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6349B -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6349B
CN101826349B CN2010101248576A CN201010124857A CN101826349B CN 101826349 B CN101826349 B CN 101826349B CN 2010101248576 A CN2010101248576 A CN 2010101248576A CN 201010124857 A CN201010124857 A CN 201010124857A CN 101826349 B CN101826349 B CN 101826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tine
clamp device
dis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48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6349A (zh
Inventor
高木仁
岩井优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832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318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6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3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夹紧装置具备:载放部,其以中心轴为中心配置并载放具有中心孔的盘;多个爪部件,它们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在上述载放部的内侧朝向径向外侧、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放射状配置;施力部,其对上述多个爪部件向上述径向外侧施力;中心壳,其将上述多个爪部件以其顶端突出的状态容纳,上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在上述盘载放时一边以顶端上下移动的方式旋转一边在径向上移动,上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具有:滑接面,其在上述盘载放时与上述中心壳的引导部滑动接触;切入部。其是至少局部位于上述滑接面所在的径向的范围内的孔部或凹部。

Description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具有中心孔的盘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盘驱动装置中使用了一种可装卸地保持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或者CD(compact disc)等盘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安装在马达的转子部,盘与转子部一起旋转。
一般的夹紧装置具有以马达的中心轴为中心放射状配置且被弹簧向外侧施力的多个爪部件。爪部件与盘的中心孔的边缘抵接,通过将边缘向外侧及下方按压来将盘固定在载放面上。在将盘安装于夹紧装置时由于盘被按压于载放面,因此多个爪部件被按压到盘的下表面和中心孔的内侧面,并暂时向盘的中心孔的内侧移动。如果盘穿过爪部件的顶端被载放于载放面上,则爪部件的顶端在盘的上表面突出。
日本特开2003-591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夹盘机构的马达。在第0036段落中记载了“盘保持环机构10由盘保持环7、夹盘爪8a、8b、8c以及弹簧9a、9b、9c三个构成部件组成,起到作为夹盘机构的保持盘5以及在径向上定位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9144号公报
然而,夹紧装置的爪部件有时候由树脂形成三维复杂的形状。由于树脂的厚度之差而在局部产生冷却速度差,从而在注塑成型时会产生收缩或凹陷等气孔。当在爪部件的与盘抵接的部位或为了夹紧动作而进行滑动的部位产生了气孔时,可能会影响盘拆装的动作或者盘的保持力而降低夹紧性能。特别是在使用一组模具一次性制造多个爪部件时,由于在模具内树脂的流动以及模具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造成气孔的程度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夹紧装置的夹紧性能稳定化。
本发明例示的夹紧装置具备:载放部,其以中心轴为中心配置并载放具有中心孔的盘;多个爪部件,它们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在上述载放部的内侧朝向径向外侧且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放射状配置;施力部,其对上述多个爪部件向上述径向外侧施力;中心壳,其将上述多个爪部件以它们的顶端突出的状态容纳,上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在上述盘载放时按照顶端上下移动的方式旋转并在径向上移动,上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具有:滑接面,其在上述盘载放时与上述中心壳的引导部滑动接触;切入部。其是至少局部位于上述滑接面所在的径向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通过防止爪部件的气孔能够使夹紧性能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盘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马达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3是夹紧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夹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爪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7是爪部件的后视图。
图8是爪部件的顶端的放大图。
图9是夹紧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表示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3是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制造爪部件时的样子的图。
图15是另一例涉及的爪部件的俯视图。
图16是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7是再一例涉及的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8是再一例涉及的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9是爪部件的主视图。
图20是爪部件的侧视图。
图21是爪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23是表示再一例涉及的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24是表示再一例涉及的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25是表示爪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中符号说明:1...马达单元;7、7a~7c...切入部;9...盘;20...转子部;30...定子部;40...夹紧装置;41...中心壳;42、42a~42c...爪部件;43...弹性部件;44...载放部;50...盘驱动装置;51...访问部;52...壳体;61...第一模具;62...第二模具;63...分型线;71...(切入部的)内表面;81...(抵接部的)区域;89...抵接位置;91...中心孔;416...支承部;423...顶端部;426...抵接部;4212、428a...滑接面;4231...顶端面;4231a...(顶端面的)下端;4231b...(顶端面的)上端;4232...倾斜下表面;4234...上表面;J1...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在中心轴J1方向上将图中的上侧简称为“上侧”而将图中的下侧简称为“下侧”。“上侧”和“下侧”这种表现未必一定要与重力方向一致。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盘驱动装置50的纵剖视图。盘驱动装置50具备:马达单元1、访问部51以及将这些构造保持在内部的箱状的壳体52。马达单元1对记录信息的盘9进行旋转。访问部51具备磁头511和磁头移动机构512。磁头511是对盘9进行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的光学拾取机构。磁头移动机构512使磁头511相对于马达单元1和盘9移动。磁头511具有:朝向盘9的下表面照射激光的光射出部,和对来自盘9的反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部。壳体52在上部具有用于向盘驱动装置50内安装或取出盘9时进行开闭的盖部521。
在盘驱动装置50中,将盘9的中心孔91嵌入安装在马达单元1的上侧的夹紧装置40中来固定盘9。随着马达单元1的驱动,在盘9旋转的同时,磁头移动机构512使磁头511向径向的所需位置移动,从而由磁头511进行对盘9的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
图2是马达单元1的纵剖视图。盘旋转用的马达单元1具备:电动式马达10、可装卸地固定盘9的夹紧装置40。马达10具有转子部20和定子部30。转子部20是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定子部30用于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部20。夹紧装置40安装在转子部20的上端,即安装在定子部30的相反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而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
转子20具备旋转轴21和转子架22。旋转轴21是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转子架22被固定在旋转轴21的上部。转子架22具有:旋转轴固定部221、环状部222以及圆筒部223。旋转轴固定部221是圆筒状,嵌入旋转轴21。环状部222从旋转轴固定部221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圆筒部223是圆筒状,从环状部22的外周缘向下侧延伸。圆环状的磁场用磁铁23被粘接固定在圆筒部223的内周面。
环状部222具有:连接圆筒部223的外侧环状部2222、和位于比外侧环状部2222更靠上侧的内侧环状部2221。防脱部件24被固定在外侧环状部2222的下表面。防脱部件24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突起部241。突起部241的个数例如是三个。转子架22例如通过对由磁体形成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定子部3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空心轴31、轴承套32、板33以及滑动板34。空心轴31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21。轴承套32具有插入空心轴31的中空孔。板33堵塞轴承套32的中空孔的下侧。滑动板34配置在板33的内底面,通过与旋转轴21的下端抵接而在轴向上支承旋转轴21。定子部30还具备定子35、电路基板36以及安装板37。定子35配置在轴承套32的周围。电路基板36配置在定子35的下侧。安装板37固定于轴承套32。
空心轴31由含油烧结金属形成。空心轴31的内周面为通过润滑油支承旋转轴21的外周面的支承面。轴承套32具有圆筒部321以及定子固定部322。圆筒部321固定空心轴31。定子固定部322从圆筒部321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定子35粘接固定于定子固定部322。在轴承套32的下表面形成有内侧突起部323和外侧突起部324。内侧突起部323对板33固定。外侧突起部324配置在比内侧突起部323更靠径向外侧,用于固定安装板37。
在圆筒部321的上端部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211。防脱部件24的突起部241位于凸缘部3211的下方。突起部241的中心轴J1侧的边缘位于比凸缘部3211的外周缘更靠径向内侧。由此,即使转子20移动到上侧,由于突起部241的上表面与凸缘部3211的下表面接触,从而限制其移动。在轴承套32的上表面上设置圆环状的预负荷磁铁25。预负荷磁铁25在轴向上与防脱部件24相对置,并与防脱部件24之间产生磁吸引力。
定子35具备芯部351。芯部351是在上下方向层叠多个薄板的磁性钢板而形成的。芯部351由圆环状的芯部后部3511和多个齿部3512构成。齿部3512从芯部后部3511向径向外侧放射状延伸。线圈352是通过将导线在各齿部3512进行多层卷绕而形成的。在马达10中由于电流从省略图示的外部电源流到线圈352,因此在线圈352与磁场用磁铁23之间产生转矩,使转子部20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当然,马达10也可以是将磁场用磁铁配置在定子内侧的内转子型。
图3是安装于马达单元1的夹紧装置40的放大图,只表示了从中心轴J1开始的右侧。图4是夹紧装置40的俯视图。
薄型的夹紧装置40具备:中心壳41、多个爪部件42、弹性部件43以及环状的载放部44。中心壳41是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中空且较厚的圆板状。多个爪部件42从中心壳41向外侧突出。弹性部件43是容纳在中心壳41内,将各爪部件42向径向外侧施力的施力部。载放部44以中心轴J1为中心位于中心壳41的周围,在载放部44上载放盘9(参照图1)。爪部件42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如后所述,在载放盘9时,盘9的下表面与载放部44的上表面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环状载放面441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弹性部件43使用螺旋弹簧,然而只要是具有弹性且能够对爪部件42施力的部件,则可以使用其他部件。
如图3所示,中心壳41具备较厚的大致圆筒状的基部411以及圆环状的盖部412。在基部411中插入旋转轴固定部221。盖部412从基部411向径向外侧扩展。如图4所示,中心壳411还具备周壁部414。周壁部414从盖部412的外周缘向下侧延伸,并在载放面441的内侧成为包围中心轴J1的壁状。
在周壁部414上在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以等角度的间隔形成多个开口部41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20度的间隔设置三个开口部413。在各开口部413内,以使顶端朝向径向外侧的状态配置爪部件42。由此,在载放面441的内侧以中心轴J1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爪部42的顶端,分别从周壁部414的多个开口部413突出。
在周壁部414上在相邻的两个开口部413之间设置调芯爪415。在用夹紧装置40固定盘9时,通过使调芯爪415的顶端与盘的中心孔91抵接来调芯,由此使夹紧装置40的中心轴J1与盘9的中心轴一致。
如图3所示,在基部411的下部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突起部4111。弹性部件43的一方的端部嵌入突起部4111。在爪部42的下部形成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爪侧突起部424。弹性部件43的另一端嵌入爪侧突起部424。在开口部413的爪部件42的下侧设置支承部416。支承部416从下方支承爪部件42。
图5是爪部件42的俯视图。图5中的爪部件42的右侧是顶端部。另外,图6是图5中用箭磁头A表示的位置的爪部件42的纵剖视图,也表示了截面以里的形状。图6表示盘9载放时的中心孔91与爪部件42的顶端部抵接的位置以及包括中心轴J1的面的截面。如图5和图6所示,爪部件42具备爪部主体421和两个翼部422。在盘9固定于夹紧装置40时爪部主体421与盘9抵接。两个翼部422从爪部件421的周向的两端分别向径向内侧延伸。图5和图6中,爪部件42能够以位于爪部主体421上表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214为中心旋转。爪部件42旋转的状态,参照后述的图9到图12。
顶端部423是距离爪部主体421的中心轴J1最远的部位。俯视观察时顶端部423具有向盘9的中心孔91突出的、圆弧状弯曲的形状。俯视观察的顶端部423的曲率半径小于中心孔91。顶端部423在中央与盘9的中心孔91的边缘或内侧面抵接。爪部主体421的上表面4234与中心轴J1大致垂直。作为上表面4234的周向两侧的部位的面4234a位于比中央的部位略靠下侧。换而言之,上表面4234的中央的部位略向上方突出。
爪部件42以图5中用箭头A表示的位置的截面为对称面,形成对称的形状。如图6所示,在爪部主体421的下侧形成沿着径向延伸的槽部4211。槽部4211的底面4212其法线为相对于中心轴J1倾斜的倾斜面。底面4212越向上方越远离中心轴J1。
如图5及图6所示,爪部主体421的径向内侧的侧面426,作为图3的弹性部件43抵接的抵接部发挥作用。以下,将侧面426称为“抵接部426”。这里,通常爪侧突起部424的外周面4241的局部也与弹性部件43抵接。爪部主体421还具有位于爪侧突起部424上侧的切入部7。切入部7是从爪部主体421的抵接部426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孔部,切入部7的内表面71从抵接部426开始连续延伸。另外,如图3所示,切入部7延伸到比弹性部件43和支承部416更靠径向外侧。
如图6所示,切入部7的内面71的下部越远离中心轴J1越朝向上方,切入部7为越朝向径向外侧轴向的宽度越逐渐减小的圆锥状。槽部4211的底面4212也是越远离中心轴J1越朝向上方。
图7是爪部件42的后视图。在周向上切入部7的宽度小于抵接部426的宽度,切入部7在周向上位于抵接部426的内侧。此外,在抵接部426中,如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切入部7的内表面71的下部位于与弹性部件43对应的区域81,即从径向内侧观察时包围弹性部件43外径的区域内切入部。由此,与切入部7远离爪侧突起部424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爪部件42上的区域,因此能够降低爪部件42的高度。如图6所示,在爪部件42中设置切入部7,从而实现上表面4234附近的部位、顶端部423以及底面4212附近的部位的薄壁化。
图8是放大表示爪部件42的顶端部423附近的截面的图。顶端部423具有朝向作为径向外侧的图8右侧的顶端面4231。顶端面4231位于比图6表示的槽部4211的底面4212更靠上侧。如图8所示,顶端面4231的截面成为直线状。倾斜下表面4232位于顶端面4231的下侧。倾斜下表面4232越向下方越接近中心轴J1,换而言之,越远离中心轴J1就越远离图3表示的载放面441。在顶端面4231和倾斜下表面4232之间设有在截面中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曲线状的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标记符号R1表示的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的曲率半径大于0.1mm且小于0.2mm。在顶端面4231的上侧,截面垂直于中心轴J1的直线状的直线状的上表面4234向径向内侧延伸。上表面4234和顶端面4231之间设有在截面中略向上方突起的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标记符号R2表示的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的曲率半径大于0.1mm且小于0.3mm。
顶端面4231、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以及倾斜下表面4232平滑地连接。将在截面中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的法线相对于顶端面4231的法线平行的点,看作顶端面4231与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的边界,以下将该边界称为顶端面4231的“下端4231a”。同样地,将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的法线与倾斜面4232的法线平行的点,定为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与倾斜下表面4232的边界。顶端面4231、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以及上表面4234平滑地连接。将在截面中顶端面4231的法线与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的法线平行的点,看作顶端面4231与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的边界,以下将该边界称为顶端面4231的“上端4231b”。将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的法线与上表面4234的法线平行的点,也定为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与上表面4234的边界。
在顶端部423,顶端面4231沿着中心轴J1越向上方越以接近中心轴J1的方式倾斜。顶端面4231的下端4231a比顶端面4231的上端4231b更远离中心轴J1。
图9是未安装盘9的状态下夹紧装置40的纵剖视图。图9中省略弹性部件43的图示。在以下同样的图中也是同样。爪部件42的各翼部422的下表面是大致球面状、或者是中心轴垂直于径向并且水平的圆筒面状。夹紧装置40内的各爪部件42在两个翼部422的下表面与转子架22的环状部22的上表面抵接。爪部件42被弹性部件43向径向外侧施力。在未将盘9载放在载放面441上的状态下,由于支承部416的抵接面4161与爪部件42的径向外侧下部的卡止面4213抵接,由此爪部件42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卡止。
接下来,说明夹紧装置40的动作。图10至图12是用于说明盘9安装于夹紧装置40时的爪部件42的动作的图。在盘9载放于载放面441上时,首先,如图10所示,盘9的中心孔91的下侧边缘与爪部件42的上表面4234抵接。在爪部件42中的盘9的抵接位置不是不变的,在图1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中心孔91的内侧面轻微接触另外两个爪部件的顶端时的盘9的位置。即,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盘9与上表面4234的抵接位置,是上表面4234能够与盘9抵接的某区域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
如果盘9与上表面4234抵接,则对爪部主体421作用朝向下侧的力,在图5表示的面4234a中径向的内缘部与盖部412的下表面接触。以该切点为中心,在翼部422的下表面与环状部22滑动接触的同时,顶端部423在图10中顺时针略微转动,并接近载放面441。支承部416成为突出到上方的突出部。在槽部4211的底面4212与作为引导部的支承部416的上端滑动接触的同时,爪部件42向径向内侧移动。以下,将底面4214称为“滑接面4212”。即,在夹紧装置40中,在盘9载放于载放面441上时,作为支承部416的突出部作为引导爪部件42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引导部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由于翼部422的下表面为大致球面状或者圆筒面状,因此翼部422与环状部222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降低载放盘9时的爪部件42与环状部222之间的摩擦力。另外,也降低槽部4211与支承部416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能够使爪部件42平滑地向径向内侧的移动,能够降低将盘9向轴向下侧压入的力。
如图11所示,如果爪部件42的顶端部423移动到盘9的中心孔91的内侧,则顶端部423与中心孔91的内周面接触,并且盘9到达载放部44的载放面441附近。之后,借助图4表示的调芯爪415使中心轴J1与中心重合,并且当盘9被载放于载放面441上时,如图12所示顶端部423从盘9的上侧脱出。爪部件42被弹性部件43按压从而向径向外侧返回,爪部件42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盘9的中心孔91上侧的边缘911抵接。由此,在边缘911被爪部件42向外侧按压的同时,通过倾斜下表面4232对盘9作用朝向载放面42的力,由此盘9被固定在载放面441上。如图8所示,由于在顶端部423形成有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和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因此在从图10到图12时,暂时接近载放面441的爪部件42的顶端部423能够顺利地通过盘9的中心孔9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夹紧装置40中,在盘9向载放面441上载放时,由于爪部件42的顶端部423以上下移动的方式一边转动一边在径向上移动,由此盘9高精度地固定于夹紧装置40。
接下来,说明切入部7的大小。爪部件42的形状复杂,在不设置切入部7时,爪部件42的厚度根据部位的不同而设置为各种各样。这里,虽然难于严格定义爪部件42的厚度,然而例如某部位的厚度可以定义为在该部位中所包含的最大球体的直径。
在爪部件42中存在各种厚度时,在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爪部件时,由于不能产生均匀的冷却,因此在较厚部分会产生厚度减少的收缩。与此相对,在图5和图6表示的爪部件42中以挖去爪部主体421的内部的方式形成较深的凹部,因此上表面4234附近的上部、顶端部423以及槽部4211附近的下部的厚度降低,并且厚度差也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厚度的均匀化,在爪部主体421整体上防止注塑成型时的气孔。“防止气孔”这一效果包括抑制气孔。
在此,在为了使夹紧装置40的夹紧性能稳定化,在图10至图12说明的动作中降低或者防止在爪部件42与其他部件滑动接触的位置产生气孔是非常重要的。图10和图11中上表面4234和顶端部423与盘9抵接,槽部4211的滑接面4212与支承部416抵接。图12中槽部4211两侧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盘9抵接。如上所述,切入部7优选形成为,直到比这些抵接位置更靠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得较深。
具体而言,优选为比上表面4234中能够与盘9抵接的某区域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即比图10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盘9与上表面4234抵接的位置更靠径向外侧处,形成切入部7。另外,在关注槽部4211的滑接面4212时,在盘9载放前的状态下,如图13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在俯视观察时,切入部7的局部与以中心轴J1为中心经过滑接面4212径向内侧的端部以及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假想的两个圆筒面991、992之间的范围重叠。即在俯视观察时,滑接面4212所在的径向的范围H1与切入部7的局部重叠。由此,防止在滑接面4212上因树脂的气孔产生的坑洼,从而防止图10的支承部416与该坑洼处嵌合。其结果是防止夹紧性能降低。
更优选为在滑接面4212中直到比能够与支承部416抵接的某区域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的更外侧为止形成切入部7。即,如图9所示,在盘9载放前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切入部7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滑接面4212与支承部416的抵接位置89更靠径向外侧。由此,更可靠地防止夹紧性能的降低。
如上所述,切入部7优选形成得较深,优选为至少在径向上具有爪部主体421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另外,优选为将未形成切入部7处的较厚部位的厚度减半设置。在爪部件42中,如上所述,图6表示的滑接面4212与切入部7的内表面71的下部由于越远离中心轴J1越朝向上方,因此滑接面4212与切入部7之间的部位的厚度基本均匀。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在滑接面4212中产生气孔。
另外,如图13所示,倾斜下表面4232的局部在滑接面4212的周向两侧位于滑接面4212所在的径向的范围H1内。倾斜下表面4232整体可以位于范围H1内。在倾斜下表面与滑接面接近设置的爪部件中,虽然厚度增厚,但是通过在爪部件42中设置切入部7,由此能够减薄厚度,因此能够降低气孔的产生。
图14是表示制造爪部件42时的样子的图,表示与图6相同位置的纵截面。爪部件42由聚甲醛等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为一个部件。在制造爪部件42时使用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在图14中虽然只表示了一个爪部件42,但实际上由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形成多个爪部件42的空间,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可制造多个爪部件42。第一模具61具有与爪部件42的上表面4234的大部分以及径向外侧的面相对应的面。第二模具62具有与爪部件42的上表面4234的局部以及径向内侧的面的相对应的面。作为分型线63的合型面,位于爪部主体421与翼部422的连接部附近。
如图14所示,在制造爪部件42时,在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组合的状态下,树脂从省略图示的浇口射出填充到模具内。如果填充的树脂硬化,则使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向在径向上对应的相互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取出爪部件42。这样,由于爪部件42是能够使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向径向上大致对应的方向分离的形状,因此能容易地制造爪部件42。另外,第一模具61和第二模具62的构造也简单化。
由于切入部7为圆锥形形状,因此从第一模具61中取出爪部件42变得更容易。由于切入部7使形状稳定化,因此进行一次形成、取出多个爪部件42的制造变得很容易,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后述的以下的爪部件中也同样。另外,由于分型线63是避开上表面4234径向内侧的部位、倾斜下表面4232以及槽部4211的滑接面4212而形成的,因此上表面4234、倾斜下表面4232以及滑接面4212能够高精度地成形。由于切入部7是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孔部,因此与在爪部件42的顶端部423设置切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影响顶端部423的成形精度。
这里,由于使分型线63位于爪部主体421与翼部422的连接部附近,因此即使在分型线63产生飞边时,也能够避免飞边对夹紧性能的影响。
图15是表示爪部件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中用箭头B表示的位置中爪部件42a的纵剖视图。爪部件42a与图5和图6的爪部件42相比较,切入部的形状不同,其他相同。爪部件42a的切入部7a位于爪侧突起部424的上侧,在爪部主体421的上部为从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凹部。与图5和图6的情况同样,周向上切入部7a的宽度小于抵接部426的宽度。
与图5和图6的切入部7同样,切入部7a也优选为在上表面4234上形成到比能够与盘9抵接的某区域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更靠径向外侧为止,另外,在爪部件42a中与图13同样在盘9载放前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图16表示的切入部7a与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两个圆筒面991、992所包围的滑接面4212径向的范围H1重叠。更优选为在滑接面4212上,直到比图9的能够与支承部416抵接的某区域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更靠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切入部7a。
优选地,切入部7a在径向上至少具有爪部主体421的长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与未形成切入部7a的情况相比,优选以使较厚的部位的厚度减半的方式设置切入部7a。
通过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就能够实现切入部7a周围的薄壁化,从而能够防止在上表面4234、顶端部423、滑接面4212以及倾斜下表面4232的气孔。由此,能够使夹紧性能稳定化。特别是在俯视观察时,通过使切入部7a与滑接面4212径向的范围H1重叠,由此防止在滑接面4212上由气孔产生的坑洼,防止支承部416与该气孔嵌合。
图17是表示爪部件的再一例的图。在爪部件42b中设置在径向上纵剖爪部主体421的上部的槽状的凹部、即切入部7b。切入部7b与图13同样,在俯视观察时与槽部4211的滑接面4212径向的范围重叠。由此,使切入部7b与滑接面4212之间的部位的厚度变薄,从而防止在滑接面4212上产生树脂的气孔。
图18是表示爪部件的再一例的俯视图。图19是爪部件42c的主视图,图20是爪部件42c的侧视图。如图18至图20所示,爪部件42c具备与图5和图6的爪部件42不同形状的爪部主体421和翼部422。爪部主体421具备中央部427和位于中央部427两侧的两个侧部428。
图21是在箭头C的位置切断图18的爪部主体421的剖视图。中央部427具备倾斜下表面4232、切入部7c以及大致圆柱状的爪侧突起部424。倾斜下表面4232越远离中心轴J1越向上方倾斜。在爪侧突起部424上插嵌有图3表示的弹性部件4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切入部7c是在中央部427的上部从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凹部。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两个侧部428上设置越远离中心轴J1越朝向向上方的两个滑接面428a。如后述那样,在固定盘9时,在侧部428中,由于滑接面428a与相当于图3的支承部416的支承部抵接,从而引导爪部件42c的移动。这样,爪部件42c是所谓的侧部滑动型的爪部件。如图18中双点划线表示,切入部7c是所谓的侧部滑动类型的爪部件。如图18中双点划线所示,切入部7c与被两个圆筒面991、992包围的范围、即滑接面428a径向的范围H1重叠。此处的“重叠”包括切入部7c的局部与范围H1重叠的情况。
如图21所示,通过在中央部427中设置切入部7c,能够使切入部7c与倾斜下表面4232之间的部位变薄。在未设置切入部的爪部件中,如果在倾斜下表面产生树脂的气孔,则树脂从侧部偏向中央部,其结果是,侧部的滑接面不能高精度地成形。在爪部件42c中,由于设置切入部7c而防止在倾斜下表面4232上发生树脂的气孔,因此图19及图20表示的滑接面428a能高精度地成形。
图22是表示夹紧装置40的爪部件42c附近的剖视图。图22中表示图18的箭头D的位置的爪部件42c的截面,夹紧装置40的其他部位的截面是与爪部件42c的截面对应的位置的截面。爪部件42c的翼部422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备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29。突起部429在未安装盘9的状态下与环状部222之间隔着微小的间隙相对置。在中心壳41中设有与两个侧部428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两个支承部416。
在盘9被固定于夹紧装置40时,由于盘9与中央部427的顶端抵接,因此在侧部428的滑接面428a与支承部416的上端滑接的同时,爪部件42c向图中的顺时针转动。如果盘9被载放于载放面441上,则爪部件42c被省略图示的弹性部件按压而返回径向外侧,中央部427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盘9的中心孔91上侧的边缘911抵接。在翼部422中突起部429与环状部222抵接,由此防止爪部件42c被盘9按压而逆时针旋转。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图23所示,优选地,在爪部件42中,切入部7a形成到比槽部4211两侧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载放后的盘9的抵接位置更靠径向外侧为止。这里,“径向外侧”这样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朝向爪部件42的顶端的方向。图16表示的爪部件42a中也与图23同样,切入部7a形成到比槽部4211两侧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载放后的盘9的抵接位置更靠径向外侧为止。
切入部的形状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表示的形状以外的形状,只要是实质上将上表面4234、顶端部423、倾斜下表面4232和/或滑接面4212附近的部位薄壁化即可。由此,能够防止在上表面4234、顶端部423、倾斜下表面4232和/或滑接面4212中产生气孔。
例如,可以设置上下纵剖顶端部423的槽,和从顶端部423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孔部或者槽。另外,切入部可以在与径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小孔径的至少局部位于滑接面所在的径向的范围内,由此抑制在滑接面4212中产生树脂的气孔,因此使夹紧性能稳定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爪部件42注塑成型时,只要分型线63避开滑接面4212设置,则可以在图14表示的位置以外设置。例如,分型线63的上部可以设置在爪部件421的顶端部423侧。分型线63的下部可以位于抵接部426与卡止面4213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7表示的爪部件42的切入部7也可以设置在与抵接部426的弹性部件43的外径对应的区域81的内侧。由于在爪部件42中,切入部7的至少局部位于区域81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爪部件42上的区域。图16至图25表示的爪部件42a~42c中也同样。
也可以代替保持弹性部件43的爪侧突起部424而设置弹性部件43的端部插入的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切入部优选设置在凹部内。另外,抵接部426也可以不与切入部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爪部件42中,通过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来平滑地连接顶端面4231的上端4231和上表面4234,然而也可以省略上侧倒角形状面4235而直接连接顶端部4231和上表面4234。同样,也可以省略下侧倒角形状面4233而直接连接顶端部4231和倾斜下表面4232。图16至图25表示的爪部件42a~42c中也同样。
在图6表示的爪部件42中,作为爪部件42上下晃动时的滑接面也可以利用省略了槽部4211的倾斜下表面。在盘9被固定于夹紧装置40时,如图24所示,盘9与爪部件42的上表面4234抵接,顶端部423略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倾斜下表面4232在与支承部416的上端滑动接触的同时,爪部件42向径向内侧移动。如图25所示,当盘9被载放于载放面441上时,爪部件42的倾斜下表面4232与盘9的中心孔91上侧的边缘911抵接。
在图3夹紧装置40中,爪部件42的数量可以多于3。另外,环状的载放面441无需是完整的环状,只要形成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大致的环状,则也可以是不连续存在的面。
上述实施方式的夹紧装置40可以用于驱动光盘以外的各种类的盘的装置。此外,盘驱动装置50只要是对盘9进行信息的读出及写入中的一方或两方,即只要是能够进行读出和/或写入的装置即可。盘驱动装置50也可以是开闭盖的类型以外的类型,例如,可以是从壳体中取放载放盘的托盘的所谓的托盘型。
本发明涉及的夹紧装置能够用于对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的各种记录盘驱动装置。

Claims (27)

1.一种夹紧装置,具备:
载放部,其以中心轴为中心配置并载放具有中心孔的盘;
多个爪部件,它们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并在所述载放部的内侧朝向径向外侧且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放射状配置;
施力部,其对所述多个爪部件向所述径向外侧施力;
中心壳,其将所述多个爪部件以它们的顶端突出的状态容纳,并且所述中心壳包括设于各个爪部件的下侧而用于引导各个爪部件的引导部,
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在所述盘载放于所述载放部时按照顶端上下移动的方式旋转并在径向上移动,
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具有:
滑接面,其在所述盘载放于所述载放部时与所述中心壳的引导部滑动接触;
切入部,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滑接面所在的径向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还具备:
顶端面,其比所述滑接面靠近上侧且随着向上方延伸而接近所述中心轴;
上表面,其位于所述顶端面上端的上侧且向径向内侧延伸;
倾斜下表面,其位于所述顶端面下端的下侧且随着向下方延伸而接近所述中心轴,并与载放于所述载放部的盘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倾斜下表面的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滑接面所在的径向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切入部是在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的上部从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切入部是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的与所述施力部抵接的抵接部和所述切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部是螺旋弹簧,
所述切入部的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外径对应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在所述盘载放于所述载放部之前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切入部与所述滑接面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在所述盘载放于所述载放部之前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切入部径向外侧的端部比所述滑接面与所述引导面的抵接位置靠近径向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滑接面随着远离所述中心轴而朝向上方倾斜,所述切入部的内表面的下部也是随着远离所述中心轴而朝向上方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爪部件的每一个是在注塑成型时能够使两个模具向径向上大致对应的方向分离的形状,避开所述滑接面形成分型线。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上表面的中央的部位相对于上表面的周向两侧的部位向上方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爪部件具备爪部主体和两个翼部,
在所述爪部主体的下侧形成沿径向延伸的槽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槽部的底面为其法线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底面越向上方越远离中心轴,
在中心壳的爪部件的下侧设置支承部,
支承部为突出到上方的突出部,
在盘载放于载放面上时,作为支承部的突出部为引导爪部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引导部。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爪部主体的径向内侧的侧面为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在爪部的下部形成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爪侧突起部。
爪侧突起部的外周面的局部与施力部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在顶端面和倾斜下表面之间设有在截面中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曲线状的下侧倒角形状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下侧倒角形状面的曲率半径大于0.1mm且小于0.2mm。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顶端面、下侧倒角形状面以及倾斜下表面平滑地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上表面和顶端面之间设有在截面中略向上方突起的上侧倒角形状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上侧倒角形状面的曲率半径大于0.1mm且小于0.3mm。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所述爪部件具备爪部主体和两个翼部,
所述两个翼部从所述爪部件的周向的两端分别向径向内侧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爪部件具备爪部主体和翼部,
所述爪部主体具备中央部和位于中央部两侧的两个侧部,
中心壳中设有与所述两个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两个支承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在所述两个侧部上设置越远离中心轴越朝向向上方的两个滑接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在固定盘时,在侧部中,由于所述滑接面与所述支承部抵接,从而引导所述爪部件的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中
爪部件具备爪部主体和翼部,
所述爪部件的翼部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备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
26.一种马达单元,具备:
转子部;
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部的定子部;
设置于所述转子部的上端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
27.一种盘驱动装置,具备:
使盘旋转的权利要求26所述的马达单元;
针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或写入的访问部;
保持所述马达单元和所述访问部的壳体。
CN2010101248576A 2009-03-02 2010-02-26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8576 2009-03-02
JP2009048576 2009-03-02
JP2009-283238 2009-12-14
JP2009283238A JP2010231877A (ja) 2009-03-02 2009-12-14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349A CN101826349A (zh) 2010-09-08
CN101826349B true CN101826349B (zh) 2012-08-22

Family

ID=4269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48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349B (zh) 2009-03-02 2010-02-26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07874B1 (zh)
CN (1) CN10182634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839A (zh) * 2006-08-21 2008-02-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CN101271709A (zh) * 2007-03-19 2008-09-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0654B2 (ja) * 2004-03-04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JP4992497B2 (ja) * 2007-03-19 2012-08-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839A (zh) * 2006-08-21 2008-02-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CN101271709A (zh) * 2007-03-19 2008-09-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349A (zh) 2010-09-08
KR20100099052A (ko) 2010-09-10
KR101107874B1 (ko)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1841B (zh) 夹持机构、无刷电机和盘驱动装置
US8760799B2 (en) Rotor hub, motor, and disk driving device
CN101340118B (zh)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71712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11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09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271710B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和装有这种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01131838B (zh)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CN101131840B (zh)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CN101131839B (zh)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CN102163447B (zh) 电动机、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5977112B2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クランプ装置
CN101826349B (zh) 夹紧装置、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
JP2007236146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36643A (ko) 소형 광학 데이터 저장 디스크용 카트리지
US8407731B2 (en) Motor with a chucking device having a turntable and a plurality of balls, and a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motor
CN102737648B (zh) 机壳部件、马达单元、盘驱动装置及机壳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1789247B (zh) 卡紧装置、无刷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JP2011067084A (ja)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202997786U (zh) 马达
CN102290073A (zh) 夹持装置、电机、盘片驱动装置和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2663220U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103872A (zh) 卡紧装置、电动机单元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02648567B (zh) 主轴电机
JP2009193630A (ja) 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