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2788B -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2788B
CN101812788B CN2010101618709A CN201010161870A CN101812788B CN 101812788 B CN101812788 B CN 101812788B CN 2010101618709 A CN2010101618709 A CN 2010101618709A CN 201010161870 A CN201010161870 A CN 201010161870A CN 101812788 B CN101812788 B CN 101812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washings
mentioned
washing
wash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18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2788A (zh
Inventor
金赞梧
权益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2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2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2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27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06F37/06Ribs, lifters, or rubb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receptac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06F37/268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suspens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06F37/269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the bearing of the rotary receptac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06F39/08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8Liquid supply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依据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包括一个使滚筒以步进动作、滚动动作及阿尔法动作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的洗涤包浸湿步骤的洗涤行程。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洗涤行程中执行洗涤包浸湿步骤时,可使滚筒内部的洗涤包得到均匀的浸湿,从而可提高洗衣性能。

Description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洗衣装置中一般包括洗涤行程、清洗行程、脱水行程,其中,在洗涤行程中包括给水步骤、洗涤包浸湿步骤、加热步骤等,在各步骤中均存在有降低洗衣性能的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洗衣性能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包括一个使滚筒以步进动作、滚动动作及阿尔法动作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的洗涤包浸湿步骤的洗涤行程。
有益效果: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洗涤行程中执行洗涤包浸湿步骤时,可使滚筒内部的洗涤包得到均匀的浸湿,从而可提高洗衣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的洗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图;
图2是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的洗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结合截面图;
图4是图示出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的滚筒驱动动作的概略图;
图5是图示出洗涤行程的各步骤的图表;
图6是图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洗行程的图表;
图7是图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清洗行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图示出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洗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洗衣装置1000中可包括以下部件:形成外观的壳体(cabinet)110;设置于壳体110的内部,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洗衣桶(tub)12;可旋转的设置于洗衣桶12内侧的滚筒32。
壳体110形成洗衣装置1000的外观,后述的各种结构要素可安装于上述壳体110中。首先,在壳体110的前面设置有门11,用户通过开放门11可将洗涤对象物投放于壳体110的内部。
在壳体1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洗衣桶12,在洗衣桶12的内侧可旋转的设置有用于容纳洗涤对象物的滚筒32。在此情况下,在滚筒32的内侧可设置有多个提升装置31,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上述提升装置将洗涤对象物举起并使其再掉落到下部。
并且,洗衣桶12由上部的弹簧50得到支撑。此外,在洗衣桶12的后面安装有用于旋转滚筒32的驱动电机40,即,驱动电机40设置于洗衣桶12的后壁,并使滚筒32进行旋转。由此,当驱动电机40使滚筒32进行旋转并在滚筒32中产生振动时,在第一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洗衣桶12也将与滚筒32连动的进行振动,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滚筒32及洗衣桶12中产生的振动将可由下部的减振器(damper)60吸收。
此外,如图1所示,洗衣桶12及滚筒32可与壳体110的底座平行设置,或者是,虽未图示,也可使洗衣桶12及滚筒32的后方向下侧倾斜设置。这是因为,在用户向滚筒32内部投放洗涤物时,滚筒32及洗衣桶12的前面部朝向上部的情况将更加便利。
在滚筒32的前面及/或后面设置有平衡球(ball balancer)70,在滚筒32进行高速旋转的脱水行程时,为了抑制滚筒32的振动而起到平衡(balancing)作用,对于平衡球将在随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洗衣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结合截面图。
参照图2及图3,在洗衣装置中,洗衣桶12将固定支撑于壳体,洗衣桶12中包括以下部件:构成其前方部的洗衣桶前部(tub front)100;构成其后方部的洗衣桶层部(tublayer)120。其中,洗衣桶前部100和洗衣桶层部120通过螺丝进行装配,并在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滚筒的空间。洗衣桶层部120在其后面具有开口部,洗衣桶层部120后面的内周部与后方密封垫(gasket)250的外周部连接,此外,后方密封垫250的内周部与洗衣桶背部(tub back)130连接。洗衣桶背部130在其中央形成有使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后方密封垫250由柔软的材质制成,可防止洗衣桶背部130的振动传递到洗衣桶层部120。
洗衣桶层部120具有后面128,洗衣桶层部120的后面128、洗衣桶背部130及后方密封垫250将构成洗衣桶的后壁面。后方密封垫250分别与洗衣桶背部130及洗衣桶层部120密封(sealing)连接,将可防止洗衣桶内的洗涤水泄漏。在滚筒旋转时,洗衣桶背部130将与滚筒一同进行振动,此时,为了防止与洗衣桶层部120发生干扰,其将以充分的间隔与洗衣桶层部120隔开。由于后方密封垫250由柔软的材质制成,其允许洗衣桶背部130与洗衣桶层部120不发生干扰的进行相对运动。为了允许洗衣桶背部130的上述相对运动,后方密封垫250中可具有褶皱部252,上述褶皱部252可以充分的长度延长。
在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部连接有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用于防止异物质流入到洗衣桶12和滚筒32之间。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由柔软的材质制成,并固定设置于洗衣桶前部100,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由与后方密封垫250相同的材质制成。为了方便进行说明,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将被称为前方密封垫。
滚筒32由滚筒前部(drum front)300、滚筒中部(drum center)320、滚筒背部(drumback)340等构成。此外,在滚筒32的前方部及后方部分别设置有平衡球310、330。并且,滚筒背部340与中心盘(spider)350连接,中心盘350与旋转轴351连接,滚筒32将由通过旋转轴351传递的旋转力在洗衣桶12内进行旋转。
旋转轴351贯通洗衣桶背部130,并与电机170以直接结合方式连接。更为具体的说,电机170的转子174和旋转轴351直接结合,在洗衣桶背部130的后面结合有轴承外壳(bearing housing)400。此外,轴承外壳400将在电机170和洗衣桶背部130之间可旋转的支撑旋转轴351。
在轴承外壳400中固定设置有定子172,此外,围绕定子172设置有转子174。如前所述,转子174与旋转轴351直接结合,电机170是外转子置型电机(outer rotor type),其与旋转轴351直接结合。
轴承外壳400从壳体底座600通过悬架单元(suspension unit)180得到支撑,悬架单元180中包括3个垂直支撑,以及对前后方向倾斜支撑的2个倾斜支撑。
悬架单元180中可包括:第一圆柱弹簧(cylinder spring)520、第二圆柱弹簧510、第三圆柱弹簧500、第一圆柱减振器540及第二圆柱减振器530。
第一圆柱弹簧520将连接于第一悬架托架(suspension bracket)450和底座600之间,此外,第二圆柱弹簧510将连接于第二悬架托架440和底座600之间。
第三圆柱弹簧500将直接连接于轴承外壳400和底座600之间。
第一圆柱减振器540将倾斜的设置于第一悬架托架450和底座600后方部之间,第二圆柱减振器530将倾斜的设置于第二悬架托架440和底座600后方部之间。
在悬架单元180中,圆柱弹簧520、510、500可不以完全固定的方式连接于壳体底座600,而是为了允许滚筒的前后及左右方向的移动,可被设置为允许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即,其被弹性得到支撑,使对连接于底座600的其支撑点可允许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某种程度的旋转。
在悬架中垂直设置的结构可构成为弹性缓冲滚筒的振动,倾斜设置的结构可构成为衰减其振动。即,在包括弹簧和减振装置的振动系中,可构成为垂直设置的结构起到弹簧的作用,而倾斜设置的结构起到减振装置的作用。
洗衣桶前部100及洗衣桶层部120将固定设置于壳体110,滚筒32的振动将由悬架单元180得到缓冲支撑,实质上,可以说是洗衣桶12和滚筒32的支撑结构分离的形态,或者可以说是,即使滚筒32振动但洗衣桶12不进行振动的形态。
轴承外壳400和悬架托架将通过第一平衡块(weight)431及第二平衡块430连接。
在壳体110的内部设置有给水线722,上述给水线722将与水龙头等外部给水源连接,控制部开启/关闭控制给水阀门720,并通过给水线722向洗衣桶12内部供给洗涤水。给水线722的端部与洗衣桶12的前方或前方密封垫200连接,将可从洗衣桶12的前方部向内部供给洗涤水。此外,在沿着给水线722设置有洗涤剂盒710并给水的情况下,将可同时供给洗涤剂。
此外,在洗衣桶12的下部可设置有循环泵730,循环泵730使从洗衣桶12排出的洗涤水通过循环线744进行循环,并再供给到洗衣桶12的内部。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当需要通过循环泵730循环洗涤水时,将调节阀门732连接循环泵730和循环线744。循环线744的端部与洗衣桶12的前方或前方密封垫200连接,将可从洗衣桶12的前方部向内部供给洗涤水。并且,当需要从洗衣桶12中排出洗涤水时,将通过连接循环泵730和排水线742排出洗涤水。虽然图中未示出,可分别设置有用于循环洗涤水的循环泵和用于排出洗涤水的排水泵,在此情况下,循环线和排水线将分别与循环泵和排水泵连接。
此外,洗衣桶12及滚筒32可相对于底座600平行设置,也可相对于底座600倾斜既定角度设置。在此情况下,为了使用户更加容易的向滚筒32内部投放洗涤物,洗衣桶12及滚筒32的后方部最好是向下侧倾斜设置。
此外,在前述的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当在滚筒32的内部容纳洗涤对象物1并使滚筒32进行旋转时,根据洗涤对象物1的位置将可能产生较大的噪音及振动。例如,当在滚筒32内部的洗涤对象物未被均匀分布的状态下滚筒32进行旋转(以下称为‘偏心旋转’)时,将可能产生较大的振动及噪音。特别是,为了进行脱水而使滚筒32高速加速时,振动及噪音将可能成为问题。
因此,在洗衣装置中,为了防止滚筒32的偏心旋转而引起的振动及噪音,将可设置平衡球70、310、330。平衡球70、310、330可在滚筒32的前方侧或后方侧设置一个,或者是,可分别设置于前方侧及后方侧。
平衡球70、310、330安装于旋转的滚筒32,并起到减少偏心的作用。平衡球70、310、330最好是构成为其重量中心可变的进行移动,即,平衡球70、310、330在其内部包括具有既定的重量的球72、312、332,并且,可构成为包含使上述球沿着圆周方向移动的路径。
更为具体的说,随着滚筒32的旋转,球将由其摩擦力进行旋转。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由于球不处于被滚筒32约束的状态,其将以与滚筒32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但是,引起偏心的洗涤物将紧贴于滚筒内壁,并在充分的摩擦力和滚筒内壁的提升装置的作用下,将以与滚筒32几乎相同的速度进行旋转,因此,洗涤物的旋转速度和球的旋转速度将不同。其结果是,在滚筒32开始旋转的比较低速的旋转初期,洗涤物的旋转速度将快于球的旋转速度,更准确的说,其具有更快的旋转角速度,并且,球和洗涤物的相位差,即,对滚筒32的旋转中心的相位差将继续发生变化。
接着,当滚筒32的旋转速度逐渐加快时,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紧贴于移动路径的外侧圆周面上,同时,球将被排列于与洗涤物的相位差达到90°至180°的位置。当滚筒32的旋转速度达到既定值以上时,离心力将变大,并使上述圆周面和球之间的摩擦力达到一定值以上,球将具有与滚筒32相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在此情况下,球将维持与洗涤物的相位差达到90°至180°的位置,最好是维持大致180°的位置,以与滚筒32相同的速度进行旋转。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进行说明,将如上所述的球在滚筒32中具有一定的位置旋转的情况表示为‘偏心对应位置’或‘被球平衡’。
由此,在滚筒32内部的一侧发生由于洗涤对象物的重量而引起的偏心时,平衡球70、310、330内部的球将移动到偏心对应位置以减少偏心。
此外,在前述的洗衣装置中滚筒32可以多种形态进行驱动,即,在洗涤行程、清洗行程、脱水行程等中可根据各行程适当的决定滚筒32的驱动动作,或是可根据用户选择的进程的特性而适当的决定滚筒32的驱动动作。下面,将对可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的多种滚筒32驱动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是图示出多种滚筒32驱动动作的图面。图4是为了图示出滚筒32的旋转而从滚筒32的正面看去的概略图,并且,在图4中,为了说明与滚筒32的旋转角度对应的洗涤物的位置,将滚筒32的内部向逆时针方向划分为4等分,并分别定义为第一象限面、第二象限面、第三象限面及第四象限面。
参照图4,滚筒32驱动动作将由滚筒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及旋转角度的组合而实现,并且,在滚筒32驱动动作不同的情况下,位于滚筒32内部的洗涤物的掉落方向、掉落时点及掉落时的冲击量将会不同,更进一步讲,在滚筒32内部的洗涤物的流动将会不同,可通过控制用于旋转滚筒32的驱动电机来实现多种滚筒32驱动动作。
此外,由于洗涤物在滚筒32旋转时由设置于滚筒内周面的提升装置(31)提升,通过控制滚筒32的旋转速度、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将可使洗涤物中施加的冲击不同,即,可使洗涤物之间的摩擦、洗涤物和洗涤水之间的摩擦,以及洗涤物的掉落冲击等机械作用力分别不同,由此,可使为了进行洗涤而捶打或搓洗洗涤物的程度不同。并且,通过控制滚筒32的旋转速度、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使在滚筒32内的洗涤物的分散或翻转程度不同。
由此,在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将提供多种滚筒32驱动动作,并根据洗涤物的种类、洗涤物的被污染程度、各个行程、构成各个行程的细化步骤而采取不同的滚筒32驱动动作,从而可以最佳的机械作用力处理洗涤物,由此将可提高洗涤物的洗涤效率。此外,通过采用最优的滚筒32驱动动作将可减少所需的时间。
此外,驱动电机包括与滚筒32的旋转轴直接连接的类型,以及通过传送带等向滚筒32传递旋转力的类型。但是,为了实现多种滚筒32驱动动作,驱动电机170最好是由与滚筒32直接连接的类型构成,这是因为,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扭矩等,将可最大程度的防止时间上的延迟或空回(backlash),从而可即刻控制滚筒驱动动作。
滚筒驱动动作中包括滚动动作(rolling motion)、翻转动作(tumbling motion)、步进动作(step motion)、摆动动作(swing motion)及擦洗动作(scrub motion)等。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各动作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4(a)是图示出滚动动作(rolling motion)的示意图。在图4的各图面中,为了说明各驱动动作而图示出滚筒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及滚筒内部的洗涤物的移动。
参照图4(a),滚动动作被定义为是,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一方向继续进行旋转,滚筒32内周面的洗涤物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在大致90°以下的位置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动作。
即,当驱动电机170使滚筒以大致35RPM至45RPM进行旋转时,位于滚筒32的最低点的洗涤物沿着滚筒32的旋转方向上升到既定高度后,将在从上述滚筒的最低点向旋转方向上大致90°以下的位置,如滚动般流动到上述滚筒的最低点,在滚筒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构成洗涤物从滚筒的第三象限面持续滚动的形态。洗涤物通过上述滚动动作,并通过与洗涤水的摩擦、洗涤物之间的摩擦,以及与滚筒内周面的摩擦进行洗涤,并且,通过上述滚动动作将充分产生洗涤物的翻转,从而可得到柔和的搓洗洗涤物的效果。
此外,滚筒RPM将由滚筒旋转时的与离心力的关系决定,即,滚筒的RPM越大时,滚筒内的洗涤物中将产生越大的离心力,当离心力大于重力时,洗涤物将被紧贴于滚筒内壁,当离心力小于重力时,洗涤物将向滚筒下部掉落。因此,由于离心力和重力的相对的大小存在差异,滚筒内部的洗涤物的流动将会不同。当然,在决定滚筒RPM时,需要考虑到滚筒的旋转力和滚筒与洗涤物之间的摩擦力。
在前述的滚动动作中,滚筒的RPM被决定为使产生的离心力小于重力。即,在滚动动作中,洗涤物将具有随着滚筒的旋转如滚动般掉落的形态,因此,其离心力应当要小于重力。
图4(b)是图示出翻转动作(tumbling motion)的示意图。
参照图4(b),翻转动作被定义为是,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一方向继续进行旋转,滚筒内周面的洗涤物从滚筒的旋转方向上大致90°至110°位置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动作。在上述翻转动作中,只需控制滚筒以适当的RPM向一方向进行旋转,即可产生洗涤物和滚筒之间的机械作用力,它是在洗涤和清洗时一般使用的滚筒驱动动作。
即,在驱动电机170进行驱动之前,滚筒32中投放的洗涤物将位于上述滚筒32的最低点,当上述驱动电机170向上述滚筒32提供扭矩时,上述滚筒32将进行旋转,设置于上述滚筒的内周面的提升装置132将洗涤物从滚筒内的最低点移动到既定高度,当上述驱动电机170使上述滚筒32以大致46RPM至50RPM程度进行旋转时,洗涤物将从上述滚筒的最低点向旋转方向上大致90°至110°的位置向滚筒的最低点方向掉落。在翻转动作中,滚筒的RPM被决定为使产生的离心力大于滚动动作中的滚筒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并小于重力。
在翻转动作中,在滚筒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洗涤物将构成从滚筒的最低点上升到第二象限面,并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形态。由此,在翻转动作中,将使洗涤物通过与洗涤水的摩擦及掉落引起的冲击力进行洗涤,并以大于滚动动作的机械作用力执行洗涤及清洗。此外,由于是从滚筒内部掉落的动作,将可实现使相互缠结的洗涤物得到分离并分散洗涤物的效果。
图4(c)是图示出步进动作(step motion)的示意图。
参照图4(c),步进动作是被控制为,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滚筒内周面的洗涤物从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最高点(约为180度位置)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动作。
当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以大致60RPM至70RPM进行旋转时,洗涤物在到达最高点之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无掉落的进行旋转。步进动作是在洗涤物到达最高点附近的情况下,通过紧急制动滚筒,使洗涤物受到的冲击力极大化的动作。
在步进动作中,驱动电机170使滚筒以洗涤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到达最高点之前防止从滚筒的内周面掉落的速度(大致60RPM至70RPM)进行旋转后,在洗涤物位于滚筒的最高点(旋转方向180度)附近的情况下,将向上述滚筒32供给逆扭矩。洗涤物从滚筒32的最低点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上升后,在驱动电机170的逆扭矩作用下滚筒被瞬间停止的时刻,将从滚筒32的最高点掉落到最低点。因此,步进动作是通过滚筒内部的洗涤物以最大落差掉落的过程中引起的冲击力进行洗涤的动作,由上述步进动作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将大于前述的滚动动作或翻转动作。
在步进动作等进行紧急制动时,驱动电机170最好是被反相制动。反相制动是向电机旋转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旋转力,以制动电机的方式。为了产生与电机旋转中的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力,可使电机中供给的电流的相位(phase)逆转,反相制动使电机的紧急制动成为可能,因此,反相制动将是对于向洗涤物施加强冲击的上述步进动作最为适合的制动方式。
在图4(c)中,在步进动作中,在滚筒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洗涤物将构成在滚筒的最低点从第三象限面经由第二象限面移动到滚筒的最高点后,脱离滚筒的内周面,并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形态。由此,在步进动作中,由于在滚筒内部掉落的距离最大,在洗涤包量少的情况下,将可更加有效的提供机械作用力。
随后,驱动电机170再向上述滚筒32施加扭矩,使滚筒的最低点的洗涤物向相同的旋转方向上升到最高点。即,通过施加扭矩使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在洗涤物到达最高点的情况下,通过施加扭矩使其瞬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以紧急停止,随后施加扭矩使其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上述步进动作。其结果是,上述步进动作是在滚筒进行旋转时,使通过形成于滚筒的通孔(134)流入的洗涤水和洗涤物产生摩擦以进行洗涤,当洗涤物位于滚筒的最高点时,使其掉落并通过冲击力进行洗涤的动作。
图4(d)是图示出摆动动作(swing motion)的示意图。
参照图4(d),摆动动作是被控制为,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两方向交替进行旋转,并使洗涤物从滚筒的旋转方向上大致90°至130°位置掉落的动作。
即,当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逆时针方向以大致40RPM进行旋转时,位于滚筒32的最低点的洗涤物将向逆时针方向上升到既定高度,此时,在洗涤物到达从滚筒的逆时针方向上90°的位置后,电机使滚筒停止进行旋转,从而使洗涤物从滚筒的逆时针方向上90°至130°位置向滚筒的最低点方向掉落。
随后,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顺时针方向以大致40RPM进行旋转,使洗涤物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向顺时针方向上升到既定高度,此外,在洗涤物到达从滚筒的顺时针方向上90°位置后,驱动电机170使滚筒停止进行旋转,从而使洗涤物从滚筒的顺时针方向上90°至130°位置向滚筒的最低点方向掉落。
即,摆动动作是滚筒的一方向旋转及停止和逆方向旋转及停止反复进行的动作,其可以说是,反复进行洗涤物被上升到滚筒的第三象限面至第二象限面一部分并柔和的掉落后,被上升到滚筒的第四象限面至第一象限面一部分并柔和的掉落的动作的形态。由此,摆动动作可以说是使洗涤物跨过滚筒的第三象限面和第四象限面,并以横卧的8字形态流动的形态。
在此,作为驱动电机170的制动最好是利用发电制动,发电制动是利用在电机中接入的电流OFF时,通过旋转惯性使电机起到发电机的作用的制动方式。当电机中接入的电流OFF时,电机的线圈上流动的电流方向将与电源OFF之前的电流的方向相反,从而将向妨碍电机旋转的方向产生作用力(弗莱明的右手法则),并制动电机。上述发电制动与上述反相制动不同,其不使电机被紧急制动,而是柔和转换滚筒的旋转方向。由此,通过在摆动动作中利用发电制动,使驱动电机170中产生的负载最小化,从而在使驱动电机170的机械性磨损最小化的同时,可调节施加给洗涤物的冲击。
图4(e)是图示出擦洗动作(scrub motion)的示意图。
参照图4(e),擦洗动作是被控制为,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两方向交替进行旋转,并通过反相制动使洗涤物从滚筒的旋转方向上大致130°至160°的位置掉落的动作。
即,当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逆时针方向以约为60RPM进行旋转时,位于滚筒32的最低点的洗涤物将向逆时针方向上升到既定高度,此时,在洗涤物经过滚筒的逆时针方向上约为90°的位置后,电机将向滚筒提供逆扭矩,从而使滚筒暂时停止进行旋转,此时,位于滚筒的内周面的洗涤物将会急剧掉落。
随后,驱动电机170使滚筒32向顺时针方向以约为60RPM进行旋转,使掉落的洗涤物向顺时针方向上升到既定高度,在洗涤物经过滚筒的顺时针方向90°位置后,驱动电机170将向滚筒提供逆扭矩,从而使滚筒暂时停止进行旋转,此时,位于滚筒的内周面的洗涤物从滚筒的顺时针方向上130°至160°的位置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
由此,在擦洗动作中,使洗涤物从既定高度急剧掉落并洗涤洗涤物,此外,为了滚筒的制动,驱动电机170最好是被反相制动。
在擦洗动作中,由于滚筒的旋转方向被急剧转换,洗涤物将不会较大的脱离滚筒的内周面,从而可得到非常强力的搓洗效果。擦洗动作是反复进行经过第四象限面并移动到第一象限面一部分的洗涤物急剧掉落,再经过第三象限面并移动到第二象限面一部分后掉落的动作的形态。因此,可以说是被上升的洗涤物沿着滚筒的内周面反复进行下降的动作的形态。
下面,将对包括前述的滚筒驱动动作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洗衣装置中一般包括洗涤行程、清洗行程、脱水行程,下面,将对洗涤行程及清洗行程进行说明。
图5是图示出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的洗涤行程的图表。图5中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洗涤水的温度及循环泵的驱动与否(on/off)。
参照图5,洗涤行程中包括给水步骤S310、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加热步骤S350、后洗涤步骤S370。
在给水步骤中,控制部向洗衣桶12内侧供给洗涤水。更为具体的说,控制部开放给水阀门720,并经由给水线722及洗涤剂盒710向洗衣桶12内部供给洗涤水。
此外,在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洗衣桶12直接固定于壳体110,滚筒32设置于洗衣桶12的内侧。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洗涤桶12被固定,并只有滚筒32进行振动,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重要的是防止滚筒32与洗衣桶12进行接触,因此,洗衣桶12和滚筒32之间的间隔可构成为比现有技术的洗衣装置更大。
当如上所述洗衣桶12和滚筒32之间的间隔变宽时,在向洗衣桶12内部给水的情况下,滚筒32内部的洗涤物将很难被洗涤水浸湿。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为了在给水时使洗涤物容易被浸湿,将使循环泵730进行驱动,从而循环洗衣桶12内部的洗涤水。例如,在给水阀门720开放的状态下,循环泵730可持续进行驱动或以既定周期进行驱动。
此外,在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滚筒32与洗衣桶背部130连接,洗衣桶背部130将通过轴承外壳400由悬架单元180得到支撑,而不是由洗衣桶12得到支撑。由此,与洗衣桶背部130直接连接于洗衣桶12并支撑滚筒30的重量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洗衣装置相比,滚筒32的自由度将变大,特别是滚筒32的前方部的自由度将会增加。
但是,在向洗衣桶12内部给水时,给水线722和循环线744将在洗衣桶12的前方供给洗涤水,位于滚筒32前方的洗涤包将首先被浸湿,由此,与滚筒32的后方比较时,滚筒32前方的重量将变重,并可能导致滚筒32前方部下垂。在滚筒32的前方部下垂的情况下,当滚筒32进行旋转时将增大噪音及振动,并且,将进一步与洗衣桶12的内面接触。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在进行给水时,将使滚筒32前方部及后方部的洗涤物被均匀的浸湿。
下面,将对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进行给水时,使滚筒32前方部及后方部的洗涤物被均匀浸湿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给水步骤中进行给水时,通过驱动循环泵730使洗涤水进行循环的同时驱动滚筒32,在驱动滚筒32时,控制部将使滚筒32按照前述的滚筒驱动动作中的擦洗动作进行驱动。
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滚筒32和洗衣桶12之间的间隔变大,在进行给水时,当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在滚筒32中实现翻转动作时,滚筒32后方的洗涤包将很难被浸湿。即,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滚筒32和洗衣桶12之间的间隙变大,通过翻转动作将无法使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洗涤水由于滚筒32的旋转而上升,特别是,滚筒后方的洗涤包将不被洗涤水浸湿。
因此,在本控制方法中,在执行给水步骤时,将代替翻转动作而实现擦洗动作。如前所述,与翻转动作相比,由于擦洗动作使滚筒32以更快的RPM进行旋转,滚筒32和洗衣桶12之间的洗涤水将由于滚筒32的旋转而上升,并掉落到洗涤包的上部。
特别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由于具有滚筒32及洗衣桶12的后方部向下部倾斜的结构,通过擦洗动作将可使洗衣桶12后方的洗涤水容易的供给到洗涤物的上部。并且,在擦洗动作中,使滚筒3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急剧反转并进行旋转,由此,通过滚筒32的急剧反转运动将使洗涤水中产生涡流,从而可使滚筒前方及后方的洗涤物被均匀的浸湿。
此外,在为了给水而开放给水阀门720并给水的情况下,当使滚筒32进行驱动并旋转时,洗涤物将随着滚筒32的驱动而在滚筒32的内部流动,在此情况下,通过连接于洗衣桶12的前方的给水线722供给的洗涤水将大部分供给到流动的滚筒32前方部的洗涤物,从而使前方洗涤包比后方洗涤包更快的被浸湿。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在为了给水而开放给水阀门720并经过既定时间之前,或是在达到既定水位之前,将不使滚筒32进行驱动。如上所述,在使滚筒32以既定时间,或是在达到既定水位之前不进行驱动时,通过给水线722供给的洗涤水将大部分汇集于洗衣桶12的下部。其中,既定水位可考虑洗衣桶12和滚筒32之间的间隔而决定,并且,既定时间可根据洗衣桶12及滚筒32的容量、洗涤包的量等决定。
特别是,在前述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洗衣桶12的后方部向下部倾斜设置,在洗衣桶12的后方部将汇集较多的洗涤水,接着,在经过既定时间后,当使滚筒32进行驱动并旋转时,通过洗衣桶12的后方部储存的洗涤水将均匀的浸湿滚筒32的后方部的洗涤物。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滚筒32时,滚筒的驱动动作将由翻转动作或擦洗动作实现。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不驱动滚筒32并开放给水阀门720进行给水时,最好是进行给水阀门720的开启/关闭(on/off)控制。
即,在开放给水阀门720供给洗涤水时,在水龙头等外部给水源的水压作用下,洗涤水中将可能具有相当大的水压,在此情况下,通过给水线722供给的洗涤水在水压作用下将供给到滚筒32的前方,并使前方的洗涤包首先被浸湿。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进行给水时,可使给水阀门720反复进行开启/关闭操作,而不是使其处于持续开放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可将其开启/关闭控制为,使供给的洗涤水具有不直接供给到滚筒32的内部的程度的水压。其中,不直接供给到滚筒32的内部的程度的水压指的是,例如,通过给水线722供给的水不会在水压作用下直接喷射到滚筒内部,而是沿着滚筒32、洗衣桶12或门等流落并汇集于洗衣桶12的后方。随后的说明与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将省去反复的说明。
此外,在给水步骤中进行给水的情况下,当滚筒32内部的洗涤包处于相互缠绕的状态时,只有洗涤包的一部分将被浸湿,特别是,在由洗涤包缠绕而成的洗涤包块的中央部的洗涤包将不会被浸湿,而是只有洗涤包块的外部的洗涤包被浸湿。如上所述,当只有洗涤包的一部分被浸湿时,在洗涤行程中将无法顺畅的执行洗涤,从而降低洗涤力。下面,将对洗涤包缠绕的情况下使洗涤包被均匀浸湿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为了给水而开放给水阀门720并供给洗涤水的同时,驱动循环泵730使洗涤水进行循环,并且,控制部使滚筒32以既定RPM进行旋转。
其中,既定RPM将由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以可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速度来决定。因此,既定RPM将设定为在滚筒旋转时作用的离心力将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既定RPM将设定为低于在洗衣装置中产生共振的过渡区域(大致200至350RPM)。这是因为,当以过度区域以上的RPM进行旋转时,在共振作用下将使噪音及振动显著增大。因此,在本控制方法中,上述既定RPM可设定为大致100至170RPM。
由此,当控制部使滚筒32以上述既定RPM进行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洗涤物将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并且,通过循环线744及给水线722供给的洗涤水将随着滚筒32的旋转而被分散,被分散的洗涤水将供给到滚筒32的内部,并供给到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洗涤物,从而使洗涤物被均匀的浸湿。
在给水步骤之后,控制部将执行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在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中,控制部关闭给水阀门720并驱动滚筒32,同时驱动循环泵730使洗涤水进行循环。虽然,在前述的给水步骤中也进行洗涤包浸湿,但主要是在洗涤包浸湿步骤中通过关闭给水阀门720并驱动滚筒32来进行洗涤包浸湿。
在本控制方法中,在洗涤包浸湿步骤中使滚筒32进行驱动并执行洗涤包浸湿,在此情况下,控制部可使滚筒32以滚动动作进行驱动。在滚动动作中,由于洗涤物随着滚筒32的旋转将在滚筒32的内部如滚动般流动,洗涤水和洗涤物的接触将频繁,从而可顺畅的执行洗涤包浸湿。
并且,在执行洗涤包浸湿时,控制部可将洗涤包浸湿步骤细分为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和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第一及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可根据各步骤中的滚筒的驱动动作而划分,即,控制部可使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和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的滚筒驱动动作不同,驱动循环泵则与前述的情况相同。
更为具体的说,在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中,控制部可使滚筒32以滚动动作或步进动作中的某一个进行驱动,滚筒驱动动作的选择可由洗涤包量决定。即,在滚筒32内部的洗涤包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如洗涤包量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滚筒以步进动作进行驱动,当为基准值以上,洗涤包量多的情况下,可使滚筒32以滚动动作进行驱动。
如前所述,在洗涤包量少的情况下,在步进动作中使洗涤物掉落的效果将会增大,因此,在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中,洗涤包量少的情况下,将进行步进动作,从而使洗涤物以最大落差掉落,并可使洗涤物较好的吸收洗涤水。此外,在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中,洗涤包量多的情况下,将进行滚动动作,这是因为,在洗涤包量多的情况下,即使是进行步进动作,洗涤包的落差距离也不会很大。
接着,在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控制部使滚筒32以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使其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既定RPM进行旋转(以下定义为阿尔法动作)。其中,既定RPM由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速度来决定。因此,既定RPM将设定为在滚筒32旋转时作用的离心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既定RPM将设定为低于洗衣装置的过度区域。这是因为,当以过度区域以上进行旋转时,在共振作用下将使噪音及振动显著增大。因此,上述既定RPM将可设定为大致100至170RPM程度。
其结果是,在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使滚筒32以上述既定RPM进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洗涤物将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通过循环泵供给的洗涤水将向紧贴于滚筒的内壁的洗涤包均匀的供给,由此,将可实现洗涤包被均匀的浸湿。
此外,在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控制部可紧接着上述阿尔法动作而实现其它驱动动作,例如,控制部可紧接着阿尔法动作而实现滚动动作。在此情况下,通过阿尔法动作分散洗涤包并供给洗涤水,通过滚动动作使洗涤包滚动流动并由洗涤水均匀的浸湿。
接着,控制部将执行加热步骤S350。
更为具体的说,在加热步骤中,控制部使滚筒32以翻转动作、滚动动作、摆动动作中的某一个动作进行驱动,同时驱动洗衣桶12内部设置的加热器(未图示),并加热洗衣桶12内部的洗涤水。
但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滚筒32和洗衣桶12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在驱动加热器并加热洗涤水时,即使旋转滚筒32也可能只加热洗衣桶12中储存的洗涤水,而滚筒32内部的洗涤物得不到加热。由此,与加热的洗涤水相比,洗涤物的温度将相对低温,从而使后述的后洗涤步骤S370中可能无法顺畅的去除洗涤物的污渍等。
因此,在适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执行加热步骤时,最好是驱动循环泵730并使洗涤水进行循环,通过循环泵730将洗衣桶12中储存的被加热的洗涤水供给到洗衣桶12的上部,从而可对洗涤物进行加热。
但是,在加热步骤中,循环泵730最好是以既定周期限制性的驱动,而不是保持持续驱动的状态。特别是,在加热步骤中,循环泵730最好是被控制为其关闭(off)时间比开启(on)时间更长。这是因为,在加热步骤中使循环泵持续进行驱动,或是使循环泵的开启时间比关闭时间更长时,洗涤水将在未被加热到既定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循环,从而导致无法将洗涤水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此外,在洗衣桶12内部设置加热器的情况下,上述加热器最好是以未露出到水面上部的状态进行驱动。这是因为,当加热器以露出到水面上部的状态进行驱动时,加热器中将承接过负载,从而导致加热器发生故障等。因此,在加热步骤中驱动加热器时,重要的是与加热器保持既定距离以上的水位(以下称为基准水位)。其中,在加热步骤中,控制部可通过如下方法(以下称为‘断开(cut off)方法’)进行控制,即,当水位降低到基准水位以下时,控制部将关闭(off)加热器,进一步讲,当通过再给水等使水位再次上升到既定水位以上时,控制部将再次开启加热器。
但是,当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的加热步骤中采用上述断开方法时,加热器及各种电路中将承接过负载,更进一步讲,将会缩短其寿命。
即,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的加热步骤中,在驱动加热器进行加热的同时驱动循环泵730,由此,通过循环泵730的驱动将使洗衣桶12内的水位持续以既定量摇动,而不是保持一定的水位。在此情况下,随着洗衣桶12内的水位摇动,其水位可能降低到上述基准水位以下,特别是,当洗衣桶12内的水位在上述基准水位摇动时,加热器将在基准水位以上开启,并在基准水位以下关闭,从而持续反复进行开启/关闭操作,加热器的反复开启/关闭将使包括加热器的各种电路承接过负载,并导致缩短其寿命。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洗衣装置的加热步骤中,当在加热器进行驱动中洗衣桶12内的水位降低并到达基准水位时,将执行再给水,从而防止加热器的反复开启/关闭。
更为具体的说,在加热步骤中,当洗衣桶12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准水位以下时,控制部将使滚筒32停止进行驱动,关闭循环泵730并开放给水阀门720,从而执行再给水。关闭滚筒及循环泵的原因在于,当使滚筒及循环泵进行驱动时,洗衣桶内部的水位将会摇动,从而将很难检测出准确的水位。进一步讲,也可以使加热器被关闭。此外,再给水可以预先设定的既定时间进行,或是可通过水位检测使其达到基准水位,或是超过基准水位而达到一定水位,上述再给水步骤中的具体水位可根据初始选择的进程的种类而不同。
接着,控制部使滚筒32进行驱动,同时驱动循环泵730执行后洗涤步骤。在后洗涤步骤中的滚筒32的驱动动作可根据用户选择的进程从前述的驱动动作中适当选择,循环泵730将以既定周期进行驱动,并使洗衣桶12内部的洗涤水进行循环。
当经过如前所述的步骤结束洗涤行程时,控制部将执行清洗行程。在此,图6中图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洗行程。
参照图6,清洗行程中包括清洗脱水步骤S410、给水步骤S430、滚筒驱动步骤S450及排水步骤S470。
首先,控制部使滚筒32以第二旋转速度(RPM 2)进行旋转,并执行清洗脱水步骤S410。在清洗脱水步骤中,控制部使滚筒32以大致500至700rpm程度进行旋转,并去除洗涤行程中残留于洗涤包的水分及洗涤剂。
接着,控制部使滚筒32停止进行驱动,开放给水阀门720,并向洗衣桶12内部供给清洗水S430。在此,清洗水位可根据用户选择的进程预先设定,或者是,可由用户手动进行设定。
当给水结束时,控制部使滚筒32以第一旋转速度(RPM 1)并以既定周期进行驱动S450。在滚筒驱动步骤中,控制部将控制滚筒32的动作,并从洗涤物中去除洗涤剂。在本步骤中,控制部可控制滚筒以前述的翻转动作、步进动作、擦洗动作、滚动动作及摆动动作中的某一个动作进行驱动。
接着,控制部使滚筒32停止进行驱动,并驱动排水泵排出洗衣桶12内的清洗水S470。
前述的步骤,即,清洗脱水步骤、给水步骤、滚筒驱动步骤、排水步骤将形成清洗行程的一个循环,控制部可只执行一次上述循环,也可由所选择的进程或用户的选择而执行多次。
但是,在前述的实施例的清洗行程中,在一个循环中包括清洗脱水步骤,清洗脱水步骤的第二旋转速度如前所述将达到大致500至700RPM程度,上述清洗脱水的旋转速度将属于洗衣装置的共振发生的过渡区域(大致200至350RPM)以上。
因此,在滚筒32内部的洗涤包未均匀分散的情况下,将执行用于分散洗涤包的洗涤包分散步骤,接着,为了清洗脱水可进行加速。在洗涤包分散步骤中,将反复执行使滚筒32以既定RPM进行正旋转及/或逆旋转。在洗涤包分散步骤结束后,确认滚筒32的偏心程度,并在滚筒32的偏心值为既定值以下时执行清洗脱水,而在偏心值为既定值以上时反复进行洗涤包分散步骤。其结果是,由于在清洗脱水步骤之前执行洗涤包分散步骤,将导致需要较多的清洗行程时间,特别是,随着反复进行洗涤包分散步骤,将导致清洗行程的时间显著加长,因此,存在无法准确的预测出清洗行程的所需时间的问题。
下面,将对可解决上述问题,即,对可减少清洗行程的所需时间的清洗行程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7中图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清洗行程。
参照图7,在第二实施例的清洗行程中包括给水步骤S510、滚筒驱动步骤S530及排水步骤S550。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的清洗行程中的差别在于,省略了清洗脱水步骤,通过省略清洗脱水步骤将可缩短清洗脱水步骤的时间。进一步讲,由于不需要进行洗涤包分散步骤,将可防止因反复进行洗涤包分散步骤而导致的清洗行程的时间显著加长的问题。但是,通过省略清洗脱水步骤虽然可缩短清洗行程中所需的时间,但由于省略了以较高速度旋转洗涤包并去除洗涤包中残留的洗涤剂的清洗脱水步骤,将很难充分去除洗涤包中残留的洗涤剂。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清洗行程的控制方法中,在排水步骤中不使滚筒32停止进行驱动,而是以第二旋转速度(RPM 2)并以大致1至3分钟程度进行旋转。在此,第二旋转速度由在滚筒32进行旋转时,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速度来决定。因此,第二旋转速度将设定为在滚筒32旋转时作用的离心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第二旋转速度将设定为低于洗衣装置的过渡区域。这是因为,当以过度区域以上进行旋转时,在共振作用下将使噪音及振动显著增大。因此,第二旋转速度可设定为大致100至170RPM程度。
其结果是,在排水步骤中,将使滚筒32以上述既定RPM进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洗涤物将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从而可去除洗涤包中残留的洗涤剂。由此,在省略清洗脱水步骤的同时,在排水步骤中使滚筒以第二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从而可防止清洗性能降低。
此外,如前所述,在排出洗衣桶12内部的水时,使滚筒32以第二旋转速度(在滚筒32旋转时,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可紧贴于滚筒32内壁的速度)进行旋转的步骤可适用于清洗行程之前执行的所有排水步骤中,即,在洗涤行程中排出水时,也可执行使滚筒32以上述既定RPM进行旋转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使滚筒(32)以步进动作、滚动动作及阿尔法动作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的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的洗涤行程;滚动动作为驱动电机使滚筒(32)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滚筒(32)内周面的洗涤物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在90°以下的位置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动作;步进动作为驱动电机使滚筒(32)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滚筒内周面的洗涤物从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最高点,即约为180度掉落到滚筒的最低点的动作;阿尔法动作为控制部使滚筒(32)以防止洗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而是使洗涤物紧贴于滚筒(32)的内壁的既定RPM进行旋转的动作;上述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中包括上述滚筒(32)的驱动动作相互不同的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及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在上述第一洗涤包浸湿步骤中,上述滚筒(32)进行步进动作及滚动动作中的某一个;根据上述滚筒(32)内部的洗涤包量决定上述滚筒(32)的驱动动作;当在上述滚筒(32)的内部的洗涤包量为基准值以下时,将进行步进动作,当为基准值以上时,将进行滚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洗涤包浸湿步骤(S330)中,上述滚筒(32)进行滚动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上述滚筒(32)将进行阿尔法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洗涤包浸湿步骤中,上述滚筒(32)还进行滚动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洗衣装置中包括:壳体(110);固定设置于上述壳体(110)的洗衣桶(12);包括与上述滚筒(32)连接的旋转轴(351),可旋转的支撑上述旋转轴的轴承外壳(400),以及与上述旋转轴(351)连接的电机(170)的驱动部;使上述驱动部和上述洗衣桶(12)后面的后方开口部之间柔软的连接的连接构件;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缓冲支撑的悬架单元(180)。
CN2010101618709A 2009-08-27 2010-04-08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2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80129 2009-08-27
KR1020090080129A KR101644879B1 (ko) 2009-08-27 2009-08-27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2788A CN101812788A (zh) 2010-08-25
CN101812788B true CN101812788B (zh) 2013-02-13

Family

ID=42620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87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2788B (zh) 2009-08-27 2010-04-08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44879B1 (zh)
CN (1) CN1018127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0095A (zh) * 2016-10-05 2019-07-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561B (zh) * 2015-05-25 2017-10-2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洗涤厚重负载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68610B (zh) * 2015-12-18 2017-10-17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负载为10kg波轮洗衣机的洗涤方法
CN110565322B (zh) * 2019-08-19 2020-09-22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的注水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384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滚筒洗衣机洗涤方法
CN101046046A (zh) * 2006-03-29 2007-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5120B1 (ko) * 2001-12-17 2004-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세탁행정 제어방법
KR20050017490A (ko) * 2003-08-13 2005-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용 증기 세탁 방법
JP4080412B2 (ja) * 2003-10-30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KR100739612B1 (ko) * 2005-12-15 2007-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 및 드럼 세탁기의 세탁방법
JP4851955B2 (ja) * 2007-02-14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384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滚筒洗衣机洗涤方法
CN101046046A (zh) * 2006-03-29 2007-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31117A 2005.05.26
JP特开2008-194256A 2008.08.28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0095A (zh) * 2016-10-05 2019-07-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10050095B (zh) * 2016-10-05 2021-09-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2788A (zh) 2010-08-25
KR101644879B1 (ko) 2016-08-02
KR20110022498A (ko) 2011-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65277B1 (ko) 드럼세탁기
CN101824729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786083B1 (ko) 탑 로딩 드럼 세탁기
CN102575404B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01818434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12788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12790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80222818A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isentangling clothes in the washing machine
CN101812789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12786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439214A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KR20100018241A (ko) 볼 밸런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세탁장치
CN102482824A (zh) 衣物处理机的控制方法
CN106637802A (zh) 一种三筒洗衣机
CN106637803A (zh) 一种多筒洗衣机
EP2470702B1 (en) Control method of laundry machine
CN101838909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05975B (zh) 洗衣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826206B1 (ko) 드럼세탁기
CN102414358A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KR101712905B1 (ko)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06637816A (zh) 一种三筒洗衣机
KR20110022500A (ko)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09045379A (ja) 洗濯機
KR20110022499A (ko) 세탁장치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