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7830A - 荧光剂涂布方法 - Google Patents

荧光剂涂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7830A
CN101887830A CN2010101814244A CN201010181424A CN101887830A CN 101887830 A CN101887830 A CN 101887830A CN 2010101814244 A CN2010101814244 A CN 2010101814244A CN 201010181424 A CN201010181424 A CN 201010181424A CN 101887830 A CN101887830 A CN 101887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r
spiral
pipe
central axis
glas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14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西音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alux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igh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ighting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ight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7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荧光剂涂布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从发光管的任意点发射的照明光线的亮度或颜色的局部差异。将荧光剂涂布到具有螺旋部分的管的内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定量的液态荧光剂从形成在管的端部处的开口引入所述管;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使所引入的荧光剂涂布到所述管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所述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将气体从开口引入所述管来使所述管中的荧光剂干燥。

Description

荧光剂涂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在螺旋管的内表面上涂布荧光剂的荧光剂涂布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中,将通过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的荧光剂被涂布在构成放电通道的发光管的内表面上。一些荧光灯具有螺旋发光管以增大每单位体积的放电通道长度,用来提高发光效率。
图6示出了应用于双螺旋发光管的荧光剂涂布方法的现有技术。在图6所示的方法中,玻璃管40被支撑为使其两个开口40a和40b朝向下方并且螺旋的中心轴线C竖直地延伸。在该状态下,开口40a浸入罐S中所包含的液态荧光剂K中并且开口40b连接到抽吸泵P。然后,使抽吸泵P工作以减小玻璃管40中的压力并将罐行S中的荧光剂K从开口40a抽吸到玻璃管40中。在抽吸期间或抽吸之后,将热空气引入玻璃管40中以使流过玻璃管40的荧光剂K干燥并使其固定到玻璃管40的内表面。
图7A和图7B示出了应用于具有螺旋管部分和穿过螺旋管部分的中心的直线管部分的发光管的荧光剂涂布方法的现有技术。如图7A所示,玻璃管50被支撑为使一个端部的开口53a朝向上方并且螺旋管部分51的螺旋的中心轴线C竖直地延伸。在该状态下,将液态荧光剂K从直线管部分的端部处的开口53a倒入玻璃管50。然后,如图7B所示,将玻璃管50翻转,使开口51a和53a朝向下方并且荧光剂K在玻璃管50中循环。在该循环期间或之后,将热空气引入玻璃管50中以使流过玻璃管50的荧光剂K干燥并使其固定到玻璃管50的内表面。当玻璃管50被翻转时,剩余的荧光剂K从螺旋部分51的端部处的开口51a排放。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报No.2004-234908描述了一种生产双螺旋发光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玻璃管具有形成两个开口的倾斜端部,使其可以围绕螺旋的轴线转动。为了将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调节玻璃管的方向并将其支撑为使一个开口的朝向为竖直向上,使得易于从一个开口倒入荧光剂。保持该状态,直到将预定量的荧光剂倒入玻璃管。同时,倒入玻璃管中的荧光剂向下流到与入口端相对的顶点。将荧光剂倒入玻璃管后,在使螺旋中心与竖直线倾斜达指定角度的情况下,使玻璃管围绕玻璃管的螺旋中心转动。因此,剩余的荧光剂从另一开口排出。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报No.H05-089834描述了一种生产扁平螺旋发光管的方法,其中将液态的荧光剂倒入长形的玻璃管而涂布到玻璃管的内表面,并且玻璃管被加工成扁平螺旋形。
当如图6和图7所示在玻璃管40或50的螺旋中心轴线C朝向竖直方向的情况下将液态的荧光剂K倒入玻璃管40或50时,荧光剂K由于其自身重力在与入口端相对的顶点处集聚。此外,荧光剂K聚集在基于干燥期间的朝向的下部。多层的荧光剂K被沉积,并且荧光剂K的厚度在荧光剂K发生聚集处的内表面上更大。因此,玻璃管40或50的单位面积粘附的荧光剂量具有局部差异,从而来自发光管的照明光线的亮度或颜色具有局部差异。
此外,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报No.2004-234908描述的方法中,玻璃管被放置为使开口朝向上方来引入荧光剂。玻璃管的开口平面与螺旋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不垂直。因此,螺旋中心轴线应该相对于竖直线倾斜以将玻璃管放置在围绕中心轴线的指定角度处。然后,以与用于倒入的角度不同的角度支撑玻璃管并使其转动,以将荧光剂涂布到螺旋管部分的内表面。因此,玻璃管要被复杂的装置支撑并且在引入、涂布和干燥的处理中朝向不同方向。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报No.H05-089834描述的方法中,玻璃管必须被加热并软化以将玻璃管弯成螺旋形。涂布到玻璃管的内表面的荧光剂在用于软化的加热过程中发生劣化,因此发光管可能不能产生理想亮度的光线发射。在弯曲时,玻璃管将局部地膨胀或收缩。即使在玻璃管被弯曲之前将荧光剂涂布为均匀厚度,荧光剂也可能在玻璃管被弯曲后不具有均匀的厚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使用相对简单的支撑装置并且可以减小来自具有螺旋部分的发光管的任何点位的照明光线的亮度或颜色的局部差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荧光剂涂布方法是用于将荧光剂涂布到包括螺旋部分的管的内表面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定量的液态荧光剂从形成在所述管的端部处的开口引入所述管;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使所引入的所述荧光剂涂布到所述管的内表面;以及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所述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将气体从所述开口引入所述管来使所述管中的所述荧光剂干燥。
附图说明
图1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发光管的荧光灯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发光管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发光管的荧光灯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2的发光管的放大主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荧光剂涂布方法的视图;
图7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荧光剂涂布方法的视图;并且
图7B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荧光剂涂布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图1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发光管的荧光灯的主视图。荧光灯3包括主体5以及安装到主体5的球体7和发光管1。发光管1安装到主体5并且被球体7覆盖。
主体5包括基座9、点亮装置11和盖13。盖13具有盖主体15和连接到盖主体15的隔板17。盖主体15呈在轴向两端处开口的筒形。隔板17在其一个端部处连接到盖主体15的内表面。
基座9通过粘接剂固定,其一个轴向端部覆盖盖主体15的另一个端部。荧光灯3通过基座9装配在未示出的发光设备插座中从而安装到发光设备。
点亮装置11主要包括高频逆变器,并且被容纳在盖主体15中。点亮装置11通过基座9被发光设备的发光电路供电。
图2是实施例1的发光管1的放大主视图。图3是在图2中的线A-A处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发光管1由玻璃管2构成,玻璃管2在端部处具有用于安装到盖主体15的两个开口21a和21b。发光管1具有呈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部分19,其中沿着管的螺旋方向在螺旋部分的中点附件折返。直线部分21从螺旋部分19的端部延续,并且大致平行于螺旋的中心轴线从螺旋部分19延伸出去。直线部分21大致平行于螺旋部分19的中心轴线C直线地延伸,并且在端部处具有开口21a和21b。直线部分21的长度等于或小于25mm。
如图3所示,发光管1在玻璃管2的内表面上(螺旋部分19和直线部分21的内表面上)具有将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的荧光剂层23。
如图1所示,当发光管1安装在荧光灯3中时,直线部分21的末端穿过隔板17而置于盖主体15中。直线部分21的开口21a和21b通过电极被密封,并且水银和稀有气体被封装在发光管1中。然后,电极电连接到盖主体15中的点亮装置11,从而发光管1中形成连续的放电通道。
球体7由光学透明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安装到盖主体15以覆盖发光管1。
在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荧光灯3时,基座9被装配在发光设备的插座中。在被供应电力的情况下,点亮装置11在发光管1的电极之间施加高频电压。在施加高频电压时,在发光管1的放电通道中产生特定的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通过形成在发光管1的内表面1a上的荧光剂层23转换为可见光,从而从发光管1发出可见光。
以下将参照图2描述用于将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2的内表面1a以形成图3所示的荧光剂层23的方法。以下描述的处理在玻璃管2被弯曲成如图1和图2所示的形状之后执行,玻璃管2在这种形状下被安装在荧光灯3中。
首先,制备具有发光管1的形状的玻璃管2。玻璃管2被安装在未图示的支撑装置上,使螺旋部分19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在这个状态下,玻璃管2不仅被支撑装置支撑为使螺旋部分19的中心轴线C如图2所示朝向水平方向,而且还可以绕中心轴线C转动。
在玻璃管2的中心轴线C朝向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将用于引入液态荧光剂的管嘴(未图示)插入开口21a和21b。然后,通过管嘴将预定量的荧光剂从开口21a和21b引入玻璃管2。
其中引入了荧光剂的玻璃管2在以中心轴线C朝向水平的情况下受到支撑的同时绕螺旋部分19的中心轴线C转动。当螺旋部分19由右旋螺旋构成时,从开口21a和21b观察,玻璃管2沿逆时针方向CCW转动。图2示出了由右旋螺旋构成的螺旋部分19。当螺旋部分19由左旋螺旋构成时,从开口21a和21b观察,玻璃管2沿顺时针方向CW转动。
随着玻璃管2的转动,荧光剂持续地流向螺旋部分19的下部。当玻璃管2沿上述方向转动时,荧光剂被涂布到螺旋部分19的内表面,并且荧光剂的汇流逐渐朝向折返部分19c偏移。当荧光剂的汇流到达折返部分19c后,随着玻璃管2进一步沿相同的方向转动,荧光剂的汇流在折返部分19c处往复移动。
当将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2的整个内表面后,通过将开口21a和21b朝向下方,将任何额外的荧光剂从玻璃管2排出。可以调节引入的荧光剂的量以及玻璃管2的转速和转动时间,使得不出现额外的荧光剂,省去排放处理。
玻璃管2可以在荧光剂被引入的同时转动。在该情况下,玻璃管2应该在管嘴被保持在开口21a和21b中的情况下转动。
当将液态的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2的整个内表面之后,使液态荧光剂干燥。在干燥处理中,在中心轴线C保持水平的情况下玻璃管2绕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气体从一个端部(例如,开口21a)引入玻璃管2。液态荧光剂趋于在螺旋部分19的下部聚集。因为玻璃管2转动,所以荧光剂不会在任何特殊部分聚集,而在整个内表面上彻底地延伸。液态荧光剂逐渐干燥并在玻璃管2的整个内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荧光剂层。
用于干燥而引入的气体可以是任何气体,只要其不与荧光剂反应并且可以从荧光剂的表面带走挥发物质即可。通常使用空气。干燥且被加热到适当温度的气体以适当的流速和流率被引入,从而荧光剂层可以迅速被干燥而不产生任何疵点。
优选的是,在干燥期间,以特定周期将玻璃管2的转动方向在顺时针方向CW和逆时针方向CCW之间切换。切换转动方向防止了荧光剂偏移到折返部分19或偏移到开口21a和21b。
当荧光剂不再流动之后,对荧光剂进行主干燥处理。主干燥处理在温度适当设定的干燥炉中执行。荧光剂不再流动,因此玻璃管2不需要被转动或保持水平。在主干燥处理中,可以从开口21a和21b引入干燥且被加热到适当温度的气体,用于迅速干燥。
在实施例1中,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引入方法引入液态荧光剂。例如,可以如下使用图6所示的方法来引入并涂布液态荧光剂。图2所示的玻璃管2的开口21a和21b中的一个被浸入罐中所包含的液态荧光剂中,并且另一个开口连接到抽吸泵。这里,出于简便,将开口21a浸入荧光剂中并且将开口21b连接到抽吸泵。螺旋部分19的从开口21a到折返部分19c的部分称为螺旋部分19a,并且螺旋部分19的从开口21b到折返部分19c的部分称为螺旋部分19b。在开口21a浸入荧光剂中的情况下,使抽吸泵工作以降低玻璃管2中的压力,从而将罐中预定量的荧光剂从一个开口21a引入玻璃管2。
将其中引入荧光剂的玻璃管2被支撑为可绕螺旋部分19的中心轴线C转动并且中心轴线C朝向水平方向。然后,抽吸泵进一步进行工作使得引入的荧光剂被进一步吸入螺旋部分19中。随着抽吸泵从开口21b移开来空出开口21b,荧光剂沿螺旋部分19的内表面向基于支撑方向的下部流动。
这里,假定螺旋部分19由右旋螺旋构成。当螺旋部分19由左旋螺旋构成时,转动方向相反。
其中引入荧光剂的玻璃管2支撑为水平,并且从开口21a和21b观察沿逆时针方向CCW绕螺旋的中心轴线C转动。荧光剂持续地偏移到螺旋部分19a的下部。随着荧光剂的汇流逐渐朝向折返部分19c偏移,荧光剂被涂布到螺旋部分19a的内表面。当荧光剂的汇流到达折返部分19c之后,随着玻璃管2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CCW方向转动,荧光剂的汇流在折返部分19c处往复移动,并且不再流入到双螺旋的另一螺旋部分19b中。
在该状态下,玻璃管2的转动方向反转为从直线部分21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CW。然后,折返部分19c处的荧光剂汇流现在沿螺旋部分19b的内表面流动并且朝向开口21b偏移。玻璃管2沿顺时针方向CW转动,直到荧光剂到达螺旋部分19b的开口21b。这样,荧光剂被涂布到玻璃管2的整个内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液态荧光剂如上所述流过玻璃管2,从而将荧光剂彻底地涂布在玻璃管2的整个内表面1a上。然后,液态荧光剂均匀地粘附到玻璃管2的内表面1a。通过热空气干燥将所粘附的荧光剂被固定于玻璃管2的内表面1a,从而在玻璃管2的内表面1a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荧光剂层23。因此,从发光管1的任何点位发射出亮度和颜色均匀的光线。
在该实施例中,用作为荧光剂的入口的开口21a和21b设置在与螺旋的中心轴线C大致平行的直线部分21的末端处。因此,在将荧光剂引入玻璃管2中时,不需要使玻璃管2的螺旋的中心轴线倾斜。具体地,在玻璃管2的螺旋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时,可以在将玻璃管2安装在与引入荧光剂的方法中相同的支撑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引入、涂布和烘干。
此外,在玻璃管2成形之后,将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2的内表面1a。不需要在涂布荧光剂后弯曲玻璃管2。因此,不会有在弯曲处理中玻璃管被软化并经历膨胀/收缩时发生的、荧光剂的劣化或膜厚的改变。在荧光剂的涂布和烘干之间不需要改变玻璃管2的方向。用于支撑玻璃管2的装置可以具有简化的结构。
(实施例2)
图4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发光管的荧光灯的主视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2的发光管的放大主视图。以下将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
实施例2的发光管31由玻璃管32构成,玻璃管32具有螺旋部分35和直线部分37。直线部分37从螺旋部分35的一个端部延续,并沿着螺旋的中心轴线延伸通过螺旋部分35的中心。直线部分37在一个端部处连接到螺旋部分35,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37a。螺旋部分35在一个端部处连接到直线部分37,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35a。开口35a和37a位于在发光管31的螺旋部分35的端部附近的平面中。
发光管31在玻璃管3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以与图3所示的发光管1的内表面1a相同的方式将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的荧光剂层23。
水银和稀有气体封装在发光管31中,并且发光管31的开口35a和37a通过电极被密封。如图4所示,发光管31被安装在荧光灯33中。然后,当电极电连接到盖主体15中的点亮装置11时,发光管31中形成连续的放电通道。
在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荧光灯33时,如实施例1中那样,基座9被装配在发光设备的插座中。在照明装置11被供电的情况下,在发光管31的放电通道中产生特定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通过形成在发光管31的内表面上的荧光剂层转换为可见光,从而从发光管31发出可见光。
以下将参照图5描述该实施例中涂布荧光剂的方法。以下描述的处理在玻璃管32被弯曲成如图4和图5所示的形状之后执行,玻璃管32在这种形状下被安装在荧光灯33中。
首先,制备具有发光管31的形状的玻璃管32。然后,将玻璃管32支撑为使开口37a朝向上方并且螺旋部分的中心轴线C朝向竖直方向。然后,类似图7A所示,液态荧光剂从开口37a被引入。荧光剂在螺旋部分35和直线部分37之间的连接部分处聚集。
在以下的描述中,螺旋部分35由右螺旋构成。当螺旋部分35由左螺旋构成时,转动方向反转。图5示出了由右螺旋构成的螺旋部分35。
在螺旋部分35和直线部分37的连接部分处含有荧光剂的汇流的玻璃管32被支撑为使螺旋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然后,从开口37a观察,玻璃管32沿顺时针方向CW绕螺旋的中心轴线C转动,从而荧光剂持续地流向螺旋部分35的下部。在荧光剂的汇流逐渐向开口35a偏移的同时,荧光剂被涂布到螺旋部分35的内表面。在将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32的整个内表面之后,通过将开口37a朝向下方将额外的荧光剂从玻璃管32排放。
在将液态的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32的整个内表面之后,使液态荧光剂干燥。干燥处理和主干燥处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执行。在干燥处理中,在中心轴线C保持水平的情况下玻璃管32绕中心轴线C转动的同时,将气体从一个端部(例如,开口37a)引入玻璃管32。液态荧光剂趋于向螺旋部分35或直线部分37的下部偏移。然而,因为使玻璃管32转动,所以荧光剂不会在任何特殊部分聚集,并在整个内表面上彻底地延伸。液态荧光剂逐渐变干并在玻璃管32的整个内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荧光剂层。
在实施例2中,可以通过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引入液态荧光剂。例如,将开口37a浸入罐中所包含的液态荧光剂中,并且将另一个开口35a连接到抽吸泵。在开口37a浸入荧光剂中的同时,使抽吸泵工作以降低玻璃管32中的压力,从而将罐中预定量的荧光剂从一个开口37a引入玻璃管32。然后,将玻璃管32倒转,使玻璃管的开口37a朝向上方并且螺旋部分的中心轴线朝向竖直方向。当空出开口35a后,荧光剂聚集在螺旋部分35和直线部分37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在此之后,液态荧光剂如上所述被涂布到玻璃管32的内表面。
或者,可以在玻璃管32被支撑为使中心轴线C朝向水平方向的同时,将荧光剂通过插入开口35a和37a中的管嘴而从开口35a和37a引入。这里,当螺旋部分35由右旋螺旋构成时,从开口37a观察,玻璃管32沿逆时针方向CCW转动,使得从开口35a引入的荧光剂朝向螺旋部分35和直线部分37之间的连接部分偏移。
实施例2产生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换言之,液态荧光剂如上所述流过玻璃管32,并且液态荧光剂均匀地粘附到玻璃管32的内表面,从而在玻璃管32的内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荧光剂层。因此,从发光管31的任何点发射的光线的亮度和颜色没有差别。
在荧光剂的涂布和干燥之间不需要改变玻璃管32的方向。用于支撑玻璃管32的装置可以具有简化的结构。用作为荧光剂入口的开口37a设置在与螺旋的中心轴线C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沿着螺旋的中心轴线C)的直线部分37的端部处。因此,在将荧光剂被引入玻璃管32中时,不需要使玻璃管32倾斜。
此外,在玻璃管32成形后涂布荧光剂。因此,可以防止成形处理期间荧光剂的劣化或厚度的改变。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可以基于任意对荧光剂的干燥速度的控制来调节引入玻璃管2或32中的气体的温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改变方案包括以下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发光管的方法中,优选地,管具有从螺旋部分的端部延续并且与螺旋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线部分,在直线部分的端部处连接形成开口,引入处理包括从形成在直线部分的端部处的开口引入液态荧光剂。
此外,优选地,管具有:呈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部分(其中沿该管的螺旋方向大致在螺旋部分的中点处折返),以及直线部分(其从螺旋部分的端部延伸并与螺旋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从螺旋部分延伸出去),并且引入处理包括在管被支撑为使螺旋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同时引入液态荧光剂。
或者,直线部分可以从螺旋部分的一个端部延续并且沿螺旋的中心轴线延伸通过螺旋部分的中心。
优选地,在干燥处理中以特定周期改变管的转动方向。
此外,优选地,希望将管安装在包含点亮装置的荧光灯中,该点亮装置用于在发光管中产生放电,并且在将管加工成可安装到荧光灯中的形状之后执行荧光剂引入和干燥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玻璃管被支撑为使螺旋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绕螺旋的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将引入的荧光剂涂布到玻璃管的内表面;并且在玻璃管被支撑为使螺旋的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绕螺旋的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将气体从开口引入玻璃管,从而荧光剂由于自身重力流向下部。这样,液态荧光剂在发光管的整个内表面上彻底地延伸,并且被均匀地涂布到发光管的内表面。如此涂布的荧光剂通过热空气干燥并且固定到玻璃管的内表面,从而在玻璃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荧光剂层。因此,从发光管的任何点发射的光线的亮度和颜色没有差别。在荧光剂的涂布和干燥之间不需要改变发光管的方向。用于支撑发光管的装置可以具有简化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2009年5月15日递交并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和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18648。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全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荧光剂涂布方法,用于将荧光剂涂布到包括螺旋部分的管的内表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定量的液态荧光剂从形成在所述管的端部处的开口引入所述管;
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使所引入的所述荧光剂涂布到所述管的内表面;以及
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所述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并且所述管绕所述螺旋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将气体从所述开口引入所述管来使所述管中的所述荧光剂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
所述管包括从所述螺旋部分的端部延续并且与所述螺旋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线部分;
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直线部分的端部处;并且
所述引入的步骤是从形成在所述直线部分的端部处的所述开口引入所述液态荧光剂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
所述管包括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部分和直线部分,在所述双螺旋结构中沿所述管的螺旋方向大致在所述螺旋部分的中点处折返,并且所述直线部分从所述螺旋部分的端部延续并且与所述螺旋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从所述螺旋部分延伸出去;并且
所述引入的步骤是在所述管被支撑为使所述螺旋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同时引入所述液态荧光剂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在所述干燥的步骤中,以特定周期改变所述管的转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所述直线部分从所述螺旋部分的端部延续并且沿所述螺旋中心轴线延伸通过所述螺旋部分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在所述干燥的步骤中,以特定周期改变所述管的转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剂涂布方法,其中:
所述管将用于安装在包含点亮装置的荧光灯中,所述点亮装置用于在所述管中产生放电;并且
在将所述管加工成可安装在所述荧光灯中的形状之后执行所述引入的步骤和所述干燥的步骤。
CN2010101814244A 2009-05-15 2010-05-17 荧光剂涂布方法 Pending CN1018878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8648 2009-05-15
JP2009118648A JP2010267525A (ja) 2009-05-15 2009-05-15 蛍光体塗布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7830A true CN101887830A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14244A Pending CN101887830A (zh) 2009-05-15 2010-05-17 荧光剂涂布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67525A (zh)
CN (1) CN1018878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7610A (zh) * 2016-06-29 2016-10-26 浙江江山三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管灯管的高效涂粉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1081B2 (ja) * 2010-11-30 2014-09-17 三菱電機照明株式会社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蛍光ランプ及び電球形蛍光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CN106128909B (zh) * 2016-06-29 2017-12-29 浙江江山三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管灯管的免清洗涂粉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68A (zh) * 1992-11-20 1994-05-25 普罗鲁科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为曲型单管玻璃管内壁涂上悬浮液的工艺和设备
CN1530338A (zh) * 2003-01-28 2004-09-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以减少弯曲玻璃管内表面上荧光层厚度不匀的弧形管的生产方法
CN101170035A (zh) * 2006-10-27 2008-04-30 福州永德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型荧光灯管内壁涂粉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19891A (zh) * 2007-10-26 2009-04-29 宋征宇 一种荧光灯管荧光粉的上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7236A (ja) * 2004-05-07 2005-12-1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68A (zh) * 1992-11-20 1994-05-25 普罗鲁科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为曲型单管玻璃管内壁涂上悬浮液的工艺和设备
CN1530338A (zh) * 2003-01-28 2004-09-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以减少弯曲玻璃管内表面上荧光层厚度不匀的弧形管的生产方法
CN101170035A (zh) * 2006-10-27 2008-04-30 福州永德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型荧光灯管内壁涂粉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19891A (zh) * 2007-10-26 2009-04-29 宋征宇 一种荧光灯管荧光粉的上粉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7610A (zh) * 2016-06-29 2016-10-26 浙江江山三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管灯管的高效涂粉方法
CN106057610B (zh) * 2016-06-29 2017-09-05 浙江江山三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管灯管的涂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67525A (ja) 201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5971B2 (en) Arc tube, Discharge lamp,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such arc tube, which enables brighter illuminance
US20040218385A1 (en) Easily-assembled compact self-ballasted fluorescent lamp
CN1383184A (zh) 灯泡状无电极放电灯及无电极放电灯
CN101887830A (zh) 荧光剂涂布方法
JP3687851B2 (ja) 発光管の製造方法
US20090134771A1 (en) Arc tube and method of phosphor coating
CN1317734C (zh) 无电极照明系统
JP4130795B2 (ja) 発光管、放電ランプ
CN102945779A (zh) 螺旋型节能灯管的荧光粉涂布方法
KR100635220B1 (ko) Eefl 제조용 도포장치
US6977462B2 (en)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phosphor layer
JP2006172978A5 (zh)
JP2008287901A (ja)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CN105470070B (zh) 一种外置外部电极荧光灯的制备方法
CN101777470A (zh) 螺旋型节能灯管的荧光粉涂布方法
KR100702890B1 (ko) 냉음극형광램프의 제조방법
JP2004095405A (ja)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JP5591081B2 (ja)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蛍光ランプ及び電球形蛍光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2007273263A (ja) 環形蛍光ランプ、照明装置および環形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JP2013211274A (ja)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蛍光ランプ及び電球形蛍光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CN206429902U (zh) 一种led灯芯和led螺旋灯
JP2003022747A (ja)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US20100187972A1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envelo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H0652831A (ja) 偏平蛍光ランプ、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蛍光ランプ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偏平蛍光ランプ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14133A (en) Apparatus for clearing coating fluorescent layer and method of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