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381A - 无线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381A
CN101911381A CN2008801241417A CN200880124141A CN101911381A CN 101911381 A CN101911381 A CN 101911381A CN 2008801241417 A CN2008801241417 A CN 2008801241417A CN 200880124141 A CN200880124141 A CN 200880124141A CN 101911381 A CN101911381 A CN 101911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tact component
planar parts
radio device
portabl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41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健一
今野大悟
菊地弘准
北岛康弘
佐野达也
岩井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1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32Vertical arrangement of element
    • H01Q9/38Vertical arrangement of element with counterpoi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在移动型的通信装置中,即使以平躺的状态放置在金属制的顶板上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而且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无线移动装置。在作为该装置(100)的折叠式移动电话(100)中,设置在背面(115)侧开口的电池盒(117),下壳体(114)在内部配备具有天线馈电点(124)的电路基板(121)。电池盒(117)由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114)的电池盖部(140)覆盖。电池盖部(140)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形成,其经由与作为电路基板(121)的GND层的加强用导电板(125)导通的接点部件(151)、(152)被安装到下壳体(114)。安装到下壳体(114)的电池盖部(140)通过与接点部件(151)、(152)抵接而与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

Description

无线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等无线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移动电话或PHS等无线移动装置若使其背面与钢桌等金属制的顶板上抵接而以所谓平放的状态载放,其天线处于接近金属板的状态。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由相互耦合产生而与流过天线的电流逆相位的电流流过金属面,天线的放射定向特性变化而且阻抗特性大幅变化,从而匹配状态被破坏,天线增益劣化。
对此,在专利文献1的将鞭状天线设置在背面上部的小型无线装置中,设置用于在平躺地放置小型无线装置本体时使该小型无线机本体上部侧浮动来调整鞭状天线的灵敏度特性的肋条(rib),从而不使天线增益劣化而实现良好的接收灵敏度。另外采用下述方法,即通过开关元件切换天线单元或匹配电路而取金属板上的阻挡匹配的方法,或者如专利文献2所示,通过在壳体内部的电路基板的GND上且远离天线的馈电点的位置上,追加元件单元的一方的端部通过1点与电路基板的地(ground)接地且所述元件单元的另一方的端部为开放端的1个或多个的天线特性改善元件,从而即使在金属制的顶板上也获得良好的天线灵敏度的方法。
但是,上述说明了的在小型无线装置的背面设置肋的方法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本体的厚度上增加了肋的厚度而无法进行薄型化,并且由于肋给设计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损害外观。另外,通过开关元件切换天线元件或匹配电路的方法电路结构和控制复杂,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难以小型化。另外,在追加元件单元的一方的端部通过1点与电路基板的地接地且所述元件单元的另一方的端部为开放端的1个或多个天线特性改善元件的结构中,由于新追加部件,所以无法对应近年来所期望的壳体自身的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
作为无需变更这些终端本身的大小或设计等,且即使将终端本身平躺地放置在金属板上时天线增益也不劣化的无线移动装置,已知有例如如专利文献3所示,为了天线增益而积极地利用载放的金属制的顶板的结构。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下述结构的通信终端,即,在连接了天线的基板上配置了导体,该导体具有载放在金属制的顶板上的辅助底板以及与该辅助底板正交相邻的放射元件。该通信终端,在置于金属板上的状态下,镜像效果造成逆相的高频电流流过金属板,所以高频电流被抵消,天线的放射被减弱。但是,由于不因镜像效果而抵消与金属板垂直的分量,所以放射元件相对于金属板对称地构成偶极天线。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26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50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再公开2004-04294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通信终端中,在辅助底板上方配置了基板,所述基板与从辅助底板竖起地设置的放射元件连接。也就是说,在基板下方需要用于设置具有放射元件和辅助底板的导体的空间。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壳体中配置具有底板和放射元件的导体的部分需要规定的厚度,无法使该部分的厚度变薄而实现近年来所期望的壳体自身的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以平躺的状态放置在金属制的顶板上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而且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无线移动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移动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壳体,其具有操作面以及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是与所述操作面相反的面并且露出到外部;天线;基板,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具有所述天线的馈电点和面状的导电层;导电性的第一面状部件,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且成为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导电性的接点部件,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抵接。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移动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壳体,其具有外表面;天线;基板,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具有所述天线的馈电点和面状的导电层;导电性的第一面状部件,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且成为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导电性的接点部件,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抵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以平躺的状态放置在金属制的顶板上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而且能够实现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下壳体侧的连接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电池盖部的背面侧的图。
图6A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的变形例中电池盖部与接点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的变形例中图6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
图9是表示同上的下壳体侧的连接部分的图。
图10是从背面侧所见的电池盖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电话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
图14是从背面侧所见的同上的移动电话的电池盖部的图。
图15是同上的移动电话的电池盖部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电话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电话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备了天线的折叠式的移动电话或PHS电话作为无线移动装置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折叠式也可以为平板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表示在移动电话折叠的状态下以背面侧为上侧。
图1表示的移动电话100的壳体110具有通过铰链部112相互转动自由地被安装的第一壳体(壳体:以下称为“下壳体”)114和第二壳体(以下称为“上壳体”)116。
这些下壳体114和上壳体116分别形成为在俯视下为矩形,通过铰链部112自由折叠,配置为在折叠时下壳体114的操作面和上壳体116的显示面对置。
在图1中,在移动电话100的下壳体114上形成在底面(相当于壳体110的背面)115上开口的凹状的电池盒117,所述底面115为在操作面的相反侧露出到外部的外表面。电池盒117收纳电池130,电池盒117在收纳了电池130的状态下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114,并通过形成背面115的一部分的电池盖部(第一面状部件)140从开口侧被覆盖。另外,在图1所示的折叠后的移动电话100,在下壳体114中,与上壳体116相对的面和背面115大致平行且为背面115的相反侧的面,并成为按键等操作面。另外,下壳体114由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这里由树脂成型。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100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安装电池盖部140的下壳体114内,配置实现移动电话100中的通信功能等各种功能的电路基板121。
该电路基板121在下壳体114内,配置在沿背面115的下壳体114的长度方向(下壳体114的上下方向)上与收纳电池130的电池盒的区域(以下称为“下区域”)114a大致相邻的区域(上区域)114b。
在电路基板121中设置馈电给配置在下壳体114内的单极天线123的馈电点124。馈电点124与安装在电路基板121上的未图示的电子部件一起连接到电路基板121所具有的面状的导电层。另外,电路基板121的导电层(GND层)与后述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短路),电路基板121和加强用导电板125等电位。
单极天线123在下壳体114内对应于下壳体114的上端面部的内壁面的形状,通过弯曲等形成而被小型化。具体而言,单极天线123形成为“L”字形,并使其长条部沿铰链部112的轴即沿下壳体的上端面部的内壁面配置,而且使与长条部正交的短条部沿与下壳体114的上端面部相邻的侧壁部配置。另外,短条部在远离长条部的端部与设置在电路基板121的角部的馈电点124连接。
该电路基板121在与横跨下区域114a和上区域114b配置的板状部件即加强用导电板(第二面状部件,这里是插入金属板)125的一方的面侧(图2中为上侧)电连接(GND连接)的状态下被安装。
加强用导电板125在这里由金属板形成,其与电路基板121的GND配线连接而且与后述的电路基板127的GND配线连接,并构成这些电路基板121和电路基板127的GND层。
加强用导电板125这里以架设于下壳体114的四壁部分的内壁面的相对的部位间的状态下被设置,对降低了四壁部分的高度即减少了厚度的下壳体114自身的强度进行加强。换言之,加强用导电板125以架设于从下壳体114的底面115的周边部竖起的下壳体的四壁部(侧面部、上下端面部)中相对的部位间的方式设置在下壳体114内。另外,加强用导电板125在下壳体114内部承受面状的操作部被操作时的力,所述面状的操作部具有操作按键等且配置在下壳体的表面侧。
加强用导电板125这里在下壳体114内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与在下壳体114内作为另外的部件进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下壳体114自身的薄型化。
在配置于下壳体114内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的背面115侧,与电路基板121在水平方向相邻配置电池130。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配置在加强用导电板125的下区域114a的下侧区域形成了在背面115侧开口的电池盒117的底面部分,在下壳体114内,在收纳电池130的区域不配置电路基板121。由此,在下壳体114内收纳电池130的部分的厚度上不配置电路基板121的区域被确保作为电池130的收纳区域。
另外,在配置于加强用导电板125的下区域114a的下侧区域中,在与配置电池130的区域相邻且沿下壳体114的下边部侧的区域配置电路基板127。电路基板127以与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GND的状态安装到加强用导电板125上。这样,在下壳体114内为,平面俯视时在跨越大致整个面配置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的一方的面侧(壳体110的背面侧),电路基板121、电池130、电路基板127在沿背面114的面上排列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下壳体114内,电路基板127也与电路基板121同样,不与电池130的收纳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合而配置在下壳体114内,从而能够实现下壳体114自身的薄型化。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图4是表示该下壳体侧的连接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电池盖部的背面侧的图。
在电路基板127上安装外部接口连接器128,而且连接在下壳体114的下边部露出的充电端子129。另外,在图1中,外部接口连接器128设置为通过取下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114的下端面的开口部的连接器盖板部而使外部接口连接器露出到外部。
在安装该电路基板127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的区域,即在加强用导电板125中与电池130的收纳区域相邻且沿下壳体114的下边部的区域,在背面115侧分别竖立设置与电池盖部140电连接的接点部件151、152。
具体而言,接点部件151、152分别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形成,接点部件151从沿着壳体114的一侧面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的一侧边部,以与该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的状态竖立设置。
另外,接点部件152在加强用导电板125中,在与接点部件151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位置相对配置。这里,接点部件152自电路基板127竖立设置,并经由电路基板127的GND图案与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另外,在电路基板127中连接了接点部件152的一方的面侧的GND图案经由贯穿孔(through-hole)与另一方的面侧的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
这些接点部件151、152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相互远离的位置分别与安装在下壳体114的电池盖部140连接。
如图4所示,接点部件151、152在这里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并具有自加强用导电板125竖立的竖条部151a、152a以及与竖条部151a、152a的前端垂直地向下壳体114的上端侧延伸且与电池盖部140在接触点150c接触的接触条部151b、152b。
竖条部151a、152a分别形成为板状,沿下壳体114的两侧壁部的内壁面设置。
这些接点部件151、152在相互相对的方向上具有弹性变形的可弯曲性,在接触条部151b、152b中形成接触点150c的部位经由形成在下壳体114的两侧面部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参照图1)。
接点部件151、152形成在加强用导电板125或电路基板127上所期望的位置。通过改变该接点部件151、152的形成位置,能够调整金属制的顶板与电池盖140的耦合度,在移动电话1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为所期望的频率。
另外,接点部件151、152在电池盖部140被安装到下壳体114时,分别与从电池盖部140的侧壁部144向内侧突出设置的爪部142卡合。
如图5所示,电池盖部14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材料在这里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另外,该电池盖部140也可以具有包含绝缘物质的导电性的材料。通过调整该绝缘物质,改变电池盖部140的有效长度,能够调整与金属制的顶板的耦合度,在将移动电话1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调整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
电池盖部140安装到下壳体114时,从成为背面115的一部分的上面部143的两侧边缘部两侧壁部144垂下,并且在这些两侧壁部144的前端边部中从与接触点150c对应的位置沿上面部143向内侧突出地形成爪部142。
两侧壁部144在将电池盖部140安装到下壳体114时,在下壳体114的两侧面中覆盖背面115侧的边缘部。
另外,在电池盖部140的上端边部140a上形成与电池盒117的上侧边缘部117a(参照图1)在背面部分的背面侧卡合的上爪部145,在安装到下壳体114时,在与电池盒117错开的状态下盖上后,使电池盖部140向下壳体114的上侧滑行移动,从而使上爪部145、爪部142分别与上端边缘部117a(参照图1)、接触点150c卡合。这样,爪部142与接点部件151、152一起形成将电池盖部140装卸自由地保持在下壳体114的锁定机构,在将电池盖部140安装并固定到下壳体114时,电池盖部140经由接点部件151、152和电路基板127的GND层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电路基板121的GND层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所以其成为馈电点124的GND,并作用为单极天线123的底板。
另外,在电池盖部140的下端边部140b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沿下端边部140b而从两侧壁部144垂直地延伸出的肋146。这些肋146进行在使电池盖部140沿下壳体114的背面部115滑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上的定位。
在这样构成的移动电话100中,在下壳体114内跨越平面区域的大致整个面上,在配置在与背面115相反的操作面侧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的背面115侧的面上排列配置电路基板121、电池130、电路基板127。
加强用导电板125是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在下壳体114的盖罩部分,并在与配置于下区域114a的部位对置地载放的电池130的背面侧,对置地配置覆盖电池130的电池盖部140。
经由馈电点124与电路基板121连接的单极天线123通过电路基板121的GND图案而与加强用导电板125短路,同时电池盖部140经由接点部件151、接点部件152以及电路基板127以导通的状态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也就是说,经由作为将电池盖部140安装到下壳体114的锁定机构的接点部件151、152的两点以上的接点部而将金属制的电池盖部140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
移动电话100包括:下壳体114,其具有与操作面相反且露出到外部的底面115;电路基板121,其配置在下壳体114的内部,并且具有天线123的馈电点124和连接到馈电点124的面状的导电层;导电性的电池盖部140,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114并成为底面115的一部分;导电性的加强用导电板125,其在沿着底面115的同时远离底面115而与电路基板121重叠地配置,并且与电路基板121的导电层连接;以及导电性的接点部件151、152,其设置为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并与安装到下壳体114的电池盖部140抵接。换言之,移动电话100包括:下壳体114,在内部具备与电路基板121上的天线123的馈电点124连接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池盖部140,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114且成为下壳体114的背面(底面)115的一部分;以及接点部件151、152,其设置在下壳体114内以与所述加强用导电板125导通,并且与安装到下壳体114的电池盖部140抵接。
由此,在将移动电话100载放于金属制的顶板等的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的表面时,通过电池盖140与金属制的顶板之间的相互耦合,在所期望的频带产生谐振,并在接点部件151、152激励出电流。
在该结构中,能够改变具有金属(导电性)的电池盖部140和通过插入成型设置在下壳体114的加强用导电板125之间的接点部件151、152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接点部件151、152的位置,能够调整接点部件151、152间的距离,由此改变电池盖140与金属制的顶板之间的耦合度,从而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控制)为所期望的频率。
另外,能够由包含绝缘物质的导体容易地构成电池盖部140自身,由此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为所期望的频率。
这样在移动电话100中,通过连接加强用导电板125和电池盖部140,能够在所期望的频带产生谐振,从而能够提高金属板上的天线增益而确保高性能的天线灵敏度,并且通过实现省空间化而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
也就是说,与以往不同,在壳体内部不需要对电路基板追加元件和其距离(自电路基板至元件的高度)或者空间的体积,并且在实现薄型化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所需的结构部件(这里为用于覆盖收纳于下壳体114的电池130的金属制的电池盖部140),从而能够实现自由度较高的天线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100中,电池盖部140也可以构成为,经由阻抗元件(或阻抗电路)与连接到电路基板127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100的变形例的图,图6A是表示电池盖部140和接点部件151、15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在图6所示的移动电话100的变形例中,阻抗元件(阻抗电路)160与接点部件152和外部接口连接器128一起安装到电路基板127的安装面。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127上,在接地125b和贯通孔125c之间设置阻抗元件160,所述接地125b连接了接点部件152,所述贯通孔125c贯通电路基板127而设置并且与安装面的相反侧的面的接点部125a电连接。
由此,在将移动电话1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连接了天线的馈电点124的加强用导电板125成为经由阻抗元件160高频地连接到电池盖部140的状态。
也就是说,经由阻抗元件160连接电池盖部140和加强用导电板125,由此可以容易地改变电池盖部140的有效长度,在将移动电话1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细微调整金属制的顶板与电池盖部140之间的耦合度。例如,在由移动电话100不仅使用2GHz而且使用1.7GHz或800MHz等、由移动电话能使用的频带横跨较大的范围,对加强用导电板125的形状、接点为部件151、152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在所期望的频率容易地获得良好的接地条件。
由此,即使在将移动电话100载放在金属制的顶板等的状态下,也能够一步有效地调整移动电话100的单极天线的谐振频率,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表示在移动电话折叠的状态下以背面侧为上侧。另外,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图9是表示该下壳体侧的连接部分的图,图10是从背面侧所见的电池盖部的图。
该移动电话200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所对应的移动电话100比较,仅接点部件的结构不同,其他的结构要素为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以下,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7所示的移动电话200的壳体210中,第一壳体(下壳体)214和第二壳体(上壳体)116经由铰链部112相互转动自由地被安装,第一壳体214和第二壳体116构成为可自由折叠。
在第一壳体214的底面(相当于壳体210的背面)215开口而形成用于收纳电池130的电池盒117,该电池盒117安装到第一壳体214并由构成底面215的一部分的电池盖部(第一面状部件)240覆盖。另外,底面215在第一壳体214中是位于与操作面相反侧且露出到外部的外表面。
该移动电话200具有与移动电话100的主要结构要素相同的主要结构要素(参照图2),如图8所示,电池盖部240经由接点部件251、252两点而电连接到下壳体214内的加强用导电板125。这些接点部件251、252在相互远离的位置分别连接到安装于下壳体214的电池盖部240。另外,与移动电话100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相同,加强用导电板125与电路基板121以及电路基板127的GND连接。
如图7所示,下壳体214与下壳体114同样地构成,在下壳体214中,沿由电池盖部240覆盖的背面的下边部的部分,在宽度方向(短方向)上隔开地形成开口部。另外,在下壳体214的底面125中至少凹状地形成的电池盒117的开口边缘由绝缘部件形成。这里,下壳体214与下壳体114同样地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这里为树脂)成型。
经由该开口部,接点部件251、252的接触条部251b、252b被配置为露出到外部。这里,接触条部251b、252b配置为大致与壳体210的背面215(下壳体214的背面)在同一平面。
接点部件251、252与接点部件151、152同样,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材料(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其从加强用导电板125以及与加强用导电板125重叠地配置的电路基板127垂直地竖立,在其前端部分与电池盖部240抵接。
具体而言,如图8和图9所示,接点部件251、252在这里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并设置接触条部251b、252b以使其从竖条部251a、252a的前端沿着背面215,所述竖条部251a、252a自加强用导电板125竖立。
这些接触条部251b、252b在接近于加强用导电板125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自由地形成在竖条部251a、252a上,并且分别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接点部251c、252c。该接点部251c、252c从背面215露出到外部,在将电池盖部240安装到下壳体214时,其与电池盖部240的上面部143抵接。
另外,这些接点部件251、252与接点部件151、152同样形成在加强用导电板125或电路基板127上所期望的位置。这里,接点部件251、252分别配置于在俯视下壳体214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位置,换言之,分别配置于沿在下壳体214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部的内侧面的位置。通过改变该接点部件251、252的形成位置,在将移动电话200载放于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所期望的频率。
如图10所示,电池盖部240为省略了电池盖部140结构中的爪部142的结构,有关基于同样的结构要素的功能与电池盖部140的结构要素相同。
也就是说,电池盖部24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材料在这里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
在将电池盖部240安装到下壳体214时,上面部143与接点部251c、252c抵接,并经由接点部件251、252而与天线的馈电点124电连接。
另外,该电池盖部240与电池盖部140同样也可以具有包含绝缘物质的导电性的材料。通过调整该绝缘物质,改变经由接点部件251和252、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路基板121和127电连接的电池盖部240的有效长度,从而能够调整与金属制的顶板的耦合度,在将移动电话2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调整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
这样,移动电话200包括:下壳体214,其具有与操作面相反且露出到外部的底面215;电路基板121,其配置在下壳体214的内部,并且具有天线123的馈电点124和连接到馈电点124的面状的导电层;导电性的电池盖部240,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214并成为底面215的一部分;导电性的加强用导电板125,其沿着底面215的同时远离底面215而与电路基板121重叠地配置,并且与电路基板121的导电层连接;以及导电性的接点部件251、252,其设置为与加强用导电板125连接,并与安装到下壳体214的电池盖部240抵接。换言之,移动电话200包括:下壳体214,在内部具备与电路基板121上的天线123的馈电点124连接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池盖部240,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下壳体214并成为下壳体214的背面(底面)115的一部分;以及接点部件251、252,在下壳体214内设置为与所述加强用导电板125导通,并且与安装到下壳体214的电池盖部240抵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与移动电话100同样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在移动电话200中,能够改变具有金属制(导电性)的电池盖部240和通过插入成型设置在下壳体214的加强用导电板125之间的接点部件251、252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接点部件251、252的位置,能够调整接点部件251、252间的距离,由此在将移动电话2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控制)为所期望的频率。
另外,能够由包含绝缘物质的导体容易地构成电池盖部240自身,由此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为所期望的频率。
另外,电池盖部240为省略了电池盖部140结构中的爪部142的结构,但也可以如电池盖部140结构那样具有爪部142。此时,接点部251c、252c也可以在肋146和爪部142之间与电池盖240的上面部143抵接。肋146沿下端边部而从两侧壁部144垂直地延伸,由此能够形成由上面部143和壁部144和肋146三面所成的角,从而能够提高强度。而且,爪部142形成用于将电池盖部240保持在下壳体114的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下与下壳体114形成一体。这样,提高强度的肋146和与下壳体114成为一体的爪部142之间,上面部143的弯曲极小,所以能够使接点部251c、252c与上面部143的抵接稳定化。
这样在移动电话200中,通过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和电池盖部240之间的相互耦合,能够在所期望的频带产生谐振,提高在金属板上的天线增益而具有高性能,而且通过实现省空间化,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200中,与移动电话100的变形例(参照图6)同样,电池盖部240也可以采用经由阻抗元件与连接到馈电点124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的结构。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电话200的变形例的图,并且是表示电池盖部240和接点部件251、25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11所示的移动电话200的变形例中,阻抗元件160与接点部件152和外部接口连接器128一起安装到电路基板127的安装面。另外,由于安装阻抗元件160的电路基板127的俯视图与图6B所示的电路基板的图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具体而言,阻抗元件160在电路基板127上设置在接地(省略图示)和贯通孔125c之间,所述接地连接了接点部件152,所述贯通孔125c贯通电路基板127而设置,并且与安装面相反侧的面的接点部125a电连接。
由此,在将移动电话200载放于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连接了天线的馈电点124的加强用导电板125成为经由阻抗元件160高频地连接到电池盖部240的状态。
因此,能够获得与移动电话100的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移动电话200载放在金属制的顶板等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调整移动电话200的单极天线的谐振频率。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移动装置即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2中,表示在移动电话折叠的状态下以背面侧为上侧。而且,图13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作为无线移动装置的移动电话中电池盖部与下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主要结构图,图14是从背面侧所见的该移动电话的电池盖部的图,图15是该移动电话的电池盖部的示意图。
该移动电话300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2所对应的移动电话200比较,仅电池盖部(第一面状部件)340的结构不同,其他的结构要素为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以下,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移动电话300包括:壳体210,构成为第一壳体(下壳体)214和第二壳体(上壳体)116经由铰链部112相互转动且折叠自由,所述第一壳体在底面(相当于壳体210的背面)215形成了电池盒117;以及电池盖部340,安装到第一壳体214以覆盖电池盒117且形成底面215的一部分。
如图13所示,移动电话300具有与移动电话200同样的主要结构要素,电池盖部340具有与电池盖部240基本相同的功能,并经由接点部件251、252而通过两点与下壳体214内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电连接。
这些接点部件251、252在相互远离的位置(这里为俯视下壳体时的宽度方向上相互远离的位置)分别与安装到下壳体214的电池盖部340连接。另外,与移动电话100的加强用导电板125相同,加强用导电板125与配置在下壳体214内的电路基板121和电路基板127的GND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电池盖部340具有下述结构,即,经由具有绝缘性的绝缘薄片350将具有导电性的导电薄片360粘贴在实施方式2的电池盖部240(参照图8和图10)的上面部143的背面。这里,绝缘薄片350是具有绝缘性的粘贴薄片,该绝缘薄片(粘贴薄片)350紧密地贴合在上面部143,导电薄片360紧贴在绝缘薄片350上。由此,导电薄片360与上面部143一起夹着绝缘薄片350,并被贴附到电池盖部340。
在导电薄片360,对应于接点部件251、252的接触条部251b、252b的接触点251c、252c的位置设置接点垫362。这些接点垫362在将电池盖部340安装到下壳体214时,在接点部件251、252的接触条部251b、252b的接点部251c、252c抵接。
导电薄片360在这里与电池盖部340的上面部143的背面间隔规定间隔(这里相当于绝缘薄片350的厚度)并与其相对配置,所以在上面部143和导电薄片360的间隙之间产生杂散电容。
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绝缘薄板360与上面部143间隔相当于绝缘薄片350的厚度的一定间隙相对配置,通过变更与上面部143相对的面积S,在将移动电话3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将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调整(控制)到所期望的频率。
这里,导电薄片360形成为具有与上面部143的宽度相同宽度的矩形,所以通过变更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能够变更与上面部143相对的面积S。若形成增加了长度L的矩形,则能够降低单极天线123的谐振频率,若缩短长度L而减小与上面部143相对的面积,则能够提高谐振频率。另外,如移动电话300那样,在导电薄片360中在宽度方向(短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接点垫362的结构中,在变更长度方向的长度L时,确保接点垫362的位置而进行变更。在变更接点垫362的位置自身即接点部件251、252的各自的位置自身时,配置导电薄片360以使配置在变更后的位置的接点垫362间的部位沿上面部143而且进行连接。
在该移动电话300中采用的结构为对于具有导电薄片360的电池盖部340,下壳体214侧的接点部件251、252与导电薄片360连接,但只要是具有同样的功能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也就是说,也可以是接点部件251、252中的一方的接点部件直接与电池盖部340的上面部143抵接的结构。
图16和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电话300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图。
例如,在图16,在移动电话300的导电薄片360A中,切去设置了接点部件252接触接点垫的部位而形成切口部364。由此,在将具有与电池盖部340同样的盖体的电池盖部340A安装到下壳体214时,接点部件252直接抵接到切口部364内露出的上面部143的背面的部位。
而且,在图17,在移动电话300的导电薄片360B中,切去设置了接点部件251接触接点垫的部位而形成切口部366。由此,在将具有与电池盖部340同样的盖体的电池盖部340B安装到下壳体214时,接点部件251直接抵接到切口部366内露出的上面部143的背面的部位。
在这些图16和图17所示的移动电话300的变形例中也能够获得与图12~图14所示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移动电话300中,接点部件和电池盖部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为与实施方式1的移动电话100的接点部件151、152同样的结构。此时,使电池盖部340的结构为直至与接点部件151、152的接触条部151b、152b接触的爪部142的接触部分为止配置经由绝缘薄片350的导电薄片360。
而且,在移动电话300中也可以,在经由接点部件251、252而通过两点使加强用导电板125以及电路基板127与电池盖部340连接的结构中,在接点部件251、252的至少一方的配线设置阻抗元件。此时,例如,如图6或图11所示列举了下述结构,即在电路基板127上将阻抗元件设置在接地125b和贯通孔125c之间,所述接地125b连接了接点部件152、252,所述贯通孔125c贯通电路基板127而设置,并且与安装面相反侧的面的接点部125a电连接。由此,在将移动电话300载放在金属制的桌子的顶板上时,能够容易地调整金属制的顶板和电池盖部340之间的耦合度,并在所期望频率进行电流分布的更微妙的调整。因此,在由移动电话使用的频带跨越较宽的范围,调整加强用导电板125的形状、接点部件151、152的位置,从而在所期望的频率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接地条件。
而且,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电话100、200、300中,加强用导电板125设为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在下壳体114、214,但并不限于此。在各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100、200、300中,由于加强用导电板125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在下壳体114、214,所以能够实现壳体自身的薄型化。
而且,在移动电话100、200、300中,覆盖收纳于壳体(这里为下壳体114、214)内的电池130的电池盖部140、240、340、340A、340B由金属板形成,所以确保壳体自身的强度而且实现薄型化。
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成形出用于安装电池盖部140、240、340、340A、340B的下壳体114、241的结构,但只要是下述结构,即,电池盖部140、240、340、340A、340B安装到下壳体114、214而形成壳体110、210自身的背面,而且仅在接点部件151、152、251、252的两点经由加强用导电板125,与电路基板121和电路基板127的GND导体连接,则下壳体114、214可以采用任何结构。
本发明的移动电话并不限定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本说明书基于2008年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6314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移动装置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以平放的状态将其放置在金属制的顶板上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而且能够实现薄型化,作为移动电话极为有用。

Claims (15)

1.无线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操作面以及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是与所述操作面相反的面并且露出到外部;
天线;
基板,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具有所述天线的馈电点和面状的导电层;
导电性的第一面状部件,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且成为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导电性的接点部件,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还包括:导电性的第二面状部件,其沿着所述操作面而且与所述基板重叠配置,并与所述基板的导电层电连接,另一方面,与所述接点部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还包括:周壁部,从所述外表面的周边部向所述操作面侧竖立,并具有相对的内壁面,
所述第二面状部件在所述壳体内架设在所述内壁面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除了所述接点部件以外安装到具有绝缘性的所述壳体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将电池收纳于所述外表面的凹部,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是覆盖所述电池的电池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壳体在所述操作面和所述外表面之间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操作面相邻的第二区域,
所述基板配置在第一区域上,
所述电池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接点部件经由阻抗电路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接点部件由第一接点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接点部件隔开地配置的第二接点部件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壳体形成为在俯视下为矩形,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具有横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在俯视下所述第一接点部件和所述第二接点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还包括:绝缘薄片,其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的所述壳体侧的面紧密贴合;以及
导电薄片,其与所述绝缘薄片紧密贴合,并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一起夹着所述绝缘薄片,
所述第一接点部件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抵接,
所述第二接点部件与所述导电薄片抵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还包括:绝缘薄片,其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的所述壳体侧的面紧密贴合;以及
导电薄片,其与所述绝缘薄片紧密贴合,并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一起夹着所述绝缘薄片,
所述第一接点部件和所述第二接点部件与所述导电薄片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包括导电性的卡合部,将所述第一面状部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接点部件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包括:卡合部,将所述第一面状部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以及
肋,其沿所述第一面状部件的端边部而从侧壁部垂直地延伸,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和所述接点部件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肋之间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
所述壳体为经由设置在基端部侧的铰链部,转动自由地安装具有显示面的第二壳体,而且经由所述铰链部折叠所述第二壳体而使其与所述操作面相对地配置所述显示面的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面状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部分作为远离所述铰链部的前端部侧的一部分而安装到所述壳体,
所述馈电点在所述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基板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面状部件靠近铰链部侧。
15.无线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外表面;
天线;
基板,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具有所述天线的馈电点和面状的导电层;
导电性的第一面状部件,其装卸自由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且成为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导电性的接点部件,其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面状部件抵接。
CN2008801241417A 2008-01-15 2008-12-26 无线移动装置 Pending CN101911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6314A JP2009171163A (ja) 2008-01-15 2008-01-15 携帯無線装置
JP006314/08 2008-01-15
PCT/JP2008/003998 WO2009090721A1 (ja) 2008-01-15 2008-12-26 携帯無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381A true CN101911381A (zh) 2010-12-08

Family

ID=4088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41417A Pending CN101911381A (zh) 2008-01-15 2008-12-26 无线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3493B2 (zh)
JP (1) JP2009171163A (zh)
CN (1) CN101911381A (zh)
WO (1) WO200909072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688A (zh) * 2012-06-27 2014-01-1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04126248A (zh) * 2011-12-22 2014-10-29 诺基亚公司 包括天线和地平面的设备和制造的方法
CN108417967A (zh) * 2018-01-31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1642A1 (ja) * 2008-11-26 2010-06-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US9100098B2 (en) 2009-07-14 2015-08-04 Bluebird Soft Co., Ltd. Mobile terminal
JP5357970B2 (ja) * 2009-09-18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WO2011155213A1 (ja) * 2010-06-10 2013-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US10063678B2 (en) 2010-07-23 2018-08-28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urrent along a housing of a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774880B2 (en) * 2010-07-23 2014-07-08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inuous ring and related methods
US8615279B2 (en) 2010-07-23 2013-12-24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hunt component and related methods
JP5619565B2 (ja) * 2010-10-27 2014-11-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KR101830799B1 (ko) 2011-08-22 2018-0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 안테나 장치
JP2013169122A (ja) * 2012-02-17 2013-08-29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8774716B2 (en) * 2012-03-29 2014-07-08 Auden Techno Corp. Mobile terminal extension case
US9413861B2 (en) * 2012-10-05 2016-08-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allization and anodization of plastic and conductive parts of the body of an apparatus
CN103780716A (zh) * 2012-10-17 2014-05-07 邓志浩 加强手机讯号的方法及其结构
US9153857B2 (en) * 2012-11-15 2015-10-06 Chih-Hao Teng Method for enhancing signal strengt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4481862U (zh) * 2014-11-28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降sar装置、保护套及终端
CN105870625A (zh) * 2015-01-20 2016-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的设计方法、天线及终端
KR102399821B1 (ko) * 2017-03-28 2022-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서로 다른 전위의 그라운드들을 포함하는 pcb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973091B2 (ja) * 2018-01-09 202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8684180B (zh) * 2018-08-09 2023-11-07 石家庄极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终端盒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915A (zh) * 2002-11-07 2005-1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
JP2006166072A (ja) * 2004-12-08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移動体通信用端末器
JP2007201762A (ja) * 2006-01-26 2007-08-09 Toshiba Corp 携帯無線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4618B2 (ja) 1996-10-14 2001-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小形無線機
JP2001111321A (ja) * 1999-10-13 2001-04-20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6943739B1 (en) * 2004-03-22 2005-09-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F modules
JP4079925B2 (ja) * 2004-08-09 2008-04-23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無線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915A (zh) * 2002-11-07 2005-1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
JP2006166072A (ja) * 2004-12-08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移動体通信用端末器
JP2007201762A (ja) * 2006-01-26 2007-08-09 Toshiba Corp 携帯無線端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248A (zh) * 2011-12-22 2014-10-29 诺基亚公司 包括天线和地平面的设备和制造的方法
CN104126248B (zh) * 2011-12-22 2016-08-2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天线和地平面的设备和制造的方法
US11018413B2 (en) 2011-12-22 2021-05-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ntenna and a ground pla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3515688A (zh) * 2012-06-27 2014-01-1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08417967A (zh) * 2018-01-31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77377A1 (en) 2010-11-04
JP2009171163A (ja) 2009-07-30
WO2009090721A1 (ja) 2009-07-23
US8203493B2 (en) 2012-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1381A (zh) 无线移动装置
KR101186094B1 (ko) 핸드헬드 전자 장치용 안테나
KR100846260B1 (ko) 안테나 장치를 구비한 무선 통신 카드 모듈
US7787915B2 (en) Folding type portable wireless unit
KR101553722B1 (ko) 안테나 장치
US8665164B2 (en) Multib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slot antenna
CN102683861B (zh) 可调谐环形天线
EP2467905B1 (en) Connectors with embedded antennas
EP2553760B1 (en) Cavity-backed slot antenna with near-field-coupled parasitic slot
KR101781451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5355897B2 (ja) 携帯無線機
KR101572037B1 (ko) 이동 단말기
WO2009157343A1 (ja) 無線機
US7301499B2 (en) Built-in type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20120127043A1 (en) Portable radio
JP2006279530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該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133928B2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
US20090052360A1 (en)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JP4696887B2 (ja) 携帯端末
US879721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64889A (ja) 携帯無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