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1121A -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1121A
CN101861121A CN200880116048A CN200880116048A CN101861121A CN 101861121 A CN101861121 A CN 101861121A CN 200880116048 A CN200880116048 A CN 200880116048A CN 200880116048 A CN200880116048 A CN 200880116048A CN 101861121 A CN101861121 A CN 101861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bag
fluid bag
pulse wa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6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1121B (zh
Inventor
小林达矢
小椋敏彦
佐野佳彦
阿部敏彦
田中孝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61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1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07Evaluating blood vessel condition, e.g. elasticity, com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08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 A61B5/021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from analysis of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 wave propagation ti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6Measuring blood flow
    • A61B5/0285Measuring or recording phase velocity of blood wa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在安装有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的脉搏波计的袖带中,用于压迫生体的空气袋采用包括驱血用的空气袋(13A)和脉搏波测量用的空气袋(13B)的在动脉方向上的双重结构,在它们的外周侧具有将这些空气袋一体地按压在上臂(100)上的套环(10)以及从外周侧按压套环的空气袋(8)。在用于压迫套环的空气袋和脉搏波测量用的空气袋之间具有用于抑制振动的构件(13C),所以能够抑制从套环压迫用的空气袋向脉搏波测量用的空气袋传递的振动。在脉搏波计中,基于在末梢侧被驱血用的空气袋驱血的状态下的脉搏波测量用空气袋的内压变化,来测量脉搏波。

Description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装置,尤其涉及通过分析脉搏波来获取用于判定动脉的硬化度的指标并利用该指标来判定动脉的硬化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装置,例如在JP特开2000-31682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测量心脏射出的脉搏波的传播速度(以下,称为PWV:pulse wave velocity:脉搏波速度)来判定动脉硬化度的装置。动脉硬化越严重,脉搏波传播速度就变得越快,因此PWV成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在上臂及下肢等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装戴用于测量脉搏波的袖带等并同时测量脉搏波,从而根据各个脉搏波的出现时间差以及装戴了用于测量脉搏波的袖带等的2点间的动脉长度来能够计算PWV。PWV的值根据测量部位而不同。作为代表性的PWV,可以列举测量部位为上臂和脚踝时的baPWV以及测量部位为颈动脉和髂动脉时的cfPWV。
作为根据上臂的脉搏波来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技术,在JP特开2007-44362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血压测量用的袖带和脉搏波测量用的袖带的双重构造的技术。
另外,在JP特开2004-11359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于心脏射出的射血波和被髂动脉分岔部及动脉中的硬化部位反射的反射波进行分离,并根据各自的振幅差、振幅比或出现时间差等来判定动脉硬化度。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316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44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4-113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5-230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利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来测量PWV,需要如上所述那样在上臂和下肢等的至少2个部位装戴袖带等。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也难以在家中简单地测量PWV。
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根据上臂的脉搏波来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技术,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的装置具有血压测量用的袖带和脉搏波测量用的袖带的双重构造,所以在只使用脉搏波测量用的袖带的情况下,由于来自末梢的反射等相重叠,因此有可能难以正确地分离出反射波。因此,存在难以高精度地判定动脉硬化度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在从测量波分离出射血波和反射波的基础上判定动脉硬化度,但是在作为其前提的脉搏波测量中存在如下问题:因如用于测量脉搏波的袖带等的装戴位置发生变化或者将袖带卷绕得松弛等不同的袖带的卷绕方式而难以测量稳定的脉搏波。作为使袖带的卷绕方式稳定的方法,有自动地卷绕袖带的方法。作为自动地稳定卷绕袖带的方法,在JP特开2005-230175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等中公开了利用空气袋来自动卷绕的技术。但是,由于在空气袋中产生的噪声混入脉搏波袖带,或者用于将空气袋保持在恒压的振动混入脉搏波袖带,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根据利用脉搏波袖带来测量的脉搏波来计算动脉硬化度时产生误差。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计算出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指标的装置,其通过采用能够稳定地卷绕用于测量脉搏波的袖带等的构造,能够从一个测量部位以高精度测量脉搏波,并基于该脉搏波来计算出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指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具有:第一流体袋,其卷绕在测量部位的中枢一侧;第二流体袋,其卷绕在测量部位的末梢一侧;压迫构件,其配置在特定位置,用于将第一流体袋和第二流体袋两者一体地覆盖,上述特定位置是指,既是位于第一流体袋和第二流体袋两者的外周一侧,又是位于测量部位的相反一侧的位置;第一传感器,其用于测量第一流体袋的内压;调整部,其用于调整压迫构件的按压力;检测部,其基于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检测测量部位的脉搏波;计算部,其对脉搏波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调整部利用压迫构件进行按压,由此将第一流体袋和第二流体袋两者向测量部位压迫,从而将第一流体袋和第二流体袋以恒定的按压力按压在测量部位上,检测部基于在以恒定的按压力按压在测量部位上的状态下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检测测量部位的脉搏波。
发明的效果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容易地测量稳定的脉搏波,从而能够进行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处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外观的具体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使用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来测量脉搏波时的测量姿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Tr与PWV之间的相关性的具体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所测量的脉搏波波形、射血波以及反射波的关系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测量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概略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测量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概略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功能模块(function block)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脉搏波计进行测量动作的过程中的各空气袋内的压力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脉搏波计的包括压力调整处理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脉搏波计进行测量动作的过程中的套环压迫用空气袋内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功能模块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功能模块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的功能模块的图。
图15是表示脉搏波计的测量动作的其他具体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脉搏波计;
2:基体;
3:操作部;
4:显示部;
5:测量部:
6:壳体;
7:保护套;
8、13A、13B、85:空气袋;
10:套环;
13C:构件;
20A、20B、30:空气系统;
21A、21B、31:气泵;
22A、22B、32:气阀;
23A、23B、33:压力传感器;
26A、26B、27A、27B、36、37:驱动电路;
28A、28B、38:放大器;
29A、29B、39:A/D转换器;
40:CPU;
41:存储器部;
50:节流孔(orifice);
51:调整部;
81:人工肌肉;
83:控制电路;
100:上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和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的脉搏波计的外观的具体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利用图1所示的脉搏波计来测量脉搏波时的测量姿势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1所示,装载了本实施方式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的脉搏波计1主要具有放置在桌子等载置台上的基体2、用于插入作为被测量部位的上臂的测量部5。在基体2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部3和显示部4,在该操作部3上配置有用于接通电源的电源按钮和用于开始测量动作的测量按钮等,该显示部4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和操作向导等。测量部5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基体2上,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机壳即壳体6、收容在壳体6的内周部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通过压迫生体来使其固定。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收容在壳体6的内周部的固定装置未露出,而被保护套7覆盖。
在使用上述脉搏波计1来测量脉搏波时,如图2所示,将上臂100伸入至位于壳体6的内侧的中空部,并通过组装在壳体6的内周部的固定装置来压迫固定上臂100,由此测量脉搏波。
参照图2,收容在壳体6的内周部的固定装置主要具有:空气袋13A以及空气袋13B,它们为用于压迫生体的流体袋;套环10,其为大致圆筒状的可挠性构件,位于这些空气袋的外周侧,将空气袋13A以及空气袋13B一体地覆盖,并在径向上能够伸缩;空气袋8,其为流体袋,位于套环10的外周侧(生体的相反一侧),通过膨胀向内侧(生体一侧)按压套环10的外周面以使套环10的直径减小,并且一体地覆盖套环10,从而压迫可挠性构件,其中,该可挠性构件从套环10的外侧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按压在生体上。在空气袋13B和套环10之间具有用于抑制振动的构件13C。
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根据从一个测量部位得到的脉搏波波形来获取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Tr来作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在将上臂作为测量部位且反射波为来自末梢即脚踝的反射波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年龄、性别等个人参数,对时间差Tr和在测量部位为上臂和脚踝时的PWV即baPWV的相关性进行统计,从而得到例如如图3所示的统计结果。因此,能够将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Tr作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
图4是用于说明基于从一个测量部位得到的脉搏波波形来获取动脉硬化度的判定指标的原理的图,该图4用于说明所测量的脉搏波波形、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关系。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波形A是所测量的脉搏波波形。用虚线表示的波形B是射血波,用点划线表示的波形C是反射波。如图4所示,测量所获取的脉搏波波形A是射血波B和反射波C的合成波。通过检测脉搏波波形A的弯曲点D来检测反射波已到达测量部位。因此,根据从脉搏波波形A的上升时刻起弯曲点D为止的时间来获取上述时间差Tr。
要从测量得到的脉搏波波形A获取上述弯曲点D,则需要得到精度高的脉搏波波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空气袋采用包括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动脉方向上的双重构造。空气袋13A配置在上臂100的末梢一侧(离心脏远的一侧),空气袋13B配置在中枢一侧(离心脏近的一侧)。在上臂100被压迫固定后,使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膨胀/伸缩。由于空气袋13A膨胀,因此在动脉的末梢一侧出现驱血。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空气袋13B膨胀,来检测出在驱血状态下动脉内产生的动脉压脉搏波。即,能够一边使末梢一侧驱血,一边测量脉搏波。由此,能够测量高精度的脉搏波。其结果,根据所测量的脉搏波波形A能够高精度地获取上述弯曲点D,从而能够获取时间差Tr。由此,使用图3所示的相关关系,能够获取高精度的baPWV。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测量部5的内部构造的剖视概略图。图5A表示沿着图2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5B表示沿着图2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
参照图5A、图5B,在壳体6的内侧配置有空气袋8。通过后述的用于压迫套环10的空气系统30(参照图6)的作用,空气袋8的体积自由膨胀收缩地变动。在空气袋8的内侧配置有由卷绕成大致圆筒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套环10。套环10例如由聚丙烯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在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具有向轴方向延伸的切口。由于具有该切口,所以在施加外力时,套环10能够在径向上自由伸缩地弹性变形。即,套环10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在径向上变形,而在外力的作用消失的情况下,恢复原来状态。此外,套环10在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该两端的一部分重叠。由此,不使套环10的两端在收缩时向碰撞以阻碍其收缩。
如上所述,套环10位于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外周侧,而且套环10的尺寸是能够覆盖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两者的大小。当套环10受到空气袋8的作用力而直径缩小时,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两者按压生体。
详细地说,就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即上臂100的末梢一侧的空气袋13A所配置的位置处的剖面而言,如图5A所示,在套环10的内侧配置有空气袋13A。受到后述的用于压迫生体的空气系统20A(参照图6)的作用力,空气袋13A的体积自由膨胀收缩地变动。
另外,详细地说,就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即上臂100的中枢一侧的空气袋13B所配置的位置处的剖面而言,如图5B所示,在套环10的内侧,夹持构件13C而配置有空气袋13B。受到后述的用于压迫生体的空气系统20B(参照图6)的作用力,空气袋13B的体积自由膨胀收缩地变动。构件13C是用于抑制从套环10向空气袋13B传递的振动的构件。优选地,构件13C用于屏蔽从套环10向空气袋13B传递的振动。构件13C的厚度为数毫米(1~2毫米)左右,而且该构件13C具有至少覆盖套环10和空气袋13B的邻接面的一部分且未到达空气袋13A的大小。优选地,构件13C与空气袋13B的大小相同。构件13C的材料是能够吸收振动且抑制振动的传递的树脂、泡沫树脂、泡沫橡胶等材料。构件13C优选使用凝胶片或橡胶板等。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用于压迫生体的空气袋采用包括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动脉方向上的双重构造,进而,采用在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外周侧还具有用于按压套环10的空气袋8的三重空气袋结构,其中,该套环10用于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一体地压迫。由此,使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均匀地按压在作为测量部位的上臂100上。因此,被测量者能够稳定地卷绕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其结果,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脉搏波。
由于空气袋13A的体积受到空气系统20A的作用而变动,因此振动从空气袋13A向套环10和空气袋8传递。如上所述,套环10和空气袋8发挥压迫构件的功能,该压迫构件用于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两者一体地覆盖,并压迫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因此,由于空气袋13A的振动等,或者在套环10和空气袋8中发生的振动传递到空气袋13B,脉搏波的测量精度受到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为了抑制在套环10和空气袋8中发生的振动传递到空气袋13B而具有构件13C。
[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功能模块的图。参照图6,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包括经由空气管与空气袋13A连接的空气系统20A、经由空气管与空气袋13B连接的空气系统20B、经由空气管与空气袋8连接的空气系统30。另外,包括用于控制它们的动作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40。
空气系统20A包括气泵21A、气阀22A、压力传感器23A。同样,空气系统20B包括气泵21B、气阀22B、压力传感器23B。
气泵21A是用于对空气袋13A进行加压的单元。气泵21B是用于对空气袋13B进行加压的单元。该气泵21A和气泵21B分别被接受来自CPU40的指令的驱动电路26A、26B驱动,向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送入压缩气体,使得测量时的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
气阀22A、22B是用于分别维持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或进行减压的单元。利用接受来自CPU40的指令的驱动电路27A、27B来控制该气阀22A、22B的开闭状态。通过控制气阀22A、22B的开闭状态,在进行测量时通过气泵21来维持处于高压状态的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而且进行减压。另外,在测量结束后,使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压力恢复至大气压。
压力传感器23A、23B是用于分别检测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的单元。压力传感器23A、23B分别检测在进行测量时时时刻刻都变化的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并将与该检测值对应的信号输出至放大器28A、28B。放大器28A、28B分别对压力传感器23A、23B所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至A/D转换器29A、29B。A/D转换器29A、29B分别将放大器28A、28B所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出至CPU40。
空气系统30包括气泵31、气阀32以及压力传感器33。
气泵31是用于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的单元。气泵31被接受来自CPU40的指令的驱动电路36驱动,向空气袋8内送入压缩气体,使得在开始测量时的空气袋8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
气阀32是用于维持空气袋8内的压力以及对空气袋8内的压力进行减压的单元。利用接受来自CPU40的指令的驱动电路37来控制气阀32的开闭状态。通过控制气阀32的开闭状态,在进行测量时通过气泵31来维持处于高压状态的空气袋8内的压力,而在测量结束后,使空气袋8内的压力恢复至大气压。
压力传感器33是用于检测空气袋8内的压力的单元。压力传感器33在开始测量时检测空气袋8内的压力,并向放大器38输出与其检测值对应的信号。放大器38对从压力传感器33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至A/D转换器39。A/D转换器39将从放大器38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至CPU40。
CPU40基于通过设置在脉搏波计的基体2上的操作部3来接受到的指令,对空气系统20A、20B以及空气系统30进行控制。另外,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显示部4、存储器部41。存储器部41是用于存储测量结果的单元。另外,该存储器部41也是用于存储CPU40所执行的程序的单元。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被测量者等通过按压设置在基体2的操作部3上的测量按钮来使图7所示的动作开始,而且,CPU40读出存储在存储器部41中的程序来控制图6所示的各单元,由此实现上述图7所示的动作。
另外,图8是表示在脉搏波计1进行测量动作的过程中的各空气袋内的压力变化的图。图8的(A)部分表示空气袋8内的压力P1随时间变化,与对套环10的压力变化等同。图8的(B)部分表示空气袋13B内的压力P2随时间变化,图8的(C)部分表示空气袋13A内的压力P3随时间变化。在图8的(A)部分~(C)部分中,对时间轴所标注的S3~S19与后述的脉搏波计1的测量动作中的各动作一致。
参照图7,若动作开始,则首先CPU40对各单元进行初始化(步骤S1)。接着,CPU40向空气系统30输出控制信号,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步骤S3)。在步骤S3中,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33的压力信号,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8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在图8的(A)部分的例子中,规定压力例如为200mmHg左右。若达到规定压力,则CPU40在达到该规定压力的时刻结束对空气袋8的加压,维持上述规定压力,以使空气袋8内的压力固定在该压力(步骤S5)。在图8的(A)部分的例子中,空气袋8内的压力P1在步骤S3增加到规定压力的200mmHg左右,并在步骤S5以后维持该压力。
接着,CPU40向空气系统20B输出控制信号,对空气袋13B进行加压(步骤S7)。同样地,在步骤S7中,也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B的压力信号来对空气袋13B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13B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在图8的(B)部分的例子中,规定压力例如为50~150mmHg左右。若达到规定压力,则CPU40在达到该规定压力的时刻结束对空气袋13B的加压,维持上述规定压力,以使空气袋13B内的压力固定在该压力(步骤S9)。在图8的(B)部分的例子中,空气袋13B内的压力P2在步骤S7增加到规定压力的50~150mmHg左右,并在步骤S9以后维持该压力。
接着,CPU40向空气系统20A输出控制信号,对空气袋13A进行加压(步骤S11)。同样地,在步骤S11中,也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A的压力信号来对空气袋13A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13A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在图8的(C)部分的例子中,规定压力是比基于加压过程中的动脉压脉搏波的变化来临时设定的最高血压(SYS)还高60~80mmHg左右的压力。若达到规定压力,则CPU40在达到该规定压力的时刻结束对空气袋13A的加压,维持上述规定压力,以使空气袋13A内的压力固定在该压力(步骤S13)。在维持上述规定压力的状态下,CPU40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B的压力信号,测量脉搏波(步骤S15)。即,基于空气袋13B的内压变化来测量脉搏波。在图8的(C)部分的例子中,空气袋13A内的压力P3在步骤S11增加到比临时设定的最高血压(SYS)还高60~80mmHg左右的压力,并在步骤S13、S15中维持该压力。此时,如图8的(B)部分所示,维持空气袋13B内的压力P2。
接着,CPU40向空气系统20A输出控制信号,一边对空气袋13A缓慢地进行减压,一边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A的压力信号来检测动脉压脉搏波。然后,基于动脉压脉搏波的检测数据,计算血压值(最高血压(SYS)以及最低血压(DIA))(步骤S17)。即,基于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在图8的(C)部分的例子中,在步骤S17中,一边使空气袋13A内的压力P3从比临时设定的最高血压(SYS)还高60~80mmHg左右的压力起缓慢地减小,一边计算血压值(最高血压(SYS)以及最低血压(DIA))。在此,减压调整量例如为4mmHg/sec左右。
然后,CPU40向空气系统20A、20B以及空气系统30输出控制信号,将空气袋13A、空气袋13B以及空气袋8内的压力释放到大气压(步骤S19)。在图8的(A)部分~(C)部分的例子中,在步骤S21,空气袋13A、空气袋13B以及空气袋8内的压力P1~P3快速减小到大气压。
然后,CPU40进行用于将计算出的最高血压(SYS)以及最低血压(DIA)、所测量的脉搏波等测量结果显示在设置于基体2上的显示部4的处理,从而显示测量结果(步骤S21)。另外,CPU40基于在上述步骤S15中获取的脉搏波波形,计算出作为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的、上述的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Tr(步骤S23)。在本发明中,并没有限定步骤S23中的具体的计算方法。例如,对所获取的脉搏波波形进行高阶微分(例如求4阶导数)等运算来得到上述的弯曲点D,读取从所得到脉搏波波形的上升时刻起弯曲点D为止的时间,由此能够获取射血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Tr。
此外,在上述的测量动作中,空气袋13A兼用作驱血用空气袋和血压值计算用空气袋,所以基于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并基于空气袋13B的内压变化来测量脉搏波。但是,将空气袋13A仅用作驱血用空气袋,而基于空气袋13B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也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具有构件13C,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脉搏波。其结果,能够从一个测量部位获取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
此外,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也同样具有构件13C。
[变形例]
如上所述,套环10和空气袋8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两者一体地覆盖,因此可能因空气袋13A的振动等而在套环10和空气袋8中发生振动(噪声)。如果在上述步骤S15中测量脉搏波时发生上述噪声,则会影响脉搏波的测量精度。因此,在本变形例中,CPU40如果在测量脉搏波时检测到在空气袋8内的压力中存在噪声,则调整空气袋8内的压力来消除所发生的噪声。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脉搏波计1的包括压力调整处理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0是表示在脉搏波计1进行测量动作的过程中空气袋8内的压力P1随时间变化的图。在进行图9的测量动作时,虽然在图10中没有示出,但是空气袋13B内的压力P2的随时间变化以及空气袋13A内的压力P3的随时间变化分别与图8的(B)部分以及图8的(C)部分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相同。
参照图9,变形例的测量动作除了包括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以外,还包括步骤S31、S33、S37的动作。详细地说,参照图9,CPU40在上述步骤S13中结束对空气袋13A的加压以使其压力固定不变后,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33的压力信号,测量空气袋8内的压力(步骤S31)。CPU40通过将所获取的空气袋8内的压力与在步骤S5中控制为固定不变的空气袋8的压力进行比较,检测出空气袋8内的压力变化(步骤S33)。其结果,若检测到发生了压力变化(在步骤S33中“是”),则CPU40向空气系统30输出控制信号,调整空气袋8内的压力(步骤S35)。此时的调整方法并不仅限定于特定的方法。优选地,进行用于消除所发生的噪声的调整。作为具体的方法,通过在上述步骤S33中进行比较来获取所发生的噪声大小即与控制为固定不变的空气袋8的压力之差,并以向能够消除该噪声的方向增大或减小与该压力之差相同大小的压力的方式进行控制。然后,CPU40测量脉搏波(步骤S15)。将上述步骤S31、S33的动作进行至步骤S15中的脉搏波测量结束为止(在步骤S37中“是”)。
本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除了具有构件13C以外,还进行变形例的包括压力调整处理的测量动作,因此脉搏波计1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脉搏波。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功能模块的图。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结构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不包括气泵21B、气阀22B、驱动电路26B和驱动电路27B,取代它们而具有节流孔50。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从空气袋13B延伸的空气管和从空气袋8延伸的空气管通过节流孔50相连接。节流孔50用于使空气袋8和空气袋13B之间的空气流量为规定量。优选地,将上述规定量预先规定为使空气袋13B内的压力变为空气袋8内的压力的量。或者,也可以使节流孔50中的空气流量为可变,并且如图11所示,还具有调整部51,调整部51根据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来调整节流孔50中的上述空气流量。在本发明中的节流孔50的结构并不仅限定于特定的结构。作为节流孔50的结构,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结构:具有空气袋8和空气袋13B之间的流路和用于阻碍流路的阀,并能够改变阀的打开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部51根据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来调整该阀的打开程度,由此调整空气袋8和空气袋13B之间的空气流量,使得空气袋13B内的压力变为空气袋8内的压力。CPU40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B的压力信号和来自压力传感器33的压力信号,监控空气袋13B内的压力和空气袋8内的压力,以使这两者变为相同的方式决定上述流量,并将控制信号输出至调整部51。
另外,使作为节流孔50内的流体的空气以规定频率发生共振等,从而抑制(最好屏蔽)从空气袋8向空气袋13B传递的规定频率成分的振动。通过将上述规定频率设为脉搏波的频率,节流孔50能够抑制(最好屏蔽)从空气袋8向空气袋13B传递的脉搏波频率成分的振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当在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的上述步骤S3中利用空气系统30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时,通过节流孔50对空气袋13B也进行加压,使其压力与空气袋8内的压力相同。而且,当在上述步骤S5中将空气袋8内的压力维持为规定压力时,使空气袋13B内的压力也维持为与空气袋8内的压力相同的上述规定压力。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不进行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中的上述步骤S7、S9。而且,此时,节流孔50发挥如上所述的功能,因此能够抑制(最好屏蔽)从空气袋8向空气袋13B传递的振动。
通过这样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空气系统30和空气系统20B能够共用气泵和气阀。因此,能够抑制从空气袋8向空气袋13B传递的振动,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如下结构:从空气袋13B延伸的空气管通过节流孔50与从空气袋8延伸的空气管相连接。通过如此地构成,同样能够抑制从空气袋8向空气袋13B传递的振动,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空气袋8位于用于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两者一体地覆盖的套环10的外周侧,通过向内侧按压套环10的外周面,能够从套环10的外周侧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按压在生体上。但是,用于从套环10的外周侧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按压在生体上的压迫机构并不仅限定于利用流体袋即空气袋的构件,也可以是能够均匀地向内侧按压套环10的外周面的其他构件。作为一例,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利用人工肌肉。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功能模块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取代空气袋8而具有用于压迫套环的人工肌肉81,并且取代用于控制空气袋8内的压力的空气系统30等各结构而具有用于控制人工肌肉的控制电路83。人工肌肉81是由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凝胶等材料构成的致动器(actuator)的一种。控制电路83基于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使人工肌肉81动作的信号,并输出至人工肌肉81。人工肌肉81利用基于来自控制电路83的信号的电能量,来产生动力,从而向内侧按压套环10的外周面。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测量动作的流程图。图13所示的测量动作取代在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的上述步骤S3、S5中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以维持规定压力的动作而进行步骤S53的动作。在步骤S53中,CPU40对控制电路83输出控制信号来驱动人工肌肉81,以使套环10以规定按压力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按压在生体上,并使套环10固定。另外,取代上述步骤S19的动作而在步骤S55中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内的压力释放至大气压,并且释放套环10的固定状态。
这样,在用于从套环10的外周侧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按压在生体上的压迫机构由空气袋以外的其他构件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安装有本发明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的脉搏波计。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中,如上所述,基于空气袋13B的内压变化来测量脉搏波,并基于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因此,空气袋13A为了确保血压测量所需的动脉长度而需要在动脉方向上具有一定尺寸(例如,12cm左右)。其结果,空气袋8的动脉方向的尺寸至少为上述空气袋13A的尺寸和空气袋13B的尺寸的总和,其中,该空气袋13B的尺寸是用于确保脉搏波测量所需的动脉长度的在动脉方向上的尺寸。
在此,如上所述,空气袋8位于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外周侧,在空气袋8和空气袋13A之间并不具有在空气袋8和空气袋13B之间存在的构件13C,因此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传递到空气袋8。因此,也可以将脉搏波计1构成为取代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而基于空气袋8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功能模块的图。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取代空气袋8而具有空气袋85,而且用于控制空气袋8内的压力的空气系统30等各结构,用于控制空气袋85内的压力。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不具有套环10,通过位于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外周侧的空气袋85的膨胀来按压空气袋13A以及(隔着构件13C)按压空气袋13B,从而将它们按压在生体上。
而且,也可以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8做成一体,使空气袋13A按压生体以及(隔着构件13C)按压空气袋13B。
将取代空气袋8而具有空气袋85的结构以及将空气袋13A和空气袋8做成一体的结构,可以统称为将用于压迫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压迫构件兼用作空气袋13A的结构。
通过使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采用将用于压迫空气袋13A和空气袋13B的压迫构件兼用作空气袋13A的结构,能够使上述压迫构件的动脉方向上的尺寸变为用于确保血压测量所需的动脉长度的动脉方向上的尺寸,即空气袋13A的动脉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减小测量部5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脉搏波计1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进行测量动作以取代图7所示的动作。在此,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测量动作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的测量动作,但是并不仅限定于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由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的脉搏波计1进行上述测量动作。
参照图15,在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测量动作中,在进行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的上述步骤S1的初始化处理后,在步骤S71中,通过操作部3接受设定为测量脉搏波的模式还是仅测量血压的模式的选择结果,使其后的动作发生分支。在步骤S71中接受设定为测量脉搏波的模式的选择结果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是”),在接下来的步骤S73、S75中,CPU40与在上述步骤S3、S5中对空气袋8内的压力调整同样地调整空气袋85内的压力。然后,进行与图7所示的测量动作相同的动作。
当在步骤S71中接受设定为仅测量血压的模式的选择结果时(在步骤S71中“否”),在接下来的步骤S81中,CPU40与上述步骤S73同样地对空气袋85进行加压,然后一边缓慢地进行减压,一边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33的压力信号来检测动脉压脉搏波。然后,基于动脉压脉搏波的检测数据来计算血压值(最高血压(SYS)以及最低血压(DIA))(步骤S83)。即,基于空气袋13A的内压变化所传递的空气袋85的内压变化,来测量脉搏波。然后,CPU40将空气袋85内的压力释放至大气压(步骤S85),进行用于将计算出的最高血压(SYS)和最低血压(DIA)显示在设置于基体2上的显示部4上的处理,并显示测量结果(步骤S87)。
通过在脉搏波计1中进行上述测量动作,不仅为了获取指标而使用脉搏波计1,还能够将脉搏波计1用作血压计,所以在只想要进行血压测量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动作迅速获取血压值,其中,上述指标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通过测量脉搏波来获取该指标。
应该注意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不可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说明来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含义以及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流体袋(13B),其卷绕在测量部位的中枢一侧,
第二流体袋(13A),其卷绕在测量部位的末梢一侧,
压迫构件(8、81),其配置在特定位置,用于将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两者一体地覆盖,上述特定位置是指,既是位于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两者的外周一侧,又是位于上述测量部位的相反一侧的位置,
第一传感器(23B),其用于测量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调整部(31、32、33、36、37、38、39、83),其用于调整上述压迫构件的按压力,
检测部(40),其基于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检测上述测量部位的脉搏波,
计算部(40),其对上述脉搏波进行分析,从而计算用于判定动脉硬化度的指标;
上述调整部利用上述压迫构件进行按压,由此将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两者向上述测量部位压迫,从而将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以恒定的按压力按压在上述测量部位上,
上述检测部基于在以上述恒定的按压力按压在上述测量部位上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检测上述测量部位的脉搏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基于因上述第二流体袋按压在上述测量部位上而驱血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检测上述测量部位的脉搏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压迫构件之间还具有抑制构件(13C),该抑制构件(13C)用于抑制上述压迫构件的振动向上述第一流体袋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迫构件是第三流体袋(8),
上述调整部根据作为上述压迫构件的上述第三流体袋的振动来调整上述第三流体袋的内压,由此进行用于消除上述振动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迫构件是第三流体袋(8),
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作为上述压迫构件的上述第三流体袋通过节流孔(50)相连接,
上述节流孔用于抑制上述第三流体袋的振动向上述第一流体袋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节流孔调整部(51),该节流孔调整部(51)用于调整通过上述节流孔的、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三流体袋之间的流体的流量,
上述节流孔调整部调整上述流量,以使上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迫构件是利用电信号来产生动力的人工肌肉构件(81),
上述调整部(83)通过对作为上述压迫构件的上述人工肌肉构件输出上述电信号来调整按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二传感器(23A),其用于测量上述第二流体袋的内压,
计算部(40),其基于上述第二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迫构件兼用作上述第二流体袋。
CN2008801160481A 2007-11-15 2008-11-13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Active CN101861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7046A JP5092707B2 (ja) 2007-11-15 2007-11-15 動脈硬化度判定装置
JP2007-297046 2007-11-15
PCT/JP2008/070671 WO2009063939A1 (ja) 2007-11-15 2008-11-13 精度よく動脈硬化度を判定できる動脈硬化度判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1121A true CN101861121A (zh) 2010-10-13
CN101861121B CN101861121B (zh) 2013-04-03

Family

ID=4063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60481A Active CN101861121B (zh) 2007-11-15 2008-11-13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79826B2 (zh)
JP (1) JP5092707B2 (zh)
CN (1) CN101861121B (zh)
BR (1) BRPI0820627B8 (zh)
DE (1) DE112008003130B4 (zh)
MX (1) MX2010004909A (zh)
RU (1) RU2446737C2 (zh)
WO (1) WO20090639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9622A (zh) * 2015-06-24 2018-07-17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流体袋、血压测量用袖带、血压计以及血压测量方法
CN111479503A (zh) * 2017-12-19 2020-07-3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推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2707B2 (ja) * 2007-11-15 2012-12-0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動脈硬化度判定装置
TWI392478B (zh) * 2009-09-24 2013-04-11 私立中原大學 A blood pressure monitor with a blood vessel sclerosis
JP5493932B2 (ja) * 2010-02-02 2014-05-14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JP5499833B2 (ja) * 2010-03-30 2014-05-2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JP5565164B2 (ja) * 2010-07-21 2014-08-06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電子血圧計
JP5741087B2 (ja) * 2011-03-11 2015-07-0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TW201306797A (zh) * 2011-08-01 2013-02-16 qing-quan Wei 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
JP5821658B2 (ja) * 2012-01-25 2015-11-24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KR102270209B1 (ko) * 2014-10-28 2021-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체 착용형 전자 장치
JP6777535B2 (ja) * 2016-12-28 2020-10-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JP6829599B2 (ja) * 2016-12-28 2021-02-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脈波測定装置および脈波測定方法、並びに血圧測定装置
JP6772058B2 (ja) 2016-12-28 2020-10-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KR102356200B1 (ko) * 2019-03-06 2022-01-27 (주)참케어 혈압 측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혈압 측정 방법
KR102544514B1 (ko) * 2020-06-22 2023-06-16 주식회사 바디프랜드 혈압을 측정하는 마사지 장치
US11872152B2 (en) 2020-07-17 2024-01-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ppendage pressurization devices comprising artificial mus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67429A1 (ru) 1985-11-25 1989-03-23 Перм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Моторостроитель" им.Я.М.Свердлова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повреждени сосудов атеросклерозом
RU2093077C1 (ru) 1994-03-30 1997-10-20 Витал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Петухов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атеросклероза
US5617868A (en) * 1994-11-22 1997-04-08 Colin Corporation Pulse wave detecting apparatus
JP3140007B2 (ja) 1999-05-06 2001-03-05 日本コーリン株式会社 下肢上肢血圧指数測定装置
JP3675796B2 (ja) * 2002-08-05 2005-07-27 コーリンメディカル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JP3587837B2 (ja) * 2002-09-27 2004-11-10 コーリンメディカル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動脈硬化度評価装置
JP3667326B2 (ja) * 2003-04-21 2005-07-06 コーリンメディカル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用二重カフ
JP3826938B2 (ja) * 2004-02-18 2006-09-27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計
JP3626171B1 (ja) * 2004-05-14 2005-03-02 株式会社オサチ 循環動態評価装置
JP2006280809A (ja) * 2005-04-04 2006-10-19 Shibuya Kogyo Co Ltd 血管狭窄検査装置
JP4764673B2 (ja) * 2005-08-11 2011-09-07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血圧脈波検査用カフ
JP4795777B2 (ja) * 2005-11-04 2011-10-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用カフ、血圧測定装置及び血圧測定方法
CN2927986Y (zh) * 2006-06-09 2007-08-01 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可重复观测的双方法血压测量装置
JP5092707B2 (ja) * 2007-11-15 2012-12-0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動脈硬化度判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9622A (zh) * 2015-06-24 2018-07-17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流体袋、血压测量用袖带、血压计以及血压测量方法
CN108289622B (zh) * 2015-06-24 2021-01-15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流体袋、血压测量用袖带、血压计以及血压测量方法
CN111479503A (zh) * 2017-12-19 2020-07-3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推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20627B8 (pt) 2021-06-22
WO2009063939A1 (ja) 2009-05-22
DE112008003130B4 (de) 2017-11-02
MX2010004909A (es) 2010-05-20
JP5092707B2 (ja) 2012-12-05
BRPI0820627A2 (pt) 2015-08-18
BRPI0820627B1 (pt) 2019-11-05
CN101861121B (zh) 2013-04-03
US8579826B2 (en) 2013-11-12
DE112008003130T5 (de) 2010-10-21
RU2010123931A (ru) 2011-12-20
US20100268092A1 (en) 2010-10-21
JP2009119067A (ja) 2009-06-04
RU2446737C2 (ru) 2012-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1121B (zh) 能够以高精度判定动脉硬化度的动脉硬化度判定装置
EP1372467B1 (en) Non-invasive probe for detecting medical conditions
US5840037A (en) Sphygmomanometer
KR100610390B1 (ko) 의학적 상태의 비침습적 탐지에 특히 유용한 압력 인가 장치
JP5418302B2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US10022055B2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cuff and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JP2002540830A (ja) 連続的無侵襲血圧測定装置
US11647912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11653842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11529063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5031630A (en)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apparatus
WO2011105195A1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および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の装着状態判別方法
JP2000079101A (ja) 血圧計及びそのカフ帯
US20220015652A1 (en) Integrated Flexible Sensor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JP2009297222A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におけるカフ構造、および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JP7053990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固定器具
US11653879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DE69942490D1 (de) Hemodynamometer und seine manschette
JP4555022B2 (ja) 脈波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111479503A (zh) 血压推定装置
US20200138327A1 (en) Biometric antenna device, pulse wave measurement dev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apparatu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pulse wav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
US11534073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KR20090044238A (ko) 맥파측정장치
JPWO2004069049A1 (ja) 血圧脈波測定装置及び血圧脈波測定用装着具
WO2018168794A1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