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409A - 音频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音频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409A
CN101848409A CN201010139814A CN201010139814A CN101848409A CN 101848409 A CN101848409 A CN 101848409A CN 201010139814 A CN201010139814 A CN 201010139814A CN 201010139814 A CN201010139814 A CN 201010139814A CN 101848409 A CN101848409 A CN 101848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bus
around
input
inpu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9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409B (zh
Inventor
萩原秀树
藤田启明
青木孝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8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4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5/00Pseudo-stereo systems, e.g. in which additional channel signals are derived from monophonic signals by means of phase shifting, time delay or reverberation 
    • H04S5/005Pseudo-stereo systems, e.g. in which additional channel signals are derived from monophonic signals by means of phase shifting, time delay or reverberation  of the pseudo five- or more-channel type, e.g. virtual surr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2400/00Details of stereophonic systems covered by H04S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S2400/13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tereophonic soun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3/00Systems employing more than two channels, e.g. quadraphonic
    • H04S3/008Systems employing more than two channels, e.g. quadraphonic in which the audio signals are in digital form, i.e. employing more than two discrete digita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7/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balance control
    • H04S7/30Control circuits for electronic adaptation of the sound fiel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频混合器。将向其分派了来自多个输入源的5.1通道环绕信号的六个输入通道分组成环绕通道组,并且将这六个输入通道按照一对一的关系连接到六条环绕总线中的对应总线。因此,仅仅将输入通道分组成环绕通道组就允许了经由与该环绕总线对应的多个输出目的地(5.1通道扬声器)取得单独的输入通道的信号(5.1通道环绕信号)。一旦给出用于改变参数的值的指令,就在除该环绕通道组的LFE输入通道以外的环绕通道组的所有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方式控制该参数。

Description

音频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混合器,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控制与输入源的类型对应的输入通道设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5.1通道环绕”是音频信号输出系统的配置,其被配置为使用与单独的通道对应的六个扬声器,通过再现六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环绕信号)获得富有现场感的环绕环境,为该六个通道设置有与六通道环绕环境对应的声音特性(声像定位等)。环绕信号提供与输出目的地的不同类型对应的六个音频信号类型,即从该信号的听众来观看的左前(L)、右前(R)、中前(C)、左后(Ls)和右后(Rs)以及低音调声音输出亚低音扬声器(LFE(低频效果))。
也就是说,在5.1通道环绕配置中,将六个输入源作为一个集合一起处理,并且关于声音特性的参数,预先设置该六个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诸如音量级和声像定位),以便再现预定环绕环境。
在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中,当5.1通道环绕的一组(aset of)六个输入源的音频信号要被输入时,将输入通道按照一对一的关系映射或者分派给六个输入源,从而使得将一个环绕信号输入到六个输入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然后,将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六条混合总线,为每个输入通道执行处理(诸如调整输入到混合总线的信号电平),并且将这六条混合总线的合成(resultant)音频信号输出到与所述混合总线对应的六个扬声器,从而在环绕环境中再现5.1通道环绕音频信号,或者将这六条混合总线的合成音频信号以5.1通道环绕配置进行记录。
也就是说,向不同的输入通道分派预先设置了相互关系的多个输入源的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只能将输入源作为相互独立并且相互无关的输入源进行处理。因此,操作人员必需与其他输入通道分离地调整每个输入通道的参数,同时注意各输入源之间的关系。
此外,尽管要在环绕环境中再现的多个信号应当在逐通道的基础上被输出到多个输出目的地,然而,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还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地执行每个输入通道到混合总线的各种操作(诸如每个输入通道到混合总线的连接设置和输出电平的调整),同时注意各输入源之间的关系。
一些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配备有环绕功能(模式),用来向构成环绕环境(诸如5.1通道环绕)的多个输出目的地输出音频信号。然而,这种环绕功能只是为了通过向预定的多条环绕总线输出一个输入通道的音频信号来实现环绕环境(参见第143页等,“PM5D/PM5D-RH V2 Instruction Manual”,[在线],Yamaha,Internet<URL:
http://www2.yamaha.co.jp/manual/pdf/pa/english/mixers/pm5dv2_en_om_g0.pdf>)(在下文中称作“相关非专利文献”)。
此外,一些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配备有被称为“立体声对设置”的功能,用来将多个输入通道一起作为集合来处理。这种立体声对设置功能是为了将两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立体声对,从而获得被设置为立体声对的两个输入通道的参数之间的联动的(ganged)(或者互锁的)关系(参见上述的非专利文献的第53页)。
然而,利用传统已知的音频混合器,无法用该混合器的输入通道实现最初为环绕目的而创建的用于处理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设置。因此,在由多个输入源提供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中,其中将所述多个输入源作为像5.1通道环绕或者类似配置的集合进行处理,为了调整每个输入通道的参数同时注意各输入源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了将作为集合进行处理的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输出(例如环绕再现)为其间具有预定关系的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必需有麻烦并且费时的操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处理多个输入源的改进的音频混合器,所述多个输入源将被作为一个集合一起被更加轻松地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音频混合器,包括:多个输入通道,从输入源提供的一个或多个音频信号被输入到所述多个输入通道,向每个输入通道一次输入一个音频信号;环绕总线组,其由与用于获得预定环绕效果的必要数量的通道对应的给定数量的总线构成;通道分组部件,其将在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中包括的、在数量上与构成该环绕总线组的给定数量的总线对应的给定数量的输入通道分组为环绕通道组,并且该通道分组部件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至少一个输入通道设置为参数联动通道;连接部件,其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总线中的一条对应总线;指令接收部件,其接收用于为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改变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确定部件,其确定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输入通道是否是非参数联动通道;以及参数控制部件,当该确定部件确定了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输入通道不是非参数联动通道时,基于该改变指令,在该环绕通道组的不是非参数联动通道的所有输入通道中控制该参数的值,并且当该确定部件确定了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输入通道是非参数联动通道时,基于该改变指令,只在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输入通道中控制该参数的值。
通道分组部件将多个输入通道设置或分组为环绕通道组,将作为集合进行处理的多个输入源的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输入到所述多个输入通道。连接部件将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以一对一的关系连接到环绕通道组的总线。在这种方式中,可以将作为集合进行处理的多个输入源的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经由与环绕通道组对应的多个输出通道输出(例如环绕再现)为具有预定关系的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集合。
为属于环绕通道组的每个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两种通道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即“参数联动通道”类型与“非参数联动通道”类型。当指示了给定的输入通道中的参数改变时,基于为该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即“参数联动通道”类型或“非参数联动通道”类型),本发明能够自动地确定是否在环绕通道组内对该参数执行联动的控制。
本发明允许这样的设置:通过非常简单的通道组设置操作,可以将作为集合进行处理的多个通道的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输出(例如环绕再现)为具有预定关系的多个输出通道的音频信号。此外,由于能够自动地确定是否在环绕通道组内对参数执行联动的控制,因而操作人员可以执行输入通道的参数调整,该输入通道对作为集合进行处理的多个通道的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进行处理,同时保持各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用过多关注各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带来更有利的优点:可以将多个输入源一起作为集合来处理。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当认识到,并没有将本发明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有可能没有背离基本原理。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特征,在下文将结合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了被构造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系统的示例硬件设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在所述混合系统中执行的混合处理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正常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
图4是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立体声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
图5A和图5B是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环绕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其中图5A示出了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第一环绕块类型的情况中的通道类型结合,并且图5B示出了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第二环绕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
图6是示出了在所述混合系统中的控制台的显示部件上显示的输入通道块类型设置屏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用于设置块类型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正常通道”类型的情况中,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9是在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立体声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10是为输入通道块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11是当给出用于在属于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中改变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性示图,其特别地示出了在控制台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所选通道部件”;
图13A到图13D在图12的操作面板上的发送级显示区域的结构的说明性概念示图,其中图13A示出了“基本类型”显示设计、图13B示出了“正常通道”显示设计、图13C示出了“立体声通道”显示设计并且图13D示出了“环绕通道”显示设计;
图14是在基本类型显示设计中,输入通道与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15是用于改变发送级显示区域的显示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说明性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在设置“正常通道”类型的情况中,输入通道与单独的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示图;
图17是在设置“立体声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18是在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
图19是用于使用所选通道部件中的任何一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对参数进行调整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说明性流程图;
图20A和20B是图17所示的立体声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变型的说明性示图;
图21A和21B是图18所示的环绕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变型的说明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了被构造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混合系统。
-混合系统概述-
图1是示出了该混合系统的示例硬件设置的框图。
图1的混合系统包括:混合控制台1,基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混合控制台1控制该混合系统的整体操作;输入/输出设备(即“波形I/O”设备)2,其能够输入并且输出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以及混合引擎(即“DSP”形式的信号处理部件)3,其对音频信号执行混合处理。以遥控数据能够在之间传送的方式,至少将混合控制台1、I/O设备2和混合引擎3相互连接,并且以数字音频信号能够在其间传送的方式,至少将I/O设备2和混合引擎3互相连接。可替换地,可以以遥控数据和数字音频信号能够在之间传送的方式,将混合控制台1、I/O设备2和混合引擎3全部相互连接。
包括混合控制台1、I/O设备2和混合引擎(DSP)3的混合系统是数字混合系统,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对音频信号实现诸如混合处理的信号处理。因为构成该混合系统的混合控制台1、I/O设备2和混合引擎(DSP)3是彼此独立的设备,所以有可能构造非常大规模的混合系统(即具有非常大数量的通道)。
混合控制台1是音频控制控制台,其包括与多个通道对应的多个通道带,并且其能够为每个通道带接收由操作人员给出的参数改变指令。混合控制台1包括:控制部件,其包括CPU 10、闪速存储器11和RAM 12;操作元件13;声级调整操作元件(例如电动音量控制器)14;显示部件15;以及接口(其他I/O)16,并且将这些部件经由数据和通信总线17互相连接。
通过运行存储在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中的控制程序,CPU 10控制控制台1的整体行为。此外,闪速存储器11包括存储当前配置和该混合系统的操作状态的当前存储器。基于该当前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经由控制台1能够控制该混合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即引擎3和I/O设备2)。
在控制台1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操作元件13和声级调整操作元件(电动音量控制器)14包括在多个通道带中提供的各种参数调整操作元件。每个声级调整操作元件14位于在各通道带中的一个通道带中所提供的各种操作元件之间。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每个声级调整操作元件14都是所谓的“电动音量控制器”形式的,其中基于从CPU10给出的驱动信号,电动地控制旋钮部分的操作位置。把响应于操作元件13和声级调整操作元件(电动音量控制器)14的操作所产生的检测信号经由数据和通信总线17提供给CPU 10,CPU 10基于所提供的检测信号进而产生各种数据。
显示部件15例如是液晶显示器形式的,基于从CPU 10经由总线给出的显示控制信号,该显示部件15显示各种信息。经由在显示部件15上显示的屏,操作人员(或者用户)可以对该混合系统的各种功能及其他进行设置。此外,可以经由其他I/O 16将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连接到控制台1。尽管没有特别地示出并说明,控制台1还包括音频I/O和DSP。
I/O设备2包括多个模拟音频信号输入端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端子和数字音频端子。I/O设备2具有将经由每个输入端子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信号提供给引擎3的模拟输入部件的功能;将从引擎3提供的多个通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到单独的输出端子的模拟输出部件的功能;以及经由数字音频端子输入和输出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输入/输出部件的功能。经由I/O设备2,将来自连接到I/O设备2的输入端子和数字音频端子的输入源的音频信号提供给引擎3。此外,将从引擎3输出的多个音频信号提供给连接到I/O设备2的输出端子和数字音频端子的各个端子的输出目的地。
输入源是一些诸如麦克风和音频信号再现设备形式的将音频信号提供给该混合系统的设备。输入源的示例包括用于提供一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单一的独立输入源、用于提供两个通道的立体声信号的一对输入源、用于提供预定的多个通道的环绕信号(例如包括六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5.1通道环绕信号)的一组预定的多个输入源等。
此外,输出目的地是一些诸如包括放大器和扬声器的声音系统形式的提供从该混合系统输出的音频信号的设备。当以立体声方式输出立体声信号时,或者以环绕方式输出环绕信号时,将一组预定数量的通道的音频信号提供给在数量上与通道对应的多个输出目的地。
基于从控制台1给出的控制数据,混合引擎(DSP)3运行微程序对经由I/O设备2提供的多个数字音频信号执行信号处理(诸如混合处理和效果给予处理(effect impartment process)),并且将合成的经处理的数字音频信号输出到I/O设备2。将结合图2说明由DSP 3执行的信号处理的细节。
尽管没有特别地示出,I/O设备2和引擎3的每一个都包括其他部件(诸如包括CPU和存储器的控制部件)和简单的用户接口。
-混合处理的结构-
图2是示出了在该混合系统中的混合处理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通过由混合引擎(DSP)3运行微程序来实现各个部件的功能。
输入分配(patch)部件20对将I/O设备2的多个物理输入端子连接到在随后的级处提供的输入通道21进行设置(即输入源与输入通道21之间的分配设置)。因此,将经由任何一个I/O设备2的输入端子输入的音频信号(即来自任何一个输入源的音频信号)分派给输入通道21中的一个输入通道。注意,尽管可以将来自任何一个输入源的音频信号分派给多个输入通道,但不能将来自多个输入源的音频信号分只配给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分配”用于表示将音频信号输入源分派给音频信号供给目的地。设置这种“分配”能够连接音频信号输入源和音频信号供给目的地。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输入通道21是由DSP 3的信号处理实现的预定的多个(例如128(一百二十八)个)逻辑信号处理通道。为该128(一百二十八)个输入通道21指派各自唯一的通道编号(“ch1”-“ch128”)。向每个输入通道21输入来自由输入分配部件20分派给该输入通道的一个输入源(输入端子)的音频信号。然后,在每个输入通道21中,经由控制台1,基于为该输入通道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独立于其他输入通道地对输入的音频信号执行信号处理。
每个输入通道都被提供有各种参数,诸如前置放大器增益、衰减器、延迟、相位切换、均衡器(EQ)、压缩器、音量级、通道ON/OFF和移位(panning)参数。可以说这些参数中的前置放大器增益、衰减器、延迟和相位切换参数是用于输入到每个输入通道的音频信号的声音特性的调整等的参数。另一方面,可以说均衡器(EQ)、压缩器、音量级、通道ON/OFF和移位参数是用于从每个输入通道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声音特性的调整等的参数。为上述目的而为每个输入通道提供各种参数的特征在本领域是本身公知的。此外,在每个输入通道中提供的上述参数仅仅是说明性示例,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参数。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为单独的输入通道21设置对应于分派给该输入通道21的输入源的“通道类型”。通道类型包括:“正常通道”类型,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输入通道将一个输入源的音频信号作为独立的信号进行处理;“立体声通道”类型,其特征在于使用两个输入通道对彼此联合为一对信号的一对输入源的立体声信号进行处理;以及“环绕通道”类型,其特征在于使用六个输入通道对彼此联合为一组六个信号的一组六个输入源的5.1通道环绕信号进行处理。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在输入通道21之后的级处提供有预定的多条(例如128(一百二十八)条)总线22,并且为该128条总线22指派各自唯一的总线编号(“总线1”-“总线128”)。每条总线22将向其输入的音频信号混合在一起,并且将合成的混合的信号输出到多个输出通道23中的一个对应的输出通道。
为128条总线22中的每条总线固定地设置与上述三种通道类型对应的三种总线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总线类型。也就是说,“正常总线”类型,其特征在于为128条总线22中的96(九十六)条总线设置将每条总线22用作独立的总线。此外,“立体声总线”类型,其特征在于为128条总线22中的20(二十)条总线设置将两条总线22用作立体声总线组。也就是说,每个立体声总线组包括两条立体声总线,并且在整个混合系统中提供总共十个立体声总线组。另外,“环绕总线”类型,其特征在于为128条总线22中的12(十二)条总线设置将六条总线22作为单一的环绕总线组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在整个混合系统中提供两个环绕总线组,每个环绕总线组包括六条环绕总线。上述分派给单独的总线类型的总线的数量仅仅是说明性示例,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性示例。此外,尽管如上所述说明了实施例,为单独的总线固定地设置总线类型,然而没有这样限制本发明,并且允许用户根据期望设置并且改变单独的总线的总线类型。
输出通道23是由DSP 3执行信号处理实现的逻辑信号处理通道,并且以和128条总线22对应的关系,提供128(一百二十八)个这样的输出通道23。为输出通道23指派各自唯一的通道编号(“ch1”-“ch128”)。基于在控制台1上为每个通道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每个输出通道对从对应总线22输出的音频信号执行处理。
输出分配部件24对将输出通道23连接到I/O设备2的多个物理输出端子进行设置(即输出通道23与输出端子之间的分配设置)。以这种方式,将从每个输出通道23输出的音频信号分派给I/O设备2的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换句话说,将从每个输出通道23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提供给输出目的地设备(例如扬声器)。注意,尽管可以将每个输出通道23分派给多个输出端子,但不能将多个输出通道23的音频信号分只配给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
-通道类型设置-
操作人员(或者用户)可以为128(一百二十八)个逻辑输入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设置任何一种“通道类型”,即“正常通道”、“立体声通道”和“环绕通道”。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为包括预定数量的输入通道的每个输入通道块共同地执行这种通道类型设置操作。也就是说,一旦用户为任何一个输入通道块设置了块类型,就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自动地设置通道类型。
“块类型”是限定通道类型结合的参数。“通道类型结合”限定了分派给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多个输入通道的通道类型,即限定了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多个输入通道的组配置。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每个输入通道块包括八个输入通道。因此,在该混合系统中,可以将128个输入通道划分为十六个输入通道块。更具体而言,从前面第一位通道编号的第一个通道开始(即从第一位通道编号的第一个通道开始),将每个包括八个相邻输入通道的组连续地设置为输入通道块。例如,将通道编号1-8的通道设置为一个输入通道块,将通道编号9-16的通道设置为另一个输入通道块,等等。在这个情况中,操作人员只需要为十六个输入通道块设置块类型,并因此与操作人员为128个输入通道的每一个输入通道分别设置通道类型的情况相比,显著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将构成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数量设置为至少等于或者大于“环绕通道”的数量。因为通常将“环绕通道”的数量和构成“环绕总线组”的总线的数量设置为彼此相等,所以可以将“构成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数量”定义为“至少等于或者大于‘环绕通道’的数量”。优选地,将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数量设置为与在控制台1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通道带(即物理操作元件)的数量相对应。通常,物理通道带的预定数量小于在控制台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DSP所拥有的所有逻辑通道的数量,使得能够将多个逻辑通道以预定的结合调集(call out)到预定数量的物理通道带。因此,如果将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数量设置为与通道带的数量相对应,则可以将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共同地调集到预定数量的物理通道带,因此这允许操作人员容易地组织或遵从通道带与输入通道块之间的关系。此外,优选地,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数量是八,因为构成一个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能够适当地响应于包括八个通道的7.1通道环绕配置。
图3到图5是当已经为输入通道块设置了块类型时,为属于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示图。
-正常块-
图3是在将“正常块”设置为块类型(即为输入通道块设置“正常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在图3(以及图4和图5)中,垂直线表示输入通道。当已经将“正常块”设置为输入通道块(例如通道编号ch1-ch8)的块类型时,将“正常通道”设置为每个输入通道的通道类型。独立于其他通道地(以非参数联动的方式)控制每个设置了“正常通道”类型的输入通道。也就是说,一旦操作人员改变了控制台1上的一个通道带的参数,仅有一个分派给该通道带的输入通道的参数被控制。
-立体声块-
图4是在已经将“立体声块”设置为块类型时,为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当已经将“立体声块”设置为输入通道块(例如通道编号ch1-ch8)的块类型时,将“立体声通道”设置为构成该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中的每个输入通道的通道类型。该输入通道块中的每个已经设置了通道类型“立体声通道”的输入通道都必然地形成包括多个(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两个)输入通道的立体声通道组的一部分,所述多个(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两个)输入通道与构成立体声总线组的多条(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两条)总线相对应。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构成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形成了四个每个均包括两个输入通道的立体声通道组;也就是说,按照通道编号的顺序,连续地将八个输入通道配对形成四个立体声通道组。例如,在包括通道编号ch1-ch8的输入通道的输入通道块的情况中,通道编号ch1和ch2的输入通道、通道编号ch3和ch4的输入通道、通道编号ch5和ch6的输入通道以及通道编号ch7和ch8的输入通道中的每一对输入通道都形成立体声通道组。
此外,将每个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例如奇数通道编号的输入通道)设置为用于处理提供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两个输入源的左(L)通道的通道,而将两个输入通道中的另一个输入通道(例如偶数通道编号的输入通道)设置为用于处理两个输入源的右(R)通道的通道。在图4中,附加于表示单独的输入通道的垂直线的字母“L”和“R”在要被如上述设置的输入通道处理的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各输入源之间进行区分。
在每个立体声通道组中,两个输入通道(为其设置了“立体声通道”类型)都成为参数联动通道,使得以彼此联动的关系控制这两个输入通道的一个或一些参数。也就是说,一旦操作人员在控制台1上给出用于改变通道带参数的指令,向该通道带分派了设置为立体声通道组的组成通道的输入通道,就以彼此联动的关系,控制分派给该通道带的一个或一些输入通道以及与该输入通道相同的立体声通道组的其他输入通道的一个或一些参数。因此,当前的实施例能够控制向其分派了两个音频信号的两个输入通道的参数,同时还为从两个立体声输入源提供的音频信号保持预先设置立体声关系。注意,单独的立体声通道组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如上所述,每个输入通道都被提供有各种参数,诸如前置放大器增益、衰减器、延迟、相位切换、均衡器(EQ)、压缩器、音量级、通道ON/OFF和移位以及其他参数。在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控制的这些参数中的参数是均衡器(EQ)参数、压缩器参数、音量级参数和通道ON/OFF参数。此外,用于在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之间设置左和右音量平衡的平衡参数也在两个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同时控制的参数之中。注意,这些在多个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控制的参数是意在调整从输入通道输出到总线的信号的声音特性的参数。另一方面,前置放大器增益参数(以及与前置放大器有关的其他参数)、衰减器参数、延迟参数和相位切换参数没有在多个输入通道中被联动。注意,这些在多个输入通道之间不以联动的关系控制的参数是意在调整从输入源输出到输入通道的信号的声音特性的参数。
-环绕块-
图5A和图5B是在将“环绕块”类型设置为块类型的情况中,为该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结合的说明性框图。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或者将图5A所示的第一环绕块或者将图5B所示的第二环绕块作为环绕块。
一旦选择了图5A所示的第一环绕块,就按照输入通道的通道编号的顺序将构成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中的六个通道连续地设置为环绕通道,因此形成六个输入通道的环绕通道组。将剩下的两个输入通道每个都设置为正常通道。
另一方面,一旦选择了图5B所示的第二环绕块,就按照输入通道的通道编号的顺序将构成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中的六个通道连续地设置为环绕通道,因此形成六个输入通道的环绕通道组。将剩下的两个输入通道每个都设置为立体声通道以形成立体声通道组。
在稍后说明的块类型设置处理中,如上所述设置为环绕通道的输入通道必然地形成包括多个(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六个)输入通道的“环绕通道组”,所述多个(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六个)输入通道与构成环绕总线组的多条(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是六条)总线相对应。如上所述,图5A所示的第一环绕块与图5B所示的第二环绕块之间的区别是,将输入通道块中除环绕通道组的那些输入通道之外的两个输入通道设置为正常通道还是设置为立体声通道。
此外,为已经被设置为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的各自通道设置六个输入通道的信号,即左前(L)、右前(R)、中前(C)、左后(Ls)、右后(Rs)和低音调声音亚低音扬声器(LFE(低频效果)),作为被各自输入通道处理的环绕信号。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将属于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按照其通道编号增加的顺序连续地分别设置为“L”、“R”、“C”、“Ls”、“Rs”和“LFE”通道。在图5A和图5B中,附加于表示输入通道的垂直线的字母“L”、“R”、“C”、“Ls”、“Rs”和“LFE”在由单独的输入通道处理的环绕信号的各输入源之间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在L、R、C、Ls、Rs和LFE各通道之间进行区分。
对于设置为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将处理“L”、“R”、“C”、“Ls”和“Rs”输入源的信号的输入通道用作“参数联动通道”,响应于操作人员的改变操作,这些“参数联动通道”在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改变其对应的参数。此外,将设置为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的处理“LFE”输入源的信号的输入通道用作“非参数联动通道”,该“非参数联动通道”不以与相同组的其他输入通道联动的关系改变参数。例如,依照性能序列数据(而不是响应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可以自动地指示参数改变。
注意,在参数联动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控制的参数“L”、“R”、“C”、“Ls”和“Rs”是那些意在调整从输入通道输出到总线的信号的声音特性的参数,诸如均衡器(EQ)参数、压缩器参数、音量级参数、通道ON/OFF参数等,与前面所述的立体声通道是一样的。此外,在参数联动通道中不以联动的关系控制的参数是那些意在调整从输入源输入到输入通道的信号的声音特性的参数,诸如前置放大器增益参数(以及与前置放大器有关的其他参数)、衰减器参数、延迟参数、相位切换参数等,与前面所述的立体声通道是一样的。
在将“环绕通道”设置为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彼此联合地控制构成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也就是说(稍后将详细说明),如果操作人员为其给出参数改变指令的输入通道是上述“参数联动通道”之一,则基于操作人员的参数改变指令,控制该输入通道所属的环绕通道组内的所有参数联动通道(“L”、“R”、“C”、“Ls”和“Rs”)中的该参数的值。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人员为其给出参数改变指令的输入通道是“非参数联动通道”(“LFE”),则基于操作人员的参数改变指令,只控制输入通道“LFE”的该参数的值。
在图5A中,以和图3所示的输入通道相同的方式,彼此独立地控制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正常通道(在图中右侧的两个输入通道)。不必说,图5A中的环绕通道组和正常通道被彼此独立地控制。此外,在图5B中,以和图4所示并且说明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立体声通道(在图中右侧的两个输入通道)作为一个立体声通道组进行控制,使得同时地或者在立体声通道中以联动的关系控制参数。此外,图5B中的环绕通道组和立体声通道组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块类型设置屏-
经由在控制台1的显示部件15上显示的屏,如上所述结合图3到图5,操作人员能够进行块类型设置。图6是示出了在控制台1的显示部件15上显示的输入通道块类型设置屏的示例的示图。一旦操作人员激活块类型设置模式(与输入通道有关的各种设置功能中的一种设置功能),就在显示部件15上显示图6的块类型设置屏。
如图6所示,在输入通道块类型设置屏的底端区域提供通道块选择部分30,其包括与十六个输入通道块按照对应关系提供的多个块选择按钮31,通过将128个输入通道以每八个通道进行划分形成该十六个输入通道块。在通道块选择部分30中,一次只显示五个块选择按钮31,可以通过滚动屏幕来改变在该屏上出现的块选择按钮31。通过选择任何一个块选择按钮31,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要显示在屏上的输入通道块。一旦被操作人员选择,就将因此所选的块选择按钮31的显示样式改变到明确地表示被选择状态。在所示的示例中,以阴影显示样式来显示被选择的块选择按钮31。
在输入通道块类型设置屏的顶端区域提供的块类型选择部件32包括四个块类型选择按钮33,其对应于“正常块”、“立体声块”、“第一环绕块”和“第二环绕块”。通过操作任何一个块类型选择按钮33,操作人员为可以选择“正常块”、“立体声块”、“第一环绕块”和“第二环绕块”类型中的一个类型为经由块选择按钮31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块进行设置。将因此所选的块类型选择按钮33改变到不同于未选择的块类型选择按钮33的显示样式(阴影显示样式);因此,可以由不同的显示样式明确地表示当前选择的块类型选择按钮33。
在输入通道块类型设置屏的中间区域提供的通道显示部件34中显示通道按钮35,其对应于属于经由块选择按钮31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每个通道按钮35均表示该输入通道的通道编号和输入源的类型。如果所讨论的输入通道是一个通道类型为“立体声通道”的输入通道,则“输入源的类型”是“L”和“R”中的一个;或者如果所讨论的输入通道是一个通道类型为“环绕通道”的输入通道,则“输入源的类型”是“L”、“R”、“C”、“Ls”、“Rs”和“LFE”中的一个。在此假设,如果所讨论的输入通道是一个通道类型为“正常通道”的输入通道,则不显示输入源类型。此外,尽管没有特别地示出,但是可以在每个通道按钮35上显示其他信息,诸如分派给所讨论的输入通道的输入源(或者信号、乐器或类似的东西)的名称。
一旦通过块类型选择按钮33中的一个块类型选择按钮的操作选择了“第一环绕块”类型,就紧接着在通道显示部分34中的对应通道按钮35上面显示与对应于设置为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的六个通道按钮35互连的线和字符串“5.1 ch SURROUND”,使得能够明确地表示这六个输入通道形成一个环绕通道组。剩下的两个输入通道不需要特别的显示,这是因为这两个输入通道是正常通道。图6示出了选择“第一环绕块”类型的状态。
尽管没有特别地示出,一旦通过块类型选择按钮33中的一个块类型选择按钮的操作选择了“第二环绕块”类型,就以和图6所示的显示样式相似的显示样式,紧接着在对应于设置为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的对应的通道按钮35上面显示环绕通道组。将剩下的两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立体声通道组,并因此,紧接着在对应的两个通道按钮35上面显示与对应的两个通道按钮35互连的线以及字符串“STEREO”,以明确地表示这些输入通道构成立体声通道组。
-块类型设置-
图7是示出了用于设置块类型的由控制台1的CPU 10执行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流程图。一旦响应于操作人员激活块类型设置模式在显示部件15上显示图6的屏,就启动这个处理。将把图7的处理说明为在一个输入通道块上执行的处理。因此,应当认识到,为了给混合系统(DSP 3)中提供的所有输入通道块设置块类型,要在所有的输入通道块上执行图7的处理。
在图6的屏上,操作人员选择四个块类型选择按钮33中的任何一个按钮来为要被处理的输入通道块指定要进行设置的块类型。在步骤S1,控制台1的CPU 10接收到由操作人员指定的块类型。
在下一个步骤S2,控制台1的CPU 10将在上述步骤S1接收的块类型存储到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之中,作为设置给要被处理的输入通道块的块类型。此外,基于由所设置的块类型限定的通道类型结合,控制台1的CPU 10为属于要被处理的输入通道块的八个输入通道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通道类型,并且将单独的输入通道与所设置的通道类型之间的关系存储到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之中。
此外,对于以上述方式将“立体声通道”设置为通道类型的输入通道,CPU 10设置包括两个输入通道的立体声通道组。然后,CPU10为属于这样设置的立体声通道组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输入源类型(“L”和“R”类型),并且将每个属于立体声通道组的通道都设置为参数联动通道。将这些设置关系(即输入通道的“立体声通道组”、“输入源类型”和“参数联动通道”的设置)存储到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之中。
另外,对于将“环绕通道”设置为通道类型的输入通道,CPU 10设置包括六个输入通道的环绕通道组。然后,CPU 10为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设置输入源类型“L”、“R”、“C”、“Ls”、“Rs”和“LFE”,并且CPU 10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L”、“R”、“C”、“Ls”和“Rs”的这些输入通道设置为“参数联动通道”,并将剩下的输入通道(即输入源类型给设置为“LFE”的输入通道)设置为“非参数联动通道”。将这些设置关系(即输入通道的“环绕通道组”、“输入源类型”和“参数联动通道”的设置)存储到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之中。也就是说,当“第一环绕块”或“第二环绕块”被选择为块类型时,CPU 10把要被处理的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中的预定的六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环绕通道组,并且通过步骤S2的操作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输入通道设置为非参数联动通道。
然后,CPU 10进入到步骤S3,在此依照在步骤S2设置的通道类型,CPU 10设置属于输入通道块的所有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此外,CPU 10将表示这样设置的连接的控制数据传输到引擎(DSP)3,以便遥控输入通道和引擎(DSP)3所拥有的各条总线22之间的连接。进而,DSP 3设置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22之间的连接。这里的“设置输入通道与总线22之间的连接”意味着设置能够从输入通道输出信号的总线和不能从输入通道输出信号的总线。设置总线使得能够从输入通道输出信号在下文中将被称作“连接”或“连接中”;更具体而言,这种“连接中”意味着提供用于从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到DSP内的总线中的对应总线发送信号的线。另一方面,设置总线使得不能从输入通道输出信号在下文中将被称作“未连接”或“未连接中”;更具体而言,这种“未连接中”意味着不提供用于从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到DSP内的总线中的一条总线发送信号的线。这种设置不同于从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到各条总线22使用发送级和通道ON/OFF的参数的设置。对于每个设置为“连接中”的总线22,能够使用发送级和通道ON/OFF参数来设置信号是否应当从所讨论的输入通道输出到该总线22。另一方面,对于每个设置为“未连接中”的总线22,无论发送级和通道ON/OFF参数的设置是什么,都没有信号能够从所讨论的输入通道输出到该总线22。
-在正常块的情况中-
当在步骤S2设置“正常块”类型时(在步骤S3的“是”确定),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8所示的正常通道连接样式,设置属于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的所有输入通道(即八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所有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步骤S4)。此外,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8所示的正常通道连接样式(即经由环绕移位功能进行连接的样式),设置属于该输入通道块的所有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步骤S5)。
图8是连接样式(正常通道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其中将设置了“正常通道”的输入通道(“X”)与各条总线连接。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为了说明的简化,只示出了一个立体声总线组(即两条立体声总线)和一个环绕总线组(即六条环绕总线)。
尽管实际上一个输入通道(X)被连接到所有九十六条正常总线,然而在图8中,将一个输入通道(X)示出为被连接到一条正常总线。此外,在图8中,将输入通道(X)经由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移位”)40连接到构成一个立体声总线组的两条立体声总线(L和R总线)。更具体而言,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包括与L(左)和R(右)通道对应的两条输出线,并且将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的这些输出线连接到对应的立体声总线。将该输入通道(X)的信号经由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分配到这两条输出线,然后经由这两条输出线提供到立体声(L和R)总线。依照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的参数(移位)的值调整从该输入通道发送到两条立体声总线的信号的移位值。
此外,在图8中,将输入通道(X)经由环绕移位设置部件(“环绕移位”)41连接到构成一个环绕总线组的六条环绕总线(L、R、C、Ls、Rs和LFE)中的单独的总线。更具体而言,环绕移位设置部件41包括与L、R、C、Ls、Rs和LFE环绕总线对应的六条输出线,并且将这六条输出线分别连接到L、R、C、Ls、Rs和LFE环绕总线。将该输入通道(X)的信号经由环绕移位设置部件41分配到这六条输出线,然后提供到六条环绕总线(L、R、C、Ls、Rs和LFE环绕总线)。依照环绕移位设置部件41的参数(环绕移位)的值调整从该输入通道发送到六条环绕总线的信号的移位值。
-在立体声块的情况中-
当在步骤S2设置“立体声块”类型时(在步骤S3的“否”确定和在步骤S6的“是”确定),控制台1的CPU 10转到步骤S7,在此CPU 10以图9所示的立体声通道组连接样式,设置输入通道块的所有输入通道(即八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所有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此外,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9所示的立体声通道组连接样式(即经由环绕移位功能进行连接的样式),设置该输入通道块的所有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
图9是连接样式(立体声通道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其中在为输入通道设置“立体声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相同的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与各条总线连接。图9所示的总线与图8所示的总线在配置上相似。
如图9所示,将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都连接到相同的正常总线,使得将这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的信号经由该正常总线混合。此外,将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专有地连接到立体声总线组的两条立体声总线(L和R)中的对应总线。也就是说,将立体声输入通道中的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L”的一个通道只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不连接到立体声总线“R”),而将立体声输入通道中的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R”的一个通道只连接到立体声总线“R”(不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此外,将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连接到构成一个环绕总线组的六条环绕总线。也就是说,将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的每个输入通道经由环绕移位设置部件41连接到六条环绕总线。
-平衡参数-
如图9所示,在为输入通道设置“立体声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在立体声总线组前面的级处,为设置成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插入一个平衡设置部件42。平衡设置部件42是用于调节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通道)的音量级的模块。通过根据平衡设置部件42的平衡参数的值调整L和R通道的音量级,可以改变当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的两个信号被立体声地再现时得到的声像定位(移位位置)。因为输入到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通道)的信号是预先调整以提供两个信号之间预置的立体声定位的立体声信号(即表示两个输入源之间预定的相互关系的立体声信号),所以平衡设置部件42的参数值调整两个输入通道的音量级以调整预置的立体声定位。注意,平衡设置部件42的参数值是两个输入通道之间音量级比例的表示。
-在第一环绕块的情况中-
当在上述步骤S2设置“第一环绕块”(环绕块1)类型时(在步骤S3的“否”确定、在步骤S6的“否”确定和在步骤S9的“是”确定),如图5A所示,在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中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成为正常通道。因此,在步骤S10,控制台1的CPU 10通过和步骤S4相似方式的操作,以正常通道连接样式,设置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这两个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在下一个步骤S11,CPU 10以正常通道连接样式(即经由环绕移位功能进行连接的样式),设置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
此外,在步骤S12,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10所示的环绕通道组连接样式,设置在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这六个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组之间的连接。在下一个步骤S13,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10所示的环绕通道组连接样式,设置在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
图10是连接样式(环绕通道组连接样式)的说明性框图,其中在为输入通道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属于一个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与各条总线连接。图10所示的总线与图8所示的总线在配置上相似。
如图10所示,将属于环绕通道组的所有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都连接到相同的正常总线,使得将这六个输入通道的信号经由该正常总线混合。此外,以和图8的正常输入通道相似的连接样式,将这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每个都连接到立体声总线;也就是说,将这六个输入通道中的每个都经由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连接到立体声总线组的两条立体声总线。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尽管只将两个输入通道(即L和R输入通道)示为经由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被连接到两条立体声总线,然而其他输入通道(C、Ls、Rs和LFE)中的每个也经由立体声移位设置部件40被连接立体声总线。
此外,将输入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专有地连接到构成环绕总线组的六条环绕总线(L、R、C、Ls、Rs和LFE)中的对应总线。也就是说,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L”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L”(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R”、“C”、“Ls”、“Rs”和“LFE”)。相似地,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R”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R”(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L”、“C”、“Ls”、“Rs”和“LFE”)。此外,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C”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C”(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L”、“R”、“Ls”、“Rs”和“LFE”)。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Ls”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Ls”(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L”、“R”、“C”、“Rs”和“LFE”)。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Rs”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Rs”(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LFE”)。此外,将输入源类型被设置为“LFE”的输入通道只连接到环绕总线“LFE”(不连接到其他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
如上述设置,将构成5.1通道环绕配置的六个输入源“L”、“R”、“C”、“Ls”、“Rs”和“LFE”的信号设置为要被设置成第一环绕块的输入通道块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处理的信号。因为将环绕通道组的单独的输入通道连接到对应的环绕总线,所以可以从对应于该环绕总线的六个输出通道取得5.1通道环绕信号。
如在图10中明确所见,在为输入通道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图10中单独的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不同于图8的连接样式(即传统已知的环绕模式设置),这是因为根据图10的连接样式将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一条环绕总线,而根据图8的连接样式将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一个环绕总线组的六条环绕总线。此外,根据图10所示的环绕通道组连接样式,将表示六个输入源之间预定的相互关系的信号(即预置来获得5.1通道环绕配置中的声像定位(环绕移位位置)的一组六个输入通道的环绕信号)以一对一的关系输入到环绕总线组的六条环绕总线中的单独的总线,并且因此没有在输入通道和环绕总线之间插入环绕移位设置部件41。
如图10所示,将当前的实施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布置:在为输入通道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没有在输入通道和环绕总线之间插入平衡设置部件42,使得不能为一组六个通道的环绕信号调整预置的环绕移位位置设置。然而没有这样限制本发明,并且可以在为参数联动通道的输入通道“L”、“R”、“C”、“Ls”和“Rs”的线中插入平衡设置部件42。在这种情况中,根据平衡设置部件42的平衡参数的值调整输入通道“L”、“R”、“C”、“Ls”和“Rs”之间相互的音量关系。为何在此排除输入通道“LFE”的理由是,LFE(亚低音扬声器)是非参数联动通道。由于“LFE”(亚低音扬声器)本身的性质,声像定位(环绕移位位置)的设置对于“LFE”(亚低音扬声器)通道是不重要的,并且没有与“LFE”(亚低音扬声器)通道和其他输入通道之间的声像定位有关的关系。
-在第二环绕块的情况中-
当在步骤S2选择“第二环绕块”(环绕块2)类型时(在步骤S3的“否”确定、在步骤S6的“否”确定和在步骤S9的“否”确定),如图5B所示,在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中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成为立体声通道。在图7的步骤S14,控制台1的CPU 10通过和步骤S7相似的操作,以立体声通道组连接样式,设置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这两个输入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在下一个步骤S15,CPU 10通过和步骤S8相似的操作,以立体声通道组连接样式(即经由环绕移位功能进行连接的样式),设置不属于环绕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此外,在步骤S12和S13,控制台1的CPU 10以图10所示的环绕通道组连接样式,设置在所讨论的输入通道块中属于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连接,以及这六个输入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为每个通道块设置块类型,根据所设置的块类型,当前的实施例能够对输入通道块的单独的输入通道与总线之间的连接进行设置。因此,在将“环绕块”设置为块类型的情况中,输入通道块中的六个输入通道成为构成环绕通道组的环绕通道。将环绕通道组的六个环绕通道以一对一的关系连接到六条环绕总线(属于环绕总线组)。也就是说,控制台1的CPU 10用作将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属于环绕总线组的总线中不同总线的连接部件。
因此,通过仅仅将向其分配了一组输入源的信号(例如包括六个通道的音频信号的5.1通道环绕信号)的多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环绕通道组,就能够在逐通道的基础上,从与六条环绕总线对应的输出目的地取得一组六个通道的环绕信号。
-参数改变-
下面说明了当操作人员输入了改变指令时的行为,该改变指令用于改变在被设置为第一或第二环绕块类型的输入通道块中的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图11是示出了当控制台1的CPU 10接收到用于改变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流程图。更具体而言,当在控制台1上操作任何一个通道带的任何操作元件13和14时,当通过使用包括显示部件15的任何GUI(图形用户界面)指示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的改变时,当从经由其他I/O16连接到控制台1的诸如PC的外部设备指示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的改变时等等,启动图11的处理。首先,在步骤S20,CPU 10接收用于改变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
在步骤S21,控制台1的CPU 10基于在上述步骤S2存储在存储器(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中的输入通道与通道类型之间的关系,确定作为响应于该改变指令而要被处理的对象的所指定的输入通道(在下文中称作“所指定的输入通道”)是否属于环绕通道组,即是否为该输入通道将“环绕通道”设置为通道类型。如果所指定的输入通道属于环绕通道组(在步骤S22的“是”确定),则控制台1的CPU 10转到步骤S23以进一步确定响应于该改变指令而要被改变的参数(在下文中称作“所指定的参数”)是否是联动类型参数。
如上所述,为输入通道提供的各种类型的参数中的“联动类型参数”主要是为了要从所讨论的输入通道输出到总线的信号的声音特性(即要从该输入通道输出的信号的输出特性)的调整;更具体而言,这种联动类型参数的示例包括均衡器(EQ)、压缩器、音量级、通道ON/OFF等。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非联动类型参数”主要是为了要从输入源输入到该输入通道的信号的声音特性(即要输入到该输入通道的信号的输入特性)的调整;更具体而言,这种非联动类型参数的示例包括前置放大器增益(以及与前置放大器有关的其他参数)、衰减器、延迟、相位切换等。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联动类型参数和非联动类型参数可能与传统已知的立体声对功能中所采用的那些参数相似,在传统已知的立体声对功能中,在配对的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互锁的)方式操作联动类型参数,并且在配对的输入通道中以非联动的方式操作非联动类型参数。注意,没有将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联动的和非联动的参数类型局限于上述示例。
如果这次所指定的要改变值的参数是“联动类型”的(在步骤S24的“是”确定),则控制台1的CPU 10转到步骤S25,在此基于存储在存储器(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中的输入通道与参数联动/参数非锁定通道之间的关系,确定所指定的输入通道是参数联动通道还是非参数联动通道。
如果所指定的输入通道是参数联动通道(在步骤S26的“是”确定),则控制台1的CPU 10进入到步骤S27,在此提取参数控制应当联动的其他参数联动通道,即属于与上述所指定的输入通道相同的环绕通道组的其他四个参数联动通道。如上所述,参数联动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响应于当前的改变指令,上述操作可以识别应当改变哪个输入通道的哪个参数的值。
在下一个步骤S28,控制台1的CPU 10根据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的内容,共同地改变当前设置在于步骤27所提取的四个输入通道中和设置在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这种“共同地改变”对应于“联动”。也就是说,根据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的内容,控制台1的CPU 10重写当前设置在环绕通道组的五个输入通道中并且存储在闪速存储器11提供的当前存储器或RAM 12中的参数的值,并且将所指定的参数的合成的新的值发送到DSP 3。DSP 3接收到所指定的参数的新的值,并且将当前设置在该五个输入通道中的该参数的值改变或设置为所接收的新的值。
依赖于所指定的参数的类型,可能会以两种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实现在每个输入通道中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也就是说,一种方式是以操作人员所指示的绝对值来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或者一种方式是以操作人员所指示的值的相对值来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因此,在步骤S28,控制台1的CPU 10确定所指定的参数是要以绝对值来改变值的类型或者是要以相对值来改变值的类型。如果所指定的参数是要以绝对值来改变值的类型,则CPU 10以对应于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的这种绝对值来改变当前设置在环绕通道组的所有输入通道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另一方面,如果所指定的参数是要以相对值来改变值的类型,则CPU 10以对应于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的相对值来改变当前设置在环绕通道组的所有输入通道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
“以对应于操作人员的指令的绝对值来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相当于在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中将操作人员所指示的值设置为所指定的参数的新的值。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设置所指定的参数的值“a”,则在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中将值“a”设置为的所指定的参数的新的值。以绝对值来改变其值的联动类型参数的参数示例是上述的均衡器(EQ)、压缩器、音量级和通道ON/OFF参数。
另一方面,“以对应于操作人员的指令的相对值来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相当于根据操作人员所指示的值相对地改变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的值。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操作人员的改变指令设置所指定的参数的值“a”,则执行控制使得将联动类型参数中的给定的一个参数的值增加值“b”,将联动类型参数中的另一个参数的值减小值“c”,等等。
以相对值来改变其值的联动类型参数的参数示例是平衡设置部件42的平衡参数。如上所述,尽管当前的实施例假设了没有在为所讨论的输入通道设置“环绕通道”类型的情况中插入平衡设置部件42的结构,然而在必要时可以插入这种平衡设置部件42。在插入了平衡设置部件42的情况中,一旦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改变平衡参数的值,就根据该平衡参数的改变值调整单独的输入通道“L”、“R”、“C”、“Ls”和“Rs”之间的音量级平衡,使得能够调整环绕移位位置(即环绕声像定位)。也就是说,平衡参数是在多个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方式控制的、并且以对应于操作人员的指令的相对值来改变值的参数。
如果这次所指定的要改变值的参数是“非联动类型”的(在步骤S24的“否”确定),或者如果所指定的输入通道是非参数联动通道(在步骤S26的“否”确),则控制台1的CPU 10分枝到步骤S29,在此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的内容只在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中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只在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中改变所指定的参数的值”对应于“非联动”。也就是说,只在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中更新存储在控制台1的闪速存储器11提供的当前存储器或RAM 12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并且将所指定的参数的更新的或新的值发送到DSP 3。DSP3接收到所指定的参数的新的值并且只将所指定的输入通道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改变或设置为所接收的新的值。如上所述,联动类型参数的示例是放大器增益(以及与前置放大器有关的其他参数)、衰减器、延迟、相位切换等,而非参数联动输入通道的示例是将“LFE”设置为输入源类型的输入通道。
如果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不属于环绕通道组(在步骤S22的“否”确定),并且如果为所指定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是“正常通道”,则控制台1的CPU 10只在所指定的输入通道中控制所指定的参数。在这种方式中,重写当前存储器的存储内容,并且只将所指定的通道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改变或设置为新的值(步骤S30)。如果为所指定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是“立体声通道”,并且如果所指定的参数是“联动类型”的,则控制台1的CPU 10以联动的方式控制所指定的输入通道的所指定的参数和属于与所指定的输入通道相同的立体声通道组的其他输入通道的所指定的参数。此外,如果所指定的参数是“非联动类型”的,则控制台1的CPU 10只控制所指定输入通道中的所指定参数的值。因此,重写当前存储器的存储内容,并且将DSP 3中的所指定的参数的值设置为新的值(步骤S30的操作)。
没有给出关于当操作人员输入用于改变设置为“正常块”或“立体声块”类型的输入通道块中的输入通道的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时当前实施例的行为。
利用图11的处理,允许操作人员调整为其分派了来自六个5.1通道环绕输入源的六个输入通道的所期望的参数,同时保持各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用过多关注各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上所述,该混合系统的实施例具有第一主要特征,其中,响应于操作人员只为处理预定的多个通道的环绕信号(例如包括六通道音频信号的5.1通道环绕信号)的多个输入通道设置块类型,该实施例就能够将多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环绕通道组并且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连接到属于环绕总线组的总线。因此,当前的实施例能够响应于非常简单的块类型设置操作,把作为集合被一起进行处理的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输出(例如环绕再现)为具有预定的相互关系的音频信号进行设置,
该混合系统的实施例具有第二主要特征,其中,响应于操作人员为属于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设置任何一种通道类型,即“参数联动通道”(“L”、“R”、“C”、“Ls”和“Rs”中之一)和“非参数联动通道”(“LFE”),该实施例能够自动地确定在环绕通道组内是否应当以联动的方式控制给定的参数。当在处理多个输入通道的音频信号(例如5.1通道环绕信号)的输入通道中调整参数时,操作人员能够执行参数调整,同时保持多个通道的环绕信号(例如包括六通道音频信号的5.1通道环绕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用过多关注各个输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上述混合系统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突出的有利的益处,其允许将多个输入源被作为一个集合一起更加轻松地进行处理。
尽管关于每个输入通道块都设置了通道类型(或块类型)(即为多个输入通道共同地设置通道类型)的结构,如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混合系统的实施例,然而没有将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用于为输入通道设置通道类型的结构布置局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布置。例如,用户可以为每个输入通道分别地设置通道类型。在这种情况中,当“立体声通道”或“环绕通道”被设置为通道类型时,用户(或操作人员)可以预先选择要被结合成立体声通道组的两个输入通道或者选择要被结合成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然后为所选择的输入通道组共同地设置“立体声通道”或“环绕通道”。在这种情况中,可以自动地设置输入源类型,例如,根据用户选择输入通道的顺序或者各个通道编号的顺序。可替换地,当然可以由用户直接地设置这种输入源的类型。
此外,尽管相对于5.1通道环绕信号被用作环绕信号的情况,如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混合系统的实施例,然而可以将该实施例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环绕信号,诸如6.1通道或7.1通道环绕信号。在对5.1通道环绕信号以外的其他类型的环绕信号应用本发明的混合系统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只需通过改变构成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的数量和构成环绕总线组的总线的数量来布置该实施例,以便处理这种其他类型的环绕信号。
另外,尽管关于从发送级参数和通道ON/OFF参数分离地将把所期望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相互连接的线用作用于将所期望的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相互连接的结构布置(即用于设置“连接”/“未连接”的布置),如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混合系统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使用发送级参数或通道ON/OFF参数来进行这种结构布置。也就是说,当要设置“连接”时,保持发送级的当前值,或者将通道ON/OFF参数设置为“ON”。当要设置“未连接”时,将从输入通道到总线的发送级的当前值重写为-∞dB,或者将通道ON/OFF参数设置为“OFF”(并且还将发送级固定在“-∞dB”,使得用户不能调整发送级)。前述内容是用于设置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与各条总线之间的连接的结构布置的变型。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了被构造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为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改变显示在液晶显示器(显示部件)15上的“所选通道显示区域”的显示设计(即在所选择通道显示区域中的GUI元件的配置)。
-所选通道部件-
图12示出了在控制台1的操作面板上提供的“所选通道部件”。该所选通道部件包括提供了多个物理操作元件的物理操作元件区域50,以及在液晶显示器(显示部件)15的一部分中提供的所选通道显示区域51。液晶显示器15是触控式平板型显示器,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显示在屏上的各种GUI元件在该显示器上输入各种指令。
被提供为操作面板的一部分的“所选通道部件”是用于通过使用在物理操作元件区域50中所提供的物理操作元件和在显示区域51中显示的各种GUI元件中的任何一种元件来为由操作人员所选择的通道(即所选通道)详细调整各种参数的区域。注意,迄今为止,将多个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调集到“所选通道部件”的功能已为数字音频混合器的领域所公知。尽管在下面说明的示例将输入通道调集到“所选通道部件”,然而没有将要被调集到“所选通道部件”的通道局限于输入通道。
-物理操作元件区域-
在物理操作元件区域50中提供用于调整音频信号的参数(基本上是发送级参数)的多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要从由用户所选择的一个输入通道(所选通道)将该音频信号发送到在经由多个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所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总线。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以两个竖列和八个横行的方式布置了十六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
提供用于改变被分派给多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和稍后说明的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总线组的多个总线组选择开关53。向每个总线组选择开关53分派包括一组十六条总线的总线组。在此可选择的是每个均包括一组十六条总线的八个总线组(即总线编号1-16、17-32、33-48、49-64、……)。总线组选择开关53每个都是按钮形状的,并且一次只开启八个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一个总线组选择开关。
为每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分派在通过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的操作当前选择的十六总线组的总线中包括的一条不同的总线。其后,将用于调整音频信号的声音特性的参数分派为经由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要被控制的参数,要从在所选通道部件中当前选择的一个输入通道将该音频信号发送到被分派的总线。如稍后将要说明的,根据发送级显示区域的显示设计(即当前选择的通道类型与当前选择的总线类型的结合)确定要被分派给单独的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的参数类型。
-发送级显示区域-
在所选通道显示区域51中,显示用于为用户选择的通道详细调整各种参数的参数图像(GUI元件)。所选通道显示区域51包括如图13A到图13D所显示的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为显示表示音频信号的参数的参数列表提供发送级显示区域54,要从在所选通道部件中当前选择的一个输入通道将该音频信号发送到在经由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单独的总线。如稍后将详细说明的,根据在所选通道部件中选择的通道的通道类型(正常通道、立体声通道和环绕通道类型中的任何一种类型)与为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单独的总线设置的总线类型(正常总线、立体声总线和环绕总线)的结合,改变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显示设计(即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的参数图像和参数类型)。
-基本类型-
图13A示出了“基本类型”的发送级显示区域54,其中将“正常通道”设置为所选择的输入通道的通道类型,并且将“正常总线”设置为所选择的总线组的所有总线的总线类型。
图14是在“基本类型”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的输入通道与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以及在输入通道与总线之间插入的参数的类型的说明性框图。在“基本类型”的情况中,将一个输入通道(正常通道)21并联连接到总线(正常总线)22中的单独的总线。在该输入通道与每条总线22之间提供用于调整从该输入通道到总线22的发送级的发送级参数70,以及用于设置从该输入通道发送到总线22的信号的ON或OFF的发送ON/OFF参数71。将发送级参数70的初值设置在-∞dB(即用于将输入音量完全压低的条件)。此外,将发送ON/OFF参数71初始地设置为表示“ON”的值。也就是说,由于发送级参数70的初值,因而将该输入通道与每条总线之间的条件初始地设置为表示“未连接”的值。
如图13A所示,在“基本类型”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将每个表示发送级参数70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显示为参数图像。也就是说,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总共十六个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该十六个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于在经由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当前选择的总线组(即十六条总线的组)中包括的总线。
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分派给该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参数(发送级)的设定值。可以以任何所期望的一种传统已知的方法(操作方案)执行使用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中的任何一个图像的参数的这种设定值调整,诸如操作人员指向触控式平板型显示器上的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虚拟地操作该图像55的一种方法;或者操作人员指向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中的任何一个图像,然后使用一些物理的操作元件(诸如十键小键盘或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等等)来改变被分派给该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参数的值的一种方法。此外,可以以不同的显示样式来显示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使得能够从该显示样式识别分派给该图像55的参数的当前设定值;例如,可以将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设置在与参数的各个设定值对应的旋转位置处,或者可以将参数的各个设定值以靠近操作元件图像55的数字值的方式显示。注意,在下文说明的所有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对于调整被分派给图像的参数的设定值都是可操作的,并且还通过其显示样式被布置为允许识别设定值。
此外,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图12的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将十六个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组(即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一起显示的十六条总线)改变为十六个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另一个组。为了说明的方便,图13A到图13D假设将总线编号1-16的总线选择为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一起显示的总线组(十六条总线),并且将分派给单独的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总线编号以靠近对应图像55的数字的方式表示。
此外,在“基本类型”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以两个竖列和八个横行的方式布置了十六个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这种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布置或布局对应于在物理操作元件区域50中提供的十六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的布置或布局。为位于对应位置处的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和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分派相同的参数(在这种情况中,相同总线编号的总线)。因此,操作人员可以操作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来改变被分派给与所操作的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在位置上对应的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55的参数(即到总线的发送级)的值。注意,在上述“基本类型”显示设计中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是迄今为止已为数字混合器的领域所公知的技术。
-发送级显示区域的显示设计的改变-
图15是用于改变发送级显示区域的显示设计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说明性流程图。当检测到用于将新的输入通道选择为要被调集到所选通道部件的所选通道的指令时,或者当检测到经由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任何一个开关给出的总线组改变指令(即用于选择新总线组的指令)时,控制台1的CPU 10启动图15的处理。
在步骤S31,基于上述在步骤S2在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中存储的输入通道与通道类型之间的关系,CPU 10识别为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该输入通道要被调集到“所选通道部件”。如果在当前的处理的启动处检测到选择新的输入通道的指令,则CPU 10识别为新选择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而如果在当前的处理的启动处检测到选择新的总线组的指令,则CPU 10识别为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
在下一个步骤S32,CPU 10识别为在总线组中包括的单独的总线设置的总线类型,该总线组在发送级显示区域中显示。如果在当前的处理的启动处检测到选择新的输入通道的指令,则CPU 10识别为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单独的总线设置的总线类型,而如果在当前的处理的启动处检测到选择新的总线组的指令,则CPU 10识别为在新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单独的总线设置的总线类型。
在后面的步骤S33,根据在上述步骤S31和S32所识别的通道类型与总线类型的结合,CPU 10改变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显示设计(GUI元件(参数图像)的配置)。更具体而言,根据通道类型和总线类型的结合,CPU 10确定要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的参数(即要被分派给单独的参数图像的参数),并且显示与所确定的参数对应的参数图像。此外,CPU 10将与在步骤S31和S32识别的通道类型和总线类型的结合对应的参数分派给在所选通道部件中提供的十六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中的单独的元件。此外,CPU 10将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单独的参数图像和被分派给单独的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的参数类型存储到存储器(闪速存储器11或RAM 12)中。
结合图13B到图13D、图16、图17和图18,在下面说明了与通道和总线类型的结合对应的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显示设计以及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的参数类型。在此假设经由总线组选择开关53中的一个总线组选择开关选择了总线编号1-16的十六条总线的总线组,并且为总线编号1-8的总线设置“正常总线”类型,为形成立体声总线组的总线编号9和10的两条总线设置“立体声总线”类型,并且为形成环绕总线组的总线编号11-16的六条总线设置“环绕总线”类型。
-在正常通道类型的情况中-
在为所选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是“正常通道”的情况中,以图13B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图16是示出了为其设置“正常通道”类型的输入通道“X”与单独的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以及在输入通道“X”与单独的总线之间插入的参数(即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的参数)的示图。注意,输入通道“X”与正常总线、立体声总线和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与图8所示并说明的连接样式相似。
-正常通道与正常总线的结合-
如图16所示,将为其设置“正常通道”类型的输入通道“X”设置为经由发送级参数72被并联连接到八条正常总线中的单独的总线;也就是说,为每条正常总线设置一个发送级参数72。发送级参数72是用于调整从输入通道“X”到正常总线的发送级的参数。尽管没有特别地示出,以和图14相似的方式,在发送级参数72后面的级处可以提供每个总线的发送ON/OFF参数。
在图13B所示的正常总线区域56中,显示了表示图16的发送级参数72的八个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发送级操作图像)59。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八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到总线的发送级,该总线与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八条正常总线(总线编号1-8)之中的一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对应。各个图像59附近的是表示与发送级操作图像59对应的正常总线的总线编号。
-正常通道与立体声总线的结合-
如图16所示,将输入通道“X”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3和移位参数74被连接到一对立体声总线“L”和“R”;也就是说,为两条总线设置一个水平参数73和一个移位参数74。注意,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将在相互连接输入通道“X”与立体声总线组的线中插入的参数示为单一的“移位40”的块。移位参数74是用于调整从输入通道“X”到立体声总线组(两条立体声总线“L”和“R”)的立体声移位的参数。水平参数73是在移位参数74之前的级处提供的用于调整要从输入通道“X”提供到移位参数74的音频信号的水平的参数,因此同时地调整要被发送到两条立体声总线“L”和“R”两者的音频信号。
在图13B所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中,显示了表示图16的到立体声总线的移位参数74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移位操作图像)60,以及表示图16的水平参数73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水平操作图像)61。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移位操作图像60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组(即总线编号9的立体声总线L和总线编号10的立体声总线R)的立体声移位。此外,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水平操作图像61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组的音频信号的水平。靠近移位操作图像60和水平操作图像61显示字母行“ST”,其表示被分派给这些图像的参数与立体声总线有关。
-正常通道与环绕总线的结合-
如图16所示,不仅将输入通道“X”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5和环绕移位参数76被连接到环绕总线组的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而且还设置为经由LFE水平参数77被连接到剩下的一条环绕总线“LFE”。也就是说,为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设置一个水平参数75和一个环绕移位参数76,并且为环绕总线“LFE”设置一个LFE水平参数77。注意,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将在相互连接输入通道“X”与环绕总线组的线中插入的参数示为单一的“环绕移位41”的块。环绕移位参数76是用于调整从输入通道“X”到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的环绕移位的参数。水平参数75是在环绕移位参数76之前的级处提供的用于调整要从输入通道“X”提供到环绕移位参数76的音频信号的水平的参数,因此同时地调整要被发送到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的音频信号。LFE水平参数77是用于调整要从输入通道“X”提供到一条总线“LFE”的音频的水平的参数。
在图13B所示的环绕总线区域58中,将表示图16的环绕移位参数76的声像定位图像62、表示图16的LFE水平参数77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LFE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3、以及表示图16的水平参数75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环绕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4显示为参数图像。声像定位图像62在二维坐标上,为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表示与环绕移位参数76的设定值对应的声像定位的设置。可以使用声像定位图像62调整环绕移位参数76的设定值(例如,通过在二维坐标上指定声像定位位置的操作)。操作人员可以使用LFE水平操作图像63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FE”(总线编号16)的音频信号的声级。操作人员还可以使用环绕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4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R”、“C”、“Ls”和“Rs”(总线编号11-15)的音频信号的水平。靠近LFE水平操作图像63和环绕通道水平水平操作图像64显示字母行“SURR”,其表示被分派给这些图像63和64的参数与环绕总线有关。
-在立体声通道的情况中-
在为所选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是“立体声通道”的情况中,则以图13C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图17是示出了为其设置“立体声通道”类型的两个输入通道(“L”和“R”)与单独的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以及在输入通道与单独的总线之间插入的参数的示图。注意,输入通道(“L”和“R”)与正常总线、立体声总线和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与图9所示并说明的连接样式相似。
-立体声通道与正常总线的结合-
如图17所示,将输入通道(“L”和“R”)每个都设置为经由发送级参数72被连接到八条正常总线中的单独的总线,就像图16所示的正常通道与正常总线的结合一样。
如图13C所示,以和图13B所示的显示设计相似的方式显示与立体声通道和正常总线之间的结合有关的正常总线区域56。也就是说,在图13C的正常总线区域56中,以和图13B基本上相似的方式,将表示图17的发送级参数72的八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显示为参数图像。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八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和“R”)到被分派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八条正常总线(总线编号1-8)之中的图像59的总线的发送级。
-立体声通道与立体声总线的结合-
如图17所示,将立体声输入通道“L”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8和平衡参数79被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同时将将立体声输入通道“R”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8和平衡参数79被连接到立体声总线“R”。注意,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将在相互连接输入通道“L”与立体声总线组的线中插入的参数示为单一的“平衡设置部件42”的块。
平衡参数79是用于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要从输入通道“L”发送到立体声总线“L”以及要从输入通道“R”发送到立体声总线“R”的音频信号的音量级平衡。平衡参数79以和平衡设置部件42相同的方式操作。在平衡参数79之前的级处提供每个水平参数78,用于调整从对应输入通道(“L”和“R”)到对应立体声总线(“L”和“R”)的音频信号(即要被提供给平衡参数79的音频信号)的水平。注意,可以布置水平参数78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以联动的方式调整从在其间具有立体声关系的两个输入通道“L”和“R”到立体声总线“L”和“R”的音频信号的水平。
在图13C所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中,显示了表示图17的平衡参数79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平衡操作图像)65,以及表示图17的水平参数78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即水平操作图像)66。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平衡操作图像65,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来调整要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和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具有立体声关系的其他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总线编号9和10)的各音频信号之间的音量级平衡。此外,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水平操作图像66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两条立体声总线(总线编号9和10)的音频信号的水平。在水平参数78被布置为在立体声总线(“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中,操作人员的水平操作图像66的操作可以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要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和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具有立体声关系的其他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总线编号9和10)的音频信号的水平。
-立体声通道与环绕总线的结合-
如图17所示,不仅将输入通道(“L”和“R”)每个都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5和环绕移位参数76被连接到环绕总线组的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而且还设置为经由LFE水平参数77被连接到剩下的一条环绕总线“LFE”,就像图16的正常通道与环绕总线之间的结合一样。注意,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将在把输入通道(“L”和“R”)与环绕总线组相互连接的线中插入的参数示为单一的“环绕移位41”的块。在立体声通道与环绕总线的结合的情况中,可以将以彼此立体声关系设置的两个输入通道(“L”和“R”)的参数75和77布置为同时地或者在两个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关系被调整。
如图13C所示,以和图13B所示的显示设计基本上相似的方式显示与立体声通道和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有关的环绕总线区域58。也就是说,在图13C所示的环绕总线区域58中,将声像定位图像62、LFE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3、以及环绕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4显示为参数图像。操作人员可以使用LFE水平操作图像63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FE”(总线编号16)的音频信号的声级。操作人员还可以使用环绕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4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或“R”)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R”、“C”、“Ls”和“Rs”(总线编号11-15)的音频信号的水平。声像定位图像62在二维坐标上,为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和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具有立体声关系的其他输入通道(即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中的每个通道表示与环绕移位参数76的设定值对应的声像定位的设置。也就是说,图13C的环绕总线区域58与图13B的环绕总线区域58的区别在于:图13C的声像定位图像62表示两个立体声输入通道的声像定位的设置。
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布置立体声通道与环绕总线直接地结合:操作人员可以使用LFE水平操作图像63,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和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具有立体声关系的其他输入通道(即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发送到环绕总线“LFE”(总线编号16)的音频信号的水平。此外,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布置立体声通道与环绕总线直接地结合: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水平操作图像64,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L”和“R”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和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具有立体声关系的其他输入通道(即立体声输入通道“L”和“R”)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总线编号11-15)的音频信号的水平。
-在环绕通道的情况中-
在为所选输入通道设置的通道类型是“环绕通道”的情况中,则以图13D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图18是示出了环绕通道类型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与单独的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以及在单独的输入通道与单独的总线之间插入的参数(即在发送级显示区域54中显示的参数)的示图。注意,图18中的输入通道与正常总线、立体声总线和环绕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与图10所示并说明的连接样式相似。
-环绕通道与正常总线的结合-
如图18所示,以和上述图16的正常通道与正常总线之间的结合相似的方式,将构成一个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每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经由发送级参数72被连接到八条正常总线中的单独的总线。
如图13D所示,以和图13B所示的显示设计基本上相似的方式显示与环绕通道和正常总线之间的结合有关的正常总线区域56。也就是说,在图13D的正常总线区域56中,将表示图18的发送级参数72的八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显示为参数图像。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八个发送级操作图像59中的任何一个图像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任何一个)到被分派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八条正常总线(总线编号1-8)之中的图像59的总线的发送级。
-环绕通道与立体声总线的结合-
如图18所示,以和上述图16的正常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结合相似的方式,将构成一个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每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73和移位参数74被连接到一对立体声总线“L”和“R”中的单独的总线。
如图13D所示,以和图13B所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的显示设计基本上相似的方式显示与环绕通道和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有关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也就是说,在图13C所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中,显示了表示图18的移位参数74的移位操作图像60,以及表示图18的水平参数73的水平操作图像61。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移位操作图像60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任何一个)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组(即总线编号9的立体声总线L和总线编号10的立体声总线R)的立体声移位。此外,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水平操作图像61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任何一个)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立体声总线组的音频信号的水平。
-环绕通道与环绕总线的结合-
如图18所示,将构成环绕总线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中的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中的每个输入通道设置为经由水平参数80被连接到环绕总线(“L”、“R”、“C”、“Ls”和“Rs”)中的对应总线。将构成环绕总线组六个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LFE”)设置为经由LFE水平参数81被连接到环绕总线组中的一条总线(“LFE”)。为五个输入通道中的单独的输入通道提供的水平参数80是用于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从输入通道“L”发送到环绕总线“L”、从输入通道“R”发送到环绕总线“R”、从输入通道“C”发送到环绕总线“C”、从输入通道“Ls”发送到环绕总线“Ls”以及从输入通道“Rs”发送到环绕总线“Rs”的音频信号的水平的参数。因此,将为五个输入通道提供的水平参数80每个都设置为相同的值,以便保持为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预先设置的环绕移位(声像定位)设置。LFE水平参数81是用于调整从输入通道“LFE”发送到环绕总线“LFE”的音频信号的水平的参数。
在图13D所示的环绕总线区域58中,将表示图18的LFE水平参数81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LFE水平操作图像)66以及表示图18的水平参数80的旋钮型虚拟操作元件图像(水平操作图像)67显示为参数图像。如图18所示,在环绕通道组的情况中,在六个输入通道之中预置了相互关系(即环绕移位(声像定位)设置),并且因此没有在环绕总线之前的级处插入环绕移位参数。因此,没有在环绕总线区域58中显示声像定位。
此外,在图13D中,不管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LFE水平操作图像66永远显示从LFE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FE”(总线编号16)的音频信号的声级。操作人员可以使用LFE水平操作图像66来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所属的环绕通道组的LFE输入通道发送到在当前选择的总线组中包括的环绕总线“LFE”(总线编号16)的音频信号的声级。此外,不考虑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7显示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所属的环绕通道组的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到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的音频信号的水平。因此,不考虑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7将相同的值显示为水平参数。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水平操作图像67,同时地(或者在输入通道中以联动的方式)调整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所属的环绕通道组的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到五条环绕总线(“L”、“R”、“C”、“Ls”和“Rs”)的音频信号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环绕通道与环绕总线结合的情况中,被分派给LFE水平操作图像66和水平操作图像67的参数不需要与在所选通道部件中当前选择的通道有关。
-到物理操作元件的参数分派-
根据上述在步骤S31和S32识别的通道和总线类型之间的结合(即根据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显示设计),通过图15的步骤S33的操作,由CPU 10确定要分派给在所选通道部件中提供的十六个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的参数。如上所述,在图13A所示的“基本类型”显示设计中显示的十六个虚拟操作元件图像55的布局对应于在物理操作元件区域50中提供的十六个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的布局,并且将相同的参数(即相同总线编号的总线)分派给位于对应位置处的虚拟操作元件图像55和旋钮型物理操作元件52。在图13B、13C或13D所示的显示设计中也是将相同的参数(即相同总线编号的总线)分派给位于对应位置处的虚拟操作元件图像55和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
在以图13B、13C或13D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情况中,要被总线编号1-8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在正常总线区域56中显示的总线编号1-8的发送级操作图像59的发送级参数。例如,将分派给总线编号1的发送级操作图像59的发送级参数分派为由总线编号1的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
此外,在以图13B、13C或13D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情况中,将分派给在立体声总线区域57中显示的参数图像的参数分派为要被总线编号9和10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另外,在以图13B所示的“正常通道”显示设计的方式或者以图13D所示的“环绕通道”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情况中,要被总线编号9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移位操作图像60的移位参数,并且要被总线编号10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水平操作图像61的水平参数。此外,在以图13C所示的“立体声通道”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情况中,要被总线编号9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平衡操作图像65的平衡参数,并且要被总线编号10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水平操作图像61的水平参数。
另外,在以图13B、13C或13D所示的显示设计的方式显示发送级显示区域54的情况中,将分派给在环绕总线区域58中显示的参数图像的参数分派为要被总线编号11-16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如图13B、13C或13D所示,在与图13A的总线编号11、12、13和14的四个物理操作元件52对应的位置处显示声像定位图像62,或者在该位置什么都不显示。不能由任何旋钮型操作元件操作被分派给声像定位图像62的环绕移位(声像定位)。因此,没有向总线编号11、12、13和14的四个物理操作元件52分派要被控制的参数。要被总线编号15的物理操作元件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LFE水平操作图像63或66的LFE水平参数,并且要被总线编号16的物理操作元件控制的对象是被分派给水平操作图像64或67的水平参数。
-响应于物理操作元件的操作的参数调整-
图19是用于响应于任何一个物理操作元件52的操作对参数进行调整的处理的操作顺序示例的说明性流程图。当检测到所选通道部件中提供的十六个物理操作元件52中的任何一个元件的操作时,控制台1的CPU 10启动图19的处理。
也就是说,当检测到任何一个物理操作元件52的操作时,CPU 10转到步骤S34来检测要被所操作的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每一个输入通道和参数。如上所述,根据在所选通道部件中当前选择的一个输入通道(“所选通道”)的通道和总线类型的结合来确定要被所操作的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参数。
在步骤S34作为要被所操作的物理操作元件52控制的对象进行检测的输入通道本质上是在所选通道部件中当前选择的一个输入通道(“所选通道”)。如果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属于环绕通道组,则作为例外,检测不同于该所选通道的另一个输入通道作为要被控制的对象,或者检测该所选通道所属的环绕通道组中的多个输入通道作为要被控制的对象。也就是说,如果操作具有向其分派了LFE水平参数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即在图13D的示例中,对应于总线编号15的物理操作元件52),则CPU 10总是检测输入通道“LFE”作为要被控制的对象,而不考虑所选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如果操作具有向其分派了水平参数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即在图13D的示例中,对应于总线编号16的物理操作元件52),则CPU10总是检测环绕通道组的五个输入通道(“L”、“R”、“C”、“Ls”和“Rs”),而不考虑所选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
在步骤S35,CPU 10根据所检测的旋钮状物理操作元件52的操作的内容(所操作的数量、所操作的方向等),改变所有所检测的输入通道的所检测的参数的设定值。然后,基于所改变的参数设置,更新在闪速存储器11提供的当前存储器或RAM 12中的存储内容。
-与立体声通道和立体声总线之间的结合有关的变型-
图20A和图20B是图17所示的立体声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变型的说明性示图。尽管在图17的连接样式中,将属于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L”和“R”分别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和“R”,然而可以以图20A的变型的连接样式的方式,将属于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L”和“R”每个都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和“R”。在图20A的变型的连接样式中,移位参数82和83取代了图17的平衡参数79。也就是说,在图20A的变型的连接样式中,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L”的音频信号经由水平参数78和移位参数82被划分为提供给总线“L”和“R”的两个音频信号。相似地,立体声通道组的输入通道“R”的音频信号经由水平参数78和移位参数83被划分为提供给总线“L”和“R”的两个音频信号。移位参数82和83每个都调整从对应的输入通道“L”或“R”到立体声总线“L”和“R”的立体声移位。
图20B示出了在采用图20A的连接样式的情况中为立体声通道显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的显示设计。如图所示,移位操作元件图像84取代了图13C的平衡操作图像65。移位操作元件图像84显示从当前选择的输入通道(“L”或“R”)到立体声总线“L”和“R”的移位。
-与环绕通道和立体声总线之间的结合有关的变型-
图21A和图21B是图18所示的环绕通道与立体声总线之间的连接样式的变型的说明性示图。尽管在图18的连接样式中,将构成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每个都连接到立体声总线(“L”和“R”),然而可以经由下混合部件85将将构成环绕通道组的六个输入通道(“L”、“R”、“C”、“Ls”、“Rs”和“LFE”)的音频信号混合成二通道立体声信号。将因此混合的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L通道的信号提供给立体声总线“L”,同时将因此混合的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R通道的信号提供给立体声总线“R”。在下混合部件85与立体声总线“L”之间插入L通道发送级参数86,同时在下混合部件85与立体声总线“R”之间插入R通道发送级参数87。
图21B示出了在采用图21A的连接样式的情况中为环绕通道显示的立体声总线区域57的显示设计。如图所示,L通道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88和R通道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89分别取代了图13D的LFE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6和环绕通道水平操作图像67。L通道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88总是显示用于调整发送级的L通道发送级设置,与该发送级一起将下混合的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L通道信号发送到立体声总线“L”,而不考虑所选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相似地,R通道发送级操作元件图像89总是显示用于调整发送级的R通道发送级设置,与该发送级一起将下混合的二通道立体声信号的R通道信号发送到立体声总线“R”,而不考虑所选通道是环绕通道组中的哪个输入通道。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发送级显示区域的显示方案(图13B、13C和13D所示的显示设计),根据输入通道的通道类型与总线类型的结合,可以以便于操作人员跟随的适当的样式,有效地显示在位于从在所选通道部件中选择的输入通道到各个总线的路径中插入的参数。此外,在图13B、13C和13D所示的显示设计中,立体声总线区域57的显示的位置对应于总线编号9和10的物理操作元件,并且环绕总线区域58的显示的位置对应于总线编号11-16的物理操作元件。因此,第二实施例能够获得有利的益处:允许操作人员容易地组织或者在视觉上跟随哪条总线(即总线编号)与在发送级显示区域中当前显示的参数有关以及哪个物理操作元件52与当前显示的参数对应。
应当认识到,尽管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说明为被应用于包括控制台1、I/O设备2和引擎3的混合系统,然而可以将本发明构造并实现为具有在单一的外壳中合并的控制台1、I/O设备2和引擎3的功能的数字音频混合器。此外,可以由CPU运行的软件程序来构造并实现向其应用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数字音频混合器的行为和结构。
本发明的混合系统可以被具体实现为用于各种现场的数字混合系统(音响系统),诸如在音乐厅、大规模活动等中的PA(播音)系统,类似百货商店和学校的机关中的本地广播系统和音乐录音棚中的记录系统。

Claims (8)

1.一种音频混合器,包括:
多个输入通道,从输入源提供的一个或多个音频信号被输入到所述多个输入通道,向每个所述输入通道一次输入一个音频信号;
环绕总线组,其由与用于获得预定环绕效果的必要数量的通道对应的给定数量的总线构成;
通道分组部件,其将在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中包括的、在数量上与构成该环绕总线组的给定数量的总线对应的给定数量的输入通道分组为环绕通道组,并且该通道分组部件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至少一个输入通道设置为参数联动通道;
连接部件,其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每个输入通道连接到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总线中的一条对应总线;
指令接收部件,其接收用于为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中的一个输入通道改变参数的值的改变指令;
确定部件,其确定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输入通道是否是非参数联动通道;以及
参数控制部件,当所述确定部件确定了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所述输入通道不是非参数联动通道时,基于该改变指令,该参数控制部件在该环绕通道组中的不是非参数联动通道的所有输入通道中控制该参数的值,并且当所述确定部件确定了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所述输入通道是非参数联动通道时,基于该改变指令,该参数控制部件只在改变指令已被接收到的所述输入通道中控制该参数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中将所述多个输入通道划分成多个输入通道块,每个输入通道块均包括特定数量的输入通道,该特定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构成所述环绕通道组的输入通道的给定数量,
其中所述通道分组部件还包括:
通道块指定部件,其指定任何一个输入通道块;以及
块类型指定部件,其为由所述通道块指定部件指定的输入通道块指定块类型,该块类型用于定义属于所指定的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组配置,并且
其中,基于所指定的输入通道块,将属于所指定的输入通道块的输入通道的、在数量上与构成所述环绕总线组的给定数量的总线对应的给定数量的输入通道分组为环绕通道组,并且将属于该环绕通道组的至少一个输入通道设置为非参数联动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包括多个环绕总线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中该预定环绕效果是5.1通道环绕效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中该预定环绕效果是7.1通道环绕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中所述通道分组部件将该预定环绕效果中的低频效果通道设置为非参数联动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还包括多条混合总线,每条混合总线能够混合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期望的输入通道的音频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器,其中所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由操作人员给出的改变指令。
CN201010139814.5A 2009-03-26 2010-03-26 音频混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8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7307 2009-03-26
JP2009077307 2009-03-26
JP2009267864A JP5310506B2 (ja) 2009-03-26 2009-11-25 オーディオミキサ
JP2009-267864 2009-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409A true CN101848409A (zh) 2010-09-29
CN101848409B CN101848409B (zh) 2014-05-28

Family

ID=4228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98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8409B (zh) 2009-03-26 2010-03-26 音频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246833A1 (zh)
EP (1) EP2234417B1 (zh)
JP (1) JP5310506B2 (zh)
CN (1) CN1018484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524A (zh) * 2012-07-31 2015-04-22 英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06268B (zh) * 2012-01-17 2017-10-1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模拟混合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3127B2 (en) * 2009-06-01 2016-03-22 Z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a user to create musical compositions
US8779268B2 (en) 2009-06-01 2014-07-15 Music Mastermi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re harmonious musical accompaniment
US9310959B2 (en) 2009-06-01 2016-04-12 Z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audio
US9251776B2 (en) 2009-06-01 2016-02-02 Z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creating harmonizing tracks for an audio input
US9257053B2 (en) 2009-06-01 2016-02-09 Z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dio for a requested note using a render cache
US8785760B2 (en) * 2009-06-01 2014-07-22 Music Mastermi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chain of effects to a musical composition
US9177540B2 (en) 2009-06-01 2015-11-03 Music Mastermi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orming an audio input to a musical key
JP5322032B2 (ja) * 2009-07-13 2013-10-23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ミキサ
JP5322031B2 (ja) * 2009-07-13 2013-10-23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ミキサ
EP2830039B1 (en) * 2013-07-24 2018-10-03 Native Instruments GmbH Method, arrangement,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ans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parameter or at least one object using capacity sensing input elements
US9820073B1 (en) 2017-05-10 2017-11-14 Tls Corp. Extracting a common signal from multiple audio signals
CN109934116B (zh) * 2019-02-19 2020-11-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机制与注意力机制的标准人脸生成方法
DE102019208461A1 (de) * 2019-06-11 2020-12-17 Robert Bosch Gmbh Audiogeräteanordnung, Konfigurationseinrichtun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JP7452125B2 (ja) * 2020-03-13 2024-03-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6966A1 (en) * 2001-10-24 2003-04-24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capable of monitoring surround signals
CN1414817A (zh) * 2001-10-24 2003-04-3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数字混音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5097A (ja) * 2001-05-15 2002-11-29 Sony Corp サラウンド音場再生システム
JP4003424B2 (ja) * 2001-09-21 2007-11-0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声信号編集方法、音声信号編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800139B2 (ja) * 2002-07-09 2006-07-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レベル調節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信号装置
JP4321259B2 (ja) * 2003-12-25 2009-08-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サ装置およびミキサ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703652A3 (en) * 2005-03-17 2012-09-26 Yamaha Corporation Audio mixing console
JP5194374B2 (ja) * 2006-03-29 2013-05-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編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装置
JP4367496B2 (ja) * 2007-02-16 2009-11-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ミキサ
EP2278735A3 (en) * 2009-07-13 2012-10-24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6966A1 (en) * 2001-10-24 2003-04-24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capable of monitoring surround signals
CN1414817A (zh) * 2001-10-24 2003-04-3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数字混音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6268B (zh) * 2012-01-17 2017-10-1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模拟混合器装置
CN104541524A (zh) * 2012-07-31 2015-04-22 英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34646B2 (en) 2015-01-13
JP2010252295A (ja) 2010-11-04
EP2234417A3 (en) 2012-11-14
US20120237038A1 (en) 2012-09-20
EP2234417A2 (en) 2010-09-29
EP2234417B1 (en) 2014-06-04
US20100246833A1 (en) 2010-09-30
JP5310506B2 (ja) 2013-10-09
CN101848409B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409B (zh) 音频混合器
CN102006133A (zh) 音频信号编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26434B1 (ko) 음향장치 및 음향 설정방법
EP2079175A2 (en) Digital mixer and digital mixing method
US20110058691A1 (en) Digital Mixer
KR101823437B1 (ko) 디지털 영상음향 통합제어시스템
US8526639B2 (en) Digital mixer
US8059839B2 (en) Mixing system
JP2007194906A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
CN103916799B (zh) 效果赋予装置与效果赋予方法
US8818537B2 (en) Software monitor and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use with a digital audio studio suite
EP2784955A2 (en) Digital audio mixing device
JP4003424B2 (ja) 音声信号編集方法、音声信号編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021504B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JP3661622B2 (ja) 音声信号編集装置の制御方法、音声信号編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77974A (ja) 表示装置
CN109155897A (zh) 音响设备的设定方法及音响设备
US20080175398A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GB2532982B (en) A mixing console
JP5327505B2 (ja) 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US11758343B2 (en) Audio mixer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sound signal
JP5370210B2 (ja) ミキサー
US118639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mixing, and recording content
JP5713042B2 (ja) デジタルオーディオミキシ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90097675A1 (en) Sound provid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