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9432A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9432A
CN101949432A CN2010102268524A CN201010226852A CN101949432A CN 101949432 A CN101949432 A CN 101949432A CN 2010102268524 A CN2010102268524 A CN 2010102268524A CN 201010226852 A CN201010226852 A CN 201010226852A CN 101949432 A CN101949432 A CN 101949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lement
planetary gears
clamping mechanism
sun gea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8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9432B (zh
Inventor
饭塚晃平
齐藤宪明
杉野聪一
约尔格·穆勒
里科·雷斯奇
米尔科·里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49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9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9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94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少摩擦损失的自动变速器。第1连接体(Ca-Rb)与输入轴(2)连接,第8要素(Cc)与输出部件(3)连接。该自动变速器具有:第1~第3卡合机构(C1~C3),其将第4要素(Cb)和第7要素(Sc)、第6要素(Sb)和第7要素(Sc)、第1要素(Sa)和第4要素(Cb)分别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以及第4~第6卡合机构(B1~B3),其将第2连接体(Ra-Rc)、第6要素(Sb)、第1要素(Sa)分别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第1行星齿轮机构(4)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由单行星轮式构成。第2行星齿轮机构(5)由双行星轮式构成。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可使用输入用的第1行星齿轮、变速用的2个行星齿轮以及6个卡合机构来进行前进8档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变速器中,输入用的第1行星齿轮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第1太阳齿轮、第1齿圈以及第1行星架构成,该第1行星架将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第1太阳齿轮啮合而另一方与第1齿圈啮合的一对第1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在第1行星齿轮中,第1太阳齿轮是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的固定要素,第1行星架是与输入轴连接的输入要素,第1齿圈是对作为输入要素的第1行星架的转速进行减速并输出的输出要素。
并且,变速用的2个行星齿轮机构由拉维娜(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由第2太阳齿轮、第3太阳齿轮、与第3齿圈一体化的第2齿圈、以及第2行星架构成,该第2行星架将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第2太阳齿轮和第2齿圈啮合而另一方与第3太阳齿轮啮合的一对第2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在该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中,如果在速度线图中隔开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依次设为第1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第3旋转要素以及第4旋转要素的话,则第1旋转要素为第2太阳齿轮,第2旋转要素为与第3行星架一体化的第2行星架,第3旋转要素为与第3齿圈一体化的第2齿圈,第4旋转要素为第3太阳齿轮。
并且,作为卡合机构具有:第1卡合机构,其将第1行星齿轮的作为输出要素的第1齿圈和由第3太阳齿轮构成的第4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2卡合机构,其将输入轴和由第2行星架构成的第2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3卡合机构,其将作为输出要素的第1齿圈和由第2太阳齿轮构成的第1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4卡合机构,其将作为输入要素的第1行星架和由第2太阳齿轮构成的第1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5卡合机构,其将由第2太阳齿轮构成的第1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以及第6卡合机构,其将由第2行星架构成的第2旋转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使第1卡合机构和第6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1速档,通过使第1卡合机构和第5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2速档,通过使第1卡合机构和第3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3速档,通过使第1卡合机构和第4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4速档。
并且,通过使第1卡合机构和第2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5速档,通过使第2卡合机构和第4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6速档,通过使第2卡合机构和第3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7速档,通过使第2卡合机构和第5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8速档。并且,也可以通过去除1速档或8速档来形成前进7速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3768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例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各变速档中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2个。因此,由释放中的其余4个卡合机构的拖曳引起的摩擦损失变大,存在变速器的效率恶化的缺陷。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摩擦损失的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利用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轴,将该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而从输出部件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1~第3这3个行星齿轮机构,
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1要素、第2要素以及第3要素,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4要素、第5要素以及第6要素,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7要素、第8要素以及第9要素,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
将所述第2要素和所述第5要素连接来构成第1连接体,将所述第3要素和所述第9要素连接来构成第2连接体,所述第1连接体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第8要素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
第1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4要素和所述第7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2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6要素和所述第7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3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1要素和所述第4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4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2连接体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
第5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6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以及
第6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1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
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啮合而另一方与齿圈啮合的一对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根据本发明,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可以看出,可进行前进7档以上的变速,并且在第1~第6这6个卡合机构中的各变速档中,3个卡合机构卡合。因此,在各变速档释放中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3个,与以往那样可释放4个卡合机构的变速器相比,可减少由释放中的卡合机构引起的摩擦损失,变速器的效率提高。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4卡合机构由啮合机构构成。根据该结构,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看出,仅在前进侧的低速档区域内卡合、且仅在高速档区域内释放的第4卡合机构是防止产生摩擦损失的啮合机构。因此,可进一步抑制前进侧的高速档区域的摩擦损失,可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效率。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自动变速器设有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允许第2连接体的正转(前进方向的旋转)而阻止其反转(后退方向的旋转)。根据该结构,可不使第4卡合要素卡合地确立1~3速档,与不设置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相比较,可提高3速档和4速档之间的变速的控制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4卡合机构由双向离合器构成,该双向离合器能够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允许第2连接体的正转而阻止其反转的状态;以及阻止第2连接体的正转而允许其反转的状态。根据该结构,可提高3速档和4速档之间的变速的控制性。并且,由于可省略后退档用的容量比较大的湿式多板制动器,因而可进一步减少摩擦损失,可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可减少油压工作式卡合机构的数量,可减少油压泵的负荷。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1卡合机构还可以由啮合机构构成。根据该结构,可减少油压工作式卡合机构的数量,可减少油压泵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实施方式的轮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速度线图。
图3是总括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各变速档中的卡合机构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变速器箱体;2:输入轴;3:输出部件(输出齿轮);4:第1行星齿轮机构;Sa:太阳齿轮(第1要素);Ca:行星架(第2要素);Ra:齿圈(第3要素);5:第2行星齿轮机构;Sb:太阳齿轮(第6要素);Cb:行星架(第4要素);Rb:齿圈(第5要素);6:第3行星齿轮机构;Sc:太阳齿轮(第7要素);Cc:行星架(第8要素);Rc:齿圈(第9要素);C1~C3:第1~第3离合器(第1~第3卡合机构);B1~B3:第1~第3制动器(第4~第6卡合机构);F1:单向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1实施方式。该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2和输出部件3,该输入轴2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在变速器箱体1内,并与图外的发动机等的动力源连接,该输出部件3由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的输出齿轮构成。输出部件3的旋转经由图外的差动齿轮传递到车辆的左右驱动轮。
并且,在变速器箱体1内,第1行星齿轮机构4、第2行星齿轮机构5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第1行星齿轮机构4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Sa、齿圈Ra以及行星架Ca构成,该行星架Ca将与太阳齿轮Sa和齿圈Ra啮合的行星轮Pa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参照在图2的上部示出的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速度线图(能够以直线表示太阳齿轮、行星架、齿圈这3个要素的转速的相对关系的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由太阳齿轮Sa、行星架Ca以及齿圈Ra构成的3个要素分别作为第1要素、第2要素以及第3要素的话,则第1要素为太阳齿轮Sa、第2要素为行星架Ca、第3要素为齿圈Ra。
这里,设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齿圈的齿数/太阳齿轮的齿数)为i,则太阳齿轮Sa和行星架Ca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a和齿圈Ra之间的间隔之比被设定成i∶1。另外,在速度线图中,下面的横线和上面的横线分别表示转速为“0”和“1”(与输入轴2相同的转速)。
第2行星齿轮机构5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Sb、齿圈Rb以及行星架Cb构成,该行星架Cb将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Sb啮合而另一方与齿圈Rb啮合的一对行星轮Pb、Pb’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参照在图2的中部示出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将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由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以及齿圈Rb构成的3个要素分别作为第4要素、第5要素以及第6要素的话,则第4要素为行星架Cb,第5要素为齿圈Rb,第6要素为太阳齿轮Sb。设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数比为j,则太阳齿轮Sb和行星架Cb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b和齿圈Rb之间的间隔之比被设定成j∶1。
第3行星齿轮机构6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Sc、齿圈Rc、以及行星架Cc构成,该行星架Cc将与太阳齿轮Sc和齿圈Rc啮合的行星轮Pc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参照在图2的下部示出的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将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由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c构成的3个要素分别作为第7要素、第8要素以及第9要素的话,则第7要素为太阳齿轮Sc,第8要素为行星架Cc,第9要素为齿圈Rc。设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为k,则太阳齿轮Sc和行星架Cc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c和齿圈Rc之间的间隔之比被设定成k∶1。
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第2要素)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圈Rb(第5要素)连接而构成第1连接体Ca-Rb。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圈Ra(第3要素)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第9要素)连接而构成第2连接体Ra-Rc。第1连接体Ca-Rb与输入轴2连接。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第8要素)与作为输出齿轮的输出部件3连接。
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3个行星齿轮机构4、5、6构成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第1连接体Ca-Rb、第2连接体Ra-Rc、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第8要素)的总计7个旋转体。
并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下离合器:作为第1卡合机构的第1离合器C1,该第1离合器C1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作为第2卡合机构的第2离合器C2,该第2离合器C2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及作为第3卡合机构的第3离合器C3,该第3离合器C3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
并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制动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下制动器:作为第4卡合机构的第1制动器B1,该第1制动器B1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将第2连接体Ra-Rc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上;作为第5卡合机构的第2制动器B2,该第2制动器B2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将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上;以及作为第6卡合机构的第3制动器B3,该第3制动器B3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上。
并且,单向离合器F1以与第1制动器B1并列的方式设在变速器箱体1内,该单向离合器F1允许第2连接体Ra-Rc的正转(朝前进方向旋转),而阻止第2连接体Ra-Rc的反转(朝后退方向旋转)。
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当使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2连接体Ra-Rc的转速在单向离合器F1的作用下为“0”,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和太阳齿轮Sb(第6要素)、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各要素处于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
因此,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全部要素的转速为“1”,并且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的转速也为“1”,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1st”,确立了1速档。
此时,第1制动器B1释放,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第9要素)的转速在单向离合器F1的作用下为“0”,因而在第1制动器B1中不会产生摩擦损失。
另外,当除了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之外还使第1制动器B1卡合时,在使发动机制动发挥作用的状态下确立1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和第2制动器B2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的转速为“0”,第2连接体Ra-Rc的转速在单向离合器F1的作用下为“0”,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第2行星齿轮机构5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2nd”,确立了2速档。
此时,与1速档时一样,在第1制动器B1中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并且,当除了第1离合器C1和第2制动器B2之外还使第1制动器B1卡合时,在使发动机制动发挥作用的状态下确立2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2连接体Ra-Rc的转速在单向离合器F1的作用下为“0”,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
然后,第1行星齿轮机构4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3rd”,确立了3速档。此时,与1速档和2速档时一样,在第1制动器B1中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并且,当除了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之外还使第1制动器B1卡合时,在使发动机制动发挥作用的状态下确立3速档。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通过设置单向离合器F1,当进行1速档~4速档之间的变速时,在未处于使发动机制动发挥作用的状态下,无需进行针对第1制动器B1的油压供给和该油压供给的停止,可提高1速档~4速档之间的变速的控制性。
当使第1离合器C1、第3离合器C3以及第2制动器B2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的转速为“0”,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
然后,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4th”,确立了4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以及第3离合器C3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和太阳齿轮Sb(第6要素)、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各要素全部处于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5th”,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第8要素)的转速也与输入轴2的速度相同而为“1”,确立了5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第3离合器C3以及第3制动器B3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以及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连接,转速为“0”,第1行星齿轮机构4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6th”,确立了6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以及第3制动器B3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的转速为“0”,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各要素处于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的转速为“1”。
然后,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7th”,确立了7速档。
当使第1离合器C1、第2制动器B2以及第3制动器B3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的转速为“0”,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8th(1)”,确立了第一8速档。
这里,8速档可以通过使第2离合器C2、第3离合器C3以及第3制动器B3卡合来确立。当将该8速档设定为第二8速档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的转速为“0”,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8th(2)”。另外,也可以将该第二8速档设定为9速档。
当使第2离合器C2、第3离合器C3以及第1制动器B1卡合时,第1连接体Ca-Rb的转速为“1”,第2连接体Ra-Rc的转速为“0”,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1要素)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第4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6要素)和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第7要素)以相同速度旋转,第1~第3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所示的“Rev”,确立了后退档。
图3是总括地表示上述各个变速档以及作为各卡合机构的离合器C1~C3、制动器B1~B3的卡合状态的关系的图,“○”表示卡合。并且,图3还示出设第1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i为1.666、设第2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数比j为2.500、设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k为3.333的情况下的各个变速档的传动比(输入轴2的转速/输出部件3的转速)。由此,公比(各个变速档之间的传动比之比)变得合适,并且在8速档的公比栏中所示的传动比范围(1速传动比/8速传动比)也变得合适。
根据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可进行前进8档的变速,并且在作为第1~第6这6个卡合机构的离合器C1~C3、制动器B1~B3中的各个变速档中,3个卡合机构卡合。因此,在各个变速档释放中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3个,与以往那样可释放4个卡合机构的自动变速器相比,可减少由释放中的卡合机构引起的摩擦损失,变速器的效率提高。这里,在1~3速档中,即使第1制动器B1释放,也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因而第1制动器B1不包含在释放数内。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对进行前进8档的变速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也可以通过省略任意一个变速档来进行前进7档的变速。例如,可通过省略实施方式的8速档来进行前进7档的变速。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设置了单向离合器F1,然而也可以省略单向离合器F1。在该情况下,在确立1~3速档时,只要使第1制动器B1卡合即可。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第4卡合机构由作为湿式多板制动器的第1制动器B1构成,然而本发明的第4卡合机构也可以由双向离合器F2构成,该双向离合器F2能够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允许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第9要素)的正转而阻止其反转的状态;以及阻止齿圈Rc(第9要素)的正转而允许其反转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在前进档中,只要使双向离合器2处于允许第3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第9要素)的正转而阻止其反转的状态即可,在后退档中,只要使双向离合器2处于阻止齿圈Rc(第9要素)的正转而允许其反转的状态即可。
即使这样构成,也与设置了单向离合器F1的情况一样,可提高1速档~4速档之间的变速的控制性。并且,可省略后退档用的容量比较大的第1制动器B1,可进一步减少摩擦损失,可提高变速器的效率。
并且,本发明的第4卡合机构可以由牙嵌式离合器等的啮合机构构成。并且该啮合机构可以具有同步啮合机构等的旋转同步机构。啮合机构与湿式多板制动器不同,即使释放也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因此可进一步减少摩擦损失,可提高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可减少油压工作式卡合机构的数量,可减少图外的油压泵的负荷。
并且,本发明的第1卡合机构可以由牙嵌式离合器等的啮合机构构成。并且该啮合机构可以具有同步啮合机构等的旋转同步机构。并且,啮合机构既可以是油压式,也可以是电动式。例如,在第1卡合机构由电动式啮合机构构成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减少第1卡合机构释放的第二8速档的摩擦损失,并且通过减少油压工作式卡合机构的数量,可减少图外的油压泵的负荷。

Claims (5)

1.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利用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轴,将该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而从输出部件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1~第3这3个行星齿轮机构,
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1要素、第2要素以及第3要素,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4要素、第5要素以及第6要素,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分别设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为第7要素、第8要素以及第9要素,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要素包括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
将所述第2要素和所述第5要素连接来构成第1连接体,将所述第3要素和所述第9要素连接来构成第2连接体,所述第1连接体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第8要素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
第1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4要素和所述第7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2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6要素和所述第7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3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1要素和所述第4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连接;
第4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2连接体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
第5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6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以及
第6卡合机构,其将所述第1要素以解除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
所述第1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3行星齿轮机构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啮合而另一方与齿圈啮合的一对行星轮以自转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卡合机构由啮合机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设有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允许所述第2连接体的正转而阻止其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卡合机构由双向离合器构成,该双向离合器能够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允许所述第2连接体的正转而阻止其反转的状态;以及阻止所述第2连接体的正转而允许其反转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卡合机构由啮合机构构成。
CN201010226852.4A 2009-07-08 2010-07-08 自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9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1875 2009-07-08
JP2009161875A JP5123904B2 (ja) 2009-07-08 2009-07-08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9432A true CN101949432A (zh) 2011-01-19
CN101949432B CN101949432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42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68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9432B (zh) 2009-07-08 2010-07-08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26520B2 (zh)
JP (1) JP5123904B2 (zh)
CN (1) CN10194943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592A (zh) * 2013-03-07 2014-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4755803A (zh) * 2012-11-29 2015-07-01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带有正齿轮组的传动装置单元
CN107191554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8691964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71025A1 (en) 2011-12-15 2014-12-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3776A (en) * 1986-02-27 1987-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gearing arrangement
JPH09126283A (ja) * 1995-10-31 1997-05-13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用遊星歯車列及び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US6176803B1 (en) * 1999-09-28 2001-01-23 Caterpillar Inc.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four planetary gear sets providing nine forward and one reverse gear ratio
US6960149B2 (en) * 2001-03-30 2005-11-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ultistep reduction gear
CN1936363A (zh) * 2005-09-23 2007-03-28 通用汽车公司 具有六个转矩传递机构的九档自动变速器
CN101021250A (zh) * 2006-02-14 2007-08-22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多挡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2117Y2 (zh) * 1974-11-28 1980-12-03
JP3721813B2 (ja) 1998-11-27 2005-11-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2002323098A (ja) 2001-04-25 2002-11-08 Kyowa Metal Work Co Ltd 多段変速遊星歯車列
JP4269992B2 (ja) 2004-03-24 2009-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遊星歯車式多段変速機
US7794353B2 (en) * 2007-06-08 2010-09-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722496B2 (en) * 2007-07-31 2010-05-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10-speed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3776A (en) * 1986-02-27 1987-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gearing arrangement
JPH09126283A (ja) * 1995-10-31 1997-05-13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用遊星歯車列及び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US6176803B1 (en) * 1999-09-28 2001-01-23 Caterpillar Inc.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four planetary gear sets providing nine forward and one reverse gear ratio
US6960149B2 (en) * 2001-03-30 2005-11-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ultistep reduction gear
CN1936363A (zh) * 2005-09-23 2007-03-28 通用汽车公司 具有六个转矩传递机构的九档自动变速器
CN101021250A (zh) * 2006-02-14 2007-08-22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多挡变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803A (zh) * 2012-11-29 2015-07-01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带有正齿轮组的传动装置单元
CN104033592A (zh) * 2013-03-07 2014-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4033592B (zh) * 2013-03-07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CN107191554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7191554B (zh) * 2016-03-15 2019-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8691964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8691964B (zh) * 2017-03-30 2021-06-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26520B2 (en) 2012-07-24
CN101949432B (zh) 2013-03-13
US20110009230A1 (en) 2011-01-13
JP5123904B2 (ja) 2013-01-23
JP2011017372A (ja)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7152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807379B (zh) 四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CN102562966B (zh) 自动变速器
RU2480646C2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ая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CN101893068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1403427B (zh) 多档自动变速器
CN101408241B (zh) 八速和九速自动变速器
US7597644B2 (en) Nine or ten speed split clutch countershaft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3312456B1 (en)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1358642B (zh) 九级自动变速器
CN102691758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1275627B (zh) 多速变速器
EP3312460B9 (en)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2466004A (zh) 自动变速器
EP3312463B1 (en)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1315117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322139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4870861B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4903616B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八速动力系
CN101949432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1949434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5308359A (zh) 自动变速器装置
CN101949433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973034A (zh) 变速器集成的机电装置
CN105143718B (zh) 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