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6933B - 内照式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照式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6933B
CN101956933B CN201010226247.7A CN201010226247A CN101956933B CN 101956933 B CN101956933 B CN 101956933B CN 201010226247 A CN201010226247 A CN 201010226247A CN 101956933 B CN101956933 B CN 101956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se plate
emitting device
thin slic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2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6933A (zh
Inventor
藤井悠生
吉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56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6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6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69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照式照明装置。在本发明中,使内照式照明装置轻量化,使内照明式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寿命长寿化,提高内照式照明装置的照明质量。将扩散薄片以撑开的状态固定到壳体的开口部分。在壳体的底板上矩阵状地配置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来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光在透过扩散薄片时被扩散。对壳体进行增强的肋位于在光反射部件被固定了的状态下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和之间。光反射部件将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射出的光中由扩散薄片反射的光朝向扩散薄片侧扩散反射。肋和光反射部件配置在比最大强度光的行进方向靠近底板侧,以不遮挡来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最大强度光。

Description

内照式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射出的光经由光扩散部件而均匀地面发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作为背光已知图1所示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图1所示的现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为,在上部敞开的箱状的壳体101的内部配置多个棒状光源(荧光灯)102,在该壳体101的上部安装具有透光性的扩散板103,用该扩散板103封住壳体101的上部的开口部分104。另外,一般而言,这样的现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扩散板103较大(例如,长×宽的尺寸为1m×1.5m,厚度为3mm),扩散板103因该重量而弯曲变形,所以在壳体101的内部的底面105上且荧光灯102和102间的空间上直立设置多个用于支撑扩散板103的多个肋106。另外,在这样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中,在扩散板103的外表面侧上配置作为印刷了广告图像或广告文字等的被照明部件的、具有透光性的薄膜(film)或平板(Plate)(未图示)。另外,在图1的(a)中,为了便于说明,使扩散板103透明而进行表示。
这样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来自多个荧光灯102的光在通过扩散板103扩散了的状态下面状地射出,通过该面状的射出光对作为被照明部件的薄膜和平板从其背面侧进行照明。
但是,在将图1所示的现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适用于室内室外的广告牌或指路牌等大尺寸的照明装置时,整体较大而且较重。因此,从使其处理或搬运等变得容易以及减轻支柱等安装用部件的强度上的负担的观点,需要实现轻型化。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已知有下述技术,即取代扩散板103而将单体上无法维持平面那样的厚度(薄)的扩散薄片用于大型的内照式照明装置(专利文献2)。
另外,也已知有,取代从整个发光面射出完全扩散光的荧光灯102,采用以寿命长且环境负担少的光源而著称的发光二极管(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19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44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42499号公报
但是,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地那样,用扩散薄片代替图1所示的现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00的扩散板103,并施加张力而用扩散薄片覆盖壳体101的开口部分104时,存在内照式照明装置100越大型化,因张力壳体101越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到通过在壳体101的对置的一对侧壁上横跨地设置增强肋,对壳体101进行强化。但是,该方法存在下述问题,即来自取代荧光灯102而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的射出光的一部分被该增强肋遮挡,由此在内照式照明装置100的发光面上产生部分的阴暗部(射出光量较少的部分),降低照明质量。
发明内容
相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内照式照明装置。
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有关内照式照明装置1,该内照式照明装置包括:(1)箱形的壳体2,其由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底板8和自该底板8直立的四个侧壁10~侧壁13形成,并且具有由所述四个侧壁10~侧壁13的端边缘10a至13a构成的开口部分5;(2)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多个该模块被安装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侧且所述底板8的内表面8a处而进行发光;(3)扩散薄片6,其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固定到所述壳体2的所述开口部分5,封住所述壳体2的所述开口部分5,而且具有光扩散性和透光性;(4)棒状的肋15,位于相邻的所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所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之间,横跨地设置在所述四个侧壁10~侧壁13中的相向的一对侧壁10和12的内壁面102b和122b之间而作用为所述壳体2的增强部件(参照图2至图9)。在本发明中,对所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而言,若在包含其发光中心7a且与底板8的所述内表面8a正交的假想平面内,将通过所述发光中心7a且沿所述底板8的所述内表面8a的法线方向延伸的假想轴设为光束中心轴17,则射出的光束中最大强度光18的行进方向位于从所述光束中心轴17倾斜规定角度(±θ)的方向(参照图4和图10)。另外,在所述肋15,从所述相向的一对的侧壁10和12中的一方至另一方为止安装光反射部件16,该光反射部件对经由所述扩散薄片6反射后到达了的光21进行扩散反射(参照图3至图5)。另外,所述肋15和所述光反射部件16配置于比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所述最大强度光18直接朝向扩散薄片6的光路更靠近所述底板8侧(参照图4)。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中的所述光反射部件16上具有特征的发明。也就是说,所述光反射部件16的特征在于,在包含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发光中心7a和7a且与底板8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若将沿所述底板8的所述内表面8a连接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发光中心7a和7a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将所述底板8的所述内表面8a的法线方向中的扩散薄片6侧设为上方,则剖面形状为左右对称形状,所述剖面形状的中央部为朝向上方凸起的平滑的曲线形状,所述剖面形状的所述中央部的两侧为与所述中央部相反而呈倒凸形的平滑的曲线形状(参照图4和图12)。
由于本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使用扩散薄片代替现有的扩散板,所以比现有例子减轻整体的重量。
另外,本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使用点状发光元件模块代替现有的荧光灯作为光源,所以能够比现有例子使光源的寿命长寿化,并能够减少更换光源等维护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肋和光反射部件不遮挡来自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最大强度光并且光反射部件能够对经由扩散薄片反射的光进行扩散反射而使其返回到扩散薄片侧,所以能够抑制在来自扩散薄片的射出光上产生部分的阴暗部,从而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图,其中,图1的(a)是内照式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1的(b)是沿图1的(a)的B-B线切断而示出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去除图2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扩散薄片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A1-A1线切断而示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肋和光反射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第一壳体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2-A2线切断而示出的第一壳体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图3所示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第二壳体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A3-A3线切断而示出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射出光特性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比较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的效果的图并且是与图4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照式照明装置
2:壳体
5:开口部分
6:扩散薄片
7:点状发光元件模块
7a:发光中心
8:底板
8a:内表面
10~13:侧壁
10a~13a:端边缘
102b、122b:内壁面
15:肋
16:光反射部件
17:光束中心轴
18:最大强度光
21: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至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其中,图2是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去除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扩散薄片6而示出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A1-A1线切断而示出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肋和光反射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图3所示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第一壳体部分3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的A2-A2线切断而示出的第一壳体部分3的剖面图。图8是图3所示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第二壳体部分4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的A3-A3线切断而示出的第二壳体部分4的剖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内照式照明装置1为,将扩散薄片6固定在箱形的壳体2的开口部分5,从扩散薄片6的背面侧(壳体2的内部侧)照射从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的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射出的光。由此,能够从扩散薄片6的外表面侧视觉辨认印刷在扩散薄片6的外表面上的图案或文字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2由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底板8和自该底板8竖起的四个侧壁10~侧壁13形成,并且具有由四个侧壁10~侧壁13的端边缘10a~13a构成的开口部分5。该箱形的壳体2由金属板(例如,铝板或不锈钢板)形成,并由包含底板8的第一壳体部分3和其位置为层叠在该第一壳体部分3上的第二壳体部分4一分为二(参照图6至图9)。另外,在第一壳体部分3的四个侧壁101~131的外表面101a~131a和第二壳体部分4的四个侧壁102~132的外表面102a~132a上横跨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地安装用于可脱卸地固定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的多个固定器具(铰链或挂钩等)14。这样,将壳体2分割为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并且可脱卸地固定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从而容易地对安装在内部的部件等进行维护作业(例如,部件的更换、清扫等)。
如图3、图4、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壳体部分3的底板8的内表面8a上矩阵状地安装多个(2行×6列合计12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另外,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使用LED作为点状发光元件,并且为通过塑料或玻璃的晶体覆盖该LED的LED模块。
如图3、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二壳体部分4的长边侧的相向的一对侧壁102和122上平行地固定(横跨地设置)多根棒状的肋1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该肋15作用为壳体2(特别是第二壳体部分4)的增强部件。肋15的长度方向端部垂直地固定在侧壁102和122的内壁面102b和122b(例如,粘接固定),并位于与第二壳体部分4的短边侧的相向的一对侧壁112和132平行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组合为第二壳体部分4重叠在第一壳体部分3的状态下,肋15配置为分别位于第二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第三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中间以及第四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第五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中间。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肋15使用金属制的方棒,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剖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的金属棒。另外,肋15和肋15不固定在第二壳体部分4的相向的一对侧壁102和122上,并且不对第二壳体部分4进行任何增强时,由于扩散薄片6的张力而使长边侧的一对侧壁102和122向内侧弯曲变形,同时短边侧的一对侧壁112和132向外侧弯曲变形,损害外观质量。进而,在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的碰合部分产生间隙而漏光,或者产生外部的灰尘容易侵入壳体2的内部的问题。但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通过一对肋15对第二壳体部分4进行增强,所以不会出现在不用肋15对第二壳体部分4进行增强时产生的上述问题。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在肋15固定用于对光进行扩散反射的光反射部件16。该光反射部件16为对薄板状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加热和加压而成型出的部件。光反射部件16的中央部由朝向上方而呈凸形的平滑曲面(上凸曲面16a)形成(特别参照图4和图5),中央部的两侧由与中央部相反而呈倒凸形的平滑曲面(下曲面16b、16b)形成(特别参照图4和图5)。从肋15的上表面15a的长度方向一端到另一端为止使用未图示的两面胶带或粘合剂或者在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上开孔并使用螺丝钉,将光反射部件16固定在肋15。这里,图4所示的光反射部件16的上凸曲面16a和下凸曲面16b、16b的形状形成为朝向扩散薄片6中的容易产生阴暗部的部分(用椭圆22包围的范围)而扩散反射较多的光(参照图12)。并且,如图4所示,光反射部件16形成为,在包含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发光中心7a和7a且与底板8的内表面8a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若将沿底板8的内表面8a连接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发光中心7a和7a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将底板8的内表面8a的法线方向设为上方,则其剖面形状的中央部是朝向上方而呈凸形的平滑的曲线形状,剖面形状的中央部的两侧是与中央部相反而呈倒凸(下凸)形的平滑的曲线形状,并且整体的剖面形状为相对于中心线CL呈左右对称形状。
图10是表示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发光特性的图。如该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在包含发光中心7a且与底板8的内表面8a正交的假想平面内(参照图4),若将通过发光中心7a且沿安装基准面(底板8的内表面8a)的法线方向延伸的假想轴设为光束中心轴17,则射出的光束中的最大强度光(相对照度为最大的光)18的行进方向位于从光束中心轴17倾斜规定角度θ(±60°)的方向(参照图4)。另外,如图10所示,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在光束中心轴17上相对照度为50%,以光束中心轴17为中心射出呈几乎左右对称的剖面形状的光束。另外,如图10所示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构成为,从光束中心轴17开始至最大强度光18行进的方向为止的规定角度θ(±60°)的范围的射出光量为整体的约70%(参照图4)。另外,相对照度是指,将最高照度值设为100(%),以每个光源配光角度(从光束中心轴17的倾斜角度)的照度值与最高照度值的比例表示的数值(%)。在距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发光中心7a规定距离的位置配置照度计,并在每个光源配光角度将照度计的受光部朝向发光中心7a测定该照度值。另外,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光束中心轴17至最大强度18的行进方向为止的规定角度θ根据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发光特性而为不同的数值。
考虑这样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发光特性,如图3和图4所示,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配置在壳体2内。也就是说,在包含第一行的第二列和第二列的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发光中心7a和7a且与底板8的内表面8a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配置在位于比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最大强度光18朝向扩散薄片6的光路靠近底板8侧的位置(参照图3和图4)。另外,在包含第一行的第四列和第五列的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发光中心7a和7a且与底板8的内表面8a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配置在位于比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最大强度光18朝向扩散薄片6的光路靠近底板8侧的位置,并且不遮挡最大强度光18(参照图3和图4)。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考虑肋15的截面积和肋15的自底板8的高度尺寸h1,设定这样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最大强度光18的光路和肋15以及反射部件16之间的关系状态。具体而言,使第一行的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间距P2以及第一行的第四列和第五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间距P2大于第一行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间距P1、第一行的第三列和第四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间距P1以及第一行的第五列和第六列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彼此的间距P1(P2>P1)。由此,使肋15尽量不遮挡来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光(参照图6和图7)。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由第二壳体部分4的四个侧壁102~132中的上侧的端边缘10a~13a(在将与第一壳体部分3的四个侧壁101~131碰合的侧的端边缘设为下侧的端边缘时,位于与该下侧的端边缘相反侧的位置的端边缘)包围的开口部分5固定扩散薄片6(参照图8和图9)。扩散薄片6由具有光扩散性和透光性的长方形且呈薄膜状的塑料薄片(例如,厚度为1mm以下)形成,通过安装在第二壳体部分4的四个侧壁102~132中的上侧的端边缘10a~13a附近的薄片固定器具191~194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被固定,封住开口部分5。另外,从肋15的上表面15a至扩散薄片6的内表面为止的尺寸h2设定为来自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光在扩散薄片6的内表面均匀地混合的尺寸。
如上所述,若组装为在安装了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第一壳体部分3上,层叠在固定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的同时固定了扩散薄片6的第二壳体部分4,并通过多个固定器具14固定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则完成图2所示的内照示照明装置1。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夹着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而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最大强度光18不直接照射到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所以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射出的光的大多数没有被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遮挡而直接到达扩散薄片6(参照图4和图10)。这里,若如图11所示的比较例的内照式照明装置30那样,肋15位于遮挡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最大强度光18的位置,则在延长了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最大强度光18的行进方向所得的假想线18’与扩散薄片6之间的交差部分产生阴暗部(阴影条纹)31,从而导致照明质量降低。但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由于来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最大强度光18不被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遮挡,所以不会产生比较例那样的问题。
另外,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通过将到达了扩散薄片6的光20中的由于射入扩散薄片6的射入角度较大而由扩散薄片6表面反射的光,经由光反射部件6的上表面(扩散薄片6侧)扩散反射而返回到扩散薄片6,从而能够将较多的光返送到由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间距过宽引起而容易产生阴暗部的肋15的正上方以及其附近(由椭圆22包围的范围)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不遮挡来自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最大强度光18,并且光反射部件16将由扩散薄片6反射来的光朝向扩散薄片6侧(肋15的正上方以及其附近侧较多地)扩散反射,从而能够抑制在来自扩散薄片6的射出光上产生的部分阴暗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照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使用扩散薄片6代替现有的扩散板,所以能够减轻整体的重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使用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代替现有的荧光灯作为光源,所以能够比现有例使光源的寿命长寿化,并能够减少更换光源等维护作业。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将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尽可能地靠近底板8侧配置,使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射出的光中直接到达扩散薄片6的光(不直接照射到肋15和光反射部件16的光)的量较多。
另外例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在底板8的内表面8a上仅配置2行×6列合计12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扩散薄片6的面积或所需的照明光的亮度增加/减少行数和列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个数),或者适当地变更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和7的间距。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矩阵状地配置的情形,也可以适当地变更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一个个的间隔以在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射出面上获得亮度的均匀性。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构成为,如图4所示,沿光反射部件16中的上凸曲面16a和下凸曲面16b之间的连接部分所引出的连接线T的倾斜角(连接线T和中心线CL所成的角度)α小于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光束中心轴17至最大强度光18的行进方向为止的规定角度θ。但是,光反射部件16与最大强度光18的行进方向具有充分的间隙且被配置在最大强度光18的下方侧(底板8侧)时,沿光上凸曲面16a和下凸曲面16b之间的连接部分所引出的连接线T的倾斜角α也可以等于从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的光束中心轴17至最大强度光18的行进方向为止的规定角度θ。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的光反射部件16由上凸曲面16a和连接到该上凸曲面16a的两侧的下凸曲面16b、16b构成,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倾斜角α(α<θ、或α=θ)的倾斜平面代替下凸曲面16b、16b。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仅由上凸曲面构成光反射部件16。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示出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底板8,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底板8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例示了将LED模块作为点状发光元件模块7,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出现了代替LED而能够使用的点状发光元件时,能够使用该点状发光元件代替LED。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中,光反射部件16的上凸曲面16a和下凸曲面16b可以是平滑地连接多个曲率的曲面而成的曲面,也可以是单一曲率的曲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中,使用两根肋15对壳体2进行增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壳体2自身的强度或大小等,使用一根肋15或三根以上的多根肋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照式照明装置1中,示出了扩散薄片6的厚度约为1mm以下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对具有扩散透过性的薄片施加张力而将其固定于壳体并且为防止因该张力使壳体变形而需要肋的所有装置。
2009年7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168539号所包含的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都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非常适合用于从背面侧对室内室外的广告牌或指路牌面状地进行照明或者用作设置在建筑物的壁面或层顶的面状照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内照式照明装置非常适合用作从背面侧对液晶显示面板面状地进行照明的背光。

Claims (2)

1.一种内照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形的壳体,其由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底板和自该底板直立的四个侧壁形成,并且具有由所述四个侧壁的端边缘构成的开口部分;
多个点状发光元件模块,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侧的、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而进行发光;
扩散薄片,其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分,封住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分,而且具有光扩散性和透光性;
棒状的肋,位于相邻的所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之间,横跨地设置在所述四个侧壁中的相向的一对侧壁的内壁面之间,其作用为所述壳体的增强部件,其中,
所述点状发光元件模块在包含其发光中心且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内表面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若将通过所述发光中心且沿所述底板的所述内表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的假想轴设为光束中心轴,则射出的光束中的最大强度光的行进方向位于从所述光束中心轴倾斜了规定角度的方向,所述规定角度为±θ,
在所述肋上从所述相向的一对侧壁中的一方至另一方安装有光反射部件,所述光反射部件对经由所述扩散薄片反射后到达了的光进行扩散反射,
所述肋和所述光反射部件配置在比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所述最大强度光直接朝向所述扩散薄片的光路更靠近所述底板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照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反射部件为,在包含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发光中心且与底板正交的假想平面内,若将沿所述底板的所述内表面连接所述相邻的点状发光元件模块的发光中心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将所述底板的所述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中的所述扩散薄片侧设为上方,则剖面形状为左右对称形状,所述剖面形状的中央部为朝向上方凸起的平滑的曲线形状,所述剖面形状的所述中央部的两侧为与所述中央部相反而呈倒凸形的平滑的曲线形状。
CN201010226247.7A 2009-07-17 2010-07-14 内照式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6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8539A JP5444539B2 (ja) 2009-07-17 2009-07-17 内照式照明装置
JP2009-168539 2009-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6933A CN101956933A (zh) 2011-01-26
CN101956933B true CN101956933B (zh) 2014-02-05

Family

ID=43484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62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6933B (zh) 2009-07-17 2010-07-14 内照式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44539B2 (zh)
CN (1) CN10195693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2336U (ja) * 2002-08-26 2003-03-07 台湾奈普光電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面発光装置
JP2004219926A (ja) * 2003-01-17 2004-08-05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フィルム構造体、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862343A (zh) * 2005-05-10 2006-11-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WO2008114882A1 (ja) * 2007-03-22 2008-09-2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トボック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989A (ja) * 1990-05-16 1992-01-24 Hitachi Ltd 面光源装置
JP2007065120A (ja) * 2005-08-30 2007-03-15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の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9152142A (ja) * 2007-12-21 2009-07-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発光素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複数備えた面発光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2336U (ja) * 2002-08-26 2003-03-07 台湾奈普光電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面発光装置
JP2004219926A (ja) * 2003-01-17 2004-08-05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フィルム構造体、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862343A (zh) * 2005-05-10 2006-11-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WO2008114882A1 (ja) * 2007-03-22 2008-09-2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トボック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6933A (zh) 2011-01-26
JP5444539B2 (ja) 2014-03-19
JP2011023263A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7360B2 (en) Optical module
JP4528902B2 (ja)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495801B (zh) 面状照明装置
CN102089702B (zh) 准直光引擎
US858205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884365B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40228109A1 (en) Light guide module having uniform light diffus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1030500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165579B2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KR20060135207A (ko) 휘도를 개선한 발광다이오드 램프 및 이를 이용하는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619645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レンズ
KR102461530B1 (ko) 이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101069A1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mixing areas
KR201200675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844609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透镜
JPWO2009145319A1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該光源装置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02893075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68194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透镜
WO2009098797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illuminated signboard
CN101403834B (zh) 背光组件
TWI343489B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226200B2 (en) Light guiding device with two opposite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EP2762959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2859264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56933B (zh) 内照式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