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7863A -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7863A
CN101977863A CN2009801096511A CN200980109651A CN101977863A CN 101977863 A CN101977863 A CN 101977863A CN 2009801096511 A CN2009801096511 A CN 2009801096511A CN 200980109651 A CN200980109651 A CN 200980109651A CN 101977863 A CN101977863 A CN 101977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heating
heating member
member according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贤
李东郁
黄仁哲
全相起
金秀珍
金起焕
洪瑛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9/00133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116786A2/ko
Publication of CN10197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5Carbon only, e.g. carbon black,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1Heaters using laterally extending conductive material as conn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3Heaters using resistive film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4/00Aspects relating to resistive heating, induction heating and 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covered by groups H05B3/00, H05B6/00
    • H05B2214/04Heating means manufactured by using nanotechnology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加热件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加热件,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其中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且开口率为70%至99%的图案的样式;根据确定的图案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侧印刷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膏剂;通过烧结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印刷膏来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在导电加热图案的两侧形成汇流条;将透明基板粘合到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以及设置与汇流条连接的电源部分。

Description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不易察觉的加热件以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该加热件在低电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
背景技术
在冬天或雨天,由于车辆外部和内部的温差,在车辆的玻璃表面会形成结霜。此外,在室内滑雪场的情况中,由于斜坡的内部和其外部的温差,会发生冰冻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发了加热玻璃。加热玻璃采用这样的设想:将加热线片贴在玻璃表面上或在玻璃表面上直接形成加热线后,在加热线的两个末端施加电流从而由加热线产生热,从而提高了玻璃表面的温度。重要的是车辆或建筑的加热玻璃要具有低阻抗以平稳地产生热,但其不应刺激人眼。因此,人们已经设计了这样的方法,即通过使用例如ITO(氧化铟锡)或Ag薄膜的透明导电材料的溅射工艺来形成加热层并将该加热层的前端与电极连接来制备已知的透明加热玻璃。但是,根据上述方法的加热玻璃的问题在于,由于高表面电阻,难以在40V以下的低电压下驱动它。作为其他方法,在光刻法中,由于制备工艺复杂且材料浪费严重,不能以低成本制备产品,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制备加热玻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加热件及以低成本容易地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所述加热件不易被察觉并在低电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备加热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图案的样式,在该图案中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且开口率为70%至99%;根据确定的图案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侧印刷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膏剂;通过烧结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印刷膏来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在导电加热图案的两侧形成汇流条;将透明基板粘合到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以及设置与汇流条连接的电源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件,该加热件包括:a)树脂膜;b)导电加热图案,其设置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上,该图案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该图案的开口率为70%至99%;c)汇流条,其设置在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两端;d)电源部分,其与所述汇流条连接;以及e)透明基板,其设置在其上形成了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
优选的是,采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或者上述印刷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方法来形成所述加热件的导电加热图案。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加热件,该加热件具有低电阻并在低电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该导电加热图案因细的线宽而不易被察觉,并且所述方法容易进行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平版印刷法的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加热件的例子。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的照片。
图4-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热件的导电加热图案的样式。
图9-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加热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一种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图案的样式,在该图案中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且开口率为70%至99%;根据确定的图案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上印刷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膏剂;通过烧结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印刷膏来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在导电加热图案的两侧形成汇流条;将透明基板粘合到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上;以及设置与汇流条连接的电源部分。在本发明中,图案的开口率更优选为70%至97.5%并更优选为80%至97.5%。
与相关领域类似,当使用如ITO的透明导电薄膜层时,会出现表面电阻的问题。由于光刻法复杂且需要高成本,因此不能用于制备加热件。此外,在相关领域中,是采用如丝网印刷的方法将金属线粘合到玻璃上或将金属膏粘合到玻璃上来形成加热图案,但当使用这种方法时,由于加热图案的线的太厚,因此通过肉眼观察就很明显。因此,不能用在车辆前窗的用途,在该用途中重要的是确保视野。
但是,在本发明中,当制备加热件时,预先确定了导电加热图案的样式,这样该图案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且开口率为70%至99%,并且采用印刷法来形成导电加热图案。通过在预定的范围内使线间的间隔变窄并控制开口率(即,未被图案占据的区域)来提供所述加热件,同时使导电加热图案具有细的线宽,该加热件具有低的表面电阻并在低电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并且其中加热图案不能被肉眼分辨。
此外,最终形成的导电加热图案的样式可以通过预先确定图案的样式并采用印刷法在树脂膜上按照已经确定的样式形成加热图案来预判。因此,可以预判加热件上加热图案的样式或者该加热件的性能,并且可以容易地控制它们。因此,与随意形成的图案相比,所述加热件的状态和性能能被更有利地控制。
此外,采用印刷法来形成上述图案的样式,需要相对低的成本,制备方法简单,并且可以形成具有细线宽的精细导电加热图案。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树脂膜上的导电加热图案可以进一步简化加热件的制备方法,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和多种印刷法,例如,辊印法等。
在本发明中,并不具体限定印刷法,但可以采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或者上述印刷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方法。所述印刷法可以采用辊-辊法、辊-板法、板-辊法或板-板法。
具体而言,所述平版印刷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进行,在该方法中,在将膏剂填充到其上形成图案的凹板后,使用称作橡皮滚筒(blanket)的硅橡胶来进行首次转印,然后通过使该橡皮滚筒和树脂膜紧密接触来进行二次转印。所述凹版印刷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进行,在该方法中,在将膏剂填充入图案的同时将在辊上形成图案的橡皮滚筒卷起后,将图案转印至树脂膜上。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或者上述方法的组合。此外,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印刷方法。
当为平版印刷法时,由于橡皮滚筒的脱模性能,因此绝大多数的膏剂几乎都转印到了树脂膜上,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橡皮滚筒清洗步骤。所述凹版可以通过精细蚀刻其上形成所需导电加热图案的玻璃来制备,并且可以在玻璃表面形成金属或DLC(金刚石型碳)涂层来增加耐久性。所述凹版可以通过蚀刻金属板来制备。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更精细的导电加热图案,优选的是采用平版印刷法。图1显示了平版印刷法。根据图1,在使用刮墨刀将膏剂填充入凹版的图案的第一步骤后,通过滚动橡皮滚筒来进行首次转印,然后,作为第二步骤,通过滚动该橡皮滚筒在树脂膜上进行二次转印。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作为导电加热材料,使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金属。此外,所述导电加热图案材料的电阻率值为1微欧姆厘米至200微欧姆厘米。作为导电加热图案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铜、银、碳纳米管(CNT),并且最优选银。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微粒形式的导电加热材料。在本发明中,作为导电加热图案材料,可以使用用银涂覆的铜微粒。
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导电加热材料外,所述膏剂可以进一步包含有机粘合剂,这样容易进行印刷步骤。优选的是,所述有机粘合剂在烧结步骤中具有挥发性。作为所述有机粘合剂的有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纤维素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改性的环氧树脂,但不限于此。
为了提高膏剂对树脂膜或透明基板的粘合能力,所述膏剂可进一步包含玻璃粉。所述玻璃粉可选自市售产品中,但优选的是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不含铅成分的玻璃粉。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玻璃粉的平均直径为2微米以下并且其最大直径为50微米以下。
如果需要,可以向所述膏剂中进一步添加溶剂。作为溶剂的有二甘醇一丁醚乙酸酯、二甘醇一乙醚乙酸酯、环己酮、乙酸溶纤剂和萜品醇,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当使用包含导电加热图案材料、有机粘合剂、玻璃粉和溶剂的膏剂时,优选的是导电加热材料的重量比为50%至90%,有机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至20%,玻璃粉的重量比为0.1%至10%且溶剂的重量比为1%至20%。
采用印刷法可以印刷上述膏剂以使形成导电加热图案的线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优选70微米以下,更优选50微米以下,进一步更优选30微米以下。具体而言,当线宽为30微米以下时,由于导电加热图案不能被肉眼所见,因此有利于确保视野。例如,通过印刷法导电加热图案的线宽可以为5微米至30微米。
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方法可以形成线宽和线高均匀的上述加热图案,或者上述加热图案可以人为地包括不同的线宽或线高。也就是说,当通过使用膏剂来采用印刷法时,可以控制导电加热图案的线之间的间隔。在图案中,由于优选的是开口率(即,未覆盖图案的树脂膜的面积比)为70%以下,因此优选的是导电加热图案的线之间的间隔为30mm以下。当导电加热图案彼此不交差时,优选的是导电加热图案的线之间的间隔为200微米以上和30毫米以下。以树脂膜为基准,可以将线的高度印刷成1至100微米,并且优选为约3微米。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均匀地制备加热图案的线宽和线高。在本发明中,就线宽而言加热图案的均匀性可在±3微米的范围内,就线高而言在±1微米的范围内。
所述印刷图案可为如图3、4至7中所示的条纹、菱形、矩形格栅、圆形、波形图案、网格、二维网格等,但不限于预定的样式,并且优选的是将其设计成从预定光源发出的光不会因衍射和干涉而降低光学性能。也就是说,为了将图案的规则性最小化,可以采用潮汐图案、正弦波和格栅结构的间隔以及线厚度不均一的图案。此外,为了提高光学性能,除了上述图案外,还可以加入如图8所示的多种图案。此外,可以不规则地形成额外的点图案同时这些点不与上述图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图案和点图案的大小为30微米以下。如果需要,印刷图案可以是两种以上图案的组合。在本发明中,构成加热图案的线可由直线形成,或者如曲线、波浪线和锯齿线也是可行的。
在本发明中,当采用下列方法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加热图案时,可以均匀地制得线宽和线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导电加热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其余的图案不同。通过这种格局可以获得所需的加热图案。例如,在车辆的玻璃中,为了首先确保与驾驶员的正面相对应的区域的视野,对应区域的加热图案和其余区域可以彼此不同。印刷图案的线宽和线间隔可以彼此不同,以使加热图案的至少一部分与其余的印刷图案不同。因此,在所需部位可以更快速或有效地实现加热。即,如图9至11所示,可以控制线之间的间隔,并且如图12至14所示,通过在A和C区域使用大的线宽和在B区域使用小的线宽而可以在B区域中获得大量的发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其中加热图案的线宽或线间隔不同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加热件可以包括其中未形成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通过允许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不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可以实现预定频率的传送与接收,并且可以在内部空隙和外部空隙之间实现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在这种此情况下,没有形成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可以具有根据传送与接收的所需频率而变化的区域。例如,为了通过GPS中使用的1.6GHz的电磁波,需要其长边为上述波长的1/2(9.4cm)以上的区域。没有形成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可以具有能够传送并接收所需频率的区域,并且其样式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本发明中,为了通过电磁波,没有形成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可以为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半圆区域的加热件,所述半圆区域的直径为5cm至20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导电加热图案可以被黑化。如果在高温下烧结含有金属材料的膏剂,会显示出金属光泽,这样由于光的反射而使视见度降低。该问题可以通过黑化导电加热图案来防止。为了黑化导电加热图案,可将黑化材料加入到形成加热图案的膏剂中或者在印刷并烧结膏剂后进行黑化处理,从而黑化导电加热图案。
作为可以加入到膏剂的黑化材料有金属氧化物、炭黑、碳纳米管、黑色颜料、冷却的玻璃粉等。在这种情况下,膏剂的组分可以包括50wt%至90wt%的导电加热材料、1wt%至20wt%的有机粘合剂、1wt%至10wt%的黑化材料、0.1wt%至10wt%的玻璃粉以及1wt%至20wt%的溶剂。
当在烧结后进行黑化处理时,膏剂的组分可以包括50wt%至90wt%的导电加热材料、1wt%至20wt%的有机粘合剂、0.1wt%至10wt%的玻璃粉和1wt%至20wt%的溶剂。烧结后的黑化处理包括:浸入氧化溶液中,例如包含Fe或Cu离子的溶液;浸入包含卤素离子的溶液中,例如氯离子;浸入过氧化氢和硝酸中;以及用卤素气体处理。
在本发明中,作为树脂膜,优选使用由聚合树脂形成的膜。作为聚合树脂,可以使用选自基于聚丙烯酸的树脂、基于聚氨酯的树脂、基于聚酯的树脂、基于聚烯烃的树脂、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基于纤维素的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VB和EVA中的一种或多种树脂。在本申请中,膜形式的板可以是刚性或柔性的。
由于树脂膜是聚合膜,因此导电膏最优选为低烧结型银导电膏。在本申请中,低温为50℃至350℃,优选200℃以下,并且更优选150℃以下。例如,当树脂膜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优选的是温度为150℃以下。树脂膜的厚度可为12.5微米至500微米并且优选50微米至250微米。
如上所述,在通过烧结步骤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后,进行在该导电加热图案的两端形成汇流条的步骤、在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粘合透明基板的步骤以及设置与汇流条连接的电源部分的步骤。这些步骤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
例如,可以与导电加热图案同时一起形成汇流条,并且可以在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后采用其他印刷法来形成汇流条。例如,在采用平版印刷法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后,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来形成汇流条。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的适合厚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并且优选10微米至50微米。如果厚度小于1微米,由于导电加热图案与汇流条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在接触部分可能会出现局部加热,而如果厚度大于100微米,则电极材料的成本增加。汇流条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以及与具有良好的导电发热的结构物理接触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板之间插入其上印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并使用两层粘性膜来进行在具有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粘合透明基板的步骤。透明基板可为玻璃或塑料基板或者塑料膜。
为了隐藏导电加热图案和汇流条,可以形成黑色图案。通过使用含有氧化钴的膏剂可以印刷黑色图案。在这种情况下,适合的印刷法是丝网印刷,并且其厚度为10微米至100微米。可以在形成黑色图案之前或之后形成导电加热图案和汇流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可包括在其至少一侧的另外的透明基板。当粘合该另外的透明基板时,可以使用粘性膜。在粘合它们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温度和压力。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粘性膜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和另外的透明基板之间,并把它们放入真空袋中,然后减压或升高温度或者通过使用热辊来升高温度以除去空气,从而实现首次粘合。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粘性膜的种类而变化,并且大体上,温度可以在300托至700托的压力下从常温逐渐升高至100℃。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时间大体为1小时以下。通过反应釜工艺使首次粘合的初步粘合层状结构进行第二次粘合步骤,在该方法中在反应釜内加压的同时升高温度。第二次粘合根据粘性膜的种类而变化,但优选的是在140巴以上的压力和130℃至150℃的温度下进行粘合1至3小时后缓慢冷却。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使用真空贴膜机通过一个步骤来粘合它们的方法,该方法与上述两个步骤的粘合法不同。可以通过将温度逐步升至80℃至150℃,并冷却它们以使压力降低(~5mbar)直至温度为100℃,然后加压(~1000mbar)来进行粘合。
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任何具有粘合强度并在粘合后透明的材料作为粘性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PVB膜、EVA膜、PU膜等,但不限于此。不特别限定粘性膜,但优选的是其厚度为100微米至800微米。
在上述方法中,另外的粘合透明基板可仅由透明基板形成并且可由带有如上所述制备的导电加热图案的透明基板形成。另外的透明基板可为玻璃或塑料基板或者塑料膜。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件,其包括:a)树脂膜;b)导电加热图案,其设置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侧,图案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图案的开口率为70%至99%;c)汇流条,其设置在导电加热图案的两端;d)电源部分,其与汇流条连接;以及e)透明基板,其设置在其上形成了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优选的是加热件的导电加热图案通过印刷法形成。所述加热件可包括在其至少一侧的另外的透明基板。透明基板可为玻璃或塑料基板或者塑料膜。
通过印刷法形成的导电加热图案可以根据膏剂或印刷法的种类而略有变化,但其表面因表面张力而可以为圆形。这种表面形状不能通过已知的光刻法形成。圆形图案的垂直截面可为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优选的是在图案和树脂膜表面间的接触点的切线与树脂膜表面之间的角度为80°以下,优选75°以下,并且更优选60°以下。优选的是在图案的垂直截面的圆形上表面中,在圆周方向上直线区域为1/50以下。
加热件的导电加热图案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优选50微米以下,更优选30微米以下,进一步更优选25微米以下,并且线之间的间隔为30mm以下,并且线的高度为1至100微米,并且更优选为约3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可与电源连接用于发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加热量为100W/m2至700W/m2,并且优选200W/m2至300W/m2。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在低电压(例如,30V以下,并且更优选20V以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其可有效地用于车辆等。加热件的电阻为5Ω/sq以下,优选1Ω/sq以下,并且更优选0.5Ω/sq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可具有曲面的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中,优选的是导电加热图案的开口率,即,未覆盖图案的树脂膜的面积比,为70%以上。为了加热件的均匀加热以及视见度,优选的是图案的开口率在单位面积内恒定。优选的是对于直径为20cm的预先确定的圆,加热件的透过率偏差为5%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加热件可以防止局部的发热。此外,在加热件中,在发热后,透明基板的表面温度的标准差在20%以内,并且优选在发热后5分钟,表面温度标准差在10%以内。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具有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导电加热图案,因此每1cm长度的汇流条可以设置5条以上的图案线。
图2显示了用于车辆的加热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假设加热量为200W至300W,当连同图案一起形成其中线宽为20微米且线高为1.5微米的加热线时,如果每1mm有3条加热线,即,形成了节距为约330毫米的加热线,就能实现所需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透过率为310/330=93.9%,这足以用于车辆。此外,当加热线材料的电阻率为两倍以上时,如果节距为165微米,由于透过率为87.8%同样获得了相同的加热量,这样的透过率也足以用于车辆。
具有根据图2的条纹形状的加热件具有下列物理性质。
R(Ω)=ρ*(L1/n A)=ρ*(L1*p)/(L2*w*h)
Ar(%)=(1-w/p)*100
R:汇流条之间的电阻
Ar:开口率
P:加热线的电阻率(Ωcm)
L1:汇流条之间的间隔(cm)
N:加热线的数量
A:导电线的横截面积(cm2)
P:加热线之间的间隔(cm)
L2:汇流条的长度(cm)
W:加热线的宽度(cm)
H:加热线的高度(cm)
也就是说,当加热线的线宽w为20微米时,高度h为1.5微米,电阻率ρ为3*10-6Ωcm,线之间的间隔p为300微米,L1为1m,且L2为1m,R为0.3Ω,且开口率为93.3%,而此时如果给两端施加12V,就能确保480W的发热。
可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应用于如车辆、船只、铁路系统、高速铁路系统和飞机的多种交通工具以及住宅或其他建筑物的玻璃。具体而言,与已知的技术不同,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件在低电压下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能使日落后因可见光的衍射和干涉引起的不良效应最小化并能够以上述线宽而不易被察觉,因此可将其应用于如车辆的交通工具的前窗。
实施例
下文中,通过实施例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作为银膏(silver paste),使用由Fujikura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低温烧结的银膏。作为凹版,使用具有间隔为300微米、宽度为20微米且深度为7.5微米并以网格形式正交形成的图案的玻璃。
在将基于聚酯的底漆棒涂到PET膜(厚度为125微米)上后,将其干燥2分钟来进行底漆处理。在使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和平版印刷机形成网格形式的银图案后,通过在150℃下烧结30分钟来形成银线。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银线的间隔为300微米、宽度为25微米、高度为1.5微米且开口率为84%。在将基板切割成275mm×270mm大小后,将其置于厚度为400微米的EVA之间,并且通过在厚度为3mm且大小为270mm×270mm的玻璃之间放入上述复合物(complex)并在5atm、140℃下用30分钟使其粘合来制备粘合玻璃(attachment glass)。使用夹片通过使在纵轴方向上置于连接玻璃外面的部分与铜条接触来形成汇流条。在这种情况下,两端之间的电阻为5.4欧姆。在这种情况下,当施加13V的电压时,加热量为38W (510W/m2)。使用红外图像照相机测量加热现象的结果是在5分钟内温度由20℃上升至50℃。此外,在测量时间内的温度偏差百分数值为7%以下,该温度偏差百分数值是通过用在加热区域内测量的20个点的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除以平均值来获得。

Claims (20)

1.一种制备加热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图案的样式,在该图案中线宽为100微米以下且开口率为70%至99%;
根据确定的图案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侧印刷包含导电加热材料的膏剂;
通过烧结包含所述导电加热材料的印刷膏来形成导电加热图案;
在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两侧形成汇流条;
将透明基板与具有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粘合;以及
设置与所述汇流条连接的电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或者所述印刷法中一种或两种的复合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加热材料包括铜、银或碳纳米管(CN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所述膏剂进一步包含有机粘合剂和玻璃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实施所述印刷以使烧结后印刷图案的线之间的间隔为30mm以下,并且以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为基准,该线的高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图案为膏剂的条纹、菱形、格栅、圆形、波形图案、网格、二维网格、潮汐图案和正弦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图案设置成间隔或线厚度是不规则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加热件的至少一侧层叠并粘合另外的透明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制备加热件的方法,其中,所述透明基板为玻璃、塑料基板或塑料膜。
10.一种加热件,其包括:
a)树脂膜;
b)导电加热图案,该图案设置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侧,该图案的线宽为100微米以下,该图案的开口率为70%至99%;
c)汇流条,其设置在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两端;
d)电源部分,其与所述汇流条连接;以及
e)透明基板,其设置在其上形成了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树脂膜的至少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导电加热图案通过采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或者上述印刷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方法来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线之间的间隔为30mm以下,并且以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为基准,该线的高度为1微米至100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在加热操作后5分钟内,温度偏差为1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1cm长度的所述汇流条配有5条以上的图案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加热件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其中未形成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导电加热图案是黑化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另外的透明基板,该透明基板设置在c)所述加热图案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8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透明基板为玻璃、塑料基板或塑料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件,其中,所述加热件用于车辆的前窗。
CN2009801096511A 2008-03-17 2009-03-17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Pending CN101977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24458 2008-03-17
KR20080024458 2008-03-17
KR10-2008-0024460 2008-03-17
KR10-2008-0024461 2008-03-17
KR20080024460 2008-03-17
KR20080024461 2008-03-17
KR10-2008-0026546 2008-03-21
KR20080026547 2008-03-21
KR10-2008-0026547 2008-03-21
KR10-2008-0026548 2008-03-21
KR10-2008-0026545 2008-03-21
KR10-2008-0026550 2008-03-21
KR20080026545 2008-03-21
KR20080026548 2008-03-21
KR20080026546 2008-03-21
KR20080026550 2008-03-21
KR10-2008-0045178 2008-05-15
KR20080045177 2008-05-15
KR10-2008-0045176 2008-05-15
KR20080045178 2008-05-15
KR10-2008-0045179 2008-05-15
KR10-2008-0045177 2008-05-15
PCT/KR2009/001339 WO2009116786A2 (ko) 2008-03-17 2009-03-17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7863A true CN101977863A (zh) 2011-02-16

Family

ID=4357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6511A Pending CN101977863A (zh) 2008-03-17 2009-03-17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786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643A (zh) * 2012-03-21 2014-04-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68854A (zh) * 2013-05-08 2015-10-07 Ventex株式会社 利用光发热的织物薄片
CN105313646A (zh) * 2014-05-27 2016-02-10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后窗加热器的塑料后窗和用于生产所述塑料后窗的方法
CN107682946A (zh) * 2016-08-02 2018-02-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恶劣环境下提高耐用性的经过处理的加热窗户格栅
CN108012352A (zh) * 2017-11-21 2018-05-08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及电加热器
TWI629914B (zh) * 2013-11-29 2018-07-1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加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車輛用窗
CN110191866A (zh) * 2017-01-19 2019-08-3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643A (zh) * 2012-03-21 2014-04-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18643B (zh) * 2012-03-21 2016-09-21 Lg化学株式会社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68854A (zh) * 2013-05-08 2015-10-07 Ventex株式会社 利用光发热的织物薄片
CN104968854B (zh) * 2013-05-08 2017-06-09 Ventex株式会社 利用光发热的织物薄片
TWI629914B (zh) * 2013-11-29 2018-07-1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加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車輛用窗
US10327285B2 (en) 2013-11-29 2019-06-18 Lg Chem, Ltd.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5313646A (zh) * 2014-05-27 2016-02-10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后窗加热器的塑料后窗和用于生产所述塑料后窗的方法
US10397985B2 (en) 2014-05-27 2019-08-27 Webasto SE Plastics rear window having a rear window heat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7682946A (zh) * 2016-08-02 2018-02-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恶劣环境下提高耐用性的经过处理的加热窗户格栅
CN110191866A (zh) * 2017-01-19 2019-08-3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
CN108012352A (zh) * 2017-11-21 2018-05-08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碳纳米管薄膜电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及电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180B (zh) 加热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04171B1 (ko)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247953B (zh)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98541B (zh)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7586B (zh)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77863A (zh) 加热件及制备该加热件的方法
CN101983181B (zh) 加热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830390B1 (en)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20090099502A (ko)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844031A1 (en) 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293049A (zh) 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017719A1 (en) Hea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KR101865441B1 (ko)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665336A2 (en) Heating element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1978776A (zh) 加热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2069A (zh) 用于车窗上的电连接的导电母线
CN113232374A (zh) 透明导电发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汽车挡风玻璃
KR20090099504A (ko) 안테나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Cui Xian|Li Dongyu| Huang Renxi| Quan Xiang |Jin Xiuzhen| Jin Qihuan| Hong Yingjun

False: Cui Xian|Li Dongyu|Huang Renzhe| Quan Xiang| Jin Xiuzhen| in Qihuan| Hong Yingjun

Number: 07

Volume: 27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Cui Xian|Li Dongyu| Huang Renxi| Quan Xiang |Jin Xiuzhen| Jin Qihuan| Hong Yingjun

False: Cui Xian|Li Dongyu|Huang Renzhe| Quan Xiang| Jin Xiuzhen| in Qihuan|Hong Yingjun

Number: 07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7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UI XIAN; LI DONGYU, HUANG RENZHE, QUAN XIANGQI, JIN XIUZHEN, JIN QIHUAN, HONG YINGYING TO: CUI XIAN; LI DONGYU, HUANG RENXI, QUAN XIANGQI, JIN XIUZHEN, JIN QIHUAN, HONG YINGYING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