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1204B -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1204B
TWI431204B TW099125504A TW99125504A TWI431204B TW I431204 B TWI431204 B TW I431204B TW 099125504 A TW099125504 A TW 099125504A TW 99125504 A TW99125504 A TW 99125504A TW I431204 B TWI431204 B TW I4312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sing
portable electronic
rotation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4090A (en
Inventor
Hideki Motosugi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04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4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2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7Rotatable in one plane,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 電子設備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設置於構成可攜式電子設備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的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進一步詳細說明,係為使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藉由星狀曲線動作進行開闔的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過去,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係於使上表面具有如按鍵等之操作部的第一殼體相對於同樣上表面具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從全面相互重疊狀態中,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以前後方向滑動,以露出第一殼體的操作部,且為可對操作部進行操作,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水平方向作90度旋轉,且使第二殼體的顯示部為橫長狀態。如日本特開2008-103989號公開公報所記載係為習知技術。
又,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亦於使上表面具有如按鍵等之操作部的第一殼體相對於下表面具有顯示部的第二殼體,從全面相互重疊狀態中,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以縱方向展開,以露出第一殼體的操作部,且為可對操作部進行操作,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縱方向之開闔方向與直交方向之左右作90度旋轉,且使第二 殼體的顯示部為橫長狀態。如日本特開2008-219601號公開公報所記載係為習知技術。
於上述專利文獻1與2所記載之開闔裝置,無論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或朝縱方向開闔,均會使第二殼體旋轉;無論滑動裝置或縱方向之開闔裝置,另外還需使第二殼體具有旋轉裝置,然由於二種裝置均為必需,因此有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等問題。
鑑於上述,因此本發明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可於左右任一方向且從0度到180度之間作水平旋轉開闔的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係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之第一殼體與同樣於上表面具有顯示部之第二殼體呈相互重疊狀態,並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朝相對水平方向旋轉且開闔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該開闔裝置包含一星狀曲線操作機構,其係使該開闔裝置設置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間;及一點按停止手段,其係可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一定的旋轉角度予以點按停止;以及一旋轉限制手段,其係可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於一定的旋轉角度予以旋轉限制。
此時,本發明之結構係為,該小徑圓盤係相對於該旋轉圓盤,以和該旋轉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
此外,本發明之該星狀曲線操作機構,其包含一框架狀基底部材;及一旋轉圓盤,其係相對於該基底部材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及一小徑圓盤,其係被收裝於設置在該旋轉圓盤的橢圓凹部內,以和該旋轉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及一旋轉軸,其係貫穿過設置在該旋轉圓盤的導引長孔,相對於該小徑圓盤,以和該小徑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以及一迴旋部材,其係和該旋轉軸一同旋轉。
本發明之結構係又為,使該基底部材朝該第一殼體側邊安裝,使該迴旋部材朝該第二殼體側邊安裝。
本發明之該點按停止手段,其結構係包含一止滑凹部,其係以90度間隔設置在該框架狀基底部材的內側之該旋轉軸嵌入。
本發明之該旋轉限制手段,其包含一固定卡止部材,其係安裝在該迴旋部材;以及一可動卡止部材,其係朝該基底部材側之單一方向旋轉推進,且於一定範圍和搖動所在部位的該固定卡止部材及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的一定旋轉角度卡合。
本發明之結構係又為,使該基底部材安裝於設置在該第一殼體的安裝凹部,使該旋轉圓盤設置於該基底部材與該安裝凹部之間。
又,於該基底部材的裏側設置蓋板的情形時,於該蓋板與該基底部材之間設置該旋轉圓盤的同時,設置該可動卡止部材且使朝單一方向旋轉推進。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本發明開闔裝置更包含一滑動防止手段,該滑動防止手段,其包含一傾斜部,其係設置在該基底部材的導引孔;以及一該固定卡止部材,其係安裝在和該傾斜部抵接的該迴旋部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本發明開闔裝置更包含一轉動支點調整手段,該轉動支點調整手段,其包含一薄片導引部,其係設置在該基底部材之導引凸條部的各角部;以及一卡合栓部,其係位於該固定卡止部材。
由此,本發明上述之各開闔裝置,其係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設備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
本發明係根據上述所構成,結構簡單,可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左右任一方向且水平旋轉,且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呈縱長狀態與橫長狀態,由於其係藉由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互的星狀曲線動作以可開闔,因此,該星狀曲線動作當能引發使用者的興趣。
以下係說明本發明使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之行動電話之一實施例,然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亦可使用於口袋型電腦、電子辭典、 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其它可攜式電子設備。
圖1至圖29係為顯示本發明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1及使用該開闔裝置1之可攜式電子設備2之一實施例。依據圖式,可攜式電子設備2之實施例之一行動電話,其結構係包含一第一殼體3,其係於上表面設置一如鍵盤之操作部3a;及一第二殼體4,其係於上表面設置一顯示部4a;以及一開闔裝置1,其係設置在該第二殼體4與該第一殼體3之間。於該第一殼體3之上表面靠近面前的端部上面,設置一呈略彎曲狀的突出部3c。該突出部3c,其係於當第二殼體4於第一殼體3的上表面旋轉之際,能使第二殼體4的下表面和設置在第一殼體3之上表面的操作部3a得以不相互碰觸。然該突出部3c,可任意選擇省略之或使用別種。又,該操作部3a,除按鍵式的鍵盤外,亦包含可用以表達的顯示畫面,而該顯示部,包含一顯示手段,其係液晶顯示裝置外,也可以是等離子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電致發光顯示器(EL)等。
本發明之開闔裝置1,其係由一星狀曲線(Asteroid)操作機構5及一點按停止手段12以及一旋轉限制手段19所構成。該星狀曲線操作機構5,其係包含一基底部材6,如圖6所示,以複數個安裝螺釘3d和後述之蓋板16共同安裝於第一殼體3的安裝凹部3b,且同樣呈平面略四角形的框架狀;及一旋轉圓盤7,其係於該基底部材6與蓋板16之間朝水平方向安裝以可旋轉;及一迴旋部材10,如圖5所示,其係以複數個安裝螺釘4c通過設置在第二殼體4的複數個安裝孔4b,且藉由該螺釘朝該安裝孔10a的固 定,而安裝在該第二殼體4的裏側;及一蓋板16,其係為使旋轉圓盤7朝基底部材6得以保持旋轉,其係通過複數個安裝螺釘16a安裝在該基底部材6的裏側,且具有一模切部16b,使位於內側的旋轉軸9可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運轉;及一滑接套圈17,其係將旋轉圓盤7收納在內部;及一小徑圓盤8,如圖25及圖16~圖20所示,其係設置在旋轉圓盤7之周緣附近,且安裝在靠近該旋轉圓盤7之小徑的橢圓凹部7a內以可旋轉;一旋轉軸9,其係安裝於設置在該小徑圓盤8之周緣附近的小圓形孔8a,並和設置在旋轉圓盤7的橢圓凹部7a呈交叉放射狀且貫穿過設置在該旋轉圓盤7的導引長孔7b;以及一彈性手段13,其係由彈設於旋轉軸9與旋轉圓盤7之安裝栓18之間的卷弦彈簧所組成,而該旋轉軸9則安裝在設置在迴旋部材10之軸心部的安裝孔10b。
旋轉限制手段19,其結構係包含一固定卡止部材14,其係為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兩端部的一對;及一可動卡止部材22,其係具有一卡止栓20並位於蓋板16之上部兩端部的一對,且以安裝栓21安裝以可旋轉;以及一次彈性手段23,其係用以環套該可動卡止部材22之安裝栓21的扭轉彈簧,且彈設在蓋板16與可動卡止部材22之間。於該可動卡止部材22,特別是如圖26所示,其係分別於該一端部具有軸支孔22a、於他端部具有安裝孔22b,且於軸支孔22a與安裝孔22b之間設置一彈簧卡止孔22c。又,其係用以使安裝栓21通過軸支孔22a朝蓋板16安裝以可旋轉,且使卡止栓20朝安裝孔22b安裝。又及,且用以使次彈性手段23中 之環套住安裝栓21之次彈性手段23的一端部23a朝彈簧卡止孔22c插入卡止;而次彈性手段23之他端部23b,如圖26所示,則朝設置在蓋板16的彈簧卡止孔16h插入卡止。
基底部材6,其係呈平面略四角形的框架狀,例如為SUS製,且於該中央部設置一平面略四角形的導引孔6a;於該導引孔6a以90度的間隔設置4個止滑凹部6b~6e的同時,從該4個各止滑凹部6b~6e的45度位置設置一接合凹部6f~6i。又及,於基底部材6的裏側,從各止滑凹部6b~6e至接合凹部6f~6i的部分,特別是如圖27之圖27(b)及圖27(c)所示,沿著接合凹部6f~6i設置一導引凸條部6j、6k、6m、6n,且使呈略U字形狀。特別是如圖27(b)所示,於基底部材6的下表面,如圖6所示設置一滑接套圈17與可將旋轉圓盤7收納卡合的圓形卡合段部6p。於該基底部材6下表面所安裝之可動卡止部材22的側邊,特別是如圖27(b)所示,設置一安裝孔6q、6r,而該安裝孔6q、6r係用以分別通過固定部材24的安裝孔24a且藉由如圖5所示之安裝螺釘25安裝。於該固定部材24,特別是如圖29所示,安裝孔24a之外有一突起部24b,該突起部24b係用以和設置在基底部材6的卡合孔6s、6t卡合。該固定部材24又有一滑接部24c,如圖7至圖14所示,該滑接部24c與滑接套圈17的外周部抵接。又,固定部材24與滑接套圈17,當旋轉圓盤7以其它手段相對於基底部材6以可旋轉時,可省略之。而當固定卡止部材14可動時,可動卡止部材22可固定。
旋轉圓盤7,例如為尼龍製,如圖6及圖25所示,於其上表面與下表面的外周附近設置複數個作為蓄油用的周溝7d與7e。如上所述,於該外周部和滑接套圈17滑接,相對於基底部材6可在定位流暢旋轉。於安裝栓18的蓋板16側,如圖16至圖20及圖25所示,呈平面略扇形的異形墊片26通過安裝孔26a安裝,且於按押小徑圓盤8的外周時,使該小徑圓盤8在橢圓凹部7a內得以流暢旋轉移動。
小徑圓盤8,例如為尼龍製,特別是如圖6及圖25所示,於該外周附近具有一小圓形孔8a,被收納且安裝於設置在旋轉圓盤7的橢圓凹部7a內,於該上表面設置一蓄油用的周溝8b。又,該旋轉圓盤7與該小徑圓盤8,其係亦均可防止灰塵侵入第一殼體內部。又及,該旋轉圓盤7與該小徑圓盤8分別設有作為蓄油用的周溝,其係具有用以減少摺動面積、降低摩擦抵抗等優點。
旋轉軸9,例如為SUS製,特別是如圖25所示,其係具有一軸部9a與一凸緣部9b,於該中心部軸方向,設置一導電電線(無圖示)穿通用的插通孔9c。又,可使軸部9a朝設置在小徑圓盤8的小圓形孔8a通過且和凸緣部9b卡合。該旋轉軸9又和設置在旋轉圓盤7的導引長孔7b貫通,於如圖5所示之迴旋部材10的安裝孔10b藉由透過如圖6所示之墊圈27之緊密接合以可密著固定。
迴旋部材10,例如為SUS製,特別是如圖5所示,其係壓製成平面視為長方形且於兩端部具有一角狀的異形安裝孔10c、 10c,使如圖28所示之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朝該異形安裝孔10c、10c插入以可密著固定。該固定卡止部材14、14於一端部具有一卡止部14a、14a與一卡合栓部14b、14b。
點按停止手段12,其結構係包含一各止滑凹部6b~6e,如圖27所示,其係設置在基底部材6的導引孔6a;及一旋轉軸9,其係朝該各止滑凹部6b~6e依序嵌入;以及一彈性手段13,其係用以使該旋轉軸9朝各止滑凹部6b~6e側按押。
彈性手段13,其係如上所述使用卷弦彈簧,如圖7所示,使該一端部13a朝設置在旋轉圓盤7之安裝栓18安裝以可旋轉,而該安裝栓18則係安裝於設置在旋轉圓盤7之中心位置上方略偏離中心的安裝孔7c;他端部13b如上所述,朝旋轉軸9的軸部9a安裝以可旋轉。該彈性手段13,卷弦彈簧以外,亦可以扁平蛇形彈簧、其它發條或彈簧取代。
蓋板16,例如為SUS製,如圖6及圖16至圖20所示,外廓從平面看具有和基底部材6同樣形狀,其係以安裝螺釘16a固定於基底部材6的下表面。該基底部材6,於上述之模切部16b以90度的間隔設置一卡合凹部16c~16f。更於該一端部兩側,設置圓弧狀導引孔11、安裝孔16g及彈簧卡止孔16h。
又及,將如圖5所示之設置在基底部材6周圍的複數個安裝孔6w,及如圖6所示之蓋板16的複數個安裝孔16i,以如圖7至圖20所示之複數個安裝螺釘16a固定;如上述圖式所示,將如此固定住的基底部材6與蓋板16,一起通過複數個安裝孔6v與安裝 孔16j,且以複數個安裝螺釘3d朝第一殼體3的安裝凹部3b收裝固定。又,該蓋板16可視情況省略。
其次,針對上述之開闔裝置1的動作加以說明。
首先,如圖1及圖7所示,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關閉之閉闔狀態且呈相互重疊狀態時,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旋轉軸9的軸部9a和設置在基底部材6之導引孔6a的止滑凹部6b卡合;而旋轉軸9、小徑圓盤8及旋轉圓盤7的各中心軸,以及設置在旋轉圓盤7之導引長孔7b的中心軸線,如圖30所示位於一直線上。又,藉由點按停止手段12,使旋轉軸9的軸部9a朝止滑凹部6b落入,由於該狀態係藉由彈性手段13的彈力維持,因此,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左右任一旋轉方向不施加力道而得以穩定保持該閉闔狀態。又,特別是如圖7所示,該迴旋部材10之兩端部的固定卡止部材14、14,該卡止部14a、14a係呈朝下側狀態。又及,如圖7所示,可動卡止部材22、22均藉由各次彈性手段23旋轉推進,而該各卡止栓20於蓋板16之各圓弧狀導引孔11的始端部,且兩者呈倒八字形。更及,如圖7(b)所示,導引凸條部6j及6k,其係藉由夾在各固定卡止部材14之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間,而使迴旋部材10姿勢得以穩定。
從該圖7之閉闔狀態中,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例如以水平方向朝順時針旋轉方向按押時,第二殼體4一邊以朝右側接合凹部6g落入之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為支點,一邊則以旋轉軸9為支點且朝水平方向之順時針方向旋轉, 於此之際,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如圖8所示,小徑圓盤8則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順時針方向進行偏離中心旋轉,同時藉由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促使旋轉圓盤7朝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旋轉移動。又,如圖8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順時針旋轉45度之旋轉角度時,彈性手段13呈最彎曲狀態,迴旋部材10也同在45度的旋轉位置。又,於固定卡止部材14之左側,使導引凸條部6k脫出,而於右側,該卡合栓部14b則朝基底部材6的接合凹部6g嵌入。於此之際,於固定卡止部材14之右側,該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將導引凸條部6j夾住;而於左側,該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則從導引凸條部6k脫出。
其次,從如圖8所示狀態至圖9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之閉闔狀態中轉為90度旋轉狀態,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小徑圓盤8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順時針方向再進行偏離中心旋轉,藉由該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使旋轉圓盤7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旋轉移動。又,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順時針旋轉90度之旋轉角度時,由於彈性手段13從圖8之最彎曲狀態中伸長,因此,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自動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於90度的旋轉角度時,由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點按停止手段所構成之旋轉軸9的軸 部9a朝基底部材6的第二止滑凹部6c落入,因該狀態係藉由彈性手段13維持,且由於該90度之旋轉角度穩定維持,因此,於90度的旋轉角度時,其係可使第二殼體4於橫長狀態中,對第一殼體3之操作部3a(圖2所示)進行操作。該旋轉結束時,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與卡合栓部14b、14b將導引凸條部6j、6n夾住。
接著,從如圖9所示狀態再至圖10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朝45度順時針方向旋轉之圖7狀態轉為135度旋轉狀態時,迴旋部材10於圖7狀態中的右側為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而迴旋部材10於圖7狀態中之左側的固定卡止部材14落入接合凹部6h,且由於其係以異形安裝栓部14c為支點旋轉,因此使導引凸條部6j脫出。
接著,從如圖10所示狀態再至圖11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朝順時針方向旋轉45度之圖7的閉闔狀態轉為180度旋轉狀態時,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小徑圓盤8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順時針方向進行偏離中心旋轉,藉由該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使旋轉圓盤7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旋轉移動。又,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順時針旋轉180度之旋轉角度時,由於彈性手段13從圖10之最彎曲狀態中伸長,因此,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自動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且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旋轉軸9的軸部9a和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 部6d卡合,而由於該180度之旋轉角度穩定維持,因此,於180度的旋轉角度時,其係可使第二殼體4於縱長狀態中,對第一殼體3之操作部3a(圖2所示)進行操作。於該旋轉時,於圖7所示之迴旋部材10左側之固定卡止部材14,以該卡止部14a和圖中右側之可動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卡合;於圖7狀態右側之固定卡止部材14,以該卡止部14a使可動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對次彈性手段23的彈力予以抗拒,且朝圓弧狀導引孔11之終端部11b側的逆時針方向按押,而使該可動卡止部材22退避,進而使被固定卡止部材14按押住的可動卡止部材22和基底部材6碰觸。從而,得以阻止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180度以上的順時針方向旋轉。該狀態之擴大圖如圖21所示。
接著,針對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進行開闔操作時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動作加以說明。
首先,從圖7之閉闔狀態中,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以水平方向朝逆時針旋轉方向按押時,第二殼體4一邊以朝左側接合凹部6f落入之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為支點,一邊則以旋轉軸9為支點且朝水平方向之逆時針方向旋轉,於此之際,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如圖12所示,小徑圓盤8則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逆時針方向進行偏離中心旋轉,同時藉由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促使旋轉圓盤7朝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旋轉移動。又,如圖12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 逆時針旋轉45度之旋轉角度時,彈性手段13呈最彎曲狀態,迴旋部材10也同在45度的旋轉位置。又及,於固定卡止部材14之右側,使接合凹部6g脫出;而於左側,該卡合栓部14b呈朝基底部材6的接合凹部6f嵌入狀態。於此之際,於固定卡止部材14之左側,該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將導引凸條部6k夾住;而於右側,該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則從導引凸條部6j脫出。
其次,從如圖12所示狀態至圖13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朝45度順時針方向旋轉之閉闔狀態中轉為90度旋轉狀態時,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小徑圓盤8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逆時針方向再進行偏離中心旋轉,藉由該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使旋轉圓盤7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左旋轉移動。又,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逆時針旋轉90度之旋轉角度時,由於彈性手段13從圖12之最彎曲狀態中伸長,因此,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自動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於90度的旋轉角度時,由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點按停止手段所構成之旋轉軸9的軸部9a朝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部6e落入,而該狀態則係藉由彈性手段13維持,又,由於該90度之旋轉角度穩定維持,因此,於90度的旋轉角度時,其係可使第二殼體4於橫長狀態時,對第一殼體3之操作部3a(圖2所示)進行操作。於該旋轉時,固定卡止部材14以於圖7狀態之左側的異形安裝栓 部14c為支點旋轉,如圖13所示,且於固定卡止部材14之右側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將導引凸條部6m夾住。
接著,從如圖13所示狀態再至圖14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朝45度逆時針方向旋轉之圖7狀態轉為135度旋轉狀態時,迴旋部材10於圖7狀態中的左側為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而迴旋部材10右側之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落入接合凹部6i,由於其係以該異形安裝栓部14c為支點旋轉,因此固定卡止部材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與卡合栓部14b使導引凸條部6k脫出。
接著,從如圖14所示狀態再至圖15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再從逆時針方向旋轉45度之圖7的閉闔狀態轉為180度旋轉狀態時,隨著旋轉軸9的旋轉,小徑圓盤8以旋轉軸9為支點朝逆時針方向進行偏離中心旋轉,藉由該小徑圓盤8的偏離中心旋轉,使旋轉圓盤7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旋轉軸9的旋轉並非定位旋轉,而是如圖30所示如作描繪星狀曲線般旋轉移動。又,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逆時針旋轉180度之旋轉角度時,由於彈性手段13從圖14之最彎曲狀態中伸長,因此,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自動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於180度的旋轉角度時,安裝在迴旋部材10之點按停止手段12之旋轉軸9的軸部9a和基底部材6的止滑凹部6d卡合,由於該180度之旋轉角度穩定維持,因此,於180度的旋轉角度時,其係可使第二殼體4於縱長狀態中,對第一殼體3之操作部3a(圖2 所示)進行操作。於該旋轉時,於圖7所示狀態之迴旋部材10右側之固定卡止部材14,以該卡止部14a和圖中左側之可動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卡合;於迴旋部材10之圖7狀態左側之固定卡止部材14的卡止部14a,使右側之可動卡止部材22的卡止栓20對次彈性手段23的彈力予以抗拒,且朝順時針方向按押,而使該可動卡止部材22退避。從而,得以阻止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180度以上的逆時針方向旋轉。該狀態之擴大圖如圖22所示。
如此,於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旋轉軸9與旋轉圓盤7為作90度、180度旋轉,而小徑圓盤8則於每次作360度旋轉,且由於該安裝位置固定,因此旋轉軸9的旋轉軌跡如圖30所示呈描繪星狀曲線。
又及,如上所述,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旋轉動作時之小徑圓盤8的動態,則如圖16至圖20及圖30所示,該小徑圓盤8於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旋轉動作時,一邊和在導引長孔7b內移動的旋轉軸9,同時一邊則於設置在旋轉圓盤7之橢圓凹部7a內旋轉移動。本發明其係藉由該動作使旋轉軸9進行描繪星狀曲線動作。
又,於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逆時針方向之開闔操作時,如圖16至圖20所示,旋轉軸9之下端部的凸緣部9b沿著蓋板16之模切部16b作星狀曲線動作,且於0度、90度、180度之旋轉角度時,朝設置在模切部16b之各卡合凹部16c~16f依序 嵌入。又及,針對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順時針旋轉時的圖式省略,旋轉軸9之下端部的凸緣部9b沿著蓋板16之模切部16b作星狀曲線動作,且於0度、90度、180度之旋轉角度時,即於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朝設置在模切部16b之各卡合凹部16c、16f及16e依序嵌入;而於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朝各卡合凹部16c、16d及16e依序嵌入。
基底部材6,又有一滑動防止手段61,其係用以防止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直線方向滑動,且其係由設置於從基底部材6之導引孔6a的各止滑凹部6b、6c、6d、6e朝向接合凹部6f、6g、6h、6i的傾斜部61a、61b、61c、61d、61e、61f、61g、61h,及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所構成,特別是如圖1~圖4及圖7、圖9、圖11、圖13以及圖15所示,使第一殼體3與第二殼體4的閉闔狀態及從該閉闔狀態作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之90度旋轉時,使用者對於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並不按照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之本來的操作方法,而欲朝前後方向或左右方向進行滑動操作的情形時,如圖23(a)~(c)所示,藉由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的旋轉角度,固定卡止部材14、14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和基底部材6之導引孔6a的各傾斜部61a~61h卡合,而得以防止第二殼體4的滑動動作。即,如圖1及圖7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為關閉之閉闔狀態時,如欲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前後方向滑動的情形時,如圖23(a)的虛線所示,即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 體3略朝前方滑動,因迴旋部材10之異形安裝栓部14c、14c與斜部61a、61d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滑動動作。
其次,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如圖2及圖9所示之朝順時針方向作90度旋轉狀態時,如欲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左方向滑動的情形時,如圖23(b)的虛線所示,即使略朝左方向滑動,因迴旋部材10之異形安裝栓部14c、14c與傾斜部61c及61f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朝超越左方向的滑動動作。
接著,如圖3及圖13所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逆時針方向作90度旋轉狀態時,即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右方向滑動的情形時,如圖23(c)的虛線所示,雖略朝右方向滑動,但因迴旋部材10之異形安裝栓部14c、14c與傾斜部61b及61g抵接卡合,而得以阻止朝超越右方向的滑動動作。
又,即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作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之任一方向旋轉,於展開180度的情形時,如圖11及圖15所示,藉由該旋轉方向,使迴旋部材10之左右異形安裝栓部14c、14c的一方和可動卡止部材22、22的一方卡止,而藉由該卡止,即使欲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前方向滑動且閉闔,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也不會有滑動動作。
又及,於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之0度、90度、180度旋轉動作結束時,由於異形安裝栓部14c、14c落入各接合凹部6f、6g、6h、6i,因此,分別於圖23(a)的情形時朝靠近面前方向、 於圖23(b)的情形時朝右方向、於圖23(c)的情形時朝左方向,均不會有滑動動作。
其次,於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旋轉之際的轉動支點調整手段62,如圖24所示,其係由固定卡止部材14、14之卡合栓部14b、14b和設置在基底部材6之各導引凸條部6j、6k、6m、6n之各角部的薄片導引部62a、62b、62c、62d所構成。即,如圖1~圖4及圖7、圖9、圖11、圖13以及圖15所示,於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之0度、90度、180度旋轉動作結束時,如上所述,於欲使異形安裝栓部14c、14c朝各傾斜部61a~61h卡合抵接方向滑動的情形時,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在和各傾斜部61a~61h抵接前,會略有滑動。如圖1~圖3及圖7、圖9、圖11、圖13以及圖15所示,於該滑動狀態中,欲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旋轉的情形時,作為該轉動支點的異形安裝栓部14c、14c,由於不在各接合凹部6f、6g、6h、6i內,因此可能無法作圓滑星狀曲線動作。轉動支點調整手段62的功能在此發揮效果。
於該情形時,欲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朝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特別是如圖24所示,卡合栓部14b伴隨該旋轉動作的同時,被引入薄片導引部62b且朝圖中下側虛線所示移動,且使作為支點的異形安裝栓部14c落入接合凹部6g內,使圓滑星狀曲線動作得以調整。圖24係為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從閉闔狀態朝後方作滑動的狀態,圖8係為針對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 第一殼體3朝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形,然即使於作其它左右任一方向的90度旋轉,因異形安裝栓部14c、14c的一方不在接合凹部6g、6f以及6i內,因此,即使於使第二殼體4相對於第一殼體3旋轉的情形,也是以同樣動作調整轉動支點,說明則省略之。
本發明如上所述,當從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幾乎完全相互重疊狀態中,欲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左右任一方向且水平方向作90度及180度旋轉時,藉由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於橫長與縱長狀態中,露出第一殼體之上表面的操作部以可操作,且無論右撇者或左撇者均可簡單操作開闔。因此適合作為行動電話、電子辭典、口袋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等,而其係為由上表面設置如鍵盤部之操作部之第一殼體與同樣於上表面設置顯示裝置之第二殼體所構成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1‧‧‧開闔裝置
2‧‧‧可攜式電子設備
3‧‧‧第一殼體
3a‧‧‧操作部
3b‧‧‧安裝凹部
3c‧‧‧突出部
3d、4c、16a、25‧‧‧安裝螺釘
4‧‧‧第二殼體
4a‧‧‧顯示部
4b、6q、6r、6v、6w、7c、10a、10b、16g、16i、16j、16v、16w、22b、24a、26a‧‧‧安裝孔
5‧‧‧星狀(asteroid)曲線操作機構
6‧‧‧基底部材
6a‧‧‧導引孔
6b~6e‧‧‧止滑凹部
6f~6i‧‧‧接合凹部
6j、6k、6m、6n‧‧‧導引凸條部
6p‧‧‧卡合段部
6s、6t‧‧‧卡合孔
7‧‧‧旋轉圓盤
7a‧‧‧橢圓凹部
7b‧‧‧導引長孔
7d、7e、8b‧‧‧周溝
8‧‧‧小徑圓盤
8a‧‧‧小圓形孔
9‧‧‧旋轉軸
9a‧‧‧軸部
9b‧‧‧凸緣部
9c‧‧‧插通孔
10‧‧‧迴旋部材
10c‧‧‧異形安裝孔
11‧‧‧圓弧狀導引孔
11a‧‧‧始端部
11b‧‧‧終端部
12‧‧‧點按停止手段
13‧‧‧彈性手段
13a、23a‧‧‧一端部
13b、23b‧‧‧他端部
14‧‧‧固定卡止部材
14a‧‧‧卡止部
14b‧‧‧卡合栓部
14c‧‧‧異形安裝栓部
16‧‧‧蓋板
16b‧‧‧模切部
16c~16f‧‧‧卡合凹部
16h‧‧‧彈簧卡止孔
17‧‧‧滑接套圈
18、21‧‧‧安裝栓
19‧‧‧旋轉限制手段
20‧‧‧卡止栓
22‧‧‧可動卡止部材
22a‧‧‧軸支孔
22c、22h‧‧‧彈簧卡止孔
23‧‧‧次彈性手段
24‧‧‧固定部材
24b‧‧‧突起部
24c‧‧‧滑接部
26‧‧‧異形墊片
27‧‧‧墊圈
61‧‧‧滑動防止手段
61a~61h‧‧‧傾斜部
62‧‧‧轉動支點調整手段
62a~62d‧‧‧薄片導引部
圖1係為顯示使用本發明可攜式電子設備之實施例之一行動電話的斜視圖。
圖2係為顯示從圖1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90度順時針旋轉之旋轉狀態的平面圖。
圖3係為顯示從圖1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90度逆時針旋轉之旋轉狀態的平面圖。
圖4係為顯示從圖2及圖3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 再作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之90度旋轉狀態的平面圖。
圖5係為顯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之上半部之側面的分解斜視圖,虛線的框印部分為放大2倍。
圖6係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之下半部之側面的分解斜視圖。
圖7係為顯示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於閉闔狀態時的開闔裝置,圖7(a)係為顯示該平面圖;圖7(b)係為顯示該一部分擴大平面圖。
圖8係為顯示從圖7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9係為顯示從圖8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0係為顯示從圖9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1係為顯示從圖10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2係為顯示從圖7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3係為顯示從圖12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4係為顯示從圖13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5係為顯示從圖14狀態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再作 逆時針旋轉之呈45度旋轉狀態之開闔裝置的平面圖。
圖16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於圖7狀態時之裏側狀態的平面圖。
圖17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於圖12狀態時之裏側狀態的平面圖。
圖18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於圖13狀態時之裏側狀態的平面圖。
圖19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於圖14狀態時之裏側狀態的平面圖。
圖20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於圖15狀態時之裏側狀態的平面圖。
圖21係用以說明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順時針180度旋轉時旋轉限制手段的動作,圖21(a)係為顯示正要進行180度旋轉時的狀態;圖21(b)係為顯示180度旋轉結束後的狀態。
圖22係用以說明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作逆時針180度旋轉時旋轉限制手段的動作,圖22(a)係為顯示正要進行180度旋轉時的狀態;圖22(b)係為顯示180度旋轉結束後的狀態。
圖23(a)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滑動防止手段61之構成及該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顯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閉闔時的狀態。
圖23(b)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滑動防止手段61之構成及該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顯示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順時針方向作90度旋轉後的狀態。
圖23(c)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滑動防止手段61之構成及該動作的說明圖,係為顯示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逆時針方向作90度旋轉後的狀態。
圖24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轉動支點調整手段之構成與動作的說明圖。
圖25係用以說明本發明開闔裝置之旋轉圓盤與小徑圓盤之部分的分解斜視圖。
圖26係用以說明本發明開闔裝置之旋轉限制手段之可動卡止部材之部分的分解斜視圖。
圖27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的基底部材,圖27(a)係為從表面側看之斜視圖;圖27(b)係為從裏側看的斜視圖;圖27(c)係為圖27(a)的A-A線斷面圖。
圖28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固定卡止部材的斜視圖。
圖29係為顯示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固定部材,圖29(a)係為從表面側看的斜視圖;圖29(b)係為從該裏側看的斜視圖。
圖30係為用以說明本發明開闔裝置之星狀曲線動作的說明圖。
4c、25‧‧‧安裝螺釘
4‧‧‧第二殼體
4a‧‧‧顯示部
4b、6q、6r、6v、6w、10a、10b‧‧‧安裝孔
6‧‧‧基底部材
6b、6c、6d、6e‧‧‧止滑凹部
6f、6g、6h、6i‧‧‧接合凹部
10‧‧‧迴旋部材
10c‧‧‧異形安裝孔
13‧‧‧彈性手段
13a‧‧‧一端部
13b‧‧‧他端部
14‧‧‧固定卡止部材
18、21‧‧‧安裝栓
20‧‧‧卡止栓
22‧‧‧可動卡止部材
23‧‧‧次彈性手段
24‧‧‧固定部材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係使上表面具有一操作部之一第一殼體,與相對於該第一殼體同樣於上表面具有一顯示部之一第二殼體呈相互重疊狀態,且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朝相對水平方向旋轉且開闔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係包含:一星狀曲線操作機構,其係使該開闔裝置設置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間;一點按停止手段,其係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點按停止於一定的旋轉角度;以及一旋轉限制手段,其係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旋轉限制於一定的旋轉角度,其中,該星狀曲線操作機構包含:一框架狀基底部材;一旋轉圓盤,其係相對於該基底部材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一小徑圓盤,其係相對於該旋轉圓盤,以和該旋轉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一旋轉軸,其係相對於該小徑圓盤,以和該小徑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以及 一迴旋部材,其係和該旋轉軸一同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小徑圓盤係被收裝於設置在該旋轉圓盤的橢圓凹部內,以和該旋轉圓盤之旋轉中心的不同位置為旋轉中心,朝水平方向安裝以使其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係使該基底部材朝該第一殼體側邊安裝,使該迴旋部材朝該第二殼體側邊安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點按停止手段包含:一止滑凹部,其係以90度間隔設置在該基底部材內側並且被之該旋轉軸嵌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旋轉限制手段包含:一固定卡止部材,其係安裝在該迴旋部材;以及一可動卡止部材,其係朝該基底部材側之單一方向旋轉推進,且於一定範圍和搖動所在部位的該固定卡止部材及該第二殼體相對於該第一殼體的一定旋轉角度卡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係使該基底部材安裝於設置在該第一殼體的安裝凹部,使該旋轉圓盤設置於該基底部材與該安裝凹部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 中其係於該基底部材的裏側設置蓋板,且於該蓋板與該基底部材之間設置該旋轉圓盤的同時,設置該可動卡止部材且使朝單一方向旋轉推進。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更包含一滑動防止手段,該滑動防止手段包含:一傾斜部,其係設置在該基底部材的導引孔;以及一固定卡止部材,其係安裝在和該傾斜部抵接的該迴旋部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更包含一轉動支點調整手段,該轉動支點調整手段包含:一薄片導引部,其係設置在該基底部材之導引凸條部的各角部;以及一卡合栓部,其係位於該固定卡止部材。
  10.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其係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所述之任一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係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設備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
TW099125504A 2009-07-31 2010-07-30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431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9685A JP5313802B2 (ja) 2009-07-31 2009-07-31 携帯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4090A TW201104090A (en) 2011-02-01
TWI431204B true TWI431204B (zh) 2014-03-21

Family

ID=4374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5504A TWI431204B (zh) 2009-07-31 2010-07-30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3802B2 (zh)
KR (1) KR101272439B1 (zh)
CN (1) CN101990379B (zh)
TW (1) TWI431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647B (zh) * 2013-12-12 2015-12-01 Pegatron Corp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4495A (ja) * 2001-09-28 2003-06-20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KR101062936B1 (ko) * 2002-07-22 2011-09-07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인크. 전자 장치용 자가 개방 기구
JP2006057701A (ja) * 2004-08-19 2006-03-02 Omron Corp 回転支持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070023867A (ko) * 2005-08-25 2007-03-02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스윙 힌지 구조
KR101218677B1 (ko) * 2005-11-07 2013-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모드 전환 방법
KR100741013B1 (ko) * 2006-03-06 2007-07-20 주식회사 엠솔버 스윙형 휴대전화기의 힌지장치
KR100761028B1 (ko) * 2006-08-09 2007-09-27 주식회사 엠솔버 스윙형 휴대전화기의 힌지장치
JP5321819B2 (ja) * 2009-04-21 2013-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摺動・回転取付ユニット及び携帯電話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379B (zh) 2014-03-12
JP2011035645A (ja) 2011-02-17
KR20110013232A (ko) 2011-02-09
KR101272439B1 (ko) 2013-06-07
TW201104090A (en) 2011-02-01
CN101990379A (zh) 2011-03-23
JP5313802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8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US9714533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929291B2 (en) Magnetic lock
US8861211B2 (en)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ivot structure
TWI597005B (zh) 電子裝置殼體
JP5112925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699223B2 (en) Two-way latch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78309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019401A1 (en) Data entry device with flexible sheet
JP2005149469A (ja) 電子機器
US9298271B2 (en)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328529A (ja) 電子機器
TWI409023B (zh) 具有可調整式板狀結構之電子裝置
TWI431204B (zh) 可攜式電子設備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WO2006129911A1 (en) Hinge apparatus
TW201427561A (zh) 電子裝置
JP6978873B2 (ja) 端末機器のスタンド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GB2424446A (en) Bidirectional latch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
JP6228156B2 (ja) フリップ式電子製品の2回転軸装置
JP4071179B2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10047755A1 (en) Hinge
JP2008256178A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US90046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nit, and locking device
TWI710305B (zh) 外殼組件
CN110456856B (zh) 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