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8497B - 电缆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缆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8497B
CN101958497B CN201010211647.0A CN201010211647A CN101958497B CN 101958497 B CN101958497 B CN 101958497B CN 201010211647 A CN201010211647 A CN 201010211647A CN 101958497 B CN101958497 B CN 101958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able
core
tension
braided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1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8497A (zh
Inventor
黄得天
渡部孝信
今井规之
小室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8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84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线束,可用于机器设备的可动部,是耐静电噪音、机械特性、配线作业优异的电缆线束。所述电缆线束为在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电线群(2)的两端部具有连接终端(3)的电缆线束(1),在电线群(2)的外周配有由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4),在编织护套(4)的两端具有电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部的地线连接部(5)。

Description

电缆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设备的开闭部、扭转部、U字滑动部所使用的电缆线束(cable harness)。
背景技术
近年,由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小型摄像机等的普及,对这些机器设备除了要求小型化、轻型化之外,还要求着数据的高速传送、高密度化。而且在这些机器设备中,显示部通常为可开闭、扭转、滑动的结构,因此,最近就机器设备的本体部和显示部之间的线束而言,使用了将多根极细的同轴线集束在一起的电缆线束。
由于该电缆线束在显示部和本体部间的狭小空间中与框体一边接触一边配线,因此为了防止同轴线的夹杂和摩擦,线束的中间部采用由PTFE(聚四氟乙烯)形成的胶带来捆束。
如图10所示,就以往的电缆线束121而言,为了防止电线122的夹杂、摩擦,在电缆线束121的中间部(除了终端以外的部分),电线122采用由PTFE(聚四氟乙烯)形成的胶带123来缠卷而捆束。电线122的两终端安装有连接器(connector)124。连接器124具有多个极,电线122内的多根芯线125分别连接于连接器124的各极。胶带123的终端由粘着胶带126缠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手机等的机器设备的开闭部、扭转部、U字滑动部(以下,称为可动部)所使用的电线的护套材质多为氟树脂,捆束胶带也为氟树脂系的PTFE(聚四氟乙烯)。但是,氟树脂容易产生静电,进一步在信号线、由周围的天线放射的电磁波的作用下,在电路间造成电磁干涉(EMI),因此,需要抑制由可动部中的电线护套彼此之间和电线护套与PTFE胶带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噪音以及由信号线放射的电磁波。
但是,对于由PTFE胶带捆束于一定方向的电缆线束全体而言,在柔软性和平衡方面欠缺,配线作业时容易在弯曲方向上持有方向性,容易弹回。
另外,就电缆线束中所包含的同轴线而言,由于在PTFE捆束胶带的作用下,动作受到限制,因此本来所具有的机械特性容易劣化。
另外,对于由PTFE胶带捆束的电缆线束而言,容易变为圆形,在椭圆、四角、三角这样的异型结构的框体空间中难以进行配线作业。如果,强行使电缆线束通过异型结构的框体空间时,容易因挤伤而导致电线发生损坏。
近年也进行了在滑动式的手机中使用电缆线束的研究,但是当电缆线束用PTFE胶带来捆束时,无法顺利进行U字滑动的动作。
为了解决这些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铜箔线而形成编织护套,在将电线群插通于该编织护套内的同时,将铜箔线连接于电连接器的地线电位部分、或将铜箔线连接于其它地线端子从而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端子、或在电线群的中间部位将铜箔线连接于同轴线的外部导体。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由于铜箔线硬,因此在弯曲部,电线群和编织护套直接接触,为了避免铜箔削到电线的护套从而造成损坏,必须采用绝缘胶带保护、捆束电线群然后插通于套内,这便成为成本增高的要因。另外,由于采用绝缘胶带来捆束,因而如上述由胶带捆束的电缆线束那样,便无法顺利进行U字滑动的动作。进一步,由于铜箔线为将铜箔胶带卷绕于高抗张力纤维中的铜箔线,因此担心会因重复进行弯曲运动而导致铜箔劣化、剥离,落在基板上,从而成为短路等故障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在机器设备的可动部中使用的电缆线束,其为耐静电噪音、机械特性、配线作业优异的电缆线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线束,其为在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电线群的两端部具有连接终端的电缆线束,在前述电线群的外周配有由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在前述编织护套的两端具有电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グランド)部的地线连接部。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线束,其为在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电线群的两端部具有连接终端的电缆线束,在前述电线群的外周配有拉伸强度700MPa以上的高张力PET线和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交互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在前述编织护套的两端具有电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部的地线连接部。
前述编织护套也可以为:将包含前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的第1线和包含前述高张力PET线的第2线交叉地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
前述编织护套也可以为:将混合了前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和前述高张力PET线的第1线和包含前述高张力PET线的第2线交叉地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
前述第1线也可通过将前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和前述高张力PET线交互地并列而形成。
前述高张力PET线可以为单股线,前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可以为多股线(マルチ素線)。
前述地线连接部也可电连接于具有开闭部、扭转部、U字滑动部中的任一个的机器设备的地线部分。
就本发明而言,耐静电噪音、机械特性、配线作业优异。
附图说明
图1:(a)~(d)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线束的侧面图。
图2:(a)为单芯同轴线的横截面图,(b)为Quad-X的横截面图。
图3:(a)、(b)为本发明的电缆线束中的编织护套的放大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线束的侧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线束的侧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线束的侧面图。
图7:表示弯曲试验方法的图。
图8:表示扭转试验方法的图。
图9:表示滑动试验方法的图。
图10:以往的电缆线束的侧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缆线束
2电线群
3连接终端
4编织护套
5地线连接部
6粘着胶带
7镀铜PET线延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就图1(a)~图1(d)所示的电缆线束1而言,皆为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为了方便说明,这些图为侧面图,图的上下为电缆线束1的上下,图的左右为电缆线束1的左右。不言自明,这些电缆线束1可朝向任意方向而使用。
图1(a)~图1(d)所示的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为在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电线群2的两端部具有连接终端3的电缆线束1,在电线群2的外周配有包含并编织了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的编织护套4,具有将编织护套4的两端和电线群2中的外部导体的两端并联电连接的地线连接部5。
此处,作为电线群2中所使用的电线,可认为有内部导体被外皮绝缘的绝缘线、外部导体被外皮绝缘的LVDS用4芯对角同轴线(Quad-X)、外部导体被外皮绝缘的单芯同轴线、双芯平行同轴线(Twinax电缆)以及双绞线电缆。可使用仅将这些电线中的任意一种的多根集合而成的电线,或将这些电线中的至少二种以上的电线集合而成的电线。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仅由绝缘线构成的电线群2的情况下,仅编织护套4的两端电连接于机器设备的地线部分。
另外作为构成编织护套4的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可使用包含用铝、铜、它们的合金镀敷处理了表面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聚酯线等的高张力纤维。作为高张力纤维,与后述的高张力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同样,优选拉伸强度为700MPa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将包含用铜镀敷处理了表面的PET线的镀铜PET线用作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
就编织护套4而言,在其终端上,通过粘着胶带6缠绕,与电线群2一同固定,使得不松开。
就地线连接部5而言,为了容易电连接于具有开闭部、扭转部、U字滑动部中的任一个的机器设备(未图示)的地线部分,镀铜PET线延长部7相比于粘着胶带6而言,向左右延伸地设置。
在图1(a)的电缆线束1中,相对于向左右伸长的电线群2,两端的连接终端3以电线群2的延长线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就构成电线群2的每根电线而言,从粘着胶带6的左右朝向连接终端3,展开成三角形状地分离。
在图1(b)的电缆线束1中,相对于向左右伸长的电线群2,两端的连接终端3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在电线群2的左端,连接终端3配置在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上方;在电线群2的右端,连接终端3配置在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下方。就构成电线群2的每根电线而言,从粘着胶带6的左右向左或右伸长,在相对于连接终端3的各极的位置上一根一根地朝上或朝下地弯曲而分离,就那样朝上或朝下地笔直地伸长至连接终端3的各极。
就图1(c)的电缆线束1而言,在左端,与图1(a)的电缆线束1同样地,连接终端3以电线群2的延长线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就构成电线群2的每根电线而言,从粘着胶带6的左右朝向连接终端3,展开成三角形状地分离。在右端,与图1(b)的电缆线束1同样地,连接终端3在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就构成电线群2的每根电线而言,从粘着胶带6向右伸长,在相对于连接终端3的各极的位置上一根一根地朝下弯曲而分离,就那样朝下笔直地伸长至连接终端3的各极。
在图1(d)的电缆线束1中,相对于向左右伸长的电线群2,两端的连接终端3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配置于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上方。就构成电线群2的每根电线而言,从粘着胶带6的左右朝左或朝右地伸长,在相对于连接终端3的各极的位置上一根一根地朝上弯曲而分离,就那样朝上笔直地伸长至连接终端3的各极。
就Quad-X和单芯同轴线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单芯同轴线21包含:绞合了多根的金属细线的内部导体22、覆盖该内部导体22的内部绝缘体23、覆盖该内部绝缘体23的外部导体24、覆盖该外部导体24的外部绝缘体(外皮)25。
如图2(b)所示,就LVDS(低压差分信号)用4芯对角同轴线(Quad-X)26而言,具有4根由导体201和覆盖该导体201的绝缘体202形成的相互绝缘的芯线27,进一步具有将这些4本的芯线27总括地覆盖的总括内部绝缘体28、覆盖该总括内部绝缘体28的外部导体24、覆盖该外部导体24的外部绝缘体(外皮)25。
就编织护套4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将多根镀铜PET(100%聚酯)线31作为纵线和横线,在电线群2的周围,按照规定的螺旋直径且规定的螺旋间距,通过交叉地缠卷这些纵线和横线,编织镀铜PET线31从而构成筒状的编织护套4。
就镀铜PET线31而言,如果考虑通过手机的绞合部等狭小的空间,则优选粗细为30~80D(旦)。铜镀层厚度优选为80~120μm的范围。镀层厚度比前述范围过薄时,抑制电磁干涉的效果低,镀层厚度比前述范围过厚时,在可动部的铜镀层便容易摩擦、脱落。通常考虑到使手机中所使用的极数的电线群2通过,则优选编织护套4的内径为1.0~3.0mm。
镀铜PET线31为实施了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由于其柔软并且耐弯曲、耐磨耗性优异,因此即使在手机的绞合部重复进行30万次以上的弯曲和扭转也难以致伤,也不能对电线群2产生来自外部的摩擦扭曲(buckling)等损坏。另外,就镀铜PET线31而言,由于对由多股线形成的PET线实施了镀铜,因此镀敷的表面与电线护套(外皮25)表面可直接地接触。
多股线为绞合了多根线(多根的高张力纤维)的多股线,将具有相同外径的多股线与由1根高张力纤维形成的单股线进行比较时,多股线的弹性(弹力性)小。因此当弯曲时,在单股线的情况下,线的截面更保持为圆形;与此相对,在多股线的情况下各线在弯曲作用下而移动,多股线的截面便为扁平形状。因此,通过制成多股线,使得与电线群2的电线的接触变柔软(接触面积变大),由此可降低对电线的损坏。
就编织护套4的网目d的距离而言,考虑到容易保持网目的形状不散乱与编织护套4全体的硬度并且电线群2的电线不会从网目飞出的平衡,优选为0.1~1.0mm。
另外,由于编织护套4的作用是集拢电缆线束1全体的电线群2,并适应机器设备(未图示)的本体和液晶表示侧框体的动作从而柔软地动作电缆线束1,因此优选网目的持数(持数)为4~10持(这里的持数是指在构成编织护套4的一束线(高张力PET线32)或一束金属线(镀铜PET线31)中的线的根数)。相比于该持数而言,网目的持数过多时,编织护套4的外径变粗,柔软性欠缺。
如图3(b)所示,将作为未实施镀敷处理的高张力纤维的拉伸强度为700MPa以上的高张力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32编入镀铜PET线31中从而构成编织护套4。就高张力PET线32而言,考虑到通过手机的绞合部等狭小的空间,外径优选为0.04~0.10mm。另外,基于前述相同的理由,优选编织护套4的网目的持数为4~10持。这是由于可通过使用700MPa以上的高张力PET线而获得充分的耐弯曲性。
作为由镀铜PET线31和高张力PET线32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4,例如可通过将包含多根(4~10持)的镀铜PET线31的第1线(例如,纵线)和包含1根以上的高张力PET线32的第2线(例如,横线)交叉地缠卷、编织,从而构成。通过将编织护套4制成这样的结构,当机器设备的可动部中配置的电缆线束在弯曲、扭转、或者U字状地滑动时,特别在第1线与第2线交叉的部分中,可降低镀铜PET线31的铜镀层彼此之间因弯曲等而导致的相互摩擦,由此可使得难以发生镀铜PET线31中的铜镀层的磨耗、剥离。
另外,就编织护套4而言,也可通过将镀铜PET线31和高张力PET线32混合而形成的第1线(例如,纵线)与包含高张力PET线32的第2线(例如,横线)交互地编织从而构成。此时,更优选第1线通过将镀铜PET31和高张力PET线32交替并排配置从而形成。通过如此地形成编织护套4,在可动部中弯曲、扭转或者U字状地滑动时,可防止第1线与第2线交叉的部分的相互摩擦以及在第1线中的镀铜PET线31的铜镀层彼此之间的相互摩擦。
在使用由镀铜PET线31和高张力PET线32编织的编织护套4的情况下,至少将镀铜PET线31电连接于机器设备的地线部分即可,电连接方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可通过集拢镀铜PET线31和高张力PET线32而连接于机器设备的地线部分,从而简化连接工序。另外,在使用由镀铜PET线31和高张力PET线32编织的编织护套4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静电噪音的增大,优选每单位表面积的编织护套4的镀铜PET线31的比例为60%以上。
另外,优选镀铜PET线31基于上述理由而采用多股线,高张力PET线32基于以下理由而采用单股线。即,原因如下:由于可通过使高张力PET线32为单股线从而使编织护套4具有弹性(弹力性),因此便可在滑动部中获得辅助滑动运动的弹性力,在弯曲部中获得辅助弯曲运动的弹性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复原力),提高机器设备的可动部的运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相应于编织护套4所要求的屏蔽性能和运动性能,只要适宜变更镀铜PET线31与高张力PET线32的比率即可。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就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而言,在电线群2的外周配有包扩镀铜PET线31的编织护套4,在编织护套4的两端部中具有地线连接部5,地线连接部5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部分,且将电线群2中的单芯同轴线21、Quad-X26的外部导体24的两端并联而电连接。由此,在具有可动部(其具有液晶显示器)可相对于机器设备本体开闭、扭转、滑动的结构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小型摄像机、PDA等小型电子机器设备中,在机器设备本体和可动部之间的信号传送中使用电缆线束1时,耐静电噪音、机械特性、配线作业优异。
就本发明中使用的镀铜PET线31而言,与专利文献1的铜箔线不同,由于是徒手即可撕扯这般的柔软,因此不用担心会损坏电线群2的电线的护套(外皮25),电线群2无需采用PTFE胶带等来保护、捆束,即可直接地插通于编织护套4内,可降低成本。
另外,与以往相比而言,电缆线束1变柔软,耐弯曲性提高。
另外,就电缆线束1而言,由于在编织护套4中使用镀铜PET线31,即使重复进行旋动、扭转、滑动运动而镀铜PET线31劣化,也仅产生金属粉末,因此即使该金属粉末落在基板上,也不用担心会导致短路等故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图4所示的电缆线束1中,在上方和下方分别配置有连接终端3,上方的连接终端3朝右配置,下方的连接终端3朝左配置。两连接终端3之间,分为2股的电线群2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就各电线群2而言,分别包含多个的电线(包括单芯同轴线21、Quad-X26)。就各电线群2而言,各自分别地具有编织护套4,通过用共同的粘着胶带6缠卷各编织护套4的终端,使得各电线群2和各编织护套4一体化。就各电线群2的电线而言,在相对于连接终端3的各极的位置上一根一根地朝右或朝左弯曲而分离,就那样笔直地伸长至连接终端3的各极。如该电缆线束1那样,也可将编织护套3制成2股等多个分支,电线群2分别容纳在编织护套4中。
在图5所示的电缆线束1中,在右侧和左侧分别配置有连接终端3,右的连接终端3朝右配置,左的连接终端3朝左配置。两连接终端3之间由分为2股的电线群2连接。就各电线群2而言,各自分别地具有编织护套4,通过用共同的粘着胶带6缠卷各编织护套4的终端,使得各电线群2和各编织护套4一体化。相比于粘着胶带6而言,连接终端3侧的电线群2的电线,朝向连接终端3展开成三角形状地1根1根地分离。施用了编织护套4的一方的电线群2为规定长的直接连接的线束51,施用了别的编织护套4的另一个的电线群2为比线束51长的弯曲线束52。弯曲线束52相比于直接连接的线束51而言具有剩余的长度。如该电缆线束1那样,也可将编织护套4制成2股等多个分支,使编织护套4的长度、电线群2的长度不同。
在图6所示的电缆线束1中,相对于向左右伸长的电线群2,两端的连接终端3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配置。在电线群2的左端,连接终端3在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上方朝上配置,镀铜PET线延长部7向左下方延伸地设置。在电线群2的右端,连接终端3在电线群2的延长线的下方朝下配置,镀铜PET线延长部7向右上方延伸地设置。
实施例
制作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和比较对照用的电缆线束,进行机械特性的评价。
首先,就电缆线束和编织护套进行说明。
(1)使用了单芯同轴线21(参见图2(a))的电缆线束
内部导体22通过绞合7根镀锡的铜合金线而成。在其内部导体22的周围形成有以0.06mm壁厚由PFA形成的内部绝缘体23。
通过在该外周编织镀锡的铜合金线而形成了外部导体24。通过在其外部导体24的周围形成了壁厚0.04mm的由PFA形成的外皮25。该同轴线21的外径为
捆束起40根该同轴线21,制作插通于下述说明的编织护套4内的电缆线束1作为实施例1,另外,捆束起40根该同轴线,以1/2重叠(lap)将55μm厚的PTFE胶带缠卷,制作了比较例1。
(2)使用了Quad-X26(参见图2(b))的电缆线束
导体201为绞合了7根镀锡的铜合金线的导体。在该导体201的周围以0.06mm的壁厚形成由PFA形成的绝缘体202,制成芯线27。捆束起并绞合4根该芯线27,用由聚酯胶带形成的总括内部绝缘体28压紧缠卷,然后用镀锡的铜合金线侧卷,而形成作为屏蔽层的外部导体24,将贴合了氟树脂、镀铜(蒸镀)聚酯胶带和聚酯胶带的材料缠卷而制成护套(外皮25),从而制作出4芯对角同轴线(Quad-X)26。该4芯对角同轴线26的外径为
捆束起10根该Quad-X26,制作插通于下述说明的编织护套4内的电缆线束1作为实施例2,另外,捆束起10根该Quad-X26,以1/2重叠将55μm厚的PTFE胶带缠卷,制作了比较例2。
(3)编织护套(参见图3)
PET线使用30D的PET线,向该PET线中实施厚度100μm的镀铜,用作镀铜PET线(实施了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31。以编织护套4的内径为2.0mm,网目d为0.2mm,网目的持数为4来制作编织护套4。将其切成仅为所需的长度,在两端部用胶带固定镀铜PET线31,使得不松开。
需要说明的是,就编织护套4而言,也可交互地使用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和高张力纤维来编织,从而通过混纺编织来形成,可获得本发明效果。
接着,就针对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的机械特性的评价试验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弯曲试验中,将试样电缆71夹于弯曲夹具72,在从弯曲夹具72垂下的试样电缆71的下端安装了载荷200g。弯曲夹具72如#1那样向左旋转90°,如#2那样向右旋转90°,然后归原,进一步,弯曲夹具72如#3那样向右旋转90°,如#4那样向左旋转90°,然后归原。由此,试样电缆71便在施加了规定的拉伸载荷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重复进行每次90°的弯曲。
就试样电缆71而言,采用实施例1、2,比较例1、2。
试验速度为30次/分钟。弯曲角度为±90°。试验循环为#1→#2→#3→#4。载荷为2N(200gf)。弯曲半径为6mm。
就断线检测方法而言,向试样电缆71长时间施加数V的电压,将电流值相比于试验开始时而言降低20%的时点作为寿命(引起断线的次数)。
如图8所示,在扭转试验中,用固定卡盘部82和扭转卡盘部83卡紧试样电缆81。将固定卡盘部82和扭转卡盘部83之间作为扭转部84。扭转卡盘部83如#1那样左旋转180°,如#2那样右旋转180°,然后归原,进一步,扭转卡盘部83如#3那样右旋转180°,如#4那样左旋转180°,然后归原。由此,试样电缆81的扭转部84便在左右方向上重复进行了每次180°的扭转。
就试样电缆81而言,使用与弯曲试验的试样电缆71相同的电缆。
试验速度为30次/分钟。弯曲角度为±180°。试验循环为#1→#2→#3→#4。载荷为0.05N(50gf)。扭转部长度为10mm。
就断线检测方法而言,向试样电缆81长时间施加数V的电压,将电流值相比于试验开始时而言降低20%的时点作为寿命(引起断线的次数)。
如图9所示,在滑动试验中,试样电缆91中形成U字状的折回部92。试样电缆91的顶端部93如#1那样朝折回部92一侧直线移动,如#2那样在与折回部92相反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然后归原。由此,试样电缆91便在整个规定的长度范围内重复进行U字状的折回。
就试样电缆91而言,使用与弯曲试验的试样电缆71相同的电缆。
试验速度为30次/分钟。滑动内径为80mm。试验循环为#1→#2。冲程长为60mm。
就断线检测方法而言,向试样电缆91长时间施加数V的电压,将电流值相比于试验开始时而言降低20%的时点作为寿命(引起断线的次数)。
说明机械特性的评价试验的结果。
表1
表2
表3
1)如表1所示,在弯曲特性方面,就比较例1、2而言,经过21万次循环或15万次循环而断线,与此相对,就实施例1、2而言,经过30万次循环以上或22万次循环也没有断线。另外,在编织护套4中没有裂伤。
2)如表2所示,在扭转特性方面,就比较例1、2而言,经过20万次循环或19万次循环而断线,与此相对,就实施例1、2而言,经过30万次循环以上电线也没有断线。另外,在编织护套4中没有裂伤。
3)如表3所示,在滑动试验方面,就比较例1、2而言,经过4万次循环或4.5万次循环而断线,与此相对,就实施例1、2而言,经过20万次循环以上电线也没有断线。另外,在编织护套4中没有裂伤。
实施例3~实施例5、比较例3
通过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包含镀铜PET线的第1线、包含表4所示的具有拉伸强度的高张力PET线的第2线交互地编织,而制作编织护套,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单芯同轴线插通于该编织护套内,从而制作出电缆线束。关于所获得的电缆线束,通过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评价了机械特性。其结果示于表4。需要说明的是,就弯曲寿命、扭转寿命、滑动寿命而言,与上述的实施例1、2同样地,20万次以上的为合格,不足20万次的为不合格。
表4
如表4所示,判断出:在使用拉伸强度为700MPa以上的高张力PET线的实施例3~5中,弯曲寿命、扭转寿命、滑动寿命皆为20万次以上。另一方面,判断出:在使用了拉伸强度小于700MPa的高张力PET线的比较例3中,弯曲寿命、扭转寿命、滑动寿命皆大大地小于20万次。由此,高张力PET线的拉伸强度优选为700MPa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4中,由于镀铜PET的比例为83.3%,因此EMI特性比实施例5良好。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可确认出与以往相比而言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的机械特性优异。除此之外,就本发明的电缆线束1而言,由于具备了包含并编织了镀铜PET线31的编织护套4,因此耐静电噪音性优异,并且没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那样的铜箔剥离所伴生的不良现象。

Claims (11)

1.一种电缆线束,其为在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电线群的两端部具有连接终端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线群的外周配有由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护套,所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具有镀敷了铝、铜、铝合金或铜合金的多股PET线,
在所述编织护套的两端具有电连接于机器设备内的地线部的地线连接部,
所述编织护套进一步具有高张力PET线,
在所述编织护套中,包含所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的第1线和包含所述高张力PET线的第2线交替地编织。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张力PET线的拉伸强度为700MPa以上。
3.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护套由所述第1线和所述第2线交叉地编织而成,
并且所述第1线中混合了所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和所述高张力PET线。
4.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由所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和所述高张力PET线交替并排配置而形成。
5.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张力PET线为单股线。
6.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连接部电连接于具有开闭部、扭转部、U字滑动部中的任一个的机器设备的地线部分。
7.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群被分为2股或2股以上,且各自具备所述编织护套。
8.权利要求7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护套被分为2股或2股以上。
9.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包括镀敷了铜的PET线。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张力PET线包括未镀敷的PET线。
11.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缆线束,其特征在于,每个地线连接部包括镀敷了金属的高张力纤维的延长部。
CN201010211647.0A 2009-06-23 2010-06-22 电缆线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8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9015 2009-06-23
JP2009149015 2009-06-23
JP2010-106919 2010-05-07
JP2010106919A JP5505069B2 (ja) 2009-06-23 2010-05-07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8497A CN101958497A (zh) 2011-01-26
CN101958497B true CN10195849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35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16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8497B (zh) 2009-06-23 2010-06-22 电缆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0936B2 (zh)
JP (1) JP5505069B2 (zh)
CN (1) CN101958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7805B2 (en) * 2011-02-07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form factor computing device with connector assembly to interconnect sliding housing segments
WO2012111832A1 (ja) 2011-02-17 2012-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スリーブ
JP5947513B2 (ja) * 2011-09-27 2016-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3029921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General Cabl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ght weight braid for cable shielding applications
JP2015018756A (ja) * 2013-07-12 2015-01-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編組導体
JP6371068B2 (ja) * 2014-02-18 2018-08-08 三菱航空機株式会社 電線構造、および電線の電磁シールド方法
FR3017986B1 (fr) * 2014-02-21 2017-10-06 Nexans Blindage electromagnetique tresse pour cables
US9444525B2 (en) * 2014-12-19 2016-09-13 Dell Products L.P. Waveguide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JP6485704B2 (ja) * 2015-11-25 2019-03-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外装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477538B2 (ja) * 2016-02-24 2019-03-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部材付電線
EP3423126B1 (en) * 2016-03-02 2021-02-24 HeartWare, Inc. Skin button with flat cable
JP6889388B2 (ja) * 2016-03-31 2021-06-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8133139A (ja) * 2017-02-13 2018-08-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車両用高圧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9038084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张志强 一种汽车车身线束
EP4325667A1 (en) * 2022-08-17 2024-02-21 Volvo Car Corporation Ground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1604A (en) * 1989-05-06 1992-02-25 Messerschmitt-Bolkow-Blohm Gmbh Arrangement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
US5378853A (en) * 1992-01-29 1995-01-03 Filotex Shielded multibranch harness
US7135655B2 (en) * 2002-02-08 2006-11-14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Arc welding ca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5729A (ja) * 2000-12-08 2002-06-21 Yoshinoka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シールド付きケーブル
JP3843984B2 (ja) * 2004-02-23 2006-11-0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
JP3876897B2 (ja) * 2004-07-06 2007-0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1604A (en) * 1989-05-06 1992-02-25 Messerschmitt-Bolkow-Blohm Gmbh Arrangement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
US5378853A (en) * 1992-01-29 1995-01-03 Filotex Shielded multibranch harness
US7135655B2 (en) * 2002-02-08 2006-11-14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Arc welding c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8497A (zh) 2011-01-26
JP2011029155A (ja) 2011-02-10
US20100319989A1 (en) 2010-12-23
JP5505069B2 (ja) 2014-05-28
US8420936B2 (en)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8497B (zh) 电缆线束
WO2009157070A1 (ja) 伸縮性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CN104036850A (zh) 带有编织屏蔽物的缆线
WO2008123114A1 (ja) 平型ケーブル
CN104810093A (zh) 信号传输用电缆
CN103000274B (zh) 带屏蔽扁平电缆、电缆束及柔性扁平电缆制造方法
US20120227996A1 (en) Cable structure with metal doped fib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1054398A (ja) 一括編組シールド付ケーブル
JP3918643B2 (ja) 極細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US20110290555A1 (en) Cable harness
CN106251947B (zh) 医疗用电缆
JP2010073636A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5204730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2011119138A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49963A (ja) シールドスリーブ
JP5465856B2 (ja) 伸縮性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8917526B2 (en) Flat cable and cable harness using the same
JP5549318B2 (ja) 細径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2019109970A (ja) 多芯ケーブル
JP2015079574A (ja) 耐捻回性ケーブル
CN212676573U (zh) 一种耐弯折的线缆
CN208368895U (zh) 一种连接线
CN210956212U (zh) 超柔性耐扭机器人手臂用电缆
CN208637175U (zh) 一种双重屏蔽电缆
US20230059723A1 (en) Flat combined w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AB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FINE TECH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6

Owner name: HITACHI METAL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METAL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able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