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243A - 代码图形 - Google Patents

代码图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243A
CN101849243A CN200880114200A CN200880114200A CN101849243A CN 101849243 A CN101849243 A CN 101849243A CN 200880114200 A CN200880114200 A CN 200880114200A CN 200880114200 A CN200880114200 A CN 200880114200A CN 101849243 A CN101849243 A CN 101849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t pattern
point
code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243B (zh
Inventor
吉田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P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吉田健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吉田健治 filed Critical 吉田健治
Publication of CN10184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06F3/0321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by optically sens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a regularly patterned surface forming a passive digitiser, e.g. pen optically detecting position indicative tags printed on a paper she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小面积内印刷多个代码图形的点图形及代码图形。将第1及第2点阵图形重叠配置的点图形的特征在于:第1及第2点图形在配置所定点的方块的领域内设置多个基准点,配置由基准点定义的多个虚拟基准点,配置由与虚拟基准点有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的信息定义的信息点,作为该方块的索引,分别根据基准点的配置至少定义方块的朝向与大小;方块配置为所述第1与第2点图形的基准点及/或虚拟基准点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方块的数量是一个或者上下、左右重复配置多个。

Description

代码图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代码图形叠合生成的代码图形。
背景技术
以前,提出过一种读取在印刷物等上印刷的代码图形,使之输出语音等信息的信息输出方法。例如,提出了预先存贮与存贮装置给出的键信息一致的信息,然后使用条形码阅读器从被读入的键中检索输出信息等的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为了能够输出多的信息和程序,生成按照所定法则排列细微点的点图形,通过照相机将在印刷物等上印刷的点图形作为图像数据收入,数字化后使之输出语音信息的技术。另外,还提出了QR代码等各种依据代码图形的信息输出方法。
一个这样的代码图形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印刷物上只印刷一个代码图形的情况下,例如在游戏中心等的卡片游戏中使用的卡片上使用代码图形,只印刷一个代码图形的话,只能使之具有由卡片限定的参数,存在欠缺娱乐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沿着娱乐系统用卡片的相邻两边或相对两边分别印刷条形码(例:专利文献1)。这样的话,如果两个条形码相同,该系统的条形码识别率会提高;如果条形码不同,则在该系统能识别双方条形码的情况下与只能识别其中一方的情况下,系统的实际处理不同。由此,可以使卡片具有灵活性,提供更高的娱乐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1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卡片那样在印刷物中不同的领域印刷多个条形码的话,印刷物中条形码的所占比例会变高。因此,如果卡片等印刷物的尺寸比较小的话,就会出现不能印刷多个条形码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在小面积上印刷多个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是一种用所定的算法将坐标值及/或代码值图形化,设置在介质的至少一面上,重叠配置用摄像装置能够光学识别的第1及第2点图形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在配置所定点的方块领域内设置多个基准点,配置由该基准点定义的多个虚拟基准点,配置由与所述虚拟基准点有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的信息定义的信息点,作为该方块的索引,分别通过所述基准点的配置至少定义方块的朝向与大小,所述方块配置为所述第1与第2点图形的所述基准点及/或所述虚拟基准点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该方块的数量是一个或者上下、左右重复配置多个。
在配置本发明的点图形的算法中,最适合使用后述的GRID5。通过GRID5能够在点图形中定义坐标值及/或代码值。
本发明的点图形具有配置了基准点、信息点的方块,将该方块作为一个单位容纳点代码(包含在点内的比特信息),在介质面上配置一个或重复配置。
本发明的点图形将基准点的配置作为索引使用。索引及通过索引导入的信息对应预先登记到信息处理装置的一览表。在索引中能够关联到方块的朝向、方块的大小,乃至用于连结所定数量方块的方块编号、决定怎样将信息点偏离虚拟基准点的信息点配置法则、决定信息点上如何定义信息的点代码格式(仅坐标值或仅代码值或坐标值及代码值)等。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两个点图形在同一方块领域内重叠配置,具有能够提供在少的面积上可以印刷多个代码图形的点图形的显著效果。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分别以不同的形状配置信息点。
本发明的点图形是通过第1点图形和第2点图形的信息点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或者是椭圆等曲线围成的图形等不同的形状来加以区别的。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在与设置所述第1点图形的领域重叠的领域中,设置了以与所述第1点图形不同的大小图形化的第2点图形,所述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通过具有解像度不同的摄像元件的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摄像装置来读取,根据该摄像装置的解像度能够识别任何一个点图形。
以不同的大小图形化,可以说是点图形的比例尺自身不同,具体可以说是,两种点图形的点的直径、点间距离依据所定倍率而不同。
根据具有解像度不同的摄像元件的两个系统的不同摄像方法来摄像,不进行特别的图像处理,大点图形只能通过解像度低的摄像元件来识别,小点图形只能通过解像度高的摄像元件来识别。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是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通过在介质近处和介质远处摄像的两个系统的任何一个摄像装置来读取,提供该摄像装置能够识别任何一个点图形。
将具有解像度不同的摄像元件的两个系统的不同摄像装置配置在介质近处和介质远处,来读取点图形。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代替所述第2点图形配置了一维代码图形或二维代码图形,在该代码图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配置第1点图形。
一维代码图形的示例为条形码,二维代码图形的示例为QR代码。
在第2代码图形中可以配置一个第1点图形的方块,也可以配置多个。配置多个的情况下,第2代码图形所占的领域中在上下、左右方向上重复配置第1点图形。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是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由对于照射光分别具有不同反应的特性的油墨印刷。
在本发明的点图形上,在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上,使用吸收不同波长的两种油墨或反射不同波长的两种油墨印刷点。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同一领域形成多个代码图形。因此,不必为代码图形牺牲太多的领域,能够保持印刷面的美观,还能够在小的领域提供多的信息,甚至因为将点代码、条形码、QR代码等任意组合能形成代码图形,而能够提供一种富有灵活性的代码图形。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配置在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重叠领域的示例。
图2表示点图形3的构成要素及其位置关系。
图3表示以信息点7的配置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图3(a)是表示3比特信息的示例,图3(b)是表示具有2比特信息的信息点7的示例。
图4表示以信息点7的其他配置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
图5表示以每一个格子配置多个信息点7的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图5(a)是表示配置两个信息点7的示例,图5(b)是表示配置4个信息点7的示例,图5(c)是表示配置5个信息点7的示例。
图6表示用于从点图形3中抽出信息点7的格式的示例。
图7表示包含信息点7的格子的其他排列例,图7(a)是表示在一个方块内配置6个(2×3)格子的示例,图7(b)是表示配置9个(3×3)格子的示例,图7(c)是表示配置1两个(3×4)格子的示例,图7(d)是表示配置36个格子的示例。
图8表示另外的点图形3b的示例,图8(a)表示在点图形3b上的基准点8a~8e、虚拟基准点9a~9d及信息点7的位置关系,图8(b)是表示根据虚拟基准点9a~9d上有无信息点7来定义信息的示例,图8(c)是表示在纵横方向上将方块每两个连结的示例。
图9表示点图形3的一个方块内的信息比特格式的示例。
图10表示点代码格式的示例,图10(a)是表示点代码包含XY坐标值、代码值及奇偶性的示例,图10(b)是表示根据点图形3的设置位置来变化格式的示例,图10(c)是表示点代码包含XY坐标值及奇偶性的示例。
图11是将GRID5的基准点的配置用于索引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将GRID5的基准点的配置用于索引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将GRID5的基准点的配置用于索引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关于根据配置法则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且两种虚拟点相同的代码图形的说明图。
图15是关于根据配置法则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且两种虚拟点不同的代码图形的说明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的基准点的坐标一览表。
图24是第4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5是第4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6是关于通过照射不同波长的照射光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27是关于通过照射不同波长的照射光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QR代码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28是关于通过照射不同波长的照射光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条形码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29是关于通过照射不同波长的照射光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大点图形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30是关于照射光为一个的情况下第1代码图形的油墨与第2代码图形的油墨的波长特性的说明图。
图31是关于照射光为两个的情况下第1代码图形与第2代码图形的波长特性的说明图,且代码图形均为点代码。
图32是关于照射光为两个的情况下第1代码图形的油墨与第2代码图形的油墨的波长特性的说明图,且代码图形为QR代码与点代码或者条形码与点代码。
图33是关于通过摄像装置的精度或图像处理程序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QR代码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34是关于通过摄像装置的精度或图像处理程序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条形码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图35是关于通过摄像装置的精度或图像处理程序判断两种代码图形的代码图形,且两种代码图形是大点图形与细微点图形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准点
3  虚拟基准点
4  方块
5  点图形
6  GRID1的关键点(基准点)
7  信息点
8  GRID1的基准格子点(基准点)
8a~8e  GRID5的基准点(基准点)
9  GRID1的虚拟格子点(虚拟基准点)
9a~9d  GRID5的虚拟基准点(虚拟基准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点图形能够重叠容纳同一领域中完全不同的代码信息(点代码)。所涉及的点图形可以通过与信息处理装置连结的光学读取装置读取,通过解码输入信息,可以用于机器操作等各种用途。
对作为本代码图形的一个示例的点图形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关于点图形>
参照图2至图7,对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点图形3的一个示例(以下称为GRID1)进行说明。另外,参照图8,对另一个点图形3b的示例(以下称为GRID5)进行说明。还有,在这些图中,纵横斜向的格子线是为了方便说明而添加的,实际的印刷面上并不存在。
<GRID1>
图2表示了点图形3的构成要素及其位置关系。点图形3由关键点6、信息点7、基准格子点8构成。(关键点6、基准格子点8是GRID1的基准点。)
点图形3是根据点代码生成的算法,为了能够识别数值信息将细微点即关键点6、信息点7、基准格子点8按照所定规则进行排列而生成的。
如图2所示,表示信息的点图形3的方块是,以关键点6为基准配置5×5的基准格子点8,在被4个基准格子点8包围的中心虚拟格子点(GRID1的虚拟基准点)的周围配置信息点7而构成的。在这个方块中可定义任意的数值信息。还有,在图2的示例中,表示的是使点图形3的方块(粗线范围内)4个并排的状态。但是,点图形3当然并不限定于4个方块。
关键点6,如图2所示,是按照一定方向偏离方块的四角上的4个基准格子点8而配置的点。该关键点6是包含信息点7的一个方块份的点图形3的代表点。例如,偏离点图形3的方块的四角上的基准格子点8的上方0.1mm。但是,该数值并不仅限于此,是根据点图形3的方块的大小可以变化的。
为避免基准格子点8及信息点7的误认,关键点6的偏离最好在格子间隔的20%左右。
信息点7是识别各种信息的点。信息点7以关键点6为代表点,配置在其周围,同时以被4个基准格子点8包围的格子中心作为虚拟格子点,配置在以该虚拟格子点为起始点的矢量所表示的终点。
信息点7与被4个基准格子点8包围的虚拟格子点之间的间隔,最好为相邻虚拟格子点之间的距离的15~30%左右。这是因为,信息点7与虚拟格子点之间的距离比这个间隔大的话,点与点容易被认为是大块,点图形3会变得难以识别;相反,信息点7与虚拟格子点之间的距离比这个间隔小的话,对于以相邻的虚拟格子点作为起始点的具有怎样的矢量的信息点7的认定会变得困难。
在用扫描仪4将点图形3作为图像数据读取时,基准格子点8能够矫正因扫描仪4透镜的歪斜所造成的摄像、纸面的伸缩、介质表面的弯曲、印刷时的歪斜。具体为求出将歪斜的4个基准格子点8变换成原来正方形的补正用的函数(Xn,Yn)=f(Xn’,Yn’),用同一个函数补正信息点7,求出正确的信息点7的矢量。
在点图形3上配置基准格子点8的话,通过扫描仪4读取该点图形3得到的图像数据,能够补正因扫描仪4的原因所造成的歪斜,因此即使使用安装了歪斜率高的透镜的普通扫描仪4,读取点图形3的图像数据时也能正确的识别点的配置。另外,即使扫描仪4相对于点图形3的面倾斜读取,也能正确识别该点图形3。
关键点6、信息点7、基准格子点8在扫描仪4通过红外线照射读取点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吸收该红外线的不可视油墨或碳油墨来印刷。
用普通的喷墨印刷机印刷点图形3的情况下,两个基准格子点8之间的间隔(即格子的尺寸)可以为0.5mm左右。胶版印刷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可以为0.3mm左右。
通过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曝光技术等印刷点图形3的情况下,两个基准格子点8之间的间隔可以为数μm左右;如果使用nm单位的设计规则的话,能够形成具有更加细微的点间隔的点图形3。
当然,两个基准格子点8之间的间隔如果是上述最小值以上的话,根据点图形3的用途使用任意数值都可以。
另外,关键点6、信息点7、基准格子点8的直径最好为两个基准格子点8之间间隔的10%左右。
图3及图4表示了以信息点7的配置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这些图是表示信息点7的位置及根据该位置定义的信息的比特表示的示例的放大图。
在图3(a)中,为了具有由矢量表现的方向和长度,信息点7从虚拟格子点9偏离一定距离(例如0.1mm),按顺时钟方向每次转动45度配置在8个方向上,表现为3比特信息的定义方法的示例。在该示例中,一个方块包含16个信息点7,因此点图形3能够表现3比特×16个=48比特的信息。
图3(b)表示点图形3的每个格子里有2比特信息的信息点7的定义方法的示例。该示例中,在正号(+)方向及斜(×)方向上分别从虚拟格子点9偏离信息点7,每个信息点7定义2比特信息。该定义方法与图3(a)所示的定义方法(原本能够定义48比特信息)不同,根据不同的用途一个方块内分割为正号(+)方向偏离的格子和斜(×)方向偏离的格子,可以分配32比特(2比特×16个格子)的数据。
还有,作为偏离配置在一个方块所包含的16个格子里的信息点7的方向的组合,组合每个格子里向正号(+)方向及斜(×)方向的偏离方法,可以实现最大216(约65000)个点图形格式。
图4表示以信息点7的其他配置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该定义方法中,在配置信息点7时,作为从被基准格子点8包围的虚拟格子点9的偏离量,使用长、短两种,将矢量方向做成8个方向,因此能够定义16个的配置,可以表现4比特信息。
使用该定义方法时,长的偏离量最好为相邻虚拟格子点9之间距离的25~30%左右;短的偏离量最好为15~20%左右。但是,即使是长、短的偏离信息点7的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区分识别那些信息点7,那些信息点7的中心间隔最好要比信息点7的直径远。
另外,定义4比特信息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定义方法,也能够将信息点7配置在16个方向上表现4比特,当然可以有多种变化。
图5表示以每一个格子配置多个信息点7的方法确定的信息定义方法的示例。图5(a)是表示配置两个信息点7的示例,图5(b)是表示配置4个信息点7的示例,图5(c)是表示配置5个信息点7的示例。
被4个基准格子点8包围的每一个格子的信息点7的个数,考虑到美观最好为一个。但是,如果忽略美观想要多的信息量的话,每一个矢量分配1比特,根据信息点7使用多个点来表现的情况,能够定义大量的信息。例如,同心圆8个方向的矢量可以表现一个格子有28的信息,包含16个格子的一个方块有2128的信息。
点图形3的识别是通过扫描仪4将点图形3作为图像数据读取的,首先抽出基准格子点8,然后通过没有在原本应该有基准格子点8的位置上加点而抽出关键点6,之后抽出信息点7。
图6表示用于从点图形3中抽出信息点7的格式的示例。图6是表示从方块中心按照向右旋转的螺旋状配置I1至I16的格子的格式示例。另外,图中的I1至I16在表示各格子配置的同时,在一个格子包含一个信息点7的情况下,还表示各格子内的信息点7的配置位置。
图7表示包含信息点7的格子的其他排列例。图7(a)是表示在一个方块内配置6个(2×3)格子的示例,图7(b)是表示配置9个(3×3)格子的示例,图7(c)是表示配置12个(3×4)格子的示例,图7(d)是表示配置36个格子的示例。这样,在点图形3中一个方块包含的格子数不限定于16个,可以有多种变化。
即,对应需要信息量的多少或扫描仪4的解像度,调整一个方块包含的格子数与一个格子包含的信息点7数,由此可以灵活调整点图形3中可记录的信息量。
<GRID5>
图8表示另外的点图形3b的示例(GRID5)。图8(a)表示在点图形3b上的基准点8a~8e、虚拟基准点9a~9d及信息点7的位置关系。
点图形3b是通过方块的形状定义其方向的。GRID5中首先配置了基准点8a~8e,通过按顺序连结基准点8a~8e的线,定义表示方块朝向的形状(此处为朝上的五角形)。其次,以基准点8a~8e的配置为基础定义虚拟基准点9a~9d。再次,将虚拟基准点9a~9d分别作为起始点定义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矢量。最后,在矢量的终点配置信息点7。
这样,GRID5可以通过基准点8a~8e的配置方法定义方块朝向。继而根据定义方块的朝向,可以定义方块整体的大小。
图8(b)表示根据方块的虚拟基准点9a~9d上有无信息点7来定义信息的示例。
图8(c)表示在纵横方向上将GRID5的方块每两个连结的示例。但是,连结配置方块的方向并不仅限于纵横方向,在任何方向上配置连结都可以。
另外,在图8中,虽然基准点8a~8e及信息点7全部表示为相同形状,但是基准点8a~8e与信息点7也可以是不同形状,例如基准点8a~8e可以是比信息点7大的形状。还有,只要能够识别,基准点8a~8e与信息点7可以为任何形状,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都可以。
<关于点代码的格式>
参照图9及图10,对点代码及其格式的示例进行说明。点代码是记录在点图形3中的信息。
图9表示点图形3的一个方块内的信息比特格式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每一个格子记录着2比特信息。例如,左上角的格子以将比特C1作为上位比特的形式定义比特C0及C1。组合这两个比特写为C1-0。另外,这些比特也可以通过每个格子一个信息点7来记录,也可以通过每个格子多个信息点7来记录。
图10表示点代码格式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点代码具有32比特的长度,通过比特C0至比特C31来表示。
图10(a)是表示点代码包含XY坐标值、代码值及奇偶性的示例,图10(b)是表示根据点图形3的设置位置来变化格式的示例,图10(c)是表示点代码包含XY坐标值及奇偶性的示例。
在图10(a)所示的格式示例中,点图形3的设置位置的X坐标值使用比特C0至C7的8比特表示,同样Y坐标值使用C8至C15表示。然后,代码值使用比特C16至C29的14比特表示。该代码值可以与点图形3的使用目的配合,用于表示任意信息。最后,点代码的奇偶性使用比特C30及C31的2比特表示。另外,奇偶性的计算方法使用一般所知的方法即可,此处省略说明。
在图10(b)所示的格式示例中,根据点图形3的设置位置来变化格式。在该示例中,点图形3的设置位置区分为XY坐标领域和代码值领域。XY坐标领域中使用XY坐标领域用格式,代码值领域中使用代码值领域用格式。
XY坐标领域用格式中,X坐标使用比特C0至C14的15比特表示,同样Y坐标使用C15至C29的15比特表示。另外,代码值领域用格式中,代码值使用C0至C29的30比特表示。
另外,为了能够区别读取的信息表示XY坐标值还是表示代码值,可以决定比特列的表现规则,使得表示XY坐标值及代码值的比特列不重合。
这样,图10(b)所示的格式示例与图10(a)所示的格式示例相比较,因为能将更多的比特分配为XY坐标值及代码值,所以能表现更广范围的XY坐标值及更多的代码值。
图10(c)所示的格式示例中,使用与图10(b)的XY坐标领域用格式相同的格式。
<使用GRID5的索引的说明>
在图11~13中,关于将GRID5的基准点配置作为索引使用的方法,使用示例进行说明。在该示例中,将点代码的格式与索引关联。
图11表示3种基准点的配置。例如,图11(a)所示基准点的配置为A1;图11(b)所示基准点的配置为A2;图11(c)所示基准点的配置为A3。
图12表示A1、A2、A3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图12(a)表示A1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图12(b)表示A2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图12(c)表示A3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在各虚拟基准点上配置具有2比特信息的信息点,在该图中所示的I1~I12虚拟基准点的位置上分别加入2比特信息。因此,一个方块中可以容纳24比特信息。对于所涉及的24比特的点代码的格式,相对于A1使其对应XY坐标值。同样,相对于A2使其对应代码值,相对于A3使其对应XY坐标值及代码值。
图13表示24比特的点代码的格式。该图的(a)是A1情况下的格式,该图的(b)是A2情况下的格式,该图的(c)是A3情况下的格式。
像这样将点代码的格式的信息与基准点的配置相关联,可以决定如何利用该方块内的点代码。
信息点的比特数并不限定于2比特,当然格式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与该示例相同的内容。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代码图形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4~图15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在卡片等介质面的一面或两面上设置有第1点图形,在与第1点图形的设置领域重叠的领域中设置有不同于第1点图形的、通过信息点的配置法则图形化的第2点图形的点图形的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关于虚拟基准点相同,而提供信息的方向不同(配置法则不同)的点图形的图。
图14表示点图形为上述GRID1的点图形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中的虚拟中心点及基准格子点相同。但是,赋予信息点的方向不同。即,第1点图形在+方向上定义信息;第2点图形在×方向上定义信息。在识别+方向配置的信息点的引擎起动的情况下,从读取的点图形中,将+方向配置的信息点即仅第1点图形变换为代码值或坐标值,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识别×方向配置的信息点的引擎起动的情况下,从读取的点图形中,将×方向配置的信息点即仅第2点图形变换为代码值或坐标值,进行相应的处理。
图15表示关于上述GRID5点图形的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该图中基准点相同,但虚拟基准点不同。
该图的(a)中根据基准点配置了虚拟基准点,及以该虚拟基准点为起始点的信息点。本实施例中,同一方块中存在第1点图形和第2点图形。第1点图形是方块左侧的以虚拟基准点为起始点的点图形;第2点图形是方块右侧的以虚拟基准点为起始点的点图形。
在电脑中登记着识别第1点图形的引擎和识别第2点图形的引擎。在识别第1点图形的引擎起动的情况下,如果光学读取装置读取点图形,电脑内的CPU(中央处理器)就会从读取的点图形中仅将第1点图形变换为代码值及/或坐标值,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识别第2点图形的引擎起动的情况下,如果光学读取装置读取代码图形,电脑内的CPU(中央处理器)就会从读取的点图形中仅将第2点图形变换为代码值及/或坐标值,进行相应的处理。
该图的(b)是关于在第1点图形及第2点图形中,只想使用其中一个点图形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的说明图。
只使用一种点图形的情况下,如该图所示,仅在第1点图形上配置信息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2点图形上所有的点都不配置的话,就会造成印刷面上出现波纹。因此,要在虚拟基准点上配置替代点,替代点是不能提供信息的点。由此能够防止波纹的出现。
<第2实施方式>
图16~图19是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将GRID5作为第1、第2点图形来使用。另外,是关于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的基准点全部重叠的情况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图形被配置在介质面上,通过连接信息处理装置的光学读取装置作为图像信息读取,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够应用于操作、信息输入等各种各样的用途。
通过图16~图17说明如何将基准点的配置、第1、第2虚拟基准点的配置登记到信息处理装置。
图16是关于方块领域内的基准点配置的图。
如图16所示,在方块领域的任意位置上配置基准点P1~P5,将此点事先登记到信息处理装置。用所定方块领域内的坐标值表示基准点的配置位置,通过用存贮装置存贮该坐标值来进行登记。具体如图16,在基准点配置为P1~P5的情况下,分别作为坐标值(x1,y1)~(x5,y5)登记。另外,将该配置的上方作为方块的朝向进行登记。
如图17所示,将与基准点P1~P5的配置相关联的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登记到信息处理装置。登记方法与基准点一样,登记为坐标信息。
该图的(a)是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不重叠的情况。该图的(b)是第1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与第2点图形的一部分虚拟基准点(图中有两个)重叠的情况。当然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全部重叠也可以。
决定虚拟基准点时,配置在该虚拟基准点附近的信息点的配置法则也决定了。但是,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重叠的情况下,重叠虚拟基准点的信息点必须使用不同的配置法则。因为不这样的话,就会无法判断配置的信息点是第1点图形的还是第2点图形的。
图18中表示了配置信息点的具体示例。
该图的(a)是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不重叠的情况的具体示例。该图的(b)是第1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与第2点图形的一部分虚拟基准点(该图中有两个)重叠的情况的具体示例。
如上所述,第1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与第2点图形的一部分虚拟基准点(图中有两个)重叠的情况下,必须注意像该图的(b)那样重叠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法则是不同的。在该图的(b)中,第1点图形的信息点的配置法则全部为+方向,第2点图形的信息点的配置法则全部为×方向,由此使重叠虚拟基准点的配置法则不同。
使用图19对从摄像图像中识别与基准点的配置一致的点的方法进行说明。
该图的(a)表示一个登记到信息处理装置的基准点的配置。该图的(b)表示通过读取装置读取的摄像图像(省略信息点)。如该图的(c)所示,通过一般所知的格式识别的算法,从摄像图像中找出与基准点的配置完全一致的点群。这时,如图所示方块的朝向与摄像图像的朝向不同,所以可以判定摄像装置的旋转角度。
<第3实施方式>
图20~图22是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有一部分基准点重叠的情况的。
使用图20说明第1、第2点图形的基准点配置。第1点图形的基准点表示为1Pi,第2点图形的基准点表示为2Pi。这种情况下,1P11P32P12P3一致,1P42P4不一致。
图21表示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的配置位置。
该图的(a)、(b)是虚拟基准点不重叠的情况下的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的位置。
该图的(c)、(d)是一部分虚拟基准点重叠的情况下的第1、第2点图形的虚拟基准点的位置。
图22表示配置有信息点、虚拟基准点不重叠的情况的示例。
该图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17相似,但是关于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的基准点的配置的一览表不同。查出第1点图形的情况变成了从摄像图像中仅查找第1点图形的基准点的配置。图23中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的一览表。
<第4实施方式>
图24~25是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是在基准点配置上关联方块编号的情况。
参照图24对基准点配置与方块编号的关联方法进行说明。
图24(a)的基准点配置为B1,(b)的基准点配置为B2,(c)的基准点配置为B3,(d)的基准点配置为B4。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置了B1与方块编号1关联、B2与方块编号2关联、B3与方块编号3关联、B4与方块编号4关联的一览表。方块的总数用一览表设定。或者,例如相同位置上放置的基准点的数量(本例为4个)表示方块的总数,像这样在程序上设定也可以。
如图25所示,方块连续排列设置。方块内写的数字是方块的编号。另外,省略信息点。
如图配置方块编号,无论读取哪4个方块都可以拍摄1~4全部的方块。因此,没有必要移动摄像范围。
信息处理装置收到读取装置读取的点图形的图像时,要求各个方块的方块编号和代码信息,之后将该代码信息按照方块编号1、2、3、4的顺序结合。
因此,能够将一个方块中容纳不完的大代码信息在点图形上代码化。
<第5实施方式>
图26~图29是关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由对于照射光有反应不同的特性的油墨设置的第1点图形和第2点图形代码图形的。
图26是关于第1代码图形和第2代码图形两者是点图形的情况的说明图。
在该图中,构成第1点图形的点用黑色表示,构成第2点图形的点用白色表示。第1点图形和第2点图形在同一领域中形成。
关于对该情况的照射光的反应,通过图30及图31进行了具体说明。
图30是有一个照射光时的示例。第1点图形(第1代码图形)是由峰值波长为λ1的油墨形成的点图形,第2点图形(第2代码图形)是由峰值波长为λ2的油墨形成的点图形。另一方面,作为红外线照射装置的LED具有在该图所示的领域中的波长特性。
该情况下如果LED照射的话,第1点图形的油墨的红外线吸收率比第2点图形的油墨高。因此,能够识别红外线吸收率高的第1点图形。
图31是有两个照射光时的示例。该图的(a)是关于使用两种滤光镜的情况的说明图,该图的(b)是关于使用一种滤光镜的情况的说明图。这些滤光镜只使特定的红外线波长透射,配置在为了读取点图形的摄像装置上。
该图的(a)中使用了第1点用滤光镜和第2点用滤光镜两种滤光镜。另外,照射光有两种,LED1有在第1点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LED2有在第2点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
配置第1点用滤光镜时,该图(a)所示的第1点用滤光镜的领域以外的红外线被切掉。因此,即使是LED1和LED2两个都点亮的情况下,因为只有LED1的照射光能够透射,所以第1点图形的油墨吸收LED1的照射光,只能识别第1点图形。
另一方面,配置第2点用滤光镜时,该图(a)所示的第2点用滤光镜的领域以外的红外线被切掉。因此,即使是LED1和LED2两个都点亮的情况下,因为只有LED2的照射光能够透射,所以只能识别第2点图形。
这样,通过在摄像装置上配置点用滤光镜,就能够识别重叠印刷的不同的代码图形。
该图的(b)中使用了透射第1点波长领域和第2点波长领域这两者的红外线波长的滤光镜。与(a)相同,LED1有在第1点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LED2有在第2点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只有LED1点亮时只能识别第1点图形。另外,只有LED2点亮时只能识别第2点图形。
另外,上述虽然对使用两种LE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中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一个能改换照射光的波长的照射装置。
照射光1有在第1代码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照射光2有在第2代码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的波长特性.只有照射光1点亮时只能识别第1代码图形。另外,只有照射光2点亮时只能识别第2代码图形。
这样,通过选择性的变换照射的照射光,就能够识别重叠印刷的不同的代码图形。
图27是关于第1代码图形为QR代码,第2代码图形为点图形的情况的说明图。另外在该图QR代码所占的领域中,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连续重复配置第1点图形。
另外图28是关于第1代码图形为条形码,第2代码图形为点图形的情况的说明图。另外在该图条形码所占的领域中,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连续重复配置第1点图形。
关于图27及图28的波长特性如图33所示。即,图27的QR代码及图28的条形码都可以使用吸收可视光的油墨印刷。另一方面,点图形可以使用吸收红外线的油墨印刷。
照射光1具有在第1代码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即可视光领域中的波长特性,照射光2具有在第2代码图形的油墨的峰值波长即红外线领域中的波长特性。只有照射光1点亮时只能识别第1代码图形。另外,只有照射光2点亮时只能识别第2代码图形。
这样,通过选择性的变换照射的照射光,就能够识别重叠印刷的不同的代码图形。
图29是关于第1代码图形与第2代码图形两者为点图形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在该图中,第1代码图形与第2代码图形中的点的大小不同。
该情况下的波长特性如图31所示。关于第1点与第2点的识别方法与上述说明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第6实施方式>
图34~图36是关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是,在第1代码图形或第2代码图形是由细微点形成的点图形的情况下,根据摄像元件的解像度,选择采用哪个代码图形。
图34是第1代码图形为QR代码,第2代码图形为点图形。图35是第1代码图形为条形码,第2代码图形为点图形。图36是第1代码图形为大点图形,第2代码图形为小点图形。
这样的代码图形如上所述,能够根据照射波长特性不同的照射光,选择采用哪个代码图形。但是除此之外,也能够根据摄像元件的解像度不同,选择采用的代码图形。
例如在图34中,第1代码图形的QR代码能够通过设置在手机上的摄像装置读取。在手机的摄像装置上,点作为杂音被识别,因此只有第1代码图形作为代码图形被采用。另一方面,第2代码图形的点图形能够通过将红外线作为照射光的摄像装置被读取。该情况下,不能识别QR代码,只能识别点图形。另外在该图QR代码所占的领域中,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连续重复配置第1点图形。
图35中,条形码由专用的条形码阅读器读取。在条形码阅读器上,点作为杂音被识别,因此只有第1代码图形作为代码图形被采用。另一方面,第2代码图形的点图形能够通过将红外线作为照射光的摄像装置被读取。该情况下,不能识别条形码,只能识别点图形。另外在该图条形码所占的领域中,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连续重复配置第1点图形。
图36中,大点能够通过与印刷点图形的介质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的摄像装置读取。该摄像装置只能识别大点的第1代码图形,不能读取小点的第2代码图形。另一方面,第2代码图形的小点只能通过直接接触介质的读取点图形的摄像装置(扫描仪)识别。该扫描仪不能识别第1代码图形。
另外,除了如上所述使用两种摄像装置识别代码的方法之外,还有通过软件程序来识别的方法。该情况下,摄像装置是能够读取第1代码图形和第2代码图形两者的高解像度的摄像装置。摄像装置或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在解析第1代码图形的程序起动时,解析第1代码图形,变换代码图形意味的数值,进行相应的处理;在解析第2代码图形的程序起动时,解析第2代码图形,变换代码图形意味的数值,进行相应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代码图形(点图形、条形码、点图形之外的二维代码)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代码图形,还有其他的算法及形态。
本发明可以用于卡片游戏用的卡片、职员证、提款卡等卡片介质,还有图画书、商品目录等印刷物,以及其他所有的介质。

Claims (6)

1.一种点图形,用所定的算法将坐标值及/或代码值图形化,设置在介质的至少一面上,用摄像装置重叠配置能够光学识别的第1及第2点图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在配置所定点的方块领域内设置多个基准点,配置由该基准点定义的多个虚拟基准点,配置由与所述虚拟基准点有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的信息定义的信息点,作为该方块的索引,分别根据所述基准点的配置至少定义方块的朝向与大小,
所述方块配置为所述第1与第2点图形的所述基准点及/或所述虚拟基准点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该方块的数量是一个或者上下、左右重复配置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分别以不同的形状配置信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在与设置所述第1点图形的领域重叠的领域中,设置了以与所述第1点图形不同的大小格式化的第2点图形,所述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通过具有解像度不同的摄像元件的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摄像装置来读取,根据该摄像装置的解像度能够识别任何一个点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点图形与第2点图形通过在介质近处和介质远处摄像的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摄像装置来读取,能够根据该摄像装置识别任何一个点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代替所述第2点图形配置了一维代码图形或二维代码图形,在该代码图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配置第1点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点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点图形由对于照射光分别具有不同反应的特性的油墨印刷。
CN200880114200.2A 2007-10-30 2008-10-30 代码图形 Active CN101849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2354 2007-10-30
JP2007-282354 2007-10-30
PCT/JP2008/003126 WO2009057314A1 (ja) 2007-10-30 2008-10-30 コードパターン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7763.5A Division CN103955726A (zh) 2007-10-30 2008-10-30 代码图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243A true CN101849243A (zh) 2010-09-29
CN101849243B CN101849243B (zh) 2014-05-28

Family

ID=4059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200.2A Active CN101849243B (zh) 2007-10-30 2008-10-30 代码图形
CN201410167763.5A Pending CN103955726A (zh) 2007-10-30 2008-10-30 代码图形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7763.5A Pending CN103955726A (zh) 2007-10-30 2008-10-30 代码图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11940A1 (zh)
JP (1) JP4308311B2 (zh)
KR (1) KR101152699B1 (zh)
CN (2) CN101849243B (zh)
HK (1) HK1200948A1 (zh)
WO (1) WO20090573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3886B1 (ko) * 2004-11-05 2006-12-05 주식회사 칼라짚미디어 혼합코드 및 혼합코드 인코딩 방법과 장치
JP5171742B2 (ja) * 2009-06-30 2013-03-27 日本放送協会 2次元コード表示用電子文書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デジタル放送送信装置
JP5604761B2 (ja) 2009-11-11 2014-10-15 健治 吉田 印刷媒体、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JP6189812B2 (ja) * 2010-04-13 2017-08-30 グリッドマーク株式会社 手書き入力ボードおよび手書き入力ボードを用い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WO2013161262A1 (ja) * 2012-04-26 2013-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指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KR101817153B1 (ko) * 2015-01-28 2018-01-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기하학적 왜곡에 강인한 점 기반 정보를 사용하는 정보 삽입 방법, 정보 추출 방법 및 정보 추출 장치
JP2016144540A (ja) * 2015-02-06 2016-08-12 株式会社Uacj 薬剤包装体及び薬剤処方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695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 記録物、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の読み取り装置
CN1695156A (zh) * 2002-09-26 2005-11-09 吉田健治 使用光点图形的信息重放、输入输出方法、信息重放装置、便携信息输入输出装置以及电子玩具
JP2006201943A (ja) * 2005-01-19 2006-08-03 Toshiba Tec Corp コード作成方法、コード作成装置及びコード認識装置
WO2006117869A1 (ja) * 2005-04-28 2006-11-09 Kenji Yoshida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WO2007004994A1 (en) * 2005-07-01 2007-01-11 Grid Ip Pte. Ltd. Dot pattern
WO2007021249A2 (en) * 2005-08-03 2007-02-22 Grid Ip Pte. Ltd. Information output devic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7445C2 (sv) * 1999-10-01 2002-06-04 Anoto Ab Positionsbestämning på en yta försedd med ett positionskodningsmönster
JP2003091697A (ja) * 2001-09-17 2003-03-28 Fuji Xerox Co Ltd 2次元コード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SE523298C2 (sv) * 2002-11-19 2004-04-06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ätt att överföra information från en anläggning för tillverkning av förpackningsmatrial till en fyllmaskin, sätt att förse ett förpackningsmaterial med information, samt förpackningsmaterial och användning därav 2805
WO2004097717A1 (ja) * 2003-05-02 2004-11-11 Yutaka Kiuchi 2次元コード読取方法、表示方法、および実行プログラム
EP1876555A1 (en) * 2005-04-15 2008-01-09 YOSHIDA, Kenji Information i/o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JP4761400B2 (ja) * 2005-07-22 2011-08-31 コンテンツアイディアオブアジア株式会社 階層化二次元コード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並びにその読取方法
JP3830956B1 (ja) * 2005-09-14 2006-10-11 健治 吉田 情報出力装置
JP2007157127A (ja) * 2005-11-11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媒体上へのデータの記録および印刷媒体上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の復元
JP2007179372A (ja) * 2005-12-28 2007-07-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複合バーコード及びバーコード読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5156A (zh) * 2002-09-26 2005-11-09 吉田健治 使用光点图形的信息重放、输入输出方法、信息重放装置、便携信息输入输出装置以及电子玩具
JP200526695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 記録物、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の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201943A (ja) * 2005-01-19 2006-08-03 Toshiba Tec Corp コード作成方法、コード作成装置及びコード認識装置
WO2006117869A1 (ja) * 2005-04-28 2006-11-09 Kenji Yoshida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WO2007004994A1 (en) * 2005-07-01 2007-01-11 Grid Ip Pte. Ltd. Dot pattern
WO2007021249A2 (en) * 2005-08-03 2007-02-22 Grid Ip Pte. Ltd. Information output devic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5726A (zh) 2014-07-30
JP4308311B2 (ja) 2009-08-05
CN101849243B (zh) 2014-05-28
KR101152699B1 (ko) 2012-06-15
HK1200948A1 (zh) 2015-08-14
WO2009057314A1 (ja) 2009-05-07
US20110011940A1 (en) 2011-01-20
JP2009134706A (ja) 2009-06-18
KR20100087195A (ko) 2010-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243B (zh) 代码图形
KR100939136B1 (ko) 광학 판독용 인코딩 종이
US20040026511A1 (en) Guiding a scanning device to decode 2D symbols
CN101221625B (zh) 可在条形码上埋入信息的处理方法
DE60013101T2 (de) Zweidimensionales codemuster zum speichern biometrischer informationen und vorrichtung zum lesen dieser informationen
JP2008537813A (ja) 用紙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05086076A1 (en) System for encoding information using colors
KR20120083382A (ko) 정보 입출력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입출력 시스템, 인쇄 매체 및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JP6860355B2 (ja) 改善されたマトリックス記号エラー修正方法
KR20130124297A (ko) 2차원 식별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장치 및 그 패턴을 표시하고 식별하는 방법
SE518962C2 (sv) Produkt och metod för att koda data till ett matrisformat kodningsmönster
KR100919818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분할형 2차원 바코드의인코딩 방법
KR100784577B1 (ko) 신용 카드 구매
JP2004164532A (ja) 2次元コード作成装置及び2次元コード作成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
JP2009295108A (ja) 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及び情報コード読取方法
JP5329510B2 (ja) 読み取り装置、投票券払い戻し装置、投票券発行装置、および読み取り方法
JPH06502036A (ja) 2進データ表現方法
US20020166895A1 (en) Charge card purchase
EP1239409A2 (en)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code reader
CN102810149B (zh) 快速响应矩阵码位置探测图形及其构建方法
CN111091012A (zh) 条码机条码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JP7293725B2 (ja) 物体と情報とを関連付ける装置
JPS5920699A (ja) マ−クシ−ト
CA2170672C (en) Hand-marked lottery selection slip sc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KR20060023602A (ko) 도트 패턴을 이용한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0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paper Ishikawa Beijing yidingmu 9 No. 14-2302

Patentee after: IP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Yoshida Ke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