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1646B -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1646B
CN101951646B CN201010503245.8A CN201010503245A CN101951646B CN 101951646 B CN101951646 B CN 101951646B CN 201010503245 A CN201010503245 A CN 201010503245A CN 101951646 B CN101951646 B CN 101951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radio
data
mode
radio st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3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1646A (zh
Inventor
大渊一央
古川秀人
川端和生
田岛喜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1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通信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用于使用共享信道进行数据传送的通信装置的处理负担。用于通过共享信道接收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间歇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站;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模式中在接收单元的间歇接收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间歇发送影响数据的发送格式的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091716.8、申请日为2005年8月8日、发明名称为“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原案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装置,更优选地,涉及在采用UMTS(WCDMA)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LAN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最经常地进行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其能够根据情况来切换数据的传送目的地)来代替通过分配固定的时隙而进行的通信。 
在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系统中,接收侧的通信装置(称为接收站)不能预见数据何时从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称为发送站)发送。因此,接收站通过每次从发送站发送数据时进行接收来检查发送的数据是否去往其自身站。当接收的数据是发送到其自身站时,接收站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解码)并随后输出该数据。然而,当接收的数据并非发送到其自身站时,不需要接收站对数据进行解码和输出。 
此外,在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在发送数据时有时需要利用来自接收站的信息。 
例如,当针对数据传送进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时,使用来自接收站的信息。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对于自适应地改变用于数据传送的发送方法是必要的。 
例如,接收站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信号,使用这种接收信号来测量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无线电环境(下行链路的无线电环境),然后将测量的结果发送给发送站,同时发送站根据测量的结果自适应地改变发送方法。发送方法改变的示例包括QPSK调制系统转换为16QAM调制系统、发送使用的扩频码的数量的改变,并且可以考虑要发送的数据大小(分组长度)的改变。 
这里,将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作为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系统的示例来进行说明。HSDPA是在UMTS(WCDMA)通信系统中采用以实现利用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高速分组传送系统的系统。此外,在无线电LAN通信系统中,也已经提出了使用共享信道的高速分组传送系统。 
HSDPA不仅如前所述地用于使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而且还用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 
此外,HSDPA也采用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系统。在此H-ARQ系统中,当移动站检测到从基站接收的数据中的错误时,向基站发出重新发送请求。接收到该重新发送请求的基站进行对数据的重新发送。由此,移动站能够有效地使用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和重新发送的接收数据。如上所述,通过有效地利用已经接收到的数据,消除了无用发送的发生。 
随后,说明在HSDPA中使用的主无线电信道。 
HSDPA的信道包括HS-SC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PDSCH(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信道HS-SCCH和HS-PDSCH是用于下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站的方向)的共享信道,同时信道HS-SCCH是用于发送针对要由HS-PDSCH信道发送的数据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信道。各种参数例如包括:表示要使用的调制方案的调制方案信息,要分配的扩频码的数量,以及诸如要在发送前进行的速率匹配处理的模式的信息。 
同时,HS-DPCCH是用于上行链路(即,从移动站到基站的方向)的单独的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例如,移动站使用此信道向基站发送对从基站通过HS-PDSCH信道接收的数据的接收的确认和不确认的结果,分别作为ACK信号和NACK信号(响应信号)。如果移动站数据接收失败(在接收的数据中产生CRC错误),则因为从移动站发送NACK信号 作为重新发送请求,所以基站进行重新发送控制。此外,当既没有接收到ACK信号又没有接收到NACK信号时(DTX状态的情况),无线电基站也进行重新发送控制。由此,可以将移动站不发送ACK和NACK信号的DTX状态的出现也认为是一种重新发送请求。 
此外,HS-DPCCH信道还用于向基站发送由移动站测量的从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例如,SIR)作为CQI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基站根据接收的CQI信息来改变下行链路的发送方法。即,当CQI信息表示下行链路的无线电环境较好时,将发送方法切换到使得能够更高速发送数据的调制方案。相反地,当CQI信息不表示下行链路的无线电环境良好时,将发送方法切换到使得能够低速信息发送的调制方案(即,自适应调制控制(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信道格式] 
随后,说明HSDPA信道的信道格式。 
图1是示出HSDPA信道的信道格式的图。由于W-CDMA采用码分复用系统,因此按码来划分各个信道。 
首先说明还没有进行说明的信道。CPICH(公共导频信道)是用于向无线电区域(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站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所使用的公共信道。 
CPICH信道在移动站中用于信道估计和小区搜索,还用作同一小区中的其它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定时标准。即,该信道用于传送所谓的导频信号。 
接下来,随后将参照图1来说明信道的定时关系。 
如图1所示,在每个信道中由15个时隙(=3×5,每个时隙对应于2560个码片长度)构成一帧(10ms)。如上面已经说明的,由于CPICH用作其他信道的标准,所以使P-CCPCH和HS-SCCH信道中的帧中的第一帧与CPICH信道中的帧中的第一帧匹配。这里,HS-PDSCH中的帧中的第一帧从HS-SCCH等延迟两个时隙,以使得能够在移动站通过HS-SCCH接收到了调制方案信息之后按照与接收到的调制方案对应的解调方案来对HS-PDSCH进行解调。此外,HS-SCCH和HS-PDSCH按三个时隙形成一 个子帧。移动站接收HS-SCCH中的每个子帧,以检查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站。当数据是发送到其自身站时,移动站对HS-PDSCH进行接收(解码)。当数据不是发送到其自身站时,移动站不对HS-PDSCH进行接收(解码)。 
HS-DPCCH是上行链路的信道,包括用于在从接收HS-PDSCH起大约7.5时隙之后从移动站向基站发送ACK/NACK信号作为用于验证接收的响应信号的时隙(1个时隙长度)。 
此外,HS-DPCCH还用于向基站定期反馈发送用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CQI信息。这里,例如根据从发送CQI信息之前四个时隙直到之前一个时隙的时间段内测量的接收环境(例如,CPICH的SIR测量结果)来计算要发送的CQI信息。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G TS 25.21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V6.2.0(2004年6月)”中公开了关于HSDPA的细节。 
根据上述的背景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共享信道来提高信道的利用效率,但是由于接收站按每个子帧来接收HS-SCCH,所以如果接收的数据并非发送到其自身站,那么从接收站自身的角度来看,存在如下的待解决问题:为了无用的接收处理而消耗了电力。 
参照图2来简要说明此问题。 
图2示出了HSDPA信道的发送和接收顺序。 
在图2中,仅仅示出了要在无线电基站(BTS)和一个移动站(MS1)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然而,信号当然可能被发送到HS-SCCH和HS-PDSCH信道的空白区域中的其他移动站。 
如图所示,MS1接收总是从BTS发送的CPICH,并定期地向BTS发送测量的结果作为CQI信息。 
例如,当MS1在图中的时间A发送CQI并且BTS选择此MS1作为下一个数据发送目的地时,要在图中的时间B(C)发送给MS1的HS-SCCH(HS-PDSCH(DSCH))成为根据该CQI信息生成的数据。 
即,BTS选择与该CQI对应的发送方法,发送与该发送方法对应的调制方案和扩频码信息,并通过使用这种调制方案和扩频码发送HS-PDSCH来有效地进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没有要发送到MS1的数据(到其它MS的数据发送具有优先权),如果该时间段持续,则在MS1中可能产生不发送分组的时间段。 
在该时间段内,MS1被迫进行无用的接收处理(对HS-SCCH的接收等)和发送处理(对CQI的发送等),并且无用地消耗电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期间减轻通信装置(移动站)的处理负担。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也是在减轻处理负担的同时有效地实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除上述目的之外,认为以下事实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用后述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所指出的各结构可以实现的效果相反地不能用现有技术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共享信道接收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模式中间歇地进行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装置;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模式中在接收单元进行间歇接收的时间之前的预定时间间歇地发送影响数据发送方法的信息。 
优选地,接收单元进行间歇接收的第一周期被设置为与发送单元进行间歇发送的第二周期相等或比第二周期短。 
优选地,发送单元进行间歇发送的第二周期被设置为与用于生成发送单元发送的信息的接收的第三周期相等或比第三周期长。 
优选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被设置为用于比发送单元的间歇发送更频繁地发送信息的第二模式,其中,控制单元针对第二模式设置用于生成第一模式中发送单元发送的信息的接收的较长时间段。 
优选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被切换到使得接收单元可以进行接收但不允许发送单元进行发送的第三模式。 
此外,控制单元根据数据并非通过共享信道发送到其自身装置的时间段来进行切换操作。 
优选地,共享信道是HS-PDSCH信道,无线电通信装置是与HSDPA对应的移动站,接收单元接收HS-SCCH信道,发送单元发送CQI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共享信道接收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模式中间歇地进行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装置;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当影响接收的信息超过预定范围地变化时发送该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共享信道发送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能够成为数据接收目的地的接收侧通信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接收侧通信装置使其进行间歇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装置并且还在接收单元进行间歇接收的时间之前的预定时间间歇地发送影响接收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共享信道发送数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允许向特定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时间段限制为不连续的时间段;以及发送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特定通信装置间歇地发送的信息在受限制时间段的范围内向该特定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优选地,无线电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用于向特定通信装置通知这种限制的进行。 
这里,通知单元可以被构成为通过例如经由HS-SCCH发送预定信号来通知消息。 
优选地,对要通过共享信道发送到特定通信装置的数据进行这种限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HSDPA中的信道格式。 
图2表示HSDPA中的发送和接收顺序。 
图3表示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 
图4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 
图5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顺序(No.1)。 
图6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周期(No.1)。 
图7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周期(No.2)。 
图8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周期(No.3)。 
图9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周期(No.4)。 
图10表示本发明的操作模式。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发送/接收周期(No.5)。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a]对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间歇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站,并且还在间歇接收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进行影响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的发送格式的信息。 
因此,可以通过执行间歇接收以确定通过共享信道接收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站来减小处理负担(功耗),并且可以充分地控制通过共享信道传送的数据的发送格式。 
如前所述,对于利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可以使用多种通信装置(例如,形成无线电LAN系统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等),但是这里对与前述的HSDPA对应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共享信道对应于HS-PDSCH,通过对HS-SCCH的接收来判断数据是否是发送到其自身装置,影响发送格式的信息对应于CQI信息。 
图3示出了与HSDPA对应的无线电基站的构成。 
在该图中,标号1表示无线电基站;2表示用于从移动站接收无线电信号和向移动站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3表示用于控制各个单元的控制单元;4表示用于与路由装置(ATM交换机、路由器、基站控制装置等)进行接口的第一接口单元;5表示用于存储通过共享信道发送到移动站的数据等的存储单元。 
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设有CPICH发送单元6作为用于发送数据以使得移动站能够测量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所需要的下行链路质量的CPICH发送单元。 
此外,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设有HS-SCCH发送处理单元7,所述HS-SCCH发送处理单元7用于发送HS-SCCH以通知通过共享信道HS-PDSCH的数据发送。 
如前所述,设有HS-SCCH以用于向移动站通知接收HS-PDSCH(调制方案,扩频码信息等)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也可以通过消除HS-SCCH的通知地经由HS-PDSCH发送数据。 
此外,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还设有用于发送HS-PDSCH(DSCH)以根据CQI信息自适应地控制发送方法的HS-PDSCH发送处理单元8,所述HS-PDSCH是用于进行数据(例如分组数据等)高速传送的信道。 
此外,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还设有用于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CQI信息、ACK信号和NACK信号的HS-DPCCH接收处理单元9。 
同时,控制单元3设有:MAC-hs处理单元10,用于进行H-ARQ;模式确定单元11,用于根据诸如发送数据量的发送数据信息来针对各个移动站确定模式;以及通知处理单元12,用于生成信号(通知信号)以向移动站通知模式确定的结果。 
随后,参照图4来说明与HSDPA对应的移动站。 
在图4中,标号15表示移动站;16表示用于从无线电基站接收无线电信号和向无线电基站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7表示用于控制各个单元的控制单元;18表示用于输入/输出诸如声音、字符和各种设置信息项等的信息项的输入/输出单元;19表示用于存储包括检测到的CRC错误的接收数据(通过HS-PDSCH接收的数据)以实现示出 CPICH接收质量与CQ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CQI表和H-ARQ的存储单元。 
此外,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6包括CPICH接收单元20、HS-SCCH接收处理单元21、HS-PDSCH接收处理单元22以及HS-PDSCH发送处理单元23,这些单元是对应于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的各个处理单元而设置的。 
同时,控制单元17包括:MAC-hs处理单元24,用于控制H-ARQ的操作;RLC层处理单元25;以及具有后述的模式控制功能的模式控制单元26。 
上面已经对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站的构成进行了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这些装置的操作。 
如上所述,移动站15的控制单元17设有模式控制单元26。当移动站15被设为第一模式时,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6的HS-SCCH接收处理单元21和HS-DPCCH发送处理单元23像图5中的第一模式那样进行操作。 
即,在第一模式中,移动站15的控制单元17通过控制CPICH接收单元20在时间A1接收CPICH(导频信号),以测量接收获得的CPICH的接收质量。 
然而,由于接收CPICH对于HS-SCCH和HS-DSCH的解调处理是必要的,因此为了接收HS-SCCH和HS-PDSCH而继续接收操作。 
控制单元17获取结果(例如,接收SIR),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9中的CQI表读取与接收SIR对应的CQI信息,并在图5的时间B1发送此CQI信息。 
移动站15在时间B1预定的时间(T1)内的图中时间C1接收HS-SCCH,并且当预测到向其自身站的发送时还在时间D1进行接收。 
其后,控制单元17进行控制以不接收从无线电基站1的HS-SCCH发送,并且还在时间C2控制HS-SCCH接收处理单元21以接收HS-SCCH。 
然而,控制单元17还在上述控制之前的预定时间(T1)对HS-DPCCH发送处理单元23进行控制以发送CQI信息。 
即,控制单元17控制CPICH接收单元20以在时间A2测量CPICH的接收质量并使用CQI表读取CQI信息,还控制HS-DPCCH发送处理单元23以发送CQI信息。 
间歇地进行对HS-SCCH的接收(无线电基站15在从C1至C2的时间段发送HS-SCCH但不对其进行接收)。然而,由于影响发送方法的CQI信息是在间歇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T1)通过HS-DPCCH间歇发送的(在时间B1,B2发送的),因此在C1(D1)、(C2)D2发送的HS-SCCH(HS-PDSCH)上可以反映最新CQI信息(无线电环境信息)。 
然而,希望将时间T1设置在从移动站15发送的CQI信息被无线电基站1接收并且CQI信息可以反映在对HS-SCCH的发送数据的接收上的时间内。原因是无线电基站1的控制单元3根据接收到的CQI信息确定通过HS-PDSCH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并且这种发送格式的信息是通过HS-SCCH发送的。当略去HS-SCCH时,应该将T1设置为发送足够确定HS-PDSCH的发送方法的CQI信息。 
当移动站15处于第一模式时,希望无线电基站1的控制单元3对HS-SCCH发送处理单元7进行控制以使其在比在C1和C2发送的HS-SCCH的发送周期短的周期内不向移动站15发送HS-SCCH。原因是决不会在移动站15不接收信号的定时发送HS-SCCH。 
然而,在从C1至C2的时间段内,可以在短周期内向其他移动站发送HS-SCCH。 
此外,在本示例中,在第一模式中,移动站15假定HS-SCCH的接收周期(第一周期)与通过HS-DPCCH发送的CQI信息的发送周期(第二周期)相等。 
图6是用于详细说明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的图。 
如图6所述,作为HS-SCCH的接收周期的第一周期被设置为与作为HS-DPCCH(CQI信息)的发送周期的第二周期相等。 
当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周期的关系来尽可能地控制CQI信息的发送频率时,对于HS-SCCH的发送,每次都可以使用最新CQI信息。 
当然,如图所示,用于生成CQI信息的CPICH接收周期(第三接收 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与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等。由此,可以消除不发送CQI信息时的无用测量。 
第二周期也可以被设置为比第一周期长。 
图7是用于详细说明这种情况下的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的图。 
在该示例中,移动站15将通过HS-DPCCH的CQI信息的发送周期(第二周期)设置得比HS-SCCH的接收周期(第一周期)长。 
通常,发送需要的功率比接收需要的功率高,无线电环境的变化有时并不很大。因此,希望将第二周期设置为相对较长的周期以减小功耗。 
此外,虽然在图5、6和7中用于生成CQI信息的CPICH的接收周期(第三周期)被设置为与CQI信息的发送周期(第二周期)相等,但是第三周期也可以被设置为比第二周期短。 
图8是用于详细说明上述情况下的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的图。 
在该示例中,移动站15的控制单元17控制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6以在第一周期中间歇接收HS-SCCH并在与第一周期相等的第二周期中间歇发送CQI信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进行控制以使得CPICH的接收周期(第三周期)比第二周期短。 
即,在从接收HS-SCCH起的预定时间(T1)之前在第二周期中发送CQI信息,并在该周期中若干次接收CPICH。 
更优选地,控制单元17控制HS-DPCCH发送处理单元23以通过对若干次(参见图8中的X)接收的CPICH的测量结果(接收SIR等)进行平均并且然后根据平均结果参照存储单元19的CQI表来识别CQI信息从而经由HS-DPCCH发送CQI信息数据。 
由此,可以提高移动站15中的对接收环境的观测精确度,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无线电环境更精确地确定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返回图5对第二模式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在第一模式中间歇地接收CPICH和HS-SCCH等,但比第一模式更频繁地(按更短的周期)接收CPICH、HS-SCCH等。例如,接收HS-SCCH的每个子帧(非间歇)。 
当存在许多要发送到移动站15的数据时,更频繁地向移动站15分配 HS-PDSCH。因此,不那么需要移动站15用间歇接收来减少接收次数。由此,在这种情况下,在HS-SCCH的各个发送定时每次(在每个子帧)都接收HS-SCCH,并且还按与接收相同的定时频繁地发送CQI信息。这里,可以间歇地发送CQI信息,但应该比第一模式中的更频繁地发送CQI信息。 
可以用移动站15的模式控制功能单元26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改变设置。 
根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功能,可以根据移动站15的状态适当地选择操作模式,也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状态设置处理负担。 
例如,当数据并非通过HS-PDSCH发送到其自身站的时间段超过预定时间段时,考虑到通过将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控制单元检测到这样的时间段并将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在条件HSDPA业务启动的状态的最初,由于数据接收条件不清楚,所以理想地将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这里,第一模式的特征在于:在HS-SCCH的接收周期和CQI信息的发送周期,第一模式比第二模式长,此外,第一模式的特征也可以在于CPICH的接收周期。 
参照图9来说明第一模式的这种特征。 
图9是用于详细说明发送周期和接收周期的图。 
如图9所示,在第一模式中,CPICH的接收周期比第二模式中的长,而接收的持续时间被设置为更长。 
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在比第二模式变短的范围内将CPICH的总接收时间在持续时间设置为较长。 
由此,移动站15能够使用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测量的CPICH接收质量来生成CQI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给无线电基站1,同时降低发送CQI信息时的接收负担。 
接下来,参照图10来说明第三操作模式。 
图10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有关的操作模式的图。 
如前所述,模式控制单元26能够对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进行切换, 此外,该单元还具有将操作模式切换到第三模式的功能。 
第三模式对应于停止对CQI信息的发送(也可以选择性地停止用于生成CQI信息的CPICH的接收)的模式。 
即,模式控制单元26首先将模式设置为第二模式,然后,当来自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6的通过HS-PDSCH的数据并非发送到其自身站的时间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2)时,将第二模式设置到第一模式。此外,当从改变设置起数据并非通过HS-PDSCH发送到其自身站的时间经过了预定时间段(T2)时,模式控制单元26将设置改变到第三模式。然而,当在将设置改变到第一模式之后在经过时间段T2之前数据就通过HS-PDSCH发送到其自身站时,理想地,设置应该返回到第二模式。 
当在第三模式中数据通过HS-PDSCH发送到其自身站时,设置可以复位到第一模式或到第二模式。 
由此,可以根据通过共享信道的数据接收状态逐步地减轻处理负担。 
在该示例中,移动站15根据自确定来切换操作模式。然而,希望无线电基站1能够检测操作模式的变化。因此,优选地,移动站15的控制单元17通过控制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16来发送信号以通知其自身的操作模式(通知模式的变化),并且无线电基站1的模式确定单元11根据这种信号来确定移动站15的模式,并在与该模式对应的HS-SCCH的接收周期的范围内(接收周期的N倍(N是自然数))向移动站15发送HS-SCCH和HS-PDSCH。当然,控制单元3对HS-DPCCH接收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在与模式对应的周期中还获得CQI信息。 
相反地,也可以根据无线电基站1的状态来切换移动站15的操作模式。由于无线电基站1能够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5中的信息来请求通过HS-PDSCH发送到移动站15的数据量,并监视用第一接口单元4发送给移动站15的数据接收量,所以模式确定单元11根据监视操作的结果确定移动站的模式,并从通知处理单元12将确定的模式通知给移动站15(例如,从无线电发送/接收单元2通过HS-SCCH发送通知信号)。 
可以如下地考虑模式切换条件。当不存在要发送到移动站15的数据时,如第三模式那样确定操作模式。当存在这种数据、但数据量在预定范 围内或移动站15的发送优先级低于预定优先级时,确定模式为第一模式。确定其它情况为第二模式。 
移动站15将从通知处理单元12通知的模式应用到模式控制功能单元26,而模式控制单元26将通知的模式设置到移动站15。 
最后,参照图11说明用于减少对CQI信息的发送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即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个中也进一步减少对CQI信息的发送。 
即,在该方法中,如果接收SIR变化并不大从而由此CQI信息变化也不大,则控制单元17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在发送周期也不执行发送。 
例如,控制单元17当CQI信息与先前发送的CQI信息相同时进行控制以不执行发送,或者,当CQI信息的变化在预定范围内时(例如,当CQI信息在范围1或2中变化少许时)认为CQI信息相同,也进行控制以不执行发送。 
理想地,将认为CQI信息几乎相同的范围设置为不改变QPSK和16QAM等的调制方案的范围,如果认为数据量相等,则因为要发送的数据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导致对数据传送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使用共享信道的数据传送期间减轻通信装置(移动站)的处理负担。 
此外,在减轻处理负担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进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Claims (2)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站,所述移动站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第一模式在第一周期的第一定时完成对指示用于共享信道的发送格式的信息的间歇接收,其中,通过所述共享信道接收数据,并且其中,当存在需要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数据时,所述第一模式被确定为操作模式,所述第一模式用于确定经由所述共享信道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发送格式是调制方案信息、要分配的扩频码的数量和诸如速率匹配处理的模式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在第二周期的第二定时完成对影响是调制方案信息、要分配的扩频码的数量和诸如速率匹配处理的模式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发送格式的质量信息的间歇发送,其中,所述第二周期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周期相等或比所述第一周期长,并且所述第二定时被提前设置为是在所述第一定时之前的给定时刻;和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作为操作模式,与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信息被接收得更频繁,并且所述质量信息被发送得更频繁,
其中,当在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之后已经过去给定时段之前数据通过所述共享信道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时,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并且当数据没有通过所述共享信道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时段已经过去给定时段时,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以及
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移动站接收所述质量信息;和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所述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的所述发送器间歇地向所述移动站发送关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发送格式,所述基站的所述接收器从所述移动站接收影响所述发送格式的所述质量信息,并且所述发送格式被自适应地控制。
2.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站侧,在第一模式在第一周期的第一定时完成对指示用于共享信道的发送格式的信息的间歇接收,其中,通过所述共享信道接收数据,并且其中,当存在需要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数据时,所述第一模式被确定为操作模式,所述第一模式用于确定经由所述共享信道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发送格式是调制方案信息、要分配的扩频码的数量和诸如速率匹配处理的模式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移动站侧,在所述第一模式在第二周期的第二定时完成对影响是调制方案信息、要分配的扩频码的数量和诸如速率匹配处理的模式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发送格式的质量信息的间歇发送,其中,所述第二周期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周期相等或比所述第一周期长,并且所述第二定时被提前进行设置为是在所述第一定时之前的给定时刻;以及
在所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作为操作模式,与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信息被接收得更频繁,并且所述质量信息被发送得更频繁,
在基站侧,从所述移动站接收所述质量信息;以及
在所述基站侧,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所述信息,
其中,在所述基站侧的所述发送间歇地向所述移动站发送关于所述数据的所述发送格式,在所述基站侧的所述接收从所述移动站接收影响所述发送格式的所述质量信息,并且自适应地控制所述发送格式,并且
其中,当在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之后已经过去给定时段之前数据通过所述共享信道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时,所述切换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并且当数据没有通过所述共享信道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时段已经过去给定时段时,所述切换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
CN201010503245.8A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951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6461A JP4645208B2 (ja) 2005-02-02 2005-02-02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026461 2005-02-0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17168A Division CN1815923A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646A CN101951646A (zh) 2011-01-19
CN101951646B true CN101951646B (zh) 2014-07-09

Family

ID=3654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3245.8A Active CN101951646B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CN201310195370.0A Active CN103298039B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装置、方法和系统
CNA2005100917168A Pending CN1815923A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5370.0A Active CN103298039B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装置、方法和系统
CNA2005100917168A Pending CN1815923A (zh) 2005-02-02 2005-08-08 无线电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8761083B2 (zh)
EP (1) EP1689205B1 (zh)
JP (1) JP4645208B2 (zh)
CN (3) CN101951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5208B2 (ja) * 2005-02-02 2011-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5312734B2 (ja) * 2006-09-20 2013-10-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
KR101325920B1 (ko) * 2007-05-02 2013-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장치
US8284706B2 (en) 2007-09-20 2012-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nected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077643B (zh) * 2008-04-30 2015-09-02 诺基亚通信公司 在自组织网络中传输节点b负载状态信息
US8989069B2 (en) * 2010-03-03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enhancements
KR101797170B1 (ko) 2010-10-01 2017-11-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불연속 수신(drx)을 조정하는 방법
JP5522196B2 (ja) * 2012-05-07 2014-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5533933B2 (ja) * 2012-05-07 2014-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8879475B2 (en) * 2012-05-15 2014-11-04 Apple Inc. Adaptive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cenarios based on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JP5449602B2 (ja) * 2013-07-09 2014-03-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6577A1 (fr) * 2002-05-10 2003-11-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8305B2 (ja) * 1995-11-14 2001-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3639668B2 (ja) * 1996-04-11 200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方式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6606313B1 (en) * 1998-10-05 2003-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577253B2 (ja) * 2000-01-31 2004-10-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477382B1 (en) 2000-06-12 2002-11-05 Intel Corporation Flexible paging for packet data
US6697642B1 (en) * 2000-07-19 2004-02-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O2003043218A1 (en) * 2001-11-16 2003-05-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597915B2 (en) * 2001-12-18 2003-07-22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200714089A (en) 2002-02-13 2007-04-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detec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received signal
EP1520360B1 (en) * 2002-06-27 2007-01-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asurement of channel characterisitic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85639A (zh) * 2002-07-31 2005-10-19 夏普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装置、其间歇通信方法、记载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及记录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
EP1388964B1 (en) * 2002-08-06 2006-11-22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Transmission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JP3512783B1 (ja) * 2002-10-08 2004-03-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JP4140340B2 (ja) * 2002-10-24 2008-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AU2003287399A1 (en) 2002-11-01 2004-06-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predi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471157B1 (ko) * 2002-12-16 2005-03-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증폭기능을 구비한 안테나 스위칭 모듈
JP2004215104A (ja) * 2003-01-07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割り当て制御装置及び送信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JPWO2004077871A1 (ja) * 2003-02-27 200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289234A (ja) * 2003-03-19 2004-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WO2004095860A1 (ja) * 2003-04-23 2004-11-04 Nec Corporation 移動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04102827A2 (en) 2003-05-13 2004-11-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losed-loop power controll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50081566A (ko) 2004-02-14 2005-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압축 모드에 따른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JP4645208B2 (ja) * 2005-02-02 2011-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6577A1 (fr) * 2002-05-10 2003-11-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mobil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2003100268A1A1 2003.05.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646A (zh) 2011-01-19
US20060171312A1 (en) 2006-08-03
CN103298039A (zh) 2013-09-11
EP1689205A2 (en) 2006-08-09
US8761083B2 (en) 2014-06-24
US9042351B2 (en) 2015-05-26
JP4645208B2 (ja) 2011-03-09
CN1815923A (zh) 2006-08-09
JP2006217151A (ja) 2006-08-17
US8565158B2 (en) 2013-10-22
CN103298039B (zh) 2017-04-26
US20140079029A1 (en) 2014-03-20
EP1689205B1 (en) 2016-07-13
US20120108289A1 (en) 2012-05-03
EP1689205A3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646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238688B (zh) 增加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容量的方法、用户设备、网元以及系统
CN101238751B (zh) 用来增加容量的动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门控
CN101300881B (zh) 电信系统中用于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84389B (zh) 在服务小区改变期间向目标节点b提供反馈信息
CN102006617B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远程站
KR10061664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
CN101971540B (zh) 用于cqi模式选择的hs-scch命令
US20030043778A1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user terminal therefor, a base station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telecommunication
WO2005015780A1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EP2096877B1 (en) W-cdm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qi transmission cycle control method
JP3938914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における回線品質報告値制御方法
CN100384099C (zh) 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0355217C (zh) 一种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EP1653637A1 (e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US20070153756A1 (en) Radio bearer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588593B (zh) 一种信道测量信息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07323A (zh) Tdd hsdpa系统中node b获得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CN100395965C (zh) 下行高速共享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784923B (zh) 数据传输方法
JP47935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793503B2 (ja) 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