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936A -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936A
CN101970936A CN2009801084410A CN200980108441A CN101970936A CN 101970936 A CN101970936 A CN 101970936A CN 2009801084410 A CN2009801084410 A CN 2009801084410A CN 200980108441 A CN200980108441 A CN 200980108441A CN 101970936 A CN101970936 A CN 101970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tool
support portion
pivoting support
strengthening part
hydroec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4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936B (zh
Inventor
藤田淳
神吉厚之
中岛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clear steam generators, e.g. maintenance, repairing or inspecting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2B37/003Maintenance, repairing or inspecting equipment positioned in or via the headers
    • F22B37/005Position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该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具有:回转支承部(20),其通过按压并支撑设于蒸气发生器的水室(100)内的静止结构部件而被支承于水室(100)内,并且,绕回转轴(TL)进行回转;前端工具,其经由作为活动部件的滑动台(30)及安装于滑动台(30)的操纵装置与回转支承部(20)连结并对作为对象的处理面进行处理;按压部件(10A),其设于水室(100)内并对回转支承部进行加强,以便抵抗作用于回转支承部(20)的力,该力在回转支承部(20)的回转方向上作用。

Description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于蒸气发生器的水室内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对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具有:设于蒸气发生器的水室内的回转支承部、设于回转支承部的滑动台、安装于滑动台的操纵装置、以及安装于操纵装置的前端的前端工具。
在该前端工具导向装置中,控制操纵装置,沿设于水室的管台内周面的喷丸处理区域移动前端工具(导向)。此时,前端工具利用操纵装置按压内周面。由此,前端工具的姿势成为沿着管台内周面的姿势。因此,前端工具被控制为,利用操纵装置按压内周面并与内周面紧贴,从而成为规定的姿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90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当利用操纵装置将前端工具按压到作为处理面的内周面时,根据按压方向,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刚性不能承受来自内周面的反作用力。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产生挠曲或扭曲、或基底部自底面部偏移,因此,利用操纵装置按压所述内周面而应与所述内周面紧贴的前端工具有可能会浮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回转支承部,其通过按压并支撑设于蒸气发生器的水室内的静止结构部件而被支承于所述水室内,并且,绕回转轴进行回转;前端工具,其经由活动部件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并对作为对象的处理面进行处理;加强部件,其设于所述水室内并对所述回转支承部进行加强,以便抵抗作用于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力,该力在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回转方向上作用。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能够加强所述回转支承部以便抵抗在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回转方向上作用的所述力。由此,可以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挠曲或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构成所述水室的静止结构部件为彼此相面对的室顶部和底面部,所述回转支承部通过经由存在于所述回转轴上的基底部件来按压并支撑所述室顶部和所述底面部,所述回转支承部被支承于所述水室内,所述基底部件利用所述水室内的静止结构部件和所述加强部件夹着而被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能够固定构成回转支承部的基底的基底部件。由此,可以减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所述基底部件的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按压机构,在作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室顶部之间的摩擦力比作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且沿着所述室顶部的方向的力大的状态下,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室顶部接触,并且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垂直地接触,与所述基底部件的所述一侧面相对的所述基底部件的侧面,与将所述水室划分的静止结构部件的水室分隔板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能够利用加强部件和水室的水室分隔板将构成回转支承部的基底的基底部件夹住并将其固定。由此,可以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所述基底部件的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将盖部件固定于在所述水室内设置的压紧环的固定爪为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与将所述水室划分的水室分隔板接触,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固定爪嵌合,并且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而朝向所述水室分隔板侧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能够利用加强部件和水室的水室分隔板夹着构成回转支承部的基底的基底部件而将其固定。由此,可以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所述基底部件的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并且,由于压紧环位于相比水室的室顶部更靠近回转支承部附近,因此,可以使加强部件小型化。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快所述加强部件的设置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按压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能够在如下状态下固定,即在利用加强部件和水室的水室分隔板夹着构成回转支承部的基底的基底部件的方向上施加有力的状态。由此,可以更合适地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偏移量。而且,由于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在沿夹住基底部件的方向上施加有力的状态下固定,因此,所述基底部件的刚性增加。由此,能够更合适地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所述加强部件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并且设于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的部位,相对于包含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的假想面具有规定的角度,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与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通过使加强部件承受作用于回转支承部的回转的回转轴的、来自外部的力矩,可以缓和所述力矩。由此,能够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所述加强部件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加强部件以相对于包含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的假想面呈面对称的状态使所述端部与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通过使多个加强部件承受作用于回转支承部的回转的回转轴的、来自外部的力矩,可以更可靠地缓和所述力矩。由此,能够更合适地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偏移量。因此,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所述加强部件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加强部件的端部中、所述静止结构部件侧的各端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侧的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中的一个加强部件,缓和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的回转的回转轴的力矩中的、一方向的所述力矩,另一加强部件缓和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所述力矩。由此,所述加强部件能够更可靠地缓和所述力矩。因此,能够更合适地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或偏移量。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部件优选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的所述部位能够转动地被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转动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加强部件,在需要加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时,例如在使所述加强部件与压紧环接触并使回转支承部回转时,或在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设置作业时,能够收纳所述加强部件。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通过使加强部件转动,从而能够更迅速地将其收纳。另外,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构成为在需要加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时,也可以使所述加强部件与压紧环以外的部件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具有由台部和滑动部构成的滑动台,该台部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该滑动部在所述台部上滑动移动且安装有将所述前端工具向所述处理面引导的操纵装置,所述加强部件设于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的部位的所述滑动台上。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在距回转支承部的回转轴比较远离的部位即滑动台具有加强部件。由此,所述加强部件能够承受的、作用于回转支承部的回转轴的来自外部的力矩大小提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力矩自外部作用于回转支承部时所述基底部件的挠曲量、偏移量。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的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本发明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可以抑制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1的下部基座和按压部件的下部基座侧端部放大而示意性表示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加强部件的收纳形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10A    按压部件
10Aa   下部基座侧端部
10Ab   室顶面侧端部
10B    按压部件
10Ba   下部基座侧端部
10Bb   压紧环侧端部
10Bc   嵌合部
10C    加强部件
11Ca   滑动台侧端部
11Cb   压紧环侧端部
11A    按压缸
11B    定位螺栓(日文:ジヤッキボルト)
20     回转支承部
21     下部基座
21a水室分隔板侧接触面
21b按压部件侧接触面
22 回转部
23 上部支承部
30 滑动台
31 台部
31a回转支承部侧端部
31b滑动台支承部侧端部
32 滑动部
33 第一工具更换部
34 滑动台支承部
34a滑动台侧端部
34b回转支承部侧端部
40 操纵装置
40a滑动台侧端部
40b前端工具侧端部
41 第二工具更换部
50 前端工具
51 工具本体
52 操纵装置安装部
53 弹丸射出口
54 全向滚动辊
55 气缸
56 第一保持部件
56a第一转动连结部件
57 第二保持部件
57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
58 第三保持部件
58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
60 控制装置
100水室
101管台
102  圆筒部
103  处理面
104  底面部
105  室顶部
106  水室分隔板
107  压紧环
107a 固定爪
RL01 第一转动轴
RL02 第二转动轴
RL03 第三转动轴
RL04 转动轴
TL   回转轴
VL01 假想线
VL02 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形态(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推定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即均等范围内的结构。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设于在压水型轻水反应堆原子能发电设备所设置的蒸气发生器的水室100内部。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对设于水室100的管台101及与管台101连接的圆筒部102之间的焊接部分的内周面即处理面103进行各种处理。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具有:回转支承部20、滑动台30、作为活动部件的操纵装置40、前端工具50、控制装置60。另外,在积存有水的水室100内,将铅直方向下侧作为底面部104、将铅直方向上侧作为室顶部105。回转支承部20以自水室100的底面部104至室顶部105直立的状态设置。另外,回转支承部20绕回转轴TL回转。
滑动台30具有作为活动部件的滑动部32相对于台部31能够滑动的滑动机构。而且,滑动台3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回转支承部20连结。操纵装置40将前端工具50引导到处理面103并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而且,操纵装置4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滑动台30连结。
前端工具50对处理面103进行喷丸处理、检查处理、切削处理等处理。而且,前端工具5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操纵装置40的前端连结。这样,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构成为能够分别拆分为回转支承部20、滑动台30、操纵装置40、前端工具50且能够组装在一起。控制装置60以流体驱动的方式与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各部分电连接,从而控制所述各部分的各动作。
回转支承部20具有:作为基底部件的下部基座21、回转部22、以及上部支承部23。下部基座21与水室100的底面部104接触而设置。由此,下部基座21作为回转部22的基底起作用。而且,下部基座21优选例如由表面摩擦阻力较大的部件形成。由此,下部基座21可以抑制回转部22自底面部104滑动。
回转部22隔着下部基座21设于底面部104。而且,回转部22形成为柱状,并且能够在下部基座21上回转移动。上部支承部23设于回转部22和室顶部105之间。而且,上部支承部23利用设于回转部22的伸缩机构能够沿回转支承部20的回转轴TL方向伸缩。
在此,说明回转支承部20的设置方法。首先,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将下部基座21设置于水室100的底面部104。接着,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利用所述伸缩机构使上部支承部23朝向室顶部105伸长。由此,上部支承部23按压水室100的室顶部105。因此,回转支承部20自室顶部105受到沿回转轴TL方向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回转支承部20相对于水室100的底面部104及室顶部105,以沿铅直方向支撑的状态被固定。
滑动台30具有台部31、滑动部32、第一工具更换部33、滑动台支承部34。台部31构成为,作为一端部的回转支承部侧端部31a以相对于回转支承部20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回转支承部20连结,作为另一端部的滑动台支承部侧端部31b与滑动台支承部34连结。滑动部32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在台部31上沿台部31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
第一工具更换部3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滑动部32。利用第一工具更换部33,操纵装置40被安装于滑动部32。滑动台支承部34构成为,作为一端部的滑动台侧端部34a以相对于台部3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台部31的滑动台支承部侧端部31b连结。另外,作为滑动台支承部34的另一端部的回转支承部侧端部34b与回转支承部20的下部基座21侧的部件连结。
在此,说明滑动台30向回转支承部20设置的方法。首先,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将台部31的回转支承部侧端部31a与回转支承部20的上部支承部23侧的部位连结。接着,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使滑动台支承部34的滑动台侧端部34a自收纳位置转动到支承位置,并将滑动台支承部34的回转支承部侧端部34b与回转部22的下部基座21侧的部位连结。由此,滑动台30设置成相对于回转支承部20具有角度。
操纵装置40例如是利用七根轴进行转动的所谓的七轴操纵装置。操纵装置40具有第二工具更换部41。第二工具更换部41形成为能够安装前端工具50。作为操纵装置40一端部的滑动台侧端部40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滑动台30的第一工具更换部33连结。而且,在作为操纵装置40另一端部的前端工具侧端部40b设有第二工具更换部41。操纵装置40利用控制装置60控制其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操纵装置40为所谓的七轴操纵装置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操纵装置40的活动轴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前端工具50例如为对上述处理面103进行喷丸处理的工具、检查上述处理面103的工具或进行切削修补的工具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使用进行喷丸处理的工具作为前端工具50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喷丸处理指的是使多个球体即弹丸以高速与金属表面碰撞的处理。当弹丸与处理对象的表面碰撞时,在处理对象的表面形成球状凹槽。由此,处理对象表面的疲劳强度增加。此外,喷丸处理具有提高耐磨性、提高耐应力腐蚀裂纹特性、提高散热性、减小流体阻力等效果。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前端工具50具有工具本体51、操纵装置安装部52、弹丸射出口53、全向滚动辊54、气缸55、第一保持部件56、第二保持部件57、第三保持部件58。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50的特征在于,利用第一保持部件56、第二保持部件57以及第三保持部件58这三个部件构成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以三根轴作为旋转轴而进行转动的机构。
工具本体51是进行喷丸处理的工具。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工具本体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操纵装置安装部52是在如图1所示的第二工具更换部41安装前端工具50的部件。弹丸射出口53是朝处理面103射出弹丸的开口。即,在使用前端工具50时,弹丸射出口53面对处理面103。
全向滚动辊54在工具本体51的具有弹丸射出口53的面上设有多个例如设有六个。全向滚动辊54被处理面103推撞而与处理面103接触。全向滚动辊54通过沿全向进行滚动,从而起到如下作用,即、使弹丸射出口53相对于处理面103保持一定距离且能够沿处理面103移动。
气缸55的一端部安装于操纵装置安装部52。另一端部安装于第一保持部件56。而且,气缸55能够沿其缸体的轴线方向伸缩。此时,气缸55的轴线方向与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的方向一致。由此,在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时,气缸55作为操纵装置安装部52和第一保持部件56之间的减振装置起作用。
第一保持部件56经由第二保持部件57及第三保持部件58与工具本体51连结。因此,其结果是,气缸55作为操纵装置安装部52与工具本体51之间的减振装置起作用。具体而言,当利用操纵装置40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时,气缸55因来自处理面103的反作用力而收缩。
另外,当利用操纵装置40使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离开时,气缸55伸长。由此,气缸55将弹丸射出口53相对于处理面103的距离在气缸55的活动范围内保持为一定。即,气缸55吸收工具本体51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的微妙偏移。
第一保持部件56以利用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相对于第二保持部件57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保持部件57连结。此时,第二保持部件57将第一转动轴RL01作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一保持部件56能够转动。第二保持部件57以利用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相对于第三保持部件58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三保持部件58连结。此时,第三保持部件58将与第一转动轴RL01正交的第二转动轴RL02作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二保持部件57能够转动。
第三保持部件58以利用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相对于工具本体5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工具本体51连结。此时,工具本体51将与第一转动轴RL01及第二转动轴RL02彼此正交的第三转动轴RL03作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三保持部件58能够转动。
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是以部件彼此间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连结的部件,优选构成为通过施加规定力矩以上的力矩,部件彼此进行转动。即,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优选具有规定的转动阻力。由此,在利用操纵装置40按压处理面103时,可以抑制因自处理面103受到的反作用力以外的力而导致工具本体51转动。
例如,假定第一转动轴RL01为重力方向,假定在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不存在转动阻力。此时,重力沿第一转动轴RL01方向对工具本体51施加作用力。因此,工具本体51有可能绕第二转动轴RL02进行转动。因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具有规定的转动阻力,因此可以抑制操作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操作作业人员所不希望的工具本体51的转动。另外,所述操作作业人员所不希望的工具本体51的转动指的是,引起前端工具50与其他部件干涉的转动,或引起由前端工具50导致的不良处理的转动。
而且,第一转动轴RL01、第二转动轴RL02、第三转动轴RL03优选构成为在一点正交并且以使工具本体51的重心与上述点一致的方式构成前端工具50。由此,即便使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的转动阻力较小,前端工具50也可以维持工具本体51的姿势。由此,前端工具50可以进一步抑制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操作作业人员所不希望的因工具本体51的重力而导致的转动。
而且,前端工具30也可以设置将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的转动机械地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挡块。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前端工具50也可以进一步抑制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操作作业人员所不希望的因工具本体51的重力而导致的转动。
另外,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以三根轴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机构,只要在能够修正工具本体51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的偏移范围内活动即可。通常,由于所述偏移量很小,因此,优选第一转动轴RL01、第二转动轴RL02、第三转动轴RL03的转动范围被设定在能够修正所述偏移的范围内。由此,例如即便在作业者所不希望的因工具本体51的重力而导致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作业者所不希望的所述转动量抑制在最小限度。
对上述结构进行归纳,工具本体51自操纵装置40依次经由操纵装置安装部52、气缸55、第一保持部件56、第二保持部件57以及第三保持部件58而连结。而且,工具本体51以彼此相互正交的三根转动轴为轴、相对于操纵装置40能够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图1所示的操纵装置40的第二工具更换部41。
根据上述结构,当前端工具50利用操纵装置40以规定的力按压处理面103时,气缸55作为减振装置起作用。另外,全向滚动辊54与处理面103接触。前端工具50经由以三根轴作为旋转轴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转动的机构,与操纵装置40连结。由此,前端工具50通过以所述规定的力按压处理面103,工具本体51以三根转动轴为轴相对于操纵装置40进行转动。
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抑制工具本体51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的偏移。即,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可以抑制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浮起。另外,所述规定的力指的是,在气缸55的活动范围内气缸55能够吸收力且第一转动连结部件56a、第二转动连结部件57a、第三转动连结部件58a能够转动的范围内的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前端工具50具有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以三根轴为转动轴进行转动的机构,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前端工具50即便不具有上述转动的机构,通过以下说明的结构,也可以在不带来处理不良的范围内抑制工具本体51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的偏移。
而且,转动轴的数量不限于三根轴,考虑处理面103的形状,也可以由一根轴或两根轴构成所述进行转动的机构。由此,可以简化前端工具50的结构。其中,通过使前端工具50构成为使工具本体51以三根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更合适地抑制工具本体51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的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保持部件56、第二保持部件57以及第三保持部件58构成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以三根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机构,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在全向转动的滚珠和保持所述滚珠的保持部件构成使工具本体51相对于操纵装置40进行转动的机构。由此,对于前端工具50能够期待前端工具50的构成数量的降低、简化、轻量化等效果。
在此,图1所示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利用操纵装置40使前端工具50按压作为静止结构部件的处理面103。另外,静止结构部件指的是即便自外部施力也不移动的部件。例如,静止结构部件为管台101、圆筒部102、底面部104、室顶部105、后述的图3所示的水室分隔板106、后述的图5所示的压紧环107等。
当利用操纵装置40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时,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自处理面103受到反作用力。此时,根据所述反作用力的指向,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有可能产生挠曲或产生扭曲。具体而言,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相对于如下方向的所述反作用力的刚性较高,该方向为沿着回转支承部20、滑动台30以及滑动台支承部34存在的面的方向。然而,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相对于与所述面正交的方向的力、即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的所述反作用力的刚性较低。
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特别是下部基座21或产生挠曲、或产生扭曲、或偏移。因此,有可能使前端工具50和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产生偏移。即,前端工具50有可能自处理面103浮起。因此,需要加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
但是,水室100内部的放射能级与正常环境相比较高。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为了确保安全,在水室100内停留的时间受到限制。另外,所述限制例如为2分钟左右。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构成为能够迅速进行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及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加强。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整体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下部基座21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在水室100内部存在的水室分隔板106被按压而被限定。另外,下部基座21的限定指的是如下状态,即下部基座21相对于底面部104不能移动地被固定的状态、下部基座21的刚性提高且下部基座21的挠曲被抑制的状态。
如图3所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具有作为加强部件的按压部件10A。按压部件10A沿着水室100内壁面的形状而弯曲地设置。而且,按压部件10A的一端部即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设置成与下部基座21接触。并且,按压部件10A的另一端部即室顶面侧端部10Ab设置成与水室100的室顶部105接触。
此时,优选为室顶面侧端部10Ab与室顶部105接触,以使作用于按压部件10A的室顶面侧端部10Ab与室顶部105之间的摩擦力,比作用于室顶面侧端部10Ab的、沿着室顶部105方向的力大。具体而言,优选为按压部件10A的室顶面侧端部10Ab与室顶部105大致垂直地接触。即,优选为室顶面侧端部10Ab与室顶部105接触,以使按压部件10A的室顶面侧端部10Ab附近的沿长度方向伸长的假想线即假想线VL01与室顶部105正交。由此,可以抑制室顶面侧端部10Ab在室顶部105的表面滑动。
另外,虽然说明了按压部件10A沿水室100内壁面的形状而弯曲地设置,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按压部件10A既可以形成为包含直线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自水室100的内壁面离开。当按压部件10A弯曲地设置成沿水室100内壁面的形状时,水室100的内壁面起到按压部件10A的加强部件的作用,从而按压部件10A能够更可靠地限制下部基座21。
图4是将实施方式1的下部基座与按压部件的下部基座侧端部放大并示意性表示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下部基座21设置成与水室分隔板106接触。在此,将与水室分隔板106接触的下部基座21的面作为水室分隔板侧接触面21a。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配设成与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接触,该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为下部基座21的与水室分隔板侧接触面21a相对的面。
此时,优选为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相对于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垂直地接触。即,优选为室顶面侧端部10Ab与室顶部105接触,以使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附近的沿长度方向伸长的假想线即假想线VL02与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正交。
优选为,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与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的形状吻合而形成。即,优选将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的前端部厚度形成为与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附近的厚度大致相同。
由此,可以抑制因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的前端部厚度比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附近的厚度小而导致的、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滑入下部基座21与构成水室100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中。而且,可以抑制因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的前端部厚度比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附近的厚度大而导致的、按压部件10A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干涉回转部22。
如图3所示,按压部件10A在下部基座侧端部10Aa与室顶面侧端部10Ab之间具有作为按压机构的按压缸11A。按压缸11A能够沿按压部件10A的长度方向伸缩。
在此,包含处于伸长状态的按压缸11A的按压部件10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自下部基座21至室顶部105的沿水室100内壁面的长度长。由此,下部基座21自按压部件10A朝水室分隔板106侧受力。即,下部基座21受到被水室分隔板106和按压部件10A夹持的力。由此,下部基座21被水室分隔板106和按压部件10A限定。
当下部基座21被水室分隔板106和按压部件10A限定时,下部基座21降低在自外部作用有力时自底面部104的相对移动量,并且,下部基座21的刚性也提高。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可以抑制下部基座21的挠曲、扭曲及偏移。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可以抑制前端工具50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产生偏移,即可以抑制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浮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喷丸处理的工具而说明了前端工具50,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前端工具50也可以是进行切削、磨削处理的工具。切削、磨削处理与喷丸处理相比,要求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具有更高的刚性。本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利用按压部件10A提高下部基座21的刚性。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也可以抑制切削、磨削的处理不良。
而且,按压缸11A优选设置于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人员容易操作的位置。如上所述,作业人员在水室100内的作业时间从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方面而言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将按压缸11A设置于作业人员容易作业的位置,从而可以加快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
另外,按压部件10A的室顶面侧端部10Ab优选例如由表面的摩擦阻力较大的部件形成。由此,在按压部件10A处于支撑的状态时,可以抑制室顶面侧端部10Ab自室顶部105滑动。其结果是,可以加快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如上所述,设置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作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即便是很短时间,能够加快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设置作业的效果也很大。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整体的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1的按压部件10A在下部基座21与室顶部105之间进行支撑,从而使下部基座21按压水室分隔板106,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的按压部件10B在下部基座21与压紧环107的固定爪107a之间进行支撑,从而使下部基座21按压水室分隔板106。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起到同样效果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且,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效果省略说明。
在此,如图5所示,通常在水室100的管台101设有压紧环107。压紧环107是如下部件,即用于安装盖以使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的设置作业人员或维护作业人员等在作业过程中不会掉向圆筒部102。因此,在压紧环107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盖的作为凹部的固定爪107a。
如图5所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具有按压部件10B。按压部件10B例如弯曲地设置成沿水室100内壁面的形状。而且,按压部件10B的一端部即下部基座侧端部10Ba设置成与下部基座21接触。并且,按压部件10B的另一端部即压紧环侧端部10Bb与压紧环107的固定爪107a嵌合固定。
如上所述,压紧环侧端部10Bb与压紧环107的固定爪107a嵌合。因此,压紧环侧端部10Bb向压紧环107嵌合的嵌合部分即嵌合部10Bc,优选为与固定爪107a的形状吻合而形成。由此,压紧环侧端部10Bb可以抑制自固定爪107a脱落。
而且,通常固定爪107a在压紧环107设有多个。嵌入压紧环侧端部10Bb的嵌合部10Bc的固定爪107a,能够自所述多个固定爪中适当选择,但优选为,选择在沿按压部件10B的长度方向承载有力时嵌合部10Bc难以自固定爪107a脱落的固定爪107a。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0B替代实施方式1的按压部件10A的按压缸11A,例如,具有作为按压机构的定位螺栓11B。定位螺栓11B由螺栓和螺母构成,通过旋转螺母,定位螺栓11B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变化。
按压部件10B在下部基座侧端部10Ba与压紧环侧端部10Bb之间具有定位螺栓11B。而且,定位螺栓11B设置成使定位螺栓11B的长度方向与按压部件10B的长度方向一致。由此,通过旋转定位螺栓11B的螺母,按压部件10A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变化。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按压部件10B也可以具有按压缸11A。
由此,按压部件10B构成在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与压紧环107的固定爪107a之间进行支撑的状态。因此,下部基座21利用按压部件10B按压水室分隔板106。其结果是,下部基座21由水室分隔板106和按压部件10B限定。
另外,虽然说明了按压部件10B构成在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与压紧环107的固定爪107a之间进行支撑的状态,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若按压部件10B的下部基座侧端部10Ba与下部基座21的按压部件侧接触面21b接触,则可以降低下部基座21的挠曲量。即,按压部件10B可以不具有按压机构。但是,在按压部件10B具有按压机构的情况下,下部基座21的刚性更高。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可以更合适地抑制因所述挠曲或偏移而导致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浮起。
当下部基座21由水室分隔板106与按压部件10B限定时,下部基座21降低自外部作用有力时自底面部104的相对移动量,并且,下部基座21的刚性也提高。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可以抑制下部基座21的挠曲、扭曲及偏移。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可以抑制前端工具50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产生偏移、即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浮起。
而且,由于压紧环107通常相比水室100的室顶部105而位于回转支承部20附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0B相比实施方式1的按压部件10A,能够实现小型化。由此,能够使前端工具导向装置2的设置作业更迅速。
另外,实施方式1的按压部件10A及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0B在下述方面是共通的,即在静止结构部件之间进行支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室顶部105及水室分隔板106与压紧环107及水室分隔板106为例说明了所述静止结构部件,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存在于水室100内的静止结构部件,按压部件10A及按压部件10B也可以设置于任何部件之间。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上述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利用按压部件限制下部基座21,但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加强部件10C的特征在于由加强部件来限制滑动台30。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起到相同效果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效果省略说明。
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如下方向的反作用力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刚性较低,该方向为与回转支承部20、滑动台30以及滑动台支承部34存在的面正交的方向、即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如图6所示,具有加强部件10C,该加强部件10C具有相对于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的力进行加强的功能。
加强部件10C例如设于滑动台30的台部31。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加强部件10C可以设置于滑动台30的滑动台支承部34。加强部件10C设置于相距回转支承部20的回转轴TL具有规定距离的部位即可。在该情况下,所述规定距离越大,加强部件10C能够承受的作用于回转支承部20的回转轴TL的来自外部的力矩越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10C以例如构成大致正ハ字形状的方式相对于包含回转轴TL的假想面呈面对称地设有两个。另外,正ハ字指的是如下状态,即两个加强部件10C的端部中、压紧环107侧的各端部即压紧环侧端部10Cb之间的距离,比滑动台30侧的各端部即滑动台侧端部10Ca之间的距离大。即,正ハ字指的是如下状态,即随着自滑动台侧端部10Ca朝向压紧环侧端部10Cb,彼此的加强部件10C之间的距离变宽。
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加强部件10C也能够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成直线状。另外,加强部件10C的设置个数并不限于两个。
例如,加强部件10C的设置个数既可以为两个以上,也可以为一个。其中,在设置一个加强部件10C时,加强部件10C承受的力仅成为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的反作用力中的一方的反作用力。而且,在设置三个以上的加强部件10C时,有可能导致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大型化。因此,当加强部件10C设置两个时,能够兼顾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加强效果和抑制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大型化。
将加强部件10C的一端部作为滑动台侧端部10Ca,将另一端部作为压紧环侧端部10Cb。滑动台侧端部10Ca以转动轴RL04为轴、以相对于滑动台30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滑动台30的台部31连结。此时,转动轴RL04相对于与滑动台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具有规定的角度。由此,两个加强部件10C以构成大致正ハ字形状的方式进行转动。
另外,大致正ハ字形状指的是如下形状,即在加强部件10C的压紧环侧端部10Cb与压紧环107接触的状态下,随着自滑动台侧端部10Ca朝向压紧环侧端部10Cb,加强部件10C彼此相互间离开(日文:開く)。
通过使滑动台侧端部10Ca相对于滑动台30进行转动,压紧环侧端部10Cb与压紧环107接触。压紧环侧端部10Cb的与压紧环107接触的部位优选由摩擦阻力较大的部件形成。而且,压紧环侧端部10Cb的与压紧环107接触的部位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吸盘或磁铁等吸附机构。由此,可以抑制压紧环侧端部10Cb在压紧环107的表面滑动。
在加强部件10C的压紧环侧端部10Cb与压紧环107接触时,当回转方向的力或与回转轴TL正交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加强部件10C时,所述加强部件10C将向使压紧环侧端部10Cb按压压紧环107侧的方向转动。
但是,压紧环侧端部10Cb与压紧环107接触。因此,即便不具有限制加强部件10C的转动的挡块,也能够限制加强部件10C的转动。另外,加强部件10C可以具有限制加强部件10C的转动的挡块。
根据上述结构,加强部件10C受到使前端工具50按压处理面103时所生成的、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的反作用力。由此,限制设有加强部件10C的滑动台30的扭曲。其结果是,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相对于回转支承部20回转的方向的反作用力的刚性提高。因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可以抑制前端工具50与处理面103之间的间隙产生偏移、即前端工具50自处理面103浮起。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加强部件的收纳形态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加强部件10C的滑动台侧端部10Ca能够相对于滑动台30绕转动轴RL04进行转动。因此,在回转支承部20回转时,或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设置作业人员进行设置作业等时,如图7所示,能够收纳加强部件10C以使其与滑动台30邻接。由此,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能够简化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的设置作业人员进行的设置及拆除作业,即能够实现迅速地进行作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10C在滑动台侧端部10Ca可以具有电动马达。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60通过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在需要时能够自动利用加强部件10C来加强前端工具导向装置3。
而且,虽然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10C能够以转动轴RL04为轴相对于滑动台30进行转动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10C也可构成为使加强部件10C的滑动台侧端部10Ca相对于滑动台30能够装卸。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适用于在蒸气发生器的水室内设置,特别适于抑制前端工具自处理面浮起。

Claims (10)

1.一种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回转支承部,其通过按压并支撑设于蒸气发生器的水室内的静止结构部件而被支承于所述水室内,并且,绕回转轴进行回转;
前端工具,其经由活动部件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并对作为对象的处理面进行处理;
加强部件,其设于所述水室内并对所述回转支承部进行加强,以便抵抗作用于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力,该力在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回转方向上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水室的静止结构部件为彼此相面对的室顶部和底面部,所述回转支承部经由存在于所述回转轴上的基底部件按压并支撑所述室顶部和所述底面部,由此,所述回转支承部被支承于所述水室内,所述基底部件利用所述水室内的静止结构部件和所述加强部件夹着而被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按压机构,在作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室顶部之间的摩擦力比作用于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且沿着所述室顶部的方向的力大的状态下,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室顶部接触,并且,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垂直地接触,与所述基底部件的所述一侧面相对的所述基底部件的侧面,与将所述水室划分的静止结构部件的水室分隔板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盖部件固定于在所述水室内设置的压紧环的固定爪为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与将所述水室划分的水室分隔板接触,所述加强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固定爪嵌合,并且,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的一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而朝向所述水室分隔板侧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按压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并且,设于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的部位且相对于包含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的假想面而具有规定角度,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与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加强部件以相对于包含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的假想面呈面对称的状态使所述端部与所述静止结构部件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加强部件的端部中、所述静止结构部件侧的各端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侧的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所述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的所述部位能够转动地被支承。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工具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台部和滑动部构成的滑动台,该台部与所述回转支承部连结,该滑动部在所述台部上滑动移动且安装有将所述前端工具向所述处理面引导的操纵装置,
所述加强部件设于相距所述回转支承部的回转轴具有规定距离的部位的所述滑动台上。
CN2009801084410A 2008-03-11 2009-02-25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Active CN101970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0732A JP5118515B2 (ja) 2008-03-11 2008-03-11 先端工具案内装置
JP060732/08 2008-03-11
PCT/JP2009/053452 WO2009113398A1 (ja) 2008-03-11 2009-02-25 先端工具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936A true CN101970936A (zh) 2011-02-09
CN101970936B CN101970936B (zh) 2012-12-26

Family

ID=4106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4410A Active CN101970936B (zh) 2008-03-11 2009-02-25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7093B2 (zh)
EP (1) EP2253883B1 (zh)
JP (1) JP5118515B2 (zh)
KR (1) KR101255888B1 (zh)
CN (1) CN101970936B (zh)
WO (1) WO20091133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826A (zh) * 2021-06-22 2021-08-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汽轮机管道内异物作业工具的导向支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4979B1 (fr) * 2007-04-12 2009-07-10 Saipem S A Sa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conduite sous-marine comprenant le martelage de soudures d'assemblage a l'interieur de la conduite
JP5461145B2 (ja) * 2009-10-30 2014-04-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ニピュレ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管台内作業方法
JP5634073B2 (ja) * 2010-01-15 2014-12-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室内作業装置および水室内作業方法
JP5314609B2 (ja) * 2010-01-27 2013-10-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室内作業装置
JP2015017808A (ja) * 2013-07-08 2015-01-29 株式会社東芝 燃料集合体の上部タイプレートの把持装置および把持方法
WO2018038901A1 (en) * 2016-08-25 2018-03-01 Stoneage, Inc. Pro-boxer flexible lance positioner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6893A (en) * 1977-03-08 1980-08-1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pparatus for remotely repairing tubes in a steam generator
JPS57124297A (en) * 1981-01-26 1982-08-03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Room working device for atomic power plant facility
JPS57124296A (en) * 1981-01-26 1982-08-03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Room working device for atomic power plant facility
DE3122660C2 (de) * 1981-06-06 1986-06-19 Brown Boveri Reaktor GmbH, 6800 Mannheim Einrichtung zur Inspektion und/oder zur Reparatur der Rohre eines Dampferzeugers einer Kernkraftanlage
CN2181066Y (zh) * 1993-12-07 1994-10-2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垂直支柱结构
JP4865334B2 (ja) * 2006-01-10 2012-02-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先端工具案内装置及び先端工具案内装置の搬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826A (zh) * 2021-06-22 2021-08-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汽轮机管道内异物作业工具的导向支撑装置
CN113279826B (zh) * 2021-06-22 2022-03-2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汽轮机管道内异物作业工具的导向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3883A4 (en) 2014-03-12
JP5118515B2 (ja) 2013-01-16
CN101970936B (zh) 2012-12-26
US20100326157A1 (en) 2010-12-30
KR101255888B1 (ko) 2013-04-17
EP2253883A1 (en) 2010-11-24
EP2253883B1 (en) 2016-05-25
KR20100114534A (ko) 2010-10-25
JP2009216310A (ja) 2009-09-24
WO2009113398A1 (ja) 2009-09-17
US8297093B2 (en) 2012-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936B (zh) 前端工具导向装置
CN101827688B (zh) 姿势控制方法及姿势控制装置
CN101344450B (zh) 在平衡机内工件定心和夹紧的方法和装置
JP5767097B2 (ja) 鋼板反転装置
KR20130080839A (ko) 초마무리 가공 장치, 초마무리 가공 방법, 및 초마무리 가공된 궤도면을 갖는 베어링의 외륜
CN102717223A (zh) 一种可调式滚轮架
US8398013B2 (en) Cable reel device
CN203817116U (zh) 折弯装置
CN201645291U (zh) 大型滚动轴承沟道的修复研磨机床
CN206550245U (zh) 一种电动液压冷弯管机
CN101797710B (zh) 大型滚动轴承沟道的修复研磨机床
CN20840964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工装夹具装置
JP5441403B2 (ja) 方向転換装置
JPH1110233A (ja) 管体変形矯正装置における内張り治具装着装置
KR20140005316U (ko) 용접 연습용 지그 장치
CN104400292B (zh) 一种校正装置
CN208561016U (zh) 大料仓旋转布料装置
CN203254192U (zh) 大型筒体装夹装置
CN205366203U (zh) 一种听罐封装用定位机构
CN107250007A (zh) 运输机构、用于处理物品的机构和运输方法
CN220480007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弯折装置
KR101045971B1 (ko) 주편 처리장치
US844445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ne or finest processing of a rotationally symmetric work piece surface
KR200484102Y1 (ko) 회전식 로터 스탠드
CN104842008A (zh) 用于切割管道的绳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