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128A - 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8128A CN101878128A CN2008801183873A CN200880118387A CN101878128A CN 101878128 A CN101878128 A CN 101878128A CN 2008801183873 A CN2008801183873 A CN 2008801183873A CN 200880118387 A CN200880118387 A CN 200880118387A CN 101878128 A CN101878128 A CN 1018781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negative pressure
- fuel tank
- main body
- po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19—Valve arrangements in the vent l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2015/03542—Mounting of the venting means
- B60K2015/03547—Mounting of the venting means the venting means are integrated in the fuel cap or inlet co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406—Filler caps for fuel tanks
- B60K2015/0419—Self-sealing closure caps, e.g. that don't have to be removed manually
- B60K2015/0429—Self-sealing closure caps, e.g. that don't have to be removed manually actuated by the nozz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其能够独立于开关阀的开阀压而单独设定负压阀的开阀压,其中所述开关阀通过加油枪的插入而开放注油口,所述负压阀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时开放注油口。本发明中,在加油管(24)内设置有:正压阀(50),其在燃油箱内处于正压时开阀;瓣阀(70),其被加油枪推压而开阀。并且,独立于瓣阀(70),另行设置有负压阀(60),其在燃油箱内成为负压时开阀。本发明可以在不考虑燃油箱(10)内处于负压时的开阀动作的条件下,设定瓣阀(70)的开阀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向汽车等的燃油箱内加油的注油部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阀体(开关阀)的结构,该阀体常时处于闭阀状态,在被加油枪推压时,克服弹簧的施力而被打开。当油箱主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的负压时,所述阀体将克服弹簧的施力而稍稍开阀,以避免油箱主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还具有正压阀,其在油箱主体内的压力高于通过弹簧弹力设定的开阀压时开阀。
但是,在专利文献1等的结构中,为了提高阀体的密封性以及抑制松动,对阀体(开关阀)施力的弹簧的施力被设定得较高,因此,无法根据燃油箱主体内产生的负压大小来对施力、即开阀压进行设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2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为,获得一种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即,该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可以独立于开关阀的开阀压而另行设定负压阀的开阀压,其中所述开关阀在插入加油枪时开放注油口,所述负压阀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时开放注油口。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部件:注油口部件,其构成注油口,所述注油口用于插入向燃油箱供给燃油的加油枪;开关阀,其设置于所述注油口部件处并封闭所述注油口,当被所插入的加油枪推压时,开放注油口;正压阀,在所述开关阀的闭阀状态下,当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大于箱外压力时,所述正压阀开放所述注油口;负压阀,在所述开关阀的闭阀状态下,当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小于箱外压力时,所述负压阀开放所述注油口。
在所述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中,注油口通常被开关阀封闭,但是当加油枪插入注油口时,开关阀将被加油枪推压而开放注油口。
此外,在所述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中,在开关阀的闭阀状态下,由于具有在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大于箱外压力(即燃料箱内为正压)时开放所述注油口的正压阀,因此能够抑制燃油箱的内压过度上升。
并且,在所述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中,由于具有在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小于箱外压力(即燃料箱内为负压)时开放所述注油口的负压阀,因此能够抑制燃油箱的内压过度下降。
以这种方式,除了开关阀之外,还设置在燃料箱内为负压时开放注油口的负压阀,从而能够独立于开关阀的开阀压而单独设定负压阀的开阀压。即,所述负压阀被设定为,与所述开关阀相比,在所述燃油箱的负压小的状态下被开阀。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阀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开关阀上。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负压阀设置于开关阀处,从而与将负压阀完全独立于开关阀而另行设置的结构相比,负压阀向注油口部件的装配将变得容易。
并且,所述负压阀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开关阀中被所述加油枪推压的面的相反面上。
通过将负压阀设置于开关阀的背面(被加油枪推压的面的相反面)上,由于加油枪的推压力不会作用于负压阀,所以抑制了负压阀意外将注油口开放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阀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开关阀处。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正压阀设置于开关阀处,从而与将正压阀完全独立于开关阀而另行设置的结构相比,正压阀向注油口部件的装配将变得容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阀还可以具有:正压阀主体,其能够在开放所述注油口的正压阀开放位置、与位于比正压阀开放位置靠近燃油箱的一侧并封闭注油口的正压阀封闭位置之间移动;正压阀用弹簧,其对所述正压阀主体向所述正压阀封闭位置施力;正压阀支撑部件,其支撑被所述正压阀用弹簧施力的正压阀主体,以使所述正压阀主体维持在所述正压阀封闭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阀还可以具有:负压阀主体,其被设置在比所述正压阀主体靠燃油箱一侧,且其能够在开放所述注油口的负压阀开放位置、和通过与所述正压阀主体接触而封闭注油口的负压阀封闭位置之间移动;负压阀用弹簧,其对所述负压阀主体向所述负压阀封闭位置施力,并且,该负压阀用弹簧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所述正压阀用弹簧的施力。
在该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中,正压阀主体在正压阀封闭位置处被正压阀用弹簧施力,并被正压阀支撑部件支撑从而被维持在正压阀封闭位置上。当燃油箱内为正压时,正压阀主体将克服正压阀用弹簧的施力而向燃油箱的外侧移动,即向正压阀开放位置移动。
此外,在该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中,被负压阀用弹簧朝向负压阀封闭位置施力的负压阀主体,与正压阀主体相接触从而维持在负压阀封闭位置。并且,当燃油箱内处于负压时,负压阀主体将克服负压阀用弹簧的施力,向燃油箱的内侧移动,并从正压阀主体上离开,向负压阀开放位置移动。
以这种方式,使负压阀主体与正压阀主体相接触从而被支撑在负压阀封闭位置上。即,由于不需要用于将负压阀主体支撑在负压阀封闭位置的部件,所以和需要这样的部件的结构相比,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可以与开关阀的开阀压独立地设定负压阀的开阀压,其中所述开关阀在插入加油枪时开放注油口,所述负压阀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时开放注油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在插入加油枪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在燃油箱内处于正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在插入加油枪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在燃油箱内处于正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在插入加油枪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在燃油箱内处于正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为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4为在插入加油枪的状态下,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5为在燃油箱内处于正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6为在燃油箱内处于负压的状态下,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7为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油箱注油部结构的燃油箱的整体结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以下仅称为“注油部结构”)12进行了图示。此外,在图17中,对应用了该注油部结构12的燃油箱10进行了图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例举了一种被构成为所谓无盖结构的注油部14。在车身的外板16上,形成有局部向内侧(附图中为下侧)凹陷的进油室(inlet box)18,在该进油室18的内部形成有安装孔20。通过环状的安装环22,使加油管24被插穿并固定在安装孔20中。
加油管24由以下结构构成:外管(outer pipe)24A,其位于车身外板16一侧;内管(inner pipe)24B,其与外管24A相连接,并位于燃油箱10一侧(图1中为下侧)。如图17所示,内管24B的下端被连接在燃油箱10上。加油管24的内部形成注油口26,如图2所示,可以将加油枪28插入注油口26,从而向燃油箱10加油。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将外管24A的中心线CL1和内管24B的中心线CL2偏置设置,从而能够使加油枪28容易地插入。
在进油室18处,以与外板16的外表面成为一个平面的方式而设置有盖30。盖30以可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部件而相对于车身外板16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并通过其旋转而对开关外管24A的上端部分、即注油口26进行开闭。但是,即使在封闭注油口26的状态下,盖30与外板16之间也存在些许间隙。在盖30中与外板16的对置部分上,安装有环状的过滤器32,该过滤器32阻止尘埃和水分等异物的移动,同时允许气体的移动。
内管24B从与外管24A的接续部分起,其直径随着向燃油灌10延伸而阶梯性地缩小,并依次形成有:大径部34、第一阶梯部36、中间部38、第二阶梯部40及小径部42。在大径部3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卡止爪46,该卡止爪46被卡止在外管24A的卡止孔44中,由此,内管24B以不会脱离的方式而与外管24A连接在一起。
正压阀50被设置于大径部34的内侧。正压阀50具有正压阀主体52,该正压阀主体52具有:板状的板部52P和从板部52P起向上方直立设置的筒部52T。在板部52P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插穿孔54,以使加油枪28可以插穿。在板部52P和筒部52T之间,以围绕插入孔54的方式放射状地直立设置有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加固片52H,以加固正压阀52主体。此外,加固片52H的斜边52S向着插穿孔54倾斜,从而起到向插穿孔54内引导加油枪28的作用。
在板部52P的外缘附近,安装有橡胶密封圈56,该橡胶密封圈56与第一阶梯部36以环状相接触。并且,正压阀主体52可以在下述的两个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即:封闭位置,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此处,橡胶密封圈56与第一阶梯部36相接触;开放位置,如图4所示,此处,橡胶密封圈56与第一阶梯部36相分离。在开放位置处,由于橡胶密封圈56与第一阶梯部36相分离,所以容许气体在它们之间进行流动;而在封闭位置处,该气体的流动被阻止。
正压阀用弹簧58被收纳于大径部34和筒部52T之间。正压阀用弹簧58的一端与形成在大直径部34内侧的弹簧承接片59相接触,另一端与板部52P的外缘部分相接触,该正压阀用弹簧58以规定的施力对正压阀主体52向封闭位置(图中为向下)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受到正压阀用弹簧58施力的正压阀主体52,被第一阶梯部36支撑,从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上。并且,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上升(成为正压)并超过规定值时,正压阀主体52将克服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而向开放位置移动。
负压阀60配置于正压阀50的燃油箱10一侧(图中为下侧)。负压阀60具有负压阀主体62,该负压阀主体62具有:板状的板部62P;安装片62H,其从板部62P外周附近向燃油箱10一侧直立设置。在板部62P上形成有与正压阀主体52的板部52P上的插穿孔相同的插穿孔64,以使加油枪28能够插入。
在板部62P的外周附近安装有橡胶密封圈66,该橡胶密封圈66与正压阀主体52的板部52P以环状相接触。并且,负压阀主体62可以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即:封闭位置,如图1所示,此处,橡胶密封圈66与正压阀主体52的板部52P相接触;开放位置,如图4所示,此处,橡胶密封圈66与板部52P相分离。在开放位置处,由于橡胶密封圈66与板部52P相分离,所以容许气体在它们之间流动;而在封闭位置处,该气体的流动被阻止。
负压阀用弹簧68被收纳于内管24B的中间部38的内侧。负压阀用弹簧68的一端与第二阶梯部40相接触,另一端与板部62P相接触、该负压阀用弹簧68以规定的施力,对负压阀主体62向封闭位置(图中为向上)施力。此外,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受到负压阀用弹簧68施力的负压阀主体62,被正压阀主体52的板部52P支撑,从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此时,因为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所以正压阀主体52不会意外地移动。并且,当燃油箱内的压力下降(成为负压)并低于规定值时,负压阀主体62将克服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而向开放位置移动。
在负压阀60的燃油箱10一侧,配置有瓣阀70。瓣阀70具有:瓣阀主体72,其具有可以封闭插穿孔54、64的形状;支撑轴74,其被形成于所述瓣阀70上。支撑轴74被插入到形成于负压阀主体62的安装片62H上的轴孔(省略图示)中,瓣阀主体72由能够以支撑轴74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结构、即悬臂结构支撑。并且,通过该旋转,瓣阀主体72可在下述两位置间移动,即:如图1所示的封闭插穿孔54、64(即注油口26)的封闭位置;和如图2所示的开放插穿孔54、64的开放位置。在此,从图1可以看出,当瓣阀主体72处于封闭位置时,其在插穿孔64的周围的全部圆周上与负压阀主体62的板部52P相接触。
在支撑轴74上,安装有瓣阀用弹簧78。瓣阀用弹簧78的一端与瓣阀主体72相接触,另一端与安装片62H相接触,该瓣阀用弹簧78对瓣阀主体72向封闭位置(图中为逆时针方向)施加规定的施力。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来自被插入的加油枪28的施力。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受到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的瓣阀主体72,被负压阀主体62的板部62P支撑,从而被维持在封闭位置。并且,如图2所示,当被加油枪28推压时,瓣阀主体72将克服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而向开放位置移动。此外,在内管24B的中间部38中,形成有收纳部80,该收纳部80用于收纳安装片62H和瓣阀用弹簧78。在安装片62H与收纳部80及第二阶梯部40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气体可以进行移动。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通常状况下如图1所示,瓣阀主体72受到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上。此外,负压阀主体62也受到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上。而且,正压阀主体52也受到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上。由此,注油口26也被封闭。
在加油时,如图2所示,打开盖30,并将加油枪28插入到注油口26(插穿孔54、64)中。由于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来自被插入的加油枪28的推压力,从而瓣阀70受到加油枪28的推压而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能够进一步向内插入加油枪28从而进行加油。
在此,通常在不进行加油的状态(图1所示状态)下,燃油箱10的内压有时比外界的压力相对较高(成为正压),或相反地,有时会相对较低(成为负压)。
在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正压阀用弹簧58以规定的施力对正压阀主体52向封闭位置(图中为向下)施力,因此,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上升并超过规定值时,如图3所示,正压阀主体52将克服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而向开放位置移动。由此,因为注油口26被开放,所以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箱内压力过度上升。并且,此时,由于负压阀主体62也被负压阀用弹簧68施力,所以负压阀主体62与正压阀主体52一体地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由于负压阀用弹簧68以规定的施力,向负压阀主体封闭位置(图中为向下)施力,因此,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下降并低于规定值时,如图4所示,负压阀主体62将克服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而向开放位置移动。由此,因为注油口26被开放,所以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下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燃油箱10内成为负压时使注油口26开放的动作,不是由瓣阀70实施,而是由另行设置的负压阀60实施的。因此,可以在不考虑燃油箱10内为负压时的开阀动作的条件下,设定瓣阀70的开阀压。即,能够与负压阀60的开阀压无关地设定瓣阀70的开阀压,因此,能够将瓣阀70的开阀压设定得较高,从而较高程度地确保瓣阀主体72处于封闭位置时的密封性。此外,通过将瓣阀70的开阀压设定得较高,还能够抑制振动等作用于瓣阀主体72时产生的松动,从而可以维持封闭位置(密封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从图1可以看出,瓣阀主体72处于封闭位置时,其在插穿孔64的周围的全部圆周上与负压阀主体62的板部52P相接触。因此,容易确保瓣阀70的密封性。此外,由于能够加大负压阀主体62的受压面积,所以通过将负压阀60的开阀压设定得较低,也可以降低燃油箱10内成为负压时所产生的负载。而且,由于通过以上述方式将负压阀60的开阀压设定得较低,从而抑制了较大负压作用于燃油箱10的情况,所以不再需要为使燃油箱10能够承受负载而将其做成高强度。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关于正压阀50,受到正压阀用弹簧58施力正压阀主体52,被第一阶梯部36支撑;而关于负压阀60,受到负压阀用弹簧68施力的负压阀主体62,被正压阀主体52(板部52P)支撑。关于负压阀主体62,虽然也可以设置用于被内管24B等支撑的部件(如台阶部等),但是,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正压阀主体52进行支撑,可以不需要设置这种用于支撑的部件,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在图5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10。该第二实施方式为,在瓣阀70上设置有负压阀112的例子。在以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部件等,使用相同符号表示,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10中,在瓣阀70的中央,形成有可使气体流动的连通孔114。同时,在与连通孔11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负压阀112。该负压阀112具有支撑筒116,该支撑筒116形成于瓣阀70的下表面(燃油箱10一侧的面)上,在支撑筒116的下端形成有与瓣阀平行对置的环状的支撑凸缘116F。支撑凸缘116F的中央也设置有可使气体流动的连通孔118。
支撑筒116内设置有可封闭连通孔114的板状的负压阀主体122。在负压阀主体122的外周附近,与瓣阀主体72的对置面(图中为上面)上,安装有环状的橡胶密封圈124,该橡胶密封圈124环绕连通孔114。并且,负压阀主体62可以在下述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即:橡胶密封圈124与瓣阀主体72相接触的封闭位置;橡胶密封圈124与瓣阀主体72相分离的开放位置。
在负压阀主体122和支撑凸缘116F之间,设置有负压阀用弹簧128,该负压阀用弹簧128以规定的施力对负压阀主体122向封闭位置施力。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瓣阀70处设置有负压阀112。因此,在正压阀50和瓣阀70之间,配置有环状的支撑板129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负压阀60(参见图1),且该支撑板129被固定于正压阀50上。在支撑板129上,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片62H相同的安装片129H,以使瓣阀主体72可在封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动。此外,瓣阀主体72被瓣阀用弹簧78向封闭位置施力。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1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通常如图5所示,瓣阀主体72受到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此外,负压阀主体122受到负压阀用弹簧12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正压阀主体52受到正压阀用弹簧5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由此,注油口26也被封闭。
在加油时,如图6所示,打开盖30,并将加油枪28插入注油口26(插穿孔54)。由于瓣阀70被加油枪28的推压而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内插入加油枪28,从而进行加油。此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负压阀112被设置在瓣阀70的下表面上,所以加油枪28的推压力不会作用于负压阀112。因此,不会出现负压阀主体122被加油枪28推压而向开放位置移动的情况。
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上升并超过规定值时,如图7所示,因为正压阀主体52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上升。
此外,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下降并低于规定值时,如图8所示,因为负压阀主体122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制止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下降。
在图9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30。第三实施方式为,在瓣阀70上设置有正压阀132的例子。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部件等,使用相同符号表示,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30中,在瓣阀70的中央,形成有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通孔114,而在与连通孔11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正压阀132。该正压阀132具有:滑动轴134,其插穿于连通孔114中,且呈圆柱状;正压阀主体136,其被形成于所述滑动轴134的上端(盖30一侧的端部),且呈圆板状;支撑板138,其被形成于所述滑动轴134的下端(燃油箱10一侧的端部),且呈圆板状。此外,滑动轴134的外径被设定为小于连通孔114的内径,从而在滑动轴134与连通孔114之间存在间隙。
正压阀主体136的外径被设定为大于连通孔114的内径。在正压阀主体136的外周附近,安装有与瓣阀主体72对置的环状的橡胶密封圈140。正压阀主体136可以在下述位置之间移动,即:橡胶密封圈140与瓣阀主体72相接触的封闭位置;橡胶密封圈140与瓣阀主体72相分离的开放位置。
支撑板138的外径被设定为大于连通孔114的内径。在支撑板138和瓣阀主体72之间,配置有正压阀用弹簧142,其通过支撑板138和滑动轴134,以规定的施力对正压阀主体136向封闭位置(图中为向下)施力。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在瓣阀70处设置有正压阀132,所以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正压阀50(参见图1)。因此,从图9也可以看出,在内管24A的大径部34的内侧,直接形成有加固片52H。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3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通常如图9所示,瓣阀主体72受到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此外,负压阀主体62受到负压阀用弹簧6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正压阀主体136受到正压阀用弹簧142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由此,注油口26也被封闭。
在加油时,如图10所示,打开盖30,并将加油枪28插入注油口26(插穿孔54)。由于瓣阀70被加油枪28推压而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内插入加油枪28,从而进行加油。
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上升并超过规定值时,如图11所示,因为正压阀主体136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上升。
此外,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下降并低于规定值时,如图12所示,因为负压阀主体62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下降。
在图13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50。第四实施方式为,在瓣阀70上同时设置有负压阀152和正压阀172的双方的例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部件等,使用相同符号表示,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50中,在瓣阀70的中央形成有连通孔114,而在瓣阀70下表面(燃油箱10一侧的面)上与连通孔11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负压阀152,而在瓣阀70的上表面(盖30一侧的面)上与连通孔11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正压阀172。
负压阀152具有支撑筒154,该支撑筒154形成于瓣阀70的下表面(燃油箱10一侧的面)上,在支撑筒154的下端,形成有与瓣阀主体72平行对置的环状的支撑凸缘154F。在支撑凸缘154F的中央也设置有可使气体流动的连通孔156。此外,支撑筒154的内径被设定为,与连通孔114的内径大致相等或稍大于连通孔114的内径。
正压阀172具有支撑筒174,该支撑筒174被形成于瓣阀70的上表面(盖30一侧的面)上,在支撑筒174的上端,形成有与瓣阀主体72平行对置的环状的支撑凸缘174F。在支撑凸缘174F的中央也设置有可使气体流动的连通孔176。支撑筒174的内径大于连通孔114的内径,且瓣阀主体72上,处于支撑筒174内侧的部分成为支撑面72S。
正压阀主体178被设置于支撑筒174的内部。正压阀主体178的直径大于连通孔114,且正压阀主体178的外周附近,安装有围绕连通孔114并与瓣阀主体72对置的环状的橡胶密封圈(省略图示)。正压阀主体178可以在下述位置之间移动,即:橡胶密封圈与瓣阀主体72相接触的封闭位置;橡胶密封圈与瓣阀主体72相分离的开放位置。此外,在正压阀主体178的中央,形成有连通孔184,该连通孔184的直径小于后述的负压阀主体158的直径。
在正压阀主体178和支撑凸缘174F之间收纳有正压阀用弹簧182,该正压阀用弹簧182的一端与正压阀主体178相接触,另一端与支撑凸缘174F相接触,从而对正压阀主体178向封闭位置施力。
相对于此,在形成于瓣阀主体72的下表面上的支撑筒154内部,配置有负压阀主体158,该负压阀主体158的直径大于正压阀主体178的连通孔184的直径,且小于瓣阀主体72的连通孔114的直径,从而在负压阀主体158的外周与连通孔114的内周之间存在有间隙。在负压阀主体158的外周附近,安装有围绕连通孔184并与正压阀主体178对置的橡胶密封圈160。负压阀主体158可以在下述位置之间移动,即:橡胶密封圈160与正压阀主体178相接触的封闭位置;橡胶密封圈160与正压阀主体178相分离的开放位置。
在负压阀主体158和支撑凸缘154F之间收纳有负压阀用弹簧162,该负压阀用弹簧162的一端与负压阀主体158相接触,另一端与支撑凸缘154F相接触,从而对负压阀主体158向封闭位置施力。负压阀用弹簧162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正压阀用弹簧182的施力。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在瓣阀70上设置了正压阀172和负压阀152,所以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正压阀50和负压阀60(参见图1)。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5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通常如图13所示,瓣阀主体72受到瓣阀用弹簧78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此外,正压阀主体178受到正压阀用弹簧182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负压阀主体158受到负压阀用弹簧162的施力而维持在封闭位置。由此,注油口26也被封闭。特别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正压阀用弹簧182的施力设定为大于负压阀用弹簧162的施力,所以正压阀主体178不会因负压阀用弹簧162的施力而意外地移动到开放位置。
在加油时,如图14所示,打开盖30,并将加油枪28插入注油口26。由于瓣阀70被加油枪28推压从而向开放位置旋转,因此,能够进一步向内插入加油枪28,从而进行加油。
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上升并超过规定值时,如图15所示,因为正压阀主体136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气体可以在正压阀主体178和瓣阀70之间流动。即,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上升。并且,此时,被负压阀用弹簧162施力的负压阀主体158也与正压阀主体178一起移动。
此外,当燃油箱10内的压力下降并低于规定值时,如图16所示,因为负压阀主体62将向开放位置移动,所以气体可以从正压阀主体178的连通孔184中流动。即,注油口26将被开放,从而能够抑制燃油箱10的内压过度下降。此时,因为正压阀主体178与瓣阀主体72相接触,所以不会向下方(燃油箱10一侧)移动。
在以上说明的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实施方式中,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独立于瓣阀70的负压阀60来实施燃油箱10内处于负压时开放注油口26的动作。由于能够与负压阀60的开阀压无关而独立地设定瓣阀70的开阀压,所以可以将瓣阀70的开阀压设定得较高,从而可以较高程度地确保瓣阀主体72处于封闭位置时的密封性,并抑制振动等作用于瓣阀主体72时产生的松动。
此外,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正压阀和负压阀中的至少一个阀设置于瓣阀70上,所以,通过将该瓣阀70装配到内管24B的操作,可以将装配在瓣阀70上的正压阀或负压阀也同时装配到内管24B上,从而使装配操作变得容易。从上述观点出发,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负压阀门112设置于瓣阀主体72的上表面(盖30一侧的面)上。
相对于此,在如第一实施方式这种将正压阀50及负压阀60独立于瓣阀70而另行设置的结构中,因为减少了各自的形状和结构等的制约,所以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虽然在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将本发明的注油部结构应用于有盖30的注油部上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注油部结构应用于没有上述盖30的注油部上。例如,在通过外罩(cap)来对注油口26进行开闭的这种类型的注油部中,在该外罩上未设置正压阀和负压阀(特别是负压阀)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适用本发明。
Claims (6)
1.一种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具有:
注油口部件,其构成注油口,以供燃油箱加油用的加油枪插入;
开关阀,其设置于所述注油口部件上并封闭所述注油口,当被所插入的加油枪推压时开放注油口;
正压阀,在所述开关阀的闭阀状态下,当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大于箱外压力时,所述正压阀开放所述注油口;
负压阀,在所述开关阀的闭阀状态下,当所述燃油箱的箱内压力小于箱外压力时,所述负压阀开放所述注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所述负压阀被设定为,与所述开关阀相比,在所述燃油箱的负压小的状态下被开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所述负压阀被设置于所述开关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所述负压阀被设置于所述开关阀中被所述加油枪推压的面的相反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所述正压阀被设置于所述开关阀。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所述正压阀具有:
正压阀主体,其能够在开放所述注油口的正压阀开放位置、和位于比该正压阀开放位置靠燃油箱一侧且用于封闭注油口的正压阀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正压阀用弹簧,其对所述正压阀主体向所述正压阀封闭位置施力;
正压阀支撑部件,其支撑被所述正压阀用弹簧施力的所述正压阀主体,以使所述正压阀主体维持在所述正压阀封闭位置上;
所述负压阀具有:
负压阀主体,其被设置于比所述正压阀主体靠燃油箱一侧,且能够在开放所述注油口的负压阀开放位置、和通过与所述正压阀主体相接触从而封闭注油口的负压阀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负压阀用弹簧,其对所述负压阀主体向所述负压阀封闭位置施力,并且,所述负压阀用弹簧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所述正压阀用弹簧的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09276A JP4379518B2 (ja) | 2007-11-29 | 2007-11-29 | 燃料タンクの給油部構造 |
JP2007-309276 | 2007-11-29 | ||
PCT/JP2008/071405 WO2009069632A1 (ja) | 2007-11-29 | 2008-11-26 | 燃料タンクの給油部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8128A true CN101878128A (zh) | 2010-11-03 |
CN101878128B CN101878128B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067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83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128B (zh) | 2007-11-29 | 2008-11-26 | 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20506B2 (zh) |
JP (1) | JP4379518B2 (zh) |
KR (1) | KR101121248B1 (zh) |
CN (1) | CN101878128B (zh) |
DE (1) | DE112008003238B8 (zh) |
WO (1) | WO20090696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46479B2 (en) * | 2009-01-30 | 2014-06-10 | Neal L. Keefer | Method of closing a fuel tank with a pivotal door and seal |
JP5353792B2 (ja) * | 2010-03-31 | 2013-11-27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
JP5669856B2 (ja) * | 2010-10-14 | 2015-02-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給油口構造 |
JP5633455B2 (ja) * | 2011-03-30 | 2014-12-03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
JP5642595B2 (ja) * | 2011-03-16 | 2014-12-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JP5370420B2 (ja) * | 2011-06-10 | 2013-12-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の給油部構造 |
US9597955B2 (en) | 2012-02-20 | 2017-03-21 | Honda Motor Co., Ltd. | Structure for filling section of fuel filler pipe |
DE102012022393A1 (de) * | 2012-11-16 | 2014-05-2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Kraftstoffeinfülleinrichtung |
EP2746088B1 (de) | 2012-12-18 | 2015-04-15 | SMR Patents S.à.r.l. | Abdeckeinrichtung |
US9102229B2 (en) * | 2013-07-24 | 2015-08-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Oil filler neck for a cylinder head cover |
US9944171B2 (en) * | 2015-01-30 | 2018-04-17 | Martinrea Industries, Inc. | Capless automotive fueling system with miss-fuel inhibitor |
JP6426660B2 (ja) * | 2016-06-21 | 2018-11-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
JP6426659B2 (ja) * | 2016-06-21 | 2018-11-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
JP6626236B2 (ja) * | 2017-04-19 | 2019-12-25 |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 給油口構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6941U (zh) * | 1986-06-10 | 1988-01-18 | ||
JPH0529594Y2 (zh) * | 1988-08-06 | 1993-07-28 | ||
US5439129A (en) * | 1994-07-06 | 1995-08-08 |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 Fuel tank filler pipe arrangement |
JPH08142694A (ja) * | 1994-11-22 | 1996-06-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タンク |
CN2238758Y (zh) * | 1995-07-13 | 1996-10-30 | 三龙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油箱盖 |
JP2001047876A (ja) * | 1999-06-30 | 2001-02-20 | Eaton Corp | 燃料タンク用フィラーチューブ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558839A (zh) * | 2001-07-25 | 2004-12-29 | ���ռ�����ϵͳ�о���˾ | 燃油箱的注入管的封闭系统和打开该注入管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71018A (en) * | 1990-09-10 | 1991-12-10 | Ford Motor Company | Capless closure assembly for a fuel filler pipe |
US5271438A (en) * | 1992-06-22 | 1993-12-21 |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 Capless vehicle refueling system with moving fill passageway |
US5730194A (en) * | 1996-03-21 | 1998-03-24 |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 Capless filler neck closure system |
US6230739B1 (en) * | 1998-05-07 | 2001-05-15 |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 Fuel refilling assembly |
US6189581B1 (en) | 1998-05-08 | 2001-02-20 |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 Filler neck closure |
US5960839A (en) * | 1998-08-05 | 1999-10-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Fuel tank system |
US6691750B1 (en) * | 2002-11-04 | 2004-02-17 |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 Floating nozzle collar for capless filler neck |
US7077178B2 (en) * | 2004-08-11 | 2006-07-18 |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 Fuel-dispensing nozzle inhibitor |
EP2048017B1 (en) * | 2006-07-28 | 2014-04-23 | Toyoda Gosei Co., Ltd. |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tank |
-
2007
- 2007-11-29 JP JP2007309276A patent/JP43795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1-26 KR KR1020107014237A patent/KR10112124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26 WO PCT/JP2008/071405 patent/WO20090696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1-26 DE DE112008003238T patent/DE112008003238B8/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1-26 US US12/742,555 patent/US82205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1-26 CN CN2008801183873A patent/CN10187812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6941U (zh) * | 1986-06-10 | 1988-01-18 | ||
JPH0529594Y2 (zh) * | 1988-08-06 | 1993-07-28 | ||
US5439129A (en) * | 1994-07-06 | 1995-08-08 |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 Fuel tank filler pipe arrangement |
JPH08142694A (ja) * | 1994-11-22 | 1996-06-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タンク |
CN2238758Y (zh) * | 1995-07-13 | 1996-10-30 | 三龙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油箱盖 |
JP2001047876A (ja) * | 1999-06-30 | 2001-02-20 | Eaton Corp | 燃料タンク用フィラーチューブ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558839A (zh) * | 2001-07-25 | 2004-12-29 | ���ռ�����ϵͳ�о���˾ | 燃油箱的注入管的封闭系统和打开该注入管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70300A1 (en) | 2010-10-28 |
KR101121248B1 (ko) | 2012-03-22 |
US8220506B2 (en) | 2012-07-17 |
CN101878128B (zh) | 2013-11-20 |
JP4379518B2 (ja) | 2009-12-09 |
WO2009069632A1 (ja) | 2009-06-04 |
DE112008003238T5 (de) | 2010-09-16 |
KR20100089891A (ko) | 2010-08-12 |
DE112008003238B8 (de) | 2013-05-23 |
DE112008003238B4 (de) | 2013-02-28 |
JP2009132242A (ja) | 2009-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8128B (zh) | 燃油箱的注油部结构 | |
JP4017587B2 (ja) | チェックバルブ一体型カットバルブ | |
US6840262B2 (en) | Fuel blocking valve device | |
US10837566B2 (en) | Cap assembly integrated with check valves | |
JP2007127139A (ja) | ブリーザ装置 | |
JP2604383B2 (ja) | 自動車用フィラーチューブのベントカットバルブ | |
JP4097559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流出規制装置 | |
CN102536383A (zh) | 油分离器单元 | |
KR20200012756A (ko) | 연료탱크용 밸브장치 | |
KR20220017239A (ko) | 자동차용 연료탱크 밀폐밸브 | |
JPH11229984A (ja) | フロートバルブ | |
KR20070094922A (ko) | 연료 탱크용의 뚜껑 없는 필러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0566700B (zh) | 一种坡度排气阀 | |
CN113700917A (zh) | 一种油箱排气阀 | |
WO2018029979A1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4807341B2 (ja) | 燃料遮断弁 | |
KR100462803B1 (ko) | 자동차용 연료 주유구 캡 | |
TW201336708A (zh) | 油箱用之鎖蓋裝置 | |
CN101876377B (zh) | 一种溢油切断阀 | |
CN217081579U (zh) | 一种倾倒阀及其油箱 | |
CN216143245U (zh) | 一种油箱排气阀 | |
US20240019030A1 (en) | Sealing structure of valve body, valve and CFLVV valve | |
KR100494786B1 (ko) | 차량용 연료탱크의 안전밸브 | |
CN113685291B (zh) | 一种油箱隔离阀 | |
CN218267429U (zh) | 一种通气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