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7606B -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7606B
CN101927606B CN2009102591147A CN200910259114A CN101927606B CN 101927606 B CN101927606 B CN 101927606B CN 2009102591147 A CN2009102591147 A CN 2009102591147A CN 200910259114 A CN200910259114 A CN 200910259114A CN 101927606 B CN101927606 B CN 101927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solvent
ink
nozzle
at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91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7606A (zh
Inventor
长岭俊秀
宫尾明
猪狩光雄
小田部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7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7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6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少量的溶剂使用量就能够进行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在从喷嘴(20)喷射墨的印字状态到停止向喷嘴(20)供给墨时,从溶剂供给流路(45)向喷嘴(20)供给溶剂,向回收流路(29)供给通过了喷嘴(20)的溶剂,清洗回收流路(29)。接着,从溶剂供给流路(45)向吸引流路(56)内供给溶剂,清洗吸引流路(56),在从喷嘴(20)向吸引流路(56)供给外气,将溶剂置换成空气以后,再次向吸引流路(56)内供给溶剂,进行精细清洗。通过交替反复进行吸引流路(56)的残液去除和回收流路(29)的残液去除,向墨容器供给回收流路(29)和吸引流路(56)内的液体。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停止喷墨记录装置的动作时用于清洗残留在流路内的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将由生产线的传送装置传送来的产品作为被印字物,用于在其上面印字即打印文字或者图形的喷墨记录装置,使用被印字物不接触印字头的喷嘴,使墨(ink)从喷嘴朝向被印字物飞出的非接触式装置。例如,在包装商品的瓦楞板纸箱等包装材料的表面上印文字等的情况下,在通过传送带进行传送的同时在包装材料的外表面上由喷墨记录装置印字,或者在收容了饮料的容器上印字的情况下,也在通过传送带传送的同时在容器的外表面上进行印字。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使被印字物移动的同时进行印字的情况下使印字头停止不动,也可以与此不同,在进行印字时,在使传送带停止的状态下在被印字物上印字时,使印字头沿着被印字物移动。例如,在集成印刷基板的多个位置印字的情况下,在使传送带停止的状态下使印字头沿着印刷基板向二维方向移动进行印字。
在印字头中,设置有使从喷嘴喷射的墨粒子带有与印字信息相对应的电荷量的带电电极、和使带电了的墨粒子偏转的偏转电极,为了回收在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墨,与喷嘴相对配置有墨槽。在喷嘴上连接有供给墨容器内的墨的墨供给流路,将由墨槽回收了的墨回收到墨容器内的回收流路连接在墨槽与墨容器之间。为了在喷嘴内吸引外气防止阻塞喷嘴,在喷嘴的流入部与墨容器之间连接有吸引流路。进而,为了清洗喷嘴或者上述那样的各个流路,在溶剂容器与喷嘴之间连接有溶剂供给流路。
喷墨记录装置具有组装了墨容器和溶剂容器等的装置主体,在装置主体中由具有形成各个流路的软管等的配管的导管连接印字头。作为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其类型为,在墨供给流路、回收流路、吸引流路和溶剂供给流路的每一个上设置有泵。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将4个泵作为一体的泵单元,能够在装置主体上装卸。
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用1个泵使吸引流路和回收流路动作,包括墨供给用的泵和溶剂供给用的泵在内,共有3个泵。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将挥发性高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溶媒),使在其中溶解有树脂或者染料的墨在装置内循环,因此在停止装置动作时,使装置内的溶剂在喷嘴内部或者各流路中循环,溶解去除墨中的树脂或染料这样的固态部分。由此,在装置的动作停止过程中,在喷嘴内部或者各流路内防止所残留的墨中的固态部分固着(粘结),能够使装置再次正常地动作。
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那样,通过使溶剂循环,从喷嘴内部或各流路内去除墨固态部分。从而,在清洗中越是花费时间大量使用溶剂进行清洗,越能够去除墨固态部分,但是如果过多使用溶剂,则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还存在使在装置内部循环的墨的浓度降低,难以确保装置的稳定动作这样的问题点。从而,正在研究减少溶剂的使用量,有效地进行清洗的技术。
吸引流路的一端连接喷嘴的喷射口,在大气中开放,在吸引流路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用于开闭流路的电磁阀。回收流路的一端与墨槽连通,在大气中开放,在回收流路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用于开闭流路的电磁阀。从而,如果在吸引流路或者回收流路中残留了墨或者溶剂等的液体的状态下放置装置,则由于放置中的周围温度的变化,通过残留的液体的热膨胀或者气相的空气的热膨胀,液体向喷嘴或者墨槽等那样的成为大气开放的部分移动,发生液体从开口部渗出的现象。
在渗出的液体是墨或者包含墨的溶剂的情况下,由于渗出了以后,溶剂成分在大气中挥发,残留的墨固态部分固化会堵塞开口部,所以,在使喷墨记录装置再次动作之前,需要预先清洗固化了的墨固态部分。为此,不仅存在再次动作时非常麻烦,而且洗净液的消耗量变多,装置的运行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点。
虽然包含在渗出的液体中的墨固态部分的量如果少到不会堵塞喷嘴或者墨槽的开口部的程度则不会发生上述那样的问题,但是为了去除液体,在停止喷墨记录装置的动作时仍需要消耗大量的溶剂清洗吸引流路或者回收流路,其结果,不仅是增大运行成本,在每次停止时,用大量的溶剂稀释装置内的墨,还对印字品质产生恶劣影响。另外,如果全部吸引并去除吸引流路或者回收流路内的液体,则虽然液体不会从开口部渗出,但是由于为了吸引全部的液体,在吸引动作中会花费时间,因此停止处理时间增长。
如果将开闭吸引流路的电磁阀和开闭回收流路的电磁阀组装到设置有喷嘴或者墨槽的印字头中,则由于应该清洗的流路缩短,所以能够减少使用的溶剂量,然而,如果在印字头中组装电磁阀,则不能避免印字头的大型化,存在印字头的设置性变得极差这样的问题。
喷墨记录装置由于设置在生产线周围的有限空间中,因此要求装置的小型化。如果像当前那样在墨供给流路、回收流路、吸引流路和溶剂供给流路的每一个中分别设置泵,则由于需要设置这些泵的空间,因此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如果使吸引流路和回收流路与汇流流路连接,由设置在汇流流路中的吸引泵合并吸引泵和回收泵,则能够减少泵的数量。然而,在进行停止处理时,如果同时进行吸引流路和回收流路的吸引,则与用分别独立的泵吸引的情况相比较,流过各流路的液体的流量减少,吸引效率降低。如果在各流路中设置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切换,用一个泵仅吸引一方的流路,吸引以后单独进行其它流路的吸引,则虽然能够进行所要求的吸引,但是由于每次仅能在一个流路中吸引,其结果存在停止处理时间变长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78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0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58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71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少量的溶剂使用量就能够进行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能够用很短的时间有效地使喷墨记录装置进行停止处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中,该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连接在墨容器与喷嘴之间、向上述喷嘴供给上述墨容器内的墨的墨供给流路;连接在溶剂容器与上述喷嘴之间、向上述喷嘴供给溶剂的溶剂供给流路;连接在回收在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墨的墨槽与上述墨容器之间、将由上述墨槽回收的液体回收到上述墨容器的回收流路;和连接在上述喷嘴的流入部与上述墨容器之间、将液体导向上述墨容器的吸引流路,该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中包括:在从上述喷嘴喷射墨的印字状态到停止墨向上述喷嘴的供给时,从上述溶剂供给流路向上述吸引流路供给溶剂的吸引流路的清洗工序;在上述吸引流路内,从上述喷嘴吸引外气,使空气在上述吸引流路内流动,将上述吸引流路内的溶剂传送到上述墨容器的残液吸引工序;和在上述吸引流路内从溶剂置换成空气的状态下,使溶剂从上述溶剂供给流路向上述吸引流路内流动的精细清洗工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优选,交替地反复进行多次下述工序:从上述溶剂供给流路向上述喷嘴和上述回收流路供给溶剂,清洗上述喷嘴和上述回收流路的溶剂供给清洗工序;将外气取入到上述吸引流路内,将流路内的液体传送到上述墨容器的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和将外气取入到上述回收流路内,将流路内的液体传送到上述墨容器的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优选,检测上述吸引流路内的压力,根据压力值,从上述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切换到上述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优选,使吸引上述回收流路的液体的回收泵的转速与在印字动作时经由上述回收流路回收没有使用的墨时的转速相比较,增加停止处理时的转速。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优选,在向上述喷嘴和上述回收流路供给溶剂时,将具有与上述溶剂供给流路连通并且被施加了扩大容积的方向的弹性力的溶剂室和与该溶剂室隔开并且与上述墨供给流路连通的墨室的压力腔室中的上述墨室抵抗上述弹性力进行加压,向上述喷嘴和上述回收流路供给上述溶剂室内的溶剂,在向上述吸引流路供给上述溶剂时,通过吸引上述吸引流路,经由上述溶剂室,向上述吸引流路供给上述溶剂容器内的溶剂。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优选,使上述回收流路和上述吸引流路汇流,由设置在与上述墨容器连接的汇流流路上的回收泵,使上述回收流路和上述吸引流路进行吸引动作。
依据本发明,在进行停止处理时,向吸引流路供给溶剂,清洗吸引流路,通过从喷嘴向吸引流路内吸引外气,将在清洗中使用过的溶剂置换成空气后,再次向吸引流路内供给溶剂进行精细清洗,因此在进行精细清洗时,在吸引流路内去除在清洗工序中供给的溶剂,经过置换成外气的残液吸引工序,向吸引流路间断地供给溶剂。由此,与向吸引流路连续地供给溶剂清洗流路的情况相比较,在清洗工序和精细清洗工序的两个工序中,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供给到吸引流路中的溶剂量,能够使吸引流路成为洗净状态,能够通过少量的溶剂使用量进行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
在从吸引流路排出液体时,从喷嘴的喷射口导入外气。喷射口的内径与墨槽的内径相比较为小直径,外气难以进入到吸引流路内,在使吸引流路成为接近大气压的压力状态下进行吸引则能够迅速地进行液体的吸引。由于通过交替反复进行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和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在去除回收流路的残液时从外部将外气导入到吸引流路内,因此如果间断地进行吸引流路内的残液去除,则与连续地去除吸引流路内的残液的方式相比较,能够不加长去除时间,而从吸引流路和回收流路去除残液。从而,即使由一台回收泵去除吸引流路和回收流路内的残液,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去除残液,进行停止处理。
如果在流路设置有由隔离部件隔离了与墨供给流路连通的墨室和与溶剂供给流路连通的溶剂室的压力腔室,则由于利用用于向墨供给流路供给墨的供给泵,将从溶剂容器供给到溶剂室的溶剂供给到喷嘴,因此能够由一台供给泵进行墨的供给和溶剂的供给。如果使用这样的压力腔室,则通过使吸引流路成为负压状态,能够不使溶剂向喷嘴喷射,而经由溶剂室向吸引流路供给溶剂容器内的溶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由传送带传送来的被印字物进行印字处理状态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表示的印字头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图。
图3是喷墨记录装置的液体路径图。
图4是图3表示的压力腔室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6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用粗线表示进行印字操作时的墨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8是用粗线表示为了清洗喷嘴和回收流路,向这些流路供给溶剂的溶剂供给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9是用粗线表示吸引流路的清洗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10是用粗线表示将吸引流路内的液体置换为空气的残液吸引清洗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11是用粗线表示再次向吸引流路供给溶剂的精细清洗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12是用粗线表示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13是用粗线表示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图14是用粗线表示墨供给流路中的残压释放工序中的液体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符号的说明
10:喷墨记录装置;11:操作显示部;12:装置主体;13:印字头;14:导管;15:传送带;16:编码器;17:印字传感器;18:墨柱;19:墨粒子;20:喷嘴;21:喷射口;22:主墨容器;23:墨供给流路;24:供给泵;25:电致伸缩元件;26:带电电极;27:偏转电极;28:墨槽;29:回收流路;30:液面传感器;31:电磁阀;32:旁通流路;33:电磁阀;34:粘度计量器;35:过滤器;36:减压阀;37:辅助墨容器;38:辅助流路;39:电磁阀;41:回收泵;42:电磁阀;43:过滤器;44:溶剂容器;45:溶剂供给流路;46:3端口电磁阀;47:压力腔室;48:墨室;49:溶剂室;50:隔离部件;51:罩;52:压缩螺旋弹簧;53:弹簧支架挡块;54:止回阀;55:电磁阀;56:吸引流路;57:电磁阀;58:压力计;62:汇流流路;63:残压释放流路;64:电磁阀;65:溶剂补充流路;66:电磁阀;70:控制电路;71:控制部;72:总线;73:记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在正面设置了操作显示部11的装置主体12,在装置主体12上通过导管14连接印字头13。该喷墨记录装置10例如,如图1所示,安装在生产食品或饮料等的工厂的生产线上,以食品等的包装物为印字对象物即被印字物W,用于在其上面实施标记打印。装置主体12配置在未图示的支撑台的上面以处于使用者能够操作的位置。印字头13接近由传送带15传送的被印字物W设置,在沿着用箭头T表示的方向移动的传送带15上的被印字物W上,由喷墨记录装置10进行印字作业。
在作为生产线的传送带15上,为了不受传送带15的传送速度的影响地以相同的宽度在被印字物W上印字,预先设置有输出与传送速度相对应的信号的编码器16和检测出被印字物W并输出用于对喷墨记录装置10指示印字开始的信号的印字传感器17,编码器16以及印字传感器17分别经过信号线连接到装置主体12内的控制部。
印字头13如图2所示,具有喷射墨柱18的喷嘴20,在喷嘴20上连接有供给配置在装置主体12内的主墨容器22内的墨的墨供给流路23,在墨供给流路23中设置供给泵24。主墨容器22内的墨由供给泵24吸引、加压而成为墨柱18,被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喷出。在喷嘴20中具备电致伸缩元件25,在喷嘴中由电致伸缩元件25以规定的频率施加振动,使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喷出的墨柱18成为粒子。由此,所生成的墨粒子19的数量根据施加在电致伸缩元件25上的激励电压的频率决定,成为与其频率相同的数量。
在喷嘴20的前方配置有带电电极26,通过在带电电极26上施加与印字信息相对应的大小的电压,向墨粒子19提供电荷。在带电电极26的前方配置有偏转电极27,通过带电电极26带电了的墨粒子19在偏转电极27之间的电场中飞行的期间,受到与带电量成比例的力而偏转,朝向被印字物W飞行,命中在被印字物W上。这时,墨粒子19根据带电量,箭头R表示的偏转方向的命中位置有所变化,进而,通过传送带15使被印字物W沿着与偏转方向R正交的传送方向T移动,在与偏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也能够使墨粒子19命中,从而由多个命中粒子在被印字物W上标记文字或者图形。
为了回收在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墨粒子19,与喷嘴20的喷射口21相对,在印字头13内配置有墨槽28,由墨槽28捕获没有在偏转电极27之间偏转而直线飞行的墨粒子19。捕获到的墨粒子19由回收流路29回收到主墨容器2中。
如图3所示,为了回收在装置主体12内循环的墨,具备图2所示的主墨容器22,在主墨容器22中设置有液面传感器30。由该液面传感器30检测收容到主墨容器22内的液体是否成为作为适宜量的基准液面水平。在主墨容器22与喷嘴20之间连接着的墨供给流路23上设置有电磁阀31,由该电磁阀31开闭墨供给流路23。在对被印字物W进行印字处理时,使设置在墨供给流路23中的供给泵24动作,开放电磁阀31,由此,通常经由电磁阀31,通过墨供给流路23向喷嘴20供给主墨容器22内的墨。在主墨容器22与供给泵24的流入口侧之间连接有旁通流路32。在旁通流路32中,设置有用于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33和用于计测墨的粘度的作为降落式粘度计的粘度计量器34,在实施墨粘度测定时,在通过电磁阀33开放了旁通流路32的状态下,使供给泵24动作,由旁通流路32吸引墨,使作为测定对象的墨更新。
在墨供给流路23中,设置有用于去除在由供给泵24从主墨容器22供给的墨中混入的异物的过滤器35;和将从供给泵24供给到喷嘴20的墨调整为适合于印字的压力的减压阀36。在装置主体12内配置有充填补充用墨的辅助墨容器37。辅助墨容器37经过补充流路38与墨供给流路23连接,在补充流路38中设置有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39,在由电磁阀39开放了补充流路38的状态下驱动供给泵24,向墨供给流路23供给辅助墨容器37内的墨。
一端设置了墨槽28的回收流路29的另一端部安装在主墨容器22上,在回收流路29中设置有回收泵41。通过驱动回收泵41,由墨槽28回收了的液体经过回收流路29回收到主墨容器22。在回收流路29中,设置有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42;和用于去除在流路内流动的液体中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43。
在装置主体12内具备收容溶剂的溶剂容器44,溶剂用于调整墨的粘度,并且在停止处理喷墨记录装置10时用于清洗喷嘴20等。一端部安装在溶剂容器44上的溶剂供给流路45经由设置在墨供给流路23上的3端口电磁阀46连接到喷嘴20,溶剂容器44的溶剂被经由溶剂供给流路45供给到喷嘴20。3端口电磁阀46具有连接到喷嘴20的二次侧端口和2个一次侧端口,一次侧端口的一个连接到墨供给流路23,另一个一侧端口连接到溶剂供给流路45。如图3所示,连接到墨供给流路23的一次侧端口成为在线圈没有通电时关闭的常闭的端口,连接到溶剂供给流路45的一次侧端口成为在线圈没有通电时与二次侧端口连通的常开的端口。从而,3端口电磁阀46成为在从墨供给流路23向喷嘴20在二次侧端口供给墨的状态、和从溶剂供给流路45向喷嘴20在二次侧端口供给溶剂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的流路切换阀。
如图3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压力容器即压力腔室47。压力腔室47具备与墨供给流路23连通的墨室48、与溶剂供给流路45连通的溶剂室49,它们被隔离部件50隔离。
图4是表示压力腔室47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压力腔室47有罩51,在罩51内,由安装在其内的自由弹性变形的隔膜(diaphragm,隔板)构成的隔离部件50隔离成墨室48和溶剂室49。与墨室48连通,形成在罩51的流入侧端口48a连接到墨供给流路23的上游侧即供给泵24侧,流出侧端口48b连接到墨供给流路23的下游侧即喷嘴20侧。与溶剂室49连通,形成在罩51的流入侧端口49a连接到溶剂供给流路45的上游侧即溶剂容器44侧,流出侧端口49b连接到溶剂供给流路45的下游侧即喷嘴20侧。在溶剂室49内,作为弹簧部件安装有沿着扩大溶剂室49的容积的方向对隔离部件50施加弹性力的压缩螺旋弹簧52,压缩螺旋弹簧52配置在与隔离部件50搭接的弹簧支架挡块53与罩51的端壁面之间。
在溶剂供给流路45上,如图3所示,在压力腔室47的上游侧设置有止回阀54,该止回阀54允许从溶剂容器44向压力腔室47的溶剂流动,阻止反方向的流动。在溶剂供给流路45中,在压力腔室47的下游侧设置有开闭溶剂供给流路45的电磁阀55。从而,在供给泵24没有工作的状态下,通过作为弹簧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如图4(A)所示,扩大溶剂室49的容积。由此,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经过止回阀54被吸引到溶剂室49内。另一方面,驱动供给泵24,由墨向墨室48加压,经过隔离部件50向溶剂室49加压,同时,如果驱动电磁阀55开放溶剂供给流路45,则如图4(B)所示,溶剂室49收缩。由此,向喷嘴20供给墨室48内的墨。
这样,通过在流路上设置具有与墨供给流路23连通的墨室48和与溶剂供给流路45连通的溶剂室49的压力腔室47,能够由供给泵24兼顾进行墨的供给和溶剂的供给,因此与在溶剂供给流路45中设置有供给泵的形态相比较能够减少泵的数量,能够达到装置的小型化。
压力腔室47的溶剂室49由于与溶剂供给流路45连通,因此在溶剂供给流路45和吸引流路56经由3端口电磁阀46连通的状态下,如果驱动回收泵41,则由于吸引流路56和溶剂供给流路45成为负压状态,所以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通过止回阀54被吸向吸引流路56。这时,不必驱动供给泵24由墨室48将溶剂室49内的溶剂加压,溶剂就供给到吸引流路56。
在喷嘴20的流入部与主墨容器22之间,如图3所示,设置有吸引流路56,构成吸引流路56的配管与分别构成墨供给流路23、回收流路29以及溶剂供给流路45的配管一起,如图1所示,捆束在导管14中,连接在装置主体12与印字头13之间。
经过该吸引流路56向主墨容器22内供给辅助墨容器37内的墨或者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同时,在喷嘴20的喷射口21堵塞时,能够进行吸引动作。在吸引流路56中设置有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57、测定该流路内的流体压力的压力计58。吸引流路56在连接部61连接到回收流路29上,在回收流路29中,从连接部61到主墨容器22的部分成为汇流流路62。回收泵41由于设置在形成回收流路29和吸引流路56的汇流流路62上,因此能够通过1个回收泵41兼顾进行回收流路29的吸引和吸引流路56的吸引,能够达到装置的小型化。
这样,图3表示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用回收泵41和供给泵24这两个泵进行对墨供给流路23、回收流路29、溶剂供给流路45和吸引流路56的墨以及溶剂的供给。
在墨供给流路23的供给泵24的下游侧与回收泵41之间,连接有残压释放流路63,在该残压释放流路63中设置有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64。由此,在将墨供给流路23加压了的状态下使电磁阀64动作,开放残压释放流路63,则经由残压释放流路63,墨供给流路23成为与主墨容器22连通的状态,释放墨供给流路23内的压力。
在溶剂供给流路45的止回阀54的上游侧与回收泵41之间,连接有溶剂补充流路65。在该溶剂补充流路65中设置有开闭该流路的电磁阀66。如果开放电磁阀66驱动回收泵41,则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由回收泵41吸引,经过溶剂补充流路65,供给到主墨容器22内。
图5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0的控制电路70的框图,在装置主体12内,具备具有例如微处理器(MPU)的控制部71。在控制部71上经过总线72连接操作显示部11,在操作显示部11上,点亮显示喷墨记录装置10的动作状态的同时,通过操作设置在操作显示部11上的键,进行对被印字物W的印字文字的设定等的操作。在控制部71中,输入编码器16以及印字传感器17的输出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向喷嘴20、带电电极26以及偏转电极27发送驱动信号,按照规定的定时,对被印字物W执行印字操作。进而,在控制部71上连接有液面传感器30、粘度计量器34以及压力计58,它们的输出信号被传送到控制部71。从控制部71向图3表示的8个流路开闭用的电磁阀、流路切换用的3端口电磁阀46发送驱动信号,并且向供给泵24和回收泵41发送驱动信号。在记录部73中,保存用于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的程序,控制部71根据所保存的程序,控制构成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设备。
图7是用粗线表示由上述的喷墨记录装置10对图1表示的被印字物W进行印字操作时的主墨容器22内的墨和溶剂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如图7表示的那样,当进行印字操作时,向3端口电磁阀46供给驱动信号,使墨供给流路23与喷嘴20连通的同时,向电磁阀31发送驱动信号,使墨供给流路23成为开放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驱动供给泵24和回收泵41,则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喷出墨,进行对被印字物W的印字操作。在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墨粒子19由墨槽28捕获,导向回收流路29,传送到主墨容器22。当这样进行印字操作时,从供给泵24排放的墨的压力被施加到压力腔室47内的墨室48,而由于由电磁阀55关闭溶剂供给流路45,所以溶剂室49如图4(A)表示的那样,成为膨胀了的状态,成为最大容量的溶剂充填到溶剂室49内的状态。
如果对被印字物W的印字操作结束,则成为停止处理喷墨记录装置10的状况。进行停止处理就是,像生产线的终止时间那样停止传送带15的动作,或者暂时停止传送带,使印字操作结束时等。
图6是表示停止处理顺序的算法的流程图。图8~图14是用粗线表示停止处理的各工序中的墨和溶剂的流动的液体路径图。
如果输入停止处理的开始,在图6表示的步骤S1中判定为停止处理的开始,则首先作为第1停止处理工序执行步骤S2的溶剂供给清洗工序。通过控制部71判定是作业人员操作了设置在操作显示部11上的键还是从生产线的控制部向控制部71发送来了指令信号,而执行停止处理的开始。
在溶剂供给清洗工序中,如图8所示,停止对3端口电磁阀46供给驱动信号。由此,切断墨供给流路23与喷嘴20的连通,成为溶剂供给流路45与喷嘴20连通的状态。进而,如果驱动设置在溶剂供给流路45中的电磁阀55,开放溶剂供给流路45,并且驱动供给泵24,则压力腔室47内的溶剂室49内的溶剂被墨室48的墨加压,开始对喷嘴20的溶剂供给。在切换成向喷嘴20供给溶剂的图8的工序的初始,残留在3端口电磁阀46与喷嘴20之间的墨在被从后方加压流进来的溶剂冲击的状态下,从喷嘴20持续喷出墨,而从喷嘴20喷出的液体中墨的树脂和染料占有的成分比例逐渐降低,最终几乎完全切换成溶剂。这是包括喷嘴20内部在内的3端口电磁阀46与喷嘴20的喷射口21之间的流域的清洗完成了的状态。如果该区域没有清洗到洁净的状态,则喷嘴20顶端的喷射口21会被残留的墨的固态成分堵塞。
在该溶剂供给清洗工序中,由于从喷嘴20喷出的溶剂被墨槽28捕获,经由回收流路29供给到主墨容器22,因此也同时进行回收流路29的清洗,该工序成为清洗喷嘴20和回收流路29的工序。由于回收流路29不是喷射口21那样易于堵塞的部位,因此不需要刻意地进行清洗。但是,在回收流路29中条纹形地残存有墨相和空气相的状态下,如果将装置作为停止状态由电磁阀42关闭流路,则在装置主体12侧通过电磁阀42关闭了的回收流路29由于墨槽28侧成为大气开放状态,而在装置停止时,通过基于周围温度变化的墨相以及空气相的热膨胀或者溶剂成分的气化等,墨相被压出到墨槽28侧,最终从墨槽28喷出,出现由墨污染墨槽28的周围的情况。
因此,需要吸引回收流路29内的液体使得没有残存液体,而由于如果是墨的状态则粘度高,另外表面张力也高,因此会附着在成为流路的配管的内径壁上。在该状态下,即使要用回收泵41吸引,但由于也只是从墨槽28吸引的空气成为脱离液相而流动的状态,因此难以进行吸引。对此,如图8所示,在清洗喷嘴20时,如果从墨槽28吸引从喷嘴20喷射出的溶剂,在与回收流路29内的墨混合的同时进行回收吸引,则通过降低粘度以及表面张力,能够成为易于吸引回收流路29内的液体的状态。
在清洗喷嘴20和回收流路29的工序以后,为了清洗吸引流路56,如图9所示,作为第2停止处理工序执行向吸引流路56供给溶剂的吸引流路的清洗工序。在该工序中,如果驱动设置在吸引流路56中的电磁阀57开放流路,则如在图9中用粗线表示的那样,溶剂流动。如图9所示,在该工序中,向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供给溶剂,而在图9表示的第2停止处理工序中,也可以由电磁阀42关闭回收流路29,仅向吸引流路56供给溶剂。
到执行图9表示的第2停止处理工序为止的吸引流路56成为用墨充满的状态,而通过打开电磁阀57,溶剂从溶剂供给流路45流入到吸引流路56,墨逐渐由流进来的溶剂稀释。从吸引流路56的接近喷嘴20的一侧起,墨浓度逐渐稀薄,最终在到电磁阀57为止的流路成为清洁的时刻,关闭电磁阀57,结束吸引流路56的清洗,这样的方法是以前考虑的清洗方法,但是该方法消耗大量的溶剂。
如果吸引流路56的清洗不充分,在吸引流路56中条纹形地残存墨相和空气相的状态下使装置成为停止状态或者休止状态,则吸引流路56在装置主体12的一侧由电磁阀57封闭流路,喷嘴20一侧成为大气开放状态,因此通过基于休止中的周围温度变化的墨相以及空气相的热膨胀或者溶剂成分的气化等,墨相被压出到墨槽28一侧,最终从墨槽28流出,成为用墨污染墨槽28的周围的状态。从而需要对吸引流路56进行吸引使得没有残存液体,但由于如果是墨的状态则粘度高,另外表面张力也高,因此会附着在成为流路的配管的内径壁上。在该状态下,即使要用回收泵41进行吸引,由于也只是从喷嘴20吸引的空气成为脱离液相而流动的状态,因此难以进行吸引。
对此,如上述那样,如果打开电磁阀57,在吸引流路56中流过溶剂,与流路内的墨混合的同时进行吸引,则通过降低粘度以及表面张力,成为易于吸引的状态。为了降低在清洗中使用的溶剂量,在图9表示的工序中,打开电磁阀57,限制在吸引流路56中流过的溶剂量。虽然依赖于吸引流路56的配管直径或者墨种类,但在内径φ1mm、PTFE制的配管管路的情况下,如果依据仅用在吸引流路56内流过溶剂的处理进行清洗的清洗方法,则最低也要使用大约3ml的大量溶剂,相对于此,实验上判明了通过仅将电磁阀57打开大约1秒左右,流过大约0.5ml左右,与随后的第3停止处理工序的执行相互结合,就能够将吸引流路56内洗净。
接着,作为第3停止处理工序执行图10表示的残液吸引清洗。这时,从图9表示的状态成为由电磁阀55关闭溶剂供给流路45,没有从3端口电磁阀46的一次侧向二次侧供给墨和溶剂的状态,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吸引外气,在吸引流路56内流过空气,吸引残液。这时,回收流路29由电磁阀42关闭流路。由此,吸引流路56内的包含墨的溶剂被置换成外气。
在图10表示的残液吸引工序结束了以后,作为第4停止处理工序执行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在该精细清洗工序中,如图11所示,从图10的状态起,短时打开溶剂供给流路45的电磁阀55,使溶剂再次在吸引流路56中流过。这时,如果不进行由供给泵24的驱动引起的溶剂室49的收缩动作,而驱动回收泵41对吸引流路56进行吸引,则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经过止回阀54朝向吸引流路56,溶剂不会从喷嘴20喷出。这时流动的溶剂量,由于是在图10的残液吸引工序中,在吸引流路56内被置换成外气的状态下供给溶剂,因此极少量就很充分,可以是0.2~0.3ml左右。
以前考虑的吸引流路56的清洗方法如上所述,是直到吸引流路56内的清洗结束为止连续地流动溶剂的方法。与此不同,在图9表示的工序中,在向吸引流路56内供给了溶剂以后,通过图10表示的残液吸引清洗工序,将吸引流路56内的液体置换成外气,再次通过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向吸引流路56供给溶剂,如果这样做,则在图9表示的工序中供给到吸引流路56中的溶剂的量和在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中供给到吸引流路56的溶剂的量的总计的溶剂使用量与上述那样连续地流过溶剂清洗吸引流路56内的方法相比较,能够大幅度减少。
在上述那样的在吸引流路56中连续地流过溶剂的方法中,最低需要供给3ml的溶剂,与此不同,如本发明这样,经由残液吸引工序间断地进行溶剂供给,在两次溶剂供给工序之间执行排出吸引流路56内的液体的工序,能够用极少量的溶剂使吸引流路56成为洁净的状态。即,在本发明的停止处理方法中,在图9表示的吸引流路56的清洗工序中,在吸引流路56中流过0.5ml左右的溶剂,通过图10表示的残液吸引清洗排出溶剂,在取入外气将液体置换成空气以后,再次在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中供给0.2~0.3ml左右的溶剂,通过这样的经由外气置换工序的间断溶剂供给方式,能够洗净吸引流路56。
如图9表示的那样,在向吸引流路56供给溶剂的清洗工序中,由于溶剂的供给量少,因此不能吸引排除虽然少量但附着在吸引流路56的配管内面上的液滴。而在将吸引流路56内置换成外气以后,如果再次供给溶剂,则由于再次供给的溶剂起到将附着残留在配管内面成为露出到内面的状态的液滴拨落的作用,所以认为用很少的溶剂供给量就能够可靠地将吸引流路56内清洗洁净。
如图8所示,在向喷嘴20和回收流路29供给溶剂对它们进行清洗时,通过驱动供给泵24,由压力腔室47的墨室48反抗压缩螺旋弹簧产生的弹性力对溶剂室49加压,将溶剂室49内的溶剂供给到喷嘴20和回收流路29。另一方面,在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中,通过驱动回收泵41使吸引流路56成为负压状态,经由溶剂室49向吸引流路56供给溶剂容器44内的溶剂,所以这时通过了3端口电磁阀46的溶剂不会从喷嘴20喷出,能够防止溶剂在印字头13内飞散。如果使吸引流路56成为负压状态,则外气虽然也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进入,但是由于喷射口21的内径为比溶剂供给流路45的内径小很多的小直径,因此如果使吸引流路56成为负压状态,则溶剂供给流路45内的溶剂能够被可靠地导入到吸引流路56内。
在图9表示的吸引流路56的清洗工序中,为了到回收流路29为止供给溶剂,需要由供给泵24将压力腔室47的溶剂室49加压,而在该工序中如果仅是清洗吸引流路56,则与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相同,通过由回收泵41对吸引流路56进行吸引,也能够进行吸引流路56的清洗。
从图8表示的溶剂供给清洗工序起,在通过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工序结束了回收流路29和吸引流路56的清洗以后,去除残留在回收流路29和吸引流路56中的残液。这时,首先,作为第5停止处理工序,执行图12表示的吸引流路的残液处理,作为第6停止处理工序,执行图13表示的回收流路的残液处理,如图6的步骤S6~S8表示的那样,反复多次执行这些处理。
如图12表示的那样,如果由电磁阀55关闭溶剂供给流路45,则由回收泵41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吸入外气,去除吸引流路56内的残液。另一方面,如图13表示的那样,由电磁阀57关闭吸引流路56,由电磁阀42开放回收流路29,则由回收泵41从墨槽28流入外气,去除回收流路29内的残液。
在分别由各个吸引泵使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成为去除残液的状态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由各个吸引泵去除残液。与此相对,在图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由于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分别由设置在汇流流路62的回收泵41进行残液去除,因此用1个回收泵41对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的双方流路内的残液进行吸引。
从而,如果要在打开了用于开闭吸引流路56的电磁阀57和用于开闭回收流路29的电磁阀42的状态下同时吸引两方的流路,则与分别用单独的泵进行吸引的形态相比较,在各流路中流过的流量少,吸引效率降低。而如果切换配置在各流路中的电磁阀57、42,用1个回收泵41仅吸引一方的流路,在吸引结束了以后,单独进行其它流路的吸引,则虽然能够进行所要求的吸引,但由于每次仅能够吸引1个流路,因此其结果停止处理时间加长。
因此,为了不延长停止处理时间,有效地进行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的残液吸引,例如在图11表示的精细清洗结束后,选择性地仅开放设置在回收流路29中的电磁阀42和设置在吸引流路56中的电磁阀57的某一方,在回收泵41中交替切换多次仅吸引1个流路的状态,进行残液处理。如果这样进行残液处理,则在吸引流路56的残液被吸引的状态下,吸引流路56内成为大气压以下的负压状态,即使停止吸引状态,来自喷嘴20的吸引状态也会持续到流路内成为大气压为止,因此即使在吸引回收流路29的期间也持续进行吸引流路56的吸引动作,因而实质上成为同时吸引双方的流路。在回收流路29中,由于与喷嘴20相比较,墨槽28部分的开口面积相当大,因此吸引状态中的回收流路29中的负压不会升高,在吸引停止后立即返回到大气压,从而在只是进行吸引流路56的吸引的状态下,不会发生由回收流路29的负压引起的残压吸引。
为了去除吸引流路56内的残液,如图12所示,由电磁阀55关闭溶剂供给流路45。由此,成为没有从3端口电磁阀46的一次侧向二次侧供给墨和溶剂的状态,保持由电磁阀42关闭了回收流路29的状态,成为只是吸引流路56被回收泵41吸引的状态。这时,由于喷嘴20的喷射口21成为小到65μm左右的孔,因此相对于回收泵41的吸引能力,实际上从喷射口21吸引的外气量很少,从而吸引流路56中的回收泵41附近的负压(真空度)升高,相对于此,喷射口侧由于大气开放而成为大气压,所以如果在吸引流路56的两端观看则发生很大的差压。该吸引状态持续到上述差压成为最大为止,如果成为差压不会再继续增大的状态,则执行图13表示的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差压成为最大的时间受泵特性的影响,而通常如果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回收泵41,则在5秒以下的短时间内就会成为最大。差压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值能够从配置在吸引流路56中的压力计58的输出判定,根据来自控制部71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42、57,使得检测是否达到了预先确定的差压,或者如果经过了与其相当的时间则转移到回收流路29的残液去除工序。
在回收流路29的残液去除工序中,由电磁阀57关闭吸引流路56,由电磁阀42开放回收流路29。在该状态下,由回收泵41进行回收流路29的吸引,同时,如上述那样,由在吸引流路56中残存的差压从喷嘴20的喷射口21继续吸引外气。如果随着吸引外气吸引流路56的差压减小,则外气向吸引流路56内的流入量降低,最终差压成为0,外气不再流动。
从开始图13表示的回收流路29的残液去除以后到吸引流路56内的吸引流量成为0为止的时间根据喷射口21的直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在65μm的喷嘴中成为大约10~15秒。另外,差压降低能够根据配置在吸引流路56中的压力计58的输出判定,如果检测出差压降低,则进行控制使得再次转移到图12表示的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
直到吸引流路56和回收流路29的残液被充分吸引为止,交替反复进行图12表示的残液处理工序和图13表示的残液处理工序。通过进行反复处理,能够在与由回收泵41连续地去除吸引流路56内的液体时的处理时间接近的时间内也去除回收流路29内的残液。该反复次数预先根据实验求出,保存在记录部73中。如果所设定次数的反复处理结束,则转移到图14表示的残压释放工序,释放墨供给流路23内的残压。在残压释放工序中,如图14所示,通过由电磁阀64将残压释放流路63开放几秒钟,释放墨供给流路23内的残压。
如果这样执行一系列的停止处理工序,则如图3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转移到停止状态。
除去上述的停止处理以外,作为不延长停止处理时间,通过有效地进行吸引流路56以及回收流路29的残液的吸引而减少泵数量的方法,例如,相对于印字过程中(墨喷射过程中)的回收泵41的转速,增大停止处理过程中(吸引过程中)的回收泵41的转速。如果总是增大泵的转速,则不仅是泵寿命缩短,还由于在印字过程中通过从墨槽28吸引大量的空气,墨中的溶剂成分大量挥发,增大运行成本。所以,通过仅是在停止处理过程中增大泵转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回收泵41的转速不同,使用驱动回收泵41的电机,例如通过PWM控制能够控制转速的DC无电刷电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喷墨记录装置10在图1表示的情况下,用于对沿着传送带传送的被印字物印刷文字等,而在使印字头移动而在被印字物上印刷文字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

Claims (6)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中,该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连接在墨容器与喷嘴之间、向所述喷嘴供给所述墨容器内的墨的墨供给流路;连接在溶剂容器与所述喷嘴之间、向所述喷嘴供给溶剂的溶剂供给流路;连接在回收在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墨的墨槽与所述墨容器之间、将由所述墨槽回收的液体回收到所述墨容器的回收流路;和连接在所述喷嘴的流入部与所述墨容器之间、将液体导向所述墨容器的吸引流路,该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从所述喷嘴喷射墨的印字状态到停止墨向所述喷嘴的供给时,从所述溶剂供给流路向所述吸引流路供给溶剂的吸引流路的清洗工序;
在所述吸引流路内,从所述喷嘴吸引外部空气,使空气在所述吸引流路内流动,将所述吸引流路内的溶剂传送到所述墨容器的残液吸引工序;和
在所述吸引流路内从溶剂置换成空气的状态下,使溶剂从所述溶剂供给流路向所述吸引流路内流动的精细清洗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交替地反复进行多次下述工序:
从所述溶剂供给流路向所述喷嘴和所述回收流路供给溶剂,清洗所述喷嘴和所述回收流路的溶剂供给清洗工序;
将外部空气取入到所述吸引流路内,将流路内的液体传送到所述墨容器的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和
将外部空气取入到所述回收流路内,将流路内的液体传送到所述墨容器的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吸引流路内的压力,根据压力值,从所述吸引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切换到所述回收流路的残液去除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吸引所述回收流路的液体的回收泵的转速与在印字动作时经由所述回收流路回收没有使用的墨时的转速相比较,增加停止处理时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喷嘴和所述回收流路供给溶剂时,对具有与所述溶剂供给流路连通并且被施加了扩大容积的方向的弹性力的溶剂室和与该溶剂室由隔离部件隔开并且与所述墨供给流路连通的墨室的压力腔室中的所述墨室,通过驱动供给泵而由墨来抵抗所述弹性力进行加压,由此经过所述隔离部件向所述溶剂室加压,向所述喷嘴和所述回收流路供给所述溶剂室内的溶剂,在向所述吸引流路供给所述溶剂时,通过吸引所述吸引流路,经由所述溶剂室,向所述吸引流路供给所述溶剂容器内的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回收流路和所述吸引流路汇流,由设置在与所述墨容器连接的汇流流路上的回收泵,使所述回收流路和所述吸引流路进行吸引动作。
CN2009102591147A 2009-06-22 2009-12-11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7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7838 2009-06-22
JP2009147838A JP5383341B2 (ja) 2009-06-22 2009-06-2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停止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7606A CN101927606A (zh) 2010-12-29
CN101927606B true CN101927606B (zh) 2012-09-26

Family

ID=4336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911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7606B (zh) 2009-06-22 2009-12-11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83341B2 (zh)
CN (1) CN101927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005B2 (ja) * 2014-01-16 2017-08-02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369551B (zh) * 2014-11-25 2016-03-09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板在线自动喷标机
CN104441983B (zh) * 2014-11-25 2016-08-24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板在线自动喷标机的束流装置
CN105459602A (zh) * 2016-01-12 2016-04-06 广州易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接触式喷码机的喷头
DE102016012574A1 (de) * 2016-10-21 2018-04-26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vorrichtung und Druckvorrichtung
JP7280677B2 (ja) 2018-09-27 2023-05-2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9177497B (zh) * 2018-10-12 2023-08-25 广州易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喷码机喷头的清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14740A (zh) * 2019-04-24 2019-07-16 贵州联合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告印刷喷墨管理装置
CN111038100A (zh) * 2019-11-29 2020-04-21 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度控制器油墨回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8408A (ja) * 1999-07-09 2001-01-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保湿液吐出制御方法
CN1343565A (zh) * 2000-09-26 2002-04-10 伊马治公司 清洁打印机喷嘴的方法和装置及所结合的打印头和打印机
JP2006159811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圧力発生方法
US7128410B2 (en) * 2004-03-17 2006-10-31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jet print head clean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0088A (ja) * 1993-06-02 1994-12-13 Hitachi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273103B1 (en) * 1998-12-14 2001-08-14 Scitex Digital Printing, Inc. Printhead flush and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793555B2 (ja) * 2005-10-18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8408A (ja) * 1999-07-09 2001-01-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保湿液吐出制御方法
CN1343565A (zh) * 2000-09-26 2002-04-10 伊马治公司 清洁打印机喷嘴的方法和装置及所结合的打印头和打印机
US7128410B2 (en) * 2004-03-17 2006-10-31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jet print head cleaning system
CN1953872A (zh) * 2004-03-17 2007-04-25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连续喷墨打印机的清洁系统
JP2006159811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圧力発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00861A (ja) 2011-01-06
JP5383341B2 (ja) 2014-01-08
CN101927606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7606B (zh) 喷墨记录装置的停止处理方法
CN100594134C (zh) 用于喷墨印刷的墨水循环系统及包括其的喷墨打印设备
CN101468547B (zh) 液滴喷射头及具有该液滴喷射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682758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04890369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30201B (zh) 液体循环系统
JP453999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555476A (zh)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66108A (zh) 液体循环系统
US20040066428A1 (en) Purge shutdown for a solvent ink printing system
CN102848733A (zh) 液体供给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386468B (zh) 喷墨头的墨水循环供给系统及方法
CN101676110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813833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407661A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406270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回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139575B (zh) 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JP6318641B2 (ja) 液滴吐出装置、脱気方法、ノズルの洗浄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947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5459603A (zh) 改进的喷墨喷嘴清洁方法
JP7013972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227538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5307358B2 (ja) 塗布装置
CN10258225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