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3537B -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3537B
CN101943537B CN200910158833.XA CN200910158833A CN101943537B CN 101943537 B CN101943537 B CN 101943537B CN 200910158833 A CN200910158833 A CN 200910158833A CN 101943537 B CN101943537 B CN 101943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ower plate
dissipation
upper plate
radiating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88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3537A (zh
Inventor
林国仁
林贞祥
郑志鸿
许建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olden Sun News Techniqu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olden Sun News Techniqu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olden Sun News Techniqu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88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3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3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3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3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35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包括下板及上板,下板开设有穿孔,上板自下板延伸并弯折叠置于下板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另外还提供一种具有此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包括热管及散热鳍片,热管具有受热段以及自受热段延伸而出的放热段,散热鳍片具有下板及从下板延伸的上板,上板弯折叠置于下板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下板及上板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穿孔,散热鳍片分别以穿孔依序套接在放热段;由散热鳍片的设计,在相同的高度内扩增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此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散热鳍片、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具有该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散热装置通常包括一导热座、多个热管以及多散热鳍片。导热座贴接于一发热电子组件上,热管包含一受热段以及分别从受热段两端延伸而出的一放热段,而此种热管通常呈一U型。热管的受热段嵌设于导热座,而散热鳍片则是一一穿接于热管的放热段。发热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先传导至导热座,导热座再将热量传至热管,最后热量由热管传至散热鳍片,再由散热鳍片的表面散逸至空气中。
然而,此种散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一些缺失。由于此种散热装置的热管呈U型,而散热鳍片整片片体直接穿入热管之中,如此将会造成散热鳍片中央的部位因为距离热管的放热段较远,所以散热鳍片在此部位散热的功效较不显着。另外,发热电子组件所产生的废热将会大量积存在导热座上,进而影响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效能。
所以,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所改良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由每一散热鳍片本身的弯折叠接,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提高散热鳍片的密度,并扩增散热鳍片所具有的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整体散热效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包括一下板以及一上板,该下板开设有一穿孔,该上板自该下板延伸,并弯折叠置于该下板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包括一热管以及多散热鳍片,该热管具有一受热段以及自该受热段延伸而出的一放热段,该散热鳍片具有一下板以及从该下板延伸的一上板,该上板弯折叠置于该下板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该下板及该上板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穿孔,该散热鳍片分别以该穿孔依序套接在该热管的该放热段。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导热座以及一热管;b)将该热管嵌固于该导热座内;c)提供多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具有一下板以及从该下板延伸的一上板,将该上板弯折叠接于该下板之上;d)于该上板及该下板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穿孔;以及e)将该些散热鳍片以该些穿孔依序套接于该热管。
本发明对照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在一定的空间内提高散热鳍片的密度以扩增散热面积。另外,散热鳍片还可依实际需求而向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再者,还可于导热座上贴接一散热体来提高导热座的导热效率。又,热管的受热段底部呈平面状并与导热座底部齐平,可更紧密贴接于发热电子组件上,提高热传效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散热鳍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发明散热鳍片的侧视图;
图3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4沿5-5剖面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一);
图7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二);
图8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三);
图9本发明的侧视截面图;
图10为图6沿7-7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11本发明使用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12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本发明散热鳍片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
图14本发明散热鳍片又一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散热装置
10 导热座
11 开槽
20 热管
21 受热段             22 放热段
30 散热鳍片
31 下板               311内环墙
32 上板               321外环墙
33 穿孔               34 环墙
40 散热体
41 基座               42 延伸片
60 电子组件
70 成型工具
b  散热通道           c  容置空间
d  气流通道
步骤101、102、103、104、105、106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散热鳍片的立体外观图、本发明散热鳍片的侧视图以及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1,包括一导热座10、多个热管20、多散热鳍片30以及一散热体40,其中:
导热座10,其底部设有多个开槽11。导热座10贴接于一发热电子组件(图未示)上。本实施例中,热管20的个数为三,但不以此型态为限。
热管20具有一受热段21以及分别自受热段21两端弯折延伸而出的一放热段22,以使热管20呈一U型。另外,两放热段2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c。受热段21容设于开槽11内而嵌设于导热座10。再者,请参照图9,受热段21的底部是呈一平面状,并与导热座10的底部相齐平,以使此散热装置1贴接于发热电子组件(图未示)时,能更紧密的贴接,达到更好的热传效能。
散热鳍片30具有一下板31以及从下板31延伸的一上板32,上板32弯折叠置于下板31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b,下板31及上板32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穿孔33,散热鳍片30分别以穿孔33依序套接在热管20的放热段22。
而穿孔33周围成型有自下板31延伸的一内环墙311以及自上板32延伸的一外环墙321,内环墙311与外环墙321相互贴接,内环墙311与热管20的放热段22热接触。
散热体40则贴接于导热座10并配置于散热鳍片30之间,即散热体40配设于容置空间c内。散热体40具有与导热座10热接触的一基座41以及从基座41向上延伸的多延伸片42,此些延伸片42间隔设置,以在两延伸片42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d。
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以及图4沿5-5剖面线的局部剖视图。请参照图4,散热鳍片30穿接于热管20的放热段22。而可以实际的使用需求,改变上板32或下板31的尺寸,使其向两侧延伸,如此亦可增加散热面积。
请一并参照图6至图8,分别为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一)、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二)以及本发明散热鳍片制作示意图(三)。首先,上板32被对折叠接于下板31之上,再于上板32以及下板31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穿孔33。最后以一成型工具70对上板32及下板31进行延伸加工,而分别成型有一内环墙311以及与内环墙311贴接的一外环墙321。
请参阅图9至图11,分别为本发明的侧视截面图、本发明使用状态的侧视截面图以及本发明使用状态的侧视截面图。请参照图9,由图可看到,延伸片42从基座41向上延伸而配设于位于两端的散热鳍片30之间的容置空间c内。此种型态可使导热座10上的热量除了由热管20来传递外,还可利用散热体40的延伸片42来散热,增加散热效能。
请参阅图10,由俯视图可看出,散热鳍片30的上板32或下板31可依实际使用需求而往水平方向进行延伸扩张,以增加散热效能。
请参阅图11,导热座10的底部与热管20的受热段21的底部贴接于发热电子组件60的表面。图中所标示的箭头方向即为电子组件60产生的废热所传递的方向。废热可由热管20的受热段21传递至两端的放热段22,再传递至散热鳍片30,最后再由散热鳍片30的表面散逸至空气中以完成散热。
另外一种方式是电子组件60产生的废热传递至导热座10,再由导热座10传递至散热体40的延伸片42的表面,最后再由流动的空气将废热带走,以完成散热。由将这两种散热方式结合,可增强此散热装置1的热传效能。
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101,提供导热座10以及热管20。
步骤102,组装导热座10以及热管20。将热管20的一部分嵌固于导热座10内,热管20的其它部分外露于导热座10。进一步说明,热管20的受热段21容设于导热座10的开槽11内,并与导热座10紧密贴接。而热管20的放热段22位于导热座10的两侧。
步骤103,散热鳍片30弯折制程。将上板32弯折叠接于下板31之上。如图1及图2所示,弯折后的下板31与上板32不等长,且于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b。另外,上板32的末端呈翘起状而不完全贴接为了增加散热鳍片30的散热面积。但不以此型态为限,下板31的末端呈翘起亦可。
步骤104,散热鳍片30延伸加工制程。接着,以一成型工具70对上板32及下板31进行延伸加工,而分别成型有一内环墙311以及与内环墙311贴接的一外环墙321。进一步说明,成型工具70的加工方向由31下板的下方往上方冲压,因此,内环墙311由位于下板31延伸而成,外环墙321则是由位于上板32延伸而成,两者相互紧密贴接。
步骤105,组装散热鳍片30。将该些散热鳍片30以穿孔33依序套接于热管20。
步骤106,组装散热体40。提供一散热体40,将散热体40贴接于导热座10上,而散热体40的延伸片42配设于放热段22之间的容置空间c内。
请参照图13,为本发明散热鳍片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散热鳍片30的上板32弯折叠置于下板31之上并于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b。本实施例中,下板31开设有一穿孔33。穿孔33周围成型有一环墙34,但不以此型态为限。
请参照图14,为本发明散热鳍片又一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本实施例中,热管20为一扁管。因此散热体40的基座41可直接贴接于受热段21上。而受热段21的底面可直接贴接于一发热电子组件(图未示)上。可节省散热器1的组件数量,更可减少因为多数组件接触所造成的热传递损失,确保热传效能。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下板,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周围成型有自该下板延伸的一内环墙;以及
一上板,自该下板延伸,并弯折叠置于该下板之上,且该上板及该下板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该上板开设有对应该下板的该穿孔的另一穿孔,该上板于该另一穿孔周围延伸有一外环墙,该内环墙与该外环墙相互贴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一末端呈翘起状。
3.一种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热管,具有一受热段以及自该受热段延伸而出的一放热段;以及
多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具有一下板以及从该下板延伸的一上板,该上板弯折叠置于该下板之上,且该上板及该下板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该下板及该上板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穿孔,该散热鳍片分别以该穿孔依序套接在该热管的该放热段,该穿孔周围成型有自该下板延伸的一内环墙以及自该上板延伸的一外环墙,该内环墙与该外环墙相互贴接,该内环墙与该热管的该放热段热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板或该下板的一末端呈翘起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呈一U型,并于该热管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导热座,供该受热段嵌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散热体,其贴接于该导热座或该受热段,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扩增散热面积的鳍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具有与该导热座或该受热段热接触的一基座以及从该基座延伸而出的多延伸片,该些延伸片相互间隔设置并于任二相邻该延伸片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
CN200910158833.XA 2009-07-08 2009-07-08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3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833.XA CN101943537B (zh) 2009-07-08 2009-07-08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833.XA CN101943537B (zh) 2009-07-08 2009-07-08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3537A CN101943537A (zh) 2011-01-12
CN101943537B true CN101943537B (zh) 2014-03-19

Family

ID=4343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883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3537B (zh) 2009-07-08 2009-07-08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3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19469A (ko) 2011-04-21 2012-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N102345993A (zh) * 2011-08-26 2012-02-08 陈志明 一种液体蒸发式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854A (zh) * 2003-12-15 2006-04-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098604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鳍片组合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组合的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854A (zh) * 2003-12-15 2006-04-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098604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鳍片组合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组合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3537A (zh)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974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eat sink
CN100470773C (zh) 热管散热装置
TWI667445B (zh) 雙面吹脹板、雙面吹脹板的嵌鉚結構以及其嵌鉚方法
JP3186624U (ja) 放熱フィ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放熱装置
US20100006268A1 (en) Vapor chamber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US20140151012A1 (en) Heat sink with staggered heat exchange elements
EP1770344A3 (en) Foam cor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KR20130111035A (ko) 진동세관형 히트파이프 방열핀을 접착한 히트싱크
CN211062709U (zh) 一种散热片及电路板散热装置
CN101943537B (zh) 可扩增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与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398214B (zh) 可擴增散熱面積的散熱鰭片與具有該散熱鰭片的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0533716C (zh) 散热装置
CN205161020U (zh) 散热模块组合结构
EP2284885B1 (en) Heat-dissipating fin capable of increasing heat-dissipating area, heat sink having such heat-dissipating fi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5114121U (zh) 管路嵌入式的散热板安装结构
JP3118374U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高密度フィン放熱装置
CN211557821U (zh) 电力电子散热器
CN101513662B (zh) 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5806131A (zh) 带换气管式铝换热管结构
JP2005303063A (ja) ヒートシンク
TWM515761U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TW201716741A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CN206481541U (zh) 散热模组
CN203980979U (zh) 组合式热管散热器
CN218353007U (zh) 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