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030A -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030A
CN101933030A CN2009801040075A CN200980104007A CN101933030A CN 101933030 A CN101933030 A CN 101933030A CN 2009801040075 A CN2009801040075 A CN 2009801040075A CN 200980104007 A CN200980104007 A CN 200980104007A CN 101933030 A CN101933030 A CN 101933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rea
rfid label
reading
mov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030B (zh
Inventor
岩桥直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3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01S13/878Combination of several spaced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of known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transponder or a reflec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当第一区域的标签的读取信息和与第一区域具有重复区域的第二区域的标签的读取信息表示标签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起发生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标签的移动方向;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使用读取信息,获取表示标签的出现频度的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105),使用出现信息,判断标签是否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之外移动;输出判断部(106),对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标签与判断为已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之外移动的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输出部(107),输出关于判断为一致的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

Description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tag)的移动进行判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根据在隔开的位置上配置的多个标签阅读器读取标签ID时的时间差来推定移动方向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还有一种在各接收终端保持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并基于电波强度值的时间变化履历来判定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诸如专利文献1之类的、利用不同的标签阅读器各自读取相同的标签ID的时间差来推定移动方向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等中,如果RFID标签的读取区域有重复,则在该重复区域内,各标签阅读器会同时读取标签ID。因此,无法求出各标签阅读器对标签ID进行读取的时间差。其结果,存在无法精度良好地判断标签的移动方向的问题。
而且,像专利文献2一样,根据从读取区域不重复的区域和重复的区域接收到的电波强度的时间变化履历来判断标签的移动方向时,对于滞留在读取区域内的读取率低的RFID标签,尽管其实际上存在于区域内,但仍可能出现无法读取标签ID的情况。此时,该RFID标签会被误检测为从读取区域开始移动,因此存在即使利用此种读取结果,也无法精度良好地判断标签的移动方向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5-157698号公报(2005年6月16日公开)”(第1页、第1图等)。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6-71466号公报(2006年3月16日公开)”(第1页、第1图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处理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其包括: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该出现信息为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的所述RFID标签的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出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通过该结构,根据对具有重复区域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使用由该读取结果所获取的RFID标签的出现频度,判断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当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是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时,输出关于该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并对通过该读取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该标签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第二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第一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一收发天线来对所述第一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二收发天线来对所述第二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第一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一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二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获取判断信息;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以根据以下所示的记载而充分明确。而且,本发明的优点可以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而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读取信息存储的格式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读取信息的格式的各项目的图。
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ID管理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ID管理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ID管理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ID管理表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出现信息获取部所存储的读取信息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出现信息获取部所存储的读取信息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出现信息获取部所存储的读取信息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ID管理表的图。
图1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对移动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时间推移的图。
图19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对处于停止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时间推移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外观的一例的模式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标签信息处理装置
11第一收发天线部
12第一标签读写器部
13第二收发天线部
14第二标签读写器部
30输送带
100RFID标签
101第一受理部
102第二受理部
103移动方向判断部
104出现信息获取部
105移动判断部
106输出判断部
107输出部
200产品
221第一区域
222第二区域
223重复区域
1000标签信息处理系统
2000信息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标注有相同符号的构成要素是进行同样的动作,因此有时省略再次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包括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第一收发天线部11、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第二收发天线部13及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而且,此处,关于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处理对象,具体而言,信息的读取对象是1个以上的RFID标签100。另外,此处,以RFID标签100是一个的情况为例进行表示,但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也可以有具备不同识别信息的多个RFID标签100。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第一受理部101、第二受理部102、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出现信息获取部104、移动判断部105、输出判断部106及输出部107。
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是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并对通过该读取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检测RFID标签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系统。具体而言,如后所述,第一收发天线部11与第二收发天线部13被设置成,各个读取区域即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一部分有重复。
RFID标签100记录有识别信息等信息,并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指示对信息进行的读取的信息,并根据该接收到的信息,来读取识别信息等信息并予以发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从RFID标签100读取出的信息,例如是标签100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作标签ID)。另外,从RFID标签100读出的信息只要是包含标签ID的信息即可。标签ID只要是可识别多个标签100的信息,则任何信息均可。例如,既可以是制造编号等,也可以是标签100的名称等,还可以是标签100固有的信息。另外,对标签100的结构、动作的频带等也不作限定。多个标签100既可以全部是相同结构的标签,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标签。作为标签100,通常使用被动型的RFID标签,但也可以使用主动型的RFID标签。
第一收发天线部11是能够对成为进行RFID标签100的读取对象的读取区域即第一区域进行电波收发的天线部。第一收发天线部11用于对第一区域内所配置的多个RFID标签100的信息收发,作为具体例,发送用于对RFID标签100读出识别信息的指示、及接收从RFID标签100发送来的识别信息等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RFID标签100的信息收发,即对RFID标签100的读取处理,须对配置有1个以上的RFID标签100的第一区域进行多次。也可以将多次读取表达为N(N为2以上的整数)次。优选连续进行多次读取处理。另外,多次读取处理,既可以反复连续地进行,也可以在多次读取处理中,重复利用相同次数的读取。另外,对第一收发天线部11的指向性等也不作限定。此处,对使用收发兼用的天线作为第一收发天线部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分别具备发送用的天线与接收用的天线。而且,第一收发天线部11也可以由多个天线所构成。
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使用第一收发天线部11,进行对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RFID标签100进行信息的多次读取,获取读取出来的信息即读取信息。所谓读取信息,是指从RFID标签100读取出来的信息,若举具体例,则是识别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即标签I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所获取的读取信息称作第一读取信息。进行读取的次数只要是2次以上的次数即可,但是如后所述,由于RFID标签100的读取率通常并非100%,因此为了精度良好地进行RFID标签100的状态判断,优选多次为3次以上。优选连续地进行该多次读取处理。该多次读取处理也可以反复进行。而且,也可以在多次读取处理中,重复利用相同次数所读取的结果。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具体而言经由第一收发天线部11,将读取信息,具体而言是将标签ID的发送指示例如读取指令,发送给第一区域内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0。而且,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接收从第一区域内的一个以上的RFID标签100发送来的读取信息,具体而言,接收包含有标签ID的信息。接着,从接收到的信息中获取读取信息,具体而言,获取标签ID。通常,从第一区域内配置的所有RFID标签100读出一次读取信息的处理为一次读取处理。另外,在本申请案中,例如,也可以将由变更读取条件等后进行的多次读取所构成的读取组(set)等认为是1次读取。在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进行一次读取的时刻所读取的读取信息,例如被暂时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可以利用进行输入信号的读取等的设备或其设备驱动器、或进行信息收发的通信单元或其驱动器等来实现。另外,此处,对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进行信息收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也可以具备发送部及接收部。而且,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或存储器等来实现。此时,实现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的处理流程的软件也可以被记录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等记录介质中。
第二收发天线部13是能够对成为进行RFID标签100的读取对象的读取区域即第二区域进行电波收发的天线部。此处,设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是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第二收发天线部13除了读取区域不同这点以外,与第一收发天线部1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使用第二收发天线部13,对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RFID标签100进行信息的多次读取,获取读取出来的信息即读取信息。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的结构与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此处,将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所获取的读取信息称作第二读取信息。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是接收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以检测RFID标签100是否向哪个方向移动的装置。
第一受理部101接收通过对第一区域进行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此处所述的受理,例如是从其他设备等发送的输入信号的接收、来自键盘等输入单元的受理、或来自记录介质等的信息的读取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举第一受理部101接收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通过读取所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受理部101通常每当进行一次读取时接收一次读取信息,但是也可以汇总受理多次的读取信息。第一受理部101也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读取信息暂时存储至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第一受理部101可以利用接收单元等通信单元、或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的单元、或数字小键盘或键盘等输入单元的设备驱动器等来实现。
第二受理部102接收通过对第二区域进行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举第二受理部102接收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通过读取所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受理部102的结构与第一受理部10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一受理部101与第二受理部102也可以由1个受理部实现。
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根据该变化,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所谓“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发生了变化时”,具体而言,是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根据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变化,判断出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形。所谓“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起发生变化”,例如是指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向存在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重复区域内的状态的变化、向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的变化、或向不存在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内的状态的变化等。具体而言,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根据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进行获取标签ID的处理。通过该获取处理,当由第一读取信息获取到RFID标签的识别信息时,则第一读取信息表示与该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存在于第一区域内。而且,当由第二读取信息获取到RFID标签的识别信息时,则第二读取信息表示与该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存在于第二区域内。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的仅第一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RFID标签100时,即,当仅由第一读取信息获取到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出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而且,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的仅第二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RFID标签100时,即,当仅由第二读取信息获取到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出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而且,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这两者表示存在着RFID标签100时,即,当由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这两者获取到相同的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出RFID标签100处于存在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重复区域内的状态。
具体而言,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为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时,具体而言,当根据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变化进行判断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为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是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而且,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变成存在于重复区域内的状态之后,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内,未变成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为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是与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是从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另外,此处所述的移动方向不论移动的起点或终点。例如,无论是RFID标签100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的移动,还是位于第二区域的除重复区域以外的区域内的RFID标签100朝向与第一区域所存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移动到第二区域外部时的移动方向,都是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移动。
另外,此处,对根据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起发生的变化,来判断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调换,根据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起发生的变化,来判断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例如,也可以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RFID标签100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的状态时,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为,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是从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对于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的处理的具体例,将在后文进行叙述。移动方向判断部103通常可以由MPU或存储器等来实现。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的处理流程通常由软件实现,该软件被记录在ROM等记录介质中。但是,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来实现。
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使用第一受理部101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表示关于多次读取中RFID标签100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此处所述的“关于RFID标签100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是指从RFID标签100读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具体而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在构成多次读取的各次读取中,对于在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与第二读取信息的至少一者中,关于RFID标签100的读取信息,具体而言是标签ID出现的次数进行计数,并根据多次读取的最终计数结果,来获取表示读取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另外,当第一读取信息与第二读取信息这两者中出现相同的RFID标签的识别信息时,将出现次数计数为一次。通常,对第一区域的读取与对第二区域的读取是同时反复进行。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例如也可以求出关于表示同时读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和第二读取信息各自中的RFID标签是否出现的结果逻辑和的出现频度。此处所述的同时,是指相同的读取次,例如指第n次读取。只要能最终表示相同的读取次,则此处的同时也可以并非严格的同时刻,例如也可以存在预先指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差。具体而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根据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并暂时存储在存储介质等中的、在多次读取中同时读出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获取表示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在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至少一者中出现的频度,换言之,表示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被包含的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所谓出现频度,只要是能够判断出现的频度是否较高的信息即可。例如,既可以是在多次读取中,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中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至少一者被读取到的读取次数,也可以是相对于读取次数或对表示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是否出现进行比较的次数的、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所出现的比率等。例如,当从相同的RFID标签100读出的读取信息是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时,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既可以对于N(N为2以上的整数)次读取的结果,对相同的识别信息在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至少一者中出现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将表示该次数的信息作为该识别信息所对应的RFID标签100的出现信息来获取,也可以将该次数除以N或(N-1)等所得的值作为出现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获取部104通常可以由MPU或存储器等来实现。出现信息获取部104的处理流程通常由软件实现,该软件被记录在ROM等记录介质中。但是,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实现。
移动判断部105使用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RFID标签100是否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判断RFID标签100是否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具体而言是指RFID标签100是否从存在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内的状态,变成不存在于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任一区域内的状态的判断。另外,也可以认为是RFID标签100是否滞留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内的判断。具体而言,移动判断部105将出现信息获取部104获取的出现信息所示的值与预先指定的出现频度的阈值(Threshold)进行比较,当出现信息所示的值相对于阈值为表示出现频度较低的值时,判断为与该出现信息对应的RFID标签100已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而移动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外部。此处,将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而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100称作移动标签。而且,当出现信息所示的值相对于阈值为表示出现频度较高的值时,判断为与该出现信息相对应的RFID标签100未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此处,将未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标签称作滞留标签。例如,若设出现频度越高,则出现信息的值越大,则当出现信息低于阈值时,判断为与该出现信息对应的RFID标签100已从第一区域的内部而移动到第一区域的外部。若举具体例,则仅当出现信息表示N(N为2以上)次读取中的某RFID标签100的读取次数为1时,移动判断部105判断该RFID标签100已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内部移动到外部。在此,N的值优选为3以上。移动判断部105通常可以由MPU或存储器等来实现。移动判断部105的处理流程通常由软件来实现,该软件被记录在ROM等记录介质中。但是,也可由硬件(专用电路)来实现。
输出判断部106判断下述两者即通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100、与移动判断部105判断出已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100是否一致。具体而言,输出判断部106进行下述两者即通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与移动判断部105判断出已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是否一致的比较。接着,例如,将一致的标签ID作为判断结果而获取。该标签ID是如上所述般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此处,“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已判断出移动方向”,是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获取到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可以认为不包括尚未获得判断结果的状态。输出判断部106通常可以由MPU或存储器等来实现。输出判断部106的处理流程通常由软件实现,该软件被记录在ROM等记录介质中。但是,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来实现。
输出部107输出关于输出判断部106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的判断结果。输出部107输出的、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的判断结果,具体而言,是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所获取的表示移动方向的信息。另外,输出部107输出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例如也可以是用于识别移动的RFID标签100的信息与表示移动方向的信息的组合。而且,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只要是最终能够识别移动方向的信息即可,也可以将移动方向判断部103与预先指定的移动方向进行比较,并输出该比较的结果,例如输出表示是否一致或者表示是否为正常方向等的信息。此处所述的输出,其概念包括在显示器上的显示、打印机的打印、声音输出、向外部装置的发送、向记录介质中的存储、处理结果向其他处理装置或其他程序等的交付等。输出部107既可认为包括也可认为不包括显示器或打印机等输出设备。输出部107可以由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或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和输出设备等实现。
其次,使用图2的流程图来说明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动作。
另外,此处,作为示例,从RFID标签100通过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是指在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中,由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等以图3所示的格式,作为列表而保持在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的信息。
图4是用于说明构成图3所示的读取信息的格式的各项目的图。图3的“标签ID”,是从RFID标签100读取的标签ID,即识别信息。“F1”及“F2”是表示在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中从RFID标签100读取到标签ID的信息,是所谓的标记,值“1”表示读取到,值“0”表示未读取到。“DF1”及“DF2”是表示在前1次的读取中,在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中从RFID标签100读取到标签ID的标记,值“1”表示读取到,值“0”表示未读取到。“TR1”是表示仅第一区域内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开始的第一侦测开始触发器,“TR2”是表示在第一侦测开始触发器已触发的状态下,在第二区域开始读取或者第一区域内的读取结束的第二侦测开始触发器,换言之,是表示仅第一区域内的读取结束的触发器。“TR3”是表示仅第二区域内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开始的第三侦测开始触发器,“TR4”是表示在第三侦测开始触发器已触发的状态下,开始第一区域的读取或者第二区域内的读取结束的第四侦测开始触发器,换言之,是表示仅第二区域内的读取结束的触发器。上述触发器在状态变化的开端发生时,且值为“1”,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为“0”。“Time”表示从第二侦测开始触发器或第四侦测开始触发器的任一者达到“1”后经过的时间。此处,作为经过时间,使用表示RFID标签100的读取次数的值。“RT”是表示移动方向为朝向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的移动标记,值“1”表示移动方向为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值“0”表示未判断出该方向的移动。“LT”是表示移动方向为朝向从第二区域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的移动标记,值“1”表示移动方向为从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值“0”表示未判断出该方向的移动。“DR”表示之前的“RT”的值,“DL”表示之前的“LT”的值。“End”是表示是否结束处理的标记,值“1”表示结束处理,值“0”表示不结束处理。
(步骤S201)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经由第一收发天线部11,对第一区域中的一个以上的标签100进行信息的读取。具体而言,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对RFID标签100,经由第一收发天线部11发送为对识别信息进行读取的、识别信息的发送指示,并经由第一收发天线部11,接收RFID标签100根据该发送指示而发送来的信息。此处所读取的信息例如是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标签ID)。
(步骤S202)第一受理部101受理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在步骤S201中读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一读取信息例如是1个以上的RFID标签100的识别信息。此处,将第一受理部101所受理的读取信息作为表示读取次序(次数)的数为1的读取信息,暂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
(步骤S203)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与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同样地,经由第二收发天线部13,对第二区域中一个以上的标签100进行信息的读取。
(步骤S204)第二受理部102受理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在步骤S203中读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第二读取信息是与第一读取信息同样的信息。此处,第二受理部102将所受理的第二读取信息作为表示读取次序(次数)的数为1的读取信息,暂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
(步骤S205)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侦测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处理。对于该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步骤S206)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判断是否结束RFID标签100的读取处理。例如,根据规定的触发器来判断处理的结束。例如,在未图示的结束指示受理部等受理结束处理的指示等时,判断为结束。当判断为结束时,结束处理,当判断为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201。
另外,在图2的流程图中,通过电源断开或处理结束的中断,结束处理。
其次,使用图5的流程图,对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侦测移动方向的处理进行说明。该处理与图2的步骤S205所示的处理相当。
(步骤S501)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下述处理,即:使用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判断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该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步骤S502)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使用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的多次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判断RFID标签100是否为已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而移动到外部的标签。即,判断是否为移动标签。该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步骤S503)输出判断部106判断在步骤S501中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100与在步骤S502中判断为移动标签的标签的其中一个是否一致。当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100与判断为移动标签的标签的其中一个一致时,进入步骤S504,不一致时,返回上级处理。
(步骤S504)输出部107输出关于在步骤S503中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例如,输出部107也可以将移动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与表示该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信息相关联而输出。
(步骤S505)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进行删除,删除作为图3所示的列表而被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的读取信息中的、在步骤S504中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已被输出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接着,返回上级处理。
其次,使用图6的流程图,对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判断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处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该处理是与图5的步骤S501的处理相当的处理。
(步骤S601)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1代入计数器K的值。
(步骤S602)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直至上次为止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中是否存在第K个标签ID。所谓直至上次为止的读取结果,例如是指在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此次受理的读取信息之前,作为上述图3所示格式的信息而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另外,由于可以认为第K个标签ID被包含在第K个读取信息中,因此也可以判断为,作为图3所示格式的信息而例如进行列表化并存储的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第K个读取信息。当在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中存在第K个标签ID时,进入步骤S603,不存在时,进入步骤S612。
(步骤S603)移动方向判断部103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获取直至前次为止的读取结果的第K个读取信息中所含的标签ID,即第K个标签ID。
(步骤S604)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在第一受理部101所受理的第一区域的读取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之中,是否存在包含与第K个标签ID一致的标签ID的读取信息。另外,当读取信息为标签ID时,只要直接将第K个标签ID与读取信息进行比较即可。当在第一读取信息之中存在与第K个标签ID一致的读取信息时,进入步骤S605,当不存在一致的读取信息时,进入步骤S606。
(步骤S605)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第K个读取信息的第一区域读取标记F1设为“1”。即,对第K个标签ID赋予表示已进入第一区域的信息。接着,进入步骤S607。
(步骤S606)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第K个读取信息的第一区域读取标记F1设为“0”。即,对第K个标签ID赋予表示未进入第一区域的信息。接着,进入步骤S607。
(步骤S607)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在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的第二区域的读取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之中,是否存在包含与第K个标签ID一致的标签ID的读取信息。当在第二读取信息之中存在与第K个标签ID一致的读取信息时,进入步骤S608,当不存在一致的读取信息时,进入步骤S609。
(步骤S608)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第K个读取信息的第二区域读取标记F2设为“1”。即,对第K个标签ID赋予表示已进入第二区域的信息。接着,进入步骤S610。
(步骤S609)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第K个读取信息的第二区域读取标记F2设为“0”。即,对第K个标签ID赋予表示未进入第二区域的信息。接着,进入步骤S610。
(步骤S610)移动方向判断部103进行标记处理。若简单说明,该标记处理则是指如下所述的处理,即:根据表示在步骤S605、步骤S606、步骤S608或步骤S609等中,值已被决定的RFID标签100所存在的区域的信息即F1或F2的标记的组合、或者表示各标记值随时间的变化等,使表示RFID标签100所存在的区域如何变化等的信息即标记发生变化,并根据该标记的变化或经过时间等,来检测RFID标签100的暂定移动方向。该处理例如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根据RFID标签100的检测结果而设定的标记值的组合,成为表示RFID标签100由仅在第一区域内被读出的状态变成在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读出的状态,随后成为在阈值所示的规定时间内仅在第二区域内被读出的状态的组合时,赋予表示RFID标签100沿着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移动的标记值。而且,该处理例如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标记值的组合成为RFID标签100由仅在第一区域内被读出的状态变成在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读出的状态的组合之后,经过阈值所示的规定时间时,赋予表示RFID标签100沿着与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从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移动的标记值。而且,此种处理也包括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调换时的处理。对于标记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步骤S611)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计数器K递增1。接着,返回步骤S602。
(步骤S612)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在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本次所受理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步骤S604或步骤S605的至少一个处理中未处理的读取信息,即未判断为具有与第K个标签ID一致的标签ID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当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存在未处理的读取信息时,进入步骤S613,不存在时,返回上级处理。
(步骤S613)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在步骤S612中判断为未处理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作为具有图3所示列表的项目的新的读取信息,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接着,返回上级处理。
其次,使用图7的流程图,对图6的流程图的步骤S610的标记处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该标记处理是对图3所示的读取信息的列表的项目的值进行设定或变更的处理。另外,在图7中,以“:”隔开的字符串的左边表示条件,右边表示执行的处理。例如“X:Y”这样的表述,是指“若为X,则进行Y”。而且,符号“^”表示非。具体而言,“^X”表示“并非X”。
(步骤S701)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读取信息的标记“End”是否为“1”。若为“1”,则进入步骤S702,若并非“1”,则进入步骤S703。
(步骤S702)移动方向判断部103进行以下的判断。
(1)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exclusive disjunction:异或运算)、与标记F1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4为“0”,则将触发器TR1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仅在第一区域内被检测到时,表示在其之前,关于RFID标签100的、从仅第二区域的区域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的进入的触发器TR4并非“1”,即,如果未检测到进入,则判断RFID标签仅进入第一区域的区域。
(2)而且,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与标记F2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2为“0”,则将触发器TR3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仅在第二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表示在其之前关于RFID标签100的、从仅第一区域的区域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的进入的触发器TR2并非“1”,即,如果未检测到进入,则判断RFID标签进入仅第二区域的区域。
(3)而且,如果标记F 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与标记F1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1为“1”,则将触发器TR2设定为“1”,将“Time”设定为“0”。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仅进入第一区域的区域,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从仅存在于第一区域的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而且,该处理是将经过时间的测定时间设置为“0”的处理。
(4)而且,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与标记F1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3为“1”,则将触发器TR4设定为“1”,将“Time”设定为“0”。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仅进入第二区域的区域,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的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而且,该处理是将经过时间的测定时间设置为“0”的处理。
(5)而且,如果标记F 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与标记F2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3为“1”,则将触发器TR4设定为“1”,将“Time”设定为“0”。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仅进入第二区域的区域,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的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而且,该处理是将经过时间的测定时间设置为“0”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将该处理认为是结果与上述(4)的处理相同的处理而予以省略。
(6)而且,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与标记F2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1为“1”,则将触发器TR2设定为“1”,将“Time”设定为“0”。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仅进入第一区域的区域,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从仅存在于第二区域的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而且,该处理是将经过时间的测定时间设置为“0”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将该处理认为是结果与上述(3)的处理相同的处理而予以省略。
(7)而且,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与标记F 1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4为“1”,且“Time”小于预先指定的阈值,则将标记LT设定为“1”,将标记“End”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仅在第一区域的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从第二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进而经过时间短于由阈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朝向从第二区域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移动。
(8)而且,如果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与标记F2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2为“1”,且“Time”小于预先指定的阈值,则将标记RT设定为“1”,将标记“End”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RFID标签100仅在第二区域的区域内被检测到时,如果在其之前检测到RFID标签100从第一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并且经过时间短于由阈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则判断RFID标签100已朝向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移动。
(步骤S703)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Time”是否为预先指定的阈值以上。如果是阈值以上,则进入步骤S704,如果并非阈值以上,则进入步骤S705。
(步骤S704)如果触发器TR2为“1”,则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标记LT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检测到RFID标签100从第一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开始算起的经过时间是由阈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判断RFID标签100已朝向从第二区域向第一区域的方向移动。另外,如果触发器TR4为“1”,则将标记RT设定为“1”。具体而言,该处理是如下所述的处理,即:当检测到RFID标签100从第二区域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共同区域开始算起的经过时间是由阈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判断RFID标签100已朝向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移动。
(步骤S705)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Time”的值递增1。另外,此处,“Time”是表示读取次数的值。而且,将标记F1的值代入标记DF1,将标记F2的值代入标记DF2。接着,返回上级处理。
(步骤S706)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是否是标记LT为“1”且标记F1为“1”的状态、或标记RT为“1”且标记F2为“1”的状态中的至少任一种状态。如果是至少任一种状态,则进入步骤S707,如果并非任一种状态,则返回上级处理。
(步骤S707)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标记DF 1设定为“0”,将触发器TR1~TR4设定为“0”,将“Time”设定为“0”,将“End”设定为“0”。而且,将标记RT的值代入标记DR的值,将标记LT的值代入标记DL的值。接着,返回步骤S702。
其次,使用图8的流程图,对移动标签判断处理进行说明。该处理相当于图5的步骤S502的处理。另外,此处,作为示例,对于出现信息获取部104获取关于N(N为2以上的整数)次读取中最早的读取时读取到信息的RFID标签100的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105使用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所获取的、关于在N次读取中最早的读取时读取到信息的RFID标签100的出现信息,来判断该RFID标签100是否从第一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处,将读出用于判断是否为进行移动的RFID标签的标签的次数设为N(N为2以上的整数)次。而且,设出现信息是通过最早的读取而读出的RFID标签100在该读取之后的合计(N-1)次读取中,被再度读出(出现)的次数。而且,将对于从第一区域内部移动到第一区域外部的RFID标签进行判断的阈值设为M(M为1以上且小于N的整数)。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方法,也可以将包括最早读取的出现次数在内通过N次读取所出现的次数、与也将该最早的读取的出现考虑在内的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800)出现信息获取部104获取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所受理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此处,将所获取的读取信息作为表示读取次序(次数)的数为1的读取信息,暂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此时,依次判断在所获取的读取信息内是否包含标签ID重复的第一读取信息与第二读取信息,对于具有重复的标签ID的第一读取信息与第二读取信息,仅暂时存储任一者。
(步骤S801)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暂时存储读取信息的未图示的存储介质中,是否存储有表示次序(次数)的数为N的读取信息(以下称作读取信息N)。即,判断是否存储有连续N次的读取信息。如果存储有N次的读取信息时,则进入步骤S802,如果未存储,则进入步骤S821。
(步骤S802)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1代入计数器p。
(步骤S803)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N-1)代入计数器A。计数器A是用于指定在1至(N-1)次为止的读取信息中,将哪个读取信息设为处理对象的计数器。例如,当计数器A为1时,通过计数器A指定表示次序(次数)的数为1的读取信息。以后,将由该计数器A所指定的读取信息称作读取信息A。
(步骤S804)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从第N次的读取信息即读取信息N中获取第p个RFID标签的标签ID。如上所述,此处的读取信息是第一读取信息与第二读取信息合起来的读取信息。而且,如上所述,不包括具有重复的标签ID的读取信息。
(步骤S805)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0代入计数器B。此处,该计数器B是用于对在步骤S805中所获取的标签ID在1至(N-1)次为止的读取信息中出现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另外,当对N次读取信息中的出现次数进行计数时,只要在该步骤中将1代入计数器B即可。此时,判断阈值M的值是否也是增加1之后的值,或者在后述的步骤S814中,计数器B是否为阈值M以下即可。
(步骤S806)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1代入计数器q。
(步骤S807)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从读取信息A获取第q个标签ID。
(步骤S808)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对在步骤S804中获取的读取信息N的第p个标签ID与在步骤S807中获取的读取信息A的第q个标签ID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一致。如果读取信息N的第p个标签ID与读取信息A的第q个标签ID一致,则进入步骤S809,如果不一致,则进入步骤S810。
(步骤S809)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计数器B的值递增1。接着,进入步骤S812。
(步骤S810)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计数器q的值递增1。接着,进入步骤S811。
(步骤S811)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读取信息A中是否存在第q个标签ID。如果读取信息A中存在第q个标签ID,则返回步骤S807,如果不存在,则进入步骤S812。
(步骤S812)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计数器A的值递减1。
(步骤S813)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计数器A的值是否大于0。如果计数器A的值大于0,则返回步骤S806,如果不大于0,则进入步骤S814。此处,进入步骤S814的时刻的计数器B的值是对步骤S804中所获取的标签ID的RFID标签100的出现信息。
(步骤S814)移动判断部105判断计数器B是否小于阈值M。如果计数器B小于阈值M,则进入步骤S315,如果不小,则进入步骤S316。
(步骤S815)移动判断部105将在步骤S804中获取的标签ID判断为从第一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标签即移动标签的标签ID,并将该标签ID作为移动标签的ID即移动标签ID而予以保持。接着,进入步骤S817。
(步骤S816)移动判断部105将在步骤S804中获取的标签ID判断为滞留在第一区域内部的滞留标签的识别信息。接着,将该标签ID作为滞留标签的ID即滞留标签ID而予以保持。接着,进入步骤S817。
(步骤S817)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计数器p递增1。
(步骤S818)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在读取信息N中是否存在第p个标签ID。如果在读取信息N中存在第p个标签ID,则返回步骤S803,如果不存在,则进入步骤S819。
(步骤S819)移动判断部105将在步骤S815中获取的移动标签ID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另外,也可以将移动标签ID输出至输出部107等。
(步骤S820)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读取信息中,删除在步骤S815及步骤S816中获取的移动标签ID与滞留标签ID分别一致的标签ID。如此,从通过至此为止的N次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中,删除判断出是否为移动标签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由此,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及移动判断部105在随后重复进行的(N-1)次移动标签的判定时,不再需要对已进行判断的标签进行再次判断。另外,也可以取代如此般进行削除,而将移动标签ID和滞留标签ID添加到不需要进行移动判断的标签ID的列表中,并在步骤S804中获取标签ID时,与位于不需要判断的标签ID的列表中的标签ID进行比较,对于一致的标签ID,在规定的次数或规定的时间内,不获取标签ID,不进行获取出现状况的处理及判断是否从第一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处理,即不重复进行处理。此处的规定次数或时间,是指预先指定的固定或不定的次数或时间。
(步骤S821)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在步骤S800中,暂时被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的所有读取信息的、表示读取次序(次数)的数递增1。由此,例如,当前表示读取次序的数为1的读取信息的、表示读取次序的数变为2,而且,当前表示读取次序的数为(N-1)的读取信息的、表示读取次序的数变为N。即,该流程图中,读取次序越早的读取信息,表示读取次序的数越大。另外,对于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读取信息,实际上无须赋予表示各自次序的数,只要结果能够判断关于各读取信息的表示读取次序的数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能够保存N次读取信息的环形缓冲器作为存储介质,当在步骤S203中新存储有读取信息时,使早的读取信息的排列次序错开。接着,返回上级处理。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念图为图9。此处,作为示例,对使用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进行工厂中包装好的产品的搬出管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包装好的产品200上,附有具有识别信息的RFID标签100。第一收发天线部11及第二收发天线部13沿着搬送产品的输送带30而配置。此处,第一收发天线部11及第二收发天线部13分别具备在输送带30的两侧以相向的方式收发电波而配置的2个天线。被搬出的产品200被设定成,载于输送带30上,并依次在第一收发天线部11的读取区域即第一区域221、及第二收发天线部13的读取区域即第二区域222上移动。另外,此处,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具有重复的区域223。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经由网络等连接于信息处理装置2000,其中该信息处理装置2000具备对搬出的RFID标签100进行管理的数据库。而且,此处,将从第一收发天线部11输出的电波所到达的范围设为第一区域221。另外,将RFID标签100的标签ID设为“T201”。
首先,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以预先指定的时序反复对第一区域221及第二区域222进行标签ID的读取。另外,此处,设从RFID标签100读取的读取信息为标签ID。
如果设产品200在输送带30上移动的结果为,RFID标签100进入第一区域221,则仅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读取RFID标签100的标签ID“T201”。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的第一受理部101受理该标签ID“T201”。第一受理部101在受理该标签ID之前,并未受理1个以上的标签ID。因此,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将该标签ID判断为新的读取信息并存储至未图示的存储介质中。
图10是对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所存储的标签ID进行管理的标签ID管理表。此处,以上述图3所示的格式对标签ID进行管理。设各项目的值的初始值为“0”。
接着,标签信息处理系统1000对于所受理的标签ID,进而进行是否为移动标签的判断,以及输出移动方向判断部103的判断结果的RFID标签100的判断,但是此处,首先,对移动方向的判断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关于判断是否为移动标签的处理等的具体例,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当对第一区域221及第二区域222进行第二次的读取时,仅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再次读取RFID标签100的标签ID“T201”,第一受理部101受理所读取的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在受理该标签ID之前,已如图10的标签ID管理表所示那样,存储有1个以上的标签ID,因此读出该存储的标签ID。接着,判断在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本次所获取的标签ID即第一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一致的标签ID。此处,均为“T201”,因而判断为存在一致的标签ID。由此,在图10所示的标签ID管理表中,将标签ID为“T201”的记录的标记“F1”的值设定为“1”。接着,判断在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本次所获取的标签ID即第二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一致的标签ID。此处,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未读取标签ID,因此不存在一致的标签ID,将标签ID为“T201”的记录的标记“F2”的值设定为“0”。
接着,移动方向判断部103进行标记处理。具体而言,标签ID“T201”的“End”标记为“0”,标记F 1和标记F2的排他逻辑和的值为“1”,且标记F1的值为“1”,触发器TR4为“0”,因此触发器TR1的值被设定为“1”。接着,判断“Time”的值是否大于阈值。此处,如果设阈值为“5”,则将“Time”的值判断为小于阈值。接着,“Time”的值递增1而成为“1”,标记DF1的值被设置为与标记F1的值相同的“1”。由此,将变更后的标签ID管理表示于图11。
接着,此处,并未读取其他的新的标签ID,因此结束判断移动方向的处理。
然后,如果设通过产品200的移动,RFID标签100移动到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的重复区域223,则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及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读取RFID标签100的标签ID“T201”,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这两者受理所读取的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在受理该标签ID“T201”之前,已如图10的标签ID管理表所示那样,存储有1个以上的标签ID,因此读出该存储的标签ID。接着,判断在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本次所获取的标签ID即第一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一致的标签ID。此处,均为“T201”,因而判断为存在一致的标签ID。由此,在图10所示的标签ID管理表中,将标签ID为“T201”的记录的标记“F1”的值设定为“1”。接着,判断在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本次所获取的标签ID即第二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一致的标签ID。此处,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也读取了标签ID“T201”,因此判断为一致,并将标签ID为“T201”的记录的标记“F2”的值设定为“1”。进而,在标记处理中,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为“1”,则该标记F 1和F2的排他逻辑和的非、与标记F1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1为“1”,因此将触发器TR2设定为“1”,将“Time”设定为“0”。接着,由于“Time”的值小于阈值,因此“Time”的值递增1而成为“1”,标记DF1及标记DF2的值被设置为与标记F1及标记F2的值相同的“1”。由此,将变更后的标签ID管理表示于图12。
然后,如果设通过产品200的移动,RFID标签100移动到第二区域222中的将重复区域223除外的区域,则仅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读取RFID标签100的标签ID“T201”,第二受理部102受理所读取的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部103与上述同样地,读出以前存储的标签ID。接着,判断在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本次所获取的标签ID即第一读取信息中,是否存在一致的标签ID。此处,判断为并无一致的标签ID,从而标签ID“T201”的标记“F1”的值被设定为“0”。由于在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所获取的标签ID中存在一致的标签ID,因此将标记“F2”的值设定为“1”。进而,在标记处理中,标记F1和F2的排他逻辑和、与标记F2的逻辑积为“1”,且触发器TR2为“1”,“Time”小于阈值“5”,因此将标记RT设定“1”,将标记“End”设定为“1”。接着,由于“Time”的值小于阈值,因此“Time”的值递增1而成为“2”,标记DF1的值被设置为与标记F1的值相同的“0”。由此,将变更后的标签ID管理表示于图13。
标记LT或标记RT的值为“1”的标签ID是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标签ID。如果标记RT为“1”,则由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为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100是沿着从第一区域221朝向第二区域222的方向移动。如果标记LT为“1”,则由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为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100是沿着从第二区域222朝向第一区域221的方向移动。
而且,在上述中,RFID标签100从第一区域221进入重复区域223的状态之后,即,在标记TR2为“1”的状态下,RFID标签100并不进入第二区域222中的将重复区域223除外的区域,而当“Time”的值达到阈值即“5”以上时,例如,输送带30反转而RFID标签100沿着从第二区域222朝向第一区域221的方向移动时,标记LT的值被设定为“1”。该处理相当于步骤S703及步骤S704的处理等。
此处,当输送带30的运动方向与上述情况相反,即当产品200从第二区域222向第一区域221的方向移动时,与上述说明相反地,以第二区域222中的除去重复区域223的区域、重复区域223、第一区域221中的除去重复区域223的区域这一次序读出标签ID,其结果,标签ID“T201”的标记LT为“1”。
而且,如步骤S706中所示,对于标记“End”一旦成为“1”的标签ID,尽管判断出移动方向是从第一区域221朝向第二区域222的方向(或者,从第二区域222朝向第一区域221的方向),但当在第二区域222(或者第一区域221)中再次检测到标签ID时,在以标记DR及标记DL保持最新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即标记RT及标记LT的值之后,将标记“End”设定为“0”,并进行再次侦测移动方向的处理。
其次,对检测移动标签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此处,为了便于说明,举出了上述标签ID为“T201”的RFID标签100以外,还存在标签ID为“T202”的第二RFID标签、标签ID为“T203”的第三RFID标签、及标签ID为“T204”的第四RFID标签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而且,设用于判断是否为移动标签的阈值M的值例如为“1”。
此处,设在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的任一者的范围内,配置有被附有第二至第四RFID标签的产品,且这些标签不移动。
首先,此处,设在从读取开始的第1次读取中,位于第二区域222内的RFID标签100a的标签ID被读取到。而且,设对于位于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的任一者的范围内的第二至第四RFID标签,标签ID也被读取到。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的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的至少一者受理通过第1次读取所获得的标签ID。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的至少一者所受理的第一次的读取结果存储到存储器等中。
图14是表示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所存储的读取信息的图。读取信息是所读取的RFID标签的标签ID的列表。此处,由于表示读取次序的值为“1”,因此将该读取信息设为读取信息1。所谓读取信息S(S为整数),在本具体例中是被设为,通过读取次序为第S个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读取信息S的S也可以认为是表示包括设最新的读取信息为1时的最新的读取在内,通过多少次前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的值。
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在保存有读取信息的、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读取信息N。此处,由于仅保存有读取信息1,因此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不进行判断移动标签的处理。并且,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将表示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读取信息的读取次序的值,递增1。由此,读取信息1成为读取信息2。
接着,进行第2次读取。设在此时刻,RFID标签100从第二区域222起移动,从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而且,设此时,由于电波的接收状况的变动,导致第二RFID标签的标签ID未被读出。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的至少一者受理第三RFID标签的标签ID“T203”及第四RFID标签的标签ID“T204”。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将第一受理部101及第二受理部102的至少一者所受理的标签ID作为表示读取次序的数为“1”时的读取信息,而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
图15是表示通过2次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的图。
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在保持有读取信息的、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读取信息N。此处,由于仅保存有读取信息1及读取信息2,因此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不进行判断移动标签的处理。接着,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将表示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读取信息的读取次序的值递增1。由此,读取信息1成为读取信息2,读取信息2成为读取信息3。
以下,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读取处理。
此处,设从读取开始进行第N次读取,且藉由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由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图16是表示由出现信息获取部104所存储的读取信息的图。此处所示的读取信息N是通过N次读取中最早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而且,读取信息1是通过N次读取中最新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
接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判断在保存有读取信息的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读取信息N。此处,由于保存有读取信息N,因此标签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判断移动标签的处理。
首先,出现信息获取部104读出在读取信息N中的一个标签ID。此处,获取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一个标签ID“T201”。
接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依次取出通过前一次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N-1)中的标签ID,并与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一个标签ID“T201”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一致。接着,当存在一致的标签ID时,对一致的标签数进行计数。对于该读取信息(N-1),由于不存在一致的标签ID,因此不进行计数。接着,对于再一个前的读取信息(N-2),也同样地进行与标签ID“T201”一致的标签ID的检测。此处,由于也判断为不存在一致的标签ID,因此不进行计数。
同样地,依次反复进行与标签ID“T201”的比较,直至读取信息1为止。此处,由于在从读取信息(N-1)至读取信息1为止的任一个中均不包含标签ID“T201”,因此与标签ID“T201”一致的标签数为“0”。
接着,将与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一个标签ID“T201”相一致的标签数的值和阈值M进行比较。此处与标签ID“T201”一致的标签的数为“0”,小于阈值M(=1),因此满足与用于判断移动标签的阈值M相关的条件即“出现信息(标签ID的一致次数)小于M”这一条件,因而,标签ID“T201”为从第一区域221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标签的标签ID,即移动标签的标签ID而暂时保持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
接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获取在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二个标签ID“T202”。
接着,出现信息获取部104依次取出通过前一次的读取所获得的读取信息(N-1)的标签ID,并与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二个标签ID“T202”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一致。接着,当存在一致的标签ID时,对一致的标签数进行计数。由于从该读取信息(N-1)中的由上起算第一个中存在的是与标签ID“T202”一致的标签ID,因此对一致的标签ID进行计数。当对一致的标签ID进行计数后,对于再一个前的读取信息(N-2),也同样地进行与标签ID“T202”一致的标签ID的检测。此处,由于也存在一致的标签ID,因此进行一致的标签ID的计数。
同样地,依次反复进行与标签ID“T202”的比较,直至读取信息1为止。
此处,如果设第二RFID标签的读取率低,仅在读取信息(N-1)至读取信息1中的两次读取中包含有标签ID“T202”,则与标签ID“T202”一致的标签数为“2”。
接着,移动判断部105将与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二个标签ID“T202”一致的标签数的值和阈值M进行比较。此处,与标签ID“T202”一致的标签的数为“2”,大于阈值M(=1),因此标签ID“T202”作为滞留于第一区域221的内部的标签的标签ID即滞留标签的标签ID而暂时保持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
对于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三个标签ID“T203”及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四个标签ID“T204”,也依次进行如上所述的同样的处理。接着,在对读取信息N中的由上起算的第四个标签ID“T204”结束如上所述的处理的时刻,由于读取信息N中不包含新的标签ID,因此结束从读取信息N对标签ID的获取。
图17是对保持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的移动标签及滞留标签的标签ID进行管理的移动标签管理表。移动标签管理表具有“ID”这一项目和“标签属性”这一项目。“ID”是标签ID。而且,“标签属性”是表示与标签ID对应的RFID标签是移动标签还是滞留标签的值。“标签属性”为“移动标签”的RFID标签是移动标签。另外,此处,也可以不对滞留标签的记录进行管理。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标签的判断处理中,根据多次读取结果中的标签ID的出现频度来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因此即使在RFID标签100的读取率低时,也能够精度良好地判断从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
其次,说明下述处理的具体例,即说明对输出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的RFID标签进行判断,并输出表示已判断出的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的信息的处理。
输出判断部106对下述两者是否一致进行判断,即,被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已判断出移动方向即已获取到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的RFID标签100,以及与在图17所示的移动标签管理表中进行管理的、移动判断部105判断为从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100是否一致。具体而言,进行判断,判断在移动方向判断部103进行移动方向的判断处理的标签ID中的、已获取到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的RFID标签的标签ID,即标记RT、LT、DR、DL的任一者为“1”的标签ID,与移动判断部105判断为移动标签的RFID标签的标签ID“T201”是否一致。接着,当一致时,获取其标签ID。此处,获取标签ID“T201”。
接着,输出部107从图13所示的管理表中,获取关于该输出判断部106所获取的标签ID“T201”的标记RT、LT、DR、DL中的值为“1”的标记的项目。此处,获取到标记的项目“RT”。接着,从将表示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等中预先准备的移动方向的标记RT、LT、DR、DL等的标记与表示对应于这些标记所输出的移动方向的信息相关联而管理的未图示的移动信息管理表等中,通过检索等获取表示与所获取的标记RT对应的移动方向的信息即“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移动”这一信息,并与所获取的标签ID“T201”一同输出至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0等中。预先准备的表示移动方向的信息,例如既可以是表示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移动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搬入正常结束的信息。另外,输出部107将表示标记RT的信息,例如将“RT”等与标签ID“T201”一同输出至信息处理装置2000等中。
在信息处理装置2000中,可以使用该输出部107的输出,对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进行管理。
图18是表示RFID标签100沿着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移动时的、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与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结果的时间推移的图。在图中,实线表示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的读取结果,虚线表示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的读取结果。图18中,表示图3所示的触发器TR1~TR4由“0”成为“1”的时序。
当RFID标签100的读取率足够高,从而如图18所示,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能够可靠地读取进入第一区域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而且,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能够可靠地读取进入第二区域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时,仅通过移动方向判断部103便可精度良好地进行RFID标签100的判断。
然而,当RFID标签100的读取率不高时,无法可靠地进行对进入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RFID标签100的读取,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无法读出实际上进入第一区域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的情况等会以较高的频度发生,从而会产生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出与RFID标签100的实际移动不同的移动方向的可能性,从而不能进行高精度的移动方向的判断。例如,如果发生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无法读出实际上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的RFID标签100的标签ID的状况,其结果,有可能被判断为RFID标签100沿着与从第二区域的内部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图19是表示RFID标签100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重复区域内停止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与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的读取结果的时间推移的图。在图中,实线表示第一标签读写器部12的读取结果,虚线表示第二标签读写器部14的读取结果。图19中,表示图3所示的触发器TR1~TR4由“0”成为“1”的时序。
如图19所示,即使是停止中的RFID标签100,在读取率不高的情况下,标签ID的被读取到的状态与读取不到的状态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动,其结果,移动方向判断部103有时会判断出RFID标签100在短时间内多次移动,从而对于实际上未移动的RFID标签100而判断出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出现信息获取部104和移动判断部105,即使在RFID标签100的读取率低时,也能精度良好地判断RFID标签100是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还是滞留在内部。接着,即使移动方向判断部103判断出移动方向,但仅当判断为RFID标签100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时,输出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而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当判断为RFID标签100滞留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时,不输出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由此,能够防止输出部107误将表示RFID标签100的标签ID的读取率低的情况下判断出的移动方向的信息作为表示RFID标签100的移动方向的信息而输出。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对具有重复区域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使用由该读取结果所获取的RFID标签的出现频度,判断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当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是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时,输出关于该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处理(各功能)既可通过由单一的装置(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而实现,也可通过由多个装置进行分散处理而实现。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存在于一个装置中的2个以上的通信单元(例如,第一受理部、第二受理部或输出部等)也可由物理上为一个结构来实现。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各构成要素所执行的处理相关的信息,例如,各构成要素所受理、获取、选择、生成、发送、接收的信息,或者各构成要素在处理中所用的阈值或数式,地址等信息等,即使在上述说明中未明确表述,也可暂时或长期保持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而且,各构成要素或未图示的存储部也可以将信息存储至该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而且,各构成要素或未图示的读出部也可从该未图示的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是独立操作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既可以是独立操作的装置,也可以是服务端/客户端系统中的服务器装置。在后者的情况下,输出部或受理部经由通信线路受理输入,或输出画面。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既可由专用的硬件所构成,或者,对于可通过软件实现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例如,可以通过CPU等的程序执行部来读出并执行记录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的软件·程序,而实现各构成要素。
另外,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软件是如以下所述的程序。即,该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对通过针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发挥功能,其使计算机作为如下各部发挥功能: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获取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输出判断部,判断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以及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另外,在上述程序中,在上述程序所实现的功能中,不包括仅通过硬件才可实现的功能。例如,获取信息的获取部或输出信息的输出部等中的调制解调器或接口卡等仅通过硬件才可实现的功能,不包括在上述程序所实现的功能中。
而且,执行该程序的计算机既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亦即,既可以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也可以进行分散处理。
图20是表示执行上述程序,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计算机外观例的模式图。上述实施方式可通过计算机硬件及在其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在图20中,计算机系统900具备计算机901、键盘902、鼠标903及监视器904,该计算机901包括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驱动器905和FD(Floppy(注册商标)Disk,软盘)驱动器906。
图21是表示计算机系统900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图21中,计算机901除了CD-ROM驱动器905和FD驱动器906以外,还可以包括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911;用于存储引导程序等程序的ROM912;连接于MPU911且暂时存储应用程序的命令,并且提供暂时存储空间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913;存储应用程序、系统程序及数据的硬盘914;将MPU911、ROM912等彼此连接的总线915。另外,计算机901也可以包含提供对LAN的连接的未图示的网卡。
在计算机系统900中,也可以将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程序存储到CD-ROM921或FD922中,并插入CD-ROM驱动器905或FD驱动器906中,并传输至硬盘914。也可以取代于此,将该程序经由未图示的网络发送至计算机901并存储到硬盘914上。程序在执行时被加载到RAM913上。另外,程序也可以从CD-ROM921或FD922或者网络上直接加载。
程序也可未必包括使计算机901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或第三方程序等。程序也可仅包括在受控制的形态下调出适当的功能(模块),以获得所需结果的命令部分。计算机系统900如何动作是众所周知的,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处理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其包括: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获取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出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通过该结构,根据对具有重复区域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使用由该读取结果所获取的RFID标签的出现频度,判断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当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是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的RFID标签时,输出关于该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判断结果,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中,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移动的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中,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仅第一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所述RFID标签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所述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中仅第二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所述RFID标签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所述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中,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变成存在于所述重复区域内的状态之后,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内,并未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从第一区域进入重复区域之后,朝向从第二区域向第一区域的方向进行移动的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中,进而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第一区域的方向。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朝向从第二区域向第一区域的方向进行移动的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中,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并对通过该读取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其包括:第一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第二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第一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一收发天线部对所述第一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二收发天线部对所述第二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第一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一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第二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二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获取判断信息;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获取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即出现信息;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亦即,将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组合所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标签信息处理系统等可适于用作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装置等,尤其适用于作为对具有重复区域的区域进行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判断的装置等。

Claims (9)

1.一种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处理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
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该出现信息为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
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
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
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中仅所述第一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所述RFID标签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
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中仅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存在着所述RFID标签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处于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变成存在于所述重复区域内的状态之后,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内,并未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不同于从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变成存在于所述重复区域内的状态之后,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内,并未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并且,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状态变成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判断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是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
7.一种标签信息处理系统,其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并对通过该读取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
第二收发天线部,能够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电波的收发;
第一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一收发天线部来对所述第一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
第二标签读写器部,使用所述第二收发天线部来对所述第二区域内存在的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的读取,获取表示读取结果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
第一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一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
第二受理部,受理所述第二标签读写器部通过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并获取判断信息;
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该出现信息为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
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
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
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8.一种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其使用第一受理部、第二受理部、移动方向判断部、出现信息获取部、移动判断部、输出判断部及输出部,来处理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受理步骤,所述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
第二受理步骤,所述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步骤,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出现信息获取步骤,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在所述第一受理步骤中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在所述第二受理步骤中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该出现信息为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
移动判断步骤,所述移动判断部使用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
输出判断步骤,所述输出判断部判断在所述移动方向判断步骤中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在所述移动判断步骤中已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以及
输出步骤,所述输出部输出关于在所述输出判断步骤中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9.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该标签信息处理装置处理通过对具有重复区域的不同区域即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各部而发挥功能,即,
第一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一读取信息;
第二受理部,受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而获取的信息即第二读取信息;
移动方向判断部,当所述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读取信息表示所述RFID标签从仅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时,根据该变化,来判断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出现信息获取部,使用所述第一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一读取信息及所述第二受理部所受理的、通过多次读取所获取的第二读取信息,来获取出现信息,该出现信息为表示关于所述多次读取中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读取信息及第二读取信息的出现频度的信息;
移动判断部,使用所述出现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出现信息,判断所述RFID标签是否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
输出判断部,对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已判断出移动方向的RFID标签、与所述移动判断部已判断出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合起来的区域的内部已移动至外部的RFID标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以及
输出部,输出关于所述输出判断部已判断为一致的RFID标签的、由所述移动方向判断部所判断的判断结果。
CN2009801040075A 2008-03-12 2009-02-25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01933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3202 2008-03-12
JP2008063202A JP5256793B2 (ja) 2008-03-12 2008-03-12 タグ情報処理装置、タグ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タグ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09/053393 WO2009113393A1 (ja) 2008-03-12 2009-02-25 タグ情報処理装置、タグ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タグ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030A true CN101933030A (zh) 2010-12-29
CN101933030B CN101933030B (zh) 2012-11-07

Family

ID=4106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0075A Active CN101933030B (zh) 2008-03-12 2009-02-25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82387B2 (zh)
EP (1) EP2264644B1 (zh)
JP (1) JP5256793B2 (zh)
CN (1) CN101933030B (zh)
WO (1) WO200911339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2128A (zh) * 2015-10-15 2016-03-09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方向判断方法
CN106652139A (zh) * 2016-12-28 2017-05-10 盐城工学院 基于rfid的车辆出入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091686A (zh) * 2012-08-01 2018-12-28 美国政府(由退伍军人事务部所代表) 组织一个或多个受生物战剂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3438B4 (de) * 2011-02-01 2014-05-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von Messwerten in einem strömenden Medium
US9008734B2 (en) * 2011-11-21 2015-04-14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US9892289B2 (en) 2012-12-07 2018-02-1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Reading RFID tags in defined spatial locations
CN103280108B (zh) * 2013-05-20 2015-04-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视觉感知和车联网的客车安全预警系统
US9477865B2 (en) * 2013-12-13 2016-10-2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in a controlled area
US9755294B2 (en) 2014-07-07 2017-09-0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Accurately estimating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located in a controlled area
CN106296053B (zh) * 2015-05-22 2021-07-13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可循环物流器具的交割方法与系统
US9773136B2 (en) 2015-10-19 2017-09-26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ccurately and rapidly determining, in real-time,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in a controlled area
JP2018013957A (ja) * 2016-07-21 2018-01-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サー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26218B2 (en) 2017-07-27 2020-07-28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bearing estimation
JP7007170B2 (ja) 2017-12-13 2022-01-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DE102020112921A1 (de) * 2020-05-13 2021-11-18 ASTRA Gesellschaft für Asset Management 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örtlichen Erfassung und Verfolgung von RFID-Transpondern mittels einer Lesegerätanordnung
DE202020103986U1 (de) * 2020-07-09 2020-07-22 KEMAS Gesellschaft für Elektronik, Elektromechanik, Mechanik und Systeme mbH Erfassungsvorrichtung
JP2022038246A (ja) * 2020-08-26 2022-03-1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40013014A1 (en) * 2020-11-18 2024-01-11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n article is leaving or returning to a merchandising lo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0026A (ja) 1995-09-27 1997-04-04 Honda Motor Co Ltd 物体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7242306B2 (en) * 2001-05-08 2007-07-10 Hill-Rom Services, Inc. Article locating and tra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735675B2 (ja) 2003-06-23 2006-01-18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物体配置図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と記憶媒体、ならびに物体配置図作成システム
JP2005157698A (ja) 2003-11-26 2005-06-16 Casio Comput Co Ltd 案内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498940B2 (en) * 2004-06-22 2009-03-03 Vubiq, Inc. RFID system utilizing parametric reradiated technology
JP4123195B2 (ja) * 2004-06-22 2008-07-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タグ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タグ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タグ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US7692532B2 (en) * 2004-07-30 2010-04-06 Reva Systems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in an RFID system
JP4149425B2 (ja) 2004-09-02 2008-09-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移動方向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195159B2 (en) * 2004-10-22 2007-03-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aterial tracking and apparatus
JP2006134242A (ja) 2004-11-09 2006-05-25 Ntt Docomo Inc 状況判定システム、状況判定方法
JP5045873B2 (ja) * 2005-04-08 2012-10-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Rfidシステム用検知安定化システム、検知安定化方法および検知安定化用プログラム
GB2429559B (en) * 2005-08-23 2008-05-14 Microlise Ltd RFID portal arrangements
US20070213951A1 (en) * 2006-03-13 2007-09-13 Ipico Innova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the read quality of an rfid system
JP4120843B2 (ja) * 2006-05-10 2008-07-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タグ移動方向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タグ移動方向検知方法
HK1095991A2 (en) * 2007-01-24 2007-05-18 Univ Hong Kong Polytech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object movement and location with rfid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686A (zh) * 2012-08-01 2018-12-28 美国政府(由退伍军人事务部所代表) 组织一个或多个受生物战剂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的方法
CN105392128A (zh) * 2015-10-15 2016-03-09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方向判断方法
CN105392128B (zh) * 2015-10-15 2019-10-29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方向判断方法
CN106652139A (zh) * 2016-12-28 2017-05-10 盐城工学院 基于rfid的车辆出入库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02010A1 (en) 2010-12-02
JP2009217736A (ja) 2009-09-24
EP2264644A4 (en) 2011-05-25
WO2009113393A1 (ja) 2009-09-17
CN101933030B (zh) 2012-11-07
EP2264644B1 (en) 2013-05-01
JP5256793B2 (ja) 2013-08-07
US8482387B2 (en) 2013-07-09
EP2264644A1 (en)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030B (zh)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标签信息处理系统、标签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US4511970A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US20080210756A1 (en) Customer interaction with inventory via rfid
CN110677174A (zh)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货架盘点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474938B2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JP2008059579A (ja) Rfidおよびその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US20080106382A1 (en) Bi-slot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CN104091184A (zh) 电子标签检测方法及系统
US6810355B1 (en) Balanc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alance
JP2010123086A (ja) Icタグ読取適否判別方法、icタグ読取適否判別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8647756B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资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026363A (zh) 选择性地寻址应答器
KR101325007B1 (ko) Rfid를 이용한 선반 내 물품 위치 확인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60283765A1 (en) Automatic storage scheme by simultaneous id recognition
US20180308042A1 (en) Produc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multiple chip rfid tag
CN104821051B (zh) 自助终端监控方法和系统
JP2010128657A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そのユーザ携帯端末とデータ処理装置、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と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6085287A (ja) 自動改札方法、自動改札システム、切符販売装置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EP1852814A2 (en) Automated structuring of data
CN103745355A (zh)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防伪平台
US20090197530A1 (en) Guard tour system utilizing mote networks
KR101505658B1 (ko) 알에프아이디를 이용한 캐비넷 관리시스템
KR20090001970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카드 태그를 이용한 자원관리시스템
CN110226174B (zh) 购物车安全系统
CN104766034A (zh) 适用于rfid系统的精简ipa防碰撞算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