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0356B -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0356B
CN102000356B CN 201010566573 CN201010566573A CN102000356B CN 102000356 B CN102000356 B CN 102000356B CN 201010566573 CN201010566573 CN 201010566573 CN 201010566573 A CN201010566573 A CN 201010566573A CN 102000356 B CN102000356 B CN 102000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ed cellulose
water
oxidized regenerated
soluble
oxycellu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665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0356A (zh
Inventor
黄玉东
吴亚东
张华威
贺金梅
谷洪波
王凤文
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GO GROUP CO Lt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EGO GROUP CO Lt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GO GROUP CO Lt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EG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665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0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0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0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0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0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均为非水溶型,聚合度高,生物可吸收性差,止血速度慢的问题。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由氧化再生纤维素与强碱的醇溶液制成。方法:一、中和改性;二、洗涤;三、干燥。本发明产品可用于医疗止血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再生纤维素类产品主要是采用再生纤维素为原料,通过适合的氧化剂进行伯羟基位置的选择性氧化,如气相或液相二氧化氮以及TEMPO体系,制得羧基含量为16%~24%的氧化再生纤维素,最后经过洗涤、干燥、消毒、密封和杀菌等过程即可获得相应医用止血产品。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此类产品是由Johnson&Johnson公司所生产的SURGICEL系列可吸收止血产品——SURGICELTM、SURGICELTM Nu-Knit、SURGICELTM Fibrillar,此系列产品的成分均为氧化再生纤维素,主要的区别体现于外在表现形式。
氧化再生纤维素(ORC)止血材料为非水溶型止血材料,但可完全溶于pH值介于10~14范围内的碱性溶液中。氧化再生纤维素同时具有多种止血机制:1、由于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含有羧基,因此其低pH值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是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的羧基会很快的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和,所以这种止血效果短暂且不显著;2、氧化再生纤维素可以激活创口处的血小板而加速止血;3、随着血液中某些成分吸附到氧化再生纤维素表面,氧化再生纤维素会膨胀,进而压迫血管断端而止血;4、在外界pH值为10~14的情况下氧化再生纤维素会逐渐形成凝胶而减缓甚至阻止血液流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利用该条件进行止血)。而且氧化再生纤维素结构中的羧基也可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例如生成酰胺结构或酯基结构,干扰脱氢酶,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细菌死亡。
但是,氧化再生纤维素的止血机制限制了其止血速度,导致氧化再生纤维素无法适用于动脉等部位的大出血情况;而且氧化再生纤维素的酸性较强,导致其对某些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进而限制了氧化再生纤维素在脑部等敏感部位的应用。同时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酸性也会引发一些酸敏感药物失效,如凝血酶等。
氧化再生纤维素作为止血材料的改性研究一直在不断努力进行中。Doub等人公开了采用碳酸氢钠或乙酸钙的水溶液对氧化再生纤维素进行中和的方法,并且用凝血酶浸渍碳酸氢钠中和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然后对浸渍后的织物进行冻结处理并在此状态下干燥,制得了一种高效的氧化纤维素类外科手术止血材料。美国专利中Saferstein等人叙述了使用弱酸盐的醇水溶液,如乙酸钠,将氧化再生纤维素中和至pH值介于5~8之间,这种方法不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可以室温稳定储存,而且可以负载上类似凝血酶的酸敏感物质,进而提高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的止血性能。同时他们还发现,Doub等人采用碳酸氢钠中和的方法会导致氧化再生纤维素织物部分胶化、变形,并且致使最终中和的氧化再生纤维织物的拉伸强度太低而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止血过程中。而Doub等人在专利中提到的乙酸钙中和的氧化再生纤维素虽然保证了织物的原有形态,但由于中和后材料钙含量过高,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接触处的哺乳动物皮肤和其他体细胞产生刺激性,并在使用位置形成大的发白的肉芽肿块,妨碍材料的生物吸收。上述方法利用改性可以提高氧化再生纤维素的止血性能,但其生物可吸收性大幅降低。在另一份美国专利中Stilwell等人则采用中和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效果满意的钙改性的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他们发现当氧化纤维素中的钙含量在0.4~5.0之间时,钙改性的氧化纤维素的止血性能优于未改性的氧化再生纤维素以及钠或钾改性的氧化再生纤维素,并且对材料的生物可吸收性影响不是太大。当采用钙和钠或钾混合改性时,所得的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具有较高的pH值来满足与酸敏感物质相容的条件,同时其中的含有的钙既可实现增强止血效果,又不至于导致生物组织刺激反应。
由于氧化再生纤维素可完全溶于pH值为10~14的碱性溶液,而且导致强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保持氧化再生纤维素织物形状,所以,以往的专利和研究中都采用弱酸盐体系来中和改性氧化纤维素。虽然,上述研究对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中和改性使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酸性减弱,止血性能有小幅提高,但是采用弱酸盐对氧化再生纤维素进行中和后的产品均属于非水溶型,聚合度降低幅度又很小,甚至不发生降解,因此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生物可吸收性差,无法提高其止血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均为非水溶型,聚合度高,生物可吸收性差,止血速度慢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由氧化再生纤维素与强碱的醇溶液制成,其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的中和度为5%~98%,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60.00~30.00。
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
上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按下述步骤制备:一、将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强碱的醇溶液中封闭反应0.5~48h,反应温度控制为10~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为10∶1~1∶20;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3~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10~-80℃环境中干燥12~48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其中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
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聚合度低,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积迅速膨胀,进而压迫血管断端而止血;因此,当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遇到血液迅速形成的凝胶可以堵塞血管末端,提高其物理止血效能,使止血时间大大缩短,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可用于动脉等部位大出血的情况。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作为一种水溶型、低聚合度止血材料可在体内降解,且体内完全降解只需7~10d,生物可吸收性高,可用于止血、创面保护、防止手术粘连的以纤维、织物及无纺布等形式制成的片状、块状、球状等制品,或者与其他材料组合制成的创可贴、急救包等制品。
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与氧化再生纤维素相比,其酸性减弱,消除了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损伤,扩大了止血材料的使用范围(可用于脑部等敏感部位),并且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弱酸性使得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可与一些酸敏感止血材料或药物复合使用,有望进一步生产出更为快速的止血产品。而且,本发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依然保留了部分羧基的存在,不影响氧化再生纤维素本身所具有的止血机制。
本发明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方法在降低材料聚合度的同时,保持了材料强度不降低,且不改变材料的原有形状。本发明采用强碱的醇溶液中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因强碱的醇溶液的pH值小于10,所以在本发明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过程中不发生溶解或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由氧化再生纤维素与强碱的醇溶液制成,其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的中和度为5%~98%,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60.00~30.00。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其它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50.00~30.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10d。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是: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6.5%~19.5%(质量),聚合度为78.50~60.5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10~2.00mol/L。其它与实施方式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45.00~35.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不同点是: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的中和度为70%~95%。其它与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一、将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强碱的醇溶液中封闭反应0.5~48h,反应温度控制为10~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为10∶1~1∶20;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3~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10~-80℃环境中干燥12~48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5%~98%。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60.00~30.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10d。
本实施方式通过控制步骤一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来控制氧化再生纤维素羧基的中和度及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反应过程中强碱的醇溶液持续循环,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接触充分。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五相同。
本实施方式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50.00~30.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10d。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16.5%~19.5%(质量),聚合度为78.50~60.5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10~2.00mol/L。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45.00~35.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七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为1.5∶1~1∶10,反应温度控制为20~25℃,封闭反应8~32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六或七相同。
本实施方式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50.00~35.0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10d。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30~-60℃环境中干燥。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九之一的不同点是: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五至八之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种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之间可为任意质量比。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钠含量为0.56%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4.0900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1818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16.92%(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6.10%。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0.56%(重量),其聚合度为55.8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8~10d。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K):一、将4.0708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钾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钾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3618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钾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14.80%(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17.87%。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51.68,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10d。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K):一、将4.0600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7218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10.95%(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39.23%。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49.56,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3.9269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1047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6.87%(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61.88%。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5.70%(重量),其聚合度为45.32,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3.7832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1345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3.24%(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2.02%。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7.55%(重量),其聚合度为43.21,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3.7166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02%(质量),聚合度为64.87,氢氧化钠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643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2.01%(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8.85%。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8.18%(重量),其聚合度为38.69,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28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8d。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一、将4.0708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强碱的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2h,反应温度控制为25.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77%(质量),聚合度为63.56,强碱的丙醇溶液中溶质强碱的浓度为1.000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40℃环境中干燥26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强碱的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强碱的丙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其中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的摩尔比为3∶1。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1.50%(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92.01%。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36.20,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25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8d。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一、将3.9685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强碱的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1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77%(质量),聚合度为63.56,强碱的乙醇溶液中溶质强碱的浓度为2.000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强碱的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强碱的乙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其中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摩尔比为1∶1。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2.93%(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4.39%。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46.95,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30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十九: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4.0097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2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77%(质量),聚合度为63.56,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00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2.71%(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5.56%。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8.21%(重量),其聚合度为40.34,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28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9d。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4.0176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4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77%(质量),聚合度为63.56,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00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2.62%(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6.04%。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8.25%(重量),其聚合度为38.22,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25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8d。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一: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ORC-Na):一、将4.0137g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10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封闭反应8h,反应温度控制为2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8.77%(质量),聚合度为63.56,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00mol/L;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50℃环境中干燥24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利用循环槽持续循环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之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充分接触。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经滴定测定羧基含量为1.95%(质量),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中和度为89.61%。本实施方式所制备出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中钠含量为8.60%(重量),其聚合度为38.18,遇到水或盐溶液后可以在25s内迅速降解形成凝胶,体内完全降解需要7~8d。

Claims (9)

1.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由氧化再生纤维素与强碱的醇溶液制成,其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的中和度为5%~98%,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聚合度为60.00~3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含量为16.5%~19.5%(质量),聚合度为78.50~60.5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10~2.00mol/L。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的中和度为70%~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制备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一、将氧化再生纤维素放入强碱的醇溶液中封闭反应0.5~48h,反应温度控制为10~30℃,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为10∶1~1∶20;二、将经过步骤一中和反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然后再用无水乙醇冲洗3~5次;三、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10~-80℃环境中干燥12~48h,即得到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16%~24%(质量),聚合度为100.00~40.0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醇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丙醇;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005~3.00mol/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16.5%~19.5%(质量),聚合度为78.50~60.50;强碱的醇溶液中强碱的浓度为0.10~2.00mol/L。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中羧基与强碱的醇溶液中碱的摩尔比为1.5∶1~1∶10,反应温度控制为20~25℃,封闭反应8~32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经过步骤二洗涤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置于-30~-60℃环境中干燥。
CN 201010566573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0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6573 CN102000356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6573 CN102000356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0356A CN102000356A (zh) 2011-04-06
CN102000356B true CN102000356B (zh) 2013-04-03

Family

ID=4380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665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0356B (zh) 2010-11-30 2010-11-30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0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5142B (zh) * 2011-05-18 2014-01-22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水溶型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88A (zh) * 2011-05-20 2011-09-28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型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9271937B2 (en) * 2012-05-31 2016-03-01 Covidien Lp Oxidized cellulose microspheres
CN103643480B (zh) * 2013-12-11 2015-12-09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可降解的复合型氧化微晶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21875B (zh) * 2016-11-15 2019-08-27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吸收的止血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止血纤维制品
CN113123130B (zh) * 2019-12-31 2023-05-12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376A (zh) * 2000-03-24 2000-10-11 大连永兴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用纤维素材料制备可溶性防粘连材料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01890179A (zh) * 2009-05-18 2010-11-24 惠州华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水溶性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376A (zh) * 2000-03-24 2000-10-11 大连永兴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用纤维素材料制备可溶性防粘连材料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01890179A (zh) * 2009-05-18 2010-11-24 惠州华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水溶性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0356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0356B (zh) 一种水溶型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777B (zh) 改性纳米纤维素多孔复合型高吸渗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
US10434212B2 (en) Degradable haemostat composition
CN100348272C (zh) 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
US20100298264A1 (en) Biodegradable and water-soluble hemostatic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1837143A (zh) 一种药物缓释止血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4949334A (zh) 可降解的止血剂组合物
Stilwell et al. 15. Oxidized cellulose: Chemistry, processing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CN101890179A (zh) 一种可降解吸收的水溶性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8024A (zh) 一种新型可吸收医用材料
CN104586753A (zh) 一种羧甲基壳聚糖抗菌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51757B (zh) 一种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586A (zh) 一种纳米金/赖氨酸/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88A (zh) 一种水溶型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8009A (zh) 一种纳米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77675B (zh) 一种rgd-m13噬菌体/聚赖氨酸/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83578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接枝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4234A (zh) 一种可吸收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205142B (zh) 水溶型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295A (zh) 一种rgd-m13噬菌体/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83588B (zh)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接枝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83584B (zh) 一种石墨烯/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
CN104383587B (zh) 一种富勒烯/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577B (zh) 一种纳米金/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
CN106822986A (zh) 一种壳聚糖‑琼胶低聚糖多孔球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