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7540B -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 Google Patents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7540B
CN101827540B CN200780101122.8A CN200780101122A CN101827540B CN 101827540 B CN101827540 B CN 101827540B CN 200780101122 A CN200780101122 A CN 200780101122A CN 101827540 B CN101827540 B CN 101827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vamp
pin
eyele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1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7540A (zh
Inventor
高田靖之
上福元史隆
黑崎清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s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7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7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7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7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9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arch-supports of the bracelet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43C1/003Zone lacing, i.e. whereby different zones of the footwear have different lacing tightening degrees, u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l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22Fastening devices with elastic tightening parts between pairs of eyelets, e.g. clamps, springs, ban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该鞋的主要要素包括:在主鞋面(2M)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内侧面向上方那只斜上方卷绕在上述脚的内侧面上的第一侧板(51);在上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上述外侧面向上方乃至斜上方卷绕在上述脚的外侧面上的第二侧板(52);和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51)、(52)的前端、供鞋带部件穿过并卡合的第三鞋眼(23)。

Description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的系带配合(fitting)结构。
背景技术
适用于在山上步行或跑步的鞋保护脚不与外部物体冲撞,另外,在倾斜面或荒地保护脚不受扭伤。因此,这种鞋与一般的鞋相比,鞋面的刚性较大。
若鞋面的刚性较大,则系带需要较大的力和较长的时间,并且系紧力的分配较为困难。从所述观点出发,提出各种系带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78801号
专利文献2:USP 5,167,084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5903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43954
专利文献5:US2005/012643A1
发明内容
日本特开平6-78801号和USP5,167,084所公开的鞋,内部具有系紧装置。该鞋需要各自分别进行鞋自身的系紧和内部的系紧装置的系紧动作。
在日本特开平2-5903号公开的鞋,具有支承脚后跟和足舟骨的镫形座。不过,该鞋的镫形座不支承内侧楔骨。另外,不能够将镫形座和主鞋面以不同的系紧力系紧,或选择性地系紧。
日本特开2005-143954号公开的鞋,具有与鞋底连结的带。该带配置在主鞋面之外。
对于该鞋,可得到鞋底与主鞋面的一体感。不过,不能够将鞋底和主鞋面以不同的系紧力系紧,或将二者选择性地系紧。
US2005/0126043A1所公开的靴子,具有两个独立的穿鞋带区域。各区域的鞋带分别被拉紧操作,在各区域使靴子的鞋面与脚贴合。该靴子需要两根独立的鞋带。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适应于脚的部位的系紧力来选择性地并迅速地系带的鞋。
本发明的鞋,是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上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上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上述第一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开口,上述两个开口前后相连,上述鞋面主要的要素包括: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多个第一鞋眼,其沿着上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上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和上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供上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多个第二鞋眼,其沿着上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上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上述第一鞋眼和上述脚踝附近的上述第一鞋眼之间,穿过有上述鞋带部件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第一侧板,其在上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上述内侧面朝向上方乃至斜上方卷绕在上述脚的内侧面上;第二侧板,其在上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上述外侧面朝向上方乃至斜上方卷绕在上述脚的外侧面上;和第三鞋眼,其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前端,供上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并且共同的要素是,至少上述侧板的上部不与上述主鞋面结合。
在本发明中,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意味着由主鞋面定义的空间,是主鞋面的外装饰部件之内的空间,当存在内装饰部件时包含内装饰部件和外装饰部件间的空间。于是,在主鞋面具有外装饰部件和内装饰部件的情况下,各板也可以配置在内装饰部件和外装饰部件之间。即,各板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脚的侧面或背面相接触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之中。另外,板也可以由内装饰部件构成。
具备上述主要的要素和共同的要素的鞋,各板在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内与脚的侧面相接触。因此,各板配置在外装饰部件和脚之间,各板不隔着主鞋面中的刚性较大的外装饰部件地,即在脚和板之间不夹着外装饰部件地,各板与脚的侧面和背面直接贴合。
而且,各板的上部不与主鞋面结合,所以各板的上部与主鞋面容易区别地活动。因此,各板的上部沿着脚的侧面或脚背不会受到妨碍。
其结果为,板的上部容易与脚贴合。
在本发明中,“沿着脚的内(外)侧面”,意味着大致与脚的内(外)侧面平行。
在这里,所谓“鞋眼”,是指供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的孔,例如,在主鞋面设置贯通孔而形成,或在该贯通孔设置圆环,或者,使用U字形的金属件形成。另外,在侧板不必须设置其它的鞋眼,鞋带部件也可以穿过侧板自身并卡合。例如,鞋带部件也可以穿过由折叠形成的侧板的折叠部(环部)而卡合。
本发明的某方式,在具备上述主要的要素的鞋中,上述鞋带部件与上述第二鞋眼的摩擦力,比上述鞋带部件与上述第一鞋眼的摩擦力小,在这里,上述鞋带部件包括:第一部,其按照不穿过上述第三鞋眼地重复在上述内侧面和上述外侧面之间往返的方式穿过上述第一和第二鞋眼,使上述第二开口在脚宽方向变小而使上述主鞋面与脚贴合;和第二部,其不穿过上述中间的第二鞋眼而从上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第一鞋眼穿过上述两侧板的第三鞋眼,另外,穿过上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从而使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与脚的侧面贴合。
根据该方式,鞋带部件的第一部,不穿过设置于各板的第三鞋眼而穿过第一鞋眼和第二鞋眼,使主鞋面与脚贴合。另一方面,鞋带部件的第二部,不穿过设置于脚尖附近的第一鞋眼和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之间的第二鞋眼,而从脚尖附近的第一鞋眼穿过第三鞋眼,并穿过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使各板与脚背贴合。
在这里,因为上述第一鞋眼与上述鞋带部件的摩擦力较大,所以能够将上述第一部的系紧力和第二部的系紧力控制为不同的大小。因此,主鞋面和板能够以相互不同的系紧力与脚贴合,并能够选择性地系带。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中,上述第一侧板的第三鞋眼和上述第二侧板的第三鞋眼,以在脚长方向延伸的假想的线为中心,相互倾斜相对地配置,上述鞋带部件连续穿过上述第一侧板的第三鞋眼和上述第二侧板的第三鞋眼。
根据这种方式,因为鞋带部件连续地穿过相互倾斜相对的多个第三鞋眼,所以通过对该鞋带部件赋予张力,各第三鞋眼向着脚内外的中央移动。由此,各侧板与脚背贴合。
另外,上述第二开口一般由上述鞋舌闭合。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与上述主鞋面的上述内部的面相接触,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与上述脚的足弓相接触,上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上部配置在上述鞋舌和上述主鞋面之间,并且,上述第三鞋眼在上述鞋舌上从上述第二开口向上方露出。
使脚趾弯曲的肌腱在脚背的上表面通过。当上述肌腱受到压迫时,容易感到痛感,并且阻碍脚趾的顺利弯曲。
根据本方式,因为各板的上部和第三鞋眼配置在柔软的鞋舌上,所以当在以较大的系紧力系紧各板的情况下,肌腱较难受到压迫。于是,板与肌腱以柔软的状态接触,板隔着鞋舌与脚背贴合。
另外,各板与主鞋面的内部的面相接触并与足弓相接触,因此板能够以和主鞋面不同的力与脚相接触。
在本方式中,“板与主鞋面的内部的面相接触并与足弓相接触”,意味着板配置在脚的足弓和主鞋面的外装饰部件之间,并意味着:当存在内装饰部件时,板配置在内装饰部件和外装饰部件之间,板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足弓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中,上述主鞋面,包括:内装饰部件,其至少覆盖脚的后跟部并与脚的表面接触;和外装饰部件,其覆盖从脚尖至后跟部的整体并从外部覆盖上述内装饰部件,此处,上述各侧板配置在由上述外装饰部件形成的内部的空间中,在穿着时由上述鞋带部件系紧,不隔着上述外装饰部件而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脚的表面相接触,该鞋还包括:在上述穿着时抑制因上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一侧板勒紧上述内侧足弓的第一抑制部件;和在上述穿着时抑制因上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二侧板勒紧上述外侧足弓的第二抑制部件。
在本方式中,因为各侧板不隔着外装饰部件而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脚的表面相接触,所以能够与外装饰部件不同地使各侧板与脚贴合。另一方面,因为各侧板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脚贴合,所以能够得到柔软的穿着感。
而且,各抑制部件能够抑制各侧板与脚的接触过大。
在上述各方式中,上述各侧板的下端也可以粘贴在主鞋面和/或鞋底。
板的下端可以粘贴(结合)在主鞋面,也可以通过主鞋面或不通过主鞋面地粘贴(结合)在鞋底。这种情况下,板也可以从鞋底沿着脚的侧面向上翻卷。
在上述各方式中,也可以是,上述各侧板的前边缘的上部和各侧板的后边缘的上部不与上述主鞋面接合,并且上述各侧板的上述后边缘的下部和/或前边缘的下部与上述主鞋面接合。
这种情况下,板的后边缘的下部或前边缘的下部的至少一方与主鞋面接合,板被束缚于主鞋面,能够抑制板与脚的接触过强,特别是对足弓的接触过强。
在上述各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内装饰部件和上述外装饰部件形成有,在脚的内侧面的部位相互不面接合的袋状的第一袋部和在脚的外侧面的部位相互不面接合的袋状的第二袋部,上述第一和第二袋部分别具有在上述内部的空间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缝隙,在上述第一袋部,收纳有上述第一侧板的下部,并且上述第一侧板的上部从上述第一缝隙延伸而出,在上述第二袋部,收纳有上述第二侧板的下部,并且上述第二侧板的上部从上述第二缝隙延伸而出。
这种情况下,利用各缝隙的前端和后端能够防止板在前后方向产生位置偏离。
另外,在使板与脚贴合时,内装饰部件抑制板的下部向脚的中央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侧板的下部与脚的接触过强。
在上述各方式中,上述侧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均也可以不与上述主鞋面接合。
这种情况下,因为板不受主鞋面束缚,所以能够使板与脚较强地贴合。该实施例的情况,例如适应于穿着时间短的短距离跑。
在本发明中,鞋带部件包含一根或多根鞋带。在一根鞋带的情况下,鞋的结构变得简单。
在上述各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三鞋眼,按照在上述鞋舌的上方,并且在系紧时位于上述鞋带部件的第一部的下方的方式设置,上述鞋带部件的第二部穿过上述第一部的下方。
这种情况下,因为比第一部短的第二部配置在下方,所以变更鞋带的系紧状态较为容易。
在上述各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侧板在足舟骨的前方覆盖内侧楔骨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侧板在与第一侧板相对的位置、其前方、或后方的至少一个位置以上覆盖脚。即,第二侧板也可以覆盖第五趾骨底、骨体或骰骨的任一位置以上。
由于内侧楔骨由第一侧板覆盖,脚的内侧的足弓由第一侧板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从内侧观看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侧面图。
图6是从外侧观察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侧面图。
图7A是在该鞋上穿过第一部和第三部的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图7B是表示第二鞋眼的例子的简要俯视图,图7C是表示该第二鞋眼的例子的简要侧面图。
图8是在该鞋上穿过第二部和第四部的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9是在该鞋的穿着状态下表示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1是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取下鞋带部件的状态的该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是取下鞋带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分别是取下鞋带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的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的简要立体图。
图15A是从正面观察该实施例的鞋的简要立体图,图15B是该鞋的概念性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鞋底
10A:第一抑制部件
10B:第二抑制部件
11:内装饰部件
12:外装饰部件
13A:第一袋部
13B:第二袋部
14A:第一缝隙
14B:第二缝隙
2:鞋面
25:接合部件
2M:主鞋面
3:鞋带
31:第一部
32:第二部
33:第三部
34:第四部
21d、21u:第一鞋眼
22:第二鞋眼
23:第三鞋眼
5a:前边缘
5b:后边缘
51:第一侧板
52:第二侧板
100:上部
101:下部
4:鞋舌
Ak:脚踝
B:背面
B51:内侧楔骨
B6:足舟骨
Fd:脚背
Le:脚
P1:第一开口
P2:第二开口
P2s:侧边缘
S1:内侧面
S2:外侧面
T:脚尖
W:宽度方向
Y1:前方
Y2:后方
Z1:上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穿过参考附图的以下适宜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清楚地理解。不过,实施例和附图只用于图示和说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在附图中,多个图中的相同部件的编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左脚用的鞋进行例示。另外,在以下的图中,箭头OUT表示鞋的外侧方向,箭头IN表示鞋的内侧方向。
鞋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具有系带结构的鞋,具备鞋底1、鞋面2、鞋带3和鞋舌4。
鞋底1吸收落地的冲击。鞋面2包裹脚背。鞋带3用于使鞋面2与脚背贴合。鞋舌4覆盖脚背。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鞋面2具备第一开口P1和第二开口P2。如图1所示,第一开口P1是穿着时脚Le向上方Z1伸出的开口。
如图2所示,第二开口P2是向着第一开口P1的前方Y1即脚尖T(图5)设置的开口。第二开口P2在鞋面2的上部,在脚长方向(前后方向)Y上较长地设置。上述两个开口P1、P2相互相连。如图1所示,上述鞋舌4从下方Z2闭合上述第二开口P2。
鞋面2;
在图3中,上述鞋面2具备主鞋面2M;鞋眼21d、21u、22、23;和侧板51、52(图5和图6)。
主鞋面2M;
上述主鞋面2M覆盖图5的脚的内侧面S1、图6的外侧面S2、脚尖T和背面B。在主鞋面2M,形成有上述第一开口P1和第二开口P2。
图2的上述主鞋面2M具备内装饰部件11和外装饰部件12。上述内装饰部件11覆盖从脚的后跟部至足弓为止,并与脚的表面相接触。上述外装饰部件12设置在上述内装饰部件11的外部,覆盖脚的整体。
鞋眼21d、21u、22、23;
上述鞋眼,由使上述鞋带3穿过并卡合的第一鞋眼21d、21u和第二鞋眼22和第三鞋眼23构成。
第一鞋眼21d、21u沿着上述第二开口P2的侧边缘P2s设置。第一鞋眼21d、21u,由配置在第二开口P2的脚尖T附近的脚尖侧第一鞋眼21d和配置在第二开口P2的脚踝Ak附近的脚踝侧第一鞋眼21u构成。
第一鞋眼21u、21d,可以通过在主鞋面2M穿设圆形的贯通孔而形成,也可以像外侧OUT的脚尖侧第一鞋眼21d那样,使形成为环状的带按照能使鞋带3穿过的方式形成。
第二鞋眼22沿着第二开口P2的侧边缘P2s设置。第二鞋眼22配置在脚尖侧第一鞋眼21d和脚踝侧第一鞋眼21u间的中间。如后面所述,第二鞋眼22由金属件形成。
如图4所示,第三鞋眼23分别设置在上述侧板51、52的上端。
第三鞋眼23,由折叠的布的两端分别缝合在侧板51、52的第一面5c和第二面5d上,按照鞋带3能够穿过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侧板51、52;
上述侧板51、52,由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构成。如图5和图6所示,各侧板51、52,从鞋底1沿着脚的内外的侧面S1、S2分别向上翻卷。另外,在图2~图6中,侧板51、52的部位施加有网点。
如图2和图3所示,各侧板51、52不与主鞋面2M的外装饰部件12面接合。即,各侧板51、52和外装饰部件12的相对面彼此不相互以面接合,各侧板51、52的与主鞋面2M相对的第一面5c在施加图5和图6的网点的部位,能够从主鞋面2M的外装饰部件12的面离开。如图5和图6所示,侧板51、52的下端51d、52d被粘贴(缝合)在鞋底1上。
各侧板51、52的第一面5c的下部,分别与主鞋面2M的外装饰部件12的内部的面相接触。各侧板51、52的第二面5d的下部,不隔着外装饰部件12地与脚的足弓Fr(图5和图6)相接触。
第一侧板51在系紧时在主鞋面2M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脚的内侧面S1向着上方Z1卷绕在脚的内侧面S1上。第二侧板52在系紧时在主鞋面2M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脚的外侧面S2向着上方Z1卷绕在脚的外侧面S2上。
在图2和图3中,各侧板51、52是向着后方Y2折弯的状态。
如图2的图3所示,上述各侧板51、52连着内装饰部件11与内装饰部件11一体地形成。即,上述各侧板51、52的后边缘5b的上部和前边缘5a不与主鞋面2M接合,而另一方面,各侧板51、52的后边缘5b的下部与主鞋面2M接合。
上述接合构成第一和第二抑制部件10A和10B,通过该接合,各侧板51、52被束缚在主鞋面2M上。
即,第一抑制部件10A抑制的是:在穿着时被鞋带3向脚的中央拉近的第一侧板51过度系紧脚的内侧的足弓Fr。另一方面,第二抑制部件10B抑制的是:在穿着时被鞋带3向脚的中央拉近的第二侧板52过度系紧脚的外侧的足弓Fr。
在图4中,表示主鞋面2M被折弯,第二开口P2被展开的状态的鞋。
如图4所示,各侧板51、52的上部和第三鞋眼23,配置在鞋舌4和主鞋面2M之间。如图1所示,侧板51、52(图4)的第三鞋眼23,在鞋舌4上从第二开口P2向着上方Z1露出。
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51的第三鞋眼23与第二侧板52的第三鞋眼23,以在脚长方向Y上延伸的假想的线L为中心,相互倾斜相对地配置。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51,在主鞋面2M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脚的内侧面S1,倾斜地向着上方Z1卷绕在脚的内侧面S1上。第一侧板51,在足舟骨B6的前方Y1覆盖内侧楔骨B51
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52在主鞋面2M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脚的外侧面S2,倾斜地向着上方Z1卷绕在脚的外侧面S2上。第二侧板52覆盖与第一侧板51相当的位置和其前方Y1。第二侧板52覆盖第二~第四跖骨B42~B45的骨底附近。
于是,第一和第二侧板51、52与脚的足弓Fr的侧面接触,覆盖该足弓Fr的侧面。
鞋带3;
如图9所示,上述鞋带3由一根鞋带构成。在上述鞋带的周围,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凸部。
上述鞋带3穿过各第一~第三鞋眼21d、21u、22、23。
鞋带3具备第一部~第四部31~34。另外,在图9中,为使说明易于理解,在鞋带3的第二部32和第四部34施加网点。另外,鞋带3的第三部33和第四部34,在各图中省略一部分图示。
如图7A所示,鞋带3的第一部31不穿过第三鞋眼23。上述第一部31,重复在内侧面S1和外侧面S2间往返,即,重复倾斜地横穿第二开口P2,并穿过脚尖侧的第一鞋眼21d、第二鞋眼22和脚踝侧第一鞋眼21u。
如上所述,第一鞋眼21u、21d,通过在主鞋面2M穿设圆形的贯通孔而形成。因为在鞋带3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凸部,所以上述第一鞋眼21u、21d的孔与鞋带3卡合,摩擦力变大。
另一方面,第二鞋眼22使用如图7B和图7C所示的金属制的第二鞋眼22。如图7B和图7C所示,第二鞋眼22具有与鞋带3接触的平滑的圆筒形的接触部22a。因此,金属制的接触部22a与鞋带3的摩擦力较小,上述鞋带3与第二鞋眼22的摩擦力设定得比与第一鞋眼21u、21d的摩擦力小。
第二鞋眼22通过卡扣22b旋转自如地固定在主鞋面2M上。当第二鞋眼22被鞋带3拉紧时,第二鞋眼22如箭头所示地以卡扣22b的转动中心O为中心转动。
如图8所示,鞋带3的第二部32从第二开口P2的脚尖侧第一鞋眼21d,不穿过中间的第二鞋眼22,而穿过上述两侧板51、52(图5、图6)的第三鞋眼23。另外,第二部32按照穿过第二开口P2的脚踝侧第一鞋眼21u的方式配置。这样,第二部32重复倾斜地横穿第二开口P2,并穿过脚尖侧第一鞋眼21d、第三鞋眼23、23和脚踝侧第一鞋眼21u。
如图9所示,鞋带3的第三部33,从内侧IN的脚踝侧第一鞋眼21u延伸而出。
鞋带3的第四部34,从外侧OUT的脚踝侧第一鞋眼21u延伸而出。
上述第三鞋眼23,配置在鞋舌4的上方Z1,并在系紧时位于鞋带3的第一部31的下方Z2。鞋带3的第二部32穿过第一部31的下方Z2。
调整方法:
如图9所示,在鞋带3穿过第一~第三鞋眼21u、21d、22、23后,将鞋带3的第三部33和第四部34相互连结。
在这里,在将图5和图6所示的足弓Fr强力系紧、想使脚尖T部分等自由活动的情况下,使图9所示的第三部33的张力变小,并拉紧鞋带3的第四部34。
如图9所示,第一侧板51的第三鞋眼23和第二侧板52的第三鞋眼23,以在脚长方向Y延伸的假想的线L为中心相互倾斜相对地配置。因此,若拉紧第四部34,则通过一对第三鞋眼23、23图4的侧板51、52相互接近,侧板51、52与图5和图6的足弓贴合,该足弓Fr被系紧。
另一方面,因为图9的鞋带3与第二鞋眼22的摩擦力设定为比鞋带3与第一鞋眼21u、21d的摩擦力小,所以通过放松第三部33,能够容易地缓和主鞋面2M对内侧面S1和外侧面S2的系紧力。
在想要使主鞋面2M大致均匀地与脚整体贴合的情况下,通过不只拉紧鞋带3的第四部34,还拉紧第三部33,则不只侧板51、52,主鞋面2M的内侧面S1和外侧面S2也通过第二鞋眼相互拉近,侧板51、52和主鞋面2M与脚整体贴合。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0~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10所示,在本第二实施例的鞋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侧板51、52。如图11和图12所示,各侧板51、52的前边缘5a和后边缘5b双方,在上部和下部不与主鞋面2M接合。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3A和图13B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主鞋面2M,在第一和第二侧板51、52的后方Y2,设置有U字形的切口部200。上述各侧板51、52的后边缘通过与上述内装饰部件11相连而束缚于主鞋面2M。上述各侧板51、52也可以将与上述内装饰部件11不同的合成皮革的面料粘贴在上述内装饰部件11上。
上述各侧板51、52的设置有第三鞋眼23的上部100也可以整个面不与主鞋面2M的外装饰部件12接合。于是,上述上部100能够离开外装饰部件12地与脚的侧面或脚背贴合。
另一方面,如粗虚线所示,各侧板51、52在前边缘5a的下部、后边缘5b的下部和上下的中间部位,通过线102与外装饰部件12缝合而接合。于是,各侧板51、52的下部101与外装饰部件12接合,不从外装饰部件12离开地与脚的侧面贴合,或以从脚的侧面离开的状态相对。
其它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4A~图15B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如图14A所示,本实施例4的鞋的鞋舌4的两侧部和主鞋面2M分别通过接合部件25相互接合。
通过上述接合部件25,能够防止沙子或雨水、泥水等从鞋舌4与主鞋面2M的间隙侵入鞋内。
作为接合部件25,例如优选使用具有防水和透气性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内装饰部件11与上述接合部件25的内表面和鞋舌4的内表面相连,并大致覆盖脚的整个面。在脚的内外的足弓Fr的部位,形成有上述内装饰部件11与外装饰部件12不相互面接合的袋状的第一和第二袋部13A、13B。
如图15B所示,在各袋部13A、13B内,上述各侧板51、52配置在被内装饰部件11和外装饰部件12夹持的位置。
上述第一和第二袋部13A、13B分别具有在上述鞋面内部的空间中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缝隙14A、14B。上述第一侧板51的下部收纳在上述第一袋部13A,并且上述第一侧板51的上部从第一缝隙14A延伸而出。上述第二侧板52的下部收纳在上述第二袋部13B,并且上述第二侧板52的上部从第二缝隙14B延伸而出。
上述各缝隙14A、14B的长度比各侧板51、5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稍大。因此,上述各缝隙14A、14B抑制上述各侧板51、52在前后方向位置偏移。
上述各侧板51、52的下部收纳在上述各袋部13A、13B内。因此,如图15A所示,当各侧板51、52被鞋带3系紧,各侧板51、52被拉向脚的中央时,图14A的内装饰部件11抑制上述侧板51、52的下部的移动。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袋部13A、13B构成第一和第二抑制部件10A、10B。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上述缝隙14A、14B设置于接合部件25,但也可以不设置于接合部件25而设置于内装饰部件11。例如,在未设置有接合部件25,且内装饰部件11设置在外装饰部件12的内表面的情况下,侧板51、52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内装饰部件11的缝隙从内装饰部件11与外装饰部件12之间的袋部延伸而出。
在图15A中,上述一对侧板51、52设置在相互相对的位置。即,第一和第二侧板51、52,设置在脚长方向的相同位置。
其它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最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行业人员看了本说明,能够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容易地想出各种变更和修改。
例如,第二侧板可以位于与第一侧板相对的位置或其前方或后方。
第二鞋眼可以在一个侧板设置2个以上。
另外,鞋带3可以为2根以上。
另外,侧板的下端可以不粘贴于鞋底。
另外,可以不设置鞋舌。在不设置鞋舌的情况下,例如在内侧面和外侧面均设置梳状的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交错地覆盖脚背。
因此,像这样的变更和修改,可以解释为在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徒步鞋等运动鞋及其它各种鞋。

Claims (23)

1.一种鞋,具有系带配合结构,其特性在于:
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所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
所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前后相互相连,
所述鞋面包括:
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
多个第一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多个第二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和所述脚踝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之间,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第一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内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内侧面;
第二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外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外侧面;和
第三鞋眼,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前端,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至少所述各侧板的包含设置有所述第三鞋眼的部位在内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所述鞋带部件与所述第二鞋眼的摩擦力,比所述鞋带部件与所述第一鞋眼的摩擦力小,
在这里,所述鞋带部件包括:
第一部,其按照不穿过所述第三鞋眼而重复在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之间往返的方式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鞋眼,使所述第二开口在脚宽方向变小,使所述主鞋面与脚贴合;和
第二部,其从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第一鞋眼不穿过所述第二鞋眼而穿过所述两侧板的第三鞋眼,另外,穿过所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与脚的侧面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鞋面还包括:
内装饰部件,其至少覆盖脚的后跟部并与脚的表面接触;和
外装饰部件,其覆盖从脚尖至后跟部的整体并从外部覆盖所述内装饰部件,
所述各侧板的下部配置在所述内装饰部件和所述外装饰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的下端粘贴于主鞋面和/或鞋底,所述各侧板的后边缘的上部和各侧板的前边缘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并且所述各侧板的所述后边缘和/或前边缘的下部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不与所述主鞋面面接合,并且,所述各侧板的下端粘贴于主鞋面和/或鞋底,所述侧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均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带部件还包括:
从内侧的所述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延伸出的第三部;和
从外侧的所述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延伸出的第四部,
所述第三部和所述第四部在所述脚踝附近相互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带部件由一根鞋带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下方闭合所述第二开口的鞋舌,
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下部具有与所述主鞋面的所述内部的面相接触的第一面和与脚的足弓相接触的第二面,
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上部配置在所述鞋舌与所述主鞋面之间,并且,
所述各第三鞋眼在所述鞋舌上从所述第二开口向着上方露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从鞋底沿着脚的侧面向上翻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下方闭合所述第二开口的鞋舌,
所述第三鞋眼设置成位于所述鞋舌的上方,并且在利用所述鞋带部件系紧鞋时位于所述鞋带部件的第一部的下方,
所述第二部穿过所述鞋带部件的第一部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三鞋眼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三鞋眼,以在脚长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相互倾斜相对地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第一侧板在足舟骨的前方覆盖内侧楔骨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侧板在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的前方位置和该相对位置的后方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覆盖脚。
12.一种鞋,具有系带配合结构,其特性在于:
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所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
所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前后相互相连,
所述鞋面包括:
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
多个第一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多个第二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和所述脚踝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之间,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第一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内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内侧面上;
第二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外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外侧面上;和
第三鞋眼,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前端,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至少所述各侧板的包含设置有所述第三鞋眼的部位在内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三鞋眼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三鞋眼,以在脚长方向延伸的假想的线为中心,相互倾斜相对地配置,
所述鞋带部件连续地穿过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三鞋眼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三鞋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的下端粘贴于鞋面和/或鞋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的后边缘的上部和各侧板的前边缘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并且所述各侧板的所述后边缘和/或前边缘的下部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均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16.一种鞋,具有系带配合结构,其特性在于:
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所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
所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利用覆盖脚背的鞋舌闭合的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前后相互相连,
所述鞋面包括:
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
多个第一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脚踝附近,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多个第二鞋眼,其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边缘设置,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和所述脚踝附近的所述第一鞋眼之间,使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第一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内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内侧面上;
第二侧板,其在所述主鞋面的内部的空间中沿着所述外侧面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外侧面上;和
第三鞋眼,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前端,供所述鞋带部件穿过并与所述鞋带部件卡合,
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与所述主鞋面的所述内部的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与所述脚的足弓相接触,
至少所述各侧板的包含设置有所述第三鞋眼的部位在内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
所述各侧板的上部配置在所述鞋舌与所述主鞋面之间,并且,
所述第三鞋眼在所述鞋舌上从所述第二开口向上方露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带部件包括:
第一部,其按照不穿过所述第三鞋眼而重复在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之间往返的方式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鞋眼,使所述第二开口在脚宽方向变小而使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与脚贴合;和
第二部,其不穿过所述第二鞋眼地从所述第二开口的脚尖附近的第一鞋眼穿过所述两侧板的第三鞋眼,另外,穿过所述开口的脚踝附近的第一鞋眼,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与脚的侧面贴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鞋眼设置成位于所述鞋舌的上方,并且在系紧时位于所述鞋带部件的第一部的下方,
所述鞋带部件的第二部穿过所述鞋带部件的第一部的下方。
19.一种鞋,具有系带配合结构,其特性在于:
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所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
所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前后相互相连,
所述鞋面包括:
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
第一侧板,其从脚的内侧的足弓沿着所述内侧面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内侧面上;
第二侧板,其从脚的外侧的足弓沿着所述外侧面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外侧面上,
所述主鞋面具备至少覆盖脚的后跟部并与脚的表面接触的内装饰部件和覆盖从脚尖至后跟部的整体并从外部覆盖所述内装饰部件的外装饰部件,
在这里,所述各侧板配置在由所述外装饰部件和内装饰部件形成的内部的空间中,在穿着时由所述鞋带部件系紧,不隔着所述外装饰部件而隔着内装饰部件与脚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各侧板的上部与外装饰部件不接合,
该鞋还包括:
在所述穿着时抑制因所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一侧板勒紧所述内侧足弓的第一抑制部件;和
在所述穿着时抑制因所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二侧板勒紧所述外侧足弓的第二抑制部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的下端固定于鞋面和/或鞋底,
所述各侧板的后边缘的上部和各侧板的前边缘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并且所述各侧板的所述后边缘和/或前边缘的下部与所述主鞋面接合,进行所述接合的接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抑制部件。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饰部件和所述外装饰部件,形成在脚的内侧面的部位相互没有面接合的袋状的第一袋部和在脚的外侧面的部位相互没有面接合的袋状的第二袋部,
所述第一和第二袋部,各自具有在所述内部的空间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缝隙,
在所述第一袋部,收纳有所述第一侧板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的上部从所述第一缝隙延伸而出,
在所述第二袋部,收纳有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二侧板的上部从所述第二缝隙延伸而出。
22.一种鞋,具有系带配合结构,其特性在于:
包括吸收落地的冲击的鞋底、包围脚背的鞋面和用于使所述鞋面与脚背贴合的鞋带部件,
所述鞋面具有在穿着时脚露出于上方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前后相互相连,
所述鞋面包括:
主鞋面,其覆盖脚的内侧面、外侧面、脚尖和背面;
第一侧板,其从脚的内侧的足弓沿着所述内侧面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内侧面上;
第二侧板,其从脚的外侧的足弓沿着所述外侧面向上方或斜上方卷绕在所述脚的外侧面上,
所述主鞋面具备至少覆盖脚的后跟部并与脚的表面接触的内装饰部件和覆盖从脚尖至后跟部的整体并从外部覆盖所述内装饰部件的外装饰部件,
在这里,所述各侧板配置在由所述外装饰部件形成的内部的空间中,并且,所述各侧板的上部不与所述外装饰部件接合,由此在穿着时各侧板由所述鞋带部件系紧,各侧板的上部不隔着所述外装饰部件地与脚的表面相接触,
该鞋还包括:
在所述穿着时抑制因所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一侧板勒紧所述内侧足弓的第一抑制部件;和
在所述穿着时抑制因所述鞋带部件而使得第二侧板勒紧所述外侧足弓的第二抑制部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板的下端固定于鞋面和/或鞋底,
所述各侧板的后边缘的上部和各侧板的前边缘的上部不与所述主鞋面接合,并且所述各侧板的所述后边缘和/或前边缘的下部与所述主鞋面接合,进行所述接合的接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抑制部件。
CN200780101122.8A 2007-10-19 2007-10-19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Active CN101827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70445 WO2009050819A1 (ja) 2007-10-19 2007-10-19 紐締めフィッティング構造を備えた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7540A CN101827540A (zh) 2010-09-08
CN101827540B true CN101827540B (zh) 2011-11-23

Family

ID=4056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1122.8A Active CN101827540B (zh) 2007-10-19 2007-10-19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75602B2 (zh)
EP (1) EP2210514B1 (zh)
JP (1) JP5087793B2 (zh)
CN (1) CN101827540B (zh)
AU (1) AU2007360232B2 (zh)
WO (1) WO2009050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4422A1 (ja) * 2009-07-06 2011-01-13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紐締めフィッティング構造を備えた靴
JP5674993B2 (ja) 2012-03-16 2015-02-25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紐締めフィッティング構造
EP2949457A4 (en) 2013-01-24 2016-11-16 Asics Corp SHOE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15052792A1 (ja) * 2013-10-09 2015-04-16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運動靴
US9713359B2 (en) * 2015-05-06 2017-07-25 Yu Hsieh Industrial Co., Ltd. Shoe body with arch suspended support
US9756902B2 (en) * 2015-08-21 2017-09-12 Robert Wesley Shirley Shoe tongue bracket
USD878736S1 (en) * 2018-08-17 2020-03-24 Nike, Inc. Shoe
EP3942960A4 (en) * 2019-04-05 2022-03-30 ASICS Corporation SHOE
US20220225736A1 (en) * 2019-06-13 2022-07-21 Asics Corporation Shoe
JP2022100646A (ja) * 2020-12-24 2022-07-06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US20240115005A1 (en) * 2022-10-05 2024-04-11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Footwear with customizable lacing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156U (ja) * 1996-11-26 1997-06-06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運動靴
JP4044701B2 (ja) * 1999-05-21 2008-02-0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樹脂封止用金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3232A (en) * 1965-05-13 1967-06-06 John A Danowsky Semi-resilient arch support
JPS60164907U (ja) * 1984-04-12 1985-11-01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運動靴
JPH023291Y2 (zh) * 1986-10-02 1990-01-25
US4811500A (en) * 1987-02-06 1989-03-14 L. A. Gear, Inc. Article of footware having an adjustable instep supporting insert
JPH023291A (ja) 1988-01-11 1990-01-08 Motorola Inc ツェナーダイオードの二重インプラント製作法
EP0329392A2 (en) 1988-02-16 1989-08-23 Prince Manufacturing, Inc. Tennis shoe having internally arranged navicular support stirrup
JPH0338156A (ja) 1989-07-04 1991-02-19 Nec Corp 新サービス提供方式
JPH07193Y2 (ja) * 1989-08-23 1995-01-11 ミドリ安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レクタ電極板
FR2654592B1 (fr) 1989-11-22 1992-02-28 Salomon Sa Chaussure de sport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serrage interne de la zone du cou-de-pied.
JPH0444701A (ja) * 1990-06-08 1992-02-14 Asahi Corp 運動靴
FR2678487B1 (fr) 1991-07-04 1995-05-05 Salomon Sa Chaussure de marche/randonnee en montagne a dispositif de serrage interne.
US5704138A (en) 1991-07-04 1998-01-06 Salomon S.A. Mountain hiking boot with internal tightening device
FR2726440B1 (fr) * 1994-11-07 1997-01-03 Salomon Sa Chaussure de sport
FR2735954B1 (fr) * 1995-06-30 1997-08-29 Salomon Sa Chaussure a doublure au moins partiellement elastique
JPH0965908A (ja) * 1995-09-04 1997-03-11 Daiwa Seiko Inc
JP3038156B2 (ja) 1996-10-04 2000-05-08 小林産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昇降キット
US5992057A (en) * 1998-01-29 1999-11-30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trapping and closure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5946827A (en) * 1998-08-03 1999-09-07 Shimano Inc. Snowboard boot ankle and heel support
JP2002306204A (ja) * 2001-04-11 2002-10-22 Mizuno Corp 陸上競技用シューズ
FR2844683B1 (fr) * 2002-09-19 2005-04-29 Salomon Sa Chaussure destinee a la pratique d'un sport
AU2004231386C1 (en) * 2003-04-24 2007-02-08 Asics Corporation Sports shoes having upper part with improved fitting property
JP2005143953A (ja) 2003-11-18 2005-06-09 Mizuno Corp シューズ
US7281341B2 (en) 2003-12-10 2007-10-16 The Burton Corporation Lace system for footwear
US7117616B2 (en) * 2004-02-19 2006-10-10 Nike, Inc. Footwear and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s including a removable closure system cover member
JP2009089902A (ja) * 2007-10-09 2009-04-30 Kurebu:K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156U (ja) * 1996-11-26 1997-06-06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運動靴
JP4044701B2 (ja) * 1999-05-21 2008-02-0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樹脂封止用金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360232A1 (en) 2009-04-23
WO2009050819A1 (ja) 2009-04-23
US8375602B2 (en) 2013-02-19
JP5087793B2 (ja) 2012-12-05
AU2007360232B2 (en) 2011-06-02
EP2210514B1 (en) 2016-12-28
EP2210514A4 (en) 2013-03-27
US20100205832A1 (en) 2010-08-19
JPWO2009050819A1 (ja) 2011-02-24
EP2210514A1 (en) 2010-07-28
CN101827540A (zh) 201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7540B (zh) 具有系带配合结构的鞋
US9894956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customizable upper
US4245408A (en) Athletic shoe
US20170143078A1 (en) Strap System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s
US7370442B2 (en) Ankle support to be attached to footwear and footwear equipped with it
US1763997A (en) Shoe
US20090188130A1 (en) Slip On Athleisure Shoe
US9668534B2 (en) Footwear
US20130192091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Layered Fit System
BRPI0717274B1 (pt) construção de sapato com parte superior dupla
KR100720751B1 (ko) 신발에 부착하는 발목지지대 및 그러한 발목지지대가부착된 신발
US4856209A (en) Walking shoe with padded collar
CN113950269A (zh) 鞋子
US6898876B2 (en) Zipped football boot
EP3922124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layered fit system
JP5444558B2 (ja) 紐締めフィッティング構造を備えた靴
US20230054105A1 (en) Footwear with multiple lockdown configurations
JP2005013365A (ja) レーシング股付シューズ
WO2022269882A1 (ja) シューズ
US20240074538A1 (en) Footwear
KR20190138223A (ko) 뒤축이 변형되는 기능성 신발
GB2342275A (en) Dance shoe
WO2022123662A1 (ja) アッパ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靴
JP4759623B2 (ja)
KR880003161Y1 (ko) 지지용 띠(Support Straps)를 가진 운동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