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3995A - 多功能光学片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光学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3995A
CN101883995A CN2008801186320A CN200880118632A CN101883995A CN 101883995 A CN101883995 A CN 101883995A CN 2008801186320 A CN2008801186320 A CN 2008801186320A CN 200880118632 A CN200880118632 A CN 200880118632A CN 101883995 A CN101883995 A CN 101883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light diffusion
functional optic
expanded b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86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京和
金大植
李孝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lon Industries Inc
Kol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l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lon Corp filed Critical Kol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8/00706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69977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883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多功能光学片,该光学片在实现和棱镜片层叠于光扩散构件上的常规情况近乎相同亮度的同时,亦展现出适当的遮蔽性能,进而减少装设于背光模块中膜片的数量。

Description

多功能光学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多功能光学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朝向先进信息时代发展,作为显示与传送各种信息媒介的电子显示器日益重要。过去,体积庞大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以下简称「CRT」)曾被广泛采用,但从安装所需空间的角度来看却面临相当大的限制,因而难以制造尺寸较大的CRT。因此,CRT现今正被各种平面显示器取代,包括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尤其,在这些平面显示器当中,属于液晶与半导体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技术密集产品的LCD,因为轻薄与低耗电量而占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关于其结构与制造技术的研发正持续进行中。现今,已被应用到诸如笔记本计算机,桌面计算机显视器,及便携式个人通讯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与移动电话)之类领域的LCD,也正以较大的尺寸制造,因而可将LCD应用到诸如高清(High Definition,HD)电视之类的电视。因此,LCD因为变成能取代一度属于显示器代名词的CRT的新式显示器而受到注目。
就LCD而言,因为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要在其背面另设一光源,以便对通过各像素(pixel)的液晶的光强度予以控制而实现对比(contrast)。具体而言,利用液晶材料的电性质而作为透光率调整装置的LCD,从安装到其背面的一光源灯发光,再让所发出的光通过种种功能性的棱镜膜或片材,因而使光均匀及定向,其后让该受控的光通过一滤光片,从而实现红、绿和蓝(R,G,B)的颜色。就此而论,设有光源的发光装置被视为决定包括亮度及均匀度在内的LCD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LCD属于间接发光类型,通过一种电学方法来控制各像素的对比(contrast),从而实现一影像。就此而论,设有光源的发光装置被视为决定包括亮度及均匀度在内的LCD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种发光装置的主要实例是背光模块。通常,背光模块使用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之类的光源来发光,使得所发的光依序通过一导光板,一光扩散构件诸如光扩散片或光扩散板,和一棱镜片,从而抵达液晶面板。导光板的功用是传送光源所发出的光,以便将光分布到平面液晶面板的整个正表面上,光扩散构件则让屏幕整个正面的光强度保持均匀。棱镜片的功用是控制光路径,以便朝各个方向通过光扩散构件的光,被转换在适于让观看者能见到影像的视角θ范围内。另外,导光板的下方设有一反射片,以便反射未抵达液晶面板和在光路径之外的光,以便这样的光再度被利用,从而增加光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如上所述将这些发出的光有效地传送到液晶面板,就需要安装多个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膜片。然而,使用多个膜片会造成光干涉,并且这些膜片还会因为彼此间的物理接触而受损,以致不当地造成低生产率与高成本的问题。
近来,为了简化生产过程,已尝试减少光学片的数量。举例来说,将棱镜片附着于光扩散构件的上表面,或是在光扩散构件上形成棱镜图案。这种板件在制造成本或生产率方面是有益处的,但问题在于其亮度增加方面却远低于预期。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已证实在减少用以增加亮度的光学片的使用的同时,仍可充分地增加亮度,并可额外地增进遮蔽性能,且可维持发出光的良好质量,从而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据此,本发明发明人创造出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由数量减少的膜片所构成,但却能够展现与装设光扩散构件与棱镜片的常规情况相同的功能,从而解决使用多个膜片所造成的问题,并可显著地缩减生产过程与制造成本。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能够展现与棱镜片层叠于光扩散构件上的常规情况相同的亮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具有适当的遮蔽性能。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可使背光模块中膜片的装设数量缩减,进而使显示器更薄。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包括基板层;形成于基板层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粘着剂树脂与光扩散粒子的光扩散层;形成于光扩散层上,且包含粘着剂树脂与发泡颗粒的空气层;以及形成于空气层上的集光层。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包括基板层;形成于基板层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粘着剂树脂与光扩散粒子的光扩散层;以及形成于光扩散层上,且包含光敏树脂组合物与发泡颗粒的集光层。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包括基板层;以及形成于基板层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光敏树脂组合物、光扩散粒子与发泡颗粒的光扩散层。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通过混合用于形成层状结构且包含发泡颗粒的树脂与发泡剂而制得一种混合物,涂布该混合物于预定的涂层表面,其后加热涂布的混合物使其发泡,以形成发泡颗粒。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空气层可包含30至300重量份的发泡颗粒。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空气层的厚度可为2至100μm。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空气层的粘着剂树脂可为丙烯酸多元醇。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集光层可包含1至30重量份的发泡颗粒。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发泡颗粒的直径可为2至100μm。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集光层可具有选自多角锥结构、圆锥形结构、半球形结构以及非球形结构的任何棱镜结构的线性或非线性阵列图案。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光扩散粒子的直径可为1至80μm。
在多功能光学片中,当光扩散层包含光扩散粒子时,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可使用50至300重量份的光扩散粒子。当集光层包含光扩散粒子时,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可使用1至15重量份的光扩散粒子。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多功能光学片在将光源发出的光均匀扩散的同时,还可增进亮度,并可实现卓越的遮蔽性能,和分别装设光扩散构件与棱镜片的常规情况相比,其亦可显著地简化生产过程,缩减制造成本,且有助于制造更薄的LCD。
此外,根据本发明,多功能光学片可防止由于使用多个膜片所导致的光干涉、散射或吸收而造成的光损失,亦可防止膜片的损坏。
此外,根据本发明,多功能光学片可减少装设于背光模块中膜片的数量,以实现一种更薄的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光学片的剖视图;以及
图2和图3为依据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光学片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基板层  20光扩散层
25光扩散粒子  30空气层
35发泡颗粒    40集光层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叙述本发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光学片的剖视图,且图2和3为依据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光学片的剖视图。为方便起见,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相同的组件,但在组成及形式上并不表示它们彼此相同。
依据本发明,多功能光学片可具有由基板层(10)以及形成于其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的集光层(40)所构成的结构。并且,可进一步在基板层(10)与集光层(40)之间设置光扩散层(20)。此多功能光学片包含发泡颗粒(35)与光扩散粒子(25),且本发明可根据包含发泡颗粒或光扩散粒子的层的结构予以具体化如下。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多功能光学片可由基板层(10),形成于基板层(10)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光扩散粒子(25)的光扩散层(20),形成于光扩散层(20)上且包含发泡颗粒(35)的空气层(30),以及形成于空气层(30)上的集光层(40)所构成。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多功能光学片可由基板层(10),形成于基板层(10)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光扩散粒子(25)的光扩散层(20),以及形成于光扩散层(20)上且包含发泡颗粒(35)的集光层(40)所构成。
如图3所示,依据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多功能光学片可由基板层(10),以及形成于基板层(10)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且包含光扩散粒子(25)与发泡颗粒(35)的集光层(40)所构成。
为防止由于安装光扩散构件与棱镜片造成缺乏空气层而导致的亮度降低,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光学片在基板层(10)的适当位置包括具有发泡颗粒(35)的空气层(30)或集光层(40)。
如此,在基板层上,光扩散粒子(25)用于赋予光扩散功能,发泡颗粒(35)用于形成空气层,从而防止亮度的降低。
发泡颗粒(35)的形成是通过混合用以形成层状结构且包含发泡颗粒的树脂与发泡剂而制得一种混合物,涂布该混合物,以及加热涂布的混合物以形成。具体而言,包含发泡颗粒(35)且用以形成层状结构的树脂,即用以形成空气层(30)或集光层(40)的树脂,与发泡剂混合,之后将该混合物涂布于一涂层表面,即光扩散层(20)或基板层(10)的上表面,其后加热致使发泡剂在蒸发的同时发泡。发泡剂为具有内核-外壳双层结构的颗粒形式。发泡剂的内核在蒸发时发泡,导致发泡颗粒35含有空气。为在发泡时形成足以导致折射效应的空气层,发泡颗粒(35)的直径可为2至100μm,这是发泡剂发泡前直径的1.2至2倍。当包含发泡颗粒的层为空气层(30)时,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发泡颗粒(35)的含量为30至300重量份。当包含发泡颗粒的层为集光层(40)时,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发泡颗粒(35)的含量为1至30重量份。
发泡剂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异丁烷或异戊烷。为使发泡剂充分发泡,可于60至20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3至300秒。此外,在光固化时,纵使以紫外光固化灯(lamp)加热,发泡剂亦可发泡。
当形成包含发泡颗粒(35)的空气层(30)时,空气层(30)的粘着剂树脂可包括丙烯酸多元醇,或选自下列所述的光扩散层的粘着剂树脂中的任何树脂。
使发泡剂与粘着剂树脂的混合物发泡,以形成发泡颗粒(35)。空气层(30)的厚度可设定在2至100μm。
基板层(10)的实例包括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片,聚碳酸酯膜片,聚丙烯膜片,聚乙烯膜片,聚苯乙烯膜片,以及聚环氧膜片。尤其适用的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片或聚碳酸酯膜片。基板层(10)的厚度可设定在10至1000μm,且较佳为15至400μm,以展现出优异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柔软度,并防止透射光的损失。
此外,当形成光扩散层(20)时,光扩散层(20)是通过将光扩散粒子(25)分散在粘着剂树脂中而形成。光扩散层的粘着剂树脂包括一种能充分粘着到基板层(10)并与分散于其内的光扩散粒子(25)具有良好相容性的树脂,例如,一种能使光扩散粒子(25)均匀分散于其内,致使它们不分离或沉淀的树脂。粘着剂树脂的实例有包括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均聚物、共聚物或三聚物在内的丙烯酸树脂,胺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
光扩散粒子(25)包括各种有机或无机粒子。有机粒子的实例有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在内的丙烯酸粒子、包括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在内的烯烃粒子、丙烯—烯烃共聚物粒子,以及先形成一层均聚物的粒子,再于其上用另一种单体形成一层而制备的多层多组分粒子。无机粒子的实例包括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和氟化镁。这些有机与无机粒子仅举例说明而已,并不以所列的这些实例为限,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知的其它已知材料,均可取而代之。材料种类改变的情形也属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光扩散粒子(25)可以单层或多层形式分散,且直径可为1至80μm。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光扩散粒子的用量为50至300重量份。当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与用量如前所述时,就可防止粒子白浊与分离情形,并可实现适当的光扩散效果。
光扩散层(20)的厚度可设定为5至100μm。
并且,可使用包括紫外光固化树脂或热固化树脂的聚合物树脂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光学片的集光层(40)。尤其适用的是一种极为透明,且能形成适于维持光学结构形状的交联键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的实例有环氧树脂—路易斯酸或聚羟乙基,不饱和聚酯—苯乙烯,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树脂或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可特别用作极为透明的树脂。该树脂的实例有包括丙烯酸聚胺基甲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聚胺基甲酸酯,丙烯酸环氧酯或甲基丙烯酸环氧酯,和丙烯酸聚酯或甲基丙烯酸聚酯之类的低聚物,且可单独使用或与一种具有多官能基或单官能基的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集光层(40)可包括前述的发泡颗粒(35)或光扩散粒子(25)。光扩散粒子(25)如前所述,且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其含量可设定为1至15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集光层(40)可具有选自多角锥结构、圆锥形结构、半球形结构以及非球形结构的任何棱镜结构的线性或非线性阵列图案。
集光层(40)的厚度可设定为5至100μm。
在依据本发明的多功能光学片中,光扩散粒子(25)的功用是将通过基板层(10)的光均匀地扩散,而发泡颗粒(35)的功用如空气层,可防止亮度降低并帮助光扩散。和常规情况相比,如此被扩散与折射的光直接通过集光层(40),从而大幅降低光损失。因此,本发明能够一次制造出以往个别提供光扩散与增加亮度功能的膜片。包括这样的多功能膜片的膜片构造,除了可实现与个别使用光扩散构件与棱镜片的常规情况相同的亮度之外,还能够扩散光,进而增进遮蔽性能与缩减制造过程及制造成本。就背光模块的光学片总成而言,还可符合期望地减少装设膜片的数量。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多功能光学片的任一表面上设置光学膜片所形成的背光模块总成,和仅装设多功能光学膜片相比,其可进一步提高亮度。
通过下列实施例可更加了解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不得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以3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与80重量份的甲苯稀释10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Aekyung Chemical公司供售的52-666),以制备一种折射率为1.49的粘着剂树脂。其后以此粘着剂树脂的量为基准,加入150重量份、平均直径为20μm和折射率为1.49的球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Kolon公司供售的MH20F),再以研磨机进行单层形式的单分散处理,接着运用凹版涂布机将由此获得的分散物施涂到厚度为188μm,作为基板层的一片超透明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片(Kolon公司供售的FHSS)的一面之上,然后于120℃的温度条件下固化60秒钟,即形成一个干燥厚度为25μm的光扩散层(折射率为1.49)。
另外,通过下列方法在此固化的光扩散层的一面上形成空气层。具体而言,以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与90重量份的甲苯稀释10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Aekyung Chemical公司供售的52-666),以制备一种折射率为1.49的粘着剂树脂。其后以此粘着剂树脂的量为基准,加入50重量份的异丁烷粒子,再以研磨机进行单层形式的单分散处理,接着运用凹版涂布机施涂由此获得的分散物,以形成一个干燥厚度为20μm的空气层。在凹版涂布后,进行120℃的热处理60秒钟,以获得含有平均直径为15μm的异丁烷粒子的空气层。
此外,在空气层的一面上施涂一种由60重量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酯、1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苄酯、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异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1,6-己二醇酯及2重量份BAPO基光引发剂组成的光敏树脂组合物,再将此种施涂于空气层上的光敏树脂组合物涂布到棱镜形滚筒的框架的上表面,其后对基板层的外表面照射紫外光(Fusion公司,每平方英寸300watts),即形成一种具有三角棱镜的线性阵列及折射率为1.56的集光层。
<实施例2>
以3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与80重量份的甲苯稀释10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Aekyung Chemical公司供售的52-666),以制备一种折射率为1.49的粘着剂树脂。其后以此粘着剂树脂的量为基准,加入150重量份、平均直径为20μm和折射率为1.49的球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Kolon公司供售的MH20F),再以研磨机进行单层形式的单分散处理,接着运用凹版涂布机将由此获得的分散物施涂到厚度为188μm,作为基板层的一片超透明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片(Kolon公司供售的FHSS)的一面之上,然后于120℃的温度条件下固化60秒钟,即形成一个干燥厚度为25μm的光扩散层(折射率为1.49)。
进一步,将一种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含量为5重量份的异丁烷粒子与该光敏树脂组合物的混合物施涂于此固化的光扩散层的一面上,其中,该光敏树脂组合物是由60重量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酯、1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苄酯、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异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1,6-己二醇酯及2重量份BAPO基光引发剂所组成。其后,将此种施涂于光扩散层上的光敏树脂组合物涂布到棱镜形滚筒的框架的上表面,再对基板层的外表面照射紫外光(Fusion公司,每平方英寸300watts),由此形成一种具有三角棱镜的线性阵列,且含有利用紫外光固化机器额外固化加热(150℃,5秒钟)而发泡的平均直径为15μm的异丁烷粒子,以及折射率为1.56的集光层。
<实施例3>
将一种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含量为5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Kolon公司供售的MH20F),5重量份的异丁烷粒子及该光敏树脂组合物的混合物施涂于厚度为188μm,作为基板层的一片超透明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片(Kolon公司供售的FHSS)的一面之上,其中,该光敏树脂组合物是由60重量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酯、1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苄酯、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异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1,6-己二醇酯及2重量份BAPO基光引发剂所组成。其后,将此种施涂于基板层上的光敏树脂组合物涂布到棱镜形滚筒的框架的上表面,再对基板层的外表面照射紫外光(Fusion公司,每平方英寸300watts),由此形成一种具有三角棱镜的线性阵列,且含有利用紫外光固化机器额外固化加热(150℃,5秒钟)而发泡的平均直径为15μm的异丁烷粒子,以及折射率为1.56的集光层。
<实施例4>
除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空气层中含有70重量份的异丁烷粒子外,按照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5>
除以100重量份的粘着剂树脂为准,空气层中含有100重量份的异丁烷粒子外,按照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6>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异丁烷粒子的使用量为10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2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7>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异丁烷粒子的使用量为15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2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8>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异丁烷粒子的使用量为7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3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9>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异丁烷粒子的使用量为9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3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10>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Kolon公司供售的MH20F)的使用量为3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3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实施例11>
除以100重量份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Kolon公司供售的MH20F)的使用量为7重量份外,按照实施例3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比较实施例1>
除不形成空气层外,按照实施例1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比较实施例2>
除不含异丁烷粒子外,按照实施例3的相同方式制成一种多功能光学片。
<比较实施例3>
将一片棱镜膜片(Kolon公司供售的LC213)层叠于一片光扩散膜片(Kolon公司供售的LD602)的一个表面上。
按以下方式评估依据上述实施例及比较实施例所制成的多功能光学片的特性,评估结果示于下列表1。
<亮度>
将32寸LCD面板的背光模块预热2小时或更久,将光扩散板装设于内,其后将各实施例及比较实施例1与2的多功能光学片或比较实施例3的光扩散膜片与棱镜膜片层叠于其上,之后测量其亮度。亮度按如下方式测量:装设用来测量亮度的膜片于该扩散板上,测量其亮度,移除用来测量亮度的膜片,之后在开启状态下等待背光模块稳定,直到在装设另一片用来测量亮度的膜片之前仅提供扩散板时的亮度状态,与在各实施例及比较实施例的膜片层叠之前仅提供扩散板时的亮度状态之间的差异小于0.05%。如此,再采用亮度计(日本Topcon公司供售的BM-7型号)依据VESA标准来测量9个点的亮度值,并重复三次,之后将中心点的亮度值予以平均,再依下列规则评估:
○:亮度在9000cd/m2以上
△:亮度在6500以上及9000cd/m2以下
×:亮度在6500cd/m2以下
<遮蔽性能>
开启背光模块并预热2小时,之后采用日本Topcon公司供售的BM-7型号亮度计测量亮度。除反射膜片与扩散板外,其余膜片均从背光模块(32寸)移除,并装设实施例与比较实施例的光学构件,之后自最亮的点朝着各方向按1mm的间隔来测量亮度值,将最大亮度值与最小亮度值之间的差异除以最大亮度值,所得数值再转换为百分比,称作韦氏分数(Waver Fraction,%)。这个数值指出实施例与比较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灯遮蔽性能。韦氏分数愈高,遮蔽性能愈低。
【表1】
Figure GPA00001143069300111
Figure GPA00001143069300121
从以上特性评估的结果显然可见,相较于不含发泡颗粒的比较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发泡颗粒的多功能光学片具有优异的亮度或遮蔽性能,并展现出与同时使用棱镜膜片及光扩散膜片的常规情况相同的亮度与遮蔽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多功能光学片可降低光损失并可提高光源的使用效能,从而增进亮度及遮蔽性能。纵使未个别使用常规情况中的光扩散膜片与棱镜膜片,本发明的多功能光学片仍可展现出与常规情况相同甚至更高的亮度,进而防止使用多个膜片而引起的问题。

Claims (13)

1.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包括:
一基板层;
一光扩散层,形成于该基板层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包含有粘着剂树脂与光扩散粒子;
一空气层,形成于该光扩散层上,并包含有粘着剂树脂与发泡颗粒;以及
一集光层,形成于该空气层上。
2.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包括:
一基板层;
一光扩散层,形成于该基板层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包含有粘着剂树脂与光扩散粒子;以及
一集光层,形成于该光扩散层上,并包含有光敏树脂组合物与发泡颗粒。
3.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其包括:
一基板层;以及
一光扩散层,形成于该基板层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包含有光敏树脂组合物、光扩散粒子与发泡颗粒。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发泡颗粒通过下列步骤形成:混合用于形成层状结构且包含有该发泡颗粒的树脂与发泡剂以制得一混合物,涂布该混合物于一预定的涂层表面,以及加热该涂布的混合物使其发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以100重量份的该粘着剂树脂为准,该空气层含有30至300重量份的该发泡颗粒。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空气层的厚度为2至100μm。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空气层的粘着剂树脂为丙烯酸多元醇。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以100重量份的该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该集光层含有1至30重量份的该发泡颗粒。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发泡颗粒的直径为2至100μm。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集光层具有选自多角锥结构、圆锥形结构、半球形结构以及非球形结构的任何棱镜结构的线性或非线性阵列图案。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该光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至80μm。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以100重量份的该粘着剂为准,该光扩散粒子的含量为50至300重量份。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光学片,其中以100重量份的该光敏树脂组合物为准,该光扩散粒子的含量为1至15重量份。
CN2008801186320A 2007-11-30 2008-11-28 多功能光学片 Pending CN1018839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123898 2007-11-30
KR10-2007-0123898 2007-11-30
PCT/KR2008/007063 WO2009069977A2 (en) 2007-11-30 2008-11-28 Multi-functional optic sheet
KR10-2008-0119663 2008-11-28
KR1020080119663A KR20090056903A (ko) 2007-11-30 2008-11-28 광학용 복합 시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995A true CN101883995A (zh) 2010-11-10

Family

ID=4098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86320A Pending CN101883995A (zh) 2007-11-30 2008-11-28 多功能光学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6124A1 (zh)
KR (1) KR20090056903A (zh)
CN (1) CN101883995A (zh)
TW (1) TWI4632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753A (zh) * 2011-04-26 2011-12-21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3487975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TWI493235B (zh) * 2010-12-07 2015-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導光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1458774A (zh) * 2020-06-02 2020-07-28 广东欧迪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迭加高分子复合光扩散板及其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120B (zh) 2010-07-09 2014-04-2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複合光學膜
CN104145215B (zh) * 2012-03-02 2016-12-14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透射型屏幕
KR20140146829A (ko) * 2013-06-18 2014-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412354B (zh) * 2013-08-07 2015-12-23 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的光扩散板的生产方法
CN108254818B (zh) 2016-12-28 2021-05-25 惠和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
JP7161287B2 (ja) * 2016-12-28 2022-10-26 恵和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2522945B1 (ko) * 2017-10-31 2023-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513512B1 (ko) 2017-10-31 2023-03-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23217885A1 (en) * 2022-05-13 2023-11-16 Signify Holding B.V. An optical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3106B2 (ja) * 1996-03-27 2003-02-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学フィルム
US5995288A (en) * 1997-04-22 1999-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optical sheet lamin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transmissive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2116306A (ja) * 2000-10-04 2002-04-19 Keiwa Inc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579441B (en) * 2001-03-19 2004-03-11 Keiwa Inc Optical sheet
JP4135092B2 (ja) * 2003-09-29 2008-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拡散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4806828B2 (ja) * 2004-10-26 2011-11-02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光調節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及び表示装置
US7777832B2 (en) * 2005-11-18 2010-08-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function enhancement film
TWI318172B (en) * 2005-11-23 2009-12-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Optical thin shee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3235B (zh) * 2010-12-07 2015-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導光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2287753A (zh) * 2011-04-26 2011-12-21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287753B (zh) * 2011-04-26 2013-08-07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3487975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87975B (zh) * 2012-06-08 2018-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458774A (zh) * 2020-06-02 2020-07-28 广东欧迪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迭加高分子复合光扩散板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26124A1 (en) 2011-02-03
TW200925734A (en) 2009-06-16
TWI463216B (zh) 2014-12-01
KR20090056903A (ko) 2009-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3995A (zh) 多功能光学片
CN102176081B (zh) 光学片
CN101636670B (zh) 光学片
US7972689B2 (en) Optical thin sheet
US89288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media layer interposed between a reflection polarizing plate and an optical sheet
KR20080012340A (ko) 광확산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88438A (ko) 렌즈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09427B1 (ko) 광제어 필름
KR100920645B1 (ko) 프리즘 복합필름
US20100055409A1 (en) Optical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02654B (zh) 多功能光学膜
KR100980068B1 (ko) 광학용 복합 필름
KR100544518B1 (ko) 광손실을 최소화한 프리즘 필름
JP2007127858A (ja) 光拡散板とそれを用いた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KR101353845B1 (ko) 표면이 구조화된 광학시트
KR102014307B1 (ko) 모바일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필름
WO2008082248A1 (en) Optical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7016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KR100902156B1 (ko) 광제어 필름
KR10090698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KR20040078188A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반사필름
WO2009069977A2 (en) Multi-functional optic sheet
WO2008115008A1 (en) Optical sheets
KR20090128754A (ko) 광학 복합 부재
KR20100104614A (ko) 확산 및 차폐기능을 갖는 확산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