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900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60900A CN101960900A CN2009801071800A CN200980107180A CN101960900A CN 101960900 A CN101960900 A CN 101960900A CN 2009801071800 A CN2009801071800 A CN 2009801071800A CN 200980107180 A CN200980107180 A CN 200980107180A CN 101960900 A CN101960900 A CN 101960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 resource block
- block groups
- resource block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6357 GUCY2D-related recessive retinopat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NPLRYRWJLTVAE-UHFFFAOYSA-N Cloperastine 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Cl)=CC=C1C(C=1C=CC=CC=1)OCCN1CCCCC1 UNPLRYRWJLTVA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移动无线系统中当对每1个移动台站分配一个以上的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资源块构成频率块时,虽然通过增加分配的频率块数量,由调度带来的多分集效果提高,但是由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变大。因此,多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处于权衡关系。但当在OFDM或SC-FDMA考虑了上述的权衡时,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使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充分地进行考虑了多分集效果和调度消耗之间的权衡的最优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移动无线通信中,根据作为基站设置环境或者与移动台站或移动台站的通信状态相关的信息的系统信息来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基站分配小于等于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的资源块,其中,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是分配给同一移动台站的所述频率块数量的最大数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无线系统,并涉及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移动无线通信的高速化要求,宽带无线通信变得不可或缺。在宽带移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延迟路径的影响而发生在频率轴上传输路径质量(也称作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改变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另外,如果考虑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站(也称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的多址接入,则由于移动台站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各个移动台站的频域的CQI不同。如上所述可知,比较各移动台站的频域的CQI,进行将CQI好的子载波分配给各移动台站的调度,由此系统总处理能力提高。上述的调度被称作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或者频域依赖于信道的调度(Frequency domain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被促进标准化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作为下行链路接入方式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LTE的下行链路中,适用上述的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能够针对1个移动台站分配多个频率块,所述频率块由在1个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内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资源块(资源块:由多个子载波构成)构成。图17表示LTE的下行链路中的频率块分配的例子。在这里,表示在系统频带中在1个TTI内调度4个移动台站的例子。移动台站1(UE1)的频率块数量为3、移动台站2(UE2)的频率块数量为2、移动台站3(UE3)的频率块数量为2、移动台站4(UE4)的频率块数量为1。
另一方面,LTE的上行链路的接入方式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在频域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发送器结构的情况下,也称作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多址(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FDM,DFT-s-OFDM))。在LTE的上行链路中也同样地应用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然而,为了将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抑制得较小,设定以下限制:在1TTI内对1个移动台站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即,频率块数量总是为1个。图18表示LTE的上行链路的频率块分配的例子。与图17同样地是在系统频带中在1TTI内调度4个移动台站的例子。移动台站1~4(UE1~4)的频率块数量总是为1个。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作为扩展了SC-FDMA的接入方式采用在1TTI内对1个移动台站允许分配多个频率块的接入方式(以下记作多载波FDMA(MC-FDMA)),由此提高频率调度的多分集(multi diversity)效果,并且提高系统总处理能力。另外,该多载波FDMA(MC-FDMA)是也被称作FDMA-自适应频谱分配(FDMA-Adaptive Spectrum Allocation:FDMA-ASA)的方式。
图19表示SC-FDMA和MC-FDMA的发送器结构的一个例子和频谱构成。SC-FDMA和MC-FDMA的发送器的模块构成相同,并由数据生成部1701、DFT部1702、子载波映射部170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704、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部1705构成。
首先,在数据生成部1701中生成数据,在DFT部1702中从时域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输入到子载波映射部1703中。SC-FDMA和MC-FDMA的不同点在于:当在子载波映射部中映射子载波时的频率块数量的限制。SC-FDMA的频谱必须是连续(频率块数量=1)的,而在MC-FDMA中可能为不连续的频谱(频率块数量>1)。接下来,在IFFT部1704中,从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之后附加循环前缀并发送。所谓的附加循环前缀是指如图20所示的那样将数据的后部复制到块的前部。另外,循环前缀是为了有效地执行接收侧的频域均衡而插入的。另外,循环前缀长度优选设定为不超过传输路径的延迟路径的最大延迟时间的长度。
另外,关于OFDM的PAPR,PAPR随着子载波数量变大而增加。然而,当在子载波数量为50左右时PAPR的增加变得非常小,PAPR基本饱和。在能够期待多用户分集(multi-user diversity)效果的宽带传送中,通常子载波数量大于等于50,在该情况下,即使减小频率块数量,也无法期待PAPR的改善。另一方面,在MC-FDMA中,当频率块数量变大时会包含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频谱,因此PAPR变大。因此,在MC-FDMA中,通过将频率块数量抑制得较小,能够期待PAPR的改善。
由于通过增加频率块数量提高分配资源块的自由度,因此由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而带来的多分集效果增加。但是,当增加频率块数量时,可以想到由于资源块分配信息的通知所导致的消耗(overhead)增加。实际上,正在讨论要采用于LTE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分配信息通知中的位图(Bit map)方法(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大的情况的通知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2、3)的消耗大于用于LTE的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通知中的基于树型结构(Tree-based)的方法(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小的情况下的通知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4)。
具体来说,当分配100个资源块时,如果利用位图则需要100位的调度信息,但如果利用树型结构则需要log2100(100+1)/2=13位的调度信息(频率块=1的情况)。实际上,在LTE的下行链路中对分配的资源块进行限制,利用上限为37位的调度信息。另外,当将树型结构适用于频率块数量大的情况时,需要的通知位数为频率块数量是1的SC-FDMA的情况的频率块数量倍。具体来说,如果当将在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下利用树型结构时的消耗设为上述的13位,则在频率块数量=2情况下增加为13×2=26位、在频率块数量=4的情况下增加为13×4=52位。
非专利文献1:眞嶋圭吾,三瓶政一、“ダイナミツクスペクトラム制御を用いた広帶域シングルキヤリア伝送方式に関する検討”信学技報RCS2006-233、2007年1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4208 LG Electronics,“DL LVRB allocation approach 2,”2007年10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R1-072723 Mitsubishi Electric,“Scheduling Policy and Signaling wayon DL Resource Allocation,”2007年6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R1-070881 NEC Group,NTT DoCoMo“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UTRA,”2007年2月。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通常,由于通过增加频率块数量,资源块的分配模式变多,因此由于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的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变大。因此,多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处于权衡关系。图2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的系统图。该技术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利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充分地进行考虑了多分集效果和调度消耗之间的权衡的最优化。
并且,在接入方式为MC-FDMA的情况下,虽然公知有PAPR依赖于频率块数量,但是在所有的移动台站中使用了相同且固定的频率块数量。因此,并没有设定/更新考虑了PAPR的频率块数量。
根据以上的理由,存在所能达到的总处理能力被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了多用户分集效果和由于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之间的权衡的频率块数量的设定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以下处理: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基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多用户分集效果的同时抑制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的増加,由此能够提高系统总处理能力。这是由于,在本发明中,被构成为根据基站(小区)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设定适当的频率块数量。
由此,能够减少由小区整体的平均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6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2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7的(a)和(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2例的示意性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7是表示LTE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分配示例的图;
图18是表示LTE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分配示例的图;
图19是表示SC-FDMA以及MC-FDMA的发送器结构以及频谱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附加循环前缀的方法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的系统的系统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参考信号中所使用的CAZAC序列的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图。
符号说明
20、80、120基站
30、130移动台站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通信环境以及作为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的系统信息来将分配给同一用户的频率块数量设定为适当的数量。即,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为适当的数量,所述最大频率块数量是分配给同一用户的频率块数量的最大数量。通过限定频率块数量,防止由小区整体的平均的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的増加。另外,所谓的频率块是指由1个以上的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资源块群。
另外,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中,由于随着频率块数量变得越大PAPR也变得越大,因此如果不对频率块数量进行限制,则小区端的移动台站的PAPR増大将成为问题。在本发明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系统信息等,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针对每个移动台站、或者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群设定能够允许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能够避免在小区端的移动台站中PAPR増加的问题。
具体来说,想要提高多用户分集效果的情况下(系统带域宽、或者CQI良好的情况等),将最大的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而在想要抑制消耗的増加的情况下(系统带域窄、或者CQI差的情况等),将最大的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关于资源块分配的技术。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的结构。
图1是当根据基站(小区)的尺寸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的图。
在该情况下,当小区尺寸小时,由于发送功率有富余,因此能够扩宽发送带宽。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期待高的多分集效果,因此将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另一方面,在小区尺寸大的基站(小区)中,由于发送功率没有富余,因此发送带宽变小。在该情况下,由于无法期待高的多分集效果,因此减小最大频率块数量,来减少由于调度信息而导致的消耗。
图2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这里,假设基站20覆盖多个移动台站30(UE1、UE2、…)。该基站和移动台站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址)方式、或者MC-FDMA方式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控制部201控制与多个移动台站UE间的通信。例如,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分离从多个移动台站UE接收的多路信号分别输出给上行数据再现部202、上行控制信号再现部203以及上行CQI测量部204,另外,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将来自下行数据生成部208、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210的各种发送信号按照在调度器207中所确定的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结构来进行复用,并发送给多个移动台站。
上行CQI测量部204通过接收来自各移动台站UE的探测(Sounding)参考信号,测量上行链路的CQI,并输出给控制部205以及调度器207。在这里,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上行链路的CQI测量或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并且是移动台站向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也称作导频信号)。
从控制部205向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输入本基站的小区尺寸或小区的系统带宽等表示基站的通信能力的系统信息。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根据被输入的系统信息来确定小区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调度器207在考虑在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基础上,在控制部205的控制下,利用被测量的各移动台站UE的上行链路的CQI,进行依赖于传输路径的频率调度(资源分配)。调度器207将下行数据的调度结果输出给下行数据生成部,并将上行数据的调度结果(调度信息)输出给下行控制生成部209,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发送给各移动台站。
在这里,说明向各移动台站进行的调度结果的发送。通过下行控制信号来通知的调度信息(UL grant,上行调度授权)的资源分配区域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指示值(RIV)构成。第n个频率块的资源指示值RIVn表示:开始的资源块(RBstart,n)或者开始位置、以及连续的资源块的长度(LCRBs,n)或者连续数量。该资源指示值RIVn例如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被通知给移动台站。NRIV为资源指示值的最大个数、即最大频率块数量,并且该NRIV值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而被广播。第n个资源指示值RIVn通过以下的式1来定义。另外,LCRBs,n和RBstart,n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来广播。
(式1)
if
then
else
另外,NRIV通过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较高层(higher layer)的控制信号传送。另外,NRIV的初始值预先被规定成固定的值、或者通过被映射到PBCH或者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传送。
图3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在移动台站30中不进行资源管理,因此按照从基站20接收的下行控制信号来设定收发中使用的资源块。
在图2中,从多路信号中利用下行参考信号通过CQI测量部302测量CQI,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再现部303提取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多路信号是通过无线通信控制部301从基站20接收的。控制部304按照基站通知的调度信息,控制上行数据生成部305、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6、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以及无线通信控制部301的子载波映射部308。
子载波映射部306按照从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的调度信息,进行子载波的映射,并发送数据。
特别是,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于在PUSCH(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用户数据)的解调中使用的参考信号(也称作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的序列长度并不是与各频率块的带宽匹配,而是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
作为1个例子,假设在子载波数量为200、频率块数量为2、IFFT点数量为512的条件下,进行图22所示的子载波映射并发送。此时,在本例子的情况下,由于各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分别为100(图22中的22B和22E),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为2个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因此在产生与2个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之后,在DFT部变换成频域信号,然后对发送PUSCH(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进行子载波映射并进行扩展。此时,对不发送PUSCH的频带(图22中的22A、22C、22D、以及22F)插入0。
另外,CAZAC序列是指在时域和频域具有固定振幅并且是非零相位差的自相关值为0的序列。并且是由于在时域中具有固定振幅从而能够将PAPR抑制得较小、由于在频域中也具有固定振幅从而适用于频域中的传输路径估计的序列。并且,由于具有完美的自相关特性,因此具有适于接收信号的定时检测的优点。
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的流程。在图4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基站的控制部205将本基站的小区尺寸等的系统信息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步骤401)。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根据系统信息选择基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02)。
接下来,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403)。
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403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进行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404)。
基站的控制部205基于在步骤40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405),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406)。
移动台站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6按照步骤406的通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40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407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测量CQI(步骤4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在步骤402中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0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调度信息(步骤4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4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4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用于数据的解调的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基站通过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在步骤402中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NRIV)。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广播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对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施加进行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的第1例。在该例子中,与作为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的小区尺寸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5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小区尺寸,数字越大表示尺寸越大(3>2>1)。具体来说,由于小区1以及小区2的小区尺寸为1、即小区尺寸小,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由于小区3的小区尺寸为2,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2;由于小区4的小区尺寸为3、即小区尺寸大,因此设定成PAPR问题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1。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选择的第2例。在该例子中,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基站(小区)的系统带宽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6表示前面所述的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具体来说,小区1以及小区3的系统带宽为50MHz,系统带宽大。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4,并期待多用户分集效果。小区2的系统带宽为1.25MHz,系统带宽小。因此,无法期待高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1,减少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由于小区4的系统带宽为20MHz,因此考虑多用户分集效果和消耗的权衡,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2。
另外,用于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信息也可以是上述的小区尺寸或系统带宽之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基站的覆盖范围(coverage)、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下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等与通信环境有关的信息、编码率等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另外,上述的小区尺寸通过基站的位置、基站之间的距离、干扰功率等的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来确定,因此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小区尺寸或系统带宽等系统信息,针对每个基站(小区)设定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通过广播根据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的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当例如根据小区尺寸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増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尺寸大的小区中,由于小区端的移动台站的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増加。另一方面,在尺寸小并且受到其他小区干扰的影响小的孤立的小区中,发送功率有富余,因此PAPR不成为大的问题,由此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中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另外,最大频率块数量的设定既可以在设置基站时的初始设定时进行,也可以在每次调度时进行,也可以定期地进行,也可以任意地进行。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基站(小区)选择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移动台站UE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
例如,根据各移动台站的移动台站等级(也称作UE class)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所谓的移动台站等级是指根据发送带宽、发送数据的峰值速率(peak rate)、发送天线数量等与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相关的信息来划分移动台站的能力等级,移动台站等级越高就表示为能够对应高速的发送的移动台站。具体来说,移动台站等级低的移动台站的可发送的带宽窄。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分配多个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资源块(频率块)而带来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变小,因此通过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期待减少消耗。另一方面,移动台站等级高的移动台站的可发送带宽变大。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分配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资源块而带来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变大,因此通过增加最大频率块数量期待提高总处理能力。
另外,在接入方式为MC-FDMA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各移动台站的CQI来选择最大频率块数量。图7的(a)是通过移动台站的CQI来选择了最大频率块数量的情况的系统图。小区端的移动台站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为1来避免PAPR的増加,增加覆盖率。另一方面,由于在此外的移动台站中PAPR不成为大的问题,因此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为2、4这样的大值,期待由于多分集效果带来的总处理能力的提高。图7的(b)是表示CQI水平和最大频率块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图,CQI水平越大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越大。
图8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在上行CQI测量部204中测量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确定移动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在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在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基于在上行CQI测量部204中测量的CQI以及包含在从控制部205输入的来自移动台站UE的上行控制信号中的信息(移动台站等级、数据发送的种类等),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205。另外,当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时,也可以使用对为了减轻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等的影响而测量的CQI进行时间平均的值。
由于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UE的主要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在图9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901)。
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9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902)。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902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903),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生成描述有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通知移动台站UE(步骤904)。
移动台站UE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904的通知,生成并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905)。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905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上行CQI测量(步骤906)。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将在步骤906中测量的上行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步骤907)。
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并与上行的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0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向移动台站通知调度信息(步骤9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定义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9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9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基站也可以在在步骤910中将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NRIV)利用映射到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给移动台站。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来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在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内施加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的选择的第1例。在这里,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利用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所测量的上行的CQI,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图10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图中的CQI水平,数字越大表示尺寸越大(31>30…1>0、现状为5位时水平为32级)。在该例子中,根据所测量的CQI水平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具体来说,由于UE1的CQI水平为27、即CQI水平大,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由于UE2以及UE4的CQI水平分别为18、12,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2;由于UE3的CQI水平为3、即CQI水平小,因此为了消除PAPR的问题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1。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选择的第2例。在上述中根据所测量的上行CQI来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然而,这里是根据描述在控制信息中的移动台站等级来设定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例子。所谓的移动台站等级是指以移动台站的发送带宽、发送数据的峰值速率、发送天线数量等的条件来定义的移动台站的通信能力。图11是存储在前面所述的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表的一个例子。关于移动台站等级,假设数字越大表示移动台站等级越高。具体来说,由于UE1的移动台站等级为3、移动台站等级大,因此可发送带宽大。因此,设定为最大频率块数量=4,并期待多用户分集效果。由于UE2以及UE4的移动台站等级为1,因此可发送带宽窄。因此,由于无法期待高的多用户分集效果,因此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1,减少由于调度信息导致的消耗。UE3的移动台站等级为2,考虑多用户分集效果和消耗的权衡,设定成最大频率块数量=2。
另外,这里是根据移动台站等级、通过探测参考信号所测量的CQI来确定最大群数量的例子,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考虑使用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发送所用的带宽、上行数据发送所用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以及编码率、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也称作UEcapability)、上行发送数据的种类(VoIP,HTTP,FTP等)等与通信环境有关的信息、或者用户签约的收费体系、功率上升空间(power headroom)(所谓的功率上升空间是指移动台站的最大发送功率和移动台站的实际发送功率之间的差)、上行功率控制的目标SINR等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利用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预定的条件将移动台站分组,对每个组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
另外,虽然主要说明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情况。对于该情况的动作利用图23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2301)。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生成描述有在步骤9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并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2302)。
基站的控制部205将在步骤2302中被通知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步骤2303)。
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与下行的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304)。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2304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305)。
最后,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基于在步骤2305中的调度结果发送下行数据(步骤2306)。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带域。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在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从基站向移动台站发送随着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当例如根据CQI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増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増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以下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
由于应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图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基本上最大频率块数量成为移动台站固有的值。
图12、13是表示应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图2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以及确定基准存储部211被构成在图13的移动台站(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以及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中。CQI测量部302将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确定移动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304。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中的确定基准表即可以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除了上述之外,由于与第1、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因此进行省略。
图14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的流程。在图14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1401)。
接下来,CQI测量部302将在步骤140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中(步骤1402)。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1403)。
接下来,通过上行控制信号,将在步骤1401中CQI测量部302所测量的CQI以及在步骤1403中所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通知给基站(步骤1404)。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140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1405),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406)。
移动台站的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1406的通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140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1407中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CQI测量(步骤1408)。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1403中所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1409),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将调度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4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14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14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虽然这里是基于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所测量的CQI来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考虑使用功率上升空间或移动台站的电池余量等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也称作UEcapability)、移动台站等级、上行发送数据的种类(VoIP,HTTP,FTP等)等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
在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移动台站成为主导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另外,由于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不需要从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可以预见到第1、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另外,适用于本发明的接入方式不限于OFDM以及MC-FDMA。
另外,虽然以上行链路为主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下行链路。对该情况下的动作利用图24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台站UE的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2401)。
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1301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1302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402)。
接下来,通过上行控制信号将在步骤1401中CQI测量部302所测量的CQI以及在步骤1403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通知给基站(步骤2403)。
接下来,基站的调度器207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2403中所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2404)。
最后,无线通信控制部201基于在步骤2305中的调度结果发送下行数据(步骤2405)。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带域。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了适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进一步提高总处理能力。
另外,当例如根据CQI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増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増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利用针对每个移动台站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预定的条件将移动台站分组,移动台站根据该移动台站所属的组来确定最大频率资源块数量。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上行CQI确定了最大频率块数量。在以下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作为与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的下行CQI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
图15是表示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主要结构的框图。由于与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基站基于下行CQI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因此上行控制信号再现部将包含在上行控制信号中的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中。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确定移动台站固有的最大频率块数量,并输出给控制部。另外,存储在确定基准存储部中的确定基准表既可以在出厂时设定,也可以在设置时或在设置后适当地设定或更新。
由于应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站UE的主要结构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图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移动台站的动作流程。在图16中,用实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基站的动作、用虚线的框表示的步骤为移动台站的动作。
首先,移动台站CQI测量部302利用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下行CQI(步骤1)。
接下来,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307中生成描述有在步骤1中所测量的下行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将该上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向基站通知下行CQI(步骤2)。接下来,基站的控制部205将下行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中(步骤3)。接下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部206参照确定基准存储部211与下行CQI对应地确定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4)。
基站的调度器207基于在步骤4中被通知的下行CQI,确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步骤5),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生成描述有所述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频带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经由无线通信控制部301发送,由此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6)。
移动台站上行参考信号生成部305按照步骤6的通知,生成探测参考信号并发送(步骤7)。
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接收在步骤7中所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进行上行CQI测量(步骤8)。
接下来,基站的上行CQI测量部204将在步骤8中所测量的上行的CQI输入到最大频率块确定部206中,并利用上行CQI进行调度,使得频率块数量小于等于在步骤4中所选择的最大频率块数量(步骤9),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将调度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步骤10)。此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09利用上述式1生成资源指示值RIVn并进行通知。
最后,移动台站的无线通信控制部301按照步骤10的通知发送上行数据(步骤11)。此时,产生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匹配的CAZAC序列,在DFT部中变换成频域信号之后,将参考信号子载波映射到发送数据信号的同一频带并发送。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被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另外,基站也可以在步骤910中将在步骤908中确定的最大频率块数量(NRIV)利用映射到PDSCH的较高层的控制信号来通知给移动台站。如果频率块数量变大,则可以想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上行的调度信息(UL grant)也变大。在该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站通知最大频率块数量,基于该最大频率块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由此能够对移动台站查找调度信息的范围施加制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检测处理。
在第4实施方式中,根据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环境或通信状态来针对每个移动台站设定恰当的最大频率块数量,由此可以预见与接入方式(OFDM、MC-FDMA等)无关地提高总处理能力。另外,通过从基站向移动台站发送随着最大频率块数量变化的调度信息量,可以预见移动台站的处理变得简单的效果。
当例如根据CQI来切换最大频率块数量时,在MC-FDMA中,由于通过减少频率块数量来防止PAPR的増加,因此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由于在CQI差的移动台站中PAPR成为问题,因此减少最大频率块数量来避免PAPR的増加。另一方面,在由于CQI良好而PAPR不会成为大的问题的移动台站中,将最大频率块数量设定得大,期待通过多分集效果提高总处理能力。
并且,当在MC-FDMA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频率块数量发送时,如果将用于在PUSCH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与全体频率块的发送带宽相匹配,则即使在利用多个频率块来发送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参考信号的CAZAC序列的性质。因此,能够获得与频率块数量=1的情况同等的PAPR特性和传输路径质量测量精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分别说明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方式和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将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方式和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块方式组合起来执行。
另外,如在上述的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的那样,上述的本发明的移动台站和基站可以由硬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由存储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动作的处理器来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动作。另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功能。
本发明可以普遍地适用于进行资源块分配的移动无线系统中。
本身请以2008年3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72581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其所有公开内容被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Claims (6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资源块群的最大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针对每个基站、每个移动台站、或者每个移动台站的组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知装置,其将所述资源块群的开始位置以及基于资源块的连续数量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配装置,其对移动台站分配资源块,以使得所分配的资源块小于等于所述被设定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根据与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通信能力,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对上行链路进行分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对下行链路进行分配。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被分配的资源块来发送数据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利用序列长度与所述被分配的资源块的全体频率带宽对应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将用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解调中的参考信号与各自的所述资源块群的频带匹配并发送。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群的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当针对每个基站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根据小区尺寸、系统带宽、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下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以及编码率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当针对每个移动台站或每个移动台站的组来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基于根据上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带宽、功率控制的目标值、上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以及编码率、功率上升空间、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移动台站等级、数据信号的种类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进行分配。
15.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利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方式来进行分配。
16.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资源块群的最大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针对每个基站、每个移动台站、或者每个移动台站的组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根据与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通信能力,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来发送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的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的数量。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利用序列长度与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的全体频率带宽对应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将用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解调的参考信号与各自的所述资源块群的频带匹配并发送,其中,所述的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的数量。
22.如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群的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
23.如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根据基于上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上行参考信号的带宽、功率控制的目标值、上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量以及编码率、功率上升空间、移动台站可收发的带宽、移动台站等级、数据信号的种类中的至少1个来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的数量用于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分配资源块的情况。
25.如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的数量用于利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方式中。
26.一种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资源块群的最大数量。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针对每个基站、每个移动台站、或者每个移动台站的组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29.如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站,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群的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
3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定装置,其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设定资源块群的最大数量。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针对每个基站、每个移动台站、或者每个移动台站的组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33.如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知装置,其将所述资源块群的开始位置以及基于资源块的连续数量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
34.如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配装置,其对移动台站分配资源块,以使得所分配的资源块小于等于所述被设定的数量。
35.如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根据与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通信能力,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36.如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对上行链路进行分配。
37.如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对下行链路进行分配。
38.如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群的数量通知给移动台站。
39.如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当针对每个基站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根据小区尺寸、系统带宽、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下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量、以及编码率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40.如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装置在当针对每个移动台站或每个移动台站的组来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基于根据上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带宽、功率控制的目标值、上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量以及编码率、功率上升空间、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移动台站等级、数据信号的种类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41.如权利要求30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进行分配。
42.如权利要求30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装置利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方式来进行分配。
43.一种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定资源块群的最大数量。
45.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每个小区、每个移动台站、或者每个移动台站的组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
46.如权利要求43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资源块群的开始位置以及基于资源块的连续数量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站。
47.如权利要求4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移动台站分配资源块,以使得所分配的资源块小于等于所述被设定的数量。
48.如权利要求43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基站或者移动台站的通信环境相关的信息、影响通信环境的信息、或者通信能力,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
49.如权利要求43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上行链路分配所述资源块。
50.如权利要求43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下行链路分配所述资源块。
51.如权利要求43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被分配的资源块来发送数据信号。
52.如权利要求43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序列长度与所述被分配的资源块的全体频率带宽对应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将用于所述数据信号的解调中的参考信号与各自的所述资源块群的频带匹配并发送。
53.如权利要求43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被设定的资源块群的数量,确定下行控制信号的检测范围。
54.如权利要求43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当针对每个基站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根据小区尺寸、系统带宽、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下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量、以及编码率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55.如权利要求43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当针对每个移动台站或每个移动台站的组来设定所述资源块群的数量时,基于根据上行参考信号测量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带宽、功率控制的目标值、上行数据信号的带宽、上行数据信号的多电平调制的电平数量以及编码率、功率上升空间、移动台站的可收发带宽、移动台站等级、数据信号的种类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设定。
56.如权利要求4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块的分配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进行。
57.如权利要求4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块的分配利用将来自DFT-spread-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的发送侧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输出分配给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资源块群的MC-FDMA方式来进行分配。
58.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59.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移动台站执行以下处理:
利用基站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数据信号,基站以资源块群的数量小于等于被设定的数量的方式分配资源块,其中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60.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基站执行设定处理,在所述设定处理中,设定资源块群的数量,所述资源块群由在频率轴上连续的至少1以上的资源块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37268.0A CN104579611B (zh) | 2008-03-19 | 2009-03-18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72581 | 2008-03-19 | ||
JP2008072581 | 2008-03-19 | ||
PCT/JP2009/055259 WO2009116562A1 (ja) | 2008-03-19 | 2009-03-18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の設定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37268.0A Division CN104579611B (zh) | 2008-03-19 | 2009-03-18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60900A true CN101960900A (zh) | 2011-01-26 |
CN101960900B CN101960900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109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7180.0A Active CN101960900B (zh) | 2008-03-19 | 2009-03-18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CN201410837268.0A Active CN104579611B (zh) | 2008-03-19 | 2009-03-18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37268.0A Active CN104579611B (zh) | 2008-03-19 | 2009-03-18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0) | US8953551B2 (zh) |
EP (7) | EP2549816A1 (zh) |
JP (7) | JP5761492B2 (zh) |
KR (3) | KR101443474B1 (zh) |
CN (2) | CN101960900B (zh) |
ES (2) | ES2799274T3 (zh) |
HK (1) | HK1153081A1 (zh) |
WO (1) | WO200911656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4587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125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下行cqi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
CN109075941A (zh) * | 2016-04-19 | 2018-12-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自适应资源块分配的干扰管理 |
CN109150463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96082B2 (en) * | 2001-05-14 | 2006-02-0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data necessary to signal code and timeslot assignments |
JP2009231976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Nec Corp | 異なる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間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09116562A1 (ja) | 2008-03-19 | 2009-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の設定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12161B2 (ja) * | 2009-04-09 | 2013-10-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761820B2 (en) | 2009-04-09 | 2014-06-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371696B2 (ja) * | 2009-10-28 | 2013-12-1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873698B (zh) * | 2009-04-23 | 2012-12-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信号传送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US8249091B2 (en) | 2009-10-21 | 2012-08-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385849B2 (en) | 2009-12-07 | 2016-07-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plural component carriers |
KR20110122046A (ko) * | 2010-05-03 | 2011-11-09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US20130121278A1 (en) * | 2010-06-01 | 2013-05-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092720A1 (zh) * | 2011-01-07 | 2012-07-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EP2676514B1 (en) * | 2011-02-17 | 2018-05-09 | Telefonica, S.A. | Method and network entity for scheduling radio resour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EP2742748A4 (en) * | 2011-08-12 | 2015-08-26 | Intel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761837B1 (en) * | 2011-09-30 | 2022-1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964220B1 (ko) * | 2011-10-05 | 2019-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중첩 무선 망 환경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EP2898724B1 (en) * | 2012-09-24 | 2017-12-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in a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system |
EP2992714B1 (en) * | 2013-05-02 | 2021-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490842B (zh) * | 2013-09-26 | 2016-09-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05934917B (zh) | 2014-12-31 | 2019-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06162906B (zh) * | 2015-03-31 | 2019-01-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JP6729152B2 (ja) * | 2016-08-04 | 2020-07-22 |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 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器 |
US20180061128A1 (en) * | 2016-08-23 | 2018-03-01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Digital Content Rendering Coordination in Augmented Reality |
US10498593B2 (en) * | 2016-09-07 | 2019-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RS)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EP3319263B1 (en) * | 2016-11-04 | 2020-10-14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onto the same carrier |
KR102149630B1 (ko) | 2016-11-05 | 2020-08-28 | 애플 인크. | 비대칭 대역폭 지원 및 동적 대역폭 조정 |
CN108282774B (zh) | 2017-01-06 | 2022-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8631970B (zh) * | 2017-03-22 | 2020-01-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3459299B1 (en) * | 2017-06-15 | 2023-01-04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 generation |
CN109391398B (zh) * | 2017-08-10 | 2021-02-2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CN108111280B (zh) * | 2017-09-11 | 2023-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EP3827536B1 (en) * | 2018-07-25 | 2023-09-13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circuitry and method |
CN111065160B (zh) * | 2018-10-17 | 2022-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EP4093629A1 (en) | 2020-01-24 | 2022-11-30 | Ricoh Company, Ltd. | Display apparatus, movable body, display method, program,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
WO2022045875A1 (en) * | 2020-08-28 | 2022-03-03 | Mimos Berha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litative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539694A (ja) * | 1999-03-08 | 2002-11-19 | ノキア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 ユキチュア | ユーザ装置と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との間に通信を確立する方法 |
JP3826653B2 (ja) | 2000-02-25 | 2006-09-27 | Kddi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サブキャリア割当方法 |
US7280467B2 (en) * | 2003-01-07 | 2007-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0550704C (zh) | 2005-01-19 | 2009-10-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信道优先级排队方法 |
US8135088B2 (en) * | 2005-03-07 | 2012-03-13 | Q1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FI20055437A0 (fi) * | 2005-05-06 | 2005-08-16 | Nokia Corp | Radioresurssien jakaminen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US20060264217A1 (en) * | 2005-05-19 | 2006-11-2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evolved utran capabilities |
CN101204100B (zh) * | 2005-06-15 | 201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00431374C (zh) * | 2005-06-28 | 2008-11-05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用户终端在多载波小区的工作方法 |
US20070004465A1 (en) * | 2005-06-29 | 2007-01-04 | Aris Papasakellariou | Pilot Channel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07007350A2 (en) | 2005-07-07 | 2007-01-18 | Gorur Narayana Srinivasa Prasa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al-time distributed search |
CN101218770B (zh) | 2005-07-08 | 2015-07-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通信装置 |
US20070183386A1 (en) | 2005-08-03 | 2007-08-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s and Multi-Use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llocation |
US8885628B2 (en) * | 2005-08-08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US8582548B2 (en) * | 2005-11-18 | 2013-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808961B (zh) * | 2006-02-06 | 201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小区间干扰的上行多用户导频方法 |
KR100782850B1 (ko) | 2006-02-06 | 2007-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서브넷 정보를 이용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JP4787771B2 (ja) | 2006-02-15 | 2011-10-05 | 日立ビアメカ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基板加工機及びその穴明け加工方法 |
WO2007094628A1 (en) | 2006-02-15 | 2007-08-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fdm system |
CN101043495A (zh) * | 2006-03-20 | 2007-09-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划分资源块的设备和方法 |
JP4938001B2 (ja) * | 2006-03-28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セントラルノード、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並びにデータ伝送方法 |
CN101064903B (zh) * | 2006-04-25 | 2011-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KR101037829B1 (ko) | 2006-04-25 | 2011-05-31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파일럿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
US7912115B2 (en) * | 2006-04-28 | 2011-03-22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OFDM systems us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groupings |
US7701919B2 (en) | 2006-05-01 | 2010-04-20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assign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hereof |
US20070274288A1 (en) * | 2006-05-23 | 2007-11-29 | Motorola, Inc. | Shar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916775B2 (en) * | 2006-06-16 | 2011-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Encoding uplink acknowledgments t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
JP4881948B2 (ja) * | 2006-06-23 | 2012-02-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
EP2051408A4 (en) * | 2006-08-09 | 2012-09-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417248B2 (en) * | 2006-08-14 | 2013-04-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chedule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295262B2 (en) * | 2006-08-15 | 2012-10-2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time and frequency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s |
GB2440981A (en) | 2006-08-18 | 2008-02-20 | Fujitsu Ltd |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077525B2 (ja) * | 2006-08-22 | 2012-11-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多重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2008052848A (ja) | 2006-08-25 | 2008-03-06 | Toshiba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8072581A (ja) | 2006-09-15 | 2008-03-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MX2009003608A (es) * | 2006-10-02 | 2009-04-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para transmitir una señal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
US7924809B2 (en) * | 2006-11-22 | 2011-04-12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to provide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GB2444100B (en) | 2006-11-24 | 2009-10-28 | Imagination Tech Ltd | Channel estima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ofdm receivers |
CN101611594A (zh) * | 2006-12-28 | 2009-12-23 | 诺基亚公司 | 长期演进中的资源受限分配 |
KR101351020B1 (ko) | 2007-01-04 | 2014-0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신호 다중화 방법 |
BRPI0720893A2 (pt) | 2007-01-09 | 2014-04-01 | Ntt Docomo Inc | Aparelho de estação de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
JP5089613B2 (ja) | 2007-01-31 | 2012-12-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
WO2008094022A1 (en) | 2007-02-02 | 2008-08-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ference signal |
US8451915B2 (en) | 2007-03-21 | 2013-05-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fficient uplink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313013A1 (en) * | 2007-04-20 | 2018-04-2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ecoding information validation for mimo communications |
BRPI0810797B1 (pt) | 2007-04-30 | 2020-10-1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étod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aparelh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
US9137821B2 (en) * | 2007-05-02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signaling of resources on a control channel |
US7944981B2 (en) * | 2007-05-31 | 2011-05-1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Data transmiss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0596363C (zh) | 2007-05-31 | 2010-03-31 | 北京泛亚创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信标无线个域网中中心节点与设备节点间的测距方法 |
US20090032558A1 (en) | 2007-07-31 | 2009-02-05 | Johnson Outdoors Inc. | Baby Carrier |
KR20090015778A (ko) | 2007-08-08 | 2009-02-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 전송 방법 |
US20100027481A1 (en) * | 2007-08-13 | 2010-02-04 | Nokia Corporation | Common resource signaling for multiple types of allocations |
KR100940730B1 (ko) | 2007-09-07 | 2010-0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생성 방법 |
US7933350B2 (en) * | 2007-10-30 | 2011-04-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nel-dependent frequency-domain schedul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160018B2 (en) | 2008-03-14 | 2012-04-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of uplink channelization in LTE |
WO2009116562A1 (ja) * | 2008-03-19 | 2009-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の設定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294771B1 (en) | 2008-03-20 | 2013-06-2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and arrangement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JP5227938B2 (ja) * | 2008-12-26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KR20100091876A (ko) * | 2009-02-11 | 2010-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
-
2009
- 2009-03-18 WO PCT/JP2009/055259 patent/WO20091165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18 ES ES19155148T patent/ES2799274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12176389A patent/EP254981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3-18 JP JP2010503899A patent/JP5761492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KR KR1020127017179A patent/KR1014434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3-18 EP EP21166467.7A patent/EP3863353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23208396.4A patent/EP4297302A3/en active Pending
- 2009-03-18 CN CN200980107180.0A patent/CN101960900B/zh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KR KR1020107019352A patent/KR1013148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3-18 CN CN201410837268.0A patent/CN104579611B/zh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09722187.3A patent/EP334952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3-18 ES ES22190294T patent/ES2969643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KR KR1020137004991A patent/KR10135684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3-18 US US12/735,993 patent/US8953551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20180078.6A patent/EP3726909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22190294.3A patent/EP4106461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3-18 EP EP19155148.0A patent/EP3496492B1/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11 HK HK11107120.5A patent/HK1153081A1/zh unknown
-
2012
- 2012-07-17 US US13/551,296 patent/US90310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19 JP JP2014103179A patent/JP57615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26 US US14/669,932 patent/US92775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2 JP JP2015119074A patent/JP60289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27 US US15/008,090 patent/US94740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9-30 US US15/282,856 patent/US97434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11 JP JP2016199717A patent/JP63310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17 US US15/651,341 patent/US101172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26 JP JP2018085544A patent/JP657578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02 US US16/149,362 patent/US108491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4 US US16/276,404 patent/US1062409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22 JP JP2019152404A patent/JP695522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5 US US17/071,648 patent/US1160193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30 JP JP2021161139A patent/JP7207483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24 US US18/100,899 patent/US12041593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4587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075941A (zh) * | 2016-04-19 | 2018-12-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自适应资源块分配的干扰管理 |
US11330584B2 (en) | 2016-04-19 | 202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daptive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
US11716712B2 (en) | 2016-04-19 | 2023-08-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daptive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
CN108259125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下行cqi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
CN108259125B (zh) * | 2016-12-29 | 2020-11-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下行cqi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
CN109150463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090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