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737A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78737A CN101978737A CN2009801104221A CN200980110422A CN101978737A CN 101978737 A CN101978737 A CN 101978737A CN 2009801104221 A CN2009801104221 A CN 2009801104221A CN 200980110422 A CN200980110422 A CN 200980110422A CN 101978737 A CN101978737 A CN 1019787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base station
- sub
- district
- sta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100)包括:连接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RRC_连接状态中,基于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200),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指示而进行切换处理;以及等待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空闲状态中,基于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测量结果来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在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构成为在与用户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在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个小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从一个小区内的区域移动到其它小区内的区域时,切换服务小区(ServingCell)而继续通信。将该服务小区的切换称为“切换(handover)”。
一般,在用户装置移动到相邻小区,并且来自该相邻小区的信号比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强时,对该相邻小区进行切换。
例如,用户装置按照图1所示的步骤进行切换。
在步骤S1中,用户装置测量相邻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相邻小区的信号功率)。
在步骤S2中,确认相邻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相邻小区的信号功率)是否满足以下式子。
相邻小区的信号功率+偏移>服务小区的信号功率
然后,在满足上述式子的情况下,用户装置将其意旨(事件A3)报告给基站装置(网络)。
对该基站装置的报告通过“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进行。
另外,偏移(offset)是为了使小区边界中不会频繁地发生从服务小区到相邻小区的切换而设置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一般,为了使小区边界中不会频繁地发生从服务小区到相邻小区的切换,在上述式子中设定负值。
在步骤S3中,基站装置在接收到报告上述的事件A3的测量报告时,决定用户装置应切换到报告了上述的事件A3的相邻小区,并执行切换步骤。
即,基站装置对用户装置UE通知用于指示切换的消息、即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
这里,上述的事件A3是与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的频率的相邻小区的测量有关的事件。
另外,在作为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和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的后继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方式中,作为有关是否应进行切换的判定基准(在上述的例子中是来自相邻小区以及服务小区的信号功率)之一,使用“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另外,除了RSRP之外,还可以使用“RS-SIR(Reference Signal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参考信号信号干扰比)”、“E-UTRA载波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
那么,在上述的例子中,切换目的地是具有相同频率的小区,但切换目的地也可能不是同一系统中相同频率的小区,而是同一系统中不同频率的小区,也可能是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的小区。
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小区的频率一般是与切换源不同的频率,因此切换目的地的小区的频率必然与切换源的小区的频率不同。
图2示意性地表示进行不同频率小区之间的切换的情况。在图2中示出了包含第1频率f1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第2频率f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与f1以及f2不同的频率f3的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例如,在图2中,基站装置能够对正在与第1频率f1的移动通信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进行指示,以使其测量由第2频率f2的小区以及第3频率f3的小区构成的两个层的小区。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1频率f1、第2频率f2、第3频率f3等的各自的频率称为层。即,在图2中存在第1频率f1的第一层、第2频率f2的第二层、第3频率f3的第三层的三个层。
一般,用户装置只具备一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因此无法对不同频率的每一个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因此,在测量与所在小区(服务小区)的频率不同的频率的小区(不同频率小区)时,需要重新调谐频率。
具体地说,例如,基站装置通过用于控制测量的“RRC消息”,对用户装置通知“间隙(gap)期间的长度”、“间隙期间来临的周期”、“不同频率小区的频率”等,用户装置在所指定的间隙期间中进行不同频率测量(包含频率的变更、同步信道的捕捉、通信质量的测量、频率的变更等处理)。
本申请中的“不同频率测量”这一概念不仅包含搜索不同频率小区并测量其通信质量,还包含搜索不同RAT的小区并测量其通信质量。
例如,在图2中,作为应测量的层,基站装置也可以对用户装置指定第2频率f2的层和第3频率f3的层。
如上所述,用户装置为了切换到同一频率的小区、不同频率的小区、或者不同系统的小区而进行相邻小区的测量(Measurement)。
并且,该测量由网络、更具体为基站装置指示。即,用户装置根据由基站装置提供的“测量配置(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进行相邻小区的测量,并将该相邻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
这里,“测量配置”是通过专用信令、例如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提供给RRC_Connected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
如上所述,作为应测量的层,基站装置可以对用户装置指定多个层。例如,在使用图2说明时,作为应测量的层,基站装置可以对用户装置指定第2频率f2的层和第3频率f3的层。
这时,用户装置在上述的间隙期间中进行第2频率f2的层的测量以及第3频率f3的层的测量。这时,作为其测量方法,如图3所示,有将第2频率f2的层的测量以及第3频率f3的层的测量串行进行的方法和并行进行的方法。
在串行地进行两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时,该不同频率测量所需的时间成为关于一个层进行不同频率测量时的两倍。
另一方面,并行地进行两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时,会在时间上拉长进行测量,因此与关于一个层进行不同频率测量的情况相比,捕捉同步信道所需的时间和通信质量测量所需的时间变长,结果,其不同频率测量所需的时间比关于一个层进行不同频率测量的情况的两倍还要长。
即,在不同频率测量所需的时间这一观点上,与并行地进行两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的情况相比,串行地进行两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的情况具有能够缩短不同频率测量所需的时间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串行地进行两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时,优先级更高的层的不同频率测量可能会推迟,或者通信质量更好的层的不同频率测量可能会推迟。
例如,在图3中,假设第3频率f3的层的优先级高于第2频率f2的层的优先级。这时,在与该优先级无关地,第2频率f2的层的测量先进行了的情况下,会产生首先切换到第2频率f2的层,并且,在此之后进行第3频率f3的层的测量,并切换到第3频率f3的层的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RRC_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通知每个层的优先级,从而基于该优先级实现多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并且能够实现迅速且高质量的不同频率切换以及不同RAT切换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第1特征为在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其包括:连接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中,基于由从该基站装置通知的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报告给该基站装置,根据来自该基站装置的指示而进行切换处理;以及等待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等待状态中,基于由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该测量结果来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
在本发明第1特征中,所述连接状态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等待状态处理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测量频率不同的同一系统内的小区或者不同的系统内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第1特征中,所述连接状态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等待状态处理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将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先于具有更低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进行。
在本发明第1特征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状态为RRC_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所述等待状态为空闲(Idle)状态。
在本发明第1特征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被丢弃,所述第2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空闲状态转移到RRC_连接状态时被丢弃。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与用户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包括:切换处理单元,构成为对在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1控制信号,该第1控制信号指示该用户装置测量并报告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且包含第1优先级,根据该用户装置基于该第1优先级而测量的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判定该用户装置是否应进行切换处理;以及等待小区检索处理单元,构成为发送包含第2优先级的第2控制信号,以便用于对等待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而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
在本发明第2特征中,作为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可以测量频率不同的同一系统内的小区或者不同的系统内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第2特征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状态为RRC_连接状态,所述等待状态为空闲状态。
在本发明第2特征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被丢弃,所述第2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空闲状态转移到RRC_连接状态时被丢弃。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用于在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其包括:所述基站装置对在与该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发送第1控制信号以便使其测量并报告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步骤;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基于由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所述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报告给该基站装置的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由所述用户装置通知的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判定该用户装置是否应进行切换处理的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对于等待状态的用户装置发送第2控制信号的步骤;以及等待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基于由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该测量结果来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不同频率切换以及不同RAT切换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处理时的测量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连接方式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4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所有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LTE(长期演进)、演进的UTRA和UTRAN、或者超3G”方式的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1000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B)200和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
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也可以被称为MME/SGW(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Serving Gateway;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
这里,用户装置100n构成为,在小区50中,在与基站装置200之间通过LTE方式进行通信。
以下,关于用户装置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和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作为用户装置100n进行说明。假设用户装置100n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
在该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A(频分多址),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根据OFDMA,通过在频率上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并且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用户装置间使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用户装置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根据SC-FDMA,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变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移动台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这里,说明LTE方式中的通信信道。
在下行链路中,利用各用户装置100n共享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即,在LTE方式中,下行链路信道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构成。
具体地说,在下行链路中,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通知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有关的“用户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有关的“用户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等,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用户数据。另外,所述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也可以通过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Channel;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来传输,而不是通过所述PDCCH传输。
另外,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信道是“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
此外,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有关的“用户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Information)”。
进而,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有关的“用户信息”和“传输格式的信息”被称为“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
这些“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可以归纳而被称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作为导频信号而发送“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通过用户装置100n,用于下行链路中的信道估计和无线质量的测量中。
图5表示该“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映射方法。如图5所示,在LTE方式中,“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被映射到一个子帧内的第1个、第5个、第8个和第12个OFDM码元中,关于频率方向,则以每6个副载波中一个的比例而映射。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各用户装置100n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即,在LTE方式中,上行链路信道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构成。
具体地说,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中的“调度”和“自适应调制解调和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用户数据。
另外,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信道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即,用户数据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这里,用户数据例如是基于Web浏览或FTP或VoIP等的IP分组、用于“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处理”的控制信号等,也被称为分组数据。
进而,作为逻辑信道,用户数据例如被映射到“专用业务信道(DTCII: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或“专用控制信道(DCCII:Dedicated ControlChannel)”。
下面,参照图6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100n。
如图6所示,移动台100n包括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发送接收单元1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呼叫处理单元110、应用单元112。
天线102构成为接收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
放大器单元104构成为放大通过天线10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无线频率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106构成为对由放大器单元104放大的无线频率信号实施频率变换处理,从而将其变换为基带信号。
这里,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6也可以构成为,在被测量控制单元1102指示为要切换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时,切换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
例如,测量控制单元1102在进行“频率间测量(Inter-FrequencyMeasurements)”和“RAT间测量(Inter-RAT Measurement)”时,将作为其测量对象的层的频率通知给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6,且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6进行将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切换为被通知的频率的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构成为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6输入的基带信号实施FFT处理、纠错解码等接收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构成为,如后所述那样,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相邻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即“Measurement(测量)”。
另外,“测量”例如可以是进行同一频率的小区的测量的“频率内测量(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也可以是进行不同频率的小区的测量的“频率间测量”,也可以是进行不同系统的小区的测量的“RAT间测量”。
另一方面,应用单元112构成为将用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另外,应用单元112构成为进行有关比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还要上位的层的处理等。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构成为对于该用户数据进行了分割/结合处理、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等的RLC层中的发送处理、H-ARQ(混合ARQ)重发控制等的MAC层中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处理、DFT处理、IFFT处理等之后,将其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6。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110内的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在决定为对基站装置200发送“测量报告”时,将该“测量报告”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RLC处理单元1089)。
并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构成为,对于该“测量报告”,也与上述的用户数据同样地,在进行了分割/结合处理、RLC重发控制等的RLC层中的发送处理、H-ARQ重发控制等的MAC层中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处理、DFT处理、IFFT处理等之后,将其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6。
另外,作为逻辑信道,该“测量报告”例如被映射到“DCCH(DT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
发送接收单元106构成为对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输入的基带信号实施频率变换处理,从而将其变换为无线频率信号。
放大器单元104构成为放大由发送接收单元106输入的无线频率信号,并经由天线102将其发送。
这里,参照图7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的结构。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包括模拟/数字变换器(A/D)1080、CP去除单元1081、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分离单元(DeMUX)1083、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测量单元1086、同步信号接收单元1087、MAC处理单元1088、RLC处理单元1089、信号生成单元1090、发送处理单元1091。
模拟/数字变换器(A/D)1080构成为将从发送接收单元106输入的基带信号(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输入到CP去除单元1081。
CP去除单元1081构成为从接收码元中去除“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而保留有效码元部分,并将该有效码元部分输入到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构成为对从CP去除单元1081输入的信号进行了快速傅立叶变换之后,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入到分离单元(DeMUX)1083。
分离单元(DeMUX)1083构成为从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输入的信号中分离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并将分离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入到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将分离的数据信号输入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
此外,分离单元(DeMUX)1083构成为从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输入的信号中分离同步信号,并将分离的同步信号输入到同步信号接收单元1087。
另外,同步信号可以如上所述那样从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082输入的信号中分离,也可以从进行了模拟/数字变换器(A/D)1080的处理后的信号中分离。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构成为基于从分离单元(DeMUX)1083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决定应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怎样的信道补偿、即计算信道估计值。
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构成为将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输入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
进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构成为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信道估计值输入到测量单元1086。
另外,在进行“频率间测量”时,如上所述那样,切换经由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
因此,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构成为将进行“频率间测量”的层的信号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信道估计值一起通知给测量单元1086。
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构成为基于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输入的信道估计值来补偿数据信号,并恢复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数据信号。
这里,数据信号是指通过基站装置200,经由“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发送的信号。
这里,“广播信道”更具体地是“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动态广播信道(D-BCH:Dynamic Broadcast Channel)”。
此外,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发送的信号是指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
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构成为将解码后的数据信号输入到MAC处理单元1088。
此外,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构成为取得“物理广播信道(P-BCH)”和“动态广播信道(D-BCH)”中包含的信息,并根据需要将其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内部的各部分。
另外,该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测量配置”构成为经由MAC处理单元1088和RLC处理单元1089被送到呼叫处理单元110内的测量控制单元1102。
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单元108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信道估计值”,测量相邻小区中的通信质量。
即,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进行用于测量同一频率的小区的“频率内测量”和用于测量不同频率的小区的“频率间测量”。
例如,测量单元1086可以构成为,作为相邻小区的通信质量,测量RSRP、RSSI、RSRQ、Pathloss(路径损耗)、RS-SIR等。
下面,说明与频率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层有关的“频率间测量”。
如图8所示,考虑用户装置100n在第一层中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并且基站装置200指示用户装置100n进行与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有关的“测量”的情况。
这里,假设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中被赋予了优先级。
更具体地说,假设第二层中被赋予了最高的优先级,第三层中被赋予了第二高的优先级,第四层中被赋予了第三高的优先级。
另外,对各层赋予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包含在“测量配置”中。
即,基站装置200可以通过“测量配置”对用户装置100n通知每层的优先级。
这时,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每层的优先级,第1进行第二层的“频率间测量”,第2进行第三层的“频率间测量”,第3进行第四层的“频率间测量”。
即,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每层的优先级,从优先级高的层开始顺序进行“频率间测量”。
另外,该“频率间测量”中还包含由后述的同步信号接收单元1087进行的同步信号的捕捉处理。
更具体地说,测量单元1086可以构成为基于上述的优先级,切换应在由后述的测量控制单元1102所管理的“测量间隙(间隙期间)”中测量的频率。
即,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每层的优先级,决定应在“测量间隙(间隙期间)”中测量的频率,并进行“频率间测量”。
另外,测量单元1086以及测量控制单元1102也可以构成为,即使所有层的测量没有结束,只要在满足了对基站装置200发送“测量报告”的条件的情况下,随时发送“测量报告”。
结果,与优先级高的层有关的“测量报告”不等待优先级低的层的测量结束就从用户装置100n被发送到基站装置200。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两个以上的层的测量都是“频率间测量”,但两个以上的测量中可以包含“RAT间测量”。
这时,用户装置100n具备与该RAT有关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与该RAT有关的“测量”。
此外,同步信号接收单元1087构成为使用下行链路的同步信号,捕捉相邻小区、即周边小区的同步信号,并取得小区的ID。
另外,在进行“频率间测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经由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1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被切换,因此同步信号接收单元1087构成为捕捉进行“频率间切换”的层的小区的同步信号。
MAC处理单元1088构成为接收由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进行了解码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对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送达确认信息”等。
此外,MAC处理单元1088构成为基于所输入的“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进行用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格式的决定、MAC层中的HARQ重发控制等的发送处理。
即,在通过从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输入的“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从基站装置200指示为进行使用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通信时,MAC处理单元1088构成为在关于用户装置100n内的数据缓冲器中存在的用户数据进行了发送格式的决定和HARQ重发控制等的发送处理之后,将该用户数据输入到信号生成单元1090。
此外,MAC处理单元1088构成为关于下行链路,例如基于从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084接收到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对用于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进行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
RLC处理单元1089构成为关于上行链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割/结合处理、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中的发送处理,关于下行链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割/结合处理、RL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的RLC层中的接收处理。
另外,RLC处理单元1089构成为还进行PDCP层中的处理。
此外,RLC处理单元1089构成为将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广播信息”和“RRC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通知给呼叫处理单元110。
信号生成单元1090构成为在进行了由上行链路发送的“上行链路共享信号”、“探测RS(Sounding RS)”、“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送达确认信息”、“用于随机接入的前导码(preamble)信号(随机接入信道用信号)”等的信号生成处理,例如编码和数据调制等的处理之后,将其发送到发送处理单元1091。
发送处理单元1091构成为对由信号生成单元1090输入的信号进行DFT处理、IFFT处理和CP插入处理等的发送处理。
呼叫处理单元110具备测量控制单元1102。呼叫处理单元110构成为进行对于通信信道的设定、切换和释放等呼叫处理、移动台100n状态管理。
例如,呼叫处理单元110构成为接收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广播信息”和“RRC消息”,并根据需要将该“广播信息”和“RRC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100n的各部分。
下面,说明呼叫处理单元110内的测量控制单元1102的处理。
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进行对于用户装置100n中的“测量”的控制以及管理。
具体地说,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基于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测量配置”,进行对于“测量”的管理以及控制。
下面,表示“测量配置”中包含的参数的一例。
“测量类型(Measurement type)”是表示测量的类型的参数。具体地说,“测量类型”中设定测量同一频率的小区的“频率内测量”、测量不同频率的小区的“频率间测量”、测量UTRA的小区的“UTRA频率的RAT间测量(Inter-RAT Measurement of UTRA frequencies)”、测量GSM的小区的“GERAN频率的RAT间测量(Inter-RAT Measurement of GERANfrequencies)”等。
“测量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是有关测量的对象的参数。具体地说,“测量对象”中例如设定测量对象的频率和小区的ID等。
“报告配置(Reporting configurations)”是有关测量结果的报告的参数。具体地说,“报告配置”中设定在发生了事件时报告或周期性地报告的报告契机、发生了事件时报告的情况下的“滞后(hysteresis)的值”、“触发时间(Timeto Trigger)的值”、周期性地报告的情况下的报告周期等。此外,在“报告配置”中也可以包含报告的小区数目等与报告的格式有关的参数。
“测量身份(Measurement identities)”是有关报告测量结果时用于参照的ID的参数。
“量配置(Quantity configuration)”是有关测量的值的参数,例如相当于上述的RSRP和RSRQ。此外,“量配置”中也可以包含过滤测量结果的参数。
“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s)”是与用户装置100n为进行测量而使用的间隙期间有关的参数。
例如,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将“测量配置”通知给测量单元1086。
这里,在“测量配置”中赋予了“频率间测量”或“RAT间测量”中的各层的优先级的情况下,测量控制单元1102还将各层的优先级通知给测量单元1086。
另外,测量控制单元1102通过“测量配置”,除了通知与应进行测量的层有关的优先级之外,还可以通知与用户装置100n进行通信的层有关的优先级。
此外,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基于在“测量配置”中包含的“测量间隙”,进行间隙信息的管理。
具体地说,测量控制单元1102基于“测量间隙”,在所设定的间隙期间中,对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和发送接收单元106进行指示,以使其切换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
这里,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如上所述那样,基于进行测量的层的优先级,决定要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
即,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决定要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使得能够从优先级高的层的小区开始顺序进行“测量”,并将决定的频率通知给天线102、放大器单元104和发送接收单元106。
如上所述那样,用户装置100n构成为在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RRC_连接状态(连接状态)中,基于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200,根据基站装置200的指示进行切换处理。
具体地说,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将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每个层的优先级)通知给测量单元1086。
并且,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该第1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即进行“测量”。
然后,呼叫处理单元110构成为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指示进行切换处理。
此外,用户装置100n构成为在空闲状态(等待状态)中,基于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例如,广播信息和RRC消息等)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该测量结果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
具体地说,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将由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每层的优先级)通知给测量单元1086。
并且,测量单元1086构成为基于该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即进行“测量”。
然后,呼叫处理单元110构成为基于该测量结果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即进行“Cell Reselection(小区重新选择)”。
这里,用户装置100n构成为将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先于具有更低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进行。
此外,用户装置100n(测量控制单元1102)构成为当用户装置100n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丢弃第1优先级,在用户装置100n从空闲状态转移到RRC_连接状态时丢弃第2优先级。
这里,参照图9具体说明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的一例。
在图9中,状态1是用户装置100n为空闲状态并且通过广播信息(SystemInformation;系统信息)通知优先级的状态。
此外,状态2是用户装置100n为空闲状态并且通过专用信令通知优先级的状态。
此外,状态3是用户装置100n为RRC_连接状态并且没有通知优先级的状态。
进而,状态4是用户装置100n为RRC_连接状态并且通知了优先级的状态。
这里,在状态3和状态4中,通过没有包含优先级的“RRC ConnectionRelease(RRC连接释放)”释放了RRC连接时(事件1),用户装置100n转移到状态1。
此外,在状态2中,在规定定时器期满时或者移动到了其他的PLMN时(事件2),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到状态1。
此外,在状态3或状态4中,通过包含优先级的“RRC连接释放”释放了RRC连接时(事件3),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到状态2。
此外,在状态1和状态2中,设定了RRC连接时(事件4),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到状态3。
此外,在状态4中,在接收到删除优先级的“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配置)”时或规定定时器期满时或移动到了其他的PLMN时(事件5),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到状态3。
进而,在状态3中,在接收到追加优先级的“RRC连接重配置”时(事件6),用户装置100n的状态转移到状态4。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基站装置200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基站装置20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2、放大器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呼叫处理单元210、传输路径接口212。
发送接收天线202构成为在与用户装置100n之间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放大器单元204构成为放大由发送接收天线20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无线频率信号)和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6输入的下行链路信号(无线频率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206构成为对由放大器单元204放大后的无线频率信号实施频率变换处理,从而将其变换为基带信号。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6构成为对通过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输入的基带信号实施频率变换处理,从而将其变换为无线频率信号。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构成为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6输入的基带信号实施接收处理。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构成为对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从高层站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从呼叫处理单元210内的测量控制单元2102接收到的“测量配置”进行发送处理。
这里,“测量配置”例如可以是RRC消息,更具体地说,可以是“RRC连接重配置”的RRC消息。
呼叫处理单元210构成为对RRC_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100n发送“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该“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指示用户装置100n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后报告并且包含第1优先级。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10构成为基于由用户装置100n基于第1优先级所测量的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测量报告”),判定用户装置100n是否应进行切换处理。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10构成为对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装置100n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使用户装置100n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而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并且包含第2优先级。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第1,参照图11说明RRC_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100n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100n接收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
在步骤S102中,用户装置100n取得在“测量配置”中设定的应进行测量的小区(在图11的例子中为第一层的小区和第二层的小区)的优先级(第1优先级)。
另外,该优先级可以在“测量配置”的“测量对象”中设定,也可以在其他参数中设定。
在步骤S103中,比较对第一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和对第二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
对第一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比对第二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还要高时,用户装置100n在步骤S104中进行第一层的小区的测量,在步骤S105中进行第二层的小区的测量。
另一方面,对第二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比对第一层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还要高时,用户装置100n在步骤S106中进行第二层的小区的测量,在步骤S107中进行第一层的小区的测量。
第2,参照图12说明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的用户装置100n的动作。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201中,用户装置100n接收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
在步骤S202中,用户装置100n取得在“测量配置”中设定的应进行测量的小区(在图12的例子中为第一层的小区和第二层的小区)的优先级(第1优先级)。
然后,在步骤S203中决定转移到空闲状态时,在步骤S204中用户装置100n丢弃上述的第1优先级。
第3,参照图13说明基站装置200的动作。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301中,基站装置200对用户装置100n的测量对象的各层(各小区)赋予优先级。
在步骤S302中,基站装置200对用户装置100n发送包含对各层(各小区)所赋予的优先级的“测量配置(第1控制信号)”。
在步骤S303中,基站装置200从用户装置100n接收对于测量对象的各层(各小区)的“测量报告”。
在步骤S304中,基站装置200基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指示用户装置100n进行切换。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对RRC_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通知每个层的优先级,实现基于该优先级的多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并且能够实现迅速且高质量的不同频率切换以及不同RAT切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RRC_连接状态中的用户装置100n和空闲状态中的用户装置100n之间,能够对各层赋予不同的优先级。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装置100n在RRC_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和空闲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不同的优先级进行移动性的管理。
另外,上述的用户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的动作可以由硬件实施,也可以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该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连接,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被集成在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被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被设置在用户装置100或基站装置200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而被设置在用户装置100或基站装置200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另外,通过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074615号(2008年3月21日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其通过对RRC_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通知每个层的优先级,实现基于该优先级的多个层的不同频率测量,并且能够实现迅速且高质量的不同频率切换以及不同RAT切换。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装置,构成为在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该用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中,基于由从该基站装置通知的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报告给该基站装置,根据来自该基站装置的指示而进行切换处理;以及
等待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在等待状态中,基于由从该基站装置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该测量结果来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状态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等待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作为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测量频率不同的同一系统内的小区或者不同的系统内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状态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等待状态处理单元构成为,将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先于具有更低的优先级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测量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状态为RRC_连接状态,所述等待状态为空闲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被丢弃,
所述第2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空闲状态转移到RRC_连接状态时被丢弃。
6.一种基站装置,构成为与用户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处理单元,构成为对在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1控制信号,该第1控制信号指示该用户装置测量并报告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且包含第1优先级,根据该用户装置基于该第1优先级而测量的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判定该用户装置是否应进行切换处理;以及
等待小区检索处理单元,构成为对等待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而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并且包含第2优先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测量频率不同的同一系统内的小区或者不同的系统内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状态为RRC_连接状态,所述等待状态为空闲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RRC_连接状态转移到空闲状态时被丢弃,
所述第2优先级在所述用户装置从空闲状态转移到RRC_连接状态时被丢弃。
10.一种移动通信方法,用于在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该移动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基站装置对在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确立无线链路的连接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1控制信号以便使其测量并报告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步骤;
连接状态的用户装置基于由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所述第1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1优先级,测量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报告给该基站装置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由所述用户装置通知的所述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判定该用户装置是否应进行切换处理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对于等待状态的用户装置发送第2控制信号的步骤;以及
等待状态的所述用户装置基于由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第2控制信号所通知的第2优先级,测量属于两个以上的层的小区中的通信质量,并基于该测量结果来决定要进行等待的小区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74615/08 | 2008-03-21 | ||
JP2008074615A JP5205093B2 (ja) | 2008-03-21 | 2008-03-21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PCT/JP2009/055501 WO2009116643A1 (ja) | 2008-03-21 | 2009-03-19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8737A true CN101978737A (zh) | 2011-02-16 |
CN101978737B CN101978737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109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10422.1A Active CN101978737B (zh) | 2008-03-21 | 2009-03-19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55646B2 (zh) |
EP (1) | EP2262318B1 (zh) |
JP (1) | JP5205093B2 (zh) |
KR (1) | KR20100138968A (zh) |
CN (1) | CN101978737B (zh) |
WO (1) | WO200911664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3355A (zh) * | 2012-05-29 | 2019-07-02 |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基站 |
CN113767664A (zh) * | 2019-05-02 | 2021-12-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13940138A (zh) * | 2019-06-17 | 2022-01-14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
CN115051902A (zh) * | 2022-08-12 | 2022-09-13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窄带物联网芯片编码与解码电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11166B2 (en) * | 2008-06-18 | 2014-08-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ceiv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priority settings depending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a terminal |
EP3726878B1 (en) * | 2008-12-26 | 2022-09-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868084B2 (en) * | 2009-11-30 | 2014-10-21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2104926B (zh) * | 2009-12-18 | 201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触发方法和装置 |
CN101778438B (zh) * | 2010-01-25 | 2012-09-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作通信方法和设备、切换方法及基站控制设备 |
CN102948218A (zh) | 2010-06-09 | 2013-02-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用于无线蜂窝网络中的计划小区停用的切换过程和信令 |
JP5647453B2 (ja) * | 2010-07-20 | 2014-12-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中継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2047168A1 (en) * | 2010-10-08 | 2012-04-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 frequency measurements |
JP5247794B2 (ja) * | 2010-12-24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情報取得方法 |
US8670330B2 (en) | 2011-01-26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s in a TDD-LTE system from a TD-SCDMA system |
CN102624466B (zh) * | 2011-01-26 | 2015-04-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从td-scdma系统执行tdd-lte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US9198069B2 (en) * | 2011-02-09 | 2015-11-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Priority measurement rul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occasions |
JP5732936B2 (ja) | 2011-03-15 | 2015-06-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局、受信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ギャップ割当方法 |
JP5470590B2 (ja) * | 2011-04-14 | 2014-04-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信装置及びハンドオーバの制御方法 |
CN102958115A (zh) * | 2011-08-30 | 2013-03-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5798850B2 (ja) * | 2011-09-16 | 2015-10-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CN103096375B (zh) | 2011-11-07 | 2016-07-06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其中接收功率的报告方法 |
JP6001865B2 (ja) * | 2012-01-30 | 2016-10-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
CN103686987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同步信道、广播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4122981A1 (ja) * | 2013-02-07 | 2014-08-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送信装置、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及びメッセージ送信プログラム |
TWI555413B (zh) * | 2013-07-01 | 2016-10-21 | 創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一測量配置的方法及裝置 |
US20150327104A1 (en) * | 2014-05-08 | 2015-11-12 | Candy Yiu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gaps for dual connectivity |
US20160165642A1 (en) * | 2014-12-05 | 2016-06-09 | Nokia Corporation | Latency Redu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with Bursty Interactive Traffic |
US10849026B2 (en) * | 2016-05-13 | 2020-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plink and downlink based handover |
MX2019010025A (es) | 2017-03-13 | 2019-10-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para recibir notificaciones, dispositivo de red, metodo para llevar a cabo notificaciones y estacion base. |
CN114844614A (zh) * | 2019-08-02 | 2022-08-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升终端设备测量能力的方法、芯片以及终端设备 |
CN116074874A (zh) * | 2022-12-30 | 2023-05-05 |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优化用户设备的基站间交互方法及基站维护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54158A (ja) * | 1999-08-16 | 2001-02-23 | Ntt Docomo Inc | 周辺基地局情報更新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
JP2005051568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周辺セル検出監視方法 |
JP2006197536A (ja) * | 2004-12-15 | 2006-07-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網制御装置、無線lan中継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33159A4 (en) * | 2003-06-12 | 2011-02-23 | Fujitsu Ltd | BASIC STATION EQUIPMEN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138769B2 (ja) * | 2005-03-17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030795B2 (ja) * | 2006-01-11 | 2012-09-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報知チャネル信号の送信帯域設定方法 |
GB0615695D0 (en) * | 2006-08-08 | 2006-09-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all continuity |
JP4974616B2 (ja) * | 2006-08-31 | 2012-07-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
US8615276B2 (en) * | 2006-08-31 | 2013-12-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ndby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2008074615A (ja) | 2006-09-20 | 2008-04-03 | Satoru Aikawa | 給紙装置及び丁合機 |
CN101554074B (zh) * | 2006-10-30 | 2012-08-22 | 诺基亚公司 | 为用户设备提供运营商控制的移动性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US9258769B2 (en) * | 2007-02-12 | 2016-02-09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priority setting for multi-rat interworking |
US20090047958A1 (en) * | 2007-08-16 | 2009-02-19 | Anna Pucar Rimhagen | Neighbor List Management for User Terminal |
KR101479340B1 (ko) * | 2007-09-18 | 2015-0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재선택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WO2009045078A2 (en) * | 2007-10-05 | 2009-04-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077690B1 (en) * | 2008-01-07 | 2015-03-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reselecting a cell based on priorities |
WO2010109764A1 (ja) * | 2009-03-27 | 2010-09-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732936B2 (ja) * | 2011-03-15 | 2015-06-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局、受信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ギャップ割当方法 |
-
2008
- 2008-03-21 JP JP2008074615A patent/JP5205093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3-19 WO PCT/JP2009/055501 patent/WO20091166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19 EP EP09723589.9A patent/EP2262318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9 KR KR1020107021489A patent/KR2010013896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3-19 US US12/933,831 patent/US885564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9 CN CN200980110422.1A patent/CN1019787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54158A (ja) * | 1999-08-16 | 2001-02-23 | Ntt Docomo Inc | 周辺基地局情報更新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
JP2005051568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周辺セル検出監視方法 |
JP2006197536A (ja) * | 2004-12-15 | 2006-07-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網制御装置、無線lan中継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3355A (zh) * | 2012-05-29 | 2019-07-02 |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基站 |
CN109963355B (zh) * | 2012-05-29 | 2023-03-28 |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基站 |
CN113767664A (zh) * | 2019-05-02 | 2021-12-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13767664B (zh) * | 2019-05-02 | 2024-05-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13940138A (zh) * | 2019-06-17 | 2022-01-14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940138B (zh) * | 2019-06-17 | 2024-05-03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测量操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12096266B2 (en) | 2019-06-17 | 2024-09-17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5051902A (zh) * | 2022-08-12 | 2022-09-13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窄带物联网芯片编码与解码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8737B (zh) | 2013-08-21 |
WO2009116643A1 (ja) | 2009-09-24 |
EP2262318A4 (en) | 2016-04-13 |
US8855646B2 (en) | 2014-10-07 |
EP2262318A1 (en) | 2010-12-15 |
JP5205093B2 (ja) | 2013-06-05 |
KR20100138968A (ko) | 2010-12-31 |
US20110151876A1 (en) | 2011-06-23 |
JP2009232124A (ja) | 2009-10-08 |
EP2262318B1 (en) | 2017-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8737B (zh)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
US10582409B2 (en) | RRM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in LTE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 |
CN110114998B (zh) | Rrm测量方法及用户设备 | |
US10455468B2 (en) | Mobility enhancements for high speed scenarios | |
CN107852629B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1106439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lecting a cell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2850756B1 (en) | Enhanced receiver adaptation based on relation between signals from aggressor and victim cells | |
CN103181215B (zh) | 用于配置通信系统中的测量间隙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
AU2008284054B2 (en) | Cell re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756129B2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
US20150038180A1 (en) | Paging area reduction based predictive mobility | |
KR101761964B1 (ko) | 비-실시간 엠디티 측정들의 보고 | |
US9674743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of objects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US9578520B2 (en) | Receive antenna selection/combining of receive antennas using fewer number of receive chains | |
JPWO2017026159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10170418A1 (en) | Measurement Event Evaluation for Trigger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
KR102659723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35666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P2377262A1 (en) | Sub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
US20160066223A1 (en) | Lte handover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for specific types of traffic | |
WO2020110825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 |
TW201436595A (zh) | 通訊系統中的並行無線電存取技術間(irat)量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