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693A - 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693A
CN101960693A CN2009801067701A CN200980106770A CN101960693A CN 101960693 A CN101960693 A CN 101960693A CN 2009801067701 A CN2009801067701 A CN 2009801067701A CN 200980106770 A CN200980106770 A CN 200980106770A CN 101960693 A CN101960693 A CN 101960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lever beam
trt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7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693B (zh
Inventor
下之原武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6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7/00Wate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40Transmission of power
    • F05B2260/402Transmission of power through friction drives
    • F05B2260/4021Transmission of power through friction drives through belt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40Transmission of power
    • F05B2260/403Transmission of power through the shape of the drive components
    • F05B2260/4031Transmission of power through the shape of the drive components as in tooth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50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 F05B2260/503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using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50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 F05B2260/504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using flat or V-belts and pulle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通过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生产的以往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自然能作为动力源来工作的水车或马达等的动力,或利用该动力源使杠杆梁或齿轮或滑车等作为力放大单元的力放大机构动作而得到的其动力,将所述动力赋予能延伸收缩的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预定的位置,该动力向依赖于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运动自如地向其他部件或齿轮或带等传递,通过该传递单元,经由根据需要来设置的旋转促进单元使发电用齿轮或带等运动,从而进行发电。能得到对地球环境亲善且有效的电能。

Description

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装置,其提供如下的发电装置:利用通过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产生的以往公知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水、波浪、风等的自然能作为动力源,将所述动力源利用杠杆、齿轮或带等与延伸收缩单元的原理,作为较大的输出向发电单元侧传递,通过它们能得到更高效的电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发电装置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等,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是通过石油等的化石燃料、铀矿等的稀有金属等的大量消耗来得到电力。并且,水力发电是利用水坝的水的落下力来使涡轮机旋转,从而得到电力,风力发电是通过风来使风车旋转,通过其旋转力得到电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928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0-153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31299号公报
上述以往的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稀有金属,并且它们伴随着大气污染、较大的危险,因而对于地球环境来说是非常严峻的发电单元。另一方面,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利用了自然能,因而对地球环境有利,但它们将水力、风力转换为发电能量的效率非常差。并且,水力发电中的水坝等,不仅是建设时的极大建设费用与自然破坏,以及在建设后被运送来的土砂导致水坝底面上升,从而发生很多水坝上流侧被填埋的现象,另外水坝等的耐用年数也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发电装置:除了能利用以往的电力、汽车等的内燃机的动力等作为动力源以外,主要将水、波浪、风等的自然能设为动力源,利用动力取得单元从动力源取得动力,利用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以及基于杠杆或齿轮或带等的原理的力放大单元与延伸收缩单元,使所得到的动力成为较大的力,将其放大了的力转换成电力,由此能得到对地球环境亲善且且高效的电能。以下,使用了取得电力或发电装置之类的语句,但它们是包含蓄电或蓄电装置的概念。
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通过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生产的以往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自然能作为动力源来工作的水车或马达等的动力,或利用该动力源使杠杆梁或齿轮或滑车等作为力放大单元的力放大机构动作而得到的其动力,将所述动力赋予能延伸收缩的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预定的位置,该动力向依赖于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运动自如地向其他部件或齿轮或带等传递,通过该传递单元,经由根据需要来设置的旋转促进单元使发电用齿轮或带等运动,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各单元构成,并进行发电:力放大单元,其由通过与动力取得单元连接的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动作来进行往复运动的杠杆梁构成,所述动力取得单元通过由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生产的以往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自然能作为动力源来进行动作;杠杆梁支承单元,其由支承设在该杠杆梁的一方的端部或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上的销状的支点的支点柱构成,以使该杠杆梁以支点为中心朝向铅直、倾斜或水平方向的适当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杠杆梁具有从适当的建筑材料选择并成形的预定的剖面形状和长度;以及发电单元,其连接设在该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或与动力源侧夹着支点设在相反侧的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上的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而构成。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取得单元侧或发电装置侧中任一方或双方的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上经由水车或马达等的动力源安装了1个或2个以上的大小不同的齿轮或带等构成的力放大机构的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等的发电单元,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防止发生伴随杠杆梁的高速往复运动的横摆、纵摆以及扭转等的应力的单元,将防振单元设在动力源或作为发电侧的动力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动力或发电取得单元以及杠杆梁中任一方或双方,或根据需要,将该杠杆梁或防振单元的剖面形状设成H型、I型、L型、コ型,卷边コ型形状等、中空矩形形状等或基于所述形状的组合的合成剖面形状等中任意形状,将所述防扭转复合构造或垫圈等作为防振单元设在杠杆梁侧或发电侧。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驱动轮、水车等中,将从该动力取得单元朝向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动力的转移轨迹设为定线位置状态或定位状态,将该转移位置设在相比驱动轮或水车轴等更靠向动力源取得一侧的位置上。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源由水或波浪的落差、压力、重量、波动、浮力或流动等的任一个或将它们中几个复合而构成。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杠杆梁,将其部件以支点为中心分割成短尺寸侧以及长尺寸侧,在短尺寸侧设置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在长尺寸侧设置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取得单元被设为在取得由水以及波浪的落差、压力、重量、流动、波动以及浮力等自然能构成的动力源的一侧上设置的水车,该水车设成圆形或椭圆形等,在该水车上安装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经由该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将以该水车的轴为中心的圆运动等转换成杠杆梁的往复运动。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取得转换单元与动力转换单元之间,设置带等的动力延伸单元和/或第2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或第3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等根据需要设在其以上的另外的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以构成进行往复运动的力放大单元,将该单元设在动力源侧,将所述单元与第1阶段的第1杠杆梁单元或力放大单元进行连结。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阶段的第1杠杆梁单元的短尺寸侧的前端位置或作为其靠近位置的发电单元侧,将以支点为中心将杠杆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第2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或第3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等,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以上的杠杆梁单元,将其最终的杠杆梁经由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与发电单元进行连结。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海或河川漂浮船,在该船上配置多个的浮子,将所述浮子设为动力取得单元,将与所述浮子连接的轴、带或链条等的索道等设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该单元上直接安装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和发电机,或者设置夹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以及滑车等并沿铅直、倾斜或水平方向动作的杠杆梁,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在水坝、堤坝、落差工程以及引水渠道等上的取水口,直接或经由导水管设置动力取得单元的水车,或者通过水闸等的开闭操作来直接或经由高压水槽使动力取得单元动作,将该动作经由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向杠杆梁传递,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波浪的上下运动的动力取得单元且形成杠杆梁单元的作为第1杠杆梁的船上,或在地基上立起设置支柱或承受支柱,在设在该支柱之间的横向支架部件等的索道上架设载荷体,该载荷体通过在地面与水等的适当的动力取得单元连动的第1杠杆梁、由该船或地面的第1杠杆梁得到的动力来往复运动自如,或者在该索道上在环状带形导轨上架设载荷体而使其旋转运动自如,并在该索道上直接或通过适当的方法连结具有杠杆梁单元的第2杠杆梁的一端,在与支点柱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上连结发电单元而设成往复旋转发电装置,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海或河川的产生波浪的场所设置动力取得单元时,利用柱墩固定单元立起设置柱或柱墩,在该柱墩插入浮板的中空部而设成动力取得单元,在该浮板上设置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将它们与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了根据需要所设置的锚等的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浮板上,立起设置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将该轴杆与杠杆梁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沉箱,以使波浪的波动集中或变得有效,将该沉箱内的浮板设为动力取得单元,将从该浮板立起设置的轴杆设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在该轴杆上设置动力转换单元,并将该动力转换单元与杠杆梁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大海或河川或其靠近位置的地底,利用柱墩固定单元立起设置支点或支点柱,经由以与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长尺寸的船或浮板的侧壁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支点柱和/或中间部的筒体可上下运动自如与设在该支点柱的预定位置的销进行连结,在该船等的一端部附近安装有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该轴杆与杠杆梁的一端部以固定状或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安装,该杠杆梁的中间部也以铰链状固定在该支点柱的销的上部位置,并能自如地进行杠杆运动,在其另一端部经由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设有发电单元。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普通的船或船外壁的单侧或两侧的与水面接触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向横向突出形成的适当形状的横宽板,以增加船的稳定与滚动运动,根据需要在从大船所拖船的1个或相互连结2个以上的任意的船上,利用由上述载荷体的往复或旋转运动得到的发电装置中任意发电单元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进行发电。
并且,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发电单元是选择适合于本装置的部件并能发电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将载置该装置的版体设为第1杠杆梁,在该第1杠杆梁的适当位置上,将具有销的支点柱以立起设置的方式安装1个或2个以上,并使其上下运动自如,在该第1杠杆梁的另一端,根据需要安装发条体,该梁的一端与连接在作为第2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的马达或内燃机等动力轴的凸轮单元进行销连结,或者其与和由适当的动力取得单元得到的第2发电装置连动的第2杠杆梁的一端进行销连结,并使其上下运动自如,在具有设在适当位置的第2杠杆梁的销的支点柱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上,连结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的发电单元,从而进行发电。
本发明的发电装置,除了能利用以往的电力、汽车等的内燃机的动力等作为动力源以外,主要将水、波浪、风等的自然能作为动力源,因而该动力源不会枯竭,并且能得到对地球亲善的绿色动力源,另外,通过将这样得到的动力利用杠杆、齿轮或带等的原理较大的进行放大,通过动力延伸收缩单元能有效地得到电能。
并且,通过动力转换单元或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将从动力取得单元得到的动力向杠杆梁、齿轮或带等传递,可经由动力延伸收缩单元有效地向发电单元传递该杠杆梁等的运动。
另外,可将从大海、河川等的水以及波浪的落差、它们的压力、重量、流动、波动以及浮力等的自然能的动力源直接设在水车、船或水坝、堤坝、落差工程以及引水渠道等上,或者利用水闸的开闭单元等,可将各种各样的动力源转换成电能,从而可使能量的取得单元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基本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基本机构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基本机构的发电单元侧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基本机构的动力或发电转换杆的轴部分的立体图,图4(b)是其剖视图,图4(c)是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4(d)是又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主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俯视图,图6(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纵向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主视图,(b)同俯视图。
图8(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主视图,图8(b)是其水水平剖视图,图8(c)是其纵向的剖视图。
图9(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b)是其水水平剖视图。
图11(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2(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2(c)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图12(b)的杠杆梁侧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与其支承单元的俯视图,图17(b)是其主视图,图17(c)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与其支承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7(d)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与其支承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8(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的立体图,图18(b)是其剖视图,图18(c)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20(b)是其俯视图。
图20(c)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21(b)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正面剖视图。
图21(c)是其水平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杠杆梁的主视图。
图27(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27(b)是其侧面剖视图。
图27(c)是其俯视图。
图27(d)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27(e)是其俯视图。
图27(f)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导轨的侧视图,图27(g)是其A-A线的剖视图,图27(h)是导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7(i)是其B-B线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9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0(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0(b)是其侧面剖视图。
图31(a)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31(b)是其水平剖视图。
图32(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32(b)是其俯视图。
图33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6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8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9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0(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船部分的主视图,图40(b)是其侧视图。
图41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2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3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4(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侧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4(b)是其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5(a)是将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延伸单元设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5(b)是在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使用了马达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6(a)是沿水平方向使用了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6(b)是在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使用了马达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7是图46的俯视图。
图48是图10~图16所示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9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0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1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2(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2(b)是该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3(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图53(b)是该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
图54(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面剖视图,图54(b)是该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面剖视图。
图55(a)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滑动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5(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杆与杠杆梁的连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6(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滑动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6(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杆与杠杆梁的连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6(c)是该动力转换杆与杠杆梁的连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7(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滑动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7(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杆与杠杆梁的连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8(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滑动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8(b)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杆与杠杆梁的连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9(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基端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9(b)是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基端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9(c)是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基端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9(d)是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蛇腹片的可动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0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图9~图16所示的发电装置的整体平面或主视图。
图61(a)是图17所示的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杠杆梁及其支承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1(b)是其主视图,图61(c)是其另一实施例的水平剖视图,图61(d)是其同轨道稳定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1(e)是其轨道稳定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扩大主视图。
图62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
图63(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图63(b)是其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
图64(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图64(b)是其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
图65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力放大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或侧视图。
图66(a)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力放大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侧的侧视图,图66(b)是其俯视图,图66(c)是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力放大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侧的侧视图。
图67(a)是表示本发明动力取得单元或动力转换单元与杠杆梁的安装状况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7(b)是表示该图67(a)的马达、齿轮以及滑车等的部位的安装状况的立体图,图67(c)是表示图67(a)的链轮、链条以及杠杆梁前端等的部位的安装状况的剖视图。
图68(a)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体、杠杆梁以及载荷体的关系的侧视图,图68(b)是图68(a)的俯视图,图68(c)是图68(a)的滑轮部位的主视图。
标号的说明
1、1a~1z、1a0~1z0......发电装置
1A......(基于载荷体或桶等的往复旋转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
2、2a~2z、2a0、8、8a、10、10a~10q、10a0~10e0......臂、动力取得单元、动力取得转换单元
3、3a~3z、11、11c~11o、11a0~11y0、111a0~111y0、112a0~112z0、12、12d、13、13a~13z、13a0、131a0、132a073k、74g、76f、76h、77f~77h、78g......动力转换杆、臂轴、动力转换销、动力转换单元、发条体
4......力放大单元、力增减单元或机构,包含齿轮-带-链条等机构的单元
5、5m、252、5a0、29、9a0~29e0、31、31a0~31g0、32、32a0、35、35a0、35b0......发电转换杆、发电侧动力转换销、发电转换单元、第1齿轮、第2齿轮、发电取得转换单元、齿轮机构、齿轮-带机构
6、6m~6x、6a0、6b0......发电单元
7、7a~7z、7a0~7t0、71f~71k、72f~72h、73i、75i、9d~9i、72c0、72d0、91a0~91z0、92a0~92z0、92az......旋转体、动力取得单元或动力取得转换单元、齿轮机构、齿轮-带机构
7l、13l、14l、22l、23l、110l、210l......第2杠杆梁单元
8、8a~8c......桶
9、9a、9a0~9y0、91a0~91z0、17、33......包含轴、齿轮机构以及带-链条等机构的单元,齿轮-带机构或齿轮机构
10a、10b......链条或带
14、14a~14z、14a0~14z0......杠杆梁(第1杠杆梁单元)
15、15c~15z、20、20a0~20s0、24、27......长孔,轨道稳定单元
16、18、38~43、72j......旋转体加强支柱、旋转体加强轮、防振单元
19......托环
21、21a~21s、21a0~21z0、23、26......支柱
22、22a~22z、22a0~22d0......支点销
23、23a~23z、23a0~23o0......支点柱
28、28a0~28y0、71l......动力延伸收缩单元、动力延伸收缩机构
28o、71i、72k、73f~73h、74f~74i、741g、75f~75i、76g、77g......滑动杆、动力延伸单元、动力收缩单元
30、30a0~30y0......销
34......发电管理地板
36......第1齿轮加强轮
37......加强轮支柱
112a0、293a0、291v0、292v0、292w0、29203w0......旋转促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发电装置中的得到电力的单元的基本机构的主视图,图2表示其简要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1包括下述部分构成:由取得作为水、波浪或风等的动力源的自然能的可动体构成的动力取得单元或动力取得转换单元2;将通过该动力取得单元或动力取得转换单元2得到的力转换成向一定方向的力的与该动力取得单元连接的动力取得转换单元或动力转换单元3;对通过动力方向的转换转换方向的力进行放大的杠杆;基于齿轮或带等的原理的力放大单元4;用于将被放大的力转换成电力的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5;以及可通过所述力能得到高速旋转的发电单元6。
上述发电装置1可固定设置于作为水、波浪、风的通道的预定的场所,也可以如后文所述,能漂浮或能移动地配置于大海、湖、河川上等处。在本实施方式视作固定状态而在以下对其基本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动力取得单元或动力取得转换单元2,表示了水车、风车等的旋转体7。在该旋转体7上,间隔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其外周缘具有受到水、风的承受口的桶8,该旋转体7以被支柱21支承的轴9为中心旋转自如地形成。在作为该旋转体7的侧壁的边缘部上,突出形成有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的臂10,在该臂10的前端,以臂轴12为中心转动自如地固定有长尺寸的动力转换杆11,作为动力转换单元。
在该动力转换杆11的另一端侧突出形成有动力转换销13,该动力转换销13的前端滑动自如地嵌合至杠杆梁14的端部侧的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内。
上述旋转体7中,通过由旋转体加强支柱16上部的轴17旋转自如地轴固定的旋转体加强轮18来支承托环19或旋转体7的负荷,并且该旋转体加强轮18起到使该旋转体7的旋转顺畅的作用。此时,在旋转体7的侧部设置承受该旋转体加强轮18的托环19,以确保稳定的旋转,同时将上述的臂10形成得使其从该托环19的侧边缘部突出。
上述动力,由臂10的前端的臂轴12沿轴向受到,从动力转换杆11向另一端的臂轴12传递,并由动力转换销13沿轴向受到。在该旋转体加强支柱16的前面侧立起设有设置了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0的支柱21,以能够得到使与杠杆梁14的长孔15嵌合的动力转换销13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定线位置状态的轨迹。其中,根据需要可将臂10设为动力转换销。
图1、图2表示了原理上的基本机构,力放大单元4的主要结构为上述的杠杆梁14和/或另外记载的齿轮或带等,在该杠杆梁14中与上述的动力转换销13嵌合的一侧,根据需要设成从作为该杠杆梁14的支点的支点销22伸出的长尺寸侧,以将上述旋转体7的旋转运动通过动力转换单元转换成直线运动,通过该杠杆梁14将该支点销22作为轴,将该直线运动变成图示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
该支点销22设在立起设置的支点柱23的前端或其靠近位置,以能使杠杆梁14往复运动地自由地对其进行支承。该杠杆梁14以支点销22为中心,还向与动力取得单元侧相反侧的另一端侧伸出,根据需要其伸出程度较短,成为短尺寸侧。在该短尺寸侧也在其端部侧设有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4,在该长孔24内滑动自如地嵌合有发电侧动力转换销25。其中,与上述相同地,也可将臂32设为动力转换销25。其中,将杠杆梁14、支点柱23以及支点销22称作第1杠杆梁单元或第1杠杆梁机构。
如上所述,由于杠杆梁14使长尺寸以及短尺寸和在一起而变长,因而其材料需要坚固。例如,可选择铁、有色金属、塑料、木材、竹子、钢筋混凝土等的强度大的材料,特别优选碳纤维、聚酰胺玻璃纤维、它们与混凝土、塑料的混合物等既又坚固又轻的材料。并且,其形状可选择H型、I型,L型,コ型或卷边コ型形状或中空矩形形状或组合上述H型和L型形状等复合形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其中,所述材质以及剖面形状不限于杠杆梁,可用于在本发明使用的全部部件中。
沿着支柱26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长孔27作为轨道稳定单元,以使该动力转换销25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变得稳定。
与设在上述支柱26的长孔27嵌合的动力转换销25,从以沿着该支柱26的上方部的方式根据需要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滑动杆或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突起设置而形成,固定形成于其一方的前端侧上。在该滑动杆或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的另一端侧,在作为曲柄机构的发电单元侧的作为发电转换单元的发电转换杆29的一端侧,突起设置地形成有销30,在该发电转换杆29的另一端侧,从作为发电侧的第1齿轮31的侧壁即边缘部突出有臂32,将其前端部设为旋转轴33。其中,在图2所示的支柱21与杠杆梁14之间或臂轴等上设置的垫圈413由耐磨耗性、滑动性优良的材料形成,设为装入轴承或滚子的垫圈,并将其安装到动力侧或杠杆梁14侧或发电侧或支柱21、23、26侧等适当部位,从而使杠杆梁14的可动性能变得顺畅,同时作为防振构造的防振单元也是有效的,可根据需要将其采用。
该第1齿轮31设置于发电管理地板34等的适当部位并受到支承,并与直径比该第1齿轮31的直径小很多的第2齿轮35啮合,将该第2齿轮35的轴作为发电轴并与作为发电单元6的发电机、蓄电单元或它们的控制单元等连结。以相对第1齿轮31的转速可得到包含作为适当放大单元的其他增速齿轮组的数十倍~数百倍的转速的方式进行啮合。
图3表示发电单元侧的立体图,与设在上述旋转体7的旋转体加强轮18相同地,与第1齿轮31啮合地设有第1齿轮加强轮36。该第1齿轮加强轮36以被固定在发电管理地板34的加强轮支柱37轴固定支承的方式形成。
并且,也可以在第1齿轮31与第2齿轮35之间设置与该第1齿轮31、第2齿轮35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增速齿轮组,以将增速比进而增大。
在图1至图3中,针对第1齿轮31与第2齿轮35的关系并未表示其直径的不同,实际上,其大小以数十倍单位相差。通过其齿轮直径的不同以及上述的增速齿轮组来使第2齿轮35高速旋转地形成。
并且,通过将形成于第1齿轮31周围的齿设为较小凹凸齿而能增多齿数,从而能更有效地对与该第1齿轮31啮合的第2齿轮35的转速进行增速。
如通过上述发电单元的基本机构能够明白,本发明中,由动力取得单元2得到的力通过基于杠杆原理的力放大单元4,经由支点22向杠杆梁14的短尺寸侧的发电单元6侧作用为较大的力,将该较大的力经由根据需要设置的滑动杆或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向作为发电轴的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传递,从而能得到较大的电力。
实施例2
动力转换杆11与臂10或动力转换销13或发电单元侧的发电转换杆29与销30与臂32的旋转轴33等的安装单元,除了公知的方法以外,还可以设成棘轮构造以防止逆转或设成图4的构造。图4(a)至图4(d)用于表示图2所示的臂轴12或发电单元侧的发电转换杆29的旋转轴33和其他实施方式。设有动力转换杆11、承受发电转换杆29的端部的轴台302、轴承303,以能将旋转运动或上下运动顺畅地转换成上下运动或旋转运动。除了图4(a)、图4(b)以外,可以考虑如图4(c)、图4(d)所示的各种轴台3021、3022、轴承3031、3032等的单元,上述杆11、29在角度AL内运动。在图4(d)中设置棘轮机构3032,设在销30”上的齿轮以不会逆转的方式构成。其中,轴台302、3021、3022可设在轴10、32侧,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在双方。另外,在图4中可根据需要在轴承、轴台上也设置棘轮构造。
实施例3
图5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a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a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动力取得单元2a形成椭圆状的轨迹的方式,作为其旋转体并列设置第1旋转体7a和第2旋转体7a’,以支承该第1、第2旋转体7a、7a’的支柱21a上设置的轴9a、9a’为中心,该第1、第2旋转体7a、7a’分别旋转自如,针对两者之间利用链条或带10a来连结成环状。在该链条或带10a的外方,经由连结板等对应每适当间隔设有多个桶8a,另外,在该链条或带10a上固定有动力转换销13a,该动力转换销13a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杠杆梁14a的长孔,能进行定线位置状态的往复运动。
通过上述构成在桶8a作用有力时,链条或带10a转动,在该链条或带10a固定的动力转换销13a沿着链条或带10a的轨道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移动,杠杆梁14a以支点柱23a上的支点销22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往复运动。在作为该杠杆梁14a的支点销22a的另一侧的短尺寸侧上设置的发电转换单元、发电单元等,可采用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单元。
图6(a)表示上述实施方式3的俯视图,图6(b)表示图6(a)的A-A线的纵向的剖视图。其中,为防止阻碍动力转换销13a的旋转,将支柱211a如变形支柱212a一样转变成适当形状而进行设置,或根据需要仅设置支柱21a、213a。
实施例4
图7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b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b的另一实施方式。作为旋转体,将设置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桶8b的旋转体作为第1旋转体7b,利用链条或带10b来将形成于该第1旋转体7b上的第1齿轮71b与作为第2旋转体的第2齿轮71b’连结成环状。以支承该第1、2齿轮71b、71b’的支柱21b的轴9b、9b’为中心,第1、2齿轮71b、71b’分别旋转自如。在该链条或带10b上固定有动力转换销13b,该动力转换销13b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作为杠杆梁14b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其轨迹为定线位置状态的往复运动。
通过上述构成在桶8b作用有力时,链条或带10b转动,在该链条或带10b固定的动力转换销13b沿着链条或带10b的轨道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移动,杠杆梁14b以支点柱23b上的支点销22b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在作为该杠杆梁14b的支点销22b的另一侧的短尺寸侧设置的发电转换单元、发电单元等,可采用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单元。图7(b)表示上述实施例的俯视图。
实施例5
图8(a)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c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c的另一实施方式。作为旋转体,设为设置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桶8c的旋转体7c,并设置支承该旋转体7c的支柱21c”,还设有动力水平转换梁11c,该动力水平转换梁11c以另行形成的支柱21c’的支点销22c’为支点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形成于该动力水平转换梁11c的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c内,滑动自如地嵌合有从与旋转体7c的旋转连动的第2旋转体7c’的侧边缘部突出的动力转换销13c,另外,在该动力水平转换梁11c的上面形成有互咬合式动力水平转换梁11c’,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作为该互咬合式动力水平转换梁11c’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c’内的动力转换销13c’插入作为支柱21c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0c并伸出,其前端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杠杆梁14c的长孔内。上述实施方式用于将旋转体7c的旋转运动顺畅地转换成杠杆梁14c的定线位置状态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6
图9用于表示将动力取得单元2d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的动力转换单元3d的另一实施方式,其直接利用了设在旋转体的臂轴。图9(a)有如下2种情况:在与旋转体7d的轴9d连结的动力转换杆11d的前端所设置的臂10d直接嵌合在作为杠杆梁14d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d的情况;或不设置动力转换杆11d而嵌合臂10d与该梁的长孔15d的情况。
图9(b)为动力取得单元2d’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d’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也有如下2种情况:在相比旋转体7d’的侧壁边缘部更突出的臂10d’的外周形成蜗轮12d,在该蜗轮12d啮合杠杆梁14d’侧的蜗杆12d’而形成,该蜗杆12d’通过形成为嵌合插入杠杆梁14d’并可在其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可通过旋转体7d’的旋转,使该杠杆梁14d’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作为另一方法,臂10d’与杠杆梁14d’以正交的方式安装成双层管,从而能相互滑动自如。
实施例7
图10用于表示利用了旋转体7e的轴9e的动力取得单元2e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e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旋转体7e的轴9e设置半齿状的小齿轮91e,以位于该小齿轮91e的左右的方式形成有齿条92e的内齿,所述齿条92e形成U字形,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与该小齿轮91e啮合的支柱21e的长孔20e,通过该小齿轮91e的半齿的旋转并与左右任意一方的齿条92e的齿啮合时,使该齿条92e上升,脱离啮合并与另一方的齿重新啮合时将下降,由此设在该齿条92e上方的动力转换销13e会上下运动,并将该动力转换销13e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设在杠杆梁14e的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或孔15e内,通过该动力转换销13e的滑动,使杠杆梁14e以支点销22e为中心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由于动力转换的轨迹是在定位进行,从而成为定位状态的往复运动。本发明的动力源不限于水车等,也可以利用以往的电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等,与马达或该发动机等的动力轴9e直接结合,或者经由轮或旋转体来发电,本发明可在全部发电装置中适当选择并采用各功能。
实施例8
图11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f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f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利用了在具有桶的旋转体7f的外周形成的齿,图11(a)表示如下的构成:设置与旋转体7f外周的齿71f啮合的齿轮72f,将该齿轮72f的旋转传递给滑车73f,通过带74f将该滑车73f的旋转力传递给另一滑车75f,将该滑车75f的轴与半齿状的小齿轮76f形成一体,在与该小齿轮76f啮合的支柱21f的长孔20f滑动自如地嵌合有形成U字形的齿条77f,该齿条77f的内齿位于该小齿轮76f的左右,动力转换销13f以如下方式进行上下运动:通过该小齿轮76f的半齿的旋转与左右任意一方的齿条77f的齿啮合时,使该齿条77f上升,脱离啮合并与另一方的齿重新啮合时下降,其中,将该动力转换销13f的上下运动传递成杠杆梁14f的沿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如此一来,将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的齿轮71f、72f处于定位状态下取得动力时,能量损失较少,并且根据需要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在动力源侧取得动力时,会更有效,另外,通过将动力转换单元设在作为动力延伸单元的滑车73f、带74f上,能关联到杠杆梁的长尺寸侧的能量增加。
图11(b)用于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g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g的另一实施方式,其表示如下的构成:在旋转体7g的侧壁边缘部,与该旋转体7g一体地设置第1伞齿轮71g,在轴73g端作为力放大单元形成与该第1伞齿轮71g啮合的第2伞齿轮72g,以及根据需要还设置第3齿轮,从而作为定位状态的动力取得转换单元,通过该伞齿轮72g的旋转,利用设在轴73g的另一端侧的轮741g、轴742g以及作为曲柄机构的工作杆74g,使从该工作杆74g的一端部突出的动力转换销13g在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g内滑动,通过该滑动转换成杠杆梁14g的往复运动。并且,作为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或另一方式,设置第3伞齿轮75g来代替该轴73g的轮741g,使该第3伞齿轮75g与形成于另一立起设置轴76g的第4伞齿轮77g啮合,通过根据需要选择齿轮大小并利用力放大机构将力放大了的状态下将力转换成朝向与轴73g的旋转方向不同的轴76g的旋转方向,并通过设在该轴76g前端的半齿状的小齿轮78g与齿条79g左右的内齿中任意一方的齿啮合以及重新啮合,使设在该齿条79g上的动力转换销13g’在作为另一杠杆梁14g’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滑动自如地移动,从而可进行与水平方向等不同的方向上的杠杆梁14g’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9
图12(a)、图12(b)、图12(c)用于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h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h的另一实施方式,其表示如下的构成:在旋转体7h的外周设置与该旋转体7h连结或啮合的分开的齿轮71h,设置1个或2个以上的与该齿轮71h啮合的第1齿轮72h,并将动力取得转换单元设为定位状态,通过与其连动的滑车73h以及带74h向另一滑车75h传递动力,设在该滑车75h的轴的前端侧的半齿状小齿轮76h与齿条77h左右的内齿交替地啮合,以使该齿条77h上下运动,并使固定在该齿条77h的动力转换销13h在杠杆梁14h的长孔15h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由此使该杠杆梁14h往复运动。
实施例10
图13用于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i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i的另一实施方式。其用于将旋转体7i的旋转力经由旋转轴9i转换成往复运动,包括如下的3个转换:第1转换,使从该旋转轴9i突出的杆71i以及臂10i旋转,通过曲柄运动使前端的动力转换杆11i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将该旋转轴9i的旋转力传递给杠杆梁一侧;第2转换,使该旋转轴9i进一步延伸设置并成为另一滑车73i的旋转轴,从该滑车73i的侧边缘部突出的臂101i的前端使动力转换杆111i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即那个旋转力传递给杠杆梁一侧;以及第3转换,使通过该滑车73i与带74i连结的另一滑车75i旋转,从该滑车75i的侧壁边缘部突出的臂102i的前端使动力转换杆112i进行往复运动,将旋转力传递给杠杆梁一侧。因此,可将旋转体7i的旋转力传递成多个杠杆梁的往复运动。如上所述,作为动力延伸单元使杆71i变长,或使滑车73i的直径变大,另外,使带74i加长而能增大杠杆梁的长尺寸侧,从而对力进行放大。此时的动力的移动轨迹实在定线位置状态下进行的。
实施例11
图14用于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j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j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了使旋转体7j的旋转力变得稳定,沿着该旋转体7j的侧壁连结另一第2旋转体71j,并且该第2旋转体71j的外周面与被支柱21j支承的另一第3旋转体72j的外周面接触并受到旋转支承,所述支柱21j固定在底面上,用于支承第2旋转体71j的旋转。因此,第2旋转体71j能得到稳定的旋转力。从该第2旋转体71j的侧壁边缘部突出有臂10j,与上述相同地,通过在该臂10j前端安装往复运动的动力转换杆11j,并在该动力转换杆11j的另一端安装在杠杆梁的长孔内滑动的动力转换销,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将旋转体7j的旋转力传递成杠杆梁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12
图15用于表示动力取得单元2k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k的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相同地,从利用水力等旋转的旋转体7k或与以往的用电的马达连接的旋转体7k的外周突出多个突起71k,使该突起71k突出至与以支柱23k的支点销22k为中心移动自如地形成的可动杆72k的一端侧接触的位置,该可动杆72k的另一端侧可利用发条体73k向一侧方向拽拉地形成。因此,因旋转体7k的旋转,通过该可动杆72k与突起71k的抵接及其解除,使该可动杆72k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在设在该可动杆72k的长孔74k与作为支柱21k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0k内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有动力转换销13k,并且将该动力转换销13k嵌合在杠杆梁14k的长孔内,使该杠杆梁14k进行往复运动。该突起71k被设成左右分割的突起71k’、71k’,在将两者之间连结的轴上接触有该可动杆72k的前端。
实施例13
图16用于表示动力转换单元3l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图1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在滑车轴或从滑车轴伸出的轴上设置的半齿状的小齿轮相同,通过与半齿状的小齿轮76l啮合的左右的齿条77l的上下运动,使动力转换销13l上下运动,该动力转换销13l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作为被支柱23l支承的杠杆梁14l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l内,其与以支点销22l为中心往复运动的上述的一系列的杠杆梁机构一样,是第2杠杆梁机构。也可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设置第3杠杆梁机构等。使设在该杠杆梁14l的另一端侧的垫片110l的三角顶面111l与蛇腹形的侧面112l接触或利用销固定抵接,或者还可将螺栓1312作为固定销或支点销,形成利用该三角顶面111l的可动和/或弹簧113l的作用收缩自如的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蛇腹机构71l,通过使从该蛇腹机构71l突出的动力转换销131l贯通作为支柱21l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0l,并在相反侧的作为杠杆梁14l’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l’内滑动,以使该杠杆梁14l’进行往复运动。针对这种蛇腹机构71l,还可将图1所示的滑动杆28等设为蛇腹机构71l,通过该机构能自由设置杠杆梁的位置,可设为使从杠杆梁得到的作为动力的往复运动发生移动或延伸的动力延伸收缩机构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并且,也可以根据现场的状况不使用蛇腹机构的螺栓1321l和垫片110l,而通过将该垫片110l设为安装板110l,将其与该安装板110l的螺栓132l连结,或将安装板110l和螺栓1321l直接连结,或者直接在杠杆梁上设置螺栓132l(未图示)并将其与螺栓1321l连结等的可动的适当的方法,连结杠杆梁端部和蛇腹机构。并且,也可以不使用蛇腹机构,而是将1个或2个以上的动力转换销132l贯通长孔20l并安装到杠杆梁14l’的长孔15l’。也可以将上述的第2或第3杠杆梁机构设在第1杠杆梁机构的杠杆梁的短尺寸侧与支柱26之间或该短尺寸侧与和发电一侧端部的发电装置连结的支柱26之间。
实施例14
图17(a)、图17(b)用于表示杠杆梁14以及其支承单元。如上所述,从能量的取得效率的观点出发,杠杆梁14选择长尺寸且具有强度的部件重量较轻的,如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一样,从支点销22至设在作为动力取得单元2、动力转换单元3侧的动力源侧上的支柱21为止的长度或作为发电转换单元5侧的发电单元侧的支柱26为止的长度变长的话,存在因高速的往复运动而在该杠杆梁14上产生振动的担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防止上述振动因共振等而变大,在动力源侧的支柱21、23之间,另行设置用于防止振动的支柱38。该支柱38可根据杠杆梁14的长度在该支柱21、23之间设置适当个数。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设在作为发电转换单元5侧的发电单元6侧的支柱23、26之间。
如图17(a)所示,该支柱38是以从其一侧或两侧面如针对杠杆梁14的往复运动进行约束、滑动或夹持的状态进行配置的,因而能够防止该杠杆梁14的横摆、朝向不同方向的移动。
图17(c)中,作为与上述相同或具有上述图1的长孔的支柱21的另一轨道稳定单元,单独或同时使用用于防止振动的另一单元,如上所述地,将支柱21、23、26、38设成槽型、卷边槽型等型材,在其型材的内侧以具有如能进行往复运动的移动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从杠杆梁14突出的旋转体或滑动体39。由此能够实现杠杆梁14的稳定的往复运动。
图17(d)是用于防止支柱和/或用于防止振动的另一单元,在支承杠杆梁14的具有适当剖面形状的支柱21、23、26、38的外面嵌合滑动有中空轴13’,在安装在该中空轴13’上的动力转换销13与作为半齿小齿轮92的外侧的马达等的振动源侧,在该振动源与动力转换单元等的之间配置有振动防止部件40,以防止来自该振动源的振动向该杠杆梁14传递。由此能够防止来自振动源的振动向杠杆梁14传递。其中,从通过在上述图1~图17公开的动力侧的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取得单元得到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杠杆梁的往复运动的转换单元、动力取得延伸单元以及防振单元等的技术,也可以采用到起到利用发电转换单元以及发电取得转换单元从发电侧的杠杆梁的往复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的作用的各部件与部件之间。
实施例15
图18用于表示杠杆梁14的部件,图18(a)、图18(b)在上述的I型、H型等型材上采用了加强单元。通过采用较轻且针对弯曲力矩等的外力具有强度的材料以及在其剖面将适当形状的型材141用在其部件的上下或左右的任一方或双方的加强剖面形状的单元,可形成防振动等的效果好的长尺寸的部件。图18(a)、图18(b)是在上下突缘之间以倾斜或交叉方式构成加强斜材41或者中间插入,角钢、肋条等的加强部件42来进一步增大强度的实施方式。
图18(c)是根据需要兼用作振动防止部件的支柱21、26、38与杠杆梁14的另一实施方式,其是在箱形形状物中插入上述的支柱,并根据需要安装动力转换销13的结构,为了得到强度,可以沿对角线方向以交叉方式设置扭筋等的加强倾斜部件43。
实施例16
图19表示针对支承杠杆梁14的支柱21、23、26、38等没有设在地基上的情况,单独或者与图17、图18的振动防止单元一起使用的状态的实施方式。根据得到动力源的场所,有时不设置支柱21、23、26、38等,此时,设置根据需要插入销44”的孔或长孔44’来,利用第1承受梁44承受住杠杆梁14,将该第1承受梁44固定在架设于侧壁、岩盘等的地基之间的第2承受梁45,从而支承杠杆梁14。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将上面所述的发电装置1的基本机构、其他实施方式应用于实际的使用场所的实施方式。根据各自的使用场所,可将上述的实施方式适当选择来进行组合。
实施例17
图20表示将发电装置1m应用于水坝、引水渠道或取水堤坝的实施方式。在作为动力源的水坝或取水堤坝50的上方部,形成有动力取得单元2m。作为该动力取得单元2m形成落下取水口51,在其外侧分别设置落下取水门52、与该落下取水口51连续的管53、接受水的高压水槽54以及形成于该高压水槽54下方的水坝或取水堤坝侧的压力取水口55、导水管56以及高压取水门57。在该高压水槽54的内侧,作为动力转换单元3m设置动力转换阀58,并根据需要设置载荷体59,其下端部形成动力转换杆11m。在该动力转换杆11m的上端部,经由动力转换销13m设置有杠杆梁14m。在该高压水槽54的下方侧设置闸门60,该闸门60通过与马达61连动的马达齿轮62旋转,将与该闸门60连结的闸门杆63向上方提升并开口。
在上述闸门60与高压取水门57闭锁的状态下,如开放落下取水门52,则从落下取水口51以及管53向高压水槽54内进入大量水,动力转换杆11m其前端侧的动力转换阀58向下方压下,随之与杠杆梁14m连结的动力转换杆11m向下方移动,通过该动力转换杆11m向下方的移动,动力源侧的杠杆梁14m以支点柱23m上的支点销22m为中心向下方移动。该杠杆梁14m的与支点销22m相反的一侧以支点销22m为中心向上方移动,并通过发电转换杆29m使发电转换单元5m侧的发电单元6m的齿轮转动,从而进行发电。
在将该动力转换杆11m向上方返回的情况下,当关闭门52,开放闸门60后,抽出高压水槽内的水,其后进行闭锁,并开放下方的高压取水门57,由此使高压水进入高压水槽54内,水面会上升,以使动力转换阀58上的动力转换杆11m向上方提升,从而上推杠杆梁14m的动力源侧前端。反复上述动作来使杠杆梁14m上下运动,从而发电。
作为第2发电装置,其是不使用落下取水口51和落下取水门52进行发电的方法,利用载荷体(载荷重)59和/或59’来代替落下水。作为操作顺序如下:当开放闸门60,关闭高压取水门57以抽出水槽内的水时,承载载荷体59的动力转换阀58向下方下降,从而杠杆梁14m的前端下降。另一方面,当将闸门60闭锁,开放高压取水门57,以使杠杆梁14m上升时,因水坝的水压,动力转换阀58抵抗载荷体59的同时上升。
第3发电装置,如从图20(c)的主视图可知,将高压取水口55’的导水管56m的高压水或落下取水口51’的导水管53m的落下水中任一方设为动力取得单元2m’,利用作用于水车7m的叶片71m上的上述移动水压来使水车7m旋转,与上述相同地,使得与设在轴9m前端的半齿小齿轮91m啮合的U型齿条92m上下运动,与其连动的动力转换杆11m’与销13m’使杠杆梁14m’动作,从而发电。其中,门52m’、521m’为管理用门。
实施例18
图21表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发电装置1n应用于水坝或取水堤坝等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作为动力源的水坝或取水堤坝70的上方部,形成有动力取得单元2n。作为该动力取得单元2n形成落下取水口71,在该落下取水口71的外侧,设置对落下取水门72进行固定的齿条杆73,在其上部设置作为该落下取水门72的开闭单元的上部齿条74,在其下部设置可使动力转换杆11n动作的下部齿条75,所述上部齿条74、下部齿条75分别与小齿轮76、77啮合。在与该下部小齿轮77连动的该动力转换杆11n的上方,设有与该小齿轮77连动的另一小齿轮77’,其与动力转换杆11n的齿条啮合。在下方形成有经由蛇腹装置78向上方开口的箱状的载荷体79。该载荷体79形成左右的分割载荷体80、81,以可从其大致中央部分割成两部分来开口。另外,作为将上述载荷体79分割成两部分的单元,在底部形成有开放台82、83。在动力转换杆11n的上方侧设有动力转换销13n,该动力转换销13n可在以支点柱23n上的支点销22n为中心上下运动的杠杆梁14n的长孔15n内滑动。该杠杆梁14n的另一侧的短尺寸侧前端设为发电单元6n。第1发电单元61n形成设有圆弧状的内和/或外齿的圆弧齿84,其基于在该圆弧齿84的内侧齿根据需要设置了带能正反转齿轮的发电机,第1发电单元61n基于这样的第1齿轮84n的旋转发电,第2发电单元62n则是,使与第2齿轮85n啮合的蜗杆86与该圆弧齿84的外齿啮合,通过该圆弧齿84的移动使该蜗杆86旋转来发电。并且,在该蜗杆86的前端设有通过该蜗杆86的旋转来发电的第3发电单元63n,另外,在上述的圆弧齿84的前端,分别设有通过该圆弧齿84的移动来发电的第4发电单元64n以及通过将设在支点销22n的齿轮87与该第1齿轮84n连结的带88的可动来发电的第5发电机65n。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在开放落下取水门72以前,杠杆梁14n位于上方,但因其开放,利用落下取水口71将水直接或经由放出管(图20(a)中53)等放出时,在该箱状的载荷体79内充满水,因其重量,使得杠杆梁14n的动力源侧向下方移动。当该箱状载荷体79向下方移动时,其与将设在底部的左右的内侧前端部形成切口状态的开放台82、83抵接,因该箱状载荷体79的底部的端部侧被押压,使得作为维持该箱状载荷体79的箱状态的机构的蛇腹装置78压缩,由此将分割成两部分形成的该箱状载荷体79分割为左右的载荷体80、81,并将箱内的水放出。当从箱状载荷体79除去载荷的动力转换杆11n上升时,该动力转换杆11n的齿条75n与小齿轮77’啮合,通过与另一侧的小齿轮77啮合的下部齿条75,使齿条杆73上升,从而开放落下取水门72。此时,杠杆梁14n的动力源侧上升。上述动力转换杆11n的上升可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现:将马达89或与上述载荷体79等相同的动力取得单元79’夹着支点销22n设在短尺寸侧的杠杆梁上,将以能进行杠杆运动的方式延长的杠杆梁14n或发条体设在杠杆梁14n’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动力源得到的力作为电力向第1至第5发电单元以及多个发电单元供给。
实施例19
图22是将发电装置1na应用于水坝或引水渠道或取水堤坝90的实施方式,其是在作为动力源的水坝或引水渠道或取水堤坝90的上方部设置两处落下取水口的实施方式。将一方设为作为动力取得单元2na的落下取水口91,将另一方设为作为发电单元6na的落下取水口92。与水坝或取水堤坝平行地设置杠杆梁14na。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动力取得单元侧落下取水口91的外侧下方部,设置上方开口的箱状载荷板93,在另一方的发电单元侧落下取水口92,也设置同样上方开口的箱状载荷板94,将它们两个分别配置于杠杆梁14na的前端,以其间的支点柱23na上的支点销22na为中心,交替地重复来自落下取水口91、92的水的放出以及贮存在箱状载荷板93、94的水的开放,从而使杠杆梁14na沿上下进行往复运动,由此进行该杠杆梁14na的发电单元6na侧的发电。其中,杠杆梁14na的以支点销22na为中心的左右的分割长度即Lna与Lnb的长短比,可根据载荷体的重量等适当选择。
实施例20
图23表示上述实施例19的另一发电装置1nb的实施方式。动力取得单元2nb侧设置与上述相同的上方开口的箱状载荷体100,以设成通过落下取水门来得到水的结构,另一侧则在杠杆梁14nb的前端设置作为固定状的重量的载荷体(载荷重)101,通过针对该箱状载荷体100的水的吸取及放出,可使该杠杆梁14nb以支点柱23nb上的支点销22nb为中心沿上下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进行该杠杆梁14nb的发电单元6nb侧的发电。其中,箱状载荷体100被从设在杠杆梁14nb的一方前端的销102悬挂的金属丝或杆状体103支承。
实施例21
图24是上述实施例20的另一发电装置1nc的实施方式,动力取得单元2nc侧设成与上述相同的箱状载荷体110的结构,发电单元6nc侧则在杠杆梁14nc前端的上下将发条体111、112设在任一方或双方,以代替上述载荷体101,其通过针对上方开口的箱状载荷体110的负荷的开放来返回预定位置。
实施例22
图25是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动力取得单元2o侧设成上方开口的箱状体11o,当杠杆梁14o向一定的角度下方倾斜时,构成该箱状体11o的一侧壁部11oa在固定状态或销可动状态下向外方倾斜,将箱状体11o中的水向外部流出而较轻,从而使该杠杆梁14o返回原位置。与上述相同地,通过适当设置载荷体101’或图22、23、24等的其他单元,可进行往复运动。
实施例23
图26是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针对杠杆梁14p的往复运动,经由支点柱23p的支点销22p,其一侧形成以往的利用电来驱动的马达或利用汽车的发动机的内燃机等驱动的凸轮单元115,该杠杆梁14p载置于该凸轮单元115的销115’或其前端,通过其旋转使得该杠杆梁14p进行上下运动,或者在另一侧,利用发条体116在一定的状态下恢复。其中,杠杆梁14p上的上载荷14p’载置了适当选择后述的图27、图28、图38的杠杆梁机构中往复旋转发电装置的各功能的发电装置。
实施例24
图27(a)、图27(b)用于表示另一实施方式(往复旋转发电装置1A),利用桥墩、柱等的支承单元,在谷壁之间等处通过支柱120以及梁部件121架构支承体,在该梁部件121上以支点123为中心形成有另一第2梁部件124,该第2梁部件124与图21~图24公开的动力取得单元1241、1242(11m79’、100等)起到杠杆梁的作用,能够往复运动。在该第2梁部件124(杠杆梁)上安装悬吊部件1240,该悬吊部件1240悬挂形成作为能描绘转动轨迹的辅助导轨而根据需要所设置的卷边槽形状等的第1环状带形导轨125,并且,可从图27(c)明了,在该第1环状带形导轨125的外侧形成有另一第2环状带形导轨126。在该第1环状带形导轨125上旋转自如地形成有滑动十字肋条127等,还以可动的状态形成有可在该滑动十字肋条127内其一端向外方突出的轴承128。上述第2环状带形导轨126由于如H形钢一样在左右形成有槽126’,因而悬吊载荷体129的滚子129’在该槽126’内以描绘转动轨迹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2梁部件124,在其两端部上设有箱状载荷体(未图示),该箱状载荷体被如在上述实施例21所示的作为牵引单元的动力转换杆1241、1242牵引。通过针对该箱状载荷体的水的供给以及开放,第2梁部件124会以该支点123为中心进行上下往复运动,随之载荷体129也沿着H形钢的槽126’描绘转动轨迹。该载荷体129与杠杆梁14q通过如图9(b)所示的单元连结,伴随该载荷体129的移动,杠杆梁14q以支点柱23q的支点22q为中心进行往复运动。随之,设置了与支点22q另一侧的作为杠杆梁14q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15q嵌合的销的滑动杆或齿轮机构28q也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发电单元6q工作。其中,当杠杆梁14q进行杠杆运动时,如横摆较少,则能使轴承处于水平141q,但如横摆较大,则处于如用圆状142q的虚线表示的状态,或处于球状143q。
实施例25
图27(d)、图27(e)用于表示与上述实施例24相同的另一实施方式,利用桥墩、柱等的支承单元,在谷壁之间等处通过支柱120q以及梁部件121q架构支承体,在该梁部件121q上以支点123q为中心形成有第2梁部件124q,该第2梁部件124q与图27(b)的动力取得单元1241、1242起到杠杆梁的作用,能够往复运动。在该第2梁部件124q上形成有悬吊部件125q,该悬吊部件125q以适当的方法悬挂能描绘转动轨迹的第1环状带形导轨128q(带或链条等),在该第1环状带形导轨128q的外侧形成有另一第2环状带形导轨126q。在该第1环状带形导轨128q上形成有进行嵌合的带轮127q,在该带轮127q上,该带128q可在该带轮127q的槽内转动自如。
另一方面,在该第2环状带形导轨126q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有悬挂载荷体129a的滚子129q’,该滚子129q’可在H形钢的左右的槽126q’内描绘转动轨迹。该载荷体129a由于与上述的带128q连结,因而当该载荷体129q移动时,带128q会转动,通过该带128q的转动,使第1发电齿轮127q’转动,通过在该第1发电齿轮127q’内转动的第2发电齿轮127q”来使发电单元6q’发电。
实施例26
图27(f)~图27(i)表示导轨的配置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图27(f)以及图27(g)(图27(f)的A-A线剖面)表示使导轨向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的图,上述图27(h)以及图27(i)(图27(h)的B-B线剖面)表示以交叉方式并列形成导轨的图。标号121’、121”表示梁部件,标号124’、124”表示第2梁部件,标号1261’、1261”、1262’、1262”表示导轨,标号129’、129”表示载荷体。将上述图27(a)~27(e)的发电单元设为往复旋转发电装置1A。其中,也可以将立起设置有支柱120等的地基设为图26、图28、图38的杠杆梁14p、141q以及船211。
实施例27
图28表示上述实施例(往复旋转发电装置)的动力转换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通过在以形成于支点柱23q’的支点销22q’为中心上下运动的支架上,载置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得到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1q,并且将该支架设为第2杠杆梁141q,可得到别的发电单元1q’。此时,图27的动力取得单元1241、1242则根据需要可以省略。其中,上述的发电装置1q’,除了上述发电装置以外,利用储蓄了夜间电的蓄电器Dq,或直接利用通常的电来使马达Mq工作,或直接与汽车的发动机等的轴结合,并通过带102q、滑车71q、带101q、驱动轮72q等与上述相同地传递动力,将臂与动力转换销10q以及杠杆梁142q连结,短尺寸侧则经由该销221q、222q使第2杠杆梁141q运动。其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1或2个以上的柱21q’,从而成为上下运动无障碍的构造。
实施例28
图29是通过将风用作动力源的发电装置1q”,利用风力来与上述相同地得到旋转力,并将该旋转力转换成杠杆梁143q的上下运动的实施方式。其中,作为另一动力源,可将汽车的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的旋转轴直接利用,或将其换成驱动轮等的轴来利用。标号10q’表示臂与动力转换销,标号101q’、102q’表示带,标号231q’表示支点柱,标号Mq’表示马达,标号Dq’表示蓄电器。
实施例29
图30表示另一发电装置(往复旋转发电装置)1s的实施方式。其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将桩子130打入河川、大海的河床或海床,并利用金属丝等的固定单元131固定。在该桩子130上可经由该桩子130或护岸等的联络架133以能在上下可动的方式固定船132,在船132的左右并列设置了作为配置于该船132上的动力取得单元2s的设有桶8s的旋转体7s,该桶8s与河流或海流的方向一致,并使与架设在该旋转体7s之间的链条71S啮合连结的齿轮135、1351旋转自如。另外,在该齿轮135上与杠杆梁14s滑动自如地嵌合有销137,该销137从针对其旋转体7s的旋转利用齿轮或滑车等来连结的链条136突出,并利用动力取得转换单元3s将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方向的运动,从而在杠杆梁14s的另一端侧发电。图30(b)表示图30(a)的侧视图。其中,使齿轮介于链条1341,与上述相同地直接发电,或还可以设置杠杆梁单元来进行发电。
实施例30
图31表示另一发电装置1t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其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动力源,为了实现该波能的放大,在一部分开放的弯曲状的混凝土筒上形成放入碎石的沉箱(包括用多个钢板桩和/或桩子等围绕的构造物)140,在该沉箱140内,利用柱墩固定单元142进行加强而固定有柱141。在该柱141上设有接受波动的浮板143,该浮板143,在向上方伸出的轴杆144的前端,以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形成有滑动筒145,由半圆形的杠杆梁14t’承受从该滑动筒145突出的动力转换销13t,该杠杆梁14t’与以在沉箱140上固定的支点柱23t上的支点22t为中心上下运动的杠杆梁14t连结。图中的虚线表示浮板143在波浪下的状态,实线表示浮板143在波浪上的状态。其用于将波浪的上下运动转换成以支点22t为中心的杠杆梁14t的上下运动。图31(b)表示图31(a)的水平剖视图。其中,如杠杆梁14t坚固,则可将柱141省略。根据需要也可以填埋柱141的孔。这在本发明中是通用方法。
实施例31
图32用于表示上述实施例30的另一实施方式,遍及在河川、大海等构筑的桩子、沉箱或护岸等的构筑物150而在其左右形成浮子151,将从该浮子151向上方伸出的轴杆152的前端与在形成于构筑物150上的支柱153的长孔154内滑动自如的销155进行连结,将该销155的上下运动传递给杠杆梁141t的一端部,该杠杆梁141t的另一侧,则经由另行设在船、大海或陆地的构筑物156上的支点柱231t的支点221t,将该杠杆梁141t的上下运动转换成发电力。其中,桩子等的构筑物150的下端可以打入海底,或也可以是用混凝土固定的固定单元142,如海底深,则也可以是沉浮子。图32(b)是图32(a)的应用例的俯视图,下半部分(A)中,在超大浮子1511的多个桩子1501上设置支柱1531,并将安装在与上述相同地立起设置的轴杆1521的销1551与杠杆梁142t连结。并且,上半部分(B)中,设置嵌合插入到相同的超大浮子1511的桩子1502来实现该浮子1511的稳定,在从该浮子1511立起设置的支柱1532上设置1个或2个以上的销1551与杠杆梁143t。其中,与上述相同地,如杠杆梁141t、142t、143t坚固而能抵抗波浪压力的话,则可将构筑物150、1501、1502。
实施例32
图33用于表示上述实施例30、31的另一实施方式,作为打入河川、大海等的柱墩固定单元1421设置桩子,以遍及具有使销165’插入该桩子的侧壁的长孔164的中空的桩子160的方式形成有浮子161,在将该浮子161、销165’以及桩子160的中空内的轴杆163连结并向上方伸出的轴杆163上,形成有销165。另一方面,在形成于该桩子上方部的地台166上设有支点柱234t、支点224t以及杠杆梁144t。通过浮子161的上下运动使轴杆163上下运动,设在该轴杆163的销165上下运动,从而转换成将杠杆梁144t上下运动的往复运动。上述地台166也可以从护陡岸突出。
实施例33
图34表示另一发电装置1u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其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形成沿着护岸下部的一部分开口的沉箱170,在该沉箱170的开口部171的地基侧设有导流堤坝172,以使波浪容易进入沉箱170内。在该沉箱170内设有浮板173,从而进入该沉箱170内的波浪能使该浮板173沉浮。从该浮板173向上方伸出地设有轴杆174,通过将固定于该轴杆174上的销175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杠杆梁14u的一端,能使该杠杆梁14u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发电。
实施例34
图35表示另一发电装置1v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在靠近护岸的岩基上形成作为柱墩固定单元的地基180,从该地基180立起设置支柱181,在嵌合插入至该支柱181并变得滑动自如的浮板182上以固定状向上方伸出地安装了的形成为鞘管状的中空的轴杆183上,形成销184,通过该轴杆183上下运动,将该销184可动自如地连结到杠杆梁14v的一端部的该杠杆梁14v也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发电。其中,也可以设置锚142,以方式浮板182等漂流,或者也可以使杠杆梁坚固,从而省略桩子或支柱181。这在本发明中是共用的。
实施例35
图36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其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是具有空洞190且适当形状的浮板191漂在河面或海面上,在该空洞190内漂着另一浮板192,将立起设置于该浮板192的轴杆193上设置的销194滑动自如地连结到杠杆梁14w端部,浮板192的上下运动成为该销194的上下运动,并能将其转换成杠杆梁14w的上下运动。其利用如下现象:相比波及到形成空洞190的浮板191的波浪,进入该空洞190内这个狭窄空间的波浪更大。其中,也可以设置锚等的柱墩固定单元142,以防止浮板191因波动而漂流,或者也可以如在图31进行说明,通过多个板桩和/或桩子等以适当的形状围绕浮板191。该沉箱单元在本发明是共用的。
实施例36
图37表示另一发电装置1x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其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在从大海或陡岸突出,或者形成于靠近陡岸的位置上并具有柱墩固定单元200的支柱(支点柱)201上,以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船202或浮板的适当位置或中间部附近。由于将该中间部设成筒体203,并且该船202则是从该筒体203突出的销204结合在该支柱201上,因而以销204为中心,可在船202的前后以跷跷板状进行上下运动。并且,在该船202前端的一端附近。转动自如地连结有轴杆205,设在该轴杆205前端的销206在杠杆梁14x的长孔15x内滑动,或者安装以固定状旋转自如的销206,从而该杠杆梁14x进行以铰链或销204作为支点上下运动自如的杠杆运动。在该支柱201的另一端部或陡岸侧的平台207上设置发电单元6x。其中,海面因满潮和干潮而上下移动,因而为了应对该情况,在支柱201上形成长孔,如图33、图35一样,可以采用使销204能移动而旋转自如,或者其他能应对满潮和干潮的适当的单元。其中,如上所述,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轴杆与杠杆梁间的安装方法,只要在轴杆与杠杆梁中任一方或双方形成长孔,从而能进行杠杆梁的杠杆运动,也可以不设置长孔,而是进行销接合。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筒体203,而在船202的横向设置1个或2个以上的支柱201,用销204连结从而使船202或浮板上下运动自如,另外也可以同时使用筒体。
实施例37
图38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往复旋转发电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将河川、大海等的波动作为动力源,在所述河川、大海的适当部位固定支柱210,在该支柱210上以能上下运动自如的方式嵌合连结船211的一端部。在该船211上,隔开间隔地立起设置至少2个的承受支柱212、213,在该承受支柱212、213之间架设有横向支架部件214。在该横向支架部件214上插入有滑动自如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筒体(载荷体215)。从该筒体215的侧面延伸设置长尺寸的另一横向支架轴216,该横向支架轴216贯通一方的承受支柱213,在其前端可动自如地连结有杠杆梁141x。在另一方的承受支柱212与该筒体215之间,根据需要设有发条体217,其起到将向一方的承受支柱213侧移动了的筒体215向另一方的承受支柱212侧返回,或使筒体215与承受支柱212间的冲击缓冲以及使得载荷移动变得顺畅等的作用。在杠杆梁141x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发电单元61x,利用波浪的上下运动来发电。其中,本工程方式不限于船,代替船,也可以载置于图26、图28的杠杆梁14p、141q上。动力源除了该方法以外,还有与上述杠杆梁14p等同时使用的情况,也可以将图27的杠杆梁与动力取得单元1241、1242等设在适当的部位。
实施例38
图39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将1艘或2艘以上的船220连结在一起,在所述船220上设置从上述实施例24~27、29、37中适当选择适合本发电装置的发电单元即载荷体以及使桶往复旋转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通过节能型的帆船221或根据需要通过带发动机的船来牵引该船220,从而能在河川、大海得到电力。
实施例39
图40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其用于在船230的两侧面设置了波浪状的波浪承受板或平板的承受板231,通过将其用于在上述实施例表示的船从而能承受较大波动,另外,能防止被横波浪倾倒,成为可得到较大电力的单元。图40(a)表示其侧视图,图40(b)表示其主视图。其中,在船230上载置有上述实施例24~27等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1A。
实施例40
图41用于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使支承旋转体7y的梁240从桥墩241上突出,在其前端设置旋转体7y来作为动力源。其特征在于,将该旋转体7y的旋转力经由带242,利用动力转换单元3y转换成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将其直线运动通过杠杆梁14y连结到发电单元。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利用谷间的水量多水流、瀑布等。
实施例41
图42用于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从由梁等构成的护岸突出的作为柱墩固定单元142的安装部件250上设有轴承251,在该轴承251上旋转自如地安装轴杆252,并在其前端设有伞齿轮253。另一方面,在河川中、大海中设置直翼或上述圆形的旋转体71y,在从该旋转体71y立起设置的轴杆254的前端设有伞齿轮255。将上述旋转体71y的旋转力经由其前端的伞齿轮255向水平方向的轴杆252侧的伞齿轮253传递,将该旋转力向另一端的齿轮256传递,通过将从由于其齿轮256的旋转而进行上下运动的杆257突出的销258滑动自如地与杠杆梁141y进行连结,可将上述旋转力变化成该杠杆梁141y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42
图43用于表示另一发电装置的实施方式,将从旋转体7z的侧面边缘部突出的动力转换销13z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杠杆梁14z内的长孔15z内,通过该旋转体7z的旋转,使该杠杆梁14z以支点柱23z的支点销22z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该动力转换销13z与支点销22z之间的杠杆梁14z上,另行设置长孔260,该长孔260内设有销263,该销263在另行立起设置的支柱261的长孔262内沿上下方向滑动,在该销263设有发电转换杆264。通过该发电转换杆264使齿轮265旋转来得到电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作为发电单元侧的支柱262z、短尺寸141z,而可在长尺寸的杠杆梁14z的适当的位置上设置发电单元。其中,图20~图43记载的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也可以适当选择其他轨道稳定单元来进行调换。
上述实施例1~42公开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例,还包含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将其概要作为一实施方式来公开。
实施例43
图44(a)是从桶8侧观察图1、图2所示的动力取得单元2a0的旋转体7a0的立体图。代替用于使设在图1、图2的支柱21上的轨道稳定的轨道稳定单元的长孔20,设有另一轨道稳定单元20a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轨道稳定单元20a0设有滑动杆体201a0。在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的臂10a0的前端作为动力转换单元设有动力转换杆11a0。
在该动力转换杆11a0的另一端侧突出形成有动力转换销13a0,该动力转换销13a0的前端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根据需要设置的杠杆梁14a0端部侧的长孔15a0内。
旋转体7a0通过托环19a0确保稳定的旋转,其旋转力通过臂10a0、动力转换杆11a0以及动力转换销13a0向杠杆梁14a0传递,该杠杆梁14a0通过轨道稳定单元20a0滑动自如,该轨道稳定单元20a0该动力中,经由该杠杆梁14a0与转换销13a0连结的可动滑动台202a0沿着设在支柱21a0的滑动固定台203a0之间形成可动轨道,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杠杆梁14a0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44
图44(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动力转换杆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托环191a0突出的臂设成通过动力转换销131a0连结的第1动力转换杆111a0以及第2动力转换杆112a0的曲柄机构,该第2动力转换杆112a0的另一端部经由动力转换销132a0与杠杆梁141a0连结。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该杠杆梁141a0通过轨道稳定单元稳定地运动。
实施例45
图45(a)是表示发电单元侧的立体图,将图3的滑动杆28设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a0。通过设在支点柱23a0的支点销22a0使杠杆梁141a0进行往复运动,但在该杠杆梁141a0的杠杆梁短尺寸侧142a0的前端设有动力转换销25a0,夹着该杠杆梁141a0在其另一侧设有可动滑动台202a0。
在该可动滑动台202a0上,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a0设有与图16相同的蛇腹机构。该蛇腹机构在该可动滑动台202a0将其一端设为销接合251a0,将固定尺寸或相同尺寸蛇腹片,或者根据需要为长尺寸、短尺寸或固定尺寸的组合的变形蛇腹片711a0、固定尺寸蛇腹片712a0进行销连结而形成蛇腹状。其中,上述变形蛇腹片711a0起到改变蛇腹的延伸长或对动力进行增减的作用,并且上述变形蛇腹片711a0不限于该位置,也可以在固定尺寸蛇腹侧设置1个或2个以上。
在支柱26a0上隔开预定间隔而设有滑动固定台203a0,在其间延伸设置有轨道稳定单元201a0。该轨道稳定单元201a0的杠杆梁141a0侧,由于该杠杆梁短尺寸142a0侧端部的可动轨迹成为圆弧状,因而设成与该圆弧轨迹对应的弯曲状的弯曲轨道稳定单元2011a0。
根据需要将该变形蛇腹片711a0以及固定尺寸蛇腹片712a0与滑动固定台203a0进行销接合2031a0,设成相互交差的销接合251a0、252a0、2521a0的交差部内侧的可动滑动台202a0,通过该轨道稳定单元201a0向确定方向滑动。其中,相互交差的蛇腹片端部也进行销接合253a0。另外,滑动固定台203a0不限于附图公开的部位,可以是进行销接合251a0、252a0或2521a0的部位中任意适当的位置。此时,进行销接合2531a0的部位的滑动固定台203a0成为可动滑动台。
在该可动滑动台202a0的一端部,经由销30a0连结有发电转换杆29a0,因臂32a0可动,所以使第1齿轮31a0旋转。该旋转通过基于该变形蛇腹片711a0与固定尺寸蛇腹片712a0的组合的伸缩或固定尺寸蛇腹片712a0的伸缩而放大力并向该发电转换杆29a0传递。将本发明的力放大单元4设为杠杆梁14的情况下,短尺寸侧杠杆梁142a0上下的可动幅度变小,不能增大第1齿轮或圆板或飞轮等31a0的直径,因而为了增大包含齿轮的机构的直径,才设置了基于上述蛇腹机构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
在该第1齿轮31a0上啮合有第2齿轮35a0,通过其旋转,向发电管理地板34上的发电单元6a0供给高速旋转。其中,本发明的发电单元不限于齿轮,也可以将第1齿轮31a0与第2齿轮35a0设为滑车或链轮,利用带或链条等连结其间。该发电单元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全部实施方式。
实施例46
图45(b)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通过其伸缩,使半齿状的小齿轮91a0旋转,由此使发电单元6a0高速旋转来发电。在与支柱26a0的滑动固定台203a0之间延伸设置有轨道稳定单元201a0,将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蛇腹机构的变形蛇腹片711a0以及固定尺寸蛇腹片712a0的组合或固定尺寸蛇腹片设为销接合2031a0,可动滑动台202a0与蛇腹机构进行销接合251a0,在该蛇腹机构端部的可动滑动台202a0上设有齿条92a0,该齿条92a0形成U字形状,以使该半齿状小齿轮91a0旋转。
当从作为上述动力取得单元的基于电等的马达1a0取到了动力的蛇腹机构延伸收缩时,其端部的齿条92a0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1a0移动,该小齿轮91a0的半齿与该齿条92a0的内齿啮合,从而使发电单元6a0高速旋转来发电。此时,由于不需要杠杆梁14a0,从而可提供紧凑的发电装置。其中,代替小齿轮91a0,也可以是滑车与带等的带、齿轮机构。这种方案可用于本发明的全部实施方式。
实施例47
图46(a)用于表示动力转换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沿水平方向配置各装置。在水车或马达1a0等的轴901a0的前端侧,根据需要设置一对的一大一小或大小相等的第1、第2伞齿轮或第1、第2平齿轮71a0、72a0,由此增加或减少转速,进而使作为圆板或飞轮的动力转换杆112a0或杆状的动力转换杆111a0旋转时,动力转换杆11a0可动,使得杠杆梁141a0的长尺寸杠杆梁侧沿着弯曲轨道稳定单元2011a0进行往复运动,另一侧的短尺寸杠杆梁142a0也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设在其前端侧的可动滑动台202a0变得可动。将端部固定在该可动滑动台202a0上的蛇腹机构,则使其另一端部侧放大而变得可动,从而使发电转换杆291a0转动,使得曲柄机构292a0或在具有圆板或飞轮等的作用的圆板293a0的正面或反面设置的第1齿轮31a0旋转,从而使与其啮合的第2齿轮35a0高速旋转来向发电单元6a0传递其高速旋转。
实施例48
图46(b)表示如下实施方式:在蛇腹机构上设置形成可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1a0移动的U字形状的齿条92a0,通过使与该齿条92a0的内齿啮合的马达1a0得到动力的小齿轮91a0旋转,使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蛇腹机构延伸收缩,从而向发电单元6a0传递高速旋转。
图47表示上述图46(a)的俯视图。
实施例49
图48表示与图10~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通过水车或马达1b0等使旋转体7b0旋转时,固定在该旋转体7b0的轴9b0上的半齿小齿轮91b0旋转。该半齿小齿轮91b0与在支柱21b0上滑动自如地形成的U字形状的齿条92b0中任意的内齿啮合,通过其啮合以及啮合的解除来使齿条92b0进行往复运动。
在由支柱211b0等支承的横向设置支柱21b0、26b0上设有滑动固定台203b0,在滑动自如地设在滑动固定台203b0之间的蛇腹机构的一端销接合251b0有该齿条92b0,通过该半齿小齿轮91b0的旋转,该蛇腹机构与固定在该蛇腹机构上的可动滑动台202b0可一同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1b0移动。该蛇腹机构通过销接合251b0与从齿条92b0伸出的齿条框921b0连结,其由变形蛇腹片711b0、销2031b0、相同尺寸蛇腹片712b0、销接合252b0、253b0等的组合或固定尺寸蛇腹片等构成。
由该蛇腹机构构成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在其前端部,发电转换杆291b0与上述相同地与圆板或曲柄机构连结,通过该曲柄机构292b0等使第1齿轮31b0旋转,从而使与上述相同的多个该第1齿轮31b0啮合的第2齿轮35b0等进行高速旋转。该第2齿轮35b0等的高速旋转向被支柱212b0支承的发电单元6b0传递其高速旋转。
实施例50
图49是设置了多个作为旋转体的齿轮或滑车的实施方式。根据需要能够组合大小不同的齿轮1或2以上,将通过水车或马达1c0等得到的动力,作为上述组合的一例,经由作为旋转体的第1齿轮71c0使第2齿轮72c0旋转,从而使与该第2齿轮72c0啮合的半齿状小齿轮91c0旋转。由几个支柱21c0支承的滑动固定台203c0,通过轨道稳定单元201c0来连结其间,与该半齿状小齿轮91c0啮合的形成U字形状的齿条92c0可该轨道稳定单元201c0滑动自如。
从该齿条92c0伸出齿条杆921c0,与该齿条杆921c0进行销接合251c0的蛇腹机构伴随该齿条92c0的滑动而进行延伸收缩运动。该蛇腹机构由变形蛇腹片711c0、销2031c0、固定尺寸蛇腹片712c0等的组合构成,或仅由固定尺寸蛇腹片的组合等构成,通过该延伸收缩运动而成为动力放大单元。其中,在图1以及图49等使用的动力取得侧以及发电侧中使用着的齿轮还包含行星齿轮、蜗杆齿轮以及带式无级变速装置等。
实施例51
图50是表示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是上述图4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并附加了发电单元。通过水车或马达1d0等得到的动力,经由作为旋转体的第1齿轮9031d0、与其啮合并根据需要设置的大小任意的第2齿轮9032d0、第3齿轮9033d0,作为固定在该第3齿轮9033d0的轴9d0上的第1半齿状小齿轮91d0的旋转而被传递。该第1半齿状小齿轮91d0与滑动自如地形成的U字形状的第1齿条92d0的内齿啮合,在从该齿条92d0的齿条框922d0伸出的齿条杆921d0上固定蛇腹机构。因此,该水车或马达1d0的动力向蛇腹机构的延伸收缩单元71d0传递。
另一方面,作为第2发电单元,在该第1齿轮9031d0的轴90d0上固定第2半齿状小齿轮901d0,将该第2半齿状小齿轮901d0与U字形状的第2齿条902d0的内齿啮合。该第2齿条902d0滑动自如地形成,从其一端伸出齿条杆9021d0,在该齿条杆9021d0上根据需要设置的长孔9022d0,经由销30d0可动自如地连接杠杆梁142d0。该杠杆梁142d0经由支点销22d0使短尺寸侧的杠杆梁141d0往复运动,由此使发电侧的齿轮等转动,从而能够发电。即,本实施方式的动力的流动如下:从该杠杆梁142d0得到的力经由该齿条902d0成为半齿小齿轮901d0的旋转,由第1齿轮9031d0以及与根据需要设置的第2齿轮72d0啮合的第3齿轮73d0成为齿条92d0的往复运动,并将该往复运动向蛇腹机构71d0传递。
实施例52
图51用于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第1发电方法具有如下构成:从水车或马达1e0经由轴9e0使托环19e0或与上述相同的动力转换杆转动,与轴固定在该托环19e0上的臂10e0连结的动力转换杆11e0、143e0的另一端的销252e0可在收缩臂711e0中根据需要设置的长孔7111e0内滑动自如,所述收缩臂711e0在滑动端台或固定台203e0上以销301e0为中心转动,该第1收缩臂711e0经由销302e0与第2收缩臂712e0连结,另一端侧则经由销303e0与可动滑动台202e0连结。在该可动滑动台202e0上设有蛇腹机构以及由滑动杆体或滑动导轨形成的轨道稳定单元201e0,该可动滑动台202e0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1e0滑动。
因上述动力转换杆11e0、143e0的可动,第1收缩臂711e0能以销301e0为中心往复运动,通过该第2收缩臂712e0使该可动滑动台202e0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1e0往复运动。在该可动滑动台202e0上通过销304e0连结有蛇腹机构的蛇腹片713e0或发电转换杆29e0,从而可将水车或马达1e0的动力放大后向发电侧传递。
第2发电方法具有如下的构成:通过杠杆梁141e0以轴为中心的往复运动,使在短尺寸侧杠杆梁142e0通过销251e0连结的作为动力转换杆的臂143e0可动,由此能使第1收缩臂711e0以销301e0为中心往复运动。以下与上述第1发电方法相同。
实施例53
图52(a)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短尺寸杠杆梁142f0与第1、第2收缩臂711f0、712f0之间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f0设置了蛇腹机构71f0的实施例。
实施例54
图52(b)中,通过使轴固定在该动力源的半齿小齿轮91f0的半齿与U字形状的齿条902f0的内齿啮合,传递水车或马达1f0的动力,从而使滑动自如地形成的该齿条902f0往复运动。
在该齿条902f0上延伸设置有齿条杆903f0,在其端部设有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f0的蛇腹机构71f0。该齿条902f0由于与沿着轨道稳定单元20f0可动的可动滑动台202f0连结,因而其可在滑动固定台203f0之间进行往复运动。该蛇腹机构71f0对通过变形蛇腹片711f0与固定尺寸蛇腹片712f0的组合或仅固定尺寸蛇腹片的组合等输入的力进行放大后向发电侧传递。
实施例55
图53(a)用于表示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将部件141g0或142g0的任一方或双方设为传动杆,利用该传动杆141g0、142g0向设在第1工作杆292g0的可动销301g0、302g0施加力时,发电转换杆291g0能以固定在支承台21g0的固定销300g0为轴移动,利用其一端的销接合32g0使第1齿轮或滑车31g0旋转,赋予轴9g0转矩,使与该轴9g0连结的第2齿轮和/或第3齿轮等旋转,从而发电。其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1工作杆292g0与支承台21g0之间,作为发条体设置例如弹簧单元731g0。
实施例56
图53(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通过在第1工作杆292g0上添加第2工作杆293g0以及第3工作杆294g0,将来自传动杆143g0、144g0的力放大并赋予发电转换杆291g0较大的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发电量。
其中,标号300g0、3001g0是不可动的固定销。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相同地,根据需要作为发条体设置弹簧单元732g0或733g0的任一方或双方。
实施例57
图54(a)、图54(b)表示由另一机构构成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将通过水车或马达或杠杆梁与臂以及动力转换杆传递的力,利用传动杆141h0并经由销301h0向活塞142h0,143h0传递,对气缸144h0内的气体、液体或油等进行压缩,由此使发电转换杆292h0、293h0延伸,使前端的动力转换杆294h0经由销302h0向前方移动。气缸144h0的供气阀147h0以及排气阀148h0的开闭可通过自然方式或电方式来控制。
并且,在气缸144h0、发电转换杆292h0、293h0之间经由钩2911h0设置的作为发条体的弹簧149h0与上述供气、排气阀147h0、148h0相同地,作用于发电转换杆292h0、293h0以及动力转换杆294h0的延伸收缩运动,但它们是根据需要来设置的。通过上述延伸收缩运动使上述的第1齿轮等可动,从而发电。
实施例58
图55(a)表示用于使动力延伸收缩单元中的动力的传递变得稳定的轨道稳定单元的立体图。在垂直或水平等的支柱上隔开适当间隔设置滑动固定台203i0,通过滑动轴201i0联结其间。该滑动轴201i0也可以设成弯曲状。在该滑动轴201i0嵌合插入有可动滑动台202i0,可动滑动台202i0可在该滑动固定台203i0之间自由移动。
在该可动滑动台202i0的可动方向侧面设有缓冲器等的防振部件401i0,以使该可动滑动台202i0的往复运动变得顺畅,并且缓冲与该滑动固定台203i0碰撞时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与该防振部件401i0抵抗的该滑动固定台203i0侧的面上也设置弹簧等的防振部件402i0,从而可实现较大的冲击缓冲效果。
实施例59
图55(b)是表示动力转换杆11i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i0与设在杠杆梁14i0、141i0、142i0上的杠杆梁安装部件1411i0间的连结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动力转换杆11i0与从杠杆梁安装部件1411i0突出形成的连结板111i0重叠,在各自的贯通孔将由销或螺栓构成的连结单元2520i0经由垫圈以及螺母等连结两者。
并且,在使滑动轴201i0滑动自如的可动滑动台202i0上通过螺栓、螺纹等固定有销承受台2021i0,使从该销承受台2021i0立起设置的销2521i0经由垫圈2522i0与设在该杠杆梁安装部件1411i0的长孔20i、27i间隙配合,并将其前端侧通过衬套2523i0、垫圈2522i0以及螺母2524i0进行固定,从而可在该长孔20i、27i内移动。因此,可构成将基于从动力转换杆11i0得到的力而进行的杠杆梁14i0、141i0、142i0的往复运动变成沿着可动滑动台202i0的滑动轴201i0的往复运动的轨道稳定单元。
实施例60
图56(a)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表示动力转换杆11j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j0与杠杆梁14j0间的连结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动力转换杆11j0通过螺栓单元2520j0与连结板111j0连结,该连结板111j0经由销2521j0与杠杆梁14j0连结。该销2521j0从固定在可动滑动台202j0的销承受台2021j0立起设置,滑动轴201j0在所述可动滑动台202j0滑动,利用垫圈2522j0以及螺母2524j0固定销2521j0的前端侧,该销2521j0除了连结杠杆梁14j0以外,还连结可动滑动台202j0。通过基于该销的连结,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可构成将杠杆梁14j0的往复运动转换成可动滑动台202j0在滑动轴201j0往复运动的轨道稳定单元。
实施例61
图56(b)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表示动力转换杆11k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k0与杠杆梁14k0间的连结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分别利用销2521k0对杠杆梁14k0、动力转换杆11k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k0进行连结固定,从而可将从杠杆梁14k0侧得到的力稳定地向可动滑动台202k0传递。
实施例62
图56(c)是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表示动力转换杆11l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l0与杠杆梁14l0间的连结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使从可动滑动台202l0起设置的销2521l0贯通在连结板111l0上根据需要形成的长孔201l0内,使从该连结板111l0的另一端立起设置的销或螺栓251l0、2520l0贯通动力转换杆11l0以及杠杆梁14l0,利用垫圈以及螺母固定其前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使动力侧的力稳定地向可动滑动台202l0传递。
实施例63
图57(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将滑动轴201m0设成了梯形或M字形,并在该滑动轴201m0嵌合了可动滑动台202m0。该滑动轴201m0可根据需要形成弯曲状。该滑动轴201m0经由螺栓2021m0等从上方或下方侧与支柱21m0、26m0形成一体。另外,从该可动滑动台202m0立起设置有销2521m0,销2521m0以间隙配合状态固定在杠杆梁14m0的长孔。动力转换杆11m0通过销2520m0与该杠杆梁14m0连结。
实施例64
图57(b)时将滑动轴201n0设成H形钢或I形钢的实施方式,其设有可动移动台202n0,该可动移动台202n0将可在该滑动轴201n0的突缘的内面侧自由地移动的滚子2021n0设成移动单元。从该可动移动台202n0立起设置销2521n0,以使得动力转换杆11n0以及杠杆梁14n0可分别在该销2521n0移动自如的方式,利用垫圈以及螺母安装其前端。
实施例65
图58(a)是代替上述滑动轴,沿横向或铅直方向设置的支柱21o0设成起到滑动轴作用的滑动台的实施方式。作为设有沿一定方向或360度方向可在该滑动台上移动的滚子2021o0的可动滑动台202o0,从该可动滑动台202o0立起设置销2521o0,将该销2521o0贯通安装在杠杆梁14o0以及动力转换杆11o0。
实施例66
图58(b)是如下所述地构成的实施方式:将滑动轴201p0设为卷边槽形钢,针对设置了可在该卷边槽形钢的内面侧移动的滚子2021p0的可动滑动台202p0,以夹着该卷边槽形钢的卷边部的方式,利用螺栓2520p0等连结该滚子2021p0与销承受台2022p0而形成可动滑动台202p0,以使可动滑动台202p0可在由该卷边部之间形成的长孔20p0内自由地移动。从该销承受台2022p0立起设置销2521p0,在该销2521p0上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销接合有动力转换杆11p0以及杠杆梁14p0。
实施例67
图59(a)是从可沿着设在支柱21q0上的滑动轴201q0移动的可动滑动台202q0立起设置销252q0,在该销252q0上设有杠杆梁142q0或连结板111q0以及作为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蛇腹机构71q0的实施方式。该蛇腹机构71q0与上述相同地,将根据需要设置的变形蛇腹片711q0以及固定尺寸蛇腹片712q0等的蛇腹片利用销252q0或螺栓单元2520q0连结,根据需要设置长孔25201q0,以能够延伸收缩自如。在该蛇腹机构71q0上,根据需要将作为蛇腹片的交差部的位置的销252q0或螺栓单元2520q0从支柱21q0侧突起设置,以使其延伸收缩不受振动大顺畅且稳定地进行,从而设置滚柱单元2521q0。该滚柱单元2521q0由从交差部支柱21q0侧伸出的轴25211q0和设在该轴25211q0前端的板体25212q0形成,在该板体25212q0上设有1个或多个轴承或滚子等,其形成得可在该支柱21q0上自由移动。考虑基于该蛇腹机构71q0的延伸收缩的滚柱单元2521q0向横向扩展的可动范围,预先将该支柱21q0的横向宽度扩大而设成宽度大的延伸设置支柱211q0,从而能确保该蛇腹机构71q0的顺畅的移动。
实施例68
图59(b)用于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杠杆梁与蛇腹机构的关系以及滚柱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杠杆梁142r0与蛇腹机构之间设置连结板111r0,将该杠杆梁142r0与连结板111r0利用销252r0或螺栓单元2520r0来进行连结。并且,蛇腹机构通过设在其交差部上的销来连结上述连结板111r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r0,蛇腹机构与该可动滑动台202r0一同沿着滑动轴201r0延伸收缩,另一方面,根据需要作为防振单元,该蛇腹机构的蛇腹片以外的交差部的销,则在向支柱侧延长的延伸设置部前端设置长尺寸滚子或球台,从而使该蛇腹机构在板体上的延伸收缩变得顺畅。
实施例69
图59(c)用于表示上述实施方式图59(a)、图59(b)的变形实施方式,用于表示杠杆梁与蛇腹机构的关系以及轨道稳定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杠杆梁142s0与蛇腹机构通过销252s0来连结,可动滑动台202s0与杠杆梁142s0则是在于从该杠杆梁142s0突出的端部根据需要而形成的长孔20s0内间隙配合状态下通过销来连结。该可动滑动台202s0沿着支柱21s0上的滑动轴201s0移动,同样蛇腹机构形成如下:使根据需要而作为防振单元设在其交差部的销252s0向支柱21s侧伸出,在其前端侧的托盘25212s0上转动自如地设置球形轮脚25213s0,该球形轮脚25213s0可在该支柱21s上自由移动。
实施例70
图59(d)是上述防振单元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设在蛇腹机构的交差部的具有可动单元的销能在支柱上稳定地滑动。在支柱21s0上的端部侧上经由防振部件或高度调整部件211s0,以使其开口部位于内侧的方式设有コ字型长尺寸部件403s0。使位于该蛇腹机构的交差部的销向支柱侧伸出,并使该伸出部的球形轮脚25213s0与该コ字型长尺寸部件的下侧突缘内面侧抵接,同样使交差部的销向与支柱侧相反的一侧突出,使其前端侧的球形轮脚25213s0与该コ字型长尺寸部件的上侧突缘内面抵接。通过上述构成,能够防止蛇腹机构在其延伸收缩时向上下或左右方向的摆动,能稳定地进行延伸收缩。
实施例71
图60是图9~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表示组合各装置的发电装置整体的一实施方式。旋转体以轴为中心旋转,在其侧面设有动力转换杆11t0的同时在该轴上设有伞齿轮901t0。旋转体通过从水、风等得到力后作为水车1t0旋转,或通过马达1t0的力经由其轴9t0向其前端的伞齿轮902t0传递旋转力,与旋转体侧的伞齿轮901t0啮合来得到旋转力。
通过使该旋转体1t0旋转,与该动力转换杆11t0进行销连结的杠杆梁14t0以支柱231t0的销作为支点,沿着轨道稳定单元的滑动轴201t0往复运动。
夹着杠杆梁14t0的支点,另一端侧经由销与动力转换杆112t0连结,并被直线状或弯曲状的长孔或滑动轴等引导而使得该动力转换杆112t0往复运动。在该动力转换杆112t0的一端设有形成U字形状的齿条9022t0,在该齿条9022t0的内齿旋转自如地啮合有半齿状的小齿轮9012t0。伴随着该齿条9022t0的往复运动,该小齿轮9012t0也旋转,与该小齿轮9012t0同轴的滑车也同样旋转。该滑车与旋转体7t0通过带或链条连结,设在支柱232t0上的该旋转体7t0通过该滑车的旋转而随之旋转,利用从该旋转体7t0的外周突出的多个突起71t0,依次重复与转动自如地被轴固定在另一支柱232t0上的可动杆72t0的前端部的抵接以及脱离,从而是该可动杆72t0以支柱232t0的轴为中心往复运动。
在位于该可动杆72t0的动作轴的相反侧的可动杆72t0,在其端部侧形成连结板112t0,该连结板112t0与蛇腹机构进行销连结。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该蛇腹机构形成如下的可动单元:在支柱21t0上沿着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滑动轴长,使尺寸蛇腹片711t0以及短尺寸蛇腹片712t0或相同尺寸蛇腹片在其交差部进行销或螺栓连结,该销或螺栓的一方与可动滑动台连结,另一方向支柱21t0侧延伸设置,并通过滚子单元2521t0使蛇腹机构的延伸收缩稳定并且顺畅地进行。该连结板112t0与蛇腹机构直接连结,但也可以如图所示,经由另一连结板1121t0相互连结。
在该蛇腹机构的前端侧销连结有发电转换杆291t0,在该发电转换杆291t0的前端侧经由销301t0与臂32t0连结,使通过该臂32t0与轴91t0成一体化的第1齿轮31t0以及与该第1齿轮31t0啮合的第2齿轮35t0以轴92t0为中心高速旋转。将如此得到的力供给给发电管理地板34t0上的发电单元6t0,以发电。
实施例72
图61用于表示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图61(a)涉及防止伴随着杠杆梁14u0的往复运动的横摆、朝向不同方向的移动或振动等,从而用于稳定地进行往复运动的轴部,在动力转换销的延伸设置端上设置可动滑动台202u0,使该可动滑动台202u0沿着滑动轴2011u0稳定地滑动,所述滑动轴2011u0是在设在支柱21u0的滑动固定台203u0之间延伸设置的。
图61(b)表示图61(a)的正面侧,在使杠杆梁14u0以支柱21u0的销为支点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如在该支点部上没有间隙配合状态的长孔等,则该杠杆梁14u0的两端部的轨迹呈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该杠杆梁14u0的圆弧状的轨迹一致的方式将支柱21u0上的滑动轴2011u0形成弯曲状,可动滑动台202u0可沿着该滑动轴移动。该杠杆梁14u0的另一端侧也与上述相同地,在支柱26u0上设置弯曲状的长孔、弯曲状的滑动轴,以与杠杆梁14u0端部的往复运动的轨迹对应。在上述支柱21u0、23u0、26u0等之间根据需要而适当设置了用于防止振动的另外的支柱38u0,但通过将该支柱38u0也设成弯曲状支柱以与杠杆梁14u0的轨迹一致,能更加有效地达成振动防止的目的。
图61(c)是基于受到杠杆梁14u0的往复运动的支柱21u0的振动防止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将该支柱21u0设成槽型、卷边槽型等的型材,使从该型材的内侧杠杆梁14u0突出的滚子2021u0滑动,其中,能进行杠杆梁14u0的稳定的往复运动。
图61(d)、图61(e)用于表示作为设在动力侧或发电侧中任一侧的支柱的轨道稳定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将长孔滑动轴2012u0设成齿条,在该齿条上转动自如地设置半齿状小齿轮,将该半齿状小齿轮的销13u0连结到杠杆梁14u0。通过小齿轮的半齿与齿条的啮合,杠杆梁14u0可在一定距离之间可靠地进行往复运动。
实施例73
图62是使用了曲柄机构或飞轮的旋转促进单元的一实施方式。内置马达1v0与活塞并经由滚子或齿轮11v0旋转的圆板或飞轮292v0,在其圆板侧面或作为端部的周边部2922v0上设置重物2921v0,使轴固定在该圆板或飞轮292v0的另一周边部上的发电转换杆291v0进行曲柄动作,将其另一端侧利用销30v0与连结板111v0连结,同样在该连结板111v0上利用销30v0连结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v0。通过使圆板292v0偏心而施加加速度。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v0通过可动滑动台202v0沿着滑动体201v0滑动而能延伸收缩自如,将力放大并传递。
实施例74
图63(a)是使用了曲柄机构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以轴9w0为中心旋转的圆板292w0的周边部上连结有固定销29204w0,将与固定销29204w0连结并转动自如的曲柄杆29203w0的另一端侧利用销29205w0与L字型曲柄杆连结。该L字型曲柄杆由短尺寸曲柄杆29202w0和根据需要设置的长尺寸曲柄杆29201w0形成,该L字型曲柄杆利用固定销29204w0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圆板292w0的周边部上,该长尺寸曲柄杆29201w0利用旋转销29205w0轴固定在发电转换杆291w0。该发电转换杆291w0将其另一端侧利用销30w0与连结板111w0连结,同样在该连结板111w0上利用销30w0连结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w0。利用该销30w0连结的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w0,通过与其连结的可动滑动台202w0沿着滑动体201w0滑动而能够进行延伸收缩。
图63(b)是表示上述曲柄机构从图63(a)的状态旋转1/4圈的状态的实施方式。当圆板292w0以轴9w0为中心旋转时,用固定销29204w0固定的曲柄杆29203w0也旋转,从而其另一端侧的作为L字型曲柄杆的短尺寸曲柄杆29202w0以及长尺寸曲柄杆29201w0也旋转。因其旋转,长尺寸曲柄杆29201w0移动至旋转了1/4圈的位置,随之通过旋转销29205w0转动自如轴固定在该长尺寸曲柄杆29201w0的发电转换杆291w0向延伸方向被按压,使另一端侧的连结板111w0移动,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w0向延伸方向动作,对力进行放大并传递。
实施例75
图64(a)是使用了曲柄机构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以与轴9x10连结的固定销29204x10的位置为中心旋转的圆板292x10的该固定销29204x10上,转动自如地轴固定作为L字型曲柄杆的长尺寸曲柄杆29201x10以及短尺寸曲柄杆29202x10。该短尺寸曲柄杆29202x10的另一端利用旋转销29205x10轴固定在曲柄杆29203x10的一端,该曲柄杆29203x10的另一端在圆板292x10的周边部与固定销29204x10与轴固定。并且,长尺寸曲柄杆29201x10的另一端利用旋转销29205x10与发电转换杆291x10连结,该发电转换杆291x10的另一端利用销30x10轴固定在连结板111x10上。在该连结板111x10上利用销30x10轴固定有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10。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10由于与沿着滑动体201x10移动的可动滑动台202x10销接合,因而基于圆板292x10的旋转的曲柄机构的动作向该发电转换杆291x10传递,其经由该连结板111x10向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10传递,从而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10可沿着滑动体201x10延伸收缩。
实施例76
图64(b)是使用了曲柄机构的旋转促进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L字型曲柄杆,设置了直线状曲柄杆。该直线状曲柄杆与作为圆板292x20的旋转轴的轴9x20连结。该直线状曲柄杆由长尺寸曲柄杆29201x20以及短尺寸曲柄杆29202x20构成,短尺寸曲柄杆29202x20侧的一端轴固定在旋转销29205x20上,另一端可针对该旋转销29205x20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曲柄杆29203x20,该曲柄杆29203x20轴固定在圆板292x20的周边部的固定销29204x20。并且,长尺寸曲柄杆29201x20其另一端利用旋转销29205x20与发电转换杆291x20连结,其另一端侧经由销30x20以及连结板111x20与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20连结。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20、滑动体201x20以及可动滑动台202x20等与图64(a)的实施方式相同,可通过相同的曲柄机构使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x20延伸收缩。
实施例77
图65表示杠杆梁、齿轮等力放大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其由以轴9y0为中心旋转的圆板292y0和曲柄机构构成,将在其一端轴固定在该圆板292y0周边部的作为曲柄机构的发电转换杆291y0的另一端侧利用销30y0与连结板进行连结,并通过使滑动可动台202y0可动,能使由蛇腹机构构成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y0延伸收缩自如。在该动力延伸收缩单元28y0的两侧部,在蛇腹机构的蛇腹杆的销上轴固定圆板状的动力转换杆114y0。在以马达1y0作为动力通过油压或空气压动作的活塞11y0上轴固定30y0有动力转换杆111y0、112y0的一端,该动力转换杆111y0、112y0在另一端与另一动力转换杆113y0连结,该平板状的动力转换杆113y0与上述圆板状的动力转换杆114y0接触。因此,通过活塞11y0的收缩对该动力转换杆114y0进行押压或释放,押压时从该蛇腹机构的侧部侧施加力,对该蛇腹机构的运动进行放大。在上述两侧部的圆板状动力转换杆114y0之间,根据需要形成作为发条体的弹簧等,从而得到有效的回复力。
实施例78
图66(a)表示基于动力侧的齿轮的力放大单元的一实施方式。其是用于对杠杆梁14z0施加较大力的单元,在支柱21z0上经由防振单元413z0安装马达1z0,使固定在该马达1z0的旋转轴上的第1齿轮71z0与第2齿轮72z0啮合,并且在该第2齿轮72z0上啮合第3齿轮73z0。该第3齿轮73z0的轴93z0以间隙配合状态支承在支承板211z0、212z0,其延长部与杆状、圆板或矩形体等的动力转换杆112z0连结,该动力转换杆112z0使杠杆梁14z0进行往复运动。
图66(b)表示上述图66(a)的俯视图。第1齿轮71z0的轴91z0、第2齿轮72z0的轴92z0以及第3齿轮73z0的轴93z0分别架设在支柱21z0中隔开间隔地被固定的支承板211z0、212z0之间,可使上述各齿轮71z0、72z0、73z0在间隙配合状态下转动自如。
实施例79
图66(c)与上述相同地表示基于齿轮的力放大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轴固定于马达1z0轴91z0上的第1齿轮71z0上啮合有第2齿轮72z0,在该第2齿轮72z0的轴92z0上轴固定小径齿轮74z0,在该小径齿轮74z0上啮合有大径第3齿轮73z0。
实施例80
图67表示图5、图46所示的动力取得单元2以及动力转换单元3的应用或变形例的实施方式。图67(a)是动力取得或转换单元与杠杆梁的安装状况的俯视图。
与图46对应的同时对图67的动力作用状况进行说明。图46的动力转换杆11a0、112a0、2011a0、202a0分别相当于图67的11az、112az、114az等。水车或马达1az的动力通过第1齿轮71az、第2齿轮72az等被增速或减速,通过其转矩,经由轴92az和轴承114az使链轮或滑车112az等的动力转换杆旋转,在与其嵌合的带或链条111az的直线或圆弧状等的适当轨道上配置1个或2个以上的动力转换杆1121az。另外,根据需要设置保持轮113az,以保持直线或曲线轨道。
图67(b)是表示马达、齿轮以及滑车等部位的构成的图67(a)的一部分放大立体图,如以上说明,表示水车或马达1az、轴91az、第1齿轮71az、第2齿轮72az、轴92az、轴承114az、滑车112az以及带111az等的构成。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车等,不是仅限于相对地面垂直地立起设置的构成,可以水平或倾斜,可与现场的状况或杠杆梁的配置与杠杆梁的前端的轨迹等对应地适当设置。
图67(c)表示图67(a)的链轮、链条以及杠杆梁前端等的构成的详情。在被轴92az轴支承的链轮112az的齿上嵌合有链条111az,在该链条111az的一部分插入轴或销93az,并且经由垫圈931az以及螺栓932az插入连结板115az,在该连结板115az的另一端附近插入轴94az,该轴94az插入一支点销22az为轴进行往复运动的杠杆梁14az的端部与固定了的滑动自如的连结板116az,在其两端设有螺母或销等的挡块941az。通过该构成,在带或链条111az的圆弧轨道与杠杆梁14az前端的轨迹之间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可使插入轴94az的连结板116az在滑动区间117az左右移动。并且,在没有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则没有必要设置。
实施例81
图68是图5、图22~24以及图27等所示的技术的应用,本实施方式包含组合多个技术作为一个发明的方案。图68(a)是本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的动力取得单元2a的载荷体为水,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载荷体11bz为由铁或混凝土等的建筑材料形成的球体。使带或链条10bz以环状在被轴91bz、92bz轴支承的旋转体71bz、71bz之间旋转自如。在该带或链条10bz上,设有仅预定数量的用于传送该载荷体11bz的桶8bz。
载荷体11bz在呈适当的坡度以能进行自身移动的通路RG2或传送带上滚动的同时自动进入桶8bz,当该桶8bz达到最上段时,滚落到通路UG1,在通路UG1上旋转的同时进入杠杆梁14bz前端的桶8bz1。杠杆梁14bz因其载荷而倾斜,载荷体11bz在最下端位置上从桶8bz1滚落到通路RG1,并且该载荷体11bz旋转的同时重新返回起点。
通过沿上下的杠杆梁14bz的往复运动,如图22~图24以及图27等所示地在发电单元进行发电。为了使该杠杆梁14bz的往复运动变得顺畅,在支柱23bz与杠杆梁14bz之间设置弹簧73bz,或如图68(b)所示地,利用切换阀UG10通过载荷体通路UG2而向桶8bz2投入,或者也可以设置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功能的分开的旋转体1’bz的桶8’bz、轴92’bz等。
图68(b)是图68(a)的俯视图,其表示了支承对杠杆梁14bz、支柱销22bz、旋转体71bz进行轴支承的轴92bz、该轴92bz的支柱211bz、212bz以及球体形状的载荷体11bz的通路RG1、RG2、UG1、UG2及其切换阀UG10等的各自的结构。针对旋转体71bz的运动,除了利用图5的杠杆梁14a等的动力以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了在本实施例得到的电力、公知的电力或动力的滑轮等。本发明也可以是单独使用滑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同时使用旋转体与滑轮的实施方式。根据图68(b)、图68(c)对上述滑轮的功能进行说明。图68(c)是图68(b)的滑轮部位的主视图。
在从支柱212bz伸出的梁93bz上悬挂固定绳索或链条44bz等的一端,在其延长侧卷绕第1滑轮41bz。该绳索或链条44bz还卷绕在更上方的第2滑轮42bz,并向下方延长而将其另一端侧连结到旋转自如地扣合在柱214bz的轴96bz上的第3滑轮或绞盘43bz。该轴96bz连结到马达或水车1bz等的动力源。第1滑轮41bz被轴94bz轴支承,其通过插入作为轨道稳定单元的支柱212bz的长孔2121bz,或不经由该单元,固定在图68(a)、图68(b)所示的带10bz或桶8bz上。
第2滑轮42bz被架设在支柱212bz、213bz的轴95bz轴支承。其运转方法如下:通过马达或水车1bz的起动,固定在第3滑轮或绞盘43bz上的绳索或链条44bz被提升时,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的第1滑轮41bz向上方上推,从而使该第1滑轮41bz的轴94bz以及带10bz或桶8bz也向上方移动。当到达最上位置时,第3滑轮或绞盘43bz停止或倒转。其后,当到达最下位置时,与上述相同地,第3滑轮或绞盘43bz被提升,重复进行其上下运动。
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加滑轮的数量,和/或增加分开的1个或2个以上的绞盘以及滑轮的提升装置。
如此,能以较少的动力使载荷体11bz上升或落下,从而进行发电。

Claims (19)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通过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生产的以往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自然能作为动力源来工作的水车或马达等的动力,或利用该动力源使杠杆梁或齿轮或滑车等作为力放大单元的力放大机构动作而得到的其动力,将所述动力赋予能延伸收缩的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预定的位置,该动力向依赖于蛇腹机构等的动力延伸收缩单元的运动自如地向其他部件或齿轮或带等传递,通过该传递单元,经由根据需要来设置的旋转促进单元使发电用齿轮或带等运动,从而进行发电。
2.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各单元构成,并进行发电:力放大单元,其由通过与动力取得单元连接的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动作来进行往复运动的杠杆梁构成,所述动力取得单元通过由火力、水力以及原子能等生产的以往的动力源或将汽车等的内燃机或自然能作为动力源来进行动作;杠杆梁支承单元,其由支承设在该杠杆梁的一方的端部或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上的销状的支点的支点柱构成,以使该杠杆梁以支点为中心朝向铅直、倾斜或水平方向的适当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杠杆梁具有从适当的建筑材料选择并成形的预定的剖面形状和长度;以及发电单元,其连接设在该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或与动力源侧夹着支点设在相反侧的杠杆梁的适当的位置上的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取得单元侧或发电装置侧中任一方或双方的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上经由水车或马达等的动力源安装了1个或2个以上的大小不同的齿轮或带等构成的力放大机构的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等的发电单元,进行发电。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防止发生伴随杠杆梁的高速往复运动的横摆、纵摆以及扭转等的应力的单元,将防振单元设在动力源或作为发电侧的动力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动力或发电取得单元以及杠杆梁中任一方或双方,或根据需要,将该杠杆梁或防振单元的剖面形状设成H型、I型、L型、コ型,卷边コ型形状等、中空矩形形状等或基于所述形状的组合的合成剖面形状等中任意形状,将所述防扭转复合构造或垫圈等作为防振单元设在杠杆梁侧或发电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驱动轮、水车等中,将从该动力取得单元朝向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动力的转移轨迹设为定线位置状态或定位状态,将该转移位置设在相比驱动轮或水车轴等更靠向动力源取得一侧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源由水或波浪的落差、压力、重量、波动、浮力或流动等的任一个或将它们中几个复合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杠杆梁,将其部件以支点为中心分割成短尺寸侧以及长尺寸侧,在短尺寸侧设置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在长尺寸侧设置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取得单元被设为在取得由水以及波浪的落差、压力、重量、流动、波动以及浮力等自然能构成的动力源的一侧上设置的水车,该水车设成圆形或椭圆形等,在该水车上安装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经由该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将以该水车的轴为中心的圆运动等转换成杠杆梁的往复运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取得转换单元与动力转换单元之间,设置带等的动力延伸单元和/或第2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或第3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等根据需要设在其以上的另外的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以构成进行往复运动的力放大单元,将该单元设在动力源侧,将所述单元与第1阶段的第1杠杆梁单元或力放大单元进行连结。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阶段的第1杠杆梁单元的短尺寸侧的前端位置或作为其靠近位置的发电单元侧,将以支点为中心将杠杆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第2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或第3杠杆梁单元或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等,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以上的杠杆梁单元,将其最终的杠杆梁经由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与发电单元进行连结。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海或河川漂浮船,在该船上配置多个的浮子,将所述浮子设为动力取得单元,将与所述浮子连接的轴、带或链条等的索道等设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该单元上直接安装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和发电机,或者设置夹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以及滑车等并沿铅直、倾斜或水平方向动作的杠杆梁,从而进行发电。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在水坝、堤坝、落差工程以及引水渠道等上的取水口,直接或经由导水管设置动力取得单元的水车,或者通过水闸等的开闭操作来直接或经由高压水槽使动力取得单元动作,将该动作经由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向杠杆梁传递,从而进行发电。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波浪的上下运动的动力取得单元且形成杠杆梁单元的作为第1杠杆梁的船上,或在地基上立起设置支柱或承受支柱,在设在该支柱之间的横向支架部件等的索道上架设载荷体,该载荷体通过在地面与水等的适当的动力取得单元连动的第1杠杆梁、由该船或地面的第1杠杆梁得到的动力来往复运动自如,或者在该索道上在环状带形导轨上架设载荷体而使其旋转运动自如,并在该索道上直接或通过适当的方法连结具有杠杆梁单元的第2杠杆梁的一端,在与支点柱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上连结发电单元而设成往复旋转发电装置,从而进行发电。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海或河川的产生波浪的场所设置动力取得单元时,利用柱墩固定单元立起设置柱或柱墩,在该柱墩插入浮板的中空部而设成动力取得单元,在该浮板上设置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将它们与杠杆梁、齿轮或带等的力放大机构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了根据需要所设置的锚等的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浮板上,立起设置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将该轴杆与杠杆梁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沉箱,以使波浪的波动集中或变得有效,将该沉箱内的浮板设为动力取得单元,将从该浮板立起设置的轴杆设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在该轴杆上设置动力转换单元,并将该动力转换单元与杠杆梁连结,从而进行发电。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大海或河川或其靠近位置的地底,利用柱墩固定单元立起设置支点或支点柱,经由以与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长尺寸的船或浮板的侧壁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支点柱和/或中间部的筒体可上下运动自如与设在该支点柱的预定位置的销进行连结,在该船等的一端部附近安装有作为动力取得转换单元和/或动力转换单元的轴杆,该轴杆与杠杆梁的一端部以固定状或滑动自如的方式进行安装,该杠杆梁的中间部也以铰链状固定在该支点柱的销的上部位置,并能自如地进行杠杆运动,在其另一端部经由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设有发电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动力取得单元的普通的船或船外壁的单侧或两侧的与水面接触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向横向突出形成的适当形状的横宽板,以增加船的稳定与滚动运动,根据需要在从大船所拖船的1个或相互连结2个以上的任意的船上,利用由上述载荷体的往复或旋转运动得到的发电装置中任意发电单元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进行发电。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发电单元是选择适合于本装置的部件并能发电的往复旋转发电装置,将载置该装置的版体设为第1杠杆梁,在该第1杠杆梁的适当位置上,将具有销的支点柱以立起设置的方式安装1个或2个以上,并使其上下运动自如,在该第1杠杆梁的另一端,根据需要安装发条体,该梁的一端与连接在作为第2发电装置的动力取得单元的马达或内燃机等动力轴的凸轮单元进行销连结,或者其与和由适当的动力取得单元得到的第2发电装置连动的第2杠杆梁的一端进行销连结,并使其上下运动自如,在具有设在适当位置的第2杠杆梁的销的支点柱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上,连结发电转换单元和/或发电取得转换单元的发电单元,从而进行发电。
CN2009801067701A 2008-02-06 2009-02-05 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6568 2008-02-06
JP2008026568 2008-02-06
PCT/JP2009/051951 WO2009099137A1 (ja) 2008-02-06 2009-02-05 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693A true CN101960693A (zh) 2011-01-26
CN101960693B CN101960693B (zh) 2013-10-16

Family

ID=4095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7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693B (zh) 2008-02-06 2009-02-05 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66834B2 (zh)
CN (1) CN101960693B (zh)
WO (1) WO2009099137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185A (zh) * 2011-07-18 2011-10-12 林克祥 风力发电机构及装有该风力发电机构的电动车
CN102787964A (zh) * 2012-08-16 2012-11-21 上海海洋大学 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3696898A (zh) * 2014-01-04 2014-04-02 李理 一种双轮式水车驱动轮
CN104718374A (zh) * 2012-09-03 2015-06-17 曼努埃尔·巴罗索·塔瓦雷斯 用于发电的电动机械装置
CN110056466A (zh) * 2019-05-17 2019-07-26 五邑大学 一种岸基杠杠式海浪发电装置
CN110617684A (zh) * 2019-10-11 2019-12-27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振动式粮食微波干燥装置
CN110999805A (zh) * 2019-11-11 2020-04-14 陈光映 一种智能化宠物清洗烘干一体机
CN111005838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串联式运动形式转换装置
CN112248419A (zh) * 2020-10-10 2021-01-22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超大拉伸比的薄膜平面拉伸装置
CN113464621A (zh) * 2021-06-30 2021-10-01 麦拉苏 一种基于滑轮组的动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7149B2 (ja) * 2012-11-08 2015-02-12 網矢 貞幸 波発電装置
JP2014152711A (ja) * 2013-02-08 2014-08-25 Masao Omura 重力発電装置
JP6230056B2 (ja) * 2013-11-20 2017-11-15 宮本 忠 発電システム
JP2015214888A (ja) * 2014-05-07 2015-12-03 尼崎重機株式会社 小水力発電方法、小水力発電装置、及び小水力発電設備
JP6768994B2 (ja) * 2016-10-18 2020-10-14 株式会社三井E&Sマシナリー 波力発電装置
JP6837207B2 (ja) * 2016-10-18 2021-03-03 三井住友建設鉄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波力発電装置
CN106555728B (zh) * 2016-12-06 2018-12-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集成优化海流能发电装置
CN106902545B (zh) * 2017-04-10 2019-02-15 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废旧电池中提取硫酸镍用风力搅拌节能萃取装置
KR102256544B1 (ko) * 2019-11-29 2021-05-26 이규화 자력을 이용한 구동력 증강 장치
KR102122054B1 (ko) * 2020-02-18 2020-06-11 이덕우 친환경 소수력 발전장치
CN112796967B (zh) * 2020-12-28 2023-06-1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杠杆式震动发电装置
CN112780745A (zh) * 2021-01-04 2021-05-11 朱海江 一种省力的杠杆发动机
JP7134450B1 (ja) * 2021-09-01 2022-09-12 株式会社島村技建コンサルタント 気泡を利用した浮力発電装置及び気泡を利用した浮力発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7A (zh) * 1988-04-20 1989-11-08 陈绮 太阳能温差发电方法及装置
CN2226655Y (zh) * 1995-07-25 1996-05-08 高达顺 一种用杠杆轴传动的发电装置
JP2000199558A (ja) * 1999-01-06 2000-07-18 Hajime Yokogawa 回転動力伝達装置
WO2003014597A1 (fr) * 2001-08-06 2003-02-20 Yasuhiro Noguchi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puissance de type a leviers et machine a force motrice a action magnetique utilisee pour le dispositi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6589B2 (zh) * 1973-11-21 1977-07-14
JPS53137349A (en) * 1977-05-06 1978-11-30 Yoshirou Hosoyama Method of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using wave power
JPS5768907U (zh) * 1980-10-15 1982-04-24
JPS61124767A (ja) * 1984-09-10 1986-06-12 Hideki Kondo 動力倍増発生機
JPH06315294A (ja) * 1992-12-24 1994-11-08 Yoshiaki Seshime リニア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GEP19981318B (en) * 1994-03-18 1998-05-01 Yoshiki Kogyo Kk Device for Interconversion of Rotating and Reciprocating Movement, Engine and Flying Vehicle with It
JP4405424B2 (ja) * 2005-04-18 2010-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7A (zh) * 1988-04-20 1989-11-08 陈绮 太阳能温差发电方法及装置
CN2226655Y (zh) * 1995-07-25 1996-05-08 高达顺 一种用杠杆轴传动的发电装置
JP2000199558A (ja) * 1999-01-06 2000-07-18 Hajime Yokogawa 回転動力伝達装置
WO2003014597A1 (fr) * 2001-08-06 2003-02-20 Yasuhiro Noguchi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puissance de type a leviers et machine a force motrice a action magnetique utilisee pour le dispositif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185A (zh) * 2011-07-18 2011-10-12 林克祥 风力发电机构及装有该风力发电机构的电动车
CN102213185B (zh) * 2011-07-18 2013-12-18 林克祥 风力发电机构及装有该风力发电机构的电动车
CN102787964A (zh) * 2012-08-16 2012-11-21 上海海洋大学 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2787964B (zh) * 2012-08-16 2015-09-30 上海海洋大学 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4718374A (zh) * 2012-09-03 2015-06-17 曼努埃尔·巴罗索·塔瓦雷斯 用于发电的电动机械装置
CN103696898A (zh) * 2014-01-04 2014-04-02 李理 一种双轮式水车驱动轮
CN110056466A (zh) * 2019-05-17 2019-07-26 五邑大学 一种岸基杠杠式海浪发电装置
CN110617684A (zh) * 2019-10-11 2019-12-27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振动式粮食微波干燥装置
CN110999805A (zh) * 2019-11-11 2020-04-14 陈光映 一种智能化宠物清洗烘干一体机
CN111005838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串联式运动形式转换装置
CN112248419A (zh) * 2020-10-10 2021-01-22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超大拉伸比的薄膜平面拉伸装置
CN113464621A (zh) * 2021-06-30 2021-10-01 麦拉苏 一种基于滑轮组的动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99137A1 (ja) 2011-05-26
CN101960693B (zh) 2013-10-16
JP5366834B2 (ja) 2013-12-11
WO2009099137A1 (ja) 200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693B (zh) 发电装置
US11591999B2 (en) System for conversion of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U20073576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sion of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CN201144760Y (zh) 太阳能、波浪能、风能综合发电坞
US7075191B2 (en) Wind and wate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sing a rail system
AU2018371270A1 (en) Self-aligning to wind facing floating platform supporting multi-wind turbines and solar for wind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n
US20180106236A1 (en) Submersible power generation platform
CN102602751B (zh) 控缆机、筝、筝驱工作机构、筝发电机、风驱车船暨方法
EP2681445B1 (de) Hydraulischer energiespeicher
CN103696899A (zh) 超大型水力发电站
US20220128033A1 (en) Shallow draft, wide-base floating wind turbine without nacelle
DE3115491A1 (de) Kombinierte wind- und wellen-nutzungsanlage
DE10219062A1 (de) Offshore-Windenergieanlage
EP1752657A1 (en) A vertical blade waterwheel power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waterpower thereof
CN102900592B (zh) 浮动平台波浪能储能系统和波浪能发电系统
CN202756167U (zh) 浮动平台波浪能储能系统和波浪能发电系统
CN101493078A (zh) 海上发电平台单元机组
CN109340024A (zh) 超大型水力风力光伏发电站
CN110182323A (zh) 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运输一体船
KR101268485B1 (ko) 파력 발전 장치
RU2221933C2 (ru)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энергии морских волн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2454534A (zh) 一种多浮体阵式海浪发电设备
WO2022038503A1 (en) Hybrid electricity producing arrangement
CN107090811A (zh) 超大型水力发电站
KR102315011B1 (ko) 회전식 수상 태양광 발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