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4004A - 连接器部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4004A
CN101854004A CN201010144925A CN201010144925A CN101854004A CN 101854004 A CN101854004 A CN 101854004A CN 201010144925 A CN201010144925 A CN 201010144925A CN 201010144925 A CN201010144925 A CN 201010144925A CN 101854004 A CN101854004 A CN 101854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site
connector component
rear end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4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4004B (zh
Inventor
山下正树
加藤宣和
本田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4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4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4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40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部件。具有相邻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的两个信号触点(130)构成一个触点对(140)。在从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属于第一列(142),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属于第二列(144)。在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与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之间设有接地部件(150)的干涉防止部(151),由此,能够防止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与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干涉。

Description

连接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触点(销)的连接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关于输入销配置和输出销配置且在该连接器部件内部进行间距变换及排列变换的连接器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部件,有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20345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日本特开2007-08078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连接器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部件,其与上述的现有的连接器部件相比,进一步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部件,其具有多对由两个信号触点构成的触点对且具有接地部件。在连接器部件中,所述触点对配置为,在从该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在横向上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和在所述横向上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在与所述横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互相分离的位置。接地部件至少具有干涉防止部。在从该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干涉防止部位于所有的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从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通过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设置接地部件具有的干涉防止部,从而能够防止两触点对间的信号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配体的立体图。在此,图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为非嵌合状态。
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连接器装配体的立体图。
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立体图。在此,构成插头式连接器的前侧连接器部件和后侧连接器部件分离。
图4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3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图4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底面侧观察包含于图6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包含于图6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8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的后视图。
图11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3的后侧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地部件和信号触点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接地部件和信号触点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配体1由插头式连接器2和插座式连接器3构成。在插头式连接器2上连接有电缆4,插座式连接器3搭载于基板5上。插头式连接器2和插座式连接器3以在X方向(前后方向)上互相能够嵌合或脱离的方式构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2由前侧连接器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部件”)10和后侧连接器部件20这两个部件构成。在此,后侧连接器部件20为收容电缆4的前端的部件,前侧连接器部件10为嵌合于插座式连接器3的部件。
如图4~图6所示,前侧连接器部件10包括:壳体110、保持于壳体110的信号触点130及接地部件150、用于锁定插头式连接器2与插座式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的锁定部件170、覆盖壳体110的底面的罩190。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触点130、接地部件150、锁定部件170及罩190均为金属制,但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锁定部件170若为具有同种功能(后述)的部件则即使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为不同形状也可,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也可。
如图6所示,壳体110具有:沿Y方向(横向)延伸的主要部分111、从主要部分111的Y方向两端沿X方向延伸的侧部112。在沿着Z方向(高度方向)观察时,主要部分111与侧部112构成大致“コ”字状。
参照图6及图7可知,主要部分111具有:大致板状的前部113、在XZ平面上具有大致“コ”字状的截面的后部114。如图7所示,在前部11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触点保持部115。在本实施方式中,触点保持部115为具有凸状的截面的槽。后部114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上部116、在Z方向上与上部116对置的下部117、在上部116与下部117的前端连接上部116和下部117的前壁部118,通过所述上部116、下部117及前壁部118在后部114内规定有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壁部118在YZ平面上平行地延伸,触点保持部115在X方向上贯通该前壁部118。在上部116和下部117的互相对置的面上形成有触点保持部120及121。在此,触点保持部120及121为具有凸状的截面的槽。并且,在Z方向上,触点保持部115位于触点保持部120与触点保持部121之间。进而,在下部117和上部116上分别形成有接地部件150的定位/固定用的凹部122和固定孔123。如根据图6及图7所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22和固定孔123分别形成于后部144的Y方向两端部和Y方向中央部的三个部位。
参照图6及图7可知,在侧部112上形成有用于收容各锁定部件170的收容部124。并且,在侧部112的前端形成有引导端子125,该引导端子125在将插头式连接器2与插座式连接器3嵌合(例如,参照图2)时作为引导件。进而,在壳体110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压入孔126。所述压入孔126在将罩190安装到壳体110的下表面时被利用。
参照图6、图8~图10可知,信号触点130具有:中间部131、从中间部131朝向前方(即,在X方向上朝向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前端部10a:例如,参照图3)延伸的第一信号接触部133、从中间部131朝向后方(即,在X方向上朝向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后端部10b:例如,参照图3)延伸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即,第一信号接触部133构成信号触点130的前端,第二信号接触部135构成信号触点130的后端。如在图9中优选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131设置为主要与YZ平面平行,在沿X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曲柄形状。第一信号接触部133为保持于触点保持部115的部位,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为保持于触点保持部120或触点保持部121的部位。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部件150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干涉防止部151、从干涉防止部151朝向前方延伸的多个第一接地接触部153、从干涉防止部151朝向后方延伸的多个第二接地接触部155、U字状的罩连接部157、从干涉防止部151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被固定部159。详细地说,罩连接部157为在从干涉防止部151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后朝向前方地折返的部件。由此,罩连接部157的端部朝向前方。
如在图8及图9中优选示出,第一信号接触部133及第一接地接触部153沿Y方向排成一列。更具体地说,在将两个信号触点130作为触点对140时,在最近的两个触点对140(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和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参照图10)的第一信号接触部133之间配置第一接地接触部153。即,以第一接地接触部153、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第一接地接触部153、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第一接地接触部153、……的方式配置(参照图8)。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及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分为第一列142和第二列144的两列。构成第一列142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及第二接地接触部155与构成第二列144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及第二接地接触部155以在Z方向上互相空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并且,如根据图8及图10所理解的,由第一信号接触部133及第一接地接触部153构成的接触部列在Z方向上位于第一列142与第二列144之间。即,第一列142与第二列144的两者都与由第一信号接触部133及第一接地接触部153构成的接触部列在Z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
进一步详细地说,如根据图8及图10所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偶数个触点对140(140E)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属于第一列142,第奇数个触点对140(140O)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属于第二列144,在第一列142及第二列144的各列中,各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存在于最近的两个触点对140之间。即,在第一列142中,以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属于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两个信号接触部135、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属于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两个第二信号接触部135、……的顺序排列,相同地,在第二列144中,以属于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两个信号接触部135、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属于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两个第二信号接触部135、第二接地接触部155、……的顺序排列。
若着眼于各触点对140可知,当将在Y方向上与位于该两个信号触点130之间的面的XZ平面平行的面(与Y方向正交的面)假定为特定的面时,构成各触点对140的两个信号触点130相对于该特定的面成镜像关系。此外,如上所述,各触点130的中间部131在沿X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大致曲柄形状。由此,在构成各触点对140的两个信号触点130中,第二信号接触部135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信号接触部133间的距离。即,在信号触点130的前侧与后侧进行了间距变换。
并且,若着眼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对触点对140(即,在Y方向上最近的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和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可知,所述两个触点对140以下述方式配置:在以沿X方向延伸的假想的轴作为旋转对象轴时,在使一侧的触点对140(例如,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绕旋转对象轴旋转180度时与另一侧的触点对140(例如,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一致。由此,相对于第一信号接触部133排成一列,第二信号接触部135排列成两列。即,在信号触点130的前侧和后侧进行了排列变换。
信号触点130及接地部件150以满足上述的排列条件的方式装入壳体110。详细地说,从壳体110的后方将第一信号接触部133压入触点保持部115,并且,满足上述必要条件地将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压入触点保持部120或触点保持部121。这时,使得在一个触点对140的第一信号接触部133和与其相邻的触点对140的第一信号接触部133之间留有未插入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的触点保持部115。然后,对未插入第一信号接触部133的触点保持部115插入第一接地接触部153,并且,将第二接地接触部155压入触点保持部120或触点保持部121。这时,被固定部159被压入壳体110的固定孔123,且罩连接部157嵌合于凹部122。
如根据图5及图10所理解的,在相对于壳体110装入信号触点130及接地部件150后的状态下,在从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后端侧观察时,在接地部件140的中间部设置的干涉防止部151位于所有的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和与其相邻的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之间。如此,由于干涉防止部151的存在,因此能够防止相邻的触点对140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间的相互干涉。
如图6所示,锁定部件170具有钩状的锁定部172和用于锁定部172的移动的操作部174。锁定部件170以使锁定部172朝向Y方向外侧从引导端子125突出,且在对操作部174朝向Y方向内侧按压时由于该按压操作而使锁定部172进入引导端子125的方式收容于壳体110的收容部124中。
如根据图3及图6所理解的,罩190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主要部分192。在该主要部分192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窗部193。窗部193用于确认前侧连接器部件10与后侧连接器部件20的连接状态,且设置为在罩190安装于壳体110时能够通过窗部193观察到主要部分111的后端(缘:edge)。并且,罩190具有:与插座式连接器3的罩(未图示)连接的连接部194、连结主要部分192和连接部194的连结部196。连接部194为大致沿Y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板状的部位。在主要部分192和连接部194上形成有多个被压入部197,通过将所述多个被压入部197压入壳体110的压入孔126,将罩190安装到壳体110。在罩190安装于壳体110的状态下,主要部分192覆盖壳体110的侧部112与后部114的下表面且覆盖侧部112的下部之间,另一方面,连接部194位于壳体110的前部113的下表面上。此外,通过该罩190向壳体110安装,还能够实现接地部件150的罩连接部157与罩190的连接。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罩190的主要部分192上还设有用于以后侧连接器部件20嵌合于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状态固定的被压入部198。
如图3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侧连接器部件20具有壳体210和保持于壳体210的电缆触点220。
如图11所示,在壳体210上形成有:用于保持电缆触点220的保持孔212、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罩190的被压入部198压入的压入孔214。保持孔212为在X方向上从前端210a贯通至后端210b的孔,以使电缆触点220的前端部不从壳体210的前端210a突出的方式保持电缆触点220。
如图11所示,在电缆触点220上连接、保持有电缆4。并且,电缆触点220的前端部具有下述形状:在保持于壳体210的状态下,能够从壳体210的前端210a接受信号触点130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插头式连接器2分为前侧连接器部件10和后侧连接器部件20,从而能够在前侧连接器部件10中进行信号触点130的间距变换及排列变换,并且,能够通过后侧连接器部件20容易地进行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信号触点130与电缆4的连接。
以上,以实施方式为例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地部件150是由一个部件构成的部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作为接地部件也可以具有多个部件。
在图12及图13中,表示有多个接地部件150a、150b与多个信号触点130的组合。接地部件150a具有:大致曲柄形状的干涉防止部151a、从干涉防止部151a向前方延伸的第一接地接触部153a、从干涉防止部151a向后方延伸的第二接地接触部155a。并且,接地部件150b具有:大致“J”字形状的干涉防止部151b、从干涉防止部151b向前方延伸的第一接地接触部153b、从干涉防止部151b向后方延伸的第二接地接触部155b。接地部件150a与接地部件150b在Y方向上大致交替地排列。通过这种接地部件150a、150b的形状及配置,信号触点130的第一信号接触部133与接地部件150a、150b的第一接地接触部153a、153b排成一列,另一方面,信号触点130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与接地部件150a、150b的第二接地接触部155a、155b被分组化为第一列146及第二列148(特别地,参照图13)。
如图13所示,即使在变形例中,在从前侧连接器部件10的后端侧观察时,干涉防止部151a及干涉防止部151b位于所有的、第奇数个触点对140O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和与其相邻的第偶数个触点对140E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之间。如此,由于干涉防止部151a及干涉防止部151b的存在,因此能够防止相邻的触点对140的第二信号接触部135间的相互干涉。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部件,其具有多对由两个信号触点构成的触点对且具有接地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对配置为,在从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在横向上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和在所述横向上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在与所述横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互相分离的位置,
所述接地部件至少具有干涉防止部,
在从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所述干涉防止部位于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各信号触点具有:中间部、从该中间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一信号接触部、从所述中间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二信号接触部,
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沿所述横向排成一列,
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被分组为第一列及第二列,
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以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空开间隔、且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的列位于不同位置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件还具有:从所述干涉防止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一接地接触部、从所述干涉防止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二接地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的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与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的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之间,
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中的一个所述触点对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和与该一个所述触点对最近的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之间,还位于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中的一个所述触点对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和与该一个所述触点对最近的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曲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将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两个信号触点之间且与所述横向正交的面假定为特定的面时,构成所述触点对的所述两个信号触点相对于该特定的面成镜像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两对所述触点对配置为,在将向所述前方延伸的假想的轴作为旋转对象轴时,所述两对触点对之一的触点对绕所述旋转对象轴旋转180度时与另一触点对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有的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的位置的所述干涉防止部互相形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防止部在每个所述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所述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设置。
CN2010101449255A 2009-03-30 2010-03-29 连接器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4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2825 2009-03-30
JP2009082825A JP4738507B2 (ja) 2009-03-30 2009-03-30 コネクタ部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6540.0A Division CN102751626B (zh) 2009-03-30 2010-03-29 连接器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4004A true CN101854004A (zh) 2010-10-06
CN101854004B CN101854004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80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49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4004B (zh) 2009-03-30 2010-03-29 连接器部件
CN20121023654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1626B (zh) 2009-03-30 2010-03-29 连接器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654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1626B (zh) 2009-03-30 2010-03-29 连接器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738507B2 (zh)
KR (1) KR101098839B1 (zh)
CN (2) CN1018540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579A (zh) * 2010-11-03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694318A (zh) * 2011-03-14 2012-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8335B2 (ja) 2011-06-08 2015-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78071B2 (ja) 2012-04-13 2016-03-0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10540B2 (ja) 2013-09-13 2017-10-1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437988B2 (en) 2014-10-17 2016-09-0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7324A (zh) * 2005-09-16 2007-03-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能够抑制串扰的电连接器
JP2007128832A (ja) * 2005-11-07 2007-05-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99244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3043B2 (ja) * 2004-10-19 2011-0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7324A (zh) * 2005-09-16 2007-03-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能够抑制串扰的电连接器
JP2007128832A (ja) * 2005-11-07 2007-05-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99244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579A (zh) * 2010-11-03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694318A (zh) * 2011-03-14 2012-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2694318B (zh) * 2011-03-14 2015-08-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38409A (ja) 2010-10-21
CN101854004B (zh) 2013-01-23
CN102751626A (zh) 2012-10-24
CN102751626B (zh) 2015-01-14
KR101098839B1 (ko) 2011-12-26
KR20100109430A (ko) 2010-10-08
JP4738507B2 (ja)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4004B (zh) 连接器部件
CN102498620B (zh) 用于连接管理系统的面板组件
CN104007514B (zh) 光连接器
US8911256B2 (en) Gasket for an EMI connector
CN102646879B (zh) 连接器装置
US20100018738A1 (en) Housing of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EP3116071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789987A (zh) 具有接地框架的电连接器
CN103247902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280777A (zh) 屏蔽罩以及具有屏蔽罩的连接器
CN1983737A (zh)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CN201490387U (zh) 直立式电连接器
CN103155295B (zh) 阴型金属端子配件
MX2013013868A (es) Conector de clavija y ensamble receptor para conectar el mismo.
US20120009809A1 (en) Connector
US1035542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ed ground shields
CN102544848B (zh) 用于插座的壳体系统
EP2363923B1 (en) Connector
CN102834982A (zh) 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US88342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ging plate
CN104584577B (zh) 通信盒
CN203339334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5990752A (zh)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4396096A (zh) 连接器和连接端子
KR100946438B1 (ko) 아이디씨용 패치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