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685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3685A CN101873685A CN201010167398A CN201010167398A CN101873685A CN 101873685 A CN101873685 A CN 101873685A CN 201010167398 A CN201010167398 A CN 201010167398A CN 201010167398 A CN201010167398 A CN 201010167398A CN 101873685 A CN101873685 A CN 101873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power
- channel
- error rate
- hich
-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0—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error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针对不包括检错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实现下行发送功率的适当化。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通信终端中的E-HICH的检测率,控制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或者,也可以根据通信终端中的CPICH的比特误码率,控制F-DPCH、E-HICH、E-AGCH以及E-RGCH的发送功率。还可以根据通信终端中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误码率,控制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此外,还可以根据通信终端中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误码率,控制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通过从通信终端向基站通知表示下行发送功率的增减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因特网的快速普及、信息的多元化和大容量化、以及下一代因特网的发展等,用于实现移动体通信中的高速无线传输的下一代无线接入方式的研发正在频繁展开。在这种高速无线环境下,不仅下行线路,上行线路的高速化也很重要,由标准化组织3GPP(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规定了作为上行高速化技术的增强型上行链路(Enhanced uplink)方式。
图1示出现有的宽带码分复用接入(W-CDMA)方式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1个以上的通信终端、和1个以上的基站。W-CDMA方式中的通信终端接收下行信号,使用伴随下行信号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特测定分组的误码率。控制下行发送功率以使该误码率成为恒定值(例如0.5%)。将这种控制称作外环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方法。
图2示出利用外环TPC方法的通信终端的动作例。
在步骤S1中,根据接收到的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Channel)的CRC比特,测定DPCH的分组误码率。
在步骤S2中,判定分组误码率是否优于规定值(例如10%)。在分组误码率优于规定值时,流程进行到步骤S3。在分组误码率不优于规定值时,流程进行到步骤S4。
在步骤S3中,分组误码率优于规定值,因此将针对DP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定为表现发送功率的减少。
在步骤S4中,分组误码率不优于规定值,因此将针对DP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定为表现发送功率的增加。
在步骤S6中,将包括在步骤S3或步骤S4中设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上行控制信号从通信终端发送到基站。之后根据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请求内容,在基站中确定下行发送功率的增减,用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下行信号(DPCH)。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技术。
【非专利文献1】3GPP TS25.214 V6.9.0
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通过被称作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Enhanced-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的无线传输信道发送数据。基站测定来自各通信终端的F-DPCH的干扰量,并根据该干扰量确定各通信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允许最大值。由此,能够实现吞吐量的提高。此外,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使用进行分组的重传和和合成的混合自动重传控制(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式。为了适当进行吞吐量控制和HARQ控制,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W-CDM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相比,准备了多种信道。在这些信道中,存在带有CRC比特的信道和不带有CRC比特的信道。对于带有CRC比特的信道,能够通过参照图2说明的步骤,适当控制发送功率。但是,在不带有CRC比特的信道的情况下(尤其是后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图2所示的外环方式的方法。对于需要控制发送功率的全部下行控制链路,在理论上还考虑附加CRC比特。但是,此时担心下行数据信道用的无线资源急剧减少。
由此,期望以下的装置和方法:适当控制不带有CRC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而不会显著减少下行数据信道用的无线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针对不包括检错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实现下行发送功率的适当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被用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本方法为以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
确定步骤,对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确定;
生成步骤,生成包括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上行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步骤,将所述上行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表示针对上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指示信道,并根据判定结果,确定针对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针对不包括检错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实现下行发送功率的适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外环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4是利用CPICH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CPICH的比特误码率和E-HICH的分组误码率的关系的图。
图6是详细示出图4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流程图。
图7是利用HS-S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详细示出图7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利用HS-PD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详细示出图10的流程中的步骤S5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利用E-HICH的检测状况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详细示出图13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流程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通信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站的功能框图。
标号说明
81:接收部;82:接收信号分析部;83:测定部;84:控制部;85:发送信号生成部;86:发送部;91:接收部;92:接收信号分析部;93:控制部;94:发送信号生成部;95: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被用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确定步骤: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表示针对上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指示信道(E-HICH),并根据判定结果,确定针对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更具体而言,利用CPICH的比特误码率、下行HS-SCCH的误码率、HS-PDSCH的误码率以及E-HICH的检测状况的一个以上进行不带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由此,能够进行外环型的发送功率控制,而一概不向下行控制信道附加CRC,以使下行控制信道保证恒定的质量。
(2)使用本方法的通信终端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以下的步骤:测定步骤,测定导频信道(CPICH)的接收质量(BER);以及估计步骤,根据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BER)和指示信道(E-HICH)的接收质量(PER)的已知对应关系、以及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质量(BER),估计接收到指示信道(E-HICH)时的质量。所述确定步骤根据所述估计步骤的估计结果,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所述指示信道(E-HICH)。
这从平稳地进行E-HICH的发送功率控制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3)使用本方法的通信终端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以下的测定步骤:测定包括检错比特(CRC)的下行信道(HS-SCCH、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所述确定步骤根据下行信道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的已知对应关系、以及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确定是否增加所述指示信道(E-HICH)的发送功率。
这从根据比特误码率和分组误码率那样的正确的接收质量,正确地进行E-HICH的发送功率控制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4)使用本方法的通信终端的确定步骤也可以根据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质量是否包含在预定范围(区域(1)且区域(Q))内,确定是否增加所述指示信道(E-HICH)的发送功率。所述下行信道的接收质量的所述预定范围在所述对应关系中,为随着接收功率变低而变宽的范围(区域(1)且区域(Q))。
如果是预定范围外(例如区域(2)且区域(Q)),则即使接收质量较差,也不增加发送功率而宁可减弱。这从有效使用基站的发送功率资源并且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5)指示信道(E-HI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与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下行控制信道(E-AGCH、E-RGCH、F-DPCH等)的TPC比特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预先已知的。这从节约用上行信号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根据以下的观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系统
2.基于CPI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3.基于HS-SC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4.基于HS-PDS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5.基于E-HICH的检测状况的发送功率控制
6.通信终端
7.基站
8.变形例
【实施例1】
<1.系统>
图3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为例如使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图3中,示出了经由基站BS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MS。基站数量和通信终端数量是任意的。典型的通信终端是移动终端那样的用户装置,但也可以是固定终端。如上所述,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种信道在通信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
以下,大致说明各种通信信道内的、特别与本实施例关联较深的信道。针对这些信道的详细情况,例如用3GPP25.211v6.9.0(2007-11)等进行说明。
○上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Uplink DPCH:Dedicated physicalchannel):从通信终端向基站对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control)比特进行发送的信道。附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比特。
●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的导频信道。用于通信终端中的电波强度的测定、信道补偿等。发送的信号内容在基站和通信终端间是已知的。以恒定的功率发送公共导频信道。没有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高速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atachannel):下行的高速通信用的数据信道。附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High-speed shared controlchannel):下行的高速通信用的控制信道。包括接收HS-PDSCH所需的信息。附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增强型专用信道混合APQ指示信道(E-HICH: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 Hybrid APQ indicator channel):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送达确认信息的信道。送达确认信息通过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表示。在发送E-HICH的预定期间前,发送成为E-HICH的对象的上行数据信道。没有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E-AGCH(E-DCH absolute grant channel:E-DCH绝对授权信道):用于从通信中的基站向通信终端对发送功率允许量进行发送的信道。没有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E-RGCH(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E-DCH相对授权信道):用于从没有进行通信的基站向通信终端对发送功率允许量进行发送的信道。没有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部分专用物理信道(F-DPCH:Fractional dedicated physicalchannel):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对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进行发送的信道。没有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用○符号表示的附加有CRC比特的信号能够在通信终端中测定比特误码率,因此能够进行外环型的发送功率控制以将比特误码率保持为恒定。但是,对于用●符号表示的不带有CRC比特的信号(E-HICH、E-AGCH、E-RGCH、F-DPCH),不能测定这样的误码率,从而难以使用现有的外环型的发送功率控制。
以下,对能够适用于不带有CRC比特的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2.基于CPI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如上所述,没有对公共导频信道(CPICH)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但是信号的内容在基站和通信终端间是已知的。此外,以恒定的功率发送公共导频信道(CPICH)。由此,通信终端能够测定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比特误码率。该比特误码率反映了下行信道是否良好,因此能够用于E-HICH等的发送功率控制。
以下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根据CPICH的比特误码率,估计接收E-HICH(E-AGCH、E-RGCH、F-DPCH)时的质量,从而控制E-HICH等的发送功率。
图4示出根据CPICH的比特误码率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例。
在步骤S1中,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各种下行信道。在该时刻全部发送图示的全部信道不是必须的。在本方法例的情况下,公共导频信道(CPICH)是特别需要的。
在步骤S2中,通信终端接收公共导频信道(CPICH),并测定比特误码率。
在步骤S3中,通信终端将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比特误码率转换为不带有CRC比特的其他信道的质量。不带有CRC比特的信道为例如E-HICH、E-AGCH、E-RGCH和F-DPCH等。信道的质量也可以通过比特误码率、分组误码率、电场强度、SIR、Ec/No等表现。能够预先调查CPICH的质量与E-HICH等的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在系统中作为公共的报知信息进行准备,也可以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进行准备。
图5示出CPICH的比特误码率和E-HICH的分组误码率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例如,在CPICH的比特误码率为10%的情况下,E-HICH的分组误码率与1%对应。这种数值的对应关系不过是一个例子。E-HICH表现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因此本质上是1比特的信息。由此,在CPICH的比特误码率达到50%的情况下,E-HICH的误码率成为100%。
在图4的步骤S4中,根据在步骤S3中估计出的E-HICH的分组误码率,确定针对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图6示出图4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详细情况。
在步骤S41中,判定在步骤S3中估计出的E-HICH的分组误码率是否优于规定值。规定值为例如1%,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与CPICH的比特误码率为10%对应。在分组误码率优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2。在分组误码率不优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3。
在步骤S42中,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
在步骤S43中,反之,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
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5。
在图4、图6的步骤S5中,发送包括在步骤S4中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的上行信号(DPCH)。
在步骤S6中,基站从通信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提取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并根据TPC比特的指示,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
在步骤S7中,用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E-HICH。
也可以与E-HICH同样地确定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即,也可以根据CPICH的比特误码率与E-AGCH等的质量之间的预定的对应关系,与E-HICH的TPC比特分开准备E-AGCH等的TPC比特。此时,从通信终端发送到基站的DPCH包括E-HICH的TPC比特、E-AGCH的TPC比特、E-RGCH的TPC比特以及F-DPCH的TPC比特内的一个以上的TPC比特。
或者,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也可以从E-HICH的TPC比特,根据预定的对应关系导出。此时,在通信终端和基站两者中预先存储有E-HICH的发送功率(或质量)、与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或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从通信终端发送到基站的DPCH可以仅包括E-HICH的TPC比特。
E-HICH表现针对过去发送的上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在重传控制中成为最基本的信息。根据是肯定响应还是否定响应,发送E-DPDCH的新分组或重传分组,因此E-HICH的质量对吞吐量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在进行不带有CRC比特的信道的功率控制时,以E-HICH的质量为基准从达到有效且高速的通信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3.基于HS-SC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在以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进行了上行通信的情况下,在产生了下行数据信道时,基站与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一起发送该下行数据信道。在HS-SCCH中附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能够根据该CRC比特测定HS-SCCH的误码率。该误码率反映了下行信道是否良好,因此能够用于E-HICH等的发送功率控制。但是,HS-SCCH与CPICH不同,发送功率不恒定,因此在估计误码率时,在通信终端中还需要考虑接收功率。
以下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根据HS-SCCH的误码率,控制E-HICH等的发送功率。
图7示出根据HS-SCCH的比特误码率控制发送功率方法的方法例。
在步骤S1中,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各种下行信道。在该时刻全部发送图示的全部信道不是必须的。在本方法例的情况下,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高速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是特别需要的。
在步骤S2中,通信终端接收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并测定接收振幅和接收功率。在HS-SCCH的情况下,复用代码数(1个代码)和数据调制方式(QPSK)是已知的,因此能够根据已接收的信号的振幅估计接收功率。
在步骤S3中,通信终端根据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测定误码率。误码率可以是比特误码率、分组误码率或块误码率等合适的任意误码率。为了方便说明,假定在步骤S3中测定分组误码率。
此外,步骤S2和步骤S3的顺序可以如图所示,步骤S3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与步骤S2平行进行。
在步骤S4中,判定在步骤S2和S3中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误码率位于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哪个区域。此外,根据判定结果,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图8示出图7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详细情况。为了方便,平行进行步骤S2和步骤S3,但是如上所述,这种情况不是本发明的本质所在。
在步骤S41中,判定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误码率位于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哪个区域。
图9示出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一个例子。这种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预先存储在通信终端的存储器中。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信息可以作为系统的报知信息进行准备,也可以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进行准备。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用于根据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的值和分组误码率的值,判定是否应该增加E-HICH的发送功率。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为将HS-SCCH的接收功率对分组误码率的关系转换为E-HICH的接收功率对分组误码率后,示出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增减关系的二维分布图。在HS-SCCH的分组误码率和E-HICH的分组误码率之间,存在1对1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预先调查其对应关系。例如,在HS-SCCH中10%的分组误码率,与在E-HICH中1%的分组误码率对应。
概括而言,在测定出的HS-SCCH的分组误码率比规定值(例如10%)好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P)的情况下,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过度良好的状况。从有效使用下行功率资源的观点出发,在区域(P)那样的过度良好的接收环境的情况下,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将下降部分的功率用于其他通信终端。因此,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属于区域(P)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比表示规定值的线M质量高的区域(P)被记作“Down区域”。
另一方面,在HS-SCCH的接收功率、和HS-SCCH的分组误码率之间,平均具有由线L示出的关系。在图9中,线L用直线示意性示出,但是一般采取各种形状。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比线L好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1)的情况下,该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比平均好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在分组误码率的测定值没有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能够期待通过增加下行发送功率,极大改善分组误码率。因此,在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属于线M以下的区域(Q)且属于线L以上的区域(1)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属于区域(Q)和区域(1)的区域被记作“Up区域”。
再一方面,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比线L差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2)的情况下,该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比平均差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在分组误码率的测定值没有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预想为了改善分组误码率,必须极大增加下行发送功率的情况。此时,与平均的接收环境的情况相比,需要较多的发送功率。勉强在这种接收环境的通信终端中消耗发送功率从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且有效地使用功率资源等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因此,在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属于线M以下的区域(Q)且属于线L以下的区域(2)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宁可降低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属于区域(Q)和区域(2)的区域被记作“Down区域”。
在图8的流程的步骤S42中,判定在步骤S2和S3中估计和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是否属于图9的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Down区域”。在坐标点属于“Down区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3。在坐标点不属于“Down区域”的情况下,即属于“Up区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4。
在步骤S43中,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
在步骤S44中,反之,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例如,假定E-HICH的分组误码率的规定值1%与HS-SCCH的分组误码率的规定值10%对应。测定出的HS-SCCH的接收功率为-110dBm,测定出的HS-SCCH的分组误码率为12%。此时的坐标点属于“Up区域”,因此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
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5。
在图7、图8的步骤S5中,发送包括在步骤S4中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的上行信号(DPCH)。
在步骤S6中,基站从通信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提取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并根据TPC比特的指示,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
在步骤S7中,用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E-HICH。
与利用CPICH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与E-HICH同样地确定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或者,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也可以从E-HICH的TPC比特,根据预定的对应关系导出。
<4.基于HS-PDSCH的比特误码率的发送功率控制>
以下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根据HS-PDSCH的误码率,控制E-HICH等的发送功率。概括而言,使用HS-PDSCH而不是HS-SCCH的方面与上述的<3>的方法不同。
在以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进行了上行通信的情况下,在产生了下行数据信道时,基站与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一起发送高速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在HS-SCCH和HS-PDSCH中都附加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能够根据该CRC比特测定HS-PDSCH的误码率。该误码率反映了下行信道是否良好,因此能够用于E-HICH等的发送功率控制。但是,HS-PDSCH与CPICH不同,发送功率不恒定,因此在估计误码率时,还需要在通信终端中判别接收功率。
图10示出根据HS-PDSCH的比特误码率控制发送功率方法的方法例。
在步骤S1中,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各种下行信道。在该时刻全部发送图示的全部信道不是必须的。在本方法例的情况下,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高速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是特别需要的。
在步骤S2中,通信终端与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一起接收高速物理数据信道(HS-PDSCH)。通信终端通过分析HS-SCCH,确定复用代码数和用于HS-PDSCH的数据调制方式等。
在步骤S3中,通信终端根据HS-SCCH的分析结果,测定HS-PDSCH的接收振幅和接收功率。
在步骤S4中,通信终端根据HS-PDS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测定误码率。误码率可以是比特误码率、分组误码率或块误码率等合适的任意误码率。为了方便说明,假定在步骤S4中测定分组误码率。
此外,步骤S3和步骤S4的顺序可以如图所示,步骤S4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与步骤S3平行进行。
在步骤S5中,判定在步骤S3和S4中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误码率位于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哪个区域。此外,根据判定结果,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图11示出图10的流程中的步骤S5的详细情况。为了方便,平行进行步骤S3和步骤S4,但是如上所述,这种情况不是本发明的本质所在。
在步骤S51中,判定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误码率位于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哪个区域。
图12示出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一个例子。这种发送功率判别图表预先存储在通信终端的存储器中。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信息可以作为系统的报知信息进行准备,也可以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进行准备。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用于根据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的值和分组误码率的值,判定是否应该增加E-HICH的发送功率。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为将HS-PDSCH的接收功率对分组误码率的关系转换为E-HICH的接收功率对分组误码率后,示出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增减关系的二维分布图。在HS-PDSCH的分组误码率和E-HICH的分组误码率之间,存在1对1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预先调查其对应关系。例如,HS-SCCH中10%的分组误码率,与在E-HICH中1%的分组误码率对应。
概括而言,在测定出的HS-PDSCH的分组误码率比规定值(例如10%)好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P)的情况下,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过度良好的状况。从有效使用下行功率资源的观点出发,在区域(P)那样的过度良好的接收环境的情况下,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将下降部分的功率用于其他通信终端。因此,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属于区域(P)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比规定值的线M质量高的区域(P)被记作“Down区域”。
另一方面,在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HS-PDSCH的分组误码率之间,平均具有由线L示出的关系。在图12中,线L用直线示意性示出,但是一般采取各种形状。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比线L好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1)的情况下,该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比平均好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在分组误码率的测定值没有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能够期待通过增加下行发送功率,极大改善分组误码率。因此,在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属于线M以下的区域(Q)且属于线L以上的区域(1)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属于区域(Q)和区域(1)的区域被记作“Up区域”。
再一方面,在测定出的分组误码率比线L差的情况下,即属于区域(2)的情况下,该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为比平均差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在分组误码率的测定值没有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预想为了改善分组误码率,必须极大增加下行发送功率的情况。此时,与平均的接收环境的情况相比,需要较多的发送功率。勉强在这种接收环境的通信终端中消耗发送功率从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且有效地使用功率资源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因此,在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属于线M以下的区域(Q)且属于线L以下的区域(2)的情况下,TPC比特表示应该宁可降低下行发送功率。为了表现这种情况,在图中,属于区域(Q)和区域(2)的区域被记作“Down区域”。
在图11的流程的步骤S52中,判定在步骤S3和S4中估计和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的坐标点是否属于图12的下行发送功率判别图表的“Down区域”。在坐标点属于“Down区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3。在坐标点不属于“Down区域”的情况下,即属于“Up区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4。
在步骤S53中,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
在步骤S54中,反之,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例如,假定E-HICH的分组误码率的规定值1%与HS-PDSCH的分组误码率的规定值10%对应。测定出的HS-PDSCH的接收功率为-110dBm,测定出的HS-PDSCH的分组误码率为12%。此时的坐标点属于“Up区域”,因此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
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6。
在图10、图11的步骤S6中,发送包括在步骤S5中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的上行信号(DPCH)。
在步骤S7中,基站从通信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提取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并根据TPC比特的指示,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
在步骤S7中,用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E-HICH。
与利用CPICH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与E-HICH同样地确定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或者,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也可以从E-HICH的TPC比特,根据预定的对应关系导出。
<5.基于E-HICH的检测状况的发送功率控制>
增强型混合指示信道(E-HICH)在从通信终端向基站发送了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后,在经过预定期间后从基站发送到通信终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了E-DPDCH后,必须在下行链路中发送E-HICH。预先在系统中规定了下行链路中的发送定时。由此,通信终端在发送了E-DPDCH后,能够通过判别能否适当地接收E-HICH,估计是否从基站适当地发送了E-HICH。即,能够利用该估计结果,控制E-HICH的发送功率。
以下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根据E-HICH的检测率,控制E-HICH等的发送功率。
图13示出根据E-HICH的检测状况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例。
在步骤S1中,从通信终端向基站发送一些数据信道(E-DPDCH)。根据需要还发送针对下行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在步骤S2中,从基站向通信终端发送各种下行信道。在该时刻全部发送图示的全部信道不是必须的。在本方法例的情况下,表示针对上行数据信道(E-DPDCH)的送达确认信息的E-HICH是特别需要的。
在步骤S3中,通信终端等待E-HICH。在通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发送数据信道(E-DPDCH)后,在经过预定期间后接收E-HICH。换言之,通信终端测定E-HICH的检测率。
在步骤S4中,根据在步骤S3中测定出的E-HICH的检测率,确定针对E-HICH的下行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
图14示出图13的流程中的步骤S4的详细情况。
在步骤S41中,判定E-HICH的检测率是否良好,即在步骤S3中能否适当地检测出E-HICH。在E-HICH的检测率良好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2。在E-HICH的检测率差的情况下,即判断为不能适当地发送E-HICH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3。
在步骤S42中,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降低下行发送功率。
在步骤S43中,反之,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被设定为指示之后应该提高下行发送功率。
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5。
在图13、图14的步骤S5中,发送包括在步骤S4中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的上行信号(DPCH)。
在步骤S6中,基站从通信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提取发送功率控制(TPC)比特,并根据TPC比特的指示,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
在步骤S7中,用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E-HICH。
也可以与E-HICH同样地确定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或者,不包括CRC比特的其他信道(E-AGCH、E-RGCH以及F-DPCH)的发送功率也可以从E-HICH的TPC比特,根据预定的对应关系导出。
<6.通信终端>
图15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通信终端。在图15中,描绘出接收部81、接收信号分析部82、测定部83、控制部84、发送信号生成部85以及发送部86。
接收部81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并转换为基带的接收信号。
接收信号分析部82提取接收信号中的各种信号并进行分析。在接收信号中,如上所述,包括CPICH、HS-SCCH、HS-PDSCH、E-HICH、E-AGCH、E-RGCH以及F-DPCH等在内的一个以上。
测定部83关于各下行信道,测定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等。例如,测定CPICH的接收功率和比特误码率、HS-SC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HS-PDSCH的接收功率和分组误码率以及E-HICH的检测率等。
控制部84(确定部)控制通信终端内的各种功能要素的动作。尤其是,根据测定部的各种物理量的测定结果,确定E-HICH的TPC比特。
发送信号生成部85生成基带的发送信号。尤其是,生成包括由控制部84确定的TPC比特的上行信号(DPCH)。
发送部86将基带的发送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无线发送到基站。
<7.基站>
图16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站。在图16中,描绘出接收部91、接收信号分析部92、控制部93、发送信号生成部94以及发送部95。
接收部91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信号,并转换为基带的接收信号。
接收信号分析部92提取接收信号中的各种信号并进行分析。在接收信号中,如上所述,包括E-DPDCH和DPCH(TPC比特)等。
控制部93控制基站内的各种功能要素的动作。尤其是,根据接收信号中的E-HICH的TPC比特,确定E-HICH的发送功率。根据需要,确定E-AGCH、E-RGCH以及F-DPCH等那样的不带有CRC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发送信号生成部94生成基带的发送信号。在发送信号中,如上所述,包括CPICH、HS-SCCH、HS-PDSCH、E-HICH、E-AGCH、E-RGCH以及F-DPCH等在内的一个以上。
发送部95将基带的发送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无线发送到基站。
<8.变形例>
由此,能够根据各种判断基准进行不带有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的下行控制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在上述<2>~<5>中说明的具体方法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预先在系统中确定在哪个时刻接收到CPICH。由此,能够结合这种接收定时定期进行利用CPICH的比特误码率的<1>的方法。如果不产生这种下行数据信道则不能使用利用HS-SCCH和HS-PDSCH的方法。由此,在能够接收下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能够使用<2>或<3>的方法。此外,利用E-HICH的检测状况的方法只能在发送了上行数据信道后使用。由此,在发送了上行数据信道时,能够使用<5>的方法。还能够根据通信状况使用<2>~<5>的方法中的两个以上。例如,在原则上使用利用CPICH的<2>的方法,接收到下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考虑使用<2>和/或<3>的方法。在原则上使用利用CPICH的<2>的方法,发送了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考虑使用<5>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利用CPICH的比特误码率、下行HS-SCCH的误码率、HS-PDSCH的误码率以及E-HICH的检测状况的一个以上,适当地进行不带有CRC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
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需要不带有CRC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合适的任意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HSDPA/HSUPA方式的W-CDMA系统、LTE方式的系统、IMT-Advanced系统、WiMAX及Wi-Fi方式的系统等。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单纯的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各种变形示例、修改示例、替代示例、置换示例等。为了帮助理解发明而使用具体的数值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预告,这些数值只不过是单纯的一个示例,也可以采用合适的任意值。实施例或项目的区分不是本发明的本质所在,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或项目记述的事项,某个实施例或项目记述的事项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实施例或项目记述的事项(只要没有矛盾)。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种装置也可以利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可以准备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式盘、CD-ROM等其他合适的任意存储介质中。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各种变形示例、修改示例、替代示例、置换示例等包含于本发明中。
Claims (6)
1.一种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确定步骤,对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确定;
生成步骤,生成包括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上行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步骤,将所述上行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表示针对上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指示信道,并根据判定结果,确定针对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确定步骤还具有如下步骤:
测定步骤,测定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以及
估计步骤,根据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和指示信道的接收质量的已知的对应关系、以及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质量,估计接收到指示信道时的质量,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根据所述估计步骤的估计结果,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所述指示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确定步骤还具有测定步骤,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包括检错比特的下行信道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根据下行信道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的已知的对应关系、以及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确定是否增加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根据在所述测定步骤中测定出的接收质量是否包括在预定范围内,确定是否增加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
所述下行信道的接收质量的所述预定范围是在所述对应关系下,随着接收功率变低而变宽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与不包括检错比特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指示信道以外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已知的。
6.一种通信终端,其被用在增强型上行链路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中,该通信终端具有:
确定部,其对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确定;
生成部,其生成包括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上行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部,其将所述上行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
所述确定部判定能否以优于预定值的质量接收表示针对上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指示信道,并根据判定结果,确定针对所述指示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8519 | 2009-04-27 | ||
JP2009108519A JP4792513B2 (ja) | 2009-04-27 | 2009-04-27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3685A true CN101873685A (zh) | 2010-10-27 |
Family
ID=4255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67398A Pending CN101873685A (zh) | 2009-04-27 | 2010-04-27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91172B2 (zh) |
EP (1) | EP2247148B1 (zh) |
JP (1) | JP4792513B2 (zh) |
CN (1) | CN10187368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6070A (zh) * | 2011-01-14 | 2011-05-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的期望接收信噪比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958149A (zh) * | 2011-08-30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18623B1 (en) * | 2001-05-04 | 2007-05-15 | Ipr Licensing, Inc. | Coded reverse link messages for closed-loop power control of forward link control messages |
JP5388370B2 (ja) * | 2010-11-12 | 2014-01-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US20120127973A1 (en) * | 2010-11-18 | 2012-05-24 | James Lin | System and method of sending acknowledgments through control channels to prevent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 in a limited bandwid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185660B2 (en) * | 2011-04-21 | 2015-11-10 | Mediatek Inc. | Power adapt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adapt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downlink power |
EP4199370A1 (en) * | 2012-05-17 | 2023-06-21 | Marvell Asia Pte, Ltd. |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JP6424515B2 (ja) * | 2014-08-26 | 2018-11-21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2019013053A (ja) * | 2018-10-25 | 2019-01-24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19069A1 (en) * | 2001-04-27 | 2003-11-27 | Chen Ernest C | Signal,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measurement |
CN1921337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26523B1 (ko) | 2001-10-29 | 2005-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공통전력제어채널의 전력을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JP4649190B2 (ja) * | 2004-11-30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
JP4433216B2 (ja) * | 2005-03-24 | 2010-03-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方式の移動端末、cdma方式の移動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品質推定方法 |
JP4986998B2 (ja) * | 2005-05-18 | 2012-07-25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エンハンスト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伝送に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EP1917732A2 (en) * | 2005-08-05 | 2008-05-07 | Nokia Corporation | Power control for g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US7965665B2 (en) * | 2005-09-30 | 2011-06-2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signaling traffic mode trans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801547B2 (en) * | 2005-12-22 | 2010-09-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signaling pow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4589250B2 (ja) * | 2006-02-21 | 2010-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制御装置 |
JP2008005073A (ja) | 2006-06-21 | 2008-01-10 | Nec Corp | 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 |
EP2102999A4 (en) * | 2006-12-21 | 2016-09-14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498607B2 (en) * | 2008-06-12 | 2013-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wer savings using a message indication header |
JP4787890B2 (ja) * | 2009-04-21 | 2011-10-0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通信端末及び方法 |
-
2009
- 2009-04-27 JP JP2009108519A patent/JP479251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4-16 US US12/761,794 patent/US839117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1 EP EP10250800A patent/EP224714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7 CN CN201010167398A patent/CN1018736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19069A1 (en) * | 2001-04-27 | 2003-11-27 | Chen Ernest C | Signal,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measurement |
CN1921337A (zh) * | 2005-08-24 | 2007-0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6070A (zh) * | 2011-01-14 | 2011-05-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的期望接收信噪比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076070B (zh) * | 2011-01-14 | 2016-01-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的期望接收信噪比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958149A (zh) * | 2011-08-30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2958149B (zh) * | 2011-08-30 | 2015-03-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71969A1 (en) | 2010-10-28 |
JP2010258916A (ja) | 2010-11-11 |
US8391172B2 (en) | 2013-03-05 |
EP2247148A2 (en) | 2010-11-03 |
EP2247148A3 (en) | 2011-05-18 |
JP4792513B2 (ja) | 2011-10-12 |
EP2247148B1 (en)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3685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 |
KR100721787B1 (ko) | 노드 b 및 srnc에서 알려진 hsdpa cqi,ack, nack 파워 오프셋 | |
JP4413966B2 (ja) | 通信品質判定方法、移動局、基地局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EP1424869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fer rate decision method | |
US9143958B2 (en) | Uplink coverage via autonomous retransmission | |
EP1724978A2 (en)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 HSUPA system | |
EP1511247A2 (en) | Controlling link adaptation and packet scheduling in a radio system | |
US8032171B2 (en)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 station | |
WO2008044528A1 (fr) |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puissance de transmission, terminal utilisateur et station de base | |
JPWO2006043712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 |
EP2292059B1 (en) | Distribution of downlink e-dch power usage | |
US2005027103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transmission status information and buffer state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uplink packet service | |
JP504575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無線受信装置 | |
US7978663B2 (en) |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line control station | |
US7756020B2 (en)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
US7965665B2 (en) | Method of signaling traffic mode trans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2006033778A (ja) | 移動局、基地局、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
US886743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high-speed packet access system | |
JP4967658B2 (ja) | 高い精度での受信品質の測定を可能にする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04166123A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mcs選択方法 | |
JP2010537550A (ja) | チャネル依存ゲーティング | |
CN101742628A (zh) | 一种降低上行参考符号干扰的方法 | |
KR101068183B1 (ko) | 상향 패킷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상태정보 및 버퍼상태정보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09049750A (ja)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4094544B (zh) | 一种质量测量方法、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