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9168B - 光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9168B
CN101889168B CN2009801012889A CN200980101288A CN101889168B CN 101889168 B CN101889168 B CN 101889168B CN 2009801012889 A CN2009801012889 A CN 2009801012889A CN 200980101288 A CN200980101288 A CN 200980101288A CN 101889168 B CN101889168 B CN 101889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device
light transmitting
cartridge
strip
shaped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12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9168A (zh
Inventor
东海林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Ko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Ko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Ko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Koh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9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1/00Non-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using day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9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s guides being of the hollow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2013/034Daylight conveying tubular skylights
    • E04D2013/0345Daylight conveying tubular skylights with skylight shafts extending from roof to cei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效地引导太阳光的光传输装置。光传输装置(101)具有引入太阳光的采光部(1),将从采光部(1)引入的太阳光引导到室内,并在室内发光,其中,该光传输装置(101)具有筒状部件(2、4、5)和带状部件(7),所述筒状部件通过将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弯曲并使该板的相对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而形成为筒状,所述带状部件对端面彼此对接而连接起来的两个筒状部件(4、5)的连接部进行缠绕并固定两个筒状部件(4、5)。

Description

光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传输装置,该光传输装置将来自外部的太阳光引导至建筑物的室内并照亮室内。
背景技术
近些年,通过节省能源、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进行的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受到瞩目,作为实现该要求的手段之一提出有如下的光传输装置:利用内表面由反射率高的部件构成的管道将太阳光引入室内,用作照明光源(参照下述专利文献)。
这样的装置不将能量转换为电力等其他能量而直接加以利用,因此能量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节省能源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作出贡献。
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那样,专利文献1的光传输装置由采集太阳光(自然光)1的采光口2、以及将太阳光(自然光)1引导到室内的光管道4构成。如图4(b)所示那样,光管道4由截面为矩形形状且内表面为反射面的筒状材料构成。从采光口2采集的太阳光(自然光)1在光管道4内反射的同时被引导,并从光释放口8向室6内发光。光传输装置需要将采集到的光高效地引导到室内,因此筒状部件的内表面由正反射(镜面反射)率高的材料构成。
此外,在加工筒状部件时,需要进行弯折加工,因而不适合采用加工部容易断裂的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加工性优良的材料形成筒状物,并在该筒状物的各面贴附高反射板的平板,从而形成光传输装置。在像这样贴附平板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材料费,且加工工序数增加,制造费用升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9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5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68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实用新型注册第3122506号
然而,即使筒状部件的内表面的正反射率高,光的传输效率也会因加工方法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此外,光传输装置难以由一体式的筒状部件构成,大多由多个筒状部件连接而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的传输效率也会因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不同而有较大变化。进而,需要使用可加工成筒状物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创作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引导太阳光的光传输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该光传输装置具有引入太阳光的采光部,将从该采光部引入的所述太阳光引导到室内,并在室内发光,其特征在于,该光传输装置具有: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将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弯曲并将该板的相对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为筒状;以及带状部件,该带状部件对两个所述筒状部件的端面彼此对接而成的连接部进行卷绕并固定两个筒状部件的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装置,由于仅将带状部件卷绕于连接部即可固定两个筒状部件,因此在光传输装置内完全不存在将光向传输方向相反侧反射的障碍物。因此,进入到光传输装置内的太阳光在该连接部不返回而重复反射并向前进。因此,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此外,由于仅将带状部件卷绕于连接部即可固定筒状部件,因此连接作业简单。
此外,优选的是,带状部件以金属为主要材料,并且所述带状部件的位于筒状部件侧的表面为光反射面。由此,即使是两个筒状部件的连接部之间存在少量间隙,也能够防止漏光,因而有利于光的传输效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该光传输装置具有引入太阳光的采光部,将从该采光部引入的所述太阳光引导到室内,并在室内发光,其特征在于,该光传输装置具有: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将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弯曲并将该板的相对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为筒状;以及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被设于各所述筒状部件的端部,通过使所述凸缘部彼此对接并固定从而将所述筒状部件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光传输装置,由于利用设于筒状部件的凸缘部将筒状部件彼此连接,因此在光传输装置内完全不存在将光向传输方向相反侧反射的障碍物。因此,进入到光传输装置内的太阳光在该连接部不返回而重复反射并向前进。因此,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装置,虽然连接了多个筒状部件,然而由于在光传输装置内完全不存在将光向传输方向相反侧反射的障碍物,因此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2的(a)、(b)、(c)图是示出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具有各种截面形状的筒状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和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其中(a)图为立体图,(b)图为在筒状部件连接后从(a)图的I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b)图的II-II线的剖视图,示出了筒状部件的固定部附近。
图5的(a)、(b)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和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其中(a)图为立体图,(b)图为筒状部件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6的(a)、(b)图是表示就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光传输特性与比较例的光传输装置的性能进行比较并调查的方法的图,其中(a)图为侧视图,(b)图为示出由光传输装置传输来的试验光的射出面的照度的测定部位的俯视图。
图7的(a)、(b)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第一例的采光部的图,其中(a)图为立体图,(b)图为沿(a)图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8的(a)、(b)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第二例的采光部的图,其中(a)图为立体图,(b)图为沿(a)图的IV-IV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21、23:采光部;2、4、5、12、13、14、15、16、18、22、24:筒状部件;3:方向变更部;6:发光部;7:带状部件;8:孔;9、17a:螺栓;10:固定部;11:梁;12a、13a、14a、15a、16a:筒状部件的主体;12b、13b、14b、15b、16b:筒状部件的固定部;15c、16c:凸缘部;17b:螺母;19:照度计;20:人工太阳照射灯;21a、21b、23a、23b、23c:采光面;101:光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光传输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101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光传输装置101由如下部件构成:采光部1,所述采光部1采集太阳光(自然光);多个筒状部件2、4、5;方向变更部3,所述方向变更部3具有圆弧状的曲面,使筒状部件2和4连接并改变光的引导方向;发光部6,所述发光部6向室内发光;以及带状部件7,所述带状部件7通过卷绕筒状部件4和5的连接部的周围从而固定筒状部4和5。
光传输装置101被固定于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由螺栓、螺母等安装于室内的梁11上。光传输装置101朝固定部10的固定是利用光传输装置101的带状部件7进行的。即,将螺栓9穿过设于带状部件7的孔8和设于固定部10的孔,并以未图示的螺母紧固,固定光传输装置101。另外,在房室中实际上存在有室檐和天花板,不过在图1中省略了。
(采光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装置101的采光部1的采光面如图1所示,以相对于水平面向南侧倾斜的方式,即以南侧比北侧低的方式形成。采光面的倾斜度以与太阳位于中天时的高度对应地使所采集的光的量最多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
采光面与筒状部件的截面形状对应地具有多种形状。作为四边形的采光面的配置方式,可采用使采光面的一边朝南并使该一边配置得最低的方式、或者使采光面的顶点朝南并使该顶点配置得最低的方式。采光面是通过将光传输装置的端部(采光部)沿例如倾斜的平面进行切割而形成的。
根据上述采光部1,通过使采光面向太阳方向(南侧)倾斜,使南侧降低,从而与水平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采集太阳光。
另外,优选在上述采光部1的采光面上安装玻璃、透明的有机树脂板等密封部件,以避免平时雨、垃圾等进入到光传输装置101内部。
(筒状部件的结构及制作方法)
图2的(a)至(c)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结构及制作方法的剖视图。
筒状部件12至14由主体12a、13a、14a和呈向外侧突出状的固定部(使板的边缘部彼此接合在一起的部分)12b、13b、14b构成。主体12a、13a、14a的内壁形成为正反射率高的反射面。
主体12a、13a、14a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形(图2(a))、正方形13a(图2(b))、或者长方形14a(图2(c)),虽未图示,然而也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或椭圆形。固定部(使板的边缘部彼此接合在一起的部分)12b、13b、14b是为了保持它们的形状而被实施了所谓的卷边接缝加工的部位。就当前市售的正反射率高的材料来说,卷边接缝加工部局部断裂,因而不能进行该卷边接缝加工。因此,有着无法加工成具有卷边接缝加工部的筒状部件的问题。
筒状部件12至14如下所述地被制成。
在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板的相对两边缘部中,将一侧的边缘部向下侧弯折而形成第一钩状部,将另一方的边缘部向上侧弯折而形成第二钩状部。接下来,将板卷成或者弯折成截面为预定形状,使板的相对两边缘部对合起来,将第一钩状部的弯折部分插入到第二钩状部中。接着,按压钩状部使其被压垮、固定。实施所谓卷边接缝加工。
筒状部件12至14的具体例子在下述的实施例中记述。
(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以及连接部的结构)
图3、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和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图3(a)为立体图,图3(b)为在筒状部件连接后从图3(a)的I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图,图4为沿图3(b)的II-II线的剖视图。均示出的是筒状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
如图3(a)所示,在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中,首先,将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固定部4b、5b对接,并以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端面彼此相接的方式连接。
接下来,准备宽度为5cm左右、长度比筒状部件的外侧圆周长出一定程度的带状部件7。带状部件7的材料可采用与筒状部件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即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带状的板。优选带状部件7的一面为正反射率高的光反射面。
接着,以带状部件7的光反射面面对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连接部的方式以带状部件7卷绕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连接部的周围。图3(a)所示的带状部件7实际上是将卷绕连接部周围时的形状抽出进行示出的。即,带状部件7沿着含有凸状固定部(凸部)4b、5b的筒状部件4和5的外周进行卷绕,带状部件7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在固定部4b、5b的上方重叠并接合在一起。参照图4进一步详细叙述固定部4b、5b周边的带状部件7的结构,带状部件7的一侧的端部在固定部4b、5b的侧部的下侧被弯折,另一侧的端部在固定部4b、5b的上部被弯折,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在固定部4b、5b的上方被重叠并固定。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之间的固定在如图1和图4所示地将光传输装置101安装于室内的固定部10时的同时进行。固定方法采用公知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采用以螺栓、螺母经由带状部件7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的孔8进行固定的固定方法。或者,也可以应用利用小螺钉或点焊接进行固定的固定方法。另外,在光传输装置101被固定于室内并被带状部件7支撑时,使带状部件7弯曲且不伸展,保持图4所示的形状。
这样,通过包围凸状的固定部4b、5b且带状部件7被固定,防止了筒状部件4、5的除了旋转以外的其他运动,能够稳稳地固定筒状部件4、5。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仅将带状部件7卷绕于连接部即可固定两个筒状部件4和5,因此在光管道内完全不存在将光向传输方向相反侧反射的障碍物。因此,在图1中从连接部的左侧进来的太阳光在该连接部不返回原处(左侧),而是重复反射并向右侧前进。因此,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
此外,由于仅将带状部件7卷绕于连接部即可固定两个筒状部件4和5,因此连接作业简单。
进而,以带状部件7的光反射面面对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连接部的方式卷绕带状部件7,并且在带状部件7支撑光传输装置时带状部件7的光反射面也能够充分被覆连接部,因此即使两个筒状部件4和5的连接部存在少量间隙,也能够利用带状部件7的光反射面将从间隙漏出的光反射回筒状部件4和5内。由此,防止了漏光,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光传输装置的整体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除了两个筒状部件自身的结构以及两个筒状部件的连接部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图1的光传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同的整体结构。
(筒状部件的结构)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的是筒状部件的截面为圆形的情况。
筒状部件的主体15a、16a和固定部15b、16b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15、1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地,在筒状部件的主体15a、16a和固定部15b、16b的端部还设有凸缘部15c、16c。凸缘部15c、16c例如通过焊接而被安装于主体15a、16a和固定部15b、16b。在图5(a)中,符号15b、16b为实施了所谓的卷边接缝加工的、呈向外侧凸状的固定部(使板的边缘部彼此接合在一起的部分)。
另外,筒状部件的主体15a和16a的截面形状除了圆形以外也可以采用矩形或者多边形。
此外,在图5(a)中,仅在筒状部件的主体15a、16a和固定部15b、16b的一端设有凸缘部15c、16c,然而在连接新的筒状部件的时候,也可以在筒状部件的主体15a、16a和固定部15b、16b的两端设置凸缘部15c、16c。
(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以及连接部的结构)
图5(a)、(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的连接方法和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图5(a)为立体图,图5(b)为筒状部件连接后的侧视图。
如图5(a)所示,在将截面为圆形且两侧具有凸缘部15c、16c的两个筒状部件15、16的凸缘部15c、16c连接后,将螺栓穿过设于凸缘部15c、16c的孔15d、16d并以螺母紧固,从而固定凸缘部15c、16c,连接两个筒状部件15、16。在该情况下,优选以两个筒状部件15、16彼此的固定部15b、16b的位置对齐的方式进行连接。另外,固定凸缘部15c、16c的方法除了利用螺栓、螺母进行固定的方法以外,也可以是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利用小螺钉进行固定的方法、或者利用点焊接进行固定的方法等。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装置固定于室内的时候,利用凸缘部15c、16c进行。即,将穿过凸缘部15c、16c的孔15d、16d的螺栓再穿过图1所示的室内的固定部10的孔,并利用螺母紧固,由此将凸缘部15c、16c固定于固定部1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由于利用设于筒状部件15和16的主体15a、16a的外部的凸缘部15c、16c,将两个筒状部件15和16连接起来,因此在光传输装置内完全不存在将光向传输方向相反侧反射的障碍物。因此,在图1中从连接部的左侧进来的太阳光在该连接部不返回原处(左侧),而是重复反射并向右侧前进。因此,能够提高光的传输效率。
(光传输装置的性能比较)
接下来,说明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传输装置的光传输性能与比较例的光传输装置的光传输性能进行比较并调查的结果。
(光传输装置的制作条件)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光传输装置以及比较例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制作条件进行说明。所述制作条件被总结并记载于下述表1中。
(第一实施例)
采用板厚为0.2mm的电镀锌钢板(单面的镀锌量:10g/m2,两面镀敷),并在该电镀锌钢板的表面进行铬酸盐处理,被覆25mg/m2的铬(Cr),并在单面的铬覆膜上被覆厚度为10μm的丙烯酸类树脂,接着在丙烯酸类树脂上被覆厚度为100nm的镀银层(银镜反应),然后在镀银层上被覆厚度为1μm的丙烯酸类树脂。由此,得到了以具有高正反射率的光反射面的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反射率:95%)。卷起该板,形成截面形状是内径为
Figure GPA00001151292900091
的圆形、长度为17cm的筒状部件,然后在板的相对端部实施卷边接缝加工进行固定。这样,制作三个内壁为光反射面的筒状部件。将三个筒状部件以端部相接的方式连接,然后以带状部件按图4所示的方法卷绕连接部的外周,并在固定部(卷边接缝部)的上部利用螺栓、螺母固定,所述带状部件的宽度为5cm并且所述带状部件的材料与上述以具有高正反射率的光反射面的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相同。
这样,制作出三个筒状部件被连接起来的、内径为
Figure GPA00001151292900092
长度为51cm的光传输装置。
(第二实施例)
制作三个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材料和结构的筒状部件。在一个筒状部件的两端部、在两个筒状部件于单侧端部设置宽度为5cm的凸缘部。将三个筒状部件以凸缘部相接的方式连接,利用四处螺栓、螺母固定凸缘部。
这样,制作出三个筒状部件被连接起来的、内径为长度为51cm的光传输装置。
(第三实施例)
采用板厚为0.2mm的电镀锌钢板(单面的镀锌量:10g/m2,两面镀敷),并在该电镀锌钢板的表面进行铬酸盐处理,被覆25mg/m2的铬(Cr),并在单面的铬覆膜上被覆厚度为10μm的丙烯酸类树脂,接着在丙烯酸类树脂上被覆厚度为100nm的镀银层(银镜反应),然后在镀银层上被覆厚度为1μm的丙烯酸类树脂。由此,得到了以具有高正反射率的光反射面的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反射率:95%)。将该板形成为一个边是13.3mm的正方形的截面形状、长度为17cm的筒状部件,并在板的相对端部实施卷边接缝加工进行固定。这样,制作三个内壁为光反射面的筒状部件。在一个筒状部件的两端部、在两个筒状部件于单侧端部设置宽度为5cm的凸缘部。将三个筒状部件以凸缘部相接的方式连接,利用四处螺栓、螺母固定凸缘部。
这样,制作出三个筒状部件被连接起来的、具有一个边为13.3cm的正方形的截面形状、长度为51cm的光传输装置。筒状部件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实施例的筒状部件的截面面积相同。
(第一比较例)
采用板厚为0.2mm的电镀锌钢板(单面的镀锌量:10g/m2,两面镀敷),并在该电镀锌钢板的表面进行铬酸盐处理,被覆25mg/m2的铬(Cr),并在单面的铬覆膜上被覆厚度为10μm的丙烯酸类树脂,接着在丙烯酸类树脂上被覆厚度为100nm的镀银层(银镜反应),然后在镀银层上被覆厚度为1μm的丙烯酸类树脂。由此,得到了以具有高正反射率的光反射面的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反射率:95%)。卷起该板,形成具有内径为
Figure GPA00001151292900102
长度为51cm、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筒状部件,并在板的相对边缘部实施卷边接缝加工进行固定。
(第二比较例)
具有高反射率的市售材料(光反射率:96%,原板:板厚为0.2mm的铝板,高反射膜的结构:铝板侧开始银蒸镀层厚度为15nm/Al2O3膜 厚度120nm/TiO2膜 厚度200nm)。卷起该板,形成具有内径为
Figure GPA00001151292900111
长度为51cm、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筒状部件,并在板的相对边缘部实施卷边接缝加工,然而卷边接缝加工部的一部分断裂了。这样,由于卷边接缝加工部断裂了,因此没有评价比较例2的特性。
这样,制作出由一个内壁为光反射面的、内径为
Figure GPA00001151292900112
长度为51cm的筒状部件构成的光传输装置。
(特性评价)
以图6(a)所示的方法对在第一~第三实施例和第一比较例制作的光传输装置进行光传输性能的评价。
(光传输性能)
如图6(a)所示,光传输性能的评价以如下方式进行:利用人工太阳照射灯20将光以60°的入射角入射至各光传输装置18的一方的端面,并利用照度计19在另一方的端面测定照度。如图6(b)所示,测定了中央部一个部位和周边部四个部位共计五个部位的照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将照度表示为五个部位的测定值的合计值。
表1
如表1所示,第一~第三实施例的照度与第一比较例的照度大致相同。即,第一~第三实施例的光传输装置虽然将三个筒状部件连接进行制作,但与没有连接部、采用一个筒状部件的第一比较例具有相同程度的光传输水平。此外,关于截面形状的形状,通过比较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可知,照度是基本相同。因此,光传输性能没有差别。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传输装置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在采光部设有倾斜角度或者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采光面。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
(第一例)
图7(a)、(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采光部的图。图7(a)为立体图,图7(b)为沿图7(a)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第一例的采光部21具有两个采光面21a、21b,所述采光面21a、21b均朝南,但是倾斜角度不同。因而能够根据季节分开利用。例如,在太阳较高的春季到夏季,主要从倾斜角度小的采光面21a采光,而在太阳较低的秋季到冬季,则主要从倾斜角度大的采光面21b采光。图中,符号22为构成光传输装置的筒状部件。
由此,能够与季节无关地高效地采集光,能够提供照明光的光量在一年中都没有大幅度变动的光传输装置。
(第二例)
图8(a)、(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采光部的图。图8(a)为立体图,图8(b)为沿图8(a)的IV-IV线的剖视图。
第二例的采光部23具有三个采光面23a、23b、23c,附图中左侧的采光面23a朝向东南,中央的采光面23b朝南,右侧的采光面23c朝向西南。因而能够随着太阳在一天中从东向西的移动而分开利用。例如,在太阳位于东方的早晨,主要从朝向东南的采光面23a采光,在太阳处于中天或者接近中天的中午前后,主要从朝南的采光面23b采光,在太阳处于西方的傍晚,则主要从朝向西南的采光面23c采光。图中,符号24为构成光传输装置的筒状部件。
由此,能够与太阳一天的移动无关地高效地采集光,能够提供照明光的光量在一天中都没有大幅度变动的光传输装置。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具体地示出的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更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传输装置通过将具有高反射率的带状部件卷绕固定于筒状部件的连接部的外周部从而能够高效地引导光。此外,能够通过以凸缘部连接筒状部件而高效地引导光。进而,通过在采光部设置倾斜角度或者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采光面,能够高效地采集光,且高效地引导光。
因而,最适于将来自外部的太阳光引导至建筑物的室内,并照亮室内的用途。

Claims (7)

1.一种光传输装置,该光传输装置具有引入太阳光的采光部,将从该采光部引入的所述太阳光引导到室内,并在室内发光,其特征在于,
该光传输装置具有:
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将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板弯曲并将该板的相对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为筒状;以及
带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对两个所述筒状部件的端面彼此对接而成的连接部进行卷绕并固定两个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壁为光反射面,
使所述板的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的部分为凸部,所述带状部件沿含有该凸部的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周形成,该带状部件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在该凸部的上方重合并接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部件以金属为主要材料,并且所述带状部件的位于所述筒状部件侧的表面为光反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部件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和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为用于安装所述光传输装置的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板的端部彼此接合在一起的部分被施以卷边接缝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输装置具有改变光的引导方向的方向变更部,该方向变更部形成为圆弧状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光部具有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采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光部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采光面。
CN2009801012889A 2008-03-05 2009-02-06 光传输装置 Active CN101889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4592 2008-03-05
JP2008-054592 2008-03-05
PCT/JP2009/052034 WO2009110283A1 (ja) 2008-03-05 2009-02-06 光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9168A CN101889168A (zh) 2010-11-17
CN101889168B true CN101889168B (zh) 2012-08-22

Family

ID=4105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12889A Active CN101889168B (zh) 2008-03-05 2009-02-06 光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06823B2 (zh)
CN (1) CN101889168B (zh)
TW (1) TWI467107B (zh)
WO (1) WO20091102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0580A (ja) * 2009-11-04 2011-05-19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光ダクト
WO2013082183A1 (en) 2011-11-30 2013-06-06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Daylight col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982467B2 (en) 2012-12-11 2015-03-17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High aspect ratio daylight collectors
US9921397B2 (en) 2012-12-11 2018-03-20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thermal control
US8958157B2 (en) * 2013-03-14 2015-02-17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Daylighting tube segment conn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82399B2 (en) 2013-03-15 2016-11-01 Vkr Holding A/S Light tube kit for skylight
WO2015194057A1 (ja) 2014-06-21 2015-12-23 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採光ユニット
TW201602497A (zh) * 2014-07-08 2016-01-16 Li Ho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Led防爆燈組接結構
EP3271524A4 (en) 2015-03-18 2018-11-21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diffuse and direct light collection
US9816675B2 (en) 2015-03-18 2017-11-14 Solatube International, Inc.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diffuse and direct light coll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215A (zh) * 2001-05-18 2004-06-30 林登公司 使管子再成型的装置和方法
CN2645096Y (zh) * 2003-09-08 2004-09-29 郑德明 一种用于传输太阳光的光缆
CN1865799A (zh) * 2005-05-20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照明通风管道
CN2890957Y (zh) * 2006-03-17 2007-04-18 曾素和 太阳光聚集传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00142A (en) * 1945-09-28 1948-04-01 Walter Leslie Ge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eans for coupling flexible metallic tubing to pipes or other tubular fittings or connections
US4056273A (en) * 1976-12-08 1977-11-01 Cassel Thomas Richard Coupling for pipe lap joints
US4165109A (en) * 1978-01-03 1979-08-21 Federal Hose Manufacturing Corp. Wide-band compression coupling
JPS55109302A (en) * 1979-02-16 1980-08-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lluminator
CA1128093A (en) * 1979-04-19 1982-07-20 Thomas R. Cassel Pipe coupling with open sleeve
JPS57201204A (en) * 1981-06-05 1982-12-09 Denkiyuushiya:Kk Condensing, conveying and supplying method for solar light
JPS60141337U (ja) * 1984-03-01 1985-09-19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ダクトの連結構造
FR2597169B1 (fr) * 1986-04-10 1989-06-02 Awab Sa Collier de serrage
US5363464A (en) * 1993-06-28 1994-11-08 Tangible Domain Inc. Dielectric/conductive waveguide
FR2718821B1 (fr) * 1994-04-15 1996-06-07 Renault Vehicules Ind Collier de serrage pour la jonction d'un conduit rigide et d'un conduit flexible.
ZA9610900B (en) * 1995-12-27 1997-06-27 Kevin D Miekis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prism light guide
JP4148575B2 (ja) * 1998-11-02 2008-09-10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光ダクト装置
JP4274654B2 (ja) * 1999-11-25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光ダクト用可動反射板
JP2003050044A (ja) * 2001-08-07 2003-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ダクト兼用照明装置
CN1465882A (zh) * 2002-07-01 2004-01-07 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采集太阳光的导光管传输照明装置
JP4331027B2 (ja) * 2004-03-19 2009-09-16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光ダクト装置及び光ダクト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JP4331029B2 (ja) * 2004-03-22 2009-09-16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光ダクト装置
TWM275337U (en) * 2004-12-31 2005-09-11 Leader Air Condition Co Ltd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angular flange of vent pipe
JP4203500B2 (ja) * 2005-09-28 2009-01-07 エアサイクル産業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JP3122506U (ja) * 2006-04-03 2006-06-15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光ダクト装置の採光部
JP4783203B2 (ja) * 2006-05-15 2011-09-28 株式会社井之商 採光装置
TWM325427U (en) * 2007-06-11 2008-01-11 Tian-Sheng Huang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wind tunnel
TWM327625U (en) * 2007-07-03 2008-02-21 Chung-Nan Hsieh Enhanced reverse double tube-spring hinge
TWM324148U (en) * 2007-07-20 2007-12-21 De-Chang Wu Improved structure of pump actuating switch
JP3140330U (ja) * 2008-01-10 2008-03-21 株式会社アローエム 光ダクトおよび光ダク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215A (zh) * 2001-05-18 2004-06-30 林登公司 使管子再成型的装置和方法
CN2645096Y (zh) * 2003-09-08 2004-09-29 郑德明 一种用于传输太阳光的光缆
CN1865799A (zh) * 2005-05-20 2006-1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照明通风管道
CN2890957Y (zh) * 2006-03-17 2007-04-18 曾素和 太阳光聚集传输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和60-141337U 1985.09.19
JP特开2005-268104A 2005.09.29
JP特开2007-305504A 2007.11.22
JP特开2007-95481A 2007.04.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2721A (en) 2009-10-16
TWI467107B (zh) 2015-01-01
CN101889168A (zh) 2010-11-17
JP5406823B2 (ja) 2014-02-05
WO2009110283A1 (ja) 2009-09-11
JPWO2009110283A1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168B (zh) 光传输装置
AU2013270458B2 (en) High aspect ratio daylight collectors
EP2019887B1 (en) Skylight tube with reflective structured surface
US6363667B2 (en) Passive collimating tubular skylight
US9188296B2 (en) Light redirection device
US8073303B2 (en) Light-concentrating panel
AU2018250535B2 (en)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diffuse and direct light collection
US20180329188A1 (en)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thermal control
WO2010141171A1 (en) Skylight collimator with multiple stages
US9816675B2 (en)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diffuse and direct light collection
US9416542B2 (en) Passive skylight dome configured to increase light to increase collection at low sun elevation angles and to reduce light at high sun elevation angles
WO2018057806A1 (en) Daylight collectors with diffuse and direct light collection
CN214172131U (zh) 一种建筑屋顶导光结构
CN203703802U (zh) 管道式采光器
Darula et al. Light Guide Collector Prototype: Laboratory Testing
CN207794413U (zh) 一种拼接式集装箱屋顶
MX2007005492A (en) Skylight tube with reflective structured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