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881A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0881A CN101850881A CN200910081066A CN200910081066A CN101850881A CN 101850881 A CN101850881 A CN 101850881A CN 200910081066 A CN200910081066 A CN 200910081066A CN 200910081066 A CN200910081066 A CN 200910081066A CN 101850881 A CN101850881 A CN 1018508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pair
- fixed mount
- automobile
- pal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车箱,包括一底架,其上铺设有地板;与该底架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与该底架端部固定的一前墙和一门端,以及一顶板,其特征在于,该运车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运输架,设置有一固定架,与该集装箱的地板固定;一托架,具有一对用于支撑前后车轮的车轮固定架,其一端与该固定架的一个端部铰接;一撑杆,其底端铰接在该固定架的另一个端部,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的顶端与该托架的自由端固定。本发明运输架的结构简单,利用本发明的运输架可以更好地利用箱体内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运车箱可以容纳更多的车辆。同时,装运车的过程非常简便,提高了装运车辆的效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车辆运输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运输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集装箱装运车辆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几个汽车大国的产品都少不了海运出口。目前这些需要海运出口的小汽车通常是利用滚装船进行运输,因为这些小汽车需要用特殊的集装箱。然而,这种箱除了结构复杂,装卸汽车麻烦,造价昂贵外,还因不能回收造成更多的费用。
通用集装箱的内部空间是可以容纳二层的小汽车的,而且在装载小汽车后其空间会略有盈余。然而,如何在不很宽裕的集装箱里安全地摆放好两层小汽车以最大化地利用好仓储的空间,是个难题,这也是目前不能利用通用集装箱运输小汽车的根本原因所在。
人们一直在尝试在利用盈余的空间来设置用于操作小汽车的升降装置以及固定装置。例如,中国专利ZL01816684.9专利就披露了一种用于集装箱运输和存储车辆的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在箱体10的内部摆放了两层共四辆小汽车31、32、33和34。处于上层的小汽车31和33分别被框架21和22支撑着并通过各自的传动链18和24,以及19和25被升高。然而,装载小汽车的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一直是处于运动中的,任何小汽车的车轴装置中均有缓冲弹簧,即使固定了车轮,小汽车的整体也会因运输时产生的颠簸而导致晃动,进而小汽车会因与箱体的挤压或碰撞造成损坏。因此,这种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的应用会收到限制。同时,这种现有技术的集装箱也仅仅可以装载四辆汽车,其装载能力有限。
中国专利ZL200720086773.1公开了另一种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40,其包括支架底座41、后龙门支架42、前支架部件43和载车道部件44。后龙门支架42和前支架部件43分别通过铰接装置45和46与支架底座41铰接且可折叠放置于在支架底座41上。载车道部件44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在后龙门支架底座呈倾斜状态,并在所述载车道部件的后端部设有下折段47。这种现有技术的支撑托架40不但结构复杂,还因其设计不够巧妙造成使用不方便,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能够容纳的车辆也比较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车辆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箱内设置用于支撑第二层车的运输架和升降机构,使得汽车装好到位后再利用锁紧装置将结构锁牢固,汽车紧固在箱内,使在海运或陆运中汽车完好安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车箱,包括一底架,其上铺设有地板;与该底架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与该底架端部固定的一前墙和一门端,以及一顶板,该运车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运输架,设置有一固定架,与该集装箱的地板固定;一托架,具有一对用于支撑前后车轮的车轮固定架,其一端与该固定架的一个端部铰接;一撑杆,其底端铰接在该固定架的另一个端部,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的顶端与该托架的自由端固定。
上述的固定架为框架结构,具有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其横梁上设置有多个钉子孔,以方便与地板固定。纵梁上设置有多个绳环,以方便地与箱体固定。
上述的托架为框架结构,设置有一对纵梁,其中该一对车轮固定架设置在该一对纵梁之间。所述托架铰接在该固定架纵梁的内侧。所述托架的纵梁上设置有多个绳环。每一车轮固定架包含一对平行设置的横梁,其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上述撑杆铰接在该固定架纵梁的外测,撑杆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本发明的运车箱,在沿箱体的纵深方向,其顶部和底部分别排布有多个绳环。而且,较佳的是,多个绳环分布在该一对侧板上,并彼此对称布置。
所述运车箱为具有ISO标准高度的集装箱。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包括提供一集装箱,其具有一底架,其上铺设有地板;与该底架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与该底架端部固定的一前墙和一门端,以及一顶板就;提供至少一个运输架,设置有一固定架,与该集装箱的地板固定;一托架,具有一对用于支撑前后车轮的车轮固定架,其一端与该固定架的一个端部铰接;一撑杆,其底端铰接在该固定架的另一个端部,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的顶端与该托架的自由端固定。
上述的方法还包括沿箱体的纵深方向,在箱体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排布多个绳环。较佳的是,将所述多个绳环分别位于两侧的该侧板上,且对称布置。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该固定架设计为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和一对横梁;将该车轮固定架设计为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和设置在该一对纵梁之间的一对车轮固定架,其中该每一车轮固定架为一对平行的横梁。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在箱体内地板的第一预定位置上,设置第一运输架,其中该第一运输架处于折叠状态;将第一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一运输架上,使得该第一辆汽车的前后轮位于该托架的一对车轮固定架上;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
上述将第一运输架设置到第一预定位置的步骤包括在该固定架上提供多个钉子孔,以便固定;在该固定架上提供多个绳环,以便利用紧固带将该固定架与该箱体固定。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在托架上提供多个绳环。于是,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的步骤包括利用紧固带将该汽车与托架固定。
上述升起该托架还包括提供一对滑轮,分别与该托架自由端对应的该侧板顶部的绳环配合;提供一对缠绕有拉绳的牵引机构,分别固定在该门端的两侧;所述拉绳分别绕过该一对滑轮后与该托架的绳环配合,和转动牵引机构,以升起该托架的自由端。
本发明的还包括在该托架升起到位后,利用紧固带分别将一对撑杆和该托架与该集装箱的绳环固定。
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一辆汽车的下面后固定该第二辆汽车。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三辆汽车正开到箱体内;将第二运输架折叠后置于该第三辆汽车的后面;将该第三辆汽车倒开至该第二运输架上,并与该第二运输架固定;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以及向箱内拉动该第二运输架,使其向该第二辆汽车靠近直至位于其上方;利用紧固绳将该第二运输架与该箱体固定。
上述向箱内拉动该第二运输架的步骤还包括提供一对滑轮,分别与该箱体一对顶角区域的绳环配合;所述一对牵引机构上的拉绳绕过该一对滑轮分别该第二运输架的固定架上的绳环配合;转动牵引机构,将该第二运输架拉动到位。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在箱体内地板的第二预定位置上,设置第三运输架,其中该第三运输架处于折叠状态;将第四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三运输架上,使得该第四辆汽车的前后轮位于该托架的一对车轮固定架上;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以及利用紧固带将该运输架与该集装箱固定。
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五辆汽车正开到该第四辆汽车的下面后固定该第五辆汽车。
特别的是,拉绳上具有与所述运输架上绳环配合的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利用本发明的运输架可以更好地利用箱体内的空间,使得本发明的运车箱可以容纳更多的车辆,例如,五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运输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运用牵引机构来升降运输架,装运车的过程非常简便,提高了转运车的效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车辆运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运车箱的示意图,显示了利用运输架来支撑上层车;
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用于支撑汽车的运输架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在通用集装箱内配备的装车运输架的示意图,其中运输架处于打开状态;
图4A是图3所示运输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是图3所示运输架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A-5B显示了利用本发明的集装箱装运第一辆汽车的示意图;
图6显示了利用本发明的集装箱装运第二辆汽车的示意图;
图7A-图7B显示了利用本发明的集装箱装运第三辆汽车的示意图;
图8显示了利用本发明的集装箱装运五辆汽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运车箱100,其具有ISO标准高度的集装箱。本发明的集装箱100包括铺一设有地板的底架101,与该底架101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102和102’,与该底架101端部固定的一前墙103和一门端(未示出),以及一顶板104。特别的是,该运车箱配备用至少一个运输架110,其可以被折叠或撑起。这样,在装运汽车时,小汽车从该门端送入到箱体到位后,升起该运输架110,即可将小汽车升起。为配合该运输架110与箱体的固定,本发明的运车箱100还沿箱体的纵深方向,其底部和顶部位置分别排布有多个绳环108(108’)和109(109’)。较佳的是,多个绳环分布在该一对侧板上102和102’,其中侧板102上的绳环108和109应与该侧板102’上的绳环108和109分别对称布置。
图4A是本发明的运输架110处于被撑起状态的示意图。首先,运输架110设置有一放置在地板上的固定架120;一个用于支撑小汽车(未示出)的托架130,其一端与固定架120的一个端部铰接,和一对撑杆112和112’,支撑在托架130的自由端。
固定架120为框架结构,具有两个纵梁121和121’,以及两个横梁122和122’。该固定架120在小汽车装运到位后,需要与箱体固定。因此,为方便地与地板固定,固定架120的横梁上设置有多个钉子孔123,将若干铁钉124钉在固定架120的钉子孔123内,可将固定架120与地板101临时固定。此外,该固定架120的纵梁上还配备有多个绳环125和125’,当托架130确认位置后,再用紧固带将固定架120与集装箱内两侧板上的绳环紧固。
优选地,本发明的托架130也为框架结构,设置有一对纵梁131和131’,在该一对纵梁之间设置一对车轮固定架132和132’。特别的是,托架130利用其一对纵梁131和131’铰接在固定架纵梁121和121’的内侧,以便于折叠操作,而在托架的纵梁131和131’上设置有多个绳环133和133’,以配合升降操作。
更重要的是,为配合汽车的前后车轮(未示出),本发明的每一车轮固定架132(132’)包含一对平行设置的横梁132a(132a’)和132b(132b’),而且为了防止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产生的晃动,车轮固定架132和132’上设置有多个绳环134,这样可以利用紧固带来固定汽车前后的车轮架(未示出)。
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112的顶端与该托架130的自由端固定,因此本发明将撑杆112的底端铰接在固定架120的另一个端部(相对于铰接端)。而对于本发明的撑杆112,也需要考虑其与固定架120折叠,撑杆铰接在该固定架纵梁的外侧。这样,如图4B所示,当托架130被折叠的时候,托架130被收纳在固定架120的框架内,而撑杆112被收纳在固定架120的框架外。这样,在装运汽车时,装配人员可以方便地将汽车开上固定架120,并定位前后车轮。
为了稳定撑杆,同样地,其上设置了多个绳环113和113’,以便能将其与箱体固定。
采用本发明的运车箱100可以装运五辆汽车,而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技术偏见。下文,将详细描述装运汽车的操作过程。
在装箱时,首先将本发明折叠的运输架110送入集装箱100中。按车型计算位置后,将运输架110放置在集装箱的地板101上,将若干铁钉124钉在固定架102的钉子孔123内,以将固定架102与地板111临时固定。如图5A所示,当托架确认位置后,再用紧固带114将固定架102与集装箱内绳环108紧固。将汽车105从门端103’倒开入箱内,使前后车轮落入前轮固定架120和后轮固定架120’内,用紧固带114通过绳环134将托架130与前后车轮架紧固。
其次,本发明需要借助一个牵引机构来升起载有汽车105的托架130,如图5B所示,在集装箱100的门端103’的两边各有一绞盘306,其借助集装箱110的角件孔307而固定。绞盘306可以是手动或电动的,绞盘306上的钢丝绳308的一端固定在绞盘306上,另一端有钩309。本发明采用的是手动绞盘,还可以是电动绞盘,手动葫芦,卷扬机及叉车等工具进行牵引作业。
在托架130的前端(车头方向)上空的两侧各将一滑轮301挂在集装箱100内的顶部对应的绳环109上,滑轮上有一钢丝绳302,钢丝绳302的一头的钩304钩在汽车托架101前端的绳环108上,钢丝绳302的另一头有绳环305。这样,绞盘钢丝绳308的钩309就可以钩在滑轮钢丝绳环305上。
然后,转动绞盘306,汽车托架130的自由端被拉起。在汽车105与托架130拉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将托架撑杆112的一端与汽车托架130自由端通过螺栓310固定,托架撑杆112的另一端与固定架120固定。当位置确定后,用紧固带114将托架撑杆112与集装箱100的绳环108固定。
最后,确认汽车105安装到位后,在将紧固带114将汽车托架130与集装箱100固定。这样,第一辆汽车即安装到位。
参阅图6,将第二辆车106倒开入箱内,停在第一辆车105的下面,将车106固定在箱内即可。
参阅图7A,再将第三辆车107正开入箱内,停在第二辆车的前面。然后,将第二个运输架110置于第三辆车107的后面,第三辆107倒开上运输架110,重复第一辆车105的装载过程,即:将车107与托架固定,托架与地板和箱绳环临时简单固定;用滑轮和绞盘将托架升起,用撑杆将托架撑起固定。
然后,如图7B所示,将一对滑轮301,分别与该箱体一对顶角区域的绳环109配合,所述一对绞盘上的拉绳308绕过该一对滑轮301后,钩在该第二运输架110的固定架120上的绳环125和125’。接下来,转动绞盘306,将该第二运输架向箱内拉到位后,以与第一辆车105的固定方式相同,再用紧固带与铁钉将托架与箱体固定。
接下来,开始装运第四辆车108和第五辆车109,如图8所示,该第四辆车108的操作过程与装运该第一辆车105的过程完全相同,而第五辆车109的操作过程与第二辆车106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卸车的操作与上述装箱的操作相反。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运车箱,包括
一底架,其上铺设有地板;
与该底架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
与该底架端部固定的一前墙和一门端,以及
一顶板,其特征在于,该运车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运输架,设置有
一固定架,与该集装箱的地板固定;
一托架,具有一对用于支撑前后车轮的车轮固定架,其一端与该固定架的一个端部铰接;
一撑杆,其底端铰接在该固定架的另一个端部,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的顶端与该托架的自由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框架结构,具有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横梁上设置有多个钉子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纵梁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为框架结构,设置有一对纵梁,其中该一对车轮固定架设置在该一对纵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车轮固定架包含一对平行设置的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铰接在该固定架纵梁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的纵梁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固定架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铰接在该固定架纵梁的外测。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上设置有多个绳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沿箱体的纵深方向,其顶部和底部分别排布有多个绳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绳环分布在该一对侧板上,并彼此对称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车箱为具有ISO标准高度的集装箱。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集装箱,其具有
一底架,其上铺设有地板;与该底架侧边固定的一对侧板;
与该底架端部固定的一前墙和一门端,以及
一顶板就;
提供至少一个运输架,设置有
一固定架,与该集装箱的地板固定;
一托架,具有一对用于支撑前后车轮的车轮固定架,其一端与该固定架的一个端部铰接;
一撑杆,其底端铰接在该固定架的另一个端部,当该托架被升起时,该撑杆的顶端与该托架的自由端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沿箱体的纵深方向,在箱体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排布多个绳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绳环分别位于两侧的该侧板上,且对称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将该固定架设计为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和一对横梁;
将该车轮固定架设计为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和设置在该一对纵梁之间的一对车轮固定架,其中该每一车轮固定架为一对平行的横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箱体内地板的第一预定位置上,设置第一运输架,其中该第一运输架处于折叠状态;
将第一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一运输架上,使得该第一辆汽车的前后轮位于该托架的一对车轮固定架上;
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
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运输架设置到第一预定位置的步骤包括
在该固定架上提供多个钉子孔,以便固定;
在该固定架上提供多个绳环,以便利用紧固带将该固定架与该箱体固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托架上提供多个绳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的步骤包括利用紧固带将该汽车与托架固定。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升起该托架还包括
提供一对滑轮,分别与该托架自由端对应的该侧板顶部的绳环配合;
提供一对缠绕有拉绳的牵引机构,分别固定在该门端的两侧;
所述拉绳分别绕过该一对滑轮后与该托架的绳环配合,和
转动牵引机构,以升起该托架的自由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托架升起到位后,利用紧固带分别将一对撑杆和该托架与该集装箱的绳环固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一辆汽车的下面后固定该第二辆汽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将第三辆汽车正开到箱体内;
将第二运输架折叠后置于该第三辆汽车的后面;
将该第三辆汽车倒开至该第二运输架上,并与该第二运输架固定;
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以及
向箱内拉动该第二运输架,使其向该第二辆汽车靠近直至位于其上方;
利用紧固绳将该第二运输架与该箱体固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箱内拉动该第二运输架的步骤还包括
提供一对滑轮,分别与该箱体一对顶角区域的绳环配合;
所述一对牵引机构上的拉绳绕过该一对滑轮分别该第二运输架的固定架上的绳环配合;
转动牵引机构,将该第二运输架拉动到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箱体内地板的第二预定位置上,设置第三运输架,其中该第三运输架处于折叠状态;
将第四辆汽车倒开到该第三运输架上,使得该第四辆汽车的前后轮位于该托架的一对车轮固定架上;
将该汽车固定到该托架;
升起该托架,并利用该撑杆撑起该托架,以及
利用紧固带将该运输架与该集装箱固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五辆汽车正开到该第四辆汽车的下面后固定该第五辆汽车。
30.根据权利要求23、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上具有与所述运输架上绳环配合的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1066A CN101850881A (zh) | 2009-04-01 | 2009-04-01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1066A CN101850881A (zh) | 2009-04-01 | 2009-04-01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0881A true CN101850881A (zh) | 2010-10-06 |
Family
ID=42802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81066A Pending CN101850881A (zh) | 2009-04-01 | 2009-04-01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5088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73451A (zh) * | 2015-09-16 | 2015-12-23 |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机械动臂运输方法及其装置 |
CN107399523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郑润国 | 一种储存箱 |
WO2018121714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运车架 |
CN109747967A (zh) * | 2017-11-02 | 2019-05-14 |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 汽车运输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
2009
- 2009-04-01 CN CN200910081066A patent/CN10185088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73451A (zh) * | 2015-09-16 | 2015-12-23 |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机械动臂运输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8121714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运车架 |
CN107399523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郑润国 | 一种储存箱 |
CN107399523B (zh) * | 2017-07-21 | 2019-10-18 | 郑润国 | 一种储存箱 |
CN109747967A (zh) * | 2017-11-02 | 2019-05-14 |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 汽车运输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62328B2 (en) | Collapsible intermodal transport platform | |
CN101920825A (zh)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
US20040083671A1 (en) | Collapsible containerized shelter transportable by self-loading vehicles | |
US8757943B2 (en) | Intermodal transport platform | |
CN206384597U (zh) | 运车架 | |
US8356962B2 (en) | Logistics panel and containers | |
CN101112927A (zh) |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 | |
CN101850881A (zh) | 一种运车箱及利用该运车箱装运汽车的方法 | |
CN101484378B (zh) | 集装箱举升装置 | |
KR200409079Y1 (ko) | 슬라이딩 컨테이너 | |
CN201287921Y (zh) | 运输轿车的台架集装箱 | |
JP6267110B2 (ja) | 乗用車の輸送及び保管装置 | |
US9656678B2 (en) | Assembly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semi-trailers on railway wagons | |
CN201792784U (zh) | 车辆运输车 | |
CN201095494Y (zh) |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 | |
CN115179979B (zh) | 一种活动棚铁路运输平车 | |
CN110293890A (zh) | 一种军用卡车便携式提升机及用其装卸物料的方法 | |
CN201506574U (zh) | 轿车包装可回收货架 | |
CA2728396A1 (en) | Collapsible intermodal transport platform | |
GB2353275A (en) | Collapsible container body | |
CN112722892A (zh) | 一种斜坡装置及具有斜坡装置的板车 | |
CN101397074B (zh) | 一种汽车运输托盘 | |
CN101314426B (zh) | 一种运车箱 | |
CN220682498U (zh) | 一种双层运输车 | |
CN204526955U (zh) | 车辆运输车上用于紧固商品车的集成式紧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