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702A - 远程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程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702A
CN101978702A CN2009801092703A CN200980109270A CN101978702A CN 101978702 A CN101978702 A CN 101978702A CN 2009801092703 A CN2009801092703 A CN 2009801092703A CN 200980109270 A CN200980109270 A CN 200980109270A CN 101978702 A CN101978702 A CN 101978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ing
protocol
communication unit
monitor
transac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2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702B (zh
Inventor
松本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8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7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3Details regarding a bus contro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数据收集装置(10)和多个监控终端(20)之间插入第一中继(30)和多个第二中继(40)。第一中继(30)连接至数据收集装置(10)。多个第二中继(40)连接至第一中继(30)。每个第二中继均连接至多个监控终端(20)。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根据过去的主协议相互通信。第二中继(40)和监控终端(20)根据主协议相互通信。相反,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根据不同于主协议的辅助协议相互通信。

Description

远程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监控系统,尤其涉及包括被配置成监控电气装置的多个监控终端和被配置成从多个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的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出了一种远程监控系统,其包括被配置成监控电气装置并且生成表示所监控的电气装置的监控信息的监控数据的多个监控终端(从站),以及被配置成从多个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的数据收集装置(主站)(见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2007-295163号)。
在传统远程监控系统中,多个监控终端经由二线制系统通信线缆连接至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轮询监控终端以从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也就是说,数据收集装置顺序地将轮询信号发送至多个监控终端。当接收到轮询信号时,各个监控终端将包括其所拥有的监控数据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数据收集装置。从而,数据收集装置从所有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
RS 485是比较常用于数据收集装置和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然而,RS 485的最大可连接数量为32。从而,如果监控终端的数量超过32,则远程监控系统就需要多个数据收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远程监控系统需要从多个数据收集装置收集监控数据的附加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取决于数据收集装置和监控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的可连接数量的限制而不改变通信方法的远程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远程监控系统包括:多个监控终端,每个均被配置成监控电气装置并且生成表示电气装置的监控信息的监控数据;以及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轮询多个监控终端以从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第一中继,连接至数据收集装置;以及多个第二中继,每个均连接至第一中继和多个监控终端。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根据主协议将用于监控终端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第一中继。每个监控终端均被配置成当接收到轮询信号时,根据主协议将包括监控数据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所连接的第二中继。第一中继包括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第一协议转换单元,其中,第一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在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和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之间传递信号。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主协议与数据收集装置通信。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不同于主协议的辅助协议与多个第二中继进行通信。第一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当传递信号时,在主协议和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第二中继包括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二协议转换单元,其中,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在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和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之间传递信号。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辅助协议与第一中继进行通信。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主协议与所连接的监控终端进行通信。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当传递信号时,在主协议和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在数据收集装置和第一中继之间的通信速度被选择为比监控终端和第二中继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
根据本发明,如传统上所作出的,数据收集装置和监控终端根据主协议相互通信。相反,在数据收集装置和监控终端之间插入的第一中继和第二中继根据不同于主协议的辅助协议相互通信。从而,可以减少取决于数据收集装置和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的可连接数量的限制,而不改变通信方法。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通信线缆,通信线缆具有用于连接第二中继和第一中继的两条信号线。第一中继包括:电源单元,被配置成将由跨过两条信号线施加的DC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以及第一协议转换单元。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经由用于连接第一中继和第二中继的通信线缆给第一中继供电。这样,由于第一中继不需要使用专用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商用电源),可以容易地安装第一中继。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通信线缆,其具有用于连接第二中继和第一中继的两条信号线。第二中继包括:电源单元,被配置成将由跨过两条信号线施加的DC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以及第二协议转换单元。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经由用于连接第一中继和第二中继的通信线缆给第二中继供电。这样,由于第二中继不需要使用专用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商用电源),可以容易地安装第二中继。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中继包括:监控数据收集单元,被配置成轮询连接至第二中继的监控终端,以从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以及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通过监控数据收集单元收集的监控数据。监控数据收集单元被配置成,当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接收与连接至第二中继的监控终端对应的轮询信号时,从存储单元获得与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对应的监控终端的监控数据并且将监控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将从监控数据收集单元接收的监控数据转换为符合辅助协议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
根据优选实施例,可以缩短数据收集装置收集监控终端的监控数据所必须的时间。
更优选地,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发送轮询信号,轮询信号包括表示数据收集装置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参考包括在所接收的轮询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数据收集装置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当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将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当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不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监控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
根据优选实施例,必要时,可以收集最新监控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系统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2是示出前述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顺序的时间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数据收集装置10和多个监控终端20。每个监控终端20均被配置成监控电气装置(未示出)并且生成表示连接至其的电气装置的监控信息的监控数据。数据收集装置10被配置成轮询多个监控终端20以从多个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例如,当从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时,数据收集装置10输出符合主协议的用于监控终端20的轮询信号。当所接收的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与监控终端本身的地址相同时,监控终端20将符合主协议的包括监控数据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数据收集装置10。例如,监控终端20是测量设备装置的消耗功率的电功率表。在这种情况下,监控信息表示由电功率表测量的测量结果。如上所述,数据收集装置10通过监控终端20的唯一地址来识别各个监控终端20。数据收集装置10定期顺序地轮询所有监控终端20,以从所有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中,多个监控终端20经由一个第一中继30和多个第二中继40连接至数据收集装置10。例如,第一中继30经由第一通信线缆51连接至数据收集装置10。多个第二中继40经由第二通信线缆52连接至第一中继30。多个监控终端20通过使用第三通信线缆53顺序地连接至第二中继40。也就是说,多个监控终端20以串联接线方式连接至第二中继40。
在此,第二通信线缆52是包括两条信号线的二线制系统通信线缆。第二通信线缆52连接至诸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以及AC/DC转换器的DC电源,并且接收施加在两条信号线之间的DC电压。
第一中继30包括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以及电源单元34。
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被配置为根据主协议与数据收集装置10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被配置成根据RS 485的通信方法以轮询方法与数据收集装置10通信。
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被配置成根据不同于主协议的辅助协议与多个第二中继40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被配置成根据数字调制/解调方法(例如,BPSK和QPSK)与多个第二中继40进行通信。
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被配置成在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和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之间传递信号。另外,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被配置成,当在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和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之间传递信号时,在主协议和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也就是说,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具有在符合主协议的信号(轮询信号和响应信号)与符合辅助协议的信号(数字调制数据包)之间进行转换的功能。
电源单元34被配置成将由施加在第二通信线缆52的两条信号线之间的DC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以及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从而,可以经由第二通信线缆52给第一中继30供电。这样,由于第一中继30不需要使用专用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商用电源),可以容易地安装第一中继30。
第二中继40包括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存储单元45、以及电源单元46。
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被配置成根据辅助协议与第一中继30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被配置成根据数字调制/解调方法(例如,BPSK和QPSK)与第一中继30通信。
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被配置成根据主协议与监控终端20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被配置成根据RS 485的通信方法以轮询方法与多个(最大数量为31)监控终端20通信。
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被配置成在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和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之间传递信号。另外,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被配置成,当在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和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之间传递信号时,在主协议和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也就是说,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具有在符合主协议的信号(轮询信号和响应信号)与符合辅助协议的信号(数字调制数据包)之间进行转换的功能。
从而,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经由第三通信线缆53将由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转换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监控终端20。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进一步接收通过轮询信号轮询的监控终端20的响应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响应信号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
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被配置成顺序地轮询连接至第二中继40的监控终端20,以收集每个监控终端20的监控数据。也就是说,类似于数据收集装置10,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通过使用其地址来识别经由第三通信线缆53连接至第二中继40的各个监控终端20。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定期顺序地轮询多个监控终端20以从其收集监控数据。
存储单元45被配置成存储通过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收集的监控数据。例如,存储单元45是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例如,EEPROM)。监控数据被存储并且与生成监控数据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相关联。另外,存储单元45存储经由第三通信线缆53连接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
电源单元46被配置成将由施加在第二通信线缆52的两条信号线之间的DC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以及存储单元45。从而,可以经由第二通信线缆52给第二中继40供电。这样,由于第二中继40不需要使用专用电源线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商用电源),可以容易地安装第二中继40。如果第二中继40不包括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和存储单元45,则电源单元46被配置成将由前述DC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以及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
接下来,参考图2中所示的时间表对本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的操作顺序进行解释。
第二中继40的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顺序地将轮询信号发送至监控终端20(S31,S33)。所轮询的监控终端20(具有与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发送的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相同的地址的监控终端20)发送响应信号。从而,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从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S32,S34)。另外,存储单元45使通过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收集的监控数据与相应监控终端20的地址相关联并且进行存储。
数据收集装置10还顺序地将轮询信号发送至所有监控终端20(S11,S13)。在第一中继30的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处接收数据收集装置10的轮询信号。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封装由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接收的轮询信号(将被轮询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从而生成符合辅助协议的数据包。此后,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将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将由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中继40(S21,S23)。注意,广播地址被指定为通过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生成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连接至第二通信线52的所有第二中继40的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该数据包。
当第一中继30被配置成具有表示由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限定的连接至监控终端20的特定一个第二中继40的地址信息时,第一中继30可以仅将目的地址指定为通过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限定的连接至监控终端20的第二中继40的地址,从而建立单播通信,用于发送数据包。
第二中继40的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从通过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的数据包获取被封装至该数据包的轮询信号(监控终端20的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当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与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不同时,丢弃该数据包。同时,当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与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相同时,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从存储单元45读取由与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相同的地址限定的监控数据并且将其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从而,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将包括从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接收的监控数据的响应信号与同所接收的监控数据相关联的地址封装在一起,从而生成数据包。此后,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将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将通过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一中继30(S22,S24)。注意,第一中继30的地址被指定为通过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生成(转换)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从而,仅第一中继30接收由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发送的数据包。
当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接收数据包时,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获取被封装至所接收的数据包的响应信号(监控终端20的地址和监控数据)并且将其发送至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将从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接收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数据收集装置10(S12,S14)。远程监控系统周期性地重复前述过程,从而允许数据收集装置10从所有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
在以上实例中,第二中继40从监控终端20预先收集监控数据。从而,存储单元45存储在轮询数据收集装置10的时间之前获取的在先监控数据。远程控制系统可以要求在轮询数据收集装置10时的监控数据(最新监控数据),而不是在先监控数据(旧监控数据)。
从而,本实施例的数据收集装置10被配置成发送轮询信号,该轮询信号包括表示数据收集装置10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的标识信息(标识标志)。
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被配置成当标识标志为接通时,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需要最新监控数据,并且当标识标志为断开时,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不需要最新监控数据。
当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将从通过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的数据包获得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在这种情况下,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不将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
相反,当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不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将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不将从通过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的数据包获取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
从上可以看出,第二中继40被配置成参考包括在所接收的轮询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数据收集装置10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第二中继40被配置成当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将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以及当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不需要最新监控数据时,将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数据(旧监控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
如图2所示,当数据收集装置10发送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的轮询信号(标识标志为接通的轮询信号)时(S15),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接收所发送的轮询信号。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封装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将被轮询的监控终端的地址和标识信息),从而生成数据包。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将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中继40(S25)。
当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数据包时,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从所接收的数据包获取轮询信号(监控终端20的地址)。此时,当所获取的地址与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不同时,丢弃该数据包。相反,当所获取的地址与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终端20的地址相同时,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参考包括在所接收的轮询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数据收集装置10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标识标志为接通,监控数据收集单元44判断出数据收集装置10需要最新监控数据。
在此情况下,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从由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接收的数据包获取轮询信号并且将其发送至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将从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接收的轮询信号发送至监控终端20(S35)。
具有与通过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发送的轮询信号的目的地址相同的地址的监控终端20执行以下操作。监控终端20在接收到轮询信号之后将包括测量的测量结果(最新监控信息)的响应信号发送至第二中继40(S36)。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封装由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接收的响应信号以生成数据包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辅助通信单元41。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41将由第二协议转换单元43生成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一中继30(S26)。
当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32接收数据包时,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从所接收的数据包获取响应信号监控终端20的地址和(最新监控数据),并且将其发送至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将从第一协议转换单元33接收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数据收集装置10(S16)。从而,数据收集单元10获取监控终端20的最新监控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数据收集装置10和监控终端20像传统上那样根据主协议相互通信。相反,在数据收集装置10和监控终端20之间插入的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根据不同于主协议的辅助协议相互通信。从而,数据收集装置10和监控终端20的拓扑不受RS 485限制。而且,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的拓扑可以任意地选自任何一种已知(现有或可用)拓扑。例如,可以采用星型拓扑或总线拓扑作为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的拓扑。另外,关于最大数量的监控终端20(单个数据收集装置10可以从其收集监控数据),可以减少使用RS 485导致的通信方法的限制。而且,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进行数字调制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从而,第一中继30和第二中继40之间的通信速度可以容易地增加至超过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的通信速度以及第二中继40和监控终端20之间的通信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收集装置10和监控终端20根据传统轮询方法相互通信。从而,随着单个数据收集装置10可以监控的监控终端20的数量的增加,数据收集装置10从所有监控终端收集监控数据所必须的时间也增加。同时,多达31个的监控终端20可以经由第三通信线缆53连接至第二中继40的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从而,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42和监控终端20之间的通信速度可以不超过数据收集装置10和监控终端20之间的传统通信速度(约10kbps)。
然而,在本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中,数据收集装置10经由第一通信线缆51仅连接至第一中继30。与数据收集装置10经由第一通信线缆51连接至多个监控终端20的情况相比,第一通信线缆可以变短。结果,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可以以比在第二中继40和监控终端20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的通信速度相互通信。
例如,当第二中继40和监控终端20之间的通信速度仍然等于传统速度(10kbps)时,数据收集装置10可以减少收集监控数据的时间。在该实例中,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在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符合主协议的通信速度超过10kbps的通信速度。
鉴于以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远程监控系统中,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的通信速度被选择为比监控终端20和第二中继40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二中继40自动地从监控终端20收集监控数据并且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而且,当通过数据收集装置10进行轮询时,第二中继40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45中的监控数据并且将其发送回去。从而,可以缩短数据收集装置10收集监控终端20的监控数据所必须的时间。
而且,第一中继30被配置成测量在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的通信速度,并且根据所测量的通信速度调节通信速度。在此,考虑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连接至的第一通信线缆的长度、噪声环境的影响等,来选择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的通信速度。例如,优选地,在第一中继30和数据收集装置10之间的通信的误码率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最大化数据收集装置10和第一中继30之间的通信速度。例如,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被配置成改变第一中继30和数据收集装置10之间的通信速度,并且确定对应于第一中继30和数据收集装置10之间的改变后的通信速度的第一中继30和数据收集装置10之间的通信的误码率。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31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确定的误码率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使第一中继30和数据收集装置10之间的通信速度最大化。

Claims (6)

1.一种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多个监控终端,每个均被配置成监控电气装置并且生成表示所述电气装置的监控信息的监控数据;以及
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轮询多个所述监控终端以从多个所述监控终端收集所述监控数据,
其中,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第一中继,连接至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以及
多个第二中继,每个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继和多个所述监控终端,
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根据主协议将用于所述监控终端的轮询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中继,
每个所述监控终端均被配置成,当接收到所述轮询信号时,根据所述主协议将包括所述监控数据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所连接的第二中继,
所述第一中继包括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第一协议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主协议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通信,
所述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不同于所述主协议的辅助协议与多个所述第二中继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当传递信号时在所述主协议和所述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
所述第二中继包括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第二协议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辅助协议与所述第一中继通信,
所述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主协议与所连接的监控终端通信,
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当传递信号时在所述主协议和所述辅助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以及
在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和所述第一中继之间的通信速度被选择为比所述监控终端和所述第二中继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通信线缆,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和所述第一中继的两条信号线,
所述第一中继包括:电源单元,被配置成将由跨过所述两条信号线施加的直流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所述第一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通信线缆,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和所述第一中继的两条信号线,
所述第二中继包括:电源单元,被配置成将由跨过所述两条信号线施加的直流电压生成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所述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中继包括:监控数据收集单元,被配置成轮询连接至所述第二中继的所述监控终端,以从所述监控终端收集所述监控数据;以及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通过所述监控数据收集单元收集的监控数据,
所述监控数据收集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接收与连接至所述第二中继的所述监控终端对应的所述轮询信号时,从所述存储单元获得与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对应的所述监控终端的所述监控数据并且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被配置成将从所述监控数据收集单元接收的所述监控数据转换为符合所述辅助协议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辅助协议通信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数据收集装置被配置成发送所述轮询信号,所述轮询信号包括表示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是否需要最新监控数据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参考包括在所接收的轮询信号中的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是否需要所述最新监控数据,
所述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当判断出所述数据收集装置需要所述最新监控数据时,将所接收的轮询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主协议通信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中继被配置成当判断出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不需要所述最新监控数据时,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监控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主协议通信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和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之间的通信的误码率,并且在所确定的误码率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中继和所述数据收集装置之间的通信速度最大化。
CN200980109270.3A 2008-03-18 2009-03-17 远程监控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0033 2008-03-18
JP2008-070033 2008-03-18
PCT/JP2009/055201 WO2009116542A1 (ja) 2008-03-18 2009-03-17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702A true CN101978702A (zh) 2011-02-16
CN101978702B CN101978702B (zh) 2014-04-16

Family

ID=4109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2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702B (zh) 2008-03-18 2009-03-17 远程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85843B2 (zh)
JP (1) JP5232219B2 (zh)
KR (1) KR101112514B1 (zh)
CN (1) CN101978702B (zh)
HK (1) HK1153887A1 (zh)
WO (1) WO20091165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886A (zh) * 2014-06-09 2015-12-09 Ls产电株式会社 继电保护系统和利用其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CN109964183A (zh) * 2016-11-25 2019-07-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数据模型管理装置及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2514B1 (ko) * 2008-03-18 2012-02-27 파나소닉 전공 주식회사 원격 감시 시스템
JP5277209B2 (ja) * 2010-06-24 2013-08-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385889B2 (ja) * 2010-11-24 2014-01-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466184B2 (ja) * 2011-01-27 2014-04-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478548B2 (ja) * 2011-04-14 2014-04-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CN102833288B (zh) * 2011-06-16 2016-08-10 深圳市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桥接系统、方法及通信桥接装置
US11062681B2 (en) * 2016-11-25 2021-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data model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display data
JP6378373B2 (ja) * 2017-01-19 2018-08-22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中継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0146A (ja) * 1984-07-20 1986-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階層化ポ−リング方法
JPH09135484A (ja) * 1995-11-10 1997-05-20 Kita Nippon Electric Cable Co Ltd 総合デジタル回線を利用した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ラの制御方式
JPH11164117A (ja) * 1997-11-25 1999-06-18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1144868A (ja) * 2000-09-21 2001-05-25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ガス検針システム
CN1558570A (zh) * 2004-02-04 2004-12-29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数字监控系统
WO2007078938A2 (en) * 2005-12-30 2007-07-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tatus update for a securit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2778B2 (ja) * 1987-01-20 1996-08-07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防災装置
JPH05159078A (ja) * 1991-12-03 1993-06-25 Seiko Epson Corp 情報収集装置
US6768787B1 (en) * 1993-02-16 2004-07-27 C & P Of Virginia Common channeling signaling network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US6700875B1 (en) * 1998-03-31 2004-03-02 Motorola, In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channel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208376B2 (ja) * 2000-03-01 2009-0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再送信無線装置の送信周波数安定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3008600A (ja) * 2001-06-25 2003-01-10 Nec Corp データ収集方式および方法
KR20010079265A (ko) * 2001-06-28 2001-08-22 정순규 감시제어 및 데이터취득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전송 프로토콜변환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30042966A (ko) * 2001-11-26 2003-06-02 권영욱 네트워크 서버형 인텔리젼트 원격 및 구내 감시/제어/보안시스템
US20040133668A1 (en) * 2002-09-12 2004-07-08 Broadcom Corporation Seamlessly networked end user device
JP4286791B2 (ja) * 2002-11-18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方法、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060227721A1 (en) * 2004-11-24 2006-10-12 Junichi Hirai Conten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ent transmission method
CA2592079C (en) * 2004-12-22 2011-08-09 Dragonwav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h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KR100724496B1 (ko) * 2005-12-30 2007-06-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력 감시 시스템 및 전력 감시 방법
JP2007295163A (ja) 2006-04-24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通信システム、マスタ装置、及びスレーブ装置
US7911950B2 (en) * 2006-07-03 2011-03-22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er and method to support long distances on existing fiber
JP4808118B2 (ja) * 2006-08-25 2011-11-02 株式会社 エニイワイヤ 入出力ターミナル
KR101112514B1 (ko) * 2008-03-18 2012-02-27 파나소닉 전공 주식회사 원격 감시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0146A (ja) * 1984-07-20 1986-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階層化ポ−リング方法
JPH09135484A (ja) * 1995-11-10 1997-05-20 Kita Nippon Electric Cable Co Ltd 総合デジタル回線を利用した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ラの制御方式
JPH11164117A (ja) * 1997-11-25 1999-06-18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1144868A (ja) * 2000-09-21 2001-05-25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ガス検針システム
CN1558570A (zh) * 2004-02-04 2004-12-29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数字监控系统
WO2007078938A2 (en) * 2005-12-30 2007-07-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tatus update for a security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886A (zh) * 2014-06-09 2015-12-09 Ls产电株式会社 继电保护系统和利用其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US10101366B2 (en) 2014-06-09 2018-10-16 Lsis Co., Ltd. Protective relay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gathering data using thereof
CN105140886B (zh) * 2014-06-09 2018-11-09 Ls产电株式会社 继电保护系统和利用其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CN109964183A (zh) * 2016-11-25 2019-07-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数据模型管理装置及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CN109964183B (zh) * 2016-11-25 2022-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数据模型管理装置及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702B (zh) 2014-04-16
JPWO2009116542A1 (ja) 2011-07-21
HK1153887A1 (zh) 2012-04-05
KR20100122520A (ko) 2010-11-22
US8285843B2 (en) 2012-10-09
JP5232219B2 (ja) 2013-07-10
US20110016212A1 (en) 2011-01-20
KR101112514B1 (ko) 2012-02-27
WO2009116542A1 (ja)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702B (zh) 远程监控系统
EP2504903B1 (en) Powerline carrier "zero-crossing" transformer mapping with asymmetric rf return path
US76166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 via an open channel
KR101183532B1 (ko) 태양광발전 채널별 감시 및 개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2939722B (zh) 扩频通信系统
EP263492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device
Khan et 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smart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CN103733028A (zh) 用于检测运行参数的传感器模块、用于监视传感器模块的方法
EP2958273A1 (en)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er reading terminal
US89338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smart power meter over optical fiber
EP4109818A1 (en) Ad-hoc authenticated group discovery
EP3163311B1 (e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remote configuration in a gateway-based network
CN117580197A (zh) 无线网关和工业控制系统
KR101090560B1 (ko) 스마트 그리드 전력품질 원격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402562A (zh) 一种用电信息深度覆盖采集系统
CN103167632B (zh) 一种油田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2006024541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817002B (zh) 通信系统中的或者关于通信系统的改善
JP2005210818A (ja) Ipを適用した配電線遠方監視制御通信方式
KR101071226B1 (ko) 유무선통신망을 이용한 계량시스템
CZ20012892A3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pro sběr dat
JP6721958B2 (ja) 集中監視システム
Kirkham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a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power systems
CN102509440A (zh) 一种远程抄表系统及方法
CN209402663U (zh) 一种电子配线架和布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8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8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