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0744B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0744B
CN101920744B CN200910145822.8A CN200910145822A CN101920744B CN 101920744 B CN101920744 B CN 101920744B CN 200910145822 A CN200910145822 A CN 200910145822A CN 101920744 B CN101920744 B CN 101920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ed
throttle body
absorption canister
vehicle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58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0744A (zh
Inventor
八木恭平
森田容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58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0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0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0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0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0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管的设置及更换容易且管的弯曲程度小的蒸发吹扫机构的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为此,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1)具备:具有枢轴(85)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8)、按照能够以所述枢轴(85)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被主车架(8)支承的发动机、固定在发动机上并且位于发动机上方的节气门体(62)、固定在主车架(8)上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配置在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之间的吸附罐(10)、以及连接吸附罐(10)与节气门体(62)的可挠性管(65)。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备蒸发吹扫(エバポパ一ジ)机构的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近年,在机动二轮车中,要求减少从燃油箱等中产生的蒸发燃料向外部环境的泄漏。为此,已知设置所谓的蒸发吹扫机构,其在燃油箱上部与发动机的节气门体上连接有填充了活性炭等蒸发燃料的吸附剂的吸附罐。在蒸发吹扫机构中,将停车等时所产生的蒸发燃料暂时吸附在吸附罐内的吸附剂上,在发动机运转时将被吸附的蒸发燃料向发动机的节气门体吹扫而使其燃烧。这样就能大大减少了蒸发燃料向外部环境的泄漏。
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将发动机支承在摆臂上的所谓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中配备了蒸发吹扫机构。在该文献中记载的机动二轮车中,吸附罐被设置在车座前方下部。这样,将吸附罐设置在比发动机的节气门体更低的位置,与吸附罐连接的配管内液化的蒸发燃料朝吸附罐的方向流去,抑制流入节气门体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81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机动二轮车中,吸附罐被设置在车座前方下部的远离节气门体的位置。因此,连接吸附罐与进气管的管变长,其设置和更换繁琐。
但是,在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中,简单地将吸附罐配置在节气门体的附近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在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中,随着摇摆单元的摆动,节气门体与主车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将吸附罐固定在主车架上,那么,连接吸附罐与节气门体的管随着该位置变化反复弯曲变形。因此,如果该管的长度短,那么,弯曲变形的程度就会增大。另一方面,如果将吸附罐固定在摆臂上,那么,摆动的部分的重量将会增加,因此,机动二轮车的运转特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此观点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管的设置及更换容易且管的弯曲程度小的蒸发吹扫机构的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具备:具有枢轴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按照能够以所述枢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车架摆动的方式被主车架支承的发动机、固定于该发动机并且位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节气门体、固定于所述主车架并且从车辆侧面看被配置在所述枢轴与节气门体之间的吸附罐、以及连接所述吸附罐与所述节气门体的可挠性管。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管的设置及更换容易且管的弯曲程度小的蒸发吹扫机构的整体摆动式机动二轮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表示枢轴、吸附罐以及节气门体的位置关系。
图6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点A、B以及O的位置关系。
图6B表示比较例中点A、B以及O的位置关系。
图7是摇摆单元、节气门体以及吸附罐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侧面图。机动二轮车1是所谓的整体摆动式车辆。此处,图中表示了踏板式的机动二轮车1,但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动脚踏(モペツト)式的其它形式的车辆。
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把2、车座3、前轮以及后轮5,后轮5被安装在摇摆单元6上。在车座3的前方下方设置骑乘者放脚的脚踏板7。
在车座3的上面设置阶梯面,其前方的一面用作骑乘者用车座面31。车座3后方的比骑乘者用车座面31高出一段的一面是同乘者用车座面32。在脚踏板7上也设置与车座3同样的阶梯面,其前方的一面是骑乘者用脚踏板面71。脚踏板7后方的比骑乘者用脚踏板面71高出一段的一面用作同乘者用脚踏板面72。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平面图。如图中所示,脚踏板7的骑乘者用脚踏板面71是在机动二轮车1的左右方向上平坦延续的平板状,成为所谓的平面脚踏板面。同乘者用脚踏板面72将车座3夹在中间,并且分成左右两个。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动二轮车1的主体内部的构造与配置具有特征,因此,在同图中,省略了车体、车把以及电子部件等与其特征部分关联不大的部分。车座3以及脚踏板7在图中用虚线表示。
机动二轮车1的主车架8采用结合了头管81、中央车架82、从中央车架82向左右后方延伸的左车架83以及在该图中并示的右车架84的构造。前轮4通过前悬架41被悬架在主车架8上,并且能够被图中未示的车把2操纵。
摇摆单元6是一体式组装了发动机及变速器等的部件,在其后部安装作为驱动轮的后轮5。摇摆单元6的前部按照能够围绕主车架8上所设置的枢轴85旋转的方式被固定,摇摆单元6的后部通过后悬架51被悬架在主车架8上。在摇摆单元6的上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61,在发动机的上部安装节气门体62以及进气管63。在空气滤清器61的内部收纳除去空气中尘埃的过滤器,被该过滤器所净化后的外界空气被导向节气门体62。在节气门体62上安装节流阀,用来调节被导向发动机的空气量。进气管63与发动机上部连接,引导来自节气门体62的空气,并且利用被安装在其中途的喷射器64供给燃料。空气滤清器61、节气门体62以及进气管63与摇摆单元6形成一体,并且围绕枢轴85做旋转运动。
在主车架的左车架83上安装吸附罐10。用来吸附燃料蒸汽的活性炭等吸附剂被填充在吸附罐10的内部。吸附罐10在此呈细长的圆筒形,在其一端设置进料口11及吹扫口12,在另一端设置排出口13。进料口11通过装料管91与燃油箱9的上部连接,将在燃油箱9内所产生的燃料蒸汽向吸附罐10内引导。吹扫口12通过图中未示的吹扫管65与节气门体62连接,利用在节气门体62内产生的吸气负压,将被吸附在吸附罐10内的燃料蒸汽向进气管63内引导。排出口13是将吸附罐10向外界空气开放的大气开放口。装料管91既可以是橡胶管等可挠性管,也可以是金属管等刚性管。此外,由于被安装在主车架8上的吸附罐10与被安装在摇摆单元6上的节气门体6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吹扫管65是橡胶管等可挠性管。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在该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与图3相比,省略了主车架8的头管81、前轮4及后轮5、摇摆单元6等的图示。在该图中表示了主车架8的中央车架82、左车架83以及右车架84的平面形状、吸附罐10与节气门体62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两者的吹扫管65。
图5表示枢轴85、吸附罐10以及节气门体62的位置关系。该图仅表示当从车体侧面看时,枢轴85、吸附罐10以及节气门体62的位置关系,如图中箭头所示,左方向是车辆前方。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当侧视时,吸附罐10被配置在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之间。即,无论是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还是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吸附罐10都被配置在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之间。换言之,在车辆前后方向,被枢轴85的最前端与节气门体62的最后端所夹着,且在垂直方向,枢轴85的最下端与节气门体62的最上端所夹着而形成的矩形区域Z内包括吸附罐10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以相互接触的方式配置。吸附罐10最好位于被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所夹着的位置。即,如果侧视时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的外形的共用切线用图中的11、12表示,那么,在被11和12夹着的区域中包括吸附罐10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以相互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枢轴85、吸附罐10与节气门体62的位置关系中,连接吸附罐10与节气门体62的吹扫管65的连接位置非常重要。鉴于此,如果作为更好的实施方式而进一步限定,那么,当吸附罐10与吹扫管65的连接位置作为点A,节气门体62与吹扫管65的连接位置作为点B,枢轴85的旋转中心作为点O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中,点A被配置在点B和点O之间(图中区间X),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中,点A被配置在点O和点B之间(图中区间Y)。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配置,那么,即使将吸附罐10与节气门体62位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吹扫管65的弯曲程度仍然很小。使用图6A及图6B说明其原因。
图6A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点A、B以及O的位置关系。本图与图5对应,表示其侧视图。点O与点A的位置均被固定在主车架8上,因此,相互的位置关系不变。与此相对,点B的位置被固定在摇摆单元6上,因此,如图中箭头所示,相对点O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移动。到达其移动范围的一端的点B的位置分别作为点B1、B2。点B表示稳定状态下的点B的位置,例如,可以作为无荷载状态下的位置。
此处,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点A被配置在点O和点B之间的位置,特别是被配置在图中点划线所示的直线OB上或者接近OB的位置,在此情况下,点A与点B的距离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由该图可知,实线所示的线段AB1、线段AB、线段AB2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吹扫管65不会因点B的移动,即因摇摆单元6的旋转运动而发生伸缩,因此,吹扫管65几乎不会弯曲。
图6B表示作为比较例中的点A、B以及O的位置关系。该图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相比吸附罐10被配置在前方的情况,因此,与图6A相比,点A的位置位于前方。在这种情况下,点A与点B的距离将会发生变化。即,由该图可知,线段AB的长度比线段AB1的长度长,线段AB2的长度更长。因此,吹扫管65因点B的移动,即因摇摆单元6的旋转运动而发生伸缩。为了吸收此伸缩,吹扫管65就会弯曲。
由以上可知,如果点A被配置在点O与点B之间,特别是被配置在更接近直线OB的位置,那么,点A与点B的距离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吹扫管65的弯曲程度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5中,点A也位于被11和12所夹着的区域中。
再回到图3及图4中可知,吸附罐10按照其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倾斜,且沿着主车架8的左车架83被配置。此时,吸附罐10的中心线方向与左车架83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由图3可知,吸附罐10按照排出口13位于下侧的方式被倾斜式配置,同时,排出口13在吸附罐10的端部被设置在偏下的位置,最下点则更加理想。这样,当因某种原因大量的液体燃料流入吸附罐10内时,从排出口13中被排出。向吸附罐10的长度方向与垂直下方向开口的T字状分支管被安装在排出口13中,即使因异物的附着或进入等堵塞其中一个开口,排出口也不会立即堵塞。
由图4可知,吸附罐10在平视时,被配置在与左车架83的车辆内侧边缘相比更接近车辆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根据这种配置,摇摆单元6的发动机的辐射热被左车架83所屏蔽,难以传达给吸附罐10。
图7是摇摆单元6、节气门体62以及吸附罐10的后视图。如该图所示,在节气门体62的下表面设置L字状的接头66,吹扫管65大致沿水平方向与接头66连接。如果将接头66与节气门体62的下表面连接,那么,当吹扫管内部的燃料蒸汽被冷却、凝结然后液化时,该液体燃料也不会侵入节气门体内部。使用L字状的接头66,并且使吹扫管65的连接方向朝向吸附罐10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够尽可能地使吹扫管65沿直线连接节气门体62与吸附罐10,而且能够减低吹扫管65的弯曲。因此,在吹扫管65内部凝结的液体燃料不会滞留,流向被设置在比节气门体62低的位置的吸附罐10,并被吸附罐10所捕集。在吸附罐10的吹扫口12也同样使用L字状的接头14。接头66无需弯曲成90度,只要是朝向吸附罐10的吹扫口12的角度,可以弯曲成任意的角度。接头14也同样,只要是朝向节气门体的接头66的角度,其弯曲角度并无限制。
软管导架86及87从安装在左车架83上的托架85延伸。软管导架86将吹扫管65支承在规定的正确位置,软管导架87将装料管91支承在规定的正确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导架86及87均通过弯曲金属线而形成,但是,软管导架86及87的材质以及形状并非局限于此,只要能够将吹扫管65以及装料管91支承在规定的正确位置,那么,它就可以是任何材料和形状,其安装位置也可以自由选择。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软管导架86及87既可以通过托架85安装在主车架8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在主车架8上。
再回到图3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罐10被配置在脚踏板7、特别是同乘者用脚踏板面72的下方。这样,能够有效地利用同乘者用脚踏板面72下方的空间,并且由于将吸附罐10配置在骑乘者用脚踏板面71的下方,因此,能够将骑乘者用脚踏板面71形成平板状的所谓平板脚踏板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油箱9被配置在车座3的后方,特别是被配置在同乘者用车座面32的下方。这样就能确保在车座3的前方,特别是在骑乘者用车座面31的下方有足够的容纳空间。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将吸附罐10配置在机动二轮车1左侧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将其配置在相反的右侧。
如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罐10被配置在其垂直方向位于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之间的位置。吸附罐10被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枢轴85与节气门体62之间的位置。这样,吹扫管65的设置和更换变得容易,而且能够减少吹扫管65的弯曲变形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罐10按照其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倾斜式配置。这样,能够控制机动二轮车1的车体宽度的增加,从而能够压缩式地配置吸附罐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俯视车辆时,吸附罐10被配置在与左车架83的内侧边缘相比而更接近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这样就能屏蔽从摇摆单元6的发动机向吸附罐10辐射的辐射热,能够抑制吸附罐10的温度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罐10按照其长度方向沿着主车架8的方式被配置。这样就能控制机动二轮车1的车体宽度的增加,从而能够压缩式地配置吸附罐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吹扫管65与节气门体62的下表面连接。这样,当燃料蒸汽在吹扫管65内部凝结、液化时,也能防止液体燃料流入节气门体6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节气门体62的下表面设置L字状的接头66,吹扫管65与L字状的接头66连接。这样,就能使吹扫管65呈直线配置,能够减少其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车架8上设置用来引导吹扫管65的软管导架86。这样就能将吹扫管65保持在规定的正确位置,能够防止因吹扫管65的不经意的弯曲所导致的动作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车座、在车座3的前方及侧方的下方设置的脚踏板7,吸附罐10被配置在脚踏板7的下方。这样就能有效地利用脚踏板7下的空间,能够充分确保乘坐者的足底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脚踏板7在车座3的前方是平面形状。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吸附罐10的配置方法,能够将脚踏板7形成所谓的平板脚踏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在车座3的后方配置的燃油箱9。这样就确保了在车座3的前方的下方具有足够的车座下收纳空间。

Claims (12)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枢轴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车架、
按照能够以所述枢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车架摆动的方式而被支承的发动机、
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且位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节气门体、
固定于所述主车架且从车辆侧面看时配置在所述枢轴与节气门体之间的吸附罐、以及
连接所述吸附罐与所述节气门体的可挠性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吸附罐被配置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枢轴与所述节气门体之间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吸附罐被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枢轴与所述节气门体之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吸附罐按照其长度方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倾斜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当俯视车辆时,所述吸附罐被配置在与所述主车架的内侧边缘相比更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吸附罐按照其长度方向沿着所述主车架延伸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可挠性管与所述节气门体的下表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在所述节气门体的下表面设置有L字形状的接头,所述可挠性管与所述L字形状的接头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在所述主车架设置有引导所述可挠性管的软管导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还具备车座、在所述车座的前方及侧方下方的脚踏板,所述吸附罐被配置在所述脚踏板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二轮车,所述脚踏板在所述车座的前方为平面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还具备配置在所述车座后方的燃油箱。
CN200910145822.8A 2009-06-15 2009-06-15 机动二轮车 Active CN101920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5822.8A CN101920744B (zh) 2009-06-15 2009-06-15 机动二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5822.8A CN101920744B (zh) 2009-06-15 2009-06-15 机动二轮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0744A CN101920744A (zh) 2010-12-22
CN101920744B true CN101920744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33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5822.8A Active CN101920744B (zh) 2009-06-15 2009-06-15 机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0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9685B2 (ja) * 2012-03-22 2016-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7250478B2 (ja) * 2018-11-02 2023-04-03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9719Y (zh) * 2004-09-24 2006-01-04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沙滩车发动机悬挂装置
CN2897789Y (zh) * 2005-07-12 2007-05-09 雷敬初 自发电充电电动自行车
CN1012407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碳罐和包括碳罐的燃料蒸气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9719Y (zh) * 2004-09-24 2006-01-04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沙滩车发动机悬挂装置
CN2897789Y (zh) * 2005-07-12 2007-05-09 雷敬初 自发电充电电动自行车
CN1012407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碳罐和包括碳罐的燃料蒸气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5-199976A 2005.07.28
说明书第10页第18-21行
附图1.
附图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0744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297B (zh) 两轮摩托车的滤罐配置结构
US7766119B2 (en) Vehicle
US8584783B2 (en) Motorcycle with supercharger
JP4542516B2 (ja) キャニスタのドレンパイプ
CN102770332B (zh) 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US8061468B2 (en) Vehicle
CN101850812A (zh)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TW201033061A (en) Motorcycle
CN101468699B (zh) 小型车辆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US20160245237A1 (en) Motorcycle
CN101920744B (zh) 机动二轮车
JP5027600B2 (ja) 作業車
CN1369624A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废气净化装置
CN101172505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2167112B (zh)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EP2597020B1 (en)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US7661714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EP1862383B1 (en) Fuel pipe structure
JP2015112948A (ja) 自動二輪車
JP5964681B2 (ja) 蒸発燃料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JP57789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WO2021152616A1 (en) A motor vehicle with an ic engine
JP6245970B2 (ja) 自動二輪車
CN215794229U (zh)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管支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