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825B -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825B
CN101911825B CN200880122910XA CN200880122910A CN101911825B CN 101911825 B CN101911825 B CN 101911825B CN 200880122910X A CN200880122910X A CN 200880122910XA CN 200880122910 A CN200880122910 A CN 200880122910A CN 101911825 B CN101911825 B CN 101911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wireless terminal
sig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9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1825A (zh
Inventor
河野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1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包括:基站通信单元(110),能够与特定运营商提供的特定广域通信网直接进行通信;自组织通信单元(120),能够与多个其他移动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以及运营商确定单元(133),用于确定第一所连接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其中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第一所连接的广域通信网(WAN1),第一所连接的广域通信网(WAN1)经由所述其他移动终端(MS1至MS3)连接。运营商确定单元(133)基于控制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在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被判定为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自组织通信单元(120)与所述其他移动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自组织(ad-hoc)通信网络的无线终端,以及在无线终端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多个无线终端自主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即所谓的自组织通信网络,已经作为无线LAN(局域网)的一种形式而为人所知(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多个无线终端能够在自组织通信网络中互相通信。
此外,已经知道一种包括自组织通信网络和与自组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例如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等)在内的通信系统(参见例如专利文献2)。这种所连接的广域网由无线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核心网等形成。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无线终端能够经由另一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连接的广域网。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79827(第[0023]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24876(第[0049]段,图6)
发明内容
这里,一般而言,由于广域网是由特定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因此只有先前已经与该特定电信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无线终端被允许连接至广域网。
相应地,在上述通信系统中,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多个无线终端当中,只有先前已经与作为提供所连接的广域网的电信运营商的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无线终端被允许连接至所连接的广域网。具体地,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后建立与所连接的广域网的连接期间,无线终端需要从在所连接的广域网中提供的认证服务器接收认证。换言之,这里的问题在于,除非无线终端首先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否则无线终端不能知道无线终端是否被允许连接至与自组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
已经做出了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终端,能够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前知道无线终端是否被允许连接至与自组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并提供一种在无线终端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概括为一种无线终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基站通信RF处理器112),被配置为能够与作为特定电信运营商的确定的特定运营商(运营商A、B)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进行通信;第二通信单元(自组织通信单元120),被配置为能够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以及确定单元(运营商确定单元133),被配置为确定所连接的运营商(第一所连接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连接的运营商是提供所连接的广域网(第一所连接广域网WAN1)的电信运营商,所连接的广域网经由所述不同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其中,第二通信单元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时使用的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并且,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
如上所述,无线终端能够在与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前,确定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相应地,在无线终端未与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情况下,该无线终端可以在与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前,知道该无线终端不被允许使用该无线终端要经由不同无线终端连接至的、所连接的广域网。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指示所述不同无线终端位于可能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在所述信标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探测请求信号,请求发送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确定单元基于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在探测响应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请求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确定单元基于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响应于请求发送控制信息的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已经接收到从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探测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在探测响应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请求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确定单元基于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所述无线终端还包括:比较器(接收灵敏度比较器137),被配置为,当第二通信单元正在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时,将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与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所述新控制信号是从没有包括在第二通信单元所形成的自组织通信网络中的新无线终端(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并包括在形成与第二通信单元所形成的自组织通信网络不同的新自组织通信网络(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时使用的新控制信息,其中,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新连接运营商(第二所连接运营商)的新运营商标识信息来确定新连接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述新连接运营商是提供新连接广域网(第二所连接广域网WAN2)的电信运营商,所述新连接广域网经由所述新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述新连接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新无线终端形成新自组织通信网络;以及,比较器确定所述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所述新控制信号是响应于请求发送新控制信息的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新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所述新无线终端已经接收到从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探测请求信号。
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的,并被概括为:其中,所述新控制信号是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指示所述新无线终端位于可能形成新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
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概括为一种在无线终端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作为特定电信运营商的特定运营商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进行通信;以及第二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通信单元处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时使用的控制信息;在确定单元处,基于所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确定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连接的运营商是提供所连接的广域网的电信运营商,所连接的广域网能够经由所述不同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以及,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在第二通信单元处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终端,能够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前知道无线终端是否被允许使用与自组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并且还可以提供一种在无线终端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示意配置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MS的硬件配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MS的功能块配置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信号的能力信息字段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信号的WAN信息字段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探测请求信号和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和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营商存储单元134的存储表。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MS10执行的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MS10执行的从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至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将给出以下描述:(1)通信系统的总体示意配置;(2)无线终端的配置;(3)无线终端的操作;(4)优点和效果;以及(5)其他实施例。
注意,在实施例中对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给出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
(1)通信系统的总体示意配置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总体示意配置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BS1和BS2,以及无线终端MS1至MS10。
无线基站BS1形成服务区(无线电波可达区域)SA1,其中无线基站BS1能够与无线终端直接通信。在图1的示例中,位于服务区SA1内的无线终端MS1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具体地,无线终端MS1与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中包括的无线基站BS1直接通信。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是移动电话通信网络,除无线基站BS1外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核心网(CN)等。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由第一所连接的电信运营商(以下称“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相应地,先前已经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无线终端被允许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即直接与无线基站BS1通信。
无线基站BS2形成服务区(无线电波可达区域)SA2,其中无线基站BS2能够与无线终端直接通信。在图1的示例中,位于服务区SA2内的无线终端MS4连接至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具体地,无线终端MS4与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中包括的无线基站BS2直接通信。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是移动电话通信网络,除无线基站BS2外还包括RNC、CN等。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由不同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的第二所连接的电信运营商(以下称“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相应地,先前已经与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无线终端被允许连接至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即与无线基站BS2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经由网关GW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假定先前已经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的无线终端被允许连接(执行漫游)至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
无线终端M1至MS3中的每一个包括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的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直接通信的功能,以及与至少一个不同无线终端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功能。无线终端MS1至MS3中的每一个先前已经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
无线终端M4至MS6中的每一个包括与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的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直接通信的功能,以及与至少一个不同无线终端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功能。无线终端MS4至MS6中的每一个先前已经与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
无线终端MS1至MS3要自主形成的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具有树形结构,其中与无线基站BS1直接通信的无线终端MS1被设置在最上层。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的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相应地,无线终端MS2和MS3能够经由无线终端MS1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
此外,无线终端MS4至MS6要自主形成的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具有树形结构,其中与无线基站BS2直接通信的无线终端MS4被设置在最上层。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连接至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的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相应地,无线终端MS5和MS6能够经由无线终端MS4连接至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
无线终端MS10具有与由无线终端MS10先前已经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电信运营商(以下称“特定运营商”,参见图9)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通信的功能,并具有与无线终端MS1至MS6中的至少一个自主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终端MS10从位置X移动至位置Y,然后移动至位置Z,如图1所示。这里,由于无线终端MS10位于服务区SA1和SA2之外,因此无线终端MS10不能与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和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直接通信。因此,假定无线终端MS10期望经由无线终端MS1至MS6中的任一个连接至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或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
注意,由于无线终端MS1至MS10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将无线终端MS1至MS10合适地统称为无线终端MS。此外,在以下描述中,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和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一起称为所连接的广域网WAN,并且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和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一起称为自组织通信网络AH。
(2)无线终端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4来描述无线终端的配置。具体地,将描述(2.1)无线终端的硬件配置和(2.2)无线终端的功能块配置。
(2.1)无线终端的硬件配置
图2是无线终端MS的硬件配置图。如图2所示,无线终端MS包括基站通信单元110、自组织通信单元120、控制器130、麦克风141、扬声器142、显示器143和输入单元144。
基站通信单元110能够与由无线终端MS先前已经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运营商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通信。具体地,基站通信单元110根据例如CDMA方案向无线基站BS发送无线信号(RF信号)并从无线基站BS接收无线信号(RF信号)。此外,基站通信单元110执行无线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并向控制器130发送基带信号和从控制器130接收基带信号。
自组织通信单元120能够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MS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具体地,自组织通信单元120根据例如无线LAN(IEEE 802.11等)或蓝牙(注册商标)方案来向该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MS发送无线信号(RF信号)并从该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MS接收无线信号(RF信号)。自组织通信单元120执行无线信号(包括控制信号和信息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并向控制器130发送基带信号和从控制器130接收基带信号。
麦克风141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输入至控制器130。扬声器142将来自控制器130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然后输出声音。
显示器143显示经由控制器130接收的图像或操作内容(输入的电话号码或地址)。输入单元144由0-9数字键、功能键等来配置,并接收用户操作。
控制器130由CPU和存储器来配置,并控制无线终端MS中包括的各种功能。存储器中存储在无线终端MS的控制等时使用的各种信息。控制器130和自组织通信单元120协作,以经由自组织通信网络AH来与连接至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所连接的广域网WAN建立通信。
基站通信单元110包括天线111、基站通信RF处理器112、编码器113和解码器114。基站通信RF处理器112对经由天线111输入的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和频率下转换,然后产生基带信号。编码器113对来自控制器130的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基站通信RF处理器112对编码后的基带信号进行频率上转换和放大。从而产生无线信号。所产生的无线信号经由天线111发送至外部。解码器14对所产生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基带信号输入至控制器130。
自组织通信单元120包括天线121、自组织通信RF处理器122、编码器123和解码器124。天线121、自组织通信RF处理器122、编码器123和解码器124分别具有与天线111、基站通信RF处理器112、编码器113和解码器114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相应地,这里省略了对上述组件的功能的描述。自组织通信单元120发送和接收用于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控制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
(2.2)无线终端的功能块配置
图3是示出了控制器130执行的每个功能的框图。这里,以下将主要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点。
如图3所示,控制器130包括控制信号处理器131、运营商确定单元133、运营商存储单元134、SSID存储单元135、通信控制器136、接收灵敏度比较器137和切换控制器138。
控制信号处理器131获取或产生在自组织通信单元120与不同无线终端MS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控制信号。
这里,控制信号包括:信标信号、探测请求信号、探测响应信号、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和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以下使用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控制信号为例来描述控制信号。
<1>信标信号
信标信号指示了无线终端MS位于可以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距离之内。无线终端MS自主地并且随机地广播信标信号。信标信号包括在与自组织通信网络AH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控制信息。
图4示出了信标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如图中所示,信标信号包括SSID(服务集ID)字段、能力信息字段、WAN信息字段等等。在SSID字段中,存储用于标识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标识符。具体地,无线终端MS能够基于SSID字段来标识由广播信标信号的无线终端MS形成的自组织通信网络AH。
图5示出了能力信息字段中包括的信息元素。能力信息字段包括:WAN信息包括字段,表明信标信号中是否包括WAN信息字段。当信标信号中包括WAN信息字段时,WAN信息包括字段的记录值为1。同时,当信标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时,WAN信息包括字段的记录值为0。
图6示出了WAN信息字段中包括的信息元素。WAN信息字段包括区域码字段和运营商码字段。区域码字段和运营商码字段中的每一个的字段长度为8比特。
在区域码字段中,存储了用于指示提供连接至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所连接的广域网WAN的区域(例如国家名或国家中的地区名)的信息。
在运营商码字段中,存储了用于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或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所连接的运营商是提供与自组织通信网络AH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WAN的电信运营商。无线终端MS能够基于运营商码字段(即运营商标识信息)来标识提供与自组织通信网络AH相连接的、所连接的广域网WAN的所连接的运营商。这里,在WAN信息字段中,运营商码字段是必需的元素,而区域码字段是可选的元素。
这里,在信标信号中,WAN信息字段是可选元素。具体地,无线终端MS能够产生不包括WAN信息字段的信标信号。
此外,处于自组织通信网络AH最上层的无线终端(图1中的无线终端MS1和MS4)产生运营商码字段。处于自组织通信网络AH较下层的无线终端MS能够在WAN信息字段中存储从处于最上层的无线终端接收到的运营商码字段。
<2>探测请求信号
探测请求信号是请求发送在与自组织通信网络AH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无线终端MS向位于可以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距离之内的不同无线终端MS发送探测请求信号。相应地,探测请求信号也可以用于检查在无线终端MS周围是否存在能够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不同无线终端MS。
图7(a)示出了探测请求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探测请求信号包括上述SSID字段。
无线终端MS能够在所需定时(包括周期性定时)发送探测请求信号,不论无线终端MS当前是否正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
<3>探测响应信号
探测响应信号是在无线终端MS接收到探测请求信号时用于响应探测请求信号的控制信号。图7(b)示出了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如图所示,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与信标信号中包括的控制信息相同。具体地,探测响应信号包括SSID字段、能力信息字段和WAN信息字段。
这里,WAN信息字段是探测响应信号中的可选元素。无线终端MS可以产生不包括WAN信息字段的探测响应信号。
<4>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
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是无线终端MS向位于可以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距离之内的不同无线终端MS发送的控制信号。已接收探测响应信号的无线终端MS在探测响应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时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具体地,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是请求发送WAN信息字段中包括的运营商码字段的控制信号。
图8(a)示出了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这里,如上所述,运营商码字段指示运营商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提供连接至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所连接的广域网WAN的所连接的运营商。
<5>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
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是已接收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的无线终端MS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发送的控制信号。图8(b)示出了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元素。如图所示,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包括WAN信息字段。WAN信息字段包括作为必需元素的运营商码字段,运营商码字段指示运营商标识信息。
控制信号处理器131获取或产生上述每个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处理器131从控制信号中提取SSID字段中存储的SSID信息和运营商码字段中存储的运营商标识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出至运营商确定单元133。
运营商确定单元133确定从控制信号处理器131输入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具体地,运营商确定单元133确定运营商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存储在以下描述的运营商存储单元134的存储表中。在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运营商确定单元133相应地通知通信控制器136。此外,运营商确定单元133在这种情况下将从控制信号处理器131输入的SSID信息存储在SSID存储单元135中。
运营商存储单元134存储与无线终端MS先前已经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运营商相关的信息。这里,特定运营商不仅包括无线终端MS直接与其签有协议的电信运营商,而且包括允许基于服务协议进行漫游的电信运营商。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在运营商存储单元134的存储表中存储与无线终端MS直接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运营商A相关的信息,以及与允许基于与特定运营商A的服务协议进行漫游的特定运营商B相关的信息。运营商确定单元133确定运营商标识信息所指示的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A或特定运营商B相同。这里,如图9所示,存储表存储指示连接至由特定运营商B提供的特定广域网WAN需要单独费用的信息。
在从运营商确定单元133接收到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通知,而无线终端MS没有正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时,通信控制器136指示控制信号处理器131产生用于请求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自组织请求信号。
此外,在从切换控制器138接收到以下描述的切换指令,而无线终端MS正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时,通信控制器136指示控制信号处理器131产生请求形成新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自组织请求信号。
在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接收到新控制信号,而无线终端MS10正在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时,接收灵敏度比较器137将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与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当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大于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时,接收灵敏度比较器137相应地通知切换控制器138。
基于来自接收灵敏度比较器137的通知,切换控制器138向通信控制器136通知要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新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
在无线终端MS正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情况下,通信中继单元139对向不同无线终端MS发送和从不同无线终端MS接收的数据(分组)进行中继。
(3)无线终端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10和11来描述无线终端MS10的操作。具体地,给出以下描述:当无线终端MS10从图1中的位置X移动至位置Z时执行的(3.1)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操作以及(3.2)切换操作。
(3.1)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操作
图10是示出了当无线终端MS10从位置X移动至位置Y时,无线终端MS10执行的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操作的流程图。无线终端MS10新加入由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的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
在步骤S101,无线终端MS10确定是否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接收到信标信号。如果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接收到信标信号,则在步骤S102,无线终端MS10确定信标信号中是否包括WAN信息字段。同时,如果未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接收到信标信号,则在步骤S103,无线终端MS10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广播)探测请求信号。
在步骤S102,如果信标信号中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进行至以下描述的步骤S108。同时,如果在步骤S102,信标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进行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04,无线终端MS10确定是否接收到响应于探测请求信号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如果无线终端MS10接收到探测响应信号,则处理进行至步骤S105。如果无线终端MS10未接收到探测响应信号,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101。
在步骤S105,无线终端MS10确定探测响应信号中是否包括WAN信息字段。如果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移至步骤S108。同时,如果探测响应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则无线终端MS10在步骤S106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然后在步骤107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中的任一个接收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
在步骤S108,无线终端MS10确定WAN信息字段中包括的运营商码字段所指示的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无线终端MS10先前已经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运营商相同。如果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则在步骤S109,无线终端MS10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自组织请求信号,请求加入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如果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不相同,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101。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图9所示的特定运营商A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相同,因此无线终端MS10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自组织请求信号。
(3.2)切换操作
图11是示出了当无线终端MS10从位置Y移动至位置Z时,移动终端MS10执行的从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切换至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无线终端MS10周期性地向位于可以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距离之内的无线终端MS发送探测请求信号。
在步骤S202,无线终端MS10确定是否从已接收探测请求信号的无线终端MS接收到响应于探测请求信号而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如果接收到探测响应信号,则处理移至步骤S203。同时,如果未接收到探测响应信号,则确定没有无线终端MS位于可以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并且终止处理。
在步骤S203,无线终端MS10确定探测响应信号中是否包括WAN信息字段。如果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移至步骤S206。同时,如果探测响应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移至步骤S204。
在步骤S204,无线终端MS10确定是否从无线终端MS接收到信标信号。如果接收到信标信号,则在步骤S205,无线终端MS10确定信标信号中是否包括WAN信息字段。同时,如果未接收到信标信号,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
如果在步骤S205,信标信号中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移至步骤S206。同时,如果信标信号中未包括WAN信息字段,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
在步骤S206,无线终端MS10通过检查探测响应信号或信标信号中存储的SSID字段来确定探测响应信号或信标信号是否是从形成无线终端MS10已经加入的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如果探测响应信号或信标信号是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如果探测响应信号或信标信号是从形成新的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则处理移至步骤S207。
在步骤S207,无线终端MS10确定WAN信息字段中包括的运营商码字段所示的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无线终端MS10先前已经与其签有服务协议的特定运营商相同。如果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则处理移至步骤S208。同时,如果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不相同,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图9所示的特定运营商B与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相同,因此处理移至步骤S208。
在步骤S208,将从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与从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如果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大于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则无线终端MS10在步骤S209向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自组织请求信号。同时,如果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小于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
(4)效果和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无线终端MS10具有与特定运营商A或B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通信的功能,以及与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功能。无线终端MS10基于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A或B相同,其中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无线终端MS10经由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连接至的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如果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被确定为与特定运营商A或B相同,则无线终端MS10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
如上所述,无线终端MS10能够在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之前,确定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A或B相同。相应地,如果无线终端MS10未与第一所连接的运营商签有服务协议,则无线终端MS10可以在不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情况下,知道无线终端MS10不被允许使用经由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可连接至无线终端MS10的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因此,无线终端MS10可以避免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而原本即使与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的连接将被拒绝,也可能执行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的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果信标信号中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则无线终端MS10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用于请求发送控制信息的探测请求信号。相应地,无线终端MS10可以基于响应于探测请求信号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执行上述确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果探测响应信号中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则无线终端MS10向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请求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相应地,无线终端MS10可以确信地从由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获取运营商标识信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无线终端MS10正在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时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接收到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无线终端MS10执行以下处理。具体地,如果以下为真则无线终端MS10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新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被确定为与特定运营商相同,其中第二所连接的运营商提供无线终端MS10经由新无线终端MS4至MS6能够连接至的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以及,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接收到的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被确定为大于从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接收到的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相应地,当无线终端MS10执行向具有更好通信环境的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的切换时,无线终端MS10也可以在与新无线终端MS4至MS6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之前知道无线终端MS10是否被允许使用无线终端MS10要经由新无线终端MS4至MS6连接至的第二所连接的广域网WAN2。因此,无线终端MS10可以避免切换至所连接的广域网,而原本即使与第一所连接的广域网WAN1的连接将被拒绝,也将执行切换至所连接的广域网的操作。
(5)其他实施例
尽管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不应将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描述和附图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根据本公开,各种备选实施例、示例和操作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终端MS10被配置为确定是否接收到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发送的信标信号。然而,无线终端MS10可以不等待接收信标信号,并可以周期性地向位于可以与无线终端MS10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的无线终端MS广播探测请求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终端MS10与多个不同无线终端MS1至MS3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然而,无线终端MS10能够与仅一个不同无线终端(如无线终端MS1)形成第一自组织通信网络AH1。类似地,无线终端MS10能够与仅一个新无线终端(如无线终端MS4)形成第二自组织通信网络AH2。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终端MS10使用SSID字段,作为表示自组织通信网络AH的标识符。然而,无线终端MS10可以使用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字段来代替SSID字段。
在图1的示例中,将移动电话终端示例为无线终端MS。然而,无线终端MS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PC、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此外,可以在不仅包括便携式无线终端而且包括固定类型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AH。
注意,在构建自组织通信网络的上述操作中,也可使用现有路由协议,如DSR(动态源路由)或AODV(自组织按需向量路由)。
如上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包括这里未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等。因此,本发明仅由从本公开中合理概括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特定特征来限定。
注意,日本专利申请No.2007-338113(2007年12月27日提交)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之前知道是否能够使用可连接至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所连接的广域网,因此在如移动通信之类的无线通信中,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是有利的。

Claims (13)

1.一种无线终端,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作为特定电信运营商的确定的特定运营商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连接的运营商是提供所连接的广域网的电信运营商,所连接的广域网经由所述不同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其中,
第二通信单元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时使用的控制信息,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指示所述不同无线终端位于能够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在所述信标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探测请求信号,请求发送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
确定单元基于探测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在探测响应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请求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
确定单元基于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响应于请求发送控制信息的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已经接收到从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探测请求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在探测响应信号未包括运营商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请求发送运营商标识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响应于运营商标识信息请求信号而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
确定单元基于运营商标识信息响应信号中包括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进行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无线终端还包括:比较器,被配置为,当第二通信单元正在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时,将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与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其中,所述新控制信号是从没有包括在第二通信单元所形成的自组织通信网络中的新无线终端发送的,并包括在形成与第二通信单元所形成的自组织通信网络不同的新自组织通信网络时使用的新控制信息,其中,
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新连接运营商的新运营商标识信息来确定新连接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述新连接运营商是提供新连接广域网的电信运营商,所述新连接广域网经由所述新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以及
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述新连接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新无线终端形成新自组织通信网络;以及,比较器确定所述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新控制信号是响应于请求发送新控制信息的探测请求信号而从所述新无线终端发送的探测响应信号,所述新无线终端已经接收到从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探测请求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新控制信号是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指示所述新无线终端位于能够形成新自组织通信网络的距离之内。
13.一种在无线终端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终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作为特定电信运营商的特定运营商提供的特定广域网直接进行通信;以及第二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能够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通信单元处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在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时使用的控制信息;
在确定单元处,基于所述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指示所连接的运营商的运营商标识信息来确定所连接的运营商是否与特定运营商相同,所连接的运营商是提供所连接的广域网的电信运营商,所连接的广域网能够经由所述不同无线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终端;以及,
在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连接的运营商与特定运营商相同的情况下,在第二通信单元处与所述不同无线终端形成自组织通信网络。
CN200880122910XA 2007-12-27 2008-12-26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8113A JP5059591B2 (ja) 2007-12-27 2007-12-27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7-338113 2007-12-27
PCT/JP2008/073862 WO2009084691A1 (ja) 2007-12-27 2008-12-26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825A CN101911825A (zh) 2010-12-08
CN101911825B true CN101911825B (zh) 2013-07-10

Family

ID=40824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91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825B (zh) 2007-12-27 2008-12-26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8165A1 (zh)
JP (1) JP5059591B2 (zh)
KR (1) KR101162866B1 (zh)
CN (1) CN101911825B (zh)
WO (1) WO2009084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4974B2 (en) * 2009-12-10 2012-08-2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97198B2 (en) * 2011-01-14 2014-11-25 Covidien Lp Medical device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US9495511B2 (en) 2011-03-01 2016-11-15 Covidien Lp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cal devices
KR101849925B1 (ko) * 2012-02-24 2018-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GB2502782A (en) * 2012-06-06 2013-12-11 Nec Corp Selection of terminal device to operate as an access point
US20150319682A1 (en) * 2012-12-06 2015-11-05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US9137654B1 (en) * 2013-07-09 2015-09-15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approved access node list in push to talk network
US20150138991A1 (en) * 2013-11-19 2015-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capable wireless apparatuses
KR102608190B1 (ko) * 2015-11-23 2023-12-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모바일 애드혹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JP6939256B2 (ja) * 2017-08-28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449807A (zh) * 2018-04-19 2018-08-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手持终端通信设备
JP7166140B2 (ja) * 2018-10-29 2022-11-07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521A (zh) * 2002-04-26 2004-08-18 ������������ʽ����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加入的方法
CN1910857A (zh) * 2004-01-20 2007-0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自组织网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8299B2 (ja) * 2000-12-06 2008-03-26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端末
US6754250B2 (en) * 2000-12-15 2004-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ing in uncoordinated frequency hopping piconets
JP2005333325A (ja) * 2004-05-19 2005-12-02 Keio Gijuku 無線通信装置
WO2005025138A1 (en) * 2003-09-09 2005-03-17 Roamad Holdings Limite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5223722A (ja) * 2004-02-06 2005-08-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及び車載端末
TW200614783A (en) 2004-07-20 2006-05-01 Ib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ervice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90073943A1 (en) * 2007-08-17 2009-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521A (zh) * 2002-04-26 2004-08-18 ������������ʽ����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加入的方法
CN1910857A (zh) * 2004-01-20 2007-0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自组织网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23722A 2005.08.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62866B1 (ko) 2012-07-04
JP2009159523A (ja) 2009-07-16
KR20100106530A (ko) 2010-10-01
WO2009084691A1 (ja) 2009-07-09
JP5059591B2 (ja) 2012-10-24
CN101911825A (zh) 2010-12-08
US20100278165A1 (en)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1825B (zh) 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US6912373B2 (en) Bluetooth private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230943B1 (ko) 이용자에 의해 개시된 바람직한 펨토셀의 모바일 학습
US85881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44115B1 (ko) 이동식 피코넷 기지국에 관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016414B2 (ja)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方法
JP4435432B2 (ja) 複数の無線通信環境において無線通信を行う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0702861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ception of targeted services to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666267B1 (ko) 애드 혹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통신 방법
CN1023253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0551165C (zh) 选择plmn用于网络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US201701642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N100557996C (zh) 蓝牙网络结构及蓝牙终端在不同蓝牙接入点切换的方法
JP2006067103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lan端末、管理サーバ
CN103079245A (zh) 一种lte集群系统中非话权用户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145372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自动配置邻区的方法
KR20020074313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서비스 전환방법
JP5064255B2 (ja)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0154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thereof, mobile terminal, and database constructing method
KR20040107977A (ko) 근거리무선통신과 이동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전화시스템 및그 방법
JP5576432B2 (ja) システム及び機器
WO201419283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24001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598798A (zh)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无线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44905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