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2055A -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 Google Patents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2055A
CN101842055A CN200880113620A CN200880113620A CN101842055A CN 101842055 A CN101842055 A CN 101842055A CN 200880113620 A CN200880113620 A CN 200880113620A CN 200880113620 A CN200880113620 A CN 200880113620A CN 101842055 A CN101842055 A CN 101842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skin
ultraviolet
urocanic acid
extenal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2055B (zh
Inventor
岩城春日
江川麻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2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0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82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5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by spectroscopy, i.e. measuring spectra, e.g. Raman spectroscop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e.g. skin, hair or nails
    • A61B5/441Skin evaluation, e.g. for skin disorder diagnosis
    • A61B5/445Evaluating skin irritation or skin trauma, e.g. rash, eczema, wound, bed s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6Emollients or protectives, e.g. agains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5Raman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82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 G01N33/5088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of vertebrates

Abstract

一种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进行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的有效性的评价,所述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测定步骤,使用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指标导出步骤,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步骤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评价步骤,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步骤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

Description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根据由皮肤内的尿刊酸(urocanic acid)量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其中,所述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是根据拉曼分光法测定的。
背景技术
根据最近的光生物学和光医学的进步,已经清楚地知道,长期并反复地被紫外线照射所引起的对人体的慢性的影响,是细胞损伤、光线过敏症、皮肤癌以及白内障这样的疾病的诱因,并导致产生斑点和皱纹等光老化。
另外,作为由紫外线所引用的急性皮肤反应,例如晒斑(sunburn)和晒黑(suntan)等晒伤、局部性以及全身性的免疫功能下降也广为周知。另外,关于由紫外线所引起的光致癌,也被指出,除了紫外线本身的致癌性之外,由紫外线所引起的皮肤免疫反应的降低,也可能助长了致癌性。
另外,近年来,随着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特别是免疫反应降低、色素斑(斑点)、皱纹、皮肤的良性·恶性肿瘤等的光老化的广为周知,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来防御紫外线对防止光老化极为重要。
但是,即使在平时不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的季节里,由于每天都要被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导致光老化,并且,对生物体的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影响也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晒伤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的遮光剂(sunscreen)和保护剂(protector)等的紫外线防御能力的指标,目前,仅有根据将红斑作为指标的防晒系数(sunprotection factor:SPF)以及将持续型实时黑化作为指标的PFA(protection factor of UVA)值进行分等级的PA(protection gradeof UVA)表示。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可以使用某种指标对紫外线向皮肤内浸透的浸透效果进行评价,就有希望对紫外线实施有效的防御。
这里,顺便说明的是,紫外线所引起的皮肤反应在光化学反应上成立,该光化学反应始于生物体侧的色基(chromophore)吸收光能。另外,光能还被细胞内的核酸、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所吸收。再有,分子被激发后,可给细胞功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作为皮肤的主要色基,例如,可以列举出表皮细胞中的DNA和角层中的尿刊酸。
另外,尽管DNA在波长为260nm的附近其吸收为极大,但是,也可以直接对UVB范围(波长为290~320nm)进行吸收,例如,可引起抗体(thymine dimer)或(6-4)光产物等中代表的DNA损伤。
另外,尿刊酸urocanic acid(4-imidazoleacrylic acid)是在角化细胞(keratinocyte)内由组氨酸盐(histidine)的脱氨化所生成的水溶性紫外线吸收物质,大多存在于角层内。另外,尿刊酸通过与紫外线(主要为UVB)相接触,可进行从反式(trans)至顺式(cis)的异性体变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83年,De Fabo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根据UV的免疫抑制(鼠)的作用波长和皮肤内的photoreceptor的波长的比较、以及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试验的结果,提出了尿刊酸为原因物质的报告(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之后,在很多实验室里,也对UCA(尿刊酸)和紫外线的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这些结果已经知道,顺式尿刊酸是紫外线的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其详细的机理。另外,还认为,反式尿刊酸在角层内是作为色基来发生作用的,这样,就可以防止紫外线的危害波及皮肤的内部。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分析生物细胞组织内部成分的手法,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拉曼分光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使用拉曼分光法,可以进行皮肤中的水分、氨基酸、或者涂敷了药剂的皮肤内部的深度方向的分布(profile)测定(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非专利文献1:De Fabo EC,Noonan FP:Mechanism of immunesuppression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in vivo.I.Evidence forthe existence of a unique photoreceptor in skin and its role inphotoimmunology.J.Exp.Med.1983;158:84-98.
非专利文献2:Peter J.Caspers,Gerald W.Lucassen,ElizabethA.Carter,Hajo A.Bruining,and Gerwin J.Pupples,In Vivo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of the Skin:Noninvasive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Concentrat ion Profiles.J.Invest.Dermatol.;2001:116:434-44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8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但是,关于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和由紫外线所引起的角层内的尿刊酸的异性化的深度分布之间的关系,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建立起来。另外,也不存在可以根据由紫外线所引起的角层内的尿刊酸的异性化的深度分布,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所述由紫外线所引起的角层内的尿刊酸的异性化的深度分布可通过使用拉曼分光法来进行测定。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根据由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其中,所述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是根据拉曼分光法进行测定的。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手段如下: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以对下述各步骤和各单元的论述为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测定步骤,根据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紫外线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指标导出步骤,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步骤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评价步骤,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步骤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因此,根据基于由拉曼法所测定的皮肤内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可以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另外,所述测定步骤最好为,对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因此,在现有方法中,需要提取皮肤或者从皮肤中提取尿刊酸,然后在皮肤外部进行测定,但是,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因为可以直接在皮肤内进行测定,所以,在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同一位置,可以检测出皮肤内部的某一深度的尿刊酸本身的异性化。另外,因为不需要时间来处理样品,所以,可以更简便、更便捷地进行有效性评价。
另外,所述指标导出步骤最好为,将所述角层内的尿刊酸的总量、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导出。因此,通过使用角层内的尿刊酸,可以选择地利用多个指标。另外,因为可以选择多个指标,所以,可以根据各指标的结果进行更简便、更快捷的评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有效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测定单元,其根据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紫外线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指标导出单元,其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单元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评价单元,其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单元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因此,根据基于由拉曼法所测定的皮肤内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可以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另外,所述测定单元最好为,对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因此,在现有方法中,需要提取皮肤或者从皮肤中提取尿刊酸,然后在皮肤外部进行测定,但是,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因为可以直接在皮肤内进行测定,所以,在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同一位置,可以检测出皮肤内部的某一深度的尿刊酸本身的异性化。另外,因为不需要时间来处理样品,所以,可以更简便、更便捷地实现有效性评价。
另外,所述指标导出单元最好为,将所述角层内的尿刊酸的总量、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导出。因此,通过使用角层内的尿刊酸,可以选择地利用多个指标。另外,因为可以选择多个指标,所以,可以根据各指标的结果进行更简便、更快捷的评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有效性评价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测定步骤,根据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紫外线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指标导出步骤,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单元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评价步骤,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单元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因此,根据基于由拉曼法所测定的皮肤内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可以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通过将所述程序安装至计算机,可以在通用的个人计算机等上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知,本发明可以根据由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中,所述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是根据拉曼分光法测定的。
附图概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评价装置的机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可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2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3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0:有效性评价装置;
11:输入单元;
12:输出单元;
13:蓄积单元(存储单元);
14:测定单元;
15:指标导出单元;
16:评价单元;
17:控制单元;
21:输入装置;
22:输出装置;
23:驱动装置;
24:辅助存储装置;
25:内存装置;
26:CPU;
27:网络连接装置;
28: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概要>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简便、更快捷地测定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并进行指标化,将表皮角层中存在的、由紫外线可导致发生异性化的尿刊酸作为指标,据此,可简单、快捷地对皮肤外用剂的紫外线防止效果进行评价。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有效性评价装置:功能构成图>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评价装置的机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评价装置的机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有效性评价装置10被构成为,具有:输入单元11、输出单元12、蓄积单元(存储单元)13、测定单元14、指标导出单元15、评价单元16、以及控制单元17。
输入单元11接收来自用户等的用于使用拉曼分光法测定皮肤内的尿刊酸的测定指示、根据测定的尿刊酸导出指标的导出指示、以及根据指标进行评价的评价指示等各种指示的输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单元11例如可由键盘、鼠标等的指示装置(pointing device)组成。另外,输入单元11还具有输入由外部装置等已经测定好的评价对象部位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以及、紫外线照射前和紫外线照射后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等的各种数据的功能。
输出单元12执行由输入单元12所输入的内容、以及、根据该输入内容进行处理而得到的内容等的显示·输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输出单元12可由显示器和扬声器等组成。另外,输出单元12还可以具有打印机等的功能,此时,可以将有效性的评价结果等打印至纸张等印刷介质上,以提示给用户。
蓄积单元13存储由测定单元14所得到的测定结果、由指标导出单元15所导出的导出结果、以及、根据由评价单元16所得到的指标进行了评价的评价结果等的各种数据。另外,蓄积单元13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读出存储的各种数据。
测定单元14根据拉曼分光法测定评价对象部位的表皮角层中所存在的、由紫外线可导致发生异性化的尿刊酸量。具体而言,测定单元14例如根据拉曼分光法对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尿刊酸量具体地是表示顺式(cis)尿刊酸量或反式(trans)/顺式(cis)之比值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测定单元14例如为了测定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在有效性评价法中所使用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从皮肤表面开始,以预定的间隔(例如,2μm、5μm、10μm的间隔等)进行测定。另外,测定单元14根据拉曼分光法,对于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的、紫外线照射前和紫外线照射后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基于拉曼分光法的测定,既可以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成来进行测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一般的构成来进行测定。有关其具体的说明,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指标导出单元15根据由测定单元14所得到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将角层内尿刊酸的总量或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以及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并将其导出。换言之,由指标导出单元15所选择的至少一个是作为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指标来使用的。
这样,通过使用由拉曼分光法所测定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及其深度分布,在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可以简便、快捷地对例如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对皮肤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单元16用于评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具体而言,评价单元16使用由测定单元14所得到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以及、紫外线照射前和照射后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以及根据该结果由指标导出单元15所得到的至少一个指标,对由紫外线所引起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效果进行评价。
控制单元17对有效性评价装置10的各构成部的全体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17例如根据由用户等从输入单元11所输入的指示等,进行尿刊酸量的测定处理、指标导出处理、以及评价处理等的各种控制。
<测定单元14的构成例>
这里,对上述测定单元14的构成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基于拉曼分光法的角层内尿刊酸量深度分布的测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拉曼分光法的角层内尿刊酸量深度分布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机器和方法。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使用用于测定激光和拉曼信号的、包含信号检测单元和光纤探针等的机器。
作为基于上述机器构成的测定方法,例如,包含:首先生成拉曼信号,然后经由光纤发送激光,经由光纤接收拉曼信号,并由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出拉曼信号的步骤;例如,使用用于在400~3700cm-1的光谱范围内大致不具有拉曼信号的光纤,由与接收拉曼信号的光纤相同的光纤发送激光,并由信号检测单元对上述光谱范围内的拉曼信号进行检测。
换言之,经由光纤向想要分析的对象部位发送激光,然后,接收通过光纤的散乱了的拉曼信号,并由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出拉曼信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测定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在有效性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从皮肤表面开始,以预定的间隔(例如,2μm的间隔)对对象部位的预定领域进行测定。
<有效性评价装置10:硬件构成>
这里,在上述的有效性评价装置10中,通过生成可以使计算机实现各功能的执行程序(有效性评价程序),并将该执行程序安装至例如通用的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上,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等。
这里,参照附图,对可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构成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可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所示的计算机主机被构成为,具有:输入装置21、输出装置22、驱动装置23、辅助存储装置24、内存装置25、进行各种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6、以及网络连接装置27,这些构成要素由系统总线B相互连接。
输入装置21具有用户等操作用的键盘和鼠标等指示装置,用于输入来自用户等的程序的执行等各种操作信号的输入。另外,输入装置21还可以输入从与网络连接装置27等连接的外部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所得到的已经测定好的评价对象部位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以及、紫外线照射前和紫外线照射后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等的各种数据。
输出装置22具有显示对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处理的计算机主机进行操作时所需的各种窗口和数据等的显示器,通过CPU26所具有的控制程序,可以对程序的实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显示。另外,输出装置22通过将上述处理结果等打印在纸张等印刷介质上,可以将上述处理结果等提示给用户。
这里,在本发明中,被安装至计算机主机内的执行程序例如可由USB(universal serial bus)存储器、CD-ROM、DVD等可携带式存储介质28等来提供。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28可被放入驱动装置23内,存储介质28中的执行程序从存储介质28经由驱动装置23被安装至辅助存储装置24内。
辅助存储装置24为硬盘等的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本发明的执行程序、以及安装至计算机中的控制程序等,根据需要,可以对其进行输入和输出。
内存装置25用于保存CPU26从辅助存储装置24中所读出的执行程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内存装置25由ROM(read only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组成。
CPU26根据OS(operating system)等的控制程序以及内存装置25内所保存的实行程序,通过控制各种演算以及与各硬件构成部之间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等的计算机整体的处理,可以实现各种处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程序执行中所需的各种信息等,可以从辅助存储装置24中取得,另外,还可以将执行结果等保存在辅助存储装置24中。
网络连接装置27通过与通信网络等相连,可以从与通信网络相连的其他端末装置等取得执行程序,还可以将执行该程序后所得到的执行结果或者本发明的执行程序本身提供至其他端末装置。
另外,网络连接装置27还可以通过从与网络相连的外部装置取得已经测定好的评价对象部位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以及、紫外线照射前和紫外线照射后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等的各种数据。
通过上述的硬件构成,可以执行本发明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另外,通过安装所述程序,可以在通用的个人计算机等上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
<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顺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流程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条件为,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以及、进行处理以使紫外线照射前和照射后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可被测定。
在图3所示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处理中,首先,选择评价对象部位(皮肤、手、腕、足等身体皮肤的各部位或者预定的区域)(S01),进行所选择的部位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的测定(S0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S02的处理中,根据拉曼分光法,在所选择的任意的部位对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接下来,判断是否涂敷皮肤外用剂(S03),如果涂敷皮肤外用剂(S03中的YES),则涂敷预先设定好的作为评价对象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S0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涂敷时,例如,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以1平方厘米2mg的比率涂敷30平方厘米。该涂敷量例如为预先规定好的一般标准样本的SPF测定法的涂敷量(该涂敷量例如记载于日本化妆工业联合会出版的“紫外线防止用化妆品和紫外线防止效果-SPF和PA表示-2003年修订版”等中),但是,在本发明中,对涂敷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最好经过预定的时间,以使效果可被看出来。经过的时间随皮肤外用剂、涂敷量、涂布部位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最好为例如15分钟或30分钟左右。
另外,如果不涂敷皮肤外用剂(S03中的NO),或者S04的处理结束后,则接下来判断是否向由S01的处理所选择的部位照射紫外光(S05)。
在S05的处理中,如果照射紫外光(S05中的YES),则向所选择的部位照射例如太阳紫外光的模拟光(S0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S06中所照射的光例如是使用太阳紫外光模拟器(例如,Solar Light公司制造的具有6端口的601型号太阳紫外光模拟器等)向皮肤照射整个紫外线范围的紫外光。
另外,照射量是使用现有的光度计(例如,设置于上述装置内的3D-601型号模拟器专用光度计等)等进行测定的。另外,对没有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位置也实施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照射条件随作为测定条件、评价对象部位、涂敷的皮肤外用剂、涂敷量、评价对象而被使用的指标的内容等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关于照射,使用后述的各评价实施例对其进行说明。
另外,在S05的处理中,如果不照射紫外线(S05中的NO),或者S06的处理结束后,则对所选择的部位进行洗净(清洗),洗掉涂敷的皮肤外用剂(S07)。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S03的处理中,如果没有涂敷,则也可以进行清洗,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清洗。
这里,洗净例如是使用专用的清洗剂(例如,不容易除掉的遮光剂的专用油清洗剂)进行仔细清洗后,再使用肥皂进行清洗,从测定部位除去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
另外,S07的处理(洗净)结束后,测定所选择的部位(S08)。
此时,根据拉曼分光法同样地对与涂敷前的测定部位相同的部位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另外,在S08的处理中,可以对“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并照射了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部位”、“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但没有照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部位”、以及“没有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但照射了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部位”进行测定。
此时,没有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但照射了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部位也可以同样地在S07的处理中被实施使用了专用油清洗剂和肥皂的洗净处理,然后,再根据拉曼分光法同样地对与照射前的测定部位相同的部位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接下来,判断是否还要进行部位的测定(S09)。此时,例如,既可以对其他部位进行测定,也可以对同一部位进行在或者涂敷皮肤外用剂(S03)或者照射紫外光(太阳紫外光模拟光)(S05)等的与已经进行了测定的条件不同的条件下的测定。
在S09的处理中,如果还要进行部位的测定(S09中的YES),则返回S01,按照其他的评价对象部位或其他的条件进行后续的处理。另外,如果不再需要进行部位的测定(S09中的NO),则根据取得的测定结果(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将角层内的尿刊酸的总量或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以及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导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指标的导出可以使用预先设定的指标,也可以从评价对象部位、皮肤外用剂的成分、已经导出的被评价了的指标的内容等中选择。
接下来,根据导出的指标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S11)。具体而言,作为S11的处理,通过比较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效果进行评价。
因此,根据基于由拉曼分光法测定的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可以简便、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将基于共焦点拉曼法的顺式(cis)-尿刊酸量或反式(trans)/顺式(cis)之比值作为指标的遮光剂的评价。
<S10: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
下面,对指标的导出以及基于指标的评价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换言之,图4中表示的是使用由拉曼分光法测定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而得到的指标的一个例子。
另外,图4中表示的是横轴为深度(depth(μm)),纵轴为角层内的尿刊酸量(UCA(a.u.)),并在“紫外线照射前”、“UV”、“遮光剂”、以及“UV+遮光剂”各条件下所测定的测定结果。
如图4所示,在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中,例如,将由上述拉曼分光法所测定的深度各为2μm的数值进行标绘,通过观察各点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前后的尿刊酸的减少,可以知道紫外线到达至皮肤内的具体的深度。
另外,在进行评价时,例如,根据尿刊酸至哪个深度为止残存了大致多少,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的角层内的尿刊酸残存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比较。因此,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效果进行评价。
<S10:指标的导出·评价例2>
下面,对上述手法以外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2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指标的导出·评价例2中,作为与上述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不同的指标,例如,使用图5所示的角层整个厚度方向上的平均尿刊酸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了“照射前·无涂敷”、“照射后·无涂敷”、“洗净前·有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洗净后·有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照射前·有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照射后·有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条件下的角层内的平均尿刊酸量(UCA(a.u.))。
因为由拉曼分光法测定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例如是按每2μm在图上进行标绘的,所以,上述平均尿刊酸量是将从皮肤表面开始至12μm深度的7个点(0μm、2μm、4μm、6μm、8μm、10μm、12μm)的尿刊酸量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
因此,在该评价中,通过使用上述角层内的平均尿刊酸量,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效果进行评价。
<S10:指标的导出·评价例3>
下面,对上述2种手法以外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3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指标的导出·评价例3中,作为与上述2个指标不同的指标,如图6所示,使用角层内的尿刊酸总量的残存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表示的是“无涂敷·有照射”、“有涂敷·无照射”、以及“有涂敷·有照射”的条件下的角层内的尿刊酸总量的残存率(%)。
角层内的尿刊酸总量可通过合计由拉曼分光测定法所测定的尿刊酸量的每2μm所测定的深度分布的相当于角层整个厚度的总量来求得。因此,在该评价中,使用上述角层内的尿刊酸总量,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效果进行评价。
<S10:指标的导出·评价例4>
下面,对上述3种手法之外的指标的导出·评价例进行说明。在指标的导出·评价例4中,作为与上述指标不同的指标,使用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具体而言,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知,由拉曼分光法所测定的尿刊酸的深度分布例如可以在图上以每2μm的深度来进行标绘,所以,可合计从皮肤表面2μm开始至6μm的3点的尿刊酸量(2μm、4μm、6μm),求出其残存率。因此,在该评价中,使用上述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指标,至少要导出上述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至4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也可以将上述指标的导出·评价例1至4中的2个以上进行组合来评价有效性。
<评价实施例>
下面,对基于上述指标的导出内容等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评价例进行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在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中,是通过改变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量以及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SPF等,使用拉曼分光法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无以及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前后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然后根据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来进行评价的。
<实施例1>
首先,对评价方法的第1实施例(实施例1)进行说明。在实施例1中,对不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状态下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所引起的尿刊酸的残存率的不同进行比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阳紫外光模拟光(例如,Solar Light公司制造等)的照射量是通过使用上述照射装置的专用光度计(3D-601),以该装置的紫外光的强度单位即红斑UV光度为1MED/分(min)/cm2、2MED/分/cm2、3MED/分/cm2进行照射来比较的。另外,在照射之前,根据拉曼法测定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再有,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后,同样地,根据拉曼分光法,对与涂敷前的测定部位相同的部位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使用拉曼分光法,对在上述条件下所实施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前和照射后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定。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7中,横轴为表示深度(depth(μm)),纵轴表示角层内的尿刊酸(UCA)总量的残存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MED/min/cm2”之记载是基于上述Solar Light公司制造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装置的专用光度计(3D-601)的测定值,关于1平方cm,是以该装置的单位进行测定的单位,下面,以“红斑UV光度”来表示。
此时,角层内的尿刊酸(UCA)总量的残存率在照射红斑UV光度为1MED/min/cm2时是76.0%,在照射红斑UV光度为2MED/min/cm2时是66.0%,在照射红斑UV光度为3MED/min/cm2时是57.4%。由此可知,角层内的尿刊酸(UCA)总量的残存率与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量相互依存。另外,从此时的皮肤状态即1MED/min/cm2时不起红斑、2MED/min/cm2时起红斑可知,红斑UV光度为2MED/min/cm2是该被试验者的最小红斑量。
这里,在图7中,为了对基于太阳光模拟光的照射量的尿刊酸量的深度方向的变化进行评价,显示并标绘了其结果。如图7所示,在深度0~8μm范围内,照射最小红斑量以上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时(红斑UV光度:2MED/min/cm2和3MED/min/cm2),残存率的差并不明显,但是,如果与照射最小红斑量以下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时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各测定点的残存率的差。
从此结果可知,尿刊酸的残存率与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量成比例地变化,但是,通过使用不会使皮肤变红的少量的紫外线来对尿刊酸的残存率进行评价,可以检测出紫外线向皮肤内的浸透,所以,可以将其作为比红斑还敏锐的新的、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的指标。
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使用现有的生检(例如,切片检查法或吸引水泡植皮等)、胶带粘贴、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提取等的侵袭方法,而使用不会使皮肤损伤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另外,在现有的方法中,需要提取皮肤或从皮肤中提取尿刊酸,然后在皮肤外进行测定,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知,因为可以在皮肤内直接进行测定,所以,可以在紫外线照射前后的同一位置检测出皮肤内部的某一深度的尿刊酸本身的异性化。
进一步,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因为不需要时间来处理样品,所以,可以实现更简便、更快捷的有效性评价。具体而言,例如,1次测定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测定本身的时间如果包含15分钟的紫外线防止用外用剂涂敷后的适应时间则大致为30分钟左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即使同时使用专用清洗剂和肥皂进行清洗,角层内的尿刊酸也不会因为清洗而消失,此点已经得到了确认。
<实施例2>
下面,对评价方法的第2实施例(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实施例2中,通过比较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涂敷的有无)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所引起的尿刊酸的残存率的不同,对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里,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使用了SPF30、PFA10的遮光剂样本。另外,涂敷量为2mg/cm2,并按照SPF测定法的涂敷方法在30cm2的面积上进行了涂敷。另外,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是以红斑UV光度为1MED/min/cm2的紫外线量来进行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试验是在18名正常健康男性(平均年龄为37.1岁)的前臂部进行的。
使用拉曼分光法对在上述条件下所实施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有无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前和照射后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定。这里,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深度(depth(μm)),纵轴表示角层内的尿刊酸(UCA)总量的残存率(%);另外,还表示了“无涂敷·有紫外光照射”、“有涂敷·有紫外光照射”、以及“有涂敷·无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的评价结果。
具体而言,为了对基于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涂敷的尿刊酸的残存率的深度方向的变化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标绘在图8中。如图8所示,在不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进行红斑UV光度为1MED/min/cm2的人工太阳光照射时,在角层的整个范围的各点处,尿刊酸大约残存了40~50%。
但是,在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进行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时,异性化仅发生在皮肤的最外侧的点处,在其他点处,则没有产生异性化,因此,通过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紫外线没有到达角层的下层,这样,就可以充分地防御紫外线。
另外,还可知道,涂敷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后,即使同时使用专用清洗剂和肥皂进行清洗,角层内的尿刊酸也没有发生异性化。
<实施例3>
下面,对评价方法的第3实施例(实施例3)进行说明。在实施例3中,进行SPF值不同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比较和评价。
在实施例3中,以SPF为60的紫外线防止用外用剂的遮光剂样本X和SPF为30的遮光剂样本为对象进行比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是以红斑UV光度为1MED/min/cm2来进行的,并使用拉曼分光法,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SPF不同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另外,此时,向皮肤进行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并不引起红斑,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的照射是最小红斑量以下的照射。
这里,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评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中所表示的是“无涂敷”、“SPF 30”、以及“SPF 60”的尿刊酸残存率(%)。实施例3的分析是在将由拉曼分光法所测得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的值标绘在图上后,使用上述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量对从皮肤表面开始至4μm为止的3个点的尿刊酸进行合计来求出残存率的,该残存率被表示在图9中。
另外,通过将遮光剂样本X和Y比较可知,特别地,如图9所示,无涂敷时的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率为58.4%,SPF30的遮光剂样本Y时的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率为81.8%,SPF60的遮光剂样本X时的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率为100.7%。
这样,即使向SPF 30和SPF 60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照射最小红斑量以下的紫外线,也可以进行紫外线防止效果的比较。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是可以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新的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的指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述实施例1至3中的2个进行组合来实施评价,所以,在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中,根据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可以对有效性进行评价。
因此,通过利用拉曼分光法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有无以及太阳紫外光模拟光照射前后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并根据由所述测定值所导出的指标进行比较,本发明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如上所述,由本发明可知,根据基于由拉曼分光法所测定的皮肤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所导出的指标,可以简单、快捷地对使用具有紫外线防止效果的皮肤外用剂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利用拉曼分光法测量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及其深度分布,据此导出指标,该指标例如为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变化,然后,根据该指标,就可以对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用由拉曼分光法所测定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及其深度分布,在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的涂敷前和涂敷后,例如,可以进行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对皮肤的效果的评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剂,可以列举出软膏、雪花膏、化妆水、喷洒液(spray)、泥膏(Ointment)、糊膏(Liniment)、硬膏(包含tape preparation)、油脂、粉末剂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本国际申请主张2007年11月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发明申请2007-286607号的优先权,并在本国际申请内引用了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进行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的有效性的评价,所述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测定步骤,使用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
指标导出步骤,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步骤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
评价步骤,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步骤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测定步骤中,
对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指标导出步骤中,
将所述角层内的尿刊酸的总量、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以及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导出。
4.一种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装置,进行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的有效性的评价,所述有效性评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测定单元,使用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
指标导出单元,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单元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
评价单元,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单元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测定单元中,
对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的深度分布进行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指标导出单元中,
将所述角层内的尿刊酸的总量、平均量、从皮肤表面开始的深度分布、残存率、以及表面3点的总尿刊酸残存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指标导出。
7.一种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程序,进行在皮肤上涂敷了紫外线防止用皮肤外用剂之后的有效性的评价,所述有效性评价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测定步骤,使用拉曼分光法,在没有涂敷和涂敷了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条件下,对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了的角层内的尿刊酸量进行测定;
指标导出步骤,导出用于对由所述测定步骤所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所述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的至少一个指标;
评价步骤,使用由所述指标导出步骤所得到的所述指标进行所述有效性评价。
CN2008801136209A 2007-11-02 2008-10-29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6607 2007-11-02
JP2007286607A JP5198037B2 (ja) 2007-11-02 2007-11-02 皮膚外用剤の有効性評価方法、有効性評価装置、及び有効性評価プログラム
PCT/JP2008/069684 WO2009057657A1 (ja) 2007-11-02 2008-10-29 皮膚外用剤の有効性評価方法、有効性評価装置、及び有効性評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2055A true CN101842055A (zh) 2010-09-22
CN101842055B CN101842055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59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6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055B (zh) 2007-11-02 2008-10-29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47443A1 (zh)
EP (1) EP2213243A4 (zh)
JP (1) JP5198037B2 (zh)
KR (1) KR20100075512A (zh)
CN (1) CN101842055B (zh)
AU (1) AU2008319887A1 (zh)
WO (1) WO20090576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372A (zh) * 2015-09-11 2015-12-16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化妆品中尿刊酸及其乙酯的测定方法
CN106604677A (zh) * 2014-09-04 2017-04-26 Rsp系统公司 用于通过拉曼光谱进行透皮体内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11289A (zh) * 2017-12-28 2020-08-07 花王株式会社 紫外线敏感性的判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020A (zh) * 2008-05-09 2011-04-13 休·贝克曼 用于诊断和治疗异常组织的医疗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JP5323600B2 (ja) * 2009-07-17 2013-10-23 花王株式会社 角層厚の計測方法
KR101695843B1 (ko) * 2010-11-22 2017-01-13 (주)아모레퍼시픽 자외선 차단제의 지속성 평가방법
JP5425131B2 (ja) * 2011-03-29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ラマン分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識別装置
JP6105252B2 (ja) * 2012-10-26 2017-03-29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皮膚内挙動評価方法
KR101626755B1 (ko) * 2014-07-02 2016-06-03 마루엘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자외선 차단제 평가정보 제공장치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KR102299508B1 (ko) * 2015-03-17 2021-09-07 (주)아모레퍼시픽 구강용 세정제 조성물에 포함되는 유효성분의 안정성 가속시험 방법
MX2021002880A (es) 2018-09-14 2021-06-04 Unilever Ip Holdings B V Evaluacion de la eficacia de composiciones cosmeticas que no se deben enjuagar para proteger la piel de los contaminantes.
WO2024054298A2 (en) * 2022-07-15 2024-03-14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Detecting radiation exposure via raman spectroscop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601B2 (ja) * 1993-02-26 2000-06-12 エスティー ローダ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二酸化チタン分散液、化粧品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US7656522B2 (en) * 2002-02-28 2010-02-02 River Diagnostics B.V. Depth selective pH measurement and UV exposure measurement
EP1821097A1 (en) * 2002-12-02 2007-08-22 River Diagnostics B.V. Use of high wavenumber Raman spectroscopy for measuring tissu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677A (zh) * 2014-09-04 2017-04-26 Rsp系统公司 用于通过拉曼光谱进行透皮体内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04677B (zh) * 2014-09-04 2021-09-17 Rsp系统公司 用于通过拉曼光谱进行透皮体内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58372A (zh) * 2015-09-11 2015-12-16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化妆品中尿刊酸及其乙酯的测定方法
CN111511289A (zh) * 2017-12-28 2020-08-07 花王株式会社 紫外线敏感性的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98037B2 (ja) 2013-05-15
EP2213243A1 (en) 2010-08-04
EP2213243A4 (en) 2011-06-29
WO2009057657A1 (ja) 2009-05-07
AU2008319887A1 (en) 2009-05-07
US20100247443A1 (en) 2010-09-30
JP2009115513A (ja) 2009-05-28
KR20100075512A (ko) 2010-07-02
CN101842055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2055B (zh) 皮肤外用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装置以及有效性评价程序
JP5463545B2 (ja) 濃度定量装置、濃度定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126129A1 (en) Process for enhancing aesthetic or medical skin procedure
CN1930473B (zh) 以角质层中的氧化蛋白质为指标的角质层的透明性的评价方法
Churmakov et al. Analysis of skin tissues spatial fluorescence distribution by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Binder et al. Penetration monitoring of drugs and additives by ATR-FTIR spectroscopy/tape stripping and confocal Raman spectroscopy–a comparative study
Karsten et al.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melanin concentration on human skin type
Egawa et al. Changes in the depth profile of water in the stratum corneum treated with water
Chen et al. Nail damage from gel polish manicure
JP7317838B2 (ja) 皮膚バリア調製剤及びその方法
Vidovič et al. Obje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bruise evolution using photothermal depth profiling and Monte Carlo modeling
Falcone et al. Microspectroscopic confocal Raman and macroscopic biophysical measurements in the in vivo assessment of the skin barrier: perspective for dermatology and cosmetic sciences
Goebel et al. Skin sensitization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hairdressers to hair dye ingredients
Langeveld et al. Skin measurement devices to assess skin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P5068555B2 (ja) 美容方法の評価方法
CN102038492A (zh) 微创伤测试及其用途
JP2021192034A (ja) Ftir顕微鏡による皮膚癌発生の一般的および特異的特性解析法
Sierra et al. Confocal imaging of carbon dioxide laser‐ablated basal cell carcinomas: an ex‐vivo study on the uptake of contrast agent and ablation parameters
Tejasv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inimal erythemal dose for narrow band-ultraviolet B radiation in north Indian patients: comparison of visual and Dermaspectrometer® readings
US2019023119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accessible medium for catheter-based optical determination of met-myoglobin content for estimating radiofrequency ablated, chronic lesion formation in tissue
Tzeng et al. Skin collagen can be accurately quantified through noninvasive optical method: Validation on a swine study
Ou‐Yang et al. Dermal contributions to UV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skin
CN106725346A (zh) 一种基于皮肤角质层自发荧光无创预测紫外光诱导的皮肤损伤的方法
Zhang et al. In vivo 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of the skin: effect of skin care products on molecular concentration depth-profiles
Shiu et al.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cellular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table vitilig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