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969A -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969A
CN101844969A CN200910132457A CN200910132457A CN101844969A CN 101844969 A CN101844969 A CN 101844969A CN 200910132457 A CN200910132457 A CN 200910132457A CN 200910132457 A CN200910132457 A CN 200910132457A CN 101844969 A CN101844969 A CN 101844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rivative
tetralone
organic layer
reaction
sulfur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2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圭一
何由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Air Wa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ir Water Inc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Water Inc,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r Water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132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4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以更简便的操作和低廉的价格制造以2-四氢萘酮衍生物为原料的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通式(II)的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通式(I)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然后将其水解。
Figure 200910132457.7_AB_0
(式中,X1~X4为氢或选自氟、氯及溴的卤素,其中至少一个为卤素。)

Description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该化合物可用作医药、农药、电子材料等的原料。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2-萘酚衍生物的制法,该方法是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
作为由2-四氢萘酮衍生物制造2-萘酚衍生物的方法,有用溴等溴化剂对2-四氢萘酮衍生物进行氧化脱氢,制成1-溴-2-萘酚衍生物,然后通过接触还原或亚硫酸盐等将其还原,制成2-萘酚衍生物的方法(专利文献1);用溴化铜(II)等氧化剂进行氧化脱氢,制成2-萘酚衍生物的方法(专利文献2);以及在贵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使2-四氢萘酮和1,2-二氢化萘氧化物(1,2-dialin oxide)的混合物反应的方法(专利文献3),此外,作为在脱氢催化剂的存在下使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从而合成2-萘酚衍生物的方法,有以1,3,5-三甲基苯(mesitylene)为溶剂在披钯碳(palladium carbon)催化剂的存在下在回流下进行反应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2倍摩尔以上这样大量的毒性强且难以操作的溴,因此不佳。此外,由于生成1位被溴化的化合物,因此需要进行还原处理,操作烦琐。在专利文献2中,也使用2倍摩尔这样大量的毒性强的溴化铜(II),且具有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负荷大的缺点。
在专利文献3中,不仅1,2-二氢化萘氧化物难以获得,而且存在副产物2-四氢萘酮多、收率低的缺点。在非专利文献1中,存在必须在1,3,5-三甲基苯回流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高的缺点。此外,虽然在如非专利文献1所述将具有烷基或烷氧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作为原料使用时没有问题,但在将卤化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作为原料使用时,如果通过该方法进行脱氢反应,则卤素受到氢解作用而脱离,产生目标物质的纯度和收率下降以及脱离的卤化氢引起腐蚀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制造时,由于氢容易累积,容易进行上述副反应,因此不佳。
另一方面,有以环己酮衍生物为原料,在乙酸溶剂、乙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进行脱氢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合成苯酚衍生物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
然而,虽然该技术作为脱氢方法受到瞩目,但在以2-四氢萘酮衍生物为原料,在乙酸溶剂、乙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进行脱氢时,如参照例1所示,无法获得十分满意的收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91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91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3890397号说明书
非专利文献1:J.Org.Chem.,63,4140(1998)
非专利文献2:J.Org.Chem.,39,2126(197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以更简便的操作和低廉的价格制造以2-四氢萘酮衍生物为原料的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认真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卤化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然后将其水解,能以高收率生成卤化的2-萘酚衍生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通式(II)表示的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然后将其水解。
Figure B2009101324577D0000021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选自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的卤素原子。X1、X2、X3及X4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卤素原子。)
(式中,X1、X2、X3及X4同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是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选自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的卤素原子。X1、X2、X3及X4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卤素原子。
如果要例举以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的制造例,则例如可通过如下方法容易地制造:
利用亚硫酰氯等氯化剂使以通式(III)表示的苯基乙酸衍生物转变成以下述通式(IV)表示的苯基乙酰卤衍生物,然后在氯化铝等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其与乙烯反应。
Figure B2009101324577D0000033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选自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的卤素原子。X1、X2、X3及X4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卤素原子。)
Figure B2009101324577D0000041
(式中,X1、X2、X3及X4同上。X5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
在此,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只要是以上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即可,其制法无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阶段是使以上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制成以下述通式(V)表示的2-乙酰氧基萘衍生物的工序。
(式中,X1、X2、X3及X4同上。)
在第一阶段中,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以上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
作为本发明的酸酐,可使用乙酸酐、丙酸酐等,优选乙酸酐。酸酐的使用量相对于2-四氢萘酮衍生物以摩尔比表示较好为2~30倍,更好为2.5~20倍。
本发明所使用的氧化剂为硫酸。硫酸浓度无特别限制,通常为90~98%的浓硫酸。如果硫酸浓度低,则需要相应多地过剩的乙酸酐,因此不佳。硫酸的使用量相对于2-四氢萘酮衍生物以摩尔比表示为0.8~5倍,较好为0.9~3倍左右。
本发明使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只要在反应条件下稳定即可,无特别限制,可例举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族烃,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等脂肪族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卤化烃,四丁基甲基醚(tetrabutylmethylether)、环戊基甲基醚等醚等。这些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2-四氢萘酮衍生物通常为0.5~30重量倍,较好为1~15重量倍左右。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60℃,较好为40~140℃,反应时间只要持续到原料基本消失为止即可,通常为0.1~24小时左右。
脱氢反应结束后,在使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水,反应体系会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因此将有机层分液,如果需要则进行水洗,然后将有机层直接用于进行第二阶段的反应,或将有机溶剂浓缩至规定量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反应。
本发明的第二阶段是将通过脱氢反应生成的以上述通式(V)表示的2-乙酰氧基萘衍生物水解,制成以下述通式(II)表示的2-萘酚衍生物的工序。
Figure B2009101324577D0000051
(式中,X1、X2、X3及X4同上)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水解催化剂,有硫酸、盐酸等酸类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等碱类。这些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2-四氢萘酮衍生物以摩尔比表示为1~50倍,较好为2~20倍左右。此外,这些催化剂以数%~60%左右的水溶液的形式使用。
反应温度在使用碱催化剂时通常为0~50℃左右,在使用酸催化剂时通常为80~130℃。反应时间只要持续到原料基本消失为止即可,通常为0.1~24小时左右。
反应结束后,在使用碱催化剂时在酸性化后、在使用酸催化剂时直接用有机溶剂萃取,如果需要则进行水洗,将所得有机层直接冷却结晶或在除去溶剂后冷却结晶,或添加不良溶剂并冷却,藉此析出结晶,因此通过将其分离可得到2-萘酚衍生物的结晶。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另外,分析用气相色谱进行,2-乙酰氧基-7,8-二氟萘及7,8-二氟-2-萘酚的定量通过以萘为内部标准物质的内部标准法进行。
(参照例1)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2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7.98g(纯度91.3%;40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54.2g(530.4毫摩尔)乙酸酐及52.5g乙酸,用36分钟滴加9.0g(88.1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7℃,在同温度下保持1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150g水中使其失活,用50g甲苯萃取3次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含有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浓缩物。
向该浓缩物中加入25g甲醇和25g的3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后,用盐酸使其酸性化,用50g甲苯萃取3次,用50g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13.37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38.4重量%,收率为71.2摩尔%。
(实施例1)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5.0g(纯度80.1%;21.7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32.5g(318.2毫摩尔)乙酸酐及24.4g甲苯,用30分钟滴加4.44g(43.5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0℃,在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20g水中使其失活,从分液而得的有机层中蒸馏除去甲苯,得到6.52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含量为67.4重量%,收率为90.0摩尔%。
接着,蒸馏除去甲苯,直至该有机层的重量达到15g,然后添加5g异丙醇和15g的50%硫酸水溶液,升温至100℃后,在同温度下保持3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后,用5g水清洗有机层,得到13.9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25.0重量%,以7,8-二氟-2-四氢萘酮为基准的收率为87.8摩尔%。
(实施例2)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2.0g(纯度80.1%;8.8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13g(127.3毫摩尔)乙酸酐及14.2g二氯甲烷,用10分钟滴加1.78g(17.4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44℃,在同温度下保持4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15g水中使其失活,从分液而得的有机层中蒸馏除去二氯甲烷,得到4.52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含量为33.1重量%,收率为76.6摩尔%。
接着,从该有机层中蒸馏除去二氯甲烷,然后添加4g甲苯、2g异丙醇和4g的50%硫酸水溶液,升温至100℃后,在同温度下保持3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后,用4g水清洗有机层,得到5.3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22.6重量%,以7,8-二氟-2-四氢萘酮为基准的收率为75.7摩尔%。
(实施例3)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5.0g(纯度84.7%;23.2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16.3g(159.1毫摩尔)乙酸酐及48.8g甲苯,用30分钟滴加3.56g(34.8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0℃,在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20g水中使其失活,从分液而得的有机层中蒸馏除去甲苯,得到5.7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含量为85.2重量%,收率为94.0摩尔%。
接着,蒸馏除去甲苯,直至该有机层的重量达到15g,然后添加5g异丙醇和15g的50%硫酸水溶液,升温至100℃后,在同温度下保持3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后,用5g水清洗有机层,得到14.2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27.2重量%,以7,8-二氟-2-四氢萘酮为基准的收率为92.1摩尔%。
(实施例4)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5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272.8g(纯度87.5%;1.31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802.7g(7.86摩尔)乙酸酐及2455g二甲苯,用2小时滴加154.2g(1.51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0℃,在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1091g水中使其失活,分液得到2657.9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含量为10.1重量%,收率为92.1摩尔%。
接着,向该有机层中添加238.7g异丙醇和540.5g盐酸,升温至95℃后,在同温度下保持10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后,用724.7g水清洗有机层,蒸馏除去部分二甲苯,得到801.3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27.0重量%,以7,8-二氟-2-四氢萘酮为基准的收率为91.6摩尔%。
(实施例5)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5.72g(纯度87.5%;27.5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11.2g(109.7毫摩尔)乙酸酐及44.2g二甲苯,用30分钟滴加2.8g(27.4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0℃,在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11.4g水中使其失活,分液得到55.2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含量为10.6重量%,收率为96.0摩尔%。
接着,蒸馏除去二甲苯,直至该有机层的重量达到17.2g,然后添加5g异丙醇和15g的50%硫酸水溶液,升温至100℃后,在同温度下保持3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后,用5g水清洗有机层,得到15.6g有机层。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有机层,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29.5重量%,以7,8-二氟-2-四氢萘酮为基准的收率为93.1摩尔%。
(实施例6)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2.0g(纯度94.4%;10.4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13.5g(132.6毫摩尔)乙酸酐、13.1g乙酸及21.7g甲苯,用5分钟滴加2.12g(20.8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09℃,在同温度下保持2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50g水中使其失活,用30g甲苯萃取3次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含有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浓缩物。
向该浓缩物中加入5g甲醇和15g的1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后,用盐酸使其酸性化,用50g甲苯萃取3次,用50g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4.05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40.7重量%,收率为88.1摩尔%。
(实施例7)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的100ml玻璃制烧瓶中加入2.0g(纯度94.4%;10.4毫摩尔)7,8-二氟-2-四氢萘酮、13.5g(132.6毫摩尔)乙酸酐、13.1g乙酸及27.6g氯苯,用5分钟滴加2.12g(20.8毫摩尔)96%硫酸后,升温至110℃,在同温度下保持1小时。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添加至30g水中使其失活,用30g甲苯萃取3次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含有2-乙酰氧基-7,8-二氟萘的浓缩物。
向该浓缩物中加入5g甲醇和15g的1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后,用盐酸使其酸性化,用50g甲苯萃取3次,用50g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后,蒸馏除去溶剂,得到3.78g浓缩物。
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浓缩物,结果7,8-二氟-2-萘酚的含量为39.6重量%,收率为80.1摩尔%。
上述参照例1及实施例1~7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
Figure B2009101324577D0000101

Claims (1)

1.一种以通式(II)表示的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不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在酸酐的存在下利用硫酸使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2-四氢萘酮衍生物脱氢,然后将其水解;
式中,X1、X2、X3及X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选自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的卤素原子。X1、X2、X3及X4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卤素原子;
Figure F2009101324577C0000012
式中,X1、X2、X3及X4同上。
CN200910132457A 2009-03-26 2009-03-26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844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2457A CN101844969A (zh) 2009-03-26 2009-03-26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2457A CN101844969A (zh) 2009-03-26 2009-03-26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969A true CN101844969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69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2457A Pending CN101844969A (zh) 2009-03-26 2009-03-26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49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8965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粪便提示功能的婴儿纸尿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8965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粪便提示功能的婴儿纸尿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solapoff Direct halogenation of some aromatic amines
CN101337874B (zh) 一种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232212B (zh) 一种由异戊烯醇合成甲基庚烯酮的方法
CN101844969A (zh) 2-萘酚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CN101247806A (zh) 用于制备苯并咪唑化合物的SNAr方法
EP2139839B1 (en) A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6-ý3-(1-adamantyl)-4-methoxyphenyl¨-2-naphtoic acid
JP4891068B2 (ja) 1,2−シス−2−フルオロシクロプロパン−1−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法
EP0990639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n-cyclopropylanilines and intermediates used therefor
JP3062965B2 (ja) アリール置換プロピオン酸エステルの調製方法
JP2003119175A (ja) tert−アミロキシハロゲノベンゼン化合物とその製法およびtert−アミロキシシアノビフェニル化合物とその製法、並びにシアノヒドロキシビフェニル化合物の製法
WO2008126104A2 (en) Novel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adapalene
JP4083842B2 (ja) N−シクロ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00422126C (zh) 生产四氢萘衍生物的方法
WO2010099693A1 (zh) 一种制备酰基苯的方法
JP2004043474A (ja) 2−アミノ安息香酸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65181B (zh) 烷基芳基酮的簡單氧化官能化
CN109336795B (zh) 3-三氟甲基苯硫酚及3-甲硫基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
JP4034889B2 (ja) トリフルオロフェノール類の製造法
JPWO2009020211A1 (ja) α−メチル−β−ケトエステルの新規製造法
Baseer et al. IN-VITRO EVALUATION OF 2’-HYDROXY CHALCONES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JP2002275104A (ja) 4置換2−アルキルビフェニルおよび2−アルコキシビフェニルの製造法
CN105461541A (zh) 2-甲氧基-3,6-二氯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JP2001055360A (ja) ニトロフェニルフェノ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法
JP2009079024A (ja) 2−ナフト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12479941A (zh) 一种2-取代-3-芳基卤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