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812B -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812B
CN101992812B CN201010553776A CN201010553776A CN101992812B CN 101992812 B CN101992812 B CN 101992812B CN 201010553776 A CN201010553776 A CN 201010553776A CN 201010553776 A CN201010553776 A CN 201010553776A CN 101992812 B CN101992812 B CN 101992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hange
over valve
split car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812A (zh
Inventor
赵云峰
万杰
陈俊
乐治国
刘宗巍
何伟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53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2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2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无法分合的技术问题。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气缸一和气缸二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本发明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和结合,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和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体车,特别涉及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目前的汽车都是整体车,在现实使用中整体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当两人要分开独立行动时,就需要其中一人将另一个人送到目的地,或一人开走整体车、另一人采用其它方式行动,或配置两辆整体车,显然,这样会增加投入成本或运行成本,而且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方便。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在出行或上班时,在从家里到目的地过程中有一段路程是相同的,而另一端路程是不一样的,此时若使用整理车,就遇到了上述问题。
另一方面,当遇到狭窄的道路时,整体车因为体积较大的关系就无法通过,需要另寻道路,行驶不方便。此外,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频繁出现的交通堵塞和停车位不足的社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上述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有人提出了双体车的概念,就是由两辆单独能单独行驶的摩托车合并在一起形成四轮驱动的汽车,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双体车车身的合并连接,现都没有较好的连接方式能保证双体车车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因此双体车不能应用到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双体车车身分合的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和能与分体车一分合的分体车二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以及分体车二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和固连在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气缸一和气缸二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处以及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处。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均具有至少一个前轮和至少一个后轮,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能够独立驾驶运行,体积小、灵活方便,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连接形成四轮或多轮驱动的双体车。平时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的,即分体车一上的气缸一的活塞杆穿在分体车二的横向定位孔中,分体车二上的气缸二的活塞杆穿在分体车一的纵向定位孔中,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实现了连接定位,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是合并在一起不可脱离的;当遇到狭窄道路或交通堵塞或需要分开行动时,气动系统驱动气缸一的活塞杆退出横向定位孔,气动系统也驱动气缸二的活塞杆退出纵向定位孔,这样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就实现了分离,可以分别驾驶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行动。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缸一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一与分体车一连成一体,气缸一与分体车一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缸二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上。采用焊接方式将气缸二与分体车二连成一体,气缸二与分体车二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
当然,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气缸一和气缸二的缸体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分别固连于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上。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换向阀二、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二和切换阀,上述换向阀一和气缸一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上述的换向阀二和气缸二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行程开关一与换向阀二相联且当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行程开关二与换向阀一相联且当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使换向阀一换向,切换阀分别与上述的换向阀一和换向阀二相连,所述的切换阀能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切换后能使上述的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
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左右靠近结合时,切换阀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出,气缸一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行程开关一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中,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连接结合;双体车需要分体时,切换阀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二换向并使气缸二的活塞杆缩回,气缸二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时会顶压到行程开关二,行程开关二使换向阀一换向并使气缸一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向定位孔,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上述操作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自动化程度高,双体车分合过程中,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这样便于缓冲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换向阀二与行程开关一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控制阀起到了保险作用,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合并成双体车时,需先打开控制阀开启气路,才能使气动系统工作,避免了误操作;双体车在分离后,关闭控制阀使气路封闭,气动系统不会工作,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或分体车二的驾驶。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切换阀、换向阀一和气缸一均位于分体车一上。
在上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所述的控制阀、换向阀二和气缸二均位于分体车二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现了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分离和结合,双体车结合时在横向和纵向都实现了定位,定位效果好,并能通过多套气动系统实现连接,连接强度高,而且气动系统使得分体车一和分体车二的结合或分离都自动化,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中气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体车一;2、分体车二;3、纵向定位孔;4、横向定位孔;5、气缸一;6、气缸二;7、切换阀;8、换向阀一;9、行程开关二;10、换向阀二;11、行程开关一;12、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双体车由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组成,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均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且均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能够独立驾驶运行,体积小、灵活方便。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能通过本连接机构左右连接形成四轮驱动的双体车。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1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3、分体车二2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4、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的气缸一5和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的气缸二6,本实施例中气缸一5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气缸二6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焊接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处能承受较大的拉扯力。
如图2所示,气缸一5和气缸二6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5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4处以及驱动气缸二6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3处。气动系统包括位于分体车一1上的切换阀7、换向阀一8和行程开关二9,还包括位于分体车二2上的控制阀12、换向阀二10和行程开关一11,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换向阀二10与行程开关一11之间设有能对该气路进行开闭的控制阀12,行程开关一11与换向阀二10相联且当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行程开关二9与换向阀一8相联且当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切换阀7分别与换向阀一8和换向阀二10相连,切换阀7能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7切换后能使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
本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左右靠近结合时,打开控制阀12开启气路,再打开切换阀7切换气路使得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穿入横向定位孔4中再顶压到行程开关一11,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伸出穿入纵向定位孔3中,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连接结合;双体车需要分体时,切换阀7复位再次切换气路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退出纵向定位孔3时会顶压到行程开关二9,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缩回退出横向定位孔4,这样就实现了双体车的分离,双体车在分离后,关闭控制阀12使气路封闭,气动系统不会工作,气动系统不会影响分体车一1或分体车二2的驾驶。上述操作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气缸一5和气缸二6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了双体车的自动分合,自动化程度高,双体车分合过程中,气缸一5和气缸二6的活塞杆的伸缩都尽量保持低速,这样便于缓冲配合。在实际使用中,如图3所示,分体车一1和分体车二2之间可以设置多套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的数量根据实际要求的强度和刚度确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分体车一1、分体车二2、纵向定位孔3、横向定位孔4、气缸一5、气缸二6、切换阀7、换向阀一8、行程开关二9、换向阀二10、行程开关一11、控制阀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双体车由分体车一(1)和能与分体车一(1)分合的分体车二(2)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包括分体车一(1)上沿其纵向具有的纵向定位孔(3)以及分体车二(2)上沿其横向具有的横向定位孔(4),所述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的气缸一(5)和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的气缸二(6),气缸一(5)和气缸二(6)均与能驱动其活塞杆移动的气动系统相连,且气动系统能驱动气缸一(5)的活塞杆穿在横向定位孔(4)处以及驱动气缸二(6)的活塞杆穿在纵向定位孔(3)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一(5)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一(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二(6)的缸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分体车二(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系统包括换向阀一(8)、换向阀二(10)、行程开关一(11)、行程开关二(9)和切换阀(7),上述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上述的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行程开关一(11)与换向阀二(10)相联且当气缸一(5)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一(11)使换向阀二(10)换向,行程开关二(9)与换向阀一(8)相联且当气缸二(6)的活塞杆完全缩回时能顶压行程开关二(9)使换向阀一(8)换向,切换阀(7)分别与上述的换向阀一(8)和换向阀二(10)相连,所述的切换阀(7)能使换向阀二(10)换向并使气缸二(6)的活塞杆缩回,且当切换阀(7)切换后能使上述的换向阀一(8)换向并使气缸一(5)的活塞杆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二(10)与行程开关一(11)之间设有控制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换阀(7)、换向阀一(8)和气缸一(5)均位于分体车一(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12)、换向阀二(10)和气缸二(6)均位于分体车二(2)上。
CN201010553776A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Active CN101992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3776A CN101992812B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3776A CN101992812B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812A CN101992812A (zh) 2011-03-30
CN101992812B true CN101992812B (zh) 2012-10-10

Family

ID=4378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3776A Active CN101992812B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2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1295B (zh) * 2013-05-16 2015-07-01 青岛智通车辆研发有限公司 双体车的底盘总成
CN103231624B (zh) * 2013-05-16 2015-05-06 青岛智通车辆研发有限公司 双体车的后车轴连接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8278A (en) * 1998-10-30 2000-05-30 Kock; Ronald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ide-by-side recumbent bicycles to form a quadracycle
JP2003327189A (ja) * 2002-05-14 2003-11-19 Sayama Motor School Kk 教習用自動二輪車
JP2006224797A (ja) * 2005-02-17 2006-08-31 Totetsu Kogyo Co Ltd 軌陸兼用移動車装置
CN101670869A (zh) * 2009-10-20 2010-03-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体车
CN101670870A (zh) * 2009-10-20 2010-03-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体车自动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8278A (en) * 1998-10-30 2000-05-30 Kock; Ronald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ide-by-side recumbent bicycles to form a quadracycle
JP2003327189A (ja) * 2002-05-14 2003-11-19 Sayama Motor School Kk 教習用自動二輪車
JP2006224797A (ja) * 2005-02-17 2006-08-31 Totetsu Kogyo Co Ltd 軌陸兼用移動車装置
CN101670869A (zh) * 2009-10-20 2010-03-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体车
CN101670870A (zh) * 2009-10-20 2010-03-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体车自动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812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2812B (zh) 一种双体车的可分合连接机构
CN202063181U (zh) 一种四轮转向汽车
CN104228987A (zh) 一种轿车系统
CN209142115U (zh) 路轨两用车制动系统及路轨两用车
CN206287766U (zh)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CN208469476U (zh) 一种公铁两用车行走装置
CN102248964B (zh) 一种四轮转向汽车
CN109334649A (zh) 路轨两用车制动系统及路轨两用车
CN104655145A (zh) 自行车用导航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1519042A (zh) 电动汽车
CN203713463U (zh) 一种两栖车翻转悬架结构
CN109131413A (zh) 钢轮胶轮共驱型转向架及其交通系统
CN111267873B (zh)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悬挂式轨道车辆自主转向装置
CN102275511B (zh) 自动伸缩受流弓弓头
CN103318215A (zh) 轨道车辆
CN114572318A (zh) 一种智能公路列车、行驶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751059Y (zh) 单开道岔可挠型导向板装置
CN205149963U (zh) 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转向系统
CN202518341U (zh) 一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
CN204775603U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车的智能平衡轮架辅助泊车装置
CN205311633U (zh) 一种单边可挤道岔装置
CN103821096A (zh) 一种近公交车站的非机动车安全提示组合标线
CN213676449U (zh) 一种汽车移动驾驶座舱的自动推动装置
CN102139698A (zh)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CN2820954Y (zh) 一种电动扫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