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379B -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379B
CN101990379B CN201010243032.6A CN201010243032A CN101990379B CN 101990379 B CN101990379 B CN 101990379B CN 201010243032 A CN201010243032 A CN 201010243032A CN 101990379 B CN101990379 B CN 101990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otation
opening
closing device
resp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30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379A (zh
Inventor
本杉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0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3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7Rotatable in one plane,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与同样在上表面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呈相互重迭状态,以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朝水平方向旋转开阖。该开阖装置包含一星状曲线操作机构,其使该开阖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及一点按停止手段,其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点按停止于一定旋转角度;以及一旋转限制手段,其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旋转限制于一定的旋转角度。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构成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详细说明,其涉及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经由星状曲线动作进行开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使上表面具有如按键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相对于同样上表面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从全面相互重迭状态中,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以前后方向滑动,以露出第一壳体的操作部,且为可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水平方向作90度旋转,且使第二壳体的显示部为横长状态。如日本特开2008-103989号公开公报所记载的习知技术。
另外,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亦于使上表面具有如按键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相对于下表面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从全面相互重迭状态中,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以纵方向展开,以露出第一壳体的操作部,且为可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纵方向的开阖方向与直交方向的左右作90度旋转,且使第二壳体的显示部为横长状态。如日本特开2008-219601号公开公报所记载的习知技术。
上述专利文献1与2所记载的开阖装置,无论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或朝纵方向开阖,均会使第二壳体旋转;无论滑动装置或纵方向的开阖装置,另外还需使第二壳体具有旋转装置,然由于两种装置均为必需,因此有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因此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可于左右任一方向且从0度到180度之间作水平旋转开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为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的第一壳体与同样在上表面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呈相互重迭状态,并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朝相对水平方向旋转且开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该开阖装置包含一星状曲线操作机构,其使该开阖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及一点按停止手段,其可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在一定的旋转角度予以点按停止;以及一旋转限制手段,其可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在一定的旋转角度予以旋转限制。此时,本发明的结构为,该星状曲线操作机构,其包含一框架状基底部材;及一旋转圆盘,其相对于该基底部材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及一小径圆盘,其相对于该旋转圆盘,以和该旋转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及一旋转轴,其相对于该小径圆盘,以和该小径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以及一回旋部材,其和该旋转轴一同旋转。
此外,本发明的该小径圆盘被收装于设置在该旋转圆盘的椭圆凹部内,以和该旋转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
本发明的结构又为,使该基底部材朝该第一壳体侧边安装,使该回旋部材朝该第二壳体侧边安装。
本发明的该点按停止手段,其结构包含一止滑凹部,其以90度间隔设置在该基底部材的内侧的该旋转轴嵌入。
本发明的该旋转限制手段,其包含一固定卡止部材,其安装在该回旋部材;以及一可动卡止部材,其朝该基底部材侧的单一方向旋转推进,且在一定范围和摇动所在部位的该固定卡止部材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定旋转角度卡合。
本发明的结构又为,使该基底部材安装于设置在该第一壳体的安装凹部,使该旋转圆盘设置于该基底部材与该安装凹部之间。
另外,在该基底部材的里侧设置盖板的情形时,在该盖板与该基底部材之间设置该旋转圆盘的同时,设置该可动卡止部材且使朝单一方向旋转推进。
本发明开阖装置更包含一滑动防止手段,该滑动防止手段,其包含一倾斜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材的导引孔;以及一该固定卡止部材,其安装在和该倾斜部抵接的该回旋部材。
本发明开阖装置更包含一转动支点调整手段,该转动支点调整手段,其包含一薄片导引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材的导引凸条部的各角部;以及固定卡止部材的一卡合栓部,该固定卡止部材安装在该回旋部材。
由此,本发明上述的各开阖装置,其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本发明根据上述所构成,结构简单,可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左右任一方向且水平旋转,且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呈纵长状态与横长状态,由于其经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的星状曲线动作以可开阖,因此,该星状曲线动作当能引发使用者的兴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使用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之一行动电话的斜视图。
图2为显示从图1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90度顺时针旋转的旋转状态的平面图。
图3为显示从图1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90度逆时针旋转的旋转状态的平面图。
图4为显示从图2及图3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90度旋转状态的平面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上半部侧面的分解斜视图,虚线的框印部分为放大2倍。
图6为本发明的开阖装置的下半部侧面的分解斜视图。
图7为显示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在闭阖状态时的开阖装置,图7A为显示该平面图;图7B为显示该一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8为显示从图7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顺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9为显示从图8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顺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0为显示从图9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顺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1为显示从图10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顺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2为显示从图7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逆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3为显示从图12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逆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4为显示从图13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逆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5为显示从图14状态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再作逆时针旋转的呈45度旋转状态的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6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在图7状态时的里侧状态的平面图。
图17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在图12状态时的里侧状态的平面图。
图18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在图13状态时的里侧状态的平面图。
图19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在图14状态时的里侧状态的平面图。
图20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在图15状态时的里侧状态的平面图。
图21用以说明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顺时针180度旋转时旋转限制手段的动作,图21A为显示正要进行180度旋转时的状态;图21B为显示180度旋转结束后的状态。
图22用以说明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作逆时针180度旋转时旋转限制手段的动作,图22A为显示正要进行180度旋转时的状态;图22B为显示180度旋转结束后的状态。
图23A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滑动防止手段61的构成及该动作的说明图,其为显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闭阖时的状态。
图23B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滑动防止手段61的构成及该动作的说明图,其为显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顺时针方向作90度旋转后的状态。
图23C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滑动防止手段61的构成及该动作的说明图,其为显示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逆时针方向作90度旋转后的状态。
图24用以说明本发明的转动支点调整手段的构成与动作的说明图。
图25用以说明本发明开阖装置的旋转圆盘与小径圆盘的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26用以说明本发明开阖装置的旋转限制手段的可动卡止部材的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27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的基底部材,图27A为从表面侧看的斜视图;图27B为从里侧看的斜视图;图27C为图27A的A-A线断面图。
图28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的固定卡止部材的斜视图。
图29为显示本发明开阖装置的固定部材,图29A为从表面侧看的斜视图;图29B为从该里侧看的斜视图。
图30为用以说明本发明开阖装置的星状曲线动作的说明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开阖装置
2:便携式电子设备
3:第一壳体
3a:操作部
3b:安装凹部
3c:突出部
3d、4c、16a、25:安装螺钉
4:第二壳体
4a:显示部
4b、6q、6r、6V、6w、7c、10a、10b、16g、16i、16j、16V、16w、22b、24a、26a:安装孔
5:星状(asteroid)曲线操作机构
6:基底部材
6a:导引孔
6b~6e:止滑凹部
6f~6i:接合凹部
6j、6k、6m、6n:导引凸条部
6p:卡合段部
6s、6t:卡合孔
7:旋转圆盘
7a:椭圆凹部
7b:导引长孔
7d、7e、8b:周沟
8:小径圆盘
8a:小圆形孔
9:旋转轴
9a:轴部
9b:凸缘部
9c:插通孔
10:回旋部材
10c:异形安装孔
11:圆弧状导引孔
11a:始端部
11b:终端部
12:点按停止手段
13:弹性手段
13a、23a:一端部
13b、23b:他端部
14:固定卡止部材
14a:卡止部
14b:卡合栓部
14c:异形安装栓部
16:盖板
16b:模切部
16c~16f:卡合凹部
16h:弹簧卡止孔
17:滑接套圈
18、21:安装栓
19:旋转限制手段
20:卡止栓
22:可动卡止部材
22a:轴支孔
22c、22h:弹簧卡止孔
23:次弹性手段
24:固定部材
24b:突起部
24c:滑接部
26:异形垫片
27:垫圈
61:滑动防止手段
61a~61h:倾斜部
62:转动支点调整手段
62a~62d:薄片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说明本发明使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行动电话的实施例,然本发明的开阖装置,亦可使用于口袋型计算机、电子辞典、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
图1至图29为显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1及使用该开阖装置1的便携式电子设备2的实施例。依据附图,便携式电子设备2的实施例之一行动电话,其结构包含一第一壳体3,其在上表面设置一如键盘的操作部3a;及一第二壳体4,其在上表面设置一显示部4a;以及一开阖装置1,其设置在该第二壳体4与该第一壳体3之间。在该第一壳体3的上表面靠近面前的端部上面,设置一呈略弯曲状的突出部3c。该突出部3c,其在当第二壳体4在第一壳体3的上表面旋转之际,能使第二壳体4的下表面和设置在第一壳体3的上表面的操作部3a得以不相互碰触。然该突出部3c,可任意选择省略或使用别种。另外,该操作部3a,除按键式的键盘外,亦包含可用以表达的显示画面,而该显示部,包含一显示手段,其除了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外,也可以是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电致发光显示器(EL)等。
本发明的开阖装置1,其由一星状曲线(Asteroid)操作机构5及一点按停止手段12以及一旋转限制手段19所构成。该星状曲线操作机构5,其包含一基底部材6,如图6所示,以复数个安装螺钉3d和后述的盖板16共同安装于第一壳体3的安装凹部3b,且同样呈平面略四角形的框架状;及一旋转圆盘7,其在该基底部材6与盖板16之间朝水平方向安装以可旋转;及一回旋部材10,如图5所示,其以复数个安装螺钉4c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4的复数个安装孔4b,且经由该螺钉朝该安装孔10a的固定,而安装在该第二壳体4的里侧;及一盖板16,其为使旋转圆盘7朝基底部材6得以保持旋转,其通过复数个安装螺钉16a安装在该基底部材6的里侧,且具有一模切部16b,使位于内侧的旋转轴9可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运转;及一滑接套圈17,其将旋转圆盘7收纳在内部;及一小径圆盘8,如图25及图16~图20所示,其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周缘附近,且安装在靠近该旋转圆盘7的小径的椭圆凹部7a内以可旋转;一旋转轴9,其安装于设置在该小径圆盘8的周缘附近的小圆形孔8a,并和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椭圆凹部7a呈交叉放射状且贯穿过设置在该旋转圆盘7的导引长孔7b;以及一弹性手段13,其由弹设于旋转轴9与旋转圆盘7的安装栓18之间的卷弦弹簧所组成,而该旋转轴9则安装在设置在回旋部材10的轴心部的安装孔10b。
旋转限制手段19,其结构包含一固定卡止部材14,其为安装在回旋部材10之两端部的一对;及一可动卡止部材22,其具有一卡止栓20并位于盖板16的上部两端部的一对,且以安装栓21安装以可旋转;以及一次弹性手段23,其用以环套该可动卡止部材22的安装栓21的扭转弹簧,且弹设在盖板16与可动卡止部材22之间。在该可动卡止部材22,特别是如图26所示,其分别在该一端部具有轴支孔22a、在他端部具有安装孔22b,且于轴支孔22a与安装孔22b之间设置一弹簧卡止孔22c。另外,其用以使安装栓21通过轴支孔22a朝盖板16安装以可旋转,且使卡止栓20朝安装孔22b安装。另外,且用以使次弹性手段23中的环套住安装栓21的次弹性手段23的一端部23a朝弹簧卡止孔22c插入卡止;而次弹性手段23的他端部23b,如图26所示,则朝设置在盖板16的弹簧卡止孔16h插入卡止。
基底部材6,其呈平面略四角形的框架状,例如为SUS制,且于该中央部设置一平面略四角形的导引孔6a;在该导引孔6a以90度的间隔设置4个止滑凹部6b~6e的同时,从该4个各止滑凹部6b~6e的45度位置设置一接合凹部6f~6i。另外,在基底部材6的里侧,从各止滑凹部6b~6e至接合凹部6f~6i的部分,特别是如图27之图27B及图27C所示,沿着接合凹部6f~6i设置一导引凸条部6j、6k、6m、6n,且使呈略U字形状。特别是如图27B所示,在基底部材6的下表面,如图6所示设置一滑接套圈17与可将旋转圆盘7收纳卡合的圆形卡合段部6p。在该基底部材6下表面所安装的可动卡止部材22的侧边,特别是如图27B所示,设置一安装孔6q、6r,而该安装孔6q、6r用以分别通过固定部材24的安装孔24a且经由如图5所示的安装螺钉25安装。在该固定部材24,特别是如图29所示,安装孔24a之外有一突起部24b,该突起部24b用以和设置在基底部材6的卡合孔6s、6t卡合。该固定部材24又有一滑接部24c,如图7至图14所示,该滑接部24c与滑接套圈17的外周部抵接。另外,固定部材24与滑接套圈17,当旋转圆盘7以其它手段相对于基底部材6以可旋转时,可省略之。而当固定卡止部材14可动时,可动卡止部材22可固定。
旋转圆盘7,例如为尼龙制,如图6及图25所示,在其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外周附近设置复数个作为蓄油用的周沟7d与7e。如上所述,在该外周部和滑接套圈17滑接,相对于基底部材6可在定位流畅旋转。在安装栓18的盖板16侧,如图16至图20及图25所示,呈平面略扇形的异形垫片26通过安装孔26a安装,且于按押小径圆盘8的外周时,使该小径圆盘8在椭圆凹部7a内得以流畅旋转移动。
小径圆盘8,例如为尼龙制,特别是如图6及图25所示,在该外周附近具有一小圆形孔8a,被收纳且安装于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椭圆凹部7a内,在该上表面设置一蓄油用的周沟8b。另外,该旋转圆盘7与该小径圆盘8,其亦均可防止灰尘侵入第一壳体内部。另外,该旋转圆盘7与该小径圆盘8分别设有作为蓄油用的周沟,其具有用以减少折动面积、降低摩擦抵抗等优点。
旋转轴9,例如为SUS制,特别是如图25所示,其具有一轴部9a与一凸缘部9b,在该中心部轴方向,设置一导电电线(无图示)穿通用的插通孔9c。另外,可使轴部9a朝设置在小径圆盘8的小圆形孔8a通过且和凸缘部9b卡合。该旋转轴9又和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导引长孔7b贯通,在如图5所示的回旋部材10的安装孔10b经由透过如图6所示的垫圈27的紧密接合以可密着固定。
回旋部材10,例如为SUS制,特别是如图5所示,其压制成平面视为长方形且在两端部具有一角状的异形安装孔10c、10c,使如图28所示的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朝该异形安装孔10c、10c插入以可密着固定。该固定卡止部材14、14在一端部具有一卡止部14a、14a与一卡合栓部14b、14b。
点按停止手段12,其结构包含一各止滑凹部6b~6e,如图27所示,其设置在基底部材6的导引孔6a;及一旋转轴9,其朝该各止滑凹部6b~6e依序嵌入;以及一弹性手段13,其用以使该旋转轴9朝各止滑凹部6b~6e侧按押。
弹性手段13,其如上所述使用卷弦弹簧,如图7所示,使该一端部13a朝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安装栓18安装以可旋转,而该安装栓18则安装于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中心位置上方略偏离中心的安装孔7c;他端部13b如上所述,朝旋转轴9的轴部9a安装以可旋转。该弹性手段13,卷弦弹簧以外,亦可以扁平蛇形弹簧、其它发条或弹簧取代。
盖板16,例如为SUS制,如图6及图16至图20所示,外廓从平面看具有和基底部材6同样形状,其以安装螺钉16a固定于基底部材6的下表面。该基底部材6,在上述的模切部16b以90度的间隔设置一卡合凹部16c~16f。更在该一端部两侧,设置圆弧状导引孔11、安装孔16g及弹簧卡止孔16h。
另外,将如图5所示的设置在基底部材6周围的复数个安装孔6w,及如图6所示的盖板16的复数个安装孔16i,以如图7至图20所示的复数个安装螺钉16a固定;如上述附图所示,将如此固定住的基底部材6与盖板16,一起通过复数个安装孔6v与安装孔16j,且以复数个安装螺钉3d朝第一壳体3的安装凹部3b收装固定。另外,该盖板16可视情况省略。
其次,针对上述的开阖装置1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如图1及图7所示,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关闭的闭阖状态且呈相互重迭状态时,安装在回旋部材10的旋转轴9的轴部9a和设置在基底部材6的导引孔6a的止滑凹部6b卡合;而旋转轴9、小径圆盘8及旋转圆盘7的各中心轴,以及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导引长孔7b的中心轴线,如图30所示位于一直在线。另外,经由点按停止手段12,使旋转轴9的轴部9a朝止滑凹部6b落入,由于该状态是经由弹性手段13的弹力维持,因此,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左右任一旋转方向不施加力道而得以稳定保持该闭阖状态。另外,特别是如图7所示,该回旋部材10的两端部的固定卡止部材14、14,该卡止部14a、14a呈朝下侧状态。另外,如图7所示,可动卡止部材22、22均经由各次弹性手段23旋转推进,而该各卡止栓20在盖板16的各圆弧状导引孔11的始端部,且两者呈倒八字形。另外,如图7B所示,导引凸条部6j及6k,其经由夹在各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间,而使回旋部材10姿势得以稳定。
从该图7的闭阖状态中,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例如以水平方向朝顺时针旋转方向按押时,第二壳体4一边以朝右侧接合凹部6g落入的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为支点,一边则以旋转轴9为支点且朝水平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此之际,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如图8所示,小径圆盘8则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顺时针方向进行偏离中心旋转,同时经由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促使旋转圆盘7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旋转移动。另外,如图8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顺时针旋转45度的旋转角度时,弹性手段13呈最弯曲状态,回旋部材10也同在45度的旋转位置。另外,在固定卡止部材14的左侧,使导引凸条部6k脱出,而在右侧,该卡合栓部14b则朝基底部材6的接合凹部6g嵌入。在此之际,在固定卡止部材14的右侧,该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将导引凸条部6j夹住;而在左侧,该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则从导引凸条部6k脱出。
其次,从如图8所示状态至图9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阖状态中转为90度旋转状态,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小径圆盘8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顺时针方向再进行偏离中心旋转,经由该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使旋转圆盘7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旋转移动。另外,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于弹性手段13从图8的最弯曲状态中伸长,因此,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自动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9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安装在回旋部材10的点按停止手段所构成的旋转轴9的轴部9a朝基底部材6的第二止滑凹部6c落入,因该状态经由弹性手段13维持,且由于该90度的旋转角度稳定维持,因此,在90度的旋转角度时,其可使第二壳体4在横长状态中,对第一壳体3的操作部3a(图2所示)进行操作。该旋转结束时,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与卡合栓部14b、14b将导引凸条部6j、6n夹住。
接着,从如图9所示状态再至图10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朝45度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图7状态转为135度旋转状态时,回旋部材10在图7状态中的右侧为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而回旋部材10在图7状态中的左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落入接合凹部6h,且由于其以异形安装栓部14c为支点旋转,因此使导引凸条部6j脱出。
接着,从如图10所示状态再至图11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朝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的图7的闭阖状态转为180度旋转状态时,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小径圆盘8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顺时针方向进行偏离中心旋转,经由该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使旋转圆盘7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旋转移动。另外,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顺时针旋转18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于弹性手段13从图10的最弯曲状态中伸长,因此,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自动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且安装在回旋部材10的旋转轴9的轴部9a和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部6d卡合,而由于该180度的旋转角度稳定维持,因此,在180度的旋转角度时,其可使第二壳体4在纵长状态中,对第一壳体3的操作部3a(图2所示)进行操作。在该旋转时,在图7所示的回旋部材10左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以该卡止部14a和图中右侧的可动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卡合;在图7状态右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以该卡止部14a使可动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对次弹性手段23的弹力予以抗拒,且朝圆弧状导引孔11的终端部11b侧的逆时针方向按押,而使该可动卡止部材22退避,进而使被固定卡止部材14按押住的可动卡止部材22和基底部材6碰触。从而,得以阻止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180度以上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该状态的放大图如图21所示。
接着,针对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开阖操作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从图7的闭阖状态中,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以水平方向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按押时,第二壳体4一边以朝左侧接合凹部6f落入的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为支点,一边则以旋转轴9为支点且朝水平方向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此之际,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如图12所示,小径圆盘8则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逆时针方向进行偏离中心旋转,同时经由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促使旋转圆盘7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旋转移动。另外,如图12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逆时针旋转45度的旋转角度时,弹性手段13呈最弯曲状态,回旋部材10也同在45度的旋转位置。另外,在固定卡止部材14的右侧,使接合凹部6g脱出;而在左侧,该卡合栓部14b呈朝基底部材6的接合凹部6f嵌入状态。在此之际,在固定卡止部材14的左侧,该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将导引凸条部6k夹住;而在右侧,该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则从导引凸条部6j脱出。
其次,从如图12所示状态至图13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朝45度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阖状态中转为90度旋转状态时,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小径圆盘8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逆时针方向再进行偏离中心旋转,经由该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使旋转圆盘7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左旋转移动。另外,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逆时针旋转9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于弹性手段13从图12的最弯曲状态中伸长,因此,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自动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9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安装在回旋部材10的点按停止手段所构成的旋转轴9的轴部9a朝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部6c落入,而该状态则经由弹性手段13维持,另外,由于该90度的旋转角度稳定维持,因此,在90度的旋转角度时,其可使第二壳体4在横长状态时,对第一壳体3的操作部3a(图2所示)进行操作。在该旋转时,固定卡止部材14以在图7状态的左侧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为支点旋转,如图13所示,且在固定卡止部材14的右侧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将导引凸条部6m夹住。
接着,从如图13所示状态再至图14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朝45度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图7状态转为135度旋转状态时,回旋部材10在图7状态中的左侧为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而回旋部材10右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落入接合凹部6i,由于其以该异形安装栓部14c为支点旋转,因此固定卡止部材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与卡合栓部14b使导引凸条部6k脱出。
接着,从如图14所示状态再至图15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再从逆时针方向旋转45度的图7的闭阖状态转为180度旋转状态时,随着旋转轴9的旋转,小径圆盘8以旋转轴9为支点朝逆时针方向进行偏离中心旋转,经由该小径圆盘8的偏离中心旋转,使旋转圆盘7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旋转轴9的旋转并非定位旋转,而是如图30所示如作描绘星状曲线般旋转移动。另外,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逆时针旋转180度的旋转角度时,由于弹性手段13从图14的最弯曲状态中伸长,因此,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自动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180度的旋转角度时,安装在回旋部材10的点按停止手段12的旋转轴9的轴部9a和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部6d卡合,由于该180度的旋转角度稳定维持,因此,在180度的旋转角度时,其可使第二壳体4在纵长状态中,对第一壳体3的操作部3a(图2所示)进行操作。在该旋转时,在图7所示状态的回旋部材10右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以该卡止部14a和图中左侧的可动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卡合;在回旋部材10的图7状态左侧的固定卡止部材14的卡止部14a,使右侧的可动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对次弹性手段23的弹力予以抗拒,且朝顺时针方向按押,而使该可动卡止部材22退避。从而,得以阻止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180度以上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状态的放大图如图22所示。
如此,在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轴9与旋转圆盘7为作90度、180度旋转,而小径圆盘8则在每次作360度旋转,且由于该安装位置固定,因此旋转轴9的旋转轨迹如图30所示呈描绘星状曲线。
另外,如上所述,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旋转动作时的小径圆盘8的动态,则如图16至图20及图30所示,该小径圆盘8在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旋转动作时,一边和在导引长孔7b内移动的旋转轴9,同时一边则在设置在旋转圆盘7的椭圆凹部7a内旋转移动。本发明经由该动作使旋转轴9进行描绘星状曲线动作。
另外,在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逆时针方向的开阖操作时,如图16至图20所示,旋转轴9的下端部的凸缘部9b沿着盖板16的模切部16b作星状曲线动作,且在0度、90度、180度的旋转角度时,朝设置在模切部16b的各卡合凹部16c~16f依序嵌入。另外,针对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顺时针旋转时的附图省略,旋转轴9的下端部的凸缘部9b沿着盖板16的模切部16b作星状曲线动作,且在0度、90度、180度的旋转角度时,即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朝设置在模切部16b的各卡合凹部16c、16f及16e依序嵌入;而在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朝各卡合凹部16c、16d及16e依序嵌入。
基底部材6,又有一滑动防止手段61,其用以防止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直线方向滑动,且其由设置于从基底部材6的导引孔6a的各止滑凹部6b、6c、6d、6e朝向接合凹部6f、6g、6h、6i的倾斜部61a、61b、61c、61d、61e、61f、61g、61h,及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所构成,特别是如图1~图4及图7、图9、图11、图13以及图15所示,使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闭阖状态及从该闭阖状态作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的90度旋转时,使用者对于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并不按照本发明的开阖装置本来的操作方法,而欲朝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形时,如图23A~C所示,经由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的旋转角度,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和基底部材6的导引孔6a的各倾斜部61a~61h卡合,而得以防止第二壳体4的滑动动作。即,如图1及图7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为关闭之闭阖状态时,如欲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前后方向滑动的情形时,如图23A的虚线所示,即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略朝前方滑动,因回旋部材10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与斜部61a、61d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滑动动作。
其次,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如图2及图9所示的朝顺时针方向作90度旋转状态时,如欲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左方向滑动的情形时,如图23B的虚线所示,即使略朝左方向滑动,因回旋部材10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与倾斜部61c及61f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朝超越左方向的滑动动作。
接着,如图3及图13所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逆时针方向作90度旋转状态时,即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右方向滑动的情形时,如图23C的虚线所示,虽略朝左方向滑动,但因回旋部材10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与倾斜部61b及61g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朝超越右方向的滑动动作。
另外,即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作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之任一方向旋转,在展开180度的情形时,如图11及图15所示,经由该旋转方向,使回旋部材10的左右异形安装栓部14c、14c的一方和可动卡止部材22、22的一方卡止,而经由该卡止,即使欲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前方向滑动且闭阖,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也不会有滑动动作。
另外,在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的0度、90度、180度旋转动作结束时,由于异形安装栓部14c、14c落入各接合凹部6f,6g、6h、6i,因此,分别在图23A的情形时朝靠近面前方向、在图23B的情形时朝右方向、在图23C的情形时朝左方向,均不会有滑动动作。
其次,在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旋转之际的转动支点调整手段62,如图24所示,其由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卡合栓部14b、14b和设置在基底部材6的各导引凸条部6j、6k、6m、6n的各角部的薄片导引部62a、62b、62c、62d所构成。即,如图1~图4及图7、图9、图11、图13以及图15所示,在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的0度、90度、180度旋转动作结束时,如上所述,在欲使异形安装栓部14c、14c朝各倾斜部61a~61h卡合抵接方向滑动的情形时,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在和各倾斜部61a~61h抵接前,会略有滑动。如图1~图3及图7、图9、图11、图13以及图15所示,在该滑动状态中,欲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旋转的情形时,作为该转动支点的异形安装栓部14c、14c,由于不在各接合凹部6f、6g、6h、6i内,因此可能无法作圆滑星状曲线动作。转动支点调整手段62的功能在此发挥效果。
在该情形时,欲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特别是如图24所示,卡合栓部14b伴随该旋转动作的同时,被引入薄片导引部62b且朝图中下侧虚线所示移动,且使作为支点的异形安装栓部14c落入接合凹部6g内,使圆滑星状曲线动作得以调整。图24为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从闭阖状态朝后方作滑动的状态,图8为针对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形,然即使在作其它左右任一方向的90度旋转,因异形安装栓部14c、14c的一方不在接合凹部6g、6f以及6i内,因此,即使在使第二壳体4相对于第一壳体3旋转的情形,也是以同样动作调整转动支点,说明则省略之。
本发明如上所述,当从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几乎完全相互重迭状态中,欲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朝左右任一方向且水平方向作90度及180度旋转时,经由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横长与纵长状态中,露出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操作部以可操作,且无论右撇者或左撇者均可简单操作开阖。因此适合作为行动电话、电子辞典、口袋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而其为由上表面设置如键盘部的操作部的第一壳体与同样在上表面设置显示装置的第二壳体所构成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为使上表面具有一操作部的一第一壳体,与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同样在上表面具有一显示部的一第二壳体呈相互重迭状态,且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朝相对水平方向旋转且开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包含:
一星状曲线操作机构,其使该开阖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一点按停止手段,其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点按停止于一定的旋转角度;以及
一旋转限制手段,其使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旋转限制于一定的旋转角度,
其中,该星状曲线操作机构包含:
一框架状基底部材;
一旋转圆盘,其相对于该基底部材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
一小径圆盘,其相对于该旋转圆盘,以和该旋转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
一旋转轴,其相对于该小径圆盘,以和该小径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以及
一回旋部材,其和该旋转轴一同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小径圆盘被收装于设置在该旋转圆盘的椭圆凹部内,以和该旋转圆盘的旋转中心的不同位置为旋转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装以使其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基底部材朝该第一壳体侧边安装,该回旋部材朝该第二壳体侧边安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点按停止手段包含:
一止滑凹部,其以90度间隔设置在该基底部材内侧并且被该旋转轴嵌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旋转限制手段包含:
一固定卡止部材,其安装在该回旋部材;以及
一可动卡止部材,其朝该基底部材侧的单一方向旋转推进,且该可动卡止部材在一定范围内可摇动地组装,该可动卡止部材通过一旋转角度与该固定卡止部材卡合,该旋转角度为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的旋转角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基底部材安装于设置在该第一壳体的安装凹部,该旋转圆盘设置于该基底部材与该安装凹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在该基底部材的里侧设置盖板,且在该盖板与该基底部材之间设置该旋转圆盘的同时,设置该可动卡止部材且使朝单一方向旋转推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开阖装置更包含一滑动防止手段,该滑动防止手段包含:
一倾斜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材的导引孔;以及
一固定卡止部材,其安装在和该倾斜部抵接的该回旋部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其中,该开阖装置更包含一转动支点调整手段,该转动支点调整手段包含:
一薄片导引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材的导引凸条部的各角部;以及
固定卡止部材的一卡合栓部,该固定卡止部材安装在该回旋部材。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将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阖装置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CN201010243032.6A 2009-07-31 2010-07-30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9685 2009-07-31
JP2009179685A JP5313802B2 (ja) 2009-07-31 2009-07-31 携帯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379A CN101990379A (zh) 2011-03-23
CN101990379B true CN101990379B (zh) 2014-03-12

Family

ID=4374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303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379B (zh) 2009-07-31 2010-07-30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3802B2 (zh)
KR (1) KR101272439B1 (zh)
CN (1) CN101990379B (zh)
TW (1) TWI431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647B (zh) * 2013-12-12 2015-12-01 Pegatron Corp 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53A (zh) * 2001-09-28 2003-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可折叠便携式信息终端
CN1964376A (zh) * 2005-11-07 2007-05-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改变其模式的方法
CN101087961A (zh) * 2004-08-19 2007-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旋转支承机构和携带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2936B1 (ko) * 2002-07-22 2011-09-07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인크. 전자 장치용 자가 개방 기구
KR20070023867A (ko) * 2005-08-25 2007-03-02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스윙 힌지 구조
KR100741013B1 (ko) * 2006-03-06 2007-07-20 주식회사 엠솔버 스윙형 휴대전화기의 힌지장치
KR100761028B1 (ko) * 2006-08-09 2007-09-27 주식회사 엠솔버 스윙형 휴대전화기의 힌지장치
JP5321819B2 (ja) * 2009-04-21 2013-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摺動・回転取付ユニット及び携帯電話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53A (zh) * 2001-09-28 2003-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可折叠便携式信息终端
CN101087961A (zh) * 2004-08-19 2007-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旋转支承机构和携带终端
CN1964376A (zh) * 2005-11-07 2007-05-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改变其模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35645A (ja) 2011-02-17
KR20110013232A (ko) 2011-02-09
KR101272439B1 (ko) 2013-06-07
TW201104090A (en) 2011-02-01
CN101990379A (zh) 2011-03-23
TWI431204B (zh) 2014-03-21
JP5313802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298B (zh) 双重解锁引擎罩闩锁系统
US9003607B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pplied to rotary shafts
EP2017690A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991225B2 (en) Burglarproof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289987A1 (en) Door lock assembly having push/pull handles
US20140146484A1 (en) Electromagnetic fix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touch display module from pivoting relative to hos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102562776A (zh) 电子设备
JP5112925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4005210A (ja) 電子機器
EP2381653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connection port
US201201340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142629A (ja) スラ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US2019029421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990379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开阖装置及使用该开阖装置之便携式电子设备
EP2335129A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ocking, movable displays
JP5129686B2 (ja) 携帯機器並びにこの携帯機器の開閉装置
US10051752B1 (en) Tape spring kickstand
US8085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1344498U (zh) 电子设备
TW201248364A (en) Tablet computer
EP21484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table module
JP2011188472A (ja) ティルティ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08139769B (zh) 包括锁的铰链
JP6159384B2 (ja) 電子機器
JP6978873B2 (ja) 端末機器のスタンド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