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741A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741A
CN101910741A CN2009801020048A CN200980102004A CN101910741A CN 101910741 A CN101910741 A CN 101910741A CN 2009801020048 A CN2009801020048 A CN 2009801020048A CN 200980102004 A CN200980102004 A CN 200980102004A CN 101910741 A CN101910741 A CN 101910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mentioned
suction nozzle
indoo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0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0741B (zh
Inventor
坂下朗彦
道辻善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0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0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7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对于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回收由尘埃除去部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尘埃。包括:除去被设置在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收纳上述尘埃除去部(51)的收纳容器(60,81)、吸尘器的吸嘴(150)能够插入的吸嘴插入部(110)、和使上述收纳容器(60,81)与吸嘴插入部(110)连通的吸引通路(95)。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将被空气过滤器捕捉的尘埃除去的方式构成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在空气的吸入口具备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已知具备用于除去被该空气过滤器捕捉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的室内机组。作为这种室内机组,例如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下述结构,即,利用作为尘埃除去部的吸引吸嘴吸引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尘埃,或利用作为尘埃除去部的刷部扫去尘埃。
在上述结构中,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在箱状的壳体内配置有热交换器、室内风扇等结构设备,并且在该室内风扇的吸入口配置有空气过滤器、尘埃除去部等。另外,上述壳体的室内侧由室内面板覆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3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上述现有例中,在具备除去附着于空气过滤器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的结构中,需要回收被该尘埃除去部除去的尘埃。作为尘埃的回收方法,考虑将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尘埃捕集到容器内进行回收的方式,但在设置于顶棚的盒式的情况下,从顶棚的室内机组取出容器、从该容器内回收尘埃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本发明鉴于该方面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回收由尘埃除去部从空气过滤器除去的尘埃。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组(3)中,经由吸引通路(95),连通收纳有除去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的收纳容器(60,81),和与吸尘器的吸嘴(150)抵接的吸嘴连接部(121),由此能够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吸引回收尘埃。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该室内机组在壳体(18,101)内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2)、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向该室内侧吹出的室内风扇(21)、和设置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
而且,该室内机组具备:除去被上述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收纳上述尘埃除去部(51,52)的收纳容器(60,81)、与吸尘器的吸嘴(150)抵接的吸嘴连接部(121)、和使上述收纳容器(60,81)与吸嘴连接部(121)连通的吸引通路(95)。
根据该结构,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在被尘埃除去部(51,52)除去后,经由连通该尘埃除去部(51,52)与吸嘴连接部(121)的吸引通路(95),被吸尘器的吸嘴(150)吸引回收,这里,该吸嘴连接部(121)与吸尘器的吸嘴(150)抵接。由此,不用爬上顶棚回收从上述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能够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容易地进行回收。于是,能够实现尘埃回收操作时的操作性的提高。
并且,因为上述吸引通路(95)与收纳上述尘埃除去部(51,52)的收纳容器(60,81)连接,所以能够高效且可靠地利用上述吸尘器的吸嘴(150)吸引该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
在上述结构中,还具备(第二方面的发明):用于捕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的尘埃捕集部(90)、和用于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向上述尘埃捕集部(90)输送的尘埃输送机构(80)。
这样,由尘埃除去部(51,52)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被尘埃输送机构(80)输送到尘埃捕集部(90)并积存,所以能够减少回收尘埃的频度。
另外优选的是(第三方面的发明),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具备使上述收纳容器(60,81)与尘埃捕集部(90)连通的尘埃输送路(96),上述尘埃输送路(96)按照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相反侧的端部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
这样,在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经由上述吸引通路(95)吸引回收尘埃时,不仅能够回收被捕集到尘埃捕集部(90)内的尘埃,还能够回收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即,使与上述尘埃捕集部(90)连接的尘埃输送路(96)相对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相反侧的端部进行连通,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的吸引,空气从上述尘埃捕集部(90)向尘埃输送路(96)、吸纳容器(60,81)和吸引通路(95)流动,因此,能够可靠地回收积存或堵塞在该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
另外优选的是(第四方面的发明),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按照利用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尘埃向上述尘埃捕集部(90)输送的方式构成,具备使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侧与上述收纳容器(60,81)连通的吹出空气通路(89),该吹出空气通路(89)按照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尘埃输送路(96)的连通部相反侧的端部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
像这样,通过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输送尘埃。而且,使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侧与收纳容器(60,81)连通的吹出空气通路(89),按照相对该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尘埃输送路(96)的连通部相反侧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所以能够使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经由收纳容器(60,81)平稳地流向尘埃捕集部(90),能够将该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可靠地输送到该尘埃捕集部(90)。于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地将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捕集到上述尘埃捕集部(90)。
另外优选的是(第五方面的发明),还具备能够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空气的流路切换为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的流路切换机构(82),这里,输送流路是空气从上述吹出空气通路(89)流向尘埃输送路(96)的流路,吸引流路是空气从上述尘埃输送路(96)流向吸引通路(95)的流路。
这样,因为能够切换尘埃的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所以在经由吸引通路(95)回收收纳容器(60,81)内和尘埃捕集部(90)内的尘埃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受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的影响,能够高效地回收尘埃。即,将尘埃向上述尘埃捕集部(90)内输送时的空气的流动与从该尘埃捕集部(90)内吸引回收尘埃时的空气的流动,在尘埃输送路(96)、收纳容器(60,81)内是相反方向的流动,因此通过利用上述流路切换机构(82)切换流路,能够不阻碍彼此的空气的流动。
另外优选的是(第六方面的发明),上述收纳容器(60,81)具有与上述吹出空气通路(89)和吸引通路(95)连接的连接通路部(81),上述流路切换机构(82)设置在对于上述连接通路部(81)的上述吹出空气通路(89)的连通部与上述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之间。
这样,能够实现将收纳容器(60,81)内的空气的流动切换为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的上述第五方面的结构。
另外,在以上结构中优选的是(第七方面的发明),构成上述吸引通路(95)的吸引管道(duct)(87),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以该吸引管道(87)的连接部分的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
这样,能够相对收纳容器(60,81)使吸引管道(87)转动,能够实现该吸引管道(87)的设计的自由度的提高。于是,即使变更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设计(例如改变吸入栅格的方向的情况等),通过相应地转动上述吸引管道(87),也能够可靠地连接利用该吸引管道(87)连接上述收纳容器(60,81)和吸嘴连接部(121)。
另外优选的是(第八方面的发明),在覆盖上述壳体(18,101)的室内侧的室内侧面板(11),设置有能够插入吸尘器的吸嘴(150)的吸嘴插入部(110),上述吸嘴连接部(121)设置在上述吸嘴插入部(110)内。另外优选的是(第九方面的发明),上述吸嘴插入部(110)具备覆盖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上部罩部件(116)和下部罩部件(117),上述上部罩部件(116)采用与上述吸引通路(95)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上述下部罩部件(117)转动的结构。
这样,对于内部设置有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吸嘴插入部(110),其上部罩部件(116)能够相对下部罩部件(117)转动,所以在例如改变吸入栅格的方向的情况下等,改变室内侧面板(11)的结构、变更上述收纳容器(60,81)与该吸嘴插入部(110)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上述吸引管道(87)来可靠地连接收纳容器(60,81)与吸嘴连接部(121)。而且,在上述吸引管道(87)的对于收纳容器(60,81)的连接部分采用能够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以最短距离连接该收纳容器(60,81)和吸嘴连接部(121),能够缩短该吸引管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利用吸引通路(95)连接收纳容器(60,81)和与吸尘器的吸嘴(150)抵接的吸嘴连接部(121),由此能够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高效地吸引回收尘埃,实现尘埃回收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这里,该收纳容器(60,81)收纳有用于除去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还具备:用于捕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的尘埃捕集部(90)、和用于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向该尘埃捕集部(90)输送的尘埃输送机构(80),因此,能够利用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将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积存于尘埃捕集部(90),所以能够实现尘埃的回收频度的降低。于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尘埃回收操作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的尘埃输送路(96)按照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相反侧的端部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因此,在经由该吸引通路(95)吸引回收尘埃时,不仅能够回收被捕集到尘埃捕集部(90)内的尘埃,还能够回收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能够实现尘埃的回收效率的提高。
另外,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按照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来输送尘埃的方式构成,与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侧连通的吹出空气通路(89),按照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在与上述尘埃输送路(96)的连通部相反侧的端部进行连通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使吹出空气平稳地流向该收纳容器(60,81)内,能够将该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高效地输送到上述尘埃捕集部(90)。于是,能够高效地将尘埃捕集到上述尘埃捕集部(90)。
另外,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还具备能够将上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空气的流路切换为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的流路切换机构(82),这里,输送流路是从上述吹出空气通路(89)流向尘埃输送路(96)的流路,吸引流路是从上述尘埃输送路(96)流向上述吸引通路(95)的流路,因此,能够防止在彼此的流路中空气的流动受到阻碍,由此在输送尘埃时能够高效地输送尘埃,并且在回收尘埃时能够高效地吸引回收尘埃。
另外,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上述流路切换机构(82),在上述收纳容器(60,81)的与上述吹出空气通路(89)和吸引通路(95)连接的连接通路部(81)中,设置在该吹出空气通路(89)的连通部与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之间,因此,能够实现上述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结构。
另外,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构成上述吸引通路(95)的吸引管道(87),相对上述收纳容器(60,81)以该吸引管道(87)的连接部的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因此,能够提高该吸引管道(87)的设计的自由度,即使对于上述吸嘴插入部(110)的设计的变更,也能够应对。
另外,根据第八、第九方面的发明,设置有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吸嘴插入部(110)的上部罩部件(116),采用与上述吸引通路(95)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上述下部罩部件(117)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室内侧面板(11)的吸入栅格(12)等的设计的自由度。而且,在上述吸引管道(87)的连接部也采用能够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缩短该吸引管道(87)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配管系统图。
图2是表示室内机组内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将室内机组分解为各组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表示分隔板的通气孔、空气过滤器和尘埃积存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过滤器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上方观看尘埃除去机构和尘埃积存容器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观看尘埃积存容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X-X线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图8的XI-XI线截面中,尘埃除去动作时和刷清扫动作时的旋转刷的动作的图。
图12是导入用管道的放大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尘埃输送机构的风挡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15是切开从室内侧观看的装饰面板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风挡箱与吸嘴插入部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吸嘴插入部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8是以与图16的情况不同的角度安装吸入栅格的情况下的图,(A)相当于图16,(B)相当于图17。
图19是表示吸嘴连接部和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一并表示上部罩的销部和下部罩的膨出部的吸嘴插入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21是下部罩的俯视图。
图22是将吸嘴插入部与挠曲管道的连接部放大表示的放大剖面图。
图23是表示组合了主体组件和扫除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从扫除组件内取下尘埃捕集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从扫除组件内取下空气过滤器和维护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空调装置
3     室内机组
10    主体组件
11    装饰面板(室内侧面板)
18    主体壳体(壳体)
21    室内风扇
22    室内热交换器
30    空气过滤器
50    尘埃除去机构
51    旋转刷(尘埃除去部)
52    清扫刷(尘埃除去部)
60    尘埃积存容器(收纳容器)
68a   狭缝部
80    尘埃输送机构
81    风挡箱(收纳容器、连接通路部)
82    风挡(流路切换机构)
86    导入用管道
87    吸引用管道(吸引管道)
88    输送用管道
89    吹出空气通路
90    尘埃捕集箱(尘埃捕集部)
95    吸引通路
96    尘埃输送路
100   扫除组件
101   腔室壳体(壳体)
110   吸嘴插入部
116   上部罩(上部罩部件)
117   下部罩(下部罩部件)
121   吸嘴连接部
150   吸尘器的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不过是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应用物或该用途。
本实施方式涉及具备本发明的室内机组(3)的空调装置(1)。在该空调装置(1)中,室内机组(3)设置在室内空间的顶棚。另外,以下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再说明室内机组(3)的结构。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空调装置(1)具备室外组件(2)和室内机组(3)。室外组件(2)设置有压缩机(4)、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阀(6)、四路切换阀(7)和室外风扇(8)。室内机组(3)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2)和室内风扇(21)。
上述室外组件(2)中,压缩机(4)的吐出侧与四路切换阀(7)的第一口(port)(P1)连接。压缩机(4)的吸入侧与四路切换阀(7)的第三口(P3)连接。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构成为交叉翅片(cross fin)式的管片(finand tube)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5)的一端与四路切换阀(7)的第四口(P4)连接。室外热交换器(5)的另一端与液体侧封闭阀(9a)连接。
上述室外风扇(8)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5)的附近。在该室外热交换器(5)中,在由室外风扇(8)送来的室外空气与流通该热交换器(5)内的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5)与液体侧封闭阀(9a)之间,设置有开度可变的膨胀阀(6)。另外,四路切换阀(7)的第二口(P2)与气体侧封闭阀(9b)连接。
上述四路切换阀(7)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图1中以实线表示的状态)和第二状态(图1中以虚线表示的状态),这里,第一状态是第一口(P1)与第二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口(P3)与第四口(P4)相互连通的状态,第二状态是第一口(P1)与第四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口(P2)与第三口(P3)相互连通的状态。
在该空调装置(1)中,当四路切换阀(7)为第一状态时进行供暖运转,当四路切换阀(7)为第二状态时进行制冷运转。在供暖运转中,在图1所示的致冷剂回路中,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室内热交换器(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进行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中,在图1所示的致冷剂回路中,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室内热交换器(2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进行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
<室内机组的结构>
以下基于图2~图4详细说明上述室内机组(3)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室内机组(3)包括:具备上述室内风扇(21)和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主体组件(10)、配置在该主体组件(10)的室内侧的扫除组件(100)、和覆盖该扫除组件(100)的室内侧的装饰面板(11)(室内侧面板)。即,上述室内机组(3)如上述图3所示,上述主体组件(10)、扫除组件(100)和装饰面板(11)从上起依次层叠。
上述主体组件(10)具备按照向着室内开口的方式设置的箱状的主体壳体(18),在该主体壳体(18)内,配置有室内风扇(21)、室内热交换器(22)、排水盘(drain pan)(23)、喇叭口(bell mouth)(24)、和电气设备箱(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述排水盘(23)的一部分和喇叭口(24)的一部分构成覆盖上述主体组件(10)的主体壳体(18)的下侧的通风分隔板。
在上述主体壳体(18)的内表面,层叠有绝热材料(17)。另外,上述主体壳体如后面叙述,按照其开口侧位于室内侧的方式,从顶棚背面的顶棚面悬挂支承。
上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轮风扇。如图2所示,室内风扇(21)配置在主体组件(10)的主体壳体(18)的中央附近,位于后述的装饰面板(11)的吸入口(13)的上侧。上述室内风扇(21)具备风扇电动机(21a)和叶轮(21b)。风扇电动机(21a)固定在主体壳体(18)的顶板。叶轮(21b)与风扇电动机(21a)的旋转轴连结。
在上述室内风扇(21)的下侧,按照与上述吸入口(13)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喇叭口(24)。如上述图2所示,该喇叭口(24)在室内机组(3)内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的空间划分为室内风扇(21)侧(室内风扇(21)的吹出侧)和吸入栅格(12)侧(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通过设置上述喇叭口(24),由上述室内风扇(21)从该喇叭口(24)的下方吸入的空气在该喇叭口(24)的上方被向周方向吹出。
另外,如图3所示,由上述喇叭口(24)和排水盘(23)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通风分隔板上,在与长方体状的主体壳体(18)的4角中的一个角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4a)。该开口(24a)构成后述的导入用管道(86)的导入口。另外,在没有扫除组件(100)的室内机组(3)的情况下(仅有主体组件(10)),上述开口(24a)按照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泄漏的方式由罩(省略图示)来堵住。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22)在俯视下形成为口字形,在上述主体壳体(18)内按照包围上述室内风扇(21)的方式配置。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中,在由上述室内风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与流通该热交换器(22)内的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上述排水盘(23)设置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该排水盘(23)用于接受空气中的水分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22)中凝缩而产生的排水。在上述排水盘(23),设置有用于排出排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另外,上述排水盘(23)按照使排水向设置有排水泵的位置汇集的方式具有斜坡。
上述电气设备箱(20)收纳有各种电气设备部件,该各种电气设备部件用于进行室内机组(3)的室内风扇(21)等结构部件的动作控制,如图3所示,在上述喇叭口(24)的下方、按照在俯视下与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该吸入口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气设备箱(20)相对于形成在上述喇叭口(24)的开口(24a),隔着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配置在相反侧。
上述扫除组件(100),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状的腔室壳体(101)内配置有圆形状的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输送机构(80)、尘埃捕集箱(90)(尘埃捕集部)等。即,如后面的详细描述,上述扫除组件(4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利用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附着在位于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并利用尘埃输送机构(80)将除去的尘埃输送到尘埃捕集箱(90)内,能够将尘埃积存在该尘埃捕集箱(90)内。
上述腔室壳体(101)形成为与上述主体组件(10)的主体壳体(18)相同的大小,如图2所示,以与该主体壳体(18)间夹着密封部件(102)的状态配置在该主体壳体(18)的室内侧。另外,在上述腔室壳体(101)的室内侧,夹着密封部件(103)安装有装饰面板(11)。
另外,在上述腔室壳体(101),按照沿着各边的方式形成有四个空气通路(101a)。各空气通路(101a),按照与在上述主体组件(10)中形成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外侧的主体壳体(18)内的空间连通的方式设置,使得在该室内热交换器(22)中与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着室内侧流动。即,在上述腔室壳体(101)的空气通路(101a)内流动的空气,从形成在上述装饰面板(11)的吹出口(14)向室内空间供给。另外,如上述图2所示,上述腔室壳体(101)中形成上述空气通路(101a)的内侧的部分,隔着密封部件(104)从下方支承上述主体组件(10)的排水盘(23)。
上述装饰面板(11)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参照图3)。如上述图2所示,上述装饰面板(11)其俯视形状形成为比主体组件(10)的主体壳体(18)和扫除组件(100)的腔室壳体(101)的俯视形状大一圈。如上所述,上述装饰面板(11)以在中间隔着密封部件(103)的状态按照覆盖腔室壳体(101)的下侧的方式安装,由此,该装饰面板(11)以图3所示的状态在室内侧露出。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装饰面板(11)形成有1个吸入口(13)和四个吹出口(14,14,…)。上述吸入口(13)在装饰面板(11)的中央部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嵌入有后述的具有狭缝部(12a)的吸入栅格(12)。上述各吹出口(14)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按照与上述扫除组件(100)的空气通路(101a,101a,…)对应地沿着上述装饰面板(11)的各边的方式设置。而且,各吹出口(14)设置有风向调整板(15)(参照图2等)。该风向调整板(15)按照通过转动来调整风向(吹出方向)的方式构成。
上述吸入栅格(12),是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形成有狭缝状的多个开口的狭缝部(12a)的罩部件,按照覆盖上述装饰面板(11)的吸入口(13)的方式安装。另外,如后面所述,该吸入栅格(12)设置有用于吸尘器的吸嘴(150)插入的吸嘴插入部(110)。该吸嘴插入部(110)采用能够插入该吸尘器的吸嘴(150)的结构,以使能够利用吸尘器来回收积存在上述扫除组件(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
另外,如后面所述,在上述装饰面板(11)设置有LED(16),当在上述扫除组件(100)的尘埃捕集箱(90)内积存了规定量以上的尘埃的情况下,或在利用尘埃除去机构(50)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等情况下,该LED(16)点亮。
<扫除组件的结构>
接着,以下基于图3~图15详细说明上述扫除组件(100)内的结构。
如上所述,上述扫除组件(100)在俯视下呈大致矩形状的腔室壳体(101)内配置空气过滤器(3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输送机构(80)、尘埃捕集箱(90)和电气设备箱(105)等而形成,是用于清扫位于上述主体组件(10)的室内风扇(21)的吸入口的下方的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组件。
另外,在上述扫除组件(100),按照覆盖上述喇叭口(24)的下方的方式设置有分隔板(25)。该分隔板(25),例如图2所示,将上述喇叭口(24)与上述吸引栅格(12)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即,上述分隔板(25)将室内热变换器(22)的上游侧空间划分为包含喇叭口(24)的室内热交换器(22)侧和吸引栅格(12)侧。
在上述分隔板(25)的中央,如图2和图5所示,形成有用于使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向喇叭口(24)流入的通气孔(26)。该通气孔(26)的内部被在圆形孔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四个径向方向梁部(27)分隔为扇形。各径向方向梁部(27)相互与上述通气孔(26)的圆中心连接,在该部分向下方突出形成有圆筒状的过滤器旋转轴(28)(旋转轴部)。该过滤器旋转轴(28)是用于上述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旋转轴。另外,在上述径向方向梁部(27)中的一个,设置有两个过滤器压紧件(29),其将上述空气过滤器(30)从上方向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按压。
另外,如后面详述,在上述分隔板(25)的通气孔(26)的外侧,按照与该通气孔(26)连接的方式形成有维护孔(25a),按照堵塞该维护孔(25a)的方式设置有维护盖(106)(参照图24和图25)。
如上述图5所示,上述空气过滤器(30)配置在分隔板(25)的通气孔(26)的下方,形成为直径比上述喇叭口(24)和通气孔(26)大的圆板状。具体而言,上述空气过滤器(30)具备环状的过滤器主体(31)和网眼部件(37)。在该过滤器主体(31)的外周面,设置有齿轮部(32),另一方面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中心部,设置有由在径向方向上放射状延伸的6个径向方向肋(34)支承的圆筒状的轴插通部(33)。即,各径向方向肋(34)从轴插通部(33)放射状延伸,与上述过滤器主体(31)连接。另外,在上述过滤器主体(31)的内侧,设置有与该过滤器主体(31)同心地配置的环状的内侧圆周方向肋(35)和外侧圆周方向肋(36)。该外侧圆周方向肋(36)的直径形成为比内侧圆周方向肋(35)更大。此处,如图6所示,上述轴插通部(33)的直径形成为比形成于上述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和后述的止动螺栓(28a)的头部(28b)更大。
上述网眼部件(37)铺设在过滤器主体(31)的内侧整体。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流入喇叭口(24)。这时,空气中的尘埃被上述网眼部件(37)捕捉。
另外,由于上述过滤器压紧件(29)与环状的各个圆周方向肋(35,36)的上表面相接触,上述空气过滤器(30)被向下方施加力。由此,空气过滤器(30)被按压向后述的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51)。于是,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尘埃除去机构(50)的尘埃除去效率的提高。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通部(33)相对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可旋转地被嵌入。在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配置有尘埃除去机构(50)的尘埃积存容器(60),在该空气过滤器(30)被嵌入过滤器旋转轴(28)的状态下,后述的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的过滤器安装部(68)与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由止动螺栓(28a)固定。这样,在分隔板(25)与尘埃积存容器(60)之间,空气过滤器(30)以被夹着的状态保持。
在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附近,如图4和图7所示,设置有用于旋转驱动该空气过滤器(30)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该过滤器驱动机构(40)如上述图7所示,具备过滤器驱动电动机(41)和限位开关(44)。在过滤器驱动电动机(41)的驱动轴,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空气过滤器(30)的齿轮部(32)啮合。在驱动齿轮(42)的一端面(图例中为下表面),设置有突出片材即开关动作部(43)。该开关动作部(43)通过驱动齿轮(42)的旋转而与限位开关(44)的杆(44a)抵接,从而移动该杆(44a)。当该杆(44a)动作时,限位开关(44)会检测出这一情况。即,上述开关动作部(43)和限位开关(44),按照检测上述驱动齿轮(42)的旋转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根据该驱动齿轮(42)的转速检测出使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动作的时期,或进行该驱动齿轮(42)不旋转时的异常检测。
接着,参照图8~图15,说明设置于上述扫除组件(100)内的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积存量检测机构(70)、尘埃输送机构(80)和尘埃捕集箱(90)。
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用于除去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该尘埃除去机构(50)如图10和图11所示,具备作为刷部件的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尘埃除去部)、刷驱动机构(53)、用于将除去的尘埃汇集的尘埃积存容器(60)。如上述图10所示,上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设置在尘埃积存容器(60)的刷用开口(63)。
上述旋转刷(51)具备细长圆柱状的轴(51a)、和设置于该轴(51a)的外周面的刷(51b)。该刷(51b)由多个栽毛构成。而且,上述刷(51b)在轴(51b)的外表面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遍及该轴(51a)的轴方向设置。
上述清扫用刷(52)配置在旋转刷(51)的一侧,能够与该旋转刷(51)接触。上述清扫用刷(52)具备主体部(52a)、刷(52b)和弹簧部(52c)。该主体部(52a)是板状部件,与上述旋转刷(51)的轴(51a)对应地形成为相同的长度。上述主体部(52a)按照相对于旋转刷(51)的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上述主体部(52a)的上部,按照沿着旋转刷(51)的轴(51a)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在该主体部(52a)的圆弧状的上部,遍及该主体部(52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刷(52b)。上述弹簧部(52c)由片簧构成,其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52a)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部与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的内壁连接。即,上述主体部(52a)其下端部由上述弹簧部(52c)支承。
上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分别形成为与圆形状的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相同以上的长度,按照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中心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即,如图4所示,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按照在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上述旋转刷(51)采用下述结构,即,通过刷(51b)与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接触来从该网眼部件(37)除去尘埃。另外,上述旋转刷(51)如图10和图11所示,由上述刷驱动机构(53)可逆地旋转驱动。
上述刷驱动机构(53)如图8和图9所示,具备刷驱动电动机(54)和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设置于刷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轴,从动齿轮(56)设置于旋转刷(51)的轴(51a)的端部。根据该结构,上述刷驱动电动机(54)的旋转通过驱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被传递到旋转刷(51),该旋转刷(51)被旋转驱动。
根据以上结构,当上述旋转刷(51)因刷驱动机构(53)而旋转时,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与旋转刷(51)的刷(51b)接触,通过该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的刷(51b)除去尘埃。即,上述清扫用刷(52)用于从旋转刷(51)除去尘埃,清扫该旋转刷(51),上述刷驱动机构(53)用于使该旋转刷(51)旋转,以使被该旋转刷(51)的刷(51b)捕捉的尘埃蹭到上述清扫刷(52)上。
另外,上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的各刷(51b,52b)由所谓起毛织物构成。该起毛织物是在底布上织入毛(绒毛类)而成的有毛纤维,毛比较短。另外,该起毛织物的毛的排列在一定方向上倾斜。
具体而言,上述旋转刷(51)的刷(51b)的毛的排列,在图10中从轴(51a)向着左侧倾斜。即,该刷(51b)的毛的排列与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相对地倾斜。这样,当空气过滤器(30)以与刷(51b)的毛的排列相对的方式旋转时,被网眼部件(37)捕捉的尘埃被有效地扫出。
另外,清扫用刷(52)的刷(52b)的毛的排列,在图10中从主体部(52a)向斜下侧倾斜。即,该刷(52b)的毛的排列,当旋转刷(51)在上述图10中顺时针旋转时,按照与该旋转方向相对的方式倾斜。由此,通过使上述旋转刷(51)以与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的毛的排列相对的方式旋转,能够使用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除去附着于该旋转刷(51)的刷(51b)的尘埃。
另外,对于这些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的尘埃除去动作,将在后面详述。
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通过清扫用刷(52)汇集从旋转刷(51)除去的尘埃,并暂时积存。该尘埃积存容器(60),在侧视下(图8中从右侧观看的情况)上侧部分相对下侧部分向左侧膨出,是大致弯曲成反“く”字形的柱状的容器。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其上侧部分是设置有用于除去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的旋转刷(51)等的除去部(61),下侧部分是用于积存被该旋转刷(51)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的积存部(62)。
具体而言,在上述除去部(61)的上表面,以在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刷用开口(63),如上所述地在该刷用开口(63)内设置有尘埃除去机构(50)的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另外,在上述除去部(61)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上述过滤器安装部(68)。另外,该过滤器安装部(68)的结构和与空气过滤器(30)的连接结构等将在后面叙述。
上述积存部(62),在截面图中其下端侧(底部侧)成圆弧状膨出。而且,尘埃被清扫用刷(52)从旋转刷(51)除去而落下,积存该积存部(62)的圆弧部。另外,上述积存部(62)形成为筒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66,67)开口。该积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与后述的尘埃输送机构(80)的风挡箱(81)连接,第二端部(67)与后述的尘埃输送机构(80)的输送用管道(88)连接。
另外,如上述图10所示,在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设置有用于检测积存在积存部(60)的尘埃量的积存量检测机构(70)。该积存量检测机构(70)具备收纳于传感器箱(71)内的发光LED(72)和光电晶体管(73)。上述传感器箱(71)接近尘埃积存容器(60)的积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按照在该积存部(62)的横断方向延伸且覆盖其底部的方式设置(参照图5、图8、图9)。上述发光LED(72)和光电晶体管(73)在上述传感器箱(71)内在横断方向上隔着上述积存部(62)相对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积存部(62)的壁面,与上述发光LED(72)和光电晶体管(73)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一透明窗(64)和第二透明窗(65)。
根据以上结构,在上述积存量检测机构(70)中,发光LED(72)产生的光依次透过第一透明窗(64)和第二透明窗(65),由光电晶体管(73)检测发光强度。根据由该光电晶体管(73)检测出的发光强度,能够检测积存部(62)的尘埃的积存量(即填充度)。即,若尘埃的积存量少,则上述积存部(62)中从第一透明窗(64)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变高,由上述光电晶体管(73)检测出的发光强度变高。反过来,若尘埃的积存量变多,则上述积存部(62)中从第一透明窗(64)向第二透明窗(65)的光的透过率变低,由上述光电晶体管(73)检测出的发光强度变低。于是,利用该积存量检测机构(70),能够在例如发光强度成为规定值以下时判断积存部(62)的积存量较多。由此,即使在利用后述的尘埃输送机构(80)进行输送积存部(62)内的尘埃的尘埃输送动作后,当通过上述积存量检测机构(70)检测出上述积存部(62)内的尘埃的积存量较多时,能够判断出作为尘埃的输送目的地的尘埃捕集箱(90)内已装满。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上述积存量检测机构(70)设置在与输送用管道(88)连接的上述积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附近,即使在尘埃被输送到该输送用管道(88)内而在尘埃捕集箱(90)内汇集时、尘埃在该第二端部(67)发生堵塞,也能够检测出该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虽然尘埃最容易在与上述输送用管道(88)连接的部分即上述积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周边发生堵塞,但通过在该部分设置上述积存量检测机构(70),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尘埃的堵塞。
上述尘埃捕集箱(90)积存被后述的尘埃输送机构(80)输送的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该尘埃捕集箱(90)例如图3和图4所示,形成为大致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与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相同地配置在分隔板(25)的下方。而且,上述尘埃捕集箱(90)按照在俯视时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叠的方式,在该空气过滤器(30)的侧方沿着上述分隔板(25)的一端配置。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尘埃捕集箱(90),相对上述风挡箱(81),在隔着空气过滤器(30)相对的位置配置于上述主体组件(10)的电气设备箱(20)和维护盖(106)的下方(参照图23~图25)。另外,为可靠地防止与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干涉,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该空气过滤器(30)侧的侧板与该空气过滤器(30)的外周对应地形成为圆弧状。
另外,在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一个端部(一侧部)的侧面,形成有流入口(94),该流入口(94)与上述输送用管道(88)的另一端侧连接。另一方面,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部)贯通扫除组件(100)的腔室壳体(101),在其端面设置有在该壳体(101)的外侧开口的排气口(91)。即,在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与输送用管道(88)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91),成为空气沿长度方向在其内部流动的结构。另外,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排气口(91)侧的部分的截面积比其它部分小。此处,在上述图4中,符号93是从壳体内侧将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贯通腔室壳体(101)的部分密封的密封部件。
另外,在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接近上述排气口(91)设置有过滤器(92)。通过设置该过滤器(92),在从尘埃积存容器(60)向尘埃捕集箱(90)内输送尘埃时,空气从排气口(91)排出,而输送的尘埃被上述过滤器(92)捕捉,不会从排气口(91)流出。另外,当尘埃因吸尘器的吸引而从尘埃捕集箱(90)排出时,室内空气通过上述排气口(91)流入该尘埃捕集箱(90)内,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被上述过滤器(92)捕捉。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排气口(91)的供气排气,尘埃捕集箱(90)内的压力平衡变得合适,能够适宜地对该尘埃捕集箱(90)进行尘埃的输送动作和排出动作。
上述电气设备箱(105)收纳有电子部件等,该电子部件等用于驱动控制扫除组件(100)内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尘埃除去机构(50)、尘埃输送机构(80)等,内部的电气设备与上述主体组件(10)的电气设备箱(20)内的电气设备按照能够通过信号线等来授受信号的方式电连接。
另外,上述电气设备箱(105)如图3所示,配置在下述位置,即,扫除组件(100)的分隔板(25)的下方、与配置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边相邻的边、并且与和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连接的风挡箱(81)隔着空气过滤器(30)相对。由此,如后面详述,在维修时取下设置于上述扫除组件(100)的分隔板(25)的维护盖(106)或空气过滤器(30)时,即使使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转动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气设备箱(105)与该尘埃积存容器(60)干涉。
<转动结构>
接着,下面基于图12和图13对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转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尘埃积存容器(60)在第一端部(66)与风挡箱(81)连接。而且,在该风挡箱(81)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入用管道(86),与该风挡箱(81)内的第一室(81a)连通。该导入用管道(86)如图12所示,按照将设置于扫除组件(100)和主体组件(10)之间的分隔板(25)贯通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另一端侧与该主体组件(10)的排水盘(23)的延伸部连接。
另外,上述导入用管道(86)具备具有圆形状的横截面的上游侧管道(86a)和下游侧管道(86b),这两个部件(86a,86b)由止动螺栓(86c)在上下方向上连结。
上述上游侧管道(86a)按照其横截面面积(流路面积)比上述下游侧管道(86b)的横截面面积(流路面积)大的方式形成。该下游侧管道(86b)的下端(图12中的下侧)与风挡箱(81)的上表面连接,并且上述上游侧管道(86a)的上端(图12中的上侧)隔着密封部件(86e)与排水盘(23)的水平延伸的延伸部抵接。在该排水盘(23)的延伸部,形成有贯通孔即导入口(86d),因此上游侧管道(86a)通过该导入口(86d)与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连通。
另外,在上述上游侧管道(86a),按照其下部的直径比上部小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86f)。上述下游侧管道(86b)形成有凸缘部(86g),其上部向着外侧扩大。而且,上述上游侧管道(86a)的台阶部(86f)和上述下游侧管道(86b)的凸缘部(86g)以在上下方向重合的状态由止动螺栓(86c)连结。
此处,在上述下游侧管道(86b)的凸缘部(86g)的上表面,如上述图12所示,设置有与上述止动螺栓(86c)拧合的螺栓安装部(86h),所以在上述上游侧管道(86a)的台阶部(86f)与上述下游侧管道(86b)的凸缘部(86g)之间的外周部分,形成有间隙。按照上述分隔板(25)的开口边缘部位于该间隙内的方式,上述上游侧管道(86a)与下游侧管道(86b)连结。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上述导入用管道(86)不会脱落的方式夹紧上述分隔板(25)的开口周缘部,并使该导入用管道(86)的上端与喇叭口(24)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使用上述上游侧管道(86a)的台阶部(86f)与下游侧管道(86b)的凸缘部(86g)来夹紧分隔板(25)的开口边缘部,该上游侧管道(86a)与下游侧管道(86b)的连结部分能够相对分隔板(25)转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上游侧管道(86a)与上述密封部件(86e)的抵接部分也能够转动,所以上述导入用管道(86)、风挡箱(81)和尘埃除去机构(50)能够以导入用管道(86)的轴心(导入口)为中心一体转动。于是,能够将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在尘埃除去位置(参照图23)和维修位置(参照图24)进行切换,其中,该尘埃除去位置是从上述空气过滤器(30)除去尘埃的的位置,该维修位置是该尘埃除去机构(50)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下不与该空气过滤器(30)重叠的位置。
在上述上游侧管道(86a)的台阶部(86f)的外周侧,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86i)。另外,在上述分隔板(25)的上表面、在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尘埃除去位置时与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突出部(86i)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5b)。这些突出部(86i,25b),按照在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转动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突条,形成为在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维修位置时相互不抵接的长度。这样,上述突出部(86i,25b)彼此,在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尘埃除去位置时相互上下抵接(参照图13A),而另一方面当该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维修位置时相互不抵接(参照图13B)。由此,当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尘埃除去位置时,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该尘埃除去机构(50)相对上述分隔板(25)被抬高突出部(25b)的突出高度量,该尘埃除去机构(50)被按压到空气过滤器(30)的下表面。另一方面,当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转动到维修位置的期间,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该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尘埃除去位置时的下方,该尘埃除去机构(50)离开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因此,通过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转动,能够变更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相对空气过滤器(30)的高度位置。
这样,当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维修位置位于在俯视下该尘埃除去机构(50)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空气过滤器(30)重叠的位置时,通过使该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维修位置,能够在装缷上述空气过滤器(30)时,防止该空气过滤器(30)与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干涉。于是能够实现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维修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上述各突出部(86i,25b)如图13所示,在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位于维修位置时,相互相对侧的端部按照突出的高度向着该突出部(86i,25b)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逐渐变小的方式构成,因此,当上述导入用管道(86)转动而致使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切换到尘埃除去位置或维修位置时,上述突出部(86i,25b)顺利地抵接或离开。于是,根据该结构,能够顺利地使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尘埃除去机构(50)上下活动。
<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在扫除组件(100)中设置使尘埃除去机构(50)等转动的机构,可实现在维修时能够容易地取下过滤器(30)的过滤器安装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在尘埃积存容器(60)的除去部(61)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空气过滤器(30)的过滤器安装部(68)。该过滤器安装部(68),按照在比积存部(62)更向外侧膨出的除去部(61)的膨出方向开口的方式,突出形成为俯视下大致U字形状。即,在上述过滤器安装部(68),设置有在上述膨出方向开口的狭缝部(68a)。该狭缝部(68a)如图6所示形成为:其最大宽度大小比与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拧合的止动螺栓(28a)的螺栓部(28c)的直径大,比该过滤器旋转轴(28)的直径小。
由此,如上述图6所示,在将空气过滤器(30)夹入上述过滤器安装部(68)和分隔板(25)的径向方向梁部(27)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止动螺栓(28a)与过滤器旋转轴(28)拧合,能够使该空气过滤器(30)相对过滤器安装部(68)和分隔板(25)固定。而且,在取下上述空气过滤器(30)时,松开上述止动螺栓(28a),并使具有形成有上述狭缝部(68a)的过滤器安装部(68)的尘埃积存容器(60)向上述除去部(61)的膨出方向的相反侧(过滤器安装部(68)的开口方向的相反侧)转动,能够在止动螺栓(28a)的前端部与上述过滤器旋转轴(28)拧合的状态下,仅使空气过滤器(30)的下侧的作为押紧件的上述过滤器安装部(68)从该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通部(33)的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此处,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轴插通部(33)其内径形成为比上述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和止动螺栓(28a)的头部(28b)的直径更大,因此能够从下方取下该空气过滤器(30)。
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的空气过滤器(30)的安装结构,在维修时能够不用缷下上述止动螺栓(28a),容易地取下空气过滤器(30)。
<尘埃输送机构>
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例如图4、图5、图8、图12和图14所示,具备上述风挡箱(81)和输送用管道(88)、导入用管道(86)、吸引用管道(87)(吸引管道)。
上述风挡箱(81)形成为长方体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上述积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连接。于是,由该风挡箱(81)和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构成本发明的收纳容器,由该风挡箱(81)构成后述与各管道(86,87,88)连接的连接通路部。
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上述风挡箱(81)内,设置有作为开闭部件的风挡(82)(流路切换机构)。当该风挡(82)关闭时,风挡箱(81)的内部空间被在其长度方向划分。即,风挡箱(81)的内部空间被上述风挡(82)划分为另一端侧的的第一室(81a)和一端侧即尘埃积存容器(60)侧的第二室(81b)。在划分形成于上述风挡(81)的一端侧的上述第二室(81b),如上所述与积存部(62)的第一端部(66)连接,该第二室(81b)与积存部(62)连通。
如图9和图14所示,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具备用于开闭驱动风挡(82)的风挡驱动电动机(83)和驱动齿轮(84)及从动齿轮(85)。该驱动齿轮(84)与风挡驱动电动机(83)的驱动轴连接,上述从动齿轮(85)与风挡(82)的转动轴连接。而且,这些驱动齿轮(84)和从动齿轮(85)相互啮合地配置。通过该结构,上述风挡驱动电动机(83)的旋转通过各齿轮(84,85)被传递到风挡(82)的旋转轴。由此,由于上述风挡驱动电动机(83)的旋转,上述风挡(82)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进行开闭动作。
上述导入用管道(86),其一端侧与上述风挡箱(81)的上表面连接,与该风挡箱(81)内的第一室(81a)连通。另一方面,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另一端侧如图12所示,从风挡箱(81)沿铅垂方向上方延伸,贯通设置于扫除组件(100)和主体组件(10)之间的分隔板(25),与该主体组件(100)的排水盘(23)的延伸部连接。在该排水盘(23)的延伸部,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导入口(86d)。这样,通过该导入口(86d),导入用管道(86)与室内风扇(21)侧的空间连通。即,该导入用管道(86)按照将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向风挡箱(81)内导入的方式构成。于是,在上述导入用管道(86)内形成有吹出空气通路(89),该导入用管道(86)和风挡箱(81)的内部成为上述吹出空气的通风路。另外,关于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结构将在后述的转动结构的部分详述。
上述吸引用管道(87)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作为流入侧的一端与上述风挡箱(81)的一端侧(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尘埃积存容器(60)之间)的下表面连接,与该风挡箱(81)内的第二室(81b)连通。另一方面,上述吸引用管道(87)的作为流出侧的另一端,与形成于装饰面板(11)的吸嘴插入部(110)连接。该吸嘴插入部(110)具有用于插入吸尘器的吸嘴(150)来进行吸引的开口。由此,在上述吸引用管道(87)内形成有吸引通路(95),被吸尘器的吸嘴(150)吸引的尘埃和空气在该吸引通路(95)内流动。
具体而言,上述吸引用管道(87)如图15所示,由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风挡箱(81)的下表面的连接管(87a)(连接部分)和与该连接管(87a)、上述装饰面板(11)的吸嘴插入部(110)连接的挠性管道(87b)构成。在上述连接管(87a)的根端侧,如图14所示,形成有一对向径向方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87c,87d)。通过将形成在上述风挡箱(81)的下部的开口(81c)的边缘部夹在这些凸缘部(87c,87d)之间,能够相对上述风挡箱(81)使该连接管(87a)以其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像这样,使与上述风挡箱(81)连接的连接管(87a)可旋转地构成,并利用能够变形的挠性管道(87b)连接该连接管(87a)和上述吸嘴插入部(110),由此,如图15所示,即使在设置室内机组时在仰视下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连接上述风挡箱(81)和吸嘴插入部(11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所述,因为上述吸嘴插入部(110)也为能够转动的结构,所以能够以最短距离用挠性管道(87b)连接上述风挡箱(81)和该吸嘴插入部(110),能够尽可能缩短该挠性管道(87)的长度,并且能够适应用户的喜好自由地改变上述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方向。
上述输送用管道(88)如图2~图4所示,一端与尘埃积存容器(60)的积存部(62)的第二端部(67)连接,另一端与后述的尘埃捕集箱(90)连接。通过该输送用管道(88),能够使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与尘埃捕集箱(90)连通,能够实现该输送用管道(88)内的尘埃的输送。即,在上述输送用管道(88)内,形成有尘埃输送路(96),尘埃在该尘埃输送路(96)内输送。另外,上述输送用管道(88)由挠性管构成。
另外,上述输送用管道(88),相对尘埃积存容器(60),在与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吸引用管道(87)的连接部分(连通部)的相反侧连接。由此,在输送尘埃时,能够通过上述导入用管道(88)将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顺利地向尘埃积存容器(60)和输送用管道(88)内导入,并在能够尘埃回收时通过吸引用管道(87)将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和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一起吸引回收。于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输送尘埃时高效地进行输送,并在回收尘埃时高效地进行回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尘埃输送机构(80)中,在进行制冷供暖的通常运转时,上述风挡箱(81)的风挡(82)被关闭(参照图14(A))。这样,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被导入风挡箱(81)的第二室(81b)。另一方面,当将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向尘埃捕集箱(90)输送时,上述风挡箱(81)内的风挡(82)打开(参照图14(B))。由此,形成通过导入用管道(86)和风挡箱(81)将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向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导入的输送流路。其结果,该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与导入的空气一起在上述输送用管道(88)内流动,被向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输送。即,如上所述,通过打开上述风挡箱(81)内的风挡(82),能够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的尘埃从该尘埃积存容器(60)内排出,输送到规定位置。
另外,在上述尘埃输送机构(80)中,在将被捕集到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向壳体(101)外排出时,上述风挡箱(81)的风挡(82)关闭(参照图14(C))。该情况下,形成吸引流路,并利用吸尘器从吸嘴插入部(110)进行吸引,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通过输送用管道(88)、风挡箱(81)和吸引用管道(87)被吸引进吸尘器。
于是,如上所述,在上述风挡箱(81)中,在导入用管道(86)的连接位置与吸引用管道(87)的连接位置之间,设置作为开闭部件的风挡(82),通过开闭该风挡(82)能够将空气的流路切换为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
<吸嘴插入部>
接着,对与上述吸引用管道(87)连接的吸嘴插入部,以下基于图16~图22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上述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外侧。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上述吸入栅格(12),其一边设置有作为与装饰面板(11)的连接部的铰链部(12c),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该铰链部(12c)的附近。另外,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上述吸入栅格(12)的一边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像这样,通过将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上述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外侧的铰链部(12c)侧,与将该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吸入栅格(12)的这之外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与该吸嘴插入部(110)连接的挠性管道(87b)的长度。即,在打开上述吸入栅格(12)时,若上述吸嘴插入部(110)位于该吸入栅格(12)的绞链部(12c)侧,则距离上述风挡箱(81)较短,能够缩短所必要的挠性管道(87b)的长度。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在吸入栅格(12)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即使在如后所述地改变该吸入栅格(12)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16和图18(A)),能够使上述风挡箱(81)到吸嘴插入部(110)的长度为相同程度,能够尽可能地缩短与该吸嘴插入部(110)连接的挠性管道(87b)的长度。
上述吸嘴插入部(110)如图17所示,具备设置于上述吸入栅格(12)的顶棚背侧的箱状的罩部件(111)。该罩部件(111)由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上部罩(116)(上部罩部件)和在下方开口的箱状的下部罩(117)(下部罩部件)上下连接而成,该上部罩(116)内形成有第一空间(114),该下部罩(117)内形成有第二空间(115)。
另外,上述上部罩(116)相对下部罩(117)可转动地连接。具体而言,在上述上部罩(11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116a),另一方面在上述下部罩(117)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开口(116a)的边缘部卡合的卡合部(117a),在上述开口(116a)的边缘部相对上述卡合部(117)卡合的状态下,上述上部罩(116)能够相对下部罩(117)转动。即,上述下部罩(117)的卡合部(117a)包括:与上述上部罩(116)的开口(116a)对应地从该下部罩(117)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主体部(117b);和在该突出端侧按照向径向方向外侧膨出的方式设置的膨出部(117c)。如上述图17所示,将形成在上述上部罩(116)的下表面的上述开口(116a)的边缘部,夹在该膨出部(117c)和上述下部罩(117)的上表面之间,由此能够使该上部罩(116)相对下部罩(117)可转动地卡合。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上述上部罩(116)被在宽度方向(图17中纸面方向)上分割,所以在对上述下部罩(117)组装上述罩(116)时,只要按照夹入该下部罩(117)的卡合部(117a)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可。
像这样,通过将上述上部罩(116)与下部罩(117)可转动地连接,即使在如图18所示地变更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方向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8(B)所示地使上述上部罩(116)相对下部罩(117)旋转,能够以尽可能短的距离可靠地与吸引用管道(87)连接。
上述上部罩(116)的一个侧面以越向着上方越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在该侧面以向着斜下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管道用开口(116b),该管道用开口(116b)与上述吸引用管道(87)的挠性管道(87b)的另一端侧如后所述地可装缷地连接。上述管道用开口(116b)由阀体(126)从上部罩(116)的内侧覆盖。该阀体(126)在其上端部被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上部罩(116),并设置有从该上端部向着上述罩(116)内突出的突出部(126a)。如后面详述,上述突出部(126a)与活塞部(120)的一部分抵接,上述阀体(126)按照通过该活塞部件(120)的上下活动而开闭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吸入栅格(12),与上述下部罩(117)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部(12b)。在该开口部(12b)内,排列设置有二块板状的盖部件(112,112)(罩),这些盖部件(112,112)按照以开口部(12b)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下部罩(117)。即,上述盖部件(112)按照在开口部(12b)向上方双开门的方式设置。另外,在上述盖部件(112)的转动中心侧和上述下部罩(117)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部件(113),该弹簧部件致使该盖部件(112)被向关闭方向施加力。由此,在如上述图17(A)所示的没有插入吸尘器的吸嘴(150)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盖部件(112)总为关闭状态,能够使从室内侧难以看到吸嘴插入部(110)的内部,并能够防止尘埃向室内流出。
上述下部罩(117)的卡合部(117a)的圆筒状的主体部(117b)的内侧,构成插通后述活塞部件(120)的吸嘴连接部(121)的插通孔(117d)。即,上述卡合部(117a)的主体部(117b)作为上述吸嘴连接部(121)滑动移动时的引导件作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即活塞部件(120)顺利地上下活动。
上述活塞部件(120)具备与吸尘器的吸嘴(150)抵接的吸嘴连接部(121)和在该吸嘴连接部(121)的上侧与该吸嘴连接部(121)一体形成的轴部(122)。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形成为向室内侧突出的半球状,并在其上侧由平板部(121a)覆盖。该吸嘴连接部(121)的突出端部设置有孔部(121b)。这样,即使是截面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吸尘器的吸嘴(150),也能够可靠地与上述吸嘴连接部(121)抵接,通过上述孔部(121b)吸引回收尘埃。
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其内部为空洞,并且如图19所示,其根端侧(图中的上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121c)。该开口部(121c)按照从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半球部分的根端侧直到平板部(121a)的一部分,向着斜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而且,在该开口部(121c)的左右,形成有从上述平板部(121a)向着斜上方延伸的抵接部(121d)。该抵接部(121d)按照与形成于阀体(126)的突出部(126a)抵接的方式形成,该阀体(126)将上述上部罩(116)的管道用开口(116b)从罩内侧覆盖。即,上述阀体(126)的突出部(126a)设置在该阀体(12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并且以向着上方弯曲的方式形成,因此形成为当上述吸嘴连接部(121)上升时被该吸嘴连接部(121)的抵接部(121d)向上方推压的结构。由此,如图17(B)所示,能够使上述阀体(126)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当上述上部罩(116)相对下部罩(117)转动时,上述抵接部(121d)碰到该上部罩(116)的侧面,与该上部罩(116)一起转动。于是,伴随着上述上部罩(116)的转动,上述活塞部件(120)也转动。
上述轴部(122)按照在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平板部(121a)上向上方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该轴部(122)的上端部位于形成于上述上部罩(116)的上表面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引导部(116c)内,由此,能够使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在上下方向更顺利地移动。另外,在上述轴部(122)的外周侧,按照夹在上述引导部(116c)的下端部与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平板部(121a)之间的方式设置有弹簧部件(125)。该弹簧部件(125)按照对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向下方(最下点)施加力的方式构成,并在从下方对该吸嘴连接部(121)推压吸尘器的吸嘴(150)时,允许该吸嘴连接部(121)向上方移动。另外,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在被上述弹簧部件(125)向下方施加力的状态下,平板部(121a)的外周部与下部罩(117)的卡合部(117a)的膨出部(117c)抵接。
于是,根据以上的结构,当从下方相对于上述吸嘴连接部(121)推压吸尘器的吸嘴(150)时,该吸嘴连接部(121)抵抗着上述弹簧部件(125)的施加力而上升,使得形成于该吸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整体向着上部罩(116)内的第一空间(114)开口。另外,伴随着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上升,设置于该吸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的左右的抵接部(121d),将从罩内侧覆盖上述罩(116)的管道用开口(116b)的阀体(126)的突出部(126)推起,由此使该阀体(126)为打开状态。这样,通过上述管道用开口(116b),吸引用管道(87)和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内部空间成为连通状态。
即,当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向上方位移时,该吸嘴连接部(121)的内部空间,通过形成于该吸嘴连接部(121)的开口部(121c)、上部罩(116)内的第一空间(114)、吸引用管道(87)、风挡箱(81)、尘埃积存容器(60)和输送用管道(88),与尘埃捕集箱(90)的内部连通。该状态下,当使吸尘器动作时,由于该吸尘器的吸引力,积存在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通过输送用管道(88)、尘埃积存容器(60)、风挡箱(81)、吸引用管道(87)、罩部件(111)的第一空间(114)、吸嘴连接部(121),被吸尘器的吸嘴(150)吸引。
另一方面,当上述吸嘴连接部(121)没有被吸尘器的吸嘴(150)推起的状态下,因为该吸嘴连接部(121)被上述弹簧部件(125)向下方施加力,所以如图17(A)所示,管道用开口(116b)的阀体(126)不会被上述吸嘴连接部(121)的抵接部(121d)推起,该管道用开口(116b)为关闭状态。由此,上述吸嘴连接部(121)与吸引用管道(87)为非连通状态,能够防止尘埃向室内飞散。
另外,在上述下部罩(117)的内部的侧面和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吸尘器的吸嘴(150)与上述吸嘴连接部(121)可靠抵接的吸嘴引导部(118)。该吸嘴引导部(118)是跨越上述下部罩(117)的内部的侧面和上表面形成的板状的部件,对长方体状的下部罩(117)的上表面的各边各设置二个。
另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上述吸嘴插入部(110)的下部罩(11)的膨出部(117c)按照在圆周方向的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外径变大的方式形成。即,上述膨出部(117c)由外径大的大径部(117e)和外径小的小径部(117f)构成(参照图21)。另一方面,在上部罩(116)的底面的内侧设置有销部(116d),其距离该上部罩(116)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在与下部罩(117)组合的状态下位于上述膨出部(117c)的大径部(117e)的内侧、小径部(117f)的外侧。这样,当上述上部罩(116)相对下部罩(117)转动时,该上部罩(116)的销部(116d)与下部罩(117)的小径部(117f)和大径部(117e)的台阶部分抵接,限制该上部罩(116)的转动(参照图21)。即,当上述上部罩(116)的销部(116d)位于构成下部罩(117)的卡合部(117a)的膨出部(117c)的小径部(117f)的外侧时,允许上述上部罩(116)的转动,另一方面,当上述销部(116d)与下部罩(117)的膨出部(117c)的小径部(117f)和大径部(117e)的台阶部抵接时,该上部罩(116)的转动被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上述吸嘴插入部(110)的上部罩(116)不会转动规定角度以上,由此,能够防止与该上部罩(116)连接的挠性管道(87b)变成折曲的状态。即,因为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于吸入栅格(12),随着该上部吸嘴插入部(110)的上部罩(116)的转动角度的不同,当关闭该吸入栅格(12)时,与该上部罩(116)连接的挠性管道(87b)可能会以折弯的状态被收纳。这样,上述挠性管道(87b)内的空气或尘埃的流动会受到很大阻碍,并且也可能会对该挠性管道(87b)造成损伤。为此,通过使上述上部罩(116)的转动范围为即使关闭上述吸入栅格(12),上述挠性管道(87b)也不会折弯的角度范围,能够防止该挠性管道(87b)成为折曲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图20的结构的情况下,上述吸嘴插入部(110)设置于吸入栅格(12)的绞链部(12c)的附近,因此上述上部罩(116)的转动范围被设定为:相对设置有该绞链部(12c)的吸入栅格(12)的一边,除去以最接近上部罩(116)的管道用开口(116b)的位置为中心的从60度到-60度(共计120度)的范围。即,上述上部罩(116),除去与吸入栅格(12)的设置有铰链部(12c)的边相反侧的180度之外,还能够从该范围进一步向两方向各转动30度。像这样,通过使上述上部罩(116)能够转动180度以上,按该上部罩(116)的角度位置的不同,能够使与该上部罩(116)连接的挠性管道(87b)推入扫除组件(100)内,能够不受该挠性管道(87b)阻碍地容易地关闭上述吸入管道(12)。
此处,以下对上述挠性管道(87b)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2所示,在上述吸嘴插入部(110)与挠性管道(87b)的连接部(131),在该吸嘴插入部(110)的上部罩(116)设置第一连接部(132),另一方面在与其对应的上述挠性管道(87b)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部(133),使该第一连接部(132)与第二连接部(133)卡合。
上述第一连接部(132),在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的外周面上遍及全周形成有膨出的膨出部(132a),该膨出部(132a)与后述的第二连接部(133)的卡合部(133c)卡合。
上述第二连接部(133)具备由直径比上述第一连接部(132)大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构成的主体部(133a),其外周面侧一体形成有爪部(133b)。该爪部(133b)包括:向上述挠性管道(87b)的轴方向外侧延伸、与上述第一连接部(132)的膨出部(132a)卡合的圆筒状的卡合部(133c);与该卡合部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的突片状的压柄(lever)部(133d);和将该卡合部(133c)和压柄部(133d)在其中间部分与上述主体部(133a)弹性连接的弹性变形部(133e)。上述压柄部(133d)按照越向着前端侧越位于径向方向外侧的方式形成。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该压柄部(133d)向径向方向内侧位移,上述弹性变形部(133e)发生变形,能够使与该压柄部(133d)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的上述卡合部向径向方向外侧位移。另一方面,当使上述压柄部(133d)恢复原来的位置时,上述卡合部(133c)会因上述弹性变形部(133e)的弹性回复力恢复原来的位置。
于是,当使上述第二连接部(133)的卡合部(133c)与上述第一连接部(132)的膨出部(132a)卡合的情况下,该卡合部(133c)与膨出部(132a)抵接时,弹性支承该卡合部(133c)的弹性变形部(133e)产生弹性变形,使该卡合部(133c)向径向方向外侧位移,能够使该卡合部(133c)与膨出部(132a)卡合(参照图22b)。另一方面,当从上述第二连接部(133)取下第一连接部(132)时,通过使上述压柄部(133d)向径向方向内侧变形,使上述卡合部(133c)向径向方向外侧位移,使该卡合部(133c)从上述第一连接部(132)的膨出部(132a)分离,由此,该卡合部(133c)与膨出部(132a)的卡合被解除。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上述吸嘴插入部(100)容易地装缷挠性管道(87b),实现维修时等的操作性的提高。
<维修结构>
以下,对在维修上述主体组件(10)的电气设备箱(20)时,将上述扫除组件(100)安装于该主体组件(100)的状态下用于访问该电气设备箱(20)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23~图25所示,上述扫除组件(100)采用能够取下空气过滤器(30)和维护盖(106)的结构,若取下该维护盖(106),则该维护盖(106)和电气设备箱(20)设置在能够访问上述主体组件(10)的电气设备箱(20)的位置。
更详细地,如上所述,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和风挡箱(81)能够以与该风挡箱(81)连接的导入用管道(86)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由此,当取下上述空气过滤器(30)时,能够使该尘埃积存容器(60)和风挡箱(81)向该空气过滤器(30)的侧面移动(参照图24)。
另外,在使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和风挡箱(81)转动的情况下,需要取下连接该尘埃积存容器(60)与尘埃捕集箱(90)之间的输送用管道(88)、连接上述风挡箱(81)与装饰面板(11)的吸嘴插入部(110)的吸引用管道(87)(挠性管道(87b))。因此,为了能够容易地装缷,上述输送用管道(88)的尘埃积存容器(60)和尘埃捕集箱(90)的连接部分(107,108)、上述挠性管道(87b)的与风挡箱(81)(连接管(87a))的连接部分(109),与上述吸嘴插入部(110)和挠性管道(87b)的连接部(131)采用同样的结构(参照图22)。
另外,上述扫除组件(100)内的尘埃捕集箱(90)采用能够相对该扫除组件(100)装缷的结构,通过取下该尘埃捕集箱(90),设置于该尘埃捕集箱(90)的上方的维护盖(106)露出。该维护盖(106)也采用能够取下的结构,如图25所示,若依次取下空气过滤器(30)和维护盖(106),则上述主体组件(10)内的电气设备箱(20)露出,能够进行该电气设备箱(20)的维修操作。
-运转动作-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4说明上述室内机组(3)的运转动作。上述室内机组(3)能够切换进行制冷供暖的通常运转和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动作。
<通常运转>
在通常运转时,使旋转刷(51)旋转,使其刷(51b)位于清扫用刷(52)侧。即,使上述旋转刷(51)旋转到该旋转刷(51)的刷(51b)不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的位置,使该旋转刷(51)的非刷面(即,没有设置刷(51b)的轴(51a)的外周面)与空气过滤器对面。另外,使风挡箱(81)的风挡(82)为关闭状态(图14(A)的状态)。另外,空气过滤器(30)处于不转动的停止状态。
在该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这样,在室内机组(3)中,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口(24)内。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时,空气中的尘埃被空气过滤器(30)的网眼部件(37)捕捉。流入喇叭口(24)的空气被从室内风扇(21)吹出。该吹出空气在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加热后,从各吹出口(14)向室内供给。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或供暖。在该运转中,由于风挡箱(81)的风挡(82)被关闭,所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会通过风挡箱(81)导入尘埃积存容器(60)。
像这样,在通常运转时,旋转刷(51)的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刷(51b)远离空气过滤器(30)。于是,能够防止因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持续接触而造成的劣化,由此,旋转刷(51)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过滤器清扫运转>
过滤器清扫运转是图1所示的致冷剂回路中压缩机(4)停止,致冷剂不循环的状态。在该过滤器清扫运转中,能够切换“尘埃除去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输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另外,在上述“尘埃除去动作”、“刷清扫动作”和“尘埃输送动作”的期间,设置于装饰面板(11)的LED(16)点亮。由此,能够对用户通知正在进行这些动作。
“尘埃除去动作”是除去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的尘埃的动作。“刷清扫动作”是除去被捕捉在旋转刷(51)的尘埃的动作。“尘埃输送动作”是从尘埃积存容器(60)向尘埃捕集箱(90)输送尘埃的动作。“尘埃排出动作”是从尘埃捕集箱(90)向室内机组(3)外排出尘埃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交替进行。首先在“尘埃除去动作”中,室内风扇(21)停止。而且,使旋转刷(51)的刷(51b)与空气过滤器(30)接触。在该状态下,空气过滤器(30)按照与旋转刷(51)的刷(51b)的毛相反的方式旋转移动(图11(A)的反白箭头方向)。另外,这时旋转刷(51)保持停止。
这样,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被旋转刷(51)的刷(51b)捕捉(图11(A))。而当过滤器驱动机构(40)的限位开关(44)的杆(44a)动作时,过滤器驱动电动机(41)停止,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停止。即,空气过滤器(30)仅旋转规定角度后停止。于是,在空气过滤器(30),与旋转刷(51)的刷(51b)接触的区域的尘埃被除去。这里,上述刷(51b)按照相对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方向(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式倾斜地栽毛,所以能够利用该刷(51b)容易地扫下该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因此,能够提高旋转刷(51)的尘埃的除去效率。如上所述,当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旋转停止时,从“尘埃除去动作”切换到“刷清扫动作”。
“刷清扫动作”中,室内风扇(21)持续停止的状态,首先上述旋转刷(51)沿图11中左旋转(逆时针旋转)。这时,在尘埃被刷(51b)捕捉的状态下,上述旋转刷(51)按照相对清扫用刷(52),刷部(51b,52b)彼此相接触的方式旋转(图11(B))。上述旋转刷(51)在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后停止。
之后,上述旋转刷(51)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地(图11中右旋转(顺时针旋转))旋转。这样,被上述旋转刷(51)的刷(51b)捕捉的尘埃被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除去(图11(C))。这是因为,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的毛的排列向下,即按照会因旋转刷(51)的顺时针的旋转而反向的方式倾斜地栽毛,所以能够通过该清扫用刷(52)来扫下附着于旋转刷(51)的刷(51b)的尘埃。
另外,由于上述旋转刷(51)和清扫用刷(52)的刷部(51b,52b)彼此接触,该清扫用刷(52)的主体部(52a)被推向离开上述旋转刷(51)的方向,但因为该主体部(52a)被弹簧部(52c)向旋转刷(51)侧施加力,所以刷部(51b,52b)彼此不会离开,清扫用刷(52)被适宜地向旋转刷(51)推压。于是,能够更加可靠地从上述旋转刷(51)的刷(51b)除去尘埃,能够将尘埃捕捉到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上。另外,上述旋转用刷(51)旋转到原来的状态(图11(A)的状态)后停止。
接着,上述旋转刷(51)再次左旋转(逆时针旋转)规定的角度。这样,被上述清扫用刷(52)的刷(52b)捕捉的尘埃被旋转刷(51)的刷(51b)扫下,落到尘埃积存容器(60)的积存部(62)(图11(D))。即,因为上述旋转刷(51)的刷(51b)的毛的排列沿着旋转方向倾斜,所以能够从上述清扫刷(52)的刷(52b)扫下尘埃。这时,上述清扫用刷(52)也被弹簧部(52c)适宜地向旋转刷(51)侧推压,所以能够从该清扫用刷(52)可靠地除去尘埃。
以上,被旋转刷(52)捕捉的尘埃被除去,积存到尘埃积存容器(60)的积存部(62)。之后,旋转刷(51)再次右旋转(顺时针旋转),恢复原来的状态(图11(A)),“刷清扫动作”暂时结束。
当上述“刷清扫动作”结束时,再次进行上述“尘埃除去动作”。即,空气过滤器(30)再次转动,当限位开关(44)的杆(44a)再次动作时空气过滤器(30)停止。由此,在空气过滤器(30)中,旋转刷(51)的刷(51b)所通过的区域的尘埃被旋转刷(51)的刷(51b)捕捉(图11(A))。这样,通过交替反复“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在空气过滤器(30)的每个规定区域,尘埃都被除去。这样,当上述空气过滤器(30)的整个区域的尘埃都被除去时,“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完全结束。例如,当限位开关(44)的杆(44a)动作了规定次数时,判断为空气过滤器(30)进行了一周旋转,上述动作结束。
另外,在上述“尘埃除去动作”和“刷清扫动作”时,利用积存量检测机构(70)检测尘埃积存容器(60)中的尘埃积存量。即,发光LED(72)的光的发光强度由光电晶体管(73)检测。这样,当光电晶体管(73)的检测发光强度成为设定值(下限值)以下时,认为尘埃积存容器(60)的尘埃量达到规定量,切换到“尘埃输送动作”。
在“尘埃输送动作”中,旋转刷(51)以图11(A)的状态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为停止状态。另外,风挡箱(81)的风挡(82)为打开状态(图14(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经由导入用管道(56)和风挡箱(81)导入尘埃积存容器(60)内。由此,尘埃积存容器(60)的尘埃被与空气一起经由输送用管道(88)向尘埃捕集箱(90)内输送。这样,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中尘埃的积存量减少,光电晶体管(73)的检测发光强度变高。于是,当其检测发光强度成为设定值(上限值)以上时,认为尘埃积存容器(60)中的尘埃已基本上被排出,结束“尘埃输送动作”。之后,重新开始“尘埃除去动作”或“刷清扫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按照规定条件进行“尘埃排出动作”。即,在上述“尘埃输送动作”中打开风挡(82)后,使发光LED(72)点亮,检测其发光强度,若发光强度低于规定值,则判断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没有被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输送,即,从尘埃积存容器(60)到尘埃捕集箱(90)的输送路中塞满了尘埃,或大量的尘埃被捕集到该尘埃捕集箱(90)内,从而使装饰面板(11)的LED(16)点亮,向用户通知该情况,根据遥控器的操作等,进行下述“尘埃排出动作”。另外,像这样与风挡(82)的动作联动地检测上述发光LED(72)的发光强度的动作(以下也称装满·堵塞检测动作)定期地进行,例如一周一次左右。
在“尘埃排出动作”中,与上述“尘埃输送动作”相同地,旋转刷(51)以图11(A)的状态停止,并且空气过滤器(30)为停止状态。另外,风挡箱(81)的风挡(82)为关闭状态(图14(C)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当用户将吸尘器的吸嘴插入装饰面板(11)的吸嘴插入部(110)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动作。通过该吸引动作,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经由输送用管道(88)、尘埃积存容器(60)、风挡箱(81)、吸引用管道(87)和吸嘴插入部(110)被吸入吸尘器。这时,残留在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也经由吸引管道(87)被吸入吸尘器。其结果为,尘埃捕集箱(90)和尘埃积存容器(60)的尘埃被排出室内机组(3)外。
另外,一旦发光强度被判定为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直到上述“尘埃排出动作”使得尘埃的堵塞消失且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变少为止,即上述发光LED(72)的发光强度为规定值以上时为止,以规定间隔定期地进行上述装满·堵塞检测动作,当该发光强度为规定值以上时,使上述装饰面板(11)的LED(16)熄灭。之后,通常的装满·堵塞检测动作例如一周进行一次。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插入吸尘器的吸嘴(150)的吸嘴插入部(110)连接的吸引用管道(87),与和尘埃除去机构(50)的尘埃积存容器(60)连结的风挡箱(81)连接,在尘埃积存容器(60)的与该吸引用管道(87)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连接有与尘埃捕集箱(90)连接的输送用管道(88),因此,当通过上述吸尘器的吸嘴(150)进行吸引时,不只能够回收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还能够回收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能够高效地回收尘埃。
另外,通过设置上述尘埃捕集箱(90),能够将由尘埃除去机构(50)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捕集到该尘埃捕集箱(90)内,能够减少尘埃回收的频度。
另外,在上述风挡箱(81)的连接有与上述尘埃捕集箱(90)连接的输送用管道(88)的一侧的相反侧,连接有用于流通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的导入用管道(86),因此,能够通过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与上述风挡箱(81)连结的上述尘埃积存容器(60)内的尘埃经由上述输送用管道(88)捕集到上述尘埃捕集箱(90)。于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输送尘埃。
另外,在上述风挡箱(81)内,在连接有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位置与连接有上述吸引用管道(87)的位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切换空气的流路的风挡(82),所以通过该风挡(82)的切换动作,能够切换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这里,输送流路是将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经由上述导入用管道(86)导入上述风挡箱(81)和尘埃积存容器(60)内,将尘埃输送到上述尘埃捕集箱(90)的流路,吸引流路是利用吸尘器的吸嘴(150)将该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经由上述吸引用管道(87)进行吸引的流路。具体而言,上述风挡(82)在导入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时打开,另一方面在利用上述吸尘器的吸嘴(150)回收上述尘埃捕集箱(90)内的尘埃时关闭而不导入上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尘埃回收时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妨碍回收操作。
另外,上述吸引用管道(87)的连接管(87a)相对风挡箱(81),能够以连接部分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因此,相对该风挡箱(81),能够提高吸引用管道(87)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吸嘴插入部(110)也采用其上部罩(116)能够相对下部罩(117)转动的结构,所以与该上部罩(116)连接的上述吸引用管道(87)的设计的自由度能够提高。于是,即使在上述风挡箱(81)与吸嘴插入部(110)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连接该风挡箱(81)和吸嘴插入部(110),并且能够以最短距离连接两者。于是,即使改变吸入栅格(12)的狭缝部(12a)的狭缝方向,也能够与之对应地可靠连接上述风挡相(81)和吸嘴插入部(110),所以能够提高上述吸入栅格(12)的狭缝的方向的设计自由度。
《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构成。
在上述方式中,室内机组(3)被分割为主体组件(10)、扫除组件(100)和装饰面板(11)三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上述主体组件(10)和扫除组件(100)的结构部件配置在一个壳体内,并将其室内侧用装饰面板(11)覆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从空气过滤器(30)除去的尘埃捕集到尘埃捕集箱(90)内,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捕集尘埃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例如袋状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尘埃捕集箱(90)设置在扫除组件(100)内,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设置在室内机组(3)之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尘埃积存容器(60)向上述尘埃捕集箱(90)输送尘埃的机构,利用室内风扇(20)的吹出空气,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输送尘埃的结构即可,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专用的风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为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矩形状。这种情况下,上述空气过滤器(30)和旋转刷(51)直线状相对移动。而且,该情况下,通过尘埃除去机构(50)和风挡箱(81)为能够转动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使该尘埃除去机构(50)和风挡箱(81)在俯视下移动到与上述空气过滤器(30)不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导入用管道(86)和分隔板(25)分别设置有突出部(86i,25b),通过该导入用管道(86)的转动使该导入用管道(86)相对分隔板(25)上下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在上述导入用管道(86)的外周面上设置螺栓部等能够使该导入用管道上下活动的结构即可,可以为任意的结构。另外,上述尘埃除去机构(50)的维修位置只要位于在俯视下不与空气过滤器(30)重叠的位置即可,当然没有必要采用如上所述地使上述导入用管道(86)上下活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风挡箱(81)内的流路切换机构设置有风挡(8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切换流路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对于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特别有用。

Claims (9)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在壳体(18,101)内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2)、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向该室内侧吹出的室内风扇(21)、和设置在该室内风扇(21)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30),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的特征在于,包括:
除去已捕捉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尘埃除去部(51,52);
收纳有所述尘埃除去部(51,52)的收纳容器(60,81);
吸尘器的吸嘴(150)所抵接的吸嘴连接部(121);和
使所述收纳容器(60,81)与吸嘴连接部(121)连通的吸引通路(9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捕集所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的尘埃捕集部(90);和
用于将所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尘埃向所述尘埃捕集部(90)输送的尘埃输送机构(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输送机构(80),具备使所述收纳容器(60,81)与尘埃捕集部(90)连通的尘埃输送路(96),
所述尘埃输送路(96)设置为,在所述收纳容器(60,81)的、所述吸引通路(95)与所述收纳容器(60,81)的连通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收纳容器(60,8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输送机构(80),利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尘埃向所述尘埃捕集部(90)输送,具备使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侧与所述收纳容器(60,81)连通的吹出空气通路(89),
所述吹出空气通路(89),连通到所述收纳容器(60,81)的、所述尘埃输送路(96)的连通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将所述收纳容器(60,81)内的空气的流路切换为输送流路和吸引流路的流路切换机构(82),其中,所述输送流路是空气从所述吹出空气通路(89)流向尘埃输送路(96)的流路,所述吸引流路是空气从所述尘埃输送路(96)流向吸引通路(95)的流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容器(60,81)具有与所述吹出空气通路(89)和吸引通路(95)连接的连接通路部(81),
所述流路切换机构(82)设置在所述连接通路部(81)的、所述吹出空气通路(89)的连通部与所述吸引通路(95)的连通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吸引通路(95)的吸引管道(87),能够以该吸引管道(87)的连接部分的轴线为中心而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收纳容器(60,8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覆盖所述壳体(18,101)的室内侧的室内侧面板(11)上,设置有吸尘器的吸嘴(150)能够插入的吸嘴插入部(110),
所述吸嘴连接部(121)设置在所述吸嘴插入部(110)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嘴插入部(110)具备覆盖所述吸嘴连接部(121)的上部罩部件(116)和下部罩部件(117),
所述上部罩部件(116)采用与所述吸引通路(95)连接、并且能够相对所述下部罩部件(117)转动的结构。
CN2009801020048A 2008-01-09 2009-01-08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2256 2008-01-09
JP2008-002256 2008-01-09
JP2008-015639 2008-01-25
JP2008015639A JP4433056B2 (ja) 2008-01-09 2008-01-25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CT/JP2009/000045 WO2009087969A1 (ja) 2008-01-09 2009-01-08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741A true CN101910741A (zh) 2010-12-08
CN101910741B CN101910741B (zh) 2013-05-08

Family

ID=4085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00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741B (zh) 2008-01-09 2009-01-08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16648B2 (zh)
EP (1) EP2246636A4 (zh)
JP (1) JP4433056B2 (zh)
KR (1) KR101213289B1 (zh)
CN (1) CN101910741B (zh)
AU (1) AU2009203455B2 (zh)
WO (1) WO2009087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2884B1 (ko) * 2008-12-23 2016-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045380B1 (ko) * 2008-12-23 2011-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4852639B2 (ja) * 2009-10-14 2012-01-11 株式会社長府製作所 空気温調機
KR20120083114A (ko) * 2011-01-17 2012-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103691218A (zh) * 2013-11-16 2014-04-02 冯晓宏 过滤器清洁单元、自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KR102133557B1 (ko) * 2013-11-19 2020-07-13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모듈 패키징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해 패키징된 배터리모듈
KR101707617B1 (ko) * 2015-09-30 2017-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AT520320B1 (de) 2017-09-26 2019-03-15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und eine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dynamischen Geschwindigkeitsprofils eines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5129A (en) * 1941-02-10 1946-08-06 Hoover Co Vacuum cleaning system
JPH0914744A (ja) * 1995-06-27 1997-01-17 N T T Facilities:Kk 空気調和装置の清掃用ノズル
JP200235739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Kato Denko:Kk 空気調和機の清掃装置及び清掃方法
JPWO2004079270A1 (ja) * 2003-03-04 2006-06-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の自動清掃機能付き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5083612A (ja) 2003-09-05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083721A (ja) 2003-09-11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1049433B1 (ko) * 2003-09-12 2011-07-15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2005308274A (ja) 2004-04-20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214663A (ja) * 2005-02-04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AU2006213929B2 (en) * 2005-09-13 2011-04-14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4124225B2 (ja) * 2005-11-25 2008-07-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918283B2 (ja) * 2006-05-23 2012-04-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WO2007145254A1 (ja) * 2006-06-14 2009-11-0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20080006155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Sellers Cheryl L Particulate filter clea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16648B2 (en) 2013-08-27
AU2009203455A1 (en) 2009-07-16
AU2009203455B2 (en) 2012-03-29
EP2246636A1 (en) 2010-11-03
US20100281649A1 (en) 2010-11-11
KR20100116184A (ko) 2010-10-29
CN101910741B (zh) 2013-05-08
WO2009087969A1 (ja) 2009-07-16
JP2009186020A (ja) 2009-08-20
EP2246636A4 (en) 2013-04-24
JP4433056B2 (ja) 2010-03-17
KR101213289B1 (ko) 2012-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741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0370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6B (zh) 空调装置的扫除机组
CN10168067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EP2246640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KR101190359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내 유닛
US8647404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189677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89677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2010060282A5 (zh)
CN10191074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191074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2395836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JP201104329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75291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9328286A (zh) 空调机
JP49153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