅的以往的控制方法(方法A)进行了实验。图13以相位设定为例子,对方法A和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方法B)表示时间性概念图。在图13中,(1)表示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失真分量的测定的处理时间,(2)表示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相位的调整量的计算时间,(3)表示算出的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的处理时间。在图13中,为了简单,以相同的大小示出(1)、(2)、(3)的各个时间,但实际上不同。在图13中,方法A是一个频带一个频带依次进行处理(1)至处理(3),但方法B是对失真分量全部频带统一进行处理(1)和处理(3)。因此,方法B与方法A相比,能够高速地决定相位的调整量。
图14A表示在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之前的频谱(以没有频率特性补偿器(without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compensator)来图示)、在使用了方法A的情况下的频谱、以及在使用了方法B的情况下的频谱的一例。在图14B表示对于标准化时间的上侧/下侧ACLR。横轴的标准化时间以在方法A中将失真分量最小化(达到目标值)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对全部频带设定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基准,分别将方法A和方法B的设定时间进行了标准化。在图14A中,方法B与方法A相比,下侧频谱的失真补偿量少,但在图14B中,上侧/下侧的ACLR都在目标值以下。此时,由于标准化时间在方法B中为0.28、在方法A中为1.0,所以方法B与以往的控制方法方法A相比,能够将设定时间削减了72%。
控制器107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也可以是作为按照图15所示的处理流程的处理(将本处理设为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
【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
控制器107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相位的初始调整量X1、……、XM(相位步骤S21p)。失真观测器106同时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1、……、DM(相位步骤S22p)。控制器107对各个频带分别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5m(相位步骤S23p)。在至少一个频带中失真分量的功率小于记录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5m的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XM记录为X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R5m(相位步骤S24p)。另外,作为记录值R5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一次对全部频带进行相位步骤S24p,对全部频带记录相位的调整量Xmin,m。控制器107对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5m的频带设定加上了偏移值A2m(A2m>0)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步骤S25p),并返回到相位步骤S22p。此时,也可以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失真分量的功率在全部频带中成为记录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记录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1、……、Xmin,M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相位步骤S26p)。
也可以将控制器107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作为按照图16所示的处理流程的处理(将本处理设为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
【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
控制器107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统一设定振幅的初始调整量Y1、……、YM(相位步骤S21a)。失真观测器106同时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1、……、DM(相位步骤S22a)。控制器107在各个频带分别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6m(相位步骤S23a)。在至少一个频带中失真分量的功率小于记录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6m的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YM记录为Y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R6m(振幅步骤S24a)。另外,作为记录值R6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一次对全部频带进行振幅步骤S24a,对全部频带记录振幅的调整量Ymin,m。控制器107对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6m的频带设定加上了偏移值B2m(B2m>0)的振幅的调整量Ym(振幅步骤S25a),并返回到振幅步骤S22a。此时,也可以若振幅的调整量Ym大于0则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失真分量的功率在全部频带中成为记录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记录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1、……、Ymin,M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振幅步骤S26a)。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重复进行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之后,重复进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进行ACLR。在使用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情况下,指定最初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使得在设定L1点的相位的调整量中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相位的调整量成为中央值。偏移值例如可以变更为2/3、1/2倍等,或者也可以不变更。对于振幅的调整量,与相位的调整量进行同样的处理。在使用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2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2的情况下,相位的调整量的偏移值和振幅的调整量的偏移值例如分别变更为2/3、1/2倍等。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情况下,使用了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但也可以作为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此外,在使用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的情况下,使用了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但也可以作为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
在发送信号的功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存在失真分量增加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也可以预先准备查找表,以能够与发送信号的功率对应地设定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查找表对发送信号的每个功率分别保存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和振幅的调整量。此时,通过上述的处理流程,对每个发送功率求出保存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发送信号的功率,并参照查找表,使得控制器107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适合发送信号的功率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
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不依赖于失真产生路径101B的次数。在有多个失真产生路径101B的情况下,在各自的失真产生路径101B中依次进行上述的处理即可。例如,在有3次失真产生路径和5次失真产生路径的情况下,若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和5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被适当地控制,则按照上述的处理流程调整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的全部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也同样地调整对5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的全部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另外,也可以按照首先进行5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调整,接着进行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调整的顺序进行处理。
【第2实施方式】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从第1实施方式的ACLR判定处理转移到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时,追加了记录测定的ACLR和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处理(ACLR/相位/振幅记录处理;S105)、判定是否将处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和ACLR测定处理)重复了指定次数的处理(第1重复判定处理;S106)。控制器107在没有将处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和ACLR测定处理)重复指定次数的情况下,转移到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控制器107在将处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和ACLR测定处理)重复了指定次数的情况下,将在ACLR/相位/振幅记录处理中记录的ACLR中、提供了最小的ACLR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全部频带统一设定(S107)。
根据第2实施方式,即使在ACLR没有成为小于目标值的情况下,也不会陷入无限循环处理,能够将提供了通过指定次数的重复处理而获得的ACLR中、最低的ACLR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
在第2实施方式中记录了ACLR,但将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的失真补偿量的指标设为失真分量的功率的情况下,在ACLR/相位/振幅记录处理(S105)中记录失真分量的功率来代替ACLR。此时,控制器107将在记录的失真分量的功率中、失真分量的功率最低时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全部频带中。
从第1实施方式可知,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分别统一相位和振幅并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从而能够高速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利用与以往相比能够缩短调整时间来进行高精度失真补偿的处理的第3实施方式。图18表示本发明中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图18的第1重复判定处理S106中判定为重复了指定次数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变更了一次(变更判定处理;S106a),在没有变更时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一同变更(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的变更;S106b)。例如,在最初的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进行了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接着的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这样,通过使用两种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的对,存在与仅使用一种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的对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良好地进行失真补偿的情况。
为了应对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分别仅变更一次时ACLR没有成为小于目标值的情况,或者,为了进行更加高精度的失真补偿,也可以准备3种以上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的对。
此外,也可以不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的双方一同变更,而将其中的任一个变更。例如,在最初的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在第2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在第3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在最后阶段,按照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处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和ACLR测定处理)重复指定次数,ACLR也不能达到小于目标值的情况下,进行单独设定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的处理。图19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图19的第1重复判定处理S106中判定为将处理(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和振幅统一调整处理和ACLR测定处理)重复了指定次数的情况下,一个频带一个频带依次调整相位的调整量(相位单独调整处理;S108),一个频带一个频带依次调整振幅的调整量(振幅单独调整处理;S109),并进行ACLR测定处理(S110),除了ACLR成为小于目标值的情况(S111)之外,依次重复相位单独调整处理至ACLR测定处理(S108~S110),直到重复指定次数为止(第2重复判定处理;S113)。其中,在第2重复判定处理S113之前进行与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ACLR/相位/振幅记录处理S105相同的ACLR/相位/振幅记录处理S112。在即使重复相位单独调整处理S108至ACLR测定处理S110,ACLR也没有成为小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在测定的ACLR中、ACLR成为最小值时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此时,在第2重复判定处理S113中判定的重复次数可以是与在第1重复判定处理S106中判定的重复次数相同的次数,也可以是不同的次数。
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调整了相位的调整量之后调整振幅的调整量。这是因为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一般比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高。但是,根据功率放大器953的性质,也有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比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替换调整相位和振幅的顺序即可。
以下,参照图20说明相位单独调整处理(将本处理设为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
【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步骤S31p)。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步骤S32p)。控制器107将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Xm和测定的功率Dm作为R7m,l3(0<l3≤L3)和R8m,l3而分别记录(相位步骤S33p)。控制器107对相位的调整量Xm加上偏移值A3m(A3m>0),并对频带m设定新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步骤S34p)。控制器107重复相位步骤S32p至S34p直到执行L3(L3是3以上的整数)次(相位步骤S35p)为止。在相位步骤S34p中,也可以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将相位步骤S32p至S34p执行了L3次的情况下,控制器107使用R7m,13和R8m,13,通过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确定用于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a2,mX2 m+a1,mXm+a0,m)的系数(a2,m,a1,m,a0,m)(相位步骤S36p)。然后,控制器107作为-a1,m/(2a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步骤S37p)。控制器107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获得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步骤S38p)。控制器107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设定相位的调整量Xmin,m为止,重复相位步骤S31p至相位步骤S38p(相位步骤S39p)。另外,也可以将流程变更为在相位步骤S35p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步骤S34p。
在执行了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情况下,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按照图21所示的处理流程(将本处理设为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
【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振幅的调整量Ym(振幅步骤S31a)。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振幅步骤S32a)。控制器107将设定的振幅的调整量Ym和测定的功率Dm作为R9m,l4(0<l4≤L4)和R10m,l4而分别记录(振幅步骤S33a)。控制器107对振幅的调整量Ym加上偏移值B3m(B3m>0),并对频带m设定新的振幅的调整量Ym(振幅步骤S34a)。将振幅步骤S31a至S34a重复执行L4(L4是3以上的整数)次(振幅步骤S35a)。在振幅步骤S34a中,也可以若振幅的调整量大于0,则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将振幅步骤S32a至S34a执行了L4次的情况下,控制器107使用R9m,l4和R10m,l4,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用于表示振幅的调整量Y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b2,mY2 m+b1,mYm+b0,m)的系数(b2,m,b1,m,b0,m)(相位步骤S36a)。然后,控制器107作为-b1,m/(2b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振幅步骤S37a)。控制器107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设定获得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振幅步骤S38a)。控制器107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设定振幅的调整量Ymin,m为止,重复振幅步骤S31a至S38a(振幅步骤S39a)。
也可以将相位单独调整处理设为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将本处理设为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
【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步骤S41p)。失真观测器106测定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步骤S42p)。控制器107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11m(相位步骤S43p)。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11m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相位的调整量Xm记录为X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R11m(相位步骤S44p)。另外,作为记录值R11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进行一次相位步骤S44p,记录相位的调整量Xmin,m。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对相位的调整量Xm加上了偏移值A4m(A4m>0)的新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步骤S45p),并返回到相位步骤S42p。此时,也可以对相位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记录值R11m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记录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步骤S46p)。控制器107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设定相位的调整量Xmin,m为止,重复上述的处理(相位步骤S47p)。
也可以将振幅单独调整处理作为按照图23所示的处理流程的处理(将本处理设为振幅单独设定处理流程2)。
【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振幅的调整量Ym(振幅步骤S41a)。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振幅步骤S42a)。控制器107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12m(振幅步骤S43a)。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小于R12m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振幅的调整量Ym记录为Y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记录值R12m(振幅步骤S44a)。另外,作为记录值R12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进行一次振幅步骤S44a,记录振幅的调整量Ymin,m。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加上了偏移值B4m的新的振幅的调整量Ym(振幅步骤S45a),并返回到振幅步骤S42a。也可以若振幅的调整量大于0则对振幅的调整量加上负的偏移值。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记录值R12m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记录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振幅步骤S46a)。控制器107直到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设定振幅的调整量Ymin,m为止,重复上述的处理(振幅步骤S47a)。
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如第3实施方式那样进行全部频带统一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1重复判定处理之后切换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和/或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在一个频带一个频带依次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2重复判定处理之后切换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和/或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
【变形实施例】
参照图24说明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方式。与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设定了某一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之后,转移到设定其他频带中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S106c、S106d)。与如第4实施方式那样在调整了全部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之后调整全部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有时能够以少的重复次数使ACLR小于目标值的情况。此时,可以按照相位、振幅的顺序进行调整,也可以按照振幅、相位的顺序进行调整。
参照图25说明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调整处理(将本发明设为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将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被M分割的频带分别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设为Xm,15(0<m≤M,0<15≤L5),将振幅的调整量设为Ym,16(0<16≤L6),将被分割的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功率设为Dm
【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相位的调整量Xm,15(相位/振幅步骤S51)。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振幅步骤S52)。控制器107将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Xm,15和测定的功率Dm分别作为R13m,15和R14m,15而分别记录(相位/振幅步骤S53)。控制器107对不同的L5(L5是大于2的整数)点的相位的调整量Xm,15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m为止,重复相位/振幅步骤S51至S53(相位/振幅步骤S54)。在对不同的L5点的相位Xm,15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m之后,控制器107使用记录值R13m,15和R14m,15,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用于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a2,mX2 m+a1,mXm+a0,m)的系数(a2,m,a1,m,a0,m)(相位/振幅步骤S55)。控制器107作为-a1,m/(2a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振幅步骤S56)。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获得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振幅步骤S57)。之后,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振幅的调整量Ym,16(相位/振幅步骤S58)。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振幅步骤S59)。控制器107将设定的振幅的调整量Ym,16和测定的功率Dm分别作为R15m,16和R16m,16而记录(相位/振幅步骤S60)。控制器107对不同的L6(L6是大于2的整数)点的振幅的调整量Ym,16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m为止,重复相位/振幅步骤S58至S60(相位/振幅步骤S61)。在对不同的L6点的振幅的调整量Ym,16测定失真分量的功率Dm之后,控制器107使用记录值R15m,16和R16m,16,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用于表示振幅的调整量Ym和失真分量Dm的关系的2次函数(Dm=b2,mY2 m+b1,mYm+b0,m)的系数(b2,m,b1,m,b0,m)(相位/振幅步骤S62)。控制器107作为-b1,m/(2b2,m)而计算将2次函数最小化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相位/振幅步骤S63)。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获得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相位/振幅步骤S64)。
也可以将相位和振幅的单独调整处理作为图26所示的处理流程(将本处理设为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以下,将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被M分割的频带分别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设为Xm(0<m≤M),将振幅的调整量设为Ym(0<m≤M)。
【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
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振幅步骤S71)。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振幅步骤S72)。控制器107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17m(相位/振幅步骤S73)。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17m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相位的调整量Xm记录为X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R17m(相位/振幅步骤S74)。另外,作为R17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一次进行相位/振幅步骤S74,记录相位的调整量Xmin,m。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在相位的调整量Xm加上偏移值A5m的新的相位的调整量Xm(相位/振幅步骤S75),并返回到相位/振幅步骤S72。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R17m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记录的相位的调整量Xmin,m(相位/振幅步骤S76)。控制器107设定频带m的振幅的调整量Ym(相位/振幅步骤S77)。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在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相位/振幅步骤S78)。控制器107比较失真分量的功率Dm和记录值R18m(相位/振幅步骤S79)。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小于记录值R18m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将振幅的调整量Ym记录为Ymin,m,将失真分量的功率Dm记录为R18m(相位/振幅步骤S80)。另外,作为R18m的初始值,预先设定超过可测定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m的值。这样,至少一次进行相位/振幅步骤S80,记录振幅的调整量Ymin,m。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在振幅的调整量Ym加上偏移值B5m的新的振幅的调整量Ym(相位/振幅步骤S81),并返回到相位/振幅步骤S78。在失真分量的功率Dm成为R18m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107对频带m设定记录的振幅的调整量Ymin,m(相位/振幅步骤S82)。
除了以上的实施方式之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意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8)

1.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将L1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控制器包括:
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单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所述振幅设定单元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所述相位设定单元,
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
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
将所述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组合的记录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重复L1次,
对每个所述频带,使用所述组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2次函数即d=a2x2+a1x+a0的系数a2、a1、a0
使用系数a2、a1、a0,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a1/(2a2),以及
将所述提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2.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将L1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将L1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控制器包括:
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单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所述振幅设定单元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所述相位设定单元,
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
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
将所述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组合的记录、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重复L1次,
对每个所述频带,使用所述组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和失真分量y之间的关系的余弦函数即y=c2cos(c1-x)+c0的系数c2、c1、c0
在表示相位的调整量的单位为弧度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系数c2、c1、c0,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余弦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c1-π,以及
将所述提供上述余弦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3.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控制器包括:
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单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所述振幅设定单元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所述相位设定单元,
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判定在由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各个失真分量是否为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
在通过上述判定,观测到的失真分量为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的所述频带即不良频带存在一个以上的情况下,对各个所述不良频带进行如下处理:将关于相位的调整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当前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将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观测到的失真分量,进而将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以及
在通过上述判定,不良频带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将当前记录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4.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将L1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包括:
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和所述振幅设定步骤,
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
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相位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
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
重复步骤,将所述相位记录步骤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1次;
相位近似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相位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2次函数即d=a2x2+a1x+a0的系数a2、a1、a0
相位计算步骤,使用在上述相位近似处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a1/(2a2);以及
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将在上述相位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5.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将L1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包括:
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和所述振幅设定步骤,
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
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相位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失真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
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
重复步骤,将所述相位记录步骤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1次;
余弦函数导出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相位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x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余弦函数即d=c2cos(c1-x)+c0的系数c2、c1、c0
相位计算步骤,作为以弧度表现相位的调整量的单位,使用在上述余弦函数导出处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余弦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c1-π;以及
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将在上述相位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6.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且包括:
线性传递路径,对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
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
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包括:
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
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和所述振幅设定步骤,
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
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相位判定步骤,判定在由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失真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各个失真分量是否为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
相位更新步骤,在通过上述相位判定步骤的判定,观测到的失真分量为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的所述频带即不良频带存在一个以上的情况下,对各个所述不良频带进行如下处理:将关于相位的调整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当前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将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观测到的失真分量,进而将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以及
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在通过上述相位判定步骤的判定,不良频带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将当前记录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7.如权利要求4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L2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
所述振幅设定步骤包括:
初始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振幅的调整时、在所述失真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
振幅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
重复步骤,将所述振幅记录步骤和所述振幅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2次;
振幅近似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振幅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振幅的调整量y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2次函数即d=b2y2+b1y+b0的系数b2,b1,b0
振幅计算步骤,使用在上述振幅近似处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振幅的调整量-b1/(2b2);以及
最终振幅设定步骤,将在上述振幅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8.如权利要求4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幅设定步骤包括:
初始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振幅判定步骤,判定在由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的振幅的调整时、在所述失真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各个失真分量是否为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
振幅更新步骤,在通过上述振幅判定步骤的判定,观测到的失真分量为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的所述频带即不良频带存在一个以上的情况下,对各个所述不良频带进行如下处理:
将关于振幅的调整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当前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该不良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将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观测到的失真分量,进而
将该不良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以及
最终振幅设定步骤,在通过上述振幅判定步骤的判定,不良频带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将当前记录的每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CN201010267371.8A 2009-08-27 2010-08-27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6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7292/09 2009-08-27
JP2009197292 2009-08-27
JP2010152769A JP5355508B2 (ja) 2009-08-27 2010-07-05 べき級数型ディジタルプリディストータとその歪補償制御方法
JP152769/10 2010-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013A CN102006013A (zh) 2011-04-06
CN102006013B true CN102006013B (zh) 2014-04-16

Family

ID=4324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37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6013B (zh) 2009-08-27 2010-08-27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4231B2 (zh)
EP (1) EP2293436B1 (zh)
JP (1) JP5355508B2 (zh)
KR (1) KR101097089B1 (zh)
CN (1) CN102006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6525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Dsp Group Ltd. Non-synchronized adpcm wit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US9184710B2 (en) * 2011-02-09 2015-11-10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 predistortion of a power amplifier for signals comprising widely spaced carriers
US9059879B2 (en) * 2011-07-08 2015-06-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est signal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ceivers
US8874052B2 (en) * 2012-11-15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distortion leakage in a wireless power amplifier
JP6036210B2 (ja) * 2012-11-19 2016-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ンファシス信号生成回路
CN104854833B (zh) * 2012-12-17 2018-02-02 Zte维创通讯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追踪接收功率的方法、装置、程序介质及系统
US9258156B2 (en) * 2013-12-18 2016-02-0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Baseband envelope predistorter
US9798318B2 (en) * 2014-04-14 2017-10-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nlin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6537862A (zh) * 2014-04-30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失真系统和方法
BR112016026017B1 (pt) * 2014-05-27 2022-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realizado por um nó de rádio, nó de rádio, e, portador
US9450848B1 (en) * 2014-08-27 2016-09-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phase of a transmitted signal based on an evaluation of an eye opening in an eye diagram
KR101646575B1 (ko) 2015-08-31 2016-08-08 삼부토건주식회사 급배수형 워터 벨트를 이용한 지중 급배수 시설 및 이의 시공 공법
US10284405B2 (en) * 2016-06-24 2019-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for massive-MIMO
US10404322B2 (en) * 2016-12-30 2019-09-03 Google Llc Power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 a data center
CN107994923B (zh) * 2017-11-03 2019-11-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超宽带数字预失真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62809B (zh) * 2018-09-07 2021-08-13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放大器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832A (zh) * 2002-12-10 2004-07-07 ��ʽ����Ntt����Ħ 线性功率放大方法和线性功率放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5917U (zh) * 1989-01-20 1990-07-31
DE69933243T2 (de) * 1999-07-28 2007-04-12 Fujitsu Ltd., Kawasaki Funkgerät mit verzerrungskompensation
GB9926886D0 (en) * 1999-11-12 2000-01-12 Nokia Networks Oy Linerisation of an amplifier
US6590449B2 (en) * 2000-05-30 2003-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edistortion circuit, low-distortion power amplifier,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for
GB2376584B (en) * 2001-06-15 2005-02-16 Wireless Systems Int Ltd Signal correction techniques
US6683495B2 (en) * 2001-06-28 2004-01-27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Reduced architecture for multibranch feedforward power amplifier linearizers
US6788140B2 (en) * 2002-02-13 2004-09-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ltra-low distortion, wide-bandwidth amplifier architecture using actively phase-matched feed-forward linearization
US7197085B1 (en) * 2002-03-08 2007-03-27 Andrew Corporation Frequency-dependent magnitude pre-distortion for reducing spurious e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3946188B2 (ja) * 2002-12-10 2007-07-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線形電力増幅方法、線形電力増幅器及びそのディジタルプリディストータ設定方法
US7251293B2 (en) * 2003-06-27 2007-07-31 Andrew Corporation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the lineariz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with asym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JP4467319B2 (ja) * 2004-01-29 2010-05-2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プリディストータ
US7170344B2 (en) * 2004-02-03 2007-01-30 Ntt Docomo, Inc. Multi-band predistorter using power series representation
JP4598414B2 (ja) * 2004-02-27 2010-12-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べき級数型プリディスト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0576724C (zh) * 2005-05-18 2009-12-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幂级数型前置补偿器及其控制方法
EP1732208B1 (en) * 2005-06-06 2008-03-05 NTT DoCoMo INC. Power series type predistorter for multi-frequency bands operation
JP4812643B2 (ja) * 2007-02-01 2011-11-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増幅装置
JP2008271289A (ja) * 2007-04-23 2008-11-06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歪補償装置
US7899416B2 (en) * 2007-11-14 2011-03-01 Crestcom, Inc. RF transmitter with heat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832A (zh) * 2002-12-10 2004-07-07 ��ʽ����Ntt����Ħ 线性功率放大方法和线性功率放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013A (zh) 2011-04-06
JP5355508B2 (ja) 2013-11-27
EP2293436A2 (en) 2011-03-09
EP2293436A3 (en) 2013-10-02
US8594231B2 (en) 2013-11-26
KR101097089B1 (ko) 2011-12-22
EP2293436B1 (en) 2014-11-26
JP2011071964A (ja) 2011-04-07
KR20110022543A (ko) 2011-03-07
US20110050339A1 (en)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6013B (zh)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Anttila et al. Joint mitigation of power amplifier and I/Q modulator impairments in broadband direct-conversion transmitters
US820445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urious emission cancellation
US6240278B1 (en) Scalar cost function based predistortion linearizing device, method, phone and basestation
US201802791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seband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in multi-channel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ar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tral regrowth in microwave amplifiers based on the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a complex Gaussian process
Isaksson et al. Wide-band dynamic modeling of power amplifiers using radial-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US20090161793A1 (en)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signals in radio transmitter
Kim et al. Parametric method of frequency-dependent I/Q imbalance compensation for wideband quadrature modulator
EP1236272B1 (en) Linearisation of an amplifier
CN104426823A (zh) 预失真方法及预失真装置
CN102195568A (zh) 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CN107395294A (zh) 一种发射机射频非理想特性矫正方法
Anttila et al. Recursive learning-based joint digital predistorter for power amplifier and I/Q modulator impairments
CN107124141A (zh) 基于复数域矩阵数值求解自适应误差验证的数字预失真的方法
Coskun et al. A mathemat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feedforward circuit for CDMA applications
Liu et al. Load-mismatch tracking digital predistortion technique for mobile-terminal power amplifiers
Ma et al. Test be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stor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Fukuda et al.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mplex valued LTI transfer functions causing memory effect of power amplifier
Fukuda et 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delay dependence of the memory effect in power amplifiers and derivation of inverse to cancel the nonlinear distortions
Bache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of Power Amplifier for X-band Radar System
Verbeyst et al. VIOMAP, 16QAM and spectral regrowth: Enhanced prediction and predistortion based on two-tone black-box model extraction
Amin et al. 2D Extended envelope memory polynomial model for concurrent dual-band RF transmitters
Yuva et al.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Narrowband IoT Applications
Aschbacher et al. Robust identification of an LN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