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4530A -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4530A
CN101944530A CN 201010264747 CN201010264747A CN101944530A CN 101944530 A CN101944530 A CN 101944530A CN 201010264747 CN201010264747 CN 201010264747 CN 201010264747 A CN201010264747 A CN 201010264747A CN 101944530 A CN101944530 A CN 101944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inverter
esd
control circuit
integra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647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4530B (zh
Inventor
张波
樊航
蒋苓利
韩山明
刘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0102647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4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4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4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5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用单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多个ESD保护电路,节省控制电路所占的硅片面积。同时在主ESD泄放通道之外提供一些辅助的ESD泄放通道。用控制电路减小ESD保护电路的触发电压,防止与ESD保护器件相并联的内部电路器件先崩溃导通从而导致芯片的抗ESD能力下降,并使多指结构的MOS器件更加均匀开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为ESD)保护电路设计技术,尤指一种用单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多个保护器件,使保护器件能够及时有效地泄放ESD电流,同时还能节约控制电路所占的硅片面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中器件尺寸的减小,器件的结深越来越浅,栅氧化层越来越薄,并且具有轻掺杂漏(LDD)结构,这些改变使得集成电路更容易被静电放电损毁。因此,芯片中必须加入保护电路以防止IC的电路或器件被ESD损坏。
目前在CMOS工艺中最常用的是保护方法是用一对互补的GGNMOS(Gate-Grounded NMOS)和GDPMOS(Gate-VDD PMOS)做I/O PAD与电源线之间的ESD保护,用一个GGNMOS做电源线VDD与VSS之间的ESD钳位电路,如图1所示。I/O PAD的保护原理与电源线之间的保护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位置不同,它们设计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在亚微米以及深亚微米工艺下,器件的抗ESD能力下降,为了提高CMOS IC对ESD的防护能力,保护器件的尺寸会被做的很大(一般是指器件的宽度做的很大),利用大尺寸来提高电流泄放能力。大尺寸的器件在布局上常常画成多指状(multi-finger),这样有利于电路的布局,例如一个NMOS器件的宽长比W/L为1000μm/0.5μm,如果画成10个finger,则每个finger的W/L为100μm/0.5μm即可,然后并联在一起。NMOS在ESD发生时的I-V曲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Vt1为NMOS的触发电压,Vh为维持电压,Vt2和It2分别为二次击穿电压和二次击穿电流。在漏端电压高于Vt1时,NMOS即进入负阻区,并导致漏端电压下降。由于实际的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偏差,这10根finger的NMOS不可能做得完全一致,并且,ESD放电是一种高电压、大电流、瞬态的情况,会导致所有并联的NMOS中只有几个finger先导通并进入负阻区从而使漏端电压下降,这会导致其他并联的NMOS由于漏端电压不够而无法开启。只有当漏端电压再次大于Vt1时,未开启的NMOS才会开启。但如果Vt1>Vt2(如图2中所示),则在所有NMOS开启前已开启的NMOS就因发生二次击穿而损坏,因此,此时器件的总的ESD电流防护能力只相当于只有这几个导通的finger的防护能力,而不是所有并联NMOS的防护能力的总和。而如果使Vt1降低至Vt1<Vt2,则上述问题可以避免,多指结构可以均匀的开启。
降低Vt1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用于ESD钳位的MOS,由于其与被保护器件是并联关系,因此除了要求它在ESD现象发生时自己不被ESD电流损坏,同时还要求它能够保护IC内部电路能够正常工作而不被ESD损坏。为了提高该ESD MOS的抗ESD能力,通常该器件在布局上不能采用最小间距。而由于IC内部电路的器件通常采用最小间距,这就导致由于与ESD MOS相并联的内部电路器件因为具有最小间距会先崩溃导通,使得ESD MOS器件不能有效的保护内部电路。因此,降低ESD MOS的Vt1将使得对内部电路的保护效果更好。
我们可以通过栅极耦合(gate couple)技术来实现Vt1的降低,从而达到器件均匀开启和提高器件抗ESD能力的目的。图3是一互补式栅极耦合ESD防护电路的示意图。图中的Cn、Cp,Cpc可以用集成电路工艺中的相关工艺实现,也可以直接用MOS的漏-栅寄生电容实现。其保护原理如下:在I/O PAD上相对于VSS出现一正的ESD电位时,由于电容的耦合作用,器件NMOS1的栅端将耦合一个正电位,使NMOS1开启并泄放ESD电流;在I/O PAD上相对于VSS出现一负的ESD电位时,ESD电流可通过NMOS1的寄生二极管正向导通泄放;在I/O PAD上相对于VDD出现一负的ESD电位时,由于电容的耦合作用,器件PMOS1的栅端将耦合一个负电位,使PMOS1开启并泄放ESD电流;在I/O PAD上相对于VDD出现一正的ESD电位时,ESD电流可通过PMOS1的寄生二极管正向导通泄放。
由于在CMOS工艺中,制造电容需要的面积远大于晶体管,因此对于图3中所示电路,触发电路将会占用很大的面积,且由于电容耦合作用,在I/O PAD上出现噪声或频率较高的信号时可能会使ESD MOS导通,即误触发,从而影响内部电路正常工作。因此,该电路的芯片面积利用率不高,且不能用作高频电路的ESD保护。
为了在小的电容面积的条件下实现较好的触发效果,可加入一些反相器来辅助实现。而且一般芯片都有很多引脚,如果每个用于ESD保护的MOS都使用一个触发控制电路,这势必会占据大量的硅片面积。因此,为了减小用于ESD保护的硅片面积,我们考虑用一个触发控制电路来同时触发多个保护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采用单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多个保护器件的ESD保护电路,以提高ESD保护器件的开启均匀性,并减小I/O PAD处ESD保护电路的触发电压;同时,本发明提供的ESD保护电路在主ESD泄放通道之外,还具有一些辅助的ESD泄放通道,其ESD泄放能力较现有技术更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和ESD电源钳位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组2组成;集成电路的电源双轨中的VDD轨通过电阻R和电容C串联而成的RC触发电路1接集成电路电源双轨中的VSS轨;所述反相器组2由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串联而成;所述RC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即电阻R和电容C的连接点)与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4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实现,其中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DD轨之间连接一个PMOS管,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SS轨之间连接一个与PMOS管对应互补的NMOS管。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NMOS管的栅极;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P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钳位电路6为一个NMOS管,其漏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其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其栅极接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
所述反相器组2中的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组成;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中,P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N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
本发明中,将触发电路中的RC电路置于芯片工作时电压相对稳定的VDD和VSS之间,以减小误触发现象。用2个反相器实现正确的电平逻辑,使用于ESD保护的器件NMOS和PMOS在芯片正常工作时关闭;而当发生ESD时,能够分别给NMOS、PMOS的栅极提供高电平和低电平,降低保护器件的触发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单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多个ESD保护电路,能够节省控制电路所占的硅片面积。同时在主ESD泄放通道之外提供一些辅助的ESD泄放通道。用控制电路减小ESD保护电路的触发电压,使多指结构更加均匀开启,防止与ESD保护器件相并联的内部电路器件因为具有最小间距会先崩溃导通。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电路芯片中常用的ESD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ESD条件下GGNMOS管的I-V特性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一种互补式栅极耦合ESD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ESD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ESD保护电路在不同测试模式下的电流泄放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ESD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ESD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RC触发电路,2为反相器组,3为控制电路,4为I/O PAD保护电路,5为内部电路,6为ESD电源钳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积极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和ESD电源钳位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组2组成;集成电路的电源双轨中的VDD轨通过电阻R和电容C串联而成的RC触发电路1接集成电路电源双轨中的VSS轨;所述反相器组2由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串联而成;所述RC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即电阻R和电容C的连接点)与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4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实现,其中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DD轨之间连接一个PMOS管,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SS轨之间连接一个与PMOS管对应互补的NMOS管。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NMOS管的栅极;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P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钳位电路6为一个NMOS管,其漏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其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其栅极接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
所述反相器组2中的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组成;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中,P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N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7、8组成,RC电路1用来区分芯片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或发生ESD的状态),用2反相器实现正确的电平逻辑。当内部电路正常工作时,VDD对RC电路1中的电容充电完成,RC电路1的输出A点(也即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则第一级反相器7输出B点为低电平,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C点为高电平,即保护器件NMOS、PMOS的栅极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保护器件不导通,不影响内部电路的正常工作。当VDD和VSS之间发生正向ESD时,即VDD为高电位,VSS为低电位,或在某个I/O PAD处发生ESD并使得VDD的电位高于VSS时,由于ESD脉冲的上升沿时间远小于芯片正常工作时VDD轨的上电上升时间,因此由于RC电路1的耦合作用,RC电路1的输出A点为低电平,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B点为高电平,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C点为低电平,即NMOS、PMOS的栅极电压则分别变为高电平和低电平,栅极偏压使保护器件的触发电压降低并使NMOS和PMOS导通。从而解决了在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两个难点,可以使保护电路4中的多指结构保护器件更加均匀开启,并先于内部电路崩溃击穿。另外,所有非ESD所发生的引脚的ESD NMOS和PMOS器件在发生ESD时均能开启,即使这些保护器件未能进入崩溃击穿导通模式,也能以MOS沟道电流的形式辅助泄放从VDD到VSS之间的ESD电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芯片的抗ESD能力。对于芯片正常上电和发生ESD脉冲两种情况的分辨,可以通过RC电路的时间常数的合理选择来实现。
图5至图8为四种常用ESD测试模式下的电流泄放路径,图中与发生ESD现象的I/O PAD相连的NMOS和PMOS分别称为NMOS1和PMOS1,未发生ESD现象的I/O PAD旁的NMOS和PMOS分别称为NMOS2和PMOS2,用于电源钳位的NMOS称为NMOS0。下面将分别阐述本保护电路在这四种测试模型下的工作方式。
PS模式下,即在该模式下,VSS是接地的,ESD正电压脉冲出现在某一个I/O PAD上,芯片其余各I/O PAD包括VDD均为浮空。此正的ESD电压脉冲会经由保护电路的PMOS1管的漏/衬底寄生二极管传导到VDD。在这种情况下A点由于RC电路中的电容耦合作用维持在低电压,反相器开始工作,使B点为高电压,C点为低电压。这样就给保护电路的NMOS1与PMOS1器件的栅极分别提供了高电压与低电压,使器件开启,达到了降低触发电压的目的。而其它引脚的NMOS2和PMOS2,由于其栅极也受到反相器的驱动,因此将能通过沟道电流的方式形成ESD电流的辅助泄放通道。若将用于芯片电源钳位的NMOS0也纳入到该触发电路的控制范围内,则也将形成一个ESD辅助泄放通道,如图5所示。
PD模式下,即在该模式下,VDD是接地的,ESD正电压脉冲出现在某一个I/O PAD上,芯片其余各I/O PAD包括VSS均为浮空。ESD电流将通过PMOS1管的寄生二极管正向导通泄放,如图6所示。
NS模式下,即在该模式下,VSS是接地的,ESD负电压脉冲出现在某一个I/O PAD上,芯片其余各I/O PAD包括VDD均为浮空。ESD电流将通过NMOS1管的寄生二极管正向导通泄放,如图7所示。
ND模式下,即在该模式下,VDD是接地的,ESD负电压脉冲出现在某一个I/O PAD上,芯片其余各I/O PAD包括VSS均为浮空。此负的ESD电压脉冲会经由保护电路的NMOS1管的漏/衬底寄生二极管传导到VSS。在这种情况下A点由于RC电路中的电容耦合作用维持在负电位,反相器开始工作,使B点为零电位,C点为负电位。这样就给保护电路的NMOS1与PMOS1器件的栅极分别提供了零电位与负电位,由于此时I/O PAD和VSS均为负电位,因此NMOS1和PMOS1器件开启,达到了降低触发电压的目的。而其它引脚的NMOS2和PMOS2,由于其栅极也受到反相器的驱动,因此将能通过沟道电流的方式形成ESD电流的辅助泄放通道。若将用于芯片电源钳位的NMOS0也纳入到该触发电路的控制范围内,则也将形成一个ESD辅助泄放通道,如图8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如图9所示,包括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和ESD电源钳位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组2组成;集成电路的电源双轨中的VDD轨通过电容C和电阻R串联而成的RC触发电路1接集成电路电源双轨中的VSS轨;所述反相器组2由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串联而成;所述RC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即电容C和电阻R的连接点)与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4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实现,其中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DD轨之间连接一个PMOS管,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SS轨之间连接一个与PMOS管对应互补的NMOS管。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PMOS管的栅极;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N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钳位电路6为一个NMOS管,其漏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其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其栅极接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
所述反相器组2中的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组成;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中,P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N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RC电路1中的电阻R与VSS轨相连,电容C与VDD轨相连。在电路正常工作时,RC电路的输出A点为低电平,则第一级反相器输出B点为高电平,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出C点为低电平,与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当VDD和VSS之间发生正向ESD时,即VDD为高电位,VSS为低电位,或在某个I/O PAD处发生ESD并使得VDD的电位高于VSS时,A点由于电容耦合作用维持在高电压,反相器开始工作,B点为低电压,C点为高电压,即PMOS、NMOS的栅极电压则分别变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栅极偏压使保护器件的触发电压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三
前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将反相器组的级数由两级增加为多级,其余电路结构不变,即可得到如图10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增加了反相器组2中的反相器级数,这样可以使得在ESD发生时触发电路的动作更快,但考虑到面积因素,较好的选择是3级或4级,同时应合理的选择最后两级反相器的输出,或对换R和C的位置,以保证正确的电平逻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单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多个ESD保护电路结构,节省控制电路所占的硅片面积。同时在主ESD泄放通道之外提供一些辅助的ESD泄放通道。用控制电路减小ESD保护电路的触发电压,使多指结构更加均匀开启,防止与ESD保护器件相并联的内部电路器件因为具有最小间距会先崩溃导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包括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和ESD电源钳位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组(2)组成;集成电路的电源双轨中的VDD轨通过电阻R和电容C串联而成的RC触发电路(1)接集成电路电源双轨中的VSS轨;所述反相器组(2)由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串联而成;所述RC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即电阻R和电容C的连接点与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4)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实现,其中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DD轨之间连接一个PMOS管,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SS轨之间连接一个与PMOS管对应互补的NMOS管;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NMOS管的栅极;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P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钳位电路(6)为一个NMOS管,其漏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其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其栅极接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
2.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包括控制电路(3)、保护电路(4)和ESD电源钳位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3)由RC触发电路(1)和反相器组(2)组成;集成电路的电源双轨中的VDD轨通过电容C和电阻R串联而成的RC触发电路(1)接集成电路电源双轨中的VSS轨;所述反相器组(2)由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串联而成;所述RC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即电容C和电阻R的连接点与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4)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实现,其中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DD轨之间连接一个PMOS管,在集成电路每一个I/O PAD与VSS轨之间连接一个与PMOS管对应互补的NMOS管;控制电路(3)中第一级反相器(7)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PMOS管的栅极;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连接保护电路(4)中每一个N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钳位电路(6)为一个NMOS管,其漏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其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其栅极接控制电路(3)中第二级反相器(8)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组(2)中的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由互补的NMOS管和PMOS管组成;第一级反相器(7)和第二级反相器(8)中,P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DD轨,NMOS管的源极接集成电路的VSS轨。
CN201010264747XA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4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4747XA CN101944530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4747XA CN101944530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530A true CN101944530A (zh) 2011-01-12
CN101944530B CN101944530B (zh) 2011-09-21

Family

ID=4343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47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4530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453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819A (zh) * 2012-08-17 2012-1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部分耗尽型soi工艺的esd保护结构
CN103236431A (zh) * 2013-04-19 2013-08-07 陶野 用忆阻器构成特征尺寸低于130nm芯片的二级静电保护电路
CN103325784A (zh) * 2013-06-09 2013-09-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忆阻器的芯片静电保护电路
CN104425481A (zh) * 2013-08-26 2015-03-18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全芯片esd保护电路及保护方法
CN106033756A (zh) * 2015-03-10 2016-10-19 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esd保护电路
CN106410773A (zh) * 2016-09-23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增强型堆叠式esd电路及混合电压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CN109148439A (zh) * 2018-08-14 2019-01-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全芯片静电释放网络
US20220320856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otective circuit
US11575254B2 (en) 2019-11-19 2023-02-07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 PMOS based switc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601A (zh) * 2000-04-10 2003-06-25 摩托罗拉公司 静电放电(esd)保护电路
CN1628385A (zh) * 2002-08-09 2005-06-15 自由度半导体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工作方法
US20060044716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ES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improved trigger-on voltage
US20070053120A1 (en) * 2005-08-31 2007-03-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triggering and leakage current control of esd clamping devices
CN101099278A (zh) * 2004-11-12 2008-01-02 德州仪器公司 带反馈增强的触发及调节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电源轨条箝位电路
CN101288215A (zh) * 2005-02-11 2008-10-15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I/o单元esd系统
CN101510541A (zh) * 2008-02-13 2009-08-19 爱特梅尔公司 用于esd保护的方法和设备
US20090268359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ower clamp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overstress robustnes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601A (zh) * 2000-04-10 2003-06-25 摩托罗拉公司 静电放电(esd)保护电路
CN1628385A (zh) * 2002-08-09 2005-06-15 自由度半导体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工作方法
US20060044716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ES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improved trigger-on voltage
CN101099278A (zh) * 2004-11-12 2008-01-02 德州仪器公司 带反馈增强的触发及调节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电源轨条箝位电路
CN101288215A (zh) * 2005-02-11 2008-10-15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I/o单元esd系统
US20070053120A1 (en) * 2005-08-31 2007-03-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triggering and leakage current control of esd clamping devices
CN101510541A (zh) * 2008-02-13 2009-08-19 爱特梅尔公司 用于esd保护的方法和设备
US20090268359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ower clamp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overstress robustnes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ircuits and Systems(ICCCA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0100730 Hang Fan 等 《A Simple and Effective ES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High-Voltage-Tolerant I/O Pad》 605-608 1-3 , 2 *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C,2009》 20091023 Juan Liu 等 《The Gate-Bias Influence for ESD Characteristic of NMOS》 1047-1050 1-3 , 2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819A (zh) * 2012-08-17 2012-1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部分耗尽型soi工艺的esd保护结构
CN102779819B (zh) * 2012-08-17 2014-12-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部分耗尽型soi工艺的esd保护结构
CN103236431A (zh) * 2013-04-19 2013-08-07 陶野 用忆阻器构成特征尺寸低于130nm芯片的二级静电保护电路
CN103325784A (zh) * 2013-06-09 2013-09-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忆阻器的芯片静电保护电路
CN103325784B (zh) * 2013-06-09 2015-11-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忆阻器的芯片静电保护电路
CN104425481A (zh) * 2013-08-26 2015-03-18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全芯片esd保护电路及保护方法
CN106033756A (zh) * 2015-03-10 2016-10-19 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esd保护电路
CN106033756B (zh) * 2015-03-10 2019-03-19 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 高压esd保护电路
CN106410773A (zh) * 2016-09-23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增强型堆叠式esd电路及混合电压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CN106410773B (zh) * 2016-09-23 2018-09-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增强型堆叠式esd电路及混合电压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CN109148439A (zh) * 2018-08-14 2019-01-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全芯片静电释放网络
US11575254B2 (en) 2019-11-19 2023-02-07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 PMOS based switch
US20220320856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otective circuit
US11621556B2 (en) * 2021-03-30 2023-04-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otective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530B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530B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具有控制电路的esd保护电路
US7804671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US6815775B2 (en) ESD protection design with turn-on restraining method and structures
US7098511B2 (en) ESD protection circuit
CN101039027B (zh) 改进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US7982523B2 (en) Electro static discharge clamping device
CN104753055B (zh) 静电释放保护电路
CN102034811B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芯片esd保护的低压scr结构
CN102214655A (zh) 具有减小的触发电压的堆叠式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US7532446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for electro static discharge
US9048101B2 (en) ESD protection circuit
CN104269399A (zh) 一种防静电保护电路
US7880195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circuit
US5892262A (en) Capacitor-trigger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CN102208412B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输出级esd保护的scr结构
KR20170132371A (ko) 정전기 방전 보호 회로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장치
CN113838847B (zh) 一种用于低压esd防护的双向dcscr器件
CN102270658A (zh) 一种低触发电压低寄生电容的可控硅结构
Ker et al. Complementary-LVTSCR ESD protection scheme for submicron CMOS IC's
Huang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ESD protection and latchup prevention for a serial I/O IC
CN104143549A (zh) 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版图及集成电路
CN220358093U (zh) 一种mcu及其esd防护结构
CN219181190U (zh) 一种芯片esd保护电路及对应的cmos集成电路、芯片
Dong et al. Compact and Compound SCR structure for full chip ESD protection
CN100349291C (zh)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