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343B -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343B
CN101983343B CN2009801120012A CN200980112001A CN101983343B CN 101983343 B CN101983343 B CN 101983343B CN 2009801120012 A CN2009801120012 A CN 2009801120012A CN 200980112001 A CN200980112001 A CN 200980112001A CN 101983343 B CN101983343 B CN 101983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roreflecting
cube corner
triangular pyramid
pyramid type
element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343A (zh
Inventor
三村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shi Ai (Hangzhou) Fil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filed Critical TOKYO
Publication of CN101983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旋转角特性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以下,有时称为回归反射物体)。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连结有多个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为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底面(ABC)和元件顶点(H)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共用底面的顶点(C)和等边底边(AC、BC)而集合形成的,其特征为,上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且至少两个以上的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不与包含上述外周的基准平面平行。

Description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方向性立方角(隅角反射)回归反射物体。
详细而言,涉及将从各种方位入射的光有效地进行回归反射的物体,即具有优良的入射角特性、旋转角特性的用于交通标识的回归反射物体。
另外,本发明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场致发光(电发光)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的广角视认性、显示的明亮度的提高等改善。
背景技术
有关具有优良的广角性能的回归反射物体,即具有改善了的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及旋转角特性的回归反射物体,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多个方案。
在这样的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中,尤其是有关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片的入射角特性或观测角特性的改良,一直以来公知有很多提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良研究。这些技术的大多数都是通过使回归反射元件具有的光轴倾斜来改善入射角特性。
例如,在ユンゲルセン(Jungersen)的美国专利第2310790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薄片上设置各种各样形状的回归反射元件的技术。在该美国专利举例所示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中,示例了顶点位于底面三角形的中心的光轴不倾斜的底面形状为正三角形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及顶点的位置不在底面三角形的中心的底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记载有一种根据三角锥型反射元件,能够对于逐渐接近的汽车有效将光反射(入射角特性的改善)的技术。
另外,在该文献中,作为三角锥型反射元件的大小,记载有作为元件的深度为1/10英寸(2.540μm)以内的情况。另外,在该美国专利的Fig.15(图15)中,图示有光轴倾斜成为正(+)的方向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对。而且,该光轴的倾斜角(θ)由图示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的底面等腰三角形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之比而求出时,推定约为6.5°。
另外,ホ一プマン(Hoopman)的欧洲专利第137736B1(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薄片上底面形状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一对倾斜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以相互成180°反转状态配置、其底面最密充填排列的回归反射片以及回归反射物体。该专利记载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光轴的倾斜为向负(一)方向倾斜,其倾斜约为7°~13°
另外,スチエツチ(Szczech)的美国专利第5138488号(专利文献3)中也公开了在薄板上,底面的形状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倾斜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在公共面上以最密充填方式排列的回归反射片以及回归反射物体。在该美国专利中,该三角锥型反射元件的光轴彼此对向成对的两个三角锥型反射元件向彼此共用的边的方向,即正(+)方向倾斜,其倾斜约为2°~5°。另外,元件的大小为25μm~100μm。
另外,与上述专利相对应的欧洲专利第548280B1(专利文献4)记载的回归反射片及回归反射物体中,包含成对的两个元件的公共的边且与公共平面垂直的面与元件的顶点的距离不等于元件的光轴与公共平面交叉的点与上述垂直的面的距离,光轴的倾斜角约为2°~5°。另外,元件的大小为25μm~100μm。
如上所述,szczech的欧洲专利第548280B1记载的回归反射片及回归反射物体,其光轴的倾斜为包含正(+)及负(-)双方的约2~5°范围。但是,szczech的所述美国专利和欧洲专利的实施例中只公开了光轴的倾斜角度为(-)8.2°、(-)9.2°及(-)4.3°、元件的高度(h)为87.5μm的三角锥型反射元件。
另外,有关观测角特性的改善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アツペルド一ン(Appeldorn)的美国专利第4775219号(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形成元件的V字状槽呈非对称形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该V字状槽的角度相对应形成立方角的理论上的V字状槽的角度,具有一点点的偏差。另外,通过周期性变化赋予与相邻的V字状槽的非对称性的偏差,试着改善观测角特性。
但是,将周期性变化赋予相邻的V字状槽的角度,这样会增大模具加工的难度。即使能够克服该困难,可给予的偏差的组合也有限,不能够给予均匀的反射光的扩散。另外,对于一个V字状的槽方向,需要准备多种形成V字状的槽的金刚石刀具(ダイアモンドバイト)等的加工工具。进而,在非对称形成V字状槽的情况下,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技术。
另外,ウオルタ一(Walter)的美国专利第5171624号(专利文献6)中公开有一种使用具有曲线状的截面形状的加工工具,形成有具有一定的二次曲面的截面形状的反射侧面的三角锥型回归反射元件。形成有具有这样的二次曲面的反射侧面的三角锥型回归反射元件能够使适度的回归反射光发散,能够得到观测角特性的改善。
但是,以预想的形状实现具有这样的曲面状的截面形状的加工工具非常困难。因此从工具的加工困难性方面考虑得到基于预想的设计的二次曲面,这样的事情非常困难。进而,可赋予的曲面形状只由使用的加工工具的形状决定,因此不可能在相同的回归反射物体上形成各种各样形状的二次曲面。
在ニルヤン(Nilsen)的美国专利第5565151号(专利文献7)公开的回归反射片中,切下反射侧面(A-B-H)的一部分,通过由此形成的三角柱形状(A-A1-A2-B2-B1-B)的部分和新的反射侧面(A2-H1-B2),促进回归反射光的发散,实现观测角特性的改善。
但是,在ニルヤン的发明中,至于优选什么样形状的三角柱形状的设置,或者新的反射侧面优选以多大角度形成的具体记载较少。另外,需要将反射侧面的一部分切下用于形成三角柱形状部分的特殊的工具。另外,新形成的三角柱形状的元件没有回归反射功能,只是通过将光向多个方向散射而得到回归反射光的扩散。
但是,上述的改善入射角特性、观测角特性的技术不能够实现旋转角特性的改善。
有关旋转角特性的改善,也试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在所有的提案中均通过将底部的形状为三角形的回归反射元件的方位划分成各种各样的区域而组合,由此实现旋转角特性的改善。
作为记载这样改善的文献,例如能够举例为ベネツト(Bennett)等发明的美国专利第5022739号(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第5132841号(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第5175645号(专利文献10),还有,ニ一ルヤン(Nilsen)等发明的美国专利第6036322号(专利文献11),还有ネステガ一ド(Nestegard)等发明的美国专利第5706132号(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第5936770号(专利文献13)、スミス(Smith)发明的美国专利第5898523号(专利文献14)等。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2310790号
专利文献2:欧洲专利第137736B1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138488号
专利文献4:欧洲专利第548280B1号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4775219号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5171624号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5565151号
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第5022739号
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第5132841号
专利文献10:美国专利第5175645号
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第6036322号
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第5706132号
专利文献13:美国专利第5936770号
专利文献14:美国专利第5898523号
但是,在所有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中,均是划分元件的区域的形状及元件的方位不同,但元件的底面位于包含元件的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上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能够改善入射角特性、旋转角特性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以下,有时称作回归反射物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连结有多个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为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底面(ABC)和元件顶点(H)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共用底面的顶点(C)和等边底边(AC、BC)而集合形成的,该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外周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且至少两个以上的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不与包含上述外周的基准平面平行。
另外,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构成上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所共用的顶点(C)位于比上述基准平面低的位置。
另外,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构成上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所共用的顶点(C)位于比上述基准平面高的位置。
另外,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上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由4×(2n-1)2个、或6×4n-1(n为1以上的整数)个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构成。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用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平面充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能够得到高的回归反射性能。
另外,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上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AB)的长度为20~1000μm。通过这样的结构,使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大小适当,因此能够使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光的扩散成为适宜的状态,另外,能够使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的灵活性(柔软性,适应性)适当。
进而,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上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AB)的长度为35~200μm。
另外,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从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的上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上述顶点(C)到上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被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的长度之比为1/100~20/100。通过这样的结构,光轴的倾斜不会过小,能够更充分进行入射角特性的改善,另外,由于光轴的倾斜适当,所以容易加工,进而,能够使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的厚度适宜,因此能够做成灵活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
进而,上述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优选从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的上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上述顶点(C)到上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上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的长度之比为3/100~20/10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改善入射角特性、旋转角特性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附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反射元件集合体的一方式的附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回归反射物体的立体图的附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其它的方式的附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由图6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回归反射物体的附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附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由图1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回归反射物体的附图;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比较例的性能的雷达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的性能的雷达图。
符号说明
ABC、A′B′C          底面
AB、A′B′            底边
AC、BC、A′C、B′C    等边底边
C                     顶点
G、G′                光轴
H、H′                元件顶点
R、R′                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方向性回归反射物体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构成现有技术中的回归反射物体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以下,有时称作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该回归反射物体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多个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以下,有时称作回归反射元件)形成,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位于公共的基准平面上。
另外,图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光轴G、G′,在全部的回归反射元件中均与基准平面垂直,全部的元件为相同形状。因此,入射角特性或旋转角特性较差。
除该图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外,还公知有集合了多个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光轴G、G′相对于底面倾斜的倾斜立方角型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物体。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回归反射物体中,各倾斜立方角型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全部位于公共的基准平面上。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一方式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构成本方式涉及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用6×4n-1(n为1以上的整数)个底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相同形状的回归反射元件构成。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为n=1的状态,由6个回归反射元件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一方式通过连结多个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设成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底面的共用的顶点C比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截面图中,表示为A′-B)低的位置,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不与基准平面平行。
图2所示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光轴R、R′由于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彼此不平行,所以向6个方向倾斜。因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相比,在外部光线的入射方位的入射角特性和旋转角特性优良。
图3是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回归反射物体的立体图的附图。如图4所示,回归反射物体通过无间隙地连结多个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其它方式的图。如图5所示,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由底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相同形状的6个回归反射元件构成。即,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用6×4n-1(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1的情况。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通过连结多个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为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底面的共用的顶点C比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截面图中,表示为A′-B)高的位置,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不与基准平面平行。
图5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光轴朝向形成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光轴R、R′的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但是,图5所示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光轴向6个方向倾斜,因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相比,在外部光线的入射方位的入射角特性和旋转角特性优良。
另外,当图2、图5所示的被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AC(A′C)、BC(B′C)所夹的底边AB(A′B′)的长度为20~1000μm时,回归反射元件的大小适宜,因此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光的扩散能够成为适宜的状态。另外,由于回归反射元件的大小适宜,所以能够使回归反射物体的灵活性(适应性,柔软性)适当。另外,进一步优选该底边AB(A′B′)的长度为35~200μm。
进而,当图2、图5所示的从回归反射元件的上述底面的等边底边AC(A′C)、BC(B′C)所夹的顶点(C)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AC(A′C)、BC(B′C)所夹的底边AB(A′B′)的长度之比为1/100~20/100时,则光轴的倾斜不会过小,能够更充分进行入射角特性的改善。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光轴的倾斜适当,所以容易加工,进而能够使回归反射物体的厚度适当,因此能够做成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柔软的)回归反射物体,所以优选。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附图。如图6所示,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通过4×(2n-1)2(n为1以上的整数)个形状相同且底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而构成。在本方式中,回归反射元件为用4×(2n-1)2(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1的情况,即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而且,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被形成为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底面所共用的顶点C位于比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低的位置。
图7是图6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由图6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回归反射物体的附图。如图8所示,回归反射物体通过无间隙地连结多个图6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附图。如图9所示,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通过4个形状相同且底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而构成。即,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用4×(2n-1)2(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1的情况。而且,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被形成为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底面所共用的顶点C位于比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高的位置。
图10是图9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由底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相同形状的24个回归反射元件构成,外周的形状被形成为正六边形。即,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用6×4n-1(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2的情况。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不在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外周的基准平面(在截面图中,表示为A′-B)上,另外,不与基准平面平行。
与图2和图5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一样,图11所示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光轴向6个方向倾斜,因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相比,在外部光线的入射方位的入射角特性和旋转角特性优良。
图12是表示由图1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构成的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一方式的附图。如图12所示,回归反射物体通过无间隙地连结多个图1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在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用6×4n-1(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2的情况,由24个回归反射元件构成,外周的形状被形成为正六边形。位于中心部的6个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与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在截面图中表示为A′-B)平行,另一方面在位于中心部的6个回归反射元件周围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各自不与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平行。
图1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另外的其它方式的平面图。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由96个回归反射元件构成,外周的形状被形成为正六边形。即,在回归反射元件的数量为用6×4n-1(n为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数时,为n=3的情况。位于中心部的6个回归反射元件群的底面与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在截面图中,表示为A′-B)平行,但形成集合体的各元件的底面各自不在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上,而且不与基准平面平行。另外,各回归反射元件具有的光轴各自的倾斜度不同,以使得越向外周,相对于与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越大。
如图14所示,通过连结多个本方式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的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光轴的倾斜度,因此能够具有优良的入射角特性。
此外,在图6~图14所示的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所夹的底边的长度为20~1000μm时,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大小适当,能够成为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光的扩散适当的状态,另外,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大小适当,进一步优选该底边的长度为35~200μm。
另外,在图6~图14所示的从被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所夹的顶点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等边底边所夹的底边的长度之比为1/100~20/100时,光轴的倾斜不会过小,能够更充分地进行入射角特性的改善。另外,由于光轴的倾斜适当,所以容易加工,而且能够使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的厚度适当,因此能够做成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柔软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所以优选。
如以上说明所示的那样,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通过连结多个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构成,其中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集合了数量为4×(2n-1)2个、或6×4n-1个(n为1以上的整数)的回归反射元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用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平面充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能够得到高的回归反射性能。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情况,但本发明显然并不仅限于实施例。
<回归反射系数>以实施例为代表,本说明书记载的回归反射系数是通过以下叙述的方法进行测定的。作为回归反射系数测定器,使用了ガンマ一サイエンテイフイツク公司制“920型”。样品使用100mm×100mm的回归反射物体,按照ASTM E810-91,在使观测角为0.2°、入射角为5°、15°及30°、将样品的旋转角从0°到345°每隔15°的角度条件下,对适当的五个部位进行了测定。而且,取其平均值作为回归反射片的回归反射系数。
<比较例>制成了连结有多个图1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回归反射物体(比较品)。制作时,首先,将光轴倾斜-9°的倾斜的等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高度(h)做成100μm,利用快速切削法形成配置有多个回归反射元件的黄铜制母具。
利用该黄铜制母具,使用浓度为55%的氨基磺酸镍液,通过电铸法,制成材质为镍、形状相反的凹形状的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成型用模具。利用该成型用模具,在成型温度200℃、成型压力50kg/cm2的条件下,将厚度200μm的聚碳酸酯树脂片(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テイツクス有限公司(三菱有限公司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制“ユ一ピンH3000”)压缩成型。然后,将树脂片在加压下冷却到30℃,其后取出该树脂片。这样,制成在表面连结有多个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聚碳酸酯树脂制的回归反射物体。
该比较品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形状为,如图1所示,底面(ABC、A′B′C等)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均位于包含外周的基准平面上(在截面图中,表示为A′-B)。
<实施例>通过与比较例记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了连结有多个图2所示的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而成的回归反射物体(发明品)。
实施例的各回归反射元件与比较例的各回归反射元件形状相同,实施例的各回归反射元件也以光轴相对于底面(ABC、A′B′C等)倾斜-9°的方式形成。另外,各回归反射元件的各底面不与包含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六边形的外周的基准平面(在截面图中表示为A′-B)平行。
表1表示比较品的、表2表示发明品的在观测角0.2°、入射角5°、15°以及30°、回归反射物体的方位角0°~345°中每15°进行测定的回归反射系数的值。
另外,图15表示比较品的、图16表示发明品的在观测角0.2°、入射角5°、15°以及30°、回归反射物体的旋转角0°~345°中15°的回归反射系数的雷达图。
由图15和图16可知,本发明的回归反射物体在全部旋转角表现出大致均匀的回归反射性能,尤其是在大入射角与比较品的差异明显。
使用了像这样的具有均匀的旋转角特性的回归反射片的交通标识在各种各样的道路状况,例如在弯曲的道路、多车线的道路等情况下,表现出大致均匀的回归反射性能,因此交通标识的视认性优良。
[表1]
  0.2/5   0.2/15   0.2/30
  0°   904   673   442
  15°   856   643   410
  30°   792   578   317
  45°   702   503   280
  60°   647   448   248
  75°   573   399   224
  90°   497   425   305
  105°   521   376   230
  120°   610   429   247
  135°   682   500   318
  150°   763   603   382
  165°   876   721   445
  180°   923   756   477
  195°   899   703   451
  210°   784   599   356
  225°   697   514   269
  240°   623   445   267
  255°   531   385   238
  270°   501   398   294
  285°   541   393   245
  300°   634   455   275
  315°   685   524   256
  330°   803   629   345
  345°   887   641   395
[表2]
  0.2/5   0.2/15   0.2/30
  0°   904   772   442
  15°   906   767   397
  30°   896   714   421
  45°   892   723   423
  60°   918   767   384
  75°   930   762   382
  90°   937   736   423
  105°   938   785   417
  120°   940   849   461
  135°   915   825   410
  150°   895   747   420
  165°   899   751   445
  180°   923   812   477
  195°   931   836   479
  210°   944   816   477
  225°   959   878   516
  240°   988   903   520
  255°   964   892   514
  270°   977   828   463
  285°   951   829   490
  300°   936   874   480
  315°   905   827   473
  330°   884   740   409
  345°   887   728   38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入射角特性、旋转角特性的立方角型回归反射物体。

Claims (8)

1.一种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连结有多个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该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为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底面(ABC)和元件顶点(H)的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共用底面的顶点(C)和等边底边(AC、BC)而集合形成的,该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外周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且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不与包含所述外周的基准平面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个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所共用的所述顶点(C)位于比所述基准平面低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的各个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所共用的所述顶点(C)位于比所述基准平面高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归反射元件集合体由4×(2n-1)2个、或6×4n-1个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构成,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的所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AB)的长度为20~1000μm。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的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底边的长度为35~200μm。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从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的所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所述顶点(C)到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的所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所述底边(AB)的长度之比为1/100~20/100。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其特征在于:
从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底面的所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所述顶点(C)到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与被所述三角锥型立方角回归反射元件的底面的所述等边底边(AC、BC)所夹的所述底边(AB)的长度之比为3/100~20/100。
CN2009801120012A 2008-03-31 2009-03-31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Active CN101983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9423 2008-03-31
JP2008-089423 2008-03-31
JP2009076997 2009-03-26
JP2009-076997 2009-03-26
PCT/JP2009/001472 WO2009122713A1 (ja) 2008-03-31 2009-03-31 多方向性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343A CN101983343A (zh) 2011-03-02
CN101983343B true CN101983343B (zh) 2013-06-12

Family

ID=4113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0012A Active CN101983343B (zh) 2008-03-31 2009-03-31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17546B2 (zh)
EP (1) EP2267493B1 (zh)
JP (1) JP5312446B2 (zh)
CN (1) CN101983343B (zh)
AU (1) AU2009233260B2 (zh)
BR (1) BRPI0909442A2 (zh)
EA (1) EA019545B1 (zh)
WO (1) WO2009122713A1 (zh)
ZA (1) ZA201007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3880B2 (en) 2011-11-01 2014-07-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ulable multi-directional prism clust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CN102662206B (zh) * 2012-05-23 2014-09-17 北京科技大学 角反射器及角反射器阵列
US20140169968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US10302954B2 (en) * 2015-06-12 2019-05-28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405462B2 (ja) 2015-06-12 2018-10-1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2105942B1 (ko) * 2017-02-14 2020-04-29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엔드 밀링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미세구조체의 그룹을 포함하는 보안 물품
TWI756466B (zh) 2017-08-29 2022-03-01 美商艾維利 丹尼森公司 用於基於投影機的顯示系統的回射片
CN109140391A (zh) * 2018-09-21 2019-01-04 重庆互艺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则镜面单元及具有多角度折射光的观光体验隧道
CN117581150A (zh) * 2021-06-30 2024-02-2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0634B1 (en) * 1999-09-11 2005-05-10 Lg Chemical Ltd.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WO2007064033A1 (ja) * 2005-11-30 2007-06-07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再帰反射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0790A (en) 1943-02-09 Optical reflecting material
AU560276B2 (en) 1983-09-12 1987-04-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EP0196915B1 (en) 1985-03-29 1991-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4775219A (en) 1986-11-21 1988-10-04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having tailored divergence profiles
US5171624A (en) 1990-06-01 1992-12-15 Reflexite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microprismat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022739A (en) 1990-06-13 1991-06-11 Bennett Reginald B Direction indicating reflector with planar reflector panels including cube corners
US5138488A (en) 1990-09-10 1992-08-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angularity
US5132841A (en) 1990-12-14 1992-07-21 Bennett Reginald B Ribbed reflector
US5175645A (en) 1991-12-04 1992-12-29 Bennett Reginald B Three panel reflector
US5696627A (en) * 1993-10-20 1997-12-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rectly machined raised structure retroreflective cube corner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565151A (en) 1994-09-28 1996-10-15 Reflexite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prism structure with windows formed thereon
US5706132A (en) 1996-01-19 1998-01-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ual orientation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US5763049A (en) * 1996-04-30 1998-06-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rmed ultra-flexible retroreflective cube-corner composite sheeting with target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898523A (en) 1997-07-02 1999-04-27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Tiled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composed of highly canted cube corner elements
JP3580999B2 (ja) 1997-11-17 2004-10-2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シート
US6036322A (en) 1997-12-01 2000-03-14 Reflexite Corporation Multi-orientation retroreflective structure
JP4225602B2 (ja) * 1998-04-22 2009-02-18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三角錐型キユ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シート
US6902280B2 (en) * 2002-12-17 2005-06-0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Tri-level cube corner rul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0634B1 (en) * 1999-09-11 2005-05-10 Lg Chemical Ltd.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WO2007064033A1 (ja) * 2005-11-30 2007-06-07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再帰反射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17546B2 (en) 2013-08-27
ZA201007485B (en) 2011-06-29
AU2009233260B2 (en) 2012-05-31
EA019545B1 (ru) 2014-04-30
EP2267493B1 (en) 2016-10-12
WO2009122713A1 (ja) 2009-10-08
BRPI0909442A2 (pt) 2015-12-15
CN101983343A (zh) 2011-03-02
US20110051242A1 (en) 2011-03-03
EA201071141A1 (ru) 2011-06-30
AU2009233260A1 (en) 2009-10-08
EP2267493A4 (en) 2014-08-13
EP2267493A1 (en) 2010-12-29
JPWO2009122713A1 (ja) 2011-07-28
JP5312446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343B (zh) 多方向性立方角回归反射物体
US7950813B2 (en) Composite triangular-pyramidal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and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JP5049137B2 (ja) 再帰反射物品
JP4236469B2 (ja) 多平面ファセットを有するプリズム逆反射体
EP0390344A2 (en)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having light-transmissive surfaces
EP2634608B1 (en) Cube-cornered retroreflective sheet
JP5526125B2 (ja) 六角形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JP6445520B2 (ja) 微小タイル型プリズム状キューブコーナー物品
BR112014010423B1 (pt) Tela retrorrefletiva prismática, e método para formar uma tela retrorrefletiva prismática rotacionalmente insensível
EP2360498B1 (en)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CN102736151A (zh) 改进钻石级反光膜反射光锥的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02736150A (zh) 一种改进的微棱镜逆反射材料结构
JP5091718B2 (ja) 再帰反射物品
CN116125566A (zh) 超透镜和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30

Address after: No. 99, Hongda Road, Qiaonan District,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nshi Ai (Hangzhou) Fil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