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6998A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6998A
CN101926998A CN2010102777473A CN201010277747A CN101926998A CN 101926998 A CN101926998 A CN 101926998A CN 2010102777473 A CN2010102777473 A CN 2010102777473A CN 201010277747 A CN201010277747 A CN 201010277747A CN 101926998 A CN101926998 A CN 101926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bin
expression
hemoglobin
type
embry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77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6998B (zh
Inventor
殷战
梅芸
尹乃达
贺江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0102777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6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6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及其用途,涉及化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涉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治疗贫血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诱导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因而这些物质可用于治疗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如对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进行其胚胎型珠蛋白的诱导,以缓解贫血病人的贫血症状。

Description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涉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治疗贫血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指一类具有类似肾上腺素的功能或具有能使肾上腺素受体产生兴奋作用的化合物,大多具有β-苯乙胺的化学基本结构,包含苯环、碳链和氨基,其所含化学基团的不同可以决定其药效的侧重、强弱和时效差异。按照其主要结构特征可分为儿茶酚胺类和非儿茶酚胺类(见表1)。
表1 主要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结构特征类别
同时,不同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α、β等受体(见表2)。
表2 主要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特征类别
Figure 879552DEST_PATH_IMAGE002
在临床使用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中,去氧肾上腺素常作为非儿茶酚胺类α受体激动剂的代表性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常作为儿茶酚胺类β受体激动剂的代表性药物,开展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药理学研究,通过对该代表性药物的研究,了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药理学的功能研究(赵亚力,等。2008。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年12月第7卷第6期,495-498)。
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中的临床应用,已知的临床采用例如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PE)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效应。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减充血剂,扩瞳剂和升压药。由于去氧肾上腺素是一种直接的选择性的α-肾上腺受体刺激物,并不引起内源的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因此,去氧肾上腺素一般不会引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失眠、焦虑不安等等副作用。其作为减充血剂的效应来自其鼻血管收缩,从而导致窦状隙血管的血流下降,减少粘膜水肿。也有用以局部的注射治疗阴茎的异常勃起的疗效。其使用的主要副作用是导致血压增高 (Hatton et al., 2007. Annals of Pharmacology. 41: 381-390; Dai et al., 2010.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629, 82-88)。
又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 异丙肾上腺素是一种拟交感(神经)的β肾上腺刺激药物。其结构上与肾上腺素相似,可以与β1和β2受体结合。其主要的临床主要用途是心动过缓或心传导阻滞。通过激活心脏的β1受体,可以诱导心律的变时、心脏神经调节的变导,增强心肌收缩性。在沙丁胺醇(salbutamol)广泛使用前,ISO也被作为气雾治疗哮踹,主要通过的是作为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松弛气管改善呼吸。其主要的进药方式是静脉注射、口服、吸入气雾、皮下和肌肉注射等。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以导致心律加快,可能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 (Wallukat 2002. Herz. 27, 683-690; Evans et al., 2010. British Journal Pharmacology. 159, 1022-1038)。
动物体内含有多种血红蛋白基因,为有效的氧携带需求,有效的血红蛋白常由2个α-珠蛋白与另外的两个珠蛋白组成异源蛋白四聚体,成为高效的氧气携带蛋白体。而与α-珠蛋白有效的这类四聚体的另外两个珠蛋白常伴随着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红细胞发生的部位发生转换,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成分发生变化。人类的血红蛋白在胚胎起始期主要表达ε-珠蛋白与α-珠蛋白结合,在大约原肠期6-8周时,发生了人类的胚胎期的血红蛋白转换(embryonic switch),ε-珠蛋白的编码基因开始沉默,而与此同时,取而代之的是胚胎型珠蛋白(γ-珠蛋白)基因开始表达,此类γ-珠蛋白表达上升并维持在整个胎儿成长期,此后再次的血红蛋白转换,即胎儿期转换(fetal switch)发生于围产期(出生后1月结束),在这一次血红蛋白的表达转换过程中,γ-珠蛋白的表达基本沉默,人体开始表达β-和δ-珠蛋白基因和其产物的合成,使胚胎期的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 HbF)的表达在成年血红细胞中的合成下降,在成年阶段的α2γ2珠蛋白四聚体的含量仅占成年的血红蛋白总含量的1%以下,成年阶段主要的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A,即α2β2四聚体,而另外一种也仅在成年期表达合成的成年血红蛋白A2(即α2δ2)也含量较少,低于血红蛋白总量的2%。由于发生较晚的胎儿期转换fetal switch)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较大,一般血红蛋白表达的转换(hemoglobin switch)所指的便是此次转换(Grosveld et al., 1987. Cell. 51, 975-985; Bank. 2006. Blood. 107, 435-443)。
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的至少5个功能性珠蛋白的编码基因ε、Gγ、Aγ、δ和β均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一段100kb的位置,呈串联状态存在,其中至少发现在人类β-珠蛋白编码位点前含有一个位点控制区域(locus control region, LCR),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对该LCR位点的表观遗传学特性的改变和调控对于人类的血红蛋白的沉默、表达和转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Grosveld et al., 1987. Cell. 51, 975-985; Yin et al., 2007. Blood. 110, 4101-4107)。
一类由多种不同的遗传突变导致的对成年阶段β-珠蛋白的表达发生影响的遗传病,其表现为β-珠蛋白的合成完全消失或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类病例常发生于地中海地区、中东、非洲和南亚, 因此此疾病得名β型地中海贫血病。在某些病人中由于β-珠蛋白的不足出现了成年阶段α-珠蛋白合成未能与足量的β-珠蛋白结合成为成熟的血红蛋白四聚体,而导致血红细胞的破裂和骨髓等生血部位发生的红细胞前体的破坏。目前已有超过200余种不同的人类突变已被鉴定发生于该类患者人群中,包括β和δβ编码区域的缺失、β编码区中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导致无功能的蛋白合成、抑制β-珠蛋白前体RNA的成熟加工过程等的突变。目前在我国也已有20多种突变的发生报道(李霞,等。2008。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6卷,第43页)。根据导致β-珠蛋白缺陷的突变基因的携带者主要出现在地中海地区,但由于种族间的通婚和移民活动的频繁,过去不曾发现患病的区域也开始有患者的出现记录,例如随着近期亚洲移民的涌入,北美地区β型地中海贫血病的罹患群体也在出现变化,近来也主要出现在亚裔移民人群中(Vichinsky et al., 2005. Pediatrics. 115, e818-825)。β型地中海贫血病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人群中,根据部分人口的调查统计,在广东、广西省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者分别达到了11%和13%。其中在广西横县2006年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该县的新生儿中出现β型地中海贫血病的发病率高达4.57%(颜秀梅,等。2007。中国妇幼保健。22,1196)。
镰刀型血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隐性血红蛋白突变遗传病。是由点突变导致人类β-珠蛋白编码区的第六位缬氨酸(valine)改变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而导致S型的血红蛋白的合成。这种突变将导致无氧状态下的S型血红蛋白的溶解度大大下降,从而使其在低氧状态中的S型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形成多聚体,从而导致红细胞易碎。该病例在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中东、地中海地区、印度此大陆、中南美洲易出现,纯系突变病人的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寿命下降(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 Testa, U. 2009. Annals of Hematology. 88, 505-528)。
对于上述两种由于成年阶段的β-珠蛋白的突变导致的贫血病,一般的有效应急治疗方式是输血,通过输入健康的血液及对含有正常成年血红蛋白的健康红细胞的补充,暂时改善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然而此类方式由于血红细胞的代谢周期,效果仅是缓解,需要不断通过输血补充,这将带来费用和对血源安全控制的高昂成本,并非根治措施。类似的措施也有脊髓移植,此方法要求脊髓配型以及对原有脊髓干细胞的完全破坏并培育转入的脊髓干细胞达致正常扩增的风险,一般的配型基本来自近亲,只能在16岁前施行该项手术,并要求患者无肝病史。目前,此法仍是减轻该类患者有前途的治疗方式,其长效性尚待观察。另外的替代治疗措施是基因治疗则受目前技术应用的忧患和操作的高额成本而在可见的未来难以成熟推广(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 Gambari and Fibach, 2007. Current Medical Chemistry. 14, 199-212)。
然而由于有人发现在β型地中海贫血病患者中同时伴随着γ-珠蛋白高表达的遗传突变者,其症状大大减轻,使得许多医疗工作者开始了对γ-珠蛋白在成年中的再诱导表达对于上述两种由于成年阶段的β-珠蛋白的突变导致的贫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始了观察研究,研究发现对胚胎型血红蛋白(HbF),即γ-珠蛋白的诱导可以具有对上述两种由于成年阶段的β-珠蛋白的突变导致的贫血病的明显改善(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 Gambari and Fibach, 2007. Current Medical Chemistry. 14, 199-212; Testa, U. 2009. Annals of Hematology. 88, 505-528)。
借助人类血细胞前体细胞系K562作为研究平台,根据人们对人体血红蛋白串联基因簇的调节机制的认识(Rutherford et al., 1981.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78, 348-352; 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近十年来,人们开始了对具有对人体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化学品的筛选及临床应用的毒副作用开展了一些研究观察(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 Gambari and Fibach, 2007. Current Medical Chemistry. 14, 199-212):
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是第一种被用以作为患者胚胎型血红蛋白诱导表达,病用作对前述两种由于成年阶段的β-珠蛋白的突变导致的贫血病患者开展治疗的化学品。其后致癌性相对较小的衍生物地他西滨(5-aza-2’-dexycytidine)被引入主要开展临床研究,受试的100%镰刀型贫血病患者均由于其胚胎型血红蛋白的高表达而使病情有所缓解。2008年此药物进入美国食品卫生署批准的针对镰刀型贫血病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Appleton et al., 2007.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5, 4519-4521; Saunthararajah et al., 2008.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141, 126-129)。
许多证据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可以导致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根据报道具有此类特性的化合物已有丁酸钠(sodium butyrate)、adipicin、 scriptaid{6-(1,3-Dioxo-1H,3H-benzo[de] isoquinolin-2-yl)-N-hydroxyhexanamide}、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MS-275、RB7、丙戊酸(valproic acid)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丁酸盐,但此类药物的长期使用竟会出现对胚胎型的血红蛋白的合成抑制,因此需要间歇使用,另外也不是100%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的患者都能对丁酸盐类药物发生应答效应(Witt et al., 2000. Blood. 95, 2391-2396; Cao, H. 2004. Hematology. 9, 223-233; Johnson et al., 2005.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51, 229-238; Roondahl, G. 2006. Haematology. 81, 374-376; Yin et al., 2007. Blood. 110, 4101-4107)。
早在1984年就在猴中发现羟基脲(hydroxyurea)可以刺激胚胎型血红蛋白的产生,但也不是所有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的患者都能对羟基脲发生应答效应。2004年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羟基脲可以减少在中度至重度镰刀型贫血病导致急性胸闷的成年患者中发生呼吸危及或休克的频率,从而降低对其输血和入院治疗的需求,在这个以安慰剂为对照的实验结束后,羟基脲为美国食品卫生署批准为治疗镰刀型贫血病的药物。多数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的患者可以由羟基脲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产生,但其诱导表达的合成量却明显因人而异,这可能与血红蛋白基因簇处的遗传多态性有关。羟基脲是一个可以通过促进自由氧基产生的细胞毒性物质,因此,有人担忧其长期使用对体内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但最近有美国健康研究院组织的统计表明使用该药物的镰刀型贫血病患者与其他该病患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肿瘤发病率上的差异。同时羟基脲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病的疗效也取得了较为人满意的结果。只是其疗效也与人群的遗传背景相关 (Steinberg et al., 2003. JAMA. 289, 1645-1652; Testa, U. 2009. Annals of Hematology. 88, 505-528.)。
由于血液细胞的分化过程受多种血液干细胞活性因子调控,例如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sis, epo)和血液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这类因子由于可以促进有效的红细胞生成,从而导致胚胎型血红蛋白的重新表达达至胎儿时期,所以被认为具有治疗β-珠蛋白缺陷导致的疾病。在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脐带血液移植或癌症患者进行的相关临床试验观察中,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干细胞因子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作用得到证实,只是有时伴有过敏反应,因此,有人建议如果采用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干细胞因子进行对镰刀型贫血病和β地中海贫血病开展临床治疗,需要考虑长期低剂量的方式,并适当关注其患者的过敏症状的发生(Gabbianelli et al., 2008. Blood. 111, 421-429.)。
近来针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性化合物还有萨立多胺(Thalidomide),该化合物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过去是用作镇静药或治疗晕船。后由于其致畸作用而被撤除市场,随后又作为免疫调节药物、抗炎症和抑制血管生成药物重新获得采用的临床处方药。2007年有报道在体外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作用。另外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尼洛替尼(pomalidomide),一类用作肿瘤药物的免疫调节剂,在2008也被显示具有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作用,尤其是在与羟基脲联合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对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协同效应。近来,天然化合物中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筛选工作也得到重视,目前已有报道的自天然植物、微生物等产生的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化合物已有香柠檬油(Bergaptene)、异补骨脂素(Angelicin)、雷帕霉素(Rapamyc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光神霉素(Mithramycin)和5-甲氧基补骨脂素(5-methoxypsoralen, 5-MOP)等。其主要筛选手段即为采用人类K562细胞系作为效应筛选平台,进行体外诱导人类胚胎型血红蛋白的效应化合物的筛选,目前,针对这些天然化合物所开展的临床应用观察的报道所见不多(Bianchi et al., 2007. eCAM. 6, 141-151; Gambari and Fibach, 2007. Current Medical Chemistry. 14, 199-212)。
由上可知,虽然大量数据已表明多种化合物在临床上具有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效应,但也可见其诱导效率随患者遗传背景或多态性而异,许多影响因素甚至并非与突变的血红蛋白连锁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相关。其中由于治疗或缓解β地中海贫血症需要更高地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效率,而今主要的诱导剂的体内诱导能力仍不足以弥补体内β-珠蛋白的缺失所带来的症状。以此角度看来,过去曾有学者认为血液干细胞因子相对最有希望,因其通过诱导红细胞的生成,对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作用相对较强,只是其可能伴随的副作用值得关注。因此,合理的解决途径将是通过各类效应化合物的协同作用,通过其诱导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各种诱导机制间的互补,通过长效、低剂量、交替的临床使用,达至最大可能的避免同一种药物的长期使用对副作用的积累,并同时有效诱导人类胚胎型血红蛋白的合成,为由于β-珠蛋白的缺陷或表达水平异常而产生的各类血红蛋白病、贫血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治疗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具有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作用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可以缓解如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贫血症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注射或者口服,对人类血细胞中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因此,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诱导人类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
将具有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作用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可以缓解如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贫血症状。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是: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因而其可用于治疗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如对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进行其胚胎型珠蛋白的诱导,以缓解贫血病人的贫血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注射或者口服,对人类血细胞中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因此,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诱导人类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
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或多巴胺、或间羟胺、或多巴酚丁胺。
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
将具有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作用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可以缓解如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贫血症状。
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或多巴胺、或间羟胺、或多巴酚丁胺。
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
实施例二
用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PE)和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作用于肾上腺素α或β受体的刺激物处理成年斑马鱼,导致了斑马鱼胚胎型血红蛋白在成年阶段的再表达。其表达方法和结果如下:
1a、将放入含有为50微摩尔浓度的去氧肾上腺素水体中饲养7天的成年斑马鱼作为去氧肾上腺素处理组;将放入含有为50微摩尔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水体中饲养7天的成年斑马鱼作为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组;在正常水体中同期饲养的成年斑马鱼作为对照组;
1b、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EDTA)和肝素作为抗凝剂,分别采集去氧肾上腺素处理组、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斑马鱼血液;
1c、对各组斑马鱼血样中血细胞中血红蛋白mRNA含量均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1d、提取血液的总RNA样本,反转录合成cD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对血液样本中的斑马鱼的成年型α血红蛋白和胚胎型β血红蛋白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检测反应中使用的扩增引物分别为:
斑马鱼成年型血红蛋白mRNA(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 NM_131257) 
斑马鱼成年型α血红蛋白的正向引物: 5′- TACCATGAGTCTCTCTGATA -3′
斑马鱼成年型α血红蛋白的反向引物: 5′- TCAGCCCAATGAGAGAAATA -3′
斑马鱼胚胎型β血红蛋白mRNA (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NM_001080093)
斑马鱼胚胎型β血红蛋白的正向引物: 5′- CGAGAAGGCCACCATTCAAG -3′
斑马鱼胚胎型β血红蛋白的反向引物;5′- CCCAGGATGGCAGCGGCATT -3′
检测中以斑马鱼细胞骨架蛋白,β-肌动蛋白(β-actin)的mRNA作为内参标准(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 NM_131031)
斑马鱼β-肌动蛋白的正向引物:5’- cgagcaggagatgggaacc-3
斑马鱼β-肌动蛋白的反向引物:5’-caacggaaacgctcattgc-3’
1e、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对血液样本中的斑马鱼的成年型α血红蛋白和胚胎型β血红蛋白mRNA的定量检测得到如下结果:
如表3所示,经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处理成年斑马鱼后,其血细胞样品中胚胎型β血红蛋白m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成年型α血红蛋白mRNA则略有下降。 
表3. 荧光实时多聚酶链反应对斑马鱼血细胞中血红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Figure 689114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三
分别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体外诱导人类血细胞系K562中的胚胎型珠蛋白mRNA的表达。其表达方法和结果如下:
2a、人类血细胞系K562放入培养液中,在温度为37℃、湿度为95%、CO2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为:含 10%胎牛血清、 青霉素100单位/升、链霉素100毫克/升的RPM I 1640培养基;
2b、在培养箱中取K562细胞,用培养液将K562细胞密度调为105 个细胞/毫升K562细胞液;
2c、取20毫升K562细胞液,加入去氧肾上腺素,使去氧肾上腺素终浓度至5微摩尔,培养4天后的细胞培养物作为去氧肾上腺素处理组;取20毫升K562细胞液,加入异丙肾上腺素,使异丙肾上腺素终浓度至5微摩尔,培养4天的细胞培养物作为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组;取20毫升K562细胞液,培养4天的细胞培养物作为对照组; 
2d、分别取三个组的细胞培养物5毫升;
2e、对各组细胞培养物中的珠蛋白mRNA含量均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2f、在细胞培养物中提取总RNA,取5微克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对K562细胞培养物样本中的成年型β珠蛋白和胚胎型珠蛋白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检测反应中使用的扩增引物分别为:
人类胚胎型珠蛋白mRNA(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 NM_000559.2) 
人类胚胎型珠蛋白的正向引物: 5′-AATGTGGAAGATGCTGGAGGAGAA -3′
人类胚胎型珠蛋白的反向引物: 5′-CTTCTTGCCATGTGCCTTGACTT -3′
人类成年型β-珠蛋白mRNA (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 NM_00518.4)
人类成年型β-珠蛋白的正向引物: 5′-CCTGAGGAGAAGTCTGCCGTTAC -3′
人类成年型β-珠蛋白的反向引物;5′-TAGACCACCAGCAGCCTGCC -3′
检测中以人类细胞骨架蛋白,β-肌动蛋白(β-actin)的mRNA作为内参标准(NCBI 基因文库序列号为: NM_001101.3)
人类β-肌动蛋白的正向引物:5′-AAGAGCTACGAGCTACCTGAC -3′
人类β-肌动蛋白的反向引物:5′-ATGCCACAGGACTCCATGCC -3′
2g、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对K562细胞样本中的人类胚胎型珠蛋白mRNA和成年型β-珠蛋白mRNA的定量检测得到如下结果:
如表4所示,经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处理K562细胞后,细胞中的人类胚胎型珠蛋白m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成年型β珠蛋白mRNA则略有下降。 
表4. 荧光实时多聚酶链反应对人类血细胞系K562培养物中珠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Figure 398444DEST_PATH_IMAGE004
上述结果表明,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具有对成年斑马鱼的胚胎型血红蛋白在成年阶段再表达的诱导作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体外处理人类血细胞系K562,可以诱导人类胚胎型珠蛋白mRNA的表达。因而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由人类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如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进行其胚胎型珠蛋白的诱导,以缓解贫血病人的贫血症状。
综上研究结果,说明斑马鱼或人体血细胞通过接触肾上腺素α或β受体激动剂的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可以诱导处理后的斑马鱼或人类血液细胞中的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表达,因此,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通过注射和口服,导致的对人类血细胞中的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诱导作用,可以用以对由于β-珠蛋白自身缺陷或表达水平发生缺陷的遗传疾病,如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患者进行其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诱导,以缓解贫血症状。

Claims (6)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其特征在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诱导人类胚胎型珠蛋白的表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或多巴胺、或间羟胺、或多巴酚丁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病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或多巴胺、或间羟胺、或多巴酚丁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者异丙肾上腺素。
CN 201010277747 2010-09-10 2010-09-10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Active CN101926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7747 CN101926998B (zh) 2010-09-10 2010-09-10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7747 CN101926998B (zh) 2010-09-10 2010-09-10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6998A true CN101926998A (zh) 2010-12-29
CN101926998B CN101926998B (zh) 2013-09-04

Family

ID=4336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77747 Active CN101926998B (zh) 2010-09-10 2010-09-10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699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011A (zh) * 2004-06-15 2008-11-19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固相微颗粒治疗剂的离体应用
CN101370525A (zh) * 2005-08-19 2009-02-18 艾博特公司 双重可变结构域免疫球蛋白及其用途
WO2009042193A1 (en) * 2007-09-25 2009-04-02 Abbott Laboratories Octahydropentalene compounds as chemok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011A (zh) * 2004-06-15 2008-11-19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固相微颗粒治疗剂的离体应用
CN101370525A (zh) * 2005-08-19 2009-02-18 艾博特公司 双重可变结构域免疫球蛋白及其用途
WO2009042193A1 (en) * 2007-09-25 2009-04-02 Abbott Laboratories Octahydropentalene compounds as chemok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6998B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9916B2 (ja) 薬学的組成物及び方法
Xu et al. Metformin ameliorates ionizing irradiation-induced 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injury in mice
CN102764279B (zh) 改变细胞功能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5163749B (zh) 治疗骨髓性白血病的方法
JP2014518217A5 (zh)
JP6435333B2 (ja) ジンセノサイド成分が増加した加工人参粉末または加工人参抽出物を含有する癌関連疲労の予防及び治療用組成物
Lis et al. Circadian timing in cancer treatment: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JP2015051970A (ja) 化学療法を受けているがん患者向けのアジュバン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CN101926998B (zh)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胚胎型珠蛋白表达及其用途
CN103340844A (zh) 胍基丁胺在制备抗高pth药物中的应用
US10342852B2 (en) Methods of reducing blood glucose or triglyceride levels by administration of METRNL protein
JP2008266203A (ja) 活性酸素種消去酵素群の活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US20030012825A1 (en) Metallized molecule therapies
CN107149682B (zh) 一种靶向cd47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544B (zh) 一种多肽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CN103099779A (zh) 一种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JP6564952B2 (ja) 腫瘍を予防・治療する医薬およびその用途
JP7104636B2 (ja) ミトコンドリア生物の活性化による血小板産生刺激
JP2016044172A (ja) ポリペプチドを含有する生体内で多くの効果を有する医薬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10179915A (zh) 参麦注射液在制备逆转抗肿瘤药的耐药性药物中的应用
CN101112371B (zh) 化合物s2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7184578A (zh) 一种苯酞类化合物用于制备预防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CN107058228B (zh) Mmhrl3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CN101112368A (zh) 化合物s4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5853402A (zh) 一种萜类复合酯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