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847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847A
CN101846847A CN201010150405A CN201010150405A CN101846847A CN 101846847 A CN101846847 A CN 101846847A CN 201010150405 A CN201010150405 A CN 201010150405A CN 201010150405 A CN201010150405 A CN 201010150405A CN 101846847 A CN101846847 A CN 101846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color filter
liquid crystal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847B (zh
Inventor
西野利晴
荒井则博
小林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8Illuminating devices for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9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fl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上述滤色器的将光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分光特性被设定为,对在中间夹着导光板朝向上述反射层照射光时因在上述导光板中往复而产生的规定波长区域间的透射光量差进行修正。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9年3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075870号并主张其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侧光式背光、能够进行利用该侧光式背光发出的光的显示和利用外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能够兼采用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该透射显示是利用来自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的背光的照明光进行显示的,该反射显示是将从液晶面板的前方入射、先通过了液晶面板的液晶层的外光反射、并再次经由液晶层从液晶面板的前方射出而进行显示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各显示像素分别划分为两个区域,将一个区域的像素电极仅通过透明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将另一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形成为使其包含反射性的材料,从而能够在各显示像素形成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
但是,在将各显示像素划分为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情况下,由于在相互的显示中能够利用的显示面积减半,所以可利用的光也减半,有相互变为较暗的显示、显示品质下降的问题。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4-93715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将各显示像素划分为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而能够进行利用背光发出的光的显示和利用外光的显示、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显示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并且,上述滤色器被设定为,将光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分光特性,修正在中间夹着导光板朝向上述反射层照射光时因在上述导光板中往复而产生的规定波长区域间的透射光量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此外,上述导光板形成为使在该导光板中往复后的光的色温比在该导光板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低。
此外,上述滤色器形成为使将分别在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光合成后的合成光的色温比在上述滤色器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高。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此外,上述导光板形成为使在该导光板中往复后的来自C光源的光的色温比C光源的色温低。
此外,上述滤色器形成为使将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时的各来自C光源的光合成后的合成光的色温比上述C光源的色温高。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的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此外,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此外,将在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的光、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的光、和在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色温被设定为,比在上述滤色器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高。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的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此外,对应于上述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蓝色波长区域的的透射强度被设定为,比对应于上述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并且比对应于上述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
此外,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之一,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并且,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此外,对应于上述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蓝色波长区域的的透射强度被设定为,比对应于上述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并且比对应于上述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
此外,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将各显示像素划分为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而进行利用背光发出的光的显示和利用外光的显示,并且能够得到高的显示品质。
在随后的描述中将提到本发明的优点,其中部分优点根据描述会很明显,或者可能会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被获知。通过特别是在下文中所指出的手段或组合方式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附图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性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液晶面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像素电极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滤色器的配置例。
图6是由导光板导引的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轨迹的说明图。
图7是由扩散板产生的后方散射的说明图。
图8是棱镜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由棱镜部反射的光的轨迹的说明图。
图10是各光学轴的方向的说明图。
图11是在导光板中往复之前的光的分光强度与在导光板中往复之后的光的分光强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分光透射率的说明图。
图13是在滤色器中往复之前的来自C光源的光的色温与分别在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后的来自C光源的各光的合成光的色温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发光元件的变形例。
图15是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的分光透射率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除了使侧光式背光发光而进行显示的发光显示以外、还能够用该侧光式背光将外光反射而进行基于外光的显示的装置。并且,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液晶面板1、朝向液晶面板1的一个面照射照明光的光源部15、配置在光源部15与液晶面板1之间的聚光部27、配置在聚光部27与液晶面板1之间的相位差板33、配置在相位差板33与液晶面板1之间的反射偏振片32、配置在反射偏振片32与液晶面板1之间的第1扩散板34、和配置在聚光部27与光源部15之间的第2扩散板35。
液晶面板1如图3所示,具备设置预先设定的间隙而对置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板2、3、封入在该一对透明基板2、3间的间隙中的液晶层11、和配置为夹持一对透明基板2、3并且相互的透射轴正交的一对偏振片12、13。
并且,在一对透明基板2、3中的第1透明基板3上,在与第2透明基板2的对置面侧,如图4所示,形成有相互平行而延伸配设的多个信号线SL、与该多个信号线SL交叉地延伸配设的多个扫描线GL、分别对应于信号线SL与扫描线GL的交点而配置的由ITO(氧化铟锡)等的透明性导电膜构成的多个像素电极4、和分别对应于这些像素电极4而配置的多个TFT(薄膜晶体管)5。即,将多个像素电极4以矩阵状排列,以使像素电极4分别配置在各显示像素上。并且,对应于各像素行而形成扫描线GL,以使得能够对每一像素行对TFT5供给栅极信号,并且对应于各像素列而形成信号线SL,以使得能够经由TFT5对像素电极4供给显示信号电压。
此外,在第1透明基板3上,对应于各像素行而形成有辅助电容线HL,通过配置在该辅助电容线HL与像素电极4之间的绝缘膜,在每一显示像素形成辅助电容Cs。辅助电容线HL设定为与后述的对置电极6相等的电位。
另外,各TFT5具有形成在第1透明基板3的基板面上的栅电极、成膜为覆盖该栅电极的由透明性的绝缘物构成的栅极绝缘膜、形成在该栅极绝缘膜上以使其经由该栅极绝缘膜与栅电极对置的i型半导体膜、和分别经由n型半导体膜形成在该i型半导体膜的两侧部上的漏电极和源电极。并且,各TFT5的源电极连接在对应的像素电极4上,栅电极连接在对应的扫描线上,漏电极连接在对应的信号线上。
另一方面,在一对透明基板2、3中的第2透明基板2上,如图3所示,在与第1透明基板3的对置面侧,从下层侧起依次形成有大致对应于像素电极4的区域为开口部的遮光层(未图示)、滤色器7和对置电极6。遮光层可以由遮光性的金属膜或树脂膜形成,并形成为使透射光的开口部的面积在每个显示像素中相等。即,该液晶面板1设定为,在每个显示像素中开口率相等。滤色器7由对应于红色成分的红色滤色器7R、对应于绿色成分的绿色滤色器7G以及对应于蓝色成分的蓝色滤色器7B构成,例如如图5所示,对每一显示像素,配置有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对置电极6由ITO等的透明性的导电膜构成,并形成为在各显示像素间能够设定为相互相等的电位。例如,对置电极6形成为一张膜状,以完全覆盖各显示像素中的滤色器7。另外,关于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分光透射率特性在后面叙述。
这里,在各显示像素中,在像素电极4及对置电极6上,分别涂敷有用来控制液晶层11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状态的取向膜8、9。并且,取向膜8、9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使得例如在像素电极4与对置电极6之间没有施加电压时液晶层11的液晶分子以扭转角90°扭转取向。
一对透明基板2、3通过包围如上述那样配置有多个像素电极4的图像显示区域而配置的框状的密封材10接合,在由该框状的密封材10包围的区域中封入了构成上述液晶层11的液晶。
液晶面板1如图1及图2所示,以第1透明基板3从第2透明基板2的一边露出的方式对置配置,在该露出部3a上搭载驱动器电路14。驱动器电路14与形成在露出部3a上的多个端子电连接,经由这些端子对各扫描线GL供给扫描信号并且对各信号线SL供给显示信号电压,还对各辅助电容线HL及对置电极6供给共用电压。
并且,驱动器电路14通过控制经由像素电极4及对置电极6对液晶层11施加的电压,使液晶分子相对于一对偏振片12、13的透射轴的倾斜角或方位角变化,按照每一显示像素控制透射该液晶面板1的光量。
光源部15如图1及图2所示,是所谓侧光式背光,具备:导光板16,与液晶面板1对置地配置、由具有比液晶面板1的图像显示区域大的面积的板状的透明部件构成;相对于导光板16对置配置的反射板19;以及朝向导光板16的某个端面照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20。
多个发光元件20在该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使用来自光源部15的照射光的透射显示时发光,分别具备发出红色成分的光的红色LED、发出绿色成分的光的绿色LED以及发出蓝色成分的光的蓝色LED。另外,多个发光元件20优选构成为,能够对应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中的明亮度适当控制光的发光/不发光。
导光板16如图6所示,导引从发光元件20朝向该导光板16的端面17照射的各颜色成分的光,并从与液晶面板1的对置面侧的主面18a(以下记作“第1主面18a”)朝向液晶面板1照射该光。这里,例如在与第1主面18a对置的另一个主面18b(以下称作“第2主面18b”)上,形成有例如线状的多个槽GB,该多个槽GB相对于由发光元件20照射光的端面17平行地延伸。该槽G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例如使夹着顶角的两边GB1、GB2相对于该导光板16的第1主面18a成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具体而言,形成为,使位于发光元件20的配置侧的一边GB1的倾斜角为比另一边GB2大的倾斜角。
并且,导光板16如图6中用虚线所示,将从端面17入射的来自发光元件20的光进行内面反射,从该导光板16的第1主面18a朝向液晶面板1射出。另外,导光板16可以由具有比空气大的折射率、例如1.5左右的折射率的丙烯等的透明材料形成。
反射板19将来自发光元件20的光中的从导光板16的第2主面18b漏出的光朝向导光板16反射,并且将通过了液晶面板1及导光板16的外光再次朝向导光板16及液晶面板1反射。即,反射板19在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利用从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的透射显示时提高该光的利用效率,而另一方面在该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利用外光的反射显示时,起反射外光的反射板的作用。另外,反射板19例如可以使用在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上蒸镀了银或铝等的金属的结构。
第2扩散板35通过将从导光板16的第1主面18a射出的光扩散而降低来自导光板16的射出光的面内不均匀,其由光散射粒子分散为浊度值(haze value)为55~85%的透明性的片材构成。另外,第2扩散板35如图7所示,由于使通过了液晶面板1的外光L的一部分向后方散射,所以该第2扩散板35还起到该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利用外光的反射显示时的辅助性的反射板的作用。
聚光部27使光聚光、以使从导光板16朝向液晶面板1射出、由第2扩散板35扩散的光更高效率地朝向液晶面板1,其包括由丙烯树脂等形成的透明的片状部件构成的第1棱镜阵列28及第2棱镜阵列30。第1棱镜阵列28在一个面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棱镜部29。并且,第1棱镜阵列28配置为,多个棱镜部29的延伸方向成为例如相对于形成在导光板16上的多个槽G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第2棱镜阵列30在一个面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棱镜部31。并且,第2棱镜阵列30配置为,多个棱镜部31的延伸方向成为例如相对于形成在导光板16上的多个槽GB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各棱镜部29、31如图8所示,分别具有相对于液晶面板1的法线HD左右对称的等腰三角形状、并且顶角设定为80°~100°的范围、优选为90°的截面形状。
另外,棱镜阵列28、30如图9所示,由于将通过了液晶面板1的外光L的一部分用构成各棱镜部29、31的各倾斜面依次反射,所以该棱镜阵列28、30还起到该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利用外光的反射显示时的辅助性的反射板的作用。
反射偏振片32如图10所示,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32a和反射轴32b,使入射光中的与透射轴32a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光透射,将与反射轴32b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光反射。另外,反射偏振片32配置为,该反射偏振片32的透射轴32a相对于一对偏振片12、13中的、配置在该反射偏振片32侧的偏振片13的透射轴13a平行。另外,一对偏振片12、13中的偏振片12的透射轴12a如上所述,配置成相对于偏振片13的透射轴13a正交,但可以根据液晶层11中的液晶的取向模式适当设定。
相位差板33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33a和进相(超前)轴33b,并配置成,滞相轴33a及进相轴33b相对于反射偏振片32的透射轴32a及反射轴32b成45°的角度。并且,相位差板33被设定了光学常数,以对相对于滞相轴33a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光与相对于进相轴33b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光之间赋予1/4波长的相位差。
如上所述,通过配置反射偏振片32和相位差板33、还有反射板,能够将经由导光板16的来自发光元件20的光中的、在相对于偏振片13的透射轴13a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偏振光面而朝向液晶面板1照射的光先用反射偏振片32反射,并变换为相对于偏振片13的透射轴13a平行的光,再次照射到液晶面板1上,能够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利用效率。
第1扩散板34用来防止液晶面板1的显示像素与聚光部27的各棱镜阵列28、30之间的波纹的发生,由光散射粒子分散为浊度值为20~50%的透明性的片材构成。另外,第1扩散板34与第2扩散板35同样,使通过了液晶面板1的外光的一部分向后方散射,所以该第1扩散板34也起到该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利用外光的反射显示时的辅助性的反射板的作用。
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施加电压被控制为液晶面板1的液晶层11能够透射光时,不论有无发光元件20的发光,外光都能够通过液晶面板1朝向导光板15入射,但朝向该导光板16入射的外光依次通过导光板16的第1主面18a和第2主面18b而被反射板19反射,然后依次通过导光板16的第2主面18b和第1主面18a再次返回液晶面板1。即,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不将各显示像素划分为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而除了进行利用各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的透射显示以外还能够进行利用外光的显示、即反射显示。
此外,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光源部15的反射板19上的外光反射以外,还通过第1扩散板34、第2扩散板35、各棱镜阵列28、30等将外光的一部分辅助性地反射。因此,在液晶面板1与反射板19之间存在多个反射面,能够在通过外光投影在反射板19上的液晶面板1的图像中产生模糊(ボケ)。因而,即使在液晶面板1与反射板19之间有某种程度的距离,也能够防止显示在液晶面板1的图像被识别为重影,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在光源部15中,导光板16形成有具有如上所述的倾斜面的槽GB,以将照射在端面17上的来自发光元件20的光从第1主面18a朝向液晶面板1射出。因此,依次通过导光板16的第1主面18a和第2主面18b而被反射板19反射、然后依次通过导光板16的第2主面18b和第1主面18a、再次返回液晶面板1的外光在可见光区域中越是短波长侧的光,则光的杂散光度越大,并且越是长波长侧的光则光的杂散光度越小。因此,从液晶面板1朝向导光板16的外光Lin如图11所示,在从导光板16朝向液晶面板1时成为带有黄色味或红色味的光Lout。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由外光在导光板16上往复而引起的外光的色味变化,对与各颜色成分对应的滤色器7调节光的分光透射率特性。
具体而言,如果外光具有等于C光源的分光特性,则在此情况下,在导光板16中往复后从导光板16朝向液晶面板1的外光的色温因为上述理由而成为比C光源的色温低的色温。所以,对与各颜色成分对应的滤色器7调节分光透射率特性,以将在红色滤色器7R中往复了的来自C光源的光、在绿色滤色器7G中往复了的来自C光源的光、和在蓝色滤色器7B中往复了的来自C光源的光合成后的合成光的色温成为比C光源的色温高的色温,从而修正因在导光板16中往复而发生的波长区域间的透射光量差。
例如,如图12中的箭头A所示,通过调节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该透射强度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以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在CIE1931色度图中,如上所述的合成光Lt的坐标点如图13所示,被设定为比C光源的坐标点更靠蓝色侧(高的色温侧)。此时,为了保持对应于绿色的滤色器7G的色味本身,也可以如图12中的箭头B所示,再调节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红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
这样,通过调节滤色器的分光透射率特性,典型地,能够使依次经由了滤色器7、导光板16、反射板19、导光板16、滤色器7的外光的白显示时的该白显示的色温近似于C光源,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外光的反射显示中的显示品质。
在上述情况下,为了使得在使发光元件20为非发光时能够利用外光得到高亮度显示,不使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峰值波长区域的透射率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峰值波长区域的透射率相对于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峰值波长区域的透射率较低而进行色温调节。换言之,在进行色温调节之后,在可见光区域(约380nm~780nm)也进行色温调节,以维持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峰值波长Gp下的透射率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峰值波长Rp下的透射率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峰值波长Bp下的透射率高的状态。这是因为,通过使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峰值波长Gp下的透射率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峰值波长Rp下的透射率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峰值波长Bp下的透射率低,也能够将如上述的合成光Lt的坐标点设定为比C光源的坐标点更靠蓝色侧(高色温侧),但在此情况下光的利用效率下降,显示品质降低。
另外,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可以设为约380nm~45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此外,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吸收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可以设为约500nm~78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此外,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吸收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可以设为约500nm~78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此外,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红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可以设为约620nm~78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
此外,在设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分光透射率为B(λ)、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分光透射率为G(λ)、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分光透射率为R(λ)的情况下,如果也考虑在光的去路和回路中光通过对应于不同颜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能性,则这些滤色器单体的白的反射分光W2(λ)可以如[式1]那样表示。
[式1]
W 2 ( λ ) = { B ( λ ) + G ( λ ) + R ( λ ) 3 } 2
并且,该反射分光W2(λ)与CIE1931色度图上的坐标(x,y)的关系可以如[式2]那样表示。
[式2]
X = K ∫ 380 780 S ( λ ) · x ( λ ) · W 2 ( λ ) · dλ
Y = K ∫ 380 780 S ( λ ) · y ( λ ) · W 2 ( λ ) · dλ
Z = K ∫ 380 780 S ( λ ) · z ( λ ) · W 2 ( λ ) · dλ
K = 100 ∫ 380 780 S ( λ ) · y ( λ ) · dλ
X = X X + Y + Z
Y = Y X + Y + Z
这里,X、Y、Z表示XYZ表色系的三刺激值。此外,x(λ)、y(λ)、z(λ)表示XYZ表色系的等色函数。此外,S(λ)表示C光源的分光分布。
在这样调节了对应于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7的光的分光透射率特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对应于该调节而调节来自光源部15的光的分光特性、即在暗室环境中从导光板16的第1主平面18a射出的来自发光元件20的光的分光特性。
例如,优选的是,调节来自光源部15的光的分光特性,以使将透射了一次上述那样调节后的红色滤色器7R的来自光源部15的光、同样透射了一次上述那样调节后的绿色滤色器7G的来自光源部15的光、和同样透射了一次上述那样调节后的蓝色滤色器7B的来自光源部15的光合成后的合成光的色温例如与C光源的色温相等。如果这样调节,则即使在提高了外光下的显示品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利用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的显示中的显示品质维持得较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液晶的取向模式为在对像素电极4与对置电极6之间没有施加电压时液晶层11的液晶分子以扭转角90°扭转取向的TN模式的情况,但液晶的取向模式并不限定于TN模式,例如也可以为在对像素电极4与对置电极6之间没有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层11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并且通过对像素电极4与对置电极6之间施加电压而使液晶分子倾斜取向的垂直取向型的取向模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纵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情况的结构,但也可以是通过横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各个发光元件20具备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发光元件20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在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1个面开放的箱状的壳体21的内底面的中央部配置有蓝色LED22、并且在该壳体21内填充有在透明树脂等的透明材24中以预先设定的比例分散有微粒子状的红色荧光物质25和绿色荧光物质26的荧光层(以下称作红色、绿色荧光层)23的结构。由于能够使对各个发光元件20发出光的LED做成单体,所以即使根据使用环境的明亮度频繁地切换发光/不发光,也能够得到较稳定的动作,较为理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调节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设定为合成光Lt的坐标点比C光源的坐标点更靠蓝色侧(高色温侧)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调节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来设定为合成光Lt的坐标点比C光源的坐标点靠蓝色侧(高色温侧)。
例如,如图15中用箭头C表示,通过调节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R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设定为该透射强度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及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在CIE1931色度图中,设定为如上述的合成光Lt的坐标点如图13所示比C光源的坐标点更靠蓝色侧(高色温侧)。
另外,在此情况下,可以使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强度为约380nm~45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此外,可以使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7B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为约500nm~78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此外,可以使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7G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为约380nm~450nm之间及约650nm~780nm之间的平均透射率。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上述滤色器被设定为,对光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分光特性,修正在中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朝向上述反射层照射光时因在上述导光板中往复而产生的规定波长区域间的透射光量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光板中往复的光的色温设定为比规定的基准色温低的色温,上述合成光的色温设定为比上述规定的基准色温高的色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色温是C光源的色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光是对通过了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通过了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以及通过了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进行了合成的光。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上述导光板形成为,使在该导光板中往复后的光的色温比在该导光板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低,
上述滤色器形成为,使将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色温比在上述滤色器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光是对通过了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通过了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以及通过了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进行了合成的光。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多个颜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上述导光板形成为,使在该导光板中往复后的来自C光源的光的色温比C光源的色温低,
上述滤色器形成为,使将在各自对应的颜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各来自C光源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色温比上述C光源的色温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光是对通过了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通过了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以及通过了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光进行了合成的光。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以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的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将在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光、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光、和在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中往复了的光进行合成的合成光的色温被设定为,比在上述滤色器中往复之前的光的色温高。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以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并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对应于上述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蓝色波长区域的的透射强度被设定为,比对应于上述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并且比对应于上述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
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射强度是对应的波长区域中的平均透射率。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晶面板,具有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以及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滤色器被配置成各显示像素对应上述各颜色成分中的某一个颜色成分;以及
侧光式背光,将由导光板导引的光照射在上述液晶面板上,
上述背光在与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夹着上述导光板而配置,具有将依次通过了上述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板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对应于上述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蓝色波长区域的的透射强度被设定为,比对应于上述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并且比对应于上述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吸收波长区域中的透射强度高,
对应于绿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和对应于红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被设定为,比对应于蓝色成分的滤色器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峰值波长的透射率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射强度是对应的波长区域中的平均透射率。
CN2010101504055A 2009-03-26 2010-03-26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846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5870A JP4650578B2 (ja) 2009-03-26 2009-03-26 液晶表示装置
JP075870/2009 2009-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847A true CN101846847A (zh) 2010-09-29
CN101846847B CN101846847B (zh) 2012-06-27

Family

ID=4277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04055A Active CN101846847B (zh) 2009-03-26 2010-03-26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013962B2 (zh)
JP (1) JP4650578B2 (zh)
KR (1) KR101126478B1 (zh)
CN (1) CN101846847B (zh)
HK (1) HK1149087A1 (zh)
TW (1) TWI4474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6310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487975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65731A (zh) * 2015-05-27 2015-08-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223729A (zh) * 2015-11-03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58450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058451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099954A (zh) * 2016-12-14 2019-08-06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黄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利用其制造的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727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0363B2 (ja) * 2008-10-28 2012-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5438B2 (ja) * 2008-11-18 2012-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50578B2 (ja) * 2009-03-26 2011-03-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44976A (ko) * 2009-06-11 2015-04-27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면광원 장치, 조명 기구 및 백라이트 장치
EP2439564A1 (en) 2010-10-06 2012-04-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emitting device for emitting diffuse light
CN105698045A (zh) * 2014-11-28 2016-06-22 江苏欧密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反射率led背光板
ES2951155T3 (es) * 2015-01-28 2023-10-18 Leia Inc Pantalla electrónica tridimensional (3D)
CN105976784B (zh) * 2016-07-21 2018-10-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亮度调整方法
CN108227278A (zh) * 2018-01-0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结构和显示装置
JP6952203B2 (ja) 2018-03-13 2021-10-20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直接式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0537B2 (ja) * 1995-05-23 2001-01-31 ザ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 オブ コロラド カラー偏光子
CN1402056A (zh) * 2001-08-22 2003-03-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04287323A (ja) * 2003-03-25 2004-10-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892350A (zh) * 2005-07-07 2007-01-10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390001A (zh) * 2006-03-20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5606A (ja) 1999-12-13 2001-08-31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3941481B2 (ja) * 2000-12-22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3015133A (ja) * 2001-04-27 2003-01-15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822486B2 (ja) 2001-09-26 2011-11-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板及び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72931A (ja) 2001-09-28 2003-06-20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22808B2 (ja) 2002-03-26 2008-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873835B2 (ja) 2002-07-22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059038B2 (ja) 2002-08-30 2008-03-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309105A (ja) 2005-03-30 2006-11-09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US8023065B2 (en) 2005-06-24 2011-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element for lateral light spreading in edge-lit displays and system using same
JP4588571B2 (ja) 2005-06-28 2010-12-0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US20070147066A1 (en) 2005-12-28 2007-06-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customized retard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TWI324270B (en) * 2006-05-04 2010-05-01 Au Optronics Corp High color gamu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8122834A (ja) * 2006-11-15 2008-05-29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JP2009157276A (ja) 2007-12-27 2009-07-16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0363B2 (ja) 2008-10-28 2012-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5438B2 (ja) * 2008-11-18 2012-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50578B2 (ja) * 2009-03-26 2011-03-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0537B2 (ja) * 1995-05-23 2001-01-31 ザ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 オブ コロラド カラー偏光子
CN1402056A (zh) * 2001-08-22 2003-03-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04287323A (ja) * 2003-03-25 2004-10-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892350A (zh) * 2005-07-07 2007-01-10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390001A (zh) * 2006-03-20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6310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487975A (zh) * 2012-06-08 2014-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87975B (zh) * 2012-06-08 2018-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65731A (zh) * 2015-05-27 2015-08-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223729A (zh) * 2015-11-03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99954A (zh) * 2016-12-14 2019-08-06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黄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利用其制造的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058450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058451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7484B (zh) 2014-08-01
JP4650578B2 (ja) 2011-03-16
US20110134370A1 (en) 2011-06-09
US8094266B2 (en) 2012-01-10
HK1149087A1 (en) 2011-09-23
TW201042327A (en) 2010-12-01
JP2010230790A (ja) 2010-10-14
KR20100108248A (ko) 2010-10-06
CN101846847B (zh) 2012-06-27
US8013962B2 (en) 2011-09-06
KR101126478B1 (ko) 2012-03-29
US20100245718A1 (en) 201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8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5342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112605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6962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501546C (zh) 显示装置
CN1936671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4614891B (zh) 反射式柔性液晶显示器
CN107407836B (zh) 背光单元及图像显示装置
EP3098647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20868932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572783A (zh) 一种导光板、含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219324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09712B (zh) 光成形膜及包括该光成形膜的液晶显示器
US989637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member
US1087730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179051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에 포함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US9291867B2 (en) Double layer liquid crystal (LC) fabry-perot (FP) filter display device
CN105938269A (zh) 显示装置
CN103672615A (zh) 一种用于成像投影系统的背光模组
CN207216218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256566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163034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53656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130058A (ko) 표시장치
CN113219725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0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0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rtu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SIO Comput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