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4236A -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4236A
CN101974236A CN 201010531682 CN201010531682A CN101974236A CN 101974236 A CN101974236 A CN 101974236A CN 201010531682 CN201010531682 CN 201010531682 CN 201010531682 A CN201010531682 A CN 201010531682A CN 101974236 A CN101974236 A CN 101974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asphalt
strengthening agent
asphalt composition
weight par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316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4236B (zh
Inventor
高峰
金基炳
车淳万
黄义润
金周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OYING aisk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Beij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Beij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Beij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316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4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236A/zh
Priority to HK11103271.1A priority patent/HK1149039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4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具有优秀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和抗疲劳性能,施工可操作性强,可以完全适应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230~250℃下高温拌合工艺,特别适用于钢桥面、排水性铺装、老化水泥路面维护、半刚性铺装等的防水层的铺筑。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包含100份的基质沥青、2~1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4~15份的补强剂、0.05~0.5份的稳定剂。

Description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道路或桥梁中,水分的渗透会诱发铺装体下层的破损与结构的腐蚀,所以防水层十分必要。此类用于防水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除了需要具有防水功能以外,还需要具备对抗车辆荷重与结构变形所造成的应力的性能,施工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以及与结构物的附着性、耐久性、操作容易性等多种性能。因此,针对此类防水层铺装所需的沥青组合物以及其混合料的研究目前非常活跃。
目前适用于钢桥面等防水层的铺装材料主要有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和沥青马蹄脂碎石(SMA)三类。其中SMA铺装变形随从性不如前两者,尽管工艺仅比普通沥青路面稍复杂,费用增加不大,但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有较明显劣势。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寿命最为优异,如专利CN1546571A中介绍一种以环氧树脂为组分的环氧沥青材料,可用于大跨度桥梁铺装,但此类方法施工条件十分严格,制作难度高,工艺复杂,造价非常昂贵,且因环氧沥青材料脆性较大,路面使用初期容易发生破损等问题。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因防水性、耐久性、粘韧性优异,适应变形能力强,与铺装体变形随从性好,普遍应用于大中型桥梁,尤其是大跨度的斜拉桥和悬索桥。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日本、德国使用最为广泛。在日本,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通常采用天然沥青(如岩沥青、湖沥青,优选为特立尼达湖沥青)与道路沥青AH-30#配合使用,天然沥青的配合比达25~30%,而通常所得沥青产品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很难同时达到最优;在德国目前主要采用PmB25A号改性沥青。对于上述的PmB25A号改性沥青而言,在交通量大的路段,抗疲劳性能和抗车辙能力面临压力。另外,上述两种方法均需要以低标号的基质沥青为基础进行配合或改性,由于中国国内市场上鲜有低标号基质沥青出售,且天然沥青又受到产地限制,费用高,所以在国内生产受限制,推广困难,不易普及。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利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材料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生产的普适性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然而,关于这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中国专利CN1986646A中公开了一种专用于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水抗冲刷层或桥面防水抗疲劳层的改性沥青制备方法,但是该专利文件中没有提出沥青混合料实验实例,故其改性沥青实际施工效果不能确定。另一方面,其中添加的芳香分抽出油一般具有感温性能低下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生产的普适性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和抗疲劳性能,施工可操作性强,可以完全适应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230~250℃下高温拌合工艺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所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按重量计,包含:100份的基质沥青、2~1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4~15份的补强剂、0.05~0.5份的稳定剂。
所述补强剂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强度补强剂、感温性补强剂。
所述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为HCl、H3BO3、B2O3、H2SO4、SO3、HSO3Cl、H3PO4以及P2O5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强度补强剂为软化点在70℃以上且25℃针入度值在30dmm以下的天然沥青、硬质沥青和煤焦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感温性补强剂为在减压蒸馏油加氢改性工艺中的副产物、减压蒸馏油加氢分解工序中的副产物、粗蜡加氢异构化反应工序中的副产物、甲烷气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聚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聚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中闪点在180℃以上且副产物内饱和烃含量为80%以上的饱和烃系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
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14份的强度补强剂、0~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2~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6~14份的强度补强剂、0~6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1~0.5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4~10份的强度补强剂、2~10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0.3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6份的强度补强剂、4~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所述基质沥青为通用道路石油系沥青,并且/或者符合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00~600,000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丙橡胶、乙基醋酸-乙烯酯无规共聚物、天然橡胶、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氯丁橡胶及废轮胎橡胶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稳定剂为单体硫磺、硫化物及硫磺给予体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100重量份基质沥青与2~15重量份高分子聚合物、4~15重量份补强剂,在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使高分子聚合物粉碎并溶胀,然后加入0.05~0.5重量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100重量份基质沥青与2~15重量份高分子聚合物,在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使高分子聚合物粉碎并溶胀,接着加入0.05~0.5重量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然后加入4~15重量份补强剂,在100~250℃下至少搅拌10分钟,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并且,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所述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基于100重量份基质沥青,包含4~15重量份补强剂。
所述4~15重量份补强剂包含0~0.8重量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14重量份的强度补强剂、0~12重量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是利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材料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而制得的,因此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生产的普适性。
并且,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软化点为65℃以上;
25℃弹性恢复不小于50%。
并且,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施工可操作性强,可以完全适应浇注式沥青混凝土230~250℃下高温拌合工艺。因此,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可以适用于钢桥面、排水性铺装、老化水泥路面维护、半刚性铺装等的防水层的铺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包含基质沥青、高分子聚合物、补强剂以及稳定剂。具体来说,按重量计,该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包含100份的基质沥青、2~1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4~15份的补强剂、0.05~0.5份的稳定剂。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质沥青可为通用道路石油系沥青,并且/或者符合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高分子聚合物是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改性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00~600,000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丙橡胶、乙基醋酸-乙烯酯无规共聚物、天然橡胶、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氯丁橡胶及废轮胎橡胶粉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添加2~1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当高分子聚合物含量少于2份时,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弹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当超过15份时,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粘度会增加,导致生产和施工困难。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浇注式沥青的粘弹性,提高高温稳定性、强度和/或感温性,进一步添加补强剂。本发明的补强剂分为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强度补强剂以及感温性补强剂。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与交通环境不同,所要求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性能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要求,适当选择上述三种补强剂中任意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添加4~15份的补强剂。当补强剂含量少于4份时,会使改性效果变差,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降低;当超过15份时,由于补强剂过量,因此导致沥青固有的粘结力变弱,从而使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降低。
其中,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补强剂可以增加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粘弹性,使得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得到改善;并且可以提高与集料的黏着性和耐水性,因此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补强剂可以使用HCl、H3BO3、B2O3、H2SO4、SO3、HSO3Cl、H3PO4以及P2O5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H3PO4。所述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前述无机酸的物质。例如,B2O3是H3BO3的酸性氧化物,SO3是H2SO4的酸性氧化物,P2O5是H3PO4的酸性氧化物。
强度补强剂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高温稳定性与强度,在高温下制备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时,可以减少沥青性能的下降,提高抗车辙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强度补强剂是软化点在70℃以上且25℃针入度值在30dmm以下的天然沥青、硬质沥青和煤焦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当选择针入度值在30dmm以上的沥青时,由于芳香烃的含量过高,会弱化浇注式沥青的强度及高温稳定性,因此作为强度补强剂不够理想。并且,优选在软化点100℃以上且25℃针入度值在10dmm以下的天然沥青和硬质沥青中的至少一种,其原因在于,由于可以用少量的强度补强剂就能得到充分的改性效果,因此在不影响基质沥青所固有的物质特性的同时,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性能。
感温性补强剂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的感温性,从而可以减少由季节温差所致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变化。本发明的感温性补强剂为在(1)减压蒸馏油加氢改性工艺中的副产物;(2)减压蒸馏油加氢分解工序中的副产物;(3)粗蜡加氢异构化反应工序中的副产物;(4)甲烷气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5)聚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6)聚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中闪点在180℃以上且副产物内饱和烃含量为80%以上的饱和烃系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由于饱和烃具有提高感温性的作用,所以饱和烃的含量越高,气温差异导致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变化就越小。如果饱和烃含量比较少,则芳香烃的相对含量就会增加,导致感温性降低,欲得到同等的效果,需要添加更多的量,这样就会增加成本,经济上也不划算。因此,选择副产物内饱和烃含量为80%以上的饱和烃系副产物。而且,更为优选的是(2)减压蒸馏油加氢分解工序中的副产物和(4)甲烷气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中闪点在230℃以上且饱和烃含量在90%以上的饱和烃系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按重量计,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所述补强剂可以包含0~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14份的强度补强剂、0~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并且三种补强剂的总含量在4~15份的范围内。
更加具体地,根据各地区的气候与交通环境条件,可以选择以下组合:
1)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即交通量大,气温恶劣的地区可以组合使用,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0.2~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6~14份的强度补强剂、0~6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2)在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即交通量较大,气温较恶劣的地区可以组合使用,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0.1~0.5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4~10份的强度补强剂、2~10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3)在环境条件良好的地区,即交通量不大,气温不恶劣的地区可以组合使用,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0~0.3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6份的强度补强剂、4~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另外,为了诱导高分子聚合物与基质沥青发生聚合,需要添加稳定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稳定剂可以为单体硫磺、硫化物及硫磺给予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物理共混物。并且,基于100份的基质沥青,添加0.05~0.5份的稳定剂。当稳定剂含量少于0.05份时,储存稳定性和弹性会变差,容易发生离析,并且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降低;当超过0.5份时,会增加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粘度,从而不利于进行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
上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在100份基质沥青中以任意顺序加入2~15份高分子聚合物、4~15份补强剂,并于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至改性剂粉碎并溶胀,然后加入0.05~0.5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诱导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发生反应,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或者,在100份基质沥青中加入2~15份高分子聚合物,并于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至改性剂粉碎并溶胀,接着加入0.05~0.5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诱导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发生反应,然后加入4~15份补强剂,在100~250℃下至少搅拌10分钟,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不仅可以在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添加补强剂,而且可以在运输、储存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时添加补强剂,还可以在生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时加入补强剂。并且,在100~250℃下至少搅拌10分钟以上为宜。另外,添加补强剂时,可以分开添加或者一次全部添加。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与比较例。
实施例1
将83.2份的25℃针入度为68dmm的通用石油系沥青(基质沥青)与5.3份的SBS(苯乙烯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20,000),0.5份浓度为85%的浓磷酸,2.5份饱和烃工艺油,8.3份25℃针入度2dmm以下的天然沥青,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4小时,然后加入0.1份单体硫磺,搅拌反应3个小时,得到产品。
实施例2
将81.6份的25℃针入度为68dmm的通用石油系沥青(基质沥青)与6.9份的SBS(苯乙烯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20,000),0.3份浓度为85%的浓磷酸,5.3份饱和烃工艺油,5.7份25℃针入度2dmm以下的天然沥青,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4小时,然后加入0.2份单体硫磺,搅拌反应3个小时,得到产品。
实施例3
将83份的25℃针入度为68dmm的通用石油系沥青(基质沥青)与7份的SBS(苯乙烯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20,000),0.1份浓度为85%的浓磷酸,7.1份饱和烃工艺油,2.5份25℃针入度2dmm以下的天然沥青,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4小时,然后加入0.3份单体硫磺,搅拌反应3个小时,得到产品。
实施例4
将85份的25℃针入度为68dmm的通用石油系沥青(基质沥青)与10.5份的SBS(苯乙烯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20,000),4.2份饱和烃工艺油,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7小时,然后加入0.3份单体硫磺,搅拌反应3个小时,得到产品。
比较例1
将75份的25℃针入度为26.2dmm的低针入度石油系沥青与25份的25℃针入度为2.1dmm且软化点为95.2℃的特立尼达湖天然沥青,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小时,得到产品。
比较例2
将89.8份的基质沥青(与上述实施例1~4相同的基质沥青)与10.1份的SBS(苯乙烯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20,000),在190℃的条件下,混合搅拌7小时,然后加入0.1份单体硫磺,搅拌反应3个小时,得到产品。
上述实施例的产品与比较例的产品之间的技术指标的对比见表1。
表1
表1中空白实例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道路用通用石油系沥青空白试验,空白实例2为比较例1中所使用的低针入度石油系沥青空白试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4所代表的本发明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与传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所用沥青材料(比较例1)相比,各方面性能均有明显改进。本发明的沥青组合物的软化点和弹性恢复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了产品的高温性能。另一方面,单纯添加高含量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比较例2也表现出非常优良的特性,对这方面的解释,将在以下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部分叙述。
本发明并非仅以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物性作为基础来推定混合料的性能,而是根据日本桥面铺装基准案(1979.4),使用以上比较例与实施例中的组合物制备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进行混合料性能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SA00000332172000082
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使用《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规定中的GA-10型级配的集料,与本发明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在220~240℃温度下,混合30分钟,此时为了易于进行混合,添加相当于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添加量的2%的沙索必德(Sasobit),由此获得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230~250℃的高温拌合下完成施工,铺设后不需要碾压操作。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均匀分布在结构主体表面,评价指标是流动性,其值越小,分散越快,也可保证优良的可操作性。另外,道路开通后,要求沥青混合料在车辆荷重下变形最小,评价指标是贯入度、贯入度增量和动稳定度试验。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值越小,且动稳定度越大,则对于车辆荷重的抗变形性也会越强,变形发生较少。而断裂变形是在桥梁等结构主体的反复变形严重的路段,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寿命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抗裂性越好。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中的组合物制备出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实施例1~3)与传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比较例1)相比,施工可操作性、抗断裂变形性,抗荷重变形性等混合料性能均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与传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相比,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较少,但性能更为优异,所以能够降低施工费用。相反,尽管比较例2沥青组合物的物性非常优异,但混合料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值却非常差,表明它不适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此结果说明,单纯用沥青组合物的物性是无法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的。
实施例4为补强剂含量接近4份的示例,虽然采用实施例4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来制得的沥青混合料相比于传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比较例1),得到了一些改进,但是相比于实施例1~3的沥青混合料,在性能上有所降低。因此,优选地,基于基质沥青100份,至少添加4份的补强剂。

Claims (16)

1.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包含:100份的基质沥青、2~1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4~15份的补强剂、0.05~0.5份的稳定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剂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强度补强剂、感温性补强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为HCl、H3BO3、B2O3、H2SO4、SO3、HSO3Cl、H3PO4以及P2O5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补强剂为软化点在70℃以上且25℃针入度值在30dmm以下的天然沥青、硬质沥青和煤焦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性补强剂为在减压蒸馏油加氢改性工艺中的副产物、减压蒸馏油加氢分解工序中的副产物、粗蜡加氢异构化反应工序中的副产物、甲烷气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聚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聚丙烯合成工序中的副产物中闪点在180℃以上且副产物内饱和烃含量为80%以上的饱和烃系副产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14份的强度补强剂、0~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2~0.8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6~14份的强度补强剂、0~6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1~0.5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4~10份的强度补强剂、2~10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补强剂包含0~0.3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6份的强度补强剂、4~12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沥青为通用道路石油系沥青。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00~600,000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丙橡胶、乙基醋酸-乙烯酯无规共聚物、天然橡胶、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氯丁橡胶及废轮胎橡胶粉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单体硫磺、硫化物及硫磺给予体中的至少一种。
13.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00重量份基质沥青与2~15重量份高分子聚合物、4~15重量份补强剂,在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使高分子聚合物粉碎并溶胀,然后加入0.05~0.5重量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14.一种浇注式沥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00重量份基质沥青与2~15重量份高分子聚合物,在100~250℃下,混合搅拌1~15个小时,使高分子聚合物粉碎并溶胀,接着加入0.05~0.5重量份稳定剂,搅拌1~15个小时,然后加入4~15重量份补强剂,在100~250℃下至少搅拌10分钟,得到浇注式沥青组合物。
15.一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基质沥青,包含4~15重量份补强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4~15重量份补强剂包含0~0.8重量份的无机酸和其酸性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0~14重量份的强度补强剂、0~12重量份的感温性补强剂。
CN 201010531682 2010-11-04 2010-11-04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74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1682 CN101974236B (zh) 2010-11-04 2010-11-04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HK11103271.1A HK1149039A1 (en) 2010-11-04 2011-03-31 Guss asphal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1682 CN101974236B (zh) 2010-11-04 2010-11-04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236A true CN101974236A (zh) 2011-02-16
CN101974236B CN101974236B (zh) 2012-12-26

Family

ID=43574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31682 Active CN101974236B (zh) 2010-11-04 2010-11-04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4236B (zh)
HK (1) HK114903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618A (zh) * 2012-12-06 2013-03-20 东莞泰和沥青产品有限公司 高强低粘改性沥青及加工工艺
CN103087538A (zh) * 2012-12-21 2013-05-08 东莞泰和沥青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环保沥青及加工工艺
CN103232713A (zh) * 2013-05-03 2013-08-07 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大孔径透水型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0119A (zh) * 2014-01-03 2014-04-23 爱思开沥青(上海)有限公司 预制备温拌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846A (zh) * 2014-07-31 2014-12-03 上海城建新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注浆材料、注浆方法及道路养护维修方法
CN104609790A (zh) * 2015-01-16 2015-05-13 辽宁兆利高新路面材料有限公司 温拌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471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廖鹏程 一种聚氯乙烯改性基质沥青
CN105482470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廖鹏程 一种抗形变的基质沥青及制备工艺
CN106189293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环保沥青材料
CN113061345A (zh) * 2021-03-15 2021-07-02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温拌浇注式沥青、包含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1098A1 (fr) * 2003-03-07 2004-09-23 Eurovia Liant bitumineux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N101213259A (zh) * 2005-05-03 2008-07-02 伊诺弗斯公司 使用交联粒状生胶的改性沥青粘合剂材料和制造改性沥青粘合剂的方法
CN101338076A (zh) * 2008-07-07 2009-01-07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高性能改性沥青
CN101608069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1098A1 (fr) * 2003-03-07 2004-09-23 Eurovia Liant bitumineux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N101213259A (zh) * 2005-05-03 2008-07-02 伊诺弗斯公司 使用交联粒状生胶的改性沥青粘合剂材料和制造改性沥青粘合剂的方法
CN101608069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8076A (zh) * 2008-07-07 2009-01-07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高性能改性沥青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618A (zh) * 2012-12-06 2013-03-20 东莞泰和沥青产品有限公司 高强低粘改性沥青及加工工艺
CN103087538A (zh) * 2012-12-21 2013-05-08 东莞泰和沥青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环保沥青及加工工艺
CN103232713A (zh) * 2013-05-03 2013-08-07 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大孔径透水型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713B (zh) * 2013-05-03 2015-08-1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大孔径透水型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0119A (zh) * 2014-01-03 2014-04-23 爱思开沥青(上海)有限公司 预制备温拌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846A (zh) * 2014-07-31 2014-12-03 上海城建新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注浆材料、注浆方法及道路养护维修方法
CN104609790A (zh) * 2015-01-16 2015-05-13 辽宁兆利高新路面材料有限公司 温拌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471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廖鹏程 一种聚氯乙烯改性基质沥青
CN105482470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廖鹏程 一种抗形变的基质沥青及制备工艺
CN106189293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环保沥青材料
CN113061345A (zh) * 2021-03-15 2021-07-02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温拌浇注式沥青、包含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236B (zh) 2012-12-26
HK1149039A1 (en) 201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4236B (zh)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13765B1 (ko) 매스틱 아스팔트 바인더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446139B2 (en)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material using crumb rubb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US8895641B2 (en) Sulfur modified asphalt for warm mix applications
AU2006242143B2 (en)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material using crosslinked crumb rubb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US8444761B2 (en) Utilization of heavy oil fly ash to improve asphalt binder and asphalt concrete performance
US10941296B1 (en) Recycled oil and rubber-modified asphalt and method of use
CN103044935B (zh) 一种改性的冷拌冷铺常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0320A (zh) 用于暖沥青应用的聚磷酸盐改性剂
CN108298871B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US8772380B2 (en) Performance graded sulfur modified asphalt compositions for super pave compliant pavements
CN101338076A (zh) 高性能改性沥青
CN101289578B (zh)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
CN100443549C (zh) 路用冷拌冷铺沥青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81134A (zh) 抗车辙剂、沥青材料及制备方法
US10407557B2 (en) Sulfur extended asphalt modified with crumb rubber for paving and roofing
US10240040B2 (en) Method of making sulfur extended asphalt modified with crumb rubber
US20070185246A1 (en) Asphalt-epoxy resin compositions
US6573315B1 (en) Modification of asphalt cement
CN101608026B (zh) 一种硬质沥青改性剂及用其改性的一种浅度改性沥青
Belhaj et al. Evaluation of an asphalt mixture containing a high content of reclaimed asphalt and different crumb rubber modified binders
Qingna et al. Study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avement Performances of SEAM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Ebrahimi The effect of polypropylene modification on Marshall stability and flow
Islam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on Asphalt Binder Additives and Modifiers
Singh et al. Ayyanna Hab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0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0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K ASPHALT (SHANGHA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K (BEIJING) ROAD SCIENCE + TE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15 CHAOYANG, BEIJING TO: 200131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0

Address after: Part A3 30 No. 25 floor third Foote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East three road 200131 Shanghai City

Patentee after: Sk asphalt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Jiuxianqiao Road No. 14 building, South Gate A1018 lights jobwell

Patentee before: SK (Beijing) Road Science & Tech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3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501, building 6, 333 Liuwen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BAOYING aisk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A3, 3rd floor, building 25, No. 30, Fute East 3rd road,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K ASPHALT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