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7232B -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7232B
CN101947232B CN2010105049904A CN201010504990A CN101947232B CN 101947232 B CN101947232 B CN 101947232B CN 2010105049904 A CN2010105049904 A CN 2010105049904A CN 201010504990 A CN201010504990 A CN 201010504990A CN 101947232 B CN101947232 B CN 101947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accharides
cell
tumor
rat
fr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49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7232A (zh
Inventor
刘华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anning Xin GUI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华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华钢 filed Critical 刘华钢
Priority to CN2010105049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7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7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7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7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72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仙人掌果中提取的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由于仙人掌果多糖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对防治高脂血症和肝脂肪变性的发生发展有积极意义,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本发明为开发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抗肿瘤的药物或保健品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仙人掌果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仙人掌果属于天然植物资源,其药用和保健效果好,对人体多个脏器及系统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价格相对低廉,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方面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申请是“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原申请日为2008年9月9日,申请号为200810073775.6,发明名称为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属于天然植物资源的利用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的死火山岛,岛上的熔岩给仙人掌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加之适宜的热带气候,形成了成片野生的仙人掌。而且岛上的仙人掌四季都可以结出数量可观的仙人掌果。涠洲岛产仙人掌果具有特有的胭脂红色,其中富含矿物质(如硒)和硫磺酸。但迄今为止,涠洲岛盛产的仙人掌果除了极少量被当地居民或旅游者食用外,绝大部分都枯烂在地里,或被鸟、蛇等作为了腹中之餐,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仙人掌果的充分开发利用。
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用功能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成为现代药物开发的热点,因此近年来天然植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仙人掌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并且药源丰富,无毒无异味,开发产品安全方便。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证明,仙人掌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为仙人掌属(Opuntia)植物的果实,果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黄酮类和果胶等。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将其作为食物和药物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国内外对仙人掌根茎具有降血脂和降血糖等作用均有报道,但仙人掌果是否也具有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活性未见报道。鉴于仙人掌果资源充足,广西北海涠洲岛产仙人掌果颜色鲜艳,口感甘甜,维生素和多糖的含量高,因此本申请人对仙人掌果以及从其中分离出的有效部位仙人掌果多糖进行了相关的药理试验研究和探索。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仙人掌果所含的成分,将仙人掌果及从其中提取分离出的仙人掌果多糖用于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所述仙人掌果多糖是从仙人掌果中提取出来的多糖类成分,其总糖含量为70%~80%。
具体的仙人掌果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仙人掌果,加4~10倍重量的水超声提取0.5~2.5小时,提取液浓缩,加入40~95%的乙醇,调节浓缩液的乙醇浓度至40~90%进行沉淀,然后在1000~10000rpm转速下离心2~10min,离心沉淀物加水溶解,用体积比为1~5∶2~10的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液萃取1~4次,水层用Sevage+木瓜蛋白酶法去除蛋白,浓缩,干燥,即得。
其中Sevage+木瓜蛋白酶法的具体过程为:用Sevage溶液(体积比:氯仿∶正丁醇=4~10∶1~5)萃取水溶液1~3次后,取水层液,调pH至5~7,向水溶液中加入1~4u/100ml的木瓜蛋白酶,45~65℃保温20~28h,1000~10000rpm离心2~10min,去除底层沉淀,得仙人掌果多糖脱蛋白液。
具体的说,仙人掌果、仙人掌果多糖的应用方法为:取仙人掌果或仙人掌果多糖,加入或不加药用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药物制剂。
或者将仙人掌果或仙人掌果多糖与其它药用成分组合,并加入或不加药用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药物制剂。
还可以取仙人掌果或仙人掌果多糖,加入或不加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保健品。
或者将仙人掌果或仙人掌果多糖与其它物质组合,加入或不加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保健品。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下面将通过仙人掌果多糖的制备及对仙人掌果原汁和仙人掌果多糖进行的药效试验研究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仙人掌果多糖的提取纯化
取仙人掌果,加4~10倍重量的水超声提取0.5~2.5小时,提取液浓缩,加入40~95%的乙醇,调节浓缩液的乙醇浓度至40~90%进行沉淀,然后在1000~10000rpm转速下离心2~10min,离心沉淀物加水溶解,用体积比为1~5∶2~10的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液萃取1~4次,水层用Sevage+木瓜蛋白酶法去除蛋白,浓缩,干燥,即得仙人掌果多糖。
Sevage+木瓜蛋白酶法:用Sevage溶液(体积比:氯仿∶正丁醇=4~10∶1~5)萃取水溶液1~3次后,取水层液,调pH至5~7,向水溶液中加入1~4u/100ml的木瓜蛋白酶,45~65℃保温20~28h,1000~10000rpm离心2~10min,去除底层沉淀,得仙人掌果多糖脱蛋白液。
经测定,所提取的仙人掌果多糖中多糖含量达60~80%。
二、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CPFP)降血压作用的试验研究
1.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单次及连续9周给药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收缩压和心率(HR)影响
1.1实验动物
选择16周(w)龄雄性SHR60只,收缩压(SBP)≥23.94kPa(1kPa=7.5mmHg),体重(250±50)g,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同龄雄性Wistar大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桂动许字2000第001号。饲养在配备空调的动物房内,室温(25±2)℃,自由饮水。
1.2实验方法
1.2.1分组及给药
实验前驯化并行适应性测压训练2w,待适应环境,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NC):给蒸馏水;CPFP高剂量组(HD)、中剂量组(MD)、低剂量组(LD):分别给3.06g·kg-1·d-1,1.58g·kg-1·d-1,0.79g·kg-1·d-1的CPFP;仙人掌果原汁组(NJ):给3.15g·kg-1·d-1仙人掌果原汁(CPNJ);卡托普利组(PC):给0.01g·kg-1·d-1卡托普利;正常对照组(Wt):Wistar大鼠给蒸馏水。每组10只,给药途径为灌胃。
1.2.2测压方法
用小型电吹风机对准大鼠尾巴腹侧烘热,待大鼠尾巴皮肤变为微红时,将血压计的压脉套套至大鼠尾部近心端处,高敏换能器置于尾巴中上1/3处,换能器表面对准尾部腹侧,固定,松紧以换能器用手推不动为好。待大鼠平静之后,打开记录系统,可见有脉搏波出现,用充气囊使压脉套内的压力升高到脉搏波完全消失再加压升高3.99kPa,然后通过充气囊阀门缓慢放气逐渐降低压脉套内压力,从开始放气到管道内压力为零一般维持时间5~6秒。仔细观察脉搏波从被阻断到再次出现第一个波,这第一个波出现时所对应的压力即为SBP。取连续3次测压值的平均值作为应测SBP值,分别测定第一次用药前、用药后2小时(h)、4h、6h、8h、12h、24h及连续给药9w期间每周SHR的SBP和HR。然后再根据脉搏波间接推算出HR。
1.2.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1.3实验结果
1.3.1单次给药对SHR的SBP和HR影响
单次给予CPFP后2h即有明显的降压效应,4h降压效应达到高峰。4h时HD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D和LD降压效应较HD稍弱,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给予卡托普利后,2h血压下降达到高峰,与NC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幅度最大值为0.80±8.03kPa,优于HD降压幅度最大值(0.68±8.02kPa)。从降压疗效维持的时间来看,PC给药8h后SBP恢复到治疗前水平,CPFP各给药组给药12h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其降压稳定性优于PC;从降压幅度来看CPFP降压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上述各组给药后24h内HR无明显变化(P>0.05)。
1.3.2连续9w给药对SHR的SBP和HR影响
各给药组在用药2w后SBP下降幅度开始明显,至8w SBP降幅减缓,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PC、HD和MD分别在4w、5w和6w开始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LD和NJ自身前后比较也有差异(P<0.05)。NC在实验期间血压趋于升高,9w后SBP平均升高了1.00kPa,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比PC、HD、MD、LD和NJ分别在3w、4w、5w、6w和5w降压效果均显著优于NC(P<0.01),其降压的最大均值分别为2.16±0.18、1.59±1.44、1.42±0.16、0.87±0.18和0.82±0.19kPa,从降压幅度来看PC的降压疗效优于CPFP给药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从降压幅度来看CPFP连续给药9w降压也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药各组对HR的影响较小,用药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肾素(RA)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
2.1实验动物同实验1。
2.2实验方法
2.2.1分组及给药同实验1,给药时间为9w。
2.2.2实验步骤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g-1),自腹主动脉取血各2ml分别置于预冷的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巯基丙醇和8-羟基喹啉试管中,混匀,4℃,3000转/分(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20℃密封保存待测。
血浆RA活性的测定,即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  (AngI)产生的速率。取双份血浆,一份让其直接与抗体反应,测其AngI的浓度,作为对照管;另一份在37℃温育30min后再让其与抗体反应,测其AngI的浓度为测定管。测定管AngI的浓度减去对照管AngI的浓度并除以温育时间,则为单位时间内AngI的产生速度,称RA活性。
AngI I水平的测定操作步骤严格按照分析药盒使用说明书进行,待加样操作结束后混匀,室温放置15min,3500rpm离心15min,吸上清液测定各管沉淀的放射性计数(cpm),并由r计数器预先编制的程序直接给出有关参数、标准曲线和样品浓度。
2.2.3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2.3实验结果
HD和PC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的作用,与N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D与P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血浆AngII方面,PC最强,HD次之,与NC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HD与PC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5);LD和NJ相对较差,与NC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提示HD有类似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3.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
3.1实验动物同实验1。
3.2实验方法
3.2.1分组及给药同实验1,给药时间为9w。
3.2.2实验步骤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g-1),自腹主动脉各取血2ml置于含10%EDTA30μl试管中,混匀。4℃放置约2h后,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20℃密封保存待测。测试前复融,按照ET、NO分析药盒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
3.2.3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3.3实验结果
与NC相比较,HD和MD有明显降低SHR血浆ET的作用(P<0.05),但与P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C、HD和MD能显著增加NO含量(P<0.01或P<0.05),但与PC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NA和肾上腺素(Adr)的影响
4.1实验动物同实验1。
4.2实验方法
4.2.1分组及给药同实验1,给药时间为9w。
4.2.2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C18色谱柱(250mm×4.0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0.15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9,pH6.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此条件下分别以NA和Adr计算理论塔板数不低于3000。
4.2.3实验步骤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g-1),自腹主动脉取血1.5ml置于含肝素试管中,混匀,4℃条件下2000rpm离心15min,分离血浆;取血浆100μl,加0.05mol·L-1高氯酸200μl,10000rpm离心2min,倒入Millipore Ultra-free-Mc离心管,10000rpm离心3min后置-20℃冰箱待测。
4.2.4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4.3实验结果
血浆样品的测定:取“4.2.3”项处理好的血样超滤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析,给药9w后HD和PC与NC比较,NA显著降低(P<0.05)。
5.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重量及其指数的影响
5.1实验动物同实验1。
5.2实验方法
5.2.1分组及给药同实验1,给药时间为9w。
5.2.2实验步骤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g-1),自腹主动脉取血后,快速取心,置预冷生理盐水中洗净,剪去残余组织,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分离左右心室并称重,室间隔归左室。称取左心室重量,计算表示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左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与体重比)。
5.2.3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5.3实验结果
与NC相比,各给药组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右室重量和心室重量/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PFP给药组与PC比较左室重量无明显差别(P>.05)。
6.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和肾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6.1实验动物同实验1。
6.2实验方法
6.2.1分组及给药同实验1,给药时间为9w。
6.2.2实验步骤
6.2.2.1主动脉HE染色病理形态观察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1),自腹主动脉取血后,迅速摘取胸主动脉,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6.2.2.2主动脉和肾动脉bFGF、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
连续给药9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以2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5ml·kg-1),自腹主动脉取血后,迅速摘取胸主动脉和肾动脉,福尔马林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组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后,浸泡于水中待用。
酸性修复:取配置好的柠檬酸缓冲液(pH=6.0±0.1)800~1500ml于压力锅中,电炉加热至沸腾。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耐高温塑料染色架上,放入已沸腾的缓冲液中,盖上锅盖,扣上压力阀,继续加热至喷气,从喷气开始记时,1.5min后压力锅离开热源,冷却至室温。取出玻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后,置放于卵育盒中。PBS(NaCl 9.0g+Na2HPO4·12H2O 6.0g+NaH2PO4·2H2O 0.4g+蒸馏水1000ml)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50μl 3%过氧化氢,室温下孵育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50μl的bFGF-2(sc-79)或Ki-67(cloneSP6)兔抗大鼠多克隆抗体(均按1∶50稀释),在4℃下孵育过夜。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50μl即用型二步法(非生物素)PV6001兔二步法检测试剂盒,室温下孵育15min。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
DAB显色:850μl蒸馏水与DAB试剂中A、B、C试剂各50μl混匀,配制成1mlDAB显色液。每张切片加50μl新鲜配制的DAB溶液,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30秒,自来水冲洗,返蓝。切片经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判定:①bFGF染色结果判定:参考Mattern方法,从以下两方面评分:阳性染色深度(未见染色为0,轻度染色为1,中度染色为2,深度染色为3)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未见染色记为0,染色细胞<25%为1,25-50%为2,>50%为3),将这两方面得分相加。在未知病理诊断的条件下,在高倍镜下分别观察10个视野后,平均得分、记录。得分0-2分为阴性表达,超过2分(3-6)为阳性表达,其中3-4分为弱阳性,5-6分为强阳性。
②Ki-67标记指数判定:参照文献,以胞核染成均一棕黄色,胞浆及胞膜不着色为阳性细胞,随机计数5个以上高倍视野1000个细胞,平均每100个细胞中阳性染色细胞核数为Ki-67指数(Ki-67I)。
6.2.3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6.3实验结果
6.3.1对SHR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6.3.1.1组织学检查各组变化不明显。
6.3.1.2光镜下检查
Wt:主动脉大部分接近正常,个别内皮细胞肿胀,中膜未见明显增厚(6-8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NC:主动脉动脉壁厚薄不一,内膜增生,呈现小的高低起伏状,内皮下间隙可见少量沉积物,内皮细胞不完整,内膜表面可见红细胞附壁,部分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壁中膜明显增厚(达11-13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HD:主动脉内膜轻度增生,部分增厚,内皮细胞肿胀,部分中膜轻度增厚(8-10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MD:主动脉内膜轻度增生,可见小的突起。内皮细胞不完整,部分中膜增厚(10-11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LD:主动脉内膜轻度增生,呈现小的高低起伏状,内皮下间隙可见少量沉积物,内皮细胞不完整,内膜表面可见红细胞附壁,部分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中膜明显增厚(10-12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NJ:主动脉内膜轻度增生,可见小的突起。内皮细胞不完整,部分中膜增厚(9-11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PC:主动脉内膜轻度增生,部分增厚,内皮细胞肿胀,部分中膜轻度增厚(8-10层),外膜结缔组织未见沉积物。
6.3.2对SHR主动脉和肾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bFGF和Ki-67的影响
6.3.2.1对各组主动脉和肾动脉VSMC bFGF含量的影响
bFGF阳性染色主要弥漫性分布于动脉中膜VSMC胞浆中,在高倍视野下观察呈颗粒状;细胞核几乎不着色。与NC相比,Wt主动脉和肾动脉VSMCbFGF含量明显降低(P<0.01),HD和MD主动脉VSMC bFGF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HD的肾动脉VSMC bFGF的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与PC相比,HD、MD和NJ的VSMC bFGF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5)。
6.3.2.2对各组主动脉和肾动脉VSMC Ki-67I的影响
Ki-67阳性反应均分布于主动脉中膜VSMC的细胞核中,胞浆无染色。与NC相比,Wt、HD和PC的主动脉和肾动脉VSMC Ki-67I明显减少(P<0.01或P<0.05),NJ的肾动脉VSMC Ki-67I也明显降低(P<0.05);与PC相比,HD、MD和NJ的VSMC Ki-67I均无明显差异(P>0.05)。
降压实验研究表明:单次给予仙人掌果多糖后2h即有明显的降压效应,4h降压效应达到高峰,降压幅度最大值为0.68±8.02kPa。4h时HD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降压疗效维持的时间来看,仙人掌果多糖各给药组给药12h后SBP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从降压幅度来看仙人掌果多糖降压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在连续9w给药过程中,仙人掌果多糖对SHR显示持续的降压作用,各剂量组之间呈现量效和时效依赖趋势,其作用特点是平缓、稳定。HD和MD与治疗前和N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D和NJ与NC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自身前后比较不是非常明显,但也有差异(P<0.05)。HD、MD、LD和NJ降压的最大均值分别为2.16±0.18、1.59±1.44、1.42±0.16、0.87±0.18和0.82±0.19kPa。由此说明仙人掌果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压的作用。
因此,仙人掌果多糖可明显降低SHR的收缩压,并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能明显降低SHR血浆RA、AngII、E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升高NO的含量;保护SHR主动脉内皮细胞,逆转平滑肌细胞增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逆转SHR靶器官损害的作用。
三、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CPFP)降血脂作用的试验研究
1.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高脂血症(HLP)大鼠血脂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
1.1实验动物
SD大鼠60只,雄性,体重160±10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SCXK桂2003-0003;动物饲料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标准饲料)。实验期间大鼠自由摄食、饮水、通风和自然采光。
1.2实验方法
1.2.1模型建立及实验分组
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为空白组(KB)10只和高脂造模型组(ZM)50只。常规饲养1周(w)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h),采血,检测基础血脂。参照文献方法制备高脂饲料,即由87.3%基础饲料、10%猪油、2%胆固醇、0.5%猪胆盐、0.2%丙基硫氧嘧啶配制而成。ZM大鼠以高脂饲料喂饲3w后,禁食(不禁水)12h,采血,检测血脂。与造模前的血脂比较以确定HLP模型是否建成。HLP模型造成后,将HLP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分为5组:CPFP高剂量组(HD)、CPFP低剂量组(LD)、仙人掌果原汁组(NJ)、阳性对照组(LF)及HLP模型组(HL),每组10只。
1.2.2给药方法
大鼠造模结束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HD和LD分别给3.06g·kg-1·d-1和0.79g·kg-1d-1CPFP,NJ给3.15g·kg-1·d-1仙人掌果原汁;LF给3.0mg·kg-1·d-1洛伐他汀,空白组(KB)及HL以10ml·kg-1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w。各组均自由饮水。
1.2.3摄食量和体重
每日同一时间记录进食量,每w同一时间记录各组大鼠体重,以便调整给药剂量。
1.2.4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测定
给药3w,末次给药前禁食12h,给药1h后,取血,装入抗凝或不抗凝试管中,在4℃下3000转/分(rpm)离心10min,分别取血清或血浆,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测定TC、TG、HDL-C、LDL-C、apoAI和apoB的含量。
1.2.5LDL-C/HDL-C、TG/HDL-C比值和动脉硬化指数(AI)的计算
根据单项的血脂测定结果(TC、TG、HDL-C和LDL-C含量)分别计算血脂综合指数(LDL-C/HDL-C、TG/HDL-C比值以及AI),其中AI根据Frieldwald公式计算:AI=(TC-HDL-C)/HDL-C。
1.2.6肝重和肝脏系数
各组大鼠处死后,迅速摘取肝脏,用预冷生理盐水漂洗再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根据肝重计算肝脏系数:肝脏系数=肝脏重量(g)/体重(g)×100%。
1.2.7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取肝组织,切成4-5mm3小块,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梯度乙醇脱水:75%乙醇90min~95%乙醇90min~100%乙醇90min×3次~100%二甲苯60min×2次,62℃浸石蜡2h×2次,包埋后切片6μm,贴于普通载玻片上。经HE染,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1.2.8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
Figure BSA00000301199500101
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1.3实验结果
1.3.1造模期间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变化
造模期间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和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ZM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均低于KB,其中第1w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由于初食高脂饲料不适应有关;第2、3w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ZM大鼠体重均高于KB,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2大鼠HLP模型的建立
喂饲高脂饲料的ZM大鼠3w后测血脂。与造模前相比,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说明ZM大鼠存在着血脂代谢紊乱,HLP模型复制成功。
1.3.3对大鼠摄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给药期间,各组大鼠生长良好,活动正常。给药前各组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均无明显差别(P>0.05)。给药3w后,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和体重均稳步增加,与KB、HL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PFP对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变化无不良影响。
1.3.4对HLP大鼠TC、TG和LDL-C的影响
给药前,各HLP模型组间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KB(P<0.01)。
给药3w后,各组与给药前比较,KB大鼠血清TC、TG和LDL-C分别升高1.84%、6.06%和7.1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L大鼠血清TC、TG和LDL-C分别升高23.84%、27.27%和31.8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D、NJ及LF血脂分别降低:TC(23.10%、18.29%、19.60%和31.64%)、TG(34.37%、27.27%、24.64%和35.48%)和LDL-C(26.70%、24.76%、19.29%和38.42%),各组TC、TG和LDL-C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
与HL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非常明显下降(P<0.01);与LF比较,HD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PFP能显著降低HLP大鼠血清TC、TG和LDL-C,HD和LF效果均较好。
1.3.5对HLP大鼠HDL-C的影响
给药前,各HLP模型组间大鼠血清HDL-C水平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KB(P<0.01)。
给药3w后,与给药前比较,KB大鼠血清HDL-C水平升高0.8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L降低8.70%,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D、NJ和LF分别升高19.78%、8.51%、8.60%和13.83%,HD大鼠血清HDL-C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给药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HL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均有所升高,HD和L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PFP能升高HLP大鼠血清HDL-C。
1.3.6对HLP大鼠apoAI和apoB的影响
给药3w后,与HL比较,HD、LD、NJ和LF血清apoAI分别升高33.49%、5.58%、3.49%和21.16%,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D、NJ和LF血清apoB分别降低49.26%、40.16%、47.18%和50.1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给药组间apoAI和apo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7对HLP大鼠血脂综合指数(LDL-C/HDL-C、TG/HDL-C比值和AI)的影响
给药3w后,与HL比较,HD、LD、NJ和LF血脂综合指数分别降低:LDL-C/HDL-C(57.68%、52.66%、49.84%和62.38%)、TG/HDL-C(63.89%、57.41%、52.78%和66.67%)、AI(62.23%、53.68%、51.54%和65.80%),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LF比较,HD无显著性差异(P>0.05),LD和NJ大鼠血清LDL-C/HDL-C和AI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1.3.8对HLP大鼠肝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给药3w后,与HL比较,HD、LD、NJ和LF大鼠的肝重和肝脏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肝重依次降低15.16%、10.15%、11.25%和16.99%,HD和LF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系数依次降低12.10%、9.80%、10.09%和13.26%,HD、LD、NJ和LF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LF比较,各给药组肝重和肝脏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9对HLP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
1.3.9.1组织学检查
KB:肝脏无异常变化,肝脏表面光滑,有光泽,未见充血、水肿等现象;HL: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无光泽,呈奶黄色,可见针头大的细小颗粒,属典型肝细胞脂肪变性;各给药组:肝脏色泽、质地、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1.3.9.2光镜观察
KB:肝组织的形态学表现正常,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呈条索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走行,未见肝细胞浊肿、脂变和坏死,汇管区可见小叶间小血管和毛细胆管,未见炎细胞浸润和淤胆形成等改变,10只大鼠肝细胞均未见脂肪变性(0/10);
HL:肝小叶结构欠清晰,10只大鼠均出现了中度至重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10/10),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肝细胞体积普遍变大变圆,细胞核被挤在一边,肝窦明显变窄或消失,肝细胞着色较正常细胞为浅,胞浆淡染,腺泡内多见点状或灶状坏死,汇管区伴有轻-中度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明显肝纤维化,大部分肝小叶中央静脉周显现胆固醇结晶;
各给药组: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HD和LF肝组织有较大程度改善。
2.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高脂血症(HLP)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1实验动物同实验1。
2.2实验方法
2.2.1血液流变学的测定
给药3w,末次给药前禁食12h,给药1h后,取血3.5ml,用血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值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2.2.2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2.3实验结果
对HLP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给药3w后,与HL比较,HD、LD、NJ和LF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RBC)压积值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与LF比较,HD的RBC压积值、全血粘度(高切)和血浆粘度均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效果优于LF;LD和NJ的RBC压积值也显著降低(P<0.05),说明CPFP对HLP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3.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高脂血症(HLP)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3.1实验动物同实验1。
3.2实验方法
3.2.1样本处理
给药3w,末次给药前禁食12h,给药1h后,取血,装入不抗凝试管中,在4℃下3000rpm离心10min,取血清,分装,-20℃保存。
3.2.2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测定原理: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通过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者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呈紫红色。严格按照SOD测试盒说明书操作,在550nm处测定SOD的吸光度(OD),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血清SOD活性:
血清SOD活性(U/ml)=(对照管OD值-测定管OD值)÷对照管OD值÷50%×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注:每1ml反应液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SOD活力单位(U)。
3.2.3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中的MDA可与TBA缩合,形成红色产物。严格按照SOD测试盒说明书操作,在532nm处测定MDA的OD值,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血清MDA含量:
MDA含量(nmol/ml)=(测定管OD值-测定空白管OD值)÷(标准管OD值-标准空白管OD值)×标准品浓度×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
3.2.4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3.3实验结果
对HLP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给药3w后,HD、LD、NJ和LF血清SOD活性分别升高50.06%、40.64%、37.24%和34.33%;与HL比较,HD、LD和NJ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F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DA含量分别降低36.33%、32.72%、27.78%和28.66%,各给药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各给药组组间SOD和MD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结论:1.仙人掌果多糖具有降脂及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作用: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TC、TG、LDL-C和apoB水平,升高HDL-C和apoAI水平;并保护肝脏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增强其对脂质代谢的作用。
2.仙人掌果多糖能改善血液粘度和流变性,直接改善血液成分: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全血粘度(高、中和低)、血浆粘度、RBC压积,而改善血液流变性。通过改善血液浓、粘、聚状态,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
3.仙人掌果多糖能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血清中SOD活性,提示仙人掌果多糖可能通过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维护体内自由基稳态与平衡,增加LDL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发挥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因此,仙人掌果多糖具有降脂及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粘度和流变性,直接改善血液成分,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发挥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四、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CPFP)降血糖作用的试验研究
1.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糖代谢和一般体征的影响
1.1实验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10)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SCXK桂2003-0003;动物饲料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标准饲料)。DM模型鼠自由摄食、饮水,通风,自然采光。
1.2实验方法
1.2.1DM大鼠模型建立及指标测定
1.2.1.1DM大鼠模型建立及分组
SD大鼠禁食12小时(h),以60mg·kg-1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STZ溶解于0.1mol·L-1、pH4.2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现配现用,置于冰上)。正常对照组(Sd)大鼠腹腔注射等量上述缓冲液。72h后(大鼠采血前禁食12h)用血糖(BG)测定仪测定空腹血糖(FBG)值,凡FBG≥13mmol·L-1视为DM大鼠模型。
将成模DM大鼠按BG浓度由高到低排序进行物理编号,随机将DM大鼠分为DM模型对照组(NC)、胰岛素组(IN)、原汁组(NJ)、CPFP中剂量组(MD)和CPFP高剂量组(HD)。
1.2.1.2给药剂量与方法
IN给10U.kg-1·d-1胰岛素(Ins),NJ给仙人掌果原汁3.15g·kg-1·d-1,MD和HD分别给1.58g·kg-1·d-1,3.06g·kg-1·d-1。每天上午空腹给药1次,连续灌胃8周(w)。
1.2.1.3一般体征观察
观察大鼠的精神活动、毛发改变、饮水量、进食量和大小便等一般状况,并记录体重变化情况。
1.2.1.4血糖的测定
给药第4w和第8w,用BG测定仪测定各组FBG,计算并统计分析药物对DM大鼠BG水平的影响。
1.2.1.5糖化血红蛋白(GHB)的测定
给药8w末,拔大鼠眼球采血2-4ml置于离心管中,以500~1000转/分(rpm),离心5~10分钟(min),弃上清留沉淀的红细胞,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用GHB测定试剂盒测定GHB含量,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说明书,计算并统计分析药物对DM大鼠GHB水平的影响。计算公式:每10g GHB吸光度(OD)=测定管OD/2ml血液中GHB克数×2×10g
1.2.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
Figure BSA00000301199500141
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1.3实验结果
1.3.1对STZ所致DM大鼠的一般状况的影响
1.3.1.1一般状态观察
Sd大鼠精神振奋,活动频繁,毛发纯白有光泽,垫料干燥;NC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低,尾巴湿冷,毛发枯黄、无色泽、脱落,竖毛弓背,垫料极潮,下腹部及外阴部毛浸湿,大便稀澹,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给予CPFP和Ins后,DM大鼠精神逐渐好转,活动增多,皮毛光泽渐好,垫料比较干燥,大便稀塘减少,“三多一少”的症状减轻。
1.3.1.2对DM大鼠体重的影响
在实验中Sd和IN大鼠体重呈持续增长趋势;NC大鼠体重逐步下降,说明DM大鼠体内产生代偿,代谢紊乱;给予CPFP后,DM大鼠体重8w时显著高于NC同期体重(P<0.05)。
1.3.2药物对STZ所致MD大鼠FBG的影响
给药4w和8w后,各组FB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同期NC比较HD、MD和NJ均有显著降血糖作用(P<0.01),降糖效果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HD、MD和N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1.3.3药物对STZ所致DM大鼠GHB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NC相比,HD、MD和NJ的GHB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但HD、MD和NJ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HD、MD、NJ均能较稳定地降低血糖。
2.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2.1实验动物同实验1。
2.2实验方法
2.2.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L 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
给药8w末,取血,4℃,3500rpm离心10min,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TC、TG、LDL-C和HDL-C含量,并根据Frieldwald公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AI=(TC-HDL-C)/HDL-C。
2.2.2统计学处理同实验1。
2.3实验结果
与Sd相比,NC大鼠TC、TG和LDL-C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下降(P<0.05);给药8w后,与NC相比,HD和IN的TC和TG含量显著下降(P<0.05),LDL-C含量也有所减少,其中HD的LDL-C含量降低效果显著(P<0.05);同时,HD和IN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
3.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1实验动物同实验1。
3.2实验方法
3.2.1胰腺组织HE染色形态观察
给药8w末,取血后,迅速取胰腺,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拍照。
3.2.2胰腺组织α细胞和β细胞的免疫组化检测
给药8w末,剖腹取胰腺,福尔马林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组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后,浸泡于水中待用。
酸性修复:取配置好的柠檬酸缓冲液(pH=6.0±0.1)800-1500ml于压力锅中,电炉加热至沸腾。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耐高温塑料染色架上,放入已沸腾的缓冲液中,盖上锅盖,扣上压力阀,继续加热至喷气,从喷气开始记时,1.5min后压力锅离开热源,冷却至室温。取出玻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后,置放于卵育盒中。PBS(NaCl 9.0g+Na2HPO4·12H2O 6.0g+NaH2PO4·2H2O 0.4g+蒸馏水1000ml)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50μl 3%过氧化氢,室温下孵育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50μl的Glucagon Ab-1或Insul in Ab-5(均按1∶50稀释),在4℃下孵育过夜。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50μl即用型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抗兔-HRP检测试剂盒,室温下孵育15min。PBS冲洗三次,每次间隔3min,除去PBS液。
DAB显色:850μl蒸馏水与DAB试剂中A、B、C试剂各50μl混匀,配制成1mlDAB显色液。每张切片加50μl新鲜配制的DAB溶液。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30秒,自来水冲洗,返蓝。切片经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中性树胶封固。
镜下观察各组免疫组化片进行综合评分。1、表达面积:①阳性表达细胞数为0计为0分。②阳性表达细胞数≤25%计为1分;③阳性表达细胞数为26~50%计为2分;④阳性表达细胞数占51~75%计为3分;⑤阳性表达细胞数>75%计为4分。2.表达强度:①阳性信号强烈,呈棕褐色,小块状,计为3分,②阳性信号中等,呈棕色,粗颗粒状,计为2分;③阳性信号较弱,呈淡棕色,细颗粒状,计为1分;④无阳性信号,计为0分。两项相加,0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5分为中度阳性(++),6-7分为强阳性(+++)。计数采用双盲法。
3.3实验结果
3.3.1对DM大鼠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Sd胰腺中胰岛数量较多,体积较大,胰岛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边界清晰,胰岛内细胞数量较多,排列整齐,胞浆丰满,核多为圆形;NC胰岛数量明显减少,结构破坏,轮廓消失,胰岛内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排列不规则,边界不清,部分细胞肿胀或皱缩坏死,胰岛内出现空泡;IN胰岛数量明显增多,轮廓完整,分布规则,细胞边界清晰;HD和MD与NC相比胰腺病变较轻,胰岛轮廓完整,胰岛内细胞数量增多,分布规则,胞浆疏松,淡染,细胞边界较清晰。
3.3.2药物对STZ所致MD大鼠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的影响
3.3.2.1胰岛β细胞Ins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与NC相比较,各给药组Ins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表明各给药组对STZ所致胰岛β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表达Ins程度:NC胰岛中央部分着色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变浅,面积缩小;各给药组中胰岛β细胞着色加深且面积增大。
3.3.2.2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与NC相比,各给药组胰高血糖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表达胰高血糖素程度:与NC相比,Sd和各给药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4.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1实验动物同实验1。
4.2实验方法
4.2.1心肌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测定
给药8w末,取血后,取心脏,用冰生理盐水清洗,滤纸吸干,称重后,用生理盐水配成10%心肌匀浆,于冷冻离心机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按要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一定倍数后用于心肌MDA和SOD测定。
4.2.1.1血清MDA含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中的MDA可与TBA缩合,形成红色产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严格按照SOD测试盒说明书操作,在532nm处测定MDA的OD值,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血清MDA含量:
MDA含量(nmol/ml)=(测定管OD值-测定空白管OD值)÷(标准管OD值-标准空白管OD值)×标准品浓度×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
4.2.1.2血清SOD活性的测定
测定原理: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通过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者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呈紫红色。严格按照SOD测试盒说明书操作,在550nm处测定SOD的吸光度(OD),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血清SOD活性:
血清SOD活性(U/ml)=(对照管OD值-测定管OD值)÷对照管OD值÷50%×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注:每1ml反应液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SOD活力单位(U)。
4.3实验结果
4.3.1药物对DM大鼠心肌MDA和SOD的影响
链脲霉素(STZ)所致NC大鼠心肌MDA含量较Sd有显著增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显示DM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下降。用药8w后,与NC比较,HD、MD和NJ心肌MDA值均显著降低(P<0.01),相应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但与IN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5.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5.1实验动物同实验1。
5.2实验方法
给药8w后,取血后,摘取心脏,迅速放入预冷的2.5%戊二醛(用磷酸缓冲液配制,pH7.2)固定,之后用PBS(pH7.2)漂洗10min三次,放入1%锇酸(四氧化锇),固定2h,PBS漂洗10min三次,50%~90%乙醇逐级脱水,丙酮脱水,环氧树脂包埋,38℃、45℃、60℃依次聚合36h,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约70nm,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在H-5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和心肌纤维等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拍照。
5.3实验结果
电镜下观察:Sd心肌纤维未见异常,心肌肌节对位整齐,无肌原纤维溶解,线粒体结构完整,嵴排列规则,清晰可见。NC可见心肌肌节对位错乱,呈过度收缩,部分肌原纤维溶解,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边界不清,部分嵴断裂溶解,形成线粒体内小空泡,表明链脲霉素STZ所致DM大鼠心肌有一定损伤。各给药组大鼠心肌肌节对位基本整齐,仅见少部分错位,肌原纤维溶解较少,线粒体稍见肿胀和空泡。
6.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肝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InsR)及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
6.1实验动物同实验1。
6.2实验方法
6.2.1RNA抽提
6.2.2RNA纯度和完整性分析
6.2.3总RNA逆转录成cDNA
6.2.4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
6.3实验结果
6.3.1药物对链脲霉素(STZ)所致DM大鼠肝脏和骨骼肌InsR的影响
结果显示:各给药组DM大鼠肝脏和骨骼肌InsR的数量较NC均有增加(P<0.01)。
6.3.2药物对STZ所致DM大鼠骨骼肌GLuT4的影响
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大鼠骨骼肌GLuT4的数量较NC均有增加(P<0.01)。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仙人掌果多糖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糖代谢、脂代谢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并从组织学上研究了仙人掌果多糖对胰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然后从基因水平探讨了仙人掌果多糖降糖作用的可能机制。提示:
1.本研究采用60mg·kg-1一次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适宜剂量给糖尿病大鼠灌胃仙人掌果多糖8w后,结果显示仙人掌果多糖能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显著降低BG和GHB。同时,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TC、TG、LDL-C和AI,升高HDL-C的含量,这表明仙人掌果多糖促进了糖和脂肪的利用,减轻了糖毒性和脂毒性对机体的损伤,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和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2.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仙人掌果多糖在降糖和降脂的同时,改善了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胰腺的损伤程度,增加胰岛β细胞和胰岛素的分泌,因此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分泌可能是仙人掌果多糖作用机制之一。
3.糖尿病降低了大鼠抗氧化功能,使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给予仙人掌果多糖后降低了MDA水平,升高SOD活性,这表明仙人掌果多糖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减轻过氧化损伤。
4.电镜观察显示:仙人掌果多糖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心肌肌节对位错乱、肌原纤维溶解和线粒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其能减轻糖尿病导致的心肌损害。
5.通过RT-PCR对肝脏和骨骼肌InsR、骨骼肌GLuT4分析可知,仙人掌果多糖能提高InsR和GLuT4的含量,说明其降糖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nsR和GLuT4含量而产生降糖作用的。
因此,仙人掌果多糖能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机体的状况,这与其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InR和GLuT4含量有关。
五、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CPFP)抗肿瘤作用的试验研究
(一)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由医学科学实验中心细胞室提供;人肝癌细胞株HCC-LM3、人肝正常细胞株LO2等由第二军医大学肿瘤所提供。
2.实验方法
2.1细胞的培养、冻存与复苏
本实验选用人肝癌、胃癌、卵巢癌4种细胞株,于37℃、5%CO2的培养箱中,10%新生牛血清以及青链霉素各100U/ml的1640培养液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冻存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消化、离心、去上清。加入冻存液,使细胞密度约为1×107/ml分装于冻存管中,先置于4℃60分钟,再置于-20℃60分钟,再置-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复苏时,将超低温冰箱中的肿瘤细胞冻存管迅速转入37℃水中,保持冻存管管口部位于水面之上,搅拌加速解冻,待完全解冻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壁。将解冻后细胞转移到离心管中,加入约6倍冻存液量的培养基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重复此步一次。再加入培养液,混匀细胞,转至培养瓶中培养。
2.2噻唑蓝(MTT)法确定仙人掌果多糖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选择胃癌7901、肝癌HEPG-2、LM3卵巢癌SKOV3、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株,采用MTT法研究仙人掌果多糖的抗癌效果。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株,浓度为5×104个/ml,加入到96孔板,每孔加含细胞的培养液100μl,置37℃,5%CO2培养箱孵育48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仙人掌果多糖,用PBS溶液调整每孔细胞总体积为200μl,48h后加入20μlMTT(2mg/ml),37℃,5%CO2培养箱孵育4h后,弃上清,每孔加入DMSO 200μl,放入酶标仪,中速振荡5分钟后,于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每个浓度平行测定3孔。以PBS溶液为空白对照,按下列公式求出生长抑制率(IR)。
2.3Annexin V-FITC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1)将LM3细胞于6孔板内生长,处于对数生长期内加入CPFP(2.500mg/ml)诱导细胞凋亡,并设立阴性对照组;
(2)用PBS洗涤细胞两次;
(3)在500μl的Binding Buffer中加入2μl Annexin V-FITC,5μlPropidium Iodide,混匀;
(4)将上述溶液滴加于盖玻片表面,使长有细胞的盖玻片表面均匀覆盖;
(5)避光、室温反应5分钟。将盖玻片倒置于载玻片上,于荧光显微镜下、双色滤光片(FITC和罗丹明)观察,Annexin V-FITC荧光信号呈绿色,PI荧光信号呈红色。
2.4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
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经各浓度CPFP作用后,收集细胞,用结合缓冲液调节细胞密度为1×106/ml,取100μl悬液,加5μl Annexin-v/FITC和10μl碘化丙锭溶液,常温避光孵育15分钟,加400μl PBS混匀,流式细胞仪分析。
2.5RT-PCR检测P53基因mRNA的表达
2.6蛋白质印迹检测P53相关蛋白表达
2.7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
Figure BSA00000301199500201
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3.实验结果
3.1CPF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CPFP不同剂量及5-FU的常用剂量对人体卵巢癌SKOV-3、胃癌7901、肝癌HEPG-2、肝癌LM3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的抑制作用。CPFP与5-FU比较,抑制能力较弱。相同浓度下,CPFP对LM3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其他株细胞明显,但考虑到药物浓度较大,总体来说一定剂量仙人掌果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在比较对同一种肿瘤细胞抑制率相近的条件下,CPFP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抑制作用很小而阳性对照药物5-FU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抑制作用明显。
3.2CPF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CPFP(2.500mg/ml)作用LM3细胞48小时后,Annexin V-FITC染色可以观察荧光显微镜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PFP作用下LM3细胞凋亡率可知,NS组的凋亡率为9.76%;CPFP(0.625mg/ml)组凋亡率为19.77%;CPFP(2.500mg/ml)组凋亡率为34.12%,由此推测CPFP可能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3.3CPFP对P53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CPFP剂量增加,LM3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有一定下调趋势。蛋白质检测的结果也发现同样的趋势。
4.结论:
(1)仙人掌果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表明仙人掌果多糖不同剂量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抑制作用很小,但阳性对照抗肿瘤药物5-FU的常用剂量对LO2的抑制作用明显。仙人掌果多糖不同剂量和阳性对照抗肿瘤药物5-FU的常用剂量对人体卵巢癌SKOV-3、胃癌7901、肝癌HEPG-2、肝癌LM3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仙人掌果多糖的抑制作用与5-FU比较,抑制能力较弱,且用药浓度较大。即仙人掌果多糖的细胞毒性较小,直接杀伤细胞的能力较弱。推测仙人掌果多糖对肿瘤的抑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
(2)仙人掌果多糖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表明仙人掌果多糖作用LM3细胞48小时后,Annexin V-FITC染色可以观察荧光显微镜下的生长活跃的肿瘤细胞和药物诱导下已凋亡的肿瘤细胞。可以观察到正常LM3细胞,其轮廓清晰;其中的凋亡细胞皱缩、颜色发白,形状较周边正常细胞均有所改变,呈绿色荧光。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LM3细胞调亡率可知,NS组的凋亡率为9.76%;仙人掌果多糖(0.625mg/ml)组凋亡率为19.77%;仙人掌果多糖(2.500mg/ml)组凋亡率为34.12%,由此可以推测仙人掌果多糖可能具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
(3)仙人掌果多糖作用下的P53的表达分析:本实验RT-PCR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剂量仙人掌果多糖作用下LM3细胞P53基因mRNA的表达强度变化具有一定趋势,随仙人掌果多糖剂量的增加,P53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根据Western blot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剂量仙人掌果多糖作用下LM3细胞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强度不同,其变化具有一定趋势,随仙人掌果多糖剂量的增加,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弱。由此推测仙人掌果多糖降低突变型P53在分子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二)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18~20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G桂2006-0003,试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KG桂2003-0005)。S180荷瘤小鼠种源,由上海细胞所提供。
2.实验方法
2.1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因受仙人掌果多糖(CPFP)浓度和体积的影响,一次给药无法测出其LD50,故依据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每隔12h给药1次,共给药2次,测定CPFP最大给药量。按急性毒性试验常规方法分剂量分组灌胃。
2.2S180荷瘤小鼠腋下移植瘤的抑制实验
2.2.1S180荷瘤小鼠瘤株保种、传代及移植瘤模型制备
(1)S180瘤株的保种:
取体重20g的昆明小鼠4~5只,腹腔接种S180瘤株,定期7~9天传一代,腹腔保种。
(2)S180腋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取腹腔传代7天且生长良好的S180肉瘤小鼠,脱颈椎处死,75%乙醇消毒动物皮肤,无菌条件下操作,小心剪开小鼠腹腔,吸取生长良好的动物腹水,注意观察腹水颜色,腹水为乳白色无絮状沉淀物者为佳,血性腹水则不可用。台盼蓝染色证明活细胞数>98%,腹水用生理盐水按1∶2比例稀释,吹打混匀,细胞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数为2×106个活细胞/ml。取昆明种小鼠50只,右侧腋部皮肤常规酒精消毒,持1ml注射器予小鼠腋下皮下注射0.2ml瘤细胞悬液,制成局灶性肿瘤模型。操作过程中注意紧贴皮下进针,勿将瘤细胞悬液漏出。在造模后第4天和第6天观察S180腋下移植瘤模型的成瘤情况。
2.2.2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接种24h后,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天:生理盐水组(NS):生理盐水0.2ml·10g-1·d-1,po;CTX组:CTX 0.02g·kg-1·d-1,ip;CPFP高中低剂量组:1.97g·kg-1·d-1、0.99g·kg-1·d-1、0.49g·kg-1·d-1,po。
质评标准为具有下列一项实验资料作废:
(1)生理盐水组小鼠肿瘤平均瘤重小于1g或20%小鼠的瘤重小于0.4g,表示肿瘤生长不良。
(2)给药组小鼠死亡超过20%,或去瘤后平均体重下降超过15%,表示药物的不良反应。
2.2.3计算抑瘤率
第11天称体重并处死动物,剪开小鼠右腋下皮下组织,剥离肿瘤、胸腺、脾脏,称重,按下列公式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
Figure BSA00000301199500221
2.3CPFP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3.1S180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的测定
胸腺指数=胸腺重量(mg)/体重(g)
脾指数=脾脏重量(mg)/体重(g)
2.3.2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测定
(1)实验方法: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MTT法)
(2)原理:当T细胞受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Con A)等致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发生母细胞转化,活细胞特别是增殖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MTT(四甲基偶氮唑盐)分解为蓝紫色formazan结晶而显色,其光密度值能够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
(3)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用药结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于超净台中无菌取出脾脏,用眼科剪反复剪碎,PBS冲洗,经200目尼龙网过滤至离心管中,沿离心管侧壁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1ml,离心1500转/分钟,10分钟,吸取中间层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单个脾细胞悬液。
(4)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测定:将制备好的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中,100μl细胞悬液/孔。每只鼠设对照孔:3复孔,每孔加100μl 1640培养液;Con A刺激孔:3复孔,每孔加100μl Con A(10mg/L)溶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孵育40h后,取出每孔加入10μl MTT(5mg/ml)溶液,继续孵育4h。取出后,小心吸去上清,每孔加入DMSO 150μl,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标仪上选择570nm处的波长,测OD值,计算刺激指数(SI)。
SI=刺激孔(加Con A孔)OD值/对照孔OD
2.4CPFP对S180荷瘤小鼠血清自由基的作用
S180荷瘤小鼠造模、分组,给药10天后,第11天眼球取血处死小鼠。血浆2000r/分钟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无溶血的血清于EP管中,-20℃冰箱中备用,一周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
2.5透射电镜观察CPFP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2.6CPFP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及P53、Bax、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S180荷瘤小鼠造模、分组,给药10天后,第11天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剥离瘤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内制成蜡块备用。
2.6.1观察瘤组织病理学形态
结果判定:低倍镜下(×100)观察坏死面积,按坏死面积大小分级判断为灶状坏死(+),小片状坏死(++),大片状坏死(+++)。
2.6.2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ax、VEGF蛋白表达
结果判定:P53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细胞核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细胞。Bax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质。细胞质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细胞。VEGF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质。细胞质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细胞。每张切片高倍镜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百分率或阳性组织相对灰度值。
2.7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
Figure BSA00000301199500231
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3.实验结果
3.1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在试验中观察到,小鼠灌服药物2星期内,CPFP各剂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无异常差别,药后14d,处死小鼠,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脑、小肠,均无异常发现。试验结果表明:小鼠24h内共灌胃给予CPFP4.746g·kg-1,最大耐受量达4.746g·kg-1。
3.2CPFP对S180荷瘤小鼠腋下移植瘤的抑制实验
3.2.1肿瘤造模情况观察及各实验组瘤块比较
小鼠接种2天内,外观无明显变化,活动、饮食正常;接种瘤细胞后第3~4天,部分小鼠可触及皮下米粒大小肿块;接种后第4~6天肿块逐渐明显,各组成瘤率均约为80%。仙人掌果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CTX组肿瘤生长较生理盐水组缓慢。但CTX组小鼠饮食减少,体重减轻明显,皮毛无光泽,竖毛现象明显,活动明显减少,常拥挤在一起;而仙人掌果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明显比CTX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活泼,体重减轻不明显,皮毛有光泽,竖毛现象不明显。给药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瘤块分析比较.生理盐水组与仙人掌果多糖中、低剂量组瘤块大小均约为(0.8--1.1cm)×(0.8--1.0cm),仙人掌果多糖高剂量组瘤块大小约为0.4cm×0.6cm,CTX组瘤块大小约0.3cm-0.45cm。
3.2.2CPFP对S180小鼠腋下移植瘤抑瘤作用
仙人掌果多糖高、中剂量、CTX组的瘤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仙人掌果多糖低剂量组其瘤重则与生理盐水组相近。表明仙人掌果多糖的高、中剂量组及CTX组对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率,其中以高剂量组和CTX组的效果最好。
3.3CPFP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3.1CPFP对胸腺指数及脾指数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PFP各剂量组胸腺指数较生理盐水组有所增高,其中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脾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环磷酰胺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脾脏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CPFP能促使胸腺发育,改善荷瘤小鼠所引起的胸腺抑制作用,对脾脏的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CTX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胸腺,对脾脏无明显抑制作用。
3.3.2CPFP对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PFP高、中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CTX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提示CPFP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环磷酰胺组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3.4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SOD、MDA、NO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仙人掌果多糖高、中剂量组均能提高SOD含量(P<0.05或P<0.01),仙人掌果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MDA、NO含量(P<0.05或P<0.01)。
3.5仙人掌果多糖对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生理盐水组:瘤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有连接,绒毛丰富。细胞器结构较清晰:核形态不规则,核浆比例大,核异形性强,核内异染色质多,核仁明显。仙人掌果多糖1.97g·kg-1组:可见凋亡细胞,细胞间间隙增大,细胞核内染色质边集,核仁浓缩或碎裂,并可见类圆形凋亡小体,胞质内线粒体空泡变性,线粒体嵴融合,呈早期凋亡迹象。CTX组:可见有核异型,细胞浆出现大片空泡区,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核膜消失,核碎裂,呈晚期凋亡迹象。
3.6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及Bax等蛋白表达水平观察
3.6.1CPFP对于S180瘤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的影响
低倍镜下观察,生理盐水组和CPFP低剂量组可见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有部分坏死灶,CPFP高剂量、中剂量组和CTX阳性对照组对肿瘤的破坏力大于生理盐水组和CPFP低剂量,观察可见瘤内有大片状坏死,坏死面积较大及程度较为严重,经秩和检验,各组坏死无明显差异。
3.6.2CPFP对于瘤组织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PFP组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数值均有所提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高、中剂量组P<0.05。
3.6.3CPFP对瘤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PFP组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高剂量组P<0.01,CTX、中、低剂量组P<0.05。
3.6.4CPFP对于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PFP组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均降低,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P<0.05,低剂量无显著意义。
4.结论:
(1)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仙人掌果多糖高、中组抑制肿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CTX组抑瘤率抑制肿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CTX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系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可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CTX在体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酸酰胺,并在肿瘤细胞内分解出强有效的磷酰胺氯芥,可与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从而发挥抗癌作用,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疗效确切。本实验中,CTX组抑瘤率达60%以上,对S180肉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仙人掌果多糖高剂量、中剂量组抑瘤率高于30%,实验复重三次,结果基本一致。一般认为中药的抑瘤率超过30%,实验重复三次,连续数次疗效稳定,且有统计学意义,可评定药物有一定疗效。本实验结果表明: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小鼠腋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仙人掌果多糖能提高胸腺指数,对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说明其主要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状况,对因荷瘤而损伤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在本实验研究中,仙人掌果多糖组对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提示仙人掌果多糖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提高免疫应答能力,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3)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作用
清除自由基是一条有效的抗癌、抑癌手段。SOD的活力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本实验主要测定了S180荷瘤小鼠血浆MDA和SOD含量,显示仙人掌果多糖能降低S180荷瘤小鼠血浆MDA,升高SOD含量。仙人掌果多糖高剂量、中剂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仙人掌果多糖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一定关系。
(4)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低倍镜下观察各实验组瘤内坏死面积,生理盐水组和仙人掌果多糖低剂量组可见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有部分坏死灶,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生长过快,局部缺血形成的小坏死灶,仙人掌果多糖高剂量、中剂量组瘤体普遍小于生理盐水组,可见瘤内有大片状坏死,坏死面积较大及程度较为严重。经秩和检验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各组肿瘤均有坏死有关。
(5)免疫组织化学法及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Bax、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Bax和P53是两种常见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其蛋白表达在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可作为一种预后标志。实验结果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仙人掌果多糖组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数值均有所提高,高、中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意义。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仙人掌果多糖组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高剂量组P<0.01,CTX、中、低剂量组P<0.05。表明仙人掌果多糖能提高Bax基因蛋白表达;降低P53基因的突变,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理之一。
(6)仙人掌果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VEGF蛋白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仙人掌果多糖组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NO含量降低,提示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有可能也是仙人掌果多糖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因此,仙人掌果多糖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能提高胸腺指数、脾指数,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
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得知:仙人掌果中所含的仙人掌果多糖可通过调节内皮功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逆转平滑肌细胞增殖三方面起到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肝脏脂肪变性作用,对防治高脂血症和肝脂肪变性的发生发展有积极意义;能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增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和Glu4,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修复受损心肌细胞,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本发明为开发天然无毒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抗肿瘤的药物或保健品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仙人掌果资源的充分利用。
由于天然药物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对心、脑、肾等多个脏器及系统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同时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高血糖时能从整体调节出发,扶正固本,改善调节胰岛β细胞及受体的功能,减少抗体的拮抗,作用温和持久;在降压和降糖的同时能达到降脂;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且中草药具有价格相对低廉,副作用相对较少,辨证论治,灵活加减,非常适宜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因此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方面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仙人掌果多糖的制备:
取仙人掌果,加10倍重量的水超声提取1.5小时,提取液浓缩,加入95%的乙醇,调节浓缩液的乙醇浓度至70%进行沉淀,然后在5000rpm转速下离心10min,离心沉淀物加水溶解,用体积比为1∶2的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液萃取2次,水层用Sevage+木瓜蛋白酶法去除蛋白,浓缩,干燥,即得仙人掌果多糖。
其中Sevage+木瓜蛋白酶法的具体过程为:用Sevage溶液(体积比:氯仿∶正丁醇=4∶1)萃取水溶液2次后,取水层液,调pH至5~7,向水溶液中加入2u/100ml的木瓜蛋白酶,65℃保温26h,10000rpm离心5min,去除底层沉淀,得仙人掌果多糖脱蛋白液。
经测定,所提取的仙人掌果多糖中多糖含量达71.1%。
本发明的实施例2:取仙人掌果打浆(成糊状),过滤(去渣、去籽),加1~20倍重量的水至500~1000ml,再加入0~20%重量的市售凉粉或海洋胶、0~20%重量的蜜糖或木糖醇,搅拌均匀,放入锅内煮沸后加入允许范围内的防腐剂,经过滤,装罐,封口,灭菌,放置冷却凝结;或者搅拌均匀后注模,烘干(保留10~50%水份),出模,得半成品,包装,即得仙人掌果膏。该膏剂口服,每次250克,每日1-2次;可用于防治肿瘤。
本发明的实施例3:以新鲜仙人掌果或仙人掌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或勾兑酿制成酒精度≥7%(V/V)的溶液,过滤,装罐,封口,即得仙人掌果酒。该酒剂口服,每次10ml,每日1-2次;可用于防治肿瘤。
本发明的实施例4:取仙人掌果打浆(成糊状),过滤(去渣、去籽),加糖,搅匀,注模,烘干(保留10~60%水份),出模,得半成品,包装,即得仙人掌果果丹皮。该制剂口服,每次1-5克,每日1-2次;可用于防治肿瘤。
本发明的实施例5:仙人掌果加水煎煮0.5~2小时后,加入1~30%体积量的牛奶和1~30%体积量的茶水,再加入甜味调料,搅匀,装罐,封口,灭菌,即得仙人掌果奶茶,该茶剂口服,每次10-25ml,每日1-2次;可用于防治肿瘤。
本发明的实施例6:取实施例1制备的仙人掌果多糖或仙人掌果,加入矫味剂,控制合适的相对密度,分装、灭菌,制得仙人掌果多糖口服液或仙人掌果汁。每1ml口服液中含仙人掌果多糖0.1克或仙人掌果1克,每次服用10ml,每日2-3次,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本发明的实施例7:取实施例1制备的仙人掌果多糖或仙人掌果,加入溶剂、混匀,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60℃),加入赋型剂制粒或以浓缩液喷雾干燥制粒,分装、灭菌,制得仙人掌果多糖颗粒或仙人掌果颗粒剂。每袋1-5克,每次服用1袋,每日2-3次,用于高血脂的治疗。
本发明的实施例8:取实施例1制备的仙人掌果多糖或仙人掌果,加入适宜的赋型剂,用滚转制粒法制得仙人掌果多糖片或仙人掌果片。每片含0.1-0.5克仙人掌果多糖或1-5克仙人掌果,每次服用1-5片,每日2-3次,用于高血糖的治疗。
本发明的实施例9:取实施例1制备的仙人掌果多糖或仙人掌果,加入适宜的赋型剂,直接用全自动胶囊分装机分装,制得仙人掌果多糖胶囊或仙人掌果胶囊。每粒含0.1-0.5克仙人掌果多糖或1-5克仙人掌果,每次服用1-5粒,每日2-3次,用于高血糖的治疗。
本发明的实施例10:取实施例1制备的仙人掌果多糖或仙人掌果,加入适宜的赋型剂,制成滴丸。每丸含0.1-0.5克仙人掌果多糖或1-5克仙人掌果,每次服用1-5丸,每日2-3次,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Claims (4)

1.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压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中:
仙人掌果多糖是从仙人掌果中提取出来的多糖类成分,其总糖含量为60%~80%;所述仙人掌果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仙人掌果,加4~10倍重量的水超声提取0.5~2.5小时,提取液浓缩,加入40~95%的乙醇,调节浓缩液的乙醇浓度至40~90%进行沉淀,然后在1000~10000rpm转速下离心2~10min,离心沉淀物加水溶解,用体积比为1~5∶2~10的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液萃取1~4次,水层用Sevage+木瓜蛋白酶法去除蛋白,浓缩,干燥,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仙人掌果多糖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evage+木瓜蛋白酶法去除蛋白的过程为:用体积比为氯仿∶正丁醇=4~10∶1~5的Sevage溶液萃取水溶液1~3次后,取水层液,调pH至5~7,向水溶液中加入1~4u/100ml的木瓜蛋白酶,45~65℃保温20~28h,1000~10000rpm离心2~10min,去除底层沉淀,得仙人掌果多糖脱蛋白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仙人掌果多糖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仙人掌果多糖,加入或不加药用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药物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仙人掌果多糖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仙人掌果多糖,加入或不加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保健品。
CN2010105049904A 2008-09-09 2008-09-09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7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49904A CN101947232B (zh) 2008-09-09 2008-09-09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49904A CN101947232B (zh) 2008-09-09 2008-09-09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737756A Division CN101352474A (zh) 2008-09-09 2008-09-09 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7232A CN101947232A (zh) 2011-01-19
CN101947232B true CN101947232B (zh) 2012-06-13

Family

ID=43450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49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7232B (zh) 2008-09-09 2008-09-09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7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017A (zh) * 2013-01-22 2013-05-22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一种血浆肾素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90159B (zh) * 2019-08-23 2020-12-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识别显微图像中的细胞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华钢等.仙人掌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第23卷(第5期),参见第874-875页. *
梁蓓蓓等.仙人掌果多糖对S_(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癌症》.2008,第27卷(第6期),参见第580-584页. *
韦启后等.仙人掌提取物对狗降血压作用的实验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第25卷(第6期),参见第781-78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7232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3694B2 (en) Anti-angiogenic agents and anti-obesity substances applied with anti-angiogenesis from natural products
JP2008174539A (ja) 紫色の馬鈴薯を使用した肥満患者用の健康機能食品
CN107441078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102299407B1 (ko) 행채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대사성 질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4840777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174B (zh) 一种树莓多糖含片及其用途
CN101947232B (zh)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1966221B (zh) 仙人掌果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2526339B (zh) 一种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力的保健药物的配方
CN102397287B (zh)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脂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7137420A (zh)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4868A (zh) 大麻药总皂苷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血脂及抗心肌缺血作用
CN101204573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CN101244157A (zh) 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87422A (zh) 一种树莓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0090209A (zh) 刺芒柄花素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
CN102397286B (zh) 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1352474A (zh) 仙人掌果及仙人掌果多糖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8542920A (zh) 一种粒毛盘菌黑色素作为抗急性肾损伤药物的用途
KR20180059553A (ko) Nafld/nash 예방 및/또는 치료제
CN102228519A (zh) 藏边大黄提取物用于制备防治缺血性心脏病药物的应用
CN105963567B (zh)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688800B (zh) 山茱萸总皂苷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TWI607755B (zh) 麥角固醇之應用
CN104127545B (zh) 四数九里香及其提取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6

Address after: 530033 Jin Kai, Nanning,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19, No. 8, No. three, standard workshop, south of Kai Kai Road East.

Patentee after: Guangxi Nanning Xin GUI Tes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0022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arden Hunan Road 1

Patentee before: Liu Huag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