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0142A -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0142A
CN101840142A CN201010142422A CN201010142422A CN101840142A CN 101840142 A CN101840142 A CN 101840142A CN 201010142422 A CN201010142422 A CN 201010142422A CN 201010142422 A CN201010142422 A CN 201010142422A CN 101840142 A CN101840142 A CN 101840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ading member
shading
modulating devic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0142B (zh
Inventor
望月祐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0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0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21V14/08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by movement of the screens or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遮光量的变化比较平缓并且能够在遮光率最大时使照明光量充分下降的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通过形成于一对遮光部(82a、82b)的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端部的切口部(CTa、CTb),能够得到比较平缓的遮光量的变化,进而通过接近切口部(CTa、CTb)地配置的第2遮光构件(92a、92b),使与切口部(CTa、CTb)相对应的光的遮蔽区域变化,特别是,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完全关闭时将与切口部(CTa、CTb)的区域对应的光束的遮蔽量设为最大。

Description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光的遮蔽量的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投影机等图像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内组装一对透镜阵列(复眼透镜)并在这一对透镜阵列之间配置具有能够转动的遮光构件的调光装置而进行照明光量的调节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别是,已知,作为这样的调光装置,使用具有弯折成“く”字状的形状、并且在顶端部分别具有例如弓形的切口而开闭的一对遮光体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还已知在块状的遮光体的端部设置切口而比较平缓地调节遮光量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3),具有使4块遮光板从4个角以互相接近或者离开的方式同步地移动操作的光圈机构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特开2004-69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15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17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7-93741号公报
然而,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当在遮光体上设置切口时,能够比较平缓地使遮光量变化,但在遮光率最大时即遮光体的完全关闭时,存在光从该切口泄漏而不能使照明光量充分下降的可能性。另外,如专利文献3所示,在将具有切口的块状的遮光体作为遮光构件而使用时,为了将遮光量的变化设为预期的,需要在该遮光体的端部形成复杂的曲面。另外,此时,也需要用于该遮光体的空间,但在一对透镜阵列周边空间有限,有时难以设置块状的遮光体。另外,如专利文献4所示,为了以同步接近等方式移动操作4块遮光板,需要设置复杂的机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遮光量的变化比较平缓并且在遮光率最大时使照明光量充分下降的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调光装置,具备具有用于开闭动作的转动轴部的遮光部和使转动轴部转动的转动机构,其中:遮光部具有第1遮光构件与第2遮光构件;第1遮光构件由板状的构件构成,在系统光轴侧的端部具有切口部,并且根据遮光部的开闭动作而使通过的光的遮蔽区域的大小变化;第2遮光构件与第1遮光构件接近地配置,根据遮光部的开闭动作而使与切口部相对应的光的遮蔽区域变化,遮蔽第1遮光构件完全关闭时的通过切口部的光束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调光装置中,第1遮光构件具有切口部,由此能够使遮光量的变化比较平缓,并且第2遮光构件使与切口部相对应的光的遮蔽区域变化,遮蔽第1遮光构件的完全关闭时的与切口部相对应的光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由此能够在遮光率最大时使通过调光装置的照明光量充分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的方案,第2遮光构件在遮光部的开闭动作中,无成为第1遮光构件打开最大时的通过切口部的光束的遮蔽区域,而使第1遮光构件完全关闭时的通过切口部的光束的遮蔽区域变得最大。此时,第2遮光构件在第1遮光构件打开最大时能够不会遮蔽光束而确保照明光量,在完全关闭时能够将光束的遮蔽量设为最大而使照明光量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第2遮光构件一体地安装于第1遮光构件。此时,第2遮光构件与第1遮光构件一起转动,结构变得简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第2遮光构件是由板状的构件构成的,通过弯折该板状的构件的一部分而形成了与第1遮光构件的切口部相对应的端部。此时,能够通过在具有切口部的板状的第1遮光构件上组合板状的第2遮光构件的比较简易且省空间的结构达成立体的配置,能够进行接近块状的遮光体的遮蔽动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包含切口部的第1遮光构件的端部与第2遮光构件的端部,具有边缘,并以预定角度从转动轴向边缘侧逐渐分离。此时,通过确定该预定角度,能够调整仅由第1遮光构件进行的第一阶段的遮光与加上由第2遮光构件产生的光束的遮蔽的影响的第二阶段的遮光的程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第2遮光构件的边缘与第1遮光构件的边缘平行。此时,对于由第2遮光构件进行的遮光,能够均匀地保持所射出的光束的照度分布地进行由边缘进行的减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案,安装有第2遮光构件的第1遮光构件被配置成以系统光轴为中心轴一对对称,并转动机构同步驱动一对第1遮光构件。此时,能够在确保调光装置的对称性的状态下进行光的遮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具备上述任意一项的调光装置和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源光均匀化而形成照明光的一对复眼透镜,其中:上述任意一项的调光装置配置于一对复眼透镜之间。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通过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调光装置,遮光量的变化比较平缓,并且能够进行在遮光率最大时使照明光量充分下降的照明光的形成。通过将该照明装置使用于投影机,能够进行提高了动态对比度的图像形成,另外,此时,能够将减光曲线也设为平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调光装置的结构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调光装置的结构的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遮光构件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投影机内的调光装置的开闭动作的图。
图6(A)(B)是表示调光装置的开闭动作时的遮光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对由遮光构件进行遮光的遮光量的变化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遮光构件的倾斜角度与残余光率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光装置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投影机           10:照明装置      20:光源灯单元
30:均匀化光学系统    31、32:透镜阵列  80、180:调光装置
81:固定构件          82a、82b:遮光部
91a、91b:第1遮光构件    92a、92b、192a、192b:第2遮光构件
CTa、CTb:切口部      85:转动机构  40: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
50:光调制部    60:十字分色棱镜    70:投射光学系统
SS:侧面        BP:板状部分        PP:平板部
EP、CP:端部    TS、EG:边缘        BR:边界
θ、α、α1、α2:角度       AX1、AX2:转动轴
LR、LG、LB:色光      OP:光路      SA:系统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等,对于组装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光装置的投影机进行说明。
(1.投影机的结构的概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100,作为光学要素(器件),具备:照明装置10、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40、光调制部50、十字分色棱镜60以及投射光学系统70,其中,照明装置10具备:光源灯单元20、均匀化光学系统30以及调光装置80。
这些光学要素、即照明装置10、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40、光调制部50、十字分色棱镜60以及投射光学系统70大致整体收纳于作为具有遮光性的光导向构件(light guide)的壳体构件11中。另外,这些光学要素组装于设置于壳体构件11的内表面等的保持部(未图示)。
照明装置10中的光源灯单元20,作为光源部,具备灯部21a与凹透镜21b。其中,灯部21a具备作为例如高压水银灯等的灯主体22a和反射光源光而使其向前方出射的凹面镜22b。凹透镜21b具有将来自灯部21a的光源光变为大致平行于系统光轴SA即照明光轴的光束的作用,但在例如凹面镜22b为抛物面镜时,也可以省略。
均匀化光学系统30具备:第1以及第2透镜阵列31、32、偏振转换构件34与重叠透镜35。第1以及第2透镜阵列31、32分别为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要素透镜构成的复眼透镜。其中,通过构成第1透镜阵列31的要素透镜,将从光源灯单元20出射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另外,通过构成第2透镜阵列32的要素透镜,以适当的发散角将来自第1透镜阵列31的各部分光束出射。偏振转换构件34由PBS的棱镜阵列等构成,将从第2透镜阵列32出射的光源光转换成特定方向的直线偏振光而向下一级光学系统供给。重叠透镜35将从第2透镜阵列32出射并经过了偏振转换构件34的照明光整体适当会聚,由此能够对设置于光调制部50的各色的液晶光阀50a、50b、50c进行重叠照明。
调光装置80配设于第1透镜阵列31与第2透镜阵列32之间,通过后述的一对遮光构件双开门状开闭而调整从照明装置10出射的照明光的照明光量。另外,对于调光装置80的具体的结构,后述。
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40具备:第1以及第2分色镜41a、41b;反射镜42a、42b、42c;和3个场透镜43a、43b、43c,将从光源灯单元20出射的照明光分离为红(R)色、绿(G)色以及蓝(B)色3种颜色,并且将各色光向后一级的液晶光阀50a、50b、50c引导。如果更详细进行说明,首先,第1分色镜41a反射RGB3色中R色的照明光LR,使G色以及B色的照明光LG、LB透过。另外,第2分色镜41b反射G、B2色中G色的照明光LG,使B色的照明光LB透过。即,由第1分色镜41a反射的红色光LR被导向于具有场透镜43a的第1光路OP1,透过第1分色镜41a而由第2分色镜41b反射的绿色光LG被导向于具有场透镜43b的第2光路OP2,通过第2分色镜41b的蓝色光LB被导向于具有场透镜43c的第3光路OP3。各色用的场透镜43a、43b、43c将从第2透镜阵列32出射并入射光调制部50的各部分光束在各液晶光阀50a、50b、50c的被照射区域上,以相对于系统光轴SA变为适当的会聚度或者发散度的方式调节射入角。一对中继透镜44a、44b配置于与第1光路OP1和第2光路OP2相比相对较长的第3光路OP3,将形成于射入侧的第1中继透镜44a之前的图像大致原样传递到出射侧的场透镜43c,由此防止由光的扩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下降。
光调制部50具备3色照明光LR、LG、LB分别入射的3个液晶光阀50a、50b、50c。各液晶光阀50a、50b、50c分别具备:配置于中央的液晶面板51a、51b、51c;以夹着液晶面板51a、51b、51c的方式配置的1对入射侧偏振滤光片52a、52b、52c和出射侧偏振滤光片53a、53b、53c。分别入射各液晶光阀50a、50b、50c的各色光LR、LG、LB,根据作为电信号输入各液晶光阀50a、50b、50c的驱动信号或者控制信号,以像素单位进行强度调制。
十字分色棱镜60是用于合成彩色图像的光合成光学系统,在其内部,俯视X字状地配置有R光反射用的第1分色膜61和B光反射用的第2分色膜62。该十字分色棱镜60,通过第1分色膜61反射来自液晶光阀50a的红色光LR,将其向行进方向右侧出射,经由两分色膜61、62使来自液晶光阀50b的绿色光LG直线前进而出射,通过第2分色膜62反射来自液晶光阀50c的蓝色光LB,将其向行进方向左侧出射。
投射光学系统70作为投射透镜,将通过十字分色棱镜60合成了的图像光作为彩色图像投射到屏幕(未图示)上。
在具有上面的结构的投影机100中,照明装置10通过内装调光装置80,部分地遮蔽光而进行照明光量的调节。即,投影机100能够通过调光装置80将照明光量设为可变,例如能够得到较高的动态对比度。另外,该投影机100使用减光曲线平缓的调光装置80,能够通过响应良好的调光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2.调光装置的结构等的说明)
图2以及图3是说明调光装置8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光路上游侧观察调光装置80的状态,图3表示从光路下游侧观察调光装置80的状态。调光装置80具备:固定构件81,一对遮光部82a、82b,加力构件84和转动机构85。特别是,一对遮光部82a、82b由:一对板状的第1遮光构件91a、91b;以一体化的状态固定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上的一对板状的第2遮光构件92a、92b;和用于接受来自转动机构85的作用的转动轴部(销形状的转动销)83a、83b、84a、84b构成,通过开闭动作遮蔽照明光的一部分而调节从照明装置10出射的照明光量。
在这里,在遮光部82a、82b,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端部中位于距离转动轴AX1、AX2最远一侧的端部EP上,分别形成有切口部CTa、CTb。这些切口部CTa、CTb由于形成在端部EP上,因此在开闭动作中在较宽范围内动作。另外,第2遮光构件92a、92b,在图2等所示的遮光状态下,形成为从光路上游侧局部覆盖切口部CTa、CTb。由此,使调光装置80的遮光状态下的照明光的遮蔽量增大。
图4是将图2等所示的一对遮光部82a、82b中的一方的遮光部82a的第1遮光构件91a以及第2遮光构件92a放大的立体图。另外,另一方的遮光部82b具有与遮光部82a同等的结构,所以将图示省略。
遮光部82a中,第1遮光构件91a具有:在中央部分作为遮光的主要部分的矩形的扁平的板状部分BP;和从板状部分BP的两端延伸而用于将第1遮光构件91a组装在调光装置80内的安装部93a、93b。在板状部分BP的端部EP将边缘TS切掉而形成的切口部CTa,如图所示,具有沿着边缘TS延伸的方向(图中AB方向)延伸的横向较长的圆弧状的曲线形状。通过该形状,能够均匀地保持出射的光束的照度分布,并且进行平缓的减光。另一方面,第2遮光构件92a具有矩形的平板部PP和以从平板部PP起弯折延伸的方式形成的顶端部分即端部CP。平板部PP通过钣金等贴附在第1遮光构件91a的板状部分BP上,由此第2遮光构件92a变为与第1遮光构件91a一体化的状态。端部CP与平板部PP的边界BR位于与切口部CTa相邻的位置,端部CP相对于板状部分BP倾斜角度θ,以从包含切口部CTa的端部EP逐渐离开的方式延伸。由此,在图2等所示的遮光状态下,能够从光路上游侧局部覆盖切口部CTa,至少遮蔽照明光的一部分。另外,端部CP的边缘EG平行于边缘TS的延伸方向(AB方向)地直线状延伸。
在这里,如图2等所示,另一方的遮光部82b的第1遮光构件91b以及第2遮光构件92b也具有与上述的第1遮光构件91a以及第2遮光构件92a同样的结构。即,例如第1遮光构件91b经由安装部93b、93b组装在调光装置80内。
下面,返回到图2以及图3,对调光装置80的整体进行说明。固定构件81被组装在作为光导向构件的壳体构件11上,支撑转动销83a、83b、84a、84b、转动机构85。一对遮光部82a、82b被配置成:经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安装部93a、93b分别被支撑于一对转动销83a、83b以及一对转动销84a、84b,在垂直于系统光轴SA的水平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夹着系统光轴SA互相相对向并且相对于系统光轴SA对称。加力构件84将螺旋弹簧的一对端部延长而形成为俯视V字形状,该各端部的顶端部分设为挂在形成于销形状的转动销84a、84b的顶端的槽中的状态,以防止转动销84a、84b的脱离。加力构件84使加载力向该V字形状的外侧作用,由此将遮光部82a、82b轴支于转动销84a、84b。另外,遮光部82a、82b以能够通过销形状的转动销83a、83b转动的状态固定在转动机构85侧。通过上面所述,一对遮光部82a、82b分别能够围绕转动轴AX1、AX2转动。转动机构85具备电机85a、传递部85b和一对驱动齿轮86a、86b。电机85a的旋转经由传递部85b向一对驱动齿轮86a、86b传递。此时,上侧的驱动齿轮86a与下侧的驱动齿轮86b同步向相反方向旋转,所以固定于一对驱动齿轮86a、86b的遮光部82a、82b也同步旋转。但是,各遮光部82a、82b被安装于从各转动轴AX1、AX2离开的位置,伴随着电机85a的正转或者反转,互相在系统光轴SA方向上接近而变为动作状态即遮光状态(图示),或者相互从系统光轴SA离开而变为退避状态即非遮光状态(未图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遮光构件92a、92b具有上述那样的形状,由此在遮光部82a、82b的开闭状态中至少图2以及图3所示的遮光状态下,遮蔽从系统光轴SA的光路上游侧的方向入射的照明光的一部分。即,不但通过第1遮光构件91a、91b,还通过第2遮光构件92a、92b遮蔽,由此,能够使遮光部82a、82b的完全关闭时的照明光量充分地下降。
(3.由调光装置进行的遮光区域的调整)
图5是为了进行由调光装置80的动作引起的照明光量的变化的详细说明而放大地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另外,在图5中,作为调光装置80,模式性地表示了一对遮光部82a、82b中与遮光量的调整直接有关的第1遮光构件91a、91b(仅主要部分)以及第2遮光构件92a、92b。在这里,设为第1遮光构件91a、91b以转动轴AX1、AX2为轴以侧面SS为基准转动。
第1遮光构件91a、91b,通过以转动轴AX1、AX2为轴的转动动作,如图中实线所示那样变为与第2透镜阵列32大致平行的状态即完全关闭的状态,或者如图中虚线所示那样变为比完全关闭时打开转动角度α的状态。由此,进行由遮光部82a、82b进行的照明光的遮蔽量的调整。另外,如上面已经叙述,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在位于距离转动轴AX1、AX2更远侧的端部EP上形成有切口部CTa、CTb。切口部CTa、CTb能够伴随着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转动动作而摆动。另外,切口部CTa、CTb存在于比边缘TS更从系统光轴SA离开的位置。另外,第2遮光构件92a、92b都与第1遮光构件91a、91b一体化,能够与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一起摆动。
通过上述那样的开闭动作,一对遮光部82a、82b能够调整从第1透镜阵列31出射的光的遮蔽量。此时,第2遮光构件92a、92b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转动角度α变为一定的值以下时,从光路上游侧部分覆盖与切口部CTa、CTb相对应的光束的区域。即,假设第2遮光构件92a、92b不存在,则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端部CP遮蔽通过切口部CTa、CTb的照明光的成分的一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由遮光部82a、82b进行的光的遮蔽量。
图6(A)以及图6(B)分别表示图5所示的转动角度α的值不同时的从第2透镜阵列32侧观察到的遮光部82a、82b的样子。具体地说,图6(A)表示转动角度α的值比较大时的样子,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边缘EG与切口部CTa、CTb的顶部PK相切。即在Y方向上顶部PK与边缘EG位于相同的高度。此时或者转动角度α的值为该值以上时,第2遮光构件92a、92b实质不影响遮光,进行与不设置第2遮光构件92a、92b而仅通过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遮光同等的遮光。与此相对,图6(B)表示转动角度α的值比图6(A)时小的样子。此时,变为切口部CTa、CTb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从光路上游侧局部覆盖的状态,照明光的遮蔽量比没有设置第2遮光构件92a、92b时多了覆盖的量。
另外,如以往所述,各边缘EG沿着边缘TS的延伸的方向直线状延伸。由此,如图6(B)所示,由切口部CTa、CTb与边缘EG形成的使光通过的区域的形状保持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状态,所以能够比较均匀地保持出射的照明光的光束的照度分布而进行减光。
图7是用于对在一对遮光部82a、82b的开闭动作中上述的第2遮光构件92a、92b给予切口部CTa、CTb的对于遮光的影响进行详细说明的模式图。另外,图7的一对遮光部82a、82b以在通过切口部CTa、CTb的顶部PK的面(图6(A)的X-X截面)切断的状态表示。在这里,如图7所示,通过区域D1表示照明光SL的最大区域。遮光部82a、82b如图形PA1~PA3那样转动,由此使照明光SL的光束的遮蔽区域变化,结果,进行了照明光SL的调光。
在图形PA1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α1的值比较大,在照明光SL的最大区域内不存在遮光部82a、82b。因此,此时,照明光SL的全部的成分通过,作为照明光而利用。在图形PA2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α2的值比转动角度α1的值小,一部分的光由遮光部82a、82b遮蔽。因此,能够仅使区域D2内的光通过,作为照明光而利用。在这里,图形PA2的遮光部82a、82b对应于图6(A)的状态。即,在图7中连接顶部PK与边缘EG的线与系统光轴SA平行。在图形PA3的情况下,转动角度的值为零,即由遮光部82a、82b引起的照明光SL的遮蔽区域变为最大。此时,能够仅使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边缘EG之间的区域D3内的光通过,作为照明光而利用。另外,此时,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引起的遮蔽区域也变为最大。
上文中,从图形PA1的状态到图形PA2的状态(转动角度的值从α1到α2时),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边缘EG不位于比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顶部PK更接近系统光轴SA的位置。因此,照明光SL的遮蔽实际仅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不变化。另一方面,从图形PA2的状态到图形PA3的状态(转动角度的值从α2到0时),边缘EG位于比顶部PK更接近系统光轴SA的位置。因此,除了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的光的遮蔽外,还进行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进行的光的遮蔽。因此,在转动角度的值比角度α2小的范围内,光的遮蔽量变得更大。假设,在不设置第2遮光构件92a、92b而仅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遮蔽时,通过切口部CTa、CTb划定遮光区域,所以在最大遮光时,照明光SL能够通过的区域变为D3’。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第2遮光构件92a、92b,在完全关闭时,照明光SL能够通过的区域能够变窄为照明光SL的与切口部CTa、CTb相对应的成分即图中区域D4所示的部分。由此,能够在遮光率最大时使照明光量充分下降。另外,第2遮光构件92a、92b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打开最大时不会遮蔽光束,能够确保照明光量。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调光装置80结构为,具有仅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的第一阶段的遮光和在由第1遮光构件91a、91b进行的遮光的基础上加上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第二阶段的遮光。由此,在第一阶段的遮光中,能够进行平缓的减光,在第二阶段的遮光中,能够进行较大的减光。
图8是表示转动角度与光的残余光率即通过了调光装置80的光的比例的关系的曲线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与比较例进行表示。各曲线图所示的曲线中,曲线C1为本实施方式的例子,曲线C2为使用切口部CTa、CTb但不使用第2遮光构件92a、92b时的比较例,曲线C3为切口部CTa、CTb与第2遮光构件92a、92b都不使用时的比较例。另外,在曲线C2中,没有第2遮光构件92a、92b,所以转动角度较小时的残余光率比较高,在曲线C3中,没有切口部CTa、CTb,所以转动角度较大时的减光难以变得平缓。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可知:如曲线C3所示,在转动角度较大的第一阶段的遮光中,与曲线C2时同样地使遮光率的变化比较平缓,在转动角度较小的第二阶段的遮光中,接近曲线C1并实现了在遮光率最大时使光量充分下降。即,曲线C1在转动角度的值较大时,切口部CTa、CTb与曲线C2所示时同样地起作用,由此使遮光量的变化比较平缓。另一方面,在转动角度的值变为一定值以下(在图8中为25°附近)时,如上所述,第2遮光构件92a、92b对切口部CTa、CTb给予影响,由此遮光量增加。由此,曲线C1在转动角度的值较小的范围内,接近没有切口部CTa、CTb的曲线C3。
如上所述,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调光装置80进行由一对遮光部82a、82b的开闭动作所进行的遮光量的调整,此时,通过形成于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端部的切口部CTa、CTb,能够进行比较平缓的遮光量的变化。进而,遮光部82a、82b通过接近切口部CTa、CTb地配置的第2遮光构件92a、92b,使与切口部CTa、CTb相对应的光的遮蔽区域变化,特别是,在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完全关闭时与切口部CTa、CTb的区域相对应的光束的遮蔽量变为最大。由此,能够在遮光量最大时使光量充分下降。另外,上述调光装置80,即使将例如已知的具有切口部的板状的遮光构件设为第1遮光构件91a、91b,在该第1遮光构件91a、91b上附加第2遮光构件92a、92b,也能够构成一对遮光部82a、82b。因此,起到上述效果的调光装置80的制造,与例如具有复杂的曲面的块状的遮光体或从4个方向同步移动的4块遮光板的制作相比,要简便。另外,通过将具有上述那样的调光装置80的照明装置10使用于投影机100,能够将投影机100的图像形成中的减光曲线设为平缓的状态。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光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光装置180是图5等所示的调光装置80的变形例,除了第2遮光构件92a、92b的形状以外都相同,所以仅对在与图5相对应的照明装置内的配置进行图示,对于调光装置180的结构和对照明装置以及投影机的安装省略说明以及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调光装置180具有第2遮光构件192a、192b。第2遮光构件192a、192b与调光装置80的第2遮光构件92a、92b同样处于粘贴于第1遮光构件91a、91b而一体化的状态,但其形状为台阶状。在第2遮光构件192a、192b中,台阶部分的端部CP也形成为覆盖第1遮光构件91a、91b的切口部CTa、CTb。由此,在转动角度的值变为一定值以下时,能够使遮光量增加,能够在遮光率最大时使光量充分下降。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态实施,例如能够进行下述的变形。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双开门状开闭一对遮光部82a、82b的类型的调光装置80,但也可以使一块遮光板转动类型的。
另外,对于第2遮光构件,只要能够通过覆盖切口部CTa、CTb而在遮光率最大时使光量充分下降,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能够为各种形状或形态,例如,也可以将第2遮光构件设为通过滑动机构覆盖切口部CTa、CTb。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从转动角度α2时开始,第2遮光构件92a、92b遮蔽切口部CTa、CTb,但可以适当调整第2遮光构件92a和/或92b的边界BR和/或角度θ。即,可以通过使转动角度α2的值变化,变更对于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进行的照明光量的遮蔽的影响程度。由此,能够根据第1以及第2透镜阵列31、32的形状和/或配置等设为适当的照明光量的遮蔽状态。例如,在图5中,在通过调光装置80遮蔽时,可以设为下述形态:从与位于第1以及第2透镜阵列31、32的外侧的4列要素透镜(图中上下各2列)相对应的照明光的遮蔽完成时开始由第2遮光构件92a、92b进行的遮蔽,在完全关闭时,仅使与位于中央侧的2列要素透镜相对应的照明光的一部分通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于光源灯单元21的灯主体22a使用了高压水银灯,但也可以使用金属卤素灯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将来自光源灯单元21等的光设为特定方向的偏振光的偏振转换构件34,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使用这样的偏振转换构件34的照明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透射型的液晶光阀50a、50b、50c的投影机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反射型的液晶光阀的投影机。在这里,所谓“透射型”,意味着液晶光阀为透射光的类型,所谓“反射型”,意味着液晶光阀为反射光的类型。
另外,作为投影机,具有从观察投射面的方向进行图像投射的正面投影型的投影机和从与观察投射面的方向相反侧进行图像投射的背面投影型的投影机,图1等所示的投影机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任意一种类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40和液晶光阀50a、50b、50c等进行各色的光调制,但也可以代替这些构件,使用将例如由照明装置照明的色轮(colour wheel)与由微镜(micromirror)的像素构成而被彩色轮的透射光照射的器件(光调制部)组合而成的构件,由此进行彩色的光调制以及合成。

Claims (8)

1.一种调光装置,具备具有用于开闭动作的转动轴部的遮光部和使所述转动轴部转动的转动机构,其中:
所述遮光部具有第1遮光构件与第2遮光构件;
所述第1遮光构件由板状的构件构成,在系统光轴侧的端部具有切口部,并且根据所述遮光部的开闭动作而使通过的光的遮蔽区域的大小变化;
所述第2遮光构件与所述第1遮光构件接近地配置,根据所述遮光部的开闭动作而使与所述切口部相对应的光的遮蔽区域变化,遮蔽所述第1遮光构件完全关闭时的通过所述切口部的光束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所述第2遮光构件在所述遮光部的开闭动作中,不成为所述第1遮光构件打开最大时的通过所述切口部的光束的遮蔽区域,而使所述第1遮光构件完全关闭时的通过所述切口部的光束的遮蔽区域变得最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所述第2遮光构件一体地安装于所述第1遮光构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所述第2遮光构件是由板状的构件构成的,通过弯折该板状的构件的一部分而形成了与所述第1遮光构件的切口部相对应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包含切口部的第1遮光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第2遮光构件的端部,具有边缘,并以预定角度从所述转动轴向所述边缘侧逐渐分离。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所述第2遮光构件的边缘与所述第1遮光构件的边缘平行。
7.如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装置,其中:
安装有所述第2遮光构件的第1遮光构件以所述系统光轴为中心轴一对地对称配置;
所述转动机构同步驱动一对所述第1遮光构件。
8.一种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其中:具备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装置和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源光均匀化而形成照明光的一对复眼透镜,所述调光装置配置于所述一对复眼透镜之间。
CN2010101424224A 2009-03-18 2010-03-18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Active CN101840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5729A JP5267250B2 (ja) 2009-03-18 2009-03-18 調光装置及びかかる調光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ー用の照明装置
JP065729/2009 2009-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0142A true CN101840142A (zh) 2010-09-22
CN101840142B CN101840142B (zh) 2012-05-30

Family

ID=4273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24224A Active CN101840142B (zh) 2009-03-18 2010-03-18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233B2 (zh)
JP (1) JP5267250B2 (zh)
CN (1) CN1018401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335A (zh) * 2011-08-12 2013-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10388592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上海广中电子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可调整光型的发光二极管投射灯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31144C (en) * 2007-06-05 2011-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TW201030446A (en) * 2008-09-30 2010-08-16 Nidec Copal Corp Aperture device for projector
CN102472952A (zh) * 2009-07-17 2012-05-23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光圈控制电路、投影装置、光圈控制程序及光圈控制方法
JP5440086B2 (ja) * 2009-10-13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343943B2 (ja) * 2010-08-17 2013-11-1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プロジェクタ用絞り装置
JP2012164508A (ja) * 2011-02-07 2012-08-30 Seiko Epson Corp 調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994222B2 (ja) * 2011-08-24 2016-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919681B2 (ja) * 2011-08-24 2016-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WO2013069040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5958267B2 (ja) * 2012-10-19 2016-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201358B2 (ja) 2013-03-22 2017-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5114500A (ja) 2013-12-12 201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341638B (zh) * 2020-02-18 2022-06-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齿轮驱动机构、调光装置以及投影仪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2028A (ja) * 1999-11-12 2001-05-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反射型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20010015775A1 (en) * 2000-02-18 2001-08-23 Chikara Yamamoto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1264728A (ja) * 2000-03-16 2001-09-26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4069966A (ja) * 2002-08-06 2004-03-04 Seiko Eps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および照明光学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017501A (ja) * 2003-06-24 2005-01-20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なら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7093741A (ja) * 2005-09-27 2007-04-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15295A (ja) * 2007-06-05 2009-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8725B2 (ja) * 1987-09-11 1997-03-1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投影露光装置の絞り機構
JP4158611B2 (ja) * 2002-09-06 2008-10-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158618B2 (ja) * 2003-05-15 2008-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5168601A (ja) * 2003-12-08 2005-06-30 Canon Inc 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US7344255B2 (en) * 2004-04-01 2008-03-18 Nisca Corporation Light 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JP2005292532A (ja) 2004-04-01 2005-10-20 Nisca Corp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08568A (ja) 2005-01-26 2006-08-10 Sony Corp 撮像装置、光量調節機構及び光量制御フィルター
JP2006308787A (ja) 2005-04-27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A2631144C (en) * 2007-06-05 2011-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2028A (ja) * 1999-11-12 2001-05-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反射型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20010015775A1 (en) * 2000-02-18 2001-08-23 Chikara Yamamoto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1264728A (ja) * 2000-03-16 2001-09-26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4069966A (ja) * 2002-08-06 2004-03-04 Seiko Eps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および照明光学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017501A (ja) * 2003-06-24 2005-01-20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なら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7093741A (ja) * 2005-09-27 2007-04-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15295A (ja) * 2007-06-05 2009-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335A (zh) * 2011-08-12 2013-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10388592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上海广中电子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可调整光型的发光二极管投射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7250B2 (ja) 2013-08-21
JP2010217651A (ja) 2010-09-30
CN101840142B (zh) 2012-05-30
US8262233B2 (en) 2012-09-11
US20100238419A1 (en) 201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0142B (zh) 调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调光装置的投影机用的照明装置
JP3733852B2 (ja) 表示装置
JP3768381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741926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or
US6574046B1 (en) Reflective time-division image projector
EP0710423B1 (e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CN110221430A (zh) Hud系统和多屏拼接式衍射显示系统
CN103856765B (zh) 投影机
CN101467099B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00416357C (zh)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4136960A (zh) 相干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7390093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color segmented microdisplay panel
JP2011081245A (ja) 表示システム、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H09281917A (ja) ホログラム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2323711B (zh)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1454719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10275295A (zh) 衍射显示系统
JP455301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008713A (zh) 照明光学系统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937126B (zh) 投影机
CN104834170A (zh) 投影机
KR100822505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CN104076587B (zh) 投影机和照明装置
CN109856897A (zh) 一种投影装置
US20020196200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